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3896A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3896A
CN102753896A CN2010800636394A CN201080063639A CN102753896A CN 102753896 A CN102753896 A CN 102753896A CN 2010800636394 A CN2010800636394 A CN 2010800636394A CN 201080063639 A CN201080063639 A CN 201080063639A CN 102753896 A CN102753896 A CN 102753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heat
heat exchanger
loop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36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3896B (zh
Inventor
小谷正直
小松智弘
国眼阳子
内田麻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53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3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3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38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 F24F2005/006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using solar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05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不使设备成本增大地用一个制冷循环进行除湿运转的冷却器型空气调节装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8a)和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8b)这两个热传递介质回路,其中,上述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8a)用配管连接在被冷却空间(60)中设置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和在室外设置的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28a)而形成环状,水或盐水在该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8a)中循环;上述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8b)用配管连接在被冷却空间中设置的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和在室外设置的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28b)而形成环状,水或盐水在该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8b)中循环。并且,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成为在构成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的配管的一部分中装入了与构成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的配管的一部分公共使用的公共配管(65b),在公共配管装入了热传递介质循环泵(67)的结构。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适合于通过使水或热介质在设置在被冷却空间中的室内热交换器中循环来进行空气调节的冷却器型的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中央方式(在一个地方制成冷水或热水,循环到各室的方式)对一般房屋或办公楼等进行除湿运转的现有技术,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是如下技术:在热泵式的制冷机单元上并联连接进行冰蓄热的蓄热罐单元和热交换器,具备把来自制冷机单元的盐水送到蓄热罐或热交换器的任意一方的盐水切换阀装置,设置了针对把来自热交换器的热水或冷水送到热水盘管和冷水盘管的哪一方进行切换的送水切换阀装置、和针对把来自冷水盘管的冷水返回蓄热罐单元和热交换器的哪一方进行切换的返水切换阀装置,由此能够进行除湿运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09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技术中,为了进行除湿运转需要个别地传输冷水/热水的单元。因此,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必须设置多个泵、配管、流量控制阀等,存在设备成本增大的课题。而且,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必须控制多个设备,因此具有控制变得复杂的课题。
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热水盘管和冷水盘管相对于空气流在前后串联配置,并且热水盘管相对于空气流被配置在冷水盘管的尾流侧(下游侧),因此,在进行按照冷水-热水的顺序除湿的方式的除湿运转的情况下(即,进行通过冷水冷却除湿后通过热水再加热来向室内送入空气的除湿运转的情况下)成为适合的配置,但是,在制冷运转或采暖运转中,由于该配置,在相对于空气流在尾流侧的热水盘管中无法将空气和制冷剂的温度差设得大。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具有当制冷运转或采暖运转时无法高效率地利用该热水盘管的热交换器的课题。
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本发明,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削减部件个数,能够简单地进行控制的冷却器型的空气调节装置。另外,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良好的冷却器型的空气调节装置。另外,第三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一个制冷循环进行除湿运转的冷却器型的空气调节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和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两个热传递介质回路,所述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用配管连接在被冷却空间中设置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在室外设置的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而形成环状,水或盐水在该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中循环,所述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用配管连接在所述被冷却空间中设置的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和在室外设置的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而形成环状,水或盐水在该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中循环,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的配管的一部分中装入与构成所述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的配管的一部分公共使用的公共配管,在所述公共配管中装入了能够使水或盐水在所述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以及所述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中同时循环的热传递介质循环泵。
根据本发明,在构成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的配管的一部分中装入了与构成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的配管的一部分公共使用的公共配管,在该公共配管中装入了热传递介质循环泵,因此,可以削减配管以及热传递介质循环泵的数量。因此,本发明可以降低设备成本。另外,本发明可以通过一个热传递介质循环泵使两种温度的热传递介质循环,因此,控制变得简单。
另外,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或所述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中设置了控制水或盐水的流量的热传递介质用流量控制阀。
根据本发明,在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或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的某一方中设置了热传递介质用流量控制阀,因此,可以降低设备成本,控制也简单。此外,根据热传递介质用流量控制阀的有无,可以区别第一和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因此,本发明还具有在配管工程中难以发生操作错误的优点。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入口(室内单元的出入口)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原因在于,在除湿运转时,若基于冷却/除湿量确定热传递介质循环泵的总输送量,根据基于出入口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再加热量,控制热传递介质用流量控制阀,则可以简单地进行除湿量的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位置关系,相对于流入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
根据本发明,相对于空气流平行地配置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因此,可以保持向各个室内热交换器流入的空气的温度(入口(approach)温度)相同。因此,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流过的空气和热传递介质(水或盐水)之间,可以以相同的温度差进行热交换。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垂直方向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在除湿运转时,即使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冷水盘管)中产生的排放水滴下,由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热水盘管)位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冷水盘管)的上方,因此,排放水不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热水盘管)。因此,在本发明中,也不会发生除湿产生的排放水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热水盘管)再次蒸发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当将构成所述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以及所述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的配管中的所述公共配管的内径设为diR,将除此以外的配管的内径设为diC时,将diC除以diR所得的值(即,diC/diR)为0.5以上并且为0.8以下。
根据本发明,将公共配管的内径及其以外的配管的内径做成上述结构,因此,可以抑制公共配管中的压力损失的增加,可以抑制热传递介质循环泵的动力的增加。
另外,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具备切换进行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具备用制冷剂配管依次将空气调节用压缩机、空气调节用流路切换阀、用于与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的热传递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连接而形成环状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在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中,设置旁路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在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中设置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使其与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并联连接,用空气调节用旁路配管连接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和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使得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串联连接,在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中,设置用于将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的连接切换为串联和并联的连接切换单元,在通过所述连接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串联连接的状态下的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的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之间的位置,设置了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
根据本发明,设置了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因此,例如在制冷运转中,通过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控制空气调节用制冷剂的减压量/流量,通过将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设为全开,可以使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来发挥作用,使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以及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一起作为蒸发器来发挥作用。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采暖运转中,通过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控制空气调节用制冷剂的减压量/流量,通过将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设为全开,可以使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以及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一起作为冷凝器来发挥作用,使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来发挥作用。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除湿运转中,通过将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设为全开,控制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可以进行如下运转。例如,在冷却/除湿负荷比较高的情况下,将空气调节用流路切换阀切换到制冷侧,使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作用冷凝器来发挥作用。此时,控制室外风扇,使得通过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放热的放热量成为与对冷却/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再加热的再加热量对应的放热量。通过了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通过使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来发挥作用,向水或盐水(热传递介质)放热。此后,空气调节用制冷剂通过空气调节用旁路配管,通过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后减压/膨胀。通过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后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在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中从水或盐水(热传递介质)吸热,通过空气调节用流路切换阀,向空气调节用压缩机回流。在本发明中能够进行这种除湿运转。
这样,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一个制冷循环进行制冷、采暖、制冷除湿这3个模式的运转。另外,本发明可以高效率地使用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以及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因此节能性也优异。
另外,本发明能够相对于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并联连接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以及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因此,可以使向各个使用侧热交换器流入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的温度(入口温度)保持相同。因此,在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以及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中流过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和水或盐水(热传递介质)之间,可以以相同的温度差进行热交换。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具备:用制冷剂配管依次将空气调节用压缩机、空气调节用流路切换阀、用于与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的热传递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连接而形成环状,切换进行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以及用配管连接对太阳热进行集热的太阳热集热器和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而形成环状的太阳热循环回路。
根据本发明,可以驱动空气调节用压缩机,在通过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进行制冷运转以及采暖运转的基础上,还在太阳热循环回路中安装了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因此,能够使用太阳热进行采暖运转。具体来说,本发明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可以将通过空气调节循环的运转所获得的热能向被冷却空间放热,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中,可以将太阳热向被冷却空间放热。这样,在本发明中,可以用太阳热负担(辅助)一部分空气调节循环的采暖负荷,因此,能够降低空气调节循环的运转所用的消耗电力。
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使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进行被冷却空间的冷却除湿,使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进行基于太阳热的再加热。即,本发明通过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却除湿器(冷水盘管)来发挥作用,使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再加热器(热水盘管)来发挥作用,可以进行与室内温度等温的除湿运转。这样,本发明是可以从太阳热获得再加热的热量的结构,因此,可以降低消耗电力。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可以不增大设备成本地用一个制冷循环进行除湿运转。而且,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运转的控制简单,此外,热交换效率提高,可以实现消耗电力的降低以及节能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No.1中的制冷剂和热传递介质的流动的动作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No.2中的制冷剂和热传递介质的流动的动作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No.3中的制冷剂和热传递介质的流动的动作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No.1~No.3中的各设备的状态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系统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No.A中的制冷剂和热传递介质的流动的动作图。
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No.B中的制冷剂和热传递介质的流动的动作图。
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No.C中的制冷剂和热传递介质的流动的动作图。
图10是表示图6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No.D中的制冷剂和热传递介质的流动的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具备切换进行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和进行住宅(被冷却空间)60的室内的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8的室外单元1;具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以及室内风扇62的室内单元2。室外单元1被设置在室外,室内单元2被设置在住宅60内。
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是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循环的回路,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对空气调节用制冷剂进行压缩的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切换空气调节用制冷剂的流路的四通阀(空气调节用流路切换阀)22、与通过风扇25送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对空气调节用制冷剂进行减压的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b、与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8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空气调节用使用侧热交换器(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用使用侧热交换器(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28b而形成环状。通过该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形成了空气调节用的制冷循环(空气调节循环)。
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是能够进行容量控制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作为这种压缩机,能够采用活塞式、回转式、涡旋式、螺旋式、离心式的压缩机。具体来说,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是涡旋式的压缩机,能够通过逆变器控制来进行容量控制,旋转速度从低速到高速可变。
接着,说明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的结构的细节。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首先具备用制冷剂配管按照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的排出口21b、四通阀22、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a、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四通阀22、空气调节压缩机21的吸入口21a的顺序连接而形成环状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5a。
在该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5a中设置后述的第一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5b以及空气调节用旁路配管29而构成了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
第一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5b是旁路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具体来说,是用制冷剂配管连接位于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a之间的位置的分支点A、和位于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四通阀22之间的位置的分支点B而形成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在该第一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5b中设置了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并且在分支点A处设置了三通阀34a。
而且,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5a中,在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分支点B之间形成的分支点C处设置了三通阀34b。并且,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5a的分支点C和第一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5b中位于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和分支点A之间的位置的分支点D通过空气调节用旁路配管29连接。
因此,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不仅相对于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a以及四通阀22互相并联连接,而且经由空气调节用旁路配管29互相串联连接。
而且,在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串联连接的状态下,在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之间的位置设置了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b。更具体来说,在空气调节用旁路配管29与第一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5b连接的位置(即分支点D)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之间的位置装入了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b。
根据如此构成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通过操作三通阀34a以及三通阀34b将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的连接切换为串联和并联的某一种。因此,作为空气调节用制冷剂的流路,形成了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流到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的双方的流路、和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从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的一方向另一方按顺序流动的流路这两个流路。在此,该实施例中的三通阀34a以及三通阀34b相当于本发明的连接切换单元。
此外,作为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中循环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例如可以使用R410a、R134a、HFO1234yf、HFO1234ze、CO2、C3H8。
接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8具有:用配管连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和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而形成环状的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8a);用配管连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而形成环状的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8b。此外,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中流动的热传递介质是水(冷水或热水),但是,在寒冷地区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水而使用乙二醇等盐水。
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8(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中流动的水,使用了“冷水”或“热水”等用语,在此已经附带说明了“冷水”用于表示在制冷时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8中流动的水,“热水”用于表示在采暖时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8中流动的水。
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是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a~65d依次连接在住宅60中设置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热传递介质循环泵)67、流量控制阀(热传递介质用流量控制阀)63、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28a而形成为环状的电路。更详细来说明,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按照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a、65b、65c的顺序连接而形成了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到第一空气调节用使用侧热交换器28a的水的往路,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d连接而形成了从第一空气调节用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的水的归路。在此,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b也是作为构成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的一部分来使用的公共配管。在该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b中装入了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此外,流量控制阀63被设置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c中。通过调整该流量控制阀63的阀开度,可以调整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中流动的水的流量。
根据如此构成的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通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送出的水通过流量控制阀63,流过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接着流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后,通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65b再次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
另一方面,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是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8a、68c、68d以及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b依次连接在住宅60中设置的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而形成环状的回路。更详细来说明,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按照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8a、65b、68c的顺序连接而形成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到第二空气调节用使用侧热交换器28b的水的往路,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8d连接而形成了从第二空气调节用使用侧热交换器28b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的水的归路。
根据如此构成的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通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送出的水流过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然后流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后,通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65b再次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
另外,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b的内径(diR)比其它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a、65c、65d、68a、68c、68d的内径(diC)大,具体来说,满足0.5≦diC/diR≦0.8的关系。通过该结构,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b中几乎没有增加水的压力损失。因此,抑制了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的动力的增加。
另外,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相对于室内风扇62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图1的箭头FD的方向)平行地被配置。而且,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被配置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的垂直方向的上方。
此外,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以及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8中,虽未图示但是适当地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并且,这些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被取入到在空气调节装置中设置的控制装置1a中。该控制装置1a输入未图示的遥控器的操作信号和各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的信号,根据这些信号控制在各回路5、8中装入的各种设备(压缩机、泵、风扇、膨胀阀、控制阀、四通阀、三通阀等)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2~图5说明通过上述空气调节装置进行的各种运转模式。在此,在图2~图4中对各热交换器附加的箭头表示热的流动,对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以及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8附加的箭头表示流体在各回路中流动的方向。另外,在图2~图4中,白色的三通阀表示3个端口全部是开状态,3个端口中的两个为白色,剩余一个为黑色的三通阀,白色的端口表示是开状态,黑色的端口表示是闭状态。另外,在图2~图4中,四通阀上描绘的圆弧状的实线表示在四通阀中流动的流体的流路。图中,空白的箭头表示热的流动方向。
“运转模式No.1<制冷运转>”(参照图2)
运转模式No.1是进行制冷运转的模式。在该运转模式No.1中,如图5的“运转模式No.1”的栏中所示,使用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作为冷凝器,使用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作为蒸发器。在该运转模式No.1中,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通过三通阀34a以及三通阀34b成为并联连接的状态。此外,在该运转模式No.1中,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a被控制到预定的阀开度,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b成为全开。
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中,从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的排出口21b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流入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流入到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大气放热并冷凝,液化。然后,从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a被减压到与住宅60内的冷却/除湿负荷对应的蒸发压力,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该气液二相制冷剂通过三通阀34a分别流入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在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中流动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中流动的冷水吸热并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同样,在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中流动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中流动的冷水吸热并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流出的气体制冷剂和从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流出的气体制冷剂在分支点B合流后,通过四通阀22流入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的吸入口21a,通过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再次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
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对在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中流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放热后的冷水,在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d后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中,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内的冷水和住宅60内的高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住宅60的空气冷却、除湿。即,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被用作冷却/除湿器(冷水盘管)。此时,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中流动的冷水从住宅60内的空气吸热后升温。该升温后的冷水流过与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共同使用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b,返回到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再次通过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向空气调节用制冷剂放热并被冷却。
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对在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中流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放热后的冷水,在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8d后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中,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内的冷水和住宅60内的高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住宅60的空气被冷却、除湿。即,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被用作冷却/除湿器(冷水盘管)。此时,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中流动的冷水从住宅60内的空气吸热后升温。该升温后的冷水流过与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共同使用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b,返回到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再次通过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向空气调节用制冷剂放热并被冷却。
在该运转模式No.1中,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以同一入口温度流入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因此,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都可以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和冷水的温度差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热交换。而且,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相对于室内风扇62的空气流平行地配置,因此,可以将向各个室内热交换器流入的空气的温度(入口温度)保持相同。因此,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中流动的空气和水之间,可以以相同的温度差进行热交换。因此,根据运转模式No.1,具有热交换效率良好的优点。
“运转模式No.2<采暖运转>”(参照图3)
运转模式No.2是进行采暖运转的模式。在该运转模式No.2中,如图5的“运转模式No.2”的栏中所示,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被用作蒸发器,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被用作冷凝器。在该运转模式No.2中,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成为通过三通阀34a以及三通阀34b并联连接的状态。此外,在该运转模式No.2中,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a被控制成预定的阀开度,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b成为全开。
在空气调节制冷剂回路5中,从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的排出口21b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从分支点B分别流入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在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中流动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中流动的热水放热而冷凝,液化。同样,在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中流动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中流动的热水放热而冷凝,液化。然后,从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流出的液体制冷剂和从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流出的液体制冷剂在分支点A合流后通过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a被减压到与室外空气温度对应的蒸发压力,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流入到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大气吸热并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流入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的吸入口21a,通过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再次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
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从在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中流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吸热后的热水,在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d后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中,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内的热水和住宅60内的低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住宅60的空气被加热。即,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被用作加热器(热水盘管)。此时,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中流动的热水向住宅60内的空气放热并被冷却。该冷却后的热水流过与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共同使用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b后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再次通过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从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吸热而升温。
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从在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中流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吸热后的热水,在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8d后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中,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内的热水和住宅60内的低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住宅60的空气被加热。即,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被用作加热器(热水盘管)。此时,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中流动的热水向住宅60内的空气放热而被冷却。该冷却后的热水流过与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共同使用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b后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再次通过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从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吸热而被升温。
在该运转模式No.2中,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以同一入口温度流入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因此,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都可以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和热水的温度差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热交换。而且,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相对于室内风扇62的空气流平行地被配置,因此,可以将向各个室内热交换器流入的空气的温度(入口温度)保持相同。因此,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中流动的空气和热水之间可以以相同的温度差进行热交换。因此,根据运转模式No.2,具有热交换效率良好的优点。
“运转模式No.3<制冷/除湿运转>”(参照图4)
运转模式No.3是进行制冷/除湿运转的模式。在该运转模式No.3中,如图5的“运转模式No.3”的栏中所示,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以及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被用作冷凝器,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被用作蒸发器。在该运转模式No.3中,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和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成为通过三通阀34a以及三通阀34b串联连接的状态。此外,在该运转模式No.3中,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a成为全开,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b被控制成预定的阀开度。
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中,从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的排出口21b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流入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流入到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4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大气放热,而且通过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向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中流动的冷水放热,由此冷凝并液化。此时,风扇25的转速被控制成与除湿运转时的再加热量(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中进行的热交换量)对应的放热量。然后,液化后的低温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流过空气调节用旁路配管29,通过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b被减压到与冷却/除湿量对应的蒸发压力并膨胀,成为气液二相制冷剂。该气液二相制冷剂通过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从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中流动的冷水吸热并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且,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流入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的吸入口21a,通过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1再次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
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从在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中流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吸热后的冷水,在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d后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中,通过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内的冷水中积蓄的热能对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的空气进行再加热。即,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被用作再加热器(热水盘管)用。此时,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中流动的冷水向住宅60内的空气放热而被冷却。该冷却后的冷水流过与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共同使用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b,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再次通过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a从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吸热而升温。
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对在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中流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放热后的冷水,在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8d后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中,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b内的冷水和住宅60内的高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住宅60的空气被冷却/除湿。即,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被用作冷却/除湿器(冷水盘管)。此时,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中流动的冷水从住宅60内的空气吸热而升温。该升温后的冷水流过与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共同使用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65b,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67,再次通过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向空气调节用制冷剂放热而被冷却。
在此,在室内单元2中,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再加热后的空气、和通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冷却/除湿后的空气通过室内风扇62被搅拌,成为在与室内温度相同的温度下除湿后的空气。从室内单元2的未图示的吹出口向室内吹出该空气。
根据该运转模式No.3,可以同时进行冷却/除湿和再加热,因此可以向住宅60的室内提供舒适的空气。而且,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被配置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的垂直方向的上方,因此,在运转模式No.3的运转时,即使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中产生的排放水滴下,由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位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的上方,因此排放水也不会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因此,即使以运转模式No.3运转,也不发生除湿产生的排放水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a再蒸发的问题。
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如图6所示,具备设置在室外的室外单元100以及蓄热罐单元103和设置在室内的室内单元102。室外单元100具有:切换进行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105、进行住宅(被冷却空间)160的室内的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108。另外,室内单元102具有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以及室内风扇162。另外,蓄热罐单元103具有:太阳热循环的太阳热循环回路110、用于向住宅160供给通过太阳热加热后的水的出热水路径111。
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是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循环的回路,用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对空气调节用制冷剂进行压缩的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切换空气调节用制冷剂的流路的四通阀(空气调节用流路切换阀)122、与通过风扇125送来的大气进行热交换的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对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减压的空气调节用膨胀阀(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127a、与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108进行热交换的空气调节用使用侧热交换器(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而形成为环状。通过该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105形成了空气调节用的制冷循环(空气调节循环)。
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是能够进行容量控制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作为这种压缩机,能够采用活塞式、回转式、涡旋式、螺旋式、离心式的压缩机。具体来说,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是涡旋式的压缩机,能够通过逆变器控制来进行容量控制,旋转速度从低速到高速可变。
此外,作为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105中循环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例如可以使用R410a、R134a、HFO1234yf、HFO1234ze、CO2、C3H8。
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108具有:用配管连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和蓄热罐(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128a而形成为环状的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108a;用配管连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而形成为环状的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108b。此外,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流动的热传递介质是水(冷水或热水),但是,在寒冷地区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水而使用乙二醇等盐水。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108(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流动的水,有时使用“冷水”或“热水”这样的用语,在此已经附带说明“冷水”用于表示在制冷时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108中流动的水,“热水”用于表示在采暖时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108中流动的水。
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是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5a~165d依次连接在住宅160中设置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热传递介质循环泵)167、流量控制阀(热传递介质用流量控制阀)163、蓄热罐128a而形成环状的回路。更详细来说明,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按照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5a、165b、165c的顺序连接而形成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到蓄热罐128a的水的往路,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8d连接而形成了从蓄热罐128a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的水的归路。在此,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5b是也作为构成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的一部分而使用的公共配管。在该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165b中装入了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此外,流量控制阀163被设置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5c中。通过调整该流量控制阀163的阀开度,可以调整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以及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流动的水的流量。
根据如此构成的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从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送出的水通过流量控制阀163流到蓄热罐128a,接着在流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后通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5b再次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
另一方面,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是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8a、165b、168c、168d依次连接在住宅160中设置的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而形成为环状的回路。更详细来说明,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按照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8a、165b、168c的顺序连接而形成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到空气调节用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的水的往路,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8d连接而形成了从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a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的水的归路。
根据如此构成的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通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送出的水流过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接着在流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后通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165b再次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
而且,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108在构成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5d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入口附近的位置具备三通阀166,并且在构成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的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8d的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入口附近的位置具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分支配管168e。该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分支配管168e与三通阀166连接。因此,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流动的水不仅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也能够经由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分支配管168e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
另外,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5b的内径(diR)变得比其它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5a、165c、165d、168a、168c、168d、168e的内径(diC)大,具体来说,满足0.5≦diC/diR≦0.8的关系。通过该结构,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5b中几乎没有水的压力损失的增加。因此,抑制了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的动力的增加。
另外,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相对于室内风扇162的空气的流向(图6的箭头FD的方向)平行地被配置。而且,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被配置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的垂直方向的上方。
接着,太阳热循环回路110是用太阳热用配管182、183连接在住宅160的屋顶设置的太阳热集热器104和蓄热罐(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128a而形成为环状的回路。在太阳热用配管182中装入了太阳热用循环泵185。通过驱动太阳热用循环泵185,通过太阳热集热器104加热后的水或盐水(太阳热传递介质)在太阳热循环回路110内循环,在流过蓄热罐128a的期间与在蓄热罐128a中驻留的水进行热交换。由此,可以使用太阳热来加热蓄热罐128a内的水。此外,用于控制在太阳热循环回路110中流动的水或盐水的流量的流量控制阀184被设置在太阳热用配管182中。
接着,出热水路径111具备用于将蓄热罐128a中驻留的水供给到供热水口179的配管175、用于从供水口178向蓄热罐128a供给自来水的配管176a、用于从供水口178向供热水口179直接供给自来水的配管176b而构成。另外,出自供热水口179的水流过配管174,通过在住宅160内设置的供热水用控制阀169被供给到浴盆、厨房、盥洗室等。
此外,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105、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108(108a、108b)以及太阳热循环回路110中虽未图示,但是适当设置了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并且,这些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被取入设置在空气调节装置中的控制装置101a中。该控制装置101a输入未图示的遥控器的操作信号、各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的信号,基于这些信号控制在各回路105、108、110中装入的各种设备(压缩机、泵、风扇、膨胀阀、控制阀、四通阀、三通阀等)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7~图10说明通过上述空气调节装置进行的各种运转模式。在此,在图7~图10中,对各热交换器附加的箭头表示热的流动,对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105、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108、太阳热循环回路110附加的箭头表示流体在各回路中的流动方向。另外,在图7~图10中,白色的控制阀表示以预定的开度打开,黑色的控制阀表示关闭。另外,在图7~图10中,白色的三通阀表示3个端口全部是开状态,3个端口中两个是白色,剩余一个是黑色的三通阀,白色的端口表示为开状态、黑色的端口表示为闭状态。另外,在图7~图10中,在四通阀上描绘的圆弧状的实线表示在四通阀中流动的流体的流路。图中,空白的箭头表示热的流动方向。
“运转模式No.A<制冷运转>”(参照图7)
运转模式No.A是进行制冷运转的模式。在该运转模式No.A中,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被用作冷凝器,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被用作蒸发器。在该运转模式No.A中,将空气调节用膨胀阀127a控制成预定的阀开度。
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105中,从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的排出口121b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22流入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流入到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大气放热而冷凝、液化。然后,从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空气调节用膨胀阀127a被减压到与住宅160内的冷却/除湿负荷对应的蒸发压力,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该气液二相制冷剂向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流入。在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中流动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流动的冷水吸热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流出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流入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的吸入口121a,通过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再次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
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向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中流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放热后的冷水,在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8d后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并且,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分支配管168e后也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并且,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中,冷水和住宅160内的高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住宅160的空气被冷却/除湿。即,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被用作冷却/除湿器(冷水盘管)。此时,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中流动的冷水从住宅160内的空气吸热并升温。该升温后的冷水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165b后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再次通过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向空气调节用制冷剂放热,被冷却。
另一方面,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中,流量控制阀163关闭,并且,三通阀166的端口中在蓄热罐128a中流动的水向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流入的一侧的端口关闭。因此,在运转模式No.A中,水不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内循环。
在太阳热循环回路110中,驱动太阳热用循环泵185来使水或盐水循环。通过太阳热集热器104集热的太阳热在被太阳热循环回路110内流动的水或盐水吸热后,在流过蓄热罐128a的期间向蓄热罐128a内驻留的水放热。这样,通过使水或盐水在太阳热循环回路110内循环,通过太阳热集热器104集热的太阳热被蓄热在蓄热罐128a中。此外,在该运转模式A中,根据浴盆、厨房、盥洗室等的供热水负荷的要求等控制流量控制阀184的阀开度。
在该运转模式No.A中,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相对于室内风扇162的空气流平行地被配置,因此,可以将流入各个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入口温度)保持相同。因此,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中流动的空气和冷水之间能够以相同的温度差进行热交换。因此,根据运转模式No.A,具有热交换效率良好的优点。
“运转模式No.B<采暖运转>”(参照图8)
运转模式No.B是进行采暖运转的模式。在该运转模式No.B中,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被用作蒸发器,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被用作冷凝器。在该运转模式No.B中,将空气调节用膨胀阀127a控制成预定的阀开度。
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105中,从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的排出口121b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22流入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在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中流动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流动的热水放热后冷凝,液化。然后,从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流出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空气调节用膨胀阀127a被减压到与室外空气温度对应的蒸发压力,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流入到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大气吸热后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22流入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的吸入口121a,通过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再次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
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从在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中流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吸热后的热水,在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8d后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并且,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分支配管168e后也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然后,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中,在热水和住宅160内的低温的空气间进行热交换,住宅160的空气被加热。即,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被用作加热器(热水盘管)。此时,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中流动的热水,向住宅160内的空气放热并冷却。该冷却后的热水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165b,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再次通过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从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吸热而升温。
另一方面,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中,流量控制阀163关闭,并且,三通阀166的端口中在蓄热罐128a中流动的水向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流入的一侧的端口关闭。因此,在运转模式No.B中,水不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内循环。
在太阳热循环回路110中,驱动太阳热用循环泵185来使水或盐水循环。通过太阳热集热器104集热的太阳热,在被太阳循环回路110内流动的水或盐水吸热后,在流过蓄热罐128a的期间向蓄热罐128a内驻留的水放热。这样,通过使水或盐水在太阳热循环回路110内循环,通过太阳集热器104集热的太阳热被蓄热在蓄热罐128a中。此外,在该运转模式B中,根据浴盆、厨房、盥洗室等的供热水负荷的要求等控制流量控制阀184的阀开度。
在该运转模式No.B中,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相对于室内风扇162的空气流平行地配置,因此,可以将流入各个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入口温度)保持相同。因此,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中流动的空气和热水之间能够以相同的温度差进行热交换。因此,根据运转模式No.B,具有热交换效率良好的优点。
“运转模式No.C<采暖运转(利用太阳热)>”(参照图9)
运转模式No.C是在利用太阳热的同时进行采暖运转的模式。在该运转模式No.C中,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被用作蒸发器,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被用作冷凝器。在该运转模式No.C中,将空气调节用膨胀阀127a控制成预定的阀开度。
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105中,从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的排出口121b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22流入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28b。在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中流动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流动的热水放热并冷凝,液化。然后,从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流出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空气调节用膨胀阀127a被减压到与室外空气温度对应的蒸发压力,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流入到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大气吸热并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22流入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的吸入口121a,通过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再次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
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从在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中流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吸热后的热水,在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8d后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然后,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1b中,在热水和住宅160内的低温的空气间进行热交换,住宅160的空气被加热。即,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被用作加热器(热水盘管)。此时,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中流动的热水向住宅160内的空气放热而冷却。该冷却后的热水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165b,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再次通过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从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吸热并升温。
另一方面,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中,流量控制阀163被控制成与采暖辅助量(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所要求的采暖负荷量)对应的阀开度,并且,三通阀166的端口中与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分支配管168e连接的一侧关闭。因此,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热水通过流量控制阀163,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5c后流入蓄热罐128a。在该蓄热罐128a中,热水吸收在蓄热罐128a中蓄热的热(太阳热)而升温。升温后的热水通过三通阀166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然后,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升温后的热水和住宅160内的低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住宅160的空气被加热。即,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被用作加热器(热水盘管)。此时,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中流动的热水向住宅160内的空气放热而冷却,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165b后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再次通过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从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吸热而升温。
在太阳热循环回路110中,驱动太阳热用循环泵185来使水或盐水循环。通过太阳热集热器104集热的太阳热,在被太阳循环回路110内流动的水或盐水吸热后,在流过蓄热罐128a的期间向蓄热罐128a内驻留的水放热。这样,通过使水或盐水在太阳热循环回路110内循环,通过太阳集热器104集热的太阳热被蓄积在蓄热罐128a中。此外,在该运转模式C中,根据采暖负荷的要求来控制流量控制阀184的阀开度。
在该运转模式No.C中,通过太阳热集热器104集热的太阳热通过太阳热循环回路110蓄积在蓄热罐128a中。该蓄积的太阳热经由蓄热罐128a被流过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的水吸热。利用该吸收的太阳热进行住宅160的采暖。这样,根据运转模式No.C,通过利用太阳热的采暖运转,减轻了空气调节循环运转的负荷,因此能够减小空气调节循环的运转所用的消耗电力。此外,在蓄热罐128a内的水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进行该运转模式No.C。
“运转模式No.D<制冷/除湿运转(利用太阳热)>”(参照图10)
运转模式No.D是在利用太阳热的同时进行制冷/除湿运转的模式。在该运转模式No.D中,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被用作冷凝器,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被用作蒸发器。在该运转模式No.D中,将空气调节用膨胀阀127a控制成预定的阀开度。
在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105中,从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的排出口121b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22流入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流入到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大气放热并冷凝,液化。然后,从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4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空气调节用膨胀阀127a被减压到与住宅160内的冷却/除湿负荷对应的蒸发压力,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该气液二相制冷剂向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流入。在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中流动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流动的冷水吸热并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流出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流入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的吸入口121a,通过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1再次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
在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b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对在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中流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放热后的冷水,在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8d后流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然后,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中,冷水和住宅160内的高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器,住宅160的空气被冷却/除湿。即,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被用作冷却/除湿器(冷水盘管)。此时,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中流动的冷水从住宅160内的空气吸热并升温。该升温后的冷水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165b后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再次通过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向空气调节用制冷剂放热而被冷却。
另一方面,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中,将流量控制阀163控制成与除湿的再加热量(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进行的热交换量)对应的阀开度,并且,三通阀166的端口中与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分支配管168e连接的一侧关闭。因此,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中,通过驱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167,冷水通过流量控制阀163,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165c后流入蓄热罐128a。在该蓄热罐128a中,冷水吸收蓄积在蓄热罐128a中的热(太阳热)而升温。升温后的冷水通过三通阀166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中,通过在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内的冷水中蓄积的热能再加热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冷却除湿后的空气。即,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被用作再加热器(热水盘管)。此时,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中流动的冷水向住宅160内的空气放热并冷却,流过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165b后返回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再次通过蓄热罐128a吸收太阳热而升温。
在太阳热循环回路110中,驱动太阳热用循环泵185来使水或盐水循环。通过太阳热集热器104集热的太阳热,在被太阳循环回路110中流动的水或盐水吸热后,在流过蓄热罐128a的期间向蓄热罐128a内驻留的水放热。这样,通过使水或盐水在太阳热循环回路110内循环,通过太阳集热器104集热的太阳热被蓄积在蓄热罐128a中。此外,在该运转模式D中,根据除湿的再加热量控制流量控制阀184的阀开度。
在该运转模式No.D中,通过太阳热集热器104集热的太阳热通过太阳热循环回路110被蓄积在蓄热罐128a中。该蓄积的太阳热经由蓄热罐128a被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108a中流动的水吸热。利用该吸收的太阳热进行冷却除湿后的空气的再加热。这样,根据运转模式No.D,通过利用了太阳热的制冷除湿运转,减轻了空气调节循环运转的负荷,因此能够减小空气调节循环的运转所用的消耗电力。此外,在蓄热罐128a内的水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以上时进行该运转模式No.D。
在此,在室内单元102中,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再加热后的空气、和通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被冷却/除湿后的空气通过室内风扇62被搅拌,成为在与室内温度相同的温度下除湿后的空气。该空气从室内单元2的未图示的吹出口向室内吹出。
根据该运转模式No.D,能够使用一个制冷循环同时进行冷却/除湿和再加热,因此能够向住宅160的室内提供舒适的空气。而且,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被配置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的垂直方向的上方,因此,当进行运转模式No.D的运转时,即使通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产生的排放水滴下,由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位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1b的上方,因此排放水也不会流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因此,即使运转模式No.D运转,也不发生除湿产生的排放水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a再次蒸发的问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能够不增加设备成本,而且也不进行复杂的控制地用一个空气调节循环进行制冷运转、采暖运转、制冷/除湿运转。另外,上述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热交换效率良好,节能性优异。而且,在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还能够在空气调节循环中使用太阳热,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消耗电力。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可以在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8a、8b、108b中设置用于变更水的流动方向的四通阀。在这种情况下,在热交换器中可以使作为热传递介质的水和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始终相对流动,因此具有热交换效率提高的优点。
符号说明
5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a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5b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5c第二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8a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8b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21空气调节用压缩机;22四通阀(空气调节用流路切换阀);24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27a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7b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28a第一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28b第二空气调节使用侧热交换器(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29空气调节用旁路配管;34a、34b三通阀(连接切换单元)、60住宅(被冷却空间)、61a第一室内热交换器;61b第二室内热交换器;63流量控制阀(热传递介质用流量控制阀);65b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67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空气调节用热传递介质循环泵);104太阳热集热器;105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108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回路(空气调节用热传递介质循环回路);108a第一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第一空气调节用热传递介质回路);108b第二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回路(第二空气调节用热传递介质回路);110太阳热循环回路;121空气调节用压缩机;122四通阀(空气调节用流路切换阀);124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127空气调节用膨胀阀(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128a蓄热罐(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128b空气调节用使用侧热交换器(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160住宅(被冷却空间);161a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61b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63流量控制阀(热传递介质用流量控制阀);165b空气调节用冷热水配管(公共配管);167空气调节用冷热水循环泵(空气调节用热传递介质循环泵)

Claims (7)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具备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和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两个热传递介质回路,所述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用配管连接在被冷却空间中设置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在室外设置的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而形成环状,水或盐水在该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中循环,所述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用配管连接在所述被冷却空间中设置的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和在室外设置的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而形成环状,水或盐水在该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中循环,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的配管的一部分中装入与构成所述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的配管的一部分公共使用的公共配管,
在所述公共配管中装入了能够使水或盐水在所述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以及所述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中同时循环的热传递介质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或所述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中设置了控制水或盐水的流量的热传递介质用流量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位置关系相对于流入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垂直方向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构成所述第一热传递介质回路以及所述第二热传递介质回路的配管中的所述公共配管的内径设为diR,将其以外的配管的内径设为diC时,将diC除以diR所得的值(即,diC/diR)为0.5以上并且为0.8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切换进行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
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具备用制冷剂配管依次将空气调节用压缩机、空气调节用流路切换阀、用于与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的热传递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连接而形成环状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
在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中设置旁路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
在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中设置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使其与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并联连接,
用空气调节用旁路配管连接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主回路和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分支路,使得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串联连接,
在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中设置用于将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的连接切换为串联和并联的连接切换单元,
在通过所述连接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串联连接的状态下的所述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的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之间的位置,设置了第二空气调节用膨胀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用制冷剂配管依次将空气调节用压缩机、空气调节用流路切换阀、用于与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的热传递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调节用热源侧热交换器、第一空气调节用膨胀阀、所述第二使用侧热交换器连接而形成环状,切换进行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以及
用配管连接对太阳热进行集热的太阳热集热器和所述第一使用侧热交换器而形成环状的太阳热循环回路。
CN201080063639.4A 2010-02-26 2010-02-26 空气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38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3122 WO2011104869A1 (ja) 2010-02-26 2010-02-26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3896A true CN102753896A (zh) 2012-10-24
CN102753896B CN102753896B (zh) 2015-08-05

Family

ID=44506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363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3896B (zh) 2010-02-26 2010-02-26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99153B2 (zh)
CN (1) CN102753896B (zh)
WO (1) WO201110486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5218A (zh) * 2021-07-06 2021-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14068A (ko) 2019-03-27 2020-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 장치
US20240125505A1 (en) * 2022-10-18 2024-04-18 Zeroth Systems Inc. Thermal energy unit for quasi-autonomous climate control
WO2024185084A1 (ja) * 2023-03-08 2024-09-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36536A (ja) * 1990-02-13 1991-10-2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多室冷暖房装置
JPH05204466A (ja) * 1991-07-05 1993-08-13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流量制御弁の制御方法
JP2003120965A (ja) * 2001-10-11 2003-04-23 Toyo Eng Works Ltd 除湿空調装置
WO2009133640A1 (ja) * 2008-04-30 2009-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281647A (ja) * 2008-05-21 2009-12-03 Daikin Ind Ltd 暖房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36536A (ja) * 1990-02-13 1991-10-2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多室冷暖房装置
JPH05204466A (ja) * 1991-07-05 1993-08-13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流量制御弁の制御方法
JP2003120965A (ja) * 2001-10-11 2003-04-23 Toyo Eng Works Ltd 除湿空調装置
WO2009133640A1 (ja) * 2008-04-30 2009-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281647A (ja) * 2008-05-21 2009-12-03 Daikin Ind Ltd 暖房システ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5218A (zh) * 2021-07-06 2021-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99153B2 (ja) 2014-05-21
WO2011104869A1 (ja) 2011-09-01
CN102753896B (zh) 2015-08-05
JPWO2011104869A1 (ja) 2013-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9006B (zh) 供热水空调复合装置
JP5380226B2 (ja) 空調給湯システム及び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
AU614182B2 (e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and heat pump system
JP5121922B2 (ja)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CN102597657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2597660B (zh) 空调装置
JP5455521B2 (ja) 空調給湯システム
CN102753914B (zh) 空气调节装置和空气调节热水供给系统
CN102483250B (zh) 空调装置
JP5518101B2 (ja)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JP5373964B2 (ja) 空調給湯システム
JP529796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166385B2 (ja) 空調給湯システム
CN102549356A (zh) 具有改进的热回收特征的热泵冷却器
CN102753916B (zh) 空气调节热水供给系统
JP652807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597661B (zh) 空调装置
JP5693990B2 (ja) 空気熱源ヒートポンプエアコン
CN102753915B (zh) 空调装置
CN102753896B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2006242480A (ja) 蒸気圧縮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WO2013046723A1 (ja) 給湯空調システム
JP2004293889A (ja) 氷蓄熱ユニット、氷蓄熱式空調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16557997A (zh) 空调系统和空气源热泵机组
CA1281192C (e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and heat pump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