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6090A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6090A
CN102696090A CN2011800052585A CN201180005258A CN102696090A CN 102696090 A CN102696090 A CN 102696090A CN 2011800052585 A CN2011800052585 A CN 2011800052585A CN 201180005258 A CN201180005258 A CN 201180005258A CN 102696090 A CN102696090 A CN 102696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ransparency
transparency electrode
bus
lead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52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慎一朗
水野耕一
雨宫公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96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60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3Mutual 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等离子显示面板具备:前面板;与前面板对置配置、且在与前面板之间具有划分放电单元的隔壁的背面板。前面板在放电单元内具有第1电极、和与第1电极平行的第2电极。第1电极包括第1总线电极、和与第1总线电极电连接且向第2电极侧突出的多个第1透明电极。第2电极包括第2总线电极、和与第2总线电极电连接且向第1电极侧突出的多个第2透明电极。在多个第1透明电极的前端部和多个第2透明电极的前端部之间设置放电间隙。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涉及在显示设备中使用的等离子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称为PDP)的结构是按照在一对基板间形成放电空间的方式对置配置而成。放电空间被配置于基板的隔壁划分为多个,构成多个放电单元。为了在被隔壁划分的放电空间中产生放电,在基板上配置了显示电极和数据电极。基板上设有通过放电发出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的荧光体。在PDP中,由通过放电产生的紫外光来激励荧光体,从放电单元分别发出红色、绿色、蓝色的可见光以进行图像显示。
在PDP中,为了增加图像显示时的发光亮度,显示电极包括宽度较宽且带状的透明电极和在透明电极上重叠作为金属电极的总线。由此,显示电极的面积变大。为了抑制由于该结构而增大的放电电流,或者为了消除透明电极以削减工序数,显示电极被分割为多个部分,使用设置了开口部的显示电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2/017345号
发明内容
等离子显示面板具备前面板、与前面板对置配置且在与前面板之间具有划分放电单元的隔壁的背面板。前面板在放电单元内具有第1电极、与第1电极平行的第2电极。第1电极包括第1总线电极、与第1总线电极电连接且向第2电极侧突出的多个第1透明电极。第2电极包括第2总线电极、与第2总线电极电连接且向第1电极侧突出的多个第2透明电极。在多个第1透明电极的前端部和多个第2透明电极的前端部之间设置放电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的放电单元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的电极排列图。
图4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图6A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的显示电极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与隔壁之间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6B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的显示电极的维持电极与隔壁之间的配置关系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的显示电极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与隔壁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2涉及的PDP的显示电极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与隔壁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2涉及的PDP的显示电极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与隔壁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首先,利用图1~图3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100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PDP100由前面板1和背面板2构成。前面板1和背面板2按照在其间形成放电空间3的方式相对配置。
前面板1由基板4、显示电极7、电介质层8及保护膜9构成。在玻璃制的基板4上,在行方向上排列多根导电性的显示电极7。显示电极7由作为第1电极的扫描电极5、和作为第2电极的维持电极6构成。扫描电极5与维持电极6以在其间设置放电间隙的方式彼此被平行地配置。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电介质层8形成为覆盖扫描电极5和维持电极6。在电介质层8上形成由氧化镁(MgO)构成的保护膜9。
如图2所示,扫描电极5由作为第3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5a、作为后面图6A中示出的第1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5c、与透明电极5a及透明电极5c电连接而形成的作为第1总线电极的总线电极5b构成。
维持电极6由作为第4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6a、作为后面图6A中示出的第2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6c、与透明电极6a及透明电极6c电连接而形成的作为第2总线电极的总线电极6b构成。
透明电极5a、5c、6a、6c是铟锡氧化物(ITO)等。总线电极5b、6b含有银(Ag)等导电性金属。将在后面详述扫描电极5和维持电极6的结构。
如图1所示,背面板2由基板10、绝缘体层11、数据电极12、隔壁13、荧光体层14R、14G、14B构成。在玻璃制的基板10上,设置由Ag构成的多根数据电极12。数据电极12在列方向上排列成条纹状。数据电极12被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绝缘体层11覆盖。在绝缘体层11上,设置了由玻璃材料构成的井字形状的隔壁13。隔壁13将在前面板1和背面板2之间形成的放电空间3划分为每个放电单元15。在绝缘体层11的表面及隔壁13的侧面,设置有红色(R)、绿色(G)、蓝色(B)的荧光体层14R、14G、14B。
并且,按照扫描电极5及维持电极6与数据电极12相交叉的方式,对置配置前面板1与背面板2。如图3所示,在扫描电极5及维持电极6与数据电极12交叉的区域,设置放电单元15。在放电空间3内,封入了例如氖和氙的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再者,PDP100的构造并不限于上述结构。PDP100的构造也可以是具备例如条纹状隔壁的结构。
在此,如图2所示,形成放电单元15的井字形状的隔壁13由纵隔壁13a和横隔壁13b构成。纵隔壁13a与数据电极12平行地形成。横隔壁13b形成为与纵隔壁13a正交。荧光体层14R、14G、14B沿着纵隔壁13a以条纹状被涂布在隔壁13内。按照蓝色荧光体层14B、红色荧光体层14R、绿色荧光体层14G的顺序排列荧光体层14R、14G、14B。
扫描电极5由在行方向上长的n根扫描电极Y1、Y2、Y3…Yn构成。维持电极6由在行方向上长的n根维持电极X1、X2、X3…Xn构成。数据电极12由在列方向上长的m根数据电极A1…Am构成。在1对扫描电极Yp及维持电极Xp(1≤p≤n)与1根数据电极Aq(1≤q≤m)相交叉的区域内,形成放电单元15。在放电空间3内形成m×n个放电单元15。扫描电极5及维持电极6按照扫描电极Y1-维持电极X1-维持电极X2-扫描电极Y2…的图案形成在前面板1上。扫描电极5及维持电极6与设置在形成放电单元15的图像显示区域以外的驱动电路的端子连接。
接下来,说明使用了上述的PDP100的等离子显示装置200的整体结构及驱动方法。
如图4所示,等离子显示装置200具备:图1~图3所示的结构的PDP100、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数据电极驱动电路17、扫描电极驱动电路18、维持电极驱动电路19、定时产生电路20及电源电路(未图示)。数据电极驱动电路17与PDP100的数据电极12的一端连接。数据电极驱动电路17具有由用于对数据电极12提供电压的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多个数据驱动器。数据电极12以几根数据电极12为1块被分割为多个块。数据电极12以该块为单位将多个数据驱动器连接在设置于PDP100的下端部的电极引出部上。
在图4中,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6将图像信号sig变换为每个子场的图像数据。数据电极驱动电路17将每个子场的图像数据变换为与各数据电极A1~Am对应的信号,并驱动各数据电极A1~Am。定时产生电路20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及垂直同步信号V,产生各种定时信号,并对各驱动电路块提供各种定时信号。扫描电极驱动电路18基于定时信号对扫描电极Y1~Yn提供驱动电压波形。维持电极驱动电路19基于定时信号对维持电极X1~Xn提供驱动电压波形。再者,维持电极的一端在PDP100内或者PDP100外被共同连接,该被共同连接的布线与维持电极驱动电路19连接。
接下来,利用图5说明用于驱动PDP100的驱动电压波形及其动作。
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100中,1场被分割为多个子场,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维持期间。
在第1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内,数据电极A1~Am及维持电极X1~Xn被保持在0(V)。扫描电极Y1~Yn被施加了从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电压Vi1(V)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i2(V)平缓地上升的斜坡电压。于是,在所有的放电单元15中发生第1次的微弱初始化放电,在扫描电极Y1~Yn上蓄积负的壁电压。此外,在维持电极X1~Xn上及数据电极A1~Am上蓄积正的壁电压。这里所谓的“电极上的壁电压”是指因在覆盖电极的电介质层及荧光体层上等蓄积的壁电荷而产生的电压。
之后,维持电极X1~Xn被保持在正的电压Vh(V),扫描电极Y1~Yn被施加从电压Vi3(V)向电压Vi4(V)平缓地下降的斜坡电压。于是,在所有的放电单元15中引起第2次的微弱初始化放电。由此,扫描电极Y1~Yn上与维持电极X1~Xn上之间的壁电压变弱,被调整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值。数据电极A1~Am上的壁电压也被调整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值。
在接下来的写入期间内,扫描电极Y1~Yn暂时被保持在Vr(V)。接下来,向第1行的扫描电极Y1施加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a(V)。此外,数据电极A1~Am中的应该在第1行显示的放电单元15的数据电极Ak(k=1~m)被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d(V)。此时,数据电极Ak与扫描电极Y1之间的交叉部的电压成为在外部施加电压(Vd-Va)(V)上相加了数据电极Ak上的壁电压和扫描电极Y1上的壁电压之后结果,会超过放电开始电压。之后,在数据电极Ak与扫描电极Y1之间及维持电极X1与扫描电极Y1之间引起写入放电。由此,在该放电单元15的扫描电极Y1上蓄积正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X1上蓄积负的壁电压。此时,在数据电极Ak上也蓄积负的壁电压。
这样一来,在第1行应该显示的放电单元15中引起写入放电,进行在各电极上蓄积壁电压的写入动作。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被施加写入脉冲电压Vd(V)的数据电极A1~Am与扫描电极Y1的交叉部的电压未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不发生写入放电。以上的写入动作依次进行至第n行的放电单元15,至此写入期间结束。
在接下来的维持期间内,对扫描电极Y1~Yn施加正的维持脉冲电压Vs(V)作为第1电压。对维持电极X1~Xn施加接地电位即0(V),作为第2电压。此时,在引起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15中,扫描电极Yi(i=1~n)上与维持电极Xi上之间的电压成为在维持脉冲电压Vs(V)上相加了扫描电极Yi上的壁电压和维持电极Xi上的壁电压之后的结果,会超过放电开始电压。于是,在扫描电极Yi与维持电极Xi之间引起维持放电,荧光体层通过此时产生的紫外线而发光。并且,在扫描电极Yi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Xi上蓄积正的壁电压。此时,在数据电极Ak上也蓄积正的壁电压。
在写入期间没有引起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15中,不产生维持放电,保持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压。接下来,对扫描电极Y1~Yn施加作为第2电压的0(V)。对维持电极X1~Xn施加作为第1电压的维持脉冲电压Vs(V)。于是,在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15中,由于维持电极Xi上与扫描电极Yi上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再次在维持电极Xi与扫描电极Yi之间引起维持放电。并且,在维持电极Xi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在扫描电极Yi上蓄积正的壁电压。
以后同样,对扫描电极Y1~Yn和维持电极X1~Xn交替施加与亮度权重相应的数目的维持脉冲,由此在写入期间内引起过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15中持续进行维持放电。这样,维持期间内的维持动作结束。由于接下来的子场中的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维持期间的动作也与第1子场中的动作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100的显示电极7的结构。
图6A所示的隔壁13原本在纸面中配置在跟前侧,但为了便于说明,将其表示在扫描电极5及维持电极6的背面。
如图6A所示,显示电极7在多个透明电极5c的维持电极6侧的前端部与多个透明电极6c的扫描电极5侧的前端部之间设置多个放电间隙。
扫描电极5具有带状的总线电极5b、与总线电极5b平行的带状的透明电极5a、从总线电极5b突出的多个透明电极5c。总线电极5b形成在透明电极5a及突出的多个透明电极5c上。总线电极5b与透明电极5a及多个透明电极5c电连接。多个透明电极5c在与总线电极5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突出。此外,多个透明电极5c向透明电极5a及总线电极5b的两侧突出。也就是说,多个透明电极5c的一部分向维持电极6侧的放电间隙侧突出。此外,多个透明电极5c的另一部分向放电间隙的相反侧突出。放电间隙侧的透明电极5c和相反侧的透明电极5c形成在同一直线上。多个透明电极5c通过透明电极5a及总线电极5b电连接。
与扫描电极5同样地,维持电极6具有带状的总线电极6b、与总线电极6b平行的带状的透明电极6a、从总线电极6b突出的多个透明电极6c。总线电极6b形成在透明电极6a及突出的多个透明电极6c上。总线电极6b与透明电极6a及多个透明电极6c电连接。多个透明电极6c向与总线电极6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此外,多个透明电极6c向透明电极6a及总线电极6b的两侧突出。也就是说,多个透明电极6c的一部分向扫描电极5侧的放电间隙侧突出。此外,多个透明电极6c的另一部分向放电间隙的相反侧突出。放电间隙侧的透明电极6c和相反侧的透明电极6c形成在同一直线上。多个透明电极6c通过透明电极6a及总线电极6b电连接。
在此,说明本发明者进行的实验的结果。
[实施例]
在本实验中,透明电极5a、5c、6a、6c是ITO。透明电极5a、5c、6a、6c的膜厚为0.2μm。总线电极5b、6b包含黑色颜料、玻璃材料、Ag。总线电极5b、6b的膜厚为5μm左右。透明电极5a、5c、6a、6c及总线电极5b、6b通过光刻法形成。电介质层8是在以二氧化硅(SiO2)或硼酸(B2O3)为主成分的玻璃中作为填充物而混合了硅石粒子的玻璃材料。电介质层8的介电常数为5~7左右。在显示电极7的延伸方向上以148μm的间距形成纵隔壁13a。也就是说,在显示电极7的延伸方向上的放电单元15的间距为148μm。通过丝网印刷法形成电介质层8。但是,实施方式1并不限于上述材料、结构及方法。
图6B表示维持电极6的结构。扫描电极5的结构与维持电极的结构相同。在本实验中,制作出改变了3个参数的PDP100。第一个参数是电介质层8的膜厚,但图6B中未示出。第二个参数是透明电极5c、6c的宽度(行)。行是在显示电极7的延伸方向上的透明电极5c、6c的长度。第三个参数是相邻的透明电极5c、6c间的距离(间隔)。间隔是在显示电极7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2个透明电极5c、6c间的距离。后面表1中示出的对(pair)是1行和1间隔的合计。对的数量是在放电单元15内设置的对的数量。再者,实施例中使用的放电单元15至少有3.0对。总线电极5b、6b的宽度是65μm。总线电极5b、6b的宽度是与显示电极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总线电极5b、6b的长度。带状的透明电极5a、6a的宽度是35μm。透明电极5a、6a的宽度是与显示电极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透明电极5a、6a的长度。透明电极5a、6a与总线电极5b、6b的两端相隔15μm左右的距离且被覆盖。放电间隙侧的透明电极5c、6c的长度是40μm。放电间隙侧的透明电极5c的长度是在与显示电极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总线电极5b向维持电极6侧突出的透明电极5c的长度。放电间隙侧的透明电极6c的长度是在与显示电极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总线电极6b向扫描电极5侧突出的透明电极6c的长度。放电间隙相反侧的透明电极5c、6c的长度是20μm。放电间隙相反侧的透明电极5c的长度是在与显示电极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隔着横隔壁13b从总线电极5b向相邻的放电单元15侧突出的透明电极5c的长度。放电间隙相反侧的透明电极6c的长度是在与显示电极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隔着横隔壁13b从总线电极6b向相邻的放电单元15侧突出的透明电极6c的长度。放电间隙的距离是80μm。放电间隙的距离是放电间隙侧的透明电极5c与放电间隙侧的透明电极6c之间的前端部间的距离。
测量改变了3个参数之后的实施例1~10及比较例的发光效率。比较例的PDP具有条纹状的透明电极和在透明电极上层叠的总线电极。发光效率是与比较例的发光效率(表中表示为“1.00”。)之间的相对值。
【表1】
Figure BDA00001830669100081
表1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PDP100的实验结果的表。如表1所示,在本实验中,作为实施例1~8,制作了电介质层8的膜厚为22μm的PDP100。在实施例1~4中,将对的长度固定为40μm,改变行和间隔。在实施例4~8中,将间隔固定为15μm,改变行和对的长度、及对的数量。此外,作为实施例9及10,制作了电介质层8的膜厚为20μm的PDP100。在实施例9及10中,将行固定为15μm,改变间隔和对的长度、及对的数量。比较例相当于将实施例1~8的间隔设定为0时的PDP100。
首先,实施例1~10表示实施方式1的PDP100的发光效率与比较例相比有所提高。实施例4~8表示如果相对于电介质层8的膜厚使间隔恒定,则发光效率为大致相等的值。实施例1~4表示间隔越大则发光效率越是得到提高。实施例1中的间隔为25μm,大于电介质层8的膜厚,发光效率为1.10。另一方面,实施例4中的间隔为15μm,小于电介质层8的膜厚,发光效率为1.03。尽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尚未明确,但如果间隔为电介质层8的膜厚以上,则发光效率得到提高。这种情况在实施例1及实施例6中也有所示出。实施例1及实施例6中的行都是15μm,间隔被改变。实施例1中的间隔为25μm,大于电介质层8的膜厚,发光效率为1.10。另一方面,实施例6中的间隔为15μm,小于电介质层8的膜厚,发光效率为1.03。
这样,在实施方式1的PDP100中,在具有对置配置的多个透明电极5c、6c的扫描电极5与维持电极6之间设置多个放电间隙,从而能够降低无功功率,提高发光效率。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PDP100中,间隔越大,则发光效率越高。如实施例1、2及9所示,若实施方式1的PDP100的间隔为电介质层8的膜厚以上,则发光效率提高5%以上。因此,希望实施方式1的PDP100的间隔是电介质层8的膜厚以上。再者,由于在实施方式1的PDP100的放电单元15的间距内至少具有2个透明电极5c、6c,因此需要间隔是从放电单元15的间距中减去2行之后的长度以下。
图7所示的隔壁13原本在纸面上配置在跟前侧,但为了便于说明,表示在扫描电极5及维持电极6的背面。
再者,如图7所示,扫描电极5中,透明电极5c的前端部也可以配置在维持电极6的透明电极6c的前端部间。也就是说,透明电极5c的前端部可以在没有形成透明电极6c的区域中配置在比透明电极6c的前端部更靠近扫描电极5侧的位置上。维持电极6的透明电极6c的前端部配置在维持电极5的透明电极5c的前端部间。也就是说,透明电极6c的前端部在没有形成透明电极5c的区域中配置在比透明电极5c的前端部更靠近维持电极6侧的位置上。这样,使用了显示电极7的PDP100也与上述的实施例1~10相同,能够降低无功功率,并提高发光效率。
再者,实施方式1中的扫描电极5具有向总线电极5b的两侧突出的多个透明电极5c,但并不限于这种结构。此外,维持电极6具有向总线电极6b的两侧突出的多个透明电极6c,但并不限于这种结构。扫描电极5只要至少具有向维持电极6侧突出的多个透明电极5c即可,维持电极6只要至少具有向扫描电极5侧突出的多个透明电极6c即可。但是,由于将多个透明电极5c、6c配置在总线电极5b、6b的两侧,从而在透明电极5c与透明电极6c之间发生的放电被展宽,因此PDP100的发光效率得到提高。因此,优选多个透明电极5c、6c配置在总线电极5b、6b的两侧。对于设置在两侧的多个透明电极5c、6c而言,优选放电间隙侧的透明电极5c、6c比相反侧的透明电极5c、6c长。这是为了防止误放电。此外,放电间隙侧的透明电极5c、6c和相反侧的透明电极5c、6c既可以在同一直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
此外,优选多个透明电极5c、6c的前端部包含曲线。根据实施例1~10的结果推测出,PDP100的发光效率依赖于放电间隙侧的透明电极5c、6c的面积。也就是说,通过减少电极的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PDP100的发光效率。与使用了图6A及图7所示的前端部为四角形的透明电极5c、6c的面板相比,透明电极5c、6c的前端部包含曲线的PDP100能够降低无功功率,因此可提高发光效率。前端部包含曲线的透明电极5c、6c例如是具有圆形状前端部的透明电极5c、6c。此外,前端部的形状并不限于包含曲线,只要是透明电极5c、6c的宽度随着朝向放电间隙侧而变窄的形状即可。也就是说,前端部的形状是前端尖锐的形状即可。再者,前端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放电间隙的距离相等。这是因为当放电间隙的距离变大时,放电所需的电压会上升。
再有,由于多个透明电极5c、6c通过总线电极5b、6b被电连接,因此可以不通过透明电极5a、6a进行电连接。但是,由于多个透明电极5c、6c通过透明电极5a、6a被电连接,从而透明电极5c、6c及透明电极5a、6a与总线电极5b、6b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若接触面积增加,则能够降低透明电极5c、6c及透明电极5a、6a与总线电极5b、6b之间的接触电阻。由此,与多个透明电极5c、6c没有被电连接的显示电极7相比,多个透明电极5c、6c被电连接的显示电极7能够降低发生维持放电所需的电压。
如上述,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100中,扫描电极5包括总线电极5b、以及与总线电极5b电连接且在维持电极6侧具有多个透明电极5c的透明电极5a,维持电极6包括总线电极6b、以及与总线电极6b电连接且在扫描电极5侧具有多个透明电极6c的透明电极6a,多个透明电极5c之中的至少一个前端部与多个透明电极6c之中的至少一个前端部对置配置,在多个透明电极5c的前端部与多个透明电极6c的前端部之间设置放电间隙,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获得能够降低无功功率且提高发光效率的效果。
(实施方式2)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PDP100。详细说明在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PDP100不同的显示电极7的结构。
如图8所示,显示电极7显示电极7由扫描电极5和维持电极6构成。如图9所示,扫描电极5具有作为第1总线电极的带状的总线电极5b、和与总线电极5b电连接的作为第3透明电极的带状的透明电极5a。透明电极5a具有向总线电极5b的两侧突出的作为第1透明电极的多个透明电极5c。多个透明电极5c向与带状的总线电极5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维持电极6具有作为第2总线电极的总线电极6b、和与总线电极6b电连接的作为第4透明电极的透明电极6a。透明电极6a具有向总线电极6b的两侧突出的作为第2透明电极的多个透明电极6c。透明电极6c向与带状的总线电极6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多个透明电极5c的维持电极6侧的前端部与多个透明电极6c的扫描电极5侧的前端部对置配置。通过与透明电极5c相同的材料电连接多个透明电极5c的维持电极6侧的前端部。通过与透明电极6c相同的材料电连接多个透明电极6c的扫描电极5侧的前端部。并且,显示电极7在多个透明电极5c的维持电极6侧的前端部与多个透明电极6c的扫描电极5侧的前端部之间设置了放电间隙。
在此,说明本发明者进行的实验的结果。比较例的PDP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比较例相同。行为14μm、间隔为15μm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PDP100与比较例相比提高了发光效率。此外,行为20μm、间隔为20μm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PDP100与比较例相比也提高了发光效率。
此外,可知与实施方式1同样,间隔被设定为电介质层8的膜厚以上,由此可提高发光效率。
即,实施方式2的PDP100在具有将放电间隙侧的前端部电连接的多个透明电极5c、6c的扫描电极5与维持电极6之间设置放电间隙,从而能够降低无功功率,提高发光效率。此外,实施方式2的PDP100将间隔设成电介质层8的膜厚以上并配置在放电单元15内,由此能够提高发光效率。
此外,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2的PDP100也可以在1个放电单元15中形成一个透明电极5c、6c。该PDP100具备前面板1、与前面板1对置配置且在与前面板1之间具有划分放电单元15的隔壁13的背面板2,前面板1在放电单元15内具有扫描电极5、与扫描电极5平行的维持电极6,扫描电极5包括总线电极5b、和与总线电极5b电连接且在维持电极6侧具有1个透明电极5a的透明电极5a,维持电极6包括总线电极6b、和与总线电极6b电连接且在扫描电极5侧具有1个透明电极6c的透明电极6a,通过与透明电极5c相同的材料电连接透明电极5c的前端部,并且,透明电极5c的前端部与构成相同的扫描电极5的相邻的放电单元15的透明电极5c的前端部电连接,通过与透明电极6c相同的材料电连接透明电极6c的前端部,透明电极6c的前端部与构成相同的维持电极6的相邻的放电单元15的透明电极6c的前端部电连接,在透明电极5c的前端部与透明电极6c的前端部之间设置放电间隙。
即,图9所示的PDP100在具有将放电间隙侧的前端部电连接的透明电极5c、6c的扫描电极5与维持电极6之间设置放电间隙,从而能够降低无功功率,并提高发光效率。
如上述,实施方式2涉及的PDP100中,扫描电极5包括总线电极5b、和与总线电极5b电连接且在维持电极6侧具有多个透明电极5c的透明电极5a,维持电极6包括总线电极6b、和与总线电极6b电连接且在扫描电极5侧具有多个透明电极6c的透明电极6a,通过与透明电极5c相同的材料电连接多个透明电极5c的至少2个前端部,通过与透明电极6c相同的材料电连接多个透明电极6c的至少2个前端部,在多个透明电极5c的前端部与多个透明电极6c的前端部之间设置放电间隙,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获得降低无功功率、提高发光效率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述,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在实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提高方面是有用的技术。
符号说明
1  前面板
2  背面板
3  放电空间
4、10  基板
5  扫描电极
6  维持电极
5a、6a、5c、6c  透明电极
5b、6b  总线电极
7  显示电极
8  电介质层
9  保护膜
11  绝缘体层
12  数据电极
13  隔壁
14R、14G、14B  荧光体层
15  放电单元
16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
17  数据电极驱动电路
18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19  维持电极驱动电路
20  定时产生电路
100  PDP
200  等离子显示装置

Claims (9)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具备:
前面板;和
背面板,与所述前面板对置配置该背面板,且该背面板在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具有划分放电单元的隔壁,
所述前面板在所述放电单元内具有第1电极、和与所述第1电极平行的第2电极,
所述第1电极包括第1总线电极、和与所述第1总线电极电连接且向所述第2电极侧突出的多个第1透明电极,
所述第2电极包括第2总线电极、和与所述第2总线电极电连接且向所述第1电极侧突出的多个第2透明电极,
在多个所述第1透明电极的前端部和多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的前端部之间设置放电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前面板具有覆盖了所述第1电极及所述第2电极的电介质层,
多个所述第1透明电极中的至少2个所述第1透明电极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电介质层的膜厚以上,
多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中的至少2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电介质层的膜厚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多个所述第1透明电极的前端部及多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的前端部包括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1电极包括电连接多个所述第1透明电极的第3透明电极,
所述第3透明电极被所述第1总线电极覆盖,
所述第2电极包括电连接多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的第4透明电极,
所述第4透明电极被所述第2总线电极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多个所述第1透明电极向所述第1总线电极的两侧突出,
多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向所述第2总线电极的两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对置配置多个所述第1透明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前端部与多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前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多个所述第1透明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前端部配置在多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中的2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的前端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多个所述第1透明电极的至少2个前端部被电连接,
多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的至少2个前端部被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
利用与多个所述第1透明电极相同的材料,电连接多个所述第1透明电极的至少2个前端部,
利用与多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相同的材料,电连接多个所述第2透明电极的至少2个前端部。
CN2011800052585A 2010-02-08 2011-01-27 等离子显示面板 Pending CN1026960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5080 2010-02-08
JP2010-025079 2010-02-08
JP2010025079 2010-02-08
JP2010025080 2010-02-08
PCT/JP2011/000436 WO2011096176A1 (ja) 2010-02-08 2011-01-27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6090A true CN102696090A (zh) 2012-09-26

Family

ID=4435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52585A Pending CN102696090A (zh) 2010-02-08 2011-01-27 等离子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76030A1 (zh)
JP (1) JPWO2011096176A1 (zh)
KR (1) KR20120076388A (zh)
CN (1) CN102696090A (zh)
WO (1) WO2011096176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7128A (en) * 1998-01-23 2000-12-05 Fujitsu Limited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comb shaped electrode with teeth of specific pitch
US6670754B1 (en) * 1999-06-04 2003-12-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Gas discharg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7045962B1 (en) * 1999-01-22 2006-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Gas discharge panel with electrodes comprising protrusions, gas discharge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3883A (ja) * 1999-01-22 2001-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放電パネルおよびガス放電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664542B2 (ja) * 1999-06-04 2011-04-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表示装置
ATE475983T1 (de) * 2003-01-02 2010-08-15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anzeigetafel
JP4198155B2 (ja) * 2003-12-01 2008-12-17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発光管アレイ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US7956540B2 (en) * 2004-08-17 2011-06-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01238502A (zh) * 2005-08-05 2008-08-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提供多个放电柱的等离子体放电像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7128A (en) * 1998-01-23 2000-12-05 Fujitsu Limited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comb shaped electrode with teeth of specific pitch
US7045962B1 (en) * 1999-01-22 2006-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Gas discharge panel with electrodes comprising protrusions, gas discharge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6670754B1 (en) * 1999-06-04 2003-12-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Gas discharg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96176A1 (ja) 2011-08-11
KR20120076388A (ko) 2012-07-09
US20120176030A1 (en) 2012-07-12
JPWO2011096176A1 (ja) 2013-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06013B1 (ko) Ac형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판넬
CN1264914A (zh) 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板
JP4874270B2 (ja) 表示装置
CN102696090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US20100052529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EP2174333B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WO2007023568A1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090289925A1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100715626B1 (ko) 롱갭 방전에 적합한 전극 배치 구조를 갖는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KR101137638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137679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40079345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그 구동 방법
CN102449724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WO2012101973A1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20090231309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EP1801768B1 (en) SAS Addressing of surface discharge AC plasma display
KR10066754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데이터 전극구조
WO2013111531A1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2102013A1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2024648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109376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JP2013157117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20140197728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13211120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13037979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