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4715B - 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4715B
CN102744715B CN201210108073.3A CN201210108073A CN102744715B CN 102744715 B CN102744715 B CN 102744715B CN 201210108073 A CN201210108073 A CN 201210108073A CN 102744715 B CN102744715 B CN 1027447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element
mass body
spring
stop surface
vibro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80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4715A (zh
Inventor
F·默斯南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lti AG
Original Assignee
Hilt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lti AG filed Critical Hilti AG
Publication of CN102744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4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4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4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24Damping the reaction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 F16F7/104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 F16F7/116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on metal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2211/068Crank-actuated impulse-driv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73Arrangements for damping of the reaction force
    • B25D2217/0076Arrangements for damping of the reaction force by use of counterweights
    • B25D2217/0092Arrangements for damping of the reaction force by use of counterweights being spring-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51Couplings, e.g.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45Spatial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of the tool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3/00Spring uni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springs, e.g.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 F16F3/02Spring uni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springs, e.g.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with 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f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 F16F3/04Spring uni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springs, e.g.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with 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f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composed only of wound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Toy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减振器以及一种具有这样的减振器的手持式工具机,该减振器具有:壳体;能相对于壳体沿着减振轴线运动的质量体(31);能沿减振轴线运动的第一联接元件,该第一联接元件借助于与质量体耦联的第一弹簧(45)沿第一方向被施加力;能沿减振轴线运动的第二联接元件,该第二联接元件借助于与壳体耦联的第二弹簧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被施加力,第一联接元件在沿第一方向运动时与第二联接元件力锁合地耦联,并且第一联接元件在沿第二方向运动时与第二联接元件解耦;切换装置(44),该切换装置根据切换位置防止或者释放第一联接元件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壳体的运动和/或根据切换位置防止或释放第二联接元件沿第二方向相对于质量体的运动。

Description

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以及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减振器。
背景技术
德国专利文献DE102007000056A1公开一种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减振器,该减振器具有能沿着减振轴线在壳体中运动的质量体,该质量体具有三个细长的平行于减振轴线的空腔,在这些空腔中分别安装一个弹簧。壳体的平行于减振轴线的销钉能通过在空腔端侧上的开口伸入到空腔中。在沿一个方向偏移时,销钉在该方向上进一步伸入到该空腔中,而在相反一侧的销钉移离空腔。弹簧被伸入的销钉朝空腔的相对的内侧挤压。弹簧力驱动质量体返回静止位置。切换装置如此设置销钉,使得销钉不能进一步伸入到空腔中,由此设定在偏移过程中参与驱动返回力的弹簧的数量。
发明内容
用于具有冲击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的按本发明的减振器具有壳体和能相对于壳体沿着减振轴线运动的质量体。能沿减振轴线运动的、与质量体耦联的第一联接元件沿第一方向被施加力。能沿减振轴线运动的第二联接元件借助于与壳体耦联的第二弹簧沿第二方向被施加力。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质量体通过第一弹簧能使第一联接元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壳体通过第二弹簧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压紧第二联接元件。
第一联接元件在沿第一方向运动时与第二联接元件力锁合地耦联并且在沿第二方向运动时与第二联接元件解耦。从而第一联接元件沿第一方向在带动第二联接元件的情况下运动并且沿第二方向没有带动第二联接元件地运动。第一方向在此相应于第一弹簧作用到第一联接元件上的方向,即这样的方向,沿该方向第一弹簧将力施加到第一联接元件上。
切换装置根据切换位置防止或者释放第一联接元件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壳体的运动和/或根据切换位置防止或释放第二联接元件沿第二方向相对于质量体的运动。如果两个联接元件通过切换装置在它们相对于壳体或质量体运动方面是自由的,即不被阻止,那么两个弹簧串联地作用到质量体上。如果两个联接元件在它们的运动方面通过切换装置被阻止,那么两个弹簧并联地作用到质量体上。如果第一联接元件被阻止并且第二联接元件是自由的,那么仅第一弹簧起作用;如果第一联接元件是自由的并且第二联接元件被阻止,那么仅第二弹簧起作用。
一种方案设定,第一联接元件的指向第一方向的第一止挡面可松开地贴靠在第二联接元件的指向第二方向的第二止挡面上。第一联接元件沿第一方向仅能在基于彼此贴靠的止挡面而带动第二联接元件的情况下运动。反之,第二联接元件仅能在带动第一联接元件的情况下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一联接元件沿第二方向的运动或者第二联接元件沿第一方向的运动可以没有带动地实现,因为两个联接元件可松开地彼此贴靠。当质量体在静止位置时或者质量体稍微偏移时,两个止挡面已经能彼此贴靠。止挡面可以垂直于或者倾斜于减振轴线,优选止挡面彼此平行。有选择地,设置能沿着减振轴线运动的第三联接元件,该第三联接元件贴靠在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上并且至少能与第一止挡面沿第二方向松开或者能与第二止挡面沿第一方向松开。第二联接元件通过第一联接元件的可松开的带动经由第三联接元件实现。
一种方案设定,在各切换位置中的一个切换位置中,质量体在倾斜于第二方向的第三面上接触第二联接元件并且在另一个切换位置上质量体与第三面隔开。所述另一个切换位置阻止质量体相对于第二联接元件的相对运动。有选择地或者附加地设定,在各切换位置中的一个切换位置中,壳体在倾斜于第一方向的第四面上接触第一联接元件并且在另一个切换位置中壳体与第四面隔开。
一种方案设定这样的手持式工具机,该手持式工具机具有气动的冲击装置,该冲击装置的冲击周期能通过开关元件调节。该开关元件与切换装置联接。能由使用者操作的开关元件例如旋转开关优选通过机械的连杆与切换装置联接。
一种方案设定,在各切换位置中的一个切换位置中,质量体在第二联接元件的朝向质量体的第三面上接触第二联接元件,并且在另一个切换位置中质量体与第三面隔开。
一种方案设定,在各切换位置中的一个切换位置中,壳体在第一联接元件的背离质量体的第四面上接触第一联接元件,并且在另一个切换位置中壳体与第四面隔开。
一种方案设定,质量体沿减振轴线活动地设置在轴上,并且质量体和轴能借助于切换装置相对于壳体绕所述减振轴线转动。
一种方案设定,第一联接元件具有指向第一方向的第一止挡面并且第二联接元件具有指向第二方向的第二止挡面,第一止挡面贴靠在第二止挡面上并且能沿第二方向与第二止挡面松开;或者能沿减振轴线运动的第三联接元件贴靠在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上并且至少能沿第一方向与第一止挡面松开或者沿第二方向与第二止挡面松开。
附图说明
下面的描述借助于示例的实施形式和附图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显示冲击钻机;
图2显示被激励的减振器的等轴的视图,该减振器调节到低的谐振频率;
图3显示减振器的在图8中描述的平面I-I的纵剖视图,该减振器调节到低的谐振频率并且被激励;
图4显示在静止状态中的减振器的在图8中描述的平面I-I的纵剖视图,该减振器调节到低的谐振频率;
图5显示被激励的减振器的等轴的视图,该减振器调节到高的谐振频率;
图6显示减振器的在图8中描述的平面I-I的纵剖视图,该减振器调节到高的谐振频率并且被激励;
图7显示在静止状态中的减振器的在图8中描述的平面I-I的纵剖视图,该减振器调节到高的谐振频率;
图8显示图2的减振器的横截面图;
图9和10显示在两种调节状态中的分别在静止位置中示出的另一减振器;
图11和12显示在两种调节状态中的分别在静止位置中示出的另一减振器;
图13和14显示在两种调节状态中的分别在静止位置中示出的另一减振器。
只要不另述,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元件通过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地显示冲击钻机1。该冲击钻机1具有工具接纳部2,作为工具的钻具3能安装到该工具接纳部中。马达4构成冲击钻机1的原始驱动装置,该马达驱动冲击装置5以及可选地驱动输出轴6。使用者可以借助于把手7引导冲击钻机1并且借助于系统开关8启动冲击钻机1。把手7设置在工作轴线9的延长线中,以便钻具3和冲击装置5能符合人类工程学地朝工件压紧。在运行时,冲击钻机1使得钻具3绕工作轴线9连续旋转并且同时使得钻具3能沿着工作轴线9冲击到工件中。在冲击期间,输出轴6能使钻具3附加地绕工作轴线9旋转。
工具接纳部2具有接纳套筒10,钻具3的一端能插入该接纳套筒中。在接纳套筒10中的闭锁元件11防止钻具3掉出。接纳套筒10具有内部的、与钻具3形锁合的、非旋转对称的轮廓,该轮廓使得转矩由接纳套筒10传递到钻具3上。在接纳套筒10中例如能设置径向朝内伸出的销或滚珠11。
冲击装置5例如是气动的冲击装置。例如活塞形式的激励器12和例如活塞形式的冲击件13在冲击装置5中沿工作轴线9活动地引导。激励器12也可以是罐状的。激励器12通过偏心轮14或摆动指形件耦联到马达4上并且被迫做周期性的直线运动。通过在激励器12与冲击件13(冲击活塞)之间的气动的腔15构成的空气弹簧使得冲击件13的运动耦合到激励器12的运动中。冲击件13可以沿冲击方向16直接冲击到钻具3的后端部上或者通过基本静止的中间冲击件17(锤头)间接地将该冲击件的一部分冲量传递到钻具3上。
驱动元件例如马达4、冲击装置5、传动机构18优选设置在与把手7分开的机器壳体19中。把手7通过不可松开的减振的悬挂装置20贴靠在机器壳体19上。最重元件马达4、冲击装置5并且必要时电池组的质量分布确定手持式工具机的重心21的位置。在马达4设置在工作轴线9之外时,重心21偏离工作轴线9。
减振器30设置在机器壳体19中,优选在工作轴线9与重心21之间并且沿着工作轴线9优选在重心21与把手7之间。减振器30具有质量体31,该质量体能克服弹簧力从该质量体的静止位置沿着减振轴线32偏移。在静止位置中,作用到质量体31上的各弹簧力和必要时重力相互抵消。在描述的例子中,减振器30以减振轴线32平行于工作轴线9定向地在机械壳体19中安装。
图2至8显示减振器30的示例的实施形式。减振器30可以机械地在多个调节状态之间转换,所述调节状态在它们的激励行为方面不同。具有低的谐振频率的一种调节状态在图2至4中描述并且具有较高的谐振频率的另一种调节状态在图5至7中描述。图2和5以等轴的视图的形式显示减振器30,包括部分的剖开的壳体33和向左偏移的质量体31。图3和6显示在静止位置中的质量体31,图4和7显示在向左偏移的切换位置中。图8在垂直于减振轴线32的横截面中描述曲折剖面I-I,图3、4、6和7的纵剖视图沿着曲折剖面延伸。下面,“轴向”是沿着或者平行于减振轴线32的方向说明的同义词,并且“径向”是垂直于减振轴线32的方向说明的同义词。
减振器30具有轴34,质量体31轴向地即沿减振轴线32活动地支承在该轴上。质量体31具有例如圆柱形的基体。沿着减振轴线32例如沿着基体的对称轴线设置纵向孔35,轴34插入通过该纵向孔。纵向孔35的横截面与轴34的横截面这样协调,使得质量体通过轴34引导而能轴向运动。防止质量体31做该质量体31的径向运动,即防止垂直于减振轴线32运动。纵向孔35和轴34的横截面例如是正方形的。通过轴34绕减振轴线32的旋转可以带动质量体31旋转。横截面也可以具有其它的非旋转对称的形状。
在质量体31上的弹簧力通过第一弹簧装置40和优选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二弹簧装置41施加。在朝第一方向42沿着减振轴线32偏移时,第一弹簧装置40将复位力施加到质量体31上,并且在朝相反的第二方向43偏移时,第二弹簧装置41施加复位力。两个弹簧装置40、41优选构造相同并且相对于质量体31对称地设置,所以下面仅描述第一弹簧装置40来代表这两个弹簧装置40、41。
弹簧装置40具有切换装置44,通过该切换装置,该弹簧装置的弹簧常数可以根据切换位置调节到不同的值。下面首先借助于图2至4描述具有最小弹簧常数的第一切换位置。
弹簧装置40具有第一弹簧45和第二弹簧46。两个弹簧45、46例如是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在轴向预紧的情况下装入。为了紧凑的结构方式,第一弹簧45能同心地插入第二弹簧46中。第一弹簧45具有第一端部47例如第一个簧圈,并且具有第二端部48例如最后一个簧圈,同样第二弹簧46具有第一端部49和第二端部50。两个弹簧45、46的相应的第一端部47、49相对于配属的第二端部48、50远离质量体31并且指向第一方向42。第二端部48、50朝相反的方向例如朝质量体31即朝第二方向43指向。
质量体31与第一弹簧45的第二端部48耦联。由质量体31施加到第一弹簧45上的、沿轴向即沿减振轴线32作用的力通过该第一弹簧的第二端部48导入到该第一弹簧45中。第一弹簧45的第二端部48到质量体31上的连接可以可松开地实现,例如通过在预紧下装入的第一弹簧45的单纯的力锁合实现,或者可以不可松开地实现,例如通过形锁合、材料锁合如焊接、粘接实现。第一弹簧45的第二端部48可以直接接触质量体31。
第二弹簧46以其第一端部49与壳体33耦联。由壳体33施加的轴向反作用力通过第一端部49导入第二弹簧46中。第二弹簧46的第一端部49到壳体33上的连接可以可松开地实现,例如通过在预紧下装入的第二弹簧46的单纯的力锁合实现,或者可以不可松开地实现,例如通过形锁合、材料锁合如焊接、粘接实现。第二弹簧46的第一端部49可以直接接触壳体33。
第一弹簧45的第一端部47和第二弹簧46的第二端部50在第一切换位置中通过能轴向运动的联接盘60和能轴向运动的弓形件61间接耦联。
第一弹簧45以其第一端部47接触联接盘60。第一端部47能与联接盘60不可松开地连接,或者如所示可松开地连接,例如在预紧的情况下压紧到联接盘60上。弹簧45可以将力朝第一方向42导入到联接盘60中。在质量体31沿第一方向42即指向联接盘60运动时,第一弹簧45被压缩并且沿第一方向42压到联接盘60上。
第二弹簧46以其第二端部50接触弓形件61。第二端部50能可松开地或不可松开地与弓形件61连接。第二弹簧46可以将力沿第二方向43导入弓形件61中。在弓形件61沿第一方向42相对于壳体33运动时,第二弹簧46被压缩并且沿第二方向43压到弓形件61上。
联接盘60以第一止挡面62可松开地贴靠在弓形件61的对置的第二止挡面63上。第一止挡面62指向第一方向42,第二止挡面63指向第二方向43。联接盘60在沿第一方向42运动时从后面作用于弓形件61并且与弓形件61一起沿第一方向42运动。在联接盘60沿第二方向43运动时联接盘60与弓形件61松开和分离。在第一弹簧45与第二弹簧46之间不设置牵拉情况下的力传递。同样弓形件61可以沿第一方向42运动而不带动联接盘60一起运动。弓形件61没有端侧沿第一方向42对置于联接盘60的指向第一方向42的端侧。
在质量体31沿第一方向42偏离静止位置时,产生在质量体31与壳体33之间的如下力路径。力路径从质量体31出发按顺序经过第一弹簧45、联接盘60、弓形件61、第二弹簧46并且然后到达壳体33。质量体31相对于壳体33偏移的轴向行程64分配到第一弹簧45和第二弹簧46中(见图3和图4)。第一弹簧45压缩量为行程64的第一部分并且第二弹簧46压缩量为行程64的剩下的第二部分。联接盘60和弓形件61与质量体31一起运动,当然是以降低的行程65,因为第一弹簧45被部分压缩。降低的行程65等于行程64的第二部分。轴向行程64至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配反比于第一弹簧45的弹簧常数与第二弹簧46的弹簧常数的比例关系。
因为弓形件61运动量仅为降低的行程64,所以在质量体31与弓形件61之间产生的相对运动量为行程64的第一部分。质量体31因此在静止位置与弓形件61远离足够的轴向距离66,以便能与弓形件61无接触地轴向运动期望的行程。质量体31的指向第一方向42的端侧67可以具有第一区域68,所述第一区域沿着第一方向42比第二区域69伸出得更远。同样弓形件61的指向第二方向43的端侧70可以具有第一区域71,这些第一区域71沿第二方向43比第二区域72伸出得更远。在这些不平的端侧67、70之间的轴向距离66是平行于减振轴线32测量的最短的距离。对于第一端侧67的每个点,通过沿减振轴线32投影到第二端侧70上来确定对置点。在点的各个配对中,具有最小距离的配对定义了轴向距离66。轴向距离66例如为至少5mm。
下面描述具有较大的第二弹簧常数的减振器30的第二切换位置。在图5至7中描述转换的弹簧装置40的变化。
在弹簧装置40的第二切换位置中,阻止联接盘60沿着减振轴线32的运动、至少阻止沿第一方向42的运动。弓形件61优选在第二切换位置中能继续轴向运动而不被阻止。从联接盘60到弓形件61上的力路径相对于第一切换位置被中断。弓形件61不再通过第一弹簧45被施加力。第一弹簧45现在将该第一弹簧的力通过联接盘60直接导入到壳体33中。在质量体31沿第一方向42偏移时,弓形件61相对于质量体31不运动,并且从而第二弹簧46的第二端部50相对于质量体31不运动。
第一弹簧压缩量为质量体31的整个行程64。比在第一切换位置中更大的力反作用于质量体31以行程64的偏移。因此提高了弹簧装置40的弹簧常数。由于第一弹簧45与弓形件61解耦,第二弹簧46不再被质量体间接通过第一弹簧45施加力。
在第一切换位置与第二切换位置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将轴34旋转一定角度80并且带动联接盘60旋转而实现。联接盘60可以由轴34支承。联接盘60的滑动支承件81允许在轴34上的轴向滑动,但是阻止轴34与联接盘60绕减振轴线32的相对旋转。轴34的横截面例如可以是正方形的或者其它非旋转对称的,联接盘具有互补的空心孔,该空心孔套到轴34上。
联接盘60能在第二切换位置中与壳体33闭锁并且在第一切换位置中解锁。联接盘60例如具有相对于轴34非旋转对称的、带有偏心的第三止挡面82的轮廓,该第三止挡面指向第一方向42。壳体33具有同样非旋转对称的、带有指向第二方向43的第四止挡面83的轮廓。在联接盘60的用于第二切换位置的一个旋转位置中,第四止挡面83沿第一方向42对置于第三止挡面82,即在沿减振轴线32投影时具有重叠。优选在质量体31在静止位置中时第三止挡面82和第四止挡面83已经接触。在用于第一切换位置的另一个旋转位置中,第三止挡面82和第四止挡面83这样错开一定角度,使得这些止挡面沿着减振轴线32不再重叠。第三止挡面82和第四止挡面83可以垂直于减振轴线32或者相对于减振轴线32倾斜。
联接盘60的示例的轮廓具有多个径向伸出的爪84,所述爪的指向第一方向42的面确定第三止挡面82。在壳体33中的套筒85具有多个朝内伸出的爪86,所述爪的指向第二方向43的面确定第四止挡面83。套筒85的空心内部的横截面优选互补于联接盘60的横截面地构造。在所述一个旋转位置中,爪84、86阻止联接盘60与套筒85的相对运动,在所述另一个旋转位置中,联接盘60能在套筒85中滑动。联接盘60的爪84也能构成第一止挡面62。在描述的实施形式中,爪84根据位置的不同情况构成用于弓形件61的止挡面62和构成朝向壳体33的止挡面82。
一种进一步的方案设定,联接盘60在所述一个旋转位置即一个切换位置中形锁合地贴靠在壳体33上,由此也中断沿第二方向43即朝质量体31方向的运动。为此例如套筒85的轴向错开的两个爪在第二切换位置中沿两个方向42、43包围联接盘60的旋入所述两个爪之间的一个爪。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形式中,联接盘是不可旋转的并且沿着减振轴线32由壳体33引导。轴34能相对于联接盘旋转。闭锁元件例如在轴34上的销在所述一个旋转位置中嵌入联接盘中并且禁止沿减振轴线32的运动。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形式设定,将联接盘60借助于径向插入的销在所述一个旋转位置中锁定。可以取消用于调节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的轴34的旋转。另一种实施形式设定,在第二切换位置中卡子使得质量体31与弓形件61连接,并且在第一切换位置中卡子与弓形件61脱离作用。可以取消质量体31的旋转。
下面描述具有较大的第三弹簧常数的减振器30的第三切换位置。在图5至7中描述转换的弹簧装置40的变化。
质量体31与弓形件61接触,优选质量体31已经在其静止位置中接触弓形件61。阻止弓形件61沿第二方向43相对于质量体31做相对运动。联接盘60能相对于质量体31沿第二方向43运动。相对于第一切换位置,力路径改变。质量体31将力直接导入第二弹簧46即不是通过第一弹簧45间接导入。第二弹簧46将该第二弹簧的反作用力直接导入到质量体31中并且与第一弹簧45解耦。
在质量体31偏移量为行程64时,第二弹簧46压缩量为整个行程64。质量体31现在比在第一切换位置克服更大的力。
弓形件61在沿减振轴线32轴向运动时能与弹簧45、46的耦联到该弓形件上的两个端部48、49中的至少一个解耦。优选弓形件61能与联接盘60松开并且从而与第一弹簧45的第一端部47解耦。另一端部49能与弓形件61不可松开地例如形锁合和/或材料锁合地耦联。
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的转换可以通过轴34的旋转实现。质量体31通过轴34的旋转可以相对于弓形件61旋转一定角度80。弓形件61的端侧70具有多个第一区域71,这些第一区域71相对于第二区域72朝质量体31的方向即第二方向43向前伸出。质量体31的端侧67具有多个第一区域68和多个第二区域69,它们沿着减振轴线32对置于所述第一区域71和第二区域72。第一区域68相对于第二区域69朝弓形件61的方向向前伸出。缩进的第二区域69、72例如可以构造成在质量体31的圆柱形基体中的或在弓形件61中的凹部92。在第一切换位置中弓形件61的第一区域71和质量体31的第一区域68错开一定角度并且对置于相应的缩进的第二区域69、72。向前伸出的第一区域68、71能相对彼此轴向运动并且能进入到缩进的区域69、72中。在第三切换位置中,弓形件61的向前伸出的第一区域68贴靠到质量体31的向前伸出的第一区域68上,优选质量体31在静止位置中时已经贴靠。质量体31与弓形件61的相对运动在第三切换位置中中断。
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也可以通过相对于减振轴线32倾斜的端侧构成。
弓形件61例如可以具有套筒88,该套筒88同轴地设置在第一弹簧45与第二弹簧46之间。在套筒88的第一端部上,径向朝内伸出的环89构成用于联接盘60的止挡。在第二端部上设置径向朝外伸出的、构成突出区域71的爪90。
下面描述具有最大的第四弹簧常数的减振器30的第四切换位置。在图5至7中描述转换的弹簧装置40相对于第一切换位置的变化。
在第四切换位置中联合第二和第三切换位置的功能。阻止联接盘60沿轴向运动,并且通过将质量体31支承在弓形件61上质量体31直接作用到第二弹簧46上。第一弹簧45和第二弹簧46移动量都为质量体31的轴向行程64。质量体31由此克服两个并联的弹簧45、46的力总和而偏移。
在所述的实施形式中通过轴34可以旋转质量体31和联接盘60,弓形件61优选相对于壳体33是不可旋转的。夹入在质量体31与联接盘60之间的、即在预紧下装入的第一弹簧45与它们一起旋转。第二弹簧46如同壳体33和弓形件61一样是不可旋转的。弹簧45、46在调节至期望的切换位置时不绕减振轴线32扭转。
弹簧45、46可以构造成有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刚性。取代示例地描述为螺旋弹簧的弹簧,弹簧也能由弹性的塑料例如弹性体构成。
另一种实施形式没有联接盘、但有弓形件61。第一弹簧45可松开地以第一端部47直接贴靠在弓形件61的第二止挡面63上。弹簧45的第一端部47和弓形件61构成可切换的力传递的耦联装置的各一个元件。在轴34上设置偏心的止挡件,该止挡件在一个旋转位置中阻止弓形件61沿第一方向42的运动(例如对于第二切换位置),并且在另一个旋转位置中释放弓形件61沿第一方向42的运动(例如对于第一切换位置)。通过轴34的旋转也可以同时旋转质量体31,例如上面所述对于其它的切换位置或者联合的切换位置。
减振器30可以设置在线锯或者月牙形锯中。减振轴线32的定向优选平行于月牙形锯的行程方向。
图9和10示意地描述减振器100及其弹簧装置101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弹簧装置101具有第一弹簧102和第二弹簧103,所述两个弹簧都处于加载压力之下。第一弹簧102沿第一方向42由质量体31施加力。第二弹簧103沿第一方向42支承在壳体33上。在第一弹簧102与第二弹簧103之间设置可轴向运动地支承的三个联接元件104、105、106。第一联接元件104位于第一弹簧102上并且具有指向第一方向42的第一止挡面107。第二联接元件105位于第二弹簧103上并且具有指向与第一方向42相反的第二方向43的第二止挡面108。两个止挡面107、108可在垂直于减振轴线32投影时没有重叠。第三联接元件106贴靠在第一止挡面107上并且贴靠在第二止挡面108上。第一联接元件104在朝第一方向42运动时通过第三联接元件106带动第二联接元件105。联接元件106优选是刚性体。两个弹簧102、103串联(图9)。
切换机构110可以并联弹簧102、103。切换机构110具有能垂直于减振轴线32运动的止挡部111,该止挡部在一个用于并联的位置中阻止第一联接元件104沿第一方向42运动。另一个活动的止挡部112在一个位置中阻止第二联接元件105沿第二运动方向43相对运动。切换机构110例如可以通过轴34的旋转来操作。
图11和图12显示包括弹簧装置121的减振器120的另一种实施形式,该弹簧装置具有较大数量的处于压力加载之下的弹簧122。取代两个弹簧而梯级布置更多个弹簧122、123、124。弹簧122、123、124分别具有指向第一方向42的第一端部125和指向第二方向43的第二端部126。弹簧122、123、124按上升的顺序设置,第一弹簧122在每个切换位置中直接与质量体31耦联并且最后一个弹簧124在每个切换位置中直接与壳体33耦联。在各相邻的弹簧122、123;123、124等之间分别设置第一联接元件128和第二联接元件129。联接元件128、129的结构形式例如可以由联接盘60和弓形件61得出。第一联接元件128沿第一方向42贴靠在第二联接元件129上。第一联接元件128沿第一方向42的运动仅与第二联接元件129一起实现,同样地第二联接元件129的运动仅与第一联接元件128一起实现。
在一个切换位置中,第一联接元件128能相对于壳体33沿第一方向42自由运动,第二联接元件129能相对于质量体31沿第二方向43自由运动。质量体31通过串联的弹簧122、123、124支承在壳体33上(图11)。
在另一个切换位置中,阻止第一联接元件128沿第一方向42相对于壳体33相对运动,并且阻止第二联接元件129沿第二方向43相对于质量体31运动。质量体31通过并联的弹簧122、123、124支承在壳体33上(图12)。
图13和图14描述包括弹簧装置131的减振器130的另一种实施形式,该弹簧装置具有处于拉力加载之下的弹簧132、133。相对于之前描述的实施形式的改变在于第一联接元件134和第二联接元件135的相对设置。第一弹簧132作用到第一联接元件134上的作用方向朝向质量体31的方向。第一联接元件134具有第一止挡面136,该第一止挡面贴靠在第二联接元件135的第二止挡面137上。第一止挡面136沿第一方向138指向质量体31,因为该第一方向相应于第一弹簧132作用到第一联接元件135上的作用方向。第二止挡面137根据第二弹簧133的作用方向沿第二方向139朝壳体33定向。弹簧132、133串联地作用。
具有并联的弹簧132、133的另一个切换位置在图14中显示。阻止第一联接元件134沿第一方向138运动,阻止第二联接元件135沿第二方向139运动。根据前面所述的实施形式的第二和第三切换位置的其它的切换位置可以通过选择地阻止联接元件134、135实现。

Claims (6)

1.减振器,用于具有冲击装置(5)的手持式工具机,该减振器(30)具有:壳体(33);能相对于壳体(33)沿着减振轴线(32)运动的质量体(31);能沿减振轴线(32)运动的第一联接元件,该第一联接元件借助于与质量体(31)耦联的第一弹簧(45)沿第一方向(42)被施加力;能沿减振轴线(32)运动的第二联接元件,该第二联接元件借助于与壳体(33)耦联的第二弹簧(46)沿与第一方向(42)相反的第二方向(43)被施加力,第一联接元件在沿第一方向(42)运动时与第二联接元件力锁合地耦联,并且第一联接元件在沿第二方向(43)运动时与第二联接元件解耦;切换装置(44),该切换装置根据切换位置防止或者释放第一联接元件沿第一方向(42)相对于壳体(33)的运动和/或根据切换位置防止或释放第二联接元件沿第二方向(43)相对于质量体(31)的运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各切换位置中的一个切换位置中,质量体(31)在第二联接元件的朝向质量体(31)的第三面上接触第二联接元件,并且在另一个切换位置中质量体(31)与第三面隔开。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各切换位置中的一个切换位置中,壳体(33)在第一联接元件的背离质量体(31)的第四面上接触第一联接元件,并且在另一个切换位置中壳体(33)与第四面隔开。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质量体(31)沿减振轴线(32)活动地设置在轴(34)上,并且质量体(31)和轴(34)能借助于切换装置(44)相对于壳体(33)绕所述减振轴线(32)转动。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联接元件具有指向第一方向(42)的第一止挡面并且第二联接元件具有指向第二方向(43)的第二止挡面,
第一止挡面贴靠在第二止挡面上并且能沿第二方向(43)与第二止挡面松开;或者能沿减振轴线(32)运动的第三联接元件贴靠在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上并且至少能沿第一方向(42)与第一止挡面松开或者沿第二方向(43)与第二止挡面松开。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手持式工具机具有气动的冲击装置,该冲击装置的冲击周期能通过开关元件调节,并且该开关元件与切换装置(44)联接。
CN201210108073.3A 2011-04-20 2012-04-13 减振器 Active CN102744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07725A DE102011007725A1 (de) 2011-04-20 2011-04-20 Handwerkzeugmaschine und Tilger
DE102011007725.1 2011-04-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4715A CN102744715A (zh) 2012-10-24
CN102744715B true CN102744715B (zh) 2016-08-31

Family

ID=45833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8073.3A Active CN102744715B (zh) 2011-04-20 2012-04-13 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93057B2 (zh)
EP (1) EP2514570B1 (zh)
CN (1) CN102744715B (zh)
DE (1) DE1020110077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32500B2 (en) 2012-12-17 2019-03-19 Swerea Ivf Ab Impact machine
JP6271577B2 (ja) * 2012-12-17 2018-01-31 スウェレア・アイブイエフ・エービーSwerea IVF AB 衝撃マシン
US10207347B2 (en) * 2012-12-27 2019-02-19 Robert Bosch Tool Corporation Reciprocating tool with inverse bushing
WO2014165301A1 (en) 2013-03-12 2014-10-09 Honsa Ergonomic Technologies, Inc. End effector
US11267042B2 (en) 2013-03-12 2022-03-08 Honsa Ergonomic Technologies, Inc. End effector
EP2848370A1 (de) * 2013-09-12 2015-03-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EP2960021A1 (de) 2014-06-27 2015-12-30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und Steuerungsverfahren
RU2638331C2 (ru) * 2015-12-07 2017-12-13 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Оленев Амортизатор двустороннего действия
CN105855596B (zh) * 2016-06-02 2018-06-05 常州市金海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钻头
CN106270616B (zh) * 2016-09-20 2018-09-07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永磁钻床
US10527025B2 (en) * 2018-01-05 2020-01-07 Unti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Variable spring rate engagement mechanism
EP3599059B1 (de) * 2018-07-25 2022-05-04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antivibrationselements eines handgeführten arbeitsgeräts
US11845168B2 (en) 2019-11-01 2023-12-19 Makita Corporation Reciprocating tool
US11642769B2 (en) * 2021-02-22 2023-05-0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having a hammer mechanis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2067A (en) * 1988-02-22 1992-01-21 Tornqvist Peter J T Apparatus with two end positions generating a reciprocating motion
DE19937397C1 (de) * 1998-09-04 2000-04-27 Stabilus Gmbh Federbein
CN1382562A (zh) * 2001-04-20 2002-12-04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锤子
DE102004021905B3 (de) * 2004-05-04 2005-11-03 Stefan Windschiegl Schwingungsdämpfer für Stemmlanzen und Druckluftwerkzeuge allgemein
CN101235869A (zh) * 2007-01-31 2008-08-06 希尔蒂股份公司 具有减振器的手持式工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31938D0 (en) * 1984-12-18 1985-01-30 French M J Mechanical resonant system
DE8502552U1 (de) * 1985-01-31 1985-05-30 Lindauer Dornier Gmbh, 8990 Lindau Vorrichtung zur schwingungsisolierung an webmaschinen
US5873438A (en) * 1996-01-25 1999-02-23 Honeywell Inc. Tuned mass damper with tunable damping and anti friction rolling mass
US6920967B2 (en) * 2003-04-03 2005-07-26 Sunpower, Inc. Controller for reducing excessive amplitude of oscillation of free piston
GB2414702A (en) * 2004-06-04 2005-12-07 Black & Decker Inc Vibration Reduction Apparatus for Power Tool
GB2429675A (en) * 2005-06-23 2007-03-07 Black & Decker Inc Vibration dampening mechanism
DE102007000056A1 (de) * 2007-01-31 2008-09-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chwingungstilger für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07000057B4 (de) 2007-01-31 2010-07-0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chwingungstilger für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07055792A1 (de) * 2007-12-13 2009-06-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Schwingungsausgleicher
DE102008000625A1 (de) * 2008-03-12 2009-09-17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GB0804967D0 (en) * 2008-03-18 2008-04-16 Black & Decker Inc Powered hammer with a vibration dampening mechanism
JP5269566B2 (ja) * 2008-12-03 2013-08-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DE102009027423A1 (de) * 2009-07-02 2011-01-05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r Reduktion und/oder Kompensation von Vibrationen, insbesondere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und zur Verwendung in Handwerkzeugmaschinen
US8087472B2 (en) * 2009-07-31 2012-01-03 Black & Decker Inc. Vibration dampening system for a power tool and in particular for a powered hamm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2067A (en) * 1988-02-22 1992-01-21 Tornqvist Peter J T Apparatus with two end positions generating a reciprocating motion
DE19937397C1 (de) * 1998-09-04 2000-04-27 Stabilus Gmbh Federbein
CN1382562A (zh) * 2001-04-20 2002-12-04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锤子
DE102004021905B3 (de) * 2004-05-04 2005-11-03 Stefan Windschiegl Schwingungsdämpfer für Stemmlanzen und Druckluftwerkzeuge allgemein
CN101235869A (zh) * 2007-01-31 2008-08-06 希尔蒂股份公司 具有减振器的手持式工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93057B2 (en) 2015-11-24
EP2514570A3 (de) 2013-09-18
EP2514570B1 (de) 2014-11-26
DE102011007725A1 (de) 2012-10-25
US20120267136A1 (en) 2012-10-25
EP2514570A2 (de) 2012-10-24
CN102744715A (zh)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4715B (zh) 减振器
US9272408B2 (en) Hand-held machine tool
CN100556593C (zh) 手持式工具机
US7819203B2 (en) Striking tool
EP2018939B1 (en) Power tool with vibration damping mechanism
EP1051285B1 (en) Rotation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tools incorporating same
EP1741520B1 (en) Motor support structure of a power tool
CN100463781C (zh) 冲击工具
US20130213682A1 (en) Swash Drive of a Hand-Held Power Tool
CN102476375A (zh) 锤式冲击机
US20080314610A1 (en) Hand-Held Power Tool, in Particular a Rotary Hammer and/or Chisel Hammer
US9010456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RU2482957C2 (ru) Ручная машина
CN102481687A (zh) 锤钻和/锤凿装置
US7377331B2 (en) Damping driving axle
AU2002308910B2 (en) Piston retention system for a fastener driving tool
US9789598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CN104416188B (zh) 手持式工具机
US10759031B2 (en) Support for elastomeric disc valve in combustion driven fastener hand tool
US6318479B1 (en) Vibration isolated impact wrench
CN102858500B (zh) 手持式工具机装置
US11040438B2 (en) Hammer drill
CN103221183A (zh) 锤击机构
CN203390895U (zh) 用于进行冲击作业的冲击装置以及工具机
CN109153112A (zh) 冲击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