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4584B - 接头构造、管接头及配管用集管 - Google Patents
接头构造、管接头及配管用集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34584B CN102734584B CN201210106432.1A CN201210106432A CN102734584B CN 102734584 B CN102734584 B CN 102734584B CN 201210106432 A CN201210106432 A CN 201210106432A CN 102734584 B CN102734584 B CN 1027345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ylinder
- inner core
- urceolus
- notch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08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 F16L37/091—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ring provided with teeth or fi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41/00—Branching pipes; Joining pipes to walls
- F16L41/02—Branch units, e.g. made in one piece, welded, riveted
- F16L41/03—Branch units, e.g. made in one piece, welded, riveted comprising junction pieces for four or more pip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连结及解除连结的接头构造、管接头、及利用该管接头构成的配管用集管。通过向连结部(18)插入内管部(14)的另一端部(16),并利用保持构件(48)进行保持,能够连结集管单元(12)。此外,通过利用插入到空间(54)中的按压构件(56)向连结部(18)的里侧按压筒夹(34),能够解除集管单元(12)的连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流入的流体进行分支的配管用集管、以多个相连结来构成该配管用集管的管接头、以及构成管接头的接头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有通过连结多个管接头而构成的配管用集管,该管接头具有直线流路和自该直线流路分支的分支流路。专利文献1的集管构造通过如下方式构成:将形成在集管单元的端部上的内筒插入到形成在另一个集管单元的端部上的筒体中而以直插式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并连结多个集管单元。
但是,由于不能解除集管单元彼此的连结,因此不能改变已装配的集管构造的结构。例如,在需要在设置这种配管用集管的现场改变集管构造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在该现场进行集管单元的减少、连结顺序的改变等,因此必须在工厂重新制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08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连结及解除连结的接头构造、管接头、及利用该管接头构成的配管用集管。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1方面为,一种管接头,具有内管部和外管部,该内管部在一端部形成有连结部,该外管部以使上述内管部的另一端部露出的方式设置于该内管部的外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具有保持构件和解除构件,该保持构件用于对插入到上述连结部中的一个管接头的上述内管部的另一端部进行保持,该解除构件用于解除该保持构件下的保持状态,在将上述内管部的另一端部向其他管接头的上述连结部插入并保持在上述其他管接头的保持构件的状态下,在上述外管部的一端部和该其他管接头的上述连结部之间形成能够操作上述解除构件的空间。
在第1方面中,通过将内管部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其他管接头的连结部并利用其他管接头的保持构件进行保持,能够对管接头和其他管接头进行连结。此外,通过利用形成在外管部的一端部和其他管接头的连结部之间的空间来操作解除构件,能够解除其他管接头的保持构件对内管部的另一端部的保持状态,从而解除管接头和其他管接头之间的连结。
第2方面为,根据第1方面所记载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间为切掉上述外管部的一端部的局部而成的缺口部。
在第2方面中,通过将缺口部作为空间,能够在外管部的一端部形成各种大小、配置以及数量的空间。
第3方面为,上述缺口部沿上述外管部的一端部的周向形成有多个。
在第3方面中,通过沿外管部的一端部的周向形成多个缺口部,能够实现“不同时利用多个缺口部就不能解除管接头的连结”。即,能够防止管接头的连结被随意解除。此外,能够将可解除管接头的连结的人限制成特定的人(能够可靠地连结管接头的人)。这样,由于由此人(特定的人)来进行管接头的连结作业,因此能够防止管接头的连结错误。
第4方面为,上述管接头具有自上述内管部分支的分支流路。
在第4方面中,能够使流入管接头的流体分支。
第5方面为,一种配管用集管,其通过连结多个第4方面所述的管接头而构成。
在第5方面中,通过连结多个管接头,能够构成组合各种管接头而成的配管用集管。
第6方面为一种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筒体,其设为内筒和外筒的多层结构,该内筒在内部形成有第1流路,该外筒包围上述内筒,在上述第1筒体的一个端部处,去除了上述外筒的上述内筒作为连结用的连结筒部;第2筒体,其在内部具有第2流路,并在端部设有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与插入的上述连结筒部相连结,且使上述第1流路和上述第2流路相连通;缺口部,其通过切掉与上述第2筒体相对的上述外筒的局部而形成,且供工具插入,该工具用于沿上述内筒移动来解除上述连结部件的连结;以及限制部件,其以能够切除的方式自上述外筒向上述缺口部突出,并用于防止上述工具插入。
根据第6方面,利用连结部件使第1筒体和第2筒体相连结,且第1流路和第2流路相连通。此时,在采用多层结构的第1筒体中,切掉与第2筒体相对的外筒的局部而形成有供按压构件插入的大小的缺口部。在缺口部处设有用于防止按压构件插入的限制部件。
根据第6方面所记载的结构,能够利用以下的过程使已连结的第1筒体和第2筒体分离。即,首先,切除设置在第1筒体的缺口部处的限制部件,将按压构件插入缺口部。接着,使按压构件沿内筒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由此,第2筒体的连结部件的连结被解除,从而能够使第1筒体和第2筒体分离。
另外,为了使第1筒体和第2筒体分离,需要进行切除设置在缺口部上的限制部件的作业。因此,能够使切除了限制部件的状态成为第1筒体和第2筒体分离了的痕迹。即,能够确认已分离的情况。
此时,即使未达到切除的程度,在限制部件较大程度地变形了的情况下,由于在其与外筒接合的接合部处留有塑性变形的痕迹,因此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作为第1筒体和第2筒体分离了的痕迹。
第7方面为,根据第6方面所记载的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第1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
根据第7方面,限制部件自外筒的缺口部的端面向第1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防止按压构件向缺口部插入。因此,只要不切除限制部件,就不能将按压构件插入缺口部。结果,能够将切除了限制部件的状态作为第1筒体和第2筒体分离了的痕迹。
第8方面为,根据第6方面所记载的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第1筒体的周向突出。
根据第8方面,限制部件自外筒的缺口部的端面向第1筒体的周向突出,防止按压构件向缺口部插入。因此,只要不切除限制部件,就不能将按压构件插入缺口部。结果,能够将切除了限制部件的状态作为第1筒体和第2筒体分离了的痕迹。
第9方面为,根据第6方面所记载的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缺口部通过沿上述内筒的切线将上述外筒自两侧一直切除到上述内筒的外周面而形成,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分别向上述第1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
根据第9方面,限制部件自外筒的两侧的缺口部的端面沿第1筒体的轴线方向设置,且防止按压构件向缺口部插入。因此,只要不切除限制部件,就不能将按压构件插入缺口部。结果,能够将切除了限制部件的状态作为第1筒体和第2筒体分离了的痕迹。
第10方面为一种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其设为内筒和外筒的多层结构,该内筒在内部形成有流路,该外筒包围上述内筒,在上述筒体的一个端部设有用于对自外部插入的第1连结筒部进行连结的第1连结部件,在上述筒体的另一个端部处,去除了上述外筒的上述内筒作为连结用的第2连结筒部,自上述内筒的周壁向径向突出有分支筒体,该分支筒体具有与上述流路相连通的分支流路;缺口部,其通过切掉另一个端部侧的上述外筒的局部而形成,且供工具插入,该工具用于在上述第2连结筒部与外部的第2连结部件相连结时沿上述内筒移动来解除上述第2连结部件的连结;以及限制部件,其以能够切除的方式自上述外筒向上述缺口部突出,并用于防止上述工具插入。
根据第10方面,管接头利用设置于一个端部的第1连结部件连结自外部插入的第1连结筒部,且第1连结筒部的流路和管接头的流路相连通。此外,形成于另一个端部的第2连结筒部与外部的第2连结部件相连结,管接头的流路与第2连结部件的流路相连通。
此时,在筒体上形成有切除外筒而成的缺口部,在缺口部处设有用于防止按压构件插入的限制部件,该按压构件用于解除第2连结筒部与第2连结部件之间的连结。
通过采用第10方面所记载的结构,在第2连结筒部与外部的第2连结部件相连结且构成了配管用集管之后,能够使第2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筒部分离。此时,为了进行分离,需要进行切除设置于缺口部的限制部件的作业,能够将限制部件被自外筒切除了的状态作为第2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筒部分离了的痕迹。即,能够确认已分离的情况。
此时,即使未达到切除的程度,在限制部件较大程度地变形了的情况下,由于在限制部件与外筒之间的接合部处留有塑性变形的痕迹,因此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作为第2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筒部分离了的痕迹。
第11方面为,根据第10方面所记载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
根据第11方面,限制部件自外筒的缺口部的端面向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且防止按压构件向缺口部插入。因此,只要不切除限制部件,就不能将按压构件插入缺口部。结果,能够将切除了限制部件的状态作为第2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筒部分离了的痕迹。
第12方面为,根据第10方面所记载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筒体的周向突出。
根据第12方面,限制部件自外筒的缺口部的端面向筒体的周向突出,且防止按压构件向缺口部插入。因此,只要不切除限制部件,就不能将按压构件插入缺口部。结果,能够将切除了限制部件的状态作为第2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筒部分离了的痕迹。
第13方面为,根据第10方面所记载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缺口部通过沿上述内筒的切线将上述外筒自两侧一直切除到上述内筒的外周面而形成,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分别向上述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
根据第13方面,限制部件自外筒的两侧的缺口部的端面向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且防止按压构件向缺口部插入。因此,只要不切除限制部件,就不能将按压构件插入缺口部。结果,能够将切除了限制部件的状态作为第2连结部件和第2连结筒部分离了的痕迹。
第14方面为一种配管用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管接头,其设为内筒和外筒的多层结构,该内筒在内部形成有第1流路,该外筒包围上述内筒,在上述第1管接头的一个端部设有用于对自外部插入的第1连结筒部进行连结的第1连结部件,上述第1管接头在另一个端部处形成作为去除了上述外筒的位于该另一个端部处的部分而成的第2连结筒部,自上述内筒的周壁向径向突出有分支筒体,该分支筒体具有与上述第1流路相连通的分支流路;第2管接头,其设为内筒和外筒的多层结构,该内筒在内部形成有第2流路,该外筒包围上述内筒,在上述第2管接头的一个端部设有与上述第2连结筒部相连结的第2连结部件,在上述第2管接头的另一个端部处形成有去除了外筒而成的第3连结筒部,在上述内筒的周壁上向径向突出有分支筒体,该分支筒体具有与上述第2流路相连通的分支流路;缺口部,其通过切掉上述第1管接头的上述外筒的局部而形成,且供工具插入,该工具用于沿上述内筒移动来解除上述第2连结部件的连结;以及限制部件,其以能够切除的方式自上述外筒向上述缺口部突出,并用于防止上述工具插入。
根据第14方面,利用第2连结部件使第1管接头和第2管接头相连结,且第1流路和第2流路相连通。此时,在采用多层结构的第1管接头中,形成有供去除外筒而形成的按压构件插入的缺口部,在缺口部处设有用于防止按压构件插入的限制部件。
通过采用第14方面所记载的结构,能够利用以下的过程使已连结的第1管接头和第2管接头分离。即,首先,切除设置在第1管接头的缺口部处的限制部件,将工具插入缺口部。接着,使工具沿第1管接头的内筒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由此,第2集管单元的连结部件的连结被解除,从而能够使第1管接头和第2管接头分离。
另外,为了使第1管接头和第2管接头分离,需要进行切除设置在缺口部的限制部件的作业。由此,能够将切除了限制部件的状态作为第1管接头和第2管接头分离了的痕迹。即,能够确认已分离的情况。
此时,即使未达到切除的程度,在限制部件较大程度地变形了的情况下,由于在限制部件与被覆构件之间的接合部处留有塑性变形的痕迹,因此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作为第1管接头和第2管接头分离了的痕迹。
第15的方面为,根据第14方面所记载的配管用集管,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第1管接头的轴线方向突出。
根据第15方面,限制部件自外筒的缺口部的端面向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且防止按压构件向缺口部插入。因此,只要不切除限制部件,就不能将按压构件插入缺口部。结果,能够将切除了限制部件的状态作为第1管接头和第2管接头分离了的痕迹。
第16方面为,根据第14方面所记载的配管用集管,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第1管接头的周向突出。
根据第16方面,限制部件自外筒的缺口部的端面设置在筒体的周向上,且防止按压构件向缺口部插入。因此,只要不切除限制部件,就不能将按压构件插入缺口部。结果,能够将切除了限制部件的状态作为第1管接头和第2管接头分离了的痕迹。
第17方面为,根据第14方面所记载的配管用集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缺口部通过沿上述内筒的切线将上述外筒自两侧一直切除到上述内筒的外周面而形成,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分别向上述第1管接头的轴线方向突出。
根据第17方面,限制部件自外筒的两侧的缺口部的端面向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且防止按压构件向缺口部插入。因此,只要不切除限制部件,就不能将按压构件插入缺口部。结果,能够将切除了限制部件的状态作为第1管接头和第2管接头分离了的痕迹。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连结及解除连结的管接头、及利用该管接头构成的配管用集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配管用集管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配管用集管的侧剖视图。
图3是表示连结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之前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连结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内管作用有拉拔力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6a是表示解除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连结的方法的侧剖视图。
图6b是表示解除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连结的方法的侧剖视图。
图6c是表示解除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连结的方法的侧剖视图。
图7a是表示解除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连结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7b是表示解除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连结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缺口部的横剖视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缺口部的横剖视图。
图8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缺口部的横剖视图。
图8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缺口部的横剖视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构件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变形例的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适用例的侧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连结机构的爪构件及释放环的立体图。
图12b是表示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连结机构的爪构件及释放环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在连结时的基本结构的剖视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缺口部的基本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缺口部的基本结构的侧视图。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的解除过程的外观立体图。
图1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的解除过程的外观立体图。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的解除过程的剖视图。
图1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的解除过程的剖视图。
图16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的解除过程的剖视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缺口部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1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缺口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缺口部的基本结构的剖视图。
图1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缺口部的基本结构的工具的俯视图。
图1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的解除过程的外观立体图。
图19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的解除过程的外观立体图。
图19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的解除过程的外观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在连结时的基本结构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管接头在单体时的基本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表示连结有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管接头而成的配管用集管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2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配管用集管的连接过程的局部剖视图。
图2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配管用集管的连接过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的立体图所示,配管用集管10通过连结多个作为管接头的集管单元12而构成。如图2的侧剖视图所示,集管单元12具有作为内管部的内管14、作为外管部的外皮树脂24、连结部18、以及分支口20。
在图1及图2的侧剖视图中示出相连结的3个集管单元12。为了便于说明,设配置于左侧且作为一个管接头的集管单元12为集管单元12A,设配置于中央的集管单元12为集管单元12B,设配置于右侧且作为其他管接头的集管单元12为集管单元12C。
内管14具有供水、热水等流体流动的直线流路22。此外,在内管14中设有分支流路(未图示),该分支流路自直线流路22分支,并与该直线流路22大致正交。在成为流动在分支流路中的流体的出入口的分支口20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有供水、供热水、或排水用管道等管体。
连结部18包括形成于内管14的一端部的筒部92、以及设置于筒部92的帽38。即,连结部18形成于内管14的一端部。此外,内管14的中央部(直线流路22和分支流路相交叉的附近)的外表面(外周)以使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露出的方式利用外皮树脂24进行覆盖。
在筒部92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36,形成为圆筒状的帽38通过将形成在其内周面上的内螺纹40旋于筒部92的外螺纹36上而安装于筒部92。
在筒部92的内壁上,自形成于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的开口部26朝向帽38的开口部28依次设置有O型密封圈30、支承环32、作为解除构件的筒夹34。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内管14的中心轴线,设自开口部26朝向开口部28的方向为X方向,设自开口部28朝向开口部26的方向(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为Y方向。O型密封圈30、支承环32、及筒夹34为环状的构件。
当一个集管单元12的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插入到筒部92中时,O型密封圈30的内周面与内管14的外周面相接触,来确保内管14和连结部18之间的连结部分处的止水性(防止流体自内管14和连结部18之间的连结部分泄漏)。
如图5的侧剖视图所示,在支承环32靠开口部28侧的端部形成有向支承环32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42,在支承环32靠O型密封圈30侧的端部形成有向支承环32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凸缘部44。
支承环32通过利用筒部92的端部和安装于筒部92的帽38夹住凸缘部42而固定在筒部92上。
凸缘部44位于O型密封圈30和筒夹34之间,凸缘部44的顶端部以具有朝向X方向去而向支承环32的半径方向内侧倾斜的锥部46的方式形成为楔状。
筒夹34设置为能够沿X方向及Y方向移动,利用形成于筒夹34上的多个沿中心轴线方向的缝隙(slit)(未图示)能够使筒夹34沿筒夹34的半径方向放大和缩小。在筒夹34上沿周向设有多个自内周面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作为保持构件的爪构件48。爪构件48朝向Y方向去而向筒夹34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即,在筒部92的内壁设有作为保持构件的爪构件48。
在筒夹34的外周面上的X方向中间部附近,以朝向X方向去缩小筒夹34的外径的方式形成有锥部50。在帽38的内周面形成有与锥部50相对的锥部52。
外皮树脂24的一部分被切掉而形成有1个缺口部54。如图2的A-A剖视图即图8a所示,缺口部54形成为外皮树脂24的下半部分被切掉而成的半圆弧状。在缺口部54中插入之后说明的按压构件56。
接着,对集管单元的连结及解除连结进行说明。在以后的说明中,对集管单元12B和集管单元12C之间的连结及解除连结进行说明,对于其他集管单元之间的连结及解除连结也相同。
若沿Y方向向图3所示的集管单元12C的连结部18插入集管单元12B的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则图4的侧剖视图所示,筒夹34的爪构件48与内管14的外周面相接触,筒夹34与内管14一起沿Y方向移动。由此,筒夹34的端部滑动至支承环32的锥部46上,筒夹34沿半径方向扩径。因此,向内管14的外周面按压爪构件48的力减少,能够容易地向连结部18插入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
流体流入内管14(直线流路22)中而内管14(直线流路22)内被加压、或者集管单元12B被拉等,从而作用有欲自连结部18拉出内管14的力,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内管14沿X方向移动。由此,筒夹34的端部以自支承环32的锥部46上退下的方式滑动,筒夹34沿半径方向缩径。因此,向内管14的外周面按压爪构件48的力增大,能够阻止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自连结部18脱离,从而能够将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保持于连结部18。
而且,在持续作用有欲自连结部18拉出内管14的力的情况下,筒夹34沿X方向进一步移动,筒夹34的锥部50相对于帽38的锥部52滑动。由此,筒夹34沿半径方向缩径,向内管14的外周面按压爪构件48按压的力增大而使爪构件48陷入管部16的外周面,能够阻止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自连结部18脱离,从而能够将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保持于连结部18。
当自集管单元12C的连结部18拉出集管单元12B的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而自集管单元12C拆下集管单元12B时,首先,如图6a的侧剖视图及图7a的立体图所示,向缺口部54插入按压构件56,如图6b的侧剖视图所示那样将按压构件56配置在筒夹34的前方。如图6a及图7a所示,按压构件56包括具有半圆状的圆弧截面的板部58、以及设置成自板部58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60。
接着,如图6c及图7b的立体图所示,沿Y方向压入按压构件56,板部58的端面碰上筒夹34的端面而向筒部92的里侧(向Y方向)按压筒夹34。由此,由于筒夹34沿Y方向移动,因此筒夹34的端部滑动至支承环32的锥部46上,筒夹34沿半径方向扩径。因此,向内管14的外周面按压爪构件48的力消失,成为能够自集管单元12C的连结部18拉出集管单元12B的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的状态。即,爪构件48阻止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自连结部18脱离的保持状态被解除。
如此,在集管单元12中,在向集管单元12C的连结部18插入集管单元12B的内管14(另一端部16)并将该内管14保持于集管单元12C的爪构件48的状态下,在集管单元12B靠外皮树脂24的一端部和集管单元12C的连结部18(帽38)之间设有作为能够操作筒夹34的空间的缺口部54。
接着,说明配管用集管及集管单元的作用及效果。
如图3、4所示,通过向集管单元12C的连结部18插入集管单元12B的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并利用集管单元12C的爪构件48进行保持,能够将集管单元12B和集管单元12C相连结。
此外,如图6a~图6c所示,只要向缺口部54插入按压构件56而配置在筒夹34的前方、并利用该按压构件56向筒部92的里侧(Y方向)按压筒夹34,则爪构件48阻止插入到连结部18中的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脱离的状态被解除,能够解除集管单元12B和集管单元12C之间的连结。即,通过利用缺口部54的空间而操作筒夹34,能够解除集管单元12C的爪构件48对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的保持状态,从而能够解除集管单元12B和集管单元12C之间的连结。
如此,由于能够进行集管单元12的连结及解除集管单元12的连结,因此即使当需要在设置配管用集管10的现场改变配管用集管10的集管构造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现场进行集管单元12的减少、追加、连结顺序的改变等。由此,能够通过改变配管用集管10的集管构造的结构来减少不能使用而被废弃且浪费掉的集管单元12,作业员不用担心以错误的结构连结集管单元12,能够在现场进行集管单元12的连结作业。
此外,在需要在现场改变配管用集管10的集管构造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无需在工厂重新制造,因此能够防止现场的配管工程的工期延迟。
此外,通过设置缺口部54来作为能够操作作为解除构件的筒夹34的空间,能够在外皮树脂24的一端部形成各种大小、配置、及数量的空间。
此外,利用自内管14分支的分支流路,能够使向集管单元12流入的流体分支。
此外,通过连结多个集管单元12,能够构成组合各种集管单元12而成的配管用集管10。
以上,说明了第1实施方式。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缺口部54形成为半圆弧状的例子,只要插入按压构件而将按压构件配置在筒夹34的前方、并利用该按压构件向连结部18的里侧按压筒夹34,则缺口部54可以呈任意的形状,也可以沿外皮树脂24的周向形成多个缺口部54。例如,可以如图8b的横剖视图所示那样,在外皮树脂24的一端部的整个圆周上形成主视时(图2的A-A截面下)呈圆形形状的缺口部54,也可以如图8c、图8d的横剖视图所示那样沿外皮树脂24的一端部的周向形成多个缺口部54。在图8c的缺口部54的情况下使用图9a的立体图所示的按压构件56,在图8d的缺口部54的情况下,使用图9b的立体图所示的按压构件56。
通过在外皮树脂24的一端部沿周向形成多个缺口部54,能够实现“不使用同时向多个缺口部54插入按压构件56来能够按压筒夹34的按压构件56(不同时利用多个缺口部54)就不能解除集管单元12的连结”。即,能够防止集管单元12的连结被随意解除。此外,能够将可解除集管单元12的连结的人限制成特定的人(能够可靠地连结集管单元12的人)。这样,由于由此人(特定的人)来进行集管单元12的连结作业,因此能够防止集管单元12的连结错误。另外,即使利用若不使用特别的按压构件等就不能拆卸的罩来堵塞缺口部54,也能够将可解除集管单元12的连结的人限制成特定的人。
此外,表示了利用作为外管部的外皮树脂24来覆盖作为内管部的内管14的外表面的例子,也可以通过一体化成形等来构成使外皮树脂24和内管14一体化而成的1个零件(以下,称为“接头主体”)。在该情况下,接头主体由结构与内管14相同的内管部、以及结构与外皮树脂24相同的外管部来构成。即,作为1个构件的接头主体的内侧的部位成为内管部,外侧的部位成为外管部。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切掉外皮树脂24的局部来形成缺口部54的例子,例如,如图10的侧剖视图所示,在集管单元12采用仅有内管14位于分支口20的大致下方的部分被外皮树脂24覆盖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加长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使得能够形成在集管单元12B的内管14的另一端部16完全插入到集管单元12C的连结部18中的状态下、能够插入按压构件56并将按压构件56配置在筒夹34前方的空间(能够操作筒夹34的空间94)。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采用爪构件48作为保持构件、采用筒夹34作为解除构件的例子,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适用如下集管单元:该集管单元具有阻止插入到一个集管单元的连结部中的另一个集管单元的内管部的端部脱离的保持构件、以及通过向连结部的里侧进行按压来解除该保持构件对内管部的保持状态的解除构件。
例如,也可以在图11的侧视图所示的结构的集管单元62A、62B上设置缺口部64。在图11中,在集管单元62B作为内管部的内管66中插入有集管单元62A的筒部68,在该状态下,内管66被作为连结部的罩88覆盖。作为保持构件的爪构件70设置于固定在罩88上的帽90的内侧,并阻止内管66自罩88脱离。此外,设置于帽90的内侧并作为解除构件的释放环72被挤出构件(未图示)向罩88的里侧按压,从而解除由爪构件70阻止内管66自罩88脱离的保持状态。
此外,例如,也可以采用图12a的立体图所示的、设置在圆筒状的筒夹74上的爪构件76作为保持构件,采用图12b的立体图所示的圆筒状的释放环78作为解除构件。筒夹74、爪构件76、及释放环78设置在用于构成集管单元的连结部的内壁上。
爪构件76设置成自筒夹74的内周面突出。在筒夹74上形成有缝隙82,该缝隙82沿着筒夹74的中心轴线方向形成,并在内壁侧面上具有锥部80。此外,在释放环78上设有突起构件86,该突起构件86向下方突出并在外壁侧面上具有锥部84。
而且,释放环78及筒夹74在突起构件86插入到缝隙82中的状态下设置在用于构成集管单元的连结部的内壁上。由此,在利用按压构件朝向筒夹74(向连结部的里侧)按压了释放环78时,突起构件86的锥部84一边在缝隙82的锥部80上滑动一边推压锥部80,突起构件86使缝隙82扩宽,筒夹74沿半径方向扩径,且将爪构件76按压于插入并连结于集管单元的连结部的内管部的外周面的按压力消失。
此外,集管单元12也可以以若干个进行连结。此外,所连结的多个集管单元12既可以使规格相同,也可以使规格不同,还可以使若干个集管单元12的规格相同。在此所述的规格的意思是指直线流路的长度、分支流路的有无、分支口的大小(能够进行连接的管体的直径)、分支口的位置、分支口的数量等。
此外,集管单元12也可以用作将供水、供热水、或排水用管道等的管体之间相连接的管接头。此外,集管单元12能够适用于连结管状的构件而成的各种连结构造。
(第2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110具有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且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利用直插式管接头(连结部)122相连结。
第1管道180设为内筒(内管)118和外筒146的双重管构造(多层结构),该内筒118在内部形成有第1流路116,该外筒146包围内筒118。在此,内筒118利用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材料、金属材料来成型,外筒(外皮树脂)146由树脂材料形成。另一方面,外筒46具有内筒18的加强用、保护用、保温用、及提高美观用等中任意一个以上的作用。
在第1管道180的端部形成有筒部120。筒部120为向连结部122插入的部分,并设置在自第1管道180的顶端部起长度L1的范围内。在筒部120的范围内去除了外筒146。
第2管道182在内部形成有第2流路117,并在端部形成有扩径部184,该扩径部184的内径被扩径成可供内筒118的筒部120插入的直径。利用该扩径部184构成用于以直插式连接方式对已插入的筒部120进行连结的连结部122。
连结部122具有配置在扩径部184的内周面上的筒夹128。筒夹128利用树脂形成为圆筒状,并包围向箭头Y的方向插入的筒部120的外周面。在筒夹128的圆筒部上,在轴线132的方向上设有多个未图示的缝隙。缝隙通过切掉自筒夹128的一个端部128E至超过圆筒部的中央部的位置而成。由此,能够使筒夹128沿径向扩径。此外,在筒夹128的圆筒部分处以环状设有爪构件129。
爪构件129沿周向埋入筒夹128的圆筒部分中,并被缝隙部分割。由此,能够使爪构件129与保持筒体28的扩径连动而扩径。
爪构件129配置成朝向箭头Y方向去而向直径缩小的方向倾斜,爪构件129的顶端自筒夹128的内周面突出。由此,爪构件129容许筒部120沿箭头Y方向插入,并包围保持所插入的筒部120的外周面。此外,可防止筒部120向脱离的方向(箭头X方向)移动。由此,维持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的连结状态。
在筒夹128和扩大部184之间配置有支承环130。支承环130形成为圆筒状,并利用圆筒部包围筒夹128的外周面。在支承环130的箭头X侧的端部形成有折回部130S,折回部130S抵接于扩大部184的顶端部184S。由此,支承环130向箭头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支承环130的箭头Y侧的端部130E设有向箭头Y方向扩径的、倾斜的倾斜部131。设倾斜部131在轴线132方向上的长度为L2。
当筒夹128在箭头Y方向上的端部128E接触倾斜部131的顶端、筒夹128向箭头Y方向移动了距离L2时,筒夹128的端部128E上到倾斜部131而端部128E扩径。此时,由于在筒夹128的筒部128E侧设有缝隙,因此圆筒部及爪构件129易于扩径。结果,相对的爪构件129之间的距离被扩宽,筒部120的保持被解除,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能够进行分离。
此外,扩大部184的外周面和顶端部184S被帽134包围。帽134为树脂制(例如聚缩醛树脂、玻璃纤维强化尼龙等),以能够沿周向旋转的方式外嵌到扩大部184的外周面上。因此,筒夹128、支承环130、插入的筒部120这三者各自的至少一部分被帽134包围,筒夹128及支承环130沿径向的移动及在轴线132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另外,关于帽134的安装,也可以是使设置于扩大部184的外螺纹和设置于帽134的内螺纹相螺纹接合的螺纹固定方式。
另外,筒夹128在箭头X方向上的端部128S沿筒部120的外周面延伸,并进入筒部120和帽34的间隙。延伸的筒夹128的顶端128S与帽134的顶端134S大致成为同一个面。
此外,在支承环130靠箭头Y方向的位置处嵌入有O型密封圈152,该O型密封圈152用于防止水自第2管道182的顶端的扩径部184和筒部120之间泄漏。
接着,对缺口部进行说明。
如图14的接头构造的外观立体图所示,在第1管道180的外筒146的端部形成有缺口部136。在此,图14b是自图14a所示的箭头R方向观看的图。
在此,缺口部136通过切掉外筒146靠连结部122侧的端部的局部而形成。缺口部136设置成供按压构件插入所需的大小,该按压构件用于使连结筒部120的爪构件129的连结解除。关于按压构件将在后述中说明。此外,缺口部136具有沿周向切掉而成的周向端面154、以及沿轴线132的方向切掉而成的轴线方向端面156,并在缺口部136的内部露出内筒118。
自缺口部136的周向端面154的大致中央部向与轴线132平行的方向突出有肋138。肋138设置成板状,并形成与缺口部136在轴线132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将板厚设置成一部分较薄,以使肋138的与周向端面154接合的接合部138A易于被切下。
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使利用连结部122相连结的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按照以下的过程进行分离。
如图15、16的分离过程所示,使用专用的按压构件140使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进行分离。
按压构件140具有弯曲部142,该弯曲部142具有在筒部120的大致半个圆周(沿曲面的长度S1)上覆盖外周面的曲面。设弯曲部142在轴线132方向上的长度为H1。此外,按压构件140具有自弯曲部142的端部向径向弯曲的凸缘部144。凸缘部144用作当插入弯曲部142时的抓捏部。
缺口部136通过以长度H2对外筒146靠筒部120侧端部进行切除而形成,该长度H2大于按压构件140的弯曲部142在周向上的长度S1,且大于周向的长度S2以及弯曲部142在轴线132方向上的长度H1。由此,能够将按压构件140的弯曲部142插入缺口部136而使弯曲部142抵接于缺口部136的表面。
此外,在缺口部136突出有肋138。肋138自周向端面154的大致中央部突出。因此,自肋138的侧面至缺口部136的轴线方向端面156的距离小于弯曲部142在周向上的宽度S1。结果,按压构件140的弯曲部(板部)142不能插入肋138的间隙中。
因此,分离过程为,首先,切除设置于缺口部136的肋138,将按压构件140插入缺口部136(参照图15a、图16a、图16b)。在此,关于肋138的切除,由于肋138的与外筒146接合的接合部138A设置为较细,因此能够容易地在接合部138A的位置进行切除。
接着,使按压构件140沿筒部120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即,将弯曲部142插入帽134和筒部120之间,并沿内筒118的表面向箭头Y的方向压入筒夹128的顶端128S(参照图15b、图16c)。
由此,能够使筒夹128向箭头Y的方向移动。通过使筒夹128移动,如上述那样,筒夹128的端部28E上到支承环130的倾斜部131,筒夹128的端部128E及爪构件129扩径,爪构件129的保持被解除。
结果,设置在第2管道182的连结部件上的保持部128的保持被解除,从而能够分离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例如现场拆卸已连结的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进行再次装配。此时,在拆卸中需要切除设置于缺口部136的肋138,在切除了肋138的情况下,能够成为用于使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分离的痕迹。
此外,即使肋138未被切除,在肋138较大程度变形了的情况下,由于在其与外筒146接合的接合部处留有塑性变形的痕迹,因此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成为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分离了的痕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1管道180设置成内筒118和外筒146的双重管构造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内筒118和外筒146之间具有中间筒而成的三重管以上的构造。而且,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了内筒118和外筒146而成的单管结构。由此,能够获得与双重管构造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如图17a、17b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160与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110的不同点在于缺口部的结构。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接头构造160具有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利用连结部122相连结。在第1管道180中,在与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缺口部136相同的位置处设有大致相同尺寸的缺口部137。自缺口部137的一个轴线方向端面157朝向另一个轴线方向端面157(朝向周向)突出有肋162。
肋162形成为平板状,并以与外筒146相同的径向高度尺寸覆盖内筒118的外周面。肋162在与轴线方向端面156接合的接合部162A处将板厚设置成较薄,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切除。此外,肋162设置在轴线方向端面156的中央部附近,肋162和缺口部136的间隙部设置为比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按压构件140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H1小,使按压构件140的弯曲部142不能插入。
另外,肋162的一个端部也可以是未到达另一个轴线方向端面157、而是到中途的长度。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向缺口部137插入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按压构件140的弯曲部142时,需要自缺口部137切除肋162。结果,在切除了肋162的情况下,能够成为第1管道180分离了的痕迹。
其他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并省略说明。
(第4实施方式)
如图18a的剖视图、图19a、图19c的立体图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170与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110的不同之处在于缺口部的结构。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接头构造170具有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利用连结部122相连结。在第1管道上设置有缺口部172。在此,图18a是在缺口部172的位置处沿与轴线132正交的方向切割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8b是按压构件的俯视图。此外,图19a是缺口部的立体图,图19b是按压构件的立体图,图19c是按压构件插入到缺口部的状态的图。
缺口部172通过沿内筒118的切线158将第1管道180的外筒146自两侧一直切除到内筒118的外周面而形成。由此,能够在隔着内筒118相对的2个位置形成缺口部172。缺口部172的宽度尺寸H4设为大于后述的U字状的按压构件176的弯曲部177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H3(参照图19b)。
2个肋174分别自缺口部172的外筒146的端面向轴线132方向突出。
在此,按压构件176具有2个弯曲部177,该弯曲部177具有沿着筒部120的外周面的曲面,在弯曲部177上设有自弯曲部177的端部沿径向弯曲而成的凸缘部178。凸缘部178的端部沿缺口部172延伸,且在俯视时一体地成为U字状。
将按压构件176插入被切除了肋174的缺口部172中,将弯曲部177插入第2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帽134与内筒118之间,然后下压筒夹128。由此,能够使第1管道180和第2管道182分离。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将按压构件176插入到缺口部172时需要去除肋174,在切除了肋174的情况下,能够成为第1管道和第2管道分离了的痕迹。
其他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并省略说明。
(第5实施方式)
如图20的剖视图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190与第2实施方式的接头构造110的不同之处在于连结部的结构。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20表示连结状态,接头构造190具有第1管道180和第3管道192,利用用于以直插式连接方式进行连结的连结部123来连结第1管道180和第3管道192。第1管道180在第2实施方式中已进行过说明,因此省略说明。
在此,第3管道192在内部具有第3流路194,并在顶端设有连结部123。在第3管道192的顶端设有管径较细的缩径部185,利用缩径部185构成了连结部123。
在缩径部185的外侧插入有第2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第1管道180的筒部120。在缩径部185和筒部120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152,来防止水泄漏。由此,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第1管道180的第1流路116和第3流路194相连通。
连结部123将第2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连结部122的筒夹128进行分割,设置成圆环状的保持环164和开放环166这2个零件的结构。在此,保持环164的截面呈在中央部弯曲成锐角而成的形状,且其内周面侧向箭头Y的方向倾斜。此外,保持环164的顶端与筒部120的外周面相抵接。由此,利用保持环164的顶端保持筒部120,可防止筒部120向箭头X的方向脱离。
开放环166形成为圆筒状,并设置在保持环164的插入口侧(箭头X的方向)的侧面。开放环166的保持环164侧的端部具有与开放环166的倾斜面相接触的倾斜部。在保持环164的箭头Y侧设有对筒部120和缩径部185进行包围的透明罩168。此时,透明罩168的顶端的倾斜部和保持环164的倾斜部相抵接。
此外,设有对透明罩168、保持环164、及开放环166的外周进行包围的帽135。由此,透明罩168、保持环164、及开放环166在径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按压构件使开放环166的顶端166S向箭头Y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保持环164沿透明罩168的顶端的倾斜部移动。由此,保持环164扩径。结果,保持环164的筒部120的保持被释放,能够对筒部120进行拆卸。
其他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并省略说明。
(第6实施方式)
如图21所示,第6实施方式的集管单元111具有第2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第1管道180,第1管道180设置成内筒118和外筒146的双重筒结构,该内筒118在内部形成有流路116,该外筒146包围内筒118。
在第1管道180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将外筒146去除了宽度L1而成的连结用的筒部120,在第1管道180的另一个端部上设有自外部插入的未图示的筒部、以及用于以直插式连接方式进行连结的连结部122a。
连结部122a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连结部122的结构相同,并省略说明。
在第1管道180的内筒118的周壁上沿径向突出有分支管(分支口)124,该分支管(分支口)124具有与第1流路116相连通的分支流路125。在分支管124的顶端设有连结部126,该连结部126用于以直插式连接方式连结分支管124和管道127。
通过采用以上说明的结构,通过使集管单元111的筒部120与未图示的其他集管单元的连结部相连结,能够提供具有多个分支流路的配管用集管。
此外,通过在集管单元111的连结部122a上连结未图示的其他集管单元的筒部,能够提供具有多个分支流路的配管用集管。
另外,关于集管单元111的缺口部136及肋138,说明了使用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缺口部136及肋138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第3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缺口部137及肋162,还可以使用第4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缺口部172及肋174。
此外,作为连结部件,说明了使用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连结部122的情况,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第5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连结部123。
(第7实施方式)
如图22的立体图所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配管用集管112为利用连结部122b连结第1集管单元113和第2集管单元114而成的结构。
在此,第1集管单元113和第2集管单元114均为与第6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集管单元111相同的结构。以连结部为中心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对第1集管单元113加注附图标记a,对第2集管单元114加注附图标记b来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配管用集管112的装配为,通过将第1集管单元113的筒部120a插入第2集管单元113的连结部122b来进行连结。
另外,在对应于所连接的配管构件127a的数量来增加分支管124的数量时,只要按照上述的方法以所需的分支管124的数量连结未图示的其他集管单元即可。
在第1集管单元113的连结部122a上插入并固定有与未图示的热源器等相连接的管道150。由此,能够使配管用集管112和管道150相连通,从而能够使水或热水向箭头W1或箭头W2的方向流动。
而且,在弯曲连结部122a的情况下,只要形成弯曲部,并在端部连结具有筒部的、未图示的弯头基体即可。
在解除配管用集管112的连结时,通过切除第1集管单元113的缺口部136a的肋138a,然后插入第2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按压构件140,能够解除连结,从而能够使第1集管单元113和第2集管单元114分离。
此时,在插入按压构件140时,需要切除设置于缺口部136a的肋138a,在切除了肋138a的情况下,能够作为第1集管单元113和第2集管单元114分离了的痕迹。
此外,即使未切除肋138a,在肋138a较大程度地变形了的情况下,由于在其与外筒146a接合的接合部处留有塑性变形所带来的痕迹,因此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作为第1集管单元113和第2集管单元114分离了的痕迹。
另外,关于第1集管单元113和第2集管单元114的缺口部136a、肋138a,说明了均使用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缺口部136及肋138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第3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缺口部137及肋162,还可以使用第4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缺口部172及肋174。
此外,作为连结部件,说明了使用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连结部122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第5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连结部123。而且,只要是能够利用按压构件140或按压构件176的插入来解除连接的接头,就可以是任意的接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12配管用集管
12、12A、12B、12C、62、62A、62B、111集管单元(管接头)
14、66内管(内管部)
16另一端部
18、122、122a、122b、122c连结部(连结部件)
24外皮树脂(外管部)
34筒夹
48、70、76爪构件(保持构件)
54、64、136、1237缺口部(空间)
72、78释放环(解除构件)
88罩(连结部)
110接头构造
113第1集管单元(第1管接头)
114第2集管单元(第2管接头)
116流路(第1流路)
117流路(第2流路)
118内筒
120筒部(连结筒部)
124分支管(分支筒体)
138、162、174肋(限制部件)
140按压构件
146外筒
180第1管道(第1筒体)
182第2管道(第2筒体)
Claims (12)
1.一种接头构造,包括:
第1筒体,其设为内筒和外筒的多层结构,该内筒在内部形成有第1流路,该外筒包围上述内筒,在上述第1筒体的一个端部处,去除了上述外筒的上述内筒作为连结用的连结筒部;
第2筒体,其在内部具有第2流路,并在端部设有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与插入的上述连结筒部相连结,且使上述第1流路和上述第2流路相连通;
缺口部,其通过切掉与上述第2筒体相对的上述外筒而形成,且供工具插入,该工具用于沿上述内筒移动来解除上述连结部件的连结;以及
限制部件,其以能够切除的方式自上述外筒向上述缺口部突出,并用于防止上述工具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构造,其中,
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第1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构造,其中,
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第1筒体的周向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构造,其中,
上述缺口部通过沿上述内筒的切线将上述外筒自两侧一直切除到上述内筒的外周面而形成,
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分别向上述第1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
5.一种管接头,包括:
筒体,其设为内筒和外筒的多层结构,该内筒在内部形成有流路,该外筒包围上述内筒,在上述筒体的一个端部设有用于对自外部插入的第1连结筒部进行连结的第1连结部件,在上述筒体的另一个端部处,去除了上述外筒的上述内筒作为连结用的第2连结筒部,自上述内筒的周壁向径向突出有分支筒体,该分支筒体具有与上述流路相连通的分支流路;
缺口部,其通过切掉另一个端部侧的上述外筒而形成,且供工具插入,该工具用于在上述第2连结筒部与外部的第2连结部件相连结时沿上述内筒移动来解除上述第2连结部件的连结;以及
限制部件,其以能够切除的方式自上述外筒向上述缺口部突出,并用于防止上述工具插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其中,
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其中,
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筒体的周向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其中,
上述缺口部通过沿上述内筒的切线将上述外筒自两侧一直切除到上述内筒的外周面而形成,
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分别向上述筒体的轴线方向突出。
9.一种配管用集管,包括:
第1管接头,其设为内筒和外筒的多层结构,该内筒在内部形成有第1流路,该外筒包围上述内筒,在上述第1管接头的一个端部设有用于对自外部插入的第1连结筒部进行连结的第1连结部件,在上述第1管接头的另一个端部处形成去除了上述外筒的第2连结筒部,上述内筒的周壁向径向突出有分支筒体,该分支筒体具有与上述第1流路相连通的分支流路;
第2管接头,其设为内筒和外筒的多层结构,该内筒在内部形成有第2流路,该外筒包围上述内筒,在上述第2管接头的一个端部设有与上述第2连结筒部相连结的第2连结部件,在上述第2管接头的另一个端部处形成有去除了外筒而成的第3连结筒部,在上述内筒的周壁上向径向突出有分支筒体,该分支筒体具有与上述第2流路相连通的分支流路;
缺口部,其通过切掉上述第1管接头的上述外筒而形成,且供工具插入,该工具用于沿上述内筒移动来解除上述第2连结部件的连结;以及
限制部件,其以能够切除的方式自上述外筒向上述缺口部突出,并用于防止上述工具插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管用集管,其中,
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第1管接头的轴线方向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管用集管,其中,
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向上述第1管接头的周向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管用集管,其中,
上述缺口部通过沿上述内筒的切线将上述外筒自两侧一直切除到上述内筒的外周面而形成,
上述限制部件自上述缺口部的端面分别向上述第1管接头的轴线方向突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89995 | 2011-04-14 | ||
JP2011089994A JP5805980B2 (ja) | 2011-04-14 | 2011-04-14 | 管継手及び配管用ヘッダー |
JP2011089995A JP5805981B2 (ja) | 2011-04-14 | 2011-04-14 | 継手構造、ヘッダー基体及びヘッダー |
JP2011-089994 | 2011-04-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34584A CN102734584A (zh) | 2012-10-17 |
CN102734584B true CN102734584B (zh) | 2016-08-03 |
Family
ID=460220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153344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29435U (zh) | 2011-04-14 | 2012-04-11 | 接头构造、管接头及配管用集管 |
CN201210106432.1A Active CN102734584B (zh) | 2011-04-14 | 2012-04-11 | 接头构造、管接头及配管用集管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153344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29435U (zh) | 2011-04-14 | 2012-04-11 | 接头构造、管接头及配管用集管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511583B1 (zh) |
CN (2) | CN202629435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629435U (zh) * | 2011-04-14 | 2012-12-26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接头构造、管接头及配管用集管 |
ITRM20130456A1 (it) * | 2013-08-05 | 2015-02-06 | Vifra S R L | Dispositivo di giunzione idraulico |
US10670173B2 (en) | 2016-03-31 | 2020-06-02 | Quick Fitting, Inc. | Locking pipe joint device with indicator |
US9574691B1 (en) * | 2016-05-04 | 2017-02-21 | Quick Fitting, Inc. | Hybrid push-to-connect fitting device, arrangement and method |
US9671049B1 (en) | 2016-07-27 | 2017-06-06 | Quick Fitting, Inc. | Hybrid push-to-connect fitting device and assembly |
US10400929B2 (en) | 2017-09-27 | 2019-09-03 | Quick Fitting, Inc. | Fitting device, arrangement and method |
US10969047B1 (en) | 2020-01-29 | 2021-04-06 | Quick Fitting Holding Company, Llc | Electrical conduit fitting and assembly |
US11035510B1 (en) | 2020-01-31 | 2021-06-15 | Quick Fitting Holding Company, Llc | Electrical conduit fitting and assembly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2190A (zh) * | 2008-04-03 | 2009-10-07 | 喜开理株式会社 | 流体装置安装结构 |
CN201526766U (zh) * | 2009-05-21 | 2010-07-14 |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管件快速装配结构 |
CN202629435U (zh) * | 2011-04-14 | 2012-12-26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接头构造、管接头及配管用集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47819A (en) * | 1966-12-30 | 1969-06-03 | Adolph W Borsum | Push-pull connector having combined seal and locking ring |
US4313331A (en) * | 1978-06-02 | 1982-02-02 | Nycoil Company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etallic retaining ring for a tube |
IT8583626A0 (it) * | 1985-11-25 | 1985-11-25 | Vulcano Di Pozzi Gian Carlo | Raccordo autobloccante "unisex" col "clik" per attacco rapido di tubi in materiale plastico. |
JP4023430B2 (ja) * | 2003-02-21 | 2007-12-1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二重管継手構造 |
DE202004010967U1 (de) * | 2004-07-14 | 2004-12-02 | Cooler Master Co., Ltd., Chung-Ho | Kupplungsverbindung für einen flüssigkeitsgekühlten Wärmeableiter |
US7469933B2 (en) * | 2005-03-11 | 2008-12-30 | The Gates Corporation | Quick connect coupling with disconnect lock |
EP1859190B1 (en) * | 2005-03-11 | 2017-12-13 | Gates Corporation | Quick connect coupling with disconnect lock |
JP4804861B2 (ja) * | 2005-10-03 | 2011-11-02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ヘッダ−基体及びその製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ヘッダー構造 |
-
2012
- 2012-04-11 CN CN2012201533442U patent/CN20262943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2-04-11 CN CN201210106432.1A patent/CN102734584B/zh active Active
- 2012-04-13 EP EP12164040.3A patent/EP2511583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2190A (zh) * | 2008-04-03 | 2009-10-07 | 喜开理株式会社 | 流体装置安装结构 |
CN201526766U (zh) * | 2009-05-21 | 2010-07-14 |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管件快速装配结构 |
CN202629435U (zh) * | 2011-04-14 | 2012-12-26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接头构造、管接头及配管用集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34584A (zh) | 2012-10-17 |
EP2511583A3 (en) | 2013-05-01 |
EP2511583A2 (en) | 2012-10-17 |
CN202629435U (zh) | 2012-12-26 |
EP2511583B1 (en) | 2016-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34584B (zh) | 接头构造、管接头及配管用集管 | |
US9599264B2 (en) | Clamping joint for pipes | |
US8662541B2 (en) | Fittings for sealed retention to end portions of pipes and related methods | |
CN102788212B (zh) | 直插式快接管件及取管套筒 | |
EP3026182B1 (en) | Bend fixture | |
US7837234B2 (en) | Pipe joint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EP2064049B1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nnecting pipe to connecting piece, and pipe connection | |
RU2013127175A (ru) | Фитинг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труб, в частности гибких труб | |
JPH11500519A (ja) | チューブを継手に連結する装置 | |
CZ215795A3 (en) | Set of unit-construction elements for composition of a connecting part of liquid line and connection method of lines | |
AU2009221456B2 (en) | Connecting piece for a clamping connector | |
CN106979427B (zh) | 一种快捷式管道连接器 | |
CN209557802U (zh) | 双管夹 | |
CN110056725A (zh) | 一种管件密封连接结构及其连接和拆卸方法 | |
CN210770892U (zh) | 一种塑料管道快接接头 | |
CN108825910B (zh) | 毛细管分水接头 | |
JP2019011858A (ja) | 樹脂製エルボ継手 | |
CN216430778U (zh) | 一种用于管间对接的管端套及其管道 | |
KR101890409B1 (ko) | 패킹재가 소켓부에 일체로 설치된 하수도용 소켓관, 그 제조방법 및, 시공방법 | |
EP3855057B1 (en) | Pipe joint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 |
CN208919508U (zh) | 一种管道连接件 | |
CN202597949U (zh) | 一种金属管道连接结构 | |
JP6571987B2 (ja) | 継手部の構造および管の敷設方法 | |
CN220851212U (zh) | 便于管道连接的弯头 | |
US11815208B2 (en) | Fitting for connecting pipes, in particular flexible pip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