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1191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61191A CN102761191A CN2012100917736A CN201210091773A CN102761191A CN 102761191 A CN102761191 A CN 102761191A CN 2012100917736 A CN2012100917736 A CN 2012100917736A CN 201210091773 A CN201210091773 A CN 201210091773A CN 102761191 A CN102761191 A CN 1027611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fitting
- central axis
- portions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316 preloa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轴从马达本体突出的马达部和配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轴的前端侧的马达安装部,所述马达本体具有位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一圆周上的第一嵌合部,所述马达安装部具有位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二圆周上且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二嵌合部、位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三圆周上且插入设置在搭载有所述马达部的设备的开口中的第三嵌合部、固定于所述马达本体的马达固定部以及固定于搭载有所述马达部的所述设备的设备固定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式的马达。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通用马达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等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空气净化器、换气扇等家电产品等各种设备中。这样的通用马达具有用于对设备进行定位的嵌合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10198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无刷马达中,在机壳设有镶嵌部。通过镶嵌部与对象部件嵌合来进行径向定位。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9-9508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步进马达中,也在外壳设有镶嵌部,在镶嵌部的周围设置安装板。通过将镶嵌部插入被安装板的导向孔并旋转安装板,可以容易地固定安装板和被安装板。
发明内容
然而,在用于各种用途的通用马达中,作为与设备嵌合的部位的直径,有各种尺寸要求。以往,用马达的机壳的一部分或者轴承保持架的一部分等作为与设备嵌合的部位。因此,每次用途变更,都需要重新设计机壳和轴承保持架。且由于这些部件与马达的其他各种部件连接,带来更复杂的设计变更作业。
本发明以削减用于各种用途的马达的设计成本为目的。
本发明示例的第一方面的马达具备:马达部,其轴从马达本体突出;马达安装部,其配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轴的前端侧,所述马达本体具有位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一圆周上的第一嵌合部,所述马达安装部具有位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二圆周上且与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二嵌合部、位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三圆周上且插入设于搭载了所述马达部的设备上的开口中的第三嵌合部、固定于所述马达本体的马达固定部以及固定于搭载了所述马达部的所述设备的设备固定部。
根据本发明,可以削减用于各种用途的马达的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为马达的剖视图。
图3为马达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4为马达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5为马达的局部立体图。
图6为其它变形例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7为其它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立体图。
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9为马达的主视图。
图10为马达安装部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91 开口
101、201 马达部
102、202 马达本体
103、203 马达安装部
113 轴承
114、214 第一嵌合部
121、221 轴
172、272 立起部
173、273 设备固定部
175 (立起部之间的)部位
176、276 第二嵌合部
178、278 马达固定部
179、279 第三嵌合部
180 环状突出部
280 中央部
290 通气贯通孔
J1、J2 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图1的上侧简称为“上侧”、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不代表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并且,将轴的一部分突出的方向称作“前端侧”。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00(以下称作“马达”)的纵剖视图。马达100被用于各种OA设备中。
马达100具有马达部101、马达安装部103。在图1中,作为马达部101的输出轴的轴121朝向下方。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马达部101中除轴121的向下方突出的部位以外的部位称作“马达本体102”。即,轴121的一部分从马达本体102突出。
马达安装部103配置在马达本体102的轴121的前端侧。马达本体102具有位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一圆周上的第一嵌合部114。马达安装部103具有第二嵌合部176、第三嵌合部179、马达固定部178、设备固定部173。
图2为放大地示出马达100的图。在图2中,省略剖面细节部的平行斜线。并且,也示出比剖面更处于里侧的部位的一部分。马达部101具有旋转部111、静止部112、两个轴承113。旋转部111以朝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轴承113固定于静止部112并将旋转部111支撑成可以旋转。轴承113为球轴承。轴承也可使用含油套筒轴承等其它轴承。
旋转部111具有轴121、转子保持架122、转子磁铁123。轴121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呈大致圆柱状,可旋转地被轴承113支撑。转子保持架122安装于与轴121的输出侧相反的一侧。转子保持架122具有轴固定部131、连接部132、圆筒部133。转子保持架122通过对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型。薄板例如由金属的磁性体形成。轴固定部131在上侧的轴承113的上侧固定于轴121。连接部132从轴固定部131向径向外侧延展。圆筒部133从连接部132的外缘向下方延伸。
转子磁铁123固定于圆筒部133的外周面。转子磁铁123可以为圆筒状,也可以为多块磁铁沿周向排列。
静止部112具有外罩部件141、定子142和电路板143。外罩部件141具有内筒部151、外筒部152和底部153。内筒部151和外筒部152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呈圆筒状并且同轴配置。底部153连接外筒部152的下端和内筒部151的下端。
在底部153设置多个螺丝孔154。螺丝孔154用于紧固马达安装部103和马达部101。内筒部151在内周面支撑轴承113。内筒部151内压入金属制的垫片。垫片与轴承113接触,对轴承113进行轴向的定位。另外,也可在垫片和轴承113之间设置波形垫圈等施加预压的部件。并且,垫片也可为树脂制的。图2的下侧,即轴121的前端侧的轴承113的外周部的下部为与马达安装部103嵌合的第一嵌合部114。外筒部152在内周面支撑定子142。外罩部件141由一张金属的板部件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优选外罩部件141为导电性部件。并且,更优选外罩部件141为磁性体。
定子142具有定子铁心161、绝缘物162和线圈163。定子142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呈环状。定子铁心161通过在上下方向层压多片呈薄板状的磁性钢板而形成。定子铁心161由圆环状的铁心背部和多个齿构成。齿从铁心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齿的前端与转子磁铁123在径向对置。铁心背部被压入外筒部152。绝缘物162覆盖定子铁心161。线圈163通过从绝缘物上将导线多层地卷绕在各齿而形成。
电路板143位于绝缘物162的上方。通过从电路板143向线圈163流过电流,在定子142和转子磁铁123之间产生转距。由此,旋转部111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
图3为马达安装部103的立体图。图3的上侧对应于图2的下侧。马达安装部103由金属的板部件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如图2和图3所示,马达安装部103具有平板部171、四个立起部172和两个设备固定部173。在平板部171的中央设置开口174。立起部172设置成从开口的内缘向图3的上方突出。设备固定部固定于搭载有马达部101的设备。
立起部172在加工前的板部件上为多个沿周向排列的部位。这些部位朝向中心轴线J1突出。通过将这些部位弯折成与中心轴线J1平行而设置立起部172。立起部172之间的四个部位175如图2和后述的图5所示,与轴承113的第一嵌合部114的外周嵌合。由此,马达安装部103的相对于马达部101的垂直于中心轴线J1的方向的位置被确定。
部位175的中心轴线J1侧的端部为圆弧状。以下,将这四个部位175总称为“第二嵌合部176”。即,作为排列在周向的多个部位的立起部172之间的部位为第二嵌合部176。部位175的前端也可为垂直于径向和中心轴线J1的直线状。第二嵌合部176位于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第二圆周上。第一嵌合部114也位于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第一圆周上。第一圆周和第二圆周大致一致。第二嵌合部176与第一嵌合部114嵌合。马达安装部103的相对于马达部101的垂直于中心轴线J1的方向的位置被确定。多个立起部172之间的部位175作为第二嵌合部176发挥作用。因此,能够简化马达安装部103的结构。
图4为示出外罩部件141、轴承113、马达安装部103和螺丝177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示出将这些部件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2至图4所示,在平板部171设置与外罩部件141的螺丝孔154重合的三个贯通孔。三个贯通孔中插入螺丝177。通过将螺丝177与螺丝孔154嵌合,马达安装部103固定于马达本体102。以下,将构成平板部171的贯通孔的部位称作“马达固定部178”。马达固定部178固定于马达本体102。
在图1以及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搭载有马达100的设备的一部分。在设备上设置用于安装马达100的圆形开口91。以下,将开口91的周围的部位称作“安装对象部92”。四个立起部172插入开口91。通过立起部172与开口91的嵌合,马达100的在安装对象部92的垂直于中心轴线J1的方向的位置被确定。以下,将四个立起部172统称为“第三嵌合部179”。通过弯折板部件的一部分可以容易地设置第三嵌合部179。也就是说,第三嵌合部179为板部件,是将排列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多个部位弯折而形成的部位。第三嵌合部179插入设置在搭载有马达部101的设备的开口91中。
立起部172也可配合开口91的曲率半径弯曲成部分圆筒面状,也可为平板状。在为平板状时,周向的两侧边缘用于与开口91嵌合。也就是说,第三嵌合部179位于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第三圆周上。第三圆周和开口91的边缘大致一致。因此,马达部101的在安装对象部92上的垂直于中心轴线J1的方向的位置被确定。
两个设备固定部173分别具有贯通孔。换言之,设备固定部173为构成贯通孔的部位。螺丝插入贯通孔而固定于安装对象部92。由此,马达100固定于安装对象部92。设备固定部173为在比第三嵌合部179更处于径向外侧的位置从平板部171向轴121的前端侧突出成台阶状的部位。
设备固定部173和平板部171之间的中心轴线J1方向的距离大于螺丝177的头部高度。由此,如图2所示,即使在第三嵌合部179与设备固定部173之间存在马达固定部178时,螺丝177和安装对象部92也不互相干涉。并且,由于使用螺丝,所以不需要焊接设备等特殊设备。立起部172的从平板部171突出的高度大于设备固定部173和平板部171之间的中心轴线J1方向的距离。并且,弯折排列在周向的多个部位而形成的部位的下端面比螺丝177的下端更位于下方。由此,第三嵌合部179能够与开口91嵌合。
图6为示出马达100的其它例子的剖视图,与图1对应。图7为示出其它例子的马达10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与图5对应。
在其它例子的马达100中,设置从平板部171突出的环状突出部180来代替马达安装部103的立起部172。马达100的其它构造与图5相同。环状突出部180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呈环状,朝向轴121的前端侧突出。环状突出部180通过对平板部171进行拉深加工而成型。环状突出部180插入安装对象部92的开口91中。由此,马达100的垂直于中心轴线J1的方向的位置被确定。也就是说,环状突出部180为第三嵌合部179。即,第三嵌合部179也可为在板部件弯折成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位。并且,弯折成环状的部位的下端面比螺丝177的下端更位于下方。
平板部171的比环状突出部180更处于内侧的部位作为第二嵌合部176发挥作用。第二嵌合部176与作为轴承113的外周部的第一嵌合部114嵌合。因此,马达安装部103的相对于马达部101的垂直于中心轴线J1的方向的位置被确定。
第三嵌合部179在加工前的板部件中被设置为弯折成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位。由此,能够提高第三嵌合部179的强度和同轴度。
如上所述,在马达100中,通过第一嵌合部114和第二嵌合部176相嵌合,垂直于中心轴线J1的方向上的相对于马达部101的马达安装部103的位置被确定。进一步地,通过第三嵌合部179嵌合于安装对象部92的开口91,垂直于中心轴线J1的方向上的相对于安装对象部92的马达安装部103的位置被确定。因此,相对于安装对象部92的马达部101的位置被精确地确定。
这样的马达100适合于像打印机和传真等需要将设置于马达的输出轴的齿轮与设备侧的减速机构的齿轮相啮合的情形。并且,马达100也特别适用于如用于扇形加热器等的交叉流风扇那样由于单轴振摆回转变大而需要变更成双轴的情形。
马达部101的相对于安装对象部92的位置由马达安装部103决定。因此,可只通过马达安装部103的设计变更来实现在开口91的大小不同时的马达部101的固定。并且,在马达部101的轴承113的直径变更时,也只进行马达安装部103的设计变更即可。由此,马达部101向安装对象部92的固定成为可能。因此,可以削减用于各种用途的通用马达的设计成本。
并且,通过轴承113兼作第一嵌合部114,能够使中心轴线J1和第三嵌合部179的中心高精度地一致。
第二实施方式
图8为本发明示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200的剖视图。马达200为外转子型,可作为空气净化器和换气扇、电风扇等家电产品的驱动源使用。马达200具有马达部201、马达安装部203和外罩部件204。马达部201具有旋转部211和静止部212、作为球轴承的两个轴承213。轴承也可以是含油套筒轴承等其它轴承。旋转部211相对于静止部212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J2为中心旋转。
旋转部211具有轴221、转子保持架222和转子磁铁223。在图8中,轴221的输出侧的端部朝向下方。以下,将马达部201中除向下方突出的轴221以外的部位称作“马达本体202”。马达安装部203配置在马达本体202的轴221的前端侧。转子保持架222为有盖的大致圆筒状,通过对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型。轴221的上部固定于设置在转子保持架222的盖部231的中央的孔部。转子磁铁223固定于转子保持架222的圆筒部232的内周面。转子磁铁223可以为圆筒状,也可以为多块磁铁沿周向排列。
静止部212具有轴瓦241、定子242和电路板243。轴瓦241以中心轴线J2为中心呈大致圆筒状。在轴瓦241的内周面的上部和下部插入轴承213。在轴瓦241的下部设置第一嵌合部214。第一嵌合部214以中心轴线J2为中心呈环状,且向下方突出。电路板243与转子保持架222的圆筒部的下端面对置。
在轴承213的内侧压入轴221。在马达部201中,轴221通过保持在轴瓦241的内侧的两个轴承213被支撑成能以中心轴线J2为中心旋转。定子242具有定子铁心261和线圈263。定子铁心261以中心轴线J2为中心呈环状,通过在上下方向层压多片薄板状的磁性钢板而形成。定子铁心261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固定于轴瓦241的外周面。定子铁心261也可以间接固定于轴瓦241。
线圈263通过在定子铁心261卷绕导线而形成。转子磁铁223位于定子242的径向外侧,在定子242和转子磁铁223之间产生转距。
外罩部件204呈有盖的大致圆筒状,覆盖转子保持架222。外罩部件204通过金属板的冲压加工来成型。马达安装部203呈从轴瓦241的下端向径向外侧延展的圆板状。马达安装部203安装到家电产品等设备内的安装对象部92。马达安装部203通过金属的板部件的冲压加工来成型。在马达200中,外罩部件204的圆筒部251的下端部固定于马达安装部203。由此,能够防止灰尘等进入马达200内部。圆筒部251的下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延展的凸缘部253。
图9为马达200的主视图。图10为马达安装部203的立体图。图10的上侧对应于图8的下侧。
如图8和图10所示,马达安装部203具有平板部271、六个立起部272、三个设备固定部273、中央部280和三个爪部277。另外,在图10中,示出爪部277被弯折前的状态。在图9中,被弯折前的爪部277用细线来表示。图8和图9示出马达200组装后的状态。爪部277弯折成重叠在外罩部件204的凸缘部253上。
中央部280在轴221的周围朝向马达本体202突出。换言之,平板部271比中央部280更位于轴221的前端侧。在中央部280的中央设置开口274。立起部272在平板部271和中央部280的边界向图10的上方突出。如图8所示,中央部280的开口274的周围的部位275与轴瓦241的第一嵌合部214嵌合。由此,马达安装部203的相对于马达部201的垂直于中心轴线J2的方向的位置被确定。开口274的边缘为圆环状。以下,将部位275称作“第二嵌合部276”。
第一嵌合部214和第二嵌合部276并不限于圆环状。第二嵌合部276位于以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第二圆周上。第一嵌合部214也位于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第一圆周上。由于第一圆周和第二圆周大致一致,因此马达安装部203的相对于马达部201的垂直于中心轴线J2的方向的位置被确定。
在平板部271上设置与轴瓦241的螺丝孔254重合的三个贯通孔。螺丝177插入三个贯通孔中,螺丝177与螺丝孔254相嵌合。由此,马达安装部203固定于马达部201。以下,将构成贯通孔的部位称为“马达固定部278”。
六个立起部272插入安装对象部92的开口91。通过立起部272和开口91嵌合,马达200的在安装对象部92上的垂直于中心轴线J2的方向的位置被确定。以下,将六个立起部272统称为“第三嵌合部279”。立起部272在加工前的板部件为排列在周向的多个部位。这些部位在中央部280的周围向径向外侧突出。这些部位弯折成与中心轴线J2平行。由此设置立起部272。准确地说,在形成中央部280和平板部271的台阶时这些部位与此台阶一同弯折。
通过板部件的一部分的弯折,能够容易地设置第三嵌合部279。并且,在中央部280的周围通过弯折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位而设置第三嵌合部279。由此,即使在中央部280朝向马达本体202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设置第三嵌合部279。
立起部272也可配合开口91的曲率半径弯曲成局部圆筒面状,也可为平板状。为平板状时,周向两侧的边缘用于与开口91相嵌合。即,第三嵌合部279位于以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第三圆周上。由此,第三圆周和开口91的边缘大致一致。因此,马达200的在安装对象部92上的垂直于中心轴线J2的方向的位置被确定。
三个设备固定部273向径向外侧突出。各设备固定部273具有贯通孔。通过在设备固定部273的贯通孔和设置于设备的安装对象部92的螺丝孔插入螺丝,马达安装部203被安装在安装对象部92。
在马达200中,也通过第一嵌合部214和第二嵌合部276的嵌合,垂直于中心轴线J2的方向的相对于马达部201的马达安装部203的位置被确定。进一步地,通过第三嵌合部279嵌合在安装对象部92的开口91来确定垂直于中心轴线J2的方向的相对于安装对象部92的马达安装部203的位置。因此,马达部201的相对于安装对象部92的位置被准确确定。
通过马达安装部203,即使在将马达部201固定到开口91的大小不同的设备上或变更马达部201的第一嵌合部214的直径的情况下,也可实现通用马达的设计成本的削减。
在马达200中,外罩部件204不支撑静止部212等其它元件。因此,不会由于马达部201的振动或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向外罩部件204施加很大的力。并且,在外罩部件204,由于没有设置安装于设备的安装部,所以不需很高的强度。因此,不必将外罩部件204和马达安装部203牢固地固定。因此,能够简化外罩部件204和马达安装部203之间的紧固结构。并且,外罩部件204的设计也变得容易。
马达安装部203具有轴向贯通的通气贯通孔290。因此,能够冷却马达本体202。通气贯通孔290设置在中央部280。并且,通气贯通孔290也可设置在平板部271。另外,优选通气贯通孔290在仰视时呈角形。因此,通气贯通孔290的形状与马达固定部278的形状不同。由此,通过目视能够容易地确认其与马达固定部278间的差异。因此,不会将通气贯通孔290误认为马达固定部278。另外,通气贯通孔290的形状也可为在仰视时呈星形等,只要能够通过目视确认其与马达固定部278的差异即可。
并且,参照图8,本实施方式的电路板243延展到比转子保持架222的外径更处于径向外侧的位置。电路板243的径向内侧的开口由轴瓦241封堵。进一步地,电路板243的外周面在俯视时呈大致圆形。外罩部件204的圆筒部251的内侧面的形状在俯视时也呈大致圆形。圆筒部251的内侧面和电路板243的外周面隔着间隙对置。因此,电路板243的外围与圆筒部251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得很窄。因此,马达安装部203即使具有通气贯通孔290,灰尘也很难进入到电路板243的转子保持架222侧。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安装在电路板243的表面的电子元件短路或灰尘进入轴承213等马达内部而引起故障。
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43的外径延伸到比通气贯通孔290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灰尘进入电路板243的转子保持架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嵌合部114也可由马达100的外罩部件141形成。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嵌合部114、214也可不必为圆环状,而是配置在圆周上的多个部位。并且,第二嵌合部也可朝向马达本体突出。例如,第二嵌合部也可与马达本体的外周嵌合。此时,马达本体的外周作为第一嵌合部发挥作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图6一样,第三嵌合部279也可为圆环状。
并且,第一嵌合部114、214也可为支撑轴的轴承的外周部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第一至第三嵌合部设置为圆环状的部位或者配置在圆周上的多个部位。当嵌合部设置为多个部位时,为了稳定地进行嵌合,用于嵌合的部位相对于朝向任意方向的直径位于两侧。
另外,圆筒状的嵌合部也可从开口91的边缘朝向马达安装部103、203突出,与第三嵌合部179、279嵌合。此时,安装对象部92侧的嵌合部插入第三嵌合部179、279的内侧,且立起部172、272为平板状时,立起部172、272的周向的中央用于嵌合。
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固定部178、278中,优选只有贯通孔的周围的部位朝向马达本体102、202稍微凸出。由此,能够减低对马达安装部103、203的其它部位的形状的精度要求。因此,能够削减马达安装部的制造成本。
马达固定部178、278也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固定于马达本体102、202。设备固定部173、273也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固定于安装对象部92。
马达安装部103、203也可由树脂成型。此时,第三嵌合部179、279优选为圆环状。
马达100、200的马达安装部103、203的构造也可用于步进马达等其它种类的马达。
以上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形例中的构成只要不相互矛盾即可进行适当组合。
本发明可利用到办公设备和家电产品用马达,或者其他各种用途的马达中。
Claims (15)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部,其轴从马达本体突出;
马达安装部,其配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轴的前端侧,
其中,
所述马达本体具有位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一圆周上的第一嵌合部,
所述马达安装部具有:
第二嵌合部,其位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二圆周上且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
第三嵌合部,其位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第三圆周上且插入设置于搭载有所述马达部的设备的开口中;
马达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马达本体;
设备固定部,其固定于搭载有所述马达部的所述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安装部由板部件形成,
所述设备固定部为在比所述第三嵌合部更处于径向外侧的位置朝向所述轴的前端侧突出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三嵌合部为在所述板部件弯折排列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多个部位而形成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排列在周向的所述多个部位为朝向所述中心轴线突出的部位,
在所述板部件,所述多个部位之间的部位为所述第二嵌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安装部具有在所述轴的周围朝向所述马达本体突出的中央部,
所述排列在周向的所述多个部位为在所述中央部的周围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三嵌合部为在所述板部件弯折成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本体和所述马达固定部通过螺丝固定,
弯折所述排列在周向的多个部位而形成的部位的下端面或者所述弯折为环状的部位的下端面比所述螺丝的下端更位于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安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通气贯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嵌合部为支撑所述轴的轴承的外周部的一部分。
10.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部,其轴从马达本体突出,且具有呈有盖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
马达安装部,其配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轴的前端侧;
马达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马达本体;
设备固定部,其固定于搭载有所述马达部的设备;
外罩部件,其覆盖所述转子保持架且呈有盖圆筒状,
所述马达部具有:
所述转子保持架;
转子磁铁,其安装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内周面;
电路板,其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圆筒部的下端面对置,
所述马达安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通气贯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通气贯通孔的形状与所述马达固定部的形状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通气贯通孔的形状为角形或者星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电路板的外周面在俯视时呈圆形,
所述外罩部件的圆筒部的内侧面的形状在俯视时呈圆形,
所述电路板的外围与所述圆筒部隔着间隙对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电路板延展到比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外径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电路板的外径延伸至比所述通气贯通孔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97155A JP2012231564A (ja) | 2011-04-25 | 2011-04-25 | モータ |
JP2011-097155 | 2011-04-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61191A true CN102761191A (zh) | 2012-10-31 |
CN102761191B CN102761191B (zh) | 2015-04-29 |
Family
ID=4705554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130654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86262U (zh) | 2011-04-25 | 2012-03-30 | 马达 |
CN20132037013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22401U (zh) | 2011-04-25 | 2012-03-30 | 马达 |
CN201210091773.6A Active CN102761191B (zh) | 2011-04-25 | 2012-03-30 | 马达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130654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86262U (zh) | 2011-04-25 | 2012-03-30 | 马达 |
CN20132037013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22401U (zh) | 2011-04-25 | 2012-03-30 | 马达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2231564A (zh) |
CN (3) | CN20308626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76273A (zh) * | 2016-03-31 | 2017-10-20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231564A (ja) * | 2011-04-25 | 2012-11-22 | Nippon Densan Corp | モータ |
KR101616075B1 (ko) * | 2015-06-04 | 2016-04-27 | 주식회사 인팩 | 모터용 댐퍼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31647A (ja) * | 1996-06-10 | 1997-12-22 | Tokyo Parts Ind Co Ltd | モータ用軸受装置 |
JP2004173352A (ja) * | 2002-11-18 | 2004-06-17 | Fukoku Co Ltd | モータ固定用マウント |
US20070256887A1 (en) * | 2006-05-02 | 2007-11-08 | Nsk Ltd. | Motor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
US20070273238A1 (en) * | 2006-05-26 | 2007-11-29 | Nidec Corporation | Brushless motor |
CN201328060Y (zh) * | 2008-12-03 | 2009-10-14 | 杨伟平 | 三相无刷外转子马达 |
CN201667572U (zh) * | 2010-04-09 | 2010-12-08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马达基座 |
CN203086262U (zh) * | 2011-04-25 | 2013-07-24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
2011
- 2011-04-25 JP JP2011097155A patent/JP2012231564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3-30 CN CN2012201306542U patent/CN20308626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03-30 CN CN201320370136.2U patent/CN20352240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03-30 CN CN201210091773.6A patent/CN1027611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31647A (ja) * | 1996-06-10 | 1997-12-22 | Tokyo Parts Ind Co Ltd | モータ用軸受装置 |
JP2004173352A (ja) * | 2002-11-18 | 2004-06-17 | Fukoku Co Ltd | モータ固定用マウント |
US20070256887A1 (en) * | 2006-05-02 | 2007-11-08 | Nsk Ltd. | Motor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
US20070273238A1 (en) * | 2006-05-26 | 2007-11-29 | Nidec Corporation | Brushless motor |
CN201328060Y (zh) * | 2008-12-03 | 2009-10-14 | 杨伟平 | 三相无刷外转子马达 |
CN201667572U (zh) * | 2010-04-09 | 2010-12-08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马达基座 |
CN203086262U (zh) * | 2011-04-25 | 2013-07-24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76273A (zh) * | 2016-03-31 | 2017-10-20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22401U (zh) | 2014-04-02 |
CN102761191B (zh) | 2015-04-29 |
JP2012231564A (ja) | 2012-11-22 |
CN203086262U (zh) | 2013-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53707B2 (en) | Motor having an encoder to detect rotation of a rotating body | |
JP5971520B2 (ja) | モータ | |
EP3156657B1 (en) | Drive device and blower device | |
JP6238054B2 (ja) |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 |
CN110771016B (zh) | 电子设备 | |
JP2013128390A (ja) | モールドモータ | |
JP2013039011A (ja) | モータ | |
JP6789000B2 (ja) | 回転電機 | |
JP2012125129A (ja) | モータ | |
CN102761191B (zh) | 马达 | |
JP4705122B2 (ja) | モータおよび送風ファン | |
TW201238706A (en) | Rotating device | |
JP2010178469A (ja) | モータ | |
JP2008228367A (ja)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
JP6229331B2 (ja) | モータ | |
JP6341230B2 (ja) | モータ | |
JP2018137990A (ja) | モータ | |
KR20220051832A (ko) | 하모닉 드라이브를 포함하는 로봇 구동계 시스템 | |
CN112564425A (zh) | 马达以及马达的组装方法 | |
CN211456940U (zh) | 伺服马达 | |
JP2017229162A (ja) | 回転電動機、及び回転電動機の組み立て方法 | |
JP7400597B2 (ja) | 電動機 | |
JP2019068610A (ja) | モータ及びセンサ取付構造 | |
JP7400596B2 (ja) | 永久磁石電動機 | |
JP2019057967A (ja) | ハウジング取付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