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3050B - 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3050B
CN102783050B CN201180011361.0A CN201180011361A CN102783050B CN 102783050 B CN102783050 B CN 102783050B CN 201180011361 A CN201180011361 A CN 201180011361A CN 102783050 B CN102783050 B CN 102783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ame
mapping
input traffic
map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13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3050A (zh
Inventor
罗萨尔·斯塔德尔迈耶
纳比尔·罗金
乔格·罗伯特
塞缪尔·阿桑本格·阿通西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83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3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3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3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48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detection of multiuser or interfering signals, e.g. iteration between CDMA or MIMO detector and FEC d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分别涉及包括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有效载荷数据映射到具有用于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发送的信道带宽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上的装置和对应方法的发送装置和方法。为了使能对发送数据的鲁棒性的选择,所述装置包括帧形成部件(16,64),该帧形成部件(16,64)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映射到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的帧(F)上,每个帧(F)包括有效载荷部(50),所述有效载荷部(50)包括多个数据符号(52)并被分割成数据片段(51),每个数据片段(51)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16,64)被适配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50)的数据符号(52)上,并且,所述帧形成部件(16,64)包括MIMO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2),该MIMO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2)用于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来选择MIMO模式。

Description

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包括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有效载荷数据映射到映射输出数据流上的装置,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具有用于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发送的信道带宽。另外,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接收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对应的方法和用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例如,本发明涉及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数字视频广播(DVB)领域。另外,本发明一般可被应用于其他广播系统中,诸如,DAB(数字音频广播)、DRM(全世界数字无线电)、MediaFlo、ISDB系统或未来的ATSC系统。但是,应当注意,发明并不限于使用OFDM,而是一般可被应用于所有多载波广播系统和其组件中。
背景技术
诸如根据DVB-T2标准(如在ETSI EN 302755V1.1.1(2009-09)“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Framing structure Channel Coding andModulation for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system(DV-T2)”中定义的第二代数字陆地电视广播系统标准)的广播系统之类的已知广播系统的发送参数一般针对利用静止接收机(例如,屋顶天线)的固定接收而被优化,对于该静止接收机而言,低功耗不是主要的问题。另外,根据该标准,一般使用固定的信道带宽。在未来的广播系统中,诸如即将到来的DVB-NGH(DVB下一代手持设备;以下也称为NGH)标准,移动接收机(其为该即将到来的标准的主要焦点)应当支持各种不同的信道带宽,例如,其范围从1.7MHz到20MHz的宽信道。另外,这种移动接收机不得不考虑移动和手持接收的具体需求,即,低功耗和高鲁棒性。
发明内容
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分别提供发送装置和方法,该发送装置和方法包括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有效载荷数据映射到具有用于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发送的信道带宽的映射输出数据流上的装置和对应方法,其有选择地提供数据发送的高鲁棒性并且使能对具有低功耗的窄带接收机的使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对应的接收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在计算机上实现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30,70),该发送装置(30,70)包括:发送机单元(36),该发送机单元(36)用于发送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装置(10,60),该装置(10,60)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有效载荷数据映射到具有用于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发送的信道带宽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上,并且其中,用于映射的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输入部件,该数据输入部件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该至少两个所述映射输入数据流中的每一个被细分成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
﹣帧形成部件,该帧形成部件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的帧上,每个帧包括有效载荷部分,所述有效载荷部分包括多个数据符号并被分割成数据片段,每个数据片段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一带宽部分,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分的数据符号上,并且,所述帧形成部件包括MIMO模式选择部件,该MIMO模式选择部件用于针对每个数据片段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来选择数据块的MIMO模式,以及
﹣数据输出部件,该数据输出部件用于输出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接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方法、接收方法,以及一种包括程序代码部件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该程序代码部件导致该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步骤。
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了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所要求保护的装置和方法和所要求保护的计算机程序具有与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所要求保护的发送装置类似和/或相同的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的想法之一是在帧中应用带分段(band segmentation)的概念,以便允许使用窄带接收机来接收和处理帧。这种对帧的有效载荷部分(其承载实际的有效载荷数据)的分段,根据该分段,有效载荷部分被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其中每一个都覆盖总信道带宽的一带宽部分的数据片段,所使用的窄带接收机的功耗可被保持得低。另外,一个固定接收机调谐器就足以接收所有可用的发送带宽。
因此,帧所应用的帧结构利用例如DVB-C2标准(DVB蓝皮书A138“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frame structure channel coding andmodulation for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cablesystems(DVB-C2)”)中所描述的带分段概念,根据该概念,总信道带宽被分成数据片(此处一般地称为“数据片段”)。另外,与DVB-C2标准中所描述的非常类似,在实施例中,除了有效载荷部分以外,帧还可包括前导码(preamble)部分,其中,该前导码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符号,该前导码符号承载至少一个包括信令数据的前导码信令块。有效载荷部分的数据片段可具有灵活的带宽,并且,一般不对齐到频光栅(frequency raster)。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所有数据可在一个数据片段中发送,但是,如以下所说明的,这不是必要的要求。另外,虽然前导码信令块被对齐到频光栅,但是,数据片段通常并不追随任何信道光栅并甚至可具有灵活的带宽。还可在频率方向上将数据片段组合到具有更宽的带宽的整个更宽的数据管道,并且,数据片段还可包括多于一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
另外,绝对OFDM的概念可被应用于帧的帧结构,根据该概念,所有OFDM子载波被看作是相对于绝对频率0MHz,而非相对于信号中心频率。如DVB-C2中所应用的那样,在整个介质频谱上应用绝对OFDM和唯一的导频图案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前导码符号中导致PAPR(峰均功率比)增加的频域上的OFDM子载波的重复分配。另外,由于特定于频率的导频图案的帮助,对在初始获取期间针对具体接收机(例如,移动接收机,例如根据即将到来的DVB-NGH标准)所提供的信号的识别更加快速并更加可靠。
本发明的另一想法是向映射装置提供针对每个数据片段(还称为“数据片”)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还称为“PLP”或“物理层管道”)来选择数据块(还称为“突发”或“数据模式”)的MIMO模式的能力,即,针对每个具体数据片段和/或每个具体的映射输入数据流,可以确定数据块的MIMO模式,使得通过利用发送机的各自天线配置来发送数据块。此处对MIMO模式的选择意味着,在将数据块映射到帧上的期间,可以选择应当通过哪种天线配置来发送具体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其可被映射到单个或若干个数据片段上)和/或应当被映射到数据片段上的数据块(其可属于单个或若干个映射输入数据流)。因此,例如具体服务的服务提供商可确定他的服务(即,他的映射输入数据流)应当以与应当用更低的鲁棒性但是更高的吞吐率发送的另一服务相比的高鲁棒性发送。因此,可相应地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服务的数据块的天线配置(即,MIMO模式)。
一般而言,所有可能的MIMO模式都可用于选择,即,术语MIMO模式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制选择利用至少两个天线以用于在发送机中发送和至少两个天线以用于接收机中接收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天线配置。与此不同,其他模式并由此的其他天线配置应当也可用于选择,并且因此,术语MIMO模式选择应当广义上被宽泛地理解。在实施例中,MIMO模式选择部件被适配用于选择SISO(单输入单输出)方案、MISO(多输入单输出)方案或MIMO方案中的一个,其表示最通用的方案,即,在本实施例中,可用于选择的MIMO模式可以是MIMO、MISO或SISO方案(通常还称为“模式”或“天线配置”)。在选择所使用的MIMO模式的过程中,可做出如下二者间的折中:高鲁棒性但增加的映射和处理能力,以及较低鲁棒性和较低映射和处理能力。作为示例,某种服务(例如,新闻广播)可用MISO方案发送,使得即使快速移动的接收机(例如,在汽车或火车中)也可接收该服务,而在稍后,下一个服务可仅将静止的或便携的接收机作为目标,并且因此使用MIMO方案,其导致更高的数据速率,但要求更高的接收质量。最后,在给定的示例中,可利用SISO来发送低比特速率的无线电服务,使得解码变得简单。另外,SISO提供了如下优点:与MISO或MIMO发送相比,用于信道估计的导频数可被减少。
此处应当注意,在MIMO和MISO方案中一般存在两种不同的基本天线布置。在一种天线布置中,两个或更多个发送天线被布置为空间上分开(所谓的分布式MIMO/MISO)。在另一种天线布置中,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位置彼此靠近,但是,所发送的信号被不同地极化(所谓的共置MIMO/MISO)。
在实施例中,所述MIMO模式选择部件被适配用于在帧之间或从一组帧到下一组帧之间变更MIMO模式。因此,提供了MIMO模式选择的一定的灵活性,这例如允许将不同的接收机类型作为目标、或仅在映射输出数据流的具体部分以MIMO方案发送数据,而SISO方案中的数据被在剩余部分中发送。另外,该实施例可被用于针对新服务来变更MIMO模式,该新服务被映射到新的帧或新的一组帧上。
另外,在实施例中,所述MIMO模式选择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数据块映射到数据片段的数据符号上,使得MIMO模式在数据符号之间或从一组数据符号到下一组数据符号之间变化,这例如允许将不同的接收机类型作为目标、或仅在映射输出数据流的具体部分以MIMO方案发送数据,而SISO方案中的数据被在剩余部分中发送。另外,该方案例如允许应用可扩展视频编码,其中,鲁棒层(robust layer)以SISO方案发送,而增强层(enhancement layer)以MIMO方案发送。因此,在MIMO解码失败的信道状况(例如,相关信道)中,对鲁棒层的解码也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有效载荷数据映射到具有用于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发送的信道带宽的映射输出数据流上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输入部件,该数据输入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该至少两个所述映射输入数据流中的每一个被细分成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
﹣帧形成部件,该帧形成部件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的帧上,每个帧包括有效载荷部分,所述有效载荷部分包括多个数据符号并被分割成数据片段,每个数据片段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一带宽部分,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分的数据符号上,并且,所述帧形成部件包括导频图案选择部件,该导频图案选择部件用于针对每个数据片段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来选择导频图案,以及
﹣数据输出部件,该数据输出部件用于输出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
该方面提供了用于选择数据片段和/或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的鲁棒性的另一选项(特别是针对接收机处的可靠信道估计)。针对每个数据片段和/或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该选项可作为MIMO模式的MIMO模式选择部件的替换或附加来设置,但是,还可被另外设置。
具体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频图案选择部件被适配用于具体依赖于发送天线的数目和/或所希望的鲁棒性水平来增加时间和/或频率方向上的导频密度,这是因为通过选择更高的导频密度,可获得更高的鲁棒性。
优选地,所述导频图案选择部件被适配用于为一个或多个相邻数据片段提供边缘导频,所述边缘导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相邻数据片段的导频图案相适应。所述适应例如可通过选择边缘导频以使得其为两个相邻数据片段的(在该两个相邻数据片段之间提供了(公共)边缘导频)或单个相邻数据片段(如果边缘导频设置在数据符号在频率方向上的开始或结束处)的导频图案的倍数来获得。因此,两个片段可利用这些边缘导频,并且,在数据片段之间不需要频率间隔。另外,所需的导频开销被限制为最小值,因为两个数据片段利用相同的(公共)边缘导频。
优选地,所述导频图案选择部件被适配用于在帧之间或从一组帧到下一组帧之间变更导频图案。因此,可提供导频图案选择的一定的灵活性。例如如果SISO信号在帧中发送,则仅需发送SISO导频,与MIMO导频相比,这需要少得多的开销。另外,导频的密度也可被调整到不同情景,例如,不同的接收机速度。作为示例,可用高导频密度来发送某种服务(例如,新闻广播),使得即使快速运动的接收机(例如,在汽车或火车中)也能接收该服务,而在稍后,下一个服务可仅将静止的或便携的接收机作为目标,并且因此,使用更小的导频密度,这导致更高的数据速率。
在实施例中,所述帧形成部件还包括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缓冲器单元,该缓冲器单元用于在其中存储相关联的映射输入数据流的经预处理的数据块,直到这些数据块被映射到帧上为止,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具体为该帧形成部件的调度器被适配用于如果其中存储了用于填充完整的数据符号的足够的数据块则从缓冲器检索数据块并将这些数据块映射到帧的数据片段上。这提供了一种用数据块来填充帧的数据片段的有效方式。
在实施例中,所述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帧的数据片段上,使得仅具有相同MIMO模式和/或导频图案的数据块被映射。这辅助了数据的发送和到接收机的信令,这是因为在数据片段内,仅应用了单个MIMO模式和/或导频图案,使得针对每个数据片段,仅必须向接收机提供一个单条信令信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信令信息映射到所述帧中,所述信令信息包括MIMO模式信息和/或导频图案信息,该MIMO模式信息指示针对每个数据片段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的所选择的MIMO模式,而该导频图案信息指示针对每个数据片段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所选择的导频图案。因此,接收机容易知道应用了哪个MIMO模式和/或导频图案,并且因此,可正确地接收和解码接收到的数据块。另外,例如如在SISO或MISO方案中的情形那样,如果信令信息表示出一般仅需要单个接收天线(并且还需要其他元件,诸如,调谐器、解调器等),则这使接收机能够关断具体的接收天线或完整的接收路径。通过这种方式,可显著节省某些MIMO模式中的接收机中的处理容量和功率。可替换地,例如最大比率组合的机制可被用于增加解码概率。
为了使接收机能够获得用于接收所希望的数据流的所有数据块的全部所需信令信息(如果数据块在时间和频率方向上被复用和/或如果其被不规则地映射到帧上,则这是特别重要的),相应存在各种用于通知接收机的实施例。
可选地,所述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所述信令信息包括在映射到所述帧的前导码部分的前导码符号上的一个或多个前导码信令块中,或包括在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分的数据符号上的一个或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或带内(in-band)地包括在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分的数据符号上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因此,根据一个实施例,所有所需的信令信息可被放置在前导码信令块中。但是,这将需要非常大的前导码信令块,这迫使接收机接收和处理相当多的信息,如果仅应当接收一个具体数据流,则并不需要所有这些信息,即,其他数据流的信令数据是不需要的并且因此在这种情形中为多余的。这还会导致对要接收的实际数据的处理的延时。在另一方面,一个优点是:跳转(zapping)可能更快,这是因为所有的信令信息已经是已知的。
因此,根据优选的实施例,至少一个前导码信令块仅包括关于数据块到帧的数据片段上映射的高层、粗略的信令信息,并且,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映射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该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包括关于数据块到帧的数据符号上映射的低层、更加详细的信令信息。根据该实施例,用于使接收机能够接收和处理具体数据流的主要信息被提供在所述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其一般可被帧形成部件看作是其自身的映射输入流并被帧形成部件处理,并且,其随后可以与其他映射输入数据流相同的方式被映射到帧上。因此,包括在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的信息例如包括关于码速率、调制方式、后续布置的FEC-帧的数量、帧中的数据块数的信息,以及关于帧内的数据块的位置的信息。该针对具体映射输入数据流的信息可被放置在一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并可被循环地重复,或其可被分成在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上分布的若干条信息。使用这种映射到有效载荷部分上的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提供了如下额外的优点:可提供所述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的时间分集,其导致信令信息的更高的鲁棒性。该信令与根据DVB-T2标准所进行的L1信令类似,因此,如果需要的话,其包括另外的或其他的参数。
为了使接收机能够找到至少一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至少一个前导码信令块优选包括至少一个指向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的指针。因此,接收机首先从前导码信令块获取所述指针,并且然后,利用该指针找到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获取包括在其中的信令信息,该信令信息随后使接收机能够找到所希望的数据流的数据块。因此,前导码信令块可以短,这是因为其中基本上仅需提供指针和其他某种一般的信令信息。
但是,在前导码部分中提供和使用指针并不是强制性的。例如,根据可替换的实施例,一个或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的位置被预先定义并在接收机中是事先知道的,例如,预先定义在标准中或预先编程在发送机和所有接收机中。
在更加精细的实施例中,提出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带内信令信息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所述数据符号中,具体地,映射到承载所述具体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的所有数据符号中,该带内信令信息包括关于具体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到帧的数据片段上映射的低层、更加详细的信令信息。因此,可在帧中额外使用带内信令的概念。所述带内信令信息例如可包括可从中找到相同映射输入数据流的下一个数据块的信息。因此,并不需要从前导码信令块和/或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解码所有此信令信息,因此,这仅需使接收机能够找到第一个数据块。如果接收机已经解码了所述数据块,则其还可读取包括在其中的带内信令信息,该信息使接收机能够找到下一个数据块。优选地,在映射到帧的所有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中提供该概念。
根据另一实施例,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具体帧的数据符号上,其中,关于数据块到一个或多个后续帧(具体地,下一个超帧)的数据符号上映射的信令信息(具体地,指针)被包括在所述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因此,在帧中,接收机可在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找到所有所需的信令信息,需要所述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来找到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后续帧(即,一组帧或超帧的帧)上的所有数据块。这需要接收机更多一点时间来获取所有信令信息,但是,这允许接收机在所有数据流之间即时跳转,而无需任何用于首先获得所需的信令信息的等待时间。换言之,信令信息被预先获得,并且无需知晓接收机是否真的需要所有信令信息以及接收机需要哪部分信令信息。
根据另一改进,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具体帧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后续帧之间的数据块的映射的变化的偏移信令信息包括在数据块的带内信令信息中或包括在映射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具体帧的数据符号的一个或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因此,在帧的结尾处,所述偏移信令信息可作为带内信令信息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可替换地,所述偏移信令信息可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所述偏移信令信息指示信令信息如何在该一个或多个帧(群组)和下一个一个或多个帧(群组)(或任意其他一个或多个后续帧)之间变化,使得在下一个(或后续)一个或多个帧(群组)中,所有信令信息不必一定被映射到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或至少不必被接收机获得。换言之,主要将某些偏移信息映射到帧上,以节约映射空间和时间(在接收机中,其可被持续地调谐至所希望的数据流并无需再次访问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帧形成部件还包括针对发送机的每个发送路径的一个或多个映射单元,所述装置被包括在该发送机中,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映射单元被适配用于分别将与所提供的映射输入数据流本质上相同的数据块映射到各自帧上。因此,在各种MIMO模式中,各种帧形成单元可应用所需的映射。例如,在SISO方案中,可仅通过单个天线来发送数据,但是,也可通过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以相同的形式发送数据。在接收机侧,例如在SISO方案中,可仅通过单个天线来接收数据,但是,还可通过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以相同的形式来接收数据(单输入多输出,SIMO方案)。在MIMO中,所有接收路径一般也是活动的。在MISO方案中,一个发送路径的数据可经受额外的编码,例如,DVB-T2标准中所定义的Alamouti编码,而在其他发送路径上的数据不被进一步编码。因此,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映射单元包括编码部件,该编码部件用于对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映射单元的数据块进行编码。
另外,在实施例中,所述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帧上,使得这些数据块在时间和频率上扩展到所述帧的各种数据符号和各种数据片段中。因此,根据该实施例,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不仅被映射到单个数据片段或两个或更多个数据片段上,而是被映射到帧的各种(例如,所有)数据片段上。换言之,时间和频率复用被应用到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其提供时间和频率分集,提高了对抗可能出现在发送信道上的不同种类干扰的整体鲁棒性,当考虑移动接收机的接收时,这是特别重要的。另外,包括在数据块中的数据可被预先交织,并且,数据一般还被前向纠错码(诸如,LDPC码)所保护。
根据优选的实施例,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帧上,使得其被映射到所述帧的单个数据片段上,或两个或更多个(具体地,相邻的)数据片段上。因此,如上所述,数据片段可被组合,以获得更宽的“数据片段”,其还称作“数据管道”。即使具有更高数据密度的映射输入数据流应当被映射到帧上,也可使用相同的帧的分段有效载荷部分的概念。根据更加一般的情景,具体的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被映射到两个或更多个数据片段上,该两个或更多个数据片段在频率方向上不是相邻的。在所有这些实施例中,接收机需要具有更宽的带宽。
根据另一实施例,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选择帧的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数据片段的带宽。因此,带宽可以是变化的,并且可按所需来选择,例如根据将要映射到帧上的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量来选择。可替换地,如根据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帧的有效载荷部分的数据片段可具有预先确定的带宽,具体地,所有帧中的相等带宽。后者实施例要求更少的信令,因为接收机可被预先恰当地适配,以用于已知的预先确定的带宽的接收。
另外,根据实施例,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帧上,使得每次至多一个数据符号包括具体的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此处,根据该实施例,获得了对时间分集的进一步改进,其增加了鲁棒性,并且,窄带接收机可检测该服务。
另外,在实施例中,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帧上,使得数据块被不规则地映射到帧的数据符号上。该实施例还可有助于鲁棒性的增加,具体地,对抗规则干扰的鲁棒性的增加。不规则具体意味着不存在将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在时间和频率方向上映射到数据符号上的预先定义的或任意规则的(例如,在时间和/或频率方向上周期性的)映射(例如,可能易受周期性干扰的顺序排序的布置)。
另外,在实施例中,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帧上,使得在承载具体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的数据符号之间,存在时间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符号,其不承载相同的具体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该实施例还有助于提高鲁棒性,但提供了如下进一步的优点:在不承载应当被接收的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的数据符号之间,接收机可进入睡眠模式并且因此节约功率,即,接收机中不接收或至少不完全处理未承载应当被接收的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的数据符号。另外,这向接收机提供了在完全唤醒前估计信道的能力。
根据优选的实施例,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帧的前导码部分分割成都具有相同的固定带宽的前导码片段。如上所述,该解决方案对应于例如DVB-C2标准中所描述的对前导码部分的分段,根据该标准,L1块被设置在前导码部分中。在实施例中,前导码片段的带宽等于或大于数据片段的带宽。可替换地,例如,如果必须将更少的信令信息置入前导码片段中,则带宽还可以更小。一般而言,前导码片段和数据片段二者的带宽比接收机带宽小。
在另一实施例中,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本质上相同的信令数据映射到帧的前导码部分的所有前导码片段上。因此,相同的信令数据被持续地提供在前导码信令块(其可能彼此稍稍不同,例如,具有不同的导频和/或被不同地加扰)中,但是,其使接收机总能够接收信令数据,不管其被调谐至哪个数据片段。因此,即使接收机的调谐位置未被对齐到前导码片段的频光栅,接收机也能通过从两个邻近前导码信令块中对信令数据进行排序来获得信令数据,这是因为信令数据优选地在前导码部分中循环重复。
在实施例中,映射装置还包括
﹣第二形成部件,该第二形成部件用于将第一组接收到的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具有覆盖第一类型接收机所使用的所述信道带宽的第一帧结构的第一帧上,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将第二组接收到的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具有覆盖第二类型接收机所使用的所述信道带宽的第二帧结构的第二帧上,所述第二帧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一帧结构,以及
﹣流形成部件,该流形成部件用于通过交替布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帧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帧来形成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
该实施例基于如下想法:构造映射输出数据流,使得其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帧,其中每一个具有其自身的帧结构。这两种类型的帧被交替布置在映射输出数据流中,使得一个或多个第二帧交替在一个或多个第一帧之后,以此类推,例如就如同根据DVB-T2标准的超帧结构中所定义的一样,根据DVB-T2标准,T2-帧和FEF帧(未来扩展帧)被交替布置。第一帧被设计用于第一类型的接收机的接收,例如,诸如DVB-T2接收机之类的静止接收机,而第二帧(即,以上详细说明的“帧”)被设计用于第二类型的接收机的接收,例如,诸如DVB-NGH接收机之类的移动接收机。
如根据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应用于第一帧的帧结构可以是用于T2-帧的DVB-T2标准中所描述的帧结构,并且,第二帧可以是如DVB-T2标准中所描述的FEF帧。因此,两种帧可被交替布置,以获得DVB-T2标准中所一般描述的超帧结构。另外,两种帧可承载来自相同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但是,如果被设计用于不同类型的接收机的接收,则其带有不同的鲁棒性水平和不同的数据吞吐量(即,不同的数据密度)。例如,第一帧可承载带有高密度的数据,以用于静止接收机的接收,而第二帧可承载带有低密度的相同数据,以用于移动接收机的接收。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如果应当向不同类型的接收机提供不同服务或数据,则两种不同类型的帧可承载来自不同(或仅部分相同)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
如上所述,可根据DVB-T2标准来形成第一帧,并且,可根据DVB-C2标准来形成第二帧。因此,映射输入数据流可被看作是物理层管道,其中,每个物理层管道被分成表示上述数据块的子片或突发,其承载经纠错码编码、交织的数据。但是,发明并不限于这种实施例和应用,而是还可使用其他帧结构和其他应用中的其他类型的映射输入数据流(利用其他标准或无具体标准)。
已经发现,从以SISO方案(仅需单个发送天线)发送数据变更为以MIMO或MISO方案(至少需要两个发送天线)发送数据一般需要快速切换一个或多个其他发送天线的开启和关断。由于广播领域中的发送所使用的高功率,需要其他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发送装置被适配用于发送映射输出数据流,在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中,针对每个数据片段,数据块的MIMO模式被选择,其中,所述发送机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送天线,其中,第一发送天线被适配用于发送以任意MIMO模式被映射到数据帧上的数据块,并且其中,另外的发送天线被适配用于发送以MISO方案或MIMO方案被映射到数据帧上的数据块。因此,不需要时域中的发送天线的快速开启和关断切换,而是发送天线一般始终被切换为开启,但一般利用不同数量的子载波。
优选地,所述另外的发送天线被适配为使用与所述第一天线不同地极化的子载波。例如,在发送装置的实施例中,第一发送天线利用垂直极化的子载波,而第二发送天线利用水平极化的子载波。可替换地,各种天线可使用不同的圆极化。在发送装置的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各种发送装置利用空间分集,即,其可位于彼此相距很远的地方,即,本质上不是相同的地方,而是被分开大约5-10倍的波长,并且随后,可使用相同的极化。另外,所有方案的组合也是可能的(空间分离和(圆)极化,……)。
有优势地,所述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生成OFDM符号,以用于由所述另外的发送天线在整个信道带宽上发送。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另外的发送天线使用单个宽带OFDM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帧形成部件被优选适配用于在由数据块以SISO方案被映射至的数据片段所覆盖的所述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中将所述另外的发送天线所使用的子载波设置为零。因此,仅需生成单个OFDM符号,并且,减轻了时间和频率上的同步。
可替换地,所述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生成所述另外的发送天线所发送的OFDM符号,OFDM符号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部分OFDM符号,每个部分OFDM符号仅包括直接邻近的非零子载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另外的发送天线使用两个或更多个窄带OFDM符号。针对每个部分OFDM,该方式产生更小的PAPR值,并且,还允许构造更小构件的非常宽带的OFDM信号。但是,不得不以完美的时间和频率同步来将部分OFDM信号移位(混合)到对应的数据片段。
另外,在实施例中,所述另外的发送天线中的每一个被适配用于使用与所述第一发送天线本质上相同的总发送功率并将所述总发送功率本质上相等地分配给所述非零子载波。这确保每个发送天线可以以相同的功率来发送,这一般是MIMO或MISO发送系统中存在若干发送天线的情形所希望的。这有助于避免接收机处的功率失衡,以用于在OFDM解调之前检测不同发送天线,因此,针对不同的接收天线,获得了最佳的可能平均SNR值。这提供了优点,因为许多MIMO方案遭受功率失衡的影响,例如,空间复用MIMO。
优选地,所述发送天线中的每一个被适配用于针对每个非零子载波使用相同的发送功率。这有助于避免接收机处的功率失衡,以用于在OFDM解调之后检测不同发送天线。
最后,在实施例中,所述帧形成部件被适配用于在由数据块以SISO方案被映射至的数据片段所覆盖的所述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中插入所述另外的发送天线所使用的PAPR降低方法(例如,导频、音预留载波,等等)。这提供了对降低另外的发送天线的发送的PAPR(峰均功率比)的改进。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发送天线,其中,第一发送天线被适配用于发送以任意MIMO模式被映射到数据帧上的数据块,并且其中,另外的发送天线被适配用于发送以MISO方案或MIMO方案被映射到数据帧上的数据块,其中,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天线还被适配用于当所述第一发送天线正以SISO方案发送映射到数据帧上的数据块期间发送数据,并且其中,所述另外的发送天线中的每一个被适配用于使用本质上与所述第一发送天线相同的发送功率。
该发送装置一般被提供用于任意类型的发送系统,包括广播系统,该系统利用至少两个发送天线,在所述发送天线中不时交替使用不同的MIMO模式,即,在需要快速切换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发送天线的开启和关断的情况下。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这方面,避免了这种快速切换操作。
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天线被适配用于当所述第一发送天线正以SISO方案发送映射到数据帧上的数据块期间发送与第一天线相同的数据。这有助于避免所述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天线之间的不需要的功率变化。
在这种发送装置中,另外的发送天线还可被适配为使用与第一天线不同地极化的子载波。另外,在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发送天线(在两个发送天线的情形中)可分别相对于纵轴倾斜+45°和-45°,这导致公共屋顶天线的好的接收结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将更加明显并在下文中被更加详细地说明。在以下示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映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发送机的第一实施例,
图3示出了完整的T2-帧的结构,
图4示出了完整的T2-帧的结构的更多细节,
图5示出了根据DVB-T2标准的帧形成单元的实施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帧形成单元的各种实施例的框图,
图7示出了第二帧的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图8示出了第二帧的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更多细节,
图9示出了超帧的结构,
图10示出了第二帧的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
图11示出了用于将信令信息映射到第二帧的第一实施例,
图12示出了用于将信令信息映射到第二帧的第二实施例,
图13示出了由接收机所执行的用于获取信令信息的方法的步骤,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映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发送机的第二实施例,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广播系统的第一实施例,
图17示出了在图16中所示的所述广播系统中所使用的第一类型接收机的实施例,
图18示出了图17中所示的接收机的解映射装置,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在图16中所示的所述广播系统中所使用的第二类型接收机的实施例,
图20示出了图19中所示的接收机的解映射装置,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广播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在图21中所示的所述广播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23示出了图22中所示的接收机的解映射装置,
图24示出了用于将信令信息映射到第二帧上的第三实施例,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发送机的各种实施例的简化示图,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使用的可能导频图案的三个示例,
图27示出了子载波是如何被两个发送天线发送的第一实施例的示图,
图28示出了子载波是如何被两个发送天线发送的第二实施例的示图,
图2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利用发送装置中的不同类型的天线的广播系统的两个示例,以及
图30示出了另一发送装置以及向其发送天线指派发送功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映射装置10的框图。装置10被设置,以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n的有效载荷数据映射到具有用于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发送的(预定)信道带宽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上。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n中的每一个被细分成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也称为突发、子片或数据图案),如以下将说明的,其被发送机的其他元件预处理。数据输入12接收所述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n。另外,信令数据Si由所述数据输入12接收。
设置了两个不同的帧形成单元14和16,以用于帧形成以及将所接收的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帧上。第一帧形成单元14将第一组映射输入数据流(例如,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和S3)的数据块映射到具有还覆盖整个信道带宽的第一帧结构的第一帧F1上。另外,信令数据Si被合并到所述第一帧F1中,以用于用信号向被适配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第一帧F1的第一类型的接收机发送所需数据。
第二组映射输入数据流(例如,映射输入数据流S1、S4和S5)被提供给第二帧形成单元16,该第二帧形成单元16将它们映射到具有覆盖整个信道带宽的第二帧结构的第二帧F2上。第二帧结构一般不同于第一帧结构,并且,第二帧F2一般被设置用于不同类型接收机的接收和处理。第二帧形成单元16还利用接收机所使用的用于合并到第二帧F2中的信令数据Si,其中,合并到第一帧F1中的信令数据一般不同于合并到第二帧F2中的信令数据,但是,不应当排除在两种类型的帧中使用信令数据的相同结构和信令概念。这些帧F1、F2(具体为第一帧形成单元14和第二帧形成单元16所生成的第一帧F1和第二帧F2的两个序列)随后被流形成单元18进一步处理,该流形成单元18交替地排列一个或多个第一帧F1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帧F2,从而形成映射输出数据流Q。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随后被数据输出20输出,以用于进一步的处理和/或发送。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发送机30的框图,其中,使用了上述映射装置10。图2具体示出了发送机30的示例性示例,然而,其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应用。
发送机30包括第一预处理单元32和第二预处理单元34。第一预处理单元32接收发送机输入数据流I1,I2,…,Im并对它们进行预处理,以获得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m。发送机输入数据流I1,I2,…,Im例如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MPEG-2)传输流和/或一个或多个一般流,并且,数据可被承载在各个物理层管道PLP中。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预处理单元32根据DVB-T2标准被适配并包括用于输入处理和位交织编码&调制(BICM)的元件。这种部件可包括用于CRC编码、头部插入、填充插入、加扰、FEC编码(LDPC/BCH)位交织、位到单元的解复用、单元到星图的映射、星图旋转和周期性Q延迟、单元交织和时间交织的部件,这里只是说出了一些一般所提供的元件,如DVB-T2标准中所详细说明的。这些元件是公知的并在DVB-T2标准中被详细描述,因此,此处不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预处理单元34被适配为预处理所接收的发送机输入数据流I1、I2,…,Ip,发送机输入数据流I1、I2,…,Ip可能与发送机输入数据流I1、I2,…,Im不同、与其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这主要取决于提供给不同类型接收机的服务种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可以以与DVB-T2标准中所描述的方式相同或类似的方式执行(或,可替换地,以与DVB-C2标准中所描述的方式相同或类似的方式执行),根据所希望的应用的需求,可能带有额外的适配。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单元34包括用于输入处理和位交织编码&调制(BICM)的部件。所述部件可具体包括用于输入流同步、空分组检测、CRC编码、头部插入、加扰、FEC(BCH/LDPC)编码、位交织、位到单元解复用、单元到星图映射和帧头部插入的部件。这些元件也是公知的并在DVB-T2标准和DVB-C2标准中被详细描述,因此,此处不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应当注意,任何时候当引用此处的任意标准、所引用的标准(具体地,DVB-T2标准和DVB-C2标准,以上已经对其进行了引用并且以下还将引用)中所提供的各种说明时,其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第一和第二预处理单元32、34的输出随后作为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m和S1,S2,…,Sp被提供给映射装置10,其一般如上面关于图1所说明的那样被适配。但是,在图2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数据输入12被分成两个数据输入子单元12a、12b,以用于分别从第一预处理单元32和第二预处理单元34接收映射输入数据流。映射输出数据流Q随后被提供给发送机单元36以用于发送,具体地,在进一步的处理之后,如果必要的话,通过广播来发送。
接下来,将说明第一帧形成单元14中的帧形成。如果如图2所描绘地那样应用于发送机30中,第一帧形成单元14还适配为根据DVB-T2标准来处理接收到的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m。因此,第一帧形成单元14一般包括单元映射器,该单元映射器将经调制的PLP单元和信令信息聚集到对应于OFDM符号的阵列中。因此,如图3中所示意性地描绘的并在图4中更详细地描绘的,帧被形成(一般称为“T2-帧”)。这种T2-帧包括一个P1前导码符号,之后是一个或多个P2前导码符号,之后是可配置数量的数据符号。因此,PLP被分成三类,具体地,通用PLP、数据PLP类型1和数据PLP类型2。图5描绘了第一帧形成单元14的示例性实施例。关于T2-帧结构和PLP映射(此处一般称为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更多细节可在DVB-T2标准中找到,并且因此,此处将不提供该细节。
图6A至图6D中示意性地描绘了第二帧形成单元16的各种实施例的框图。图6A中示出了第二帧形成单元16a的第一实施例。针对由第二帧形成单元16a所接收的p个映射输入数据流(PLP)S1,S2,…,Sp中的每一个,设置了单独的PLP处理单元161,每个处理单元161一般包括FEC编码器1611、交织器1612、QAM调制器1613(可选地,其带有旋转后的星图)和MIMO模式选择单元1614。另外,设置了信令处理单元162,以用于处理信令信息,信令处理单元162一般包括与PLP处理单元161相同的元件。经处理的PLP和经处理的信令数据随后被提供给一个或多个映射单元163a、163b,其任务是将若干PLP的时间交织块映射到帧结构上。因此,每个映射单元163a、163b将时间交织块分成突发(一般称为数据块)。这些突发随后被映射到不同时间片(一般称为数据片段)中的OFDM符号(一般称为数据符号)上。每个突发的长度优选为每个数据片的有用OFDM子载波的倍数。
数据片,更准确地说是数据片的突发,随后经受包括频率交织和导频插入的数据片处理,因此,对应数据片的完整OFDM符号被生成。优选地,成对的频率交织被执行,并且所有导频被添加,即,用于信道估计和同步的分散导频和连续导频。优选地,数据片的带宽是24的倍数,这确保了恒定数目的有效载荷OFDM子载波(一般为每四个(时间上的)连续片段)。一般而言,仅在某些(例如,四个)数据符号之后才重复导频图案,而不是在每个数据符号之后重复。这允许在减少的开销下进行频率和时间方向上的信道估计。
来自数据片处理的输出、前导码、边缘导频和加扰序列随后被进一步处理。具体地,不同数据片和前导码被聚集到将用于第二帧F2的完整组帧结构中。另外,靠近最高的OFDM子载波的边缘导频被添加。另外,优选执行对数据的加扰。最后,可为每个处理路径中的OFDM调制设置一个或多个OFDM调制器164a、164b。
MIMO模式选择单元1614提供了如下能力:单独为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选择将要用于各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的MIMO模式。因此,可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来确定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将通过哪个天线配置来发送。例如,可确定,针对第一映射输入数据流S1的数据块选择SISO方案,针对第二映射输入数据流S2的数据块选择MISO方案,以及针对第三映射输入数据流S3的数据块选择带有空间复用的MIMO方案。为此,设置了多于一个的映射单元163a、163b,这允许将从PLP处理单元161输出的信号分离到用于单独处理的各种路径上,这各种路径随后被提供给不同的发送天线。例如,可设置两个发送天线(并且因此,两个映射单元163a、163b和两个OFDM调制器164a、164b),例如以允许按如下方式使数据在相同频率上的两个发送天线之间分开:使得两个发送天线彼此不会有很大干扰。具体地,例如在MISO方案中,对信号的预处理使得接收机可分离信号,并且,在MIMO方案中,接收机和发送机二者可具有分别用于接收和发送的多个天线,其数目可以相等或不同。这甚至使得干扰信号能够被重构。以下将说明更多细节和其他示例。
在图6B中所示的第二帧形成单元16b的另一实施例中,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设置了单独的缓冲器165。这些缓冲器被填充了各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一个或多个映射单元163a、163b访问缓冲器165,并且,当缓冲器中存储了足够的数据块时,例如,完全填充了数据片段的数据符号,这些数据块被从缓冲器中取出并提供给一个或多个映射单元163a、163b以用于进一步处理并映射到所述数据符号上。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每个PLP处理单元161中设置了时间和频率交织器1615(例如,被实现为用于时间交织和频率交织的分开的单元),并且,MIMO选择单元1614被进一步适配为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分别选择导频图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优选选择时间和/或频率方向上的导频密度,具体地,取决于发送天线的数量,关于接收机处的可靠信道估计来选择数据发送的鲁棒性。
在图6C中所示的第二帧形成单元16c的又一实施例中,其特别类似于图6B中所示的第二帧形成单元16b的实施例,在一个或多个映射单元163a、163b中的至少一个(优选为全部)中设置编码单元166。该编码单元166使能对数据块(例如,所有数据块或所选择的数据块)的编码,例如如在MISO处理(例如,根据DVB-T2标准)中定期执行的那样。在示例中,编码单元166可将Alamouti码应用于从PLP处理单元161输出的数据块上,以在输出处产生两个类似的数据块集合,每个数据块集合被引导至单独的发送天线。
另外,在本示例中,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设置了单独的导频图案选择单元1616,以用于分别为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选择导频图案。
图6D示出了第二帧形成单元16d的又一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不是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来执行MIMO选择,而是针对每个数据片段(还称为数据片)来执行MIMO选择。PLP处理单元161的输出被提供给调度器167,该调度器167的任务是将若干PLP的时间交织块映射到帧结构上。因此,调度器167将时间交织块分成突发。这些突发随后被映射到不同时间片中的OFDM符号上。每个突发的长度优选为每个时间片的有用OFDM子载波的数目的倍数。时间片,更准确地说是数据片的突发,随后被提供给数据片处理单元168,其每一个包括频率交织器1681、MIMO模式选择单元1682和导频图案选择单元1683。数据片处理利用从调度器167接收的数据,为对应的数据片创建完整的OFDM符号,并且执行成对的频率交织。另外,在MIMO模式选择单元1682中,可为各数据流的所有数据块选择MIMO模式,并且,在导频图案选择单元1683中,可为数据流的所有数据块选择导频图案。优选地,调度器167被适配,使得其仅将数据块调度到将用特定数据片段的相同MIMO模式(和/或导频图案)发送的该特定数据片段上。
来自数据片处理单元168的输出、前导码、边缘导频和加扰序列随后被提供给一个或多个组帧单元169,组帧单元169将不同数据片和前导码聚集到将要用于第二帧F2的完整组帧结构。另外,其添加靠近最高的OFDM子载波的边缘导频。另外,其执行对数据的加扰。最后,一个或多个OFDM调制器164a、164b被提供,以用于OFDM调制。
图6A至图6D中所示的实施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可以分别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和/或每个数据片段选择MIMO模式和/或导频图案。应当理解,用于这种选择的各装置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都是可行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MIMO模式和/或导频图案的选择以及数据块到帧的数据符号上的映射被执行,以使得MIMO模式和/或导频图案在数据符号之间、(时间方向上的)数据符号群组和下一个数据符号群组之间、帧之间、帧群组和下一个帧群组之间、数据片段之间和/或数据片段群组和下一个数据片段群组之间变化。
图7中示意性地描绘了由第二帧形成单元16的这种实施例所生成的第二帧F2的帧结构,并且,图8中更加详细地示出了该帧结构。
这些示图示出了如DVB-C2标准中所定义的第二帧F2的帧结构。该帧结构利用绝对OFDM的概念,根据该概念,所有频率都被对齐到绝对频率0MHz,其与OFDM子载波索引k=0相同。以下OFDM子载波的OFDM子载波频率由f=(1/Tu)·k给出,其中,Tu是有用OFDM符号部分的持续时间。因此,还可以以OFDM子载波索引取代信号的中间频率来给出信号的开始和结束频率。开始和结束频率分别由Kmin和Kmax给出。但是,应当注意,使用绝对OFDM对于本发明而言不是必要的。
注意到可使用绝对OFDM的概念而非必须一定使用是重要的。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帧F1和第二帧F2二者被对齐到频率光栅(frequency raster)并使用绝对OFDM的概念,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帧F1、F2二者未被对齐到频率光栅并且未使用绝对OFDM的概念。但是,如图7和图8中所示,第二帧F2利用分段OFDM的概念,而第一帧F1一般不利用该概念(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使用该概念)。
帧F2具有前导码部分40和有效载荷部分50。信令数据被映射到前导码部分40上,前导码部分40包括(时间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前导码符号41(例如,图8中所示的Lp前导码符号41)。每个前导码符号41承载(频率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用于承载信令数据的前导码信令块42(还称为L1块符号),即,相同的信令数据被包括在其中并且因此被周期性地重复,尽管信令块42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由于其中使用了不同的导频)。
有效载荷部分50被分段成数据片段51(还称为数据片,例如,图7中所示的5个数据片或图8中所示的k个数据片。每个数据片段51承载多个数据符号52,例如,图8中所示的数据符号LData)。各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被映射到这些数据符号上。以下,将更加详细地说明所述映射的各种实施例。
从图7和图8中还可见,前导码部分在频率方向上被分段成的前导码片段43都具有等于或大于数据片段51的带宽的相等带宽。这应当仅被理解为示例,例如如果更少的信令信息必须被放入前导码片段中,则前导码片段43的带宽还可小于数据片段51的带宽。一般而言,前导码片段和数据片段二者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接收机带宽。在频域中,前导码片段43的开始与数据片段的开始的任何对齐也不是必须的。因此,发送机还可仅发送两个部分前导码信令块42,如果接收机知晓这些前导码信令块从何处开始,则接收机可针对其创建出完整的前导码信令块。
图9示出了流形成单元18从第一和第二帧F1、F2所形成的超帧的结构。具体地,通过交替布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帧F1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帧F2,所述超帧结构被形成。所述超帧F3的序列随后代表由流形成单元18经由数据输出20所输出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
通过采用如DVB-T2标准中所定义的超帧结构,第一帧F1表示T2-帧,并且,第二帧F2被置入为FEF帧预留的部分中。例如,在实际的实施例中,F1帧(根据DVB-T2标准形成)被提供用于由静止接收机接收(例如,根据DVB-T2标准),而第二帧F2(例如,根据DVB-C2标准形成或根据任意新的规则形成)被提供用于由移动接收机接收(例如,根据即将到来的DVB-NGH标准)。
接下来,将说明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第二帧F2的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其一般遵循DVB-C2标准中所定义的帧结构)中,特定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被映射到单个数据片段或者两个或更多个(相邻的或不相邻的)数据片段上。例如,参照图7,特定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所有数据块因此被映射到(例如)数据片1上或数据片1和2上。这具有如下优点:一旦接收机调谐至其希望接收的数据片段,则接收机调谐位置可以保持固定。
根据图10中示意性地描绘的另一实施例,特定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在时间和频率上被扩散于各个数据符号和各个数据片段上。例如,图10中所指示的数据符号52a-52e承载特定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并且,除了在时间上以外,还在频率上被扩散于五个数据片段51a-51e上,使得每次只有一个数据片段承载包含所述特定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的数据符号。由于增加了时间和频率分集,这提供了鲁棒性增加的优点。当然,如果接收机的调谐器希望接收的数据流的数据块被扩散于各个数据片段上,则接收机的调谐器为了信道估计必须稍微更早地醒来。如果应用时间分片(time-slicing)(如在DVB-H或DVB-T2中),则总发生该问题。但是,重新调谐到新的频率应当仅引入较小的处理开销和功耗(与总在开启状态和全带宽调谐相比)。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在单个数据片段中,可发送属于各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来预处理这些数据块,但是,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例如,用不同的MODCOD)来处理,从而向不同的映射输入数据流提供不同水平的鲁棒性。例如,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出的,不同的MIMO模式和/或不同的导频图案可被应用于各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另外,可替换地或另外,不同的MIMO模式和/或不同的导频图案可被应用于被映射到各个数据片段上的数据块。
虽然在特定时刻多于一个数据符号(即,来自不同的数据片段)承载同一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一般是可以的,但是,优选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因为在该情形中,可使用带有较小带宽的接收机。
如图10中所示,特定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的映射结构可保持为规律的,但是,优选将其选为不规律的,即,优选的是,数据块被不规律地扩散于第二帧F2的数据符号上并且不遵从时间和/或频率上的任何规律的(例如,周期性的)图案。这也有助于鲁棒性增加,特别能抵抗有规律的干扰。这要求增加接收机所需的信令信息量以找到将要接收的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符号。但是,针对该问题,存在若干解决方案,如以下将说明的。
另外,优选地在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之间引入时间间隙(timegap),在时间间隙期间,任意数据片段的数据符号都不承载所述特定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例如,如图10中所示,在数据符号52c和52d之间存在时间间隙Δt,在该时间间隙期间,提供了其他数据符号,但是,这些其他数据符号并不承载其数据块被承载在数据符号52a-52e中的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这提供了如下优点:在该时间间隙Δt期间,接收机可进入睡眠模式以节约功率。一般而言,所述时间间隙Δt优选为足够大,以允许接收机进入睡眠模式、及时醒来并重新调谐,但是其可能针对每个数据符号而不同。其至少足够大以允许接收机重新调谐。
如图10中所示,数据片段51的带宽可保持等同并被预先确定。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各数据片段51的带宽可以是可变的或可按所需而被确定。例如,如果与其他映射输入数据流相比某一映射输入数据流仅具有少量数据,则具有较小带宽的数据片段可被用于该映射输入数据流。
根据映射的又一实施例,可使特定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的映射在特定帧F2中保持恒定,但是,可在帧F2和下一帧F2间变化,即,可在帧间提供跳频(或者在第一组帧到下一组帧),而不在帧内提供跳频。
根据又一实施例,数据块可在频率方向上被分割,以供来自不同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符号使用。这在图10中利用数据符号54示出。在本示例中,数据符号被分割成第一部分数据符号54a和第二部分数据符号54b,来自第一映射输入数据流的第一(可能是部分的)数据块被映射到该第一部分数据符号54a上,来自第二映射输入数据流的第二(可能是部分的)数据块被映射到该第二部分数据符号54b上。例如,如果整个数据符号54不能被来自第一映射输入数据流的完整数据块填充(例如,因为当前没有足够可用的数据),则这是有意义的。
接下来,将说明用于用信令传送关于将数据块映射到第二帧的数据符号和数据片段上的所需信令信息的各个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仅前导码信令块包括发送机接收和解映射所有所希望数据块所需的所有信令信息。但是,本实施例要求前导码信令块非常大(在频率和/或时间上),这是因为前导码通常具有高导频密度以用于鲁棒的信道估计和同步,从而导致前导码中可用的信令容量很少。因此,将许多信令信息放入前导码信令块中将进一步增加其大小,这一般不是优选的。
在图11中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帧F2示出为具有前导码部分40和另一前导码部分45(通常还称为“后导码”(postamble);其一般包括与前导码部分40相同的信息,但是指示这是另一前导码部分,即,“后导码部分”),信令原理基于两个步骤。根据本实施例的前导码信令块仅包含与数据块映射到数据片段上有关的高层级的、鲁棒的信令信息。该高层级信令信息可对应于一般在初始层1块中被发送的信令参数,如通常根据DVB-T2或DVB-C2标准所做的那样。例如,该高层级信息可包含关于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数据片段的带宽、所使用的导频图案、保护间隔等的信息。另外,其优选包括指针块44,该指针块44包括指向至少一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的至少一个指针,该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被设置在有效载荷部分50中并包括关于将数据块映射到第二帧的数据符号上的低层级的、更加详细的信令信息。因此,图11中所示的该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a需要足够的信息,以用于接收机找到并解码用于承载所希望数据流的数据块的数据符号。另外,指向下一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b的指针可被包括,其包含另外的信息,特别是关于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后续数据符号的位置的信息。
如图11中所示,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a-53f中的每一个指向下一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因此,可以以基本上与承载实际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相同的方式来映射并解码这些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从一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指向下一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的指针还可跨越位于两个第二帧F2之间的其他帧F1进行指向。
根据另一实施例,多个指针被包括在指针块44中,该指针块44指向若干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例如,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a-53c。在去交织和解码之后,所述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a-53c具有足够的低层级信令信息和位置信息(例如,指针)用于找到下一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d-53f的集合以及下一个数据块群组。因此,根据这种实施例,指针集合在若干突发(即,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期间被发送,并且提供与后续集合的接下来的突发(即,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以及接下来的数据块有关的信息。
将参照图12来说明针对信令的另一实施例,该图12示出了单个第二帧F2。根据本实施例,信令原理基于三个步骤。首先,如上所提到的,前导码用信号传送在有效载荷部分50中提供的至少第一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a的位置。为此,前导码可包括指针44。接收机随后能够解码(一个或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a(53b,53c),其承载了解码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所需的数据。优选地,类似于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被映射到帧F2上并被发送,这允许长时间交织和鲁棒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a-53c中的至少一个(或整个集合一起,特别是在去交织和解码之后)提供信息,具体地,提供指针,接收机通过该指针至少找到所希望的数据流的第一数据块52a(或接下来的数据块的群组)。所述数据块52a不仅包括实际的有效载荷数据,还包括带内信令信息,该带内信令信息包括与将所述特定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帧的数据片段上有关的低层级的更加详细的信令信息。因此,该带内信令信息使得接收机能够找到该同一数据流的下一数据块52b。因此,从此时刻起,接收机不再必须接收并解码包括在前导码和/或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的信令信息,而是,包括在数据块52a,52b,…中的带内信令信息足以找到所希望数据流以及可能的其它“相关”数据流(用于使得能够更快地跳(zapping)到相关服务)的所有数据块的所有数据块。
根据所述实施例的修改例,不是每个单个数据块都包括用于找到下一个数据块的足够信息,而是若干数据块52a、52b被看作为一个单位(unit)。仅当将所有块去交织并解码之后,才可获得包含关于下一“单位”(即,数据块群组)的信息的带内信令信息。
因此,一般而言,接收机不是必须接收前导码或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其也可被看作是映射到帧的有效载荷部分上的单独的信令数据流。但是,如果在当前的映射输入数据流被解码时数据块的位置是未知的,则也可指向下一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的位置。应当注意,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一般不是仅包括针对单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信令信息,而是包括针对所有映射输入数据流的信令信息。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特定于特定映射输入数据流的信令信息在所述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的带内被提供,例如,被附接在数据块的开始处或结尾处。还可以通过常见交织器来将所述信令信息与经FEC编码的数据块交织在一起,或者信令信息可与未编码的有效载荷数据组合(在开始或结尾处完整进行或细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并且然后,在交织之后执行常见的FEC编码,优选使用常见交织器进行,即,在多个经FEC编码的块上进行。这提供了如下优点:时间分集更长,并且在分成各个数据片段之后,频率分集也更多。
根据本发明,优选在信令信息中,尤其是在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包括另外的信息,该另外的信息向接收机通知针对每一映射输入数据流和/或每一数据片段的所选MIMO模式,并且,如果需要,向接收机通知针对每一映射输入数据流和/或每一数据片段的所选导频图案。
图13中示出了简单的框图,该框图示出了在信令信息被映射到如图12中所示的帧F2上时用于在接收机中检索信令信息的步骤。在第一步80中,前导码被检测,其主要用于到将要接收的数据流的初始同步。前导码中的指针指向下一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其位置将在步骤81中通过解码前导码(至少解码包括在其中的指针)被获得。在本实施例中,像常规的映射输入数据流那样,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被映射到帧F2上,并且被称为“信令PLP”。在步骤82中,信令PLP的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被接收和解码。之后,在带内完成完整的信令,即,在映射输入数据流自身中完成完整的信令。因此,在步骤83中,下一个数据块(又称为有效载荷突发)的服务和位置被获得和解码。
应当注意,如果指针单元44被包括在帧的其他前导码45(例如,后导码)中,则可使用用于信令信息相同原理和相同实施例。
接收机的优选实施例仅需获得存储在前导码部分的信令信息,然后访问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单次,并且从那时起,仅使用带内信令信息。带内信令信息优选包括指向数据流的下一个数据块和指向下一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的指针(如果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被提供在相同类型的每个帧中则其是有用的,否则在某些实施例中其不是必要的,因为其间有足够的前导码符号,也可从这些前导码符号来提供信令信息)。只有接收机希望切换到另一服务,才不得不再次访问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单次以获得与新服务相关的所需信令信息。
下表中示出了可包括在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的信令信息的示例,其中,条目或者是不解自明的,或者是如T2标准中所定义的,或者是如以下所描述的:
FRAME_NUMBER:该8位字段指示时间交织帧的最后突发的帧数。
NUM_PLP:该8位字段用信号传送存在于当前DVB-NGH信号中的PLP的数目。
对于每个经信号传送的PLP,出现以下字段:
PLP_ID:PLP的8位标识符。
PLP_IDENTIFICATION:唯一地标识网络内的PLP的16位字段。
PLP_QAM_MODE:该4位字段用信号传送PLP的QAM模式(包括经旋转的星图)。
PLP_FEC_MODE:该4位字段用信号传送PLP的FEC模式(包括FEC码长度)。
PLP_MIMO_MODE:该2位字段根据下表用信号传送PLP的MIMO模式:
表1:PLP_MIMO_MODE字段
PLP_MIMO_MODE 00 01 10 11
模式 SISO MISO MIMO 预留
PLP_PILOT_PATTERN:该3位字段标识了PLP在其中被发送的导频图案。
PLP_TYPE:该8位字段指示PLP类型。
PLP_PAYLOAD_TYPE:该8位字段用信号传送有效载荷类型,例如,TS、GSE。
NUM_ASSOCIATED_PLP:该3位字段指示与该PLP相关联的PLP的数目。
对于每个相关联的PLP出现以下两个字段:
ASSOCIATED_PLP_ID:该8位字段指示相关联的PLP的PLP ID。
ASSOCIATION_TYPE:该2位字段用信号传送关联类型,例如,本地服务或增量冗余。
INTERLEAVING_TYPE:该2位字段指示时间交织器类型。
NUM_SIGNALLED_TI_FRAMES:该2位字段指示针对给定的PLP减1的经信号传送的时间交织帧的数目,因此,NUM_SIGNALLED_TI_FRAMES=0对应于一个TI帧。
对于每个经信号传送的时间交织帧,出现以下字段:
TI_NUMBER_BURSTS:该3位字段用信号传送针对给定的时间交织帧的突发数目。
TI_FRAME_NUMBER:该8位字段指示该时间交织帧在其中开始的帧号。如果号码小于当前帧的帧号,则TI_FRAME_NUMBER指以下超帧。
INTRASYMBOL_POINTER:该11位字段指向OFDM符号中的时间交织帧的开始。
对于每个时间交织突发,出现以下字段:
DATA_SLICE_ID:该4位字段指示包括该突发的数据片号码。
PILOT_PATTERN:该3位字段指示在给定数据片中使用的导频图案。在后导码的情形中,该信令针对下一帧是有效的。
OFDM_SYMBOL_NUMBER:该8位字段指示下一个给定突发的OFDM符号号码。如果该号码低于前一突发的号码,则该突发在下一帧中被发送。
仅当存在相关联的PLP时才出现以下字段:
ASSOCIATED_PLP_IDX:该3位字段指示NUM_ASSOCIATED_PLP循环中的相关联PLP的索引。0值意味着当前没有PLP相关联。
TIME_INTERLEAVER_SIZE:该8位字段指示多个LDPC码字中的时间交织帧的长度。
NUM_HANDOVER_PLP:该8位字段指示将在移交信令中用信号传送的PLP的数目。
以下字段针对每个用信号传送的移交PLP出现。
PLP_IDENTIFICATION;该16位字段唯一地标识了网络中的PLP。
NUM_ALTERNATIVE_CELLS:该8位字段指示也承载PLP的给定网络内的可替换单元的数目。
针对每个可替换的单元出现以下字段:
START_FREQUENCY:该24位字段指示可替换单元的开始频率。
CALL_ID:该16位字段指示可替换单元的单元ID。
CRC32:该32位循环冗余校验被确保的数据的准确性。
参照图24示出了用于信令信息的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a-53c被映射到第二帧50a的数据符号上。在这些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a-53c中已经包括了关于如下的信令信息,具体地包括了指针:将各个数据流的数据块55d-55f、56d-56f(55a-55f是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块,而56a-56f是另一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第二帧的后续群组(或仅单个第二帧),此处为下一第二帧50b的数据符号上。因此,在一个或多个第二帧(例如,帧50a)的群组中,接收机可在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a-53c的一个或多个中找到所有所需的信令信息,其是找到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第二帧50b的后续群组上的所有数据块55d-55f、56d-56f所需的。因此,在(一个或多个)第二帧50b的后续群组中,接收机在所有数据流之间的即时跳跃是可能的,而无需用于首先获得所需的信令信息的任何等待时间。
另外,某些偏移信令信息57a、57b可被包括在带内信令信息中或包括在被映射到所述特定第二帧的数据符号上的一个或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该偏移信令信息57a、57b指示在第二帧50a的特定群组与第二帧50b的后续群组之间数据块55a-55f、55a-55f的映射的改变。因此,在(一个或多个)第二帧的群组的结尾处,所述偏移信令信息57a可作为带内信令信息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55c、56c中。可替换地,所述偏移信令信息57b可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53c中。所述偏移信令信息57a、57b指示信令信息从该第二帧50a的群组到第二帧50b(或任意其他后续帧)的下一群组是如何改变的,以使得在第二帧50b的下一(或后续)群组中,所有信令信息不一定必须被映射到有效载荷部分信令块中或至少不是必须被接收机获得。换言之,主要地一些偏移信息被映射到帧中,特别是为了节约时间(在接收机中)。
图14中示意性地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映射装置60的另一实施例。图15中描绘了包括这种映射装置60的对应的发送装置70。图14中所示的映射装置60与图1中所示的映射装置的主要区别在于:根据图14中所示的映射装置60的实施例,在数据输入62之后,仅设置了单个帧形成单元64,并且没有设置流形成单元18。所述帧形成单元64基本上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第二帧形成单元16,但是,被适配用于针对第二帧F2,将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n的数据块映射到具有图10中所示的帧结构的帧F上。
换言之,数据块被映射到所述帧F上,使得这些数据块在时间和频率上被扩散于图10中所示的帧F2的或上面关于帧F2的帧结构的其他变体所进一步说明的帧F2的各数据符号和各数据片段上。因此,帧形成单元64所应用的所述帧结构提供了时间和频率分集,其使能窄带接收机的使用并提供接收机的所希望的低功耗。所生成的帧F一般被顺序布置,并且随后,作为映射输出数据流Q由数据输出66输出,以用于进一步的处理和/或发送。
图15中所示的发送机70与图2中所示的发送机30的不同之处在于:发送机70仅包括单个预处理单元72,该预处理单元72基本上对应于预处理单元34,根据该预处理单元72,输入数据流I1,I2,…,In如DVB-T2或DVB-C2标准中所定义的那样被处理。当然,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部署预处理,并且不一定必须遵照DVB-T2或DVB-C2标准(或任意标准)。设置了发送机单元74以用于发送映射输出数据流Q,该发送机单元74大体对应于图2中所示的发送机单元36。
应当注意,图14中所示的帧形成单元64大体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第二帧形成单元16。具体地,针对帧形成单元64,存在如已经在图6A至图6D中示出并已在上面针对第二帧形成单元16说明的相同的实施例。另外,图6A至图6D中所示的实施例仅被理解为可能实现形式的示例。存在包括优选元件的其他组合的实施例,优选元件具体地是MIMO模式选择单元、导频图案选择单元、编码单元和缓冲器单元。
图25A和图25B以简化示图并通过利用仅示出发送机的少部分元件的两个简单示例来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发送机的两个优选实施例。
在图25A中所示的发送机70a的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三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3,其例如代表将可供移动接收机所用的三个不同的服务。第一映射输入数据流S1(例如,电影服务)被提供给第一MIMO模式选择单元1614a,该第一MIMO模式选择单元1614a选择MIMO处理应当被应用到该第一映射输入数据流S1的数据块。因此,数据流S1被分成(至少)两个输出流S11、S12,其可被不同地编码(例如,通过空间复用,例如根据D-/H-或V-BLAST(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方案)体系架构;未示出)并被提供给不同的映射单元163a、163b。此处,所述输出流S11、S12的数据块被映射到不同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a、Qb上,映射输出数据流Qa、Qb被提供给不同的发送天线76a、76b以用于广播。为了接收这些数据块,接收机利用两个接收天线和两个接收路径来分别处理接收到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a、Qb,直到它们被组合以获得包括在接收到的服务中(即,数据流S1中)的信息为止。由于MIMO处理被应用到该服务,因此,可获得数据发送的高吞吐量。一般而言,这取决于MIMO方案:空间复用用于更高的吞吐量,而其他空时(或空-频)MIMO方案目标在于更高的鲁棒性。
第二映射输入数据流S2(例如,新闻服务)被提供给第二MIMO模式选择单元1614b,其选择MISO处理将被应用于该第二映射输入数据流S2的数据块。因此,数据流S2被分成(至少)两个输出流S21、S22,输出流S21、S22可被不同地编码(例如,通过Alamouti编码器;未示出)并被提供给不同的映射单元163a、163b。此处,所述输出流S21、S22的数据块被映射到不同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a、Qb上,映射输出数据流Qa、Qb被提供给不同的发送天线76a、76b以用于广播。为了接收这些数据块,接收机一般仅需要单个接收天线和单个接收路径来处理接收到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a、Qb,直到它们被组合以获得包括在接收到的服务中的信息(即,数据流S2中的信息)为止。因此,该新闻服务可被任意接收机检测到(无关于所部属的接收天线的数量),并且,由于MISO方案,该发送是可靠的。
MISO相对于MIMO的优点是高鲁棒性和简单检测(1个接收天线是足够的)。如果以与单个发送天线相同的数据速率来使用MIMO,则可进一步增加MISO的鲁棒性。在另一方面,如果空间分布系数(信道系数)是相关的,则空间复用MIMO的性能快速下降。这例如是天线位于彼此靠近的位置的情况,与在具有两个天线的小型手持设备中的情形一样。与此相对照,在最差的情形(信道系数完全相关)中,MISO方法具有与SISO方法相同的性能。
第三映射输入数据流S3(例如,音乐服务)被提供给第三MIMO模式选择单元1614c,该第三MIMO模式选择单元1614c选择SISO处理将被应用于该第二映射输入数据流S3的数据块。因此,数据流S3被处理成单个输出流S31,其被提供给所述映射单元163a、163b中的至少一个。一般而言,将所述输出流S31的数据块映射到一个映射输出数据流Qa或Qb并在一个发送信道上发送是足够的。但是,优选将相同的数据块映射到映射输出数据流Qa、Qb二者上,并且因此,如通常在单频网络中所做的那样,还通过所有不同的发送天线76a、76b来广播。为了接收这些数据块,接收机一般也仅需要单个接收天线和单个接收路径来处理接收到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a、Qb,直到它们被组合以获得包括在接收到的服务中(即,在数据流S3中)的信息为止。与MIMO和MISO相比,所描述的SISO方法具有如下优点:检测简单,尤其是对于信道估计,并且能量损耗更少。
虽然在发送机70a的实施例中可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来选择MIMO模式,但是,在图25B中所示的发送机70b的示例中,可针对每个数据片段来选择MIMO模式。因此,在由PLP处理单元161a、161b、161c(还参照图6D)预处理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3并由调度器167对其进行调度之后,由MIMO模式选择单元1682a、1682b、1682c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a、51b、51c执行MIMO模式选择。此处,一般而言,与以上关于MIMO模式选择单元1614a、1614b、16141c所说明的相同功能被执行,但是,现在是在数据片段的层级上。以下,各个所获得的数据片段51aa、51ab、51ba、51bb、51ca的数据块被提供给映射单元163a、163b,其中,它们被相应映射到映射输出数据流Qa、Qb上,并且然后,由发送天线76a、76b发送。
除了MIMO模式选择部件以外或替代MIMO模式选择部件,发送机的其他实施例包括导频图案选择部件。例如,图25A、图25B中所示的MIMO模式选择部件可用这种导频图案选择部件来替换或补充,导频图案选择部件用于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和/或数据片段来选择导频图案。
为了允许信道估计,分散导频被添加到数据片。这些分散导频的添加已经在各个数据片内实现,,因为可以在同一信号的不同数据片中具有不同的导频密度。
SISO信号的均衡仅需要估计单个信道转移函数。但是,由于相邻数据片可使用MIMO或MISO信号,边缘导频和前导码导频承载MIMO或MISO导频。然而,边缘导频和前导码导频并不是数据片导频的一部分。可支持不同的导频密度。导频图案PP0和PP1意欲用于大型单频网络,而导频方案PP2和PP3具有减少的开销。另外,PP0和PP2被优化以用于高速接收,因为它们在时间方向上具有提高的导频密度。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完整数据片段、完整帧或完整数据发送的最高可能密度下来选择边缘导频密度。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在数据片内,给定的单元是分散导频:
kDSmod(DX·DY)=DX(lmodDY)  k=1,...,NDS-1,
其中,分别地,kDS是数据片内的子载波数,而l是帧内的符号数。另外,Dx指示邻近的分散导频承载载波之间的载波索引差异,而Dy指示给定载波上的连续分散导频之间的符号数差异。下表中给出了Dx和Dy的值:
导频图案 Dx Dy
PP0 4 2
PP1 4 4
PP2 8 2
PP3 8 4
图26A示出了导频图案PP0的示例导频布置。
导频的调制序列是:
Re { c ′ m , l , k DS } = A SP Im { c ′ m , l , k DS } = 0 .
其中,ASP是下表中所定义的分散导频的提升水平(boosting level)。
导频图案 ASP
PP0 4/3
PP1 4/3
PP2 4/3
PP3 7/4
另外,此时并不应用加扰,因为在组帧部件中执行完整的加扰。
发送MIMO或MISO服务需要额外的导频,因为接收机必须估计两个不同的信道转移函数。但是,与DVB-T2不同,将提供还支持大型单频网络的可能。因此,额外的导频图案被叠加到SISO导频,即,反转的导频。因此,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单元是非反转导频:
kDSmod(DX·DY)=DX(lmodDY)  k=1,...,NDS-1
并且,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单元是反转导频:
其中,值DX和DY也定义在上表中。MIMO或MISO群组0的发送机的调制序列为:
Re { c 0 ′ m , l , k DS } = A SP Im { c 0 ′ m , l , k DS } = 0 .
MIMO或MISO群组1的非反转导频的调制序列为:
Re { c 1 ′ m , l , k DS } = A SP Im { c 1 ′ m , l , k DS } = 0 ,
而MIMO或MISO群组1的反转导频的调制序列为:
Re { c 1 ′ m , l , k DS } = - A SP Im { c 1 ′ m , l , k DS } = 0 .
ASP的值也在上表中给出。另外,图26B描绘了针对导频图案PP0的MIMO或MISO导频的布置。
边缘导频一般被选择为使得其适合一个或多个相邻数据片段的导频图案。例如,可选择在其之间提供了(共有)边缘导频的两个相邻数据片段的多个导频图案。如果仅存在单个相邻数据片段(如果边缘导频被提供在帧的(频率方向上的)开始或结束处),则导频图案适合于该单个相邻数据片段的导频图案。换言之,一个或多个相邻数据片段共有的单一边缘导频必须兼容并适合这一个或多个相邻数据片段的导频图案。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广播系统的示意框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意性地描绘的发送机(Tx)30以及多个各种接收机(Rx)100、120被提供,以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机30所广播的数据。例如,接收机100可以是例如遵从DVB-T2标准的静止的接收机,而接收机120例如可是例如遵从即将到来的DVB-NGH标准的移动接收机。发送机30的发送信号被如上所述地构造,即,可具有图9中所描绘的超帧结构,并且,并不特别仅适配于供单个类型的接收机接收,而是适配于供两种类型的接收机100、120接收。
图17中示意性地描绘了(静止的)接收机100的实施例。其包括用于接收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的接收单元102,该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基本上对应于发送机30所发送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但可能由于发送机30和接收机100之间的发送信道所引入的干扰而被干扰。接收到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被提供给解映射装置104,该解映射装置104随后从中解映射所希望的数据流(即,所希望的服务)Sx`。以下将说明所述解映射。以下,经解映射的数据流Sx`被后处理单元106进一步处理。所述后处理可包括单元/时间去交织、星图解映射、位去交织、LDPC/BCH解码、BBFRAME处理、去抖动和空分组重新插入,例如如同遵从DVB-T2标准的接收机中通常所提供的一样。在所述后处理之后,对应于发送机输入数据流I1,I2,…,Im中的一个的所希望的数据流Ix`被输出。
图18中示意性地描绘了解映射装置104的实施例。所述解映射装置104包括数据输入110,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在该处被接收。所述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以与上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相同的方式被构造。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帧F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帧F2,二者被交替布置。第一帧F1和第二帧F2的帧结构一般不同,并且,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针对每种帧结构,存在各种实施例。
接收到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随后被提供给流解映射单元112,在其中,第一帧F1被从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解映射。这些第一帧F1被随后提供给帧解映射单元114,在其中,它们被进一步解映射以用于获得所希望的映射输出数据流Sx`,该所希望的映射输出数据流Sx`随后被数据输出116输出,以用于后处理单元106的后处理。
正如本实施例中的情形一样,如果解映射装置104是遵从DVB-T2标准的静止的接收机100的一部分,则在解映射装置104的本实施例中所执行的流解映射和帧解映射是公知的,并且例如,是根据DVB-T2标准执行的。因此,此处无需进一步说明细节,因为所有这些细节都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例如,F1帧可以是图9中所示的超帧结构的T2帧,其例如具有图3和图4中所示的帧结构。但是,当然也可使用其他帧结构和其他流结构,在该情形中,解映射装置104和其元件被相应适配。
图19中示意性地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接收机120的实施例。接收机120的大体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图17中所描绘的接收机100的布局(或甚至与其相同)。但是,接收机100、120的单独单元的布局和功能是不同的。
在示例中,在两个接收天线121a、121b和两个接收单元122a、122b(接收天线还可以是接收单元122的一部分)处,接收机输入数据流Qa`、Qb`被接收。其被提供给解映射装置124,该解映射装置124包括MIMO模式检测单元123a、123b,MIMO模式检测单元123a、123b例如通过评估指示所述MIMO模式的各自信令信息和/或通过评估接收到的信号(例如,通过检测各自的导频图案)来检测应用于发送机中的映射输入数据流和/或数据片段的数据块的MIMO模式。取决于此,执行对应的处理。例如,如果MIMO模式被应用于接收机将接收的服务,则与编码器中所执行的编码相对应的对应MIMO解码(例如,Alamouti解码)被应用。
另外,在实施例中,例如如果SISO或MISO方案被应用于所希望的服务,则尤其是对于MIMO接收机,可以切断一个或多个接收路径(例如,由控制单元125经由从MIMO模式检测单元123a、123b到相应接收天线121a、121b和/或相应接收单元122a、122b的反馈),因为然后基本上相同的数据在所有发送路径上被发送。通过这种方式,可节能。另外,在实施例中,从不同接收路径接收的数据可被组合,以提高接收到的数据的质量。
在其他广播系统中,例如,遵从DVB-T2的广播系统,完整帧被以SISO方案发送或以MISO方案发送。在后者的情况中,接收机必须在空间上总是均衡的。如果MIMO方案也可用以使得不管是否针对每帧选择MIMO方案,接收机必须总具有多个接收天线并应用空间均衡。但是,根据本发明,在同一广播系统中并且利用相同的广播信号可使用不同种类的接收机。具体地,根据本发明,不仅可使用可接收MIMO信号的接收机,还可使用可至少接收MIMO或SISO信号的接收机。因此,本发明还使能对仅具有单个接收天线的接收机的使用,该接收机可接收并解码MISO和SISO信号,但忽略MIMO信号。
MIMO模式检测单元123a、123b的输出被提供给解映射单元124a、124b,在一个实施例中,解映射单元124a、124b还可以是组合的解映射单元(例如,如果不得不执行空间均衡的话)。此处,所希望的数据流被解映射(并且,如果必要的话,在分开的或组合的(一个或多个)解码单元127中被解码,所述解码单元127被设置在所述解映射单元124a、124b中的一个或二者中,或一般地设置在解映射装置124中),其之后经受后处理单元126中的后处理,以获得所希望的接收机输出数据流Iy`。后处理单元126中的后处理可一般与接收机100的后处理单元106中所执行的后处理相似或相同,但是,被适配为使得其与发送机30的预处理单元34中所执行的预处理相关联。因此,如果发送机30的预处理单元34中的预处理根据例如DVB-T2或DVB-C2标准执行,则后处理单元126中的后处理根据相应标准相应地被适配。
类似地,在发送机的另一实施例中,除了MIMO模式检测单元123a、123b以外或作为其替换,可设置相应的导频图案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导频图案。基于检测到的导频图案,接收机可决定在时间方向和/或频率方向上执行信道估计(插值),并且决定接收到的数据需要何种类型的进一步处理。
应当注意,根据本发明,各种服务复用也是可能的,根据该服务复用,不同的PLP在MIMO情形中通过不同发送天线被发送。例如,两个不同的PLP可被映射到经MIMO编码的数据符号的不同发送路径上,而接收机例如可即刻处理一个PLP并存储另一PLP以用于稍后使用或组合两个PLP(如在可扩展视频编码的情形一样)。
图20中示意性地描绘了解映射装置124的一个路径的实施例。同样,解映射装置124一般包括与接收机100的解映射装置104相同的布局。但是,解映射装置124的单独单元的布局和功能是不同的。
在数据输入130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被接收,该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被提供用于流解映射单元132中的流解映射。此处,帧F2被从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解映射。例如,这些帧F2可被并入到根据DVB-T2标准所提供的超帧结构中作为图9中所示的FEF帧。这些帧F2随后被提供给MIMO模式检测单元123a(和/或导频图案检测单元),并且然后,被提供给帧解映射单元134,该帧解映射单元134从所述第二帧解映射出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所述第二帧F2一般具有不同于第一帧F1的帧结构,第二帧结构已经在以上通过图7、图8、图10至图12中的各种修改进行了说明。
具体地,所述帧解映射单元134被适配用于将所述第二帧F2解映射成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该第二帧F2包括前导码部分40和有效载荷部分50。所述帧解映射单元134具体被适配用于从前导码部分40解映射信令数据Si并通过利用所述信令信息Si来从有效载荷部分50解映射出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的数据块。导出的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随后被提供给数据输出136,以用于输出到后处理单元126。
如上所述,由于第二帧F2的帧结构使用分段概念,根据该概念,有效载荷部分被分段成数据片段,因此,可使用窄带接收机120,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窄带接收机120不必能够被调谐至并接收完整的帧F2的完整信道带宽,而是仅必须能够被调谐至并接收所述全部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尽管第一帧和第二帧F1、F2二者的帧结构使用全部的信道带宽,这也是可能的,但是,信道带宽针对两种类型的帧可以稍微变化(例如,针对第一类型的帧为7.61MHz,而针对第二种类型的帧为7.62MHz),即,两种类型的信道带宽是相同数量级的。
接收机120的带宽部分的大小取决于所希望的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的数据块所覆盖的带宽部分。例如,如果所希望的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的所有数据块仅存储在单个数据片段中,则如果接收机可被调谐至并接收所述数据片段所覆盖的带宽,则这是足够的。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如果所希望的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的数据块(在频率方向上)在特定时刻处覆盖两个或更多个(相邻的或非相邻的)数据片段,则接收机必须能够被调谐至并接收更大的带宽部分。另外,如本发明的优选接收机的情形中那样,本发明还使得能够使用可接收完整的信道带宽而不是其一部分的接收机。
关于带宽部分的信息(具体地,其大小和频率)一般被用信号在信令信息中从发送机传送到接收机。该信令信息还包括关于各种数据流的数据块的位置的信息,以使得接收机能够相应地变更其调谐。如上所述,具体地参照图11至图13,存在各种用于用信号传送所需消息的实施例。因此,帧解映射单元134被相应适配来找到、收集、去交织、解码并利用所述信令信息,以用于将所希望的数据块从帧F2中解映射。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广播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发送机70如图15中所描绘的那样被使用。根据所述实施例,仅使用单个类型的帧F(即,不使用包括第一帧F1和第二帧F2的超帧F3的超帧结构,而是使用仅包括帧F的另一超帧结构),各种数据流的数据块被映射到该帧F上。提供了映射,使得数据块在时间和频率上被扩散于帧F的各个数据符号和各个数据片段上,例如,图10中所描绘的那样。因此,在广播系统中仅设置了单个类型的接收机140(优选为移动接收机),其被设计用于使能对所述类型的发送机70所发送的数据流的接收和解码。
图2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这种接收机140的布局,其对应于接收机100、120的布局。接收机140还包括接收单元142、包含MIMO模式(和/或导频图案)检测单元143的解映射装置144、以及后处理单元146。但是,具体地,解映射装置144是不同的,如图23中所示。具体地,所述解映射装置144并不包括如接收机100、120的解映射装置104、124中所设置的任何流解映射单元,因为没有使用超帧结构,而是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仅包括单个类型的帧。从数据输入150,所述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被提供给MIMO模式(和/或导频图案)检测单元143,并且然后,提供给帧解映射单元152,通过该帧解映射单元152,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被解映射,其随后经由数据输出154被输出以用于后处理。帧解映射单元152一般具有与第二类型(移动)接收机120的解映射装置124的帧解映射单元134相同的布局和功能,因为发送机70所使用的帧F的帧结构一般与发送机30所使用的第二帧F2的帧结构相同。当然,对于上面针对帧解映射单元134说明的帧映射单元152,还存在相同的各种实施例。
为了接收接收机输入数据流Q`,在该接收机中单个天线和单个调谐器一般是足够的。但是,接收机(例如,移动接收机)可能还被设置有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和/或两个或更多个调谐器,如果将接收的数据流的数据块(在时间和/或频率上)被扩散于多于一个数据片段和/或数据符号上,则使用这样的接收机是特别优越的。例如,在在时间上扩散的情形中,第一天线(和/或调谐器)可被控制以接收映射到第一数据片段上的第一数据块,并且,第二天线(和/或调谐器)可被控制以在时间上“超前(lookahead)”(例如,被调谐至另一频率),以用于在恰当的时刻接收映射到另一数据片段上的下一数据块。在另一实施例中,具体地在在频率上扩散的情形中,两个天线(和/或调谐器)可被控制以同时接收映射到两个数据片段上的数据块。通过这种方式,可节约接收机中的调谐时间,并且,可为接收机提供更多的睡眠时间。另外,在实施例中,具有两个接收天线的接收机在第一接收天线接收第一服务的同时可使用第二接收天线来“超前”并接收第二服务(其例如被存储在接收机中),该第一服务的接收并不需要第二接收天线,即,针对SISO或MISO方案。
优选地,在移动接收机中至少设置两个接收天线,以利用上述各种MIMO模式。但是,MIMO和MISO还可与具有多于两个天线的发送机和接收机一起使用,并且,Alamouti编码也仅是MISO中所使用的编码方案的一个示例。还可使用其他空间/时间以及空间/频率编码方案。
如上所述,诸如NGH之类的即将到来的移动广播标准的规定的一个目标是提供混合的MIMO(或MISO)和SISO操作。这允许更高级的灵活性,例如,可用不同的鲁棒性、解码复杂度或甚至接收机类型(手持的、车内使用的、单个或双接收天线的)来接收不同的服务。
MIMO或MISO发送方案(两种方案有时用术语MIXO通用表示)可以是有益的,因为它们开发利用空间维度(更加鲁棒/更高的数据速率)。但是,SISO仍旧是更加被认定的技术,并且仅需一个发送天线。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引入用于未来广播的MIXO:
A)可以以“硬切”的方式来完成引入MIXO发送:将整个网络从SISO变更至MIMO,并且专门地用若干(例如,两个)发射天线来从其发射。要注意,用于广播的典型MIXO方案应用双极化的MIXO,即,一个天线元件用垂直极化的分量进行发射,另一元件使用水平极化的无线电波。
B)为了平稳引入MIXO方案,可以使用SISO一段时间,然后变更为MIXO,然后变回SISO,以此类推。在DVB-T2中,该标准甚至允许随后在SISO操作中发送T2帧,而下一个T2帧可使用MISO。
从MIXO变更为SISO发送引发如下情形:在SISO发送期间,第二发射天线被切断。但是,如果发射塔发射大的发射功率(如在陆地广播中通常所做的),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果发射天线需要恒定的发射功率,则在后续(并且非常短的)时间间隙中具有纯MIXO和SISO是不可能的。
如上所述,在分段OFDM中,可以使用某些数据片段(数据片)以用于SISO发送,而其他数据片段(数据片)用于MIXO,这具体地提供了如下优点:用于信道估计的导频开销减少。由于使用了两个发送天线,用于MIXO的接收机估计两次信道数。
图26C中描绘了频率方向上的大体分割,其指示MIXO导频量加倍。原则上讲,每个片段可承载不同的方案(SISO、MISO或MIMO),例如,五个数据片段承载如下方案:SISO-MIXO-SISO-MIXO-MIXO。
在示例中,假定第一发送天线(例如,垂直极化的天线)在SISO操作期间发送数据,针对MIXO,使用另外的发送天线。在本示例中,仅设置了一个其他的发送天线(即,第二天线),例如,其可以是水平极化的发送天线。因此,在本示例中,分段OFDM的所有子载波使用垂直分量,而MIXO片段中所使用的子载波还使用(在对应频率处的)水平子载波,如从图27中可见的。
垂直极化的OFDM信号可通过常规的OFDM调制生成,而水平信号可用两种方式生成。
在第一方式中,所有的子载波被设置为零,其中,没有水平分量将被发送(即,在SISO片段中)。然后,利用(包括在频域中插入了零的SISO片段的所有数据片段的)完整带宽来执行OFDM编码,即,针对水平极化的子载波,单独OFDM符号被形成。
在第二方式中,针对同等复杂基带中的每个MIXO数据片段执行窄带OFDM编码,并且,各个信号被混合到每个对应数据片段的中心频率。在该示例中,生成了两个OFDM信号,一个利用整个带宽的1/5,而另一个利用整个带宽的2/5。第一个OFDM信号被移位到第二数据片段,另一OFDM信号被移位到最后两个数据片段。但是,频率和时间同步一般需要非常精确。
两种方式通常产生相同的结果,该结果可被解释为将补零用于SISO子载波,即,未在具体发送天线上发送的那些子载波。
另一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不用零来填充而是用在垂直天线上被发送的与SISO部分中使用的相同符号来替换SISO数据片段中的水平子载波。但是,通常,存在相当大的交叉极化差(cross-polar discriminatinon)(XPD,大约10dB),这意味着水平SISO片段由具有较小功率的纯SISO接收机接收(如果MIMO或MISO方案中使用两个天线,则高至3dB损耗)。
由于两个发送天线通常应当辐射相同的功率,因此,优选用恰当的比例因子来提升MIXO数据片段的子载波(图27中更大的阵列所指示的)。如上所述,每个分量可使用总体发送功率的一半。由于水平极化的子载波仅出现在整个带宽的3/5中,因此,与垂直分量(其出现在整个带宽中)相比,这些子载波的功率可用因子5/3来提升。综上,该方式将整个发送功率(其将被用于仅SISO的发送)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但是,第二(MIXO)部分仅被分布在某些数据片段上,而在其他数据片段上没有功率被辐射。因此,MIXO数据片段的功率被提升了。更准确地,与用于SISO和MIXO二者的天线的功率相比,用于MIXO的额外天线的MIXO数据片段内的功率被提升。
但是,可能存在实际问题,因为接收机通常将检测到不同发送信号之间的功率失衡。针对大多数MIXO方案,这妨碍解码。因此,在某些情形中,应当优选避免发送机分量之间的功率失衡。以下方式能够实现此。
针对以下示例,整个发送功率(其将用于仅SISO的发送并将在所有N_seg片段上被发送)被表示为P_SISO,MIXO数据片段的数目用N-_MIXO表示,而用于MIXO的发送天线的数目用N_ant表示。然后,两个发送天线的所有子载波通过一因子被减缩(与仅SISO的情形相比),使得整个所辐射功率仍旧是P_SISO。
更准确地,所有子载波的功率的减缩例如通过因子D=P_SISO/(N_seg–N_MIXO+N_ant*N_MIXO)来计算。所有子载波的大小的缩减用√D来恰当地完成。
图28描绘了如下情景:发送天线一般辐射完全不同的功率;但是,这些功率的和等于P_SISO。另外,确保了所有子载波使用相同的发送功率,使得不存在功率失衡。
本示例中的第二天线(水平的)可另外被用于进一步降低峰均功率比(PAPR,OFDM的典型问题)。另外,在实施例中,插入了一些非零符号,例如,在导频位置处的子载波预留载波(tone reservation carrier)。但是,新近插入的导频仍旧需要与原始的SISO导频正交,即,需要维持所有相关的信道估计功能。优选地,上述提升因子随后应当相应减小。因此,如果接收机将这些新近插入的导频看作是MIXO导频,则这些新近插入的导频不干扰原始的导频,从而消除新导频。通过恰当地选择导频,这可被进一步用于减少PARP。例如,在蛮力方式中,尝试所有排列并选择使PARP最小化的一个。
如上所述,另外的发送天线使用与第一天线不同地被极化的子载波。例如,在图29A中所描绘的发送装置30`的实施例中,第一发送天线30a使用垂直极化的子载波,而第二发送天线30b(以及另外其他发送天线,如果有且可用的话)使用水平极化的子载波。可替换地,各种天线可使用不同的圆极化(circular polarization)。在图29B中所示的发送装置30``的又一可替换实施例中,各种发送天线30c、30d可位于彼此相距很远的位置处(即,基本上不是在相同的地方)并使用相同的极化。
接下来,描述了用于各种广播系统中的发送装置的又一实施例。
一般而言,SISO发送仅使用一个发送天线,而MIXO发送利用若干发送天线(其中,在即将到来的DVB-NGH系统中,利用两个发送天线是最可能的情形)。
针对混合的MIMO/SISO操作,如图30A中所示意性地示出的,如果MIMO和SISO服务在时间上混合,例如,通过帧来分割,则出现一个发送天线一直在操作而第二(或其他)发送天线仅在MIXO发送时段期间发送。
为了在信道上获得相同的总体发送功率水平,与两个MIXO发送天线中的每一个上的功率水平相比,单个发送天线的SISO功率水平一般应当高出3dB,即,在MIXO操作期间,应当辐射与SISO操作相同的功率,因此将功率分到两个发送天线上(3dB损耗)。
在不同的发送天线上具有不同的功率水平针对带有有限发送功率水平的发送系统(WLAN、WIMAX、LTE,…)而言一般是没有问题的。这些系统可在不同的MIMO和SISO方案之间容易地切换。针对大型发送系统(例如,诸如DVB-T2或即将到来的NGH标准的系统之类的全国陆地广播系统)而言,这是不同的。这些广播网络的发送装置通常覆盖非常大的区域,因此,发送功率水平需要非常高。很难频繁地开启和关断高功率水平信号链中的块,这是NGH MIMO方案的第二发送路径(在SISO发送时段期间)需要的。
因此,提出以如下方式来分配功率水平:在不同的发送时段(即,SISO和MIXO帧)中使功率水平保持恒定。这意味着SISO发送功率(至此,被馈送到单个发送天线)被分离到两个(或更多个)发送路径。因此,逻辑上,两个发送路径构建了一种SFN(单频网络)。
图30B现示出了跨越不同MIMO和SISO操作时段的当前恒定的功率分配。每个发送天线辐射相同的功率。优选地,额外的MIXO天线(此处,仅第二天线)复制来自原始的SISO天线的数据,即,在SISO帧期间,两个发送天线发送相同的数据。
针对固定接收条件(即,接收的极化与发送极化对齐),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可被减少3dB。在另一方面,便携式移动接收机从增加的极化分集中受益,因为不同的接收角度总可部署两个发送极化的叠加(或组合的)接收场强。因此,移动接收机平均具有更好的接收条件。如果应用了带有不同接收机路径的接收分集(例如,正交接收天线),则更是如此。
综上,本发明使能对具有低功耗的窄带接收机的使用,即使多载波广播系统的发送机所使用的帧结构具有宽得多的信道带宽时也是如此。另外,提供了各种实施例,其使能接收机功耗的进一步节省,这对于移动接收机而言特别重要。另外,由于在将服务的数据块映射到具有分段帧结构的帧上的过程中使用时间和/或频率分集,因此,可获得针对所选服务的增加的或至少可选的鲁棒性。
有效载荷部分的数据片段仅可被用于单个数据流,或可被在时间和/或频率方向上分割以供两个或更多个数据流的数据块使用。数据片段的相应使用,即,将各种数据流的数据块映射到帧的数据片段上,对于整个数据流发送而言可以是静止的(即,持续固定的)、可以是准静止的(即,针对一组帧或仅单个帧是固定的,即,可逐帧地变化)、或可以是连续变化的(即,也是随着帧变化)。在后者实施例中,与第一(静止)实施例相比,需要更多信令。
另外,根据本发明,各种水平的鲁棒性和各种数据速率可被发送机选择并可被接收机通过针对每个PLP和/或每个数据片来选择MIMO模式和/或导频图案的能力来接收。例如,可利用SISO或MISO来发送低分辨率数据流,而可用MIMO发送对应的高分辨率数据流。
本发明还使能对可扩展视频编码的应用,根据该可扩展视频编码,相同的数据被作为高分辨率数据流(带有更低的鲁棒性)和低分辨率数据流(带有更高的鲁棒性)发送。如果例如由于恶劣的接收条件,接收机不能接收高分辨率数据流,则其可切换至对应的(“相关联的”)低分辨率数据流。
在附图和前述描述中已经详细阐释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这种阐释和描述将被看作为阐释性的或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在实践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过程中,从对示图、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的学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并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体。
在权利要求中,词“包括”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不定冠词“一(a)”或“一(an)”并不排除多个。单个元件或其他单元可实现权利要求中所叙述的若干项目的功能。仅凭互相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叙述了某些措施的事实并不指示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使用从而使之优越。
计算机程序可被存储/分布在合适的介质上,诸如,与其他硬件一起提供的或作为其一部分提供的光存储介质或固态介质,但是,还可以以其他形式分布,诸如,经由因特网或其他有线或无线电信系统。
权利要求中的任何参考标号都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制范围。
在发送机的实施例中,所述MIMO模式选择部件被适配用于选择SISO机制、MISO机制或MIMO机制中的一个。
在发送机的实施例中,所述MIMO模式选择部件被适配用于在帧之间或从一组帧到下一组帧之间变更MIMO模式。
所述MIMO模式选择部件(123a,123b,143)被适配用于将数据块映射到数据片段的数据符号上,使得MIMO模式在数据符号之间或从一组数据符号到下一组数据符号之间变化。。
所述导频图案选择部件被适配用于为一个或多个相邻数据片段提供边缘导频,所述边缘导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相邻数据片段的导频图案相适应。
所述导频图案选择部件被适配用于在帧之间或从一组帧到下一组帧之间变更导频图案。
所述导频图案选择部件被适配用于将数据块映射到数据片段的数据符号上,使得导频图案在数据符号之间或从一组数据符号到下一组数据符号之间变化。
在接收机的实施例中,所述MIMO模式检测部件和/或所述导频模式检测部件被适配用于从所述帧解映射信令信息,所述信令信息包括MIMO模式信息和/或导频模式信息,该MIMO模式信息指示针对每个数据片段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的所选择的MIMO模式,而该导频模式信息指示针对每个数据片段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所选择的导频模式。
在接收机的实施例中,所述帧解映射部件被适配用于从映射到所述帧的前导部的前导符号上的一个或多个前导信令块、从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的数据符号上的一个或多个有效载荷部信令块、或带内地从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的数据符号上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解映射所述信令信息。
在接收机的实施例中,针对接收机的每个接收路径,其包括一个解映射单元,所述装置被包括在接收机中,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解映射单元被适配用于分别解映射来自所提供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数据块。
在接收机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解映射单元包括用于将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解映射单元的数据块解码的解码部件。
在接收机的实施例中,所述帧解映射部件被适配用于从所述帧的各种数据符号和各种数据片段来解映射解映射输出数据流的数据块,所述数据块在时间和频率上扩展于所述帧的各种数据符号和各种数据片段。
在接收机的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接收不同解映射输入数据流的接收子单元,并且,所述接收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如果MIMO模式检测单元已经检测到当前接收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使用SISO机制或MISO机制,则该控制单元用于关断至少一个接收子单元或用于组合所述接收子单元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

Claims (24)

1.一种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30,70),该发送装置(30,70)包括:
装置(10,60),该装置(10,60)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有效载荷数据映射到具有用于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发送的信道带宽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上,以及
发送机单元(36),该发送机单元(36)用于发送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
其中,用于映射的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输入部件(12,62),该数据输入(12,62)用于接收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该至少两个所述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中的每一个被细分成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
﹣帧形成部件(16,64),该帧形成部件(16,64)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映射到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的帧(F2,F)上,每个帧(F2,F)包括有效载荷部(50),所述有效载荷部(50)包括多个数据符号(52)并被分割成数据片段(51),每个数据片段(51)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16,64)被适配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50)的数据符号(52)上,并且,所述帧形成部件(16,64)包括MIMO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2),该MIMO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2)用于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来选择MIMO模式,以及
﹣数据输出部件(20,66),该数据输出(20,66)用于输出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MIMO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2)被适配用于选择SISO机制、MISO机制或MIMO机制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MIMO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2)被适配用于在帧之间或从一组帧到下一组帧之间变更MIMO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MIMO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2)被适配用于将数据块映射到数据片段的数据符号上,使得MIMO模式在数据符号之间或从一组数据符号到下一组数据符号之间变化。
5.一种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30,70),该发送装置(30,70)包括:
装置(10,60),该装置(10,60)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有效载荷数据映射到具有用于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发送的信道带宽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上,以及
发送机单元(36),该发送机单元(36)用于发送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
其中,用于映射的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输入部件(12,62),该数据输入部件(12,62)用于接收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该至少两个所述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中的每一个被细分成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
﹣帧形成部件(16,64),该帧形成部件(16,64)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映射到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的帧(F2,F)上,每个帧(F2,F)包括有效载荷部(50),所述有效载荷部(50)包括多个数据符号(52)并被分割成数据片段(51),每个数据片段(51)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16,64)被适配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50)的数据符号(52)上,并且,所述帧形成部件(16,64)包括导频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3),该导频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3)用于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来选择导频模式,以及
﹣数据输出部件(20,66),该数据输出部件(20,66)用于输出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导频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3)被适配用于具体依赖于发送天线的数目和/或所希望的鲁棒性水平来增加时间和/或频率方向上的导频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导频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3)被适配用于为一个或多个相邻数据片段提供边缘导频,所述边缘导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相邻数据片段的导频模式相适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导频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3)被适配用于在帧之间或从一组帧到下一组帧之间变更导频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导频模式选择部件(1614,1683)被适配用于将数据块映射到数据片段的数据符号上,使得导频模式在数据符号之间或从一组数据符号到下一组数据符号之间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16,64)还包括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缓冲器单元(165),该缓冲器单元(165)用于存储相关联的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经预处理的数据块,直到该数据块被映射到帧上为止,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16,64),具体为该帧形成部件(16,64)的调度器(167)被适配用于如果在缓冲器中存储了用于填充完整的数据符号的足够的数据块则从缓冲器检索数据块并将该数据块映射到帧的数据片段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64)被适配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映射到帧(F2,F)的数据片段(51)上,使得仅具有相同MIMO模式和/或导频模式的数据块(52)被映射。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16,64)被适配用于将信令信息映射到所述帧中,所述信令信息包括MIMO模式信息和/或导频模式信息,该MIMO模式信息指示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的所选择的MIMO模式,而该导频模式信息指示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所选择的导频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16,64)还包括针对发送机(30,70)的每个发送路径的一个或多个映射单元(163a,163b),所述装置被包括在该发送机(30,70)中,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映射单元(163a,163b)被适配用于分别将与所提供的映射输入数据流本质上相同的数据块映射到各自帧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发送装置,
还包括
﹣另一帧形成部件(14),该另一帧形成部件(14)用于将第一组接收到的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m)的数据块映射到具有覆盖第一类型接收机(100)所使用的所述信道带宽的第一帧结构的第一帧(F1)上,其中,所述帧形成部件(16)被适配用于将第二组接收到的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映射到具有覆盖第二类型接收机(120)所使用的所述信道带宽的第二帧结构的第二帧(F2)上,所述第二帧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一帧结构,以及
﹣流形成部件(18),该流形成部件(18)用于通过交替布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帧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帧(F1,F2)来形成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
15.一种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发送数据的发送方法,包括:
一种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有效载荷数据映射到具有用于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发送的信道带宽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上的方法,以及
发送步骤,该发送步骤用于发送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
其中,用于映射的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该至少两个所述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中的每一个被细分成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
﹣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映射到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的帧(F2,F)上,每个帧(F2,F)包括有效载荷部(50),所述有效载荷部(50)包括多个数据符号(52)并被分割成数据片段(51),每个数据片段(51)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被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50)的数据符号(52)上;
﹣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来选择MIMO模式,以及
﹣输出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
16.一种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发送数据的发送方法,包括:
一种用于将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有效载荷数据映射到具有用于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发送的信道带宽的映射输出数据流(Q)上的方法,以及
发送步骤,该发送步骤用于发送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
其中,用于映射的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该至少两个所述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中的每一个被细分成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
﹣将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映射到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的帧(F2,F)上,每个帧(F2,F)包括有效载荷部(50),所述有效载荷部(50)包括多个数据符号(52)并被分割成数据片段(51),每个数据片段(51)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被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50)的数据符号(52)上;
﹣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和/或针对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来选择导频模式,以及
﹣输出所述映射输出数据流(Q)。
17.一种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接收装置(120,140),包括:
接收单元(122,142),该接收单元(122,142)用于接收具有帧结构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以及
装置(124,144),该装置(124,144)用于将在所述多载波广播系统中接收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解映射成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其中,用于解映射的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输入部件(130,150),该数据输入部件(130,150)用于接收包括具有覆盖信道带宽的帧结构的帧(F)的所述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其中,每一个被细分成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的一组接收到的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被映射到所述帧(F)上,
﹣帧解映射部件(152),该帧解映射部件(152)用于将包括有效载荷部(50)的所述帧(F)映射到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中,其中,所述帧解映射部件(134)被适配用于解映射来自所述有效载荷部(50)的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的数据块,其中,有效载荷数据被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50)上,该有效载荷部(50)包括多个数据符号(52),该多个数据符号(52)承载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有效载荷数据,所述有效载荷部(50)被分割成每个都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的数据片段(51),MIMO模式检测部件(123a,123b,143),该MIMO模式检测部件(123a,123b,143)用于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和/或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来检测数据块的MIMO模式,以及
﹣数据输出部件(136,154),该数据输出部件(136,154)用于输出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
18.一种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接收装置(120,140),包括:
接收单元(122,142),该接收单元(122,142)用于接收具有帧结构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以及
装置(124,144),该装置(124,144)用于将具有在所述多载波广播系统中接收的带宽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解映射成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
其中,用于解映射的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输入部件(130,150),该数据输入部件(130,150)用于接收包括具有覆盖信道带宽的帧结构的帧(F)的所述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其中,每一个被细分成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的一组接收到的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被映射到所述帧(F)上,
﹣帧解映射部件(134,152),该帧解映射部件(134,152)用于将包括有效载荷部(50)的所述帧(F)映射到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上,其中,所述帧解映射部件(152)被适配用于来自所述有效载荷部(50)的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的数据块,其中,有效载荷数据被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50)上,该有效载荷部(50)包括多个数据符号(52),该多个数据符号(52)承载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有效载荷数据,所述有效载荷部(50)被分割成每个都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的数据片段(51),
﹣导频模式检测部件(123a,123b,143),该导频模式检测部件(123a,123b,143)用于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和/或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来检测数据块的导频模式,以及
﹣数据输出部件(136,154),该数据输出部件(136,154)用于输出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
19.一种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具有帧结构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以及
一种用于将在所述多载波广播系统中接收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解映射成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的方法,
其中,用于解映射的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包括具有覆盖信道带宽的帧结构的帧(F)的所述解映射输 入数据流(Q`),其中,每一个被细分成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的一组接收到的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被映射到所述帧(F)上,
﹣将包括有效载荷部(50)的所述帧(F)映射到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上,其中,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的数据块是从所述有效载荷部(50)解映射的,其中,有效载荷数据被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50)上,该有效载荷部(50)包括多个数据符号(52),该多个数据符号(52)承载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有效载荷数据,所述有效载荷部(50)被分割成每个都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的数据片段(51),
﹣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和/或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来检测数据块的MIMO模式,以及
﹣输出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
20.一种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具有帧结构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以及
一种用于将在所述多载波广播系统中接收的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解映射成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的方法,
其中,用于解映射的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包括具有覆盖信道带宽的帧结构的帧(F)的所述解映射输入数据流(Q`),其中,每一个被细分成承载有效载荷数据的数据块的一组接收到的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数据块被映射到所述帧(F)上,
﹣将包括有效载荷部(50)的所述帧(F)映射到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上,其中,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的数据块是从所述有效载荷部(50)解映射的,其中,有效载荷数据被映射到所述有效载荷部(50)上,该有效载荷部(50)包括多个数据符号(52),该多个数据符号(52)承载至少两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的有效载荷数据,所述有效载荷部(50)被分割成每个都覆盖所述信道带宽的带宽部分的数据片段(51),
﹣针对每个数据片段(51)和/或每个映射输入数据流(S1,S2,…,Sp)来检测数据块的导频模式,以及
﹣输出所述解映射输出数据流(Sy`)。
21.一种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多载波广播系统,包括:
a)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30,70)以及
b)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装置(120,140)。
22.一种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多载波广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方法,和
b)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方法。
23.一种发送系统,包括:
a)一种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30`,30``),该发送装置(30`,30``)包括:
至少两个发送天线,其中,第一发送天线被适配用于发送以任意MIMO模式被映射到数据帧上的数据块,并且其中,另外的发送天线被适配用于发送以MISO方案或MIMO方案被映射到数据帧上的数据块,
其中,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天线还被适配用于当所述第一发送天线正以SISO机制发送映射到数据帧上的数据块期间发送数据,并且
其中,所述另外的发送天线中的每一个被适配用于使用本质上与所述第一发送天线相同的发送功率,以及
b)一个或多个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装置(100,120),该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100,120)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接收天线。
2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系统,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天线被适配用于当所述第一发送天线正以SISO机制发送映射到数据帧上的数据块期间发送与第一天线相同的数据。
CN201180011361.0A 2010-02-25 2011-02-15 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2783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54717 2010-02-25
EP10154717.2 2010-02-25
EP10192096 2010-11-22
EP10192096.5 2010-11-22
PCT/EP2011/052222 WO2011104142A1 (en) 2010-02-25 2011-02-15 M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3050A CN102783050A (zh) 2012-11-14
CN102783050B true CN102783050B (zh) 2015-05-13

Family

ID=44021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1361.0A Active CN102783050B (zh) 2010-02-25 2011-02-15 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9236927B2 (zh)
EP (1) EP2540008B1 (zh)
CN (1) CN102783050B (zh)
AU (1) AU2011220004C1 (zh)
RU (1) RU2012140739A (zh)
TW (1) TW201218699A (zh)
WO (1) WO20111041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8427A2 (en) * 2010-02-11 2011-08-18 Sony Corporation M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US20110194645A1 (en) * 2010-02-11 2011-08-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Layere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method
US9264272B2 (en) * 2010-02-11 2016-02-16 Sony Corporation Dem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pt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EP2362650A1 (en) 2010-02-26 2011-08-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Efficient physical layer signalling for a digital broadcast system
FR2963864B1 (fr) 2010-08-13 2013-06-14 Enensys Technologies Procede de diffusion dvb-t2 avec insertion de contenu regional et dispositif utilise dans le procede
EP2908453B1 (en) * 2011-06-24 2016-11-23 Sun Patent Trust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iv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ES2623946T3 (es) * 2011-06-24 2017-07-12 Sun Patent Trust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ón, método de transmisión, dispositivo de recepción y método de recepción
GB2494650B (en) * 2011-09-13 2014-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ditional data streams for multi-transmitter wireless systems
WO2013039323A2 (en) 2011-09-13 2013-03-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stream in wireless system
KR101680403B1 (ko) * 2012-01-05 2016-11-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Dvb-c2 송신기에서 일정한 데이터 전송률 제공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GB201208389D0 (en) * 2012-05-10 2012-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grated circuit, communication uni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for
JP5949169B2 (ja) * 2012-05-31 2016-07-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40112745A (ko) * 2013-03-14 2014-09-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GB2513839A (en) * 2013-03-28 2014-11-12 Sony Corp Transmitter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US20140294124A1 (en) 2013-03-28 2014-10-02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er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ofdm signals
CN103532897B (zh) * 2013-04-07 2017-06-13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Ofdm调制解调方法及对应的发射机、接收机
US9860021B2 (en) * 2013-04-15 2018-01-02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tting device,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EP2957083B1 (en) * 2013-04-21 2018-10-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WO2014172868A1 (zh) * 2013-04-25 2014-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WO2014182038A1 (en) * 2013-05-08 2014-11-13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EP3007437A4 (en) * 2013-05-28 2017-02-22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KR102145745B1 (ko) * 2013-06-12 2020-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JP6346274B2 (ja) 2013-06-19 2018-06-2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放送信号送信装置、放送信号受信装置、放送信号送信方法及び放送信号受信方法
WO2015005604A1 (ko) * 2013-07-08 2015-0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신호 전송방법, 방송신호 수신방법, 방송신호 전송장치, 방송신호 수신장치
EP3021574A4 (en) * 2013-07-11 2017-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ing signal,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ing signal,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ing signal,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ing signal
KR101774325B1 (ko) * 2013-08-01 2017-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US10051333B2 (en) 2013-08-01 2018-08-1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WO2015016666A1 (en) 2013-08-01 2015-02-05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EP3028427A4 (en) * 2013-08-01 2017-03-29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CN105531994B (zh) * 2013-08-01 2019-08-09 Lg 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广播信号的设备、接收广播信号的设备、发送广播信号的方法以及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KR101714445B1 (ko) 2013-08-01 2017-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KR101790529B1 (ko) * 2013-08-08 2017-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US9628973B2 (en) 2013-08-09 2017-04-1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KR20160018791A (ko) * 2013-08-13 2016-0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EP3033881A4 (en) 2013-08-14 2017-05-03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CN105453555B (zh) 2013-08-14 2019-07-12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广播信号的装置、传输广播信号的方法和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US9819975B2 (en) 2013-08-14 2017-11-1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JP6378340B2 (ja) 2013-08-23 2018-08-2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放送信号送信装置、放送信号受信装置、放送信号送信方法及び放送信号受信方法
KR101871730B1 (ko) 2013-09-27 2018-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CN109547820B (zh) * 2013-09-27 2020-12-0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及方法
WO2015076536A1 (en) * 2013-11-21 2015-05-2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WO2015089741A1 (zh) 2013-12-17 2015-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设备,以及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KR101850728B1 (ko) 2014-01-26 2018-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JP6430414B2 (ja) 2014-02-07 2018-11-2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WO2015122622A1 (en) * 2014-02-13 2015-08-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US9596116B2 (en) 2014-02-20 2017-03-1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US9780897B2 (en) * 2014-03-05 2017-10-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optical reception apparatus
KR102366988B1 (ko) * 2014-07-03 2022-02-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레이어드 디비전 멀티플렉싱을 이용한 신호 멀티플렉싱 장치 및 신호 멀티플렉싱 방법
MX367680B (es) 2014-07-17 2019-09-02 Lg Electronics Inc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on de difusion, metodo por el cual el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on de difusion procesa datos, dispositivo de recepcion de difusion y metodo por el cual el dispositivo de recepcion de difusion procesa datos.
CN105656596B (zh) * 2014-11-14 2019-07-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7113451B (zh) 2015-01-05 2020-11-03 Lg 电子株式会社 广播信号发送装置、广播信号接收装置、广播信号发送方法以及广播信号接收方法
KR102240728B1 (ko) * 2015-01-27 2021-04-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길이가 64800이며, 부호율이 4/15인 ldpc 부호어 및 64-심볼 맵핑을 위한 비트 인터리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비트 인터리빙 방법
KR102287630B1 (ko) * 2015-02-17 2021-08-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길이가 16200이며, 부호율이 3/15인 ldpc 부호어 및 16-심볼 맵핑을 위한 비트 인터리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비트 인터리빙 방법
US10200513B2 (en) 2015-03-16 2019-02-05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KR102124486B1 (ko) 2015-03-23 2020-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KR102465856B1 (ko) 2015-03-27 2022-11-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코어 레이어의 피지컬 레이어 파이프들의 경계를 이용한 방송 신호 프레임 생성 장치 및 방송 신호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WO2016159579A1 (ko) * 2015-03-27 2016-10-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코어 레이어의 피지컬 레이어 파이프들의 경계를 이용한 방송 신호 프레임 생성 장치 및 방송 신호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KR102553322B1 (ko) * 2015-04-20 2023-07-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레이어드 디비전 멀티플렉싱을 이용한 방송 신호 프레임 생성 장치 및 방송 신호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WO2016186391A1 (ko) * 2015-05-15 2016-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CN107637083A (zh) * 2015-05-18 2018-01-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广播信号发送设备、广播信号接收设备、广播信号发送方法和广播信号接收方法
EP3316540B1 (en) 2015-06-29 2021-09-22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EP3252972B1 (en) * 2015-08-03 2024-05-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US11637612B2 (en) 2015-08-25 2023-04-25 Cellium Technologies, Ltd. Macro-diversity using hybrid transmissions via twisted pairs
US10177832B2 (en) * 2015-08-25 2019-01-08 Cellium Technologies, Ltd. Using a coaxial cable for distributing MIMO signals in-house
US11303346B2 (en) 2015-08-25 2022-04-12 Cellium Technologie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porting signals inside vehicles
US10291299B2 (en) 2015-09-07 2019-05-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387938B2 (en) 2016-05-24 2022-07-12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roadcast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EP3301975B1 (en) * 2016-09-28 2019-05-01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neighboring inter-frequency or inter-rat cells
WO2018059993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Sony Corporation Interleaving aspects in signal space diversity overlapped with non-orthogonal colliding transmissions
US10686570B2 (en) * 2016-10-24 2020-06-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EP3588813A4 (en) * 2017-02-23 2020-03-11 Nec Corporation BROADCASTING SYSTEM
US10499346B2 (en) 2018-04-03 2019-12-03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xtending range of a wireless network
JP2022524423A (ja) * 2019-03-12 2022-05-02 フラウンホッファー-ゲゼルシャフト ツァ フェルダールング デァ アンゲヴァンテン フォアシュンク エー.ファオ 送信機と受信機、および、シリアライザとデシリアライザ、および、送信と受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リアライズ化とデシリアライズ化のための方法
EP3952389A1 (en) * 2019-03-28 2022-02-09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CN111181687B (zh) * 2019-12-17 2021-02-05 南京中科晶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dvb-s2系统的帧头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2035B2 (en) * 2000-09-19 2004-10-05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dynamically optimizing a transmission mode of wirelessly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US7167723B2 (en) * 2000-11-27 2007-01-23 Franklin Zhigang Zhang Dual channel redundant fixed wireless network link, and method therefore
US20020193146A1 (en) * 2001-06-06 2002-12-19 Mark Wall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125040A1 (en) * 2001-11-06 2003-07-03 Walton Jay R. Multiple-acces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328114A1 (en) 2002-01-10 2003-07-16 Canal+ Technologies Société Anonyme Image resolution management in a receiver/decoder
JP4011949B2 (ja) 2002-04-01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ルチ画面合成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0591890B1 (ko) 2003-04-01 2006-06-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 송수신 방법 및그 장치
US7724838B2 (en) * 2003-09-25 2010-05-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erarchical coding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16698B2 (en) * 2003-11-04 2009-11-10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US7408909B2 (en) * 2004-04-28 2008-08-05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multiple receivers
US7492749B2 (en) * 2004-05-19 2009-02-17 The Directv Group,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ulti-input-multi-output (MIMO) downlink transmission
US20050288062A1 (en) * 2004-06-23 2005-12-29 Hammerschmidt Joachim 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transmission mode based upon packet size in a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696208B1 (ko) * 2004-12-08 2007-03-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안테나 송수신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송신기 및 수신기
US7535972B2 (en) * 2005-06-24 2009-05-19 Broadcom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transmitter
US20070025463A1 (en) * 2005-07-29 2007-02-01 Aldana Carlos H Bit parser for interleaver in transmitter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JP2007208340A (ja) 2006-01-30 2007-08-16 Makani Networks Co Ltd コンテンツ管理システム、管理サーバ、コンテンツ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227491B1 (ko) * 2006-03-20 2013-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재전송 방법 및 복원 방법
WO2007124566A1 (en) * 2006-04-28 2007-11-0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8081698B2 (en) * 2006-06-29 2011-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mechanism between OFDM-MIMO and LFDM-SIMO
CN101340221A (zh) * 2007-07-03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的实现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1405975B1 (ko) * 2007-07-23 2014-06-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KR100937430B1 (ko) * 2008-01-25 2010-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US20090219932A1 (en) * 2008-02-04 2009-09-03 Stmicroelectronics, Inc. Multi-stream data transport and methods of use
US8306473B2 (en) * 2008-02-15 2012-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having different polarization
US8363740B2 (en) 2008-05-29 2013-01-29 Sony Corporation Pilot alloc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with frequency notching
PL2131540T3 (pl) 2008-06-04 2013-12-31 Sony Corp Nowa struktura ramki dla systemów z wieloma nośnymi
US20090316840A1 (en) * 2008-06-24 2009-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tc signal decoding using mimo decoder
US20110314506A1 (en) * 2008-08-07 2011-12-22 Broadcom Corporation Point to multi-point wireless video delivery
US8089858B2 (en) 2008-08-14 2012-01-03 Sony Corporation Frame and signalling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194529B2 (en) 2008-09-08 2012-06-05 Sony Corporation Frame and data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AU2009217407C1 (en) 2008-10-09 2015-07-23 Sony Corporation New frame and data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CN102106108B (zh) * 2008-10-31 2014-08-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GB0820535D0 (en) * 2008-11-10 2008-12-17 Icera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1664428B1 (ko) * 2009-02-12 2016-10-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2292984B (zh) * 2009-03-03 2013-1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JP2011023883A (ja) 2009-07-14 2011-02-03 Sharp Corp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9843378B2 (en) * 2009-07-24 2017-12-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US8345617B2 (en) * 2009-08-24 2013-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nding an uplink order to active set base stations
TW201141198A (en) 2009-10-20 2011-11-16 Sony Corp Frame m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502378B1 (en) 2009-11-17 2015-12-16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broadcasting data in a broadcasting system providing incremental redundancy
CN102668384B (zh) 2009-12-21 2015-10-07 索尼公司 具有通过单播系统传送的递增冗余的广播系统
JP6077200B2 (ja) 2011-07-29 2017-02-08 サター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エルエルシーSaturn Licensing LLC 受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放送システ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44465A1 (en) 2017-08-24
US20160197663A1 (en) 2016-07-07
CN102783050A (zh) 2012-11-14
US20120327879A1 (en) 2012-12-27
AU2011220004C1 (en) 2015-08-06
US9236927B2 (en) 2016-01-12
EP2540008A1 (en) 2013-01-02
WO2011104142A1 (en) 2011-09-01
AU2011220004A1 (en) 2012-09-06
US10979125B2 (en) 2021-04-13
TW201218699A (en) 2012-05-01
RU2012140739A (ru) 2014-03-27
EP2540008B1 (en) 2013-12-11
AU2011220004B2 (en) 201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3050B (zh) 用于在多载波广播系统中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和方法
CN102835088B (zh) 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解映射装置和用于数据接收的方法
CN102783038B (zh) 提供递增冗余的编码器和编码方法
US9882731B2 (en)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tter/receiver and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EP307817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CN107251589B (zh) 广播信号发送装置、广播信号接收装置、广播信号发送方法和广播信号接收方法
MX2012009165A (es) Aparato y metodo de mapeado para transmision de datos en un sistema de difusion de portadoras multiples.
EP307226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EP295829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a broadcast signal in a transmitter
EP2536133A2 (en)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tting apparatus,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a broadcast signal in a broadcast signal transceiving apparatus
EP2540007B1 (en) Dem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pt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EP2536132A2 (en)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tting apparatus,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a broadcast signal in a broadcast signal transceiving apparatus
US100334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stream in wireless system
EP3276972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digital broadcast signal
EP2536134A2 (en)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tting apparatus,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a broadcast signal in a broadcast signal transceiv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