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1140A - 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分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分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1140A
CN102691140A CN2011101763711A CN201110176371A CN102691140A CN 102691140 A CN102691140 A CN 102691140A CN 2011101763711 A CN2011101763711 A CN 2011101763711A CN 201110176371 A CN201110176371 A CN 201110176371A CN 102691140 A CN102691140 A CN 102691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forming roll
type
period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63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1140B (zh
Inventor
黄金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eshan 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黄金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黄金山 filed Critical 黄金山
Priority to CN2011101763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91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91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1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1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1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分梳机,包括喂入组件、分梳组件、出机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分梳组件包括相邻布置的多个辊,其中A型辊与B型辊交替布置,并且相邻的辊针向相顺。每个A型辊具有各自设定的最大正向转速和最大反向转速,并且从按最大正向转速转动的状态转变为按最大反向转速转动的状态,再从按最大反向转速转动的状态转变为按最大正向转速转动的状态,这样做周期性的运动。A型辊在其高速正向转动期间剥取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并且在其高速反向转动期间被其后面相邻的B型辊剥取。本发明实现了高效低损伤的分梳。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分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纺织原料准备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分梳过程利用分梳辊的双向变速运动的分梳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绒毛分梳一般使用盖板梳棉机、罗拉梳理机或者这两种设备的改型。这两种机器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盖板梳棉机的刺辊或者罗拉梳理机的梳理环的多遍重复梳理作用来去除粗毛和杂质。由于在原理和设备结构方面的限制,经这类传统设备分梳后,绒纤维长度损伤较大。因此使用这类设备生产的成品绒的质量受到限制,影响了绒的使用范围和价值。并且这些传统设备在分梳过程中产生大量短绒,过短的绒纤维回收困难,降低了绒纤维的提取率,增加了分梳成本。
专利文献CN100335693C公开了一种分梳方法,该方法采用相邻两辊变速剥取分梳,当其中一辊是高速转动时,另一辊是低速转动。高转速辊剥取低转速辊,然后高转速辊降速转变为低转速辊,低转速辊升速转变为高转速辊,高转速辊剥取低转速辊,如此反复剥取转移以实现分梳。这样的技术较之给棉板刺辊分梳和梳理环分梳可以在显著减少纤维损伤的情况下获得无毛绒。
相邻两辊之间剥取分梳时,该相邻两辊表面线速度之比与分梳效率正相关,即速比越大分梳效率越高,反之速比越小分梳效率越低。分梳效率高表示去除粗毛和杂质的能力强,反之分梳效率低则表示去除粗毛和杂质的能力弱。
根据现有技术的采用相邻两辊变速剥取分梳的布置,在一个运行周期内,一个辊从低转速到高转速,另一辊从高转速到低转速。只要当一辊的表面线速度略大于另一辊的表面线速度,剥取作用即可发生。而且,通常在速比改变不多时剥取即可完成,此时即使加大速比,被剥取辊也无纤维可供剥取。实际上,剥取是以小速比完成的,因此不能实现高效的分梳处理。通过提高转速和变化速率可以缓解这一现象,但是不能根本解决分梳效率低的问题。具体实施时只有增加剥取分梳次数才能获得所需要的无毛绒,这导致了低生产率。
要提高相邻辊的速比,一是提高剥取辊的转速,二是降低被剥取辊的转速。剥取辊的转速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落物中绒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导致出绒率下降。被剥取辊的转速也受到限制,如果被剥取辊的转速过低,纤维不能有效地继续转移。在现有技术中,这些限制是难以克服的。
专利文献CN200910021971.3(申请日2009年4月13日)、CN2010102231943(申请日2010年7月12日)和CN2010102331157(申请日2010年7月22日)提出了改进的构造和方法,在这些基础上,本申请又进一步做了重要改进。上述专利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此处,以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即保持剥取分梳时纤维损伤少的优点,又显著提高剥取分梳的效率的方法和机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分梳机,包括:分梳组件;喂入组件,用于把纤维输送给所述分梳组件;出机组件,用于把所述分梳组件处理过的纤维转移出机;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分梳组件按照预定的模式来运行。在所述分梳机中,所述分梳组件包括在作为前侧的所述喂入组件和作为后侧的所述出机组件之间从前向后依次相邻布置的多个辊,所述多个辊分为A型辊和B型辊,其中A型辊与B型辊交替布置,并且相邻的辊针向相顺,所述分梳组件包括至少一个A型辊和至少一个B型辊。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喂入组件、分梳组件和出机组件按预定的方式来运行并驱动所述分梳组件中各辊做预定的周期性运动。其中,每个A型辊具有各自设定的最大正向转速和最大反向转速,并且每个A型辊的典型运动周期定义为包括按时间顺序的正向高速时段、正-反转换时段、反向高速时段和反-正转换时段,其中该A型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正向转动,在其反向高速时段反向转动,在其正-反转换时段从正向转动的状态向以反向转动的状态转换,并且在其反-正转换时段从以其反向转动的状态向正向转动的状态转换以使得该辊开始下一个典型运动周期。其中,对于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前面有相邻的B型辊时,该A型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剥取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以及其中,对于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后面有相邻的B型辊时,该A型辊在其反向高速时段被其后面相邻的B型辊剥取。
根据本发明分梳机,其中,所述分梳组件包括一个第一部分,在该第一部分中,每个B型辊典型运动周期定义为包括按时间顺序的正向高速时段、正-反转换时段、反向高速时段和反-正转换时段,其中该B型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正向转动,在其反向高速时段反向转动,在其正-反转换时段从正向转动的状态向以反向转动的状态转换,并且在其反-正转换时段从以其反向转动的状态向正向转动的状态转换以使得该辊开始下一个典型运动周期。对于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前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则该两个辊有重合的按时间顺序的正向高速时段、正-反转换时段、反向高速时段和反-正转换时段,其中在该正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大于该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并且当该A型辊的后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则该后面相邻的B型辊在其典型运动周期中,其正向高速时段与该A型辊的当前典型运动周期的反向高速时段重合,其正-反转换时段与该A型辊的当前典型运动周期的反-正转换时段重合,其反向高速时段与该A型辊的下一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向高速时段重合,其反-正转换时段与该A型辊的下一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反转换时段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分梳机,在所述第一部分中,对于一个A型辊的设定的正向转动时段的时长,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最高正向转速被设置为在保证将其反向剥取到的纤维全部转移到后面相邻的该A型辊的前提下的最低值。
根据本发明的分梳机,其中A型辊的最高正向转速设置为在保证只落粗纤维而不落期望获得的细纤维的前提下的最高值。
根据本发明的分梳机,其中,存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子部分,对该子部分中的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前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该A型辊在其反向高速时段的表面线速度不大于该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分梳机,其中,当所述子部分至少包括两个A型辊和两个B型辊时,相邻的四个辊在其中一个A型辊的正向高速时段中各辊按照表面线速度从大至小排列的次序是:正向转动的A型辊,反向转动的B型辊,反向转动的A型辊,正向转动的B型辊。根据该优选的实施例可知,正向转动的B型辊在剥取其前面相邻的反向转动的A型辊,而其后面相邻的A型辊已经变为高速正向转动,因此,获得纤维的B型辊就被后面相邻的A型辊按大速比剥取。由此实现了本发明的实现高效率分梳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分梳机,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与所述子部分不同的另一子部分,在该另一子部分中,当一个A型辊的前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该A型辊在其反向高速时段的表面线速度大于或等于该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分梳机,其中,所述分梳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在该第二部分中,每个B型辊以其设定的恒定速度转动,其中在运行中各B型辊都保持正向转动或都保持反向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分梳机,其中,各B型辊都保持正向转动,所述分梳组件各A型辊的轴线相互平行地布置在与地面平行的第一平面上,各B型辊相互平行地布置在与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并且相对于地面,所述第一平面高于所述第二平面,并且A型辊的表面被与之相邻的两个B型辊形成的两条剥取线分成两个部分弧面,其中远离地面的弧面的弧长大于靠近地面的弧面的弧长。
根据本发明的分梳机,所述分梳组件还包括一个第三部分,在该第三部分中,每个B型辊在运行期间保持反向转动,并且其中
对于所述第三部分中的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前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低于该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并且
对于所述第三部分中的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后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高于该后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分梳机,各辊的直径都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分梳机,各A型辊的直径都相同,各B型辊的直径都相同,并且A型辊的直径大于B型辊的直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A型辊转速变化图的一种理想形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A型辊转速变化图的一般形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简单实施例的两辊轴向布置图。
图4是一个A型辊与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运行速度变化图。
图5是一种多个辊的分梳组件的轴向布置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连续四个辊的运行速度变化图。
图7是对各辊设置不同最高正向转速的例子。
图8是对各辊设置不同高速时段时长的例子。
图9是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分梳机的轴向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下面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应该被看作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应该被看作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定义。说明书中具体的例子用于理解本发明具体实施的一些细节。其中使用的词语“第一”、“第二”以及“A型”、“B型”等仅用于区分对象,而不一定表示次序或位置关系等(除非明确这样表述)。词语“包括”是开放式含义,即“包括但不限于”的意思。
本发明的分梳机包括:由分梳辊组成并利用相邻分梳辊的转动方向和它们之间是表面线速度的差异来实现纤维分梳的分梳组件;用于把原料纤维输送给所述分梳组件的喂入组件;用于把所述分梳组件分离出的目标纤维转移出机的出机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分梳组件以及喂入组件和出机组件按照预定的运动模式来运行的驱动组件。
分梳组件包括若干圆柱形的分梳辊,分梳辊依次相邻布置。
分梳辊是本领域传统使用的已知部件,由刚性圆柱体包覆弹性针布而形成。弹性针布上均匀地布置钢针。钢针的一端固定在缠裹在辊上的底布上,另一端的指向与辊的直径成一定角度。针的指向是一致的,即从辊的端部看,针的指向(简称针向)都指向顺时针方向或都指向逆时针方向。
在辊转动时,当每个辊的针向与该辊的转动方向一致,则称辊的转向与针向相同,或者称该辊正向转动,简称“正转”;否则称辊的转向与针向相反,或者称该辊反向转动,简称“反转”。因此,本文中的词语“正向”和“反向”是指辊相对于其针向的方向。而说到相邻两辊的转动方向相同或转动方向相反,则是指从辊的端部看该两辊是否都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分梳组件的多个分梳辊可在一个平面上沿辊截面的直径方向依次相邻排列。所述平面称作分梳组件的布置平面。这样,分梳组件中各分梳辊的轴线构成该分梳组件的布置平面上的一组平行线。其中一个分梳辊的表面与布置平面的最大距离就是该分梳辊(截面)的半径。
分梳组件中各分梳辊不一定布置在一个平面上。例如在特定的实施例中,分梳组件中各相邻的辊依次交替地划分为甲类辊和乙类辊。各甲类辊的轴线相互平行地布置在第一平面上,并且各乙类辊的轴线相互平行地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其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可以都与地面平行,或者都与地面垂直。这样,从辊的端部看,各辊的布置呈现波浪形,即依次相邻布置的各辊的截面圆心的连线呈现为“W”形。
在分梳组件的运行中,分梳组件的各辊按照设定的运行模式来运动。辊的运行模式表现为辊的周期性运行。例如,分梳组件中的一个特定辊,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开始从零转速正向加速至其最大正向转速,以该最大正向转速运行一定时间,然后开始减速直到零转速,然后再反向加速至其最大反向转速,以该最大反向转速运行一定时间,再减速至零转速,从而完成一个运行周期。
相邻的两个分梳辊沿轴向的邻接线称作剥取线。剥取线是抽象的虚拟线,实际上,相邻辊之间具有一定隔距。
相邻的两个辊可以布置成针向相顺,即在该两辊之间的剥取线处,两辊的针向都指向该两辊布置平面的同一侧;也可以布置成针向相对,即在该两辊之间的剥取线处,两个辊的针向分别指向该两辊布置平面的不同侧。
分梳处理中,在相邻的辊之间,通过针向、转向和转速的设置,使得在运行中一个辊剥取另一个辊上携带的纤维。细纤维与粗纤维的分离实际是纤维在转动的相邻两个辊之间转移期间发生的,是在纤维被剥取时产生的牵伸减薄作用以及离心力作用的综合作用下实现的。纤维在相邻辊之间转移时,细纤维倾向于从一个辊转移到另一个辊,而粗纤维倾向于掉落。相邻的甲辊和乙辊,当乙辊上的纤维向甲辊转移时,称甲辊剥取乙辊上附着的纤维,可简称为“甲辊剥取乙辊”。
当两个相邻的辊针向相顺布置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有下述三种情况:
(1)两辊都是正向转动(即与针向相同),可知此时两辊的转向相反(即从辊的端部看,一个辊是顺时针旋转,另一个辊是逆时针旋转),这种情况下,表面线速度较高的辊会正向剥取表面线速度较低的辊上附着的纤维;
(2)两辊都是反向转动(即与针向相反),可知此时两辊的转向相反,这种情况下表面线速度较低的辊会正向剥取表面线速度较高的辊上附着的纤维;
(3)两辊中一正向转动一反向转动,此时两辊的转向相同(即从辊的端部看,都为顺时针旋转或都为逆时针旋转),这种情况下正向转动的辊会反向剥取反向转动的辊上附着的纤维。
当相邻的两辊“针向相对”时,也有三种情况,在这里不做讨论。本文下面的讨论中,相邻两辊都是针向相顺布置的。
在相邻两辊之间的剥取过程中,纤维从一个辊转移到另一个辊,并且一些杂质和粗毛掉落,由此实现分梳的目的。
对于两个相邻的分梳辊,甲辊表面线速度除以乙辊的表面线速度称作甲辊与乙辊的速比。
基于上述的分梳原理,则根据相邻辊之间的某些条件,可以判定它们之间的另一些约束关系。
例如,当两个辊a和b针向相顺相邻布置,并且在一个特定时段a辊正向转动并且a辊剥取b辊,则可以判定,在该时段,或者b辊反向转动,或者b辊正向转动且表面线速度低于a辊的表面线速度。
又例如,当两个辊a和b针向相顺相邻布置,并且在一个特定时段a辊反向转动并且a辊被b辊剥取,则可判定,在该时段,或者b辊正向转动,或者b辊反向转动且表面线速度低于a辊的表面线速度。
在相邻两个分梳辊都正向转动时,该两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在该两个辊的布置平面的两侧分别形成转入区和转出区。自两辊之间的剥取线分别沿两辊截面的圆周顺着两辊的转动方向移动90度的所经过的区间称作转出区,自剥取线分别逆着两辊的转动方向移动90度所经过的区间称作转入区。转入区和转出区都包括这两个辊的四分之一圆弧面。看分梳辊的截面,转入区的两个端点分别对应两个分梳辊在布置平面相应一侧的最远点,转出区的两个端点分别对应这两个分梳辊在布置平面另一侧的最远点。转入区和转出区的中点对应这两个分梳辊的相切点。
如果该相邻两辊的转动方向同时改变(如都从正向转动变为反向转动),则转入区和转出区也发生改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梳机,包括:分梳辊构成的分梳组件;喂入组件,用于把原料纤维输送给所述分梳组件;出机组件,用于把所述分梳组件分离出的目标纤维转移出机;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其他组件按照预定的运动模式来运行。
在本发明的分梳机中,把喂入组件称作前侧,出机组件称作后侧,这样可定义各辊的前后次序。分梳组件中紧邻喂入组件的辊称作分梳组件最前的辊,紧邻出机组件的辊是分梳组件最后的辊。
所述分梳组件包括在作为前侧的所述喂入组件和作为后侧的所述出机组件之间依次从前向后相邻布置的多个辊,相邻的两辊都是针向相顺。
把所述多个辊分为A型辊和B型辊这两类,其中的A型辊的转速周期性变化,从正向转动改变为反向转动再改变回正向转动。并且在分梳组件中,A型辊和B型辊交替布置,即A型辊与B型辊相邻,B型辊与A型辊相邻。
本发明的分梳组件包括至少一个A型辊和至少一个B型辊。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思想是,A型辊做周期性的双向变速运动,在其正向转动期间剥取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以实现粗细纤维的分离,并且在其反向转动期间把自身携带的纤维(负荷)转移到后面相邻的B型辊使得继续后续的分梳。由于有了A型辊的反向转动,尽管为了剥取分梳时能有很大的速比B型辊的转速设置得很低,A型辊依然可以有效地把自身携带的纤维转移到后面相邻的B型辊;而且可以实现纤维凝集。当然,在分梳处理的特定阶段或分梳组件的特定部分,A型辊上的负荷不仅向后面相邻的B型辊转移,也向前面相邻的B型辊转移,从而实现混合均匀化并提高效率(见后面的说明)。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位于两个A型辊之间的B型辊起转移纤维的作用,并且通过B型辊的不同运动规律使得A型辊产生不同的分梳作用,以及通过B型辊和A型辊的转向和它们之间表面线速度关系来决定A型辊上纤维的转移方向。
本发明还有一个思想,就是让B型辊起隔离和延时的作用。B型辊把前面相邻的A型辊与后面相邻的A型辊隔离开,并且使后面的A型辊得到时间在开始剥取纤维之前进入正向高速时段。B型辊前面相邻的A型辊从正向转动转换至反向转动时,其后面相邻的A型辊从反向转动转换至正向转动。这样,当该B型辊从其前面反转的A型辊获得纤维时,其后面的A型辊已经变为高速正向转动,因此该B型辊就可以被后面的A型辊按大速比剥取,即实现高效率的分梳。
根据本发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分梳组件按照预定的运动模式来运行是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分梳组件中各辊做预定的周期性运动。特别是分梳组件中每个A型辊具有各自的预先确定的最大正向转速和最大反向转速。因此,每个A型辊从按最大正向转速转动的状态转变为按最大反向转速转动的状态,再转变为按最大正向转速转动的状态,这样做周期性的运行。
每个A型辊的典型运动周期定义为按时间顺序的正向高速时段、正-反转换时段、反向高速时段和反-正转换时段。该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正向转动,并且在其反向高速时段反向转动。并且其中该辊在其正-反转换时段从正向转动的状态向反向转动的状态转换,并且在其反-正转换时段从反向转动的状态向正向转动的状态转换以使得该辊开始下一个典型运动周期。
当一个A型辊的前面有相邻的B型辊,即它不是分梳组件最前的辊,则该A型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剥取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例如,在该A型辊的正向高速时段,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也正向转动但表面线速度低于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或者,在该A型辊的正向高速时段,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反向转动。
当一个A型辊的后面有相邻的B型辊,即它不是分梳组件最后的辊,则该A型辊在其反向高速时段被后面相邻的B型辊剥取。例如,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其后面相邻的B型辊正向转动。或者,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其后面相邻的B型辊也反向转动但表面线速度低于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当然,在该A型辊被后面相邻的B型辊剥取的同时,也可以被该A型辊前面的B型辊剥取,以实现均匀化和效率。
图1示出了一种梯形的A型辊转速的周期性变化图示,其中辊的运动是匀速的或匀变速的。这是一种理想模式,但实际实现中,通常不是这样严格的梯形曲线。图2示出了一般的类正弦曲线的A型辊转速变化周期性。对于一般的情形,典型运动周期也定义为按时间顺序的正向高速时段、正-反转换时段、反向高速时段和反-正转换时段。其中在一个A型辊的正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剥取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并且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被其后面相邻的B型辊剥取。
根据上述定义的A型辊运动模式以及针向相顺相邻辊之间的剥取原理,B型辊的运动模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选择。
例如,B型辊可以保持具有恒定转速的正向转动,只要该以恒定转速正向转动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低于其后面相邻的A型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时的表面线速度,即可保证后面相邻的A型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剥取该B型辊。
又例如,B型辊也可以保持具有恒定转速的反向转动,只要该以恒定转速反向转动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低于其前面相邻的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时的表面线速度。
又例如,B型辊也采用与相邻A型辊相对应的周期性变化运动模式,即B型辊也在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之间转换。后面通过详细的例子来描述这种情况。
又例如,B型辊在保持反向转动的同时在较高转速的状态和较低转速的状态之间转换,但其转向和表面线速度的设置要保证其后面相邻的A型辊在正向高速转动时剥取它,并且保证其前面相邻的A型辊在反向高速转动时被它剥取。例如,分梳组件可包括一个部分,该部分中,B型辊保持反向转动。对于该部分中的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前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低于该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并且对于该部分中的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后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高于该后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
根据本发明所定义的A型辊的周期性双向变速运动模式及A型辊与相邻B型辊在一个运动周期的不同时段的剥取关系,以及针向相顺相邻辊之间的剥取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设想分梳组件中各辊的各种不同的运动模式,并且这些运动模式都应该在本发明覆盖的范围之内。
例如,针对一种特定应用,当所处理的纤维例如是驼绒,为了加长落粗弧长,可设置A型辊正向高速转动分梳时,其前面的B型辊是反向转动,从而实施反向剥取分梳。
另外,对于特定的纤维例如牦牛绒,为了加强梳理,也可以对分梳组件附加针向相对的工艺部件来进行纤维梳理整理。
下面介绍A型辊和相邻B型辊具有同步的正向与反向周期性变化的一个特定实施例。
根据该实施例的一个例子,在分梳组件中或者在分梳组件的一个部分中,每个B型辊具有典型运动周期,包括按时间顺序的正向高速时段、正-反转换时段、反向高速时段和反-正转换时段,其中该B型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正向转动,在其反向高速时段反向转动,在其正-反转换时段从正向转动的状态向以反向转动的状态转换并且在其反-正转换时段从以其反向转动的状态向正向转动的状态转换以使得该辊开始下一个典型运动周期。
根据该实施例,对于所述分梳组件或分梳组件的所述一个部分中的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前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则该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典型运动周期与该A型辊的典型运动周期重合,即该两辊具有分别彼此重合的正向高速时段、正-反转换时段、反向高速时段和反-正转换时段。在该A型辊的正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要正向剥取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因此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大于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
根据该实施例,当该A型辊的后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则该后面相邻的B型辊在其典型运动周期中,其正向高速时段与该A型辊的当前典型运动周期的反向高速时段重合,其正-反转换时段与该A型辊的当前典型运动周期的反-正转换时段重合,其反向高速时段与该A型辊的下一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向高速时段重合,其反-正转换时段与该A型辊的下一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反转换时段重合。在这种设置下,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它后面相邻的B型辊正向转动,因此它被该后面相邻的B型辊反向剥取,从而把负荷转移到后面相邻的B型辊。并且,该后面相邻的B型辊在剥取其前面相邻的A型辊的同时,又被其后面相邻的A型辊(如果存在的话)正向剥取。
本发明中的A型辊起着分梳作用和纤维储存作用,它在正向转动时剥取前面相邻的B型辊上的纤维并保留在自身的针隙中。B型辊主要起转移作用,它在剥取前面相邻的A型辊的同时,也被后面相邻的A型辊剥取。
可设置驱动组件,使得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不大于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使A型辊不被该B型辊剥取。这样,该A型辊上的纤维(负荷)不会再返回到该B型辊,即没有返回负荷。
但如果希望从该A型辊有一定的返回负荷给其前面的辊,则可设置驱动组件,使得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不小于它前面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分梳组件的工作过程。这些例子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是本发明的范围限于这些具体的例子。
在本申请中,在谈及相邻辊的运动速度大小关系与剥取关系时,实际都是指辊的表面线速度的关系。当相邻两辊的直径相同,转速关系和表面线速度关系是一致的。为了讨论方便,下述的例子中都假定相邻的A型辊和B型辊的直径是相同的。但实际上相邻的A型辊和B型辊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直径不相同时文中所述的转速应该转换为表面线速度。
例子1
分梳组件包括两个辊,其中一个A型辊一个B型辊并且布置顺序为“b1-a1”。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简单实施例的两辊轴向布置图。图4是一个A型辊与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运行速度变化图。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辊的转速轴。转速为正表示是正向转动,转速为负表示是反向转动。
在运行中,当分梳组件启动时,辊a1、b1分别从零转速开始正向加速,在t0时刻分别达到各自的最大正向转速n1+和n2+。为了使得a1和b1尽可能同时到达各自的最大正向转速,可采用某种同步机制。例如通过驱动组件的控制,b1的启动比a1的启动延迟一段时间。
可设置b1辊在t0时刻开始通过喂入组件获得纤维。
下面我们考察这两个辊从t0时刻开始的周期性变化。
如图所示,a1和b1在时刻t0分别达到各自的最大正向转速n1+和n2+,其中n1+大于n2+。并且在它们正向加速的过程中,a1的转速保持不低于b1的转速。
然后a1和b1分别以各自的最大正向转速n1+和n2+从时刻t0继续转动到时刻t1。t0至t1的时段可称作a1和b1的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向高速时段。根据前述的分梳原理,在该正向高速时段a1的转速高于b1的转速,因此a1辊剥取b1辊上的纤维。实际上,t0至t1的时段朝两边延长一定的长度也可称作正向高速时段,只要在该正向高速时段保证a1辊剥取b1辊。在该正向高速时段,b1辊被a1辊按它们之间的最大正速比来剥取,实现高效率的分梳。
a1和b1从时刻t1开始降低转速,从其最大正向转速减速至零转速。由于n1+大于n2+,b1通常会先达到零转速并开始反向加速,而a1在此后达到零转速并开始反向加速。由于a1和b1达到零转速的时间不同,在b1和a1先后达到零转速这之间的时段内,出现这两个辊转向相同的情况。a1和b1在时刻t2达到各自的最大反向转速n3-和n4-,其中n3-不大于n4-;并且在这种反向加速的过程中,a1的转速不高于b1的转速。t1至t2的时段称作a1和b1的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反转换时段。
辊a1和b1从时刻t2分别以各自的最大反向转速n3-和n4-转动直到时刻t3。t2至t3的时段称作a1和b1的典型运动周期的反向高速时段。在该反向高速时段,a1上的纤维可被出机组件转移出去。实际上,t2至t3的时段朝两边延长一定的长度也可称作反向高速时段,只要在该反向高速时段保证a1辊被后面的辊剥取转移。
在a1和b1反转期间,可设置a1转速n3-不大于b1转速n4-,这样b1就不会剥取a1,即纤维仅朝从a1到b2的方向转移。这样就实现了纤维在分梳组件中从前向后(从喂入端向出机端)的定向转移。
接下来,a1和b1从时刻t3分别反向减速至零转速,再正向加速至时刻t4到达各自的最大正向转速n1+和n2+。由于a1和b1达到零转速的时间不同,因此在b1和a1先后达到零转速的时段内,出现这两个辊转向相同的情况。从时刻t0至时刻t4,辊b1和辊a1都完成了一个运行周期,即在时刻t4各辊又恢复到时刻t0的状态。t3至t4的时段称作a1和b1的典型运动周期的反-正转换时段。接下来,b1和a1将进入其下一个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向高速时段。
例子2
下面描述一个较一般的例子。其中分梳组件包括多个辊(至少两个A型辊和两个B型辊)并且如图5所示,其中最前面的4个辊为B型辊b1、A型辊a1、B型辊b2、A型辊a2,其中最后的两个辊为B型辊bn、A型辊an(n是大于2的正整数),即布置顺序为“b1-a1-b2-a2-……-bn-an”。图5是一种多个辊的分梳组件的轴向布置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连续四个辊的运行速度变化图,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辊的转速轴。转速为正表示是正向转动,转速为负表示是反向转动。
在运行中,当分梳组件启动时,辊a1、b1分别从零转速开始正向加速,在t0时刻分别达到各自的最大正向转速n1+和n2+。a2和b2分别从零转速开始反向加速,在t0时刻分别达到各自的最大反向转速n3-和n4-。为了使得a1和b1尽可能同时到达各自的最大正向转速n1+和n2+,可采用某种同步机制。例如通过驱动组件的控制,b1的启动比a1的启动延迟一段时间。同样,可控制a2的启动比b2的启动延迟一段时间,使得它们同时达到各自的最大反向转速n3-和n4-。实际上,可以控制着四个辊按照设定的时间依次启动,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先后启动的次序是a1,b2,b1,a2。
下面我们考察b1、a1、b2、a2这四个辊从t0时刻开始的周期性变化。
如图6所示,a1和b1在时刻t0分别达到各自的最大正向转速n1+和n2+,其中n1+大于n2+。并且在它们正向加速的过程中,a1的转速保持不低于b1的转速。
然后a1和b1分别以各自的最大正向转速n1+和n2+从时刻t0继续转动到时刻t1。t0至t1的时段称作a1和b1的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向高速时段,根据前述的分梳原理,在该正向高速时段,a1辊剥取b1辊上的纤维。实际上,t0至t1的时段向两边延长一定的长度也可称作正向高速时段,只要在该正向高速时段保证a1辊剥取b1辊。
a1和b1从时刻t1开始降低转速,从其最大正向转速减速至零转速。由于n1+大于n2+,b1通常会先达到零转速并开始反向加速,而a1后达到零转速并开始反向加速。由于a1和b1达到零转速的时间不同,在b1和a1先后达到零转速这之间的时段内,出现这两个辊转向相同的情况。a1和b1在时刻t2达到各自的最大反向转速n3-和n4-,其中n3-不大于n4-。并且在这种反向加速的过程中,a1的转速不高于b1的转速。t1至t2的时段称作a1和b1的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反转换时段。
在t0时刻,辊a2和b2分别达到各自的最大反向转速n3-和n4-,然后分别以各自的最大反向转速n3-和n4-从时刻t0继续转动到时刻t1。a2、b2从时刻t1开始降低转速。可设置n3-和n4-的绝对值都小于n1+的绝对值,因此a2和b2会在时刻t2之前分别降到零转速,然后正向加速,并且a2和b2在时刻t2达到各自最大正向转速n1+和n2+。
辊a1和b1从时刻t2分别以各自的最大反向转速n3-和n4-转动直到时刻t3,而同时辊a2和b2也从时刻t2分别以各自的最大正向转速n1+和n2+转动直到时刻t3。t2至t3的时段称作a1和b1的典型运动周期的反向高速时段并且称作a2和b2的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向高速时段。在该高速时段,b2与a1的转动方向相同。根据相邻辊之间的剥取原理,在a1的该反向高速时段,b2“反向剥取”反转的a1上的纤维。实际上,t2至t3的时段朝向两边延长一定的长度也可称作a1的反向高速时段,只要在该反向高速时段保证a1辊被其后面的辊b2剥取。
在a1和b1反转期间,设置a1的表面线速度不大于b1的表面线速度,此时b1不会剥取a1,即纤维仅朝a1到b2的方向转移。这样就实现了纤维在分梳组件中从前向后(从喂入端向出机端)的定向转移。
在反向高速时段,a1反向转动并且被b2反向剥取,可以构造驱动结构,使得在此阶段a1的转速大于正向转动的b2的转速,即设置n3-的绝对值可以大于n2+的绝对值,例如可以设置n3-的绝对值接近n2+的绝对值的2倍。这样,对a1和b2这两辊之间的剥取线而言,在相同的时间内,b2转过该剥取线的弧长小于a1转过该剥取线的弧长,因此a1的较大面积针面上的纤维被转移到b2的相对较小面积的针面上,从而b2上快速聚集了更厚的毛层,这样就产生了“纤维凝集”效应。当然,n3-的绝对值设置为不大于n2+的绝对值也可以实现分梳。即n3-的绝对值不是必须要大于n2+的绝对值。
在这种反向剥取期间,a2变成正向加速并且达到其最大正向转速n1+。当a2达到最高正向转速n1+时,b2上已经凝集了厚的毛层,并且厚的毛层转向b2和a2之间的剥取线,此时,a2剥取b2上的纤维。这样,凝集在b2上的纤维被a2辊按这两辊之间的最大速比剥取。纤维继续从前向后转移。
根据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t2到t3时段(即a2的正向高速时段),这四个依次相邻的辊的转动方向及转速的大小次序如下:a2正转且转速最高,b2正转按确定速比低于a2而且低于a1的反转转速;a1反转且转速小于或等于b1的反转转速。此时,b1上没有附着纤维。如果此时仅就表面线速度而论(不考虑转向),那么这四个辊按表面线速度从大到小来排列:a2,b1,a1,b2。但是这种次序不是必须的。只要适当设置,使得正向转动的A型辊剥取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并且反向转动的A型辊被后面相邻的B型辊剥取,就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基本目的。
接下来,a1和b1从时刻t3分别反向减速至零转速,再正向加速至时刻t4到达各自的最大正向转速n1+和n2+。由于a1和b1达到零转速的时间不同,因此在b1和a1先后达到零转速的时段内,出现这两个辊转向相同的情况。而同时,a2和b2从时刻t3分别正向减速至零转速,再反向加速至t4到达各自的最大反向转速n3-和n4-。从时刻t0至时刻t4,各辊b1、a1、b2、a2都完成了一个运行周期,即在时刻t4各辊又恢复到时刻t0的状态。t3至t4的时段称作a1和b1的典型运动周期的反-正转换时段也称作a2和b2的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反转换时段。接下来,b1和a1将进入其下一个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向高速时段,b2和a2将进入其当前典型运动周期的反向高速时段。
在这样的分梳过程中,纤维层先被凝集然后被牵伸、减薄,粗毛杂质被暴露,并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粗毛和杂质被甩出机外。
对于在上述的a2之后依次布置的多个辊,在运行期间,辊上的纤维按上述同样的方式依次定向转移到后续排列的各分梳辊。
在上述例子2中,在一个B型辊的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向高速时段,该B型辊把其前面相邻辊的纤维转移到后面相邻的A型辊,而在本周期的反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携带的纤维被转移到其后面相邻的辊。这样的周期循环进行,纤维从喂入端移动到出机端,并且在纤维转移的过程中,粗毛和杂质被甩落,由此实现分梳的目的。
在上述结合附图5和附图6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在上面所给的设置下,不论b1的位置在何处,即不论是不是分梳组件的最前的辊,b1、a1、b2、a2这四个连续的辊同样满足上述分析的结果。即在上述的设置下,任何连续的“BABA”组合都是与“b1-a1-b2-a2”按相同的规律运行。同样不难看出,任何连续的“ABAB”组合也是按照相同的运动规律运行。在该实施例中,实际上,当分梳组件包括多于4个辊时,任何一个辊的运动规律与相隔了3个辊的另一个辊(如果存在的话)的运动规律相同。例如,b1的运动规律与a2后面布置的b3的运动规律相同,a1的运动规律与b3后面布置的a3的运动规律相同。
例子3
在例子1和2中,分梳组件最前的辊是B型辊。但分梳组件的最前的辊也可以是A型辊。
在本例子中,如图9所示,分梳组件包括多个辊,依次为A型辊a0、B型辊b1、A型辊a1、……,最后的两个辊为B型辊bn、A型辊an(n是正整数),即布置顺序为“a0-b1-a1-b2-a2-……-bn-an”。
根据例子2的分析,可知a0的运动规律与图6所示的a2的运动规律相同,本例中bk、ak的运动规律分别与图6所示的bk、ak的运动规律相同(k是1和n之间的正整数)。因此这里不再详细分析各辊的运动。
为了对分梳过程中的落物做进一步的回收处理。可根据该例子3的一个特定示例构造一种特别的分梳机来作为回收机,其中在喂入组件和出机组件之间的分梳组件由A型辊a0、B型辊b1、A型辊a1三个辊顺序排列来构成。
辊a0在正向转动期间获得纤维,然后转换到反向转动,并且在反向高速转动期间把纤维转移到正向高速转动b1再转移到正向高速转动的a1。在a1的正向高速时段,这三个辊按照表面线速度值从大至小排列的次序是:正向转动的A型辊a1,反向转动的A型辊a0,正向转动的B型辊b1。这样构造的回收机适合在生产中对落物进一步处理。
在上述的例子2中,每个“BABA”组合或“ABAB”组合都满足相同的运动规律,并且相邻的辊在对应的时段符合同样的转速设置。但是,对于分梳组件的不同部分,可以采用不同于上述例子2中的设置,例如对不同的A型辊设置不同的最高转速、不同的高速时段时长,以及对不同的A型辊设置其反向高速时段与前面相邻的B型辊在表面线速度上的不同大小关系等内容。
图3-6所示的实施例中,a1和b1的最高正向转速和最高反向转速与a2和b2的最高正向转速和最高反向转速分别相同。但是,这样对应的值,也可以设置为不同。例如可设置a2和b2的最高正向转速分别大于a1和b1的最高正向转速,如图7所示的情况。图7是a1和b1的最高正向转速不相同的情况的转速图例子。事实上,分梳组件从喂入端到出机端A型辊的最高转速成梯度变化,靠近喂入端的A型辊最高转速相对较低,靠近出机端的A型辊最高转速相对较高,这样的设置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去除不同的粗毛和杂质,有利于区分落物。
图3-6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应的正向高速时段与反向高速时段时长相同,正-反转换时段和反-正转换时段的时长相同。但这不是必须的,它们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如图8所示的情况。图8是不同时长的例子。
根据上述例子2或例子3的一个实施例,对每个A型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它前面相邻的B型辊也正向转动,该A型辊与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速比可以是设定的数值。在机械状态允许的情况下,该设定的数值可以尽可能大。A型辊的最大正向转速可设置为尽可能高,但同时要保证只落粗纤维而不落期望获得的细纤维(转速过高会甩落期望获得的纤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B型辊正向转动时,它剥取前面相邻的A型辊,同时又被后面相邻的A型辊剥取。为了实现与其后面相邻A型辊之间的分梳效率,该B型辊的最高正向转速应该尽可能低,但在其后面相邻的A型辊的设定的正向高速时段内,为了把其从前面相邻的A型辊上转移过来的负荷完全转移到后面相邻的A型辊,B型辊的最高正向转速又必须高于一定的值。因此,在A型辊的设定的正向高速时段内,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最高正向转速设置为在保证将其从前面相邻的A型辊反向剥取到的纤维全部转移到后面相邻的A型辊的前提下尽可能低的值。
各辊相应的最大正向转速和最大反向转速以及相应的高速时段的时长可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如原料种类不同、产品质量要求不同,通过实验来确定。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A型辊的最大反向转速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后面相邻的B型辊的最大正向转速,但一般不超过该B型辊的最大正向转速的2倍。B型辊的最大反向转速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后面相邻的A型辊的最大反向转速,使得某些负荷较重的A型辊不得到返回负荷。B型辊的最大反向转速也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后面相邻的A型辊的最大反向转速,使得某些负荷较轻的A型辊得到返回负荷。
当分梳组件需要特定A型辊获得返回负荷时,可设置下一个A型辊的最大反向转速大于或等于介于这两个A型辊之间的B型辊的最大反向转速,即使得该下一A型辊在其高速反向时段的表面线速度大于或等于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
在分梳组件的特定部分,如在靠近出机组件的部分,为了产生更多的返回负荷,可在该部分设置B型辊保持固定的转速,但该固定的转速要小于该部分的A型辊在正向高速时段的转速。该部分的B型辊的转动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反向。
在分梳过程中,由于粗纤维的逐渐掉落,各A型辊的针面负荷从喂入端到出机端可能呈递减的分布(即越靠近出机端的辊负荷越低)。为了改善这种不均匀的分布,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梳机,在分梳组件靠近出机端的包括若干连续的辊的部分中,可设置B型辊为定速辊。这样分梳组件靠近出机端的若干A型辊就有了返回负荷。由于返回负荷的存在,增加了靠近出机端的若干分梳辊的负荷,而且实现了重复梳理和混合均匀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也可以设置驱动组件,使得分梳组件的一个部分的A型辊的最大反向转速大于或等于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最大反向转速,从而调整相应A型辊获得不同的返回负荷,最终达到整机的分梳辊负荷均匀分布。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整机中各个部分的负荷均匀,也有利于提高整机的分梳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梳组件的各辊布置在一个布置平面上,并且该布置平面与地面平行,并且所述分梳组件的每个A型辊正向(与针向相同)转动时与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之间的转出区位于布置平面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每个A型辊正向转动时与其相邻的B型辊之间的转入区设置导流筒。导流筒上可安装固定盖板。关于导流筒和固定盖板的构造及作用,可参见本申请人的专利号为200910021971.3的专利的有关内容。
根据上述分梳组件的纤维凝集、牵伸、减薄、再凝集、牵伸、减薄的机理,配合固定盖板的辅助梳理和导流筒的导流作用,分梳组件可以高效率地分离粗毛和杂质。
分梳组件可以排列2至64个分梳辊或者更多的辊。辊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所要加工的纤维种类和质量要求来决定。
相邻的A型辊和B型辊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不相同时,A型辊的直径应该大于B型辊的直径,使得A型辊的针面可以容纳较多的纤维,从而提高机器的产量。并且,由于B型辊的直径小于A型辊的直径,B型辊从其获得纤维的剥取线旋转到其被剥取的剥取线的时间缩短了。这样,可以在不增大机器的体积的情况下增加机器的产量。
当A型辊被后面相邻的B型辊反向剥取并且该A型辊针面负荷较小时,可设置该反向剥取的速比大一些,即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尽可能大于该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这样,该A型辊较大面积上的纤维转移到该B型辊的较小面积上,使得该B型辊的针面可以快速凝集比较多的纤维,有利于提高分梳效率。当被反向剥取的A型辊针面负荷较大时,可设置反向剥取速比小一些,使得进行剥取的后面相邻B型辊的针面不至于因为负荷过大而产生落毛。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不同的设置都可根据具体应用情况通过实验来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结合上述例子2和3的实施例,在一个特定时段,正向转动的B型辊反向剥取前面相邻的反转的A型辊上的纤维并转移至后面相邻的正转的A型辊,该B型辊的主要作用是纤维凝集和转移。在此时段,该B型辊与后面相邻的A型辊之间的速差可设定为较大的数值,使得当B型辊有纤维并且被后面相邻的A型辊剥取时,两辊之间按高转速、大速比来剥取。这样既保持了剥取分梳时纤维损伤少的优点,又显著提高了剥取分梳的效率,并且显著提高了机器的去除粗毛、杂质的能力,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机器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分梳组件中各分梳辊不一定布置在一个平面上。例如(如图9所示),分梳组件中各相邻的辊依次交替地划分为A型辊和B型辊。各A型辊的轴线相互平行地布置在第一平面上,并且各B型辊的轴线相互平行地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A型辊与B型辊相邻,B型辊与A型辊相邻。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都与地面平行,所述第二平面可以低于第一平面。并且A型辊的表面被与之相邻的两个B型辊形成的两条剥取线分成两个部分弧面,其中远离地面的弧面的弧长大于靠近地面的弧面的弧长。
分梳机的驱动组件包括控制装置来控制动力传递装置、差速器和非圆齿轮系等,使得喂入组件、出机组件和分梳组件可以按照设定的运行模式来运行。驱动组件还可以采用各种液压马达的或液压马达与电子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或者还可以采用可编程的数控方式来实现。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喂入组件和出机组件。
根据本发明,如图9所示,分梳机的喂入组件包括托卷轴T、喂入罗拉L和给毛板B,其中托卷轴T和喂入罗拉L是间歇转动,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分梳组件中与喂入组件相邻的a0辊正向转动时,托卷轴T、喂入罗拉L转动,在分梳组件中与喂入组件相邻的a0辊反向转动时,所述托卷轴T、喂入罗拉L停止转动或反向转动。
根据本发明,如图9所示,分梳机的出机组件包括道夫D、斩刀Z和集绒箱J,一般道夫D与相邻的分梳组件的an辊相邻,并且针向相顺,并且道夫D的转向与针向相反,并且道夫D的表面线速度小于相邻的an辊反向转动时的最大表面线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分梳的具体生产流程是:(参见图9所示)洗净绒通过制条工程制成精梳条或半精梳条,再经过条卷机制成条卷。多个制备好的条卷依次放置在托卷轴TT上,经过喂入罗拉L、给毛板B喂入,分梳组件a0辊梳理喂入的毛丛获得纤维,多个A型辊(a1、a2、…、an)以高转速、大速比剥取B型辊(b1、b2、…、bn)分离粗毛和杂质,细绒毛在最后一个A型辊an辊反向转动时被道夫D剥取,经斩刀Z斩落至集绒箱J,从而完成分梳过程。这种分梳机由于没有分梳辊的沿轴向的往复运动,也没有大西林,因此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又由于幅宽可以做得很大,因此产量很高,适合作为生产使用。
尽管已经参照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在不偏离如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本发明的各种修改、改型和部件替换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2)

1.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分梳机,包括:
分梳组件;
喂入组件,用于把纤维输送给所述分梳组件;
出机组件,用于把所述分梳组件处理过的纤维转移出机;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分梳组件按照预定的模式来运行,
所述分梳机的特征是:
所述分梳组件包括在作为前侧的所述喂入组件和作为后侧的所述出机组件之间从前向后依次相邻布置的多个辊,所述多个辊分为A型辊和B型辊,其中A型辊与B型辊交替布置,并且相邻的辊针向相顺,所述分梳组件包括至少一个A型辊和至少一个B型辊,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喂入组件、分梳组件和出机组件按预定的方式来运行并驱动所述分梳组件中各辊做预定的周期性运动,
其中,每个A型辊具有各自设定的最大正向转速和最大反向转速,并且每个A型辊的典型运动周期定义为包括按时间顺序的正向高速时段、正-反转换时段、反向高速时段和反-正转换时段,其中该A型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正向转动,在其反向高速时段反向转动,在其正-反转换时段从正向转动的状态向以反向转动的状态转换,并且在其反-正转换时段从以其反向转动的状态向正向转动的状态转换以使得该辊开始下一个典型运动周期,
其中,对于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前面有相邻的B型辊时,该A型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剥取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以及
其中,对于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后面有相邻的B型辊时,该A型辊在其反向高速时段被其后面相邻的B型辊剥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梳机,其中,所述分梳组件包括一个第一部分,在该第一部分中,每个B型辊典型运动周期定义为包括按时间顺序的正向高速时段、正-反转换时段、反向高速时段和反-正转换时段,其中该B型辊在其正向高速时段正向转动,在其反向高速时段反向转动,在其正-反转换时段从正向转动的状态向以反向转动的状态转换,并且在其反-正转换时段从以其反向转动的状态向正向转动的状态转换以使得该辊开始下一个典型运动周期,
对于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每个A型辊,
当该A型辊的前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则该两个辊有重合的按时间顺序的正向高速时段、正-反转换时段、反向高速时段和反-正转换时段,其中在该正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大于该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以及
当该A型辊的后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则该后面相邻的B型辊在其典型运动周期中,其正向高速时段与该A型辊的当前典型运动周期的反向高速时段重合,其正-反转换时段与该A型辊的当前典型运动周期的反-正转换时段重合,其反向高速时段与该A型辊的下一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向高速时段重合,其反-正转换时段与该A型辊的下一典型运动周期的正-反转换时段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梳机,在所述第一部分中,对于一个A型辊的设定的正向转动时段的时长,其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最高正向转速被设置为在保证将其反向剥取到的纤维全部转移到后面相邻的该A型辊的前提下的最低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梳机,其中A型辊的最高正向转速设置为在保证只落粗纤维而不落期望获得的细纤维的前提下的最高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梳机,其中,存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子部分,对该子部分中的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前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该A型辊在其反向高速时段的表面线速度不大于该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梳机,其中,当所述子部分至少包括两个A型辊和两个B型辊时,相邻的四个辊在其中一个A型辊的正向高速时段中各辊按照表面线速度从大至小排列的次序是:正向转动的A型辊,反向转动的B型辊,反向转动的A型辊,正向转动的B型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梳机,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与所述子部分不同的另一子部分,在该另一子部分中,当一个A型辊的前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该A型辊在其反向高速时段的表面线速度大于或等于该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梳机,其中,所述分梳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在该第二部分中,每个B型辊以其设定的恒定速度转动,其中在运行中各B型辊都保持正向转动或都保持反向转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梳机,其中,各B型辊都保持正向转动,所述分梳组件各A型辊的轴线相互平行地布置在与地面平行的第一平面上,各B型辊相互平行地布置在与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并且相对于地面,所述第一平面高于所述第二平面,并且A型辊的表面被与之相邻的两个B型辊形成的两条剥取线分成两个部分弧面,其中远离地面的弧面的弧长大于靠近地面的弧面的弧长。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梳机,所述分梳组件还包括一个第三部分,在该第三部分中,每个B型辊在运行期间保持反向转动,并且其中
对于所述第三部分中的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前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低于该前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并且
对于所述第三部分中的每个A型辊,当该A型辊的后面具有相邻的B型辊时,在该A型辊的反向高速时段,该A型辊的表面线速度高于该后面相邻的B型辊的表面线速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梳机,各辊的直径都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梳机,各A型辊的直径都相同,各B型辊的直径都相同,并且A型辊的直径大于B型辊的直径。
CN201110176371.1A 2011-03-22 2011-06-21 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分梳机 Active CN102691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6371.1A CN102691140B (zh) 2011-03-22 2011-06-21 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分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95702 2011-03-22
CN201110069570.2 2011-03-22
CN201110069570 2011-03-22
CN201110176371.1A CN102691140B (zh) 2011-03-22 2011-06-21 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分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1140A true CN102691140A (zh) 2012-09-26
CN102691140B CN102691140B (zh) 2015-09-16

Family

ID=46856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6371.1A Active CN102691140B (zh) 2011-03-22 2011-06-21 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分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9114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28A (zh) * 1993-06-07 1994-12-28 青岛胶南纺织机械厂 兔毛纺梳理机
DE69617468T2 (de) * 1996-02-07 2002-05-23 Carlton William Charles Textilkardieren und zweckdienliche vorrichtung
CN1504594A (zh) * 2002-11-28 2004-06-16 黄金山 一种山羊绒分梳方法
CN1566423A (zh) * 2003-06-24 2005-01-19 黄金山 一种山羊绒分梳机的喂入方法
CN101275311A (zh) * 2007-03-07 2008-10-01 赫格特有限公司 动态分梳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24658A (zh) * 2010-01-22 2010-09-0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麻类韧皮纤维的加工工艺
CN101857987A (zh) * 2009-04-13 2010-10-13 黄金山 一种分梳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28A (zh) * 1993-06-07 1994-12-28 青岛胶南纺织机械厂 兔毛纺梳理机
DE69617468T2 (de) * 1996-02-07 2002-05-23 Carlton William Charles Textilkardieren und zweckdienliche vorrichtung
CN1504594A (zh) * 2002-11-28 2004-06-16 黄金山 一种山羊绒分梳方法
CN1566423A (zh) * 2003-06-24 2005-01-19 黄金山 一种山羊绒分梳机的喂入方法
CN101275311A (zh) * 2007-03-07 2008-10-01 赫格特有限公司 动态分梳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57987A (zh) * 2009-04-13 2010-10-13 黄金山 一种分梳机
CN101824658A (zh) * 2010-01-22 2010-09-0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麻类韧皮纤维的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1140B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535177A (ja) 三本粗糸カップリング延伸撚糸システムに基づき混紡と混色を実現する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当該方法で作られるカラーヤーン
EP3327185B1 (en) Rotor spin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ree-cotton-sliver asynchronous input and multi-stage carding
CN203846185U (zh) 一种转杯纺混色成纱装置
CN203999967U (zh) 粗纤维梳理机
CN101654818B (zh) 一种精梳机分离罗拉的伺服电机传动结构
US472334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arding
EP3327183B1 (en) Rotor spinn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ve-sliver asynchronous inputting and three-level carding
CN102691140A (zh) 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分梳机
EP2513360B1 (en) Combing machine with variable speed circular comb
CN205133850U (zh) 一种双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US3358336A (en) Continuous fibre disentangling and straightening apparatus
CN102330194B (zh) 一种分梳机
EP3327186A1 (en) Rotor spin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wo-cotton-sliver asynchronous input and three-stage carding
CN102337610B (zh) 一种分梳机
WO2022161652A1 (de) Kämm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kämmmaschine
WO1995027817A1 (de) Anordnung zum synchronisierten antreiben mehrerer achsen an kämmaschinen
US2226137A (en) Mechanism for producing a combined rotary and reciprocating movement
CN206970762U (zh) 一种羊绒分梳机
CN115369523B (zh) 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CN100335693C (zh) 一种山羊绒分梳方法
CN201406499Y (zh) 一种精梳机分离罗拉的伺服电机传动改良结构
CN103361771B (zh) 一种使用双向变速辊的模块化分梳机
EP0730052A1 (en) Electronically managed combing machine with improved system for the arrangement of encoders
CN205133852U (zh) 五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US5974628A (en) Card for textile fibers with carding cylinders cooperating in s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0

Address after: 310051 22, 1888 Jianghui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Deshan 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70216 Hainan, Haikou, Longhua District, Nanhai Road, Hao Yuan Road, No. 1 Asian villa, Jinghu 13-7C

Patentee before: Huang Jin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