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2237A -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和装置及预编码矩阵指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和装置及预编码矩阵指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2237A
CN102742237A CN2011800079535A CN201180007953A CN102742237A CN 102742237 A CN102742237 A CN 102742237A CN 2011800079535 A CN2011800079535 A CN 2011800079535A CN 201180007953 A CN201180007953 A CN 201180007953A CN 102742237 A CN102742237 A CN 102742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matrix
code book
rank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79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2237B (zh
Inventor
张�杰
王键
周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riority to CN2011800079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422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42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2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2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22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多天线通信系统的基站指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包括:选择概率获取步骤:获取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多天线通信系统所允许的各Rank的选择概率;码书大小确定步骤:根据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各Rank的选择概率来确定相应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大小;以及码书确定步骤:根据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各Rank的码书大小从预编码矩阵全集确定各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Description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和装置及
预编码矩阵指定方法
技术领域
[01]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系统, 更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在多天线 通信系统中如何生成和使用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2] 到目前为止,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原先的第二代 移动通信系统、 即全球移动通信(GSM ) 系统不断地向通用无线分组业 务( GPRS )、 增强型数据速率 GSM演进( EDGE )等技术演进, 大幅度 地提高了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具有更高传输速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 统、 例如宽带码分多址( WCDMA )、 CDMA2000等技术也在全球许多国 家和地区范围内纷纷部署, 开始投入商用。 在蜂窝通信技术发展的同时, 其他一些无线接入技术、 例如无线局域网 (WLAN )和微波接入全球互 通(WiMAX )技术也有了迅猛发展。 此外, 面向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 IEEE 802.16m技术和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演进技术( 3GPP LTE )、 第三 代合作伙伴项目演进技术增强 (3GPP LTE-Advanced )等项目也已经开 始启动进入研发阶段。
[03] 多入多出 (MIMO ) 的多天线系统能够支持平行的数据流发送, 因 此能够大大增加系统的吞吐量,已经成为学术研究和实际系统中备受人们 关注的技术。在通常的情况下,多天线传输中的平行数据流首先进行独立 的前向纠错码编码, 然后将编码后的码字映射到一个或者多个传输层上。 当码字映射到多个传输层时,将编码器输出的串行数据串并变换为相应的 多层即可。 在一次传输中, 系统所支持的最大传输层数又称为系统的秩 ( Rank )。
[04] 一般来说, 多天线系统所支持的传输层数或者秩小于或者等于多天 线系统的物理天线数。将各层的数据转化为各物理天线上的数据的过程称 为信号的预编码过程。特别地,将各层的数据通过线性运算转化为各物理 天线上的数据的过程称为信号的线性预编码过程。在现在的无线通信系统 中, 比如 LTE系统、 WiMax系统中, 受限于系统的计算复杂度和信令控 制复杂度,需要预先为系统设计好一定个数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的 集合称为预编码矩阵码书,预编码矩阵码书中的预编码矩阵的个数称为预 编码矩阵码书的大小。在多天线系统中,预编码矩阵码书, 包括预编码矩 阵码书的大小和预编码矩阵码书中的预编码矩阵都直接影响系统的容量 等性能指标。 因此, 为了实现最优的系统性能, 需要精心设计多天线系统 的预编码矩阵码书,包括预编码矩阵码书的大小和预编码矩阵码书中的各 预编码矩阵码字。
发明内容
[05]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 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 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 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 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 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 细描述的前序。
[0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 法, 包括: 选择概率获取步骤: 获取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多天线通信系 统所允许的各 Rank的选择概率; 码书大小确定步骤: 根据在确定的信噪 比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概率来确定相应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大小; 以及码书确定步骤:根据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各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 书大小从预编码矩阵全集确定各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0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指 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 移动台, 所述方法包括: 预编码矩阵选择步骤: 所述基站根据从所述移动 台接收到的信号的信息,从在所述基站上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 中选择要指定的用于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预编码矩阵;下 行信令生成步骤: 基于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生成下行信令, 所述下行信 令中包含指示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 以及下行信令发送步骤:将 所生成的下行信令发送给所述移动台,其中,在基站上存储的至少一个预 编码矩阵码书是才艮据上述方法生成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0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 装置, 包括: 选择概率获取装置, 其被配置用于获取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 下多天线通信系统所允许的各 Rank的选择概率; 码书大小确定装置, 其 被配置用于根据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各 Rank 的选择概率来确定相应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大小; 以及码书确定装置, 其被配置用于根据在 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各 Rank 的预编码矩阵码书大小从预编码矩阵全集 确定各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09] 依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 还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计算机 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10]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案, 针对常见的相关信道模型如半波长间隔的 默极化信道模型, 优化了不同 Rank时的码书大小比例分配, 可以获得最 大化的系统容量, 并且可以支持更高的系统传输效率。
[11]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这 些以及其他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12] 本发明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 解,其中在所有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 的部件。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 说明书的一部分,而且用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解释本 发明的原理和优点。 在附图中:
[13] 图 1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预编码矩阵分组的示意图。
[14] 图 2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预编码矩阵分组的示意图。
[15] 图 3 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与信噪比 (SNR )有关的针 对不同秩的系统容量。
[16] 图 4 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 方法的流程图。
[17] 图 5 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与信噪比 (SNR )有关的选 择不同秩的概率。
[18] 图 6 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 的方法的流程图。
[19] 图 Ί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指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 的流程图。
[20] 图 8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台使用预编码矩阵进行 预编码的方法的流程图。
[21] 图 9 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 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22] 图 10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 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通用个人计算机的示例、性^构^:方框图。 、 ^、 ' 、 、 '、 ^ 、
具体实施方式
[24]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 为了清楚 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 然而,应该 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 的决定, 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 例如, 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 那些限制条件, 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 变。 此外, 还应该了解, 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 但对 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 务。
[25] 在此,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 发明, 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 / 或处理步骤, 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预编码矩阵全集
[26] 预编码矩阵码书是由一个或者更多个预编码矩阵组成的。 因此, 设 计预编码矩阵码书的环境是已有预编码矩阵的全集,以便从中选择用于生 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预编码矩阵。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可以以各种 现有技术来实现符合设计条件的预编码矩阵的全集。
[27] 以下给出一个预编码矩阵全集的示例。 该预编码矩阵全集中的每个 预编码矩阵实际上是 P行 Q列的矩阵, P代表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的数目, 且 Q代表所述通信系统的秩。 具体而言, 预编码矩阵具有以下 形式: [1, 1, ... 1; Xii, Xi2, Xlq ; X21, x22, · · · , x2q ; · · · , · · · ,…; xpl, xp2, · · · , ½q] ' 其中, p为整数且 l≤p≤P, q为整数且 l≤q≤Q。 如前文所述, ^一次传输 中, 系统所支持的最大传输层数又称为系统的秩。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 这里给出的预编码矩阵全集仅作为示例, 而不是要限制本发明。也可 以使用其它形式的预编码矩阵全集来提供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预 编码矩阵。
[28] 为说明方便, 以 4 天线系统为例来说明预编码矩阵全集的构成。 在 这样的系统中, 系统支持的层数可以为 1、 2、 3、 4, 即秩可以为 1、 2、 3、
4。
[29] 作为示例,当秩为 1时,预编码矩阵 V的形式为 [1; xu;x21;x31]。例如, 可以由满足该形式的以下一种或更多种预编码矩阵来形成预编码矩阵全 集。
[30] 从 DFT (离散傅立叶变换)矩阵出发, 可以得到 4个预编码矩阵, 其中每一个预编码矩阵对应 DFT矩阵的每一列。
[31] 从 Hadamard矩阵出发, 可以得到 4个预编码矩阵, 其中每一个预 编码矩阵对应 Hadamard矩阵的每一列。
[32] 另外, xn、 x21、 x31可以是 QPSK星座点、 8PSK星座点、 16PSK星 座点或者更高维的 PSK星座点。
[33] 例如, 当 xn、 x2131是(^^1^星座点时, 所得到的满足以上形式的 预编码矩阵共有 4 X 4 X 4=64个。
[34] 再例如, 当 xu、 x2131是8?81^星座点时, 所得到的满足以上形式 的预编码矩阵共有 8 X 8 X 8=512个。
[35] 又例如, 当 xn、 x2131是 16PSK星座点时, 所得到的满足以上形 式的预编码矩阵共有 16 X 16 X 16=4096个。
[36] 当然, 也可能存在其他形式的 Rank=l的预编码矩阵。
[37] 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 将上面所述的一种、 或者几种、 或者全部形 式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其功率归一化矩阵作为 Rank=l 的预编码矩阵的全 集。
[38] 作为另一示例, 当 Rank=2时,预编码矩阵 V的形式为 [1 l;xn x12;x21 x22;x3i x32]。 同样, 可以由满足该形式的以下一种或更多种预编码矩阵来 形成预编码矩阵全集。 另外, 作为示例, V为酉阵, 也即 VH x V= ot I, 其中 c是标量, I为单位阵。
[39] 从 DFT矩阵出发, 可以得到 6个预编码矩阵, 其中每一个预编码矩 阵对应于从 DFT矩阵中选择出来的两列。
[40] 从 Hadamard矩阵出发, 可以得到 6个预编码矩阵, 其中每一个预 编码矩阵对应于 Hadamard矩阵中选择出来的两列;
[41] 另外, 其中 x11 x12 x21 x22 x31 x32可以是QPSK星座点、 8PSK星座点、 16PSK星座点或者更高维的 PSK星座点。
[42] 例如, 当 x11 x12 x21 x22 x31 x32是QPSK星座点时, 所得到的满足以上 形式的预编码矩阵共有 288个。
[43] 再例如, 当 Xu Xi2 X21 x22 X31 X32是 8PSK星座点时, 所得到的满足以 上形式的预编码矩阵共有 5376个。
[44] 又例如, 当 x11 x12 x21 x22 x31 x32是16PSK星座点时, 所得到的满足以 上形式的预编码矩阵共有 92160个。
[45] 当然, 也可能存在其他形式的 Rank=2的预编码矩阵。
[46] 可以才艮据系统的需要, 将上面所述的一种、 或者几种、 或者全部形 式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其功率归一化矩阵作为 Rank=2预编码矩阵的全集。
[47] Rank=3和 Rank=4的情况与上述情况类似, 这里不再赘述。
[48] 在其他天线配置的情况下, 比如 2天线系统、 8天线系统甚至更高天 线系统,形成预编码矩阵全集的过程与上述 4天线系统的过程类似,这里 不再赞述。
改进的预编码矩阵全集
[49] 通常在设计码书时, 需要考虑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计算复杂度, 也就是需要考虑预编码矩阵中所包含的各元素的计算复杂度。例如,一种 常用的码书在设计时釆用了基于 π /4 的设计准则, 由于 exp(j * 7T /4*k)的 取值为 0.707*( ± l ± i)或者 1, -1, ± i。 此时的预编码矩阵的计算复杂度 较低, 但是由于用 π /4为单位分割整个 0~2 π的角度空间, 所以对于每个 Rank只能得到 8个预编码矩阵, 即使经过旋转以后最多也只能得到 16 个预编码矩阵。 由于每个 Rank下预编码矩阵的数目较少, 因此在实际应 用中可能与相应的信道方向之间的误差较大,从而使得系统的性能受到较 大的限制。
[50] 为了同时实现具有较多的预编码矩阵数目来提升系统的性能, 同时 又兼顾计算简单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提出了一种基于 π /6 来设计的码书。 具体而言, 在该预编码矩阵全集中所有 Rank码书的预编 码矩阵的每个元素的相角均为 π /6的整数倍。因为 cos( 7T /6*k)或者 sin( /6*k)的取值为 ± 1/2或者 ± 1.732/2, 它的计算复杂度比 π /4的情况稍高, 但是由于用 π /6为单位分割整个 0~2 π的角度空间, 所以对于每个 Rank 能得到 12个预编码矩阵,经过旋转以后最多能得到 24个预编码矩阵,从 而能够更好地匹配相应的信道方向, 从而整体上提升系统的性能。
[51] 下面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提出的预编码矩阵全集, 该预编 码矩阵全集是针对具有 8个发射天线并且最多支持 8个秩的通信系统来设 计的。
[52] Rank 1的预编码矩阵全集(表 1 ):
1 (vl) 2 (v2) 3 (v3) 4 (v4)
1 00 1 . 00 1 . 00 1 . 00
1 00 0. 8660 + 0. 5000i 0. 5000 + 0. 8660i 0. 0000 + 1. OOOOi
1 00 0. 5000 + 0. 8660i - 0. 5000 + 0. 8660i - 1. 0000 + 0. OOOOi
1 00 0. 0000 + 1. OOOOi - 1. 0000 + 0. OOOOi - 0. 0000 - 1. OOOOi
1 00 - 0. 5000 + 0. 8660i - 0. 5000 ― 0. 8660i 1 . 00
1 00 -0. 8660 + 0. 5000i 0. 5000 - 0. 8660i 0. 0000 + 1. OOOOi
1 00 - 1. 0000 + 0. OOOOi 1 . 00 - 1. 0000 + 0. OOOOi
1 00 -0. 8660 - 0. 5000i 0. 5000 + 0. 8660i - 0. 0000 - 1. OOOOi
5 (v5) 6 (v6) 7 (v7) 8 (v8)
1 00 1 . 00 1 . 00 1 . 00
-0. 5000 + 0. 8660i -0. 8660 + 0. 5000i - 1. 0000 + 0. OOOOi - 0. 8660 - 0. 5000i
-0. 5000 - 0. 8660i 0. 5000 - 0. 8660i 1 . 00 0. 5000 + 0. 8660i
1 00 0. 0000 + 1. OOOOi - 1. 0000 + 0. OOOOi - 0. 0000 - 1. OOOOi
-0. 5000 + 0. 8660i - 0. 5000 ― 0. 8660i 1 . 00 -0. 5000 + 0. 8660i
-0. 5000 - 0. 8660i 0. 8660 + 0. 5000i - 1. 0000 + 0. OOOOi 0. 8660 - 0. 5000i :/: O 9i/-0i>l£6/-60oiAV
- 0. 8660 - 0. 5000i 0. 5000 + 0. 8660i - 0. 0000 - 1. OOOOi - 0. 5000 + 0. 8660i
21 (v2l) 22 (v22) 23 (v23) 24 (v24)
1 . 00 1 . 00 1 . 00 1 . 00
- 0. 5000 - 0. 8660i - 0. 0000 - 1. OOOOi 0. 5000 - 0. 8660i 0. 8660 - 0. 5000i
- 0. 8660 + 0. 5000i - 0. 8660 ― 0. 5000i - 0. 0000 - 1. OOOOi 0. 8660 - 0. 5000i
0. 8660 + 0. 5000i - 0. 5000 + 0. 8660i - 0. 8660 ― 0. 5000i 0. 5000 - 0. 8660i
0. 5000 - 0. 8660i 0. 5000 + 0. 8660i - 1. 0000 + 0. OOOOi 0. 5000 - 0. 8660i
- 1. 0000 + 0. OOOOi 0. 8660 - 0. 5000i - 0. 5000 + 0. 8660i - 0. 0000 - 1. OOOOi
0. 0000 + 1. OOOOi - 0. 0000 - 1. OOOOi 0. 0000 + 1. OOOOi - 0. 0000 - 1. OOOOi
0. 8660 - 0. 5000i - 1. 0000 + 0. OOOOi 0. 8660 + 0. 5000i - 0. 5000 - 0. 8660i
[53] 从 Rank 1的预编码矩阵全集中可以看到, 基于 π /6的设计可以得到 24个预编码矩阵 vl - v24。
[54] 基于上面给出的 Rank 1的预编码矩阵全集可以进一步设计 Rank 2 的预编码矩阵全集。 例如可以如下设计。
[55] Rank 2的预编码矩阵全集(表 2 ):
1 2 3 4
[vl, v2] [v2, v3] [v3, v4] [v4, v5]
5 6 7 8
[v5, v6] [v6, v7] [v7, v8] [v8, vl]
9 10 11 12
[v9, vlO] [vl0, vl l] [vl l, vl2] [vl2, vl]
13 14 15 16
[vl3, vl4] [vl4, vl5] [vl5, vl6] [vl6, v9]
17 18 19 20
[vl7, vl8] [vl8, vl9] [vl9, v20] [v20, v21]
21 22 23 24
[v21, v22] [v22, v23] [v23, v24] [v24, vl7] [56] 相应地,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基于 Rank 1的预编码矩阵全集可 以设计 Rank 3、 Rank 4、 ...、 Rank 8的预编码矩阵全集, 这里不再继续 详述。
[57]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提出的码书具有计算简单并且能够更好地提 升多天线系统的性能的特点。
预编码矩阵的分组
[58] 在多天线系统中为了进行通信, 需要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使用相同 的预编码矩阵, 因此必然需要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传递预编码矩阵的信 息, 例如传递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在预编码矩阵的数目较多的情况下, 这 可能需要比较大的开销。
[59] 发明人注意到, 在通信系统的实际工作中, 虽然每一个子帧的信道 是变化的,但是通信系统为了实现最佳的性能(例如最大的系统容量)而 挑选的 rank值却通常是緩慢变化的, 而且每个子帧所挑选的预编码矩阵 也不会有很大的跳跃性。举例而言,对于前述实施例的表 1中提出的 Rank 1的预编码矩阵全集,如果当前时刻挑选的预编码矩阵为 π /6的对应的预 编码矩阵, 那么下一时刻的预编码矩阵很可能在 π /6 的对应的预编码矩 阵的附近, 例如为 0或者 2 π /6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60] 基于上述考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提出了一种将相邻的预 编码矩阵分组的方法。
[61] 图 1示出了在预编码矩阵个数为 24时,将预编码矩阵分组的示意图。 从图 1中可以看到, 同一个预编码矩阵全集中的 24个预编码矩阵被分为 4组, 其中 vl ~ v6、 v7 ~ vl2、 vl3 ~ vl8以及 vl9 ~ v24分别属于一组。
[62] 由于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从一组跳到另外一组的情况通常在较长的 一段时间内发生, 因此,在将相邻的预编码矩阵分组的情况下可以在较长 的时间才反馈组的序号,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只需要反馈预编码矩阵在相应 的组内的序号。 由于一个组内的码字数量较少,所以只反馈预编码矩阵在 组内的序号可以降低通信开销。
[63]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的分组方法并不局限于各组包括相同数目 的预编码矩阵的情况,而是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各组包括的预编码矩阵的 数目, 例如当测试表明预编码矩阵 vl ~ v8经常被使用, 而 v9 ~ vl2使用 较少时, 也可以将 vl ~ v8分为一组, 而将 v9 ~ vl2分为另一组, 这并未 改变本发明的实质。
[64]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的分组方法也不局限于上面作为示例 示出的一层的分组。换言之, 在预编码矩阵的数目很多的情况下, 也可以 设计更多层的分组。如图 2所示,例如可以将第 1组和第 2组合并为更大 的组, 将第 3组和第 4组合并为更大的组, 等等。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 据实际需要基于本发明所提出的思想容易实现的, 对此不再详细描述。
利用秩的选择概率来确定码书
[65] 在多天线系统中, 通常希望无线信道在基站端彼此不相关, 以便能 够获得较大的空间分集增益。目前常用的多天线系统通常包括 4个发射天 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无线信道在基站端彼此不相关可以通过增加发 射天线的间距来实现。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使用更多发射天线的趋 势, 例如使用 8个或者甚至更多个发射天线。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受到基 站大小的限制,无法通过增加发射天线的间距来实现无线信道的彼此不相 关。 因此需要考虑半波长间隔的双极化天线配置。 以 8个发射天线为例, 在这种双极化天线配置中,将天线阵分为两组,每组 4个天线形成间隔为 半波长的子阵, 两组天线的位置相同, 组与组之间釆用交叉极化配置。
[66] 发明人注意到, 采用双极化天线配置的发射天线的信道响应具有信 道相关性较强的特点。 理论上, 例如当具有 8个接收天线时, 8个发射天 线能支持的最多传输层的个数为 8个(即秩为 8 ), 或者当具有 4个接收 天线时时, 能支持的最多传输层的个数为 4个(即秩为 4 )。 但是在大多 数情况下, 并非采用最多个传输层时达到最大的系统容量。
[67] 图 3示出了在 8个发射天线 4个接收天线的双极化天线配置中, 与 信噪比(SNR )有关的针对不同秩的系统容量, 其中针对不同的秩采用不 同的线型来示出测试结果。
[68] 从图 3可以看出, 在常见的 SNR为 15dB到 20dB的范围中, 釆用 Rank 3的情况下达到了最大的系统容量, 随后依次是 Rank 2、 Rank 1 和 Rank 4。 由此可见, 并非秩最大则系统容量最大。 为了达到最大的系 统容量, 在一定的 SNR情况下系统会选择最合适的秩来匹配当前的信道 状况。 也就是说, 在一定的 SNR情况下, 被系统选择使用的秩具有某个 概率分布, 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设计预编码矩阵码书。
[69] 基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提出了一种用于生成预编码矩 阵码书的方法。 图 4示出了该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包括:
[70] S410: 获取在确定 SNR情况下多天线系统所允许的各 Rank的选择 概率。
[71] 在不同的 SNR情况下, 被系统选择使用的秩具有不同的概率分布。 作为例子,图 5示出了在 8个发射天线 4个接收天线的双极化天线配置中, 与信噪比( SNR )有关的选择不同秩的概率。从图中可见,在 20dB的 SNR 情况下, 为了达到最大的系统容量, 多天线系统选择 Rank 3的概率为约 55 %, 选择 Rank 2的概率为约 32.5%, 选择 Rank 1的概率为约 12.5%, 而选择 Rank 4的概率接近于 0; 在 10dB的 SNR情况下, 为了达到最大 的系统容量, 多天线系统选择 Rank 2的概率为约 45 %, 选择 Rank 1的 概率为约 30%, 选择 Rank 3的概率为约 25%, 而选择 Rank 4的概率接 近于 0。
[72] 为了确定该概率分布,根据一种实施形式,仅仅针对某一常见的 SNR 对于多天线系统的信道进行仿真。例如在 20dB的 SNR情况下进行 10000 次独立的信道实现, 对于每一次信道实现分别测试所能选择的 Rank数, 也即测试能够达到最大的信道容量时的 Rank数, 最后对各个 Rank的选 择次数进行统计, 从而得到在该 SNR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概率。
[73] 需要说明的是, 在确定上述概率时, 所述常见的 SNR 并非局限于 20dB的 SNR,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该 SNR,例如可 以才艮据多天线系统所处的环境和影响信道盾量的其他因素来确定最常见 的 SNR, 并针对该 SNR来确定各 Rank的选择概率, 这并未影响本发明 的实质。
[74] 为了确定上述概率分布, 根据另一种实施形式, 可以针对多个 SNR 分别对多天线系统的信道进行仿真, 例如可以针对 SNR 分别为 -5dB、
-4dB、 -3dB 18dB、 19dB、 20dB的情况分别进行仿真并且分别得到 在各 SNR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概率。 在该实施形式中, 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进行仿真的 SNR的步长, 而不局限于上面举 例说明的 ldB的步长, 这同样并未影响本发明的实盾。
[75] S420:根据在确定 SNR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概率来确定相应 Rank 的码书大小。
[76] 在确定各 Rank的选择概率之后, 根据该选择概率来确定相应 Rank 的码书大小。 以系统最大支持的 Rank数为 4的情况举例, 假设确定各 Rank的选择概率关系为: K3>K2>K1>K4, 其中 Κη分别代表 Rank η的 选择概率(η=1, 2, 3, 4 ), 则在设计预编码矩阵码书时可以相应地设计各 Rank下的码书大小。 例如, 由于 K3最大, 说明在应用中系统使用 Rank 3的可能性最大, 因此 Rank 3的码书应当包含最多的预编码矩阵, 而 K4 最小, 说明在应用中系统使用 Rank 4的可能性最小, 因此 Rank 4的码 书保留最基本的预编码矩阵即可。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充分地利用系 统的存储空间实现最优的系统性能。
[77]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确定的各 Rank的选择概率关系是统计意义上 进行设计, 也就是说, 假设 Rank n的码书所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数目为 Nn ( n=l, 2, 3, 4 ), 并非严格要求 Nl: N2: N3: N4 = K1: K2: Κ3: Κ4。 优选的是, 在第一 Rank的选择概率大于第二 Rank的选择概率时, 则第 一 Rank的码书所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二 Rank的码书 所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数目, 也就是说, 在 Ki>Kj时, Ni > Nj, 其中 i、 j = 1, 2, 3, 4。例如对于上述 K3>K2>K1>K4的情况, 并非必须要求 Nn严 格具有 N3>N2>N1>N4 的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考虑了该概率关 系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例如可以设计 N3>N2 = N1>N4。 在 Ki = Kj 时, Ni和 Nj 可以根据需要来任意设计。 此外, 本发明对于各 Rank 下的码书所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数目 Nn以及它们的总数 N1+N2+N3+N4 也没有限制。 例如, 可以给出如下的例子:
从上表可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各 Rank下的码书所包 含的预编码矩阵的数目 Nn以及各 Nn的总数。
[78] 对于仅仅针对某一常见的 SNR获得各 Rank的选择概率的情况, 在 步骤 S420中同样也仅仅针对该 SNR来确定各 Rank的码书大小。
[79] 对于针对多个 SNR 分别获得各 Rank 的选择概率的情况, 在步骤 S420中同样针对多个 SNR分别获得各 Rank的码书大小。
[80] S430: 根据在确定 SNR情况下各 Rank的码书大小由预编码矩阵全 集确定各 Rank的码书。
[81] 由于在步骤 S420中已经确定了各 Rank的码书大小, 所以可以根据 该大小从预编码矩阵全集中选择相应数目的预编码矩阵组成相应 Rank 的码书, 例如可以从前述实施例中提出的基于 π/6设计的预编码全集来形 成相应 Rank的码书。 从预编码矩阵全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有多种方法。 例如, 可以从预编码矩阵全集中的 Rank n的原码书中任意地选择 Nn个 预编码矩阵来组成该 Rank n的码书。 优选的是, 才艮据预编码矩阵对系统 的性能参数(例如吞吐量、 互信息等等)的贡献来选择预编码矩阵, 即选 择预编码矩阵全集中 Rank n的原码书中对于系统的性能参数贡献最大的 前 Nn个预编码矩阵组成该 Rank n的码书。 在本申请人于 2009年 8月 1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 200910167422.7的名称为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组 的方法和装置 "的专利申请中描述了如何根据预编码矩阵对系统的性能参 数的贡献来选择预编码矩阵, 因此这里不再详细阐述。
[82] 对于仅仅针对某一常见的 SNR获得各 Rank的选择概率并相应地确 定各 Rank的码书大小的情况,在步骤 S430中也仅仅针对该 SNR来确定 各 Rank的码书。 于是在多天线系统中应用时, 无论实际的 SNR为多少 都使用根据该常见的 SNR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概率确定的码书。 通过 这种方式,极大地节省了存储空间并且能够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高系统 的性能。
[83] 对于针对多个 SNR 分别获得各 Rank 的选择概率并相应地确定各 Rank的码书大小的情况, 在步骤 S430中也分别针对这些 SNR来确定各 Rank的码书。 于是在多天线系统中应用时根据实际的 SNR来使用根据 相应的 SNR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概率确定的码书。 这种方式虽然比前 一种情况消耗更多的存储空间, 然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84] 才艮据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 如图 6 所示, 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 的方法还包括分组步骤 S440,用于对所生成的预编码矩阵码书进行分组, 以便降低传递预编码矩阵信息时的通信开销。关于分组的具体方法在前面 已经进行了说明, 这里不再赘述。
[85]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方法虽然最初是针对信道相关性较强的多天线 系统来设计的,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该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信道 相关性不强的多天线系统, 这并未对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法造成限制。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装置
[86] 相应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提出了一种用于生成预编码矩 阵码书的装置。 图 9示出了该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87] 从图 9可见, 该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装置 90包括: 选择概率 获取装置 910、 码书大小确定装置 920和码书确定装置 930。
[88] 选择概率获取装置 910被配置用于获取在确定 SNR情况下多天线系 统所允许的各 Rank的选择概率。
[89] 如上面已经阐述的那样, 在不同的 SNR情况下, 被系统选择使用的 秩具有不同的概率分布。例如, 图 5示出了在 8个发射天线 4个接收天线 的双极化天线配置中, 与信噪比(SNR )有关的选择不同秩的概率。
[90] 根据一种实施形式, 该选择概率获取装置 910可以被配置用于仅仅 获取针对某一常见的 SNR的情况下多天线系统所允许的各 Rank的选择 概率。 例如为此可以仅仅针对某一常见的 SNR对于多天线系统的信道进 行仿真。 例如在 20dB的 SNR情况下进行 10000次独立的信道实现, 对 于每一次信道实现分别测试所能选择的 Rank数,也即测试能够达到最大 的信道容量时的 Rank数, 最后对各个 Rank的选择次数进行统计, 从而 得到在该 SNR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概率。
[91] 需要说明的是, 在确定上述概率时, 所述常见的 SNR 并非局限于 20dB的 SNR,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该 SNR,例如可 以才艮据多天线系统所处的环境和影响信道盾量的其他因素来确定最常见 的 SNR, 并针对该 SNR来确定各 Rank的选择概率, 这并未影响本发明 的实质。
[92] 根据另一种实施形式, 选择概率获取装置 910可以被配置用于获取 针对多个 SNR的情况下多天线系统所允许的各 Rank的选择概率。 例如 为此可以针对多个 SNR分别对多天线系统的信道进行仿真, 例如可以针 对 SNR分别为 -5dB、 -4dB、 -3dB、 …、 18dB、 19dB、 20dB的情况分别 进行仿真并且分别得到在各 SNR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概率。 在该实施 形式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进行仿真的 SNR的步 长, 而不局限于上面举例说明的 ldB的步长, 这同样并未影响本发明的 实质。
[93] 码书大小确定装置 920 被配置用于根据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 t既率来确定相应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大小。
[94] 选择概率获取装置 910获取各 Rank的选择概率之后,码书大小确定 装置 920根据该选择概率来确定相应 Rank的码书大小。以系统最大支持 的 Rank数为 4 的情况举例, 假设确定各 Rank 的选择概率关系为: K3>K2>K1>K4, 其中 Κη分别代表 Rank n的选择概率 ( n=l, 2, 3, 4 ), 则在设计预编码矩阵码书时可以相应地设计各 Rank 下的码书大小。 例 如, 由于 K3最大, 说明在应用中系统使用 Rank 3的可能性最大, 因此 Rank 3的码书应当包含最多的预编码矩阵, 而 K4最小, 说明在应用中 系统使用 Rank 4的可能性最小, 因此 Rank 4的码书保留最基本的预编 码矩阵即可。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充分地利用系统的存储空间实现最 优的系统性能。
[9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确定的各 Rank的选择概率关系是统计意义上 的关系,因此在设计各 Rank的码书时并非局限于要严格按照概率关系来 进行设计, 也就是说, 假设 Rank n的码书所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数目为 Nn ( n=l, 2, 3, 4 ), 并非严格要求 Nl: N2: N3: N4 = K1: K2: Κ3: Κ4。 优选的是, 在第一 Rank的选择概率大于第二 Rank的选择概率时, 则第 一 Rank的码书所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数目大于或等于第二 Rank的码书 所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数目, 也就是说, 在 Ki>Kj时, Ni > Nj, 其中 i、 j = 1, 2, 3, 4。例如对于上述 K3>K2>K1>K4的情况, 并非必须要求 Nn严 格具有 N3>N2>N1>N4 的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考虑了该概率关 系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例如可以设计 N3>N2 = N1>N4。 在 Ki = Kj 时, Ni和 Nj 可以根据需要来任意设计。 此外, 本发明对于各 Rank 下的码书所包含的预编码矩阵的数目 Ni以及它们的总数 N1+N2+N3+N4 含的预编码短阵 i:目 Nn 各 Nn的总数。 、 一 ^
[96] 对于选择概率获取装置 910被配置用于仅仅针对某一常见的 SNR获 得各 Rank的选择概率的情况,码书大小确定装置 920被配置为也仅仅针 对该 SNR来确定各 Rank的码书大小。
[97] 对于选择概率获取装置 910被配置用于针对多个 SNR 分别获得各 Rank 的选择概率的情况, 码书大小确定装置 920被配置用于针对多个 SNR分别获得各 Rank的码书大小。
[98] 码书确定装置 930被配置用于根据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码书大小 确定装置 920所确定的各 Rank的码书大小由预编码矩阵全集来确定各 Rank的码书。
[99] 由于码书大小确定装置 920已经确定了各 Rank的码书大小,所以可 以根据该大小从预编码矩阵全集中选择相应数目的预编码矩阵组成相应 Rank的码书, 例如可以从前述实施例中提出的基于 π/6设计的预编码全 集来形成相应 Rank的码书。从预编码矩阵全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有多种 方法。 例如, 可以从预编码矩阵全集中的 Rank n的原码书中任意地选择 Nn个预编码矩阵来组成该 Rank n的码书。 优选的是, 根据预编码矩阵 对系统的性能参数(例如吞吐量、互信息等等)的贡献来选择预编码矩阵, 即选择预编码矩阵全集中 Rank n的原码书中对于系统的性能参数贡献最 大的前 Nn个预编码矩阵组成该 Rank n的码书。 在本申请人于 2009年 8 月 1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 200910167422.7的名称为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 组的方法和装置"的专利申请中描述了如何根据预编码矩阵对系统的性能 参数的贡献来选择预编码矩阵, 因此这里不再详细阐述。
[100] 对于仅仅针对某一常见的 SNR获得各 Rank的选择概率并相应地确 定各 Rank的码书大小的情况,码书确定装置 930被配置为也仅仅针对该 SNR来确定各 Rank的码书。 于是在多天线系统中应用时, 无论实际的 SNR为多少都使用根据该常见的 SNR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概率确定的 码书。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节省了存储空间并且能够在现有技术的基础 上提高系统的性能。
[101] 对于针对多个 SNR 分别获得各 Rank 的选择概率并相应地确定各 Rank 的码书大小的情况, 码书确定装置 930被配置为也分别针对这些 SNR来确定各 Rank的码书。于是在多天线系统中应用时根据实际的 SNR 来使用根据相应的 SNR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概率确定的码书。 这种方 式虽然比前一种情况消耗更多的存储空间,然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
Ab
匕。
[102] 才艮据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 如图 10所示, 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 的装置 90还包括分组装置 940, 该分组装置 940被配置用于对所生成的 预编码矩阵码书进行分组, 以便降低传递预编码矩阵信息时的通信开销。 关于分组的具体方法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说明, 这里不再赘述。
[103]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装置虽然最初是针 对信道相关性较强的多天线系统来设计的,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 该装置同样可以适用于信道相关性不强的多天线系统,这并未对本实施例 所提出的装置的应用范围造成限制。
预编码矩阵码书的应用 [104] 图 7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指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的流 程图。该方法可用于多天线系统,所述多天线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至 少一个移动台。
[105] 如图 7所示, 在步骤 S710中, 执行预编码矩阵选择步骤。 基站根据 从所述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的信息,从在所述基站上存储的预编码矩阵码 书中选择要指定的用于在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预编码矩阵,其中该 预编码矩阵码书是才艮据前述实施例生成的, 例如才艮据图 4、 图 6所描述的 方法来生成的。
[106] 在步骤 S720中, 执行下行信令生成步骤。 基站基于所选择的预编码 矩阵,生成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中包含指示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 信息。
[107] 接着, 在步骤 S730中, 执行下行信令发送步骤: 将所生成的下行信 令发送给所述移动台。
[108] 相应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提出了一种用于多天线通信系 统的基站,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移动台,所 述基站包括:
[109] 第一存储装置, 其被配置用于存储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
[110] 预编码矩阵选择装置, 其被配置为根据从所述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 的信息,从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上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中选择 要指定的用于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预编码矩阵;
[111] 下行信令生成装置, 其被配置为基于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生成下 行信令, 所述下行信令中包含指示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 以及
[112] 下行信令发送装置, 其被配置为将所生成的下行信令发送给所述移 动台,
[113] 其中, 在第一存储装置中存储的预编码矩阵码书是根据前述实施例 生成的, 例如才艮据图 4、 图 6所描述的方法来生成的。
[114] 图 8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台使用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 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用于多天线系统,所述多天线系统包括至少 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移动台。
[115] 如图 8所示, 在步骤 S810中执行下行信令接收步骤。 移动台接收来 自基站的下行信令。该下行信令中包含指示由基站指定的用于基站与移动 台之间的通信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
[116] 在步骤 S820中, 执行预编码矩阵获得步骤。 移动台基于所述预编码 矩阵的信息, 从在移动台上存储的预编码矩阵码书中获得所述预编码矩 阵, 其中该预编码矩阵码书是根据前述实施例生成的, 例如根据图 4、 图 6所描述的方法来生成的。
[117] 在步骤 S830中, 执行预编码步骤。 移动台利用所获得的预编码矩阵 对待发送到基站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118] 这样, 就可以将数据从移动台发送到基站。
[119] 相应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提出了一种用于多天线通信系 统的移动台, 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移动台, 所述移动台包括:
[120] 第二存储装置, 其被配置用于存储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
[121] 下行信令接收装置, 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信令, 所 述下行信令中包含指示由所述基站指定的用于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 间的通信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
[122] 预编码矩阵获取装置, 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的信息, 从 在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中获得所述预编 码矩阵; 以及
[123] 预编码装置, 其被配置为利用所获得的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到所述 基站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124] 其中在第二存储装置中存储的预编码矩阵码书是根据前述实施例生 成的, 例如才艮据图 4、 图 6所描述的方法来生成的。
程序产品和存储介质
[125] 上述装置中各个组成模块、 单元可通过软件、 固件、 硬件或其组合 的方式进行配置。 配置可使用的具体手段或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 知,在此不再赘述。在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 从存储介盾或网络 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 (例如图 11所示的通用计算机 1100 )安装 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
[126] 在图 11中, 中央处理单元 (CPU)llOl根据只读存储器 (ROM)1102中 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 11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l 103的程序 执行各种处理。在 RAM 11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 CPU 1101执行各种 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 CPU 1101、 ROM 1102和 RAM 1103经由总线 1104彼此连接。 输入 /输出接口 1105也连接到总线 1104。
[127]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 /输出接口 1105: 输入部分 1106 (包括键盘、 鼠 标等等)、 输出部分 1107 (包括显示器, 比如阴极射线管 (CRT)、 液晶显 示器 (LCD)等, 和扬声器等)、 存储部分 1108 (包括硬盘等)、 通信部分 1109 (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 LAN卡、 调制解调器等) 。 通信部分 1109 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 根据需要, 驱动器 1110也可连接到 输入 /输出接口 1105。 可拆卸介质 1111比如磁盘、 光盘、磁光盘、 半导体 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 1110上, 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 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 1108中。
[128]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 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 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 11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129]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这种存储介盾不局限于图 11所示的其 中存储有程序、 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 1111。 可拆卸介盾 1111 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 (注册商标))、 光盘(包 含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和数字通用盘 (DVD))、 磁光盘 (包含迷你 盘 (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 或者, 存储介盾可以是 ROM 1102、 存储部分 11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 其中存有程序, 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 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130]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 所述 指令代码由机器读取并执行时, 可执行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131] 相应地, 用于承载上述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的 存储介质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公开中。所述存储介盾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 盘、 磁光盘、 存储卡、 存储棒等等。
[132] 最后, 还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包括"、 "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 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 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 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 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此外, 在没 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由语句 "包括一个……,, 限定的要素, 并不排除在 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33] 以上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但是应当明白, 上 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更而 没有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 及其等效含义来限定。

Claims (18)

  1. 权利 要求 书
    1. 一种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 包括:
    -选择概率获取步骤:获取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多天线通信系统所 允许的各 Rank的选择概率;
    -码书大小确定步骤:根据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各 Rank的选择概 率来确定相应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大小; 以及
    -码书确定步骤:根据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各 Rank的预编码矩阵 码书大小从预编码矩阵全集确定各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码书大小确定步骤包括: 在第 一 Rank的选择概率大于第二 Rank的选择概率时, 使第一 Rank的预编 码矩阵码书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二 R<sub>an</sub>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大小。
  3.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中:
    码书确定步骤包括: 从预编码矩阵全集中相应 Rank的所有预编码矩 阵码书中选择对于系统的性能参数贡献最大的、数目等于所述预编码矩阵 码书大小的预编码矩阵组成该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4. 4.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 全集中的所有预编码矩阵的每个元素的相角均为 π /6的整数倍。
  5. 5.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
    -分组步骤: 对所确定的各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进行分组。
  6. 6.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确定的信噪比是某一常见的信噪比或者是多个信噪比。
  7. 7. 一种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指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 所述多天 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移动台, 所述方法包括:
    预编码矩阵选择步骤:所述基站根据从所述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的信 息,从在所述基站上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中选择要指定的用于 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预编码矩阵;
    下行信令生成步骤: 基于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生成下行信令, 所述 下行信令中包含指示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 以及 下行信令发送步骤: 将所生成的下行信令发送给所述移动台, 其中, 在基站上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是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生成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8. 8. 一种用于多天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使用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的 方法, 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移动台, 所述方 法包括:
    下行信令接收步骤: 所述移动台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信令, 所述 下行信令中包含指示由所述基站指定的用于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 的通信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
    预编码矩阵获得步骤: 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的信息,从在所述移动台 上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中获得所述预编码矩阵; 以及
    预编码步骤:移动台利用所获得的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到所述基站的 数据进行预编码,
    其中, 在移动台上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是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生成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9. 9. 一种用于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装置(90 ), 包括:
    -选择概率获取装置( 910 ), 其被配置用于获取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 下多天线通信系统所允许的各 Rank的选择概率;
    -码书大小确定装置( 920 ), 其被配置用于才艮据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 下各 Rank的选择概率来确定相应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大小; 以及
    -码书确定装置( 930 ),其被配置用于根据在确定的信噪比情况下各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大小从预编码矩阵全集确定各 Rank的预编码矩 阵码书。
  10. 10.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90 ),其中:码书大小确定装置( 920 ) 被配置为使得在第一 Rank的选择概率大于第二 Rank的选择概率时, 第 一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二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大小。
  11. 11.根据权利要求 9或 10所述的装置 (90 ), 其中:
    码书确定装置 (930 )从预编码矩阵全集中相应 Rank的所有预编码 矩阵码书中选择对于系统的性能参数贡献最大的、数目等于所述预编码矩 阵码书大小的预编码矩阵组成该 Rank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12. 12.根据权利要求 9至 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90 ), 其中所述预 编码矩阵全集中的所有预编码矩阵的每个元素的相角均为 π /6的整数倍。
  13. 13.根据权利要求 9至 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90 ), 还包括:
    -分组装置( 940 ), 其被配置用于对所确定的各 Rank的预编码矩阵 码书进行分组。
  14. 14.根据权利要求 9至 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90 ), 其中: 所述确定的信噪比是某一常见的信噪比或者是多个信噪比。
  15. 15. —种用于多天线通信系统的基站, 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 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移动台, 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存储装置, 其被配置用于存储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 预编码矩阵选择装置,其被配置为根据从所述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的 信息,从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上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中选择要 指定的用于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的预编码矩阵;
    下行信令生成装置, 其被配置为基于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生成下行 信令, 所述下行信令中包含指示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 以及
    下行信令发送装置,其被配置为将所生成的下行信令发送给所述移动 ,
    其中,在第一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是根据权利 要求 1至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生成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16. 16. 一种用于多天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台, 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包括至 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移动台, 所述移动台包括:
    第二存储装置, 其被配置用于存储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
    下行信令接收装置, 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信令, 所述 下行信令中包含指示由所述基站指定的用于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 的通信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
    预编码矩阵获取装置,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预编码矩阵的信息,从在 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中获得所述预编码 矩阵; 以及
    预编码装置,其被配置为利用所获得的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到所述基 站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其中,在第二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码书是根据权利 要求 1至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生成的预编码矩阵码书。
  17. 17. 一种程序产品, 该程序产品包括机器可执行的指令, 当在信息处 理设备上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得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执行如权利要 求 1至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 18. 一种存储介质, 该存储介质包括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 当在信息 处理设备上执行所述程序代码时,所述程序代码使得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执 行如权利要求 1至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180007953.5A 2010-02-09 2011-01-14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和装置及预编码矩阵指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22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80007953.5A CN102742237B (zh) 2010-02-09 2011-01-14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和装置及预编码矩阵指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5413 2010-02-09
CN201010115413.6 2010-02-09
PCT/CN2011/070266 WO2011097971A1 (zh) 2010-02-09 2011-01-14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和装置及预编码矩阵指定方法
CN201180007953.5A CN102742237B (zh) 2010-02-09 2011-01-14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和装置及预编码矩阵指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2237A true CN102742237A (zh) 2012-10-17
CN102742237B CN102742237B (zh) 2015-01-28

Family

ID=44367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795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2237B (zh) 2010-02-09 2011-01-14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和装置及预编码矩阵指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95214A1 (zh)
EP (1) EP2536086A1 (zh)
CN (1) CN102742237B (zh)
WO (1) WO20110979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4451B2 (ja) 2013-09-30 2018-0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コードブック確定方法、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CN103873118B (zh) * 2014-03-26 2017-06-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码本选择方法及装置
US10763935B2 (en) 2018-08-09 2020-09-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Generic feedback to enable reciprocity and over the air calibration for advanced network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32503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Kyungho Kim Variable codebook for mimo system
CN101615974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通信系统的调制编码集合的设计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65738A1 (en) * 2005-10-27 2007-07-19 Barriac Gwendolyn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for a mimo system
US20070098106A1 (en) * 2005-10-31 2007-05-03 Khojastepour Mohammad A Quantized multi-rank beamforming with structured codebook for multiple-antenna systems
US7995670B2 (en) * 2006-05-24 2011-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precoding codebook in multi-user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the method
WO2008031037A2 (en) * 2006-09-07 2008-03-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ntenna grouping for mimo systems
KR20080040543A (ko) * 2006-11-02 2008-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천이 기반 프리코딩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이를 지원하는 송수신기
US7995671B2 (en) * 2007-02-09 2011-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transmission with rank-dependent precoding
KR20080076683A (ko) * 2007-02-14 2008-08-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천이 기반의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송수신기
KR101285595B1 (ko) * 2007-03-16 2013-07-15 퍼듀 리서치 파운데이션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을 위한 프리코딩 행렬 코드북 생성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839945B2 (en) * 2007-03-20 2010-11-23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tatic and differential precoding codebook for MIMO systems
CN101330479B (zh) * 2007-06-20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及码本编码的方法
US20080317145A1 (en) * 2007-06-25 2008-12-25 Bruno Clerckx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of adaptively generating codebook
US20090122857A1 (en) * 2007-11-09 2009-05-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k overriding in long term evolution networks
KR101349831B1 (ko) * 2008-03-23 2014-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피드백 오버헤드 감소를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방법
KR101430476B1 (ko) * 2008-03-24 2014-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프리코딩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방법
KR100912226B1 (ko) * 2008-06-27 2009-08-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을 위한 코드북 설계 방법 및 상기 코드북의 사용 방법
US8451932B2 (en) * 2009-02-23 2013-05-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coding codebook design for single user MIMO
US8396157B2 (en) * 2009-05-14 2013-03-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robability based MIMO mode selection and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32503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Kyungho Kim Variable codebook for mimo system
CN101615974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通信系统的调制编码集合的设计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97971A1 (zh) 2011-08-18
CN102742237B (zh) 2015-01-28
US20130195214A1 (en) 2013-08-01
EP2536086A1 (en)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0756B (zh) 使用码本无线通信系统的装置和方法
US848330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coding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precoding codebook
CN101911525B (zh) Mimo通信中的开环预编码器循环
CN101330479B (zh) 一种预编码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及码本编码的方法
CN105141348B (zh) 使用多天线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63837B (zh) 用于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信号的方法
EP2586138B1 (en) Structured mimo codebook
CN101675602B (zh) 用于自适应进行多天线发送的方法和结构
CN106797241B (zh) 用于fd-mimo系统的高效矢量量化器
KR20190118567A (ko) 진보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공분산 매트릭스 피드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38687B (zh) 上行预编码信息发送方法、预编码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3222219B (zh) 经调制的符号到音调和空间流的映射
CN107925464A (zh) 用于mimo 无线通信系统的先进波束成形和反馈方法
EP255545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JP2013502111A5 (zh)
CN106797242A (zh) 用于带有极化有源天线阵列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csi反馈
CN10160633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循环延迟分集和预编码
CN101496439A (zh) 反馈装置、反馈方法、调度装置以及调度方法
CN103152090A (zh) 预编码处理方法、码本集合及基站
KR10261296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 랭크 csi 보고를 가능하게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40192A (zh) 映射码字
KR101422028B1 (ko) 채널 적응을 위한 코드북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부호화 방법
CN102742237A (zh) 生成预编码矩阵码书的方法和装置及预编码矩阵指定方法
CN102918816A (zh) 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和构建相关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26945A (zh) 信道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