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5353A -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 Google Patents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5353A
CN102815353A CN2012101811601A CN201210181160A CN102815353A CN 102815353 A CN102815353 A CN 102815353A CN 2012101811601 A CN2012101811601 A CN 2012101811601A CN 201210181160 A CN201210181160 A CN 201210181160A CN 102815353 A CN102815353 A CN 102815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wall portion
extension
side wall
front shr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11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5353B (zh
Inventor
滝泽浩太
细谷征央
立石康
鬼头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15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5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5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5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具备有:腿部护罩;内罩,其把弯曲壁部和一对侧壁部形成为一体,弯曲壁部被配置在前轮的后方,一对侧壁部从该弯曲壁部的左右两侧边缘弯曲而向后方延伸并从前方与腿部护罩的左右两侧边缘部连结;前罩,其至少从前方覆盖车体架的前端部,其中,不增加零件个数而提高内罩的侧壁部前边缘部的刚性。该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中,前罩(31)把前罩主部(31a)和左右一对下方延伸部(31b)形成为一体,前罩主部(31a)把车体架(F)的前端部从前方覆盖,左右一对下方延伸部(31b)从前罩主部(31a)的两侧向下方延伸来把车体架(F)的前端部从左右两侧覆盖,两下方延伸部(31b)的前端部沿内罩(30)的两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延伸并与两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抵接。

Description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具备有:腿部护罩,其从前方覆盖坐在乘车用车座的乘员的腿部;内罩,其把弯曲壁部和一对侧壁部形成为一体,弯曲壁部具有向后方侧凹下弯曲的横截面形状且被配置在前轮的后方,一对侧壁部从该弯曲壁部的左右两侧边缘弯曲而向后方延伸并从前方与所述腿部护罩的左右两侧边缘部连结;前罩,其至少从前方来覆盖车体架的前端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知道有这种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43089号公报
内罩中弯曲壁部的左右两侧边缘和左右一对侧壁部的连续设置部,即侧壁部的前边缘部具有把行驶风向内侧或外侧分散的功能,由于容易受到行驶风的影响,所以希望不增加零件个数,而提高内罩的侧壁部前边缘部的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情况而开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不增加零件个数,而提高内罩的侧壁部前边缘部的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具备有:腿部护罩,其从前方覆盖坐在乘车用车座的乘员的腿部;内罩,其把弯曲壁部和一对侧壁部形成为一体,弯曲壁部具有向后方侧凹下弯曲的横截面形状且被配置在前轮的后方,一对侧壁部从该弯曲壁部的左右两侧边缘弯曲而向后方延伸并从前方与所述腿部护罩的左右两侧边缘部连结;前罩,其至少从前方覆盖车体架的前端部,其中,所述前罩把前罩主部和一对下方延伸部形成为一体,前罩主部把所述车体架的前端部从前方覆盖,一对下方延伸部从所述前罩主部的两侧向下方延伸来把所述车体架的前端部从左右两侧覆盖,所述两下方延伸部的前边缘部沿所述内罩的所述两侧壁部的前边缘部延伸并与所述两侧壁部的前边缘部抵接。这是第一特点。
本发明在第一特点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前罩具有的所述下方延伸部的前边缘部背面与所述内罩具有的所述侧壁部的前边缘部抵接。这是第二特点。
本发明在第二特点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内罩具有的所述侧壁部的前边缘部形成有与所述前罩具有的所述下方延伸部的前端部背面抵接的平坦的抵接面。这是第三特点。
本发明在第二或第三特点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内罩具有的所述侧壁部的前边缘部和所述前罩具有的所述下方延伸部的前边缘部的抵接部的上下宽度,被设定成与把所述前轮从上方覆盖的前挡泥板从侧面看的上下宽度大致相等。这是第四特点。
本发明在第二~第四任一特点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前罩一体形成有内侧延伸部,其从所述下方延伸部的前边缘部使该下方延伸部的内侧向后方延伸,该内侧延伸部利用从其前方操作的紧固部件而被紧固在所述内罩的弯曲壁部。这是第五特点。
本发明在第二~第五任一特点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前罩具有的所述下方延伸部被配置成从所述侧壁部的外面离开,以在所述内罩具有的所述侧壁部的外面与所述下方延伸部的后边缘部之间形成向上下长地延伸并向后方敞开的开口部。这是第六特点。
且本发明在第一~第六任一特点结构的基础上,把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控制单元支承在比所述内罩具有的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前罩具有的所述下方延伸部更靠内侧的所述车体架,把所述控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从侧面看所述侧壁部和所述下方延伸部重叠的部分。这是第七特点。
实施例的螺栓部件46与本发明的紧固部件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点,由于为了把车体架的前端部从左右两侧覆盖而前罩一体具有的左右一对下方延伸部的前边缘部,沿内罩一体具有的左右一对侧壁部的前边缘部延伸,并与这些侧壁部的前边缘部抵接,所以能够提高内罩的侧壁部前边缘部的刚性。且由于是通过在现有使用的内罩和前罩的形状上想办法来提高刚性,所以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点,由于前罩的下方延伸部的前边缘部背面与内罩的侧壁部的前边缘部抵接,所以成为位于上方的前罩与位于下方的内罩的外侧重叠,由下方延伸部把侧壁部覆盖,能够抑制雨水从前罩与内罩的接合面侵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点,由于在侧壁部的前边缘部形成的平坦抵接面与下方延伸部的前边缘部背面抵接,所以能够高效率地提高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点,由于内罩的侧壁部的前边缘部和前罩的下方延伸部前边缘部,与前挡泥板从侧面看的上下宽度以大致相等的宽度抵接,所以能够高效率地提高接受通过前罩的侧面聚集的行驶风的部分处的内罩侧壁部前边缘部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点,由于前罩一体形成有内侧延伸部,该内侧延伸部从下方延伸部的前边缘部使该下方延伸部的内侧向后方延伸,并且该内侧延伸部被紧固在内罩的弯曲壁部,所以难于从外部看到前罩和内罩的紧固部,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点,由于在内罩的侧壁部的外面与前罩的下方延伸部的后边缘部之间形成有向上下长地延伸并向后方敞开的开口部,所以能够得到前罩和内罩看起来为细长的视觉效果,即使车体罩中两轮机动车的前部周边部分被大型化,也能够改变从外观得到的印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点,由于在内罩的侧壁部和前罩的下方延伸部的内侧把控制发动机的控制单元支承配置在车体架,把控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从侧面看侧壁部和下方延伸部重叠的部分处,所以对于来自前罩和内罩外侧的外力而能够有效地保护控制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两轮机动车的侧视图;
图2是从图1的2箭头方向看前罩、内罩和前挡泥板的图;
图3是内罩的侧视图;
图4是从3的4箭头方向看内罩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5-5线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1的6-6线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1的7-7线放大剖视图;
图8是从图1的8箭头方向看分解状态的下部腿部护罩和上部腿部护罩的图;
图9是省略了前罩状态下图2的9箭头方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6乘车用车座    28车体罩    29腿部护罩    30内罩
30a弯曲壁部    30b侧壁部    31前罩    31a前罩主部
31b下方延伸部    31c内侧延伸部    38前挡泥板
43抵接面    46紧固部件即螺栓部件    47开口部
79控制单元
E发动机    F车体架    W上下宽度    WF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附图1~图9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前后和左右各方向是指从乘坐在两轮机动车的乘员所看的方向。
首先在图1中,小型摩托车型的两轮机动车的车体架F包括:其前端的头管11、前端部与该头管11结合的主车架12、向车宽度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主车架12后部的交叉管13、前端部分别与该交叉管13的两端部连续设置的左右一对后车架14、14。
中空的转向轴杆15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在所述头管11,在该转向轴杆15的上端部连结有棒状的转向车把16,支承前轮WF的前叉17与所述转向轴杆15的下端部连结。
所述主车架12成一体地被形成有:从所述头管11向后下倾斜的下行车架部12a、从该下行车架部12a的后端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下车架部12b,所述主车架12是把单一的管弯曲成形而成。所述后车架14成一体地被形成有:从所述交叉管13向后上倾斜地向上方延伸的上升车架部14a、从该上升车架部14a的上端以比该上升车架部14a平缓的倾斜角度一边向后上倾斜一边向后方延伸的车座横梁部14b,所述后车架14是把单一的管弯曲成形而成。
在所述车体架F的两后车架14…的前部即上升车架部14a的下部支承有单元摇摆式的动力单元P,其由配置在后轮WR前方侧的发动机E和配置在所述后轮WR左侧的传动机构M构成。动力单元P能够一边上下摇动一边经由联杆机构18摇动地被支承,后轮WR被支承在该动力单元P的后部。在左右一对后车架14…中左侧后车架14的车座横梁部14b的后部与所述传动机构M的后部之间设置有后缓冲单元19。
在所述后轮WR的左侧且是所述传动机构M的上方配置有空气滤清器21,其构成所述发动机E具备的吸气系统20的一部分,并被所述传动机构M支承,在所述后轮WR的右侧配置有排气消声器23,其构成所述发动机E具备的排气系统22的一部分。
在车体架F的两后车架14…的前部之间支承有被配置在所述发动机E上方的储物盒24,把该储物盒24从上方覆盖的双人座型乘车用车座26能够开闭地被支承在所述储物盒24的前侧上部。且在储物盒24的后方把被所述两后车架14支承的燃料箱25配置成被所述乘车用车座26覆盖。
所述车体架F、所述发动机E、所述储物盒24和所述燃料箱25被所述车体罩28覆盖,该车体罩28包括:腿部护罩29,其从前方覆盖坐在所述乘车用车座26的乘员的腿部;内罩30,其从前方与该腿部护罩29的左右两侧边缘部连结;前罩31,其至少从前方把车体架F的前端部覆盖;中心罩32,其从后方与所述前罩31的上部连结来从后方覆盖所述转向轴杆15;踏脚板底板33,其与所述腿部护罩29的下部连续设置;侧下部罩34,其从所述内罩30的左右两侧下端向后方延伸并与所述踏脚板底板33的两侧连续设置来从侧面覆盖所述主车架12的下车架部12b;下部前罩35,其在所述乘车用车座26的下方来从前方覆盖所述储物盒24;左右一对侧罩36…,其与所述下部前罩35的左右两侧连续设置而在所述乘车用车座26的下方与所述储物盒24一起来从侧面覆盖所述后车架14的前部;左右一对后侧罩37…,其与所述侧罩36…连续设置而与所述燃料箱25一起来从左侧面覆盖所述后车架14的后部。
所述前轮WF被由所述前叉17支承的前挡泥板38从上方覆盖,所述后轮WR被从所述后侧罩37…的后部向下方垂下配置的后挡泥板39从后侧上方覆盖。所述转向车把16的中央部被车把罩40覆盖。
同时参照图2,所述前罩31成一体地被形成有:前罩主部31a,其把车体架F的前端部即头管11从前方覆盖;左右一对下方延伸部31b、31b,其一边从所述前罩主部31a的下部两侧向后方伸出一边向下方延伸,把所述车体架F的前端部即所述头管11和所述主车架12的上部从左右两侧覆盖;内侧延伸部31c、31c,其从这些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使该下方延伸部31b…的内侧向后方延伸。
在所述前罩主部31a配设有:被分为左右的头灯41、41和分别配置在这些头灯41…上方的方向指示灯42、42。
同时参照图3~图7,所述内罩30成一体地被形成有:弯曲壁部30a,其被配置在所述主车架12的下行车架部12a的前方且是所述前轮WF的后方,具有向后方侧凹下弯曲的横截面形状;左右一对侧壁部30b、30b,其从该弯曲壁部30a的左右两侧边缘弯曲而向后方延伸并比所述弯曲壁部30a的上端还向上方延伸;折返部30c,其从所述弯曲壁部30a的下端和所述两侧壁部30b…的下端向后方弯曲。
所述前罩31一体具备的左右一对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沿所述内罩30一体具备的左右一对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延伸,并与所述两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抵接,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的背面与所述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抵接。
在所述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形成有平坦的抵接面43、43,其与在所述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背面形成的平坦抵接承受面31d、31d抵接。所述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和所述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的抵接部的上下方向宽度W,被设定成与所述前挡泥板38从侧面看的上下宽度大致相等。
在所述内罩30的弯曲壁部30a的左右两侧上部成一体地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安装凸台44、44,在与这些安装凸台44…对应的部分,与所述弯曲壁部30a的左右两侧部前面抵接的有底的安装筒部45、45,以从所述前罩31一体具有的内侧延伸部31c…的后部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而一体设置于所述内侧延伸部31c…。通过把从前方向所述安装筒部45…插入的紧固部件即螺栓部件46、46从所述内侧延伸部31c…的前方进行旋转操作,而把所述内侧延伸部31c…紧固在所述内罩30的弯曲壁部30a。
所述下方延伸部31b…被配置成从所述内罩30具有的所述侧壁部30b…的外面离开,由此,在所述下方延伸部31b…的后边缘部与所述侧壁部30b…的外面之间形成有向上下长地延伸并向后方敞开的开口部47…。
在所述内罩30的所述折返部30c的左右两侧成一体地设置有安装部48、48,其向内侧凹下而用于向踏脚板底板33紧固,在所述折返部30c设置有左右一对安装部49、49,其向后方突出并被配置在这些安装部48…的内侧,这些安装部49…向所述侧下部罩34紧固。
所述内罩30中,在左右一对所述侧壁部30b…的侧边缘部成一体地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安装凸台50、50…,其在与所述弯曲壁部30a的左右两侧对应的部分上下空开间隔地各配置有一对,且在所述侧壁部30b…的最上端位置成一体地设置有安装部53、53。
同时参照图8,在所述腿部护罩29成一体地设置有:有底的安装筒部51、51…,其从腿部护罩29的左右两侧边缘部向前方突出而与所述各安装凸台50、50…的突出端抵接;左右一对安装筒部54、54…,其从所述腿部护罩29的左右两侧上部向前方突出而与所述安装部53抵接。
把从后方向所述安装筒部51、51…插入的螺栓部件52、52向所述安装凸台50、50…拧入,且利用从后方向所述安装筒部54…插入的螺栓部件(未图示)而使安装筒部54…向所述安装部53…紧固,由此,把所述内罩30的侧壁部30b…从前方与所述腿部护罩29的左右两侧边缘部连结。
同时参照图9,在所述中心罩32的上部两侧成一体地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有底的上安装筒部55、55,在所述中心罩32的下部两侧成一体地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有底的下安装筒部56、56,穿过上安装筒部55…的螺栓部件57…与前罩31的前罩主部31a旋合,穿过下安装筒部56…的螺栓部件58…与前罩31的前罩主部31a旋合,由此而把所述中心罩33与前罩31连结。
关注图8,所述腿部护罩29被配置成用其上部把所述中心罩32的下部一部分从后方覆盖,在中心罩32的下部中央成一体地设置有四个有底状的安装筒部61、61…,其向后方突出并被配置成位于四边形的各顶部,在所述腿部护罩29的上部成一体地设置有安装凸台63、63…,其向前方突出并与所述安装筒部61、61…一个一个地对应,把从前方穿过各安装筒部61、61…的螺栓部件(未图示)向所述各安装凸台63、63…拧入。
在中心罩32的下部两侧设置有向侧面突出的耳部32a、32a,在这些耳部32a…成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安装凸台62、62。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所述腿部护罩29的两侧上部设置有安装部64、64,其向上方突出而从前方与所述耳部32a…的安装凸台62…抵接,穿过安装部64…的螺栓部件65…向所述各安装凸台62…拧入。
在所述中心罩32的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一凹部形成壁部32b,其用于与所述腿部护罩29的左侧上部共同来形成第一收容凹部66,该第一收容凹部66在所述前罩31左侧的侧壁部30b上方向左侧方开口,在所述中心罩32的右侧下部设置有第二凹部形成壁部32c,其用于与所述腿部护罩29的右侧上部共同来形成第二收容凹部67,该第二收容凹部67在所述前罩31右侧的侧壁部30b上方向右侧方开口,第一收容凹部66被设定成比第二收容凹部67深。
在第一凹部形成壁部32b的下部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一对安装部68、68,在腿部护罩29成一体地设置有安装凸台69、69,其向前方突出而与这些安装部68…抵接,把穿过安装部68…的螺栓部件(未图示)向所述安装凸台69…拧入。在第二凹部形成壁部32c的下部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安装部70,在腿部护罩29成一体地设置有安装凸台71,其向前方突出而与该安装部70抵接,把穿过安装部70的螺栓部件73(参照图9)向所述安装凸台71拧入。
在所述中心罩32的右侧设置有矩形的开口部74,其位于第二收容凹部67的上方,在为了封闭该开口部74而配置的盖部件75设置有钥匙孔76,其用于插入未图示锁芯用的钥匙,而且配置有操作子77,其操作用于把燃料箱24的盖从闭锁状态解开的开关和操作用于把乘车用车座26的锁住状态解除的开关。
在比第一收容凹部66形成得浅的第二收容凹部67的下方,且是所述车体架F前端部的头管11的右侧配置有控制单元79,其被固定在所述头管11的撑条78支承,控制发动机E,在所述头管11的前方配置有蓄电池81,其被固定在该头管11的撑条80支承。
所述控制单元79被配置在所述内罩30具有的右侧所述侧壁部30b和所述前罩31具有的右侧所述下方延伸部31b的内侧,从侧面看把所述控制单元79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右侧的所述侧壁部30b与右侧的所述下方延伸部31b重叠的部分处。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由于车体罩28包括:内罩30,其把弯曲壁部30a和一对侧壁部30b形成为一体,弯曲壁部30a具有向后方侧凹下弯曲的横截面形状且被配置在前轮WF的后方,一对侧壁部30b从该弯曲壁部30a的左右两侧边缘弯曲而向后方延伸,并从前方与腿部护罩29的左右两侧边缘部连结;前罩31,其至少从前方来覆盖车体架F的前端部,其中,前罩31把前罩主部31a和左右一对下方延伸部31b…形成为一体,前罩主部31a把车体架F的前端部从前方覆盖,左右一对下方延伸部31b…从所述前罩主部31a的两侧向下方延伸来把车体架F的前端部从左右两侧覆盖,两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沿内罩30的两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延伸并与两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抵接,所以能够提高内罩30的侧壁部30b…前边缘部的刚性。且由于是通过在现有使用的内罩30和前罩31的形状上想办法来提高刚性,所以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
由于前罩31具有的下方延伸部31b…的前端部背面与内罩30具有的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抵接,所以成为位于上方的前罩31与位于下方的内罩30的外侧重叠,由下方延伸部31b…把侧壁部30b…覆盖,能够抑制雨水从前罩31与内罩30的接合面(合ゎせ面)侵入。
由于在内罩30具有的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形成有平坦抵接面43…,该抵接面43…与前罩31具有的下方延伸部31b…的前端部背面抵接,所以成为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的平坦抵接面43…与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背面抵接,因此,能够高效率地提高刚性。
由于内罩30具有的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和前罩31具有的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的抵接部的上下宽度W被设定成与前挡泥板38的侧面看的上下宽度大致相等,所以能够高效率地提高接受通过前挡泥板38的侧面聚集的行驶风的部分处的内罩30的侧壁部30b…前边缘部的刚性。
由于前罩31一体形成有内侧延伸部31c…,该内侧延伸部31c…从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使该下方延伸部31b…的内侧向后方延伸,该内侧延伸部31c…利用从前方操作的螺栓部件46…而被紧固在内罩30的弯曲壁部30a,所以难于从外部看到前罩31和内罩30的紧固部,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由于前罩31具有的下方延伸部31b…被配置成从侧壁部30b…的外面离开,在内罩30具有的侧壁部30b…的外面与下方延伸部31b…的后边缘部之间形成有向上下长地延伸并向后方敞开的开口部47…,所以能够得到前罩31和内罩30看起来细长的视觉效果,即使车体罩28中两轮机动车的前部周边部分被大型化,也能够变更从外观得到的印象。
由于在内罩30右侧的侧壁部30b和前罩31右侧的下方延伸部31b的内侧把控制发动机E的控制单元79支承配置在车体架F前端部的头管11,把控制单元79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从侧面看右侧的侧壁部30b和右侧的下方延伸部31b重叠的部分处,所以对于来自前罩31和内罩30外侧的外力而能够有效地保护控制单元79。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不脱离本发明内容范围记载的本发明,则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7)

1.一种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具备有:腿部护罩(29),其从前方覆盖坐在乘车用车座(26)的乘员的腿部;内罩(30),其把弯曲壁部(30a)和一对侧壁部(30b)形成为一体,弯曲壁部(30a)具有向后方侧凹下弯曲的横截面形状且被配置在前轮(WF)的后方,一对侧壁部(30b)从该弯曲壁部(30a)的左右两侧边缘弯曲而向后方延伸并从前方与所述腿部护罩(29)的左右两侧边缘部连结;前罩(31),其至少从前方覆盖车体架(F)的前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31)把前罩主部(31a)和一对下方延伸部(31b)形成为一体,前罩主部(31a)把所述车体架(F)的前端部从前方覆盖,一对下方延伸部(31b)从所述前罩主部(31a)的两侧向下方延伸来把所述车体架(F)的前端部从左右两侧覆盖,所述两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沿所述内罩(30)的所述两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延伸并与所述两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31)具有的所述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背面与所述内罩(30)具有的所述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罩(30)具有的所述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形成有与所述前罩(31)具有的所述下方延伸部(31b)的前端部背面抵接的平坦的抵接面(43)。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30)具有的所述侧壁部(30b)的前边缘部和所述前罩(31)具有的所述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的抵接部的上下宽度,被设定成与把所述前轮(WF)从上方覆盖的前挡泥板(38)从侧面看的上下宽度大致相等。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31)一体形成有内侧延伸部(31c),其从所述下方延伸部(31b)的前边缘部使该下方延伸部(31b)的内侧向后方延伸,该内侧延伸部(31c)利用从其前方操作的紧固部件(46)而被紧固在所述内罩(30)的弯曲壁部(30a)。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31)具有的所述下方延伸部(31b)被配置成从所述侧壁部(30b)的外面离开,以在所述内罩(30)具有的所述侧壁部(30b)的外面与所述下方延伸部(31b)的后边缘部之间形成向上下长地延伸并向后方敞开的开口部(47)。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把控制所述发动机(E)的控制单元(79)支承在比所述内罩(30)具有的所述侧壁部(30b)和所述前罩(31)具有的所述下方延伸部(31b)更靠内侧的所述车体架(F),把所述控制单元(79)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从侧面看所述侧壁部(30b)和所述下方延伸部(31b)重叠的部分处。
CN201210181160.1A 2011-06-06 2012-06-04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Active CN102815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6434 2011-06-06
JP2011126434A JP5637936B2 (ja) 2011-06-06 2011-06-06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5353A true CN102815353A (zh) 2012-12-12
CN102815353B CN102815353B (zh) 2015-06-03

Family

ID=47299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1160.1A Active CN102815353B (zh) 2011-06-06 2012-06-04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37936B2 (zh)
CN (1) CN102815353B (zh)
IN (1) IN2012DE014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0587A (zh) * 2013-05-31 2014-12-17 上海黄燕模塑工程有限公司 车身盖板及其自行车
CN108263526A (zh) * 2016-12-30 2018-07-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21001255B1 (pt) * 2018-08-14 2024-01-23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de disposição do dispositivo de controle para veículos de conduzir montado em seli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3454A (ja) * 1997-01-21 1998-08-0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三輪車のレッグシールド装置
CN1350953A (zh) * 2000-10-31 2002-05-2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的万能安装部件
WO2004078572A1 (ja) * 2003-03-06 2004-09-1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モータサイク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3454A (ja) * 1997-01-21 1998-08-0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三輪車のレッグシールド装置
CN1350953A (zh) * 2000-10-31 2002-05-2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的万能安装部件
WO2004078572A1 (ja) * 2003-03-06 2004-09-1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モータサイク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0587A (zh) * 2013-05-31 2014-12-17 上海黄燕模塑工程有限公司 车身盖板及其自行车
CN108263526A (zh) * 2016-12-30 2018-07-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8263526B (zh) * 2016-12-30 2020-03-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N2012DE01490A (zh) 2015-05-08
JP2012250664A (ja) 2012-12-20
CN102815353B (zh) 2015-06-03
JP5637936B2 (ja)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6063B (zh) 摩托车
JP596505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電源供給構造
US7857341B2 (en) Motorcycle
JP572787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3154590U (ja) 自動二輪車
JP546052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CN102190034B (zh) 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
CN102785728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2815353B (zh)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JP5460511B2 (ja) 車両用のリヤフェンダ
EP3059149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EP2428437B1 (en) Leg shield structure of saddle-ride-type vehicle
US9428238B2 (en) Body frame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CN203283325U (zh) 鞍乘型车辆
JP5700676B2 (ja) 鞍乗型車両の外装部品
CN101531225B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侧罩支承结构
EP2949558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204871320U (zh) 鞍骑型车辆的扶手结构
CN103847867A (zh) 自动两轮车
CN103010349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3171671B (zh) 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JP602791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CN103043150B (zh) 两轮机动车的后部结构
JP677371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7021159B (zh) 跨坐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