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4297A - 车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4297A
CN102774297A CN2012100893290A CN201210089329A CN102774297A CN 102774297 A CN102774297 A CN 102774297A CN 2012100893290 A CN2012100893290 A CN 2012100893290A CN 201210089329 A CN201210089329 A CN 201210089329A CN 102774297 A CN102774297 A CN 102774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pring
spring parts
middle section
use chair
auto 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93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4297B (zh
Inventor
笠间秀治
冲本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YUTA KOGYO K K
Delta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YUTA KOGYO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YUTA KOGYO K K filed Critical DEYUTA KOGYO K K
Publication of CN102774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4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4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42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4Seat suspension devices using mechanical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3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back-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用座椅包括:靠背(3);头枕(4);靠背框架(10),设置于靠背(3)内,支撑头枕(4)。靠背框架(10)包括:支撑弹簧部件(20B、20C),其左右方向的两端部(20b、20c)卡止在靠背框架(10)的左右的侧梁(12)之间,沿左右方向延伸,以便支撑乘员的腰部近傍。支撑弹簧部件(20B、20C)以其中央区域呈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成形,在发生后碰撞时的向后负荷的作用下,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大幅度向后方挠曲即向后方陷入。所述车用座椅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在发生后碰撞时能够保护乘员的颈部。

Description

车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有设置在靠背内且支撑头枕的靠背框架的车用座椅。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开平7-1842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靠背框架中设置有冲击受压框架及头枕支撑框架的汽车用座椅。冲击受压框架以下端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靠背框架的下部。此外,头枕支撑框架以上下中央部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靠背框架的上部,并且该头枕支撑框架的下端与所述冲击受压框架的上端相连。由此,随着冲击受压框架的后倾,头枕支撑框架与此后倾相联动地转动,从而头枕支撑框架的上端向前方移动。
因此,在发生后碰撞时,冲击受压框架被乘员推压而后倾,支撑于头枕支撑框架上端的头枕伴随该后倾而向前方移动,乘员的头部与头枕之间的间隙缩小,从而保护乘员的颈部。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中采用了在靠背框架中设置冲击受压框架和头枕支撑框架这两个框架并使这两框架联动的结构,因此,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发生后碰撞时可保护乘员的颈部而结构简单的车用座椅。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车用座椅包括:靠背;头枕;靠背框架,设置于所述靠背的内部,支撑所述头枕;其中,所述靠背框架包括:左右的侧梁;支撑弹簧单元,其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卡止在所述左右的侧梁之间,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以便支撑乘员的腰部近傍;其中,所述支撑弹簧单元以其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成形。
根据本发明,支撑弹簧单元以中央区域向前方呈平坦的状态突出的方式成形。因此,在施加于支撑弹簧单元的中央区域的负荷未达设定值的无负载时或在乘员就座时等的通常情况下,通过支撑弹簧单元自身来限制中央区域向后方的挠曲,从而由支撑弹簧单元恰当地支撑就座在座椅的乘员的腰部近傍。该结构除了包括所述支撑弹簧单元以其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正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成形的实施方式之外,在上述通常情况下能够由支撑弹簧单元恰当地支撑就座在座椅的乘员的腰部近傍为前提,还包括所述支撑弹簧单元以其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大致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成形的实施方式。
此外,在施加于支撑弹簧单元的向前方突出的中央区域的负荷达到设定值以上例如为后碰撞时的向后负荷时,在该负荷的作用下,支撑弹簧单元的中央区域大幅度向后方挠曲(向后方陷入)。
由此,乘员的上半身与腰部近傍一起深深地陷入靠背中,乘员的头部与头枕之间的间隙缩小,施加给乘员颈部的负担得以减轻。另外,向后方大幅度挠曲(陷入)的支撑弹簧单元的中央区域在其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到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这样,通过采用使支撑弹簧单元的中央区域向前方呈平坦的状态突出这样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同时实现对乘员腰部近傍的支撑和后碰撞时对乘员颈部的保护。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车用座椅还包括:复位弹簧部件,一端部卡止于所述左右的侧梁,另一端部卡止于所述支撑弹簧单元;其中,所述复位弹簧部件在所述支撑弹簧单元的向前方突出的所述中央区域受到向后的负荷而陷入后方时,对该中央区域施加向使该中央区域回复到向前方突出状态的方向的作用力。
根据该结构,在支撑弹簧单元的向前方突出的中央区域因向后的负荷而陷入后方时,基于复位弹簧部件的弹力的辅助,能够切实地使支撑弹簧单元的中央区域回复到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另外,通过调整复位弹簧部件的弹力,可以容易地调整通常的就座负荷作用于支撑弹簧单元时的就座感觉,并且还可容易地调整后碰撞时的工作负载。
在该结构中,进一步理想的是,所述支撑弹簧单元包括多个支撑弹簧部件,所述多个支撑弹簧部件在所述左右的侧梁之间上下隔开间隔排列,所述车用座椅在该车用座椅的左右侧分别具有将所述上下排列的支撑弹簧部件予以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复位弹簧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车用座椅的左右侧,各所述复位弹簧部件的所述一端部卡止于相应侧的所述侧梁,各所述复位弹簧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卡止于相应侧的所述连接部件。
根据该结构,通过各复位弹簧部件将支撑弹簧部件的两端部与中央区域的分界部分别支撑,可以预防支撑弹簧部件的中央区域向左右方向偏移。
此外,若采用由连接部件连接上下的支撑弹簧部件的两端部的内侧部分(支撑弹簧部件的两端部与中央区域的各分界部)并且将左右各复位弹簧部件的一端部分别卡止于左右的侧梁且将另一端部分别卡止于相应侧的连接部件的结构时,则与针对每一支撑弹簧部件分别设置复位弹簧部件的情形相比,能够使结构更为简略。
本发明中,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支撑弹簧单元包括在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支撑弹簧部件,所述上下排列的多个支撑弹簧部件分别以其所述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且在俯视下呈梯形状的方式成形。该结构除了包括所述上下排列的多个支撑弹簧部件分别以其所述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正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且在俯视下呈正梯形状的方式成形的实施方式之外,在上述通常情况下能够由支撑弹簧单元恰当地支撑就座在座椅的乘员的腰部近傍为前提,还包括:所述上下排列的多个支撑弹簧部件分别以其所述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大致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且在俯视下呈正梯形状的方式成形的实施方式;所述上下排列的多个支撑弹簧部件分别以其所述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正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且在俯视下呈大致梯形状的方式成形的实施方式;以及所述上下排列的多个支撑弹簧部件分别以其所述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大致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且在俯视下呈大致梯形状的方式成形的实施方式。
在该结构中,进一步理想的是,各所述支撑弹簧部件形成为将S字连接而成的波形状。
在该结构中,更进一步理想的是,各所述支撑弹簧部件以其所述中央区域在前视下呈连续的S字且其从所述左右方向的端部至所述中央区域的部分在侧视下呈S字的方式成形。
由此,利用相对简单的结构要素就能够制造支撑弹簧单元。另外,通过由连续的S字连接而成的波形状的弹簧部件来形成各支撑弹簧部件,而且成形为在前视下为连续的S字并且侧视下为S字,从而能够以相对简单的结构使该弹簧部件的中央区域相对于两端部向前方突出。
本发明中,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靠背框架的左右的侧梁之间的空间内的、所述支撑弹簧单元的前侧收纳有支撑乘员的上半身脊背的缓冲垫,在该缓冲垫的两侧部(左右两侧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
根据该结构,可使乘员的上半身与腰部近傍一起更快更深地陷入靠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座椅的侧视图。
图2的(a)是靠背框架的立体图,(b)是(a)的A部放大图。
图3的(a)是靠背框架的要部正视图,(b)是(a)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乘员和靠背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5表示靠背的左半边,(a)是无负载状态下的平面剖视图,(b)是就座状态下的平面剖视图,(c)是后碰撞状态下的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座椅1的侧视图。
车用座椅1包括座垫2、可前后倾(倾倒)地设置在该座垫2上的靠背3、以及安装在该靠背3上端的头枕4。此外,还包括连接座垫2和靠背3、调整座垫2的倾斜角度的倾倒装置5。
如图2所示,左右的倾倒装置5由连接轴7相互联动地予以连接。此外,一侧的倾倒装置5上如图1所示设有操作杆6。通过乘员操纵操作杆6,在使通过连接轴7相连的左右倾倒装置5联动的同时,调整靠背3相对于座垫2的倾角。
靠背3内如图2所示设有支撑头枕4的靠背框架10。
靠背框架10包含大致呈倒U字形的上部框架11、从该上部框架11的两下端向下方延伸且安装于各下端的左右的侧梁12、以及连接上述侧梁12的两下端的下部框架13。
上部框架11上设有供头枕4的未图示的支杆插入的左右一对的头枕支撑部11a。
在各侧梁12上下方向的适当部位分别通过焊接等方式安装有三块弹簧固定片14。
各侧梁12之间架设有向左右方向延伸以连接各侧梁12的三个支撑弹簧部件20A、20B、20C。各支撑弹簧部件20A、20B、20C上下隔开间隔地设置,各两端部20a、20b、20c分别固定于各侧梁12的弹簧固定片14。
各支撑弹簧部件20A、20B、20C形成为将S字连接而成的波形状(S弹簧),形成可支撑就座于座椅1上的乘员的上半身的结构。上侧的一个支撑弹簧部件20A支撑乘员的脊背的中央近傍,下侧的两个支撑弹簧部件20B、20C支撑乘员的腰部近傍。另外,将下侧的两个支撑弹簧部件20B、20C总称为支撑弹簧单元。
具体而言,由于来自乘员的向后负荷施加于各支撑弹簧部件20A、20B、20C,各支撑弹簧部件20A、20B、20C的中间部分向后方移位地挠曲变形,随着该变形而产生的复原力对乘员的上半身予以支撑。另外,下侧的两个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撑弹簧部件”。
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支撑弹簧单元)的两端部20b、20c的内侧部分由向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15连接为一体。
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以位于两端部20b、20c之间的中央区域相对于该两端部20b、20c呈大致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的方式预先成形为俯视大致梯形状。在此,“大致梯形状”是指图5的(a)所示的状态。但图5的(a)仅描绘了左半边,因此在加上左右对称的右半边的状态下支撑弹簧部件俯视呈大致梯形状。即,俯视下,支撑弹簧部件20B、20C具有从端部20b、20c至中央部向斜前方延伸的倾斜部(从支撑弹簧部件20的端部20b、20c至与复位弹簧部件22的连接部22b之间),除该倾斜部以外的中央区域为基本平坦的状态。
以下,虽使用“向前方突出的中央区域”这样的用语,但并非中央部存在显著凸部的意思,不过是以“俯视下为大致梯形状,以相对于该两端部20b、20c呈大致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的大范围的中央区域(即图5的(a)所示的状态)”的意思使用。
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向前方突出的中央区域在施加于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的负荷未达设定值时,通过支撑弹簧部件20B、20C自身限制向中央区域后方的挠曲,从而就座的乘员的腰部近傍由支撑弹簧部件予以恰当支撑。在此,未达设定值是指如图5的(a)所示未对靠背3施加乘员脊背M的负荷的无负载(设置)状态、及如图5的(b)所示对靠背3轻度施加乘员脊背M的负荷的就座状态。另外,乘员脊背M的负荷通常设想为约80~120kg左右。
此外,设定为若施加于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向前方突出的中央区域的负荷达设定值以上,则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大幅度向后方挠曲(陷入)。在此,设定值以上是指如图5的(c)所示对靠背3重度施加乘员脊背M的负荷的后碰撞状态。
靠背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复位弹簧部件(螺旋弹簧)22,各复位弹簧部件22的一端部22a分别卡止在各侧梁12的前侧位置中支撑弹簧部件20B和20C的上下方向大致中间位置。各复位弹簧部件22的另一端部22b分别卡止于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两端部20b、20c的内侧部分的连接部件15。该复位弹簧部件22左右各设一个。另外,复位弹簧22的另一端部22b与连接部件15的连接处俯视如图5的(a)等所示,为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两端部20b、20c与中央区域的分界部。
在采用上述结构的车用座椅1中,支撑弹簧部件20B、20C成形为中央区域以大致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并且,在施加于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的负荷未达设定值的无负载时或就座时等通常情况下,通过支撑弹簧部件20B、20C自身限制向中央区域后方的挠曲,从而就座的乘员的腰部近傍由支撑弹簧部件予以恰当支撑。
此外,在施加于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向前方突出的中央区域的负荷达到设定值以上的例如后碰撞时的向后负荷的作用下,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大幅度向后方挠曲(陷入)。由此,乘员的上半身与腰部近傍一起深深地陷入靠背中,如图4所示,乘员的头部与头枕4之间的间隙缩小(从d1缩小至d2),施加给乘员颈部的负担得以减轻。
另外,向后方大幅度挠曲(陷入)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在其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复至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这样,通过使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以大致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的如此简单结构,可同时实现对乘员腰部近傍的支撑和后碰撞时对乘员颈部的保护。
此外,设置复位弹簧部件22,则可在向前方突出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因向后的负荷而陷入后方时,借助复位弹簧部件22的弹力辅助,切实地使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回复到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此外,通过各复位弹簧部件22将弹簧部件20B、20C的两端部20b、20c与中央区域的分界部分别支撑,可以预防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向左右方向偏移。
另外,通过调整复位弹簧部件22的弹力,可以容易地调整通常的就座负荷作用于支撑弹簧部件20B、20C时的就座感觉,并且可容易地调整后碰撞时的工作负载。
此外,用连接部件15连接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并将左右各一个的复位弹簧部件22的一端部22a分别卡止于左右的侧梁12的前侧位置。并且,将其另一端部22b卡止于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连接部件15。由此,与针对每一支撑弹簧部件20B、20C分别设置复位弹簧部件22的情况,结构更为简略。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左右各一个的复位弹簧部件22的另一端部22b卡止于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连接部件15,当然也可省略连接部件15,而针对每一支撑弹簧部件20B、20C分别设置复位弹簧部件22。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在靠背框架10的左右的侧梁12之间的空间内,且在支撑弹簧部件20A、20B、20C的前侧,如图5的(a)的各点所局部显示,收纳有支撑乘员的上半身脊背的缓冲垫25。而且,如图2的(a)及图5的(a)所示,可在该缓冲垫25的两侧部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26。
这样,借助狭缝26之间的缓冲垫25,可使乘员的上半身与腰部近傍一起更快更深地陷入靠背3。
实施方式的总结:
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的车用座椅1包括:靠背3;头枕4;靠背框架10,设置于所述靠背3的内部,支撑所述头枕4;其中,所述靠背框架10包括:左右的侧梁12、12;支撑弹簧单元,其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卡止在所述左右的侧梁之间,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以便支撑乘员的腰部近傍;;其中,所述支撑弹簧单元以其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大致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成形。
根据该结构,支撑弹簧单元以中央区域向前方呈大致平坦的状态突出的方式成形。因此,在施加于支撑弹簧单元的中央区域的负荷未达设定值的无负载时或在乘员就座时等的通常情况下,通过支撑弹簧单元自身来限制中央区域向后方的挠曲,从而由支撑弹簧单元恰当地支撑就座在座椅的乘员的腰部近傍。
此外,在施加于支撑弹簧单元的向前方突出的中央区域的负荷达到设定值以上例如为后碰撞时的向后负荷时,在该负荷的作用下,支撑弹簧单元的中央区域大幅度向后方挠曲(向后方陷入)。
由此,乘员的上半身与腰部近傍一起深深地陷入靠背中,乘员的头部与头枕之间的间隙缩小,施加给乘员颈部的负担得以减轻。另外,向后方大幅度挠曲(陷入)的支撑弹簧单元的中央区域在其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到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这样,通过采用使支撑弹簧单元的中央区域向前方呈大致平坦的状态突出这样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同时实现对乘员腰部近傍的支撑和后碰撞时对乘员颈部的保护。
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中较为理想的是,车用座椅1还包括:复位弹簧部件22,一端部22a卡止于所述左右的侧梁12、12,另一端部22b卡止于所述支撑弹簧单元;其中,所述复位弹簧部件22在所述支撑弹簧单元的向前方突出的所述中央区域受到向后的负荷而陷入后方时,向使该中央区域回复到向前方突出状态的方向施加作用力。
根据该结构,在支撑弹簧单元的向前方突出的中央区域因向后的负荷而陷入后方时,基于复位弹簧部件22的弹力的辅助,能够切实地使支撑弹簧单元的中央区域回复到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另外,通过调整复位弹簧部件22的弹力,可以容易地调整通常的就座负荷作用于支撑弹簧单元时的就座感觉,并且还可容易地调整后碰撞时的工作负载。
该结构中进一步理想的是,所述支撑弹簧单元包括多个支撑弹簧部件20B、20C,所述多个支撑弹簧部件20B、20C在所述左右的侧梁12、12之间上下隔开间隔排列,所述车用座椅在该车用座椅的左右侧分别具有将所述上下排列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予以连接的连接部件15,所述复位弹簧部件22分别设置在所述车用座椅的左右侧,各所述复位弹簧部件22的所述一端部22a卡止于相应侧的所述侧梁12、12,各所述复位弹簧部件22的所述另一端部22b卡止于相应侧的所述连接部件15。
根据该结构,通过各复位弹簧部件22将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两端部20b、20c与中央区域的分界部分别支撑,可以预防支撑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向左右方向偏移。
此外,若采用由连接部件15连接上下的支撑弹簧部件20A、20B的两端部的内侧部分(支撑弹簧部件的两端部与中央区域的各分界部)并且将左右各复位弹簧部件22的一端部22a分别卡止于左右的侧梁12且将另一端部22b分别卡止于相应侧的连接部件15的结构时,则与针对每一支撑弹簧部件分别设置复位弹簧部件22的情形相比,能够使结构更为简略。
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中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支撑弹簧单元包括多个支撑弹簧部件20B、20C,所述多个支撑弹簧部件20B、20C在所述左右的侧梁12、12之间上下隔开间隔,所述上下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分别以其所述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大致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成形为俯视大致梯形状。
该结构中进一步理想的是,各所述支撑弹簧部件20B、20C形成为将S字连接而成的波形状。
此时更进一步理想的是,各所述支撑弹簧部件20B、20C以其所述中央区域在前视下呈连续的S字且其从所述左右方向的端部至所述中央区域的部分在侧视下呈S字的方式成形。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相对简单的结构要素就能够制造支撑弹簧单元。另外,通过由连续的S字连接而成的波形状的弹簧部件来形成各支撑弹簧部件20B、20C,而且成形为在前视下为连续的S字并且侧视下为S字,从而能够以相对简单的结构使该弹簧部件20B、20C的中央区域相对于两端部20b、20c向前方突出。
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中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靠背框架的左右的侧梁之间的空间内且在所述支撑弹簧单元的前侧收纳有支撑乘员的上半身脊背的缓冲垫,在该缓冲垫的两侧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
这样,若在靠背框架的左右的侧梁之间的空间内且在支撑弹簧部件的前侧收纳有支撑乘员的上半身脊背的缓冲垫,在该缓冲垫的两侧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则可使乘员的上半身与腰部近傍一起更快更深地陷入靠背。
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说明,但应当理解为一些变形和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只要这些变形和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就应当视为包含于本发明中。

Claims (7)

1.一种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靠背;
头枕;
靠背框架,设置于所述靠背的内部,支撑所述头枕;其中,
所述靠背框架包括:
左右的侧梁;
支撑弹簧单元,其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卡止在所述左右的侧梁之间,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以便支撑乘员的腰部近傍;其中,
所述支撑弹簧单元以其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成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复位弹簧部件,一端部卡止于所述左右的侧梁,另一端部卡止于所述支撑弹簧单元;其中,
所述复位弹簧部件在所述支撑弹簧单元的向前方突出的所述中央区域受到向后的负荷而陷入后方时,对该中央区域施加向使该中央区域回复到向前方突出状态的方向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弹簧单元包括多个支撑弹簧部件,所述多个支撑弹簧部件在所述左右的侧梁之间上下隔开间隔排列,
所述车用座椅在该车用座椅的左右侧分别具有将所述上下排列的支撑弹簧部件予以连接的连接部件,
所述复位弹簧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车用座椅的左右侧,各所述复位弹簧部件的所述一端部卡止于相应侧的所述侧梁,各所述复位弹簧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卡止于相应侧的所述连接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弹簧单元包括在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支撑弹簧部件,
所述上下排列的多个支撑弹簧部件分别以其所述中央区域相对于其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呈平坦的状态向前方突出且在俯视下呈梯形状的方式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支撑弹簧部件形成为将S字连接而成的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支撑弹簧部件以其所述中央区域在前视下呈连续的S字且其从所述左右方向的端部至所述中央区域的部分在侧视下呈S字的方式成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靠背框架的左右的侧梁之间的空间内的、所述支撑弹簧单元的前侧收纳有支撑乘员的上半身脊背的缓冲垫,在该缓冲垫的两侧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
CN201210089329.0A 2011-05-12 2012-03-30 车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42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7176A JP5852326B2 (ja) 2011-05-12 2011-05-12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1-107176 2011-05-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4297A true CN102774297A (zh) 2012-11-14
CN102774297B CN102774297B (zh) 2016-09-07

Family

ID=45887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932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4297B (zh) 2011-05-12 2012-03-30 车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96061B2 (zh)
EP (1) EP2522544B1 (zh)
JP (1) JP5852326B2 (zh)
CN (1) CN10277429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7456A (zh) * 2012-11-16 2015-07-2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CN109572506A (zh) * 2017-09-27 2019-04-0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座椅靠背框架
CN111867882A (zh) * 2018-03-26 2020-10-3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63587A1 (en) * 2008-06-03 2011-07-0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eat frame - tailored tubes
EP2591947A4 (en) * 2010-07-09 2016-04-27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JPWO2012005279A1 (ja) * 2010-07-09 2013-09-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2117521A1 (ja) * 2011-03-01 2012-09-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940479B2 (ja) * 2013-03-12 2016-06-29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
US10604041B2 (en) * 2017-05-01 2020-03-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ing cushion with lines to interconnect with line detents on a structural suppor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09483A (en) * 1951-10-26 1955-05-31 No Sag Spring Co Bucket back seat with sinuous spring
US20010043002A1 (en) * 2000-03-30 2001-11-22 Hidetoshi Nakane Lumbar support device
US6550859B1 (en) * 1997-11-20 2003-04-22 Volvo Car Corporation Backrest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WO2007112564A1 (en) * 2006-03-30 2007-10-11 Schukra Of North America, Ltd. Combination lumbar-bolster system
CN100398035C (zh) * 2001-11-29 2008-07-02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座椅靠背的张紧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5955A (en) * 1963-08-05 1965-07-20 Flex O Lators Seat back structure
US3328020A (en) * 1966-03-31 1967-06-27 Hyland C Flint Seat structure
US3537752A (en) * 1968-09-19 1970-11-03 Harry A Kushnarov Upholstered seats and molded foam pads therefor
JPH02111346U (zh) * 1989-02-25 1990-09-06
JPH0510695Y2 (zh) * 1989-04-21 1993-03-16
US5409883A (en) 1993-05-07 1995-04-2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multi-color donor elements for thermal transfer systems
JPH071842U (ja) 1993-06-17 1995-01-13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
GB2283163A (en) * 1993-10-26 1995-05-03 Autoliv Dev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vehicle seat"
JP3682464B2 (ja) * 1995-11-07 2005-08-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0335359A (ja) * 1999-05-28 2000-12-05 Nippon Plast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DE10022441C2 (de) * 1999-12-21 2002-11-07 Daimler Chrysler Ag Rückenleh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JP2002345585A (ja) * 2001-05-24 2002-12-03 Tachi S Co Ltd 可倒式シート
JP5566033B2 (ja) * 2009-01-28 2014-08-0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5639355B2 (ja) 2009-11-12 2014-12-10 日東光学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ー
US8172320B2 (en) * 2010-02-11 2012-05-08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Impact absorption block for vehicle seatback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09483A (en) * 1951-10-26 1955-05-31 No Sag Spring Co Bucket back seat with sinuous spring
US6550859B1 (en) * 1997-11-20 2003-04-22 Volvo Car Corporation Backrest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US20010043002A1 (en) * 2000-03-30 2001-11-22 Hidetoshi Nakane Lumbar support device
CN100398035C (zh) * 2001-11-29 2008-07-02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座椅靠背的张紧结构
WO2007112564A1 (en) * 2006-03-30 2007-10-11 Schukra Of North America, Ltd. Combination lumbar-bolster system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7456A (zh) * 2012-11-16 2015-07-2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CN104797456B (zh) * 2012-11-16 2016-10-05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CN109572506A (zh) * 2017-09-27 2019-04-0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座椅靠背框架
CN109572506B (zh) * 2017-09-27 2021-04-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座椅靠背框架
CN111867882A (zh) * 2018-03-26 2020-10-3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结构
CN111867882B (zh) * 2018-03-26 2022-09-0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86555A1 (en) 2012-11-15
CN102774297B (zh) 2016-09-07
US8696061B2 (en) 2014-04-15
JP2012236519A (ja) 2012-12-06
EP2522544B1 (en) 2016-03-02
JP5852326B2 (ja) 2016-02-03
EP2522544A1 (en)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4297A (zh) 车用座椅
CN101272930B (zh) 车辆座椅的头枕用连结机构
CN101239594B (zh) 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主动式头部支撑装置系统
US8506011B2 (en)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assembling method
US7540563B2 (en) Seat
CN1640714B (zh) 车辆用座
CN102205808B (zh) 一种车用座椅靠背骨架
WO2006000203A3 (de)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gastsitz
CN103373258B (zh) 头枕装置
CN102485532A (zh) 座椅框架
CN103260947B (zh) 车辆用座椅的座垫
US9511698B2 (en) Vehicle seat back having support members with integrated recliner heart
JP2013132917A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のため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CN103241156A (zh) 用于车辆的座垫框架
WO2007142162A1 (ja) 車両シート
CN101505996B (zh) 车辆座椅
US20120306250A1 (en) Vehicle seat back member
US20120025579A1 (en) Vehicle seat
WO2006095454A1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バックレストフレーム
CN104228629A (zh) 头靠和具有该头靠的车辆座椅
CN101987587A (zh)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
CN102069735B (zh) 车辆用椅
CN102476656B (zh) 车身后部构造
CN102596637A (zh) 头枕支杆以及主动头枕
CN102529775A (zh)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及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头部振颤损害抑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