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1088A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1088A
CN102781088A CN2012102868170A CN201210286817A CN102781088A CN 102781088 A CN102781088 A CN 102781088A CN 2012102868170 A CN2012102868170 A CN 2012102868170A CN 201210286817 A CN201210286817 A CN 201210286817A CN 102781088 A CN102781088 A CN 102781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regulation
link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68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1088B (zh
Inventor
铃木翔一
山田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81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1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1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1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进行频带聚合的载波分量所属的频带、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天线或功率放大器的构成,来进行高效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控制。具备: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其对从基站装置按照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而决定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与估计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规定的功率值之差即功率余量值进行管理;和路径损耗测定部(209),其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的、从基站装置通知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在任意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值变化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决定对基站装置发送与从基站装置设定的所有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上行链路的发送用的功率余量值。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本申请是2010年9月21日递交的题为“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的申请No.201080048478.1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站装置将最大发送功率与估计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规定功率的差即功率余量值(功率上升空间)发送到基站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无线网络的演进(以下,称作“Long Term Evolution(LTE:长期演进),或者,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的上行链路中,以抑制移动站装置的消耗功率、降低对其他单元的干扰为目的,进行发送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示出在非专利文献1第5章中规定的用于决定在上行链路的数据通信中使用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发送功率值的式子。
【数学式1】
PPUSCH(i)=min{PCMAX,10log10(MPUSCH(i))+PO_PUSCH(j)+α(j)·PL+ΔTF(i)+f(i)}
         =min{PCMAX,Preq}     …(1)
在(1)式中,PPUSCH(i)表示第i子帧的PUSCH的发送功率值。min{X、Y}是用于选择X、Y中的最小值的函数。PO_PUSCH是PUSCH的成为基本的发送功率,是由上层指定的值。MPUSCH表示在PUSCH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分配等的单位即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数,示出了随着在PUSCH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资源块数变多,发送功率变大。此外,PL表示路径损耗(path loss),α是与路径损耗相乘的系数,由上层来指定。ΔTF是基于调制方式等的偏移值,f是根据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发送的TPC指令而算出的偏移值(闭环或开环的发送功率控制值)。此外,PCMAX是最大发送功率值,存在物理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和由上层来指定的情况。Preq是按照满足规定的通信质量的方式算出的PUSCH的发送功率值。
此外,为了使基站装置识别相对于最大发送功率值PCMAX,移动站装置留有多大程度的余裕来进行PUSCH的发送,移动站装置将被称作功率上升空间(Power Headroom;PH)的、从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中减去估计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规定功率值而得到的值,通知给基站装置。功率上升空间在非专利文献1第5章中用(2)式来定义。
【数学式2】
PH(i)=PCMAX-Preq…(2)
功率上升空间被舍入为每1dB的-23dB~40dB的值,从物理层通知给上层,并被发送到基站装置。功率上升空间为正,表示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功率存在余裕,功率上升空间为负,表示虽然从基站对移动站装置请求超过最大发送功率值的发送功率,但终端以最大发送功率进行了发送的状态。基站装置根据功率上升空间,来决定分配给由移动站装置发送PUSCH的带宽、和PUSCH的调制方式等。
接着,示出在非专利文献1第5章中规定的用于决定在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的通信中使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发送功率值的式子。
【数学式3】
PPUCCH(i)=min{PCMAX,PO_PUCCH(j)+PL+h(nCQI,nHARQ)+ΔF_PUCCH(F)+g(i)}
         =min{PCMAX,Preq PUCCH}         …(3)
在(3)式中,PPUCCH(i)表示第i子帧的PUCCH的发送功率值。PO _PUCCH是PUCCH的成为基本的发送功率,是由上层指定的值。h(nCQI、nHARQ)是根据用PUCCH发送的比特数以及PUCCH的格式而算出的值,nCQI表示用PUCCH发送的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CQI),nHARQ表示用PUCCH发送的HARQ比特(ACK/NACK)的数量。ΔF_PUCCH是按照PUCCH的每种格式由上层指定的偏移值,g是根据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发送的TPC指令而算出的偏移值(闭环的发送功率控制值)。Preq_PUCCH是按照满足规定的通信质量的方式算出的PUCCH的发送功率值。此外,在LTE中不发送针对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
在PUCCH的格式中,有PUCCH格式1、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PUCCH格式2、PUCCH格式2a、PUCCH格式2b,PUCCH格式1是在用通断键控来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时使用的格式,PUCCH格式1a是在用BPSK发送1比特的HARQ比特时使用的格式,PUCCH格式1b是在用QPSK发送2比特的HARQ比特时使用的格式。
PUCCH格式2是在发送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或者在存在HARQ比特的情况下,对信道质量信息和HARQ比特进行联合编码(joint coding)并发送时使用的格式,PUCCH格式2a是在发送信道质量信息、和在PUCCH格式2a中被时分复用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 Signal;UL RS)中利用差动二进制相移调制(Differential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DBPSK)来发送1比特的HARQ比特时使用的格式,PUCCH格式2b是发送信道质量信息、和在PUCCH格式2b中被时分复用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利用差动四相相移调制(Differential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DQPSK)来发送2比特的HARQ比特时使用的格式。
在非专利文献2第5章中规定了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的控制。移动站装置,利用从基站装置通知的2个定时器(periodicPHR-Timer和prohibitPHR-Timer)和1个值dl-PathlossChange来对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进行控制。移动站装置在符合以下记载的项目的至少1个的情况下决定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即,prohibitPHR-Timer结束,并且在作为初始发送而用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PUSCH)发送了功率上升空间之后,路径损耗变化了dl-PathlossChange【dB】以上的情况;periodicPHR-Timer结束的情况;由上层设定或重新设定了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功能,且不是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无法进行的设定的情况。
在移动站装置被分配了使用于初始发送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PUSCH)的定时,决定了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并且,根据数据信号的优先级决定了发送功率上升空间的情况下,在物理层求出功率上升空间,并发送功率上升空间。此外,使periodicPHR-Timer和prohibitPHR-Timer启动或重新启动。
在利用比LTE宽频带的频带,来实现更加高速的数据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作“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或者“Advance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A-EUTRA)”。)中,需要具有与LTE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compatibility),即、使得LTE-A的基站装置能够与LTE-A以及LTE双方的移动站装置同时进行无线通信,而且LTE-A的移动站装置能够与LTE-A以及LTE双方的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研究了将与LTE相同的信道构造使用于LTE-A。例如,提出了在LTE-A中,利用多个与LTE相同的信道构造的频带(以下,称作“载波分量(Carrier Component;CC)”,或者,“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作为1个频带(宽频带的频带)来使用的技术(频带聚合;也被称作频谱聚合、载波聚合、频率聚合等。)。
具体来说,在利用了频带聚合的通信中,按照每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来发送PBCH、PDCCH、PDSCH、PMCH、PCFICH、PHICH,并按照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来分配PUSCH、PUCCH、PRACH。即,频带聚合,是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基站装置和多个移动站装置通过PUCCH、PUSCH、PDCCH、PDSCH等,利用多个载波分量来同时收发多个数据信息和多个控制信息的技术(参照非专利文献3第5章)。
(在先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213 v.8.7.0(2009-05)″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321 v.8.5.0(2009-03)″
非专利文献3:″3GPP TR36.814 v.0.4.1(2009-02)″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由于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用1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和下行链路载波分量来进行无线通信,因此没有被公开在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分配了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和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情况下,如何控制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此外,根据进行频带聚合的载波分量所属的频带、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天线或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的构成(例如,是用1个发送天线来发送所有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信号,还是按照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每个组利用不同的发送天线来发送信号等),高效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的控制方法不同。
此外,在要用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来发送某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功率上升空间的情况下,若在发送功率上升空间的定时,没有分配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则存在无法根据(1)式来算出功率上升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进行频带聚合的载波分量所属的频带、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天线或功率放大器的构成来进行高效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控制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手段。即,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由移动站装置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装置,将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对所述功率余量值的报告进行触发的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在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对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报告进行触发。
(2)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在触发了功率余量值的发送,且被分配了初始发送用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算出所触发的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并用被分配的所述初始发送用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来发送所算出的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
(3)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装置,将在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设定于所述移动站装置,所述规定的条件是,被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至少1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路径损耗值变化规定的值以上。
(4)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装置,将在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设定于所述移动站装置,将在所述无线通信中使用的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特定的1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设定于所述移动站装置,所述规定的条件是,被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特定的1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路径损耗值变化规定的值以上。
(5)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中设定一个第1定时器(prohibitPHR-Timer),所述规定的条件是,进而由所述基站装置仅设定了一个的第1定时器(prohibitPHR-Timer)结束。
(6)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中设定一个第2定时器(periodicPHR-Timer),所述规定的条件是,由所述基站装置仅设定了一个的第2定时器(periodicPHR-Timer)结束。
(7)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在发送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时,使所述第1定时器(prohibitPHR-Timer)和所述第2定时器(periodicPHR-Timer)启动或重新启动。
(8)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条件是,对于所述功率余量值的报告功能进行了设定或重新设定。
(9)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余量值的报告功能的设定或重新设定,并不是为了使所述报告功能不能进行而使用的设定或重新设定。
(10)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移动站装置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在用第2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来发送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利用规定的PUSCH的资源量来算出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所述基站装置,判断出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规定的PUSCH的资源量而算出的。
(11)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功率余量值时,由所述基站装置对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了PUSCH的资源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分配给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PUSCH的资源量,来算出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所述基站装置,判断出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分配给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PUSCH的资源量而算出的。
(12)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PUSCH的资源量,是由所述基站装置分配给发送所述功率余量值的第2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PUSCH的资源量。
(13)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PUSCH的资源量是1个物理资源块,所述物理资源块是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分配PUSCH的单位。
(14)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移动站装置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规定的PUCCH格式来算出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所述基站装置,判断出所述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规定的PUCCH格式而算出的。
(15)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功率余量值时,用算出所述功率余量值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来发送PUCCH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所发送的所述PUCCH的PUCCH格式来算出发送所述PUCCH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所述基站装置,判断出发送所述PUCCH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由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的PUCCH的PUCCH格式而算出的。
(16)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移动站装置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针对规定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来算出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所述基站装置,判断出所述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针对规定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而算出的。
(17)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功率余量值时,用算出所述功率余量值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来发送PUCCH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针对所发送的所述PUCCH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来算出发送所述PUCCH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所述基站装置,判断出发送所述PUCCH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针对由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的PUCCH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而算出的。
(18)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值,按照每个PUCCH格式从所述基站装置指定。
(19)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值,根据用所述PUCCH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比特数而算出。
(20)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征在于,针对所述规定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是针对为了发送1比特的HARQ比特而使用的PUCCH格式1a的偏移值。
(21)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移动站装置对所述功率余量值的报告进行触发的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
(22)此外,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用第2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接收了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判断出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规定的PUSCH的资源量而算出的。
(23)此外,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判断出所接收的所述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规定的PUCCH格式而算出的。
(24)此外,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判断出所接收的所述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针对规定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而算出的。
(25)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对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报告进行触发。
(26)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用第2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来发送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利用规定的PUSCH的资源量来算出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
(27)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利用规定的PUCCH格式来算出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
(28)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利用针对规定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来算出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
(29)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使用于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基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所述移动站装置对所述功率余量值的报告进行触发的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
(30)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使用于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基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用第2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接收到了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判断出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规定的PUSCH的资源量而算出的。
(31)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使用于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基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判断出所接收的所述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规定的PUCCH格式而算出的。
(32)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使用于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基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判断出所接收的所述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针对规定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而算出的。
(33)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对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报告进行触发。
(34)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用第2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来发送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利用规定的PUSCH的资源量来算出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
(35)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规定的PUCCH格式来算出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
(36)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针对规定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来算出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
(37)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在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对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报告进行触发的处理,被指令化为计算机可读取以及可执行的指令。
(38)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在用第2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来发送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利用规定的PUSCH的资源量来算出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处理,被指令化为计算机可读取以及可执行的指令。
(39)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利用规定的PUCCH格式来算出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处理,被指令化为计算机可读取以及可执行的指令。
(40)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利用针对规定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来算出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处理,被指令化为计算机可读取以及可执行的指令。
(41)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用于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将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对所述功率余量值的报告进行触发的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步骤。
(42)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用于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在用第2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接收到了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判断出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规定的PUSCH的资源量而算出的。
(43)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用于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判断出所接收的所述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规定的PUCCH格式而算出的。
(44)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用于接收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判断出所接收的所述功率余量值,是由所述移动站装置利用针对规定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而算出的。
(45)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在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对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报告进行触发。
(46)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在用第2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来发送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利用规定的PUSCH的资源量来算出所述第1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
(47)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利用规定的PUCCH格式来算出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
(48)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用于将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发送到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利用针对规定的PUCCH格式的偏移值来算出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功率余量值。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移动站装置能够根据进行频带聚合的载波分量所属的频带、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天线或功率放大器的构成来进行高效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1和基站装置3的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波分量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功率上升空间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频带聚合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载波分量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上行链路的无线帧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近来,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研究了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的进化(LTE),以及利用比LTE宽频带的频带,来实现更高速的数据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LTE-A)。在LTE中,作为从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的通信方式,使用作为多载波发送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方式。此外,作为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使用作为单载波发送的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方式。
此外,在LTE中,在下行链路中,分配了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CHannel;SCH)、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多播信道(PhysicalMulticast CHannel;PMCH)、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PCFICH)、H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PHICH)。此外,在上行链路中,分配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PRACH)。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关于无线通信系统>
图6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6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移动站装置1A~1C、以及基站装置3。移动站装置1A~1C和基站装置3进行利用了后述的频带聚合的通信。图6示出,在从基站装置3向移动站装置1A~1C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中,分配了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下行链路导频信道(或者,也称作“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 SCH)、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H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
此外,图6示出,在从移动站装置1A~1C向基站装置3的无线通信(上行链路)中,分配了上行链路导频信道(或者,也称作“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 Signal;UL RS)”)、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PRACH)。以下,将移动站装置1A~1C称作移动站装置1。
<关于频带聚合>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频带聚合处理的一例的图。在图7中,横轴表示频域,纵轴表示时域。如图7所示,下行链路的子帧D1由具有20MHz的带宽的4个载波分量(DCC-1;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1、DCC-2、DCC-3、DCC-4)的子帧构成。在该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各个子帧中,用格子状的线阴影化的区域所示的配置了PDCCH的区域、和没有阴影化的区域所示的配置了PDSCH的区域被时分复用。例如,基站装置3,在某下行链路的子帧中,在4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的1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PDSCH中配置信号,并发送到移动站装置1。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子帧U1由具有20MHz的带宽的2个载波分量(UCC-1;Uplink Component Carrier-1、UCC-2)构成。在该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各个子帧中,用斜格子状的线阴影化的区域所示的配置了PUCCH的区域、和用左斜线阴影化的区域所示的配置了PUSCH的区域被频分复用。例如,移动站装置1,在某上行链路的子帧中,在2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中的1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PUSCH中配置信号,并发送到基站装置3。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载波分量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频域,DCC-1、DCC-2、DCC-3、DCC-4、以及UCC-1和UCC-2由在频域中连续的频带构成。如图8所示,在由连续的频带构成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情况下,在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测定出的路径损耗存在成为接近的值的倾向。此外,移动站装置1,可以利用1个天线来收发由连续的频带构成的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和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信号。
<关于下行链路无线帧>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图9表示某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的无线帧的构成。在图9中,横轴是时域,纵轴是频域。如图9所示,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无线帧,由多个下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对(例如,图9的虚线所包围的区域)构成。该下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对,是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由预先决定的宽度的频带(PRB带宽;180kHz)以及时间带(2个时隙=1个子帧;1ms)构成。
1个下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对,由在时域中连续的2个下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PRB带宽×时隙)构成。1个下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在图9中,粗线所包围的单位),在频域中由12个子载波(15kHz)构成,在时域中由7个OFDM符号(71μs)构成。
在时域中,存在由7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符号(71μs)构成的时隙(0.5ms)、由2个时隙构成的子帧(1ms)、由10个子帧构成的无线帧(10ms)。在频域中,根据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带宽来配置多个下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此外,将由1个子载波和1个OFDM符号构成的单元称作下行链路的资源元。
以下,对在下行链路的无线帧内分配的信道进行说明。在下行链路的各子帧中,例如,分配了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首先,对PDCCH进行说明。PDCCH从子帧的排头的OFDM符号开始(用左斜线阴影化的区域)配置。此外,配置PDCCH的OFDM符号的个数按照每个子帧而不同。在PDCCH中,配置了由下行链路指配(Downlinkassignment,此外也称作DL授权。)、上行链路授权(Uplink grant)等信息格式构成的、在通信控制中使用的信息即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的信号。
此外,下行链路指配由表示对PDSCH的调制方式的信息、表示编码方式的信息、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的信息、与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相关的信息、TPC指令等构成。此外,上行链路授权由表示对PUSCH的调制方式的信息、表示编码方式的信息、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的信息、与HARQ相关的信息、TPC指令等构成。此外,HARQ是指,例如,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将数据信息的解码的成功与否(ACK/NACK)发送到基站装置3(移动站装置1),在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由于错误而无法对数据信息进行解码的(NACK)情况下,基站装置3(移动站装置1)再次发送信号,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对再次接收到的信号和已经接收到的信号的合成信号进行解码处理的技术。
接着,对PDSCH进行说明。PDSCH配置于子帧的配置了PDCCH的OFDM符号以外的OFDM符号(没有被阴影化的区域)。在PDSCH中,配置了数据信息(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的信号(称作数据信号)。PDSCH的无线资源利用下行链路指配被分配,并被配置于与包含该下行链路指配的PDCCH相同的下行链路的子帧中。关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为了简化说明而在图9中省略图示,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在频域和时域中分散地配置。
<关于上行链路无线帧>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上行链路的无线帧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图10表示某上行链路载波分量中的无线帧的构成。在图10中,横轴是时域,纵轴是频域。如图10所示,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无线帧,由多个上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对(例如,图10的虚线所包围的区域)构成。该上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对是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由预先决定的宽度的频带(PRB带宽;180kHz)以及时间带(2个时隙=1个子帧;1ms)构成。
1个上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对,由在时域上连续的2个上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PRB带宽×时隙)构成。1个上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在图10中,粗线所包围的单位),在频域中由12个子载波(15kHz)构成,在时域中由7个SC-FDMA符号(71μs)构成。在时域中,存在由7个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符号(71μs)构成的时隙(0.5ms)、由2个时隙构成的子帧(1ms)、由10个子帧构成的无线帧(10ms)。在频域中,根据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带宽来配置多个上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此外,将由1个子载波和1个SC-FDMA符号构成的单元称作上行链路的资源元。
以下,对在上行链路的无线帧内分配的信道进行说明。在上行链路的各子帧中,例如,分配了PUCCH、PUSCH、以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首先,对PUCCH进行说明。PUCCH被分配于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带宽的两端的上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对(用左斜线阴影化的区域)。在PUCCH中,配置了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Information)、表示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针对PDSCH的ACK/NACK等在通信控制中使用的信息即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信号。
接下来,对PUSCH进行说明。PUSCH被分配于配置了PUCCH的上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以外的上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对(没有被阴影化的区域)。在PUSCH中,配置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作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外的信息的数据信息(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的信号。PUSCH无线资源,利用上行链路授权被分配,并被配置于从接收到了包含该上行链路授权的PDCCH的子帧开始规定时间后的子帧的上行链路的子帧中。虽然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与PUCCH和PUSCH时分复用,但为了简化说明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关于基站装置3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示那样,基站装置3包含上层处理部101、控制部103、接收部105、发送部107、以及收发天线109而构成。此外,上层处理部101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和功率上升空间设定部1013而构成。此外,接收部105包含解码部1051、解调部1053、复用分离部1055和无线接收部1057而构成。此外,发送部107包含编码部1071、调制部1073、复用部1075、无线发送部1077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而构成。此外,在图1中,基站装置3用1个收发天线109来进行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发送、以及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接收。
上层处理部101将每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数据信息输出到发送部107。此外,上层处理部101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上层处理部101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根据基站装置3所能够使用于无线通信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和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数量、以及移动站装置1所能够同时发送或接收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和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数量等,来将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和下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给移动站装置1。
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或者从上级节点取得在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各信道中配置的信息,并输出到发送部107。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从分配给移动站装置1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无线资源中,将由移动站装置1配置PUSCH(数据信息)的无线资源分配给移动站装置1。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从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无线资源中,决定配置PDSCH(数据信息)的无线资源。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表示该无线资源的分配的下行链路指配和上行链路授权,并经由发送部107发送到移动站装置1。
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基于针对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到的PUSCH的功率余量值(功率上升空间),来控制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1的PUSCH的无线资源的量。以下,在第1实施方式到第4实施方式中,将针对PUSCH的功率上升空间简称为功率上升空间。具体来说,基站装置3在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到的功率上升空间为正的情况下判断出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功率存在余裕,并对该移动站装置1分配更多的PUSCH发送用的无线资源,在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到的功率上升空间为负的情况下,判断出对移动站装置1请求了超过移动站装置1的最大发送功率值的发送功率,并对该移动站装置1分配更少的PUSCH发送用的无线资源。
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基于从移动站装置1通过PUCCH通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调度请求)、以及从移动站装置1通知的缓冲器的状况、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所设定的移动站装置1各自的各种设定信息,为了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103。
功率上升空间设定部1013按照每个移动站装置1来设定periodicPHR-Timer、prohibitPHR-Timer、dl-PathlossChange、为了进行功率上升空间的控制而对路径损耗进行监视(monitor)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最大发送功率值,生成与所述设定相关的信息,并经由发送部107而发送到移动站装置1。此外,最大发送功率值是指,移动站装置1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道时所能使用的最大的功率值。此外,功率上升空间设定部1013,也可以设定为移动站装置1不按照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来发送功率上升空间。
控制部103基于来自上层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来生成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3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来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
接收部105按照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来对经由收发天线109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层处理部101。无线接收部1057将经由收发天线109而接收到的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信号变换为中间频率(降频转换),将多余的频率分量除去,按照适当维持信号电平的方式对放大电平进行控制,并基于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来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1057从变换后的数字信号中除去与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相当的部分。无线接收部1057对除去了保护间隔的信号进行高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1055。
复用分离部1055将从无线接收部1057输入的信号按照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别分离为PUCCH、PUSCH、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此外,该分离基于预先由基站装置3决定并通知给各移动站装置1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来进行。此外,复用分离部1055根据分离后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求出传输路径的推定值,并进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传输路径的补偿。
解调部1053对PUSCH进行逆离散傅里叶变换(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IDFT),取得调制符号,并分别对PUCCH和PUSCH的调制符号,利用二进制相移调制(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四相相移调制(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16值正交振幅调制(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QAM)、64值正交振幅调制(64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QAM)等预先决定的、或者由基站装置3用上行链路授权预先通知给各个移动站装置1的调制方式来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解码部1051对解调后的PUCCH和PUSCH的编码比特,以预先决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先决定的或者由基站装置3用上行链路授权预先通知给移动站装置1的编码率来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数据信息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上层处理部101。
发送部107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数据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对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收发天线109将信号发送到移动站装置1。编码部1071对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各自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数据信息进行Turbo编码、卷积编码、块编码等编码。调制部1073用QPSK、16QAM、64QAM等调制方式对编码比特进行调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生成按照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小区标识符(Cell ID)等而预先决定的规则而求出的、移动站装置1已知的序列,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部1075对调制后的各信道和所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
无线发送部1077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进行逆高速傅里叶变换(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对OFDM调制后的OFDM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根据模拟信号来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除去针对中间频带的多余的频率分量,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为高频的信号(升频转换),除去多余的频率分量,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收发天线109来进行发送。
<关于移动站装置1的构成>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示那样,移动站装置1包含上层处理部201、控制部203、接收部205、发送部207、路径损耗测定部209、以及收发天线211而构成。此外,上层处理部201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和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而构成。此外,接收部205包含解码部2051、解调部2053、复用分离部2055和无线接收部2057而构成。此外,发送部207包含编码部2071、调制部2073、复用部2075、无线发送部2077、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2079而构成。此外,在图2中,移动站装置1用1个收发天线211来进行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接收、以及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发送。
上层处理部2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数据信息发送到发送部207。此外,上层处理部201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无线链路控制层、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上层处理部201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进行分配给本装置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和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等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生成在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各信道中配置的信息,并按照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输出到发送部207。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基于从基站装置3通过PDCCH通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例如,下行链路指配、上行链路授权)、以及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所管理的本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为了进行接收部205以及发送部2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203。
上层处理部201所具备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利用通过下行链路指配通知的PUSCH的调制方式和无线资源的分配、TPC指令、从路径损耗测定部209输入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参数等,基于(1)式来算出在基站装置3中用于使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满足规定的通信质量的发送功率Preq、以及移动站装置1所实际使用的PUSCH的发送功率PPUSCH(i)。PUSCH的发送功率也可以表现为在PUSCH中配置的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功率。UL-SCH是通过PUSCH发送的传输信道。
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当从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被指示了进行功率上升空间的计算时,基于(2)式来算出从基站装置3分配的所有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功率上升空间,并经由发送部207发送到基站装置3。此外,计算功率上升空间时的MPUSCH,是在发送功率上升空间的定时分配给各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个数。此外,将按照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算出的功率上升空间汇总构成为1个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接入控制)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
上层处理部201所具备的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监视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1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或者移动站装置1所最初接入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的变化,利用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2个定时器(periodicPHR-Timer和prohibitPHR-Timer)和1个值dl-PathlossChange来控制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移动站装置1在符合以下记载的项目的至少1个的情况下决定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也将决定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称作对功率上升空间报告进行触发。即,是如下情况:在prohibitPHR-Timer结束,并且作为初始发送而用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PUSCH)发送了功率上升空间之后,在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1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或者移动站装置1所最初接入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路径损耗变化了dl-PathlossChange[dB]以上的情况;periodicPHR-Timer结束的情况;和由上层设定或重新设定了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功能,且不是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无法进行的设定的情况。
移动站装置1在分配了使用于初始发送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PUSCH)的定时,决定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并且,在根据数据信号的优先级而决定了通过PUSCH来发送功率上升空间的情况下,对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发出计算功率上升空间并输出到发送部207的指示。此外,使periodicPHR-Timer和prohibitPHR-Timer启动或重新启动。
控制部203基于来自上层处理部201的控制信息,来生成进行接收部205以及发送部2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203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205以及发送部207来进行接收部205以及发送部207的控制。
接收部205根据从控制部2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收发天线211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层处理部201。无线接收部2057将经由各接收天线而接收到的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信号变换为中间频率(降频转换),除去不需要的频率分量,按照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的方式对放大电平进行控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2057从变换后的数字信号中除去与保护间隔相当的部分,对除去了保护间隔的信号进行高速傅里叶变换,并提取频域的信号。
复用分离部2055将所提取的信号按照每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分别分离为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该分离基于由下行链路指配通知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等来进行。此外,复用分离部2055根据分离后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求出传输路径的推定值,并进行PDCCH和PDSCH的传输路径的补偿。此外,复用分离部2055将分离后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路径损耗测定部209。
解调部2053对PDCCH进行QPSK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2051。解码部2051尝试PDCCH的解码,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上层处理部201。解调部2053对PDSCH进行QPSK、16QAM、64QAM等由下行链路指配通知的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2051。解码部2051进行针对由下行链路指配通知的编码率的解码,并将解码后的数据信息输出到上层处理部201。
路径损耗测定部20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2055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按照每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来测定路径损耗,并将测定出的路径损耗输出到上层处理部201。
发送部207按照从控制部203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层处理部201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对PUCCH、PUSCH、以及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收发天线211发送到基站装置3。编码部2071对从上层处理部201输入的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数据信息进行Turbo编码、卷积编码、块编码等编码。调制部2073对从编码部2071输入的编码比特以BPSK、QPSK、16QAM、64QAM等调制方式进行调制。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2079生成按照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单元标识符等而预先决定的规则而求出的、基站装置3已知的序列作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部2075对PUSCH的调制符号并行地进行排序之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对PUCCH、PUSCH的信号、和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无线发送部2077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逆高速傅里叶变换,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对SC-FDMA调制后的SC-FDMA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并将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根据模拟信号来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除去针对中间频带的多余的频率分量,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升频)为高频的信号,除去多余的频率分量,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收发天线211来进行发送。
<关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1和基站装置3的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基站装置3将包含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最大发送功率值、periodicPHR-Timer、prohibitPHR-Timer、dl-PathlossChange以及为了进行功率上升空间的控制而对路径损耗进行监视(monitor)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等与功率上升空间相关的设定的信息通知给移动站装置1(步骤S100)。移动站装置1对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并进行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periodicPHR-Timer、prohibitPHR-Timer的管理(步骤S101)。
移动站装置1对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在prohibitPHR-Timer结束,并且作为初始发送而用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PUSCH)发送了功率上升空间之后,在从基站装置3通知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路径损耗变化了dl-PathlossChange[dB]以上的情况下,或者periodicPHR-Timer结束的情况下,或者由上层设定或重新设定了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功能,且不是无法进行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的设定的情况下,决定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步骤S102)。
基站装置3对移动站装置1发送表示初始发送用的PUSCH的无线资源分配等的上行链路授权(步骤S103)。在移动站装置1决定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并分配了初始发送用的PUSCH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算出针对被基站装置3分配的所有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功率上升空间(步骤S104)。虽然在后面会说明,但在步骤S104中,在没有对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初始发送或再次发送用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作为对该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了规定数量的物理资源块来算出功率上升空间。
移动站装置1利用分配了初始发送用的无线资源的PUSCH来发送所算出的功率上升空间(步骤S105),并使periodicPHR-Timer和prohibitPHR-Timer启动或重新启动(步骤S106)。基站装置3在步骤S103中接收对移动站装置1分配了无线资源的PUSCH,并取得功率上升空间(步骤S107)。步骤S106、步骤S107之后,结束与功率上升空间的收发相关的处理,移动站装置1返回至步骤S101的路径损耗的监视和定时器的管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3对移动站装置1通知了进行频带聚合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但基站装置3也可以对移动站装置1仅通知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且移动站装置1可以将被通知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所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用于频带聚合。在此情况下,从基站装置3向移动站装置1通知或者广播表示与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信息。
如图8所示,在进行频带聚合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在连续的频域中被构成的情况下,该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成为接近的值,只要知道任意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则能够推定出其他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因此,移动站装置1只要对1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进行测定,并在该1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进行用于功率上升空间的控制的路径损耗变化的监视即可。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移动站装置1对按照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而规定的最大发送功率值和估计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规定的功率值之差即功率上升空间进行管理,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规定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在某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变化了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决定从基站装置3发送与所设定的所有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上行链路的发送用的功率上升空间。由此,由于能够减少移动站装置1对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少移动站装置1对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时的负荷,能够使定时器的管理在所有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通用,因此定时器的管理变得容易。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移动站装置1对被基站装置3分配的所有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的情况。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和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则移动站装置1的上层处理部201以及基站装置3的上层处理部101不同。但是,其他构成要素所具有的构成以及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说明。
若与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上层处理部101的功率上升空间设定部1013进行比较,则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上层处理部101的功率上升空间设定部1013有如下不同:不设定为了进行功率上升空间的控制而监视路径损耗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设定按照每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而不同的dl-PathlossChange。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功率上升空间设定部1013所具有的其他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功率上升空间设定部1013相同,因此省略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说明。
若与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上层处理部201的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进行比较,则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上层处理部201的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有如下不同,即对从基站装置3分配的所有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此外,有如下不同,即在符合以下记载的项目的情况下决定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即,在prohibitPHR-Timer结束,并且作为初始发送而发送了功率上升空间之后,在从基站装置3分配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的、至少1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路径损耗变化了按照每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而设定的dl-PathlossChange【dB】以上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所具有的其他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相同,因此省略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说明。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波分量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在图4中,横轴表示频域,DCC-1、DCC-2、和UCC-1由在频域中连续的频带的载波分量构成,DCC-3、DCC-4、和UCC-2由在频域中连续的频带的载波分量构成,DCC-1、DCC-2、和UCC-1的组、以及DCC-3、DCC-4、和UCC-2的组在频域中分离的频域中被构成。
像这样,由于在频域中较大地分离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受到路径损耗的影响不同,因此通过像本实施方式这样设定按照每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而不同的dl-PathlossChange,能够实现高效的功率上升空间的控制。例如,也可以对通过移动站装置1的移动而路径损耗容易发生变动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设定较大的值的dl-PathlossChange,对路径损耗不容易发生变动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设定较小的值的dl-PathlossChange。
此外,在如图4那样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频率较大地分离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有可能利用不同的天线和功率放大器来发送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信号。例如,在图4中,在DCC-1、DCC-2、和UCC-1,以及DCC-3、DCC-4、和UCC-2中,在信号的收发中使用的移动站装置1的收发天线211和功率放大器不同。像这样,在根据下行链路载波分量而使用不同的收发天线211-1、211-2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天线增益的不均衡。例如,可以考虑仅有一部分天线由于障碍物的影响而路径损耗急剧地变动的情况,因此移动站装置1通过对为了使用于无线通信而被基站装置3设定的所有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能够进行正确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的控制。
此外,即使在基站装置3无法判断移动站装置1以怎样的收发天线211构成进行了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仅有一部分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急剧地变动的可能性,因此移动站装置1通过对被基站装置3分配的所有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能够与移动站装置1的收发天线211的构成无关地,进行正确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的控制。
此外,虽然在第1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1对1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在第2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1对被基站装置3设定的所有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但基站装置3也可以根据移动站装置1的收发天线211的构成来设定对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的数量,并通知给移动站装置1。在此情况下,需要由移动站装置1将表示本装置的收发天线211的构成的信息发送到基站装置3,或者由基站装置3根据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的功率上升空间等信息来推测移动站装置1的收发天线211的构成。由此,能够进行与移动站装置1的收发天线211的构成相应的高效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控制。
此外,虽然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按照每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算出了功率上升空间,但也可以将从移动站装置1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中,减去移动站装置1所具备的收发天线211以及功率放大器所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估计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规定功率值的合计后得到的值作为功率上升空间而算出。由此,基站装置3能够识别移动站装置1所具备的每个功率放大器的功率余量,能够进行与移动站装置1的功率放大器的构成相应的上行链路的功率控制。
此外,虽然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1将被基站装置3分配的所有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或者与被基站装置3分配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所有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功率上升空间构成为1个MAC CE,但也可以构成按照每个功率上升空间而不同的MACCE。在此情况下,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在发送了包含功率上升空间的所有的MAC CE的情况下,使periodicPHR-Timer和prohibitPHR-Timer启动或重新启动。即,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即使发送一部分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功率上升空间,也不将periodicPHR-Timer和prohibitPHR-Timer启动以及重新启动。此外,在发送了所有与路径损耗变化了dl-PathlossChange[dB]以上的下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关的功率上升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使periodicPHR-Timer和prohibitPHR-Timer启动或重新启动。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移动站装置1在发送与某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定时没有对该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情况下,计算功率上升空间的方法进行说明。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和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则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以及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是不同的。但是,其他构成要素所具有的构成以及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将根据(2)式来计算功率上升空间时的MPUSCH,设为在发送功率上升空间的定时分配给功率上升空间所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但是,在发送与某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定时(即,移动站装置1决定了功率上升空间的发送,并对任意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了初始发送用的PUSCH,以及/或者根据数据信号的优先级而决定了用PUSCH来发送功率上升空间的定时)没有对该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情况下,即MPUSCH为“0”的情况下,存在根据(2)式无法算出功率上升空间的问题。
因此,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在发送与某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定时没有对该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情况下,假设对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了规定数量(例如“1”,或者在该功率上升空间所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中紧挨在之前被分配为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或者在发送该功率上升空间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中分配给PUSCH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等)的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来算出功率上升空间。即,假设MPUSCH为规定的值来算出功率上升空间。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功率上升空间的算出方法的一例的图。在图5中,示出2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UCC-1、UCC-2)。在这2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中,横轴是频域,纵轴是时域,用斜线阴影化的区域表示分配给UCC-2的PUSCH发送用的无线资源。此外,在图5中,示出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所算出的UCC-1的PUSCH的发送功率Preq、UCC-1的最大发送功率值PCMAX、和UCC-1的功率上升空间PH。在此,关于发送功率Preq、最大发送功率值PCMAX、功率上升空间PH,纵轴是功率。
在图5的没有分配PUSCH发送用的无线资源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UCC-1中,在计算UCC-1的功率上升空间的情况下,假设对UCC-1分配了规定数量(例如“1”,或者在该功率上升空间所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中紧挨在之前被分配为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或者在发送该功率上升空间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中分配给PUSCH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等)的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来计算PUSCH的发送功率Preq(步骤T100)。接着,利用UCC-1的PUSCH的发送功率Preq和UCC-1的最大发送功率值PCMAX,根据(2)式来计算功率上升空间PH,并用UCC-2的PUSCH来发送UCC-1的功率上升空间(步骤T101)。
此外,第3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在接收了没有分配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功率上升空间的情况下,判断出是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假定分配了规定数量的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而算出的功率上升空间。
由此,移动站装置1在发送与某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定时没有对该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2)式来算出功率上升空间。
此外,该功率上升空间的计算方法,在将与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报告分别在不同的定时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发送与1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移动站装置1在1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进行路径损耗以及/或者路径损耗的变化的监视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由基站装置3选择发送功率上升空间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并通知给移动站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在移动站装置1将与某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用分配给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PUSCH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计算功率上升空间的方法。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和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则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以及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是不同的。但是,其他构成要素所具有的构成以及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将根据(2)式来计算功率上升空间时的MPUSCH,设为在发送功率上升空间的定时分配给功率上升空间所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但是,在虽然基站装置3对某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了无线资源,且将表示该无线资源的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发送到了移动站装置1,但移动站装置1在该上行链路授权的检测中失败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判断出没有对该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无线资源,来计算并发送功率上升空间,但由于基站装置3认为接收到了基于本装置所分配的无线资源而算出的功率上升空间,因此存在在移动站装置1和基站装置3之间,功率上升空间的解释不同的问题。
因此,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在将与某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用分配给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PUSCH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假设对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分配了规定数量(例如“1”,或者在发送该功率上升空间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中分配给PUSCH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等)的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来算出功率上升空间。即,假设MPUSCH为规定的值来算出功率上升空间。
此外,第4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在将与某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用分配给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PUSCH进行了接收的情况下,判断出是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假定分配了规定数量的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而算出的功率上升空间。
由此,即使在移动站装置1在基站装置3所发送的上行链路授权的检测中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移动站装置1和基站装置3之间功率上升空间的解释不同。
此外,该功率上升空间的计算方法,在将与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报告分别在不同的定时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发送与1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移动站装置1在1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进行路径损耗以及/或者路径损耗的变化的监视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由基站装置3选择发送功率上升空间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并通知给移动站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第5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对移动站装置1发送PUSCH的功率上升空间(第1功率余量值)以及/或者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第2功率余量值)的方法进行说明。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和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比较,则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以及基站装置4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是不同的。但是,由于其他构成要素所具有的构成以及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说明。
在非专利文献3第6章中,记载有在LTE-A中同时发送PUSCH和PUCCH。在同时发送PUSCH和PUCCH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若不了解移动站装置1所发送的PUCCH的发送功率值,则无法判断对同时发送PUCCH和PUSCH的移动站装置1应该分配多少物理资源块来作为PUSCH发送用的无线资源。因此,虽然移动站装置1需要对基站装置3发送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但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发送方法不明确。因此在第5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发送方法。
第5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若从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2015被指示了进行功率上升空间的计算,则基于(2)式来算出从基站装置3分配的所有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的PUSCH的功率上升空间,并经由发送部207发送到基站装置3。此外,发送功率控制部2013基于(4)式来计算从基站装置3分配的所有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或者从基站装置3分配了PUCCH发送用的无线资源(控制信息发送用的无线资源)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此外,该上行链路载波分量也可以由基站装置3通知给移动站装置1)的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并经由发送部207发送到基站装置3。
【数学式4】
PHPUCCH(i)=PCMAX-{PO_PUCCH(j)+PL+h(nCQI,nHARQ)+ΔF_PUCCH(F)+g(i)}
=PCMAX-Preq_PUCCH        …(4)
在用(4)式来计算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的情况下,h(nCQI、nHARQ)以及ΔF_PUCCH作为规定的PUCCH格式以及规定的比特数(例如,在PUCCH格式1a下HARQ比特为1比特,或者在PUCCH格式2下信道质量信息为4比特)而算出。或者,在发送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的定时用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所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量来发送PUCCH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在该定时用上行链路载波分量发送的PUCCH的格式以及比特数,根据(4)式来算出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第5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基于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以及PUSCH的功率上升空间,来对移动站装置1同时发送PUCCH和PUSCH的情况下的发送功率值进行控制。
由此,移动站装置1能够计算与某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并发送到基站装置3,基站装置3能够根据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和PUSCH的功率上升空间来控制分配给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
此外,该功率上升空间的计算方法,在将与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报告分别在不同的定时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发送与1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量相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移动站装置1在1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分量中进行路径损耗以及/或者路径损耗的变化的监视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将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和PUSCH的功率上升空间构成为不同的MACCE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将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和PUSCH的功率上升空间构成为相同的MAC CE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在组合了上述条件中的2个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手段。即,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使用多个分量载波,由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对从所述基站装置按照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而决定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与估计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规定的功率值之差即功率余量值进行管理,对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在任意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值变化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决定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从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链路的发送用的功率余量值。
像这样,由于对从基站装置通知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因此移动站装置能够减少对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能够减少移动站装置对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时的负荷,能够使定时器的管理在所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通用,因此定时器的管理变得容易。
(2)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是应用于使用多个分量载波,由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其对从所述基站装置按照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而决定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与估计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规定的功率值之差即功率余量值进行管理;路径损耗测定部,其对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所述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在任意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值,变化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决定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从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链路的发送用的功率余量值。
像这样,由于对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从基站装置通知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因此移动站装置能够减少对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能够减少移动站装置对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时的负荷,能够使定时器的管理在所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通用,因此定时器的管理变得容易。
(3)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特征在于,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所述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任意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所述路径损耗测定部对所通知的任意一个所述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
像这样,移动站装置对被通知的任意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因此能够减少对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此外,在进行频带聚合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连续的频域中被构成的情况下,根据该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能够推定出其他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
(4)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路径损耗测定部对从所述基站装置分配的所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
像这样,移动站装置对从基站装置分配的所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因此像在频域中较大地分离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那样受到路径损耗的影响不同的情况下,能够高效且正确地进行功率上升空间的控制。
(5)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在发送所述功率余量值的时间点,在没有对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上行链路的发送用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假设对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了规定的量的无线资源,来计算所述功率余量值。
像这样,在发送功率余量值的时间点,在没有对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上行链路的发送用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假设对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了规定的量的无线资源,来计算功率余量值,因此移动站装置能够用与分配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用的无线资源的情况相同的方法来算出功率上升空间。
(6)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在发送所述功率余量值的时间点,用所述功率余量值所对应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以外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来发送所述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假设对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了规定量的无线资源,来算出所述功率余量值。
像这样,在用功率余量值所对应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以外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来发送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假设对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了规定量的无线资源,来算出功率余量值,因此即使在移动站装置在基站装置所发送的上行链路授权的检测中失败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功率上升空间的解释不同。
(7)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还对从所述基站装置按照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而决定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与估计用于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发送的规定的功率值之差即第2功率余量值进行管理,所述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假设对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了规定的格式的无线资源,并发送规定的比特数,来算出所述第2功率余量值。
像这样,由于对从基站装置按照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而决定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与估计用于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发送的规定的功率值之差即第2功率余量值进行管理,因此移动站装置能够算出与某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相对应的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并发送到基站装置,基站装置能够根据PUCCH的功率上升空间和PUSCH的功率上升空间来对分配给PUSCH发送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进行控制。
(8)此外,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是应用于使用多个分量载波,由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由(3)所记载的移动站装置来设定监视路径损耗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并将所设定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
像这样,由于将基站装置所设定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通知给移动站装置,因此移动站装置能够对被通知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
(9)此外,在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中,是应用于使用多个分量载波,由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每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来设定用于监视路径损耗值的规定的值,并将所设定的各规定的值通知给所述(4)所记载的移动站装置。
像这样,由于按照每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来设定用于监视路径损耗值的规定的值,因此在像在频域中较大地分离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那样受到路径损耗的影响不同的情况下,能够高效且正确地进行功率上升空间的控制。
(10)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使用多个分量载波,由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中,对从所述基站装置按照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而决定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与估计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规定的功率值之差即功率余量值进行管理,对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在任意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值变化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决定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从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链路的发送用的功率余量值。
像这样,移动站装置对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从基站装置通知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因此能够减少对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能够减少对移动站装置的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时的负荷,能够使定时器的管理在所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通用,因此定时器的管理变的容易。
(11)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是应用于使用多个分量载波,由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将包含如下处理在内的一系列处理指令化为计算机可读取以及可执行的指令:在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中,对从所述基站装置按照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而决定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与估计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规定的功率值之差即功率余量值进行管理的处理;在路径损耗测定部中,对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进行监视的处理;和在所述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中,在任意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值变化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决定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与从所述基站装置设定的所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链路的发送用的功率余量值的处理。
像这样,移动站装置,在任意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路径损耗值变化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决定对基站装置发送与从基站装置设定的所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链路的发送用的功率余量值,因此能够减少对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能够减少移动站装置对路径损耗的变化进行监视时的负荷,能够使定时器的管理在所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通用,因此定时器的管理变得容易。
本发明所涉及的在基站装置3以及移动站装置1中进行动作的程序,也可以是按照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来对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进行控制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并且,在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暂时被存储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中,之后,保存在Flash 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各种ROM或HDD(Hard Disk Drive)中,并根据需要由CPU读出,进行修正/写入。
此外,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也可以用计算机来实现。在此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并执行来实现。此外,在此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于移动站装置1或基站装置3中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和周边设备等硬件。
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并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包含像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装置,像作为在此情况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挥发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装置。此外,上述程序既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而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前述的功能的程序。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实现为作为典型的集成电路的LSI。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个别地进行芯片化,也可以对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集成来进行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手法不限定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构成不限于上述构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等。
符号说明
1(1A、1B、1C)移动站装置
3基站装置
101上层处理部
103控制部
105接收部
107发送部
201上层处理部
203控制部
205接收部
207发送部
209路径损耗测定部
1013功率上升空间设定部
2015功率上升空间控制部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由移动站装置利用1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1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装置,在不用某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经由实际的物理资源来进行规定的物理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并且在计算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关于所述功率余量值,假定使用规定的物理资源进行所述规定的物理信道的发送来计算功率余量值,
所述基站装置,在没有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分配所述规定的物理信道的物理资源的情况下,关于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功率余量值,判断为假定由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所述规定的物理资源进行发送而算出了功率余量值。
2.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由移动站装置利用1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1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装置,在不用某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经由实际的物理资源来进行规定的物理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并且在计算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关于所述功率余量值,假定使用规定的物理资源进行所述规定的物理信道的发送来计算功率余量值,
所述基站装置,在没有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分配所述规定的物理信道的物理资源的情况下,关于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功率余量值,判断为假定由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所述规定的物理资源进行发送而算出了功率余量值。
3.一种移动站装置,其利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不用某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经由实际的物理资源来进行规定的物理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并且在计算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关于所述功率余量值,假定使用规定的物理资源进行所述规定的物理信道的发送来计算功率余量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物理信道包含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所述规定的物理资源包含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1个物理资源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物理信道包含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所述规定的物理资源包含所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规定的格式所占有的物理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格式为在发送1比特的信息时使用的格式。
7.一种集成电路,其通过安装于利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来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多个功能,
所述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以下功能:
在不用某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经由实际的物理资源进行规定的物理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并且在计算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的情况下,关于所述功率余量值,假定使用规定的物理资源进行所述规定的物理信道的发送来计算功率余量值的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物理信道包含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所述规定的物理资源包含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1个物理资源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物理信道包含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所述规定的物理资源包含所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规定的格式所占有的物理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格式是在发送1比特的信息时使用的格式。
CN201210286817.0A 2009-10-28 2010-09-21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Active CN1027810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7497A JP5020300B2 (ja) 2009-10-28 2009-10-28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移動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247497 2009-10-28
CN2010800484781A CN102598806A (zh) 2009-10-28 2010-09-21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84781A Division CN102598806A (zh) 2009-10-28 2010-09-21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1088A true CN102781088A (zh) 2012-11-14
CN102781088B CN102781088B (zh) 2016-02-24

Family

ID=439217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6817.0A Active CN102781088B (zh) 2009-10-28 2010-09-21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CN2010800484781A Pending CN102598806A (zh) 2009-10-28 2010-09-21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84781A Pending CN102598806A (zh) 2009-10-28 2010-09-21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9014031B2 (zh)
EP (2) EP2541999B1 (zh)
JP (1) JP5020300B2 (zh)
CN (2) CN102781088B (zh)
AU (1) AU2010312811B2 (zh)
BR (1) BR112012010145B1 (zh)
CA (1) CA2777892C (zh)
TW (1) TWI495373B (zh)
WO (1) WO2011052312A1 (zh)
ZA (1) ZA20120287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7023A (zh) * 2016-12-18 2018-06-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窄带通信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51826A (zh) * 2017-11-16 2019-03-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功率余量报告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7253B2 (ja) * 2009-10-02 2014-12-24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複数の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上の伝送の伝送電力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448167B1 (en) * 2010-11-02 2019-08-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910899B1 (ko) * 2010-11-05 2019-01-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Power Headroom을 계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185665B2 (en) 2010-11-05 2015-1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headroom repor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3046964A1 (ja) * 2011-09-28 2013-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40241301A1 (en) * 2011-09-28 2014-08-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3061716A1 (ja) * 2011-10-27 2013-05-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935148B2 (ja) 2011-11-02 2016-06-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642114B2 (en) * 2011-11-04 2017-05-02 Intel Corporation Path-loss estimation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WO2013129418A1 (ja) * 2012-02-29 2013-09-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4272616B (zh) 2012-03-19 2018-02-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支持载波聚合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报告功率余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80488A1 (ja) 2012-11-22 2014-05-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929800B (zh) * 2013-01-11 2017-09-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pucch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JP6137200B2 (ja) * 2013-01-25 2017-05-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局、基地局、パワーヘッドルーム報告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3974319B (zh) * 2013-01-29 2017-08-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载波聚合下的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4105192A (zh) * 2013-04-03 2014-10-1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多链路连接的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US10080203B2 (en) * 2013-04-22 2018-09-18 Lg Electronics Inc.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hange in use of wireless resource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538439B2 (en) * 2013-05-10 2017-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n achievable link throughput based 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
WO2015045079A1 (ja) * 2013-09-26 2015-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移動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236020B1 (ko) * 2013-10-08 2021-04-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전송 신호 전력 제어 및 발견 신호 자원 다중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107850A1 (ja) * 2014-01-15 2015-07-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GB201410025D0 (en) * 2014-06-05 2014-07-16 Ocad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US10980045B2 (en) * 2014-10-02 2021-04-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power on an uplink component carrier transmitted over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WO2016101087A1 (en) * 2014-12-22 2016-06-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JP6501903B2 (ja) * 2015-04-08 2019-04-17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ユーザデバイス及びその方法
US10700836B2 (en) * 2016-03-11 2020-06-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carrier uplink data with single carrier uplink control
CN107682923B (zh) * 2016-08-01 2023-05-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功率余量上报的方法及相应的用户设备
WO2018064799A1 (en) * 2016-10-07 2018-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alloc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0530468B2 (en) * 2016-10-19 2020-01-07 Vector Launch Inc. State transfer among virtualized nodes in spaceborne or airborne systems
EP3682589A1 (en) * 2017-09-15 2020-07-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de-rate-dependent modulation techniques
KR102414678B1 (ko) * 2018-01-08 2022-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172624A1 (ko) * 2018-03-05 2019-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을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14041306A (zh) * 2019-11-08 2022-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功率余量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135A (zh) * 2006-07-04 2008-01-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发送功率控制
US20080253336A1 (en) * 2007-04-13 2008-10-16 Stefan Parkvall Multi-Carrier CQI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14771B2 (en) * 2005-12-22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formation
CN101675691B (zh) * 2007-03-01 2013-07-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75692B (zh) 2007-03-01 2013-01-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控制方法
WO2009041785A2 (en) * 2007-09-28 2009-04-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088195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of scheduling information
US20090175187A1 (en) * 2008-01-07 2009-07-09 Kristina Jersenius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rigger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Transmission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311053B2 (en) * 2008-09-15 2012-11-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TWI455630B (zh) * 2008-12-03 2014-10-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載波聚合上鏈功率餘裕報告
EP3404963B1 (en) * 2009-01-30 2019-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ver a data channel or over a control channel
EP2675232B1 (en) * 2009-03-12 2019-01-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 reselecting an uplink primary carrier
EP3657867B1 (en) * 2009-05-22 2022-01-26 BlackBerry Limited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KR20120085274A (ko) * 2009-10-01 2012-07-31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3691172B1 (en) * 2009-10-01 2023-12-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WO2011041555A2 (en) * 2009-10-02 2011-04-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ower control for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US9949261B2 (en) * 2009-10-15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resource assignment for multiple system bandwidths
US8249091B2 (en) * 2009-10-21 2012-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135A (zh) * 2006-07-04 2008-01-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发送功率控制
US20080253336A1 (en) * 2007-04-13 2008-10-16 Stefan Parkvall Multi-Carrier CQI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ST-ERICSSON: "《R1-094274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bis》", 16 October 2009 *
HUAWEI: "《R1-093840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bis》", 16 October 2009, article "UL Power Control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RESEARCH IN MOTION, UK LIMITED: "《R1-092415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7b》", 3 July 2009, article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pages: 1-4 *
RESEARCH IN MOTION, UK LIMITED: "《R2-093886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66bis》", 3 July 200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7023A (zh) * 2016-12-18 2018-06-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窄带通信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51826A (zh) * 2017-11-16 2019-03-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功率余量报告传输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96025A4 (en) 2014-07-02
CN102598806A (zh) 2012-07-18
US10560924B2 (en) 2020-02-11
TW201125402A (en) 2011-07-16
EP2541999A2 (en) 2013-01-02
EP2541999A3 (en) 2014-06-25
US20120263060A1 (en) 2012-10-18
CA2777892A1 (en) 2011-05-05
AU2010312811A1 (en) 2012-05-10
BR112012010145A2 (pt) 2016-04-12
CA2777892C (en) 2020-04-28
BR112012010145B1 (pt) 2021-05-11
JP2011097224A (ja) 2011-05-12
CN102781088B (zh) 2016-02-24
ZA201202878B (en) 2013-06-26
AU2010312811B2 (en) 2014-11-06
EP2541999B1 (en) 2019-04-17
US9014031B2 (en) 2015-04-21
TWI495373B (zh) 2015-08-01
US20150201412A1 (en) 2015-07-16
JP5020300B2 (ja) 2012-09-05
WO2011052312A1 (ja) 2011-05-05
EP2496025A1 (en)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1088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的控制程序、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CN102696264B (zh)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JP5969709B2 (ja) アップリンク信号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2783207B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US20140177584A1 (e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133876B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station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334220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612558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490173B2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02041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034940B2 (ja)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840751B2 (ja)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12558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654701B2 (ja) 移動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