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6640A - 车轮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轮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6640A
CN102756640A CN2012101202463A CN201210120246A CN102756640A CN 102756640 A CN102756640 A CN 102756640A CN 2012101202463 A CN2012101202463 A CN 2012101202463A CN 201210120246 A CN201210120246 A CN 201210120246A CN 102756640 A CN102756640 A CN 102756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heel
gear
rotor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02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细野寿一
大石泰生
岛袋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Japan Advanc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986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22896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301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16643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56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66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车轮驱动装置的轴方向尺寸的车轮驱动装置。车轮驱动装置(10)使车轮的轮毂(12)相对于轴(20)旋转。车轮驱动装置(10)包括固定于轴(20)的定子(70)、基于与定子(70)的磁相互作用而在轴(20)的周围旋转的转子(30)、将欲使转子(30)旋转的扭矩从转子(30)向轮毂(12)传递的传递机构。传递机构(86)包括:介由单向超越离合器(32)承受转子(30)的旋转,在轴(20)的周围旋转的太阳齿轮(34);与太阳齿轮(34)啮合的行星齿轮组;固定于轮毂(12),与行星齿轮组啮合的内齿轮(38)。单向超越离合器(32)被配置成在轴方向上与行星齿轮组至少部分重叠。

Description

车轮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车轮的轮毂相对于轴旋转的车轮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车辆行驶的驱动源之一,使用轮毂电机(In-wheel motor)。成为轮毂电机的适用对象的车辆例如是电动自行车、电动轮椅、带电机的小型摩托车(scooter)、电动台车、高尔夫球车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轮毂内(In-Hub)型的车轮驱动装置,其在车轮的轮毂内内包电机,其驱动力介由传递机构而旋转驱动车轮的轮毂。在该驱动装置中,电机的转子的旋转驱动力首先旋转驱动太阳齿轮。然后,通过太阳齿轮的旋转,与之啮合的3个行星齿轮被旋转驱动。通过行星齿轮的旋转,设有与之啮合的内齿轮的旋转板被旋转驱动。进而,旋转板的旋转驱动力介由单向超越离合器而旋转驱动轮毂。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6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轮毂内型的车轮驱动装置,谋求小型化、特别是减小轴方向的尺寸,以使得抑制车辆的车宽,能将车辆收容在更狭窄的空间。此外,在设计上也要求使车轮驱动装置在轴方向上变薄。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以往的车轮驱动装置中,行星齿轮、旋转板及单向超越离合器是在轴方向上串连配置的,故难以减小车轮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尺寸。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小轴方向的尺寸的车轮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车轮驱动装置。该车轮驱动装置是一种使车轮的轮毂相对于轴旋转的车轮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轴的定子;基于与定子的磁相互作用而在轴的周围旋转的转子;以及将欲使转子旋转的扭矩从转子向轮毂传递的传递机构。传递机构包括:介由单向超越离合器而承受转子的旋转,在轴的周围旋转的太阳齿轮;与太阳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组;以及固定于轮毂,与行星齿轮组啮合的内齿轮。单向超越离合器被配置成在轴方向上与行星齿轮组至少部分重叠。
通过该方案,能使传递机构的轴方向的尺寸减少单向超越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在轴方向上重叠的量。
此外,将以上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构成要素及表现形式在方法、装置、系统等间相互变换后的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也是有效的。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减小车轮驱动装置的轴方向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了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的车辆的车轮部分的放大图。
图2(a)、图2(b)是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图3的虚线所围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变形例的车轮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素、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各附图中的部件的尺寸是为便于理解而适当放大、缩小来表示的。并且,在各附图中省略了在说明实施方式方面不太重要的一部分部件的表示。
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是由电机旋转驱动车辆的车轮的轮毂内型车轮驱动装置。该车轮驱动装置也可以作为使带助力的电动独轮车、自行车等两轮车、三轮车、轮椅、及汽车等四轮车等的车轮旋转的轮毂电机来使用。
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具有基于磁性的相互作用而相对旋转的定子和转子、以及将欲使转子旋转的扭矩从转子向轮毂传递的传递机构。传递机构包含单向超越离合器,该单向超越离合器被配置在传递机构的其它齿轮等部件所包围的位置。由此,能减小车轮驱动装置的旋转轴方向的尺寸、即厚度。
图1是适用了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10的车辆的车轮部分的放大图。车轮驱动装置10使车轮的轮毂12相对于轴20旋转。轴20是通过对碳钢切削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轮驱动装置10包含轮毂12,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不包含轮毂的车轮驱动装置也是可以的。在轮毂12的外周部固定有放射线状延伸的多个轮辐14的一端侧。此外,轮辐14的另一端侧被固定在支承轮胎部16的轮辋18上。轮辋18介由轮辐14与轮毂12相接合,形成车轮的骨架。
轴20沿轮毂12的旋转轴向轮毂12的两侧突出,其突出的部分被作为车辆的车架的一部分的叉22支承。由此,包含轮毂12、轮辐14、轮胎部16、轮辋18的车轮以轴20为中心地旋转。
此外,在图1的例子中,表示了包含轮毂12、轮辐14、轮胎部16、轮辋18的所谓有辐轮(spoke wheel),但也可以对例如使用圆板来取代轮辐14的所谓盘轮(disk wheel)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思想。
图2(a)、图2(b)是车轮驱动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车轮驱动装置10的剖面图。车轮驱动装置10具有轮毂12、转子30、传递机构86、定子70、配线部件52、引出配线54、三个行星齿轮轴88、行星齿轮固定部件60。
定子70固定于轴20。定子70包含绕组40、芯42、铸造铝而形成的第1壳体44、铸造铝而形成的第2壳体46。
第1壳体44是支承芯42的大致杯状的部件。芯42被支承在第1壳体44的行星齿轮组侧(以下,将从第1壳体44看时的行星齿轮组侧作为上侧)的上面44c上。第1壳体44上设有以轮毂12的旋转轴R为中心的轴孔44a。轴20被插入轴孔44a,并通过压入或粘接而固定在此,由此,第1壳体44相对于轴20固定。
芯42通过多个螺钉而固定于第1壳体44的外周侧。芯42是通过层积薄型的电磁钢板而形成的。芯42具有圆环部和从圆环部起沿半径方向向内延伸的12根突极42a。芯42的各突极42a上缠绕绕组40。在该绕组40中流过交流的驱动电流时,沿突极42a产生磁束。
第2壳体46在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即轴方向上夹着芯42地与第1壳体44相对。在第2壳体46的与绕组40对应的位置形成孔部48。孔部48可以贯穿第2壳体46,也可以不贯穿。在图2中表示了孔部48贯穿第2壳体46的情况。对应的绕组40的一部分进入孔部48。由此,能减小定子70的轴方向的尺寸。除此之外,定子70的散热性也得到提高。
第2壳体46的外周侧被固定于第1壳体44。第1壳体44与第2壳体46的固定部分被构成为限制第2壳体46相对于第1壳体44的半径方向的移动。特别是该固定部分形成凹窝部50。即,第1壳体44的第1外周壁部44b与第2壳体46的第2外周壁部46a在轴方向上部分重合。在该情况下,第2壳体46相对于第1壳体44的半径方向的定位精度得到提高,并且第2壳体46相对于第1壳体44不容易错位。
配线部件52是用螺钉固定于第1壳体44的下面44d的印刷基板。配线部件52具有霍尔元件52a,该霍尔元件52a被插入第1壳体44上所设的作为贯穿孔的霍尔元件孔44h,并露出于第1壳体44的上侧。霍尔元件52a是检测磁体62a的磁束(即转子30的位置),并输出用于决定驱动电流的通电时机(timing)的位置检测信号的元件。霍尔元件52a介由配线部件52而与引出配线54相连接,通过引出配线54将位置检测信号发送到外部。
绕组40的绕组端40a穿过第1壳体44上所设的作为贯穿孔的引线孔44e而与配线部件52相连接。配线部件52将绕组端40a与引出配线54的一端相连。通过引出配线54而从外部向绕组40供给电力。
在第1壳体44上比第2球轴承76(后述)靠半径方向外侧地形成第1贯穿孔44f。在第1壳体44的轴孔44a的周面上形成第2贯穿孔44g。在轴20的周面上形成与第2贯穿孔44g对应的、即与第2贯穿孔44g连通的第2周面开口20b。在轴20的从轮毂12向下侧突出的下突出部56的周面上,形成第1周面开口20a。第1周面开口20a与第2周面开口20b通过沿旋转轴R地设于轴20的轴中心孔20c而连通。
轴中心孔20c是从下突出部56的端面56a沿旋转轴R形成的孔。即,下突出部56至少部分地形成中空。该情况下,能使轴20轻量化,并且散热性也提高。轴20的从轮毂12向上侧突出的上突出部57也同样形成为中空。在该情况下,轴20的两端都成为中空,故能改善车轮驱动装置10和包含轴20的单元的重量的平衡。
第2周面开口20b、轴中心孔20c及第1周面开口20a构成形成于轴20的连通路72。连通路72使第1壳体44的上侧与轮毂12的外部连通。
引出配线54通过第1贯穿孔44f而从第1壳体44的下侧向上侧引出,并通过第2贯穿孔44g而导向连通路72。引出配线54穿过连通路72,从第1周面开口20a引出到轮毂12的外部。引出配线54被沿着叉22地从第1周面开口20a引出。在叉22被形成为中空的情况下,引出配线54也可以从第1周面开口20a在叉22的内侧引导。在该情况下,能更切实地保护引出配线54,并能减小车辆的车宽。当然,引出配线54也可以不穿过叉22。
转子30通过与定子70的磁相互作用而在轴20的周围旋转。转子30包含转子芯62、10个磁体62a、以及转子保持架66。轴20贯穿转子30,并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它。
10个磁体62a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嵌入在转子芯62中。转子芯62是通过层积硅钢板而形成的,与芯42的12根突极42a沿半径方向相对。
转子保持架(rotor holder)66是使转子芯62与单向超越离合器32机械连接的部件。转子保持架66由例如碳钢等钢铁材料形成。转子保持架66与轴20间中介有第3球轴承78,轴20介由第3球轴承78可自由旋转地支承转子保持架66。转子保持架66具有嵌合固定转子芯62的嵌合部66a、和从嵌合部66a向上侧突出的转子突出部66b。嵌合部66a在半径方向上被第3球轴承78和转子芯62夹着。转子突出部66b介由间隙地环围轴20。
传递机构86将欲使转子30旋转的扭矩从转子30向轮毂12传递。传递机构86包括斜撑(sprag)式或凸轮(cam)式的单向超越离合器32、通过切削碳钢而形成的太阳齿轮34、由通过对树脂注塑成型而形成的三个行星齿轮36构成的行星齿轮组、以及通过对树脂注塑成型而形成的内齿轮38。
单向超越离合器32被安装于转子突出部66b的外周面,在比转子突出部66b更靠上侧的位置例如通过平行栓销33而与太阳齿轮34相接合。
太阳齿轮34介由单向超越离合器32承受转子30的旋转,在轴20的周围旋转。太阳齿轮34是介由间隙地环围轴20的外齿轮。即,轴20贯穿太阳齿轮34,并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它。太阳齿轮34介由第4球轴承80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行星齿轮固定部件60。
行星齿轮36与太阳齿轮34相啮合。行星齿轮36具有第1齿轮列36a、节圆直径不同于第1齿轮列36a的第2齿轮列36b。第1齿轮列36a与第2齿轮列36b被实质上同轴地设置。第1齿轮列36a与太阳齿轮34啮合,第2齿轮列36b与内齿轮38啮合。第1齿轮列36a与第2齿轮列36b被形成为一体,同时旋转。
太阳齿轮34的节圆直径比内齿轮38小,并且太阳齿轮34被设置在比内齿轮38更靠轴方向上侧,故第1齿轮列36a的节圆直径比第2齿轮列36b的节圆直径大,且第1齿轮列36a在轴方向上被设置得比第2齿轮列36b靠上侧。
行星齿轮轴88介由彼此在轴方向上相分离地设置的第5球轴承82和第6球轴承84而可自由旋转地支承行星齿轮36。行星齿轮轴88的下端被安装于第2壳体46,上端被安装于行星齿轮固定部件60。在该情况下,行星齿轮轴88两端被支撑,故耐冲击性得到提高。另外,行星齿轮固定部件60与轴20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行星齿轮36的安装精度得到提高。
行星齿轮轴88被安装在相对于第2壳体46避让开孔部48的位置、即以转子30的旋转轴R为基准,在角度方向上周向相邻的绕组40的中间线上。
在行星齿轮固定部件60与第2壳体46之间,在周向相邻的行星齿轮轴88彼此的中间线的其中三个上,设有连接行星齿轮固定部件60和第2壳体46的连接部件89。连接部件89同行星齿轮轴88一样,相对于第2壳体46被安装在避让开孔部48的位置、即以转子30的旋转轴R为基准,在角度方向上周向相邻的绕组40的中间线上。在该情况下,通过连接部件89而机械地接合行星齿轮固定部件60和第2壳体46,故能提高传递机构86的强度和精度。
内齿轮38通过螺钉而固定在铸造铝而形成的外壳24的内周侧。
传递机构86的各部件并非沿轴方向串联排列,而是多少沿半径方向扩展、但尽可能沿轴方向并排配置的。整理传递机构86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如下:
(1)单向超越离合器32被配置成在轴方向上行星齿轮组和内齿轮38至少部分重叠。特别是单向超越离合器32被配置成被行星齿轮组所包围,并且被内齿轮38环围。单向超越离合器32的外周面与第2齿轮列36b在半径方向上相对。换言之,在沿旋转轴R定义坐标时,与单向超越离合器32对应的坐标范围和与行星齿轮36对应的坐标范围有共通部分。
(2)内齿轮38在轴方向上比太阳齿轮34更靠定子70侧地固定于外壳24。定子70内包芯42和绕组40,故在车轮驱动装置10中具有比较大的轴方向尺寸。因此,通过将内齿轮38在更靠近定子70的位置固定于外壳24,能使其固定位置靠近轮毂12的轴方向中央。由此,轮毂12的旋转平衡得到提高。
轮毂12包括:介由第1球轴承74而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轴20的第1罩部26;介由第2球轴承76而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轴20的第2罩部28;以及在轴方向上设于第1罩部26与第2罩部28之间,并机械地接合第1罩部26和第2罩部28的圆筒状的外壳24。第1罩部26和第2罩部28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都是通过锻造铝或切削碳钢而形成的。在该情况下,能使用相同制造工序生产第1罩部26和第2罩部28,故车轮驱动装置10的制造效率得到提高。
第1罩部26、第2罩部28都在外周侧螺合于外壳24。在第1罩部26与外壳24的螺合部64,雄螺丝形成于第1罩部26的外缘侧,雌螺丝形成于外壳24的上端的内周侧。在将第1罩部26螺合于外壳24时,通过使第1罩部26整体相对于外壳24旋转,来螺合第1罩部26和外壳24。关于第2罩部28与外壳24的螺合部64也是一样。由此,与例如使用不同的螺钉固定罩部和外壳的情况相比,车轮驱动装置10的外观更佳,且能减少部件数量和制造工序数。
图4是图3的虚线所围部分的放大图。第2罩部28与外壳24的接合部分被施以防水处理。在外壳24的接合面24a和第2罩部28的接合面28a都沿圆周方向设有凹部、即槽。特别地,凹部被形成为以旋转轴R为中心的环状。通过将第2罩部28螺合于外壳24,外壳24的接合面24a与第2罩部28的接合面28a相接触时,两者的接合面上所设的凹部重合,形成通路90。通路90内存在密封材料。密封材料例如是橡胶垫或粘接剂。第1罩部26与外壳24的接合部分也是一样。
下面说明如上那样构成的车轮驱动装置10的动作。三相的驱动电流通过引出配线54而提供给绕组40。随着该驱动电流流过绕组40,沿12根突极42a产生磁束。通过该磁束,磁体62a被赋予扭矩。传递机构86将欲使转子30旋转的扭矩从转子30向轮毂12传递。由此,车轮就欲相对于轴20旋转。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10,单向超越离合器32在轴方向上与行星齿轮组至少部分重叠地配置,故能使车轮驱动装置10在轴方向上减薄单向超越离合器32与行星齿轮组相重叠的量。由此,能抑制因将车轮驱动装置10装配于车辆而导致的车辆的车宽的增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10中,单向超越离合器32在轴方向上与内齿轮38至少部分重叠地配置,基于同样的理由,能使车轮驱动装置10在轴方向上减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10中,传递机构86被构成为使转子30的旋转减速地传递到轮毂12。
旋转驱动中的功率一般以2π×(转速)×(扭矩)(W)来表示。因此,若忽视损耗,在通常旋转时,基于能量守恒原则,在传递机构86的任一部位,转速与扭矩的积都是一定的。因此,在传递机构86中,转子侧成为高速旋转、低扭矩,而轮毂侧成为低速旋转、高扭矩。在一个例子中,传递机构86使转子30的转速减速为1/15地使轮毂12旋转。此时,轮毂12的扭矩成为转子30的扭矩的15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10中,传递机构86在转子30侧、即更靠近转子30处具有单向超越离合器32。具体来说,在传递机构86中,单向超越离合器32被配置在比太阳齿轮34更靠近转子30的位置。由此,通常旋转时能减小施加于单向超越离合器32的扭矩,延长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寿命。或者,能够使用容许扭矩更小的更小型的单向超越离合器,故有助于车轮驱动装置10的轴方向尺寸的减小。
此外,若在扭矩的传递路径上将单向超越离合器设置在比行星齿轮组更靠轮毂侧,则欲将单向超越离合器在轴方向上与行星齿轮组相重叠地配置时,车轮驱动装置的直径会增大单向超越离合器的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10中,单向超越离合器32被设置在转子30侧。因此,能将单向超越离合器32收纳在第1齿轮列36a、第2齿轮列36b及定子70所包围的空间内。其结果,能抑制将单向超越离合器32在轴方向上与行星齿轮组相重叠地配置时的车轮驱动装置10的直径增大,能实现更紧凑的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10中,引出配线54避让开第2球轴承76与第1壳体44之间地走线。由此,能使第1壳体44与第2球轴承76在轴方向上更靠近地配置,故能减小车轮驱动装置10的轴方向的尺寸。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的车轮驱动装置10的构成和动作。该实施方式是个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理解其各构成要素的组合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形例,并且这样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内齿轮38与外壳24是不同个体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它们一体地形成。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车轮驱动装置10具有第2壳体46的情况,但不限于此,车轮驱动装置10也可以不具有第2壳体46。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上突出部57至少部分被形成为中空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上突出部上也可以不设置轴中心孔。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车轮驱动装置10具有单向超越离合器32的情况。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车轮驱动装置也可以不具有单向超越离合器32。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单向超越离合器32被设置在转子30与太阳齿轮34之间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单向超越离合器也可以被设置在行星齿轮内。
图5是变形例的车轮驱动装置110的剖面图。车轮驱动装置110具有轮毂12、转子30、传递机构、定子70、配线部件52、引出配线54、三个行星齿轮轴188、行星齿轮固定部件60。
传递机构包括太阳齿轮134、由三个行星齿轮136构成的行星齿轮组、内齿轮38。
太阳齿轮134被安装于转子突出部66b,与转子突出部66b一起沿轴20周围旋转。行星齿轮136包括第1齿轮列136a、第2齿轮列136b、单向超越离合器132。第1齿轮列136a与太阳齿轮134啮合。第1齿轮列136a相对于行星齿轮轴188固定,与行星齿轮轴188一起旋转。行星齿轮轴188的下端介由第8球轴承184而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第2壳体46,上端介由第7球轴承182而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行星齿轮固定部件60。
单向超越离合器132在第1齿轮列136a的下方环围行星齿轮轴188,将行星齿轮轴188的旋转传递给第2齿轮列136b。第2齿轮列136b与内齿轮38啮合。
根据本变形例,同实施方式一样能减小车轮驱动装置110的轴方向的尺寸。
实施方式的技术思想可以通过以下项目来规定。
(项目1)
一种车轮驱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车轮的轮毂12的旋转轴R贯穿上述轮毂12的轴20,固定于上述轴20的定子70,
基于与上述定子70的磁相互作用而沿上述轴20周围旋转的转子30,以及将欲使上述转子30旋转的扭矩从上述转子30向上述轮毂传递12的传递机构86;
其中,上述定子70、上述转子30、以及上述传递机构86被上述轮毂12所包围;
从上述轮毂12突出的上述轴20的两个突出部分56、57在上述轮毂12的内部彼此连结。
(项目2)
如项目1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结上述两个突出部分56、57的连结部分59与上述两个突出部分56、57中的至少一者56一体地形成。
根据项目1、项目2所记载的车轮驱动装置10,通过连结部分59而将下突出部56与上突出部57在旋转轴R上直接连结,由此,能提高下突出部56与上突出部57的同轴精度。即,能抑制轮毂12旋转时的同轴性能所引起的振动,并能抑制伴随于振动的异响和噪音的产生。此外,通过用连结部分59直接连结下突出部56和上突出部57,等价于将下突出部56和上突出部57作为1根轴而构成,能提高轴整体的轴刚性。其结果,能在抑制车辆自重及装配重量所引起的部件偏差的同时维持同轴精度,能有助于振动、异响、噪音的抑制。下突出部56和上突出部57与连结部分59的接合可以采用压入、熔接、粘接等,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方式,也可以组合使用。此外,只要是在连接下突出部56、上突出部57、连结部分59时的同轴精度的容许范围内,也可以利用间隙配合来将下突出部56和上突出部57与连结部分59接合。在该情况下,维护时的分解变得容易,能提高操作性。
标号说明
10车轮驱动装置、12轮毂、20轴、30转子、32单向超越离合器、34太阳齿轮、36行星齿轮、38内齿轮、40绕组、42芯、44第1壳体、46第2壳体、48孔部、70定子、86传递机构、110车轮驱动装置。

Claims (10)

1.一种使车轮的轮毂相对于轴旋转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于上述轴的定子,
基于与上述定子的磁相互作用而在上述轴的周围旋转的转子,以及将欲使上述转子旋转的扭矩从上述转子向上述轮毂传递的传递机构;
其中,上述传递机构包括:
介由单向超越离合器而承受上述转子的旋转,在上述轴的周围旋转的太阳齿轮,
与上述太阳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组,以及
固定于上述轮毂,与上述行星齿轮组啮合的内齿轮;
上述单向超越离合器被配置成在轴方向上与上述行星齿轮组至少部分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行星齿轮组所包含的行星齿轮具有第1齿轮列和节圆直径不同于上述第1齿轮列的第2齿轮列;
上述第1齿轮列和上述第2齿轮列被实质上同轴地设置;
上述第1齿轮列与上述太阳齿轮啮合,上述第2齿轮列与上述内齿轮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向超越离合器被配置成在轴方向上与上述内齿轮至少部分重叠。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齿轮在轴方向上比上述太阳齿轮更靠上述定子侧地固定于上述轮毂。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贯穿上述转子和上述太阳齿轮,并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它们。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子包括:
包含圆环部和从该圆环部起沿半径方向向内延伸的多个突极的芯,
在上述多个突极上绕线形成的绕组,
固定于上述轴,支承上述芯的第1壳体,以及
在轴方向上夹着上述芯地与上述第1壳体相对的第2壳体;
其中,在上述第2壳体的与上述绕组对应的位置形成孔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壳体固定于上述第1壳体;
上述第1壳体与上述第2壳体的固定部分被构成为限制上述第2壳体相对于上述第1壳体的半径方向的移动。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上述行星齿轮组中所包含的行星齿轮的行星支承部件;
其中,上述行星支承部件被安装于与上述轴一体地形成的固定用部件。
9.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车轮的轮毂的旋转轴贯穿上述轮毂的轴,
固定于上述轴的定子,
基于与上述定子的磁相互作用而在上述轴的周围旋转的转子,以及
将欲使上述转子旋转的扭矩从上述转子向上述轮毂传递的传递机构;
其中,上述定子、上述转子及上述传递机构被上述轮毂所包围;
从上述轮毂突出的上述轴的两个突出部分在上述轮毂的内部相互连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结上述两个突出部分的连结部分与上述两个突出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一体地形成。
CN2012101202463A 2011-04-26 2012-04-18 车轮驱动装置 Pending CN1027566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8672A JP2012228966A (ja) 2011-04-26 2011-04-26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
JP2011-098672 2011-04-26
JP2012-030182 2012-02-15
JP2012030182A JP2013166437A (ja) 2012-02-15 2012-02-15 車輪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6640A true CN102756640A (zh) 2012-10-31

Family

ID=47051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02463A Pending CN102756640A (zh) 2011-04-26 2012-04-18 车轮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664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786A (zh) * 2016-12-09 2018-06-29 迪尔公司 具有紧凑型多速变速组件的工作车辆驱动器
CN108248378A (zh) * 2018-01-26 2018-07-06 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驶机器的助力传动结构
FR3079811A1 (fr) * 2018-04-06 2019-10-11 Mavic Sas Reducteur pour systeme d'assistance electrique pour cycle
CN110667371A (zh) * 2019-11-12 2020-01-10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用于汽车轮毂电机轻量化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1262A (ja) * 1996-05-16 1997-11-25 Daido Steel Co Ltd 電動補助自転車
CN2825348Y (zh) * 2005-09-07 2006-10-11 林伟 电动车轮毂
JP2009012627A (ja) * 2007-07-05 2009-01-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車輪用ハブ及び該ハブを具えた乗物
CN201435649Y (zh) * 2009-03-31 2010-03-31 爱菲斯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动马达
CN101856949A (zh) * 2010-06-04 2010-10-13 苏州盛亿电机有限公司 电动轮毂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1262A (ja) * 1996-05-16 1997-11-25 Daido Steel Co Ltd 電動補助自転車
CN2825348Y (zh) * 2005-09-07 2006-10-11 林伟 电动车轮毂
JP2009012627A (ja) * 2007-07-05 2009-01-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車輪用ハブ及び該ハブを具えた乗物
CN201435649Y (zh) * 2009-03-31 2010-03-31 爱菲斯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动马达
CN101856949A (zh) * 2010-06-04 2010-10-13 苏州盛亿电机有限公司 电动轮毂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786A (zh) * 2016-12-09 2018-06-29 迪尔公司 具有紧凑型多速变速组件的工作车辆驱动器
CN108248378A (zh) * 2018-01-26 2018-07-06 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驶机器的助力传动结构
CN108248378B (zh) * 2018-01-26 2023-08-15 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驶机器的助力传动结构
FR3079811A1 (fr) * 2018-04-06 2019-10-11 Mavic Sas Reducteur pour systeme d'assistance electrique pour cycle
CN110667371A (zh) * 2019-11-12 2020-01-10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用于汽车轮毂电机轻量化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1263B (zh) 用以驅動車輪之驅動系統
US6864607B2 (en) Driv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8353376B2 (en) Power-driven wheel for a military vehicle
EP2148788B1 (en) Wheel motor
KR100947518B1 (ko) 다단 회전자를 구비한 코어리스 모터 및 그 모터를 사용한구동장치
TWI454407B (zh) 電動自行車
JP6753752B2 (ja) 自転車用電動モータの支持構造およびこれを含む自転車用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US20130162112A1 (en) Motor-Gear Unit
CN102951248A (zh) 车用特别是自行车用电动轮毂驱动器
CN102756640A (zh) 车轮驱动装置
JP5084977B1 (ja) 電動用ハブ装置および電動自転車
EP2479099A1 (en) Power output device for vehicle
JP2021041860A (ja) 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JP2007224979A (ja) 電気自動車駆動ユニット
TW201332834A (zh) 車輪驅動裝置
CN20662894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直驱电机
JP2014177265A (ja) 駆動装置
CN101005221A (zh) 轮毂电机
JP2009159791A (ja) 二輪車、及び二輪車の駆動装置
JP2014156218A (ja) 駆動装置
JP5659588B2 (ja) ホイール軸受および電動車両駆動装置
CN103997159A (zh) 驱动设备
KR101870441B1 (ko) 전기 자전거 모터 변속기의 위성기어모듈
TWI823566B (zh) 馬達及車輛
CN217048754U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反作用力产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hizuoka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Japan Advance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Applicant before: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TO: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JAPAN HIGH-TECH CO., LT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13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