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9772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9772A
CN102729772A CN201210074453XA CN201210074453A CN102729772A CN 102729772 A CN102729772 A CN 102729772A CN 201210074453X A CN201210074453X A CN 201210074453XA CN 201210074453 A CN201210074453 A CN 201210074453A CN 102729772 A CN102729772 A CN 102729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eat
pattern
zone
occup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44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9772B (zh
Inventor
相马普
末松伸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ell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lsonic Kan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sonic Kansei Corp filed Critical Calsonic Kan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29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9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9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97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当车厢内的乘员患有感冒时,该空调装置能够控制该乘员的病毒不向其他乘员附近扩散。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12),用以检测乘员的体温,并当检测到的体温在规定温度以上时判断为患有感冒。当患有感冒的乘员坐在车厢内的座席时,所述空调装置相应于该乘员所坐的座席,控制外部空气导入模式或者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以及各座席的送风口、送风量等。如果驾驶员患有感冒时,驾驶座席由下部送风口送风、副驾驶座席由中间送风口送风、后排座席由中间送风口送风,同时减少驾驶座席的下部送风口送出的空气量。由此驾驶员附近的空气流会直接被导入到内部气体吸入口,从而使驾驶员附近的空气流不向其他座席流动。因此,降低了其他乘员感染感冒者的细菌、病毒等的几率。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特别是涉及当车厢内有患有感冒的乘员时,控制空气流以使该乘员附近的空气不向车厢内其他的座席扩散的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以往已提出通过控制空调装置来提高车内环境的技术方案。例如,有根据车厢内坐在各座席上的乘员的状态,控制空气流以保持舒适的车内环境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人们希望提供一种控制技术,当车厢内有患感冒的(尤其是流感等)乘员时,能够控制该感冒者的病毒不向其他乘员附近扩散。
作为这种空调装置的以往例,例如,有日本特开2005-30620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方案。在该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乘员上车时或开闭车门时进入到车厢内花粉在乘员的脸部附近飘浮,该专利文献中的空调装置会在汽车点火的情况下,启动送风向乘员的脸部附近吹送空气,从而防止花粉在乘员脸部附近飘浮,提高了去除花粉的效果。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以往例中,存在如下情况,即,虽然通过向乘员的脸部附近吹送清洁的空气以使花粉远离乘员脸部附近,但花粉本身却仍然在车辆内飘浮。因此,专利文献1的空调控制技术无法解决病毒从感冒者扩散出去而在其他乘员附近漂浮的问题。于是,人们希望能够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可以进行控制而使得感冒者的病毒不向其他乘员方向扩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62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该上述课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当乘坐车厢内的乘员患感冒时,所述空调装置能够控制气流,使得该感冒者的病毒不向其他乘员附近扩散。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技术方案为:在用于控制车厢内的空气流的空调装置,其包括:选择部件,其把车辆内部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从所述多个区域中选择唯一的区域;空气流控制部件,其以至少两个区域独立地控制空气流,并且当通过所述选择部件选择了区域时,该空气流控制部件控制空气流,使该被选择的区域的空气供给量相对少于其他区域的空气供给量。
本申请的第二技术方案以第一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内的空气流由使空气在车厢内循环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和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中任意一种模式进行供给,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是驾驶座席,当所述驾驶座席被所述选择部件选择时,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通过所述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供给空气,并且所述驾驶座席是在下部的送风口供给空气,其他的区域是从除下部以外的位置的送风口供给空气。
本申请的第三技术方案以第一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向所述车辆内供给的空气流由使空气在车厢内循环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和用于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中任意一种模式进行供给,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是副驾驶座席,当所述副驾驶座席被所述选择部件选择时,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通过所述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供给空气,并且,所述副驾驶座席是从下部或者中间的送风口(vent)供给空气,其他的区域是从除下部以外的其他位置的送风口供给空气。
本申请的第四技术方案以第一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向所述车辆内供给的空气流由使空气在车厢内循环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和用于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中任意一种模式进行供给,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是后排座席,当所述后排座席被所述选择部件选择时,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通过所述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供给空气,并且,所述后排座席是由下部或者双方向模式下的(bi-level)送风口供给空气,其他的区域是从除下部以外的其他位置的送风口供给空气。双方向模式是指同时启动下部的送风口和中间的送风口,以使下部和中间同时送风。
本申请的第五技术方案以第一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向所述车厢内供给的空气流由使空气在车厢内循环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和用于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中任意一种模式进行供给,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是后排右侧座席或者后排左侧座席,当所述后排右侧座席或者后排左侧座席被所述选择部件选择时,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通过所述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供给空气,并且,所述所选择的坐席是从下部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供给空气,其他的区域是从除下部以外的其他位置的送风口供给空气。
本申请的第六技术方案以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五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部件具有用于检测乘员体温的温度检测部件,当该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出的某乘员的体温在规定温度以上时,将该乘员所坐的座席作为选择对象区域。
本申请的第七技术方案以第六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是红外线传感器。
本申请的第八技术方案以第六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是温度传感器,其安装于乘员所接触的部位且用于检测该乘员体温。
本申请的第九技术方案以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五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该选择部件具有用于检测乘员吐出的飞沫的飞沫检测部件,当检测出规定量的飞沫时,将该乘员所坐的座席作为选择对象区域。
本发明涉及的空调装置,当选择部件选择了某区域时,通过使该区域的空气供给量少于其他区域的空气供给量,来使被选择的区域的空气不向其他区域扩散,而是直接地被排出车外或者被导入内部空气吸入口借助过滤器等进行杀菌。因此,即使车内有患感冒的乘员,也能够防止该感冒者的病毒扩散到其他乘员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在驾驶员模式下的空气流的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在副驾驶座席模式下的空气流的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在后排座席模式下的空气流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在各控制模式下的各送风口、送风量切换用执行元件(actuator)以及外部空气、内部空气切换用执行元件的设定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在各控制模式下的各送风口、送风量切换用执行元件以及外部空气、内部空气切换用执行元件的设定状态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控制部
12    温度传感器
13    飞沫传感器
14    鼓风机
15    切换送风口、送风量用执行元件(驾驶坐席)
16    切换送风口、送风量用执行元件(副驾驶坐席)
17    切换送风口、送风量用执行元件(后排右侧座席)
18    切换送风口、送风量用执行元件(后排左侧座席)
19    切换外部空气、内部空气用执行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空调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装置具有:用于控制整体的控制部11;用于向车厢内输送空气的鼓风机14;用于选择切换向车厢内各座席(驾驶坐席、副驾驶坐席、后排右侧座席、后排左侧座席)的区域(空间)输送空气的送风口,以及调节该送风口之送风量的送风口、送风量切换用执行元件15~18;以及,调节空气引入口风门(图示省略)从而在外部气体导入模式和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外部气体、内部气体切换用执行元件19;输入用的操作开关SW1;用于检测车厢内乘员的体温的温度传感器12(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乘员排出的飞沫的飞沫传感器13(飞沫检测部件)。
温度传感器12是用于检测乘员体温的传感器,其可以设置在乘员所坐的坐席的接触部上从而检测乘员体温,当检测对象是驾驶员时,也可以设置在方向盘上从而检测驾驶员体温。此外,所述温度传感器也可以使用红外线传感器等,从远离乘员的位置检测乘员体温。并且,当乘员的体温超过一定的温度时,启动开启状态。
飞沫传感器13是用于检测因乘员咳嗽或打喷嚏等而飞散出来的飞沫的传感器,当检测出一定量的飞沫时,启动开启状态。
操作开关SW1具有指定车内座席的功能,当事先知道有感冒者乘车时,可以通过操作该操作开关SW1,设定感冒者的坐席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上述温度传感器12、飞沫传感器13以及操作开关SW1中的至少一种,来判断车厢内乘车的乘员中是否有患有感冒的乘员。即,当使用温度传感器12时,根据乘员的体温确定感冒者,当使用飞沫传感器13时,根据乘员的飞沫量确定感冒者,当使用操作开关SW1时,通过输入内容来确定感冒者。因此,温度传感器12、飞沫传感器13以及操作开关SW1具有作为选择部件的功能。另外,在图1中,虽然记载了温度传感器12、飞沫传感器13以及操作开关SW1等三种类型,但只要具有其中至少一种就能够确定感冒者。
控制部11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12、飞沫传感器13或者操作开关SW1确定的感冒者所坐的位置,分别控制各送风口、送风量切换用执行元件15~18,从而分别设定各座席区域的送风口以及送风量。而且通过控制外部空气、内部空气切换用执行元件19,能够控制空气引入口风门在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和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之间切换。并且,如后所述,当确定了感冒者所坐的座席时,该坐席的送风口送出的送风量少于其他座席的送风口送出的送风量。
即,控制部11具有作为空气流控制部件的功能,其控制空气流的方法如下:其至少在两个区域独立地控制空气流,并且,当选择部件(温度传感器12、飞沫传感器13、操作开关SW1)选择了某区域时,所述控制部11进行控制,使得向该被选择的区域供给的空气量少于向其他区域供给的空气量。
在内部空气循环模式时,鼓风机14从车内的内部空气吸入口导入空气,在外部空气导入模式时,鼓风机14导入外部空气,从外部导入的空气经过滤处理后,自选择的送风口排出到车内。
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以下,参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空调装置的具体处理顺序。最初,在步骤S11中,控制部11启动温度传感器12。由此,检测车厢内乘车的各乘员的体温。
之后,在步骤S12中,控制部11基于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体温数据来判断车厢内是否有患有感冒的乘员。例如,某乘员体温在38度以上时,就判断该乘员为感冒者。另外,虽然此处以使用温度传感器12为例来确定了感冒者,但也可以使用飞沫传感器13或者操作开关SW1来确定感冒者。
如果判断有感冒者(步骤S12为YES)时,进入步骤S13,如果判断没有感冒者(步骤S12为NO)时,结束本处理。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11判断驾驶座席的乘员是否患有感冒。如果驾驶座的乘员没有感冒(步骤S13为NO)时,进入步骤S15的处理,如果驾驶座的成员患有感冒(步骤S13为YES)时,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11把控制模式设定为驾驶员模式。后面会对驾驶员模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5中,控制部11判断副驾驶座席的乘员是否患有感冒。如果副驾驶座席的乘员没有感冒(步骤S15为NO)时,进入步骤S17,如果副驾驶座席的乘员患有感冒(步骤15为YES)时,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控制部11把控制模式设定为副驾驶座席模式。后面会对副驾驶座席模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7中,控制部11判断后排座席乘员是否患感冒,当后排座乘员感冒时,通过步骤S18把控制模式设定为后排座席模式。后面会对后排座席模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2~图4是说明各控制模式中空气流的图,图6是说明在各控制模式下的各送风口、送风量切换用执行元件15~18以及外部空气、内部空气切换用执行元件19的设定状态的图。另外,在图2~图4中,由符号a和数字(后缀)示出的实线是表示有可能含有病毒的空气流,由符号b和数字(后缀)示出的虚线是表示不含有病毒的空气流。下面,参照图2~图4、图6分别对所述驾驶员模式、副驾驶座席模式以及后排座席模式进行说明。
驾驶员模式
当设定为驾驶员模式时,如图6所示,通过外部气体、内部气体切换用执行元件19进入内部气体循环模式。此时,向驾驶座席送风的送风口设定为在下部的下部送风口(脚部送风口),副驾驶座席的送风口设定为在中间部的送风口(通风口),后排座席的送风口设定为在中间的送风口或者双方向模式(中间送风口和下部送风口)的送风口。另外,使从驾驶座席的下部送风口吹送出的风量少于从其他送风口吹出的风量。
其结果,如图2的附图标记a 1所示,从设置在驾驶座席下方的送风口(下部送风口)吹送出的空气从驾驶员的下部附近向副驾驶座席的下部附近流动,并从设置在副驾驶座席下方的内部气体吸入口被导入到空调装置内。并且,由于进行内部气体循环,因此从内部气体吸入口导入的空气通过空调装置内的抗菌过滤器(未图示)杀菌或使细菌或病毒失去活性,之后,再从任意送风口向车内送风。
此外,如图2的附图标记b1、b2所示,从设置在副驾驶座席仪表板中部的送风口吹送出的空气通过副驾驶座席的乘员附近后,向车辆的后排座席侧送风。而且,如图2的附图标记b3、b4所示,从设置在后排座席的中间部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向坐在后排座席的乘员附近送风。另外,后排座席的送风口也可以是双方向模式的。
并且,如上所述,因为从驾驶座席的下部吹出的空气量少于从其他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量,所以不会形成从驾驶员附近向其他乘员的方向流动的气流,因此能够防止驾驶员的病毒流向其他乘员。
副驾驶座席模式
当设定为副驾驶座席模式时,如图6所示,通过外部气体、内部气体切换用执行元件19进入内部气体循环模式。此时,驾驶座席由中间部的送风口送风,副驾驶座由中间部的送风口或下部送风口送风,后排座席由中间部的送风口或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送风。而且,使从副驾驶座席的中间部的送风口吹出的风量少于从其他送风口吹出的风量。
其结果,如图3的附图标记b11、a11以及附图标记b12、a12所示,从设置在副驾驶座席中间部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通过副驾驶座席的乘员附近后向下方流动,并从设置在该副驾驶座席下部附近的内部气体吸入口导入到空调装置内。并且,由于进行内部气体循环,因此从内部气体吸入口导入的空气通过空调装置内的抗菌过滤器杀菌或使细菌或病毒失去活性,之后,再从任意的送风口向车内送风。
此外,如图3的附图标记b13、b14所示,从设置在驾驶座席中间部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通过驾驶座席的乘员附近后,向后排座席侧送风。还有,如图3的附图标记b15、b16所示,从设置在后排座席的中间部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向坐在后排座席的乘员附近送风。另外,后排座席的送风口也可以设定为双方向模式。
因此,如上所述,由于从副驾驶座席的中间部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量少于从其他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量,因此不存从副驾驶座席的乘员附近流向其他乘员方向的气流,从而能够防止副驾驶座席的乘员的病毒流向其他乘员。
后排座席模式
当设定为后排座席模式时,如图6所示,通过外部气体、内部气体切换用执行元件19切换为外部气体导入模式。此时,驾驶座席由中间部的送风口送风,副驾驶座席由中间部的送风口送风,后排座席由下部送风口或双方向模式送风口送风。而且,使从后排座席的送风口(下部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吹出的风量少于从其他送风口吹送出的风量。
其结果,如图4的附图标记b21以及b22所示,从设置在副驾驶座席中间部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通过副驾驶座席的乘员附近后流向后排座席。此外,如图4的附图标记b23以及b24所示,从设置在驾驶座席中间部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通过驾驶座席的乘员附近后流向后排座席。
此外,如图4的附图标记b25、a21以及附图标记b26、a22所示,从设置在后排座席中间部的送风口吹送出的空气通过坐在后排座席的乘员附近后流向后方。此时,由于执行外部气体导入模式,因此向后方流动的空气(通过后排座席的乘员附近的空气)从设置在车厢后部的换气口的网格排出到车的外部。需要说明的是,后排座席的送风口也可以是双方向模式的。
因此,如上所述,由于从后排座席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量少于从其他送风口吹送出的空气量,因此后排座席的乘员附近的空气不会流向其他乘员,从而能够防止后排座席乘员的病毒扩散到其他乘员。
由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12、飞沫传感器13、或者操作开关SW1检测到患有感冒的乘员并确定该乘员所坐的座席后,进行如下控制,即,控制从各座席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流以及空气量,从而使该感冒者附近的空气不会流向其他乘员附近。因此,在感冒者乘车时,能够极大地降低其他成员传染该感冒者病毒的几率,从而预防感染的扩散。
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分别独立地控制后排座席的右侧座席和左侧座席的空调装置。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果感冒者在后排乘车时,不区分左右座席而以相同的控制模式(后排座席模式)进行控制,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感冒者坐在后排右侧座席时设定为后排右侧座席模式,感冒者坐在后排左侧座席时设定为后排左侧座席模式来进行控制。
下面,参照如图7所示的流程图以及如图8所示的控制模式对应图,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具体的处理顺序。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如图7所示的步骤S31~S36的处理与图5所示的步骤S11~S16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下面,对从图7的步骤S37开始说明。
在步骤S37中,控制部11判断后排右侧座席的乘员是否患有感冒。如果后排右侧乘员没有感冒时(步骤S37为NO),进入步骤S39,如果在后排右侧乘员患有感冒(步骤S37为YES)时,进入到步骤S38。
在步骤S38中,控制部11把控制模式设定为后排右侧座席模式。此外,在步骤S39中,当控制部11判断感冒者坐在后排左侧时,进一步在步骤S40中把控制模式设定为后排左侧座席模式。下面,对后排右侧座席模式以及后排左侧座席模式进行说明。
后排右侧座席模式
当设定为后排右侧座席模式时,如图8所示,通过外部气体、内部气体切换用执行元件19切换到外部气体导入模式。此时,驾驶座席由中间的送风口送风,副驾驶座席由中间的送风口送风,后排右侧座席由下部出送风口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送风,后排左侧坐席由中间的送风口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送风。此时,使后排右侧座席的下部送风口(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吹出的风量少于从其他送风口吹出的风量。
由于进行这种控制,坐在后排右侧座席的乘员附近的空气向车后方流动,并经由后方的换气口排出到车厢外部。此外,因为从后排右侧座席的下部送风口(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量少于从其他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量,因此后排右侧座席的乘员附近的空气不会流向其他乘员,从而能够防止后排右侧座席的乘员的病毒向其他乘员扩散。
后排左侧座席模式
当设定为后排左侧座席模式时,如图8所示,通过外部气体、内部气体切换用执行元件19切换到外部气体导入模式。此外,驾驶座席由中间的送风口送风,副驾驶座席由中间的送风口送风,后排右侧座席由中间的送风口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送风,后排左侧座席由下部的送风口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送风。此时,使后排左侧座席的下部送风口(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吹出的风量少于从其他送风口吹送出的风量。
由于进行这种控制,坐在后排左侧座席的乘员附近的空气向车辆的后方流动,并经由后方的换气口排出到车的外部。此外,因为从后排左侧座席的下部送风口(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量少于从其他送风口吹出的空气量,因此后排左侧座席的乘员附近的空气不会流向其他乘员附近,从而能够防止后排左侧座席的乘员的病毒扩散到其他乘员。
由此,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除了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效果之外,还能够独立地控制后排座席的右侧和左侧的空气流,从而实现更加缜密的空调控制,有效地防止其他乘员感染感冒者的病毒。
以上,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各部分的结构都能够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结构的部件进行替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车厢划分为了驾驶席、副驾驶席、后排座席的3个区域或者驾驶席、副驾驶席、后排右侧座席、后排左侧座席的4个区域,但其仅为一例,本发明也可以划分为前排座席和后排座席这两个区域,副驾驶座席和后排座席这两个区域,驾驶座席和后排座席这两个区域,并分别针对每个区域进行空调控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仅针对汽车的空调进行了说明,但在船舶、铁路等领域中也可以适用本发明的技术。
本发明意在解决当车内乘有患感冒的乘员时,防止其他乘员传染该感冒者病毒的课题。

Claims (9)

1.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用于控制车厢内的空气流,其特征在于,该空调装置包括:
选择部件,其把车厢内部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从所述多个区域中选择唯一的区域;以及
空气流控制部件,其以至少两个区域独立地控制空气流,并且当通过所述选择部件选择了区域时,该空气流控制部件控制空气流,使该被选择区域的空气供给量相对少于其他区域的空气供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厢内的空气流由使空气在车厢内循环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和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供给,
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是驾驶座席,
所述选择部件选择所述驾驶座席时,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以所述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供给空气,并且,所述驾驶座席从下部的送风口供给空气,其他的区域从除下部以外的其他位置的送风口供给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车厢内供给的空气流由使空气在车厢内循环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和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供给,
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是副驾驶座席,
所述选择部件选择所述副驾驶座席时,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以所述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供给空气,并且,所述副驾驶座席从下部或者中间的送风口供给空气,其他的区域从除下部以外的其他位置的送风口供给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车厢内供给的空气流由使空气在车厢内循环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和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供给,
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是后排座席,
所述选择部件选择所述后排座席时,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以所述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供给空气,并且,所述后排座席从下部或者双方向模式的送风口供给空气,其他的区域从除下部以外的其他位置的送风口供给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车厢内供给的空气流由使空气在车辆内循环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和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供给,
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是后排右侧座席或者后排左侧座席,
所述选择部件选择所述后排右侧座席或者后排左侧座席时,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以所述外部空气导入模式供给空气,并且,所述被选择的座席从下部或者双方向模式下的送风口供给空气,其他的区域从除下部以外的其他位置的送风口供给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件具有用于检测乘员体温的温度检测部件,当该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出的某乘员的体温在规定温度以上时,将该乘员所坐的座席作为选择对象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是红外线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是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乘员所接触的部位用以检测该乘员体温。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件包括用于检测乘员吐的的飞沫的飞沫检测部件,当检测出规定量的飞沫时,将该乘员所坐的座席作为选择对象的区域。
CN201210074453.XA 2011-04-04 2012-03-20 空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97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2893 2011-04-04
JP2011082893A JP5621695B2 (ja) 2011-04-04 2011-04-04 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9772A true CN102729772A (zh) 2012-10-17
CN102729772B CN102729772B (zh) 2015-01-14

Family

ID=4698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445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9772B (zh) 2011-04-04 2012-03-20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21695B2 (zh)
CN (1) CN10272977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2275A (zh) * 2013-09-16 2015-03-25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调配型空调机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5480046A (zh) * 2015-11-24 2016-04-1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系统
CN108473021A (zh) * 2015-12-22 2018-08-3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2793396A (zh) * 2020-12-23 2021-05-14 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 分区空气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13323539A (zh) * 2021-06-23 2021-08-31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排烟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车辆及电子设备
CN113895206A (zh) * 2021-11-10 2022-01-0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测温的车载空调温度自动调节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30870A (ja) * 2019-08-23 2021-03-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空調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4178B1 (en) * 2001-05-24 2002-09-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an automotive HVAC system
US6497275B1 (en) * 1998-10-27 2002-12-24 Valeo Climatisation Installation for heating and/or ventilating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employing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air
CN2623487Y (zh) * 2003-05-21 2004-07-07 石国剑 车载空气净化消毒处理装置
CN1712255A (zh) * 2004-06-21 2005-12-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粉尘减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4709A (ja) * 1986-09-18 1988-04-05 Nippon Denso Co Ltd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080920A (ja) * 2001-09-12 2003-03-19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3094927A (ja) * 2001-09-20 2003-04-03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4189174A (ja) * 2002-12-13 2004-07-08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7275B1 (en) * 1998-10-27 2002-12-24 Valeo Climatisation Installation for heating and/or ventilating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employing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air
US6454178B1 (en) * 2001-05-24 2002-09-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an automotive HVAC system
CN2623487Y (zh) * 2003-05-21 2004-07-07 石国剑 车载空气净化消毒处理装置
CN1712255A (zh) * 2004-06-21 2005-12-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粉尘减少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2275A (zh) * 2013-09-16 2015-03-25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调配型空调机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4442275B (zh) * 2013-09-16 2017-04-12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调配型空调机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US9862245B2 (en) 2013-09-16 2018-01-09 Hyundai Mobis Co., Ltd. Customized air conditioner controll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480046A (zh) * 2015-11-24 2016-04-1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系统
CN105480046B (zh) * 2015-11-24 2018-02-0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系统
CN108473021A (zh) * 2015-12-22 2018-08-3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8473021B (zh) * 2015-12-22 2020-12-22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2793396A (zh) * 2020-12-23 2021-05-14 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 分区空气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13323539A (zh) * 2021-06-23 2021-08-31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排烟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车辆及电子设备
CN113895206A (zh) * 2021-11-10 2022-01-0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测温的车载空调温度自动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9772B (zh) 2015-01-14
JP2012218466A (ja) 2012-11-12
JP5621695B2 (ja) 201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9772B (zh) 空调装置
KR101747357B1 (ko) 차량의 능동형 공기 정화 장치
CN102294946B (zh) 用于具有乘客舱和通风电力舱的电动车辆的装置
CN109849622B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净化装置
US8083575B2 (en) Car interior odor air ventilation system
US10661637B2 (en)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vehicle internal air
US11780288B2 (en) Vehicle cabin airflow forming device
CN104918808B (zh)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
JP6370083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90077228A1 (en) Aroma supply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03182972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空气流管理系统
WO2020016587A1 (en) Zone separation in a vehicle
JP2005200009A (ja) 車室構成要素用空調装置、空調式車両シート、そして車室構成要素を空気調和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10036723A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冷却システム
US20060144061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210300153A1 (en) Air curtain system
JP2014141236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WO2018116683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1239820A (ja) 車両用空気清浄装置
JP2018140687A (ja) シート送風装置
US20190160416A1 (en) Air purific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JP2009040246A (ja) 車両用換気装置
CN114905916A (zh) 车辆及感染症预防方法
KR20120090535A (ko) 차량용 산소 발생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9081494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