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3825B - 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3825B
CN102803825B CN201080026364.7A CN201080026364A CN102803825B CN 102803825 B CN102803825 B CN 102803825B CN 201080026364 A CN201080026364 A CN 201080026364A CN 102803825 B CN102803825 B CN 102803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binet
optical component
teat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63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3825A (zh
Inventor
横田匡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03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3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2Mechanical guidance or alignment of LCD panel support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仅通过将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进行组装就能够作为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来提供,而且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光学构件基于晃动等的损伤。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机箱(Ca),其中装配有显示面板(11);以及第2机箱(Cb),其中装配有光源(50),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在两者之间夹着对来自光源(50)的光进行扩散的光学构件(20)被组装起来,光学构件(20)具备重量相对大的第1光学构件(22)和重量相对小的第2光学构件(21),第1光学构件(22)至少被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中的一方中设置的突部(14a(38a))的顶部按住。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液晶电视机等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由于其自身不发光,所以另外需要作为照明装置的背光源。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下述构成:背光源包括收纳多个冷阴极管的底座和用于在底座上对光学构件进行定位的框架,该背光源和液晶面板由从液晶面板的表侧覆盖的外框保持成组装状态。并且,用表里两个机箱将该液晶显示装置夹住,构成电视接收装置。也就是说,如在专利文献1中也明示的,分别另行制造液晶面板和背光源,用外框等将其相互组装,从而制造液晶显示装置,进而通过用一对机箱夹住液晶显示装置,制造电视接收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8-2937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是分开生产液晶面板和背光源,在另外的工序将它们组装起来,而且在另外的工序中将其收纳于机箱中,从而构成电视接收装置,但是,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增加工序数量,所以并非有效率的方法。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是将液晶面板相对于背光源通过外框进行组装,但是,例如,在将液晶面板直接放置于背光源上后,通过外框进行组装时,如果放置的部分所占宽度较大,液晶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就会减小,因此,需要缩小放置部分的宽度。但是,在小宽度部分放置液晶面板,与在大宽度部分放置时相比,存 在作业性低的问题。
而且,如专利文献1的技术所述,扩散板等光学构件由框架、支架等夹持构件进行夹持、定位而固定。但是,由于扩散板等光学构件是由树脂制成的,因冷阴极管点亮而发热的影响,当如上所述将端部固定时,有时会产生皱褶,从而发生显示不良。另一方面,如果扩散板等光学构件不进行固定,就会晃动,有时也会因该晃动而使该光学构件受到损伤。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仅通过将显示面板(具备面板的部件)和背光源(具备光源的部件)进行组装即可作为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来提供,并且将面板组装于背光源时的作业性优异,而且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光学构件因晃动等而受到损伤。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这种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光源;显示面板,其利用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第1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显示面板;以及第2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光源,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在两者之间夹着光学构件被组装起来,上述光学构件具备重量相对大的第1光学构件和重量相对小的第2光学构件,上述第1光学构件被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中的至少一方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在上述第2光学构件中以避开上述突部的形状形成有缺口。
根据这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装配在第1机箱中,光源装配在第2机箱中,因此,通过将各机箱进行组装即可实现利用来自光源的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另外,对于夹在第1机箱和第2机箱之间的光学构件,设计成用设置于机箱中的突部的顶部将重量相对大的第1光学构件按住,因此,不容易产生重量相对大的第1光学构件晃动的问题。从而,和其他构件之间不容易因该晃动而产生摩擦,因此,不容易产生因摩擦而受到损伤等问题。另外,特别是设计成用突部的顶部来按住,因此,被按压的部分面积小,从而因来自光源等的发热而导致的伸缩(热膨胀)有自由度,也不容易出现产生皱褶等问题。
在上述构成中,可设计成:在上述第2光学构件中以避开上述突部的形状形成有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重量相对小的第2光学构件因为没有被突部按住而对于伸缩等是自由的,所以不容易产生皱褶。特别是在第2光 学构件的厚度小的情况下(厚度比第1光学构件薄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容易产生皱褶,因此,该防止效果更加显著。此外,虽然第2光学构件由于避开了突部,所以能够晃动,但是,因为重量小,所以因摩擦等而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小。
另外,可设计成:上述第1光学构件被上述第1机箱以及上述第2机箱两者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
在这种情况下,第1光学构件被夹持的面两者被突部的顶部按住,因此,更不容易产生重量大的第1光学构件晃动的问题。从而,第1光学构件和其他构件之间不容易因该晃动而产生摩擦,因此不容易产生因摩擦而导致受到损伤等问题。另外,特别是被夹持的面两者被突部的顶部按住,因此,被按压的部分面积小,从而,因来自光源等的发热而导致的伸缩(热膨胀)更加有自由度,也更加不容易产生皱褶等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光源;显示面板,其利用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第1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显示面板;以及第2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光源,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在两者之间夹着光学构件被组装起来,上述光学构件具备重量相对大的第1光学构件和重量相对小的第2光学构件,上述第1光学构件被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中的至少一方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上述第1光学构件至少被上述第2机箱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在上述第2机箱中,在其底面设有反射片,上述反射片和上述光学构件同样,被夹在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之间,具有避开上述第2机箱中设置的突部的形状的缺口。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光源;显示面板,其利用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第1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显示面板;以及第2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光源,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在两者之间夹着光学构件被组装起来,上述光学构件具备重量相对大的第1光学构件和重量相对小的第2光学构件,上述第1光学构件被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中的至少一方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上述第1光学构件被上述第1机箱以及上述第2机箱两者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上述第1光学构件至少被上述第2机箱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在上述第2机箱中,在其底面设置有反射片,上述反射片,和上述光学构件同样,被夹在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之间,具有避开上述第2机箱中设置的突部的形状的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反射片夹在机箱之间进行固定,并且第2机箱的突部避开反射片,由该突部将第1光学构件按住,因此,可避免反射片和第1光学构件以大的力互相摩擦,从而可防止或者抑制因摩擦而导致产生嘎吱嘎吱的声音。
另外,可设计成:将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构成为形成该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外箱。
在这种情况下,第1机箱和第2机箱构成形成该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外箱,因此,仅通过将该第1机箱和第2机箱进行组装,就能够将 该显示装置作为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来提供。特别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显示面板(具备面板的部件)和背光源(具备光源的部件)之间废除了外框等装配构件,所以实现了材料成本的降低。另外,和以往那样在进行显示面板(具备面板的部件)和背光源(具备光源的部件)的组装后将其收纳于另外的机箱中而得到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的情况相比,减少了组装工序数量,因此,在这一点上也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以往所说的显示面板(具备面板的部件)和背光源(具备光源的部件)的对位是通过第1机箱和第2机箱的组装来实现的,因此,其作业性提高,不再需要在显示面板上确保用于对位的区域。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对位,不会出现该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减小的情况。
在上述构成中,可设计成:上述第1机箱构成为框状,在其框内配置有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
在这种情况下,仅通过将第1机箱和第2机箱卡合,就能够构成显示面板的显示面,能够提供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
另外,可设计成:上述第1机箱具备可弹性变形的爪部,上述显示面板卡止于该爪部。
在如此用可弹性变形的爪部将显示面板卡止时,能够利用其弹性变形进行显示面板的装卸。另外,通过使该爪部向卡止显示面板的力变强的方向弹性变形,能够使显示面板的卡止更加牢固。
另外,可设计成:上述第2机箱具备底面和从上述底面立设的壁部,上述光源装配在上述底面。
通过如此将光源配置于底面,可确保显示面板和光源之间的大的距离,进而可消除从光源射出的光的不均。
另外,可设计成:在上述第2机箱的内侧配置有用于对上述光源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
由于第1机箱和第2机箱构成形成该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外箱,所以,无论是外观设计上还是安全上,都不宜在其外侧配置用于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因此,设计成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 配置在装配了光源的第2机箱的内侧,可消除外观设计上以及安全上的问题,而且也实现了电力提供所涉及的配线等的简化。
另外,可设计成:在上述第2机箱中形成有向上述第1机箱侧突出的爪部限制用突部,在上述第1机箱中形成将上述显示面板卡止的爪部和突部收纳部,上述突部收纳部配置在与上述爪部将上述显示面板卡止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收纳上述爪部限制用突部,上述突部收纳部中收纳的上述爪部限制用突部对上述爪部向上述显示面板侧赋能。
如果如此设计成用第2机箱的爪部限制用突部对爪部向显示面板侧赋能,则能够使显示面板的卡止更加牢固,可消除显示面板晃动进而错位的问题。
可设计成:上述第2机箱具备装配有上述光源的底面,上述光源偏在于上述底面的一部分区域,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机箱的内侧的和配置有上述光源的区域不同的区域,配置有用于对上述光源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
如此通过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配置在没有配置光源的区域,可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适当地配置在第2机箱的内侧。
此外,作为显示面板,可例示液晶面板。这种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可适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机、计算机的桌面画面等,特别适用于超薄型电视接收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仅通过将显示面板(具备面板的部件)和背光源(具备光源的部件)进行组装,就能够作为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来提供,并且将面板组装于背光源时的作业性优异,而且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因光学构件晃动等而导致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放大示出图2中第1机箱和第2机箱的组装部分以及光学构件的装配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示出图3的A-A’线截面构成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放大示出图2中光学构件的装配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2中液晶面板和光学构件、反射片等的组装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在第1机箱上装配液晶面板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在第1机箱上装配光学片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在第2机箱上装配反射片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在第2机箱上装配扩散板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组装第1机箱和第2机箱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放大示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放大示出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的电视接收装置TV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0、用于放置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台座S、以及未图示的电源、调谐器等。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成横长的方形,以纵置状态支撑于台座S上。具体是通过横长方形的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构 成其外观,将该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卡合,构成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箱。
第1机箱Ca由框状树脂构件构成,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以被收纳的形式装配于其框内,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配置于框内。此外,在第1机箱Ca的表面侧设有扬声器11b等。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第2机箱Cb由具有开口的箱状树脂构件构成,具备构成箱底的底面30和从底面30立设的壁部31,热阴极管50装配于底面30。
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设计成下述构成:相对于第1机箱Ca,第2机箱Cb装配在和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相反的一侧,从第2机箱Cb的热阴极管50对液晶面板11提供光。此外,在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之间,详细地讲是在液晶面板11和热阴极管50之间,配置有扩散板等光学构件20,光学构件20使来自热阴极管50的光扩散成面状。
在此,液晶面板11构成为:一对玻璃基板以隔着规定间距的状态贴合,并且在两个玻璃基板之间封入了液晶。在一方玻璃基板上,设有与相互垂直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相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与该开关元件相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在另一方玻璃基板上,设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以规定排列而配置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另外,在两个玻璃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光板。另外,如图2所示,光学构件20构成为:在第2机箱Cb侧包含相对较重的厚度大的扩散板22,在第1机箱Ca侧包含相对较轻的厚度小的扩散透镜、反射型偏光片等光学片21。
接下来,对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的构成进行说明,并对该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的组装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第1机箱Ca具备用于卡止液晶面板11的爪部13。如图3所示,爪部13具备卡止面13b,在该卡止面13b和与该卡止面13b相对而配置的弹性构件(波龙等)12之间,对液晶面板11进行夹持。另外,爪部13自身能够弹性变形,并构成为:如图7所示,在将液晶面板11装配于第1机箱Ca时,爪部13向扩开的方向(外侧)弹性 变形,在液晶面板11装配完之后,向紧固液晶面板11的方向(内侧)弹性复原(详细内容后述)。
另外,在第1机箱Ca的爪部13赋予了倾斜面13a,以便在将液晶面板11收纳于爪部13的卡止面13b内时,能够对该液晶面板11向按入方向(图7中的箭头方向)进行引导,并且使爪部13伴随按入而弹性变形。而且,在爪部13的里侧(即与对液晶面板11进行卡止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收纳后述第2机箱Cb的爪部限制用突部35的突部收纳部18(参照图7)。
在第1机箱Ca上,形成有用于对光学构件20进行夹持的夹持用片部(第1夹持用构件)14。夹持用片部14在同一平面内形成多个,各夹持用片部14、14和爪部13、13配置成:在俯视时,爪部13位于相邻的夹持用片部14、14之间(参照图6)。也就是说,夹持用片部14和爪部13配置成在俯视时不会相互重叠。
该夹持用片部14设计成:在与设置于第2机箱Cb上的夹持用片部38(第2夹持用构件)之间,对光学构件20和反射片60进行夹持。并且,特别是在夹持用片部14上形成有向第2机箱Cb侧突出的突部14a,并设计成仅用该突部(第1突部)14a的顶面(顶部)14b按住光学构件20中的扩散板22的构成。也就是说,配置于比扩散板22更靠夹持用片部14侧的光学片21没有被突部14a按住,在该光学片21上形成有避开突部14a而迂回的形状的缺口21a(参照图5、图6)。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第2机箱Cb具备构成底面30的底板Cb1和构成壁部31的壁板Cb2。此外,壁部31相对于底面30以规定角度倾斜地配置。
在底板Cb1上,在其底面30上经由灯夹70而装配着2根热阴极管50,并铺设着用于反射从热阴极管50发射到该第2机箱Cb的内面的光的反射片60。热阴极管50是成细长管状的线光源,以使其长度方向(轴方向)与第2机箱Cb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而且是2根相互平行排列的状态,配置在底面30上。
反射片60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其表面为光反射性优异的白色,沿着第2机箱Cb的内面覆盖其几乎整个区域地进行铺设。具体 为:除了具备沿着底面30而铺设的底部,还具备沿着壁部31而倾斜的倾斜部(角度和壁部31略有不同),可使经该倾斜部反射的光指向内侧(该显示装置的中心侧)。另外,在底板Cb1的底面30中的和配置有热阴极管50的区域30a不同的区域30b,配置有用于对热阴极管50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等电路基板80。
灯夹70具备:板部71,其置于底板Cb1的底面30;支撑销72,其从板部71向光学构件20侧突出,对光学构件20进行支撑;光源把持部74,其同样地从板部71向光学构件20侧突出,对热阴极管50进行把持;以及卡止部73,其从板部71向底板Cb1侧突出,用于在底板Cb1上装配上述灯夹70。
在壁板Cb2(壁部31)的内面也配置有电路基板80,并配置有用于对电视接收装置TV中的视频进行控制的视频控制基板等。另外,也可以配置和上述相同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
在壁部31的顶部部分,形成有用于对反射片60以及光学构件20进行夹持的夹持用片部(第2夹持用构件)38,在夹持用片部38上,形成向第1机箱Ca侧突出的突部(第2突部)38a、以及比该突部38a更向第1机箱Ca侧高高地突出的突部(第3突部,爪部限制用突部)35。夹持用片部38构成为:在与第1机箱Ca的夹持用片部14之间对光学构件20进行夹持,特别是在夹持用片部38上形成有向第1机箱Ca侧突出的突部38a,用该突部(第2突部)38a的顶面(顶部)38b,仅按住光学构件20中的扩散板22。也就是说,配置于比扩散板22更靠夹持用片部38侧的反射片60没有被突部38a按住,上述反射片60上形成有避开突部38a而迂回的形状的缺口60a(参照图5、图6)。
另一方面,突部35以其内侧限制光学构件20向面方向移动。另外,突部35被收纳在如上所述配置于第1机箱Ca的爪部13的里侧(外侧)的突部收纳部18中,从该里侧(外侧)对爪部13向液晶面板11侧(内侧)进行赋能(并参照图7)。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拼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液晶面板11装配在第1机箱Ca上。即,将另行制造的 液晶面板11装配在第1机箱Ca的爪部13,在此,如图7所示,从第1机箱Ca的里侧相对于爪部13的倾斜面13a将液晶面板11进行按压(箭头方向),从而使爪部13向扩开的方向(外侧)弹性变形,将其收纳于卡止面13b和弹性构件12之间。当液晶面板11被收纳于卡止面13b和弹性构件12之间后,爪部13弹性复原,从而,防止或者抑制液晶面板11从卡止面13b和弹性构件12之间脱落。
另外,如图8所示,相对于装配液晶面板11后的第1机箱Ca,组装光学片21。在此,设计成:通过使第1机箱Ca的夹持用片部14的突部14a和光学片21的缺口21a嵌合,将光学片21和第1机箱Ca进行组装。
另一方面,在第2机箱Cb中,如图9所示,首先装配反射片60。在此,通过使第2机箱Cb的夹持用片部38的突部38a和反射片60的缺口60a卡合,将反射片60和第2机箱Cb进行组装。
另外,如图10所示,在装配反射片60后的第2机箱Cb中装配灯夹70,进而相对于灯夹70的光源把持部74装配热阴极管50。而且,将扩散板22配置在突部38a上,以被突部35限制了面方向的移动的方式进行装配。
然后,如图11所示,将该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按以下方式进行组装:使相互的装配面19、39相对,而且使突部35收纳于第1机箱Ca的突部收纳部18中。伴随该组装,光学构件20以及反射片60被夹持在第1机箱Ca的夹持用片部14和第2机箱Cb的夹持用片部38之间。另外,光学构件20中的扩散板22被夹持在突部14a和突部38a之间,也就是说被突部14a的顶部14b和突部38a的顶部38b按住而被固定位置。
通过这种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的卡合,液晶显示装置10完成,通过用台座S(参照图1)对其进行支撑,即得到电视接收装置TV。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在其液晶显示装置10中,将液晶面板11装配在第1机箱Ca中,将热阴极管50装配在第2机箱Cb中,因此,通过将各机箱Ca、Cb卡合,能够实现利用来自 热阴极管50的光的液晶面板11的显示功能。
另外,因为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构成形成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观的外箱,所以仅将该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卡合就能够将该液晶显示装置10作为电视接收装置TV等最终产品来提供。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废除了外框等装配构件,所以实现了材料成本的降低。另外,与如以往那样在将背光源装置组装于液晶面板之后将其收纳于另外的机箱中,从而提供电视接收装置等最终产品的情况相比,组装工序数量减少,因此,在这一点上也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液晶面板11相对于背光源装置(在此为第2机箱Cb)的对位通过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的卡合来实现,因此,其作业性提高,在液晶面板11上不再需要确保对位用的区域。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对位,而不会出现该液晶面板11的有效显示区域减小的情况。
另外,第1机箱Ca构成为框状,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配置于其框内。从而,仅通过将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卡合,就能够构成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能够提供电视接收装置TV等最终产品。
另外,对于被夹在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之间的光学构件20,用设置于第1机箱Ca(第2机箱Cb)的突部14a(突部38a)的顶部14b(顶部38b)将重量相对大的扩散板22按住,因此,不容易产生重量大的扩散板22晃动的问题。从而,扩散板22不容易因该晃动而产生和其他构件之间的摩擦,因此,不容易产生因摩擦而导致受到损伤等问题。另外,因为特别设计成用突部14a(突部38a)的顶部14b(顶部38b)来按住,所以被按压的部分面积小,从而因来自热阴极管50等的发热而导致的伸缩(热膨胀)有自由度,也不容易发生产生皱褶等问题。
另外,在光学片21上,以避开突部14a的形状形成有缺口21a。与扩散板22相比重量相对小的光学片21由于没有被突部14a按住,所以对于伸缩等是自由的,不容易产生皱褶。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片21由于厚度薄,所以容易产生皱褶,但是通过如上所述 设置缺口21a,其防止效果能够更加显著。此外,光学片21虽然因避开了突部14a而能够晃动,但是,由于重量小,所以因摩擦等而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小。
另外,反射片60,和光学构件20同样,被夹在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之间,形成有避开设置于第2机箱Cb的突部38a的形状的缺口60a。从而,反射片60在机箱Ca、Cb之间被夹持、固定,并且第2机箱Cb的突部38a避开反射片60,用该突部38a按住扩散板22,因此,避免了反射片60和扩散板22以强的力相互摩擦,防止或抑制因摩擦而产生嘎吱嘎吱的声音。
另外,在第1机箱Ca中,因为通过能够弹性变形的爪部13将液晶面板11卡止,所以能够利用其弹性变形来进行液晶面板11的装卸。另外,是通过第2机箱Cb的爪部限制用突部35使该爪部13向卡止液晶面板11的力变强的方向弹性变形,因此使得液晶面板11的卡止更加牢固。
另外,在第2机箱Cb中,因为热阴极管50装配于底面30,所以能够确保液晶面板11和热阴极管50的大的距离。因此,能够消除从热阴极管50射出的光的不均,涵盖液晶面板11的整个面而广泛地照射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机箱Ca和第2机箱Cb构成形成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外观的外箱,所以无论是外观设计上还是安全上,都不宜将用于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配置于其外侧。因此,设计成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80配置于装配了热阴极管50的第2机箱Cb的内侧,消除外观设计上以及安全上的问题,而且实现了电力提供所涉及的配线等的简化。
另外,在第1机箱Ca中,在同一平面内形成有多个用于夹持光学构件20的夹持用片部14,在相邻的夹持用片部14、14之间(俯视)形成有爪部13。并且,在第2机箱Cb中,形成有与夹持用片部14之间夹持光学构件20的夹持用片部38,而且形成有对爪部13进行赋能的突部35。从而,能够一并实现液晶面板11的卡止、光学构件20的夹持、基于突部的显示面板的错位防止。也就是说,在第1机箱 Ca中,通过在相邻的夹持用片部14、14之间形成卡止液晶面板11的爪部13,夹持用片部14和爪部13(以及突部35)不会重叠,因此,能够适当地实现基于爪部13的液晶面板11的卡止、基于夹持用片部14和夹持用片部38的光学片的夹持、以及基于突部35的液晶面板11的错位防止。
另外,第2机箱Cb具备装配了热阴极管50的底面30,使热阴极管50偏在底面30的局部区域30a,在第2机箱Cb的内侧中的与配置热阴极管50的区域30a不同的区域30b(包含壁部31),配置有用于对热阴极管50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80。如此通过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80配置在未配置热阴极管50的区域,能够将驱动电力提供基板80适当地配置在第2机箱Cb的内侧。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和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夹持光学构件20以及反射片60的构成。对于除此以外的构成,因为和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TV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下述构成:将具备图12所示的主要部分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支撑于台座S(参照图1)上。
和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不同,该液晶显示装置100在第2机箱Cb中没有形成用于按住扩散板22的突部。也就是说,该液晶显示装置100构成为:在夹持用片部38和第1机箱Ca的夹持用片部14的突部14a之间,反射片60和扩散板22重叠着被夹持,扩散板22被突部14a的顶部14b按住。从而,在反射片60上没有形成实施方式1那样的缺口(60a)。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视接收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3的电视接收装置和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夹持扩散板22的构成。对于除此以外的构成,因为和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TV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3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下述构成:将具备图13所示 的主要部分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1支撑于台座S(参照图1)上。
和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不同,该液晶显示装置101针对用于按压扩散板22的突部14a、38a,在其顶面(顶部)14b、38b赋予了波龙等弹性构件95,以使该弹性构件95介于其中的方式,将扩散板22夹持在突部14a和突部38a之间。也就是说,是通过使弹性构件95介于其中的突部14a(38a)的顶部14b(38b)对扩散板22进行按压。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述以及附图而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中,是用热阴极管50作光源,但是,例如也可以用冷阴极管作光源。
(2)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中,是将2根热阴极管50偏在地配置于底板Cb1的中心区域30a,但是,例如也可以在底板Cb1的整个面配置热阴极管50。特别是在用冷阴极管作光源时,优选涵盖底板Cb1的整个面并列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100、101: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11a:显示面,
13:爪部,
13a:倾斜面,
13b:卡止面,
14:夹持用片部(第1夹持用构件),
14a:突部(第1突部),
14b:顶面(顶部),
18:突部收纳部,
19:装配面,
20:光学构件, 
21:光学片(第2光学构件),
21a:缺口,
22:扩散板(第1光学构件),
30:底面,
31:壁部,
35:突部(爪部限制用突部),
38:夹持用片部(第2夹持用片部),
38a:突部(第2突部),
38b:顶面(顶部),
39:装配面,
50:热阴极管(光源),
60:反射片,
60a:缺口,
70:灯夹,
71:支撑销,
TV:电视接收装置,
Ca:第1机箱(表侧机箱),
Cb:第2机箱(里侧机箱)。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显示面板,其利用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
第1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显示面板;以及
第2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光源,
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在两者之间夹着光学构件被组装起来,
上述光学构件具备重量相对大的第1光学构件和重量相对小的第2光学构件,
上述第1光学构件被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中的至少一方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
在上述第2光学构件中以避开上述突部的形状形成有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学构件被上述第1机箱以及上述第2机箱两者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学构件至少被上述第2机箱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
在上述第2机箱中,在其底面设置有反射片,
上述反射片,和上述光学构件同样,被夹在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之间,具有避开上述第2机箱中设置的突部的形状的缺口。
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显示面板,其利用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
第1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显示面板;以及
第2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光源,
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在两者之间夹着光学构件被组装起来,
上述光学构件具备重量相对大的第1光学构件和重量相对小的第2光学构件,
上述第1光学构件被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中的至少一方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
上述第1光学构件至少被上述第2机箱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
在上述第2机箱中,在其底面设置有反射片,
上述反射片,和上述光学构件同样,被夹在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之间,具有避开上述第2机箱中设置的突部的形状的缺口。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显示面板,其利用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
第1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显示面板;以及
第2机箱,其中装配有上述光源,
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在两者之间夹着光学构件被组装起来,
上述光学构件具备重量相对大的第1光学构件和重量相对小的第2光学构件,
上述第1光学构件被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中的至少一方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
上述第1光学构件被上述第1机箱以及上述第2机箱两者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
上述第1光学构件至少被上述第2机箱中设置的突部的顶部按住,
在上述第2机箱中,在其底面设置有反射片,
上述反射片,和上述光学构件同样,被夹在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之间,具有避开上述第2机箱中设置的突部的形状的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机箱和上述第2机箱作为构成该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外箱。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机箱构成为框状,在其框内配置有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机箱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爪部,上述显示面板卡止于该爪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机箱具备底面和从上述底面立设的壁部,
上述光源装配在上述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机箱的内侧配置有用于对上述光源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机箱中形成有向上述第1机箱侧突出的爪部限制用突部,
在上述第1机箱中形成有将上述显示面板卡止的爪部和突部收纳部,上述突部收纳部配置在与上述爪部将上述显示面板卡止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收纳上述爪部限制用突部,
上述突部收纳部中收纳的上述爪部限制用突部对上述爪部向上述显示面板侧赋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爪部限制用突部限制上述光学构件在面方向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机箱具备装配有上述光源的底面,
上述光源偏在于上述底面的一部分区域,另一方面,在上述底面的和配置有上述光源的区域不同的区域,配置有用于对上述光源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力提供基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面板是使用了液晶的液晶面板。
15.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080026364.7A 2009-06-17 2010-04-21 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Active CN102803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4350 2009-06-17
JP2009144350 2009-06-17
PCT/JP2010/057038 WO2010146931A1 (ja) 2009-06-17 2010-04-21 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3825A CN102803825A (zh) 2012-11-28
CN102803825B true CN102803825B (zh) 2015-07-01

Family

ID=43356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6364.7A Active CN102803825B (zh) 2009-06-17 2010-04-21 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120081351A1 (zh)
EP (1) EP2431652B1 (zh)
JP (1) JP5179664B2 (zh)
CN (1) CN102803825B (zh)
BR (1) BRPI1012069A2 (zh)
RU (1) RU2489805C1 (zh)
WO (1) WO20101469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2817B1 (ja) * 2012-01-31 2013-07-2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CN103032777B (zh) * 2012-12-27 2015-04-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9791739B2 (en) * 2013-07-30 2017-10-17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60202554A1 (en) * 2013-08-26 2016-07-14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D969806S1 (en) * 2021-02-02 2022-11-15 Top Victory Investments Limited Monitor
USD969807S1 (en) * 2021-02-04 2022-11-15 Top Victory Investments Limited Monitor
USD972559S1 (en) * 2021-02-09 2022-12-13 Dell Products L.P. Display
CN114114757A (zh) * 2021-12-13 2022-03-01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大尺寸液晶显示模块架构和组装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8389A (ja) * 1995-04-27 1996-11-1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器の固定構造
CN201138411Y (zh) * 2008-01-04 2008-10-22 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CN101382702A (zh) * 2007-09-07 2009-03-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41361A (zh) * 2007-11-22 2009-05-27 索尼株式会社 背光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9700245A (pt) * 1996-04-09 1998-10-27 Lg Electronics Inc Aparelho de exibição de vídeo
JP2001290134A (ja) 2000-04-07 2001-10-19 Alps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17480A (ja) * 2005-07-05 2007-01-25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056042B2 (ja) * 2007-02-08 2012-10-2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293711A (ja) 2007-05-22 2008-12-04 Sharp Corp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1385205B1 (ko) 2007-07-25 2014-04-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의 구조를 개선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9053220A (ja) * 2007-08-23 2009-03-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表示装置
CN101149529B (zh) 2007-11-01 2010-04-21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8389A (ja) * 1995-04-27 1996-11-1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器の固定構造
CN101382702A (zh) * 2007-09-07 2009-03-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41361A (zh) * 2007-11-22 2009-05-27 索尼株式会社 背光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1138411Y (zh) * 2008-01-04 2008-10-22 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146931A1 (ja) 2012-12-06
EP2431652A4 (en) 2013-03-27
EP2431652B1 (en) 2015-11-25
CN102803825A (zh) 2012-11-28
BRPI1012069A2 (pt) 2016-03-15
WO2010146931A1 (ja) 2010-12-23
JP5179664B2 (ja) 2013-04-10
RU2489805C1 (ru) 2013-08-10
EP2431652A1 (en) 2012-03-21
US20120081351A1 (en) 2012-04-05
US9507205B2 (en) 2016-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3825B (zh) 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US10001670B2 (en) Supporting member for backlight unit, backlight unit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804037B (zh) 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US8514346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WO2009107459A1 (ja) 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US7905619B2 (en) Optical sheet, and backligh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CN101441359B (zh) 框架及采用该框架的背光模组
TW201009456A (en) Backlight unit,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backlight unit
US8342704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13010037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fixing device thereof
JP2012053119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US20090080179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91071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JP5298192B2 (ja) 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4950500A (zh) 一种背板和胶框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WO2009107432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0007921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9184412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4012299A1 (zh) 抵抗外来力量的背板及其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US20110242435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5264412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8879017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WO2011129156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00259921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16580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