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9878A - 单元装卸机构及包括该单元装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元装卸机构及包括该单元装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9878A
CN102759878A CN2012101325868A CN201210132586A CN102759878A CN 102759878 A CN102759878 A CN 102759878A CN 2012101325868 A CN2012101325868 A CN 2012101325868A CN 201210132586 A CN201210132586 A CN 201210132586A CN 102759878 A CN102759878 A CN 102759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oller
main body
apparatus main
image 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25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9878B (zh
Inventor
江藤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759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9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元装卸机构及包括该单元装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单元的装卸机构具有支承单元的与装卸方向平行的两侧面的一对滑轨,相对于单元插入方向配置在下游侧的第一辊以及相对于单元插入方向配置在上游侧的第二辊在各侧面上各设有一对,所述滑轨中形成有与所述辊卡合的导轨槽,所述导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使所述辊从所述导轨槽中脱轨的缺口部,通过使所述辊中的任一者从所述导轨槽中脱轨,所述单元被定位在装置主体内的预定位置。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装卸单元,并且能够将单元准确地定位在定位部。

Description

单元装卸机构及包括该单元装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装卸的单元装卸机构以及包括该单元装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用电子照片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螺钉将定影单元、感光鼓单元、显影单元、中间转印单元等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预定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在卡纸(塞纸)处理时需要将这些单元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取下。另外,当所述单元的耐用年数比装置主体的寿命短时,需要定期地进行更换。
在上述的以往的构成中,每当进行单元的更换时或卡纸(塞纸)处理时都必须联系服务人员,因此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使用螺丝刀等工具进行单元的装卸作业对于一般的用户构成很大的负担。因此,由用户简单地进行单元的更换作业的方法被提出,并且沿着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的引导形状将单元插入或拉出的构成被广泛地采用。
例如,已知下述的显影装置的装卸机构,该显影装置的装卸机构通过在位于装置主体侧的导轨面侧的两个辊之间设置引导部件,将显影装置在安装和取下时的倾斜度限制在预定范围内,使得感光体不会被显影辊等部件损伤。
另外,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导引具有感光体的单元的引导轴的向下倾斜的一对第一倾斜引导部;以及配置在一对第一倾斜引导部之间并且以与第一倾斜引导部相同的方向向下倾斜从而导引单元的底面的第二倾斜引导部,在单元到达插入停止位置时,使单元的后部向下转动从而能够使其容纳并固定在容纳部中。
在如上所述的将单元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或者将单元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拉出的构成中,由于装置的紧凑化的要求或布局上的限制等,有时在单元的插入和拉出路径中存在其他的单元或部件。
此时,需要一边回避其他单元或部件一边进行目标单元的插入和拉出操作,因此插入和拉出路径的轨道不再是直线而变得复杂。另外,单元的插入和拉出操作也变得烦杂。另外,存在单元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定位精度下降、容易发生齿轮的啮合不良或图像不良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容易地装卸单元并且能够将单元高精度地定位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装卸机构、以及包括该装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单元的装卸机构具有相对于装置主体可装卸的单元、以及被安装在装置主体侧的一对滑轨,所述一对滑轨可滑动地支承所述单元的与装卸方向平行的两侧面,在所述单元的与装卸方向平行的两侧面上,由相对于所述单元插入方向配置在下游侧的第一辊以及相对于所述单元插入方向配置在上游侧的第二辊构成的单元侧辊在所述单元的各侧面上各设有一对,所述滑轨中形成有由下侧导轨和上侧导轨构成的导轨槽,所述单元侧辊与导轨槽卡合,在所述上侧导轨或下侧导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使所述单元侧辊从所述导轨槽中脱轨的缺口部,通过使所述第一辊或所述第二辊中的任一者从所述导轨槽中脱轨,将所述单元定位在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预定位置上。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的单元的装卸机构。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由本发明得到的具体的优点通过下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成的概略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剖面立体图;
图3是从图1的内侧观察图像形成单元30的俯视立体图;
图4是从图1的内侧观察图像形成单元30的仰视立体图;
图5是示出从图像形成单元30取下调色剂容器20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从图5的状态进一步取下显影装置16的过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调色剂容器20和显影装置16被取下后的图像形成单元30的立体图;
图8是可滑动地支承图像形成单元30的滑轨35的立体图,并且是示出第二导轨部35b处于被容纳在第一导轨部35a中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9是可滑动地支承图像形成单元30的滑轨35的立体图,并且是示出第二导轨部35b处于从第一导轨部35a被拉出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图像形成单元30相对于运送单元50被最大程度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图10中的滑轨35和图像形成单元30的金属板框31a、31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从图10的状态将图像形成单元30相对于运送单元50压入预定量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图12中的滑轨35和图像形成单元30的金属板框31a、31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从图12的状态将图像形成单元30相对于运送单元50压入预定量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从图14的状态将图像形成单元30相对于运送单元50压入预定量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从图14的状态将图像形成单元30相对于运送单元50压入预定量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图15、图16中的滑轨35和图像形成单元30的金属板框31a、31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第二辊33b经由第二导轨部35b的缺口部43脱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第二辊33b脱轨后的状态下、图像形成单元30和运送单元50的侧视剖面图;
图20是图19中的卡合突起55和锁定部件57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示出将图像形成单元30插入运送单元50直至预定位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将图像形成单元30插入运送单元50直至预定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3是示出将图像形成单元30插入运送单元50直至预定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剖面图,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9的剖面立体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此是单色打印机)在主体下部包括容纳堆积的纸张的供纸盒2。该供纸盒2的上方形成有纸张运送路径,该纸张运送路径从主体前(这里是左方)向主体后大致水平地延伸,并进一步向上方延伸直至形成于主体上表面的排出托盘19,沿着该纸张运送路径从上游侧依次配置有拾取辊5、供纸辊对6、中间运送辊7、阻挡辊对8、图像形成部9、定影部10、以及排出辊对11。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内还配置有控制上述的各辊、图像形成部9、定影部10等的动作的控制部(未图示)。
供纸盒2中包括被设置在纸张运送方向后端部的旋转支点12a相对于供纸盒2可自由旋转地支承的纸张堆积板12,并且堆积在纸张堆积板12上的纸张被拾取辊5按压。另外,供纸盒2的前侧配置有由喂料辊6a和与喂料辊6a压接的阻尼辊6b的供纸辊对6,当通过拾取辊5同时供应多张纸张时,纸张被所述喂料辊6a和阻尼辊6b分开,并且仅最上的一张纸张被运送。
然后,被喂料辊6a和阻尼辊6b分开的纸张,运送方向被中间运送辊7变为朝向装置后方而被运向阻挡辊对8,并且被阻挡辊对8调整时机而被供应给图像形成部9。
图像形成部9通过电子照片处理在纸张上形成预定的调色剂图像,并包括:感光鼓14,感光鼓14是在图1中可逆时针方向旋转地被轴支承的图像载体;配置在该感光鼓14的周围的带电装置15;显影装置16;清洁装置17;隔着纸张运送路径4而与感光鼓14相对地配置的转印辊18;以及配置在感光鼓14的上方的曝光单元(LSU)4,在显影装置16的上方配置有向显影装置16补充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20。
感光鼓14与带电装置15和清洁装置17一起构成感光鼓单元21。另外,感光鼓单元21与显影装置16和调色剂容器20一起构成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可整体地插入和拉出的图像形成单元30。构成图像形成单元30的感光鼓单元21、显影装置16、以及调色剂容器20可相互分离。中间运送辊7、阻挡辊对8、转印辊18被附设在运送单元50中,运送单元50被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30的下方。此外,在图2中仅图示了运送单元50的一部分。
在带电装置15中,包括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的导电性橡胶辊,并且该导电性橡胶辊被配置为与感光鼓14抵接。因此,当感光鼓14旋转时,导电性橡胶辊与感光鼓14的表面接触从而进行从动旋转,此时,通过对导电性橡胶辊施加预定的电压,感光鼓14的表面被均等地带电。
接下来,通过来自曝光单元4的激光束在感光鼓14上形成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并通过显影装置16使调色剂附着于静电潜像从而在感光鼓14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另外,通过转印辊18将感光鼓14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供应到形成于感光鼓14和转印辊18之间的压印部中的转印位置的纸张上。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与感光鼓14分离而被运向定影部10。该定影部10被配置在图像形成部9的纸张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在图像形成部9中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定影部10所包括的加热辊以及与该加热辊压接的加压辊进行加热和加压,由此被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上。
然后,在图像形成部9和定影部10中实施图像形成后的纸张被排出辊对11排出到排出托盘19。另一方面,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4表面上的调色剂被清洁装置17去除,并且感光鼓14表面的残留电荷被除电装置(未图示)去除。然后,通过带电装置15使感光鼓14再次带电,下面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图3和图4分别是从图1的里侧上方和里侧下方观察图像形成单元30的立体图。金属板框31a、31b被固定到构成图像形成单元30的感光鼓单元21的两侧面上,并且一对单元侧辊33被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各金属板框31a、31b上。
单元侧辊33由相对单元插入方向下游侧的第一辊33a和上游侧的第二辊33b构成,并且在构成滑轨35(参照图8)的第二导轨部35b的内侧形成的导轨槽41(参照图8)内一边旋转一边移动,滑轨35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侧。由此,感光鼓单元21沿着第二导轨部35b可滑动地被支承。
另外,在形成于第一导轨部35a中的滑动孔40(参照图8)内移动的两个导轨侧辊37a、37b可自由旋转地被安装到第二导轨部35b的外侧。在感光鼓单元21的内侧(图4的前侧),感光鼓14的旋转轴14a和螺旋轴承17a突出,用于向外部排出清洁装置17(参照图1)内的废调色剂的回收螺杆的旋转轴插入螺旋轴承17a中。此外,在图4中没有示出第二导轨部35b。
图5是示出从图像形成单元30中取下调色剂容器20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从图5的状态进一步取下显影装置16的过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调色剂容器20和显影装置16被取下后的图像形成单元30的立体图。此外,图5~图7示出了从图1的前侧观察图像形成单元30的状态,图像形成单元30的朝向与图3和图4中是相反的。
通过从图3和图4的状态相对单元插入方向提起调色剂容器20的上游侧端部,如图5所示,从图像形成单元30的第一容纳部30a中取下调色剂容器20。另外,如图6所示,通过相对单元插入方向把持并提起显影装置16的上游侧端部(图6的左侧端部),如图7所示,从图像形成单元30的第二容纳部30b取下显影装置16。在感光鼓单元21的前侧(图5的前侧),插入有感光鼓14的旋转轴14a的感光鼓轴承14b突出。
图8和图9是可滑动地支承图像形成单元30的滑轨35的立体图。滑轨35由第一导轨部35a和第二导轨部35b构成,第一导轨部35a被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侧面框25a(参照图2)。第一导轨部35a中形成有滑动孔40,并且第二导轨部35b的外侧设置有与滑动孔40可滑动地卡合的导轨侧辊37a、37b。导轨侧辊37a、37b在滑动孔40内移动,由此第二导轨部35b在如图8所示的被容纳在第一导轨部35a中的位置和如图9所示的从第一导轨部35a被拉出的位置之间被进行选择配置。
第二导轨部35b的形状从侧面观察是具有弯曲部38的“へ”形状。第二导轨部35b的内侧形成有被上侧导轨41a和下侧导轨41b夹着的导轨槽41,图像形成单元30的单元侧辊33a、33b与导轨槽41可旋转地接合。下侧导轨41b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比单元侧辊33a、33b的直径大的缺口部43。
另外,相对单元插入方向在第二导轨部35b的下游侧端部(在图9中,右端部)上形成有防止单元侧辊33a从导轨槽41中脱落的第一防脱部44a。另一方面,第二导轨部35b的上游侧端部(在图9中,左端部)上形成有防止单元侧辊33b从导轨槽41中脱落的第二防脱部44b。具体地说,装置里侧的第二导轨部35b上利用旋拧到上侧导轨41a中螺钉形成有第二防脱部44b。并且,装置前侧的第二导轨部35b上利用插入导轨槽41中的树脂制的咬合部形成有第二防脱部44b。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单元3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插入和拉出操作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图像形成单元3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中被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图10中的金属板框31a、31b和第二导轨部35b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侧面框25a(参照图2)上固定有朝向插入方向下游侧向下倾斜的一对滑轨35。被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上的运送单元50上形成有在滑轨35的下方与滑轨35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一对支承部51。图像形成单元3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可滑动地被滑轨35和支承部51支承。具体地说,在装置前侧,感光鼓轴承14b与其中一个支承部51的最上部抵接。另外,尽管图中未示出,但在装置里侧,螺旋轴承17a(参照图4)与另一支承部51的最上部抵接。设置在第二导轨部35b上的导轨侧辊37b移动到形成于第一导轨部35a中的滑动孔40的上游侧端部(在图10中,左端)。
另外,如图11所示,被固定在图像形成单元30上的金属板框31a、31b相对单元插入方向移动到第二导轨部35b的上游侧端部(在图11中,左端)。即,图10示出了图像形成单元3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被最大程度拉出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由于运送单元50的上表面广阔地敞开,因此能够容易地移除卡住的纸张。另外,通过如图5~图7所示的那样取下调色剂容器20和显影装置16,能够进行调色剂容器20和显影装置16的更换和维护。另外,由于相对单元插入方向在第二导轨部35b的上游侧端部上形成有第二防脱部44b,因此不存在单元侧辊33从第二导轨部35b的导轨槽41中脱落导致图像形成单元3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中脱落的危险。另外,图像形成单元30不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完全地分离,因此也不需要放置被取下的图像形成单元30的场所,因而也不存在安装图像形成单元30时附着有异物而将异物带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内的危险。
另外,第二导轨部35b从侧面观察弯曲成“へ”形状,并且以使插入方向上游侧大致水平的方式被第一导轨部35a支承,因此图像形成单元30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中被拉出的状态下保持大致水平。因此,抑制了图像形成单元30被拉出时的高度,从而能够扩展作业者在卡纸处理时或维护时的视野。另外,能够稳定地保持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中拉出的图像形成单元30。
当从图10的状态如图12所示那样使图像形成单元30向箭头A方向滑动而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内时,单元侧辊33(第一辊33a、第二辊33b)在第二导轨部35b的导轨槽41内转动并向插入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由此,如图13所示,金属板框31a、31b移动到第二导轨部35b的弯曲部38附近。
另外,第二导轨部35b的导轨侧辊37a、37b在第一导轨部35a的滑动孔40内向插入方向移动。其结果是,随着图像形成单元30的插入,第二导轨部35b以与第一导轨部35a重叠的方式被容纳,并且如图14所示图像形成单元30也被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
当向箭头A方向进一步插入图像形成单元30时,如图15和图16所示,图像形成单元30也被进一步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此时,如图17所示,单元侧辊33的第一辊33a越过弯曲部38和缺口部43在第二导轨部35b的导轨槽41内进行移动到插入侧端部。在第一辊33a经过缺口部43时,图像形成单元30的感光鼓轴承14b和螺旋轴承17a被支承部51支承,因此第一辊33a不会从缺口部43中脱轨。
之后,如图18所示,当第二辊33b到达下侧导轨41b的缺口部43时,感光鼓轴承14b落下到形成于支承部51的插入方向下游侧端部中的定位孔53中。另外,尽管图中未示出,但螺旋轴承17a也落下到形成于支承部51的插入方向下游侧端部中的定位孔中。其结果是,第二辊33b从缺口部43中向下脱轨。
由此,图像形成单元30也仅向下倾斜预定量,如图19所示,感光鼓14从转印辊9的上方进行接近。此外,由于第二导轨部35b的插入方向下游侧端部中形成有第一防脱部44a,因此不存在第一辊33a从第二导轨部35b的导轨槽41中脱落导致图像形成单元30落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内的危险。
运送单元50上形成有卡合凹部56,向显影装置16的后方突出的卡合突起55与卡合凹部56卡合。锁定部件57可伸缩地被支承在卡合凹部56的侧面,并且卷簧60向突出方向对锁定部件57施力。通过从图19的状态向下(图19的白箭头方向)按压图像形成单元30的后端,卡合突起55对抗卷簧60的作用力而一边按压锁定部件57一边嵌入卡合凹部56中。
图20是图19中的卡合突起55和锁定部件57周边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0所示,卡合突起55的下面角部形成有第一倾斜面55a,卡合突起55的上面角部形成有第二倾斜面55b。
当向下按压图像形成单元30时,卡合突起55从上方接近锁定部件57,并且锁定部件57的上端部与第一倾斜面55a接触。由此,由于锁定部件57被施加箭头X方向的力,因此锁定部件57对抗卷簧60的作用力而向箭头X方向移动。之后,当第一倾斜面55a经过锁定部件57的前方后,锁定部件57在卷簧60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再次向箭头X’方向突出而与第二倾斜面55b卡合。由此,如图21和图22所示,感光鼓14被定位在与转印辊18相对的预定的位置。
另外,如图23所示,由于卡合突起55被锁定部件57按压,因此图像形成单元30被可靠地固定到运送单元50。此时,由于锁定部件57向感光鼓14方向(图23的右方向)对显影装置16施力,因此显影装置16被相对于感光鼓14高精度地定位在预定的位置。即,通过由卷簧60向预定的方向对作为副单元中的一个副单元的显影装置16施力,能够实现显影装置16(副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30的定位。
在将图像形成单元3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中拉出时,把持并向上提起图像形成单元30的插入方向的后端部(图23的左端)。由此,形成于卡合突起55的上面角部的第二倾斜面55b与锁定部件57的下端部接触,从而对锁定部件57施加箭头X方向的力,因此锁定部件57对抗卷簧60的所用力而向箭头X方向移动。当进一步提取图像形成单元30时,卡合突起55和锁定部件57之间的卡合解除,由此第二辊33b从第二导轨部35b的缺口部43中被插入导轨槽41内。
通过在该状态下拉出图像形成单元30,单元侧辊33a、33b在第二导轨部35b的导轨槽41内一边转动一边移动,并且第二导轨部35b的导轨侧辊37a、37b在第一导轨部35a的滑动孔40内滑动,由此图像形成单元30被拉出直至图10所示的位置。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构成,通过使第二辊33b从第二导轨部35b的缺口部43中脱轨,感光鼓14能够从转印辊18的正上方接近。因此,能够回避阻挡辊对8、转印前引导部61、手动给纸用的辊保持部63(参照图23)等位于图像形成单元30的装卸路径的下方的障碍物与感光鼓14的接触的同时,沿着滑轨35平滑地装卸图像形成单元30。
另外,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侧设置支承图像形成单元30的支承部51,能够防止插入方向下游侧的第一辊33a在经过缺口部43时脱轨,从而能够可靠地仅使插入方向上游侧的第二辊33b脱轨。
另外,通过利用卡合突起55和锁定部件57的卡合将图像形成单元30固定到运送单元50,能够将图像形成单元30高精度地定位在预定的位置。此时,由于对锁定部件57施力的卷簧60的作用力向感光鼓14侧按压显影装置16,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感光鼓14和显影装置16之间的定位。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卡合突起55上形成第一倾斜面55a和第二倾斜面55b,但也可以在锁定部件57侧形成倾斜面。
即,通过在由图像形成单元30的装卸操作引起的卡合突起55和锁定部件57抵接的部分的至少一者上形成倾斜面,在图像形成单元30被装卸时锁定部件57沿着倾斜面被按压从而向解除卡合的方向移动。由此,作业人员仅通过向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按压图像形成单元30就能够可靠地锁定,并且仅通过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中提起图像形成单元30就能够解除锁定。
另外,由于图像形成单元30的装卸不需要螺丝刀等工具,因此能够容易且迅速地更换显影装置16、调色剂容器20,由此维护作业效率提高。另外,由于在卡纸处理时不需要从图像形成单元30中取下显影装置16,因此还能够防止由显影装置16的显影辊的磁力引起的回形针或订书钉等金属制的异物的附着。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被构成为:通过使单元侧辊33中单元插入方向上游侧的第二辊33b从缺口部43中脱轨开对图像形成单元30进行定位,但也可以在第二导轨部35b的下侧导轨41b的插入方向顶端部附近形成缺口部43,从而使单元插入方向下游侧的第一辊33a脱轨。此时,通过在插入方向下游侧设置图像形成单元30的锁定机构,并且在第一辊33a脱轨后按压图像形成单元30的插入方向下游侧,能够回避位于图像形成单元30的装卸路径的下方的障碍物的同时,将图像形成单元30定位到预定位置。
或者,也可以被构成为:在第二导轨部35b的上侧导轨41a的插入方向顶端部附近预先形成缺口部43,通过提起图像形成单元30的插入方向下游侧,使单元插入方向下游侧的第一辊33a向上脱轨。此时,能够回避位于图像形成单元30的装卸路径的上方的障碍物的同时将图像形成单元30定位到预定位置。
即,在利用滑轨35将图像形成单元30插入装置主体中时,通过使单元侧辊33中第一辊33a或第二辊33b的任一者经由滑轨35的缺口部43脱轨来对图像形成单元30进行定位,由此能够避免图像形成单元30沿着滑轨35被装卸时与位于装卸路径上的障碍物接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相对于运送单元50被装卸的图像形成单元30的装卸机构为例进行了说明,当然也可以完全相同地应用于中间转印单元或定影单元等在安装于滑轨上的状态下被装卸的其他单元的装卸机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轨35为由第一导轨部35a和第二导轨部35b构成的可伸缩的结构,但滑轨35也可以是可滑动地连结三根以上的导轨部,也可以是只有一根导轨部的不能伸缩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如图1所示的黑白打印机,也可应用于单色复印机、数码复合机、彩色复印机、彩色打印机、传真机等、包括经由滑轨相对于装置主体可装卸的单元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可用于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装卸的单元的插入和拉出机构。通过利用本发明,构成下述的装卸机构,该装卸机构能够回避构成障碍物的其他单元或部件的同时平滑地进行目标单元的插入和拉出操作,并且能够将单元高精度地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预定位置上。

Claims (8)

1.一种单元的装卸机构,包括:
相对于装置主体可装卸的单元;以及
被安装在装置主体侧的一对滑轨,所述一对滑轨可滑动地支承所述单元的与装卸方向平行的两侧面,
单元侧辊,所述单元侧辊在所述单元的与装卸方向平行的两侧面上各设有一对,并且由相对于所述单元插入方向配置在下游侧的第一辊以及相对于所述单元插入方向配置在上游侧的第二辊构成,以及
导轨槽,所述形成在所述滑轨中,并且由下侧导轨和上侧导轨构成,所述单元侧辊与所述导轨槽卡合,
所述单元的装卸机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侧导轨或下侧导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缺口部,通过使所述第一辊或所述第二辊中的任一者经过所述缺口部而从所述导轨槽中脱轨来将所述单元定位在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预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的装卸机构,其中,
所述滑轨由包括被固定在装置主体侧的第一导轨部和形成有所述导轨槽的第二导轨部的多个导轨部构成,所述多个导轨部被以可相互滑动的方式连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的装卸机构,其中,
在装置主体侧设置有支承部,在所述第二辊经由在所述下侧导轨上形成的所述缺口部脱轨时,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单元从而防止所述第一辊的脱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的装卸机构,其中,
所述滑轨从侧面观察弯曲成“へ”形状,并且以使所述单元的相对于插入方向的上游侧大致水平的方式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的装卸机构,其中,
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防止所述单元侧辊从所述导轨槽的两端脱落的防脱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的装卸机构,其中,
设置有锁定部件和施力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锁定部件从装置主体突出从而能够与形成于单元侧的卡合突起卡合的位置和所述锁定部件被容纳在装置主体内从而能够与所述卡合突起的卡合被解除的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被支承,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锁定部件与所述卡合突起卡合的方向对所述锁定部件施力,
在由所述单元的装卸操作引起的所述卡合突起和所述锁定部件抵接的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倾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元的装卸机构,其中,
在所述单元内配置有一个以上的副单元,所述施力部件向预定的方向对所述副单元中的至少一者施力。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元的装卸机构。
CN201210132586.8A 2011-04-27 2012-04-27 单元装卸机构及包括该单元装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7598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9036A JP5417373B2 (ja) 2011-04-27 2011-04-27 ユニット着脱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99036 2011-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9878A true CN102759878A (zh) 2012-10-31
CN102759878B CN102759878B (zh) 2015-05-20

Family

ID=47054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2586.8A Active CN102759878B (zh) 2011-04-27 2012-04-27 单元装卸机构及包括该单元装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24920B2 (zh)
JP (1) JP5417373B2 (zh)
CN (1) CN1027598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4676B2 (ja) * 2013-05-30 2016-06-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06523A (ja) * 2015-04-27 2016-12-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装着される現像剤収容容器
KR20170008417A (ko) * 2015-07-14 2017-01-24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자동장착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6380298B2 (ja) 2015-08-26 2018-08-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11682B2 (ja) 2015-09-10 2018-04-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0563B2 (ja) 2015-09-10 2018-09-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0564B2 (ja) 2015-09-11 2018-09-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28674B2 (ja) 2016-02-18 2018-11-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20811B2 (ja) 2016-04-28 2019-05-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着脱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012950B2 (en) 2016-09-05 2018-07-0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06214B2 (ja) 2019-10-21 2023-07-1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069A (ja) * 1994-04-28 1996-01-19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4335A (ja) * 2006-10-30 2007-02-08 Ricoh Co Ltd ユニット操作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32933A (ja) * 2006-02-28 2007-09-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JP2009157389A (ja) * 2009-02-23 2009-07-16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2159B2 (ja) * 1989-06-30 1997-02-19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3687397B2 (ja) * 1999-03-04 2005-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66718A (ja) 2001-08-24 2003-03-05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装置
US6751428B2 (en) 2001-09-13 2004-06-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detachably loaded process unit
US7364245B2 (en) * 2002-12-18 2008-04-29 Pentair Electronic Packaging Company Lateral alignment device
JP2009157289A (ja) * 2007-12-28 2009-07-16 Fujitsu Ltd 色度調整機能を備えた情報処理装置及び該情報処理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
JP5349999B2 (ja) * 2009-02-16 2013-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20530B1 (ko) * 2010-12-09 2017-03-28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069A (ja) * 1994-04-28 1996-01-19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32933A (ja) * 2006-02-28 2007-09-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JP2007034335A (ja) * 2006-10-30 2007-02-08 Ricoh Co Ltd ユニット操作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7389A (ja) * 2009-02-23 2009-07-16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9878B (zh) 2015-05-20
JP2012230280A (ja) 2012-11-22
US20120275820A1 (en) 2012-11-01
JP5417373B2 (ja) 2014-02-12
US8824920B2 (en) 2014-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9878A (zh) 单元装卸机构及包括该单元装卸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US8360418B2 (en) Sheet suppl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8798517B2 (en) Sheet suppl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82001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disposed above a plurality of photoconductors
JP61118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539452B2 (en) Waste toner collect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GB2510033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tachable cartridges mounted in a tray
US2008018076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388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60137229A (ko) 화상형성장치
JP63616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561917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3023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7786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mova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CN10800861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88599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movable image bearing member unit
JP5495127B2 (ja) 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486921B2 (en) Sheet accommod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41041B2 (en) Printing medium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EP329681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21440B2 (en) Developer supply device,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6025021B2 (ja) 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71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1466A (ja) 用紙収納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751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