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2937B - 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2937B
CN102812937B CN201210324980.1A CN201210324980A CN102812937B CN 102812937 B CN102812937 B CN 102812937B CN 201210324980 A CN201210324980 A CN 201210324980A CN 102812937 B CN102812937 B CN 102812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arm
speed
gear
seat
direction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49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2937A (zh
Inventor
沈志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HONGYUAN ALLJOY FISHING TACK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ONGYUAN ALLJOY FISHING TACK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ONGYUAN ALLJOY FISHING TACK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ONGYUAN ALLJOY FISHING TACK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249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12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12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2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2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2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包括高速齿轮、中速齿轮、低速齿轮、第一驱动弹簧、第二驱动弹簧、按钮组合、齿轮轴、离合臂保持座和离合臂,离合臂保持座套设在齿轮轴的轴孔中,按钮组合插入离合臂保持座以扣环卡接,离合臂保持座开设有圆形孔,第一驱动弹簧通过与按钮组合卡接的一端放入离合臂保持座中,第二驱动弹簧通过圆形孔的一端放入离合臂保持座中;离合臂穿设在齿轮轴及离合臂保持座的长形通孔中,离合臂朝向离合臂保持座的卡接端的一侧与第一驱动弹簧压缩连接。本发明的两条驱动弹簧分别作用在不同的零件上互不影响,使得渔线轮的使用寿命更长,多了一种变速的选择,使用起来更顺畅。

Description

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渔线轮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海钓渔线轮稳定三速变换的装置。
背景技术
海钓是世界上钓鱼爱好者的主要垂钓方式,尤以海岸线长的一些国家最为盛行。海钓方法很多,通常在垂钓的时候会将使用的鱼饵料等送到距离数百米远的地方放置,鱼的体形会非常的庞大,因此渔线轮使用能卷上1千米以上50磅左右的大型渔线轮,为了应付力量大的鱼类,可以变换速度的渔线轮能比较顺利的将大鱼拉起,美国专利号US4,867,392公开了一种渔线轮变速装置,其中在齿轮轴内有两条弹簧,这两条弹簧的作用力是互相影响的,导致因长期处于压缩状态的影响下,弹簧因品质不良影响而永久变形的情况,使得弹力分配失衡,而影响小齿轮的正常位移量,在变速切换时小齿轮与离合臂是必须一起连动位移,才使得大小齿盘原本有6支插销卡位得以分离,达到变速的目的,最后因为弹簧变形无法完全卡位,产生在传动受阻力时就发生连续跳齿。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两条变速弹簧的作用力互相影响,长期处于压缩状态,造成使用寿命短、产品质量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的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两条变速弹簧的作用力互相影响,长期处于压缩状态,造成使用寿命短、产品质量不好的技术问题,而且多了一种变速的选择,使用起来更顺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包括高速齿轮、中速齿轮、低速齿轮、第一驱动弹簧、第二驱动弹簧、按钮组合、转柄和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上开设有一贯通圆心的长形通孔,另外,三速变换装置还包括:一离合臂保持座,所述离合臂保持座为一圆筒体,所述离合臂保持座套设在所述齿轮轴的轴孔中,所述按钮组合插入所述离合臂保持座的一端以扣环卡接,所述离合臂保持座的另一端开设有一内径大于卡接端的内径的圆形孔,所述第一驱动弹簧通过与所述按钮组合卡接的一端放入所述离合臂保持座中,卡接端与所述圆形孔之间开设有一贯通圆心的长形通孔,所述第二驱动弹簧通过所述内径大的圆形孔的一端放入所述离合臂保持座中;一离合臂,所述离合臂为一凹字型长条体,所述离合臂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各有一方型块体;所述离合臂穿设在所述齿轮轴的长形通孔及所述离合臂保持座的长形通孔中,所述离合臂朝向所述离合臂保持座的卡接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驱动弹簧压缩连接。
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还包括二间隔保持座组合,所述间隔保持座组合固定轴设在所述齿轮轴上位于所述高速齿轮和所述中速齿轮之间,以及所述中速齿轮和所述低速齿轮之间。
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所述按钮组合进一步包括:一变速杆,所述变速杆为一圆形杆体,所述变速杆的一端设置有卡槽与所述离合臂保持座以扣环卡接,所述变速杆的杆体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导向凹槽组,所述导向凹槽组包括:三条平行于所述变速杆轴向的导向凹槽,以距离所述卡槽的近到远依次为高速导向凹槽、中速导向凹槽和低速导向凹槽,所述高速导向凹槽远离所述卡槽的一端开设有一连接所述中速导向凹槽中间的中速连接凹槽,所述中速导向凹槽远离所述卡槽的一端开设有一连接所述低速导向凹槽中间的低速连接凹槽;一变速钮,所述变速钮为一盖体,所述变速钮与所述变速杆螺接;一伸缩底套,所述伸缩底套由三个内径大小不一样的底套组成,以内径由小到大依次为高速底套、中速底套和低速底套,在所述高速底套中套设一伸缩弹簧后放置在所述变速钮中;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为一片体,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与所述转柄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另一侧与所述伸缩底套及所述伸缩弹簧连接;另外,所述齿轮轴上对应于两个所述高速导向凹槽靠近所述卡槽一端的端点开设有两个放置通孔,在所述放置通孔中放置一钢珠;另外,在所述齿轮轴上还套设有一钢珠保持组,所述钢珠保持组包括:一钢珠保持套,所述钢珠保持套为一圆筒体,所述钢珠保持套的内缘与所述钢珠连接;两个保持套固定环,所述保持套固定环为一圆筒体,所述保持套固定环套设在所述齿轮轴上位于所述钢珠保持套的两端。
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所述高速齿轮朝向所述中速齿轮的面上开设有十字高速凹槽,所述中速齿轮中间开设有十字中速凹槽通孔,所述低速齿轮朝向所述中速齿轮的面上开设有十字低速凹槽。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第一驱动弹簧及第二驱动弹簧分别作用在不同的零件上互不影响,渔线轮的使用寿命更长;
第二、本发明使用间隔保持座组合,确保了齿轮之间的距离,使得离合臂稳定的在齿轮之间切换,增加了渔线轮的使用寿命;
第三、本发明多了一种变速的选择,使用起来更顺畅。
    当然,实施本发明内容的任何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具有以上全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渔线轮的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部分零件炸开图;
图4是导向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间隔保持座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中速齿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高速比切换中速比未卡和状态示意图;
图8是高速比切换中速比卡和状态示意图;
图9是中速比切换低速比未卡和状态示意图;
图10是中速比切换低速比卡和状态示意图;
图 11是低速比切换中速比未卡和状态示意图;
图12是中速比切换高速比未卡和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发明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等。
请参考图1本发明一种渔线轮的外观图,一种渔线轮包括线轮装置10、刹车装置20和三速变换装置30,请参考图2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剖视图和图3本发明的部分零件炸开图,三速变换装置包括高速齿轮301、中速齿轮302、低速齿轮303、第一驱动弹簧304、第二驱动弹簧305、按钮组合306、转柄307、齿轮轴308、离合臂保持座309和离合臂310,离合臂保持座309是一个圆筒体套设在齿轮轴308的轴孔中,而按钮组合306插入离合臂保持座309的一端以扣环311卡接,在离合臂保持座309的另一端开设有一内径大于卡接端内径的圆形孔,第一驱动弹簧304在按钮组合306插入离合臂保持座309前,从离合臂保持座309与按钮组合306卡接的一端放入离合臂保持座309中,卡接端与圆形孔之间开设有一贯通圆心的长形通孔,而第二驱动弹簧305通过内径大的圆形孔的一端放入离合臂保持座309中;离合臂310是一种凹字型长条体,在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各有一方型块体,在齿轮轴308上开设一贯通圆心的长形通孔,离合臂310穿设在齿轮轴308的长形通孔及离合臂保持座309的长形通孔中,穿设后的离合臂310朝向离合臂保持座309的卡接端的一侧与第一驱动弹簧304压缩连接,而第一驱动弹簧304的另一端与插入离合臂保持座309的按钮组合306压缩连接。
三速变换装置还包括二个间隔保持座组合312,间隔保持座组合312固定轴设在齿轮轴308上,一个位于高速齿轮301和中速齿轮302之间,另一个位于中速齿轮302和低速齿轮303之间。一个间隔保持座组合312包括:一个间隔保持座3121和多数个圆球形轴承3122,间隔保持座3121为一圆形片体,间隔保持座3121固定轴设在齿轮轴308上,一个位于高速齿轮301和中速齿轮302之间,另一个位于中速齿轮302和低速齿轮303之间,间隔保持座3121以圆心为中心均等开设多数个圆形通孔,请参考图5 间隔保持座组合312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为4个圆形通孔,但不是用来限制本专利;多数个圆球形轴承3122本实施例为4个,设置在间隔保持座3121的圆形通孔中,圆球形轴承3122与高速齿轮301、中速齿轮302及低速齿轮303紧密滚动连接。
另外,请参考图3,按钮组合306包括:一变速杆3061、一变速钮3062、一伸缩底套3063和一固定座3064,变速杆3061是一个圆形杆体,在变速杆3061的一端设置有卡槽用来和离合臂保持座309以扣环311卡接,请参考图4,变速杆3061的杆体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导向凹槽组30611,每个导向凹槽组30611包括:三条平行于变速杆3061轴向的导向凹槽,以距离卡槽的近到远依次为高速导向凹槽30612、中速导向凹槽30613和低速导向凹槽30614,其中高速导向凹槽30612远离卡槽的一端开设有一连接中速导向凹槽30613中间的中速连接凹槽30615,而中速导向凹槽30613远离卡槽的一端开设有一连接低速导向凹槽30614中间的低速连接凹槽30616;此外,再请参考图3,变速钮3062是一个盖体,变速钮3062与变速杆3061是用螺丝锁付在一起;另外,伸缩底套3063是由三个内径大小不一样的底套组成,以内径由小到大依次为高速底套30631、中速底套30632和低速底套30633,在高速底套30631中套设一个伸缩弹簧3065后放置在变速钮3062中;固定座3064是一个片体,固定座3064的一侧与转柄307连接,另一侧与伸缩底套3063及伸缩弹簧3065连接,靠着伸缩弹簧3065的弹力将伸缩底套3063的三个内径大小不一样的底套延展开来,互相勾和,也将变速钮3062和变速杆3061推到了相应变速的位置。
另外,请参考图3,在齿轮轴308上对应于两个高速导向凹槽30612靠近卡槽一端的端点开设有两个放置通孔3081,在放置通孔3081中各放置一个钢珠3082;而且在齿轮轴308上还套设有一个钢珠保持组,钢珠保持组包括:一钢珠保持套3083和两个保持套固定环3084,钢珠保持套3083是一个圆筒体,套好的钢珠保持套3083的内缘与钢珠3082接触,使得钢珠3082不会从放置通孔3081里掉出来;保持套固定环3084也是一个圆筒体,保持套固定环3084套设在齿轮轴308上位于钢珠保持套3083的两端,将钢珠保持套3083牢牢地固定起来。
还有,在高速齿轮301朝向中速齿轮302的面上开设有十字高速凹槽,请参考图6,在中速齿轮302中间开设有十字中速凹槽通孔3021,而在低速齿轮303朝向中速齿轮302的面上开设有十字低速凹槽,作用都是在与离合臂310卡和,卡和后,离合臂310才能带动高速齿轮301、中速齿轮302或低速齿轮303转动。
本发明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的作动方式是,请参考图2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剖视图,也就是高速比卡和状态示意图,此时离合臂310与十字高速凹槽卡和,变速钮3062中的伸缩弹簧3065处于伸展的情况,弹力将伸缩底套3063的三个内径大小不一样的底套延展开来,互相勾和,也将变速钮3062和变速杆3061推到了高速比的变速位置,此时钢珠3082位于高速导向凹槽30612靠近卡槽的一端,渔线轮是处于高速比的情况。
请参考图7 高速比切换中速比未卡和状态示意图,和图4导向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当要从高速比切换中速比时,按压变速钮3062,因为变速钮3062和变速杆3061是以螺丝锁在一起的,所以按压变速钮3062时变速杆3061也跟着压着移动,变速杆3061受到钢珠3082和高速导向凹槽30612的限制移动,当钢珠3082来到中速连接凹槽30615的端点时,变速钮3062的按压受到一点阻力,此时旋转变速钮3062,钢珠3082进入中速连接凹槽30615循着中速连接凹槽30615的轨迹前进,当钢珠3082来到中速导向凹槽30613的中间点时,变速钮3062的旋转受到阻力,此时放开变速钮3062,受到伸缩弹簧3065回复弹力的影响,钢珠3082来到中速导向凹槽30613靠近卡槽的一端的端点,完成从高速比切换中速比时按压旋转变速钮3062的动作流程,变速钮3062中的伸缩弹簧3065处于压缩的情况,高速底套30631和中速底套30632同时与变速钮3062连接,也将变速钮3062和变速杆3061推到了中速比的变速位置,此时,第一驱动弹簧304接受变速杆3061的压迫力,将离合臂310从高速齿轮301的十字高速凹槽中脱出推向中速齿轮302,但是还没有进入十字中速凹槽通孔3021中,因为圆球形轴承3122的直径大于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的高度,因此离合臂310在此暂时停止,因为第一驱动弹簧304的压迫力所以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与中速齿轮302接触,等待与十字中速凹槽通孔3021卡和,请参考图8 高速比切换中速比卡和状态示意图,当十字中速凹槽通孔3021旋转到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的相对位置时,方型块体进入中速齿轮302的十字中速凹槽通孔3021,完成切换中速比的动作,在此状态下,第二驱动弹簧305受到离合臂保持座309中圆形孔的里面底部台阶的挤压,形成一种压迫紧缩状态。
请参考图9 从中速比切换低速比未卡和状态示意图,和图4导向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当要从中速比切换低速比时,按压变速钮3062,因为变速钮3062和变速杆3061是以螺丝锁在一起的,所以按压变速钮3062时变速杆3061也跟着压着移动,变速杆3061受到钢珠3082和中速导向凹槽30613的限制移动,当钢珠3082来到低速连接凹槽30616的端点时,变速钮3062的按压受到一点阻力,此时旋转变速钮3062,钢珠3082进入低速连接凹槽30616循着低速连接凹槽30616的轨迹前进,当钢珠3082来到低速导向凹槽30614的中间点时,变速钮3062的旋转受到阻力,此时放开变速钮3062,受到伸缩弹簧3065回复弹力的影响,钢珠3082来到低速导向凹槽30614靠近卡槽的一端的端点,完成从中速比切换低速比时按压旋转变速钮3062的动作流程,变速钮3062中的伸缩弹簧3065处于压缩的情况,高速底套30631、中速底套30632和低速底套30633被挤压并列,也将变速钮3062和变速杆3061推到了低速比的变速位置,此时,第一驱动弹簧304接受变速杆3061的压迫力,将离合臂310从中速齿轮302的十字中速凹槽通孔3021中脱出推向低速齿轮303,但是还没有进入十字低速凹槽中,因为圆球形轴承3122的直径大于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的高度,因此离合臂310在此暂时停止,因为第一驱动弹簧304的压迫力所以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与低速齿轮303接触,等待与十字低速凹槽卡和,请参考图10从中速比切换低速比卡和状态示意图,当十字低速凹槽旋转到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的相对位置时,方型块体进入低速齿轮303的十字低速凹槽中,完成切换低速比的动作,在此状态下,第二驱动弹簧305受到离合臂保持座309中圆形孔的里面底部台阶的挤压,形成一种压迫紧缩状态。
接着请参考图11 低速比切换中速比未卡和状态示意图,和图4导向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当要从低速比切换中速比时,首先旋转变速钮3062,经过一定的产品设计,此时钢珠3082由低速导向凹槽30614的端点进入低速连接凹槽30616,当旋转变速钮3062受到阻力时放开变速钮3062,受到伸缩弹簧3065回复弹力的影响,钢珠3082来到中速导向凹槽30613的中间,还未进入靠近卡槽的一端的端点,完成从低速比切换中速比时变速钮3062的动作流程,此时,呈现压迫紧缩状态的第二驱动弹簧305压力得到舒缓,第二驱动弹簧305的回复弹力推动离合臂保持座309而离合臂保持座309推动离合臂310将离合臂310从十字低速凹槽中脱出推向中速齿轮302,但是还没有进入十字中速凹槽通孔3021中,因为圆球形轴承3122的直径大于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的高度,因此离合臂310在此暂时停止,因为第二驱动弹簧305的回复弹力推动离合臂保持座309而离合臂保持座309推动离合臂310,所以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与中速齿轮302接触,等待与十字中速凹槽通孔3021卡和,请参考图8中速比卡和状态示意图,当十字中速凹槽通孔3021旋转到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的相对位置时,方型块体进入十字中速凹槽通孔3021,钢珠3082来到中速导向凹槽30613靠近卡槽的一端的端点,变速钮3062中的伸缩弹簧3065处于压缩的情况,高速底套30631和中速底套30632同时与变速钮3062连接,也将变速钮3062和变速杆3061推到了中速比的变速位置,完成切换中速比的动作。
接着请参考图12 中速比切换高速比未卡和状态示意图,和图4导向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当要从中速比切换高速比时,首先旋转变速钮3062,经过一定的产品设计,此时钢珠3082由中速导向凹槽30613的端点进入中速连接凹槽30615,当旋转变速钮3062受到阻力时放开变速钮3062,受到伸缩弹簧3065回复弹力的影响,钢珠3082来到高速导向凹槽30612的中间,还未进入靠近卡槽的一端的端点,完成从中速比切换高速比时变速钮3062的动作流程,此时,呈现压迫紧缩状态的第二驱动弹簧305压力得到舒缓,第二驱动弹簧305的回复弹力推动离合臂保持座309而离合臂保持座309推动离合臂310将离合臂310从十字中速凹槽通孔3021中脱出推向高速齿轮301,但是还没有进入十字高速凹槽中,因为圆球形轴承3122的直径大于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的高度,因此离合臂310在此暂时停止,因为第二驱动弹簧305的回复弹力推动离合臂保持座309而离合臂保持座309推动离合臂310,所以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与高速齿轮301接触,等待与十字高速凹槽卡和,请参考图2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剖视图,也就是高速比卡和状态示意图,当十字高速凹槽旋转到离合臂310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的方型块体的相对位置时,方型块体进入十字高速凹槽,变速钮3062中的伸缩弹簧3065处于伸展的情况,弹力将伸缩底套3063的三个内径大小不一样的底套延展开来,互相勾和,也将变速钮3062和变速杆3061推到了高速比的变速位置,此时钢珠3082位于高速导向凹槽30612靠近卡槽的一端,完成切换高速比的动作。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第一驱动弹簧304及第二驱动弹簧305分别作用在不同的零件上互不影响,渔线轮的使用寿命更长;
第二、本发明使用间隔保持座组合,确保了齿轮之间的距离,使得离合臂稳定的在齿轮之间切换,增加了渔线轮的使用寿命;
第三、本发明多了一种变速的选择,使用起来更顺畅。
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以上公开的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并非用来限制其本身,任何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内涵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变化和更动,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包括高速齿轮、中速齿轮、低速齿轮、第一驱动弹簧、第二驱动弹簧、按钮组合、转柄和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上开设有一贯通圆心的长形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离合臂保持座,所述离合臂保持座为一圆筒体,所述离合臂保持座套设在所述齿轮轴的轴孔中,所述按钮组合插入所述离合臂保持座的一端以扣环卡接,所述离合臂保持座的另一端开设有一内径大于卡接端的内径的圆形孔,所述第一驱动弹簧通过与所述按钮组合卡接的一端放入所述离合臂保持座中,卡接端与所述圆形孔之间开设有一贯通圆心的长形通孔,所述第二驱动弹簧通过所述内径大的圆形孔的一端放入所述离合臂保持座中;
一离合臂,所述离合臂为一凹字型长条体,所述离合臂两侧的外沿相对位置各有一方型块体;
所述离合臂穿设在所述齿轮轴的长形通孔及所述离合臂保持座的长形通孔中,所述离合臂朝向所述离合臂保持座的卡接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驱动弹簧压缩连接;
所述按钮组合进一步包括:
一变速杆,所述变速杆为一圆形杆体,所述变速杆的一端设置有卡槽与所述离合臂保持座以扣环卡接,所述变速杆的杆体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导向凹槽组,所述导向凹槽组包括:三条平行于所述变速杆轴向的导向凹槽,以距离所述卡槽的近到远依次为高速导向凹槽、中速导向凹槽和低速导向凹槽,所述高速导向凹槽远离所述卡槽的一端开设有一连接所述中速导向凹槽中间的中速连接凹槽,所述中速导向凹槽远离所述卡槽的一端开设有一连接所述低速导向凹槽中间的低速连接凹槽;
一变速钮,所述变速钮为一盖体,所述变速钮与所述变速杆螺接;
一伸缩底套,所述伸缩底套由三个内径大小不一样的底套组成,以内径由小到大依次为高速底套、中速底套和低速底套,在所述高速底套中套设一伸缩弹簧后放置在所述变速钮中;
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为一片体,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与所述转柄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另一侧与所述伸缩底套及所述伸缩弹簧连接;
另外,所述齿轮轴上对应于两个所述高速导向凹槽靠近所述卡槽一端的端点开设有两个放置通孔,在所述放置通孔中放置一钢珠;
另外,在所述齿轮轴上还套设有一钢珠保持组,所述钢珠保持组包括:一钢珠保持套,所述钢珠保持套为一圆筒体,所述钢珠保持套的内缘与所述钢珠连接;
两个保持套固定环,所述保持套固定环为一圆筒体,所述保持套固定环套设在所述齿轮轴上位于所述钢珠保持套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间隔保持座组合,所述间隔保持座组合固定轴设在所述齿轮轴上位于所述高速齿轮和所述中速齿轮之间,以及所述中速齿轮和所述低速齿轮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齿轮朝向所述中速齿轮的面上开设有十字高速凹槽,所述中速齿轮中间开设有十字中速凹槽通孔,所述低速齿轮朝向所述中速齿轮的面上开设有十字低速凹槽。
CN201210324980.1A 2012-09-05 2012-09-05 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 Active CN102812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4980.1A CN102812937B (zh) 2012-09-05 2012-09-05 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4980.1A CN102812937B (zh) 2012-09-05 2012-09-05 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2937A CN102812937A (zh) 2012-12-12
CN102812937B true CN102812937B (zh) 2014-11-26

Family

ID=47297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4980.1A Active CN102812937B (zh) 2012-09-05 2012-09-05 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129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2851A (zh) * 2015-08-19 2015-11-18 慈溪市轩琦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渔线轮离合切换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渔线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9280Y (zh) * 1993-07-20 1994-06-22 王志乐 变速渔线轮
US6113019A (en) * 1998-08-28 2000-09-05 Penn Fishing Tackle Manufacturing Co. Direct speed changing gear drive mechanism for a fishing reel
JP2001245561A (ja) * 2000-03-06 2001-09-11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の逆転防止装置
CN2421836Y (zh) * 2000-05-19 2001-03-07 宝熊渔具股份有限公司 卷线器的双速变速切换装置
US6325315B1 (en) * 2000-06-01 2001-12-04 Liang-Jen Chang Change-speed construction for fishing reel
JP4397043B2 (ja) * 2005-03-22 2010-01-13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8113563A (ja) * 2006-10-31 2008-05-22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5047889B2 (ja) * 2008-06-19 2012-10-10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2010004800A (ja) * 2008-06-26 2010-01-14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CN201398386Y (zh) * 2009-04-30 2010-02-10 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旋压式鱼线轮的双速调节机构
JP5474428B2 (ja) * 2009-07-14 2014-04-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変速操作機構
CN202340643U (zh) * 2011-12-13 2012-07-25 威海良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渔线轮的双速变速装置
CN202340644U (zh) * 2011-12-13 2012-07-25 威海良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双速旋压式渔线轮排线装置
CN202773817U (zh) * 2012-09-05 2013-03-13 宁波中源欧佳渔具股份有限公司 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2937A (zh)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2937B (zh) 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
CN208341150U (zh) 高速摆轮分拣机的转盘组件
CN202773817U (zh) 渔线轮三速变换装置
CN100540929C (zh) 传动轴滚动式径向支撑装置
CN102812938B (zh) 渔线轮双速变换装置
CN209823279U (zh) 一种快速组装的放线滑车
CN202773818U (zh) 渔线轮双速变换装置
CN204253840U (zh) 分动器换挡机构
CN208585884U (zh) 一种电线电缆包装用盘具
CN114148465A (zh) 一种浮体阵列
CN201384484Y (zh) 一种防作弊的视力表
CN203381764U (zh) 自行车双线变速器
CN203819444U (zh) 一种机械碟刹双轴转子结构
CN200955721Y (zh) 手电筒夹子
CN208568388U (zh) 一种给水排水设备断面水样采集器
CN201408967Y (zh) 一种用于线材的拉收装置
CN101934150A (zh) 瞳孔模拟机构及玩具眼睛
CN207559208U (zh) 一种新型网线延长信号传输装置
CN21615557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填料组合
CN201551800U (zh) 便携式多功能健身器
CN105042009B (zh) 轴向杠杆驱动少齿差减速器
CN201390902Y (zh) 一种全自动洗衣机制动带
CN108493017A (zh) 铁路道岔转辙机转换开关组
CN215567446U (zh) 一种用于万向传动轴的连接装置
CN206931368U (zh) 一种新型大电流导电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