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5939B - 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35939B CN102735939B CN201210237942.2A CN201210237942A CN102735939B CN 102735939 B CN102735939 B CN 102735939B CN 201210237942 A CN201210237942 A CN 201210237942A CN 102735939 B CN102735939 B CN 1027359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ck silicon
- electrode
- metal
- point shape
- circular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其方案为:针对在单晶硅表面通过刻蚀得到的黑硅材料,在其表面用欧姆接触制备工艺沉积至少6个圆点形金属电极;在单晶硅背面沉积金属对电极;使用热压焊工艺从每一个圆点形金属电极的内接触圆引出极细的金属线,然后分别将金属丝键合到面积较大的外引电极上;用可变电压源在每一圆点形金属电极与对电极之间持续提供恒定的反向电压偏置,确保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在确保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的条件下,通过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对金属/黑硅比接触电阻率进行测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黑硅是由哈佛大学Mazur教授研究小组利用飞秒激光在一定气体环境下照射单晶硅片表面时得到的一种新的表面微结构材料。这种表面呈准规则排列的微米量级尖峰结构的硅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质,例如:对可见至近红外波段(250-2500nm)的光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对入射光响应度高;具有良好的场致发射、光致发光和太赫兹辐射等特性。优异的光电性质使黑硅材料在高灵敏度光探测器、红外探测器以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在半导体科学与技术研究中,无论是对半导体材料物理和性能的研究,还是对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总需要有金属与半导体的接触与连接。金属与半导体之间的接触区一般包括金属层、界面层和半导体结。金属和半导体功函数的不同以及半导体表面高的表面态,会在半导体表面形成一个耗尽层,这是产生界面电阻的主要原因。金属与半导体之间的界面层主要通过比接触电阻率ρc来表征,它是衡量欧姆接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比接触电阻率ρc的测量方法很多,人们一般按照材料的厚度把测量方法分为2种。一种是体材料上ρc的测量,包括曲线拟合法、四探针法、回归分析法、四点结构模型法等;另一种是薄膜材料ρc的测量,包括线形传输线模型法、圆环传输线模型法、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界面接触电阻直接测定法等。其中,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无需台面刻蚀,制备工艺简单,测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数据处理采用作图法,计算方便。因而,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的接触来说,由于具有独特的金属/黑硅/单晶硅三明治结构(一般的薄膜测试结构只有金属/薄膜两层结构),其中存在黑硅/单晶硅异质结,使得通过电极两边的部分测试电流会从单晶硅中通过,因而无法直接用“常规传输线模型法”测试黑硅材料和金属电极之间的比接触电阻率ρc。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黑硅材料表面制备圆点形欧姆接触电极。
a)针对单晶硅表面刻蚀得到的黑硅材料,在其表面用欧姆接触制备工艺沉积至少6个圆点形金属电极;
b)每个圆点形电极由一个半径为r0的内接触圆和一个内径逐渐增加的外接触圆组成,其中,外接触圆内径为rn,且每个外接触圆内径分别为r1、r2、r3、r4、r5、r6,(rn-r0)是没有任何金属的空心圆环,rn对应的空心圆环以外则仍是欧姆接触。
步骤2:搭建反向偏置电路。
a)在单晶硅背面沉积金属对电极;
b)使用热压焊工艺从每一个圆点形金属电极的内接触圆引出极细的金属丝,然后分别将金属丝键合到面积较大的外引电极上。
步骤3:用可变电压源在每个圆点形金属电极的内接触圆与对电极之间持续提供恒定的反向电压偏置,让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
步骤4:在确保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的条件下,通过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对金属/黑硅比接触电阻率进行测试。
上述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6个圆点形金属电极所需满足的尺寸要求为: r0/(r1-r0)≥8,r6/(r6-r0)≥3。
上述方案中,步骤3所述让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包括以下步骤:
a)用可变电压源在黑硅材料表面的任意一个圆点形电极的内接触圆与金属对电极之间施加一个反向电压偏置U-,同时用半导体参数测试仪,在此圆点形电极中的空心圆环两边施加一个恒定的正向电压偏置U+;
b)随着反向电压偏置U-的增大,正向电压偏置U+对应的黑硅材料表面圆点形电极圆环之间的电流逐渐减小,并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值,此时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反向电压值为完全反偏电压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为:
式中,r0、rn分别表示内接触圆和外接触圆半径,LT为传输线长度,Rsh为薄膜材料的方阻;对RT和ln(rn/r0)利用最小二乘法做线性拟合,可得到LT和Rsh;再根据比接触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可以得出欧姆接触的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的比接触电阻率ρc。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搭建了反向偏置电路,确保黑硅/单晶硅异质结的完全反偏,使测试电流只在金属电极和黑硅材料之间流通,这样就能直接对黑硅材料和金属电极之间的比接触电阻率进行测试。
2、由于黑硅材料内部高低不平和复杂的形状,形成欧姆接触的金属层难以被刻蚀干净,因而采用环形图案结构能够有利于金属电极图案的刻蚀。
3、本发明使用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避免了台面刻蚀和台面间隙引起的寄生电阻。
4、由于空心圆环宽度(rn-r0)一般为几到几十个微米,待测样品在表面上裸露出来的面积很小,与其它传输线模型相比能明显减小扩展电阻带来的误差。
5、测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基于此传输线模型,能够准确、方便地计算出金属/黑硅的比接触电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测试薄膜样品的平面示意图。图中1,2,3,4,5,6是圆点形金属电极,7是待测薄膜样品。
图2是使用本发明测试黑硅材料样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至6是圆点形金属电极,7是黑硅材料,10是测试电路基板,1'至6'是与圆点形金属电极内接触圆对应的外引电极。
图3是使用本发明测试黑硅材料样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圆点形金属电极,7是黑硅材料,8是单晶硅,9是金属对电极,10是电路基板,11是可变电压源,12是半导体参数测试仪,1'是外引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由于本发明需要引用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对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的比接触电阻率进行测试,下面结合本发明提供的测试电路结构,对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的工作原理作必要的说明。
如图1所示,首先,在待测薄膜7表面用欧姆接触制备工艺沉积至少6个圆点形接触电极(如图1、2、3、4、5、6所示),每个圆点形电极由一个半径为r0的内接触圆和一个内径逐渐增加的外接触圆组成,其中,外接触圆内径为rn,且每个外接触圆内径分别为r1、r2、r3、r4、r5、r6,(rn-r0)是没有任何金属的空心圆环,rn对应的空心圆环以外则仍是欧姆接触。
然后,在所有圆点形电极中的空心圆环两边施加恒定电压或电流,并测得每个圆点形电极中不同间隔dn(dn=rn-r0)圆环之间的总电阻RT,由下式表示:
式中LT为传输线长度,Rsh为薄膜材料的方阻,I0,I1和K0,K1分别为零级和一级修正的贝塞尔函数,其表达式为:
(3)
若r0和rn均大于4LT,则I0/I1和K0/K1都趋近于1,(1)式可简化为:
可见,RT与薄层电阻Rsh及圆点形金属电极的几何尺寸有关,当(rn-r0)很小时,可近似认为rn=r0,因此理论上RT-ln(rn/r0)曲线是一直线。对RT和ln(rn/r0)利用最小二乘法做线性拟合,可以得到LT和Rsh。
根据比接触电阻率计算公式:
可以得出欧姆接触的薄膜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的比接触电阻率ρc。
一种欧姆接触的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的比接触电阻率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如图2、3所示,在黑硅材料7的表面按照传输线模型图案制备6个圆点形NiCr电极1至6,其中,黑硅材料的尺寸为2.5mm×2.0mm,圆点形电极的内接触圆半径r0为150μm,空心圆环间距d=rn-r0分别为:15μm,25μm,35μm,45μm,55μm和65μm。
步骤2:在单晶硅背面沉积金属对电极9,对电极尺寸为2.0mm×1.5mm;将上述黑硅材料样品嵌入电路基板10,使用热压焊工艺从每一个圆点形金属电极的内接触圆引出极细的金属线,分别将金属丝焊接到电路板上面积较大的与内接触圆对应的外引电极1'至6'上,外引电极的尺寸为5.0mm×5.0mm。
步骤3:用可变电压源11,在电路基板10上的任意一个外引电极(此电极与圆点形电极的内接触圆r0相对应)与金属对电极9之间,施加一个反向电压偏置U-;同时,用半导体参数测试仪12在此圆点形电极中的空心圆环两边施加一个恒定的正向电压偏置U+。
步骤4:随着反向电压偏置U-的增大,正向电压偏置U+对应的黑硅材料表面圆点形电极圆环之间电流逐渐减小,并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值;此时,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反向电压值为完全反偏电压值。
步骤5:当步骤3中所述反向电压偏置U-不低于步骤4中所述完全反偏电压值时,即在保证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的条件下,用半导体参数测试仪在黑硅材料表面任意一个圆点形电极的圆环两边施加恒定的正向电压偏置U+,并测出电流强度,从而求得每个圆点形电极中不同空心圆环间隔d(d=rn-r0)内的总电阻RT。
步骤6:通过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中的计算公式:
进行计算。式中,r0、rn分别表示内接触圆和外接触圆半径, LT为传输线长度,Rsh为黑硅材料的方阻。
对RT和ln(rn/r0)利用最小二乘法做线性拟合,求出LT和Rsh。再根据比接触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欧姆接触的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的比接触电阻率ρc。
以上仅是本发明众多具体应用范围中的代表性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变换或是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黑硅材料表面制备圆点形欧姆接触电极;
a)针对单晶硅表面刻蚀得到的黑硅材料,在其表面制备至少6个圆点形金属电极;
b)每个圆点形电极由一个半径为r0的内接触圆和一个内径逐渐增加的外接触圆组成,其中,外接触圆内径为rn,且每个外接触圆内径分别为r1、r2、r3、r4、r5、r6,(rn-r0)是没有任何金属的空心圆环,rn对应的空心圆环以外则仍是欧姆接触;
步骤2:搭建反向偏置电路;
a)在单晶硅背面制备金属对电极;
b)使用热压焊工艺从每一个圆点形金属电极的内接触圆引出极细的金属丝,然后分别将金属丝键合到面积较大的外引电极上;
步骤3:用可变电压源在每个圆点形金属电极的内接触圆与对电极之间持续提供恒定的反向电压偏置,让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
步骤4:在确保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的条件下,通过圆点形传输线模型法对金属/黑硅比接触电阻率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6个圆点形金属电极所需满足的尺寸要求为:r0/(r1-r0)≥8,r6/(r6-r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让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包括以下步骤:
a)用可变电压源在黑硅材料表面的任意一个圆点形电极的内接触圆与金属对电极之间施加一个反向电压偏置U-,同时用半导体参数测试仪,在此圆点形电极中的空心圆环两边施加一个恒定的正向电压偏置U+;
b、随着反向电压偏置U-的增大,正向电压偏置U+对应的黑硅材料表面圆点形电极圆环之间的电流逐渐减小,并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值,此时黑硅/单晶硅异质结完全反偏,反向电压值为完全反偏电压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a步骤中的圆点形金属电极采用欧姆接触制备工艺沉积获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37942.2A CN102735939B (zh) | 2012-07-11 | 2012-07-11 | 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37942.2A CN102735939B (zh) | 2012-07-11 | 2012-07-11 | 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35939A CN102735939A (zh) | 2012-10-17 |
CN102735939B true CN102735939B (zh) | 2014-04-30 |
Family
ID=4699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3794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5939B (zh) | 2012-07-11 | 2012-07-11 | 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359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74526B (zh) * | 2013-07-25 | 2017-11-17 | 复旦大学 | 基于黑硅材料的红外led制作方法 |
CN105223420B (zh) * | 2015-09-28 | 2017-07-0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测量接触电阻的tft及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 |
CN105203847B (zh) * | 2015-09-29 | 2018-10-02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种薄层材料方块电阻和连接点接触电阻测试方法 |
CN107248496B (zh) * | 2017-06-07 | 2019-11-1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欧姆接触区方块电阻的修正方法 |
CN109545699B (zh) * | 2018-11-19 | 2020-08-18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一种测量SiC衬底背面欧姆接触的比接触电阻率的方法 |
CN111510068B (zh) * | 2020-04-16 | 2024-04-02 |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钝化接触结构的接触电阻率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74460A (en) * | 1987-09-17 | 1989-03-20 | Fujitsu Ltd | Testing method for through-hole |
JPH04209550A (ja) * | 1990-12-05 | 1992-07-30 | Fujitsu Ltd | トランジスタのベース抵抗の測定方法 |
CN100585811C (zh) * | 2008-05-30 | 2010-01-2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半绝缘SiC半导体器件的欧姆接触制作方法 |
CN102207523A (zh) * | 2011-03-17 | 2011-10-05 | 郑峻 | 一种仿欧姆接触电阻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
2012
- 2012-07-11 CN CN201210237942.2A patent/CN10273593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35939A (zh) | 2012-10-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35939B (zh) | 一种测量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方法 | |
CN104792255B (zh) | 一种膜厚测试装置及膜厚测试方法 | |
Du et al. | Graphene microelectrode arrays for neural activity detection | |
CN107248496B (zh) | 欧姆接触区方块电阻的修正方法 | |
CN108169279B (zh) | 一种基于vo2薄膜的薄膜热导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 |
CN103681895A (zh) |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红外成像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45595B (zh) | 太阳能电池浆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 |
CN103698357B (zh) | 一种基于mems双加热器的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传感器 | |
CN104458848B (zh) | 一种pH指示与自校准的梳状纳米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96991A (zh) | 一种探针接触电阻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 |
CN204789902U (zh) | 一种用于检测半导体器件的电荷及电场响应的系统 | |
CN109738502A (zh) | 一种Fe2O3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应用 | |
Rausch et al. | Thin-film thermal-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on semi-conducting polymer material using the 3ω technique | |
CN102565600B (zh) | 黑硅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的判定与测试方法 | |
CN103496665B (zh) | 一种压力流量温度集成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 |
TW201307815A (zh) | 電校式輻射計 | |
CN102253341A (zh) | 利用热致变色膜检测太阳电池漏电的方法 | |
CN104614657A (zh) | 一种探测纳米结构表面俘获态密度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156912B (zh) | 一种基于柔性光电纳米薄膜的自驱动应变传感器 | |
CN106847987A (zh) | Cigs超高、超快宽波带光位置灵敏探测器 | |
CN103996635B (zh) | 一种检测太阳电池扩散均匀性的方法 | |
CN104425303B (zh) | 测量导电层厚度的方法 | |
CN201724962U (zh) | 四探针测试仪的探针定位结构 | |
CN205506248U (zh) | 一种电池片焊接的温度监测装置 | |
CN206960020U (zh) | 一种热压机温度均匀性测试治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