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9081B - Ac适配器和电子设备单元 - Google Patents

Ac适配器和电子设备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9081B
CN102739081B CN201210050419.9A CN201210050419A CN102739081B CN 102739081 B CN102739081 B CN 102739081B CN 201210050419 A CN201210050419 A CN 201210050419A CN 102739081 B CN102739081 B CN 102739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electronic equipment
output
voltag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04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9081A (zh
Inventor
宫本十四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9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9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9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90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and dc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Rectifier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AC适配器和电子设备单元。AC适配器包括转换部、输出端和调压电路。转换部将输入到输入端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端将所述直流电提供到外部电子设备。调压电路在所述AC适配器被连接到所述电子设备后直到经过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所述输出端的电压从常规供应电压降低预设电压。

Description

AC适配器和电子设备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C适配器,该AC适配器用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且将该直流电提供给电子设备,以及一种电子设备单元,该电子设备单元包括AC适配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诸如商用电力这类通过家用插座来提供电力的交流发电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诸如计算机这类电子设备通常使用直流电。因此,AC适配器被用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且将该直流电提供到电子设备上(在下文中,称为“主装置”)。
根据尺寸或类似条件,AC适配器具有不同的额定电流、不同的类型或类似情况。由于这些不同的特点,供应的电力也会不同。然而,由于不能在主装置一侧判定AC适配器的额定电流、不同的类型或类似情况,所以主装置与AC适配器之间的关系已经是固定的了。因此,在机型或者制造商之间是不兼容的,并且目前在不同的机型或制造商之间,还没有使AC适配器标准化。
此外,在将电力从AC适配器提供给主装置的情况下,在小功耗的情况下,电源的状态可以是以下状态中的一种:(1)只对主装置的内部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力供给状态,(2)只对主装置的实际工作进行电力供给的状态。此外,在电源功耗很大的情况下,电源供给可处于(3)对主装置的内部电源和实际工作进行充电的电力供给的状态。然而,要让AC适配器通过自身可能的电力供应来支持所有的状态是没有保证的。
与上述问题相关的已知技术如下。
日本特开专利申请2004-341592公开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主装置,该主装置能够检测外部电源装置的电源容量的信息。在该系统中,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常规的供应电力的端的端。在主装置中,通过检测由于设置在外部电源一侧的电阻而导致从主装置一侧提供的电压下降的范围,检测了外部装置的电力供应能力。
此外,日本特开专利申请H07-143749公开了一种AC适配器,该AC适配器包括与可能提供的电流值相应的用于产生振荡频率的信号电压的振荡部分,并且该信号电压与初始DC电压重叠。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H07-143749公开的主装置中,通过将信号电压与初始电压分离开并测量该信号电压来改变主装置的工作状态。
此外,日本特开专利申请H05-184065公开了各种类型的电源,比如AC适配器、外部电源或类似电源的连接,并且主装置基于电源电压来判定连接了哪种类型的电源。基于判定的电源类型,在主装置中,功耗在以上状态(1)到(3)中调节。
此外,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0-134816公开了一种系统,在该系统中,当连接了AC适配器时,电源输出线上的电阻在某个时间被改变,并且将主装置本身的电源输入规格通知给AC适配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0-134816所公开的AC适配器基于所通知的电源输入规格来生成工作的电源。
然而,在日本专利特开申请No.2004-341592公开的系统中,由于增加了AC适配器输出端的数量,所以会引入增加AC适配器制造费用和尺寸的问题。
此外,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H07-143749公开的AC适配器中,由于额外地包括了用于生成信号电压的振荡部分,所以会引入增加AC适配器制造费用和尺寸的问题。
此外,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H05-184065公开的AC适配器中,很难将相同的电压判定为输出电压。因此,会出现采用哪种不同类型AC适配器的问题。
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No.2000-134816公开的系统中,由于基于主装置的规格,AC适配器生成了用于AC适配器工作的电源,因此,AC适配器依赖于主装置的规格。因此,不可能将包含上述机械结构的AC适配器连接到主装置,并且主装置与基于各种告规格的AC适配器并不兼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传统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升兼容性的AC适配器,以及一种采用该AC适配器的电子设备单元。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AC适配器,其包括:转换部分,所述转换部分被配置为将输入到输入端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端,所述输出端被配置为将所述直流电供给到外部电子设备;以及调压电路,所述调压电路被配置为在将所述AC适配器连接到所述电子设备之后直到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所述输出端的电压从常规电压降低预定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AC适配器的状态的外形图;
图2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AC适配器的电路构造的图;
图3是示出AC适配器与AC插座连接并且设置到电子设备上后直到电源启动电子设备期间AC适配器的每个组件的状态变化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电子设备电路构造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常备电源电路的电路构造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充电电路的电路构造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电源电路的电路构造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用于电子设备的机械结构用以判定AC适配器规格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预定电压Vh和AV适配器的可提供电压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解释EC/KBC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当连接AC适配器时显示的弹出画面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解释第一实施方式效果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AC适配器与电子装置连接的状态的局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AC适配器连接到电子设备期间调压电路的电阻值变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来描述AC适配器1和采用AC适配器的电子设备。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AC适配器1被连接到电子设备101的状态的轮廓图;如图1所示,AC适配器1中(或随后描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AC适配器2),作为插头的一个触头10连接到AC出口10a以供家用,作为端的另一触头20连接到电子设备101的输入端110。电子设备101可视为膝上型个人计算机,并且作为采用AC适配器1或2的主装置。台式个人计算机、诸如电视或游戏机的视听设备、便携式电视机或者类似装置都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1。
【AC适配器】
图2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AC适配器的电路构造图。如图2所示,AC适配器1包括作为插头的本身为输入端的触头10、本身为输出端的触头20、变压器30、平滑整流电路35和调压电路40。
变压器30可以将输入到触头10的交流电降低到输入到触头10的交流电可视为AC100[V]的商业使用的电源。
平滑整流电路35包括二极管36、电容器37等。平滑整流电路35将从变压器30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且将直流电输出到调压电路40一侧。图2中所示的整流电路35的构造是一个例子。也可应用包括桥接电路或类似的其他构造。
调压电路40可由时限工作电路形成,包括电阻器41A、41B、41C、41D和41E、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FET)42、晶体管43A、43B和43C以及电容器44。在将AC适配器连接到电子设备101后的预定时间T1内,调压电路40将连接器20的电压从常规电源电压Vn(可以是19V)降低到预定电压Vh。
电阻器41A可视为用于判定该预定电压Vh的输出电阻元件。预定电压Vh代表了用于将AC适配器1的规格信息发送到电子设备101一侧的信息值。规格信息表示可供应的电压,可以包括输出电压信息、产品编号、制造商和类似信息。随后将详细描述。
在将AC适配器1连接到电子设备101之后经过预定时间T1时,P沟道FET42从截止状态变换为导通状态。通过这种配置,电流通过P沟道FET42流向触头20,触头20中的电压升至常规电源电压Vn。
调压电路40的其他构造部分被用来对上述的电阻器41A和P沟道FET42进行工作。下文中,将要描述AC适配器1的每个元件的状态变化。图3是例示了将AC适配器1连接到AC插座10a并且安装到电子设备101后,直到电源启动电子设备101的期间,AC适配器的每个元件的状态变化的图。
如图3所示,当将AC适配器1连接到AC插座10a时(时间t1),触头20中的电压升至常规电源电压Vn。之后,当将触头20连接到电子设备101时(时间t2),电流从AC适配器1流向电子设备101,并且响应于压降,晶体管43A的状态从截止状态变成导通状态。当晶体管43A处于导通状态时,基于电阻器41A和41B的电阻值而决定的电流流入到电容器44,从而电容器44被充电。
因此,预定时间T1从时间t2经过。当电容器44的充电电压高于某一电压Vbe(时间t3)时,晶体管43C从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并且将P沟道FET42的门电压降低到0[V]。结果,P沟道FET42从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触头20的电压升至常规电源电压Vn。
当晶体管43C的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时,晶体管43B的状态变为导通状态,供应了晶体管43C的基极电流。因此,晶体管43C保持在导通状态。
如上所述,当将触头20连接到电子设备101时,电容器44被充电。在经过某个时间后,充电电压变为某一电压Vbe时,晶体管43C保持在导通状态。因此,触头20的电压升至常规电源电压Vn,并且电源启动电子设备101。
根据如上所述的配置,通过适当地选择电阻器41A的电阻值,有可能实现预定电压Vh。通过基于AC适配器1的规格来选择预定电压Vh,有可能将AC适配器1的规格信息发送到电子设备101。此外,不会增加为了发送规格信息的端数量。有可能降低AC适配器1不断增加的成本和尺寸。
[电子设备(主装置)]
(构造)
图4是示出电子设备101电路构造的示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1包括输入端110、下拉(pull-down)电阻器112、EC(使能控制器)/KBC(键盘控制器)120、电池130、常备电源电路140、充电电路150和电源电路160。在这些组件之间设置了开关170、172、174和176。
EC/KBC120内置了中央处理器(CPU)和A/D转换器120A,并且控制定点装置,比如键盘、鼠标等。此外,EC/KBC120使用自身的处理能力进行多种处理,并且通过来自作为独立电源电路的常备电源电路140进行工作。
图5是示出常备电源电路140的电路构造示例的示意图。常备电源电路140作为电源电路使用,该电源电路总是提供较低的电流。常备电源电路140可以是滴管(dropper)型电路,其中输入电压从电池130输入,输出3.3[V]电压。常备电源电路140包括由稳压二极管141将基极电压保持在4V的晶体管142、电容器143、压降电阻器144等。
图6是示出充电电路150的电路构造示例的示意图。充电电路150可采用CC(恒流)/CV(恒压)方法,并且可包括恒流充电电路151、恒压充电电路152、充电电压检测电路153和结束电流检测电路154。
恒流充电电路151包括稳压二极管151A、晶体管151B和151C以及电阻器151D、151E、151F和151G。在稳压二极管151A的阴极一侧上,晶体管151B和电阻器151D并联到稳压二极管151A。晶体管151B的基极通过电阻器151G连接至充电电压检测电路153。晶体管151B的发射极与输入电压Vin连接,晶体管151B的集电极通过电阻器151E连接至稳压二极管151A的阳极一侧。此外,晶体管151C的基极与晶体管151B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151C的发射极通过电阻151D与输入电压Vin连接,晶体管151C的集电极与充电电压的输出端连接。
恒压充电电路152包括稳压二极管152A、晶体管152B和电阻器152C、152D和152E。稳压二极管152A的阴极一侧通过电阻器152与输入电压Vin连接,并且还通过电阻器152D与晶体管152B的基极连接。晶体管152B的集电极与输入电压Vin连接。晶体管152B的发射极与结束电流检测电路154的运算放大器154B的负端连接,并且还通过电阻器152E与充电电压的输出端连接。
充电电压检测电路153包括二极管153A、运算放大器153B、反相器153C和电阻器153D。二极管153A的阳极侧与结束电流检测电路154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153A的阴极侧通过电阻器153D与输入电压Vin连接,并且还与运算放大器153B的输出端和反相器153C的输入侧连接。运算放大器153B的正端通过电阻器152C与输入电压Vin连接,充电电压被负反馈至运算放大器153B的负端。
结束电流检测电路154包括恒流发生器154A、运算放大器154B和电阻器154C。输入电压Vin输入到恒流发生器154A。恒流发生器154A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154B的正端连接,并且还通过电阻器154C与充电电压的输出端连接。
在第一阶段,充电电路150采用与额定输出电流相同的充电电压进行充电。当电池的电压达到了额定电压时,在第二阶段采用恒电压充电。因此,当充电电流等于或小于某个电压时,充电电路150结束对电池130的充电。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充电电路150中,假设作为充电目标的电池130是第四DC14.4[V]和2200[mAH]的锂离子蓄电池。
图7是示出电源电路160的电路构造示例的示意图。电源电路160可包括脉宽调制(PWM)电路161、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162、N-MOS163、线圈164和165、以及电容器166和167。电源电路160可以是PWM方法和同步整流类型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160在其内部提供基准电源。
此外,电子设备101包括平台控制集线器(PCH)200、中央处理器(CPU)202、只读存储器(ROM)204和存储器(MEM)206。此外,电子设备101包括显示器208、硬盘驱动器(HDD)210、键盘/鼠标212和类似组件。
PCH 200通常称作芯片集,并且用作与外围装置的接口。CPU 202被视为处理器,器包括计算处理功能和存储控制功能。ROM 204可以是用来从硬盘驱动器210载入操作系统(OS)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用来存储启动系统的程序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MEM 206与EEPROM(电可擦和编程只读存储器)和CPU 202连接,并且存储OS、应用程序和数据。显示器208显示人/机界面。HDD 210作为辅助存储装置存储OS、应用程序和数据。
{AC适配器的规格判定}
下文中,将要描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由电子设备101执行的AC适配器1的规格判定。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电子设备101的判定AC适配器1规格的示意图。当AC适配器1与电子设备101连接时,触头20与输入端110连接。然后,AC适配器1的输出电阻和下拉电阻器112在电子设备101一侧分开的下拉电阻器112两端的电压输入到EC/KBC120的A/D转换器120A。应当注意,如果触头20没有与输入端110连接,则检测到的输入端110的电压变为接地电平(0[V])。
EC/KBC 120监视由于在连接了AC适配器1后的预定时间内流入下拉电阻器112中的电流而从下拉电阻器112生成的电压,并且通过所生成的电压来判定AC适配器1的规格。
如上所述,在与AC适配器1连接后的预定时间内,AC适配器将触头20中的电压从常规电源电压Vn降低到预定电压Vh。如果根据规格将可能提供的AC适配器的电流分成三个阶段:高阶段、中阶段和低阶段,那么预定电压可以如下判定:
可提供电流-高:
范围为Vh=Vn×(9/12)到Vn×(11/12)
可提供电流-中:
范围为Vh=Vn×(4/12)到Vn×(7/12)
可提供电流-低:
范围为Vh=Vn×(1/12)到Vn×(3/12)
图9是示出预定电压Vh和AC适配器1的可提供电流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从Vh=Vn×(11/12)到Vn的范围、从Vh=Vn×(7/12)到Vn×(8/12)的范围和从Vh=0到Vn×(1/12)的范围在AC适配器1的规格中是不清楚的区域(图9中用保护频带9a表示)。通过采用上述范围,能够减小由于测量误差导致的电子设备101的不当操作。整个范围可用作主判定条件,并且可以在上述每个范围中设定子判定条件。
如上所述,由EC/KBC 120判定的AC适配器1的规格不限于可提供的电流。规格可表示输出电压、产品号、制造商或类似信息。
因此,有可能让AC适配器1检测电子设备101。因此,执行如下的适当控制。
[状态控制]
下文中,将要描述取决于AC适配器1规格并且由EC/KBC 120决定的对电子设备101的适当控制。基于AC适配器1的规格,电子设备101判定以下工作状态之一:(1)仅对电池130进行充电,(2)仅执行实际工作,(3)对电池130进行充电并执行实际工作。执行“实际工作”的状态可以是常规操作,而不是执行对电池130进行充电。
图10是解释第一实施方式中由EC/KBC 12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EC/KBC 120等待输入端110的检测电压从0升高,也就是说,检测到AC适配器1的连接(步骤S200)。
当检测到AC适配器1的连接时,基于检测到的输入端110的电压,判断AC适配器1的可提供电流是否指示“低”(步骤S202)。当AC适配器1的可提供电流不指示“低”时,判断电流是否表示“中”。此外,当AC适配器1的可提供电流不指示“中”时,判断电流是否指示“高”(步骤S210和S218)。
当AC适配器1的可提供电流指示“低”时,判断开关172是否处于接通状态,也就是说判断电子设备是否在运行(步骤S204)。当电子设备101没有运行时,接通开关170和174,从AC适配器1提供的电源对电池130进行充电。另一方面,当电子设备101运行时,断开开关170,从AC适配器1提供的电源被关断,使电子设备101通过来自电池130的电力继续运行(步骤S208)。
当AC适配器1的可提供电流指示“中”时,判断开关172是否处于接通状态,也就是说判断电子设备是否在运行(步骤S212)。当电子设备101没有运行时,接通开关170和174,从AC适配器1提供的电源对电池130进行充电(步骤S214)。另一方面,当电子设备在运行时,接通开关170,断开开关174和176以切断从电池130提供的电力,电子设备101通过AC适配器1被切换到运行状态(步骤S216)。
当AC适配器1的可提供电流指示“高”时,无论开关172的状态如何,都接通开关170和174并且还断开开关176(步骤S220)。通过这种开关操作,能够通过由适配器1提供的电力对电池130进行充电,也可以用于运行电子设备101。
当AC适配器1的可提供电流不是“低”、“中”和“高”中的任一一个而是不清楚时,判断开关172是否接通,也就是说电子设备101是否在运行中(步骤S222)。当电子设备101处于运行中时,开关170被断开(步骤S224)。这种情况下,不执行对电池130进行充电且不提供用于电子设备101运行的电力。另一方面,电子设备101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况下,EC/KBC 120显示随后描述的弹出画面,并且执行例外处理,例如用户进行的状态选择(步骤S226)。
根据上述的处理,可以依赖于AC适配器1的规格执行适当的状态控制。通过这样的处理,可以防止AC适配器1的可提供的电力变得不足、电子设备101停止运行以及电池130没有被充足电的问题。因此,考虑到AC适配器1,可以使轻型化的电子设备101仅用来对电源进行充电。于是使扩大产品阵容(product lineup)成为可能。
{屏幕显示处理}
下文中,将要描述在电子设备101检测AC适配器的连接的情况下的屏幕显示处理。在检测到AC适配器1连接的情况下,如果激活了电子设备101的OS,那么EC/KBC120产生中断并且发送AC适配器1的判定结果(图4中的检测信息)。当电子设备101的OS接收到中断时,OS在显示屏208上显示表示已经中断的消息(图4中的弹出画面8a)。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当连接了AC适配器1时,显示的弹出画面的例子的示意图。图11A示出了当“可提供电流-低”的AC适配器1与电子设备101连接时显示的画面11a。图11B示出了当“可提供电流-不明确”的AC适配器1与电子设备101连接时显示的画面11b。通过显示画面11B,用户可以选择单选按钮。将用户选择的信息(图4中的选择信息)发送到EC/KBC 120。EC/KBC 120从OS接收信息,并且通过基于来自OS的指令176来操作开关170。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用户没有选择,那么EC/KBC 120可以断开开关170并且切断AC适配器1。
[概要]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中的AC适配器1,通过基于AC适配器1的规格来设置预定电压Vh,可以将AC适配器1的规格报告给作为主装置的电子设备101。此外,由于没有增加输出端来报告AC适配器1的规格,所以可以降低AC适配器成本和大小的增加。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101,基于AC适配器1的规格来执行适当的状态控制。因此,可以防止AC适配器1可提供的电力变得不足、电子设备101停止运行以及电池130没有被充足电的问题。
图12是解释第一实施方式效果的示意图。图12中,AC适配器1g对应于“可提供电流-高”的AC适配器1的应用示例,AC适配器1s对应于“可提供电流-低”的AC适配器1的应用示例。此外,电子设备101g对应于具有大功耗的电子设备101的应用示例,电子设备101s对应于具有小功耗的电子设备101。这种配置中,在AC适配器1g与电子设备101g连接时,可以对电池130进行充电并且为操作电子设备101g提供电力。另一方面,在电子设备101g与AC适配器1s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仅对电池130进行充电。在AC适配器1s与电子设备101s连接时,可以对电池130进行充电并且也为操作电子设备101g提供电力。因此,如果AC适配器1将AC适配器本身的规格报告给电子设备101,那么可取决于AC适配器1的规格来进行状态控制。因此,可以扩展AC适配器1和电子设备101的多种组合。也就是说可以改善AC适配器1的兼容性。
第一实施方式中,AC适配器1和电子设备101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电子设备单元”的示例。
<第二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要描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AC适配器2和采用AC适配器2的电子设备102。
图13是例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AC适配器2与电子设备102连接的状态的局部构造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AC适配器2包括作为输出端的触头10和作为输出端的触头20、变压器30、平滑整流电路35和调压电路50。除了调压电路50以外的组件都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组件相同,将会省略对这些相同组件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中,调压电路50包括电阻器52和作为超载电流保险丝的正温度系数(PTC)54。PTC 54是具有正温度系数的装置,其表示随着温度增加电阻值增加。
此外,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1包括的组件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2包括与下拉电阻器112并联的电容器114。
图14是例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AC适配器2与电子设备102连接期间调压电路50的电阻值变化的示意图。图14中示出了电阻器52的电阻值R1、PTC 54的电阻值R2以及将电阻值R1和R2组合起来的组合电阻值R。电阻值R1由细实线表示,电阻值R2由虚线表示,组合电阻值R由粗线表示。图14示出了大约为0[Ω]的从电阻值R1到组合电阻值R的电压下降14a。
在已经将AC100[V]提供到AC适配器2的情况下,当AC适配器2与电子设备102连接时,图13中由Is所示的尖锐的瞬时电流流向电容114。由于瞬间电流Is,PTC 54升温,电阻值R2增大。
当电阻值R2显著增大时,电阻值R变成大约与电阻值R1相等,电流几乎不流向PTC 54。此外,当对电容器114的充电结束时,瞬间电流Is不会发生流动。因此,PTC 54的温度下降,电阻值R2变成几乎为0[Ω]。
当电阻值R2几乎为0时,组合电阻值R接近0[Ω]。然而,在稳定状态下,AC适配器2与电子设备102连接之后立即变为尖锐电流的瞬间电流不会发生流动。将电阻值R2保持为比电阻值R1足够低,继续常规电力供应。
第二实施方式中,AC适配器2通过利用由于在AC适配器与电子设备102连接之后立即生成的瞬间电流Is而使PTC 54发热来临时提高电阻值。因此,由于电阻值的临时增加,触头20的电压从常规电源电压Vn(可以为19V)下降到预定电压Vh。对预定电压Vh的判定几乎基于电阻器52的电阻值R1。因此,通过适当选择电阻器52的电阻值R1,可以实现期望的预定电压。
图14中,基于实验或类似情况,将由“判定”表示的时机提前设置在电子设备102中以使其包含在组合电阻值R变成电阻值R1的期间中。
电子设备102、{配置}的内容、{AC适配器的规格判定}、{状态控制}、{屏幕显示处理}、{屏幕显示处理}和与除了电容114之外的组件相关的类似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基于AC适配器2的规格,将工作状态判定为以下三种状态之一:(1)只对电池130充电,(2)只执行实际工作,以及(3)对电池130充电和执行实际工作。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AC适配器2,基于AC适配器2的规格来设置预定电压。因此,可以将AC适配器2的规格报告给作为主装置的电子设备102。此外,由于没有增加输出端的数量,可以降低电子设备102的大小和成本的增加。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102,可以基于AC适配器2的规格来进行适当的状态控制。因此,可以防止AC适配器1可提供的电力变得不足、电子设备101停止运行以及电池130没有被充足电的问题。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2描述的效果相同。因此,可以提升AC适配器2的兼容性。
第一实施方式中,AC适配器2和电子设备102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电子设备单元”的示例。
本发明可以用在典型为生产电子设备和作为其外周装置的AC适配器的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
因此,可以提供提升了兼容性的AC适配器和采用该AC适配器的电子设备。
本文中引用的所有示例和条件性用语都用于教导的目的,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由发明者对本领域技术做出贡献的本发明和概念,并且旨在对于这种特定的引用示例和条件做出解释而非限制,对说明书中的这些示例的组织也不表示本发明的优势和劣势。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变,替换和变形。

Claims (9)

1.一种AC适配器,该AC适配器包括:
转换部,其被设置为将输入到输入端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输出端,其被设置为将所述直流电供应到外部电子设备;以及
调压电路,其被设置为在所述AC适配器被连接到所述电子设备后直到经过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所述输出端的电压从常规供应电压降低预定电压,其中所述预定电压指示了所述AC适配器的可提供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适配器,其中,所述调压电路由时限工作电路形成,所述时限工作电路通过根据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变化来切换半导体开关的状态而增大或者减小所述输出端的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适配器,其中,所述调压电路包括如下电路:在该电路中过流保险丝和电阻器并联连接到所述输出端。
4.一种电子设备单元,该电子设备单元包括:
AC适配器;以及
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AC适配器包括:
转换部,其被设置为将输入到输入端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输出端,其被设置为将所述直流电供应到外部电子设备;以及
调压电路,其被设置为在所述AC适配器被连接到所述电子设备后直到经过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所述输出端的电压从常规供应电压降低预定电压,其中所述预定电压指示了所述AC适配器的可提供电流,
所述电子设备被设置为通过连接到所述AC适配器的输出端来接收电力供应,并且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被设置为基于连接了所述AC适配器的输出端时所述AC适配器的所述输出端的电压下降量来判定所述AC适配器的可提供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单元,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控制部所判定的所述AC适配器的可提供电流,将以下状态中的一个选择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电池进行充电的状态;执行所述电子设备的实际工作的状态;以及对所述内部电池进行充电并执行所述电子设备的实际工作的状态。
6.一种电子设备单元,该电子设备单元包括:
AC适配器;以及
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AC适配器包括:
转换部,其被设置为将输入到输入端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输出端,其被设置为将所述直流电供应到外部电子设备;以及
调压电路,其被设置为包括电路,在该电路中,过流保险丝和电阻并联连接到所述输出端,从而在所述AC适配器被连接到所述电子设备之后直到经过预定时间的期间将所述输出端的电压从常规供应电压降低预定电压,其中所述预定电压指示了所述AC适配器的可提供电流,
所述电子设备被设置为通过连接到所述AC适配器的输出端来接收电力供应,并且包括:控制部,其被设置为基于连接了所述AC适配器的所述输出端时所述AC适配器的所述输出端的电压下降量来判定所述AC适配器的可提供电流;以及电容器,其被设置为附接到所述AC适配器的输出端所连接到的端子。
7.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通过连接到AC适配器的输出端来接收电力供应,该电子设备包括:
控制部,其被设置为基于连接了所述AC适配器的输出端时所述AC适配器的所述输出端的电压下降量来判定所述AC适配器的可提供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控制部所判定的所述AC适配器的可提供电流,将以下状态中的一个选择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电池进行充电的状态;执行所述电子设备的实际工作的状态;以及对所述内部电池进行充电并执行所述电子设备的实际工作的状态。
9.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通过连接到AC适配器的输出端来接收电力供应,该电子设备包括:
控制部,其被设置为基于连接了所述AC适配器的输出端时所述AC适配器的所述输出端的电压下降量来判定所述AC适配器的可提供电流;以及
电容器,其被设置为附接到所述AC适配器的输出端所连接到的端子。
CN201210050419.9A 2011-04-08 2012-02-29 Ac适配器和电子设备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9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6747A JP5803228B2 (ja) 2011-04-08 2011-04-08 Acアダプタ、電子装置ユニット
JP2011-086747 2011-04-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9081A CN102739081A (zh) 2012-10-17
CN102739081B true CN102739081B (zh) 2015-04-22

Family

ID=46149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041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9081B (zh) 2011-04-08 2012-02-29 Ac适配器和电子设备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40734B2 (zh)
EP (1) EP2528190B1 (zh)
JP (1) JP5803228B2 (zh)
CN (1) CN1027390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178B (zh) * 2012-02-24 2016-09-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充電裝置以及充電方法
TWI513168B (zh) * 2012-12-20 2015-12-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源轉換裝置
US9112416B2 (en) * 2012-12-20 2015-08-18 Intel Corporation AC adapt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10278044B2 (en) * 2014-08-08 2019-04-30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managing communication on 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P3270483B1 (en) * 2016-07-12 2022-06-29 Nxp B.V.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battery charg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0715A (zh) * 2001-07-27 2003-03-05 阿尔斯通(瑞士)有限公司 发电机的保护与监控设备及其使用
CN1578052A (zh) * 2003-07-09 2005-02-0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Ac适配器及其充电方法
CN1690923A (zh) * 2004-04-28 2005-11-02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使用以太网连接的膝上型计算机的再充电
CN1790861A (zh) * 2004-11-12 2006-06-21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0170B2 (zh) 1975-01-21 1980-10-16
JP2776105B2 (ja) 1992-01-07 1998-07-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への電力供給方法
JPH07143749A (ja) * 1993-11-12 1995-06-02 Canon Inc Acアダプタおよびacアダプタを使用する機器
US5847543A (en) * 1997-06-30 1998-12-08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AC adapter with automatically optimized output voltage and power
JP2000134816A (ja) 1998-10-27 2000-05-12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及びacアダプタ
JP2001224131A (ja) * 2000-02-08 2001-08-17 Nec Yonezawa Ltd Acアダプタ,情報処理装置,バッテリ充電制御方式およびバッテリ充電制御方法
JP3772345B2 (ja) * 2002-01-22 2006-05-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源回路
JP3799294B2 (ja) * 2002-05-15 2006-07-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JP3887750B2 (ja) * 2002-09-05 2007-02-28 富士通アクセス株式会社 突入電流防止回路
JP4085864B2 (ja) * 2003-03-28 2008-05-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突入電流抑制回路
JP2004341592A (ja) 2003-05-13 2004-12-02 Nagano Japan Radio Co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JP4066189B2 (ja) * 2003-07-09 2008-03-2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Acアダプタおよびその充電方法
JP3833649B2 (ja) * 2003-11-28 2006-10-18 ローム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携帯電子機器
KR100582772B1 (ko) * 2004-03-18 2006-05-22 (주)에스피에스 유니버셜 전원공급장치
JP2006271086A (ja) * 2005-03-23 2006-10-05 Nec Electronics Corp 充電装置
JP3849141B2 (ja) * 2005-05-31 2006-11-22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携帯型機器の電源装置
WO2007143610A2 (en) * 2006-06-05 2007-12-13 Aurisma, Llc Device for converting ac power to multiple dc outputs with retractable cords and multiple adapter tips
US20080258674A1 (en) * 2007-04-23 2008-10-23 David Hui Quickly charg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0715A (zh) * 2001-07-27 2003-03-05 阿尔斯通(瑞士)有限公司 发电机的保护与监控设备及其使用
CN1578052A (zh) * 2003-07-09 2005-02-0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Ac适配器及其充电方法
CN1690923A (zh) * 2004-04-28 2005-11-02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使用以太网连接的膝上型计算机的再充电
CN1790861A (zh) * 2004-11-12 2006-06-21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28190B1 (en) 2016-04-20
EP2528190A2 (en) 2012-11-28
CN102739081A (zh) 2012-10-17
JP2012222971A (ja) 2012-11-12
US9240734B2 (en) 2016-01-19
EP2528190A3 (en) 2015-02-25
US20120256597A1 (en) 2012-10-11
JP5803228B2 (ja)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9081B (zh) Ac适配器和电子设备单元
US9985454B2 (en) Power source device having standby power-cutoff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US9465393B2 (en) Power management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of
US7932636B2 (en) Automatic start-up circuit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 having such automatic start-up circuit
CN102055227B (zh) 电池充电器
JP6068366B2 (ja)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二次電池パックの制御方法
US7345451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4767260A (zh) 充电器、终端设备和充电系统
JPWO2009072281A1 (ja) 電源管理回路
CN101416367A (zh) 电池充电器
CN106253365B (zh) 充电器
JP2006304548A (ja) 充電制御装置
JPWO2014051084A1 (ja) 充電装置
US9472952B2 (en) Battery module, method for managing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by the battery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having the battery module
JP7175672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源制御方法
CN109256825B (zh) 充电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0375368C (zh) 交流适配器
JP2006109618A (ja) 充電制御回路
JP2015097444A (ja) 電圧制御装置、電圧制御方法、及び電圧制御システム
CN111969685A (zh) 手持终端及其供电电路、供电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JP4679072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源装置
JP2009183074A (ja) 外付けバッテリパッ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
US8354761B2 (en) Transform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10061336A (ko) 배터리 캘리브레이션 기능의 동작 시기를 사용자에게통보하거나 자동으로 실행하는 휴대용 컴퓨터 및 그 방법
CN108011498B (zh) 用于电气设备的供电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4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Personal Compu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