CN102820305B - 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0305B
CN102820305B CN201210244462.9A CN201210244462A CN102820305B CN 102820305 B CN102820305 B CN 102820305B CN 201210244462 A CN201210244462 A CN 201210244462A CN 102820305 B CN102820305 B CN 1028203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mos
nmos
strain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44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0305A (zh
Inventor
张鹤鸣
李妤晨
胡辉勇
宋建军
宣荣喜
王斌
王海栋
郝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444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203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20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0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0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03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其过程为:制备一片SOI衬底,上层基体材料为(100)晶面,下层基体材料为(110)晶面;在600~800℃,在PMOS有源区刻蚀出深槽,选择性生长晶面为(110)的多层结构的应变Si PMOS有源层,在该有源层上制备垂直沟道的压应变PMOS;在NMOS有源区刻蚀出深槽,选择性生长晶面为(100)的多层结构的应变SiNMOS有源层,在该外延层上制备平面沟道的张应变NMOS,构成导电沟道为22~45nm的应变Si混合晶面CMOS集成电路;本发明充分利用应变Si材料迁移率高于体Si材料和应变Si材料应力与迁移率各向异性的特点,基于SOI衬底,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应变Si混合晶面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代,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关键。集成电路作为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对于整机系统中集成电路的数量更是其系统先进性的直接表征。
对半导体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摩尔定律”指出: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约每18个月增加1倍,性能也提升1倍。40多年来,世界半导体产业始终按照这条定律不断地向前发展。而现在,电路规模已由最初的小规模发展到现在的甚大规模。由于对集成度,功耗,面积,速度等各因素的综合考虑,CMO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尤其是逐步进入纳米尺度以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逼近材料、技术、器件的极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器件特征尺寸缩小到65纳米技术代及以后,从器件角度看,纳米尺度器件中的短沟效应、强场效应、量子效应、寄生参量的影响、工艺参数涨落等问题对器件泄漏电流、亚阈特性、开态/关态电流等性能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电路速度和功耗的矛盾也将更加严重。随着集成度和工作频率增加,功耗密度增大,导致芯片过热,可引起电路失效。另一方面,进入纳米尺度后,互连电阻及互连电容不仅对电路速度的影响更为明显,而且会对信号完整性产生影响,逐渐成为影响电路最终性 能的重要因素。
CMOS集成电路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是空穴和电子的迁移率。要提高PMOS和NMOS两者的性能,这两种载流子的迁移率都应当尽可能地高。CMOS电路的总体性能同样取决于NMOS和PMOS的性能,从而,取决于空穴和电子的迁移率。
众所周知的是,在半导体材料上施加应力,例如在半导体材料硅上施加应力,会改变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从而,会改变半导体材料上所形成的NMOS和PMOS的性能。迁移率的提高会导致性能的提高。但电子和空穴并不总是对同种应力做出相同的反应。同时,在相同的晶面上制备NMOS和PMOS,他们的迁移率并不能同时达到最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上缺陷,要在不降低一种类型器件的载流子的迁移率的情况下,提高另一种类型器件的载流子的迁移率,本专利提出一种利用硅材料的选择性加应力技术制备CMOS,即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器件衬底为SOI材料。
进一步、NMOS和PMOS器件的导电沟道均为应变Si材料。
进一步、NMOS的导电沟道为张应变Si材料,PMOS的导电沟道为压应变Si材料。
进一步、NMOS的导电沟道为平面沟道,PMOS的导电沟道为垂直沟道。
进一步、NMOS器件制备在晶面为(100)的衬底上,PMOS器件制备在晶面为(110)的衬底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项所述的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两片N型掺杂的Si片,其中一片晶面为(110),一片晶面为(100),两片掺杂浓度均为1~5×1015cm-3,对两片Si片表面进行氧化,氧化层厚度为0.5~1μm;将晶面为(100)的一片作为上层基体材料,并在该基体材料中注入氢,将晶面为(110)的一片作为下层基体材料;采用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对两个氧化层表面进行抛光;
第二步、将两片Si片氧化层相对置于超高真空环境中在350~480℃的温度下实现键合;将键合后的Si片温度升高100~200℃,使上层基体材料在注入的氢处断裂,对上层基体材料多余的部分进行剥离,保留100~200nm的Si材料,并在其断裂表面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形成SOI衬底;
第三步、光刻PMOS有源区,在PMOS有源区,利用干法刻蚀,刻蚀出深度为1.5~2.5μm的深槽,将中间的氧化层刻透;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750℃,在(110)晶面衬底的PMOS有源区上选择性外延生长七层材料:第一层是N型Si缓冲层,厚度为1.5~2.5μm,该层将深槽填满,掺杂浓度为1~5×1015cm-3;第二层是厚度为1.5~2μm的N型SiGe渐变层,底部Ge组分是0%,顶部Ge组分是15~25%,掺杂浓度为1~5×1015cm-3;第三层是Ge组分为15~25%,厚度为200~400nm的P型SiGe层,掺杂浓度为5~10×1020cm-3,作为PMOS的漏区,第四层是厚度为3~5nmP型应变Si层,掺杂浓度为1~5×1018cm-3,作为第一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层;第五层是厚度为22~45nm的N型应变Si作为沟道区,掺杂浓度为5×1016~5×1017cm-3;第六层是厚度为3~5nm的P型应变Si层,掺杂浓度为1~5×1018cm-3,作为第二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层;第七层是Ge组分为15~25%,厚度为200~400nm的P型SiGe,掺杂浓度为5~10×1019cm-3,作为PMOS的源区;
第四步、光刻NMOS有源区,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750℃,在(100)晶面衬底的NMOS有源区上选择性外延生长四层材料:第一层是厚度为200~400nm的P型Si缓冲层,掺杂浓度为1~5×1015cm-3,第二层是厚度为1.5~2μm的P型SiGe渐变层,底部Ge组分是0%,顶部Ge组分是15~25%,掺杂浓度为1~5×1015cm-3,第三层是Ge组分为15~25%,厚度为200~400nm的P型SiGe层,掺杂浓度为1~5×1016cm-3,第四层是厚度为15~20nm的N型应变Si层,掺杂浓度为5×1016~5×1017cm-3作为NMOS的沟道;
第五步、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隔离区刻蚀出深度为2.5~3.5μm的深槽,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SiO2和一层SiN,将深槽内表面全部覆盖,最后淀积SiO2将深槽内填满,形成深槽隔离;
第六步、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源漏隔离区刻蚀出深度为0.3~0.5μm的浅槽;再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浅槽内填充SiO2;最后,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除去多余的氧化层,形成浅槽隔离;
第七步、在衬底表面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淀积一层SiO2缓冲层和一层SiN,刻蚀出漏沟槽窗口,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漏区域刻蚀出深度为0.3~0.7μm漏沟槽;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SiO2,形成PMOS漏沟槽侧壁隔离;利用干法刻蚀去除平面的SiO2层,只保留PMOS漏沟槽侧壁SiO2层;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掺杂浓度为1~5×1020cm-3的P型Poly-Si,将PMOS漏沟槽填满,再去除掉PMOS漏沟槽表面以外的Poly-SiGe,形成漏连接区;
第八步、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栅区域刻蚀出深度为0.5~0.9μm栅沟槽;利用原子层化学汽相淀积(ALCVD)方法,在300~400℃,在衬底表面 淀积厚度为6~10nm的高介电常数的HfO2层,作为PMOS栅介质层;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掺杂浓度为1~5×1020cm-3的P型Poly-SiGe,Ge组分为10~30%,将PMOS栅沟槽填满,再去除掉PMOS栅沟槽表面以外的Poly-SiGe和SiO2层作为栅区,形成PMOS器件;
第九步、刻蚀出NMOS有源区,利用原子层化学汽相淀积(ALCVD)方法,在300~400℃,在衬底表面淀积厚度为6~10nm的高介电常数的HfO2层,作为NMOS栅介质层;再淀积一层本征Poly-SiGe,厚度为100~300nm,Ge组分为10~30%,刻蚀NMOS栅极;光刻NMOS有源区,对NMOS进行N型离子注入,形成掺杂浓度为1~5×1018cm-3的N型轻掺杂源漏结构(N-LDD);在整个衬底淀积一厚度为3~5nm的SiO2层,干法刻蚀掉这层SiO2,作为NMOS栅极侧墙,形成NMOS栅极;
第十步、在NMOS有源区进行N型磷离子注入,自对准生成NMOS的源区和漏区,使源区和漏区掺杂浓度达到1~5×1020cm-3
第十一步、光刻出PMOS的源、漏和栅极引线窗口,在整个衬底上溅射一层金属钛(Ti),合金,自对准形成金属硅化物,清洗表面多余的金属,形成NMOS和PMOS金属接触;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NMOS和PMOS有源区上生长SiO2层,光刻引线窗口,溅射金属,光刻引线,构成导电沟道为22~45nm的具有混合晶面的垂直沟道应变Si 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
进一步、所述PMOS沟道长度根据第三步淀积的N型应变Si层层厚度确定,取22~45nm,NMOS沟道长度由光刻工艺控制。
进一步、所述方法过程中最高温度根据第三、四、五、六、七、八和十一步中的化学汽相淀积(CVD)工艺温度决定,最高温度≤800℃。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的应变Si垂直沟道CMOS器件采用了混合晶面衬底技术,即在同一个衬底片上分布有(100)和(110)这两种晶面,在(100)晶面上对于应变Si PMOS是压应变,其空穴的迁移率高于体Si材料,而在(110)晶面上对于应变Si NMOS是张应变,其电子的迁移率也高于体Si材料,因此,该器件频率与电流驱动能力等电学性能高于同尺寸的体Si CMOS器件;
2.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器件,采用选择性外延技术,分别在NMOS和PMOS有源区选择性生长应变Si材料,提高了器件设计的灵活性,增强了CMOS器件与集成电路电学性能;
3.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的应变Si垂直沟道CMOS器件中采用了SOI衬底,降低了器件与电路的功耗和开启电压,提高了器件与电路的可靠性;
4.本发明制备混合晶面的应变Si垂直沟道CMOS器件工艺中,采用Poly-SiGe材料作为栅,其功函数随Ge组分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调节Poly-SiGe栅中Ge组分,实现CMOS阈值电压可连续调整,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工艺难度;
5.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应变Si CMOS器件过程中涉及的最高温度为800℃,低于引起应变Si沟道应力弛豫的工艺温度,因此该制备方法能有效地保持应变Si沟道应力,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
6.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的应变Si垂直沟道CMOS器件中PMOS的沟道为回型,即一个栅在沟槽中能够控制四面的沟道,因此,该器件在有限的区域内增加了沟道的宽度,从而提高了器件的电流驱动能力,增加了集成电路的集成度,降低了集成电路单位面积的制造成本;
7.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应变Si CMOS器件中,为了有效抑制短沟道效 应,引入轻掺杂源漏(LDD)工艺,提高了器件性能;
8.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应变Si CMOS结构中,采用了高K值的HfO2作为栅介质,提高了器件的栅控能力,增强了器件的电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SOI混合晶面应变Si 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制备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SOI衬底材料制备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SOI衬底材料制备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PMOS有源区制备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PMOS有源区制备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NMOS有源区制备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NMOS有源区制备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深槽隔离制备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深槽隔离制备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浅槽隔离制备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浅槽隔离制备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PMOS漏连接区制备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PMOS漏连接区制备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PMOS栅连接区制备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PMOS栅连接区制备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NMOS制备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NMOS制备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构成CMOS集成电路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构成CMOS集成电路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器件衬底为SOI材料。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NMOS和PMOS器件的导电沟道均为应变Si材料。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NMOS的导电沟道为张应变Si材料,PMOS的导电沟道为压应变Si材料。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NMOS的导电沟道为平面沟道,PMOS的导电沟道为垂直沟道。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NMOS器件制备在晶面为(100)的衬底上,PMOS器件制备在晶面为(110)的衬底上。 
以下参照图1-19对本发明SOI混合晶面应变Si 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制备22nm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SOI衬底材料制备,如图2、图3所示。
(1a)选取N型掺杂浓度为1×1015cm-3的Si片1,晶面为(100),对其表面进行氧化,氧化层厚度为0.5μm,作为上层基体材料,并在该基体材料中注入氢;
(1b)选取N型掺杂浓度为1×1015cm-3的Si片2,晶面为(110),对其表面进行氧化,氧化层厚度为0.5μm,作为下层基体材料;
(1c)采用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分别对下层和上层基体材料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1d)将抛光处理后的下层和上层基体材料表面氧化层3相对紧贴,置于超高真空环境中在350℃温度下实现键合;
(1e)将键合后的基片温度升高200℃,使上层基体材料在注入的氢处断裂,对上层基体材料多余的部分进行剥离,保留100nm的Si材料,并在该断裂表面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形成SOI结构。
步骤2,PMOS有源区制备,如图4、图5所示。
(2a)光刻PMOS有源区,在PMOS有源区,利用干法刻蚀,刻蚀出深度为1.5μm的深槽,将氧化层刻透;
(2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深槽内沿(110)晶面生长一层厚度为1.5μm的N型Si缓冲层4,掺杂浓度为1×1015cm-3
(2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Si缓冲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1.5μm的N型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层5,底部Ge组分为0%, 顶部为15%,掺杂浓度为1×1015cm-3
(2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200nm的P型SiGe层6,Ge组分为15%,掺杂浓度为5×1019cm-3,作为PMOS的漏区;
(2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上生长厚度为3nm的P型应变Si层7a,掺杂浓度为1×1018cm-3,作为第一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层;
(2f)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漏区上生长一层厚度为22nm的N型应变Si层7,掺杂浓度为5×1016cm-3,作为PMOS的沟道;
(2g)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上生长厚度为3nm的P型应变Si层7b,掺杂浓度为1×1018cm-3,作为第二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层;
(2h)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应变Si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200nm的P型SiGe层8,Ge组分为15%,掺杂浓度为5×1019cm-3,作为PMOS的源区。
步骤3,NMOS有源区制备,如图6、图7所示。
(3a)光刻NMOS有源区;
(3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NMOS有源区(100)晶面生长一层厚度为200nm的P型Si缓冲层9,掺杂浓度为1×1015cm-3
(3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Si缓冲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1.5μm的P型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层10,底部Ge组分为0%,顶部为15%,掺杂浓度为1×1015cm-3
(3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200nm的P型SiGe层11,Ge组分为15%,掺杂浓度为1×1016cm-3
(3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再生长一层厚度为15nm的P型应变Si层12,掺杂浓度为5×1016cm-3,作为NMOS的沟道。
步骤4,深槽隔离制备,如图8、图9所示。
(4a)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隔离区刻蚀出深度为2.5μm的深槽;
(4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深槽内表面淀积SiO2层13,将深槽内表面全部覆盖;
(4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深槽内SiO2层上再淀积一层SiN层14,将深槽内表面全部覆盖;
(4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深槽内填充SiO215,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除去多余的氧化层,形成深槽隔离16。
步骤5,浅槽隔离制备,如图10、图11所示。
(5a)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隔离区刻蚀出深度为0.3μm的浅槽;
(5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浅槽内填充SiO217;
(5c)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除去多余的氧化层,形成浅槽隔离18。
步骤6,PMOS漏连接区制备,如图12、图13所示。
(6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连续淀积一层SiO219和一层SiN20;
(6b)刻蚀出PMOS漏沟槽窗口,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漏区域刻蚀出深度为0.3μm漏沟槽;
(6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SiO2,利用干法刻蚀去除平面的SiO2层,只保留PMOS漏沟槽侧壁SiO2层21,形成PMOS漏沟槽侧壁隔离;
(6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掺杂浓度为1×1020cm-3的P型Poly-Si,将PMOS漏沟槽填满,再去除掉PMOS漏沟槽表面以外的Poly-Si,形成漏连接区22。
步骤7,PMOS栅连接区制备,如图14、图15所示。
(7a)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漏栅区域刻蚀出深度为0.5μm栅沟槽;
(7b)利用原子层化学汽相淀积(ALCVD)方法,在300℃,在衬底表面淀积厚度为6nm的高介电常数的HfO2层,作为PMOS栅介质层23;
(7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掺杂浓度为1×1020cm-3的P型Poly-SiGe,Ge组分为10%,将PMOS栅沟槽填满,再去除掉PMOS栅沟槽表面以外的Poly-SiGe和SiO2层作为栅区24,形成PMOS器件。
步骤8,NMOS制备,如图16、图17所示。
(8a)刻蚀出NMOS有源区,利用原子层化学汽相淀积(ALCVD)方法,在300℃,在衬底表面淀积厚度为6nm的高介电常数的HfO2层,作为NMOS栅介质层25;
(8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栅介质层上淀积一层Poly-SiGe,厚度为100nm,Ge组分为10%;
(8c)刻蚀Poly-SiGe、HfO2层,形成栅极;
(8d)光刻NMOS有源区,对NMOS进行N型离子注入,形成掺杂浓度为1×1018cm-3的N型轻掺杂源漏结构(N-LDD)26;
(8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整个衬底上淀积一厚度为3nm的SiO2层,干法刻蚀掉这层SiO2,保留NMOS栅极侧墙27,形成NMOS栅极28;
(8f)在NMOS有源区进行N型磷离子注入,自对准生成NMOS的源区29和漏区30,使源区和漏区掺杂浓度达到1×1020cm-3,形成NMOS。
步骤9,构成CMOS集成电路,如图18、图19所示。
(9a)光刻出PMOS的源、漏和栅极引线窗口;
(9b)在整个衬底上溅射一层金属钛(Ti),合金,自对准形成金属硅化物,清洗表面多余的金属,形成MOS金属接触;
(9c)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MOS有源区上淀积SiO2层31,光刻引线窗口;
(9d)溅射金属,光刻引线,分别形成NMOS的源32、栅33、漏电极34和PMOS的漏35、源36、栅电极37,最终构成导电沟道为22nm的具有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
实施例2:制备30nm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SOI衬底材料制备,如图2、图3所示。
(1a)选取N型掺杂浓度为3×1015cm-3的Si片1,晶面为(100),对其表 面进行氧化,氧化层厚度为0.75μm,作为上层基体材料,并在该基体材料中注入氢;
(1b)选取N型掺杂浓度为3×1015cm-3的Si片2,晶面为(110),对其表面进行氧化,氧化层厚度为0.75μm,作为下层基体材料;
(1c)采用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分别对下层和上层基体材料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1d)将抛光处理后的下层和上层基体材料表面氧化层3相对紧贴,置于超高真空环境中在400℃温度下实现键合;
(1e)将键合后的基片温度升高150℃,使上层基体材料在注入的氢处断裂,对上层基体材料多余的部分进行剥离,保留150nm的Si材料,并在该断裂表面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形成SOI结构。
步骤2,PMOS有源区制备,如图4、图5所示。
(2a)光刻PMOS有源区,在PMOS有源区,利用干法刻蚀,刻蚀出深度为2μm的深槽,将氧化层刻透;
(2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深槽内沿(110)晶面生长一层厚度为2μm的N型Si缓冲层4,掺杂浓度为3×1015cm-3
(2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Si缓冲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1.75μm的N型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层5,底部Ge组分为0%,顶部为20%,掺杂浓度为3×1015cm-3
(2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300nm的P型SiGe层6,Ge组分为20%,掺杂浓度为8×1019cm-3,作为PMOS的漏区;
(2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上生长厚度为4nm的P型应变Si层7a,掺杂浓度为3×1018cm-3,作为第一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层;
(2f)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漏区上生长一层厚度为30nm的N型应变Si层7,掺杂浓度为1×1017cm-3,作为PMOS的沟道;
(2g)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上生长厚度为4nm的P型应变Si层7b,掺杂浓度为3×1018cm-3,作为第二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层;
(2h)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应变Si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300nm的P型SiGe层8,Ge组分为20%,掺杂浓度为8×1019cm-3,作为PMOS的源区。
步骤3,NMOS有源区制备,如图6、图7所示。
(3a)光刻NMOS有源区;
(3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NMOS有源区(100)晶面生长一层厚度为300nm的P型Si缓冲层9,掺杂浓度为3×1015cm-3
(3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Si缓冲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1.75μm的P型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层10,底部Ge组分为0%,顶部为20%,掺杂浓度为3×1015cm-3
(3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300nm的P型SiGe层11,Ge组分为20%,掺杂浓度为3×1016cm-3
(3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再生长一层厚度为17nm 的P型应变Si层12,掺杂浓度为1×1017cm-3,作为NMOS的沟道。
步骤4,深槽隔离制备,如图8、图9所示。
(4a)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隔离区刻蚀出深度为3μm的深槽;
(4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深槽内表面淀积SiO2层13,将深槽内表面全部覆盖;
(4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深槽内SiO2层上再淀积一层SiN层14,将深槽内表面全部覆盖;
(4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深槽内填充SiO215,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除去多余的氧化层,形成深槽隔离16。
步骤5,浅槽隔离制备,如图10、图11所示。
(5a)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隔离区刻蚀出深度为0.4μm的浅槽;
(5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浅槽内填充SiO217;
(5c)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除去多余的氧化层,形成浅槽隔离18。
步骤6,PMOS漏连接区制备,如图12、图13所示。
(6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连续淀积一层SiO219和一层SiN层20;
(6b)刻蚀出PMOS漏沟槽窗口,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漏区域刻蚀出深度为0.5μm漏沟槽;
(6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 SiO2,利用干法刻蚀去除平面的SiO2层,只保留PMOS漏沟槽侧壁SiO2层21,形成PMOS漏沟槽侧壁隔离;
(6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掺杂浓度为3×1020cm-3的P型Poly-Si,将PMOS漏沟槽填满,再去除掉PMOS漏沟槽表面以外的Poly-Si,形成漏连接区22。
步骤7,PMOS栅连接区制备,如图14、图15所示。
(7a)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漏栅区域刻蚀出深度为0.7μm栅沟槽;
(7b)利用原子层化学汽相淀积(ALCVD)方法,在350℃,在衬底表面淀积厚度为8nm的高介电常数的HfO2层,作为PMOS栅介质层23;
(7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掺杂浓度为3×1020cm-3的P型Poly-SiGe,Ge组分为20%,将PMOS栅沟槽填满,再去除掉PMOS栅沟槽表面以外的Poly-SiGe和SiO2层作为栅区24,形成PMOS器件。
步骤8,NMOS制备,如图16、图17所示。
(8a)刻蚀出NMOS有源区,利用原子层化学汽相淀积(ALCVD)方法,在350℃,在衬底表面淀积厚度为8nm的高介电常数的HfO2层,作为NMOS栅介质层25;
(8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栅介质层上淀积一层本征Poly-SiGe,厚度为200nm,Ge组分为20%;
(8c)刻蚀Poly-SiGe、HfO2层,形成栅极;
(8d)光刻NMOS有源区,对NMOS进行N型离子注入,形成掺杂浓度为3×1018cm-3的N型轻掺杂源漏结构(N-LDD)层26;
(8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整个衬底上淀积一厚度为4nm的SiO2层,干法刻蚀掉这层SiO2,保留NMOS栅极侧墙27,形成NMOS栅极28;
(8f)在NMOS有源区进行N型磷离子注入,自对准生成NMOS的源区29和漏区30,使源区和漏区掺杂浓度达到3×1020cm-3,形成NMOS。
步骤9,构成CMOS集成电路,如图18、图19所示。
(9a)光刻出PMOS的源、漏和栅极引线窗口;
(9b)在整个衬底上溅射一层金属钛(Ti),合金,自对准形成金属硅化物,清洗表面多余的金属,形成MOS金属接触;
(9c)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MOS有源区上淀积SiO2层31,光刻引线窗口;
(9d)溅射金属,光刻引线,分别形成NMOS的源32、栅33、漏电极34和PMOS的漏35、源36、栅电极37,最终构成导电沟道为30nm的具有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
实施例3:制备45nm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SOI衬底材料制备,如图2、图3所示。
(1a)选取N型掺杂浓度为5×1015cm-3的Si片1,晶面为(100),对其表面进行氧化,氧化层厚度为1μm,作为上层基体材料,并在该基体材料中注入氢;
(1b)选取N型掺杂浓度为5×1015cm-3的Si片2,晶面为(110),对其表面进行氧化,氧化层厚度为1μm,作为下层基体材料;
(1c)采用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分别对下层和上层基体材料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1d)将抛光处理后的下层和上层基体材料表面氧化层3相对紧贴,置于超高真空环境中在480℃温度下实现键合;
(1e)将键合后的基片温度升高100℃,使上层基体材料在注入的氢处断裂,对上层基体材料多余的部分进行剥离,保留200nm的Si材料4,并在该断裂表面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形成SOI结构。
步骤2,PMOS有源区制备,如图4、图5所示。
(2a)光刻PMOS有源区,在PMOS有源区,利用干法刻蚀,刻蚀出深度为2.5μm的深槽,将氧化层刻透;
(2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深槽内沿(110)晶面生长一层厚度为2.5μm的N型Si缓冲层4,掺杂浓度为5×1015cm-3
(2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Si缓冲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2μm的N型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5,底部Ge组分为0%,顶部为25%,掺杂浓度为5×1015cm-3
(2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400nm的P型SiGe层6,Ge组分为25%,掺杂浓度为1×1020cm-3,作为PMOS的漏区;
(2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衬底上生长厚度为5nm的P型应变Si层7a,掺杂浓度为5×1018cm-3,作为第一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层;
(2f)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50℃,在漏区上生长一层厚度 为45nm的N型应变Si层7,掺杂浓度为5×1017cm-3,作为PMOS的沟道;
(2g)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衬底上生长厚度为5nm的P型应变Si层7b,掺杂浓度为5×1018cm-3,作为第二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层;
(2h)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50℃,在应变Si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400nm的P型SiGe层8,Ge组分为25%,掺杂浓度为1×1020cm-3,作为PMOS的源区。
步骤3,NMOS有源区制备,如图6、图7所示。
(3a)光刻NMOS有源区;
(3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NMOS有源区(100)晶面生长一层厚度为400nm的P型Si缓冲层9,掺杂浓度为5×1015cm-3
(3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Si缓冲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2μm的P型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层10,底部Ge组分为0%,顶部为25%,掺杂浓度为5×1015cm-3
(3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Ge组分梯形分布的SiGe层上生长一层厚度为400nm的P型SiGe层11,Ge组分为25%,掺杂浓度为5×1016cm-3
(3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50℃,再生长一层厚度为20nm的P型应变Si层12,掺杂浓度为5×1017cm-3,作为NMOS的沟道。
步骤4,深槽隔离制备,如图8、图9所示。
(4a)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隔离区刻蚀出深度为3.5μm的深槽;
(4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深槽内表面淀积SiO2层13,将深槽内表面全部覆盖;
(4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深槽内SiO2层上再淀积一层SiN层14,将深槽内表面全部覆盖;
(4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深槽内填充SiO215,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除去多余的氧化层,形成深槽隔离16。
步骤5,浅槽隔离制备,如图10、图11所示。
(5a)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隔离区刻蚀出深度为0.5μm的浅槽;
(5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浅槽内填充SiO217;
(5c)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除去多余的氧化层,形成浅槽隔离18。
步骤6,PMOS漏连接区制备,如图12、图13所示。
(6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连续淀积一SiO2层19和一SiN层20;
(6b)刻蚀出PMOS漏沟槽窗口,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漏区域刻蚀出深度为0.7μm漏沟槽;
(6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SiO2,利用干法刻蚀去除平面的SiO2层,只保留PMOS漏沟槽侧壁SiO2层21,形成PMOS漏沟槽侧壁隔离;
(6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掺杂浓度为5×1020cm-3的P型Poly-Si,将PMOS漏沟槽填满,再去除掉PMOS漏 沟槽表面以外的Poly-Si,形成漏连接区22。
步骤7,PMOS栅连接区制备,如图14、图15所示。
(7a)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漏栅区域刻蚀出深度为0.9μm栅沟槽;
(7b)利用原子层化学汽相淀积(ALCVD)方法,在400℃,在衬底表面淀积厚度为10nm的高介电常数的HfO2层,作为PMOS栅介质层23;
(7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掺杂浓度为5×1020cm-3的P型Poly-SiGe,Ge组分为30%,将PMOS栅沟槽填满,再去除掉PMOS栅沟槽表面以外的Poly-SiGe和SiO2层作为栅区24,形成PMOS器件。
步骤8,NMOS制备,如图16、图17所示。
(8a)刻蚀出NMOS有源区,利用原子层化学汽相淀积(ALCVD)方法,在400℃,在衬底表面淀积厚度为10nm的高介电常数的HfO2层,作为NMOS栅介质层25;
(8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栅介质层上淀积一层本征Poly-SiGe,厚度为300nm,Ge组分为30%;
(8c)刻蚀Poly-SiGe、HfO2层,形成栅极;
(8d)光刻NMOS有源区,对NMOS进行N型离子注入,形成掺杂浓度为5×1018cm-3的N型轻掺杂源漏结构(N-LDD)层26;
(8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整个衬底上淀积一厚度为5nm的SiO2层,干法刻蚀掉这层SiO2,保留NMOS栅极侧壁27,形成NMOS栅极28;
(8f)在NMOS有源区进行N型磷离子注入,自对准生成NMOS的源区29和漏区30,使源区和漏区掺杂浓度达到5×1020cm-3,形成NMOS。
步骤9,构成CMOS集成电路,如图18、图19所示。
(9a)光刻出PMOS的源、漏和栅极引线窗口;
(9b)在整个衬底上溅射一层金属钛(Ti),合金,自对准形成金属硅化物,清洗表面多余的金属,形成MOS金属接触;
(9c)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MOS有源区上淀积SiO2层31,光刻引线窗口;
(9d)溅射金属,光刻引线,分别形成NMOS的源32、栅33、漏电极34和PMOS的漏35、源36、栅电极37,最终构成导电沟道为45nm的具有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
以上实验过程中的数据统计表1所示。
表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的应变Si垂直沟道CMOS器件采用了混合晶面衬底技术,即在同一个衬底片上分布有(100)和(110)这两种晶面,在(100)晶面上对于应变Si PMOS是压应变,其空穴的迁移率高于体Si材料,而在(110)晶面上对于应变Si NMOS是张应变,其电子的迁移率也高于体Si材料,因此,该器件频率与电流驱动能力等电学性能高于同尺寸的体Si CMOS器件;
2.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器件,采用选择性外延技术,分别在NMOS和PMOS有源区选择性生长应变Si材料,提高了器件设计的灵活性,增强了CMOS器件与集成电路电学性能;
3.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的应变Si垂直沟道CMOS器件中采用了SOI衬底,降低了器件与电路的功耗和开启电压,提高了器件与电路的可靠性;
4.本发明制备混合晶面的应变Si垂直沟道CMOS器件工艺中,采用Poly-SiGe材料作为栅,其功函数随Ge组分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调节Poly-SiGe栅中Ge组分,实现CMOS阈值电压可连续调整,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工 艺难度;
5.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应变Si CMOS器件过程中涉及的最高温度为800℃,低于引起应变Si沟道应力弛豫的工艺温度,因此该制备方法能有效地保持应变Si沟道应力,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
6.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的应变Si垂直沟道CMOS器件中PMOS的沟道为回型,即一个栅在沟槽中能够控制四面的沟道,因此,该器件在有限的区域内增加了沟道的宽度,从而提高了器件的电流驱动能力,增加了集成电路的集成度,降低了集成电路单位面积的制造成本;
7.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应变Si CMOS器件中,为了有效抑制短沟道效应,引入轻掺杂源漏(LDD)工艺,提高了器件性能;
8.本发明制备的混合晶面应变Si CMOS结构中,采用了高K值的HfO2作为栅介质,提高了器件的栅控能力,增强了器件的电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器件衬底为SOI材料;
所述的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的电路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两片N型掺杂的Si片,其中一片晶面为(110),一片晶面为(100),两片掺杂浓度均为(1~5)×1015cm-3,对两片Si片表面进行氧化,氧化层厚度为0.5~1μm;将晶面为(100)的一片作为上层基体材料,并在该基体材料中注入氢,将晶面为(110)的一片作为下层基体材料;采用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对两个氧化层表面进行抛光;
第二步、将两片Si片氧化层相对置于超高真空环境中在350~480℃的温度下实现键合;将键合后的Si片温度升高100~200℃,使上层基体材料在注入的氢处断裂,对上层基体材料多余的部分进行剥离,保留100~200nm的Si材料,并在其断裂表面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形成SOI衬底;
第三步、光刻PMOS有源区,在PMOS有源区,利用干法刻蚀,刻蚀出深度为1.5~2.5μm的深槽,将中间的氧化层刻透;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750℃,在(110)晶面衬底的PMOS有源区上选择性外延生长七层材料:第一层是N型Si缓冲层,厚度为1.5~2.5μm,该层将深槽填满,掺杂浓度为(1~5)×1015cm-3;第二层是厚度为1.5~2μm的N型SiGe渐变层,底部Ge组分是0%,顶部Ge组分是15~25%,掺杂浓度为(1~5)×1015cm-3;第三层是Ge组分为15~25%,厚度为200~400nm的P型SiGe层,掺杂浓度为(5~10)×1020cm-3,作为PMOS的漏区,第四层是厚度为3~5nmP型应变Si层,掺杂浓度为(1~5)×1018cm-3,作为第一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层;第五层是厚度为22~45nm的N型应变Si作为沟道区,掺杂浓度为5×1016~5×1017cm-3;第六层是厚度为3~5nm的P型应变Si层,掺杂浓度为(1~5)×1018cm-3,作为第二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层;第七层是Ge组分为15~25%,厚度为200~400nm的P型SiGe,掺杂浓度为(5~10)×1019cm-3,作为PMOS的源区;
第四步、光刻NMOS有源区,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750℃,在(100)晶面衬底的NMOS有源区上选择性外延生长四层材料:第一层是厚度为200~400nm的P型Si缓冲层,掺杂浓度为(1~5)×1015cm-3,第二层是厚度为1.5~2μm的P型SiGe渐变层,底部Ge组分是0%,顶部Ge组分是15~25%,掺杂浓度为(1~5)×1015cm-3,第三层是Ge组分为15~25%,厚度为200~400nm的P型SiGe层,掺杂浓度为(1~5)×1016cm-3,第四层是厚度为15~20nm的N型应变Si层,掺杂浓度为5×1016~5×1017cm-3作为NMOS的沟道;
第五步、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隔离区刻蚀出深度为2.5~3.5μm的深槽,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SiO2和一层SiN,将深槽内表面全部覆盖,最后淀积SiO2将深槽内填满,形成深槽隔离;
第六步、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源漏隔离区刻蚀出深度为0.3~0.5μm的浅槽;再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浅槽内填充SiO2;最后,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除去多余的氧化层,形成浅槽隔离;
第七步、在衬底表面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淀积一层SiO2缓冲层和一层SiN,刻蚀出漏沟槽窗口,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漏区域刻蚀出深度为0.3~0.7μm漏沟槽;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SiO2,形成PMOS漏沟槽侧壁隔离;利用干法刻蚀去除平面的SiO2层,只保留PMOS漏沟槽侧壁SiO2层;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掺杂浓度为(1~5)×1020cm-3的P型Poly-Si,将PMOS漏沟槽填满,再去除掉PMOS漏沟槽表面以外的Poly-SiGe,形成漏连接区;
第八步、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PMOS栅区域刻蚀出深度为0.5~0.9μm栅沟槽;利用原子层化学汽相淀积(ALCVD)方法,在300~400℃,在衬底表面淀积厚度为6~10nm的高介电常数的HfO2层,作为PMOS栅介质层;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掺杂浓度为(1~5)×1020cm-3的P型Poly-SiGe,Ge组分为10~30%,将PMOS栅沟槽填满,再去除掉PMOS栅沟槽表面以外的Poly-SiGe和SiO2层作为栅区,形成PMOS器件;
第九步、刻蚀出NMOS有源区,利用原子层化学汽相淀积(ALCVD)方法,在300~400℃,在衬底表面淀积厚度为6~10nm的高介电常数的HfO2层,作为NMOS栅介质层;再淀积一层本征Poly-SiGe,厚度为100~300nm,Ge组分为10~30%,刻蚀NMOS栅极;光刻NMOS有源区,对NMOS进行N型离子注入,形成掺杂浓度为(1~5)×1018cm-3的N型轻掺杂源漏结构(N-LDD);在整个衬底淀积一厚度为3~5nm的SiO2层,干法刻蚀掉这层SiO2,作为NMOS栅极侧墙,形成NMOS栅极;
第十步、在NMOS有源区进行N型磷离子注入,自对准生成NMOS的源区和漏区,使源区和漏区掺杂浓度达到(1~5)×1020cm-3
第十一步、光刻出PMOS的源、漏和栅极引线窗口,在整个衬底上溅射一层金属钛(Ti),合金,自对准形成金属硅化物,清洗表面多余的金属,形成NMOS和PMOS金属接触;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NMOS和PMOS有源区上生长SiO2层,光刻引线窗口,溅射金属,光刻引线,构成导电沟道为22~45nm的具有混合晶面的垂直沟道应变Si 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
所述PMOS沟道长度根据第三步淀积的N型应变Si层层厚度确定,取22~45nm,NMOS沟道长度由光刻工艺控制;
所述方法过程中最高温度根据第三、四、五、六、七、八和十一步中的化学汽相淀积(CVD)工艺温度决定,最高温度≤8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NMOS和PMOS器件的导电沟道均为应变Si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NMOS的导电沟道为张应变Si材料,PMOS的导电沟道为压应变Si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NMOS的导电沟道为平面沟道,PMOS的导电沟道为垂直沟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NMOS器件制备在晶面为(100)的衬底上,PMOS器件制备在晶面为(110)的衬底上。
CN201210244462.9A 2012-07-16 2012-07-16 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0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4462.9A CN102820305B (zh) 2012-07-16 2012-07-16 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4462.9A CN102820305B (zh) 2012-07-16 2012-07-16 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0305A CN102820305A (zh) 2012-12-12
CN102820305B true CN102820305B (zh) 2015-07-01

Family

ID=47304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446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0305B (zh) 2012-07-16 2012-07-16 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2030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2363A (zh) * 2004-04-22 2006-01-1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制造应变含硅混合衬底的方法以及含硅混合衬底
CN1848431A (zh) * 2005-02-01 2006-10-1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半导体器件以及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2363A (zh) * 2004-04-22 2006-01-1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制造应变含硅混合衬底的方法以及含硅混合衬底
CN1848431A (zh) * 2005-02-01 2006-10-1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半导体器件以及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double-gate dual-strained-channel MOSFETs;Gao Yong et al;《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200906;第30卷(第6期);全文 *
High Performance CMOS Fabricated on Hybrid Substrate With Different Crystal Orientations;M.Yang et al;《IEDM03 Technical Digest. IEEE International》;20031210;Abstract, Introduction, Process Flow and Device Fabrication *
应变CMOS器件结构模型研究;颜哲;《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00115;第二章第2.4节新型应变CMOS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0305A (zh)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8179B (zh) 一种SOI应变SiGe 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38161B (zh) 一种双多晶双应变混合晶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51291B (zh) 一种混合晶面双应变硅基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820305B (zh) 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38160B (zh) 一种基于回型沟道工艺的混合晶面SOI 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23336B (zh) 一种双多晶SOI应变SiGe回型沟道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800681B (zh) 一种SOI SiGe 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23342B (zh) 一种混合晶面垂直沟道应变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23341B (zh) 一种混合晶面应变Si垂直沟道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51292B (zh) 一种基于三多晶SiGe HBT的混合晶面应变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38154B (zh) 一种垂直沟道混合晶面应变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23332B (zh) 一种应变Si垂直回型沟道纳米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810568B (zh) 一种应变Si垂直沟道P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23331B (zh) 一种基于应变Si回型沟道工艺的应变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51282B (zh) 一种基于晶面选择的应变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810544B (zh) 一种基于SOI衬底的双应变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51289B (zh) 一种基于晶面选择的三应变SOI Si基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23335B (zh) 一种双应变混合晶面SOI 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38163B (zh) 一种双多晶SiGe HBT混合晶面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51279B (zh) 一种基于晶面选择的双应变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820296B (zh) 一种基于晶面选择的双多晶SOI 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23339B (zh) SOI BJT应变SiGe回型沟道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38162B (zh) 一种基于自对准工艺的混合晶面双多晶应变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23343B (zh) 一种基于晶面选择的三多晶平面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2738165B (zh) 一种混合晶面平面应变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