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2901B - 电池盒 - Google Patents

电池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2901B
CN102782901B CN201180012602.3A CN201180012602A CN102782901B CN 102782901 B CN102782901 B CN 102782901B CN 201180012602 A CN201180012602 A CN 201180012602A CN 102782901 B CN102782901 B CN 1027829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rminal
terminal module
connector portions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26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2901A (zh
Inventor
梁光镐
南龙铉
张泰荣
黄在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199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0865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199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7219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663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20005726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782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2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9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01M50/529Intercell connections through partitions, e.g. in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盒包括:单元电池模块,其由用于产生电流的多个单元电池形成;多个端子部模块,设置于单元电池模块;中心盒,其用于收容单元电池模块,并形成有多个用于与多个端子部模块相连接的端子部模块安装部;电压检测用连接器,其设置于中心盒,并与各个端子部模块相接触,以接收来自单元电池模块的电流;以及多个螺母板,紧固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并与电压检测用连接器相接触。

Description

电池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盒,更详细地涉及一种结合性及结构均得到改善的电池盒。
背景技术
使用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的车辆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造成大气污染。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将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用作车辆动力源的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由此,人们开发出了仅靠电池就能行驶的电动汽车(EV)、并用电池和现有发动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等,而一部分已经实现商用化。二次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的动力源,主要采用镍金属氢化物(Ni-MH)电池,最近也在尝试使用锂离子电池等。
由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的动力源要求高功率、高容量,因此使用将多个小型二次电池(单元电池)串联和/或并联起来的结构的中大型电池组件。
作为这种中大型电池组件的构成要素的单元电池,采用通过由高密度充积而能够缩小死区(Dead Space)大小的角型电池或者袋型电池。为了容易实现这些单元电池之间的机械紧固和电连接,通常使用可安装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电池的电池盒。即,对安装有单元电池的多个电池盒进行层压来构成电池组件。
这种电池盒要求保护内部单元电池,实现内部单元电池的绝缘以及散热,要求电池模块的层压或结构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合性及结构均得到改善的电池盒。
本发明的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课题,通过以下记载内容可得出的未提及的其他问题,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课题解决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盒包括:单元电池模块,其由用于产生电流的多个单元电池形成;多个端子部模块,设置于上述单元电池模块;中心盒,其用于收容上述单元电池模块,并形成有多个用于与多个端子部模块相连接的端子部模块安装部;电压检测用连接器,其设置于上述中心盒,并与各个上述端子部模块相接触,以接收来自上述单元电池模块的电流;以及多个螺母板,紧固在上述端子部模块安装部,并与上述电压检测用连接器相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盒包括:单元电池模块,其由用于产生电流的多个单元电池形成,多个端子部模块,设置于上述单元电池模块,中心盒,其用于收容上述单元电池模块,并形成有多个用于与多个端子部模块相连接的端子部模块安装部,电压检测用连接器,其设置于上述中心盒,并与各个上述端子部模块相接触,以接收来自上述单元电池模块的电流,以及多个螺母板,紧固在上述端子部模块安装部,并与上述电压检测用连接器相接触;上述电压检测用连接器包括多个接头部,所述多个接头部设置于上述端子部模块安装部,并与上述螺母板相接触,以接收来自上述螺母板的电流;一个上述端子部模块、一个上述接头部和一个上述螺母板被紧固单元贯通,并紧固在上述端子部模块安装部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含于以下详细的说明及附图。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池盒具有下列效果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效果。
第一、由于电压检测用连接器安装于中心盒,因此在组装电池盒时,能够节约作业工数;在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或更换时,能够节约因复杂的导线而增加的作业工数。
第二、由于导体紧固在位于中心盒的紧固部上,因此能够防止因单元电池模块与导体相干扰而在单元电池模块产生的热量破损导体。
第三、由于电压检测用连接器具有销钉接头,因此电压检测用连接器能够牢固地、可装拆地与检测线相结合。因此,能够消除强行插入方式所引起的尺寸公差变大的问题;单元电池模块发生故障时,能够实现与销钉接头的装拆,因而能够重复使用检测线。
第四、借助紧固单元使得端子部模块和接头部的固定变得牢固,从而在从单元电池模块向电压检测用连接器传递电流时,能够解决因产生尺寸公差而无法正常传递电流的问题,消除随车辆的行驶产生的振动致使尺寸公差进而变大的问题。
第五、由于每一个电池盒只使用一个电压检测用连接器,因此具有部件数量减少的效果。
第六、由于端子部模块、螺母板和接头部被一个紧固单元贯通和紧固,因此它们之间的结合牢固,能够防止它们之间产生断路,形成简单的结合结构,能够降低作业工数,有效利用结合空间。
第七、在突出位于螺母板的一侧的结合部形成有与位于紧固单元的外表面的螺纹相对应的形状的螺纹,从而上述结合部与紧固单元实现螺纹结合,使得螺母板和紧固单元借助螺纹结合牢固结合,因此能够使端子部模块、螺母板和接头部牢固结合。
第八、螺母板的内侧面以“匚”字状弯折形成,由此当内侧面紧固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时,端子部模块安装部支撑螺母板的内侧面,以牢固固定螺母板。
第九、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上凹陷形成有接头部收容部,所述接头部收容部与接头部的形状相对应以放置接头部,由此,能够防止接头部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脱离,并能够使得接头部和端子部模块安装部的结合牢固。
第十、接头部收容部支撑接头部的突出部的一侧,从而在借助紧固单元与接头部相结合时,防止接头部旋转。
第十一、内盒肋支撑端子部,从而能够借助螺纹紧固以防止端子部扭曲以及由此导致的端子部和电极部的接触而相分开。
第十二、内盒肋支撑端子部,从而能够防止端子部和电极部的接触因机械振动而相分开。
第十三、对应面与倾斜面相接触,从而在内盒肋支撑电极部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支撑。
第十四、电极支撑部支撑电极部,从而与内盒肋一同将电极部和端子部分别从两侧外面加压使它们衔接,以此来维持电极部和端子部相接触的状态。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以上列举的效果,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内容能够得出的未提及的其他效果,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2至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单元电池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结合有图6所示的电池盒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电池盒的一部分和剩余结构元件相结合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结合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A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A-A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一侧面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另一侧面的图。
图14是图9所示的B-B'截面的立体图。
图15是使图14所示的截面上下对称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方法将通过附图和后述的详细实施例进一步明确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提出的实施例,能够以相互不同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充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并向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准确告知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范畴进行定义。说明书中的相同参照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
以下,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并参考用于说明电池盒的附图对一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分解立体图。
本发明的一实施列的电池盒包括单元电池模块110、上侧内盒131-1、下侧内盒131-2、中心盒121、上侧盖子141-1以及下侧盖子141-2。
单元电池模块110是由多个单元电池形成的一个组合。
单元电池作为镍金属氢化物(Ni-MH)电池或锂离子(Li-ion)电池,用于产生电流。单元电池模块110位于中心盒121上。
在单元电池模块110的上表面的边缘部分紧贴有上侧内盒131-1,在中间部分紧贴有上侧盖子141-1。在单元电池模块110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紧贴有下侧内盒131-2,在中间部分紧贴有下侧盖子141-2。
上侧盖子141-1与单元电池模块110的上表面相接触,以放出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热量。上侧盖子141-1优选为散热性优秀的铝材质。上侧盖子141-1和单元电池模块110之间形成有上侧内盒131-1。
上侧内盒131-1与单元电池模块110的上表面边缘相接触。上侧内盒131-1通过防止单元电池模块110的上表面边缘直接与上侧盖子141-1相接触来进行绝缘。上侧内盒131-1对单元电池模块110的上表面边缘与上侧盖子141-1之间进行支撑来保护单元电池模块110的上表面边缘。
有关下侧盖子141-2及下侧内盒131-2的说明如上所述,因此予以省略。
在上侧盖子141-1及下侧盖子141-2形成有凸出部141a和凹陷部141b。在层压电池盒时,凸出部141a和凹陷部141b相互结合并定位。凸出部141a和凹陷部141b以对称方式位于上侧盖子141-1上表面的四个角落,从而针对电池盒不仅能够进行沿相同方向层压的正向层压,而且还能够进行颠覆层压的逆向层压。
中心盒121内设置有单元电池模块110。上侧盖子141-1隔着上侧内盒131-1结合至中心盒121的上侧。下侧盖子141-2隔着下侧内盒131-2结合至中心盒121的下侧。各个结合可以通过粘接、螺栓结合及焊接等各种方式来实现。
中心盒121具有间隔管124,该间隔管124用于支撑上侧内盒131-1和上侧盖子141-1以及下侧内盒131-2和下侧盖子141-2,并且在电池盒层压并结合时,长螺栓贯通该间隔管124。
在中心盒121形成的侧面孔121b中插入电池盒支撑部125。电池盒支撑部125通过支撑单元电池模块110的边缘之间的空间进行保护。
盖子前端123结合至中心盒121的前表面,盖子后端122结合至中心盒121的后表面,以此来保护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端子部模块(未图示)。
图2至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单元电池模块110的图。
优选地,单元电池模块110由包括第一单元电池110-1至第四单元电池110-4的四个单元电池构成。但根据单元电池的形态,可以具有更多的单元电池。
第一单元电池110-1和第二单元电池110-2紧贴结合,第三单元电池110-3和第四单元电池110-4紧贴结合。在第二单元电池110-2和第三单元电池110-3之间形成间隙。第二单元电池110-2和第三单元电池110-3之间的间隙借助中心盒121形成。由于第二单元电池110-2和第三单元电池110-3之间存在间隙,因此能够应对单元电池在充电及放电时的膨胀。在第二单元电池110-2和第三单元电池110-3之间的间隙,可以插入热传感器。
第一单元电池密封部110-1a作为对第一单元电池110-1的边缘进行密封的部分,当出现撕裂或破碎时,将会因漏液导致通电。因此,为了保护第一单元电池密封部110-1a并实现第一单元电池密封部110-1a的绝缘,第一单元电池密封部110-1a紧贴于上侧内盒131-1。
在第一单元电池密封部110-1a和第二单元电池密封部110-2a之间插入电池盒支撑部125来支撑并保护各个密封部,以实现绝缘效果。尤其是,当垂直竖立电池盒时,由于第一单元电池密封部110-1a和第二单元电池密封部110-2a在自重作用下可能下垂并与上侧内盒131-1相接触,在接触状态下由于车辆的振动等将可能导致撕裂或破碎等损坏,在这种情况下,电池盒支撑部125防止因这种破损而导致的漏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触电。
单元电池模块110具有阳并联电极端子117、阴并联电极端子119、阴并联电极113、阳并联电极114以及串联电极115。
阳并联电极端子117将第一单元电池110-1和第二单元电池110-2并联,以此来形成单元电池模块110的阳极。阳并联电极端子117配置于单元电池模块110一侧。阴并联电极端子119将第三单元电池110-3和第四单元电池110-4并联,以此来形成单元电池模块110的阴极。阴并联电极端子119配置于单元电池模块110一侧并与阳并联电极端子117并排。
阴并联电极113将第一单元电池110-1和第二单元电池110-2并联,阳并联电极114将第三单元电池110-3和第四单元电池110-4并联,由串联电极115连接阴并联电极113和阳并联电极114。
第一单元电池110-1和第二单元电池110-2并联,第三单元电池110-3和第四单元电池110-4并联,两组重复串联连接。单元电池模块110以2并联-2串联结构进行连接。但根据必要的电压和容量,可以变更连接结构。
在单元电池模块11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所述多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用于传递在单元电池模块110产生的电压。各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可设置于串联电极115或阴并联电极端子119或阳并联电极端子117的一侧,各个电极可起到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的功能。以下,将说明串联电极115起到端子部模块150c的功能且在阴并联电极端子119和/或阳并联电极端子117的一侧设置各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b的情况,但本发明的思想不限定于此。有关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的功能和结合关系,利用图6至图15来进行说明。
在各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形成有端子部模块孔151,各个端子部模块孔151借助紧固单元180与中心盒121贯通并紧固,具体的结合关系将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结合有图6所示的电池盒的一部分的图,图8是图7所示的电池盒的一部分和剩余结构元件相结合的图。
参照图6至图8,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包括:单元电池模块110,其由用于产生电流的多个单元电池形成;多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设置于单元电池模块110;中心盒121,其用于收容单元电池模块110,多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与上述中心盒121相结合,且在上述中心盒121形成有多个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其设置于中心盒121,并与各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相接触,以接收来自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电流;以及多个螺母板170,紧固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并与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相接触。
如上所述,在单元电池模块110形成多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各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接收产生于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电流来传递到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并以所传递的电流值为基础,来测定各单元电池的电流或电压。
中心盒121收容单元电池模块110,并且在中心盒121形成有多个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与所述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相结合。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可与中心盒121形成一体。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可凹陷形成,以安装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但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的形状不限于此。
就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而言,多个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按与各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对应,以安装多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的方式位于中心盒121。
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安装于中心盒121。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可安装于中心盒121的内侧。若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安装于中心盒121的内侧,不会沿电池盒的外侧存在复杂的导线,因此组装电池盒时能够节约作业工数,在发生故障后维修或更换时也能够节约因复杂的导线而增加的作业工数。
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与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相接触,以接收来自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电流。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安装于中心盒121的内侧,并与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相接触。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与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相接触,以此来将产生于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电流传递到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根据从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接收的电流的量来测定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电流或电压。根据所测定的电流或电压的结果值,对过放电或过充电的单元电池模块110进行充电量控制或放电量控制,以此来确保正常充电或放电。
在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形成用于接收电流的接头部161,各个接头部161通过导体162相连接。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的接头部161与各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相接触。接头部161可由中央形成有孔的O型环(O-Ring)形成。并且,也可由中央形成有孔的正方形形成,以下将说明由O型环形成的情况,但本发明的思想不限定于此。
接头部161的一侧和另一侧与各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相接触,在一侧与串联电极115相接触的情况下,另一侧与在阴并联电极端子119或阳并联电极端子117的一侧形成的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相接触。
从接头部161接收的电流传递到与接头部161相连接的导体162。导体162一般由电线形成,但可包括用于传递电流的所有种类的导线。
导体162紧固在位于中心盒121的多个紧固部121-2。在中心盒121形成有以紧固方式固定导体162的多个紧固部121-2,导体162紧固在紧固部121-2而得到固定。由于导体162紧固在紧固部121-2,因此能够防止因单元电池模块110和导体162产生干扰而在单元电池模块110产生的热量破损导体162。
在导体162还设置有销钉接头163,该销钉接头163用于输出从接头部161接收到的电流。销钉接头163是一种用于将从导体162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接收的电流传递到电池管理系统的连接器,通过锡焊、强行插入等各种方式与导体162相结合。
销钉接头163可与检测线(图13的200)相结合,该检测线200用于向电池管理系统传递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电流。在此情况下,检测线200和销钉接头163之间的紧固不仅能够装拆且结合牢固,因此能够消除强行插入导致尺寸公差变大的问题。并且,在单元电池模块110发生故障时,能够与销钉接头163进行装拆,因此能够重复使用检测线200。
螺母板170紧固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上。螺母板170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相对应,以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紧固。在螺母板170中,以贯通螺母板170的方式形成有螺母板孔172以紧固紧固单元180。
观察图6至图8所示的电池盒的结合关系可以发现,一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一个接头部161和一个螺母板170被紧固单元180贯通而被紧固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
在各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形成有端子部模块孔151以紧固紧固单元180。在各个接头部161由O型环形成的情况下,在接头部161的中央形成有孔以紧固紧固单元180。在螺母板170也如上所述地形成有中央开口的螺母板孔172。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也在中央形成开口部以紧固紧固单元180。
基于上述结构,观察结合关系可以发现,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紧固在中心盒121。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的一个接头部161紧固在一个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上。
在接头部161紧固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的状态下,螺母板170紧固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螺母板170对接头部161和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进行固定。在螺母板170紧固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的状态下,单元电池模块110紧固在中心盒121。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与螺母板170相接触。
在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接头部161和螺母板170安装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的状态下,紧固单元180一并贯通端子部模块孔151、螺母板孔172、在接头部161形成的孔、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形成的孔来进行紧固。紧固单元180可由贯通上述孔而一并紧固的螺丝、螺杆、销、铆钉等形成,以下将以由螺纹结合的螺杆形成的情况进行说明,但紧固单元180并不限定于此。
借助紧固单元180的紧固使得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和接头部161的固定变得牢固,且能够消除产生尺寸公差等的问题。随着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和接头部161的固定变得牢固,能够解决在从单元电池模块110向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传递电流时因尺寸公差的产生而无法正常传递电流的问题,并能够防止伴随车辆的行驶产生的振动致使尺寸公差进而变大的问题。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结合图;图10是图7所示的A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图9所示的A-A部分的剖视图。
观察图9至图11所示的电池盒的结合关系,螺母板170紧固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与螺母板170的外侧面相接触,从而螺母板170接收来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的电流,接头部161放置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并与螺母板170相接触,以接收来自螺母板170的电流。
如上所述,可形成多个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
以下将对一侧形成的端子部模块150c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思想不限定于此。关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也说明与一侧端子部模块150c结合的一侧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进行说明,但事先声明本发明的思想不限定于此。
螺母板170紧固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上。以下将说明螺母板170以插入到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a至121-1b的方式以“匚”字状弯折两次形成的情况,但螺母板170的形状不限定于此。
螺母板170的内侧面为以“匚”字状弯折形成的部分的内侧面,该内侧面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相紧固。当螺母板170的内侧面紧固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时,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对螺母板170的弯折的内侧面进行支撑来固定螺母板170。
端子部模块150c与螺母板170的外侧面相接触。端子部模块150c将产生于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电流传递到所接触的螺母板170。此时,某一个端子部模块150c和其他一个端子部模块150c可能重叠而相互接触,通过使得某一个端子部模块150c与螺母板170的外表面相接触来将产生于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电流传递到螺母板170。
接头部161可根据实施例由中央形成有开口部H的O型环(O-Ring)形成,也可以由中央形成有开口部H的正方形形成。以下将说明接头部161由O型环形成的情况,但本发明的思想不限定于此。
接头部161设置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凹陷形成有接头部收容部121-1c,该接头部收容部121-1c与接头部161的形状相对应以放置接头部161。接头部161设置于所凹陷的部分,即接头部收容部121-1c,防止接头部161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脱离,使得接头部161和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的结合更加牢固。
在接头部161的一侧可延伸形成长方形的突出部163,该突出部163与导体相连接。突出部163的材质与接头部161的材质相同,且可通过焊接、锡焊、强行插入等各种方式与导体相结合。
在接头部收容部121-1c形成有接头部支撑部121-1d,该接头部支撑部121-1d用于支撑接头部161的突出部163的一侧,在借助紧固单元180结合接头部161时,接头部支撑部121-1d防止接头部161旋转。接头部161借助紧固单元180结合,此时通过螺纹结合使得紧固单元180和螺母板170相结合,被紧固单元180贯通的接头部161可能会随着紧固单元180的旋转而旋转。在此情况下,接头部支撑部121-1d支撑突出部163以防止接头部161旋转。
接头部支撑部121-1d以当接头部161收容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中时与突出部163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凹陷形成。在接头部支撑部121-1d的一侧形成台阶部,并使得该台阶部起到支撑突出部163的接头部支撑部121-1d的作用。
接头部161收容在螺母板170的“匚”字状的内侧面。即,接头部161位于螺母板170的内侧面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之间,接头部161的一侧面位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接头部161的另一侧面与螺母板170的内侧面相接触。
接头部161通过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将从所接触的螺母板170接收的电流传递到外部,并向设置在外部的检测线(图13的200)传递电流最终传递到电池管理系统。
接头部161只设置于多个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中的某一个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接头部161在通过螺母板170接收从端子部模块150c传递的电流时,只要设置于某一个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就能从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相结合的端子部模块150c接收单元电池模块110的电流,因此只设置于一个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即可。
在端子部模块150c、螺母板170和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分别形成有在同轴上重叠的开口部。在端子部模块150c形成有作为开口部的端子部模块孔151,在螺母板170形成有与端子部模块孔151对应的开口部,即螺母板孔172。在螺母板170的结合部171,也对应于端子部模块孔151形成有在同轴上开口贯通的开口部,且在结合部171内侧面形成螺纹。接头部161根据上述的实施例由O型环形成,在该接头部161的中央形成有开口部。
基于上述内容,如下对结合关系进行说明。首先,接头部161设置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上。接头部161设置于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形成的接头部收容部121-1c,接头部161的突出部163将得到接头部支撑部121-1d的支撑。此时,接头部161和在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形成的开口部H相重叠一致,以使得紧固单元180贯通。
在接头部161设置于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的状态下,紧固螺母板170。随着螺母板170以“匚”字状弯折形成,在螺母板170的内侧面收容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和接头部161,并使接头部161与螺母板170的内侧面相接触。螺母板170的螺母板孔172位于同轴上并重叠,以使紧固单元180贯通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和接头部161。
紧固单元180通过作为开口部H的端子部模块孔151通过螺母板170之后,贯通接头部161和端子部模块安装部121-1b的开口部H,并与螺母板170的结合部171螺纹结合。紧固单元180贯通上述的各个开口部H使它们紧固成一体。
结合部171突出位于螺母板170的一侧。在结合部171的内侧面形成有与在紧固单元180的外表面形成的螺纹相应对的螺纹,从而与紧固单元180螺纹结合。螺母板170通过螺纹结合与紧固单元180牢固结合,端子部模块150c、螺母板170和接头部161牢固接触从而防止出现断路。
端子部模块150c、螺母板170和接头部161借助一个紧固单元180牢固结合并牢固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在它们之间出现短路,能够实现简单的结合结构,并能够有效利用结合空间。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一侧面的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另一侧面的图。
参照图12至图13,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盒中,多个电池盒以相同方向层压,阴并联电极端子119a~119f及阳并联电极端子117a~117f配置成一列。第一阴并联电极端子119a通过第一连接器118a与位于第一阴并联电极端子119a的对角线的第二阳并联电极端子117b相连接,第二阴并联电极端子119b通过第二连接器118b与位于第二阴并联电极端子119b的对角线的第三阳并联电极端子117c相连接。位于所层压的电池盒的最下层的阴并联电极端子即第三阴并联电极端子119c不与其他阳并联电极端子相连接。最上层的阴并联电极端子即第四阴并联电极端子119d通过第三连接器118c与相当于相邻层压的电池盒的最上层的阳并联电极端子即第一阳并联电极端子117a相连接。第四连接器118d通过第四阳并联电极端子117d与第五阴并联电极端子119e相连接。第六阴并联电极端子119f通过第五连接器118e与第五阳并联电极端子117e相连接。
各个所连接的多个电池盒以串联方式形成一个单元体并进行连接而起到一个电流供给单元的作用。在此情况下,用于测定电流来检测电压的部分为阴并联电极端子119a~119f或阳并联电极端子117a~117f部分中的某一部分及串联电极部分。即,阴并联电极端子119a~119f通过连接器118a~118e与阳并联电极端子117a~117f相连接,因此只要两方中的某一个端子测定电流来检测电压即可。
由此,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与在串联电极115及阴并联电极端子119a~119f或阳并联电极端子117a~117f中的某一个端子形成的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相接触,以此来将电流传递到电池管理系统。
图13所示的多个电池盒的另一侧视图中,示出检测线200紧固在销钉接头163的状态。接收到串联电极115及阴并联电极端子119a~119f或阳并联电极端子117a~117f中的某一个端子的电流的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将利用检测线200从销钉接头163接收的电流传递到电池管理系统。检测线200可由多个导线形成,在各个导线的一端可形成与销钉接头163紧固的销钉接头连接部201。各个销钉接头连接部201紧固在各个电池盒,在此情况下,销钉接头163和销钉接头连接部201牢固结合,从而消除强行插入方式致使尺寸公差变大的问题。并且,检测线200和销钉接头163之间的紧固方式为可装拆的紧固方式而非强行插入方式,因此即使在更换一个电池盒的情况也能够直接使用检测线200。并且,导线的排列简单整齐,因而能够缩减作业工数,且由于无需多个单元电池都使用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每一个电池盒仅使用一个电压检测用连接器160,因而具有缩减部件数量的效果。
图14是图9中示出的B-B'截面的立体图,图15是使图14示出的截面上下对称的俯视图。
参照图14至图1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电池盒包括:多个单元电池110,用于产生电流;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其包括电极部111和端子部153,其中,上述电极部111位于单元电池110,上述端子部153的一侧面与电极部111的一侧面相接触,从而端子部153从电极部111接收由单元电池110产生的电流;中心盒121,其用于收容单元电池110,且在上述中心盒121形成有用于支撑电极部111的另一侧面的电极支撑部121-1;以及内盒131-1或131-2,其突出形成有内盒肋131-3,所述内盒肋131-3支撑端子部153的另一侧面,由此所述内盒肋与电极支撑部121-1一同使端子部153和电极部111相接触。
内盒131-1或131-2相当于上述的上侧内盒131-1或下侧内盒131-2中的某一个内盒。
端子部模块150a至150c包括电极部111和端子部153。电极部111位于单元电池110-1至110-4的一侧。在各个单元电池110-1至110-4均可形成电极部111,以传递由各个单元电池110-1至110-4产生的电流。并且,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单元电池110-1至110-4作为一个组合来形成一个电极部111。以下,针对电极部111,说明将两个单元电池110-3至110-4作为一个组合来形成一个电极部111的情况下,但电极部111的个数或单元电池110-3至110-4的个数不限定于此。
电极部111相当于上述的阳并联电极114或阴并联电极113中的某一个,电极部111的形状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端子部153的一侧面与电极部111的一侧面相接触。端子部153与电极部111相接触,以接收由单元电池110-3至110-4产生的电流。端子部153可以是上述的阳并联电极端子117、阴并联电极端子119或串联电极113中的某一个,以下将说明端子部153为阴并联电极端子119的情况,但端子部153不限定于此。
中心盒121收容多个单元电池110。在中心盒121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支撑电极部111的另一侧面的电极支撑部121-1。电极支撑部121-1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肋形成。以下将说明由多个肋形成的情况,但本发明的思想不限定于此。由多个肋形成的电极支撑部121-1支撑电极部111的另一侧面。电极支撑部121-1可与中心盒121形成一体。
内盒肋131-3突出位于内盒131-1或131-2。内盒肋可与内盒131-1或131-2形成一体。内盒肋131-3支撑端子部153的另一侧面。内盒肋131-3与电极支撑部121-1一同使端子部153和电极部111相接触。
观察它们之间的结合关系可以发现,电极部111的一侧面与端子部153的一侧面相接触,电极部111的另一侧面得到电极支撑部121-1的支撑,端子部153的另一侧面得到内盒肋131-3的支撑。
即,电极支撑部121-1和内盒肋131-3将位于它们之间的电极部111和端子部153分别从两侧外面加压使电极部111和端子部153衔接,以此来维持电极部111和端子部153相接触的状态。
使得电极部111和端子部153维持相接触的状态的理由如下:
在端子部153的一侧可形成紧固孔(未图示),当端子部153与其它外部设备紧固时,通过紧固孔实现螺纹紧固等。在此情况下,螺纹紧固可能导致端子部153扭曲,这种扭曲可能致使端子部153和电极部111的接触而相分开开并断开。若端子部153和电极部111的接触而相分开,就无法传递由单元电池110产生的电流,因此需要进行加压以防止电极部111和端子部153分开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借助电极支撑部121-1和内盒肋131-3的结构防止电极部111和端子部153分开。
内盒肋131-3支撑端子部153以防止端子部153和电极部111的接触因振动而相分开。安装电池盒的机械及其他设备中会产生机械性微小振动,这种振动可能致使电极部111和端子部153的接触而相分开。此时,借助电极支撑部121-1和内盒肋131-3将电极部111和端子部153从两侧进行加压并支撑,能够防止端子部153和电极部111的接触因微小振动而相分开。
电极部111可多次弯折而形成倾斜面111-1。为了由一个电极部111形成多个单元电池110,可将各单元电池110的电极合并为一个电极部111,此时的电极部111的侧面的形成可以是曲线或多次弯折的直线等任一种。以下将说明由多次弯折的直线形成的情况,但电极部111的侧面的形状不限定于此。
电极部111以将多个单元电池110-1至110-4中的两个单元电池110-3至110-4合并为一个的形状多次弯折而形成倾斜面111-1,在内盒肋131-3形成有与电极部111的倾斜面111-1对应地形成的对应面131-4。
对应面131-4位于内盒肋131-3的一侧面,并与电极部111的倾斜面111-1相接触来支撑倾斜面111-1。对应面131-4优选为与整个倾斜面111-1相接触。随着对应面131-4与倾斜面111-1相接触,在内盒肋131-3支撑电极部111基础上,能够进行补充支撑,由此能够防止上述振动及螺纹紧固致使电极部111和端子部153的接触而相分开。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特定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提出的本发明的要旨范围内,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种变形实施例均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

Claims (18)

1.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元电池模块,其由用于产生电流的多个单元电池形成,
多个端子部模块,设置于上述单元电池模块,
中心盒,其用于收容上述单元电池模块,并形成有多个用于与多个端子部模块相连接的端子部模块安装部,
电压检测用连接器,其设置于上述中心盒,并与各个上述端子部模块相接触,以接收来自上述单元电池模块的电流,以及
多个螺母板,紧固在上述端子部模块安装部,并与上述电压检测用连接器相接触;
上述电压检测用连接器包括多个接头部,所述多个接头部设置于上述端子部模块安装部,并与上述螺母板相接触,以接收来自上述螺母板的电流;
一个上述端子部模块、一个上述接头部和一个上述螺母板被紧固单元贯通,并紧固在上述端子部模块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压检测用连接器包括导体,所述导体用于连接各个上述接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导体还具有销钉接头,所述销钉接头用于输出从各个上述接头部接收到的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心盒形成有多个紧固部,上述导体紧固在所述多个紧固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子部模块形成有端子部模块孔以紧固上述紧固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螺母板形成有螺母板孔以紧固上述紧固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螺母板形成有结合部,在该结合部的开口形成的一侧的内侧面形成有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母板以“匚”字状弯折形成,在“匚”字状的内侧面收容有上述接头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子部模块、上述螺母板和上述端子部模块安装部分别形成有在同轴上重叠的开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子部模块安装部凹陷形成有接头部收容部,所述接头部收容部与上述接头部的形状相对应以放置上述接头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头部的一侧延伸形成有长方形的突出部;
在上述接头部收容部形成有接头部支撑部,所述接头部支撑部用于支撑上述突出部的一侧以防止上述接头部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头部只设置于上述多个端子部模块安装部中的某一个端子部模块安装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部模块包括:
电极部,其与上述单元电池相连接;以及
端子部,其一侧面与上述电极部的一侧面相接触,从上述电极部接收由上述单元电池产生的电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心盒,其用于收容上述单元电池,并且在上述中心盒形成有电极支撑部,所述电极支撑部用于支撑上述电极部的另一侧面;
内盒,突出形成有内盒肋,所述内盒肋支撑上述端子部的另一侧面,由此所述内盒肋与上述电极支撑部一同使上述端子部和上述电极部相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撑部由多个肋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盒肋支撑上述端子部以防止上述端子部和上述电极部的接触因振动而相分开。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部的一侧面与上述端子部的一侧面相接触;
上述电极部的另一侧面被上述电极支撑部支撑;
上述端子部的另一侧面被上述内盒肋支撑。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部经多次弯折而形成倾斜面;
在上述内盒肋形成有与上述倾斜面相对应的对应面。
CN201180012602.3A 2010-03-05 2011-03-03 电池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29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19995A KR101608658B1 (ko) 2010-03-05 2010-03-05 전지 카트리지
KR1020100019994A KR101672191B1 (ko) 2010-03-05 2010-03-05 전지 카트리지
KR10-2010-0019994 2010-03-05
KR10-2010-0019995 2010-03-05
KR10-2010-0066339 2010-07-09
KR1020100066339A KR20120005726A (ko) 2010-07-09 2010-07-09 전지 카트리지
PCT/KR2011/001455 WO2011108857A2 (ko) 2010-03-05 2011-03-03 전지 카트리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2901A CN102782901A (zh) 2012-11-14
CN102782901B true CN102782901B (zh) 2015-04-29

Family

ID=44542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260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2901B (zh) 2010-03-05 2011-03-03 电池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63320A1 (zh)
CN (1) CN102782901B (zh)
WO (1) WO201110885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17199B1 (ko) * 2013-08-29 2017-03-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압 센싱용 접속 돌기부가 형성되어 있는 전지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2235650B1 (ko) * 2016-06-17 2021-04-01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팩
KR102328730B1 (ko) * 2018-04-20 2021-11-1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직/병렬 연결을 용이하게 하는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57345A (ko) * 2005-12-02 2007-06-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대형 전지팩용 카트리지
KR20080047636A (ko) * 2006-11-27 2008-05-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대형 전지모듈용 카트리지
KR20080109121A (ko) * 2007-06-12 2008-12-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2차전지 카트리지 모듈의 부풀림 검출/보호 시스템 및 그방법, 이에 보호받는 2차전지 카트리지 모듈
CN101771163A (zh) * 2009-01-07 2010-07-07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8320B2 (ja) * 2002-06-03 2005-09-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5254568B2 (ja) * 2007-05-16 2013-08-07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セルコントローラ、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
JP5181327B2 (ja) * 2007-10-25 2013-04-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57345A (ko) * 2005-12-02 2007-06-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대형 전지팩용 카트리지
KR20080047636A (ko) * 2006-11-27 2008-05-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대형 전지모듈용 카트리지
KR20080109121A (ko) * 2007-06-12 2008-12-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2차전지 카트리지 모듈의 부풀림 검출/보호 시스템 및 그방법, 이에 보호받는 2차전지 카트리지 모듈
CN101771163A (zh) * 2009-01-07 2010-07-07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2901A (zh) 2012-11-14
WO2011108857A3 (ko) 2011-12-15
US20190363320A1 (en) 2019-11-28
WO2011108857A2 (ko) 2011-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3025B (zh) 电池组件
KR101230954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센싱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2259380B1 (ko) 버스바를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및 배터리 팩
KR101217564B1 (ko) 전압 검출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101395737B (zh) 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
US8354186B2 (en) Interconnection washer assembly for a battery assembly
CN104979503B (zh) 电池组和电池操作系统
CN102630352B (zh) 电池
CN103534837B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连接结构及包括该连接结构的电池组
CN105794015B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EP2388845A1 (en) Battery pack
CN103608946A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件
CN110114932B (zh)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KR102250204B1 (ko)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101262029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CN103492892A (zh) 电压感测组件和包括电压感测组件的电池模块
KR20120074421A (ko)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101536143B1 (ko) 안정적인 측정 수단을 구비한 전지팩
US20220399578A1 (en) Sub pack comprising multiple unit modules and bms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KR101672191B1 (ko) 전지 카트리지
CN102782901B (zh) 电池盒
KR20130001381A (ko)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US11228069B2 (en) Battery pack
KR101417412B1 (ko) 전지팩의 탭 연결장치
KR20130001970A (ko)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G ELECTRONICS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V-EN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25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LG Electronics Inc.

Address before: Inchon

Applicant before: V. Ens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