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8816A - 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和构建相关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和构建相关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8816A
CN102918816A CN2010800624062A CN201080062406A CN102918816A CN 102918816 A CN102918816 A CN 102918816A CN 2010800624062 A CN2010800624062 A CN 2010800624062A CN 201080062406 A CN201080062406 A CN 201080062406A CN 102918816 A CN102918816 A CN 102918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lation matrix
code book
diagonal
index
class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24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8816B (zh
Inventor
陈晋辉
吕荻
宋扬
李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18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8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949Spatial equalizers equalizer selection or adaptation based on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375Passband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14Multi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 H04L2025/03808Transmission of equaliser coeffici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相关矩阵的方法,包括:构建步骤,根据所述相关矩阵的共轭特性以及所述相关矩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相关矩阵的码本;选择步骤,从所构建的码本中选择码字;以及反馈步骤,反馈所选择的码字在所述码本中所对应的索引。通过本发明,能够提高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吞吐量以及降低编码器的复杂度或降低传输负载。

Description

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和构建
相关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更具体地, 涉及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 反馈和构建相关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 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 (MU-MIMO ) 系统中, 特别是 在闭环 MIMO 系统中, 通常需要快速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 ) 反 馈, 由此, 发送端根据该 PMI到码本中找到自己的预编码向量进行 加权。
但是仅利用 PMI反馈并不能很好地挖掘出 MU-MIMO系统的性 能。实验已经表明,以相关矩阵为辅助的、采用 PMI反馈的 MU- MIMO 系统的性能要优于仅采用 PMI反馈的 MU-MIMO系统。
可以在以相关矩阵为辅助的下行链路 MU-MIMO 系统中使用量 化过程, 其中基站 (BS ) 需要下行链路子信道(通往用户设备 UE ) 的相关矩阵。 在频分双工 (FDD ) 数字系统中, 有必要将相关矩阵 进行量化从而将该相关矩阵从 UE反馈到 BS。 为了设计出期望的相 关矩阵反馈量化方案, 需要考虑系统开销和精度。 精度越高, 则系 统开销越大, 但这样的代价是系统的复杂程度会增大。
在 IEEE802.16m规范中, 已经提出了一种用于 4x4天线阵列的 相关矩阵量化方法,其中在该量化方法中采用了 28比特来进行量化。 然而, 当前在 IEEE802.16m规范中提出的这种相关矩阵的量化方法 并没有充分地挖掘出相关矩阵的潜力以及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并 且能够实现吞吐量提升、 误差降低的技术方案。
]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 反馈相关矩阵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包括: 构建步骤, 根据所述相关 矩阵的共轭特性以及所述相关矩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 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相关矩阵的码本; 选择步骤, 从所构建的码本 中选择码字; 以及反馈步骤, 反馈所选择的码字在所述码本中所对 应的索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其中, 所述构建步驟包括: 将所 述相关矩阵的元素划分为第一组值、 第二组值和第三组值; 以及分 别针对所述第一组值、第二组值和第三组值来构建以 1比特索引表示 的第一码本、 以 m比特索引表示的第二码本和以 n比特索引表示的 第三码本, 其中 /、 w和" >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其中, 所述第一组值表示所述相 关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值 Rii, 其为正实数; 所述第二组值表示所述相 关矩阵的非对角线相关系数幅值 , 其为小于 1 的正实数; 以及, 所述第三组值表示所述相关矩阵的非对角线相关系数相位 其范 围为 [0, 2π); 其中 i和 j分别表示所述相关矩阵的行和列的索引, 并 且所述相关矩阵中的非对角线元素 Ry表示为 ^ = , Λ^ (;·j、。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其中, , 其中谅第一相关矩阵具 有 ΝχΝ的维度,其中 Ν为所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送天线或接收 天线的数量, 所反馈的所述第一码本、 第二码本和第三码本中的索 引的数量分别为 N个, N(N-2)/2个以及 N(N-l)/2个, 对应于 比特, mN(N~l)比特以及 — 0比特 , 从而所反馈的总比特数为 2 2
lN+mN{N-\) + nN{N-\)
2 2 "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其中 1、 m和 n的值选自下列组合 之一: {1=0, m=0, n=3}; {1-2, m=l , η=3}; {1=2, m=0, η=4}; 和 {1=2, m=2, η=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进一步包括归一化步骤, 在所述 构建步骤之前, 利用所述相关矩阵对角线上的最大值对所述相关矩 阵的元素进行归一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其中该方法在用户设备处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 构建第二相关矩阵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包括: 构建步骤, 根据第一 相关矩阵的共轭特性以及相关矩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 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第一相关矩阵的码本; 接收步骤, 接收所述第 一相关矩阵的码字的索引; 获取步骤, 根据所述索引从所构建的用 于第一相关矩阵的码本中获取相应的码字; 以及构建步骤, 根据所 获取的码字来构建与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相对应的第二相关矩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 提供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 反馈相关矩阵的设备, 该设备包括: 构建装置, 用于根据所述相关 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相关矩阵的码本; 选择装置, 用于从所构建的 码本中选择代表待反馈相关矩阵的码字; 以及反馈装置, 用于反馈 所选择的码字在所述相关矩阵中的索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提供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 构建第二相关矩阵的设备, 该设备可以包括: 构建装置, 用于根据 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第一相关矩阵的码本; 接收装置, 用于接 收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的码字的索引; 获取装置, 用于根据所述索引 从所构建的用于第一相关矩阵的码本中获取相应的码字标量; 以及 构建装置, 用于根据所获取的码字标量来构建与所述第一相关矩阵 相对应的第二相关矩阵。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 提供一种用于在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 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和构建相关矩阵的方法, 包括: 在所述 接收端和发送端处, 根据所述相关矩阵的共轭特性以及所述相关矩 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相关矩阵的 码本; 在所述接收端处, 从所构建的码本中选择代表待反馈相关矩 阵的码字; 以及向所述发送端反馈所选择的码字在所述相关矩阵中 的索引; 以及在所述发送端处, 接收所选择的码字在所述相关矩阵 中的索引; 据所述索引从所构建的码本中获取相应的码字; 以及 根据所获取的码字来构建所述相关矩阵的相似相关矩阵。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和设备与 3GPP LTE-A 中的当前下行链路 MU-MIMO 讨论话题是一致的, 因此对于标准化中的定义是非常重 要的。 本发明的优点还在于, 它是一种通用设计方案, 能够用在各 种情况中; 几乎能够完全地挖掘出相关矩阵的潜力, 从而降低冗余 开销。 本发明考虑了相关特性, 从而便于设计出更合适的量化方案。 附图说明
图 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 ) 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信号传输的总体示意图。
图 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 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法的链路层中 BLER相对于 信噪比 (SNR ) 的仿真结果。
图 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方法流程图。
图 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方法流程图。
图 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设备框图。
图 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设备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 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 ) 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信号传输的总体示意图。 根据本 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这里所述的发送端可以是多输入多输出
( MIMO ) 系统中的基站 (BS ) , 而接收端可以是 MIMO系统中的 用户设备 ( UE ) 。
在该接收端, 例如 UE处, 可以具有表示该 MIMO 系统中天线 阵列的相关矩阵。 设相关矩阵的维度为 NxN, N表示该多输入多输 出系统中发送天线或接收天线的数量, 即该 MIMO系统中具有 N个 天线和 N个接收天线。
需要理解的是, 需要理解的是, UE可以通过测量信道来获得该 相关矩阵, 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因此本文中将不再详述, 以防止对本发明的实质产生影响。
为了对本发明有更清楚的理解, 方程式 ( 1 ) 给出了相关矩阵 R 的一个示例性矩阵表达式:
R ( i )
可以看出, 该矩阵为 4x4矩阵, 即表示具有 4个发送天线和 4 个接收天线。 在该矩阵中, 对角线元素为正的实数, 而非对角线元 素均为复数。 矩阵中符号 "conj" 表示共轭, 例如 conj ( R23 ) 表示 元素 R23的共轭, 因此该相关矩阵 R中的非对角线元素是以对角线 为对称的。 由于相关矩阵 R的对称性, 接收端 (例如 UE )在反馈谅 相关矩阵的时候仅需要反馈该相关矩阵中的对角线元素以及上三角 中的各个元素, 发送端 (例如 BS ) 可以根据所得到的反馈来构建出 与接收端中相似的相关矩阵。 需要理解的是, 这里所说的 "相似" 是由于存在一定的量化误差, 但就矩阵的整体结构而言, 在接收端 和发送端处的相关矩阵是相同的。
进一步, 根据方程式( 1 )可以看出, 需要将该相关矩阵的 N个 对角线元素 (在方程式 ( 1 ) 中为 4 个) 以及 N(N-2)/ 2个非对角线 元素 (在方程式 ( 1 ) 中为 6个) 的信息反馈到发送端。 因此需要反 馈的比特数将与矩阵中需要反馈的元素数量有关, 这将在下文中进 行详细描述。 相关矩阵的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因此这里将不再详述。
参考图 1, 如标号 S 1和 s r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接收端 (例如 UE )和发射端 (BS )处, 根据所述相关矩阵的共轭 特性以及相关矩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 用于相关矩阵的码本。 这些构建的码本可以预先存储在接收端和发 射端处以供后续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 例如在 IEEE802.16m标准中, 仅利用谅相关矩 阵固有的共轭对称性来构建码本, 并不考虑非对角线元素与对角线 之间的关系, 而本发明考虑了这种关系, 在构建过程中更加细化, 因此本发明的反馈方式比 IEEE802.16m标准中所用的反馈方式更加 高效。
更进一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 2 所示, 构建用 于相关矩阵的码本包括: 步骤 S 1 1 , 将所述相关矩阵的元素划分为第 一組值、 第二组值和第三组值; 以及, 在步骤 S 12 , 分别针对所述第 一组值、 第二组值和第三组值来构建以 1比特索引表示的第一码本、 以 m比特索引表示的第二码本和以 n比特索引表示的第三码本, 其 中 w和 w 0。
为了对比说明, 方程式 2给出现有的 IEEE802.16m标准中用于 对相关矩阵中的每元素在发送端进行量化的表达式 (2 ) :
可以看出, 在现有的 IEEE802.16m标准中, 相关矩阵被划分为 分别表示为 a和 b的两个组以待量化, 因此仅需要针对 a和 b两个 组来分别建立码本。 如果希望更进一步的细节, 请参见 IEEE802。 16m标准的具体规定。
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 2 中所述的第一组值表示相 关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值 Ri 其为正实数; 这在前文已经讨论过。
第二组值表示相关矩阵的非对角线相关系数幅值 Γϋ,其为小于 1 的正实数。 - 第三组值表示相关矩阵的非对角线相关系数相位 , 其范围为
[0 , 2π); 其中 i和 j分别表示所述相关矩阵的行和列的索引, 并且所 述相关矩阵中的非对角线元素 表示为 , ;)。
需要理解的是, 这里所说的对角线相关系数相位 的范围也可 以是其他值, 例如 [-π, π)等等。 由此, 上述的相关矩阵中的所有元素可以表示为如下方程式
(3) :
再次回到图 1,在接收端处根据所述相关矩阵的共轭特性以及相 关矩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相关矩 阵的码本之后, 在 S2处, 从所构建的码本中选择码字。 根据本发明 的一个实施方式, 码本中的码字可以是量化级别, 这对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因此专利将不再详述。
接下来, 在步骤 S3, 将所选择的码字在所述码本中所对应的索 引反馈到发送端。
需要解释的是, 由于该相关矩阵的对称性, 需要将 N个对角线 元素以及 N(N_2)/2个非对角线元素的索引从接收端反馈到发送端。 因此, 当相关矩阵被划分为三组值之后, 所反馈的所述第一码本、 第二码本和第三码本中的索引的数量分别为 N个, N(N-2)/2个以及 N(N 1)/2个, 由于这三个码本的索引分别以 1比特、 m比特和 n比特 来表示, 因此这分别对应于 W比特, W^— 0比特以及" 0比
2 2 特, 从而所反馈的总比特数为 由此, 接收 端中编码器的复杂程度为 Νφ {n) , 其中 C
( x ) 表示具有 X 比特码本的处理复杂度, 并且 C ( X ) 表示为 C(2) = 22i- 1。
更进一步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 1 中的可 选步骤 SO和 so,所示, 可选地, 可以在构建所述码本之前 (即在步 骤 S1之前) 或者包含在步骤 S1 中, 利用相关矩阵对角线上的最大 值对所述相关矩阵的元素进行归一化。
值得一提的是, 本发明中的归一化与现有技术, 例如
IEEE802.16m标准所采用的归一化方法是不同的。 方程式 (4) 示出 了 IEEE802.16m中量化的方法:
由方程 (4 ) 可以看出, IEEE802,16m中的归一化采用是相关矩 阵中所有元素的绝对值中的最大值来进行的, 而在本发明中, 采用 的是对角线元素中的最大值来进行归一化。 这点与 IEEE802.16m标 准是有显著不同的。
接下来, 继续参考图 1 , 如 S4所示, 发送端 (例如 BS )接收所 述由接收端 (例如 UE ) 所反馈的相关矩阵的码字的索引; 接下来, 如 S5所示, 在发送端处, 根据接收到的索引先前所构建的用于相关 矩阵的码本中获取相应的码字 (如 S l,所示) ; 然后, 如 S6所示, 在发送端处, 根据所获取的码字来构建与所述先前的相关矩阵相对 应的, 或者说相似的相关矩阵。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 这 里所说的 "相似" 是由于存在一定的量化误差, 但就矩阵的整体结 构而言, 在接收端和发送端处的相关矩阵是相同的。
下面以更具体的实例来描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在通 MIMO 系统中对系统性能的改进。
本发明的第一个例子采用如下参数, 即, 在城市微蜂窝通信模 型 (UMI ) 的情况下, 设天线之间的距离为 0,5 个波长, N=4 (天 线为 4x4阵列) , 1=2 , m=0, n=4, 并且设所有的随机因子经过了归 一化, 相互之间独立, 每个组中的随机因子相同分布。 下面给出了 针对三组值的码本。
表 1表示当 1=2时用于对角线元素的码本:
表 1 : 用于对角线元素的码本
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所述的量化值可以是均匀的, 也可以不均 匀的。 例如上述量化值也可以是(0.25,0.5, 0.75, 1 )等等。 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以及经验来设定希望的量化值。
由此, 根据 / 用于对角线元素的反馈比特数为 8比特(2x4 )。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例子,设对角线相关系数幅值 r ij固定为 0.7, 即 m=0。 用于相关系数幅值的总比特数也为 0个比特。
进一步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例子,
对角线相关系数相位 θί;'的码本如表 2所示:
表 2: 用于非对角线相关系数相位的码本 由此, 根据 ηΝΝ― , 可以得出用于非对角线相关系数相位 θμ 的反馈比特的数量为 24比特。
由此, 在 4个天线 (即 Ν=4 ) 的情况下, 本发明的这个例子共 需要 32比特的反馈比特。
下面通过仿真来对相同传输情况下采用 32比特的本发明与理想 量化以及 IEEE802.16m量化方案的系统性能进亍对比
首先, 在物理层进行仿真并比较。
如表 3所示, 给出了仿真所使用的环境。 参数 值
信道模型 ITU Urban Micro
天线配置 4个发送天线的 eNB: ULA (均匀线性阵列), 0.5 lambda
2个发送天线的 UE:ULA, 0.5 lambda
双工方法 频分双工
信道估计 理想信道估计
反馈损伤 ( feedback impairments ) CQI/PMI报告周期: 5ms
发送相关包报告周期: 20ms
CQI/PMI反馈: 子带 ( 5个资源块 RB ) 发送相关反馈: 宽带
延迟: 6ms
下行链路与编码方案 多用户特征发送 (MET ) 算法
基本码本 3GPP LET Rel-8 , 用于 4个发送的 4比特码本 表 3 : 物理层仿真配置
其中各参数的值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 因此这里 将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表 4 示出了以上仿真中所获得的平均方向误差的仿真结果。 可 以看出, 相对于 IEEE802.16m中的 28比特, 本发明所采用的 32比 特量化方案所实现的平均方向误差大约低 10%。
表 4: 物理层的平均方向误差对比
下面进行链路层的仿真, 以对在理想量化、 802,16m 量化方案以 及本发明的量化方案中的误块率 (BLER )进行比较。 表 5示出了链 路层仿真的配置。
参数 值
发送方案 下行链路 CoMP的连续结合发送模式
基站数量和天线配置 2个基站, 每个基站配备 4个发送天线; 天线间隔 为 0.5个波长
用户设备数量和天线配置 4个用户设备, 每个用户设备配置 2个接收天线; 天线间隔为 0.5个波长
调制方案 16QAM
信号编码 1/2 Turbo 编码
多用户预编码方法 MET算法
CSI 延迟 6 ms
发送相关报告周期 20 ms
发送资源 频率中的 5个 LTE PRB
信道估计 理想
数据检测 修正的最小均方差 (MMSE )
速度 3kmph
快速衰落信道模型 具有 UMI情况的 ITU CDL信道模型
大规模信道模型 未仿真(即, 假设从 2个基站到 4个用户设备的路 径损耗和阴影衰落都是相同的
仿真的帧 1000
误块率的块大小 584比特
基本码本 3GPP LET Rel-8 , 用于 4个发送的 4比特码本 表 5 : 链路层仿真的配置
其中各参数的值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 因此这里 将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图 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法的链路层中 BLER相对于 信噪比 (SNR ) 的仿真结果。 可以看出, 相对于 IEEE802.16m 中的 28比特, 采用 32比特的本发明明显地更优, 并且更接近理想的量化 方案。
下面进行系统层的仿真, 以对在理想量化、 802.16m 量化方案以 及本发明的量化方案中的吞吐量进行比较。 表 6 示出了链路层仿真 的配置。
参数 值
信道模型 ITU Urban Micro
天线配置 4个发送天线的 eNB: ULA, 0.5 lambda
2个接收天线的用户设备: ULA, 0.5 lambda
双工方法 FDD
调度 比例公平和频率选择性调度;
一个子帧的调度精度
链路自适应 非理想 CQI (即根据 MCS水平来量化反馈 CQr )
信道估计 理想信道估计 反馈损伤 CQI/PMI报告周期: 5ms
发送相关报告周期: 20ms
CQI/PMI反馈: 子带 (5个资源块 RB )
发送相关反馈: 宽带
延迟: 6ms
下行链路与编码方案 多用户特征发送 (MET ) 算法
速率度量 基于 QPS :、 18QAM, 64QAM星座的限制容量
下行链路 HARQ 同步 HARQ、 CC、 最大四次传输
控制信道和参考信号负载 固定为 0.3026 (在 ITU评估中达成一致)
基本码书 3GPP LET Rel-8 , 用于 4个发送的 4比特码本
表 6: 系统层仿真的配置
其中各参数的值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 因此这里 将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表 7 示出了在系统层中吞吐量的仿真结果。 可以看出, 相对于 IEEE802.16m 中的 28比特, 采用 32比特的本发明明显地更优, 本 发明的吞吐量比 IEEE802.16m量化方案的吞吐量高出大约 10%。
表 7: 系统层的吞吐量对比
为了进一步地挖掘相关矩阵的潜力, 本发明进一步对其他示例 情况进行了对比。 其中表 8给出了其他三种示例情况下系统层中吞 吐量的对比。 需要指出的是, 表 8的仿真结果均以表 6示出的配置 为基础。
表 8: 系统层的吞吐量对比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在表 8的示例 1 中, 相关矩阵的对角线 值被固定为 1 , 非对角线相关系数幅值被固定为 0.6 , 因此用于这两 个值的码本均为 0 比特, 而用于非对角线相关系数相位的码本为 3 比特, 因此可以具有 8个量化值, 设这些量化值为 { /4, r=0 ..,7} , 从而示例中的反馈比特总数为 18比特。
而在表 8的示例 2中, 相关矩阵的对角线量化值为 {0.3, 0,6, 0.9,
1 } , 从而用于对角线量化值的码本为 2 比特; 相关矩阵的非对角线 相关系数幅值的量化值为 {0.4, 0.8} , 相应地, 用于非对角线相关系 数幅值的码本为 1 比特; 此外, 用于非对角线相关系数相位的码本 在本示例 2中也是 3比特,量化值与示例中相同,即 {nt/4, r=0,...,7}。 从而示例 2中的反馈比特总数为 32比特。
而在表 8的示例 3中, 相关矩阵的对角线量化值为 {0.3, 0.6, 0,9, 1 } , 从而用于对角线量化值的码本为 2 比特; 相关矩阵的非对角线 相关系数幅值的量化值为 {0.2, 0.5, 0.7, 0.9} , 相应地, 用于非对角线 相关系数幅值的码本为 2 比特; 此外, 用于非对角线相关系数相位 的码本在本示例 2中是 5比特, 量化值为 {ΓΤΓ/16, r=0,...,31}。 从而示 例 3中的反馈比特总数为 50比特。
从表 8中可以看出,在示例 2的情况下,吞吐量与 IEEE802.16m 相比有所提高, 即通过增加 4 比特的长时反馈量可以让系统吞吐量 增加 9%。 此外, 在示例 3的情况下, 当采用 50比特的反馈比特时, 吞吐量接近理想状态。 在示例 1的情况下, 仅采用了 18比特的反馈 比特, 其大约为 IEEE802.16m中所采用比特量的 65%, 这样可以显 著地降低编码器的复杂程度, 但同时却可以获得与 IEEE802.16m基 本相同的吞吐量。
通过以上比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看出,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 技术方案能够以相同的编码器复杂程度来获得性能的显著提升, 或 者可以在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极大地降低冗余开销, 由此, 几 乎能够完全地挖掘出相关矩阵的潜力。
由此, 根据以上描述, 如图 4 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多 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相关矩阵的方法, 包括: 构建步骤 1 10, 根据 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相关矩阵的码本; 选择步骤 120 , 从所 构建的码本中选择码字; 以及反馈步骤 130 , 反馈所选择的码字在所 述码本中所对应的索引
如图 4 所示,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可选 的归一化步驟 100 , 用于在所述构建步骤之前, 利用所述相关矩阵对 角线上的最大值对所述相关矩阵的元素进行归一化。
如图 5 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构 建第二相关矩阵的方法, 包括: 构建步骤 210 , 根据第一相关矩阵的 共轭特性以及所述第一相关矩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 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第一相关矩阵的码本; 接收步骤 220 , 接收所述第 一相关矩阵的码字的索引; 获取步骤 230 , 根据所述索引从所构建的 用于第一相关矩阵的码本中获取相应的码字; 以及矩阵构建步骤 240 , 根据所获取的码字来构建与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相对应的第二相 关矩阵。
如图 5 所示,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可选 的归一化步骤 200 , 用于在所述构建步骤之前, 利用所述相关矩阵对 角线上的最大值对所述相关矩阵的元素进行归一化。
如图 6 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 馈相关矩阵的设备, 包括: 构建装置 310 , 用于根据所述相关矩阵的 共轭特性以及所述相关矩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定关 系来构建用于相关矩阵的码本; 选择装置 320 , 用于从所构建的码本 中选择码字; 以及反馈装置 330 , 用于反馈所选择的码字在所述码本 中所对应的索引。
如图 6 所示,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可选 的归一化装置 300, 用于在所述构建步骤之前, 利用所述相关矩阵对 角线上的最大值对所述相关矩阵的元素进行归一化。
进一步, 如图 7 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 系统中构建第二相关矩阵的设备, 包括: 构建装置 410 , 用于根据第 一相关矩阵的共轭特性以及所述第一相关矩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 角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第一相关矩阵的码本; 接收装置
420,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的码字的索引; 获取装置 430, 用 于根据所述索引从所构建的用于第一相关矩阵的码本中获取相应的 码字; 以及矩阵构建装置 440, 用于根据所获取的码字来构建与所述 第一相关矩阵相对应的第二相关矩阵。
如图 7 所示,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可选 的归一化步骤 400 , 用于在所述构建步骤之前, 利用所述相关矩阵对 角线上的最大值对所述相关矩阵的元素进行归一化。
更进一步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的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和构建相关矩阵的方法, 包括: 在所述接 收端和发送端处, 根据所述相关矩阵的共轭特性以及所述相关矩阵 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相关矩阵的码 本; 在所述接收端处, 从所构建的码本中选择码字; 以及向所述发 送端反馈所选择的码字在所述码本中所对应的索引; 以及在所述发 送端处, 接收所述相关矩阵的码字的索引; 根据所述索引从所构建 的用于所述相关矩阵的码本中获取相应的码字; 以及根据所获取的 码字来构建与所述相关矩阵相对应的另一相关矩阵。
本发明的以上方法以及设备可以以任何方式来实现, 包括但不 限于硬件、 电路、 处理器、 軟件、 固件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 需要 理解的是,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上公开的内容, 而是在脱 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做出多种修改和变形。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統中反馈相关矩阵的方法,包括: 构建步骤, 根据所述相关矩阵的共轭特性以及所述相关矩阵中 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相关矩阵的码 本;
    选择步骤, 从所构建的码本中选择码字; 以及
    反馈步骤, 反馈所选择的码字在所述码本中所对应的索引。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构建步驟包括: 将所述相关矩阵的元素划分为第一组值、 第二组值和第三组值; 以及
    分别针对所述第一组值、第二组值和第三组值来构建以 1比特索 引表示的第一码本、 以 m比特索引表示的第二码本和以 n比特索引 表示的第三码本, 其中 /、 和/ Ϊ > 0。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第一组值表示所述相关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值 Rii ; 其为正实 数;
    所述第二组值表示所述相关矩阵的非对角线相关系数幅值 , 其为小于 1的正实数; 以及,
    所述第三组值表示所述相关矩阵的非对角线相关系数相位 θ , 其范围为 [0, 2π);
    其中 i和 j分别表示所述相关矩阵的行和列的索引, 并且所述相 关矩阵中的非对角线元素 表示为 = ζζ^Ήϊ≠ 。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其中,其中谅相关矩阵具有 ΝχΝ 的维度, 其中 N为所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送天线或接收天线的 数量, 所反馈的所述第一码本、 第二码本和第三码本中的索引的数 量分别为 N个, N(N- 2) / 2个以及 N(N-l)/2个, 对应于 比特, mN(N ~ l)比特以及 " 0比特 , 从而所反馈的总比特数为 2 2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中 1、 m和 n的值选自下列组 合之一: {1-0, m=0, n=3 } ; {1=2, m= l , n=3) ; {1=2 , m=0, n=4} ; 和 {1=2, m=2 , n=5}。
    6. 根据权利要求 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归一化步骤, 在所述构建步骤之前, 利用所述相关矩阵对角线 上的最大值对所述相关矩阵的元素进行归一化。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中 i玄方法在用户设备处执行。
    8. 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构建第二相关矩阵的方法, 包括:
    构建步骤, 根据第一相关矩阵的共轭特性以及所述第一相关矩 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第一相关矩 阵的码本;
    ■ 接收步骤, 接收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的码字的索引;
    获取步骤, 根据所述索引从所构建的用于第一相关矩阵的码本 中获取相应的码字; 以及
    矩阵构建步骤, 根据所获取的码字来构建与所述第一相关矩阵 相对应的第二相关矩阵。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构建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的元素划分为第一组值、 第二组值和第三 组值; 以及
    分别针对所述第一组值、第二组值和第三组值来构建以 1比特索 引表示的第一码本、 以 m比特索引表示的第二码本和以 n比特索引 表示的第三码本, 其中 /、 /?2和《> 0。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第一组值表示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值 R , 其为 正实数;
    所述第二组值表示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的非对角线相关系数幅值 rn , 其为小于 1的正实数; 以及, 所述第三组值表示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的非对角线相关系数相位 其范围为 [0, 2π);
    其中 i和 j分别表示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的行和列的索引, 并且所 述第一相关矩阵中的非对角线元素 表示为 Ry: = ^Λ^ Θ"
    5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中, 其中该第一相关矩阵具 有 ΝχΝ的维度,其中 N为所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送天线或接收 天线的数量, 所反馈的所述第一码本、 第二码本和第三码本中的索 引的数量分別为 N个, N(N- 2)/2个以及 N(N_l)/2个, 对应于 比特, wjv(JV" )比特以及 ^ ^l比特 , 从而所反馈的总比特数为
    2 2
    I0 lN+mN{N-\) + nN{N-\)
    2 2 °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中 1、 m和 n的值选自下列 组合之一: {1-0, m=0, n=3}; {1=2, m=l, n=3}; {1=2, m=0, n=4}; 和 {1=2, m=2, n=5}。
    13. 根据权利要求 8-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15 归一化步骤, 在所述构建步骤之前, 利用所述第一相关矩阵对 角线上的最大值对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的元素进行归一化。
    14.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中该方法在基站处执行。
    15. —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相关矩阵的设备, 包 括: 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相关矩阵的 码本;
    选择装置, 用于从所构建的码本中选择码字; 以及 5 16. 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构建第二相关矩阵的设备, 包括:
    构建装置, 用于根据第一相关矩阵的共轭特性以及所述第一相 关矩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第一相 关矩阵的码本, 其中该第一相关矩阵具有 ΝχΝ的维度, 其中 N为所 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送天线或接收天线的数量;
    接收装置,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相关矩阵的码字的索引; 获取装置, 用于根据所述索引从所构建的用于第一相关矩阵的 码本中获取相应的码字; 以及
    矩阵构建装置, 用于根据所获取的码字来构建与所述第一相关 矩阵相对应的第二相关矩阵。
    17. 一种用于在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 馈和构建相关矩阵的方法, 包括:
    在所述接收端和发送端处, 根据所述相关矩阵的共轭特性以及 所述相关矩阵中对角线元素与非对角线元素的预定关系来构建用于 相关矩阵的码本;
    在所述接收端处,
    从所构建的码本中选择码字; 以及
    向所述发送端反馈所选择的码字在所述码本中所对应的索 引; 以及
    在所述发送端处,
    接收所述相关矩阵的码字的索引;
    根据所述索引从所构建的用于所述相关矩阵的码本中获取 相应的码字; 以及
    根据所获取的码字来构建与所述相关矩阵相对应的另一相关矩 阵。
CN201080062406.2A 2010-04-07 2010-04-07 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和构建相关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9188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0/071596 WO2011124024A1 (zh) 2010-04-07 2010-04-07 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和构建相关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8816A true CN102918816A (zh) 2013-02-06
CN102918816B CN102918816B (zh) 2015-10-21

Family

ID=44762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2406.2A Active CN102918816B (zh) 2010-04-07 2010-04-07 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和构建相关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811521B2 (zh)
EP (1) EP2557747B1 (zh)
JP (1) JP5507002B2 (zh)
KR (1) KR101420177B1 (zh)
CN (1) CN102918816B (zh)
BR (1) BR112012025271A2 (zh)
WO (1) WO2011124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9761B2 (en) * 2010-05-14 2013-1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UCCH feedback in 3GPP wireless networks
KR101284828B1 (ko) * 2011-12-07 2013-07-1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사용자 채널 상태에 따른 반-지속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수행하는 기지국 장치
TWM475807U (en) * 2013-10-09 2014-04-11 Sheng San Co Ltd Planting pot combination structure featuring controllable water diversion
CN108418612B (zh) * 2017-04-26 2019-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3473A (zh) * 2004-06-23 2007-05-30 英特尔公司 利用用于反馈的码本的闭环mimo系统
CN101262456A (zh) * 2007-02-12 2008-09-10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处理通信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US20080317145A1 (en) * 2007-06-25 2008-12-25 Bruno Clerckx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of adaptively generating codebook
CN101395875A (zh) * 2006-03-07 2009-03-2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mimo通信系统中的反馈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09075662A1 (en) * 2007-12-12 2009-06-18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codebook for beamforming in limited feedback mimo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523576A (ja) * 2002-04-17 2005-08-04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データ通信バス
ES2293180T3 (es) * 2004-04-22 2008-03-16 France Telecom Emision para sistemas de comunicaciones cdma sobre canal mimo.
JP4604545B2 (ja) * 2004-05-10 2011-0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ム
CN101273599B (zh) * 2005-09-29 2011-07-20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基于mimo波束成形的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
CN101212281B (zh) 2006-12-31 201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EP3174221B1 (en) * 2007-01-12 2018-09-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687715B2 (en) * 2007-02-12 2014-04-0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te reduction pre-coding matrices
CN101442351B (zh) * 2007-11-19 2013-04-24 电子科技大学 结合块对角化和统一信道分解反馈算法的多用户mimo系统
US20090323849A1 (en) * 2008-06-30 2009-12-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649456B2 (en) * 2009-03-12 2014-02-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0147287A1 (en) * 2009-06-16 2010-12-23 Lg Electronics Inc. Low overhead feedback scheme for codebook based closed-loop mimo
US8340206B2 (en) * 2009-07-16 2012-12-25 Tti Inventions D Llc System for MIMO spatial adaptivity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US8873650B2 (en) * 2009-10-12 2014-10-28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nfigurable spatial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74389B (zh) * 2010-01-13 2014-11-0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信道信息反馈及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123977A1 (zh) * 2010-04-06 2011-10-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天线阵列的相关矩阵反馈方法和系统
KR101419688B1 (ko) * 2010-04-06 2014-07-17 알까뗄 루슨트 공간 정보 지원된 계층적 피드백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JP5576558B2 (ja) * 2010-05-06 2014-08-20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複数入力複数出力システムで高ランク適応コードブックを生成し、フィード・バック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3473A (zh) * 2004-06-23 2007-05-30 英特尔公司 利用用于反馈的码本的闭环mimo系统
CN101395875A (zh) * 2006-03-07 2009-03-2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mimo通信系统中的反馈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62456A (zh) * 2007-02-12 2008-09-10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处理通信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US20080317145A1 (en) * 2007-06-25 2008-12-25 Bruno Clerckx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of adaptively generating codebook
WO2009075662A1 (en) * 2007-12-12 2009-06-18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codebook for beamforming in limited feedback mimo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Correlation-based feedbac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0 R1-100931》, 26 February 2010 (2010-02-26), pages 1 - 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20177B1 (ko) 2014-07-17
US8811521B2 (en) 2014-08-19
EP2557747B1 (en) 2019-02-13
KR20130006679A (ko) 2013-01-17
JP2013524656A (ja) 2013-06-17
CN102918816B (zh) 2015-10-21
EP2557747A1 (en) 2013-02-13
BR112012025271A2 (pt) 2016-06-21
WO2011124024A1 (zh) 2011-10-13
JP5507002B2 (ja) 2014-05-28
EP2557747A4 (en) 2013-09-18
US20130022146A1 (en) 201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62526B2 (ja) 減少されたフィードバックfd−mimo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350480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US10511365B2 (en) Linear combination codebook for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523888B1 (en) Advanced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7636984B (zh) 用于操作mimo测量参考信号和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US10009088B2 (en) Linear combination PMI codebook based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246868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을 이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7431515B (zh) 用于码本设计和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US104118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EP336598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feedback mimo
JP5885277B2 (ja)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アクセスにおけるセル固有の参照記号とユーザ装置固有の参照記号とを使用した方法
CN109937549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csi报告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44600A (zh) 用于大型天线阵列的混合数字和模拟波束成形
US8743986B2 (en) Multi-cell based method for applying multi-cell MIMO
CN102195698A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传输
TW200824379A (en)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using phase shift-based precoding and an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340192B (zh) 映射码字的方法、无线电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9078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KR20200030631A (ko) 채널 품질 지시자(cqi) 및 채널 상태 정보(csi)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090054357A (ko) 채널 적응을 위한 코드북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부호화 방법
CN102918816A (zh) 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和构建相关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CN104185956A (zh) 下行多输入多输出发射方法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