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5729A - 一种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及其在油相中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及其在油相中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5729A
CN102815729A CN2012103448078A CN201210344807A CN102815729A CN 102815729 A CN102815729 A CN 102815729A CN 2012103448078 A CN2012103448078 A CN 2012103448078A CN 201210344807 A CN201210344807 A CN 201210344807A CN 102815729 A CN102815729 A CN 102815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sium
preparation
aqueous solution
oil phase
minu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48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国林
钱鹏
唐国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448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157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15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57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unds Of Alkaline-Earth Elements, Aluminum Or Rare-Earth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及其制备方法,该粉体颗粒分布均匀,颗粒整体呈类球形,粒径为1μm-5μm,类球状颗粒表面由厚度为10nm-50nm片状结构穿插形成结构紧密且遍布整个颗粒表面的花瓣形貌。该制备方法是,在搅拌和超声条件下,将镁源的水溶液和碱源的水溶液同时滴加到油相体系中,于15~60℃反应5~60分钟,再在搅拌和超声条件下陈化5~60分钟,然后去除母液、洗涤、烘干、研磨,即得产物,其中搅拌速度为50~1000rpm,超声功率为50~500W。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能够在室温下快速制备出分散性良好,尺寸均匀的超细氢氧化镁粉体。

Description

一种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及其在油相中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氧化镁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及其在油相中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塑料、橡胶等高分子复合材料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建筑、家电、化工、交通等诸多领域,然而,随着近些年重大火灾次数的增多,高分子材料阻燃性能也逐渐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通过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从而提高其阻燃性能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到提高,对阻燃剂的要求也不断增高。传统有机溴系阻燃剂在阻燃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并且发烟量较大,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同时溴系阻燃剂中的溴化物会渗入人体,从而在人体中累积,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无机阻燃剂品种也很多,市场常用的真正可以独自起到阻燃剂作用的主要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与氢氧化铝比较,氢氧化镁的热分解温度为330℃,这比氢氧化铝高出100℃,从而使得添加氢氧化镁的塑料可以承受更高的加工温度,这样有利于加快挤塑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氢氧化镁的分解能(1.37kJ/g)比氢氧化铝的分解能(1.17kJ/g)高,并且热容也高7%,有助于提高阻燃效率。这使得氢氧化镁成为极具潜力的无机阻燃剂。
氢氧化镁作为一种无机阻燃剂,具有不易挥发、不易析出、热稳定性能优异、抑烟效果显著、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等优点,在生产、实验和废弃过程中均不含有害物质,并且还能中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和腐蚀性气体,是一种环保型“绿色”阻燃剂。但是,目前氢氧化镁作为无机阻燃剂的主要缺点是阻燃效率低,为使得材料达到一定的阻燃的能力需较高的添加量,而且氢氧化镁由于自身极性较大,易在高分子基体中团聚,难以得到有效的分散,从而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
目前,为了制取具有良好分散性的氢氧化镁很多人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如中国专利CN101343423B通过以水和有机小分子混合物为分散介质,添加无机和有机复配分散剂,在较高温度下反应几个小时,得到高分散的粒度(D50)为0.8-1.3μm的氢氧化镁颗粒。该方法实施起来较为复杂,且反应时间较长。中国专利申请CN1401574A采用沉淀合成以及后续的水热改性处理的方式得到粒径为0.2-5μm的高分散性片状氢氧化镁,该方法中,反应和水热处理温度分别高达90℃和250℃,且反应步骤较多,生产周期较长。中国专利CN101092241A采用添加改性剂磺化戊二酸酯并采用微波辅助的方式,得到粒径为1μm左右的颗粒,但是该方法对原料浓度有要求,反应只能在较低的原料浓度条件下进行,原料浓度的变化对产品的分散性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包括室温)快速制得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
本发明提供的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颗粒分布均匀,颗粒整体呈类球形,粒径为1μm-5μm,类球状颗粒表面由厚度为10nm-50nm片状结构穿插形成结构紧密且遍布整个颗粒表面的花瓣形貌。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上述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的方法是,在搅拌和超声条件下,将镁源的水溶液和碱源的水溶液同时滴加到油相体系中,于15~60℃反应5~60分钟,再在搅拌和超声条件下陈化5~60分钟,然后去除母液、洗涤、烘干、研磨,即得产物,其中搅拌速度为50~1000rpm,超声功率为50~500W。
优选地,所述镁源为氯化镁、硫酸镁、硝酸镁、碱式碳酸镁、碳酸镁、碳酸氢镁、醋酸镁和硅酸镁组成的化合物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所述碱源为氨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三种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油相体系为液体石蜡、煤油、硅油、汽油、柴油、环己烷、正辛烷、石油醚、甲苯和二甲苯组成的油相物质组中的至少一种油相物质。
优选地,镁源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5~4.0mol/L,碱源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5~8.0mol/L,两种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50mL两种水溶液使用25~75克油相体系。
本发明制备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包括室温)即可进行,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整个反应在以油相体系为介质的条件下进行,有助于快速得到形貌规整的、分散性优异的超细氢氧化镁粉体。同时该方法对原料浓度无特别限制,在较大的浓度范围内,均可得到性能优异的产物。
此外,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在油相反应环境中,利用超声波空化作用瞬间所产生的高压(约500atm)、高温(约5000℃)和射流,既可很好的控制氢氧化镁晶体非极性和极性面的生长规律(促进非极性面的生长,抑制极性面的生长),亦可有效地使得产物表面附着适量的有机相,可以大大降低超细氢氧化镁表面极性,进而减少团聚,改善了产品(所制得超细氢氧化镁粉体)的分散性,增强了产品在高分子基体中的相容性,降低了产品对基体的机械性能影响,有助于扩展产品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制的球形氢氧化镁的电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1所制的球形氢氧化镁和市售氢氧化镁在有机体系(石蜡)中的沉降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可溶性镁盐的水溶液和碱溶液为原料,采用双向滴定的方式,将两种原料快速同时加入油相体系中进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同时施加机械搅拌和超声,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降低晶粒尺寸,促进非极性面的生长,提高所制氢氧化镁粉体的有机相容性和分散性,然后继续超声陈化,最后洗涤、烘干、研磨后得到最终产品。与传统方法的水相反应环境相比,本发明方法采用油相反应环境,可以通过调整油相体系的组成和比例控制反应进程,降低团聚,控制产物的形貌和尺寸,从而制备具有特殊形貌且分散性良好的超细氢氧化镁颗粒。
下述实施例中,镁源水溶液和碱源水溶液的份数为体积份数,单位为ml,油相体系的份数为质量份数,单位为克。
实施例1:分别将MgSO4和氨水溶于去离子水,制备成浓度为0.5mol/L的MgSO4水溶液和浓度为1.0mol/L的碱溶液。取25份所述MgSO4水溶液和25份所述碱溶液,同时滴加到75份由石蜡和煤油(质量比为 2:1)组成的油相体系中,同时施加搅拌和超声,反应5分钟,反应温度为15℃,超声功率为400W,搅拌速度为400rpm。反应结束后,陈化20分钟,陈化条件为施加400W超声,并以400rpm的速度搅拌。陈化结束后,将母液离心得到产物,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将清洗、离心后得到的产物置入烘箱干燥,然后研磨,得到最终产品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
由图1可见,制得的氢氧化镁粉体由微米级类球形颗粒组成,颗粒的粒径为1μm-5μm,形貌均匀,颗粒表面由厚度为10nm-50nm片状结构穿插形成结构紧密且遍布整个颗粒表面的花瓣形貌。产品表面的花瓣状结构有助于比表面积的提高,进而提高其阻燃效率,从而减少添加量,降低其作为阻燃剂使用时对基体机械性能的影响。
经沉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与市售氢氧化镁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得的氢氧化镁粉体分散性能优异,与高分子基体相容性更好,不易团聚。
实施例2:分别将MgCl2和氨水溶于去离子水,制备成浓度为1.0mol/L的MgCl2水溶液和浓度为2.0mol/L的碱溶液。取25份所述MgCl2水溶液和25份所述碱溶液同时滴加到25份由环己烷和硅油(质量比为 1:1)组成的油相体系中,同时施加搅拌和超声,反应30分钟,反应温度为25℃,超声功率为50W,搅拌速度为600rpm。反应结束后,陈化50分钟,陈化条件为施加200W超声,并以100rpm的速度搅拌。陈化结束后,将母液离心得到产物,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将清洗、离心后得到的产物置入烘箱干燥,然后研磨,得到最终产品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
实施例3:分别将Mg(HCO3)2和NaOH溶于去离子水,制备成浓度为2.0mol/L的Mg(HCO3)2水溶液和浓度为4.0mol/L的碱溶液。取25份所述Mg(HCO3)2水溶液和25份所述碱溶液同时滴加到35份由汽油和正辛烷(质量比为 1:3)组成的油相体系中,同时施加搅拌和超声,反应25分钟,反应温度为20℃,超声功率为500W,搅拌速度为300rpm。反应结束后,陈化20分钟,陈化条件为施加300W超声,并以400rpm的速度搅拌。陈化结束后,将母液离心得到产物,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将清洗、离心后得到的产物置入烘箱干燥,然后研磨,得到最终产品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
实施例4:分别将碱式碳酸镁和NaOH溶于去离子水,制备成浓度为4.0mol/L的碱式碳酸镁水溶液和浓度为8.0mol/L的碱溶液。取25份所述碱式碳酸镁水溶液和25份所述碱溶液同时滴加到45份由甲苯和正辛烷(质量比为 3:1)组成的油相体系中,同时施加搅拌和超声,反应40分钟,反应温度为15℃,超声功率为300W,搅拌速度为50rpm。反应结束后,陈化45分钟,陈化条件为施加100W超声,并以600rpm的速度搅拌。陈化结束后,将母液离心得到产物,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将清洗、离心后得到的产物置入烘箱干燥,然后研磨,得到最终产品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
实施例5:分别将MgSiO3和氨水溶于去离子水,制备成浓度为3.0mol/L的MgSiO3水溶液和浓度为6.0mol/L的碱溶液。取25份所述MgSiO3水溶液和25份所述碱溶液同时滴加到55份由二甲苯和石油醚(质量比为 1:2)组成的油相体系中,同时施加搅拌和超声,反应15分钟,反应温度为35℃,超声功率为100W,搅拌速度为300rpm。反应结束后,陈化15分钟,陈化条件为施加50W超声,并以800rpm的速度搅拌。陈化结束后,将母液离心得到产物,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将清洗、离心后得到的产物置入烘箱干燥,然后研磨,得到最终产品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
实施例6:分别将Mg(NO3)2和氨水溶于去离子水,制备成浓度为1.5mol/L的Mg(NO3)2水溶液和浓度为3.0mol/L的碱溶液。取25份所述Mg(NO3)2水溶液和25份所述碱溶液同时滴加到65份由环己烷和正辛烷(质量比为 2:1)组成的油相体系中,同时施加搅拌和超声,反应45分钟,反应温度为55℃,超声功率为200W,搅拌速度为200rpm。反应结束后,陈化60分钟,陈化条件为施加150W超声,并以50rpm的速度搅拌。陈化结束后,将母液离心得到产物,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将清洗、离心后得到的产物置入烘箱干燥,然后研磨,得到最终产品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
实施例7:分别将Mg(AC)2和NaOH溶于去离子水,制备成浓度为2.5mol/L的Mg(AC)2水溶液和浓度为5.0mol/L的碱溶液。取25份所述Mg(AC)2水溶液和25份所述碱溶液同时滴加到75份由汽油和石蜡(质量比为 1:2.5)组成的油相体系中,同时施加搅拌和超声,反应60分钟,反应温度为60℃,超声功率为300W,搅拌速度为500rpm。反应结束后,陈化5分钟,陈化条件为施加250W超声,并以1000rpm的速度搅拌。陈化结束后,将母液离心得到产物,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将清洗、离心后得到的产物置入烘箱干燥,然后研磨,得到最终产品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
实施例8:分别将MgCl2和KOH溶于去离子水,制备成浓度为3.5mol/L的MgCl2水溶液和浓度为7.0mol/L的碱溶液。取25份所述MgCl2水溶液和25份所述碱溶液同时滴加到75份由硅油和汽油(质量比为 2.5 :1)组成的油相体系中,同时施加搅拌和超声,反应35分钟,反应温度为30℃,超声功率为100W,搅拌速度为1000rpm。反应结束后,陈化30分钟,陈化条件为施加500W超声,并以200rpm的速度搅拌。陈化结束后,将母液离心得到产物,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将清洗、离心后得到的产物置入烘箱干燥,然后研磨,得到最终产品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

Claims (6)

1. 一种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粉体的颗粒分布均匀,颗粒整体呈类球形,粒径为1μm-5μm,类球状颗粒表面由厚度为10nm-50nm片状结构穿插形成结构紧密且遍布整个颗粒表面的花瓣形貌。
2.权利要求1所述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是在搅拌和超声条件下,将镁源的水溶液和碱源的水溶液同时滴加到油相体系中,于15~60℃反应5~60分钟,再在搅拌和超声条件下陈化5~60分钟,然后去除母液、洗涤、烘干、研磨,即得产物,其中搅拌速度为50~1000rpm,超声功率为50~500W。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源为氯化镁、硫酸镁、硝酸镁、碱式碳酸镁、碳酸镁、碳酸氢镁、醋酸镁和硅酸镁组成的化合物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源为氨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三种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体系为液体石蜡、煤油、硅油、汽油、柴油、环己烷、正辛烷、石油醚、甲苯和二甲苯组成的油相物质组中的至少一种油相物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镁源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5~4.0mol/L,碱源的水溶液的浓度为0.5~8.0mol/L,两种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50mL两种水溶液使用25~75克油相体系。
CN2012103448078A 2012-09-18 2012-09-18 一种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及其在油相中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8157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48078A CN102815729A (zh) 2012-09-18 2012-09-18 一种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及其在油相中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48078A CN102815729A (zh) 2012-09-18 2012-09-18 一种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及其在油相中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5729A true CN102815729A (zh) 2012-12-12

Family

ID=47300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48078A Pending CN102815729A (zh) 2012-09-18 2012-09-18 一种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及其在油相中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1572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7700A (zh) * 2015-12-15 2016-02-24 常熟市宏宇钙化物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氢氧化钙的制备方法
CN113307290A (zh) * 2021-05-20 2021-08-27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团聚型大粒度的氢氧化镁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74115A (zh) * 2022-05-06 2022-07-22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OLIN SONG ET AL.: "Ultrasonic-assisted synthesis of 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7700A (zh) * 2015-12-15 2016-02-24 常熟市宏宇钙化物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氢氧化钙的制备方法
CN113307290A (zh) * 2021-05-20 2021-08-27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团聚型大粒度的氢氧化镁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74115A (zh) * 2022-05-06 2022-07-22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1308B (zh) 聚氯乙烯和二氧化硅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悬浮聚合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JP5078613B2 (ja) 金属水酸化物及び粘土に基づく、モノモーダルな粒径分布を有する難燃剤組成物
CN108841043B (zh) 聚氯乙烯材料用纳米化包覆改性复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9852B (zh) 一种电石渣制备微细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方法
CN103910356A (zh) 一种三维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4291371A (zh) 一种纳米氢氧化钙的制备方法
CN102815729A (zh) 一种高分散性氢氧化镁粉体及其在油相中的制备方法
CN101914311A (zh) 一种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方法
CN110127741A (zh) 一种应用于pvc塑溶胶的纳米活性碳酸钙制备方法
CN105237661B (zh) 消阻聚与同步阻燃的石墨发泡聚苯乙烯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5199471A (zh) 一种纳米氧化锡锑水性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CN104725580B (zh) 一种白云石矿复合吸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82296A (zh) 一种球形氧化钇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8905952B (zh) 一种制备含纳米氧化锌气凝胶的方法
CN107823835A (zh) 一种复合多盐超细干粉灭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7534A (zh) 一种应用于pvc树脂热稳定的纳米类水滑石的制备方法
CN105153464B (zh) 一种阻燃抑烟碳纳米管/镍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23379A (zh) 一种氢氧化镁/石墨烯薄片复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55905A (zh) 多功能增效负离子释放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4450B (zh) 表面改性氢氧化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86832A (zh) 一种防水保温涂料及制备方法
CN113827906A (zh) 一种含有脲基甲酸酯盐的干粉灭火剂的制备方法
CN102732065A (zh) 一种低吸油值pvc专用功能填料超细活性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CN104592671B (zh) 一种纳米碳酸钙‑聚氯乙烯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1392104A (zh) 一种表面改性超细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