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8893B - 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8893B
CN102768893B CN201210284500.3A CN201210284500A CN102768893B CN 102768893 B CN102768893 B CN 102768893B CN 201210284500 A CN201210284500 A CN 201210284500A CN 102768893 B CN102768893 B CN 102768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groove
positioning beam
mutual inductor
instrument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45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8893A (zh
Inventor
李永东
王军
王建伟
李萌
张国亮
林林
杨建�
于观超
宁琳
毛婷
于文博
张磊
唐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
Priority to CN2012102845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68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68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8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8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8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包括:定位梁,调位梁位于定位梁上,二者中心位置连接,且中心线之间形成预设角度的夹角;定位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第一螺栓,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二螺栓,调位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第三凹槽中设置有第三螺栓,第四凹槽中设置有第四螺栓,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别与互感器的四个安装孔相适配。该互感器直立底座通过上述的四个凹槽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四个螺栓将互感器固定连接到该直立底座上。定位梁和调位梁组成的十字形结构,稳定性高,能够将互感器直立起来,便于变电站工作人员在变电站内部对互感器进行试验,节约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
背景技术
互感器是变电站的重要设备之一。在变电站内互感器是直立在底座上,当互感器因为发生故障被迫停止运行,需要拆卸下来进行试验分析时,由于其头重脚轻、形状不规则,设备不能直立放置,无法就地完成耐压试验和局放等试验,一般需要拆解后返回生产厂家,在厂家进行试验,厂家试验完成后,再将互感器运送回变电站。
但是由于互感器的生产厂家一般距离使用该互感器的变电站较远,互感器在变电站和生产厂家之间来回运输需要的时间较长,使得互感器进行试验的整体周期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能够支撑互感器进行直立,该装置设置在变电站内,使得互感器在变电站就能进行试验,节约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包括:
定位梁101;
调位梁102,所述调位梁102设置于所述定位梁101上,其中心位置与所述定位梁101的中心位置连接,且所述调位梁102的中心线与所述定位梁101的中心线之间形成预设角度的夹角;
所述定位梁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011和第二凹槽1012,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011中设置有第一螺栓1013,所述第一螺栓1013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一安装孔相适配,所述第二凹槽1012中设置有第二螺栓1014,所述第二螺栓1014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二安装孔相适配;
所述调位梁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1021和第四凹槽1022,其中,所述第三凹槽1021中设置有第三螺栓1023,所述第三螺栓1021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三安装孔相适配,所述第四凹槽1022中设置有第四螺栓1024,所述第四螺栓1024与所述互感器的第四安装孔相适配。
上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1013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011内,所述第一螺栓1013可沿所述第一凹槽1011滑动;
所述第二螺栓1014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1012内,所述第二螺栓1014可沿所述第二凹槽1012滑动;
所述第三螺栓1023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1021内,所述第三螺栓1023可沿所述第三凹槽1021滑动;
所述四螺栓1024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1022内,所述第四螺栓1024可沿所述第四凹槽1022滑动。
上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1013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一安装孔相适配;
所述第二螺栓1014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二安装孔相适配;
所述第三螺栓1023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三安装孔相适配;
所述第四螺栓1024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四安装孔相适配。
上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优选的,还包括:
连接所述定位梁101和所述调位梁102的第一连接件103,所述定位梁101和所述调位梁102以所述第一连接件103为转动轴相对转动。
上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优选的,所述定位梁101顶部和所述调位梁102底部相接触的位置具有凹凸配合的结构,所述凹凸配合的配合面的横截面为圆形。
上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优选的,所述定位梁101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调位梁102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梁101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上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优选的,所述调位梁102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梁101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调位梁102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上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优选的,还包括:
垫脚104,所述垫脚104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梁101的两端和所述调位梁102的两端。
上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优选的,所述垫脚104为长方形。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包括:定位梁101;调位梁102,所述调位梁102设置于所述定位梁101上,其中心位置与所述定位梁101的中心位置连接,且所述调位梁102的中心线与所述定位梁101的中心线之间形成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定位梁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011和第二凹槽1012,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011中设置有第一螺栓1013,所述第一螺栓1013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一安装孔相适配,所述第二凹槽1012中设置有第二螺栓1014,所述第二螺栓1014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二安装孔相适配;所述调位梁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1021和第四凹槽1022,其中,所述第三凹槽1021中设置有第三螺栓1023,所述第三螺栓1021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三安装孔相适配,所述第四凹槽1022中设置有第四螺栓1024,所述第四螺栓1024与所述互感器的第四安装孔相适配。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通过定位梁101的两端设置的第一凹槽1011、第一螺栓1013、第二凹槽1012和第二螺栓1014,调位梁102的两端设置的第三凹槽1021、第三螺栓1023、第四凹槽1022和第四螺栓1024将互感器固定连接到该直立底座上,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组成的十字形结构,稳定性高,能够将互感器直立起来,便于变电站工作人员在变电站内部对互感器进行试验,节约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实施例2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实施例1的俯视图,包括: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
其中,所述调位梁102设置于所述定位梁101上,其中心位置与所述定位梁101的中心位置连接,且所述调位梁102的中心线与所述定位梁101的中心线之间形成预设角度的夹角;
所述定位梁101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将所述直立底座放置完成后,定位梁101的位置不再变化。
调位梁102设置与所述定位梁101上面,其中心位置与所述定位梁101的中心位置连接,二者组成一个十字形结构,二者可以为固定连接,即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为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调位梁102的中心位置通过第一连接件103与所述定位梁101的中心位置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3为固定螺栓,所述定位梁101和所述调位梁102能够以所述第一连接件103固定螺栓的中心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
调位梁102的中心线与定位梁101的中心线之间形成预设角度的夹角,即调位梁102的梁臂和定位梁101的梁臂之间存在一个夹角,该夹角的角度与该直立底座上将要放置的互感器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当该互感器的安装位置为正方形时,预设角度为直角即90°,当安装位置为其他形状时刻依据安装位置的形状相应调整该夹角的预设角度,将调位梁102沿第一连接件103固定螺栓的轴转动,转动到与预设角度相对应的位置后紧固该固定螺栓,固定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之间的夹角,这样就能调节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二者的中心线组成的角度。
参见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实施例1的侧视图。
由于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水平面,所以在图2中以定位梁101为前面的侧面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定位梁101顶部和所述调位梁102底部相接触的位置具有凹凸配合的结构,所述凹凸配合的配合面的横截面为圆形。
为了保证直立底座的稳定性,需要定位梁101的梁臂的底面和调位梁102的梁臂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因此,需要在所述定位梁101顶部和所述调位梁102底部相接触处的位置具有凹凸配合的结构,为保证调位梁102相对于定位梁101能够转动,将所述凹凸配合的配合面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
实际实施中,为保证接触面积较大,分别将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的中心位置扩大为一个较大的圆形。
在所述定位梁101顶部设置有凹槽,相对应的,在所述调位梁102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梁101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同样的,在所述调位梁102底部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定位梁101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调位梁102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上述的两种情况,均能实现调位梁102和定位梁101的相对转动。
为将互感器固定在所述直立底座上,在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固定装置。
互感器底座上设置有安装互感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有内螺纹,互感器底座通过螺栓与设备固定连接在一起,安装孔一般为多个。
所述定位梁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011和第二凹槽1012,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011中设置有第一螺栓1013,所述第一螺栓1013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一安装孔相适配,所述第二凹槽1012中设置有第二螺栓1014,所述第二螺栓1014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二安装孔相适配;
第一凹槽1011的靠近定位梁101梁臂远端的一侧设置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开口,该开口的直径大于第一螺栓1013的头部,所述第一螺栓1013的头部能够自由进出所述第一凹槽1011的开口,第一凹槽1011的其余位置与所述第一螺栓1013的螺杆相适配,即所述第一凹槽1011的其余位置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螺栓1013的头部而大于第一螺栓1013的螺杆,所述第一螺栓1013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011内,所述第一螺栓1013可沿所述第一凹槽1011滑动。
所述第一螺栓1013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一安装孔相适配,第一螺栓1013的螺柱直径比互感器上的第一安装孔的直径略小,使得该螺柱能够自由进出第一安装孔。
第一螺栓1013的螺柱上设置有螺纹,使得该螺柱进入第一安装孔后,第一螺栓1013的头部还位于第一凹槽1011中,该直立装置就能够通过与该螺柱的螺纹相配合的螺母将螺栓与互感器底座固定在一起。
第二凹槽1012的靠近定位梁101梁臂远端的一侧设置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开口,该开口的直径大于第二螺栓1014的头部,所述第二螺栓1014的头部能够自由进出所述第二凹槽1012的开口,第二凹槽1012的其余位置与所述第二螺栓1014的螺杆相适配,即所述第二凹槽1012的其余位置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螺栓1014的头部而大于第二螺栓1014的螺杆,所述第二螺栓1014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1012内,所述第二螺栓1014可沿所述第二凹槽1012滑动。
所述第二螺栓1014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二安装孔相适配,第二螺栓1014的螺柱直径比互感器上的第二安装孔的直径略小,使得该螺柱能够自由进出第二安装孔。
第二螺栓1014的螺柱上设置有螺纹,使得该螺柱进入第二安装孔后,第二螺栓1014的头部还位于第二凹槽1012中,该直立装置就能够通过与该螺柱的螺纹相配合的螺母将螺栓与互感器底座固定在一起。
所述调位梁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1021和第四凹槽1022,其中,所述第三凹槽1021中设置有第三螺栓1023,所述第三螺栓1021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三安装孔相适配,所述第四凹槽1022中设置有第四螺栓1024,所述第四螺栓1024与所述互感器的第四安装孔相适配。
第三凹槽1021的靠近调位梁102梁臂远端的一侧设置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开口,该开口的直径大于第三螺栓1023的头部,所述第三螺栓1023的头部能够自由进出所述第三凹槽1021的开口,第三凹槽1021的其余位置与所述第三螺栓1023的螺杆相适配,即所述第三凹槽1021的其余位置宽度小于所述第三螺栓1023的头部而大于第三螺栓1023的螺杆,所述第三螺栓1023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1021内,所述第三螺栓1023可沿所述第三凹槽1021滑动。
所述第三螺栓1023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三安装孔相适配,第三螺栓1023的螺柱直径比互感器上的第三安装孔的直径略小,使得该螺柱能够自由进出第三安装孔。
第三螺栓1023的螺柱上设置有螺纹,使得该螺柱进入第三安装孔后,第三螺栓1023的头部还位于第三凹槽1021中,该直立装置就能够通过与该螺柱的螺纹相配合的螺母将螺栓与互感器底座固定在一起。
第四凹槽1022的靠近调位梁102梁臂远端的一侧设置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开口,该开口的直径大于第四螺栓1024的头部,所述第四螺栓1024的头部能够自由进出所述第四凹槽1022的开口,第四凹槽1022的其余位置与所述第四螺栓1024的螺杆相适配,即所述第四凹槽1022的其余位置宽度小于所述第四螺栓1024的头部而大于第四螺栓1024的螺杆,所述第四螺栓1024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1022内,所述第四螺栓1024可沿所述第四凹槽1022滑动。
所述第四螺栓1024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三安装孔相适配,第四螺栓1024的螺柱直径比互感器上的第三安装孔的直径略小,使得该螺柱能够自由进出第三安装孔。
第四螺栓1024的螺柱上设置有螺纹,使得该螺柱进入第四安装孔后,第四螺栓1024的头部还位于第四凹槽1022中,该直立装置就能够通过与该螺柱的螺纹相配合的螺母将螺栓与互感器底座固定在一起。
实际操作中,可依据互感器底座上各个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关系预设角度,并依据预设角度调节定位梁101的梁臂和调位梁102的梁臂组成的角度以及各个螺栓在其对应的凹槽中的相对位置,保证互感器的安装孔能够与直立底座的螺栓相配合,此时,依靠直立底座的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3组成的十字形结构,使得互感器的重心位于其中心位置,能够将所述互感器直立起来。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包括: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以及将二者固定到一起的第一连接件103。定位梁101的中心位置和调位梁102的中心位置连接,二者组成一个能够调节角度的十字形结构。定位梁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011、第一螺栓1013、第二凹槽1012和第二螺栓1014,调位梁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1021、第三螺栓1023、第四凹槽1022和第四螺栓1024。通过第一凹槽1011和第一螺栓1013将所述直立底座与互感器的第一安装孔相连接,通过第二凹槽1012和第二螺栓1014将所述直立底座与互感器的第二安装孔相连接,通过第三凹槽1021和第三螺栓1023将所述直立底座与互感器的第三安装孔相连接,通过第四凹槽1022和第四螺栓1024将所述直立底座与互感器的第四安装孔相连接将互感器固定在直立底座上。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组成的十字形结构,稳定性高,能够将互感器直立起来,便于变电站工作人员在变电站内部对互感器进行试验,节约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参见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实施例2的俯视图,本结构是在图1的基础上,还包括:垫脚104。
所述垫脚104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梁101的两端和所述调位梁102的两端。
因为互感器重量较大,在对其进行直立后,需要保证其直立过程中的稳妥,在直立底座的定位梁101的两端和所述调位梁102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长方形垫脚104,增大梁臂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支撑作用更强,直立互感器时更加稳妥。
在垫脚上设置加强筋1041,该加强筋1041可视为在定位梁101的梁臂外侧或调位梁102的梁臂外侧延伸出来的,加强筋1041和垫脚104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实施例2的侧视图。
由于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水平面,所以与图相对应的,在图4中也以定位梁101为前面的侧面为例进行说明。
该加强筋1041靠近梁臂的一侧厚度大于远离梁臂的一侧,将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传输到垫脚104上的力均匀分布到垫脚104的各处,防止垫脚104因为只有与定位梁101或调位梁102接触的地方受力过大而导致的形变,保护垫脚104,使得垫脚104不易变形,定位梁101和调位梁102组成的十字形结构的稳定性更高,进而使得该直立底座的安全性更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垫脚104为长方形,但不限定于此,实际实施中,垫脚104也可为其他形状。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将四个螺栓和互感器的四个安装孔相连,将互感器固定在直立底座上的,但不限定于此,实际实施中,也可只固定其中的3个螺栓,固定3个螺栓也能保证互感器稳妥和直立底座连接到一起,只要保证互感器直立时,直立底座能够稳妥支持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梁(101); 
调位梁(102),所述调位梁(102)设置于所述定位梁(101)上,其中心位置与所述定位梁(101)的中心位置连接,且所述调位梁(102)的中心线与所述定位梁(101)的中心线之间形成预设角度的夹角; 
所述定位梁(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011)和第二凹槽(1012),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011)中设置有第一螺栓(1013),所述第一螺栓(1013)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一安装孔相适配,所述第二凹槽(1012)中设置有第二螺栓(1014),所述第二螺栓(1014)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二安装孔相适配; 
所述调位梁(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1021)和第四凹槽(1022),其中,所述第三凹槽(1021)中设置有第三螺栓(1023),所述第三螺栓(1023)与所述互感器的第三安装孔相适配,所述第四凹槽(1022)中设置有第四螺栓(1024),所述第四螺栓(1024)与所述互感器的第四安装孔相适配; 
其中,还包括: 
连接所述定位梁(101)和所述调位梁(102)的第一连接件(103),所述定位梁(101)和所述调位梁(102)以所述第一连接件(103)为转动轴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1013)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011)内,所述第一螺栓(1013)可沿所述第一凹槽(1011)滑动; 
所述第二螺栓(1014)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1012)内,所述第二螺栓(1014)可沿所述第二凹槽(1012)滑动; 
所述第三螺栓(1023)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1021)内,所述第三螺栓(1023)可沿所述第三凹槽(1021)滑动; 
所述第四螺栓(1024)的头部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1022)内,所述第四螺栓(1024)可沿所述第四凹槽(1022)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1013)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一安装孔相适配; 
所述第二螺栓(1014)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二安装孔相适配; 
所述第三螺栓(1023)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三安装孔相适配; 
所述第四螺栓(1024)的螺柱与所述互感器上的第四安装孔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梁(101)顶部和所述调位梁(102)底部相接触的位置具有凹凸配合的结构,所述凹凸配合的配合面的横截面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梁(101)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调位梁(102)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梁(101)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梁(102)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梁(101)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调位梁(102)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垫脚(104),所述垫脚(104)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梁(101)的两端和所述调位梁(102)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互感器直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脚(104)为长方形。 
CN201210284500.3A 2012-08-06 2012-08-06 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 Active CN102768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4500.3A CN102768893B (zh) 2012-08-06 2012-08-06 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4500.3A CN102768893B (zh) 2012-08-06 2012-08-06 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8893A CN102768893A (zh) 2012-11-07
CN102768893B true CN102768893B (zh) 2015-03-04

Family

ID=47096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4500.3A Active CN102768893B (zh) 2012-08-06 2012-08-06 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688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7032A (zh) * 2016-12-09 2017-04-26 广西电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耐压试验用电容器支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2269A (zh) * 2003-10-10 2006-12-20 西拉诺投资有限公司 用于家具的自我稳定支架组件
CN201647337U (zh) * 2010-01-27 2010-11-24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油浸式互感器转运工装
CN201796053U (zh) * 2010-09-02 2011-04-13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电流互感器耐压试验移动支撑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8909B2 (ja) * 1995-02-10 2003-12-15 義一 北村 保護プレート取付治具アセンブリ及び該アセンブリに使用される保護プレート取付治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2269A (zh) * 2003-10-10 2006-12-20 西拉诺投资有限公司 用于家具的自我稳定支架组件
CN201647337U (zh) * 2010-01-27 2010-11-24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油浸式互感器转运工装
CN201796053U (zh) * 2010-09-02 2011-04-13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电流互感器耐压试验移动支撑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8893A (zh)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67129C (en) Fixture for locating wind turbine equipment on foundation prior to tower installation
CN202073183U (zh) 可调式转接件
CN203983842U (zh) 检修设备悬挂高处接地线装置
CN105562780A (zh) 便携式斜孔钻削装置
CN105958345A (zh) 一种电力配电箱检修机械手
CN204944488U (zh) 一种电线杆垂直度的校正工具
CN102768893B (zh) 一种互感器直立底座
CN103015322B (zh) 一种架桥机支腿高度调节固定装置
CN105502174A (zh) 变压器有载开关吊芯工具
CN204216555U (zh) 一种现场试验电缆支架
CN204303195U (zh) 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螺孔模拟修复实验台架
CN203456802U (zh) 一种支瓶带电紧固工具
CN204897250U (zh) 适于在变电站使用的小型塔吊
CN204043855U (zh) 垂直陀螺仪组件静平衡调试器
CN204876739U (zh) 一种抢修塔标准节
CN205562610U (zh) 10kV避雷器通用型试验基座
KR101199518B1 (ko) 가공배전선 고정용 전주의 애자 설치형 완철
CN206510072U (zh) 一种电力设备x射线检测的机械臂过载保护装置
CN205681011U (zh) 架空输电线路检修用软梯头组合装置
CN111128421A (zh) 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存放支承装置
CN206268758U (zh) 用于天线检测设备的支架和具有其的天线组件
CN203963856U (zh) 施工现场用大灯灯架
CN218802386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故障检测器
CN205118969U (zh) 一种工具式路灯基座预埋件
CN204287241U (zh) 6-10kv避雷器现场试验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Jun

Inventor after: Zhang Lei

Inventor after: Tang Lei

Inventor after: Tian Mimi

Inventor after: Li Yongdong

Inventor after: Wang Jianwei

Inventor after: Zhang Guoliang

Inventor after: Meng Qingda

Inventor after: Lin Lin

Inventor after: Yang Jian

Inventor after: Yu Guanchao

Inventor after: Mao T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nwe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ANG JIANWEI TO: WANG JUN LI YONGDONG WANG JIANWEI ZHANG GUOLIANG MENG QINGDA LIN LIN YANG JIAN YU GUANCHAO MAO TING ZHANG LEI TANG LEI TIAN MIMI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Yongd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Lei

Inventor after: Tang Lei

Inventor after: Wang Jun

Inventor after: Wang Jianwei

Inventor after: Li M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Guoliang

Inventor after: Lin Lin

Inventor after: Yang Jian

Inventor after: Yu Guanchao

Inventor after: Mao T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Lei

Inventor before: Tang Lei

Inventor before: Tian Mimi

Inventor before: Li Yongd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nw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Guoliang

Inventor before: Meng Qingda

Inventor before: Lin Lin

Inventor before: Yang Jian

Inventor before: Yu Guanchao

Inventor before: Mao T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ANG JUN LI YONGDONG WANG JIANWEI ZHANG GUOLIANG MENG QINGDA LIN LIN YANG JIAN YU GUANCHAO MAO TING ZHANG LEI TANG LEI TIAN MIMI TO: LI YONGDONG WANG JUN WANG JIANWEI LI MENG ZHANG GUOLIANG LIN LIN YANG JIAN YU GUANCHAO MAO TING ZHANG LEI TANG LEI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Yongdong

Inventor after: Mao Ting

Inventor after: Yu Wenbo

Inventor after: Zhang Lei

Inventor after: Tang Lei

Inventor after: Wang Jun

Inventor after: Wang Jianwei

Inventor after: Li M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Guoliang

Inventor after: Lin Lin

Inventor after: Yang Jian

Inventor after: Yu Guanchao

Inventor after: Ning Lin

Inventor before: Li Yongdo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Lei

Inventor before: Tang Lei

Inventor before: Wang Jun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nwei

Inventor before: Li M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Guoliang

Inventor before: Lin Lin

Inventor before: Yang Jian

Inventor before: Yu Guanchao

Inventor before: Mao T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I YONGDONG WANG JUN WANG JIANWEI LI MENG ZHANG GUOLIANG LIN LIN YANG JIANYU GUANCHAO MAO TING ZHANG LEI TANG LEI TO: LI YONGDONG WANG JUN WANG JIANWEI LI MENG ZHANG GUOLIANG LIN LIN YANG JIAN YU GUANCHAO NING LIN MAO TING YU WENBO ZHANG LEI TANG LE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