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4743B - 便携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4743B
CN102714743B CN201180004132.6A CN201180004132A CN102714743B CN 102714743 B CN102714743 B CN 102714743B CN 201180004132 A CN201180004132 A CN 201180004132A CN 102714743 B CN102714743 B CN 1027147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image
portable electric
shoot part
displa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41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4743A (zh
Inventor
梅津隆二
绀野秀树
杉野宪
杉野宪一
秋房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ten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ten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853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2074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ten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ten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14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4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4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4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0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1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view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39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2D image sensors having a relative position equal to or related to the interocular d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43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hree or more 2D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93Generating mixed stereoscopic images; Generating mixed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images, e.g. a stereoscopic image overlay window on a monoscopic image backgrou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0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lenticular lenses, e.g. arrangements of cylindrical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56Image reproduce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04N13/359Switching between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13/00Details of stereoscopic systems
    • H04N2213/001Construction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具备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显示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能够实现丰富多彩的功能。便携式电子设备(10)设置有上部LCD(22),该上部LCD(22)可以显示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图像。此外,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具备三个拍摄部。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特别涉及具有显示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图像的立体显示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出现具有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显示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子设备设置有具有两个拍摄部的复眼摄像机,将拍摄时该复眼摄像机所获取的两个图像合成起来制作立体显示用图像,并在显示器上对该图像进行三维显示。
然而,专利文献1中,仅有两个拍摄部,功能受到限制。并且,专利文献1中,只能将用复眼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和所保存的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若要拍摄与该复眼摄像机的拍摄方向不同的方向,则需变更复眼摄像机的方向。此外,为了立体地观看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三维图像,用户需要注视该屏幕并调节眼睛的焦点,然而,在为变更复眼摄像机的拍摄方向而使视线离开屏幕之后再次观看屏幕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眼睛的焦点对不准,屏幕显得模糊的现象。如此,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时,要拍摄与复眼摄像机的拍摄方向不同的方向时,需要变更摄像机的方向,而且此时显示在屏幕上的图像会变得看不清楚。
【专利文献本特开2010-567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丰富多彩的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构成。
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是,设置有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显示部和三个拍摄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显示部和三个拍摄部来实现丰富多彩的功能。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三个拍摄部中的两个拍摄部也可以被配置成相对所述立体显示部的屏幕中心左右对称。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三个拍摄部中的一个拍摄部也可以被配置成在横向上与所述立体显示部的屏幕中心相对应。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三个拍摄部也可以被配置成沿着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横向呈直线排列。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三个拍摄部也可以被装配成整体组件,该组件也可以被收纳在壳体的收纳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三个拍摄部也可以被配置成,两个拍摄部的拍摄方向朝向相同方向即第一方向,另一个拍摄部的拍摄方向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
另外,在本发明中,用所述三个拍摄部中的两个拍摄部能够进行立体拍摄,利用该两个拍摄部中的各个拍摄部所输出的拍摄图像,能够在所述立体显示部进行立体显示。
在本发明中,上述立体显示部也可以被设置在上述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主面上。上述三个拍摄部中的两个拍摄部被配置在与上述主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即上述壳体的背面上,且与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横向平行地排列,从而构成外侧拍摄部。上述三个拍摄部中的另一个拍摄部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主面上,构成内侧拍摄部。另外,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包括选择单元和显示控制单元。选择单元选择上述外侧拍摄部及上述内侧拍摄部中的任一个拍摄部。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了上述外侧拍摄部的情况下,显示控制单元利用该外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使上述立体显示部显示上述立体图像。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在正视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状态下,利用外侧拍摄部来拍摄立体图像。并且,在用户正视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状态下,内侧拍摄部成为能够拍摄用户的脸的状态。因此,在用外侧拍摄部拍摄的立体图像被显示在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情况下,当用户目视该立体图像时,能够用内侧拍摄部拍摄用户的脸。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立体显示部也可以是能够显示上述立体图像及平面图像的显示部。此时,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了上述外侧拍摄部的情况下,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也可以利用上述外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使上述立体显示部显示上述立体图像。此外,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了上述内侧拍摄部的情况下,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也可以使上述立体显示部对上述内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平面显示。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在外侧拍摄部被选择的情况下,对外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进行立体显示;在内侧拍摄部被选择的情况下,对内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平面显示。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也可以使上述立体显示部对上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实时显示。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立体显示部对选择单元所选择的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实时显示。因此,用户可以实时确认所拍摄的图像。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三个拍摄部也可以被设置于可以折叠的两个壳体中的一个壳体。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立体显示部能够在立体视觉模式与平面视觉模式之间切换。另外,也可以设置硬件操作开关,该硬件操作开关用于进行所述立体视觉模式与所述平面视觉模式之间的切换。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操作开关是滑动开关,通过滑动该滑动开关能够调节所述立体显示部的立体感的强弱,当使该滑动开关沿着立体感减弱的方向滑动到端部时,该立体显示部被切换到所述平面视觉模式。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通过用所述两个拍摄部进行立体拍摄,来在立体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立体视显示;通过用所述一个拍摄部进行非立体拍摄,来在平面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平面视觉显示。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通过用所述朝向第一方向的两个拍摄部进行立体拍摄,来在立体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立体视显示;通过用所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个拍摄部进行非立体拍摄,来在平面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平面视觉显示。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利用所述朝向第一方向的两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在立体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立体视觉显示;利用所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在平面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平面视觉显示;并且将所述朝向第一方向的两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和所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中的至少两个图像合成起来,在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平面视觉显示或者立体视觉显示。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利用所述朝向第一方向的两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在立体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立体视觉显示;利用所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在平面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平面视觉显示;并且利用所述朝向第一方向的两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在立体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对现实图像进行立体视觉显示的同时,通过将所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用作虚拟对象的纹理,并用左眼用虚拟摄像机和右眼用虚拟摄像机来拍摄该虚拟对象,来在立体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合成虚拟图像的立体视觉显示和现实图像的立体视觉显示。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立体显示部能够在立体显示模式与平面显示模式之间切换,该立体显示模式是利用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显示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图像的模式;该平面显示模式是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模式。在此情况下,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了上述外侧拍摄部的情况下,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将上述立体显示部切换到上述立体显示模式,并利用上述外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使上述立体显示部显示上述立体图像。并且,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了上述内侧拍摄部的情况下,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将上述立体显示部切换到上述平面显示模式,并使上述立体显示部对上述内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平面显示。
根据上述构成,在外侧拍摄部被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将立体显示部的显示模式切换到立体显示模式并对外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进行立体显示。另外,在内侧拍摄部被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将立体显示部的显示模式切换到平面显示模式并对内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平面显示。例如,在立体显示部是视差屏障(ParalaxBarriers)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切换拍摄部,来切换视差屏障的ON/OFF。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具有供用户把持的把持部,其上侧部分与所述壳体的下侧部分以能够折叠的方式相连接。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具有供用户把持的第二壳体,所以用户把持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手或手指不会放在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因此,当用户目视显示在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的图像时,手或手指不会妨碍立体视觉。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拍摄指示单元。拍摄指示单元被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用于指示保存上述外侧拍摄部或上述内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在此,“保存所拍摄的图像”意味着将图像暂时存储在易失性记忆装置中,或者永久存储在非易失性记忆装置中。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第二壳体设置有指示保存图像的拍摄指示单元,所以当用户指示保存图像时,手或手指不会放在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因此,指示保存立体图像时,不会干扰图像的立体视觉。例如,在立体显示部上对外侧拍摄部所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实时显示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一边对显示在立体显示部的图像进行立体的目视,一边保存图像。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壳体的主面也可以是在将上述壳体及上述第二壳体折叠起来的状态下成为内侧的面。在此情况下,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包括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平面显示部。平面显示部设被置在将上述壳体及上述第二壳体折叠起来的状态下成为内侧的、上述第二壳体的内侧面上。
根据上述构成,不仅可以在立体显示部上对图像进行立体显示,也可以在平面显示部上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因此,可以在立体显示部对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同时,使平面显示部显示不需要进行立体显示的图像和文字等信息。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接触位置检测单元。接触位置检测单元被设置在上述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用于检测该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被接触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设置有触摸屏等检测接触的检测单元。由此,例如在平面显示部上显示出操作用画面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该画面来进行操作。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位置指示单元。位置指示单元指示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的与上述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的接触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述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的接触位置是由上述接触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用户可以利用通过接触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来进行指示的方式,来指示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的位置。在立体显示部显示出立体图像的情况下,若用户用手指或触笔等直接接触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来进行指示,则手指或触笔等会进入用户的视野,从而会干扰立体视觉。然而,如上所述,利用通过接触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来进行指示的方式,来指示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的与该接触位置对应的位置,便可使手指或触笔不进入用户的视野,从而不会干扰立体视觉。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面积可以比上述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面积大。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使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大于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能够使用户注目于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另外,由于立体显示部的屏幕大小与平面显示部的屏面大小不同,所以用户能够得知正确地手持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方法。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横向的分辨率可以高于上述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横向的分辨率。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使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横向分辨率高于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横向分辨率,能够使用户注目于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即,在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显示出立体图像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横向分辨率降低,从而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立体图像。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内侧拍摄部也可以被配置在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横向的中间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在用户正对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时,用内侧拍摄部从正面拍摄用户的脸。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外侧拍摄部的两个拍摄单元也可以分别被配置在相对将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左右二等分的直线对称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当用户正视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时,能够使外侧拍摄部的两个拍摄单元的拍摄方向与用户的视线方向相一致。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外侧拍摄部的两个拍摄单元也可以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背面的上部、且是比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上端高的位置的背面。
根据上述构成,外侧拍摄部的两个拍摄单元与立体显示部不会在壳体内部彼此妨碍,从而能使壳体变薄。另外,由于用户把持第二壳体时,外侧拍摄部位于远离用户的手的位置,因此可以避免用户的手挡住外侧拍摄部的两个拍摄单元。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内侧拍摄部也可以被设置在上述外侧拍摄部的两个拍摄单元的中间位置的背面。
根据上述构成,在用户正视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时,能用内侧拍摄部从正面拍摄用户的脸。另外,通过如此配置外侧拍摄部的两个拍摄单元和内侧拍摄部,可以避免外侧拍摄部的两个拍摄单元和内侧拍摄部在壳体内部彼此妨碍。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立体显示部能够在立体显示模式与平面显示模式之间切换,该立体显示模式是利用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显示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图像的模式;该平面显示模式是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模式。在此情况下,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包括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主面上,用于进行上述立体显示模式与上述平面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利用切换开关来切换立体显示部的显示模式。此外,由于切换开关被设置在壳体的主面上,所以当用户正视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时,可以目视该切换开关。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立体显示部能够在立体显示模式与平面显示模式之间切换,该立体显示模式是利用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显示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图像的模式;该平面显示模式是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模式。在此情况下,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包括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被设置于上述壳体,用于进行上述立体显示模式与上述平面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
根据上述构成,在包括供用户把持的第二壳体的构成中,立体显示部的切换开关被配置于壳体。这样可以避免用户把持第二壳体时误操作切换开关。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切换开关是滑块,该滑块既能够在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的规定范围内移动,又能够移动到第三位置。在此情况下,当上述滑块位于第三位置时,上述立体显示部被切换到上述平面显示模式,当上述滑块位于上述规定范围时,上述立体显示部被切换到上述立体显示模式。另外,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包括调节单元。当上述滑块位于上述规定范围时,调节单元相应于上述滑块在该规定范围内的位置,来调节在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的上述右眼用图像与上述左眼用图像之间在横向上的位置间距。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用切换开关来切换立体显示部的显示模式。并且,能够用切换开关来调节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横向位置。因此,能够用切换开关来调节立体图像的立体感。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指示器,该第一指示器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主面上,用于表示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模式是否是立体显示模式。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第一指示器被设置在壳体的主面上,所以当用户正视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时,可以看到第一指示器。因此,用户能够得知立体显示部的显示模式。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器,该第二指示器被设置在与上述壳体的主面不相同的面上,用于表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规定状态,该规定状态与上述第一指示器所表示的状态不相同。
根据上述构成,例如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的ON/OFF的指示器被设置在与壳体的主面不相同的面上。因此,在用户观看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时,第二指示器不会进入用户的视野,从而不会干扰立体视觉。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包括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在内的上述壳体的主面整体被透明的屏盖覆盖。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壳体的主面整体与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产生一体感,并可以使用户注目于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模拟摇杆,该模拟摇杆被设置于,在正视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状态下把持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用户的手指接触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用模拟摇杆来指示任意方向。例如,当立体显示部显示出三维虚拟空间,要进行指示该三维空间中的方向的操作时,用户使用模拟摇杆能够容易地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操作。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被设置于上述模拟摇杆的下方的十字形键。
根据上述构成,例如在立体显示部对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情况下,使用模拟摇杆;在立体显示部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情况下,使用十字形键。这样,能够相应于图像的显示形式,来进行多样的操作。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模拟摇杆和十字形键。模拟摇杆被设置于,在正视上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情况下把持上述第二壳体时,用户的手指接触的位置。十字形键被设置于上述模拟摇杆的下方。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在平面显示部被设置于立体显示部的下方的情况下,模拟摇杆位于上方、十字形键位于下方,所以例如能够使立体显示部与模拟摇杆相对应,平面显示部与十字形键相对应。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姿势检测单元和姿势告知单元。姿势检测单元检测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姿势。姿势告知单元告知上述姿势检测单元所检测的姿势是否是水平姿势。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用姿势检测单元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姿势,并向用户告知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是水平姿势。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姿势告知单元也可以将上述姿势检测单元所检测的姿势是否是水平姿势的信息显示在上述立体显示部上。
根据上述构成,在用户观看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情况下,能够了解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姿势。因此,例如用户在一边观看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一边利用外侧拍摄部拍摄立体图像时,能够得知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是水平姿势。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壳体、拍摄指示单元、及平面显示部。第二壳体被设置成与上述壳体的下方相连接,并包括朝向与上述壳体的主面相同的方向的主面、和供用户把持的把持部。拍摄指示单元被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用于指示上述外侧拍摄部或上述内侧拍摄部对图像进行拍摄。平面显示部被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的主面,并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
根据上述构成,用户能够把持第二壳体并用外侧拍摄部或内侧拍摄部来对图像进行拍摄。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具有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显示部的电子设备上实现丰富多彩的功能。可以在用户正视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状态下,利用外侧拍摄部拍摄立体图像,又可以在用户正视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状态下,使内侧拍摄部成为能够拍摄用户的脸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开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主视图。
图2是开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侧视图。
图3A是合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左视图。
图3B是合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主视图。
图3C是合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右视图。
图3D是合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将屏盖27从上壳体21的内侧面分离后的状态的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上壳体21的A-A’线剖面图。
图6A是表示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位于最低点(第三位置)时的情形的图。
图6B是表示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位于最低点的上方位置(第一位置)时的情形的图。
图6C是表示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位于顶点(第二位置)时的情形的图。
图7是表示游戏装置10的内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用户用双手把持游戏装置10时的情形的图。
图9是表示用户用一只手把持游戏装置10时的情形的图。
图10是表示显示在上部LCD22的屏幕上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处于在水平方向大幅倾斜的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对图像进行拍摄的情形的图。
图12是表示游戏装置10的主存储器32的存储分配图表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处理的详细内容的主流程图。
图14是表示上部LCD22的显示处理(步骤S9)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图15A是表示游戏装置10处于在水平方向不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15B是表示游戏装置10处于在水平方向(靠左侧)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16A是表示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之间的间距为0的情况下,显示在上部LCD22上的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6B是表示在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之间的间距被设定为最大值的情况下,显示在上部LCD22上的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7A是表示在基于图16A所示的位置关系而将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显示在上部LCD22上的情况下,用户所感觉到的拍摄对象的位置的图。
图17B是表示按照如图16B所示的位置关系来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显示在上部LCD22上的情况下,用户感觉到的拍摄对象的位置的图。
图18是表示用触摸屏13来指示在上部LCD22上的位置的情形的图。
图19是表示显示在上部LCD22上的游戏图像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游戏装置
11下壳体
12下部LCD
13触摸面板
14操作按钮
15模拟摇杆
16LED
21上壳体
22上部LCD
23外侧拍摄部
23a外侧拍摄部(左)
23b外侧拍摄部(右)
24内侧拍摄部
253D调节开关
263D指示器
28触控笔
31信息处理部
311中央处理器(CPU)
312图形处理器(GPU)
32主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游戏装置的结构>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游戏装置进行说明。图1~图3是表示游戏装置10的外观的平面图。游戏装置10是便携式游戏装置,如图1~图3所示是可以折叠的结构。图1及图2表示打开状态(开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图3A~图3D表示闭合状态(合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图1是开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主视图;图2是开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右视图。游戏装置10能够通过拍摄部来拍摄图像,并将所拍摄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或保存所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并且,游戏装置10能够执行储存在可更换记忆卡内的、或者从服务器或其它游戏装置接收到的游戏程序,并能够将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而生成的图像,如虚拟空间中所设定的虚拟摄像机所拍摄的图像等显示在屏幕上。
首先,参照图1~图3来说明游戏装置10的外观结构。如图1~图3所示,游戏装置10包括下壳体11以及上壳体21。下壳体11与上壳体21能够开合(能够折叠)地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壳体11和上壳体21分别呈长方形的板状,各自的长边部分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下壳体11的上部长边部分设置有,在垂直于下壳体11的内侧面(主面)11B的方向上突起的突起部11A。并且,在上壳体21的下部长边部分设置有,从上壳体21的下侧面在垂直于该下侧面的方向上突起的突起部21A。通过连接下壳体11的突起部11A和上壳体21的突起部21A,下壳体11和上壳体21能够可折叠地连接。
<下壳体的说明>
首先,说明下壳体11的结构。如图1~图3所示,在下壳体11中设置有:下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12、触摸面板13、各个操作按钮14A~14L(图1、图3)、模拟摇杆15、LED16A~16B、插槽17以及传声器用孔18。以下对它们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下部LCD12装在下壳体11中。下部LCD12为长方形,其长边方向被配置成与下壳体11的长边方向一致。下部LCD12被配置于下壳体11的中央。下部LCD12被设置于下壳体11内侧面(主面),并且该下部LCD12的屏幕从下壳体11上所开设的开口部露出。不使用游戏装置10时使之为合状态,能够避免弄脏下部LCD12的屏幕,或防止其受损伤。下部LCD12的像素数例如可以是256dot×192dot(宽×高)。下部LCD12与后述的上部LCD22不同,是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不能够产生立体视觉)的显示装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LCD来作为显示装置,但是也可以用例如利用了电致发光(E1ectroLuminescence:EL)的显示装置等其它任何显示装置。此外,下部LCD12也可以使用任意分辨率的显示装置。
如图1所示,游戏装置10以触摸面板13来作为输入装置。触摸面板13安装在下部LCD12的屏幕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摸面板13是电阻膜式触摸面板。但是,触摸面板并不仅限于电阻膜式,可以用如静电容式等任何方式的触摸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分辨率与下部LCD12的分辨率相同(检测精度)的触摸面板来作为触摸面板13。但触摸面板13的分辨率并不一定需要与下部LCD12的分辨率一致。此外,在下壳体11的上侧面设置有插槽17(图1及图3D所示的虚线)。插槽17能够收纳用于对触摸面板13进行操作的触控笔28。此外,通常使用触控笔28来对触摸面板13进行输入,但并不仅限于触控笔28,也可以通过用户的手指来对触摸面板13进行输入。
各个操作按钮14A~14L是用于进行规定的输入的输入装置。如图1所示,下壳体11的内侧面(主面)上设置了各个操作按钮14A~14L中的十字按钮14A(方向输入按钮14A)、按钮14B、按钮14C、按钮14D、按钮14E、电源按钮14F、选择按钮14J、HOME按钮14K以及开始按钮14L。十字按钮14A呈十字形状,具有指示上下左右方向的按钮。按钮14B、按钮14C、按钮14D、按钮14E被配置成十字形。按钮14A~14E、选择按钮14J、HOME按钮14K以及开始按钮14L中被适当地分配了与游戏装置10所执行的程序相应的功能。例如,十字按钮14A用于选择操作等、各个按钮14A~14E例如用于决定操作或取消操作等。此外,电源按钮14F用于打开/关闭游戏装置10的电源。
模拟摇杆15是指示方向的器件,被设置于下壳体11的内侧面靠下部LCD12的左侧区域的上部区域。如图1所示,十字按钮14A被设置在靠下部LCD12的左侧区域的下部区域,模拟摇杆15被设置于十字按钮14A的上方。此外,将模拟摇杆15及十字按钮14A设计在把持下壳体的左手拇指能够进行操作的位置。并且,通过将模拟摇杆15设置在上部区域,使得把持下壳体11的左手大拇指自然地落在模拟摇杆15所设置的地方,而当左手的大拇指稍向下移动时,就能够操作十字按钮14A。模拟摇杆15的键顶(keytop)被构成为能够平行于下壳体11的内侧面滑动。模拟摇杆15根据游戏装置10所执行的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游戏装置10执行在三维虚拟空间中出现规定对象的游戏的情况下,模拟摇杆15作为输入装置实现使该规定对象在三维虚拟空间中移动的功能。该情况下,规定对象向模拟摇杆15的键顶滑动的方向移动。此外,模拟摇杆15也可以作为通过向上下左右以及斜方向的任意方向倾倒规定量来实现模拟输入。
呈十字形配置的按钮14B、按钮14C、按钮14D、按钮14E的四个按钮被配置在把持下壳体11的右手大拇指自然落在的位置。并且,这四个按钮和模拟摇杆15左右对称地配置在下部LCD12的两侧。由此,根据游戏程序,例如习惯用左手的人能够使用这四个按钮来进行方向指示输入。
此外,传声器用孔18被设置在下壳体11的内侧面上。在传声器用孔18的下部设置有后述的作为声音输入装置的传声器(参照图7),该传声器检测游戏装置10的外部的声音。
图3A是合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左视图,图3B是合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主视图,图3C是合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右视图,图3D是合状态下的游戏装置10的后视图。如图3B及图3D所示,在下壳体11上侧面设置有L按钮14G及R按钮14H。L按钮14G被设置在下壳体11顶面的左端部,R按钮14H被设置在下壳体11顶面的右端部。L按钮14G及R按钮14H例如能够实现作为拍摄部的快门按钮(拍摄指示按钮)的功能。此外,如图3A所示,音量按钮14I被设置在下壳体11的左侧面。音量按钮14I用于调节游戏装置10所具备的扬声器的音量。
如图3A所示,在下壳体11的左侧面设置有可开合的翻盖部11C。在该翻盖部11C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实现游戏装置10和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45的电连接的连接器(connector)(未图示)。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45拆卸自由地安装于连接器。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45例如用于存储(保存)游戏装置10所拍摄的图像的数据。此外,上述连接器及其翻盖部11C也可以被设置在下壳体11的右侧面。
此外,如图3D所示,在下壳体11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对游戏装置10插入存储有游戏程序的外部存储器44的插槽11D,在该插槽11D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能够与外部存储器44拆卸自由地实现电连接的连接器(未图示)。当外部存储器44与游戏装置10连接时,能够执行规定的游戏程序。此外,上述连接器及其插槽11D也可以被设置在下壳体11的其它侧面(例如,右侧面等)。
此外,如图1及图3C所示,在下壳体11的下侧面设置有向用户通知游戏装置10的电源的ON/OFF状况的第1LED16A,在下壳体11的右侧面设置有向用户通知游戏装置10的无线通信的建立状况的第2LED16B。游戏装置10与其它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当无线通信建立时第1LED16B亮灯。游戏装置10具有例如采用依照IEEE802.11.b/g规格的方式来接入无线LAN的功能。在下壳体11的右侧面设置有使该无线通信的功能有效/无效的无线开关19(参照图3C)。
此外,下壳体11中装有作为游戏装置10的电源的充电式电池,并且可以通过被设置在下壳体11的侧面(例如,上侧面)的端子,来对该电池进行充电,但图示中省略了该部分。
<上壳体的说明>
接着,说明上壳体21的结构。如图1~图3所示,上壳体21上设置有上部LCD(LiquidCrystalDisplay)22、外侧拍摄部23(外侧拍摄部(左)23a及外侧拍摄部(右)23b)、内侧拍摄部24、3D调节开关25以及3D指示器26。以下对它们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上部LCD22安装在上壳体21中。上部LCD22为长方形,配置成其长边方向与上壳体21的长边方向一致。上部LCD22配置在上壳体21的中央。上部LCD22的屏幕的面积设计得比下部LCD12的屏幕的面积大。并且,上部LCD22的屏幕设计得比下部LCD12的屏幕宽。即,上部LCD22的屏幕的长宽比(aspectratio)中的宽度比例设定得比下部LCD12的屏幕的长宽比中的宽度比例大。
上部LCD22的屏幕被设置在上壳体21的内侧面(主面)21B上,并且该上部LCD22的屏幕从上壳体21上所开设的开口部露出。此外,如图2及图4所示,上壳体21的内侧面被透明的屏盖27覆盖。图4是表示将屏盖27从上壳体21的内侧面拆卸之后的状态的图。该屏盖27不仅保护上部LCD22的屏幕,还使上部LCD22与上壳体21的内侧面为一体,使之具有一体感。上部LCD22的像素数例如可以是640dot×200dot(宽×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LCD22是液晶显示装置,但是也可以用例如利用了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的显示装置等。此外,上部LCD22也可以使用任意分辨率的显示装置。
上部LCD22是能够显示能够产生立体视觉的图像的显示装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实质上相同的显示区域来显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具体地,它是采用以规定单位(例如,每一列)来横向交替地显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的方式的显示装置。或者,它也可以是采用交替地显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的方式的显示装置。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是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显示装置。并且,可以使用柱状透镜方式(lenticular)或视差屏障方式(ParalaxBarriers),将横向交替地显示的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分别分解给左眼及右眼,以使左眼及右眼看到各自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上部LCD22是视差屏障方式。上部LCD22用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显示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图像(立体图像)。即,上部LCD22利用视差屏障,使用户的左眼看到左眼用图像,右眼看到右眼用图像,由此能够显示对于用户而言具有立体感的立体图像(能够产生立体视觉的图像)。此外,上部LCD22能够使上述视差屏障无效,使视差屏障无效的情况下,能够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与上述的立体视觉的意思相反,能够显示平面视觉的图像。即,左眼和右眼看到同样的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式)。这样,上部LCD22是能够在显示能够产生立体视觉的图像的立体显示模式、与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平面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显示装置。该显示模式的切换将通过后述的3D调节开关25来进行。
外侧拍摄部23是被设置在上壳体21的外侧面(与设置有上部LCD22的主面相反的背面)21D上的两个拍摄部(23a及23b)的总称。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的拍摄方向都是该外侧面21D向外的法线方向。并且,这些拍摄部都设计在与上部LCD22的显示面(内侧面)的法线方向呈180度相反的方向。即,外侧拍摄部(左)23a的拍摄方向与外侧拍摄部(右)23b的拍摄方向平行。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根据游戏装置10所执行的程序,能够作为立体摄像机使用(在此情况下,利用外侧拍摄部(左)23a所拍摄的图像和外侧拍摄部(右)23b所拍摄的图像,在上部LCD上显示能够产生立体视觉的图像)。此外,可以根据程序单独地使用2个外侧拍摄部(23a及23b)中的任意一方,从而将外侧拍摄部23作为非立体摄像机来使用(在此情况下,基于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中的任意一方所拍摄的图像,在平面显示模式下的上部LCD上对拍摄图像进行平面视觉显示)。此外,还可以根据程序,通过合成2个外侧拍摄部(23a及23b)所拍摄的图像,或者互补性地利用该2个外侧拍摄部(23a及23b)所拍摄的图像,来实现扩大了拍摄范围的拍摄。此外,还可以将该2个外侧拍摄部(23a及23b)所拍摄的图像及内侧拍摄部24所拍摄的图像中的至少2个图像相组合来进行合成,并将合成图像显示在上部LCD上。例如,可以利用2个外侧拍摄部(23a及23b)所拍摄的图像来在上部LCD上对拍摄图像进行立体视觉显示,同时显示将该图像与内侧拍摄部24所拍摄的图像(静止图像也可)合成起来的图像。更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先保存内侧拍摄部24所拍摄的图像,并将该图像用作虚拟对象的纹理,再用左眼用虚拟摄像机和右眼用虚拟摄像机来拍摄该虚拟对象,从而生成虚拟世界的立体视觉图像,并利用2个外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来与现实世界的立体视觉图像进行合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拍摄部23由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这两个拍摄部构成。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包含:具有各自规定的相同分辨率的拍摄元件(例如,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以及镜头。镜头也可以具有变焦机构。
如图1的虚线及图3B的实线所示,构成外侧拍摄部23的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被配置成与上部LCD22的屏幕的横向平行地排列。即,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配置成使连接2个拍摄部的直线与上部LCD22的屏幕的横向平行。图1的虚线所示的23a及23b分别表示位于与上壳体21的内侧面相反一侧的外侧面的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如图1所示,当用户从正面观看上部LCD22的屏幕时,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分别位于左侧和右侧。当执行使外侧拍摄部23实现立体摄像机的功能的程序时,外侧拍摄部(左)23a拍摄用户的左眼看到的左眼用图像,外侧拍摄部(右)23b拍摄用户的右眼看到的右眼用图像。外侧拍摄部(左)23a与外侧拍摄部(右)23b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人的双眼的间隔,例如可以设定在30mm~70mm的范围内。此外,外侧拍摄部(左)23a与外侧拍摄部(右)23b之间的间隔并不仅限于该范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拍摄部(左)23a及外侧拍摄部(右)23b被固定在壳体上,不能改变拍摄方向。
此外,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分别配置于,在上部LCD22(上壳体21)的横向上相对于中央对称的位置。即,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分别被配置在相对于将上部LCD22左右二等分的直线对称的位置。此外,当上壳体21为打开的状态下,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被配置在上壳体21的上部,且位于比上部LCD22的屏幕的上端高的位置的背面。即,外侧拍摄部(左)23a与外侧拍摄部(右)23b被配置在上壳体21的外侧面,并且将上部LCD22投影到外侧面时,位于比所投影的上部LCD22的屏幕的上端高的位置。
这样,由于将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分别配置于,在上部LCD22的横向上相对于中央对称的位置,所以当用户正视上部LCD22时,能够使外侧拍摄部23的拍摄方向与用户的视线方向一致。并且,由于外侧拍摄部23被配置在比上部LCD22的屏幕的上端高的背面的位置,所以外侧拍摄部23与上部LCD22不会在上壳体21的内部彼此妨碍。因此,与将外侧拍摄部23配置在上部LCD22的屏幕的背面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上壳体21变薄。
内侧拍摄部24被设置在上壳体21的内侧面(主面)21B,并且是将该内侧面的内朝向的法线方向作为拍摄方向的拍摄部。内侧拍摄部24包含:具有规定的分辨率的拍摄元件(例如,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以及镜头。镜头也可以具有变焦机构。
如图1所示,在打开上壳体21的状态下,内侧拍摄部24被配置在上壳体21的上部,且比上部LCD22的屏幕的顶端高,而且被配置在从上壳体21的横向的中间位置(即将上壳体21(上部LCD22的屏幕)左右二等分的线上)。具体地,如图1及图3B所示,内侧拍摄部24被配置在上壳体21的内侧面,且位于外侧拍摄部23的左右拍摄部(外侧拍摄部(左)23a和外侧拍摄部(右)23b)的中间位置的背面。即,在将上壳体21的外侧面上所设置的外侧拍摄部23的左右拍摄部投影到上壳体21的内侧面的情况下,内侧拍摄部24被设置在所投影的该左右拍摄部的中间。图3B所示的虚线24表示位于上壳体21的内侧面的内侧拍摄部24。
这样,内侧拍摄部24拍摄与外侧拍摄部23的拍摄方向相反的方向。内侧拍摄部24被设置在上壳体21的内侧面,且位于外侧拍摄部23的左右拍摄部的中间位置的背面。由此,用户正视上部LCD22的情况下,用内侧拍摄部24能够从正面拍摄用户的脸。此外,由于外侧拍摄部23的左右拍摄部与内侧拍摄部24不会在上壳体21的内部彼此妨碍,因而能够使上壳体21变薄。
3D调节开关25是滑动开关,并且如上所述是用于切换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的开关。并且,3D调节开关25用于调节上部LCD22所显示的能够产生立体视觉的图像(立体图像)的立体感。如图1~图3所示,3D调节开关25被设置在上壳体21的内侧面及右侧面的端部,并且被设置在当用户正视上部LCD22时,能够看到该3D调节开关25的位置。并且,3D调节开关25的操作部突出于内侧面及右侧面的两面,并从任何一方都能够看到并能够进行操作。此外,3D调节开关25以外的开关都被设置在下壳体11上。
图5是图1所示的上壳体21的A-A’线剖面图。如图5所示,在上壳体21的内侧面的右端部形成有凹部21C,且该凹部21C中设置有3D调节开关25。如图1及图2所示,3D调节开关25被配置在从上壳体21的正面及右侧面能够看到的位置。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能够滑动到规定方向(上下方向)的任何位置,并且可相应于该滑块25a的位置来设定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
图6A到图6C是表示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滑动的情形的图。图6A是表示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位于最低点(第3位置)时的情形的图。图6B是表示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位于比最低点高的位置(第1位置)时的情形的图。图6C是表示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位于顶点(第2位置)时的情形的图。
如图6A所示,当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位于最低点(第3位置)时,上部LCD22被设定为平面显示模式,上部LCD22的屏幕上显示平面图像(此外,也可以在使上部LCD22保持立体显示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成为同一图像,来进行平面显示)。而当滑块25a位于图6B所示的位置(比最低点高的位置(第1位置))到图6C所示的位置(最顶点的位置(第2位置))之间时,上部LCD22被设定为立体显示模式。该情况下,上部LCD22的屏幕上显示能够产生立体视觉的立体图像。当滑块25a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时,能够根据滑块25a的位置来调节立体图像的立体感。具体地,能够相应于滑块25a的位置来调节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的横向位置的间距。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对立体图像的立体感进行调节的方法于后述。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被构成为,能够在第3位置固定,并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滑动到任何位置。例如,滑块25a被构成为:被从形成3D调节开关25的侧面向图6A所示的横向突出的凸部(未图示)固定在第3位置,且只有向上方施加规定以上的力才能使之滑动到第3位置的上方。当滑块25a位于从第3位置到第1位置时,立体图像的立体感不能被调节,这是所谓的闲置空间(idlespace)。在其它例子中,也可以不设置闲置区间,而将第3位置和第1位置作为相同的位置。此外,也可以将第3位置设置在第2位置与第1位置之间。该情况下,使滑块从第3位置向第1位置的方向移动了的情况,和向第2位置移动了的情况下,调节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横向位置的间距的调节方向变反。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游戏装置所执行的程序包括:用于显示立体相片的程序和用于显示立体的CG图像的程序。在后者的程序中,用左眼用虚拟摄像机和右眼用虚拟摄像机来拍摄虚拟空间,并生成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当执行上述程序时,本实施方式的游戏装置相应于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的位置,来变更2个虚拟摄像机之间的间隔,从而调节立体感。
3D指示器26表示上部LCD22是否是立体显示模式。3D指示器26是LED,在上部LCD22的立体显示模式有效的情况下亮灯。此外,也可以使3D指示器26只有在上部LCD22为立体显示模式,且显示立体视觉图像的程序处理被执行时(即,3D调节开关位于从上述第1位置到上述第2位置,执行使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不同的图像处理时)才亮灯。如图1所示,3D指示器26被设置在上壳体21的内侧面,且位于上部LCD22的屏幕附近。从而,当用户正视上部LCD22的屏幕时,用户容易看到3D指示器26。因此,当用户正在确认上部LCD22的屏幕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识别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
此外,在上壳体21的内侧面设置有扬声器孔21E。从该扬声器孔21E输出来自于后述的扬声器43的声音。
<游戏装置10的内部结构>
接着,参照图7,说明游戏装置10的内部电结构。图7是表示游戏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如图7所示,游戏装置10除了上述的各个部以外,还具备:信息处理部31、主存储器32、外部存储器接口(外部存储器I/F)33、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I/F34、数据保存用内部存储器35、无线通信模块36、局部通信模块37、实时时钟(RTC)38、加速度传感器39、电源电路40以及接口电路(I/F电路)41等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集成于电子电路基板,并被装在下壳体11(或者也可以是上壳体21)中。
信息处理部31是包括用于执行规定的程序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311、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312等的信息处理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程序存储于游戏装置10内的存储器(例如被连接于外部存储器I/F33的外部存储器44或数据保存用内部存储器35)。信息处理部31的CPU311通过执行该规定的程序,来执行后述的拍摄处理(图12)。此外,由信息处理部31的CPU311所执行的程序可以通过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而从其它设备获得。此外,信息处理部31包括视频RAM(VideoRAM,VRAM)313。信息处理部31的GPU312根据来自信息处理部31的CPU311的命令来生成图像,并绘制到VRAM313。然后,信息处理部31的GPU312将绘制到VRAM313的图像输出到上部LCD22及/或下部LCD2,从而在上部LCD22及/或下部LCD2显示该图像。
信息处理部31上连接有:主存储器32、外部存储器I/F33、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I/F34及数据保存用内部存储器35。外部存储器I/F33是用于与外部存储器44拆卸自由地连接的接口。并且,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I/F34是用于与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45拆卸自由地连接的接口。
主存储器32是用作信息处理部31(的CPU311)的工作区或缓冲区的易失性存储单元。即,主存储器32暂时储存上述拍摄处理所用的各种数据,或者暂时储存从外部(外部存储器44或其它设备等)获取的程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虚拟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Pseudo-SRAM:PSRAM)来作为主存储器32。
外部存储器44是用于存储信息处理部31所执行的程序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外部存储器44例如通过读取专用的半导体存储器而构成。当外部存储器44与外部存储器I/F33连接时,信息处理部31能够载入外部存储器44中所储存的程序。通过执行信息处理部31所载入的程序,来执行规定的处理。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45由非易失性的能够读写的存储器(例如,NAND型闪存)构成,用于储存规定的数据。例如,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45中储存有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图像或通过其它设备拍摄的图像。当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45与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I/F34连接时,信息处理部31载入数据保存用外部存储器45所储存的图像,从而能够在上部LCD22及/或下部LCD2显示该图像。
数据保存用内部存储器35由可读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NAND型闪存)构成,用于储存规定的数据。例如,数据保存用内部存储器35中保存有通过经由无线通信模块36的无线通信而下载的数据或程序。
无线通信模块36具有例如采用基于IEEE802.11.b/g规格的方式与无线LAN连接的功能。此外,局部通信模块37具有通过规定的通信方式(例如,基于红外通信),而在同种类的游戏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无线通信模块36及局部通信模块37被连接于信息处理部31。信息处理部31能够用无线通信模块36经由因特网而与其它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或者用局部通信模块37来与其它同种类的游戏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此外,信息处理部31上连接有加速度传感器39。加速度传感器39检测沿三个轴(xyz轴)方向的直线方向的加速度(直线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传感器39被设置在下壳体11的内部。如图1所示,加速度传感器39检测出以下壳体11的长边方向为x轴、下壳体11的短边方向为y轴、与下壳体11的内侧面(主面)垂直的方向为z轴的各个轴的直线加速度的大小。并且加速度传感器39例如是静电容量式的加速度传感器,也可以是其它方式的加速度传感器。此外,加速度传感器39也可以是检测1个或2个轴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信息处理部31通过接收表示由加速度传感器39检测出的加速度的数据(加速度数据),能够检测出游戏装置10的姿势或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部31基于由加速度传感器39检测出的加速度来判断游戏装置10的姿势(倾斜度)。
此外,信息处理部31上连接有RTC38以及电源电路40。RTC38对时间进行计数,并输出给信息处理部31。信息处理部31基于RTC38所计时的时间来计算当前时刻(日期)。电源电路40控制来自游戏装置10所具有的电源(装在下壳体11中的上述充电式电池)的电力,并向游戏装置10的各个元件供电。
此外,信息处理部31上连接有I/F电路41。I/F电路41上连接有传声器42以及扬声器43。具体地,扬声器43经由未图示的放大器被连接在I/F电路41上。传声器42检测用户的声音并将声音信号输出给I/F电路41。放大器将来自I/F电路41的声音信号放大,并将声音从扬声器43输出。此外,触摸面板13被连接在I/F电路41上。I/F电路41包括:对传声器42及扬声器43(放大器)进行控制的声音控制电路、以及对触摸面板进行控制的触摸面板控制电路。声音控制电路对声音信号进行A/D转换以及D/A转换,或将声音信号转换成规定格式的声音数据。触摸面板控制电路基于来自触摸面板13的信号来生成规定格式的触摸位置数据,并输出到信息处理部31。触摸位置数据表示在触摸面板13的输入面上进行了输入的位置坐标。此外,触摸面板控制电路按每隔规定时间一次的比率来读取来自触摸面板13的信号以及生成触摸位置数据。信息处理部31通过获取触摸位置数据,能够得知对触摸面板13进行了输入的位置。
操作按钮14包括上述各个操作按钮14A~14L,并与信息处理部31连接。从操作按钮14向信息处理部31输出表示对各个操作按钮14A~14I输入的状况(是否被按下)的操作数据。信息处理部31从操作按钮14获取操作数据,从而按照对操作按钮14所进行的输入来执行处理。
下部LCD12及上部LCD22被连接于信息处理部31。下部LCD12及上部LCD22按照信息处理部31(的GPU312)的指示来显示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部31使下部LCD12显示出操作用图像,使上部LCD22显示出从各拍摄部23及24中的任一个拍摄部获取的图像。即,信息处理部31使LCD22显示利用了由外侧拍摄部23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立体图像(能够产生立体视觉的图像),或使上部LCD22显示由内侧拍摄部24拍摄的平面图像。
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被连接于上部LCD22的LCD控制器(未图示),并对该LCD控制器进行视差屏障的ON/OFF的控制。当上部LCD22的视差屏障为ON时,信息处理部31的VRAM313中所储存的(由外侧拍摄部23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被输出到上部LCD22。更具体地,LCD控制器通过交替地执行读出右眼用图像的纵向1列的像素数据的处理、和读出左眼用图像的纵向1列的像素数据的处理,来从VRAM313读出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由此,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被分割成像素在纵向按列排列的带状图像,被分割后的右眼用图像的带状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带状图像交替地配置的图像被显示在上部LCD22的屏幕上。然后,用户经由上部LCD22的视差屏障便能够看到该图像,由此,用户的右眼能够看到右眼用图像,用户的左眼能够看到左眼用图像。如此便能够将产生立体视觉的图像显示在上部LCD22的屏幕上。
外侧拍摄部23及内侧拍摄部24被连接在信息处理部31上。外侧拍摄部23及内侧拍摄部24按照信息处理部31的指示来拍摄图像,并将所拍摄的图像的数据输出到信息处理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部31向外侧拍摄部23及内侧拍摄部24中的任一个拍摄部发出拍摄指示,受理拍摄指示的拍摄部拍摄图像并将图像数据发送给信息处理部31。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户在触摸面板13上所进行的触摸操作来选择要使用的拍摄部。信息处理部31(CPU311)检测到拍摄部被选择,而信息处理部31向外侧拍摄部23或内侧拍摄部24发出拍摄指示。
3D调节开关25被连接在信息处理部31上。3D调节开关25根据滑块25a的位置相应地将电信号发送给信息处理部31。
此外,3D指示器26被连接在信息处理部31上。由信息处理部31来控制3D指示器26的亮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上部LCD22是立体显示模式时,信息处理部31使3D指示器26亮灯。以上是有关游戏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8~图11来说明游戏装置10的使用状态的一例。图8是表示用户用双手把持游戏装置10时的情形的图。如图8所示,用户用双手的手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把持下壳体11的侧面及外侧面(与内侧面相反侧的面),以使下部LCD12及上部LCD22朝向用户的方向。通过如上所述的把持方式,用户能够在把持着下壳体11的状态下用拇指操作各个操作按钮14A~14E及模拟摇杆15,用食指操作L按钮14G及R14H。此外,图9是表示用户用一只手把持游戏装置10的情形的图。如图9所示,可以通过放开把持着下壳体11的一只手而只用另一只手把持下壳体11,来用放开的手对触摸面板13进行输入。
图10是表示显示在上部LCD22的屏幕上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当用户选择外侧拍摄部23并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把持游戏装置10时,上部LCD22的屏幕上实时地显示出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例如,如图10所示的立体图像60显示在上部LCD22的屏幕上。如图10所示,立体图像60中包括拍摄了在空间实际存在的拍摄对象51的拍摄对象图像61、和拍摄了在空间实际存在的拍摄对象52的拍摄对象图像62。立体图像60是对用户而言具有立体视觉的图像,例如,拍摄对象图像61及拍摄对象图像62看上去似乎从上部LCD22的屏幕向用户的方向跃出。而且,在上部LCD22的屏幕上,在立体图像60上重叠显示着由虚线表示的基准线63(水平基准线63a和垂直基准线63b)及表示游戏装置10的倾斜度的水准线64。水平基准线63a是将上部LCD22的屏幕上下二等分的线段,是在现实空间中不存在的线段。垂直基准线63b是将上部LCD22的屏幕左右二等分的线段,是在现实空间中不存在的线段。此外,水准线64是表示游戏装置10在水平方向上的倾斜度的线段,是在现实空间中不存在的线段。根据上述加速度传感器39所检测的加速度可计算出游戏装置10在水平方向上的倾斜度。水准线64以相应于计算出来的游戏装置10在水平方向上的倾斜度的倾斜度被显示在屏幕上。即,水准线64是垂直于加速度传感器39所检测出的重力方向的线段,在游戏装置10未倾斜的情况下,与水平基准线63a一致。在图10所示的例中,由于水准线64相对水平基准线63a向左侧倾斜,所以用户能够得知游戏装置10向左侧倾斜。从而能够通过参照水准线64进行拍摄,来对拍摄对象进行水平拍摄。
如此,上部LCD22的屏幕上显示出表示游戏装置10在水平方向上的倾斜度的水准线64,因而用户能够容易地判断游戏装置10是否在水平方向上倾斜。若游戏装置10是在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下拍摄并保存了立体图像(进行摄影),则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被围绕该图像中心转动之后被保存。图11是表示游戏装置10在水平方向大幅倾斜的状态下拍摄图像的情形的图。如图11所示,若游戏装置10在向左侧大幅倾斜的状态下对图像进行拍摄,则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被拍摄(保存)成围绕该图像的中心大幅转动后的图像。若将所保存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显示在上部LCD22,则显示出图11所示的转动之后的立体图像60。在此情况下,若用户将游戏装置10向与立体图像60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抵消立体图像60的倾斜,则用户观看到的立体图像60时不能产生立体视觉。这是因为当用户水平地把持上部LCD22并从正面观看时,通过上部LCD22的视差屏障,用户的右眼能够看到右眼用图像,用户的左眼能够看到左眼用图像。即,上部LCD22的视差屏障中,沿上部LCD22的纵向形成有屏障,通过该视差屏障,从用户的右眼的位置看时左眼用图像被遮蔽,从用户的左眼的位置看时右眼用图像被遮蔽。其结果,用户的右眼能够看到右眼用图像,用户的左眼能够看到左眼用图像。然而,若使上部LCD22在水平方向上倾斜,则视差屏障也会倾斜,从而右眼和左眼分别看到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部分混在一起的图像。因此,用户观看图像时不能产生立体视觉。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摄图像时显示出表示游戏装置10的倾斜(姿势)的水准线64,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认识到游戏装置10是否倾斜,从而使游戏装置10在水平方向不倾斜的状态下对图像进行拍摄。此外,水准线64也可以是平行于重力方向的线段。在此情况下,当游戏装置10不倾斜时,水准线64与垂直基准线63b一致。
<拍摄处理的详细内容>
下面,参照图12至图1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处理的详细内容。首先,对拍摄处理时存储于主存储器32的主要数据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游戏装置10的主存储器32的存储分配图表的图。如图12所示,主存储器32设置有数据记忆区域70。数据记忆区域70中,存储有摄像机选择数据71、左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2、右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3、加速度数据74、显示模式数据75、操作数据76等。除了上述数据之外,主存储器32还存储执行上述拍摄处理的程序、表示触摸面板13上的接触位置的数据、表示显示在下部LCD12上的用于选择摄像机的图像的数据等。
摄像机选择数据71是表示当前所选择的拍摄部的数据。摄像机选择数据71是表示当前所选择的拍摄部是外侧拍摄部23还是内侧拍摄部24的数据。
左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2是表示外侧拍摄部(左)23a所拍摄的左眼用图像在上部LCD22上的显示位置的数据,即表示左眼用图像的图像中心的坐标值的数据。右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3是表示外侧拍摄部(右)23b所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在上部LCD22上的显示位置的数据,即表示右眼用图像的图像中心的坐标值的数据。
加速度数据74是表示加速度传感器39所检测的最新加速度的数据。具体地,加速度数据74表示加速度传感器39所检测到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值。加速度传感器39按每隔规定时间一次的比率来检测加速度,并将其发送给信息处理部31(CPU311)。每当加速度传感器39检测出加速度,信息处理部31便更新主存储器32中的加速度数据74。
显示模式数据75是表示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是立体显示模式还是平面显示模式的数据。
操作数据76是表示对各个操作按钮14A~E、G~H、及模拟摇杆15所进行的操作的数据。
下面,参照图13及图14来说明拍摄处理的详细内容。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处理的详细内容的主流程图。游戏装置10的电源一接通,游戏装置10的信息处理部31(CPU311)便执行存储于未图示的ROM(只读存储器)中的起动程序,从而对主存储器32等各个单元进行初始化。接着,主存储器32载入存储于数据保存用内部存储器35的拍摄处理程序,信息处理部31的CPU311便开始执行该程序。如图13所示的流程图是表示信息处理部31(CPU311或GPU312)在以上处理结束之后要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13中,对不直接关系到本发明的处理,省略其说明。并且,在每一个帧(例如1/30秒。被称为帧时间)反复地执行如图13所示的自步骤S1至步骤S12的处理环。
首先,步骤S1中,信息处理部31判断是否有拍摄部的切换指示。例如,在下部LCD12的屏幕上显示着分别表示外侧拍摄部23及内侧拍摄部24的图标。基于触摸面板13所检测的触摸位置,信息处理部31判断是否有拍摄部的切换指示。具体地,在触摸位置被检测出,且该触摸位置是与当前所选择的拍摄部不同的拍摄部的图标的显示位置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判断为有拍摄部的切换指示。例如,在当前外侧拍摄部23被选择,且触摸面板13所检测的触摸位置是内侧拍摄部24的图标的显示位置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判断为有切换指示。在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接着执行步骤S2的处理。而在判断结果是否定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3的处理。也可以是,在外侧拍摄部23被选择的情况下,只显示用于切换成内侧拍摄部24的图标;而在内侧拍摄部24被选择的情况下,只显示用于切换成外侧拍摄部23的图标。此外,除了用触摸面板13对下部LCD12进行了屏幕操作的情况以外,还可以在各个操作按钮14A~E被按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有拍摄部的切换指示。
步骤S2中,信息处理部31选择拍摄部。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将用于拍摄图像的拍摄部切换成在步骤S1被触摸的拍摄部,并更新主存储器32中的摄像机选择数据71。接着,信息处理部31执行步骤S3的处理。
步骤S3中,信息处理部31获取拍摄图像。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获取表示当前所选择的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其存储在VRAM313中。例如,在外侧拍摄部23被选择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获取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此外,在内侧拍摄部24被选择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获取内侧拍摄部24所拍摄的图像。接着,信息处理部31执行步骤S4的处理。
步骤S4中,信息处理部31检测游戏装置10的姿势。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参照主存储器32中的加速度数据74,来检测游戏装置10在水平方向的倾斜度。更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根据加速度传感器39所检测出的三个轴向的加速度中、x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值,来检测游戏装置10的姿势。
图15A及图15B是用于说明游戏装置10的姿势的检测处理的图。图15A是表示游戏装置10处于在水平方向不倾斜的状态的图。图15B是表示游戏装置10处于在水平方向(向左侧)倾斜的状态的图。图15A及图15B中,XYZ坐标系是固定在空间的空间坐标系,xyz坐标系是固定在游戏装置10的物体坐标系。在此,将z轴的负方向当作重力方向。如图15A所示,在游戏装置10在水平方向(横向)不倾斜且静止的情况下,加速度传感器39检测重力。具体地,加速度传感器39所检测的y轴方向的加速度成为-G(G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值成为0。另一方面,如图15B所示,在游戏装置10在水平方向(横向)倾斜且静止的情况下,重力加速度作为x轴向分量加速度gx、及y轴向分量加速度gy而被检测出。即表示,在游戏装置10在水平方向倾斜而且静止的情况下,加速度传感器39所检测的x轴方向的加速度表示不是0的值。因此,基于x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大小,能够得知游戏装置10的倾斜程度。
另外,图15A或图15B中,即使在游戏装置10向前后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即,游戏装置10围绕x轴转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只根据加速度传感器39所检测的x轴方向的加速度的值,而检测出游戏装置10在水平方向上的倾斜。在虽然游戏装置10围绕x轴转动了,但是游戏装置10没有围绕z轴转动(横向不倾斜)的情况下,只是外侧拍摄部23的拍摄方向在空间的上下方向上发生变化,而不会影响到上述立体图像的显示。
另外,加速度传感器39检测相应于游戏装置10的移动的重力加速度以外的加速度。例如,在用户故意摇动游戏装置10的情况下,游戏装置10不能正确地把握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在此情况下,加速度传感器39所检测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或小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因此,在所检测出的加速度的大小超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值大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检测游戏装置10的姿势。另外,即使在用户不是故意摇动游戏装置10的情况下,只要游戏装置10略微摆动,也会检测到重力加速度以外的加速度。然而,在此情况下,由于在规定期间所检测的平均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所以也可以基于在规定期间所检测的加速度,来检测游戏装置10的姿势。
步骤S4之后,步骤S5的处理被执行。步骤S5中,信息处理部31判断外侧拍摄部23是否被选择。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参照摄像机选择数据71来判断当前所选择的拍摄部是否是外侧拍摄部23。在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外侧拍摄部23被选择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6的处理。而在判断结果是否定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9的处理。
步骤S6中,信息处理部31判断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是否位于最低点位置。信息处理部31基于来自3D调节开关25的信号来判断滑块25a是否位于最低点位置。在判断结果是否定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使3D指示器26亮灯,接下来执行步骤S7的处理。而在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使3D指示器26熄灯,接下来执行步骤S9的处理。
步骤S7中,信息处理部31调节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的位置。具体地,根据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的位置,信息处理部31更新在步骤S3所获取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的横向(上部LCD22的横向)的显示位置。更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相应于滑块25a的位置,调节左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2及右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3,以使左眼用图像向左方向移动规定距离,并使右眼用图像向右方向移动规定距离。由于步骤S7中更新了左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2及右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3,因此当执行后述的步骤S10(步骤S23)时,在调节之后的位置显示出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的移动量(间距)根据滑块25a的位置而被确定,当滑块25a位于第二位置(参照图6C)时,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的间距变得最大。在此,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间距是指,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的显示位置的横向的间距,即表示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的图像中心在横向(x方向上)的坐标值之差。当滑块25a位于第一位置(参照图6B)时,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间距变为0。如此,步骤S7中,根据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的位置,确定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的显示位置的横向的间距。在步骤S7的处理之后,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8的处理。
步骤S8中,信息处理部31更新显示模式数据75,并将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设定为立体显示模式(3D显示模式)。接着,信息处理部31执行步骤S10的处理。
另一方面,步骤S9中,信息处理部31更新显示模式数据75,并将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平面显示模式(2D显示模式)。在步骤S5判断为已选择内侧拍摄部24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6判断为通过3D调节开关25而被设定为平面显示模式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8的处理。接着,信息处理部31执行步骤S10的处理。
步骤S10中,信息处理部31执行上部LCD22的显示处理。参照图14来说明步骤S9中的显示处理的详细内容。图14是表示上部LCD22的显示处理(步骤S10)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步骤S21中,信息处理部31判断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是否是平面显示模式(2D显示模式)。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参照显示模式数据75,来判断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是否是平面显示模式。在判断结果是否定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22的处理。而在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24的处理。
步骤S22中,由于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被设定为立体显示模式,因此信息处理部31将上部LCD22的视差屏障设定为ON。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将使视差屏障为ON的信号发送给上部LCD22的LCD控制器。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23的处理。
步骤S23中,信息处理部31将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输出给上部LCD22。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将在步骤S7中已调节位置的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输出给上部LCD22。即,信息处理部31参照在步骤S7中已更新的左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2,来将左眼用图像输出给上部LCD22,以使左眼用图像显示在该左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2所示的位置。同样地,信息处理部31参照在步骤S7中已更新的右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3,来将右眼用图像输出给上部LCD22,以使右眼用图像显示在该右眼用图像位置数据73所示的位置。更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通过交替地执行输出右眼用图像的纵向1列的像素数据的处理、和输出左眼用图像的纵向1列的像素数据的处理。由此,右眼用图像在纵向被分割的带状图像和左眼用图像在纵向被分割的带状图像被交替地配置,并被显示在上部LCD22的屏幕上。在此情况下,根据两个图像的间距(步骤S7中被更新的各个图像的x方向坐标值之差),来配置右眼用图像的带状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带状图像。如上所述,由于两个图像被输出给上部LCD22,因此当用户正视上部LCD22的屏幕时,在步骤S7中已调节的位置上,用户的右眼似乎看到右眼用图像被显示出,用户的左眼似乎看到左眼用图像被显示出。
图16A及图16B是表示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位置之间的间距的图。图16A是在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间距为0的情况下,显示在上部LCD22的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6B是在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间距被设定为最大值的情况下,显示在上部LCD22的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6A及图16B中,示出左眼用图像81(实线)和右眼用图像82(虚线)。左眼用图像81包括拍摄了现实空间所存在的拍摄对象51的拍摄对象图像811、和拍摄了现实空间所存在的拍摄对象52的拍摄对象图像812。并且,右眼用图像82包括拍摄了现实空间所存在的拍摄对象51的拍摄对象图像821、和拍摄了现实空间所存在的拍摄对象52的拍摄对象图像822。在用户正视显示出左眼用图像81及右眼用图像82的上部LCD22的情况下,用户看到这些两个图像成为一体的立体图像(图10所示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像)。此外,在上部LCD22显示出左眼用图像81及右眼用图像82的情况下,左眼用图像81及右眼用图像82的整体或一部分被显示在上部LCD22。例如,如图16A所示,若两个图像的间距为0,既可以将左眼用图像81及右眼用图像82的整体显示在上部LCD22,也可以将以左眼用图像81及右眼用图像82的中心为中心的规定的长方形范围显示在上部LCD22。再如,如图16B所示,若两个图像的间距被设定为最大值,则可以只将左眼用图像81及右眼用图像82中的相重叠的部分显示在上部LCD22。在此,为了说明上的方便起见,图16A中在上下方向上略微错开地显示左眼用图像81及右眼用图像82,但是实际上这些两个图像的位置(图像中心的位置)是一致的。
如图16A所示,当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位于图6B所示的第一位置(比最低点稍高的位置)时,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间距被设定为0。并且,如图16B所示,当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位于图6C所示的第二位置(顶点)时,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间距被设定为最大。对图16A所示的状态与图16B所示的状态进行比较可知,立体图像的立体感不相同。具体地,与图16A所示的状态下相比,在图16B所示的状态下观看,立体图像中所包括的拍摄对象似乎显得位于上部LCD22的屏幕的深处。例如,在图16A所示的状态下,用户认为立体图像中所包括的拍摄对象位于屏幕附近,而在图16B所示的状态下,用户则感到立体图像中所包括的拍摄对象位于屏幕的深处。
图17A及图17B是表示根据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所显示的位置用户所感觉到的立体图像的立体感不同的图。图17A是表示,按照图16A所示的位置关系在上部LCD22显示出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时用户所感觉到的拍摄对象的位置的图。图17B是表示,按照图16B所示的位置关系在上部LCD22显示出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时所感觉到的拍摄对象的位置的图。图17A及图17B是表示在用户观看立体图像时感觉到的,用户、上部LCD22、以及拍摄对象51和5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如图17A所示,在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处于图16A所示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用户感到立体图像中所包括的拍摄对象51及52似乎位于上部LCD22的屏幕的前面。另一方面,如图17B所示,在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处于图16B所示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与图17A所示的情况相比,用户会感到立体图像中所包括的拍摄对象51及52似乎位于上部LCD22的屏幕的深处。如上所述,相应于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的横向的显示位置的变化,用户感觉到的立体图像中所包括的拍摄对象的位置也产生变化。因此,用户能够相应于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25a的位置,来变更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图像的立体感。
返回图14,在步骤S21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步骤S24的处理被执行。
步骤S24中,由于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被设定为平面显示模式,因此信息处理部31将上部LCD22的视差屏障设定为OFF。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将使视差屏障为OFF的信号发送给上部LCD22的LCD控制器。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25的处理。
步骤S25中,信息处理部31将一个图像输出给上部LCD22。具体地,在内侧拍摄部24被选择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将内侧拍摄部24所拍摄的图像(步骤S3中获取的图像)输出给上部LCD22。此外,在外侧拍摄部23被选择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将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两个图像中的任一个图像输出给上部LCD22。这样,在上部LCD22上,对外侧拍摄部23或内侧拍摄部24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平面显示。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26。
步骤S26中,信息处理部31使上部LCD22显示基准线63及水准线64。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使上部LCD22显示出贯穿上部LCD22的屏幕的中心且与上部LCD22的屏幕的横向平行的水平基准线63a、和贯穿上部LCD22的屏幕的中心且与上部LCD22的屏幕的纵向平行的垂直基准线63b。此外,信息处理部31使上部LCD22显示出具有相应于在步骤S5检测到的游戏装置10的姿势的倾斜度的水准线64。
在此,当用户看到基准线63及水准线64时,基准线63及水准线64在上部LCD22的屏幕上被显示的位置是在深度方向上与屏幕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即,当用户看到上部LCD22时,用户会感到基准线63及水准线64似乎显示在图17A或图17B所示的上部LCD22的屏幕上。具体地,在左眼用图像上被重叠显示的基准线63和水准线64、以及在右眼用图像上被重叠显示的基准线63和水准线64被显示在上部LCD22的屏幕上的相同位置。即使在用3D调节开关25对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进行调节、从而使这些图像中所包括的拍摄对象的位置移动到屏幕的前面或屏幕的深处的情况下,基准线63及水准线64在垂直于屏幕的方向上的位置也不会变化。这样,即使在用3D调节开关25对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的位置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基准线63及水准线64也总是显示在屏幕上。
另外,由图14所示的流程图可知,基准线63及水准线64在2D显示模式下也会被显示。即,无论是用外侧拍摄部23拍摄立体图像时、还是用内侧拍摄部24拍摄平面图像时,基准线63及水准线64都会被显示。如上所述,当用外侧拍摄部23拍摄立体图像时,基准线63及水准线64能够避免游戏装置10在倾斜状态下拍摄立体图像。另外,当用内侧拍摄部24拍摄平面图像时,基准线63及水准线64也会被显示,因而用户能够通过确认并参考游戏装置的倾斜度,来确定相片的构图。
其次信息处理部31结束上部LCD的显示处理,便执行图13所示的步骤S11的处理。
返回图13,步骤S11中,信息处理部31判断是否有拍摄指示。具体地,信息处理部31参照操作数据76,判断是否快门按钮(L按钮14G或者R按钮14H)被按下。快门按钮被按下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判断为有拍摄指示。在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12的处理。在判断结果是否定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13的处理。
步骤S12中,信息处理部31存储在步骤S3获取的拍摄图像。例如,信息处理部31将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两个图像或者内侧拍摄部24所拍摄的图像永久地存储在数据保存用内部存储器35(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或者,信息处理部31将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两个图像或内侧拍摄部24所拍摄的图像作为静止图像暂时存储在主存储器32(易失性存储器)中。此外,根据用户发出的规定的指示(例如,指示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按钮被按下),暂时被存储的图像被存储在数据保存用内部存储器35等非易失存储器中,但在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存储立体图像时,除了存储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外,还存储这些图像的位置的间距(步骤7的调节量)。另外,在外侧拍摄部23被选择,且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被设定为2D显示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6中的是),上部LCD22只显示出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中的一个图像,但是在步骤S12,这两个图像都被存储。此外,在外侧拍摄部23被选择,且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被设定为2D显示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存储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两个图像中的一个图像。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13的处理。
步骤S13中,信息处理部31判断拍摄处理是否结束。信息处理部31例如判断是否用户进行了规定的操作(例如,选择按钮14J等是否被按下)。在判断结果是否定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接下来执行步骤S1的处理。在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信息处理部31结束图13所示的拍摄处理。到此结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用外侧拍摄部23在用户的视线方向上拍摄立体图像,并能用内侧拍摄部24拍摄用户的脸(与用户的视线方向相反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壳体21的内侧面设置有显示能够产生立体视觉的图像(立体图像)的上部LCD22,在下壳体11的内侧设置有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下部LCD12。在下壳体11中设置有由用户进行操作的各个操作按钮14和触摸面板13。这样,由于采用让用户把持着下壳体11进行操作的结构,因此游戏装置10可以被构成为易于操作、且易于观看上壳体21上设置的上部LCD22的构造。即使在用户操作游戏装置10的状态下,用户的手或手指也不会放在显示能够用裸眼观看的立体图像的上部LCD22上,因此容易观看上部LCD22。在立体图像显示在上部LCD22的情况下,用户将眼睛的焦点对准比上部LCD22的屏幕靠前或靠后(画面的深处)的位置,便能将显示在上部LCD22的图像视为立体图像。在此情况下,若上部LCD22的屏幕的前方或其周边存在有用户的手和手指等(包括其它物体),用户则难以集中眼睛的焦点。而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游戏装置10中,由于设置有供用户把持并操作的下壳体11,因此用户的手和手指不会放在设置于上壳体21的上部LCD22上,用户容易进行眼睛的对焦。
另外,与上壳体21的内侧面相反一侧的外侧面上设置了外侧拍摄部23(立体摄像机),上壳体21的内侧面上设置了内侧拍摄部24。外侧拍摄部23的两个拍摄部(外侧拍摄部(左)23a及外侧拍摄部(右)23b)被配置成与下部LCD12的屏幕的横向平行地排列。另外,内侧拍摄部24被配置在外侧拍摄部23的2个拍摄部的中间的背面的位置上。基于上述构成,能够在用户从正面观看上部LCD22的屏幕的状态下,用外侧拍摄部23拍摄用户的视线方向。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被显示在上部LCD22,经由视差屏障,用户的右眼能够看到右眼用图像,用户的左眼能够看到左眼用图像。由此,能够产生立体视觉的图像被显示在上部LCD22。上部LCD22对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立体图像进行实时显示,用户一边观看上部LCD22的屏幕上所显示的立体图像,一边按下快门按钮(L按钮14G或R按钮14H),便能存储该立体图像。另外,若用户在观看显示在上部LCD22的立体图像(从正面观看上部LCD22的屏幕)的状态下将拍摄部切换到内侧拍摄部24,则变为用户正视内侧拍摄部2的状态。在保持上述状态的情况下,用户若按下拍摄部的快门按钮(L按钮14G或R按钮14H),便能从正面拍摄用户自己的脸(能够存储图像)。因此,当用户将所使用的拍摄部从外侧拍摄部23切换到内侧拍摄部24时,不需要将脸的位置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内侧拍摄部24的正面位置),便能笔直地拍摄用户自己的脸。另外,也可以通过用设置于下壳体11的各个操作按钮14A~14E进行选择操作,来选择要使用的拍摄部(外侧拍摄部23或内侧拍摄部24)。
另外,上部LCD22的屏幕的面积设定得比下部LCD12的屏幕的面积大。具体地,上部LCD22的屏幕设定得比下部LCD12的屏幕宽。即,上部LCD22的屏幕的长宽比中的宽度所占比例设定得比下部LCD12的屏幕的长宽比中的宽度所占比例大。由此,能够使用户注目到上部LCD22的屏幕。另外,由于上部LCD22的屏幕大于下部LCD12的屏幕,所以用户能够认识到手持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正确方法是以各个壳体的长边方向为横向的方法(图8所示的手持方法;横向手持)。即,假如用户以将下壳体11及上壳体21的右侧面朝着下方那样来把持游戏装置1(将图8所示的游戏装置10按时针方向回转90度之后把持的情况,即纵向手持),则两个屏幕不是左右对称,因而用户能够认识横向手持是正确的手持方法。
另外,上部LCD22的横向的分辨率设定得比下部LCD12的横向的分辨率高。由此,即使在上部LCD22显示立体图像、下部LCD12显示平面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户注目到上部LCD22。即,在上部LCD22和下部LCD12的横向的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若在上部LCD22上进行立体显示,而在下部LCD12上进行平面显示,则显示在上部LCD22的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的横向的分辨率比显示在下部LCD12的平面图像的横向的分辨率低。这样,显示在下部LCD12的图像比显示在上部LCD22的图像显得更为鲜明,从而难以使用户注目到上部LCD22。
例如,上部LCD22的横向的分辨率也可以设定为下部LCD12的横向的分辨率的大约1.5倍以上(较佳的是2倍以上)。当使上部LCD22显示立体图像时,由于在一个屏幕上显示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因此利用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而显示出的立体图像的横向的分辨率实际上减半。因此,若上部LCD22和下部LCD12的横向的分辨率被设定为相同的分辨率,则下部LCD12的屏幕比上部LCD22的屏幕显得更为鲜明。这样的话,比起上部LCD22,用户更会注目到下部LCD12。然而,通过将上部LCD22的横向的分辨率设定得比下部LCD12的横向的分辨率高,便能在使上部LCD22显示出立体图像的情况下,使用户注目到上部LCD22。
另外,设置有供用户把持的下壳体11,并在上壳体21上设置切换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的3D调节开关25。这样,在上壳体21上设置3D调节开关25,可以避免用户观看上部LCD22时无意中操作3D调节开关25而使上部LCD22的显示模式被切换的情况发生。另外,可以避免因3D调节开关25还具有调节两个图像之间的横向距离的功能,用户观看上部LCD22时无意中改变图像之间的间距而使立体图像的立体感发生变化的情况发生。
另外,上壳体21上设置有表示上部LCD22是否是立体显示模式的3D指示器26。由此,用户能够容易认识上部LCD22是否是立体显示模式。另外,3D指示器26以外的、表示游戏装置10的状态的指示器(表示电源的ON/OFF的第一LED16A和表示无线的有效/无效的第二LED16B)被设置于下壳体11。此外,3D指示器26以外的指示器既可以被设置于上壳体21的外侧面或侧面,也可以被设置于下壳体11的内侧面、外侧面、侧面的任一个面。即,3D指示器26以外的指示器也可以被设置于与上壳体21的内侧面不同的面。如此,将3D指示器26以外的指示器设置在用户正视上部LCD22时不会进入用户的视野的位置上,因而可以避免显示在上部LCD22上的立体图像的可观看性降低。
<其它实施方式>
下面,对游戏装置10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立体图像被显示在上部LCD22期间,触摸下部LCD12(触摸面板13),来指示在上部LCD22上的位置。具体地,若在立体图像被显示在上部LCD22期间,对触摸面板13进行触摸操作,则与该触摸位置对应的上部LCD22上的位置被指示。被指示的上部LCD22上的位置上也可以显示出光标。然后,例如,对图像进行上下移动(scroll)以使被指示的上部LCD22上的位置成为屏幕的中心。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调节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之间的间距,以使显示在上部LCD上的被指示的位置上的对象在深度方向上的位置靠近显示面。
图18是表示用触摸面板13来指示在上部LCD22上的位置的情形的图。图18中,在上部LCD22上显示出包括拍摄对象图像61和拍摄对象图像62的立体图像60。当用户用手指或触控笔28触摸触摸面板13时,触摸面板13便检测出触摸位置。如图18所示,在上部LCD22上与该触摸位置对应的位置上显示出光标65。根据两个屏幕的横向的长度比率及纵向的长度比率,来计算触摸面板13所检测出的、在上部LCD22上与触摸位置对应的位置。例如,使用下述算式来计算上部LCD22上的位置。
x22=x12·A
y22=y12·B
在此,x22表示上部LCD22的横向的坐标值,x12表示下部LCD12的横向的坐标值。y22表示上部LCD22的纵向的坐标值,y12表示下部LCD12的纵向的坐标值。并且,A表示下部LCD12的横向的长度与上部LCD22的横向的长度之比,B表示下部LCD12的纵向的长度与上部LCD22的纵向的长度之比。
如此,不直接指示上部LCD22上的位置,而是通过指示下部LCD12上的位置来间接指示上部LCD22上的位置。由此,即使在上部LCD22上显示着立体图像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容易地指示被显示的立体图像。即,若直接触摸立体图像,则由于眼睛的焦点不在屏幕上,因此用户会触摸屏幕的前方的空间,或者会触摸屏幕的深处的位置。因此,直接指示上部LCD22上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另外,若用手指或触控笔28直接触摸立体图像,则手指或触控笔28会进入用户的视野,因而会妨碍立体视觉。然而,通过指示在下部LCD12上的位置来间接指示在上部LCD22上的位置,用户便能在立体视觉不受妨碍的状态下,容易地指示在上部LCD22上的位置。
并且,例如,对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并被存储的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情况下,也可以上下移动立体图像,以使上部LCD22上被指示的位置位于上部LCD22的屏幕的中心。
另外,对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立体图像进行实时显示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上部LCD22上被指示的位置,调节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的横向的位置。例如,图18中,从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中,通过模式匹配等方式检测位于上部LCD22上被指示的位置的拍摄对象51,并调节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的横向的位置,以使该拍摄对象51显示在上部LCD22的屏幕上。即,使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所包括的拍摄对象图像61(拍摄对象51)的横向的位置相一致。由此,拍摄对象51向屏幕的深度方向或前方方向移动,显得似乎位于屏幕附近。
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取代加速度传感器39(或者除了加速度传感器39以外),游戏装置10也可以具备角速度传感器来作为姿势检测单元。角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图1所示的xyz轴的3个轴向的角速度,也可以检测z轴方向的角速度。用该角速度传感器,能够计算出游戏装置10的姿势(水平方向(横向)上的倾斜度)。具体地,通过对角速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z轴方向的角速度用时间进行积分,能够计算出z轴方向的游戏装置10的旋转角。在此情况下,需要在游戏装置10未在水平方向上倾斜的状态下,对角速度传感器进行初始化。
另外,在游戏装置10具备加速度传感器39和角速度传感器来作为姿势检测单元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加速度及角速度,更为正确地检测游戏装置10的姿势。即,在游戏装置10静止的状态下,能够根据加速度传感器39所检测的加速度,正确地检测游戏装置10的姿势。而在游戏装置10动作的情况下(发生重力加速度以外的加速度的情况下),根据角速度传感器所检测的角速度,检测游戏装置10的姿势。此外,用角速度传感器检测角速度时,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随着时间经过,所计算的旋转角的误差会蓄积。然而,由于在游戏装置10静止的状态下,能够根据加速度传感器39所检测的加速度,正确地检测游戏装置10的姿势,因此能够在静止状态下对用角速度传感器计算出的旋转角进行初始化。如此,通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39和角速度传感器,不论游戏装置10是动作还是不动作,都能够更为正确地检测游戏装置10的姿势。
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游戏装置10执行规定的游戏。例如,规定的游戏程序存储于数据保存用内部存储器35或外部存储器44,游戏装置10通过执行该程序来执行游戏。例如,假设在该游戏中,在上部LCD22上立体显示出存在于三维虚拟空间的对象,该对象根据用户发出的指示而在三维虚拟空间中移动。
图19是表示显示在上部LCD22上的游戏图像的一例的图。例如,如图19所示,在上部LCD22上立体显示着存在于虚拟空间的人物(character)对象91、障碍物对象92及93。具体地,用多边形等3D模型来生成虚拟空间及存在于该虚拟空间的对象,通过用沿横向只间隔规定距离的两个虚拟摄像机(虚拟立体摄像机)对其进行拍摄,能够生成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用户用模拟摇杆15,使存在于三维虚拟空间的人物对象91一边躲避障碍物对象92及93一边移动。在三维空间中操作对象时,用模拟摇杆15操作比用十字按钮14A操作更容易。用模拟摇杆15能够指示任意的方向,从而能使对象向三维虚拟空间中的任意的方向移动。而用十字按钮14A的情况下,基本上只能指示8个方向(上、下、左、右及这些方向之间的对角方向),而不能指示任意的方向。如此,由于用模拟摇杆15能够指示任意的方向,因而在以三维虚拟空间为前提的游戏中,操作性比使用十字按钮14A时更佳。
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游戏装置10中,十字按钮14A被设置于模拟摇杆15的下方,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下部LCD12被设置于下部。在下部LCD12上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游戏中,也可以用十字按钮14A而不用模拟摇杆15。这样,由于游戏装置10设置有两个操作单元,因此能够相应于对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情况和进行平面显示的情况,来区分使用该两个操作单元。并且,由于将模拟摇杆15配置在上部,将十字按钮14A配置在下部,因此能够暗示用户上部LCD22与模拟摇杆15、下部LCD12与十字按钮14A之间的对应关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相应于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的位置,调节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之间的间距。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将3D调节开关25只用于设定立体显示的ON/OFF,而通过对下部LCD12的触摸操作来调节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的间距。例如,在外侧拍摄部23被选择的情况下,当3D调节开关25的滑块位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时,上部LCD22上显示出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从而显示出立体图像。在此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下部LCD12上显示出用于调节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之间的间距的调节杆。然后,也可以通过用户触摸该调节杆上的滑块而使其在规定方向(例如,横向)上滑动,来调节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之间的间距。另外,也可以在下部LCD12上重叠地显示半透明的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在此情况下,由于用户能够用双眼分别观看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因此容易看到两个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例如,也可以通过用户触摸左眼用图像或右眼用图像而使其移动,来调节两个图像的间距。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相应于使用操作按钮14A~E所进行操作,来调节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之间的间距。例如,也可以在十字按钮14A的左右方向的按钮被按下的情况下,调节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的左右方向的间距。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壳体21的内侧面设置有上部LCD22,下壳体11的内侧面设置有下部LCD12。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上部LCD22及下部LCD12也可以被设置于各壳体的外侧面。即,只要构成为在打开两个壳体的情况下,设置有各个LCD的面朝向相同方向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壳体21与下壳体11被构成为能够折叠。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上壳体21或下壳体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滑动,而且在滑动时上部LCD22及下部LCD12被配置成上下相连接。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个操作按钮14的位置只不过是一例,这些操作按钮也可以配置在任何位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3D调节开关25被设置在上壳体21的内侧面,因此当用户观看上部LCD22时,用户也能够看到该3D调节开关25。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3D调节开关25既可以被配置在上壳体21的外侧面或侧面,也可以被配置于下壳体1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用加速度传感器39或/及角速度传感器来检测游戏装置10的姿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且,如图10及图11所示,将表示检测到的姿势的基准线63及水准线64显示在上部LCD22上。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声音或游戏装置10的振动等来向用户告知所检测到的姿势。由此,用户能够得知游戏装置10是否在水平方向上倾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上部LCD22是视差屏障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并能够通过控制视差屏障的ON/OFF来进行立体显示模式与平面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使用柱状透镜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来实现立体图像及平面图像的显示。在采用柱状透镜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外侧拍摄部23所拍摄的两个图像在纵向分割成带状并交替地配置,来实现图像的立体显示。另外,在采用柱状透镜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用户的左右眼看到内侧拍摄部24所拍摄的一个图像,来实现该图像的平面显示。即,即使在采用柱状透镜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通过将相同的图像在纵向分割成带状,并将这些分割后的图像交替地配置,来使用户的左右眼都看到相同图像。由此,能够对内侧拍摄部24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平面显示。
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不局限于游戏装置,也可以是任何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手机、个人电脑、摄像机等。例如,也可以使手机具备:在一个壳体的主面上显示能够产生立体视觉的图像的显示部、被配置在该主面上的拍摄部、以及被配置在与主面相反一侧的该壳体的背面上的立体摄像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游戏装置10的信息处理部31执行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了上述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游戏装置10装有的专用电路来执行上述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例如可以应用于游戏装置。

Claims (32)

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显示部和三个拍摄部,
所述立体显示部被设置在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主面上,
所述三个拍摄部中的两个拍摄部被配置在与所述主面相反一侧的面、即所述壳体的背面上,且与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横向平行地排列,从而构成外侧拍摄部,
所述三个拍摄部中的另一个拍摄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主面上,构成内侧拍摄部,
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包括选择单元和显示控制单元,
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外侧拍摄部及所述内侧拍摄部中的任一个拍摄部,
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外侧拍摄部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利用该外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使所述立体显示部显示所述立体图像,
所述内侧拍摄部被配置在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横向的中间位置,
所述外侧拍摄部的两个拍摄单元分别被配置在相对将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左右二等分的直线对称的位置,
所述外侧拍摄部的两个拍摄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背面的上部、且是比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上端高的位置的背面,
所述内侧拍摄部被设置在所述外侧拍摄部的两个拍摄单元的中间位置的背面,
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具备虚拟摄像机图像生成单元,该虚拟摄像机图像生成单元通过利用左眼用的虚拟摄像机和右眼用的虚拟摄像机对虚拟空间进行摄影来生成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
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利用由所述外侧拍摄部拍摄到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在所述立体显示部显示立体相片的程序以及利用所述左眼用的虚拟摄像机和所述右眼用的虚拟摄像机来在所述立体显示部显示立体的CG图像的程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拍摄部中的两个拍摄部被配置成相对所述立体显示部的屏幕中心左右对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拍摄部中的一个拍摄部被配置成在横向上与所述立体显示部的屏幕中心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拍摄部被配置成沿着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横向呈直线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拍摄部被装配成整体组件,该组件被收纳在壳体的收纳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用所述三个拍摄部中的两个拍摄部能够进行立体拍摄,利用该两个拍摄部中的各个拍摄部所输出的拍摄图像,能够在所述立体显示部进行立体显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显示部能够显示所述立体图像及平面图像,
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外侧拍摄部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利用所述外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使所述立体显示部显示所述立体图像,
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内侧拍摄部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立体显示部对所述内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平面显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立体显示部对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实时显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显示部能够在立体显示模式与平面显示模式之间切换,该立体显示模式是利用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显示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图像的模式;该平面显示模式是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模式,
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外侧拍摄部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将所述立体显示部切换到所述立体显示模式,并利用所述外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使所述立体显示部显示所述立体图像,
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内侧拍摄部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将所述立体显示部切换到所述平面显示模式,并使所述立体显示部对所述内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平面显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具有供用户把持的把持部,其上侧部分与所述壳体的下侧部分以能够折叠的方式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拍摄指示单元,该拍摄指示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用于指示保存所述外侧拍摄部或所述内侧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主面是在将所述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折叠起来的状态下成为内侧的面,
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包括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平面显示部,该平面显示部被设置在将所述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折叠起来的状态下成为内侧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触位置检测单元,该接触位置检测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用于检测该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被接触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指示单元,该位置指示单元指示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的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的接触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的接触位置是由所述接触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面积比所述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面积大。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横向的分辨率高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横向的分辨率。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件操作开关,该硬件操作开关用于进行所述立体视觉模式与平面视觉模式之间的切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显示部能够在立体显示模式与平面显示模式之间切换,该立体显示模式是利用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显示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图像的模式;该平面显示模式是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模式,
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包括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主面上,用于进行所述立体显示模式与所述平面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显示部能够在立体显示模式与平面显示模式之间切换,该立体显示模式是利用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来显示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图像的模式;该平面显示模式是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的模式,
该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包括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用于进行所述立体显示模式与所述平面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是滑动开关,通过滑动该滑动开关能够调节所述立体显示部的立体感的强弱,当使该滑动开关沿着立体感减弱的方向滑动到端部时,该立体显示部被切换到所述平面视觉模式。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是滑块,该滑块既能够在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的规定范围内移动,又能够移动到第三位置,
当所述滑块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立体显示部被切换到所述平面显示模式,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规定范围时,所述立体显示部被切换到所述立体显示模式,
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包括调节单元,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规定范围内时,所述调节单元相应于所述滑块在该规定范围内的位置,来调节在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上的所述右眼用图像与所述左眼用图像之间在横向上的位置间距。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指示器,该第一指示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主面上,用于表示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模式是否是立体显示模式。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指示器,该第二指示器被设置在与所述壳体的主面不相同的面上,用于表示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规定状态,该规定状态与所述第一指示器所表示的状态不相同。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在内的所述壳体的主面整体被透明的屏盖覆盖。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拟摇杆,该模拟摇杆被设置于,在正视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状态下把持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用户的手指接触的位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设置于所述模拟摇杆的下方的十字形键。
2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拟摇杆和被设置于该模拟摇杆的下方的十字形键,所述模拟摇杆被设置于,在正视所述立体显示部的显示屏幕的状态下把持所述第二壳体时,用户的手指接触的位置。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姿势检测单元和姿势告知单元,所述姿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姿势,所述姿势告知单元告知所述姿势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姿势是否是水平姿势。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姿势告知单元将表示所述姿势检测单元所检测的姿势是否是水平姿势的信息显示在所述立体显示部上。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壳体,被设置成与所述壳体的下方相连接,并包括朝向与所述壳体的主面相同的方向的主面、和供用户把持的把持部;
拍摄指示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指示所述外侧拍摄部或所述内侧拍摄部对图像进行拍摄;以及
平面显示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主面,用于对图像进行平面显示。
3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能够产生裸眼立体视觉的立体显示部和三个拍摄部,
所述三个拍摄部被配置成,两个拍摄部的拍摄方向朝向相同方向即第一方向,另一个拍摄部的拍摄方向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
利用所述朝向第一方向的两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在立体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立体视觉显示;利用所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在平面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平面视觉显示;并且利用所述朝向第一方向的两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在立体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对现实图像进行立体视觉显示的同时,通过将所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用作虚拟对象的纹理,并用左眼用虚拟摄像机和右眼用虚拟摄像机来拍摄该虚拟对象,来在立体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合成虚拟图像的立体视觉显示和现实图像的立体视觉显示。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朝向第一方向的两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在立体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立体视觉显示;利用所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在平面视觉模式下的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平面视觉显示;并且将所述朝向第一方向的两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和所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个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中的至少两个图像合成起来,在所述立体显示部上进行平面视觉显示或者立体视觉显示。
CN201180004132.6A 2010-05-27 2011-03-01 便携式电子设备 Active CN102714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2077 2010-05-27
JP2010-122077 2010-05-27
JP2010135535 2010-06-14
JP2010-135535 2010-06-14
JP2010185333A JP5620748B2 (ja) 2010-05-27 2010-08-20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10-185333 2010-08-20
PCT/JP2011/001186 WO2011148544A1 (ja) 2010-05-27 2011-03-01 携帯型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4743A CN102714743A (zh) 2012-10-03
CN102714743B true CN102714743B (zh) 2016-08-03

Family

ID=46319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4132.6A Active CN102714743B (zh) 2010-05-27 2011-03-01 便携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42807A1 (zh)
EP (1) EP2482561A4 (zh)
CN (1) CN102714743B (zh)
WO (1) WO20111485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37835B4 (de) 2009-08-18 2012-12-06 Metaio Gmbh Verfahren zur Darstellung von virtueller Information in einer realen Umgebung
US9693039B2 (en) 2010-05-27 2017-06-27 Nintendo Co., Lt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JP5602618B2 (ja) * 2010-06-10 2014-10-08 任天堂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KR20120056929A (ko) * 2010-09-20 2012-06-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제어방법
KR101633336B1 (ko) * 2010-10-01 2016-06-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640681B2 (ja) 2010-11-11 2014-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立体視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51016B2 (ja) 2012-10-30 2016-12-21 任天堂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ゲーム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05659295B (zh) 2013-09-24 2019-07-26 苹果公司 用于在移动设备上的真实环境的视图中表示兴趣点的方法以及用于此方法的移动设备
CN104837005B (zh) * 2014-02-11 2017-06-16 深圳市云帆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2d视频与3d视频转换播放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988504A (zh) * 2015-01-29 2016-10-05 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按键模块
CN108114468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三维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立体3d摄像机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7349604A (zh) * 2017-07-06 2017-11-17 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配置游戏3d模式参数的系统及方法
CN110718944B (zh) * 2018-07-12 2023-08-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池充放电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505858B (zh) * 2019-01-30 2023-04-1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
CN110060197A (zh) * 2019-03-26 2019-07-26 浙江达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图像交互模块及处理方法
CN111246012B (zh) * 2020-01-06 2022-09-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应用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030948A1 (en) * 2022-08-02 2024-02-08 Ripple Two, Llc Screen sharing and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9162B2 (ja) * 1995-06-29 2004-10-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立体cg画像生成装置
JP4061473B2 (ja) * 2002-04-26 2008-03-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JP2004159014A (ja) * 2002-11-05 2004-06-03 Nec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付き携帯通信端末
JP2004297540A (ja) * 2003-03-27 2004-10-21 Sharp Corp 立体映像記録再生装置
WO2004106856A1 (ja) * 2003-05-29 2004-12-09 Olympus Corporation ステレオカメラ支持装置、ステレオカメラ支持方法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検出装置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補正装置並びにステレオカメラシステム
JPWO2005032228A1 (ja) * 2003-09-26 2007-11-15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携帯型電子装置
JP4771671B2 (ja) * 2004-07-16 2011-09-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表示装置
JP2007206807A (ja) * 2006-01-31 2007-08-16 Nippon Hoso Kyokai <Nhk> 映像合成装置及び映像合成プログラム
US20070210749A1 (en) * 2006-03-13 2007-09-13 Jason Hsieh Portable charger
US8917985B2 (en) * 2007-08-29 2014-12-23 Nintendo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JP4260215B1 (ja) * 2007-08-29 2009-04-30 任天堂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9171064A (ja) * 2008-01-11 2009-07-30 Sharp Corp 撮影装置、携帯電話機
JP4895312B2 (ja) 2008-08-27 2012-03-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3次元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0226362A (ja) * 2009-03-23 2010-10-07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TW201040581A (en) * 2009-05-06 2010-11-16 J Touch Corp Digital image capturing device with stereo image display and touch functions
KR101719980B1 (ko) * 2010-06-22 2017-03-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3차원 컨텐츠를 출력하는 디스플레이 기기의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채용한 디스플레이 기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4743A (zh) 2012-10-03
WO2011148544A1 (ja) 2011-12-01
EP2482561A1 (en) 2012-08-01
EP2482561A4 (en) 2013-09-11
US20120242807A1 (en) 201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4743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US9445084B2 (en)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in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 system,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EP2391138B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JP5702653B2 (ja)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5814532B2 (ja) 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6242039B2 (ja) 自動センタリング機能付きのジャイロ制御されるゲーム視点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EP2394715A2 (en) Image display progam, system, and method
JP6148714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EP2466440B1 (en)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 system,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JP2012094102A (ja)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5514637B2 (ja)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1251006A (ja) ゲームプログラム、携帯型ゲーム装置、ゲームシステム、及びゲーム方法
US878420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ositioning a virtual camera based on a changed game state
JP5620748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