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8410A - 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8410A
CN102708410A CN2012101155227A CN201210115522A CN102708410A CN 102708410 A CN102708410 A CN 102708410A CN 2012101155227 A CN2012101155227 A CN 2012101155227A CN 201210115522 A CN201210115522 A CN 201210115522A CN 102708410 A CN102708410 A CN 102708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taple food
review
review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55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恒
刘丽梅
王永春
杨作明
李保平
高永超
苏冠群
张乐
缴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FI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FI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FI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FI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155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84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8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84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是由食品生产企业录入产品的采购、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信息,通过手工数据录入、XML文件、WebServicesAPI等方式,以XML数据交换标准语言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的交换,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示供应链上的各个生产流通环节的节点信息,并且平台提供标准的WebServices接口,支持其它终端灵活访问。当食品链上某一个环节的副食品或半成品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追溯系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找到相关责任人。

Description

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追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今天,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食品安全不仅事关消费者生命健康,也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国际食品和农产品贸易与国家形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阶段,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均有可能受到污染,并且污染会沿食品供应链向下游进行传播,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健康造成风险。欧美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相对成熟,“建立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遏制问题食品,显得尤为重要“(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记录食品和饲料及其他产品的来源、成分、生产、加工和处理过程、去向等的完整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这种产品历史信息称为追溯信息。当食品或饲料出现问题时,是否能够快速地获得疑似不安全产品的来源和去向的追溯信息记录,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消费者和企业的生死存亡。无论是食品链本身跨多个不同企业实体的特性,还是我国食品多个监管部门分段监管的现状,都造成食品链上数据的多源、异构特性。而不同企业各自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考虑,以及政府部门分段监管对数据的需求等因素,使得食品安全物联网的构建面临很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副食品安全追溯方式仍然基于单一食品种类或单一的副食品生产企业的副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而建设,从而,副食品领域多种追溯体系平台并存,互不兼容,数据不能有效共享、管理和维护困难,副食品涉及跨区域跨国界生产或流转时,多套系统数据很难实现统一的标准和接口,从而很难统一开放地标准地实现副食品跟踪和追溯,也很难与国际标准实现对接。 
作为副食品生产经营者,企业是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副食品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向副食品链下游逐级传播,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在副食品链各个环节过程中规避风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副食品的安全性。 
近几年来,随着RFID、二维码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我国副食品生产多数环节的物料均可被自动识别并记录相关信息,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和技术规范,信息管理系统之间难以兼容,形成多个信息孤岛。构建链接企业内外部食品物料流动关系的副食品链网络追溯,实现副食品安全信息的交换、共享和利用,成为副食品安全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副食品原辅料供应来源、产销渠道越来越复杂。副食品链追溯网络的构建,能够实现交错的副食品供应链中各阶段主体和物料的互联,既是确保副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可迅速准确地识别问题副食品的发生原因,又是提高副食品质量信息的可信度以及副食品供应链中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包括电子标识、软件系统、网络及计算机硬件系统,所述电子标识为RFID、一维条码、二维条码或者喷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系统包括: 
包括标签、软件系统、网络及计算机硬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软件系统包括:
1.1)数据录入系统,将副食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各阶段的信息与批次号及外部追溯交易单元相关联并录入系统所在数据库以备分析查询之用;
1.2)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有:从每个农场主接收的每批副食品原料,每批副食品原料制成的副食品中间产品,每个加工产所用这些副食品中间产品生产的每批副食品成品,所有其他副食品中使用的成分的类似信息,每批销售的副食品送往的超市和卖场。在数据库中注册的每批、每个水平上的产品或中间产品的相关的信息;
1.3)信息查询系统,企业和用户通过系统提供标准的Web Services接口、第三方应用或离线客户端接入访问查询;
1.4)信息追溯系统,分为外部追溯系统和内部追溯系统两个范围,内部追溯系统指在企业内部的追溯管理流程系统,外部追溯系统指贸易伙伴之间对信息流与物流进行沟通、协调的管理过程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批次号包括喷码、条码、RFID标签的标签的纯编码号。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外部追溯交易单元包括食品链上下游交易双方定义的一个交货批次、一箱或一车。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方法,它包括采用上述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其特征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2.1)梳理副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及销售流程,将产品信息制成电子标识,并对各个信息进行人工录入或自动录入数据库;
2.2)将各流程录入的信息整合成信息链,并将信息链设计设计成一个图,该图包括一组节点和边,每条边连接至少两个节点,节点代表对象,边代表对象的依赖关系。呈现对象的层级结构,以对象的集合形式显示或以一个对象代表一个集合的形式显示,其中层级可包括两级或更多级,层级中的元素可以展开或集中进一个独立的显示图标中。
2.3)建立追溯模型,依据“向前一步、向后一步”的追溯基本原则,采用基于事件的链式追溯模型,当某一个环节的副食品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追溯模型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步骤2.2)中所述信息链包括以下模块: 
1)数据整合模块:通过手工数据录入、XML文件、Web Services API等方式,以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数据交换标准语言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的交换。
2)可视化模块: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食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节点,直观地展示了食品加工、流通的信息。 
3)交互式模块:本模块提供数据库追溯信息的实用模型的交互式可视化表示方法和程序。当危险或破坏因素引入食品、饲料或其他产品时,这些可视和交互方法和程序使得在长而复杂的价值链的大型数据库中可以简单、快速、准确追踪和溯源产品依赖关系,从而提高保障生命和降低损失的机会。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步骤2.3)中所述信息链包括以下过程: 
1)事件定义:事件,包括生产处理相关的和/或成分、产品、产品批、生产过程参数和/或基本对象的生产过程的转换。
2)建立元数据框架:数据存储采用两个表,一个表是产品流转类型表,如生产批、交易单元、位置,另一个表是属性/值表,即列出每个产品流转对象的相关属性和值,元数据框架建立产品流转类型表语属性/值表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记录(显示的格式)与属性/值列表(数列格式)的转换,即元数据框架负责将传统数据库表格式数据转化为本系统的数据库存储方式。在属性/值表中,属性的值有各种类型。元数据框架同时负责如类型区别等功能,用常规的显示方式(数据库的记录表的形式)显示产品及其信息。 
3)商业逻辑:商业逻辑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1).用户自定义“追溯资源定义TRD”(Traceability Resource Definitions );
(2).数据校验(分析):(XML格式数据)语法校验xsd(XML Schema Definition),语义校验TRD;
(3).数据分解:把数据(XML格式数据)分解成多个对象;
(4).元数据框架转换:转换成两个表存储(流转类型表,属性/值表);
(5).信息展示:数据库两个表中的数据,通过元数据框架转换成对象,对象再转成传统的关系型数据表单。
4)确定追溯方式:分为内部追溯和外部追溯两种追溯方式。每个追溯参与方仅需要向后追溯到直接来源,并向前标识和记录货物的直接接收方,只要各参与方就追溯信息的表述达成一致,就可以实现贯穿整个供应链的追溯管理,追溯参与方应将食品追溯的体系划分为内部追溯和外部追溯两个范围内部追溯指追溯参与方接收可追溯单元到输出可追溯单元之间的、在企业内部的追溯管理流程,并与其他贸易伙伴无关。外部追溯指可追溯单元从一个追溯参与方转移到另外一个追溯参与方的过程中,贸易伙伴之间对信息流与物流进行沟通、协调的管理过程。内部追溯与企业内部管理密切相关,应与企业现有的各项管理体系密切结合应用。内部追溯管理的关键在于对追溯单元信息的标识和记录,以及输入、内部流程与输出之间关联的管理方式,接收与发送货物环节是外部追溯与内部追溯的接口,这时与可追溯单元相关的各项属性信息应该被如实记录并保存。可追溯单元通过某一个追溯参与方的内部流程时一般会发生形态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移动、加工、存储、销毁等等。当发生改变时,相关信息被如实记录,内部追溯的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处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因为追溯相关的信息流和物流往往会在这些环节发生分叉和交汇,当追溯的信息流发生变化时就是追溯体系需要着重控制的关键点,关键点的信息必须被记录和保存,比如,多种原料被加工成一种产品时,输入与输出是一对多的关系;当一大批存储产品被分割成小包装时,输入与输出是一对多的关系;以此类推还有多对多、一对一、多对无、一对无、无对一、无对多的关系,外部追溯中,理想状态下,每个追溯参与方仅需要记录可追溯项目的直接来源和项目接收方的相关信息,就可以实现追溯,当然这并不要求追溯参与方必须记录和共享所有的信息,但应在充分遵守法律和商业目的的前提下,共享实现追溯的必要信息,可追溯项目的来源方和接受方必须在追溯的层次和表述形式上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向后跟踪和向前溯源时有足够通畅的信息流,当有追溯的需求时,每个追溯参与方都可以提出追溯请求,机构或客户投诉也可作为提出追溯请求并召回或撤回缺陷产品的理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由食品生产企业录入产品的采购、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信息,通过手工数据录入、XML文件、Web Services API等方式,以XML数据交换标准语言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的交换,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示供应链上的各个生产流通环节的节点信息,并且平台提供标准的Web Services接口,支持其它终端灵活访问,当某一个环节的副食品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追溯模型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找到相关责任人。同时,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与硬编码无关性:由于企业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编码不统一,因而在系统中不再把GS1、条形码、RFID编码、批次号等编码作为追溯链中关联的主码信息。条形码、RFID编码等硬编码只是作为关联的属性特征,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兼容性。(2)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化:系统在B2B数据交换中,采用标准的XML作为数据载体,来保证良好的无缝的异构数据交换。(3)开放的智能终端API:系统采用Web Services作为客户端访问接口,任何客户端均可以通过HTTP/HTTPS协议或SOAP协议访问。(4)离线客户端访问:客户可以使用离线客户端上传和下载数据。大量数据上传或大数据文件上传时有缓冲和延时组件,减少网络速度影响。(5)图形化展示供应链: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食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节点,直观地展示了食品加工、流通的信息。(6)软件功能组件化:系统中各功能模块以组件(COM)开发,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根据系统负荷,可部署为大型分布式系统。(7)易用性和人性化:系统中采用了SNS Web2.0技术,企业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主题外观,可以灵活定制自己企业风格的版面。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的物理部署图,附图2是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的平台架构图,附图3是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的数据校验图,附图4是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的技术架构图,附图5是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的信息链图,附图6是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的追溯模型图,附图7是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的副食品网络图,附图8是奶制品加工流程图,图9是表1,图10是表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的目标可以有很多种,比如: 
a)   支持食品安全和(或)质量目标;
b)   满足顾客要求;
c)   确定产品的来历或来源;
d)   便于产品的撤回和(或)召回;
e)   识别饲料和食品链中的责任组织;
f)   便于验证有关产品的特定信息;
g)   与利益相关方和消费者沟通信息;
h)   适用时,满足当地、区域、国家或国际法规或政策;
i)   提高组织的效率、生产力和盈利能力。
本系统建设的产业链网络追溯,本着通用、标准化的原则,适用于猪肉产业链,乳制品产业链等其他副食品产业链的追溯。系统以确定产品的来源和去向为基本目标,支持食品安全,利用系统记录的信息,能够识别产业链中的责任组织,便于食品产品的召回。同时能够可视化、即时展示产业链和组织或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和生产步骤的信息,实现食品的追踪和溯源功能,如图7所示,“追踪”是指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随追溯单元运行路径的能力;“溯源”是指从供应链下游至上游识别追溯单元来源的能力。以乳制品生产追溯为例,如图7所示: 
1)梳理乳制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及销售流程,在奶牛饲养基地环节,将奶牛的营养信息、牛舍温度监控信息、饲养人照料信息、饲料来源信息制成电子标识,并对各个信息进行人工录入或自动录入数据库,系统物理架构详见图1,将奶牛饲养成为成品牛(交易单元)。然后进入鲜奶采集环节,通过封闭管道和封闭真空奶设备进行监控,监控信息上传平台,形成该批次来自10头奶牛的成品鲜奶(交易单元)。下一步进入加工工厂,对分离杀菌的状态检测信息进行监控,将来自5个生产线的分离杀菌奶进行混料,进一步浓缩添加相关食品添加剂,并加以灌装包装形成牛奶成品(交易单元)。在中转库库中贴标签,入库管理;
2)将各流程录入的信息整合成信息链,如图5,并将信息链设计设计成一个图,该图包括一组节点和边,每条边连接至少两个节点,节点代表对象,边代表对象的依赖关系,呈现对象的层级结构,以对象的集合形式显示或以一个对象代表一个集合的形式显示,其中层级可包括两级或更多级,层级中的元素可以展开或集中进一个独立的显示图标中。
对象代表产品、产品批或原料组分,不同形状和标识表明对象是不同类型的。连线代表对象间的关系,例如(i)一个对象经过某种处理转化成另一个对象,(ii)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合成为第三个对象;(iii)一个对象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对象。这三种情况只是在关系的终点的对象数量不同。对象间可以有其他合适的关系。 
对象包括一个成分、产品、产品批、生产过程的参数和/或生产过程,对象依赖关系包括生产处理和成分、产品、产品批、生产过程参数和/或生产过程各自的位置的转换。对象依赖关系指定为成分、产品、产品批从显示图中的一个对象流动到另一个对象; 
3)建立追溯模型,如图6,依据“向前一步、向后一步”的追溯基本原则,采用基于事件的链式追溯模型,当某一个环节的乳制品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追溯模型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找到相关责任人。
步骤2)中所述信息链包括以下模块: 
数据整合模块:如图3,通过手工数据录入、XML文件、Web Services API等方式,以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数据交换标准语言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的交换。
可视化模块:即使追溯信息已经被记录,并可用于监视,溯源问题的原因和确定所有其他受影响的产品可能是一项艰巨而耗时的任务。其原因之一是,在一个可能长的价值链中,基于数据库的表和某个产品、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上游和下游对象列表,两个或更多联系的依赖关系过于复杂,人们还无法处理。如果一个一个地查找附属关系,将会非常麻烦且容易出错,因为人脑不会容易地记住数据的长序列数据。人脑处理可视信息的部分在传达如附属关系的相关性时高度有效,使得可视化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工具,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乳制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节点,直观地展示了乳制品加工、流通的信息。 
交互式模块:本模块提供数据库追溯信息的实用模型的交互式可视化表示方法和程序。目前已有的产品价值链上的追溯系统,主要依赖于通过标识符如批次号搜索和列出产品。本方案提供数据库追溯信息的实用模型的交互式可视化表示方法和程序。当危险或破坏因素引入食品、饲料或其他产品时,这些可视和交互方法和程序使得在长而复杂的价值链的大型数据库中可以简单、快速、准确追踪和溯源产品依赖关系,从而提高保障生命和降低损失的机会。产品链上的事件分析和以图像形式描述追溯信息,使用户能以交互方式进行追踪和/或溯源产品价值链,有效地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评估问题的后果。基于从价值链生产过程收集的信息的数据库,能用于追踪和溯源产品的原料、参数,食品的生产过程本身,动物饲料,化学产品,药物产品,及其他任何对其来说追溯重要的生产过程。原料可能包括活体动物、疫苗、饲料、农产品、化学品等,生产的参数和生产本身可能是混合、加热、退火、接种、收获、屠宰、销售等的物理细节。为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能要使用对象的附属关系和属性的准确记录,当有这些记录时,追溯和溯源商品的过去的生产,就可能发现中毒的物质是在哪里引入的,在某个产品中使用了什么原料导致包含潜在的破坏性的生物物质如细菌。 
如图4,步骤3)中所述追溯模型包括以下过程: 
事件定义:事件,包括生产处理相关的和/或成分、产品、产品批、生产过程参数和/或基本对象的生产过程的转换。
建立元数据框架:如表1,表2所示,数据存储采用两个表,一个表是产品流转类型表,如生产批、交易单元、位置,另一个表是属性/值表,即列出每个产品流转对象的相关属性和值。元数据框架建立产品流转类型表语属性/值表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记录(显示的格式)与属性/值列表(数列格式)的转换。即元数据框架负责将传统数据库表格式数据转化为本系统的数据库存储方式。在属性/值表中,属性的值有各种类型。元数据框架同时负责如类型区别等功能,用常规的显示方式(数据库的记录表的形式)显示产品及其信息。 
表2 对象流转表:来源ID,当前ID,查询上游、下游对象的连接; 
2)交易单元:所有涉及企业外部产品的
平台系统中记录的序号是唯一的,采用序号作为产品流转之间的连接的关键词。若系统中上传了相同批号的产品记录,比较产品批号和企业ID号,如果两者不同,则不做动作;如果同一个企业上传了相同批号的产品记录,则首先比较属性,如果属性相同,则视为重复上传记录,不予接收上传;否则视为属性添加操作。
3)位置类型:如乳制品冷藏未有操作的不变的环境 
3.3)商业逻辑:商业逻辑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1).用户自定义“追溯资源定义TRD”(Traceability Resource Definitions );
(2).数据校验(分析):(XML格式数据)语法校验xsd(XML Schema Definition),语义校验TRD;
(3).数据分解:把数据(XML格式数据)分解成多个对象;
(4).元数据框架转换:转换成两个表存储(流转类型表,属性/值表);
(5).信息展示:数据库两个表中的数据,通过元数据框架转换成对象,对象再转成传统的关系型数据表单。
3.4)确定追溯方式:分为内部追溯和外部追溯两种追溯方式,如图6,每个追溯参与方仅需要向后追溯到直接来源,并向前标识和记录货物的直接接收方,只要各参与方就追溯信息的表述达成一致,就可以实现贯穿整个供应链的追溯管理,追溯参与方应将食品追溯的体系划分为内部追溯和外部追溯两个范围内部追溯指追溯参与方接收可追溯单元到输出可追溯单元之间的、在企业内部的追溯管理流程,并与其他贸易伙伴无关。外部追溯指可追溯单元从一个追溯参与方转移到另外一个追溯参与方的过程中,贸易伙伴之间对信息流与物流进行沟通、协调的管理过程。内部追溯与企业内部管理密切相关,应与企业现有的各项管理体系密切结合应用。内部追溯管理的关键在于对追溯单元信息的标识和记录,以及输入、内部流程与输出之间关联的管理方式。接收与发送货物环节是外部追溯与内部追溯的接口,这时与可追溯单元相关的各项属性信息应该被如实记录并保存。可追溯单元通过某一个追溯参与方的内部流程时一般会发生形态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移动、加工、存储、销毁等等。当发生改变时,相关信息被如实记录。内部追溯的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处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因为追溯相关的信息流和物流往往会在这些环节发生分叉和交汇。当追溯的信息流发生变化时就是追溯体系需要着重控制的关键点,关键点的信息必须被记录和保存。可追溯项目的来源方和接受方必须在追溯的层次和表述形式上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向后跟踪和向前溯源时有足够通畅的信息流。当有追溯的需求时,每个追溯参与方都能够提出追溯请求,机构或客户投诉能够作为提出追溯请求并召回或撤回缺陷产品的理由。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包括电子标识、软件系统、网络及计算机硬件系统,所述电子标识为RFID、一维条码、二维条码或者喷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系统包括:
1)数据录入系统,将副食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各阶段的信息与批次号及外部追溯交易单元相关联并录入系统所在数据库以备分析查询之用;
2)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有:从每个农场主接收的每批副食品原料,每批副食品原料制成的副食品中间产品,每个加工产所用这些副食品中间产品生产的每批副食品成品,所有其他副食品中使用的成分的类似信息,每批销售的副食品送往的超市和卖场的信息,在数据库中注册的每批、每个水平上的产品或中间产品的相关的信息;
3)信息查询系统,企业和用户通过系统提供标准的Web Services接口、第三方应用或离线客户端接入访问查询;
4)信息追溯系统,分为外部追溯系统和内部追溯系统两个范围,内部追溯系统指在企业内部的追溯管理流程系统,外部追溯系统指贸易伙伴之间对信息流与物流进行沟通、协调的管理过程系统。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批次号包括喷码、条码或者RFID标签的纯编码号。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追溯交易单元包括食品链上下游交易双方定义的一个交货批次、一箱或一车。
4.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方法,它包括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食品产业链追溯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梳理副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及销售流程,将产品信息制成电子标识,并对各个信息进行人工录入或自动录入数据库;
2)将各流程录入的信息整合成信息链,信息链包括一组节点和边,每条边连接至少两个节点,节点代表对象,边代表对象的依赖关系,呈现对象的层级结构,以对象的集合形式显示或以一个对象代表一个集合的形式显示,其中层级可包括两级或更多级,层级中的元素可以展开或集中进一个独立的显示图标中;
3)建立追溯模型,依据“向前一步、向后一步”的追溯基本原则,采用基于事件的链式追溯模型,当某一个环节的副食品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追溯模型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找到相关责任人。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信息链包括以下模块:
数据整合模块:通过手工数据录入、XML文件、Web Services API等方式,以XML数据交换标准语言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的交换;
可视化模块: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食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节点,直观地展示食品加工、流通的信息;
交互式模块:提供数据库追溯信息的实用模型的交互式可视化表示方法和程序,当危险或破坏因素引入食品、饲料或其他产品时,这些可视和交互方法和程序使得在长而复杂的价值链的大型数据库中可以简单、快速、准确追踪和溯源产品依赖关系,从而提高保障生命和降低损失的机会。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信息链包括以下过程:
1)事件定义:事件,包括生产处理相关的和/或成分、产品、产品批、生产过程参数和/或基本对象的生产过程的转换;
2)建立元数据框架:数据存储采用两个表,一个表是产品流转类型表,如生产批、交易单元、位置,另一个表是属性/值表,即列出每个产品流转对象的相关属性和值,元数据框架建立产品流转类型表语属性/值表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记录与属性/值列表的转换,即元数据框架负责将传统数据库表格式数据转化为本系统的数据库存储方式,在属性/值表中,属性的值有各种类型,元数据框架同时负责如类型区别等功能,用常规的显示方式显示产品及其信息;
3)商业逻辑:商业逻辑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3.1)用户自定义“追溯资源定义TRD”;
3.2)数据校验:语法校验xsd,语义校验TRD;
3.3)数据分解:把数据分解成多个对象;
3.4)元数据框架转换:转换成两个表存储,所述表为流转类型表和属性/值表;
3.5)信息展示:数据库两个表中的数据,通过元数据框架转换成对象,对象再转成传统的关系型数据表单;
4)确定追溯方式:分为内部追溯和外部追溯两种追溯方式,每个追溯参与方仅需要向后追溯到直接来源,并向前标识和记录货物的直接接收方,只要各参与方就追溯信息的表述达成一致,就可以实现贯穿整个供应链的追溯管理,追溯参与方应将食品追溯的体系划分为内部追溯和外部追溯两个范围内部追溯指追溯参与方接收可追溯单元到输出可追溯单元之间的、在企业内部的追溯管理流程,并与其他贸易伙伴无关,外部追溯指可追溯单元从一个追溯参与方转移到另外一个追溯参与方的过程中,贸易伙伴之间对信息流与物流进行沟通、协调的管理过程,内部追溯与企业内部管理密切相关,应与企业现有的各项管理体系密切结合应用,内部追溯管理的关键在于对追溯单元信息的标识和记录,以及输入、内部流程与输出之间关联的管理方式,接收与发送货物环节是外部追溯与内部追溯的接口,这时与可追溯单元相关的各项属性信息应该被如实记录并保存,可追溯单元通过某一个追溯参与方的内部流程时一般会发生形态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移动、加工、存储、销毁等等,当发生改变时,相关信息被如实记录,内部追溯的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处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因为追溯相关的信息流和物流往往会在这些环节发生分叉和交汇,当追溯的信息流发生变化时就是追溯体系需要着重控制的关键点,关键点的信息必须被记录和保存,可追溯项目的来源方和接受方必须在追溯的层次和表述形式上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向后跟踪和向前溯源时有足够通畅的信息流,当有追溯的需求时,每个追溯参与方都能够提出追溯请求,机构或客户投诉能够作为提出追溯请求并召回或撤回缺陷产品的理由。
CN2012101155227A 2012-03-14 2012-04-19 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27084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55227A CN102708410A (zh) 2012-03-14 2012-04-19 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6063.8 2012-03-14
CN201210066063 2012-03-14
CN2012101155227A CN102708410A (zh) 2012-03-14 2012-04-19 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8410A true CN102708410A (zh) 2012-10-03

Family

ID=46901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55227A Pending CN102708410A (zh) 2012-03-14 2012-04-19 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8410A (zh)

Cited B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9856A (zh) * 2012-12-27 2013-04-17 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食品安全检测与联防分析功能的计算机
CN103092953A (zh) * 2013-01-15 2013-05-08 徐涛 连续传递的并可追溯源信息的授权代码的方法
CN103366285A (zh) * 2013-07-23 2013-10-23 苏州汉清计算机有限公司 新型网络销售猪苗系统
CN103441988A (zh) * 2013-08-02 2013-12-11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跨gis平台数据迁移方法
CN104050523A (zh) * 2013-03-17 2014-09-17 北京智慧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农场生产人员及其任务数字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04217300A (zh) * 2014-09-18 2014-12-17 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可追溯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4504487A (zh) * 2014-11-21 2015-04-08 新疆地拓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平台之间业务对象信息的追溯方法和系统
CN105677796A (zh) * 2015-12-31 2016-06-15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食品链网络关键控制节点的发现方法
CN105812230A (zh) * 2014-12-30 2016-07-27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68995A (zh) * 2016-03-25 2016-08-17 福建农林大学 基于RFID、QRCode、NFC的肉食品供应链追溯方法
CN106056225A (zh) * 2016-06-22 2016-10-26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快消品供应链产品追踪召回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548359A (zh) * 2016-11-25 2017-03-29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溯源互联的方法
CN106548355A (zh) * 2016-10-12 2017-03-29 邹春秋 一种商品生产流通物流信息追溯的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7133806A (zh) * 2017-05-24 2017-09-05 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子溯源数据的商品召回警示系统
CN107944888A (zh) * 2017-12-21 2018-04-20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物料投入的食品溯源方法
CN108133380A (zh) * 2017-12-21 2018-06-08 华中农业大学 食品安全的溯源方法
CN108346059A (zh) * 2018-01-26 2018-07-3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食品供应链追溯系统
CN108681910A (zh) * 2018-06-27 2018-10-19 中南民族大学 基于网络结构的追溯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81600A (zh) * 2018-05-21 2018-10-19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追溯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64063A (zh) * 2018-09-11 2018-12-21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安全风险溯源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0097375A (zh) * 2019-03-25 2019-08-06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一种数据粒度可分级的中药材质量追溯建模方法
CN111090636A (zh) * 2019-12-11 2020-05-01 紫光云(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一物一码的高效追溯方法
CN111291133A (zh) * 2020-01-16 2020-06-1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跨企业数据存储和查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353789A (zh) * 2020-03-06 2020-06-30 厦门区块链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防伪溯源系统
CN111695760A (zh) * 2020-04-23 2020-09-22 优渊领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质量风险记录和溯源方法及系统
CN112163866A (zh) * 2020-08-14 2021-01-01 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 一种市场台账链条构建系统
CN112449013A (zh) * 2020-11-18 2021-03-05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物联网中基于标识解析的数据协同方法
CN113298537A (zh) * 2021-04-30 2021-08-24 华中农业大学 基于物联网的稻米全链条质量信息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3393251A (zh) * 2021-06-25 2021-09-14 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全链构建方法、追溯方法及系统
CN113435555A (zh) * 2021-06-29 2021-09-24 贵州贵科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食品映射标注系统及食品编码方法
CN113570383A (zh) * 2021-07-16 2021-10-29 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批次号产生方法、存储介质及芯片
CN113837721A (zh) * 2021-09-18 2021-12-24 广州市日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595265A (zh) * 2020-12-04 2022-06-07 上海唯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7522225A (zh) * 2023-12-04 2024-02-06 江苏小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方法、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2512A (zh) * 2006-10-11 2008-04-16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理与追溯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2512A (zh) * 2006-10-11 2008-04-16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理与追溯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丽梅等: "食品安全追溯方法研究", 《标准科学》, no. 2, 16 February 2012 (2012-02-16), pages 48 - 51 *
刘运富等: "食品追溯战略实施中的基本原则", 《食品安全导刊》, 15 January 2008 (2008-01-15), pages 52 - 53 *
钱恒等: "我国食品安全追溯运行模式研究", 《食品科技》, vol. 34, no. 10, 20 October 2009 (2009-10-20), pages 248 - 251 *

Cited B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9856A (zh) * 2012-12-27 2013-04-17 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食品安全检测与联防分析功能的计算机
CN103092953A (zh) * 2013-01-15 2013-05-08 徐涛 连续传递的并可追溯源信息的授权代码的方法
CN104050523A (zh) * 2013-03-17 2014-09-17 北京智慧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农场生产人员及其任务数字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03366285A (zh) * 2013-07-23 2013-10-23 苏州汉清计算机有限公司 新型网络销售猪苗系统
CN103441988A (zh) * 2013-08-02 2013-12-11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跨gis平台数据迁移方法
CN103441988B (zh) * 2013-08-02 2016-06-08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跨gis平台数据迁移方法
CN104217300A (zh) * 2014-09-18 2014-12-17 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可追溯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4504487A (zh) * 2014-11-21 2015-04-08 新疆地拓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平台之间业务对象信息的追溯方法和系统
CN105812230A (zh) * 2014-12-30 2016-07-27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12230B (zh) * 2014-12-30 2019-05-07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77796A (zh) * 2015-12-31 2016-06-15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食品链网络关键控制节点的发现方法
CN105868995A (zh) * 2016-03-25 2016-08-17 福建农林大学 基于RFID、QRCode、NFC的肉食品供应链追溯方法
CN105868995B (zh) * 2016-03-25 2021-05-28 福建农林大学 基于RFID、QRCode、NFC的肉食品供应链追溯方法
CN106056225A (zh) * 2016-06-22 2016-10-26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快消品供应链产品追踪召回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548355A (zh) * 2016-10-12 2017-03-29 邹春秋 一种商品生产流通物流信息追溯的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6548359A (zh) * 2016-11-25 2017-03-29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溯源互联的方法
CN107133806A (zh) * 2017-05-24 2017-09-05 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子溯源数据的商品召回警示系统
CN107944888A (zh) * 2017-12-21 2018-04-20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物料投入的食品溯源方法
CN108133380A (zh) * 2017-12-21 2018-06-08 华中农业大学 食品安全的溯源方法
CN107944888B (zh) * 2017-12-21 2021-09-21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物料投入的食品溯源方法
CN108346059A (zh) * 2018-01-26 2018-07-3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食品供应链追溯系统
CN108681600A (zh) * 2018-05-21 2018-10-19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追溯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81910A (zh) * 2018-06-27 2018-10-19 中南民族大学 基于网络结构的追溯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64063A (zh) * 2018-09-11 2018-12-21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安全风险溯源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0097375A (zh) * 2019-03-25 2019-08-06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一种数据粒度可分级的中药材质量追溯建模方法
CN111090636A (zh) * 2019-12-11 2020-05-01 紫光云(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一物一码的高效追溯方法
CN111090636B (zh) * 2019-12-11 2022-10-28 紫光云(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一物一码的高效追溯方法
CN111291133A (zh) * 2020-01-16 2020-06-1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跨企业数据存储和查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353789A (zh) * 2020-03-06 2020-06-30 厦门区块链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防伪溯源系统
CN111695760A (zh) * 2020-04-23 2020-09-22 优渊领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质量风险记录和溯源方法及系统
CN111695760B (zh) * 2020-04-23 2023-04-07 优渊领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质量风险记录和溯源方法及系统
CN112163866A (zh) * 2020-08-14 2021-01-01 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 一种市场台账链条构建系统
CN112449013A (zh) * 2020-11-18 2021-03-05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物联网中基于标识解析的数据协同方法
CN114595265A (zh) * 2020-12-04 2022-06-07 上海唯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298537A (zh) * 2021-04-30 2021-08-24 华中农业大学 基于物联网的稻米全链条质量信息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3393251A (zh) * 2021-06-25 2021-09-14 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全链构建方法、追溯方法及系统
CN113435555A (zh) * 2021-06-29 2021-09-24 贵州贵科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食品映射标注系统及食品编码方法
CN113435555B (zh) * 2021-06-29 2023-03-31 贵州贵科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食品映射标注系统及食品编码方法
CN113570383A (zh) * 2021-07-16 2021-10-29 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批次号产生方法、存储介质及芯片
CN113837721A (zh) * 2021-09-18 2021-12-24 广州市日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7522225A (zh) * 2023-12-04 2024-02-06 江苏小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方法、系统
CN117522225B (zh) * 2023-12-04 2024-05-17 江苏小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方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8410A (zh) 一种副食品产业链网络追溯系统及方法
Rejeb et al.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A review of potentials,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Zhong et al. Foo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s, implemen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Pizzuti et al. Food Track & Trace ontology for helping the food traceability control
Nozari et al. The ideas of sustainable and green marketing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the case of the dairy industry
Lehmann et al. Future internet and the agri-food sector: State-of-the-art in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Banerjee Blockchain with IOT: Applications and use cases for a new paradigm of supply chain driving efficiency and cost
Rahman et al. Traceability of sustainability and safety in fishe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s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Teodorescu et al. Applying blockchain in the moder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ts implication on open innovation
US20160275580A1 (en) Computer-based system for tracking and optimizing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erreira et al. Disorders, vulnerabilities and resilience in the supply chain in pandemic times
Donaldson Digital from farm to fork: Infrastructures of quality and control in food supply chains
Scholten et al. Defining and analyzing traceability systems in food supply chains
CN113570192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农业社交智能服务系统
Bougdira et al.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general traceability solution: description and bases
Pereira et al. Smallholders, agrarian reform, and globalization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Cattle versus the environment
Parwez A conceptual model for integration of Indian food supply chains
Gaspar et al.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through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Survey of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 for iot implementation in Portugal’s agro-industry
Duan Research o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Syromyatnikov et al. Agi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business
Tiwari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 agri-food supply chain
Cimino et al. Cerere: an information system supporting traceability in the food supply chain
Pizzuti et al. Modeling of an agro-food traceability system: The case of the frozen vegetables
Belhadi et al. Digital capabilities to manage agri-food supply chain uncertainties and build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during compounding geopolitical disruptions
Waqar et al. Mapping ICT use along the citrus (Kinnow) value chain in sargodha district, Pakist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