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6596B -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6596B
CN105656596B CN201410649623.1A CN201410649623A CN105656596B CN 105656596 B CN105656596 B CN 105656596B CN 201410649623 A CN201410649623 A CN 201410649623A CN 105656596 B CN105656596 B CN 105656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al resource
unit group
resource unit
resource block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96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6596A (zh
Inventor
彭莹
康绍莉
秦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4106496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5659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9546 priority patent/WO2016074530A1/zh
Priority to US15/526,734 priority patent/US10284337B2/en
Priority to EP15858904.4A priority patent/EP3220564B1/en
Priority to TW104131356A priority patent/TW2016185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56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6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6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6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04J11/004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y grouping or ordering the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22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用以针对非正交接入方式进行资源映射。本发明实施例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进行分组;根据所述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确定每组数据的编码符号;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针对非正交接入方式下进行资源映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从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到目前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传统移动通信多址技术主要是利用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如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空分多址)等来实现无线资源的共享。4G中采用基于正交和同步频分复用技术,各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块是不同的。
从多用户信息理论的角度来看,正交方式只能达到多用户容量界的内界,根据多用户信息论的原理,在广播信道下,两个用户的可达速率是一个凸五边形,最边沿的速率可以通过发端进行叠加编码(非正交编码),也就是说基站将发送给两个用户的信号进行线性叠加,利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发送出去;并且在接收端采用干扰删除接收机,可以达到比正交方式更高的多用户系统容量。从提升频谱效率的角度而言,非正交接入技术有着潜在的优势。
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简称PDMA(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图分多址)技术,是基于多用户通信系统整体优化、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联合处理的技术,在发送端,基于多个信号域的非正交特征图样来区分用户,在接收端,基于用户图样的特征结构,采用串行干扰抵消方式来实现多用户检测,从而做到多用户在已有时频无线资源的进一步复用。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针对非正交接入方式下进行资源映射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用以针对非正交接入方式进行资源映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媒体接入控制调度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进行分组;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确定每组数据的编码符号;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所述发送设备将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应的资源单元作为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直接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组间跳频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是用户设备,接收设备是网络侧设备;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不同的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的用户数据符号进行分组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配置的所述编码矩阵和/或所述映射方式。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是网络侧设备,接收设备是用户设备;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进行映射处理,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并将映射到同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用户编码符号进行多用户复用处理。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的用户数据符号进行分组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为接收设备配置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
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承载用户的数据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反映射处理,确定用户的数据;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数据进行解码,确定至少一个用户的数据符号。
较佳地,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承载用户数据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块,并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对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根据组间跳频位置以及所述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发送设备,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进行分组;
符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确定每组数据的编码符号;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
映射模块,用于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
较佳地,所述分组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下列方式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将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应的资源单元作为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映射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直接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映射模块具体用于:
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映射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组间跳频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是用户设备,接收设备是网络侧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不同的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
较佳地,所述分组模块还用于:
根据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配置的所述编码矩阵和/或所述映射方式。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是网络侧设备,接收设备是用户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并将映射到同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用户编码符号进行多用户复用处理。
较佳地,所述分组模块还用于:
为接收设备配置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承载用户的数据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反映射模块,用于对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反映射处理,确定用户的数据;
解码模块,用于根据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数据进行解码,确定至少一个用户的数据符号。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块,并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根据组间跳频位置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由于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以及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从而实现针对非正交接入方式下进行资源映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逻辑资源单元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逻辑资源单元组的数据映射和编码的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的示意图;
图1E为本发明实施例逻辑资源单元组交织映射到逻辑资源块的示意图;
图1F为本发明实施例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的示意图;
图1G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逻辑资源单元组的数据映射和编码的示意图;
图1H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组间跳频示意图;
图1I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组间跳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进行分组;根据所述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确定每组数据的编码符号;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由于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以及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从而实现针对非正交接入方式下进行资源映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包括:发送设备10和接收设备20。
发送设备10,用于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进行分组;根据所述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确定每组数据的编码符号;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
接收设备20,用于根据映射方式,对承载用户的数据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反映射处理,确定用户的数据;根据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数据进行解码,确定至少一个用户的数据符号。
这里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实际是确定组成逻辑资源单元组的资源的具体位置。
在实施中,调度后的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可以是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调度后的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
其中,如果是上行传输,则发送设备是用户设备,接收设备是网络侧设备;如果是下行传输,则发送设备是网络侧设备,接收设备是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比如宏基站、家庭基站等),也可以是RN(中继)设备,还可以是其它网络侧设备。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下行传输:
在实施中,发送设备根据多用户上报的信道情况,或者通过上行导频和互异性获得的信道情况,选择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并将编码矩阵通知给接收设备。
例如使用N=3个资源单元,复用7个用户,则可以采用下面的编码矩阵:
资源单元组可根据信道情况,编码复杂度,开销等进行调整并做规定,例如资源单元组为4,用户数为8,则可以采用下面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编码矩阵只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矩阵并不局限与上述的例子,其他编码矩阵也同样适用本发明实施例。并且同样是N=3个资源单元,复用7个用户的情况也可以采用与上述N=3个资源单元,复用7个用户的例子的编码矩阵不同。同理N=4个资源单元,复用8个用户的例子的也可以与上面的例子不同。具体采用什么样的编码矩阵可以根据资源单元的个数以及复用的用户数量等因素确定。
发送设备将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应的资源单元作为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例如编码矩阵对应3个资源单元(RE),则将3个资源单元作为一个单元组VREG1,具体可以参见图1B。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进行映射处理时,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并将映射到同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用户编码符号进行多用户复用处理。
具体的,发送设备将调度后的用户的数据符号根据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分组,每组对应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其中,每个用户的一组数据符号可以对应同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发送设备根据确定的编码矩阵进行相应的编码后,将编码后的每组数据符号映射到逻辑资源单元组上,并将映射到同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用户编码符号进行多用户复用处理。
例如用户n,数据符号组n为An=[an1+bn1j,an2+bn2j,an3+bn3j],映射后的VREGn上Bn=An.*[Cn1,Cn2,Cn3]’,具体可以参见图1C。
较佳地,发送设备根据用户的信道状况采用不同的编码率,其中编码率为编码矩阵对应于每个用户的列向量中为1的个数。例如当资源单元组为3时,边缘用户采用[1,1,1]’,中心用户采用[1,0,0]’;当资源单元组为4时,边缘用户采用[1,1,1,1]’,中心用户采用[1,0,0,0]’。具体非正交码字选择取决于网络侧设备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边缘用户和中心用户除了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还可以根据SINR(Signal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信干噪比),用户的优先级,用户业务的优先级等方式确定。
在实施中,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有多种方式,下面列举几种:
映射方式一、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相应的,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块,并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对于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和现有LTE的映射和跳频方式相同。
较佳地,逻辑资源单元组所占的RE个数为一个逻辑资源块所占的RE个数的因子。
逻辑资源块承载逻辑资源单元组,单元组的RE个数为资源块的因子可以保证,逻辑资源块的RE数是逻辑资源单元组RE数的整数倍。
对于映射方式一,有2种方式。
1、所述发送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具体可以参见图1D;
相应的,接收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需要说明的是,图1D中是未考虑参考符号的映射方式,当存在参考符号时,参考符号的符号不传输任何数据。
2、所述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具体可以参见图1E;
相应的,接收设备对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具体交织和解交织过程可以参见3GPP TS 36.212和36.213,在此不再赘述。
映射方式二、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直接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相应的,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逻辑资源单元组所占的RE个数为总物理资源块所占的RE个数的因子。
对于映射方式一,有3种方式。
1、所述发送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具体可以参见图1F;
相应的,接收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2、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具体可以参见图1E;
相应的,接收设备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具体交织和解交织过程可以参见3GPP TS 36.212和36.213,在此不再赘述。
3、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组间跳频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频方法可以应用于交织之后,或者和交织并列,或者不进行交织直接跳频。
1)以交织后进行跳频为例,以slot为时间单位,每个VEG跳固定的距离G=2,具体可以参见图1H,即逻辑资源单元组3RE,进行交织后,做固定距离的跳频。
跳频的固定距离可以由网络侧配置并通知给终端,终端在反映射时根据固定距离获得资源单元组位置。
2)以不做交织进行跳频为例,以slot为时间单位,每个VEG跳固定的距离G=2,具体可以参见图1I,即逻辑资源单元组3RE,不做交织,做固定距离的跳频。
跳频的固定距离可以由网络侧配置并通知给终端,终端在反映射时根据固定距离获得资源单元组位置。
在确定跳频距离时,为保证任何场景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跳频距离相等,跳频距离是逻辑资源块频域上单元组个数的因子。
以上述组间跳频之后的逻辑资源,可以以现有LTE协议中RE mapping的方式向物理资源映射,跳频方式为现有3GPP TS 36.213中的跳频方式。
在实施中,发送设备为接收设备配置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
相应的,接收设备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根据组间跳频位置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的用户数据符号进行分组之前,为接收设备配置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
相应的,接收设备根据发送设备配置的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接收数据。
二、上行传输。
在实施中,接收设备根据多用户上报的信道情况,或者通过上行导频和互异性获得的信道情况,选择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并将编码矩阵通知给发送设备。
例如使用N=3个资源单元,复用7个用户,则可以采用下面的编码矩阵:
资源单元组可根据信道情况,编码复杂度,开销等进行调整并做规定,例如资源单元组为4,用户数为8,则可以采用下面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编码矩阵只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矩阵并不局限与上述的例子,其他编码矩阵也同样适用本发明实施例。并且同样是N=3个资源单元,复用7个用户的情况也可以采用与上述N=3个资源单元,复用7个用户的例子的编码矩阵不同。同理N=4个资源单元,复用8个用户的例子的也可以与上面的例子不同。具体采用什么样的编码矩阵可以根据资源单元的个数以及复用的用户数量等因素确定。
发送设备将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应的资源单元作为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例如编码矩阵对应3个资源单元(RE),则将3个资源单元作为一个单元组VREG1,具体可以参见图1B。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进行映射处理时,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并将映射到同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用户编码符号进行多用户复用处理。
具体的,发送设备将调度后的用户的数据符号根据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分组,每组对应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其中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就对应一个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
发送设备根据确定的编码矩阵进行相应的编码后,将编码后的每组数据符号映射到逻辑资源单元组上。
例如用户n,数据符号组n为An=[an1+bn1j,an2+bn2j,an3+bn3j],映射后的VREGn上Bn=An.*[Cn1,Cn2,Cn3]’,具体可以参见图1G。
较佳地,发送设备根据用户的信道状况采用不同的编码率,其中编码率为编码矩阵对应于每个用户的列向量中为1的个数。例如当资源单元组为3时,边缘用户采用[1,1,1]’,中心用户采用[1,0,0]’;当资源单元组为4时,边缘用户采用[1,1,1,1]’,中心用户采用[1,0,0,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边缘用户和中心用户除了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还可以根据SINR,用户的优先级,用户业务的优先级等方式确定。
在实施中,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有多种方式,下面列举几种:
映射方式一、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相应的,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块,并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对于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和现有LTE的映射和跳频方式相同。
较佳地,逻辑资源单元组所占的RE个数为一个逻辑资源块所占的RE个数的因子。
逻辑资源块承载逻辑资源单元组,单元组的RE个数为资源块的因子可以保证,逻辑资源块的RE数是逻辑资源单元组RE数的整数倍。
对于映射方式一,有2种方式。
1、所述发送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具体可以参见图1D;
相应的,接收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需要说明的是,图1D中是未考虑参考符号的映射方式,当存在参考符号时,参考符号的符号不传输任何数据。
2、所述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具体可以参见图1E;
相应的,接收设备对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具体交织和解交织过程可以参见3GPP TS 36.212和36.213,在此不再赘述。
映射方式二、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直接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相应的,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逻辑资源单元组所占的RE个数为总物理资源块所占的RE个数的因子。
对于映射方式一,有3种方式。
1、所述发送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具体可以参见图1F;
相应的,接收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2、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具体可以参见图1E;
相应的,接收设备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具体交织和解交织过程可以参见3GPP TS 36.212和36.213,在此不再赘述。
3、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组间跳频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频方法可以应用于交织之后,或者和交织并列,或者不进行交织直接跳频。
1)以交织后进行跳频为例,以slot为时间单位,每个VEG跳固定的距离G=2,具体可以参见图1H,即逻辑资源单元组3RE,进行交织后,做固定距离的跳频。
跳频的固定距离可以由网络侧配置并通知给终端,终端在反映射时根据固定距离获得资源单元组位置。
2)以不做交织进行跳频为例,以slot为时间单位,每个VEG跳固定的距离G=2,具体可以参见图1I,即逻辑资源单元组3RE,不做交织,做固定距离的跳频。
跳频的固定距离可以由网络侧配置并通知给终端,终端在反映射时根据固定距离获得资源单元组位置。
在确定跳频距离时,为保证任何场景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跳频距离相等,跳频距离是逻辑资源块频域上单元组个数的因子。
以上述组间跳频之后的逻辑资源,可以以现有LTE协议中RE mapping的方式向物理资源映射,跳频方式为现有3GPP TS 36.213中的跳频方式。
在实施中,发送设备为接收设备配置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
相应的,接收设备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根据组间跳频位置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接收设备在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的用户数据符号进行分组之前,为发送设备配置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
相应的,发送设备根据发送设备配置的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接收数据。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发送设备包括:分组模块200、符号确定模块210、处理模块220、映射模块230和发送模块240。
分组模块200,用于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进行分组;
符号确定模块210,用于根据所述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确定每组数据的编码符号;
处理模块220,用于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
映射模块230,用于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
发送模块240,用于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
较佳地,所述分组模块200具体用于,根据下列方式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将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应的资源单元作为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映射模块230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直接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映射模块230具体用于:
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映射模块230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组间跳频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是用户设备,接收设备是网络侧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220具体用于:
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不同的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
较佳地,所述分组模块200还用于:
根据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配置的所述编码矩阵和/或所述映射方式。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是网络侧设备,接收设备是用户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220具体用于:
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并将映射到同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用户编码符号进行多用户复用处理。
较佳地,所述分组模块200还用于:
为接收设备配置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接收设备包括:接收模块300、反映射模块310和解码模块320。
接收模块300,用于根据映射方式,对承载用户的数据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反映射模块310,用于对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反映射处理,确定用户的数据;
解码模块320,用于根据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数据进行解码,确定至少一个用户的数据符号。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300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块,并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300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300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根据组间跳频位置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发送设备包括:
处理器401,用于读取存储器4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进行分组;根据所述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确定每组数据的编码符号;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通过收发机402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
收发机402,用于在处理器4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01具体用于,根据下列方式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将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应的资源单元作为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直接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组间跳频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是用户设备,接收设备是网络侧设备;
所述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不同的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01还用于:
根据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配置的所述编码矩阵和/或所述映射方式。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是网络侧设备,接收设备是用户设备;
所述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并将映射到同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用户编码符号进行多用户复用处理。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401还用于:为接收设备配置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
在图4中,总线架构(用总线400来代表),总线4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400将包括由处理器4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4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4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403在总线400和收发机4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4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4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4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4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401。
处理器401负责管理总线400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4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4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401可以是CPU(中央处埋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接收设备包括:
处理器501,用于读取存储器5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502根据映射方式,对承载用户的数据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反映射处理,确定用户的数据;根据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数据进行解码,确定至少一个用户的数据符号。
收发机502,用于在处理器5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501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块,并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501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501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根据组间跳频位置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在图5中,总线架构(用总线500来代表),总线5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500将包括由处理器5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5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503在总线500和收发机5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5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5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5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5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501。
处理器501负责管理总线500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5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5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501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设备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设备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六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步骤601、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进行分组;
步骤602、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确定每组数据的编码符号;
步骤603、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
步骤604、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
步骤605、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所述发送设备将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应的资源单元作为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直接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组间跳频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是用户设备,接收设备是网络侧设备;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不同的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的用户数据符号进行分组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配置的所述编码矩阵和/或所述映射方式。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是网络侧设备,接收设备是用户设备;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进行映射处理,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并将映射到同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用户编码符号进行多用户复用处理。
较佳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的用户数据符号进行分组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为接收设备配置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七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步骤701、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承载用户的数据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步骤702、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反映射处理,确定用户的数据;
步骤703、所述接收设备根据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数据进行解码,确定至少一个用户的数据符号。
较佳地,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承载用户数据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块,并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对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较佳地,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根据组间跳频位置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进行分组;根据所述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确定每组数据的编码符号;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将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由于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以及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从而实现针对非正交接入方式下进行资源映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进行分组;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确定每组数据的编码符号;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将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所述发送设备将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应的资源单元作为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直接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直接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所述发送设备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组间跳频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是用户设备,接收设备是网络侧设备;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将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不同的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的用户数据符号进行分组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配置的所述编码矩阵和/或所述映射方式。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是网络侧设备,接收设备是用户设备;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进行映射处理,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并将映射到同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用户编码符号进行多用户复用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的用户数据符号进行分组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为接收设备配置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
10.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承载用户的数据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反映射处理,确定用户的数据;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数据进行解码,确定至少一个用户的数据符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承载用户数据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块,并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对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所述接收设备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根据组间跳频位置以及所述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14.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发送设备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根据由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确定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将调度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进行分组;
符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确定每组数据的编码符号;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将各用户的每组数据符号进行映射处理;
映射模块,用于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向物理资源块进行映射;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物理资源块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下列方式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将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应的资源单元作为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直接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模块具体用于:
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并将逻辑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逻辑资源块上。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每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直接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单元组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交织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或将各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组间跳频后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
19.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是用户设备,接收设备是网络侧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不同的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模块还用于:
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配置的所述编码矩阵和/或所述映射方式。
21.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是网络侧设备,接收设备是用户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数据符号编码后的用户的每组编码符号分别映射到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中,并将映射到同一个逻辑资源单元组的用户编码符号进行多用户复用处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模块还用于:
为接收设备配置所述编码矩阵和所述映射方式。
23.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设备根据映射方式,对承载用户的数据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反映射模块,用于对所述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反映射处理,确定用户的数据;
解码模块,用于根据多用户复用的编码矩阵对用户的数据进行解码,确定至少一个用户的数据符号。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块,并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
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将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逻辑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方式,将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直接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时,按照先时域后频域或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交织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进行解交织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或对物理资源块反映射确定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对所述进行组间跳频后的逻辑资源单元组根据组间跳频位置确定逻辑资源单元组。
CN201410649623.1A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5656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9623.1A CN105656596B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PCT/CN2015/089546 WO2016074530A1 (zh) 2014-11-14 2015-09-14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5/526,734 US10284337B2 (en) 2014-11-14 2015-09-1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EP15858904.4A EP3220564B1 (en) 2014-11-14 2015-09-1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W104131356A TW201618579A (zh) 2014-11-14 2015-09-23 一種進行資料傳輸的方法和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9623.1A CN105656596B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6596A CN105656596A (zh) 2016-06-08
CN105656596B true CN105656596B (zh) 2019-07-19

Family

ID=55953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9623.1A Active CN105656596B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4337B2 (zh)
EP (1) EP3220564B1 (zh)
CN (1) CN105656596B (zh)
TW (1) TW201618579A (zh)
WO (1) WO20160745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0815B (zh) * 2016-06-15 2019-09-24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空时频码跳变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CN107733552B (zh) * 2016-08-12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235433B (zh) 2016-12-15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8738144A (zh) * 2017-04-24 2018-11-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映射的处理方法、数据传输及资源映射方法、装置
CN108880741B (zh) 2017-05-12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EP3459309A4 (en) 2017-05-27 2019-05-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CONFIGURATION
US20200266941A1 (en) * 2017-09-08 2020-08-20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CN109511169B (zh) * 2017-09-15 2024-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资源集合的获取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9525359B (zh) * 2017-09-18 2022-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192020A1 (en) * 2018-04-06 2019-10-10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resource utilization scalability
CN110149123A (zh) * 2019-04-25 2019-08-2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小流量多用户非正交fhma通信方法
US11329754B2 (en) * 2020-03-03 2022-05-10 Rockwell Collins, Inc. Variable data rate broadcast method for channels requiring equaliz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803A (zh) * 2007-09-27 2009-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传输信号的多用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104942A (zh) * 2009-12-18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满负载情况下次优多用户复用方法及发射装置
CN103875294A (zh) * 2011-08-12 2014-06-18 诺基亚通信公司 针对上行链路传输的资源重新配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21706B1 (ko) * 2006-01-25 2013-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패킷 데이터 시스템의 순방향 링크에서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기술을 지원하는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1252783B (zh) * 2008-03-27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GB2464987A (en) * 2008-11-03 2010-05-05 Nec Corp Methods for design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KR101707680B1 (ko) 2008-12-21 2017-0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8451932B2 (en) * 2009-02-23 2013-05-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coding codebook design for single user MIMO
CN101610608B (zh) * 2009-07-14 2012-05-23 卢鑫 一种分集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1997651B (zh) * 2009-08-10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多天线系统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1662344B (zh) 2009-09-18 2012-11-2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空频分组编码下行发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111878B (zh) 2009-12-28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索引编码方法及基站
US8625710B2 (en) * 2010-02-18 2014-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block mapping for cross-carrier assignments
EP2540008B1 (en) * 2010-02-25 2013-12-11 Sony Corporation M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US8630362B1 (en) * 2011-05-02 2014-01-14 Urbain A. von der Embse QLM co-state MAP trellis
CN109547081B (zh) 2013-04-19 2022-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同步信号的处理系统
EP3007437A4 (en) * 2013-05-28 2017-02-22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EP3080939B1 (en) * 2013-12-10 2019-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Group-based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for radio transmission of data
CN105227273B (zh) * 2014-07-02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803A (zh) * 2007-09-27 2009-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传输信号的多用户检测方法及装置
EP2226982A1 (en) * 2007-09-27 2010-09-08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Multi-users detect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ofdm transmission signal
CN102104942A (zh) * 2009-12-18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满负载情况下次优多用户复用方法及发射装置
CN103875294A (zh) * 2011-08-12 2014-06-18 诺基亚通信公司 针对上行链路传输的资源重新配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joint detection based on the DS evidence theory for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modulation;Zhao Rui;《Network Infrastructure and Digital Content(IC-NIDC),2014 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140921;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6596A (zh) 2016-06-08
EP3220564A1 (en) 2017-09-20
US20170338906A1 (en) 2017-11-23
EP3220564B1 (en) 2019-03-13
US10284337B2 (en) 2019-05-07
TWI563863B (zh) 2016-12-21
WO2016074530A1 (zh) 2016-05-19
TW201618579A (zh) 2016-05-16
EP3220564A4 (en) 2017-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6596B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RU2529370C2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а сигнала
CN110337789B (zh) 用于基于非正交资源的多址接入的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5227273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8076520B (zh) 一种被用于ue和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201491A1 (en)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iming information
EP3389204A1 (en) Dmrs ind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JP5669318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RU2658334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CN103795513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配置、获取方法、基站和终端
KR20210088442A (ko) 신호의 송신과 관련된 사용자 장비 및 네트워크 노드
JP2018505614A (ja) 非直交多元接続送信方法、基地局、及びue
CN105379347A (zh) 消除相邻小区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3733583A (zh) 参考信号生成技术
CN102957471A (zh)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增强方法和系统
CN108259071B (zh) 一种被用于多天线传输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42507B (zh) 用于非正交多址无线通信的成对互相关序列
CN109219149A (zh) 一种被用于动态调度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41526A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332965B (zh) 基于传输分集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4828252A (zh)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KR20150024109A (ko) 다중 안테나기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5101423A (zh) 干扰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CN106160930A (zh) 一种功分复用的控制信令方法和装置
KR102569156B1 (ko) 비트 레벨 신호 프로세싱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