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2719A - 通过集中式通知的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 - Google Patents

通过集中式通知的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2719A
CN102792719A CN2011800140957A CN201180014095A CN102792719A CN 102792719 A CN102792719 A CN 102792719A CN 2011800140957 A CN2011800140957 A CN 2011800140957A CN 201180014095 A CN201180014095 A CN 201180014095A CN 102792719 A CN102792719 A CN 102792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ssion
end points
participant
renewal
n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40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博耶
D·莱文
A·埃吕玛莱
V·德什潘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Original Assignee
Micro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Microsof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92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7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1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04L65/4015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where at least one of the additional parallel sessions is real time or time sensitive, e.g. white board sharing, collaboration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18Conference organisation arrangements, e.g. handling schedules, setting up parameters needed by nodes to attend a conference, booking network resources, notifying involved pa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3In-session procedures by adding participants; by removing participa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4Inter-user-equipment sessions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8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received calls from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Arrangements affording interim conversations between either the calling or the called party and a third par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使得增强的通信系统的订户能在会话期间切换端点,添加或移除模态,邀请新的参与者,并同时无缝地继续会话的机制。与会话中的参与者相关联的活动端点可将它们的状态发布到管理服务器并变得知晓正在进行的会话的状态。随后,参与者可无缝地切换到另一端点并使用该另一端点来继续会话。

Description

通过集中式通知的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
背景技术
现代通信系统具有包括各种通信模态与不同服务的集成在内的大量能力。例如,即时消息收发、语音/视频通信、数据/应用共享、白板和其他形式的通信可以与订户的在场性和可用性信息相组合。这些系统可以向订户提供增强能力,诸如向呼叫者提供关于各种状态类别、替换的联系人、日历信息和类似特征的指令。
随着诸如统一通信这样的现代通信系统的出现以及基于桌面和软电话的技术的普遍使用,上述模态等通常用于双方或多方通信中。尽管这些模态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它们也为在系统层处理这些通信提供了不同的难题和机遇,诸如管理订户的多个端点。
发明内容
提供本概述以便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将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发明内容并不旨在专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各实施例涉及用于使得增强的通信系统的订户能在会话期间切换端点,添加或移除模态,邀请新的参与者,并同时无缝地继续会话的机制。根据一些实施例,与会话中的参与者相关联的活动端点将它们的状态发布到管理服务器,使得参与者的其它端点知晓正在进行的会话的状态。随后,参与者可切换到另一端点并使用该另一端点来继续会话,或控制来自不同端点的会话。
通过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并参考相关联的附图,这些及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可以理解,前述一般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说明性的,并且不限制所要求保护的各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示例性统一通信系统的图,其中各实施例可以实现为通过集中式通知来管理多模态会话;
图2是示出具有对多个端点的访问的增强的通信系统的订户之间的示例会话的图;
图3是示出图2的示例会话的图,其中一个或多个订户改变他们的继续会话的端点;
图4是示出图3的示例会话的图,其中订户之一将新的参与者邀请到会话并且会话的模态改变;
图5是示出了根据各实施例的增强的通信系统的各组件之间的交互的动作图;
图6是可实现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的联网环境;
图7是可实现各实施例的示例计算操作环境的框图;以及
图8例示了用于根据各实施例的通过集中式通知来管理多模态会话的过程的逻辑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以上简要描述的,增强的通信系统中的多模态会话可通过集中式通知来管理,使得参与者能切换端点,改变模态以及在会话正在发生时邀请新的参与者。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考了构成了详细描述的一部分并作为说明示出了各具体实施方式或示例的附图。可组合这些方面,可利用其他方面,并且可以做出结构上的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以下详细描述并不旨在限制,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方案来限定。
尽管在结合在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执行的程序模块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了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各方面也可以结合其它程序模块实现。
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组件、数据结构和其他类型的结构。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各实施例可以用其他计算机系统配置来实施,包括手持式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或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以及类似计算设备。各实施例还能在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现。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两者中。
各实施例可被实现为计算机实现的过程(方法)、计算系统、或者诸如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等制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计算机系统可读并且编码包括用于使计算机或计算系统执行示例过程的指令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经由易失性计算机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硬盘驱动器、闪存驱动器、软盘或紧致盘和类似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
贯穿本说明书,术语“平台”可以是用于管理多模态通信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组件的组合。平台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在多个服务器上执行的托管服务、在单个服务器上执行的应用以及类似系统。术语“服务器”一般指通常在联网环境中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的计算设备。然而,服务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在被视作网络上的服务器的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的虚拟服务器(软件程序)。在下面将提供关于这些技术和示例操作的详细细节。
图1是示出示例性统一通信系统的图100,其中各实施例可以实现为用于通过集中式通知来管理多模态会话。统一通信系统是具有可提供给订户的各种各样的能力和服务的现代通信系统的示例。统一通信系统是便于即时消息收发、在场、音频-视频会议、web会议和类似功能的实时通信系统。
在统一通信(“UC”)系统中,如图100中示出的系统,用户可经由作为该UC系统的客户机设备的各种终端设备(102、104)来进行通信。每一客户机设备都能够执行用于语音通信、视频通信、即时消息通信、应用共享、数据共享等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应用。除其增强功能之外,终端设备还可通过外部连接,如通过PBX124,来促进到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传统电话呼叫。终端设备可包括任何类型的智能电话、蜂窝电话、执行通信应用的任何计算设备、智能汽车控制台以及具有附加功能的增强电话设备。
UC网络110包括执行不同任务的多个服务器。例如,UC服务器114提供注册、在场以及路由功能。路由功能使该系统能够基于默认和/或用户设置的策略来将对一用户的呼叫路由到分配给该用户的客户端设备中的任一个。例如,如果用户不能通过常规电话被找到,则该呼叫可被转发到用户的蜂窝电话,并且如果没有接听则可以利用多个语音邮件选项。因为终端设备可以处理附加通信模式,所以UC服务器114可以通过接入服务器112提供对这些附加通信模式(例如即时消息收发、视频通信等)的访问。接入服务器112位于周边网络中并且以附加通信模式之一允许与其他用户通过UC网络110的连接。UC服务器114可包括执行上述功能的组合的服务器,或仅提供特定功能的专用服务器。例如,提供在场功能的家庭服务器、提供路由功能的路由服务器等。类似地,接入服务器112可提供多个功能,诸如防火墙保护和连接,或仅提供专用功能。
音频/视频(A/V)会议服务器118通过经由内部或外部网络促进音频和/或视频会议能力来提供这些能力。中介服务器116作为去往和来自诸如PSTN或蜂窝网络等其他类型的网络的信令和媒体(例如,通过PBX 124的或来自蜂窝电话122的呼叫)的中介。中介服务器116还担当会话发起协议(SIP)用户代理。
在UC系统中,用户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身份和端点,该身份不必限于电话号码。根据集成网络,该身份可以采取任何形式,如电话号码、会话发起协议(SIP)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或任何其他标识符。尽管在UC系统中可以使用任何协议,但SIP是常用方法。
SIP是用于创建、修改和终止与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会话的应用层控制(信令)协议。该协议还可用于创建包括因特网电话呼叫、多媒体分发和多媒体会议的双方、多方或多播会话。SIP被设计成与底层传输层无关。
SIP客户机可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来连接到SIP服务器和其他SIP端点。SIP主要用于建立和破坏语音或视频呼叫。然而,它可以在需要会话发起的任何应用中使用。这些应用包括事件订阅和通知、终端移动性等。语音和/或视频通信通常通过单独的会话协议(通常是实时协议(“RTP”))来完成。
UC系统可为社交联网、多模态企业通信、及类似环境提供平台。这样的系统的订户可参与由增强的通信应用管理的多模态会话。在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中,参与者可通过所选的端点来发起会话。每个参与者都可具有多个对他们可用的具有变化的通信和其它能力的端点。例如,桌面通信应用可能够促进基于音频、视频、文本的通信以及多个应用共享会话(例如,白板共享、桌面共享等)。稍后在会话中,参与者之一可切换到另一具有不同的能力的端点(例如,仅仅能够处理基于音频和文本的通信的手持设备)。参与者的端点可向中央服务器发布它们的存在以及它们的能力,使得该服务器能够使所有端点察觉到其它端点的能力。当参与者切换端点时,会话可通过由新的端点使用的拉(pull)机制来继续,使得该改变对于参与者而言是无缝的(即,他们不结束第一会话并启动新的一个)。以下讨论更详细的示例。
虽然图1中的示例系统已被描述为具有诸如中介服务器、A/V服务器和类似设备等特定组件,但各实施例不限于这些组件或系统配置并且能够用采用更少或更多组件的其他系统配置来实现。通过集中式通知来管理多模态会话的系统的功能还可取决于组件能力和系统配置来不同地分布在系统的各组件之间。此外,各实施例不限于统一通信系统。此处所讨论的方法可应用于使用此处所描述的原理的联网通信环境中的任何数据交换。
图2是示出具有对多个端点的访问的增强的通信系统的订户之间的示例会话的图。尽管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可能包括例如在图1中说明性地讨论过的多个服务器、客户机设备和服务,但图2仅显示那些与实施例相关的。
在诸如统一通信系统这样的增强的通信系统中,订户(例如232、252)可以便于采用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例如230、250)和相关联的外设的多模态通信240。多模态通信240可以包括音频、视频、文件共享、桌面共享、即时消息通信、电子邮件、白板共享、以及类似形式的通信。会话可由具有分布式方式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例如,服务器260)来建立和管理。
在传统的通信系统中,会话可在一个端点上被启动并可存活在该端点上。转移该会话(尤其在非音频模式中)或从另一端点添加另一模态(例如,音频模态242)到该会话是具有挑战性的。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使得增强的通信系统的订户能使用拉机制来检索在另一端点上的会话。为了实现该任务,每个端点都可在诸如在场服务器260的中央服务器上实时地发布它的状态和会话。其它端点知晓多模态会话204中当前由订户252使用的端点(254)的状态,订户252可使用与他/她相关联的其它端点250中的任一个并启动拉来继续来自新端点的会话。这通过具有检索在另一端点上活动的会话的能力为用户创造了无缝的体验。
多模态会话240可由一个或多个服务器管理。根据一示例实施方式,服务器260可管理会话的所有方面。替换地,服务器的分布式系统可管理通信系统,其中每个服务器负责所提供的服务的一特定方面。例如,服务器260可以是在场服务器,该在场服务器接收来自系统的客户机的所发布的在场信息并使得这些信息对其它客户机可用。
根据一实施例,端点的状态可通过在场通道在系统内被共享。因此,每个端点(例如,与用户232相关联的端点234)可向服务器260发布它们的在场状态和活动会话列表(它们参与其中的),该服务器260可聚集来自所有端点的会话列表并将所聚集的列表发布到所有端点,使得一端点能基于邀请消息来启动拉机制,该邀请消息与替换在正在进行的会话中当前使用的端点的替换消息一起传送。因此,可使得订户通过他们的各个端点来知晓正在进行的会话的细节(例如,类型、长度、联系人、优先级等)并使得订户能够选择会话以及继续所选会话的端点。端点可通过订阅自在场更新来从服务器360接收信息。
多模态会话中的参与者(诸如图200所示的一个)可以是同一个网络(例如企业网络)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网络连接(例如,在联合环境中)、或者经由安全网络和不安全网络(诸如因特网)的组合来进行通信。可以采用适当的安全措施,诸如个人身份号、密码等类似信息,来确保会话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图3是示出图2的示例会话的图,其中一个或多个订户改变他们的继续会话的端点。根据图300示出的示例场景,原始会话可仅包括音频模式。在从他/她的原始端点254切换到端点356后,订户252可将新的模态344(白板共享)添加到正在进行的会话。
为了实现该切换,端点356可通过发送具有替换的SIP邀请来启动拉。由于所有端点都知晓每个其它端点的状态和正在进行的会话,所以转移可通过使各个会话参数(例如,生成的文档、记录、参与者、安全属性等)都被保留来无缝地实现。因此,当会话结束时,会话记录(历史)可通过协调来实现。
图4是示出图3的示例会话的图400,其中订户之一将新参与者邀请到会话并且会话的模态改变。在切换到新的端点356并且将新的模态344添加到会话后,订户252可将订户472邀请(476)到会话240,该订户472具有他/她的端点474。到具有附加能力的新的端点的无缝转移使得订户252能邀请具有相同能力的订户472。
由于具有现有的端点230和250,新添加的端点474也可向服务器260发布它的状态和会话列表,使得订户472能随后与结合图2和3描述的过程类似的切换端点。
图1-4中的示例系统已被描述为具有诸如通信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在场服务器等特定组件,但各实施例不限于根据这些示例配置的通信系统。采用通过集中式通知的会话状态和转移的多模态通信系统可以用采用更少或更多组件并执行其他任务的配置来实现。
图5是示出了根据各实施例的增强的通信系统的各组件之间的交互的动作图。动作图500示出了一个用户、另一用户以及管理会话中的端点转移的服务器的两个不同的端点之间的交互。应当理解,各实施例不被限定于这些示例性组件,并且可用端点、用户以及服务器的任何配置来实现。
根据图500中的示例场景,用户1(506)和用户2(508)在会话(会话1)511中。用户1通过他/她的端点2来参与会话。端点2(例如,通过在场发布)向服务器504提供针对它的状态和正在进行的会话的更新(512)。在接收到该更新后,服务器504更新(513)所有的端点,使得它们知晓正在进行的会话以及它的参数。
在会话期间的某个时候,用户1从端点2切换到端点1(514)。这通过端点1(502)向用户2的端点(508)发送具有替换的邀请消息515来完成。该消息向用户2的端点指示,会话2将用相同的参数来替换会话1,作为继续。在用户2的端点接受(516)后,作为会话1的继续的会话2(517)被在用户1的端点1和用户2的端点之间促进。
当用户2希望结束会话时,用户2的端点向服务器504发送终止消息(518)。服务器504向用户2的端点确认(519)该终止。这之后是更新(520、521)从端点到服务器504。作为回报,服务器504用最新的状态来更新(522)端点。可维护针对整个会话(1和2)的会话记录。
上述讨论的情形,示例系统、交互或应用是用于说明目的。各实施例不限于那些示例。其它形式的交互、配置和应用可被用于以类似于使用在此描述的原理的方式实现通过集中式通知的对会话的管理。
图6是可实现各实施例的示例联网环境。在增强的通信系统中提供通过集中式通知的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的平台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服务器618中执行的软件(诸如托管服务)来实现。该平台可以通过网络610来与诸如智能电话613、膝上型计算机612、和台式计算机611(“客户机设备”)等各个计算设备上的客户机应用进行通信。
如以上讨论的,端点(例如,客户机设备611-613)可向管理应用或其模块发布它们的在场,该管理应用或其模块接着可使得由参与者激活的端点能拉一正在进行的会话并允许该会话用替换参与者之前的端点的新的端点来无缝地继续。在服务器618上执行的通信服务或应用可通过客户机设备611、612或613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使得能够实现会话到新的端点配置的转移、对新的参与者的邀请、模态的修改等。与会话、参与者和端点相关联的数据可被存储到数据存储616并从其检索,该数据存储616可被数据管理服务器614直接访问或管理。
网络610可包括服务器、客户机、因特网服务供应商以及通信介质的任何拓扑结构。根据各实施例的系统可以具有静态或动态拓扑结构。网络610可包括诸如企业网络等安全网络、诸如无线开放网络等非安全网络、或因特网。网络610还通过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或蜂窝网络等其他网络来协调通信。此外,网络610可包括诸如蓝牙或类似网络等短程无线网络。网络610提供此处描述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作为示例而非限制,网络610可以包括例诸如声学、RF、红外线和其它无线介质等无线介质。
可使用计算设备、应用、数据源和数据分发系统的许多其它配置来实现具有通过集中式通知的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的通信系统。此外,图6中所讨论的联网环境仅用于说明目的。各实施例不限于示例应用、模块、或过程。
图7及相关联讨论旨在提供对其中可实现各实施例的合适计算环境的简要概括描述。参考图7,示出了用于根据各实施例的应用的示例计算操作环境(诸如计算设备700)的框图。在基本配置中,计算设备700可以是管理通信应用或服务(例如,在场服务器)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702和系统存储器704的服务器。计算设备700还可包括协作执行程序的多个处理单元。取决于计算设备的确切配置和类型,系统存储器704可以是易失性的(诸如RAM)、非易失性的(诸如ROM、闪存等)或是两者的某种组合。系统存储器704通常包括适于控制平台操作的操作系统705,诸如来自华盛顿州雷德蒙市的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系统存储器704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应用,诸如程序模块706、通信服务722和端点管理模块724。
通信服务722可以是便于同增强的通信系统有关的客户机应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的任何应用。替换地,通信服务722可操作增强的通信的一个特定方面,诸如在场。端点管理模块724可接收发布的端点信息,使得在会话正在继续时能够实现与该会话的参与者相关联的端点的激活和替换,从而提供到新的端点配置的无缝转移,而不丢失如先前讨论的与会话相关的数据。端点管理模块724和通信服务722可以是向客户机应用/设备提供增强的通信服务的托管服务的单独应用或集成模块。该基本配置在图7中由虚线708内的那些组件示出。
计算设备700可以具有附加特征或功能。例如,计算设备700还可包括附加数据存储设备(可移动和/或不可移动),诸如,例如磁盘、光盘或磁带。在图7中通过可移动存储709和不可移动存储710示出这样的附加存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系统存储器704、可移动存储709和不可移动存储710都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它光存储、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能用于存储所需信息且可以由计算设备700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任何这样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都可以是计算设备700的一部分。计算设备700也可具有输入设备712,诸如键盘、鼠标、笔、语音输入设备、触摸输入设备和类似输入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714,诸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和其它类型的输出设备。这些设备在本领域中公知且无需在此处详细讨论。
计算设备700还可包含通信连接716,该通信连接允许该设备诸如通过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的有线或无线网络、卫星链接、蜂窝链接、短程网络和类似机制来与其他设备718进行通信。其他设备718可包括执行通信应用的计算机设备、其他目录或策略服务器、端点和类似设备。一个或多个通信连接716是通信介质的一个示例。通信介质可在其中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通信介质包括诸如有线网络或直接线连接之类的有线介质,以及诸如声学、RF、红外及其他无线介质之类的无线介质。
各示例实施例还包括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任何数量的方式,包括本文中所描述的结构来实现。一种此类方式是通过本文中描述的类型的设备的机器操作。
另一可任选方式是结合一个或多个人类操作者执行该方法的各个操作中的某一些来执行该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操作。这些人类操作者无需彼此同在一处,而是其每一个可以仅与执行程序的一部分的机器同在一处。
图8例示了用于根据各实施例的通过集中式通知来管理多模态会话的过程800的逻辑流程图。过程800可在管理服务器处实现为增强的通信系统的一部分。
过程800开始于操作810,在此,从参与一个或多个会话的端点接收关于它们的状态和它们所参与的会话的更新。在操作820,所有端点都被更新,使得它们知晓正在进行的会话。当用户尝试检索正在进行的会话时,他们的新的端点发送具有替换消息的邀请。在操作830,该邀请可被转发到参与该正在进行的会话的其它端点。在该邀请被接受后,会话可通过切换用户的新的端点来继续。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建立新的会话之前可发生多个会话,并且该新的会话可以是该多个会话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继续。如先前讨论的,新的模态或参与者可被添加在该继续的会话中。
在操作840,从端点之一接收到终止请求。在操作850,在终止请求的确认后,可从参与端点接收关于它们的状态和被终止的会话的更新。在操作860可将最终更新提供给所有参与端点,并且会话记录作为配置被维护。来自端点的更新可包括与每个端点的状态、每个端点的能力相关联的信息和/或与会话相关联的信息。与会话相关联的信息可包括会话的类型、长度、模态、持续时间或优先级以及参与者列表。
包括在过程800内的各操作是用于说明目的。通过集中式通知管理增强的通信系统内的多模态会话可以通过使用此处所描述的原理通过具有更少或更多步骤的相似过程、以及按不同的操作次序来实现。
以上说明书、示例和数据提供了对各实施例的组成的制造和使用的全面描述。尽管用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专用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可以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主题不必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动作。相反,上述具体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和各实施方式的示例形式而公开的。

Claims (15)

1.一种至少部分地在计算设备中执行的用于在增强的通信系统中通过集中式通知来管理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参与第一会话的端点的更新;
将所述更新发布到与所述第一会话的参与者相关联的所有端点;
使得能够通过与所述第一会话的参与者相关联的端点之一来建立第二会话,其中所述第二会话是所述第一会话的继续;
接收来自参与所述第二会话的端点的更新;以及
将所述更新发布到与所述第二会话的参与者相关联的所有端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会话是通过从由参与者之一选择的端点传输具有替换参数的邀请消息来建立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自参与所述第一会话的端点的更新包括与来自以下一组中的至少之一相关联的信息:每个端点的状态、每个端点的能力以及与所述第一会话相关联的信息,与所述第一会话相关联的信息包括来自以下以下一组中的至少之一:会话的类型、会话的长度、会话的参与者列表以及会话的优先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自参与所述第一会话的端点的更新是通过在场发布来接收的,并且所述更新通过对自在场通道的订阅被发布给与所述第一会话的参与者相关联的所有端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得端点能将新的模态添加到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之一,其中添加新的模态的端点被使得能够基于以下至少之一来添加新的模态:其它参与端点的能力以及与其它参与端点相关联的订户的偏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得端点能够邀请新的参与者到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之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会话的终止后,通过协调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的经组合的记录来将所述经组合的记录存档。
8.一种用于在增强的通信系统中通过集中式通知来管理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的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被配置为促进在系统的端点之间多模态通信的通信服务器;
在场服务器,被配置成:
接收来自参与第一会话的端点的在场更新;
通过自订阅在场通道将所述更新发布到与所述第一会话的参与者相关联的端点,使得所述端点被使得能够建立第二会话,所述第二会话是所述第一会话的继续;
接收来自参与所述第二会话的端点的在场更新;以及
通过所述自订阅在场通道将所述更新发布到与所述第二会话的参与者相关联的所有端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包括以下一组中的至少一个:会话的模态、在会话期间生成的文档、会话的记录、参与者列表以及安全属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端点之一相关联的订户被使得能够做以下之一:基于所保留的参数来添加新的模态和邀请新的参与者到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之一。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和所述第二会话通过以下之一来促进:针对会话的每个不同模态的专用服务器、多用途服务器以及服务器和端点的组合。
12.一种其上存储有用于在增强的通信系统中通过集中式通知来管理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的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包括:
接收来自参与多个会话的端点的更新,其中所述更新包括每个端点的状态以及与每个端点相关联的会话列表;
聚集所述更新;
将所聚集的更新发布到与所述多个会话的参与者相关联的所有端点;
从端点之一接收具有替换参数的邀请消息以供发起新的会话,其中所述新的会话是所述多个会话的所选会话的继续;
使得发起所述新的会话的端点能够基于该端点的能力来将模态添加到所述新的会话;以及
在所述新的会话的终止后,通过协调所述新的会话以及被所述新的会话替换的会话的经组合的记录来将所述经组合的记录存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还包括:
提供给与发起所述新的会话的端点相关联的订户关于由所述订户的其它端点促进的至少一个会话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提供给所述订户的信息包括以下一组中的至少一个:至少一个会话的模态、至少一个会话的持续时间、至少一个会话的参与者以及至少一个会话的优先级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还包括:
使得发起所述新的会话的端点能够用所述新的会话来替换所述多个会话中的至少两个。
CN2011800140957A 2010-03-15 2011-03-14 通过集中式通知的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 Pending CN1027927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723,900 US20110225248A1 (en) 2010-03-15 2010-03-15 Multimodal conversation state and transfer through centralized notification
US12/723,900 2010-03-15
PCT/US2011/028406 WO2011115932A2 (en) 2010-03-15 2011-03-14 Multimodal conversation state and transfer through centralized notific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2719A true CN102792719A (zh) 2012-11-21

Family

ID=44560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40957A Pending CN102792719A (zh) 2010-03-15 2011-03-14 通过集中式通知的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25248A1 (zh)
EP (1) EP2548386A4 (zh)
JP (1) JP2013523017A (zh)
KR (1) KR20130017082A (zh)
CN (1) CN102792719A (zh)
AU (1) AU2011227505B2 (zh)
BR (1) BR112012023371A2 (zh)
CA (1) CA2790226A1 (zh)
RU (1) RU2012139568A (zh)
WO (1) WO2011115932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6622A (zh) * 2013-06-03 2014-12-17 奥多比公司 图像会话排行
CN108369678A (zh) * 2015-12-07 2018-08-0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在锁定屏幕上提供与上下文数据相关的提醒
CN112968898A (zh) * 2015-04-10 2021-06-15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针对通信会话的端点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70236B (en) * 2012-02-27 2020-06-17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Communication sessions
WO2016112005A1 (en) 2015-01-05 2016-07-14 Google Inc. Multimodal state circulation
SE543061C2 (en) * 2017-01-31 2020-09-29 Telia Co Ab Methods for providing continuity in chatbot communications
CA3116131A1 (en) * 2018-10-15 2020-04-23 Liveperson, Inc. Dynamic endpoin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49620A1 (en) * 2004-01-07 2005-07-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stant messaging windowing for topic threads
US20070019797A1 (en) * 2005-06-29 2007-01-25 Morris Robert P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erforming a context-based call action in response to an incoming call indication
CN101364883A (zh) * 2007-08-06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终端会话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3565A (ja) * 1995-09-13 1997-03-28 Toshiba Corp 通信システム
US6487583B1 (en) * 1998-09-15 2002-11-26 Ikimb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distribution
US20020075303A1 (en) * 2000-12-18 2002-06-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nd Bell Canada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a virtual team environment
US9124447B2 (en) * 2002-07-26 2015-09-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ractive client computer communication
JP3876792B2 (ja) * 2002-08-07 2007-02-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ユーザプレゼンス情報によるメディア選択方法及びメディア選択システム及びメディア選択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7725542B2 (en) * 2003-02-10 2010-05-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orwarding IM messages to E-mail
US7185059B2 (en) * 2002-09-17 2007-02-27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Multi-system instant messaging (IM)
US8037141B2 (en) * 2002-09-17 2011-10-1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stant messaging (IM) internet chat capability from displayed email messages
US7933957B2 (en) * 2002-09-17 2011-04-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Tracking email and instant messaging (IM) thread history
US8037150B2 (en) * 2002-11-21 2011-10-11 Aol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multiple personas in a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JP2004222194A (ja) * 2003-01-17 2004-08-05 Sharp Corp 電話装置
US7725541B2 (en) * 2003-02-10 2010-05-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orwarding to automatically prioritized IM accounts based upon priority and presence
US7171190B2 (en) * 2003-06-25 2007-01-30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messaging
US7610340B2 (en) * 2003-10-09 2009-10-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providing interoperability of email and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s
JP2005130287A (ja) * 2003-10-24 2005-05-19 Sony Corp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通信端末装置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US20050125541A1 (en) * 2003-12-04 2005-06-09 Randall Frank Integrat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modes
US7904510B2 (en) * 2004-02-23 2011-03-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discussion threads based on ratings
US7912904B2 (en) * 2004-03-31 2011-03-22 Google Inc. Email system with conversation-centric user interface
US7664814B2 (en) * 2004-04-20 2010-02-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esence-based seamless messaging
US8001184B2 (en) * 2006-01-27 2011-08-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n instant messaging conversation
US20080285736A1 (en) * 2007-05-16 2008-11-20 Unison Technol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unified collaboration systems with conditional communication handling
US20080285588A1 (en) * 2007-05-16 2008-11-20 Unison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unified collaboration systems with combined communication log
US20080285587A1 (en) * 2007-05-16 2008-11-20 Unison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unified collaboration systems with user selectable reply format
US8099089B2 (en) * 2008-05-13 2012-01-17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software product for media stream transfer between devices
US8352561B1 (en) * 2009-07-24 2013-01-08 Google Inc.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reminder technolog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49620A1 (en) * 2004-01-07 2005-07-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stant messaging windowing for topic threads
US20070019797A1 (en) * 2005-06-29 2007-01-25 Morris Robert P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erforming a context-based call action in response to an incoming call indication
CN101364883A (zh) * 2007-08-06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终端会话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VID NUSCHELER: "The new phase of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s: When content management meets social media - An interview with David Nuscheler and Kevin Cochrane of Day", 《JOURNAL OF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
JONAS BESKOW ET AL.: "Specification and realisation of multimodal output in dialogue systems", 《ICSLP》 *
JUSTINE CASSEL ET AL.: "Selected Published Research on Modeling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ESSLLI》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6622A (zh) * 2013-06-03 2014-12-17 奥多比公司 图像会话排行
CN104216622B (zh) * 2013-06-03 2019-01-04 奥多比公司 图像会话排行
CN112968898A (zh) * 2015-04-10 2021-06-15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针对通信会话的端点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8369678A (zh) * 2015-12-07 2018-08-0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在锁定屏幕上提供与上下文数据相关的提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48386A4 (en) 2014-07-02
BR112012023371A2 (pt) 2017-10-31
RU2012139568A (ru) 2014-03-20
EP2548386A2 (en) 2013-01-23
WO2011115932A3 (en) 2011-12-15
WO2011115932A2 (en) 2011-09-22
US20110225248A1 (en) 2011-09-15
CA2790226A1 (en) 2011-09-22
AU2011227505B2 (en) 2014-08-14
KR20130017082A (ko) 2013-02-19
AU2011227505A1 (en) 2012-09-20
JP2013523017A (ja) 201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499B (zh) 用于在对话系统中传达特征能力的可扩展机制
CN102918823B (zh) 管理呼叫转移简档
CN101517963B (zh) 分布式、可缩放、可插入的会议体系结构
CN102934425B (zh) 基于统一通信的多屏幕视频系统
Koskelainen et al. A SIP-based conference control framework
CN102822811A (zh) 动态联系人列表管理
CN102422655B (zh) 多模会话保持和恢复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39635B (zh) 用于自动的会议重新加入的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CN102292946A (zh) 对话权限管理
US8594296B2 (en) Multimodal callback tagging
CN106605386A (zh) 分享内容
CN102812665A (zh) 用于实现跨多个web服务的认证的可插入令牌提供商模型
CN102792719A (zh) 通过集中式通知的多模态会话状态和转移
CN102196035A (zh) 统一web服务发现
US20110302247A1 (en) Contextual information dependent modality selection
JP2021035057A (ja) ユニキャスト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ストを利用したグループ通話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2271998B1 (en) Event managemen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CROSOFT CORP.

Effective date: 201507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29

Address after: Washington State

Applicant after: Micro soft technique license Co., Ltd

Address before: Washington State

Applicant before: Microsoft Corp.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