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9523B - 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9523B
CN115369523B CN202211119606.8A CN202211119606A CN115369523B CN 115369523 B CN115369523 B CN 115369523B CN 202211119606 A CN202211119606 A CN 202211119606A CN 115369523 B CN115369523 B CN 1153695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ing
fiber
roller
driving roller
annula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196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69523A (zh
Inventor
秦潇璇
武禹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1196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95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9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9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69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9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3/00Mixing, e.g. blending, fibres; Mixing non-fibrous materials with fib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6Disintegrating fibre-containing textile articles to obtain fibres for re-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其能够实现各混色纤维均匀混合,保证纱线条干均匀度,其包括顺次布置的喂入装置、开松装置、梳理装置、混色装置,所述喂入装置包括主动喂入帘和上被动喂入辊,所述开松装置包括开松辊,所述梳理装置包括由下梳理辊和上梳理盖构成的自由梳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松辊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所述开松辊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全覆盖的开松综合针布,所述开松综合针布沿着所述开松辊的外圆周的轴向方向无间隙的设置,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纺织服装业处于一个追求时尚、多元化和高品质的时代。因此,对纺织原料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花式纱线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花式纱线是指在纺纱和制线过程中采用特种原料、特种设备或特种工艺对纤维或纱线进行加工而得到的具有特种结构和外观效应的纱线,是纱线产品中具有装饰作用的一种纱线。花式纱的结构独特、造型灵活,色彩表现丰富,原料的使用多元化,富有创造力,这些促使花式纱线产品容易推陈出新,生产出较多差异化纺织产品,在当今追求个性化消费的时代,市场赋予了花式纱线广阔的空间。其中,段彩纱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花式纱,具有多颜色组合的新风格,其不仅在纱线轴向有粗细变化,而且有不连续分布交替出现的花式色彩,呈现不规则的独特的花色效果。目前段彩纱生产主要是在传统的带有三罗拉的细纱机上改造实现,白色粗纱由中罗拉连续喂入,一种彩色辅纱由后罗拉间断喂入,两种粗纱在前罗拉出口汇合,产生段彩效果。该方法改造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但是纱线条干均匀度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花式纱线条干均匀度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其能够实现各混色纤维均匀混合,保证纱线条干均匀度,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方法。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其包括顺次布置的喂入装置、开松装置、梳理装置、混色装置,所述喂入装置包括主动喂入帘和上被动喂入辊,所述开松装置包括开松辊,所述梳理装置包括由下梳理辊和上梳理盖构成的自由梳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松辊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所述开松辊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全覆盖的开松综合针布,所述开松综合针布沿着所述开松辊的外圆周的轴向方向无间隙的设置,所述开松综合针布包括位于前部的打击针布、位于中间的锯齿针布、位于后部的梳理针布,所述打击针布为三棱柱结构,所述打击针布沿着所述开松辊的长度方向设置且长度与所述开松辊一致,所述打击针布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所述打击针布的朝向外侧的一个侧面为对纤维产生打击作用的打击面,所述锯齿针布位于所述打击针布的后侧且两者之间保持无缝的紧靠,所述锯齿针布由二至四根齿条组成,每根所述齿条沿着所述开松辊的长度方向设置且长度与所述开松辊一致,所述齿条之间保持无缝的紧靠,所述齿条的内侧与所述开松辊的外圆周之间固定连接,沿着所述齿条的外侧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锯齿,相邻的两根所述齿条的锯齿呈交错状态设置构成对纤维产生分束作用的锯齿面,所述梳理针布位于所述锯齿针布的后侧且两者之间保持无缝的紧靠,所述梳理针布由沿着所述开松辊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梳理针组成,同一行的所述梳理针构成梳理针行,所述梳理针布由三至六个梳理针行组成,所述梳理针行之间保持等弧度间隔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梳理针行内的梳理针呈交错状态排布构成对纤维产梳理作用的针齿面,所述开松辊的下方设置有纤维托持除杂装置,最前侧的所述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的前上部分侧面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剥取罗拉,所述第一剥取罗拉上设置有第一剥取针布,所述第一剥取罗拉的下方设置有落纤箱,所述落纤箱的上侧面完全开放并位于所述第一剥取罗拉的正下方,所述落纤箱的下侧面上开有出纤口,所述出纤口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设置有聚拢罗拉对,所述聚拢罗拉对包括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第二聚拢输出罗拉,所述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所述第二聚拢输出罗拉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后使得所述落纤箱内的长度方向上的纤维聚拢后输出,所述落纤箱的出纤口下方设置有输纤管,所述输纤管为圆柱体形的空心管,所述输纤管在位于所述出纤口的正下方的一端开放且与所述落纤箱之间密闭连接,所述输纤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输纤管的封闭端设置有负压风机,靠近所述输纤管的封闭端的一侧的所述输纤管的下侧开有落纤口,混色装置包括横向铺层混色装置和横向叠层混色装置,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位于所述横向铺层混色装置的下方。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下主动喂入帘为环形结构,所述下主动喂入帘包括后带动辊、前带动辊,所述后带动辊、前带动辊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开有相应的嵌入凹槽,所述后带动辊、前带动辊之间设置有所述下主动喂入帘,所述下主动喂入帘包括帘片和连接带,所述帘片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连接带包括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所述左连接带分别穿套在所述后带动辊、前带动辊的左端的嵌入凹槽内从而实现环形连接,所述右连接带分别穿套在所述后带动辊、前带动辊的右端的嵌入凹槽内从而实现环形连接,所述左连接带和所述右连接带之间无缝的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帘片,各帘片的左端与左连接带之间固定连接、各帘片的右端与右连接带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后带动辊或所述前带动辊连接传动机构,所述前带动辊正上方的所述下主动喂入帘上设置有所述上被动喂入辊,所述上被动喂入辊包括中间轴和外部套,所述中间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所述外部套为环形的硬质橡胶材质,所述外部套穿套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外部套与所述中间轴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使得所述外部套可绕着所述中间轴自由转动,所述中间轴的两端伸出所述外部套,所述中间轴伸出外部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弹性杆,所述第一连接弹性杆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轴之间通过轴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前带动轴之间通过所述轴承组件连接,所述中间轴伸出所述外部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弹性杆,所述第二连接弹性杆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轴之间通过所述轴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带动轴之间通过所述轴承组件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弹性杆、第二连接弹性杆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下主动喂入帘和所述上被动喂入辊之间保持一定的间接,当所述第一连接弹性杆、第二连接弹性杆处于下压状态时所述下主动喂入帘和所述上被动喂入辊之间保持紧密按压接触;
所述纤维托持除杂装置为包括弧形的外连接架和内连接架,所述外连接架和所述内连接架呈平行状态设置,所述外连接架和所述内连接架之间等弧度间隔设置有托持片,所述托持片为长方形结构,所述托持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连接架、内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托持片朝向所述开松辊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托持梳理针布,所述托持梳理针布分别沿着所述托持片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等间隔的排布,所述托持片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构成落杂通道;
所述下梳理辊为空心且封闭的圆柱体形结构,所述下梳理辊的直径大于所述开松辊的直径,所述下梳理辊的侧面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下分梳针布,所述下分梳针布由一定数量的下分梳针组成,所述下分梳针沿着下梳理辊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构成下分梳针行,所述下分梳针行沿着所述下梳理辊侧面的外圆周等弧度间隔设置,所述下分梳针行内的下分梳针沿着所述梳理辊侧面的外圆周组成一个圆周构成下分梳理针圈,所述下分梳针行实现对输入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纤维的分别分梳作用,所述下分梳理针圈实现对输入的各纤维的长度方向上的逐步分梳作用,处于最后侧的所述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与所述开松辊之间紧靠设置,且保持紧靠部分的所述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和所述开松辊上的梳理针布之间对纤维产生由所述开松辊往所述下梳理辊的完全转移剥取作用,且同时所述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和所述开松辊上的打击针布、锯齿针布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相邻所述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之间紧靠设置,且相邻的保持紧靠部分的所述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之间对纤维产生由位于后部的所述下梳理辊往位于前部的所述下梳理辊的完全转移剥取作用;
所述上梳理盖位于所述下梳理辊的正上方,所述上梳理盖为环形结构,所述上梳理盖包括支撑杆和梳理盖,所述支撑杆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及位于上部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为结构相同的圆柱体形结构且一端通过轴承结构穿套在车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下梳理辊的上方且与所述下梳理辊侧面的外圆周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呈与所述下梳理辊保持间距一致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保持水平排布,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之间呈与地面保持水平的直线型结构,所述梳理盖包括一定数量的梳理片,所述梳理片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梳理片的两端之间通过柔性材质相连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的所述梳理盖,所述梳理盖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后实现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所述梳理盖与所述下梳理辊的侧面外圆周之间紧靠构成对纤维进行分梳的工作面,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之间的所述梳理盖保持水平构成对分梳过程中带出的杂质的清除面,所述梳理片朝向所述下梳理辊的侧面外圆周的一侧的侧面上排布有上分梳针布,所述上分梳针布由一定数量的上分梳针组成,所述上分梳针沿着所述梳理片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构成上分梳针行,所述上分梳针行沿着所述梳理片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构成上分梳理针列,所述上分梳针行实现对输入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纤维的分别分梳作用,所述上分梳理针列实现对输入的各纤维的长度方向上的逐步分梳作用;
所述横向铺层混色装置包括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自由梳理装置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之间沿着所述自由梳理装置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之间的区域将所有所述自由梳理装置分布的宽度方向区域全覆盖,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之间区域的长度大于所有所述自由梳理装置分布区域的宽度,所述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开有相应的连接槽,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所述第一环形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圈结构相同且具有一定柔性,所述第一环形圈分别绕过所述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圈分别绕过所述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的另外的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圈之间设置有连续排布的一定数量的横向铺层片,所述横向铺层片之间保持无缝衔接,所述横向铺层片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横向铺层片的长度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圈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铺层片的一侧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杆之间通过旋转销连接,所述旋转销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旋转使得所述横向铺层片绕着所述固定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上下的旋转,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让所述第一环形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圈同步转动,继而带动所述横向铺层片进行相应的转动,位于所述横向铺层片转动方向上的前侧的所述第一带动辊或所述第二带动辊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
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包括第三带动辊和第四带动辊,所述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的长度方向保持相互垂直,所述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之间的区域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之间的区域的长度方向保持垂直,所述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开有相应的连接槽,所述第三带动辊和所述第四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三环形圈和第四环形圈,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结构相同且具有一定柔性,所述第三环形圈分别绕过所述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环形圈分别绕过所述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的另外的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连接后呈环形结构的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的位于上部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环形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圈之间,连接后呈环形结构的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的位于下部的部分位于所述横向铺层混色装置的下部,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之间设置有叠合铺层片,所述叠合铺层片为长方体形结构的且整体形成一个环形的柔性件,所述叠合铺层片的宽度的一侧与所述第三环形圈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叠合铺层片的宽度的另一侧与所述第四环形圈之间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叠合铺层片将所述第三环形圈与所述第四环形圈之间的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第三带动辊和所述第四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让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同步转动,继而带动所述叠合铺层片进行相应的转动,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的转动方向的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前侧设置有抓取帘,所述抓取帘包括位于下方的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和位于上方的第七带动辊,所述第五带动辊与所述第六带动辊之间的连线与地面之间保持水平,且所述第五带动辊位于靠近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七带动辊位于所述第五带动辊和所述第六带动辊之间部分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七带动辊与所述第五带动辊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所述第七带动辊与所述第六带动辊之间的水平间距,所述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第七带动辊上设置有抓纤帘,所述抓纤帘包括一定数量的抓纤帘片,所述抓纤帘片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抓纤帘片的两端之间通过柔性件相连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的所述抓纤帘,所述抓纤帘朝向外侧的所述抓纤帘片上设置有抓纤针布,所述抓纤帘依次绕过所述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第七带动辊从而实现传动连接,所述第五带动辊和所述第七带动辊之间的所述抓纤帘呈竖直倾斜方向设置构成对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输送过来的纤维层的抓取工作面,所述第七带动辊的所述抓纤帘的正前方设置有第二剥取罗拉,所述第二剥取罗拉上设置有将所述抓纤帘上的纤维进行完全剥取的第二剥取针布,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正下方设置有混色箱,所述混色箱为长方体形结构且所述混色箱的上侧面完全开放、其他侧面均保持封闭。
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原液着色纺丝加工得到的红色原纤维、黄色原纤维、蓝色原纤维分别经前道的抓取、开松、混合后得到相应的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而后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经各自的自由梳理机制得具有单纤维状的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自由梳理机梳理中依次将各自的纤维丛经连续主动输入后按压喂入,而后经开松辊握持打击开松,再依次经包含二至三个结构相同的自由梳理单元进行反复的自由梳理,且各自由梳理单元之间对梳理后的纤维实现完全剥取转移,得到的各混色纤维依次经由输送管路在带动负压的带动下进行输送,且通过设置输送管路内的带动负压的大小实现各混色纤维的输送量的控制,输送后的各混色纤维在负压管路的另一端下落在连续循环运动的横向铺层片上,继而实现各混色纤维的按混合比例的在横向铺层片上的横向铺层,且各混色纤维的铺层厚度由横向铺层片的运动速度控制,横向铺层片上完成横向铺层的混合纤维层再下落到位于下方的叠合铺层片上从而实现各混合纤维层的依次叠层,继而得到叠合纤维层,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的按照混合比例的横向的精细化的均匀铺层,叠合纤维层由叠合铺层片带动后以一定的压力与呈竖直倾斜方向设置的抓取帘沿着厚度方向同时抓取,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在同时抓取过程中的有效的均匀混合,混合后的纤维输送至混色箱内待用。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将经原液着色纺丝加工得到的红色原纤维、黄色原纤维、蓝色原纤维分别经前道的抓取、开松、混合后得到相应的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而后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经各自的自由梳理机制得具有单纤维状的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此过程中,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经各自的自由梳理机的喂入装置主动喂入,主动喂入过程中,下主动喂入帘保持静止状态,而后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平铺在相应的下主动喂入帘上且铺满,而后将第一连接弹性杆、第二连接弹性杆下压从而使得上被动喂入辊下压,继而使得上被动喂入辊通过相应的纤维丛后与下主动喂入帘的前带动辊之间保持紧密按压,从而将下主动喂入帘最前端的即将输出的相应的纤维丛紧密按压握持,后带动辊或前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顺时针转动来带动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进行循环往复转动,继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各帘片进行相应的循环往复转动,从而带动红色原纤维丛、或黄色原纤维丛、或蓝色原纤维丛主动的连续喂入,纤维丛连续喂入继而带动上被动喂入辊的外部套转动,从而实现下主动喂入帘最前端的即将输出的相应的纤维丛紧密按压握持下的连续输出,当红色原纤维丛、或黄色原纤维丛、或蓝色原纤维丛内的纤维一端被按压握持时,输入的另一端开始接受转动的开松辊上的开松综合针布的开松梳理作用,开松梳理作用过程中,首先打击针布的打击面对纤维丛进行打击开松,打击开松过程中随着开松辊的转动使得倾斜的打击面对纤维丛实现逐步增大的打击作用力,从而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产生松解,而后锯齿针布的锯齿面对松解后的纤维丛进行初步分束,初步分束过程中随着开松辊的转动使得锯齿交错产生的锯齿面对纤维丛实现逐步的分解作用,从而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产生初步的分束,最后梳理针布的针齿面对分束后的纤维丛进行细致分束,细致分束过程中随着开松辊的转动使得针齿交错产生的针齿面对纤维丛实现逐步的更加细致的分解作用,从而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产生更加细致的分束,在细致分束过程中随着纤维丛的不断的喂入同时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完全转移至开松辊的梳理针布上,转移过来的纤维由开松辊带动转动,当转动至开松辊与纤维托持除杂装置之间的区域时,纤维在托持片的托持作用下得以继续的由开松辊带动转动,同时纤维内的杂质由于与纤维相比具有大的质量、小的体积,从而在大的离心力作用下脱离经开松辊的开松梳理后变的松散的纤维丛,脱离后的杂质沿着托持片之间的落杂通道下落,从而实现杂质的分离清除,托持后的纤维由开松辊带动后进入到开松辊与最后测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之间,在该区域内,开松辊上的梳理针布对开松辊上的纤维产生向外推的作用,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对开松辊上外推出来的纤维产生箱内拉的作用,从而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纤维由开松辊完全转移至下梳理辊上,从而使得纤维完全转移至自由梳理单元内进行自由梳理作用,在自由梳理单元内,下梳理辊转移过来的纤维被带动后直接输送至下梳理辊与上梳理盖之间的区域,在该区域内,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和上梳理盖上的上分梳针布同时对纤维产生向内拉的抓取作用,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纤维量大的下梳理辊上的纤维逐渐往上梳理盖进行转移,随着上梳理盖上的纤维量的逐渐增多然后再往下梳理辊进行转移,直至纤维在离开两者之间的区域时被线速度大的上梳理辊完全带出,继而使得纤维在下分梳针布和上分梳针布之间反复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使得纤维之间的联系力逐渐被减弱甚至消失,同时在纤维转移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纤维在下梳理辊带动产生的大的离心力作用下不断的抛向上梳理盖,从而使得杂质被嵌入在上分梳针布的上分梳针之间,被嵌入的杂质由上梳理盖带出后被设置在上梳理盖上部的清洁刷清除,从而实现除杂作用,被下梳理辊带出的纤维由下梳理辊带动后进入到与之相连的前侧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之间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带出纤维的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对纤维产生向外推的作用,之相连的前侧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对外推出来的纤维产生箱内拉的作用,从而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纤维进行相应的完全转移,从而使得纤维在相邻的自由梳理单元内进行逐步往前的转移,转移后的纤维在相应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和上梳理盖之间进行转移分梳,从而得到呈单纤维状态分布的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最终位于最前侧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带出的各混色纤维由第一剥取罗拉上的第一剥取针布剥取后下落至落纤箱内,落纤箱内的纤维由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第二聚拢输出罗拉沿着落纤箱的长度方向进行聚拢后由出纤口输出,从而主动的送入到输纤管内,输纤管封闭端的负压风机产生负压作用,从而带动落入的纤维沿着输纤管的长度方向进行输送,此过程中根据混色过程中所需的相应颜色的混色纤维的比例对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第二聚拢输出罗拉的转速、负压风机的负压大小进行协同的设置,从而实现相应颜色的混色纤维输送量的控制,输纤管输送过来的混色纤维经由落纤口下落到位于其正下方的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相应位置的横向铺层片上,且此时落纤口的长度方向与横向铺层片宽度方向保持一致,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同步转动,继而带动横向铺层片进行相应的运动,从而实现混色纤维在横向铺层片的长度方向的均匀铺层,且每次铺层的厚度由横向铺层片的运动速度呈反比,从而通过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转速设置实现混色纤维铺层的厚度控制,横向铺层不断的向前运动,从而依次的实现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在横向铺层片上的均匀铺层,且各横向铺层片上铺层后形成的由3种混色纤维组成的混合纤维层内的各混色纤维的比例与所需的混配比例保持完全一致,完成铺层后的横向铺层片的旋转销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绕着固定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向下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上的混合纤维层滑落至下方的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叠合铺层片上,当混合纤维层完全滑落后,横向铺层片的旋转销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绕着固定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向上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回到初始的与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保持完全水平的状态,且随着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的转动,完成一次铺层的横向铺层片先绕过位于运动方向前侧的第一带动辊或第二带动辊、再绕过位于运动方向后侧的第二带动辊或第一带动辊,从而实现连续的循环转动,继而实现各横向铺层片的循环使用,绕过第一带动辊或第二带动辊过程中,固定杆在始终与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保持固定连接的状态下实现转动,横向铺层片在始终与固定杆之间保持固定连接的状态下实现转动,且同时的第三带动辊和第四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第三环形圈和第四环形圈同步转动,继而带动叠合铺层片进行相应的运动,且叠合铺层片的运动速度小于横向铺层片的运动速度,从而使得滑落的混合纤维层在叠合铺层片实现叠层,继而得到叠合纤维层,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的按照混合比例的横向的精细化的均匀铺层,叠合纤维层由叠合铺层片带动后以一定的压力与抓取工作面以一定的压力接触,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第七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抓纤帘进行相应的转动,从而使得抓取工作面上的与叠合纤维层直接接触的抓纤帘片上的抓纤针布沿着叠合纤维层的厚度方向将纤维同时抓取,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在同时抓取过程中的有效的均匀混合,抓取后的纤维由抓纤帘带动后沿着倾斜的抓取工作面向上传送,然后再沿着位于第六带动辊和第七带动辊之间的倾斜的抓纤帘向下传送,当传送至第七带动辊部分的抓纤帘时由第二剥取罗拉上的第二剥取针布完全剥取后下落至混色箱内待用。
本发明将经原液着色纺丝加工得到的红色原纤维、黄色原纤维、蓝色原纤维分别经前道的抓取、开松、混合后得到相应的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而后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经各自的自由梳理机制得具有单纤维状的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自由梳理机梳理中依次将各自的纤维丛经连续主动输入后按压喂入,而后经开松辊握持打击开松,再依次经包含2-3个结构相同的自由梳理单元进行反复的自由梳理,且各自由梳理单元之间对梳理后的纤维实现完全剥取转移,得到的各混色纤维依次经由输送管路在带动负压的带动下进行输送,且通过设置输送管路内的带动负压的大小实现各混色纤维的输送量的控制,输送后的各混色纤维在负压管路的另一端下落在连续循环运动的横向铺层片上,继而实现各混色纤维的按混合比例的在横向铺层片上的横向铺层,且各混色纤维的铺层厚度由横向铺层片的运动速度控制,横向铺层片上完成横向铺层的混合纤维层再下落到位于下方的叠合铺层片上从而实现各混合纤维层的依次叠层,继而得到叠合纤维层,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的按照混合比例的横向的精细化的均匀铺层,叠合纤维层由叠合铺层片带动后以一定的压力与呈竖直倾斜方向设置的抓取帘沿着厚度方向同时抓取,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在同时抓取过程中的有效的均匀混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纤维均匀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开松辊结构示意图。
其中:1、自由梳理装置,2、下主动喂入帘,3、上被动喂入辊,4、开松辊,5、自由梳理单元,6、下梳理辊,7、上梳理盖,8、第一剥取罗拉,9、落纤箱,10、聚拢罗拉对,11、输纤管,12、落纤口,13、第一环形圈,14、第二环形圈,15、固定杆,16、横向铺层片,17、旋转销,18、横向铺层混色装置,19、第三环形圈,20、第四环形圈,21、叠合铺层片,22、抓纤帘,23、混色箱,24、纤维托持除杂装置,25、开松综合针布,26、打击针布,27、锯齿针布,28、梳理针布。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所示,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包括自由梳理装置1和混色装置,沿着纤维在自由梳理装置1内的运动方向,自由梳理装置由后往前依次包括喂入装置、开松装置、梳理装置,喂入装置包括下主动喂入帘2和上被动喂入辊3,下主动喂入帘2为环形结构,下主动喂入帘2包括后带动辊、前带动辊,在后带动辊、前带动辊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开有相应的嵌入凹槽,在后带动辊、前带动辊之间设置有下主动喂入帘2,下主动喂入帘2包括帘片和连接带,帘片为长方体形结构,连接带包括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左连接带分别穿套在后带动辊、前带动辊的左端的嵌入凹槽内从而实现环形连接,右连接带分别穿套在后带动辊、前带动辊的右端的嵌入凹槽内从而实现环形连接,在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之间无缝的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帘片,各帘片的左端与左连接带之间固定连接、各帘片的右端与右连接带之间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各帘片与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之间的固定连接,后带动辊或前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顺时针转动,继而带动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进行循环往复转动,继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各帘片进行相应的循环往复转动,在位于前带动辊正上方的下主动喂入帘2上设置有上被动喂入辊3,上被动喂入辊3包括中间轴和外部套,中间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外部套为环形的硬质橡胶材质,外部套穿套在中间轴上,外部套与中间轴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从而使得外部套可绕着中间轴自由转动,中间轴的两端伸出外部套,在中间轴伸出外部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弹性杆,第一连接弹性杆的一端与中间轴之间通过轴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前带动轴之间通过轴承组件连接,在中间轴伸出外部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弹性杆,第二连接弹性杆的一端与中间轴之间通过轴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前带动轴之间通过轴承组件连接,当第一连接弹性杆、第二连接弹性杆处于正常状态时下主动喂入帘2和上被动喂入辊3之间保持一定的间接,当第一连接弹性杆、第二连接弹性杆处于下压状态时下主动喂入帘2和上被动喂入辊3之间保持紧密按压接触,开松装置包括开松辊4,开松辊4位于喂入装置的前下方,开松辊4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在开松辊4的外圆周的表面设置有将外圆周全覆盖的一定数量的开松综合针布25,开松综合针布25沿着开松辊4的外圆周的轴向方向无间隙的设置,开松综合针布25包括位于前部的打击针布26、位于中间的锯齿针布27、位于后部的梳理针布28,打击针布26为三棱柱结构,打击针布26沿着开松辊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打击针布26的长度等于开松辊4的长度,打击针布26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打击针布26的朝向外侧的一个侧面为对纤维产生打击作用的打击面,打击面呈倾斜方向设置,沿着开松辊4的转动方向打击面由前往后呈倾斜向上的方向,从而实现对纤维的逐步的打击作用,锯齿针布27位于打击针布的后侧且两者之间保持无缝的紧靠,锯齿针布27由2-4根齿条组成,每根齿条沿着开松辊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各齿条的长度等于开松辊4的长度,各齿条之间保持无缝的紧靠,各齿条的内侧与开松辊4的外圆周之间固定连接,沿着齿条的外侧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锯齿,相邻的两根齿条的锯齿呈交错状态设置,从而构成对纤维产分束作用的锯齿面,梳理针布28位于锯齿针布27的后侧且两者之间保持无缝的紧靠,梳理针布28由一定数量的梳理针组成,梳理针沿着开松辊4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从而构成梳理针行,梳理针布28由3-6个梳理针行组成,各梳理针行之间保持等弧度间隔排布,相邻的两个梳理针行内的梳理针呈交错状态排布,从而构成对纤维产梳理作用的针齿面,在开松辊4的下部设置有纤维托持除杂装置24,纤维托持除杂装置24为包括弧形的外连接架和内连接架,外连接架和内连接架呈平行状态设置,在外连接架和内连接架之间等弧度间隔的设置有托持片,托持片为长方形结构,托持片的两端分别与外连接架和内连接架之间固定连接,在各托持片的朝向开松辊的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托持梳理针布,托持梳理针布分别沿着托持片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等间隔的排布,各托持片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从而构成落杂通道,梳理装置包含2-3个结构相同的自由梳理单元5,自由梳理单元5包括下梳理辊6和上梳理盖7,下梳理辊6为空心且封闭的圆柱体形结构,下梳理辊6的直径大于开松辊4的直径,在下梳理辊6的侧面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下分梳针布,下分梳针布由一定数量的下分梳针组成,下分梳针沿着下梳理辊6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从而构成下分梳针行,各下分梳针行沿着下梳理辊6的侧面的外圆周等弧度间隔设置,各下分梳针行内的下分梳针沿着下梳理辊6的侧面的外圆周组成一个圆周,从而构成下分梳理针圈,下分梳针行实现对输入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纤维的分别分梳作用,下分梳理针圈实现对输入的各纤维的长度方向上的逐步分梳作用,处于最后侧的自由梳理单元5的下梳理辊6与开松辊4之间保持紧靠,且保持紧靠部分的下梳理辊6上的下分梳针布和开松辊4上的梳理针布之间对纤维产生由开松辊4往下梳理辊6的完全转移剥取作用,且同时下梳理辊6上的下分梳针布和开松辊上的打击针布26、锯齿针布27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相邻的自由梳理单元5的下梳理辊6之间保持紧靠,且相邻的保持紧靠部分的下梳理辊6上的下分梳针布之间对纤维产生由位于后部的下梳理辊往位于前部的下梳理辊的完全转移剥取作用,在处于最前侧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的前上部分侧面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剥取罗拉8,在第一剥取罗拉8上设置有第一剥取针布,从而将相应的下梳理辊6上的纤维进行完全的剥取,上梳理盖7位于下梳理辊6的正上方,上梳理盖7为环形结构,上梳理盖7包括支撑杆和梳理盖,支撑杆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及位于上部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为结构相同的圆柱体形结构且一端通过轴承结构穿套在车台面上,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下梳理辊6的上方且与下梳理辊6的侧面的外圆周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呈与下梳理辊6保持间距一致的弧形结构,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保持水平排布,从而使得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之间呈与地面保持水平的直线型结构,梳理盖包括一定数量的梳理片,梳理片为长方体形结构,各梳理片的两端之间通过柔性材质相连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的梳理盖,梳理盖分别穿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后实现固定连接,此时位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梳理盖与下梳理辊的侧面外圆周之间紧靠,从而构成对纤维进行分梳的工作面,位于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之间的梳理盖保持水平,从而构成对分梳过程中带出的杂质的清除面,在各梳理片朝向下梳理辊的侧面外圆周的一侧的侧面上排布有上分梳针布,上分梳针布由一定数量的上分梳针组成,上分梳针沿着梳理片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从而构成上分梳针行,各上分梳针行沿着梳理片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从而构成上分梳理针列,上分梳针行实现对输入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纤维的分别分梳作用,上分梳理针列实现对输入的各纤维的长度方向上的逐步分梳作用,在第一剥取罗拉8的下方设置有落纤箱9,落纤箱9为长方体形的空心结构,落纤箱9的上侧面完全开放,且开放的上侧面位于第一剥取罗拉8的正下方,在落纤箱9的下侧面上开有出纤口,出纤口为长方形结构,在出纤口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设置有聚拢罗拉对10,聚拢罗拉10对包括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第二聚拢输出罗拉,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第二聚拢输出罗拉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后使得落纤箱9内的长度方向上的纤维聚拢后输出,在位于落纤箱9的出纤口的下方设置有输纤管11,输纤管11为圆柱体形的空心管,输纤管11的一端开放且位于出纤口的正下方且与落纤箱之间保持密闭连接,输纤管的另一端封闭,在输纤管11的封闭端设置有负压大小可调的负压风机,在靠近输纤管11的封闭端的一侧的输纤管的下侧开有落纤口12,落纤口12为具有一定长度的狭长型结构,混色装置包括横向铺层混色装置18和横向叠层混色装置,横向叠层混色装置位于横向铺层混色装置18的下方,横向铺层混色装置18包括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的长度方向与自由梳理装置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之间沿着自由梳理装置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之间的区域将所有自由梳理装置分布的宽度方向的区域全覆盖,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之间区域的长度大于所有自由梳理装置分布区域的宽度,在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开有相应的连接槽,在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一环形圈13和第二环形圈14,第一环形圈13和第二环形圈14为结构相同的且具有一定柔性的材质,第一环形圈13分别绕过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第二环形圈14分别绕过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的另外的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在第一环形圈13和第二环形圈14之间设置有连续排布的一定数量的横向铺层片16,各横向铺层片16之间保持无缝衔接,横向铺层片16为长方体形结构,横向铺层片16的长度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圈13和第二环形圈14固定连接,横向铺层片16的一侧的底部与固定杆15之间通过旋转销17连接,旋转销17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16绕着固定杆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上下的旋转,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第一环形圈13和第二环形圈14同步转动,继而带动横向铺层片16进行相应的转动,在位于横向铺层片16转动方向上的前侧的第一带动辊或第二带动辊的下方设置有横向叠层混色装置。
横向叠层混色装置包括第三带动辊和第四带动辊,第三带动辊和第四带动辊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的长度方向保持相互垂直,从而使得第三带动辊和第四带动辊之间的区域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之间的区域的长度方向保持垂直,在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开有相应的连接槽,在第三带动辊和第四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三环形圈19和第四环形圈20,第三环形圈19和第四环形圈20为结构相同的且具有一定柔性的材质,第三环形圈19分别绕过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第四环形圈20分别绕过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的另外的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连接后呈环形结构的第三环形圈19和第四环形圈20的位于上部的部分穿过第一环形圈13和第二环形圈14之间,连接后呈环形结构的第三环形圈19和第四环形圈20的位于下部的部分位于横向铺层混色装置18的下部,在第三环形圈19和第四环形圈20之间设置有叠合铺层片21,叠合铺层片21为长方体形结构的且整体形成一个环形的柔性材质,叠合铺层片21的宽度的一侧与第三环形圈19之间固定连接,叠合铺层片21的宽度的另一侧与第四环形圈20之间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叠合铺层片21将第三环形圈19与第四环形圈20之间的区域完全覆盖,第三带动辊和第四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第三环形圈19和第四环形圈20同步转动,继而带动叠合铺层片21进行相应的转动,在位于第三环形圈19和第四环形圈20的转动方向的横向叠层混色装置18的前侧设置有抓取帘,抓取帘包括位于下方的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和位于上方的第七带动辊,第五带动辊与第六带动辊之间的连线与地面之间保持水平,且第五带动辊位于靠近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一侧,第七带动辊位于第五带动辊和第六带动辊之间部分的正上方,且第七带动辊与第五带动辊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第七带动辊与第六带动辊之间的水平间距,在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第七带动辊上设置有抓纤帘22,抓纤帘22包括一定数量的抓纤帘片,抓纤帘片为长方体形结构,各抓纤帘片的两端之间通过柔性材质相连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的抓纤帘22,在抓纤帘22朝向外侧的各抓纤帘片上设置有抓纤针布,抓纤帘依次绕过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第七带动辊从而实现传动连接,位于第五带动辊和第七带动辊之间的抓纤帘22呈竖直倾斜方向设置,从而构成对横向叠层混色装置输送过来的纤维层的抓取工作面,在位于第七带动辊的抓纤帘的正前方设置有第二剥取罗拉,在第二剥取罗拉上设置有第二剥取针布,从而将抓纤帘上的纤维进行完全的剥取,在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正下方设置有混色箱23,混色箱23为长方体形结构,且混色箱23的上侧面完全开放、其他侧面均保持封闭。
本发明的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方法,将经原液着色纺丝加工得到的红色原纤维、黄色原纤维、蓝色原纤维分别经前道的抓取、开松、混合后得到相应的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而后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经各自的自由梳理机制得具有单纤维状的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此过程中,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经各自的自由梳理机的喂入装置主动喂入,主动喂入过程中,下主动喂入帘保持静止状态,而后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平铺在相应的下主动喂入帘上且铺满,而后将第一连接弹性杆、第二连接弹性杆下压从而使得上被动喂入辊下压,继而使得上被动喂入辊通过相应的纤维丛后与下主动喂入帘的前带动辊之间保持紧密按压,从而将下主动喂入帘最前端的即将输出的相应的纤维丛紧密按压握持,后带动辊或前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顺时针转动,继而带动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进行循环往复转动,继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各帘片进行相应的循环往复转动,从而带动红色原纤维丛、或黄色原纤维丛、或蓝色原纤维丛主动的连续喂入,纤维丛连续喂入继而带动上被动喂入辊的外部套转动,从而实现下主动喂入帘最前端的即将输出的相应的纤维丛紧密按压握持下的连续输出,当红色原纤维丛、或黄色原纤维丛、或蓝色原纤维丛内的纤维一端被按压握持时,输入的另一端开始接受转动的开松辊上的开松综合针布的开松梳理作用,开松梳理作用过程中,首先打击针布的打击面对纤维丛进行打击开松,打击开松过程中随着开松辊的转动使得倾斜的打击面对纤维丛实现逐步增大的打击作用力,从而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产生松解,而后锯齿针布的锯齿面对松解后的纤维丛进行初步分束,初步分束过程中随着开松辊的转动使得锯齿交错产生的锯齿面对纤维丛实现逐步的分解作用,从而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产生初步的分束,最后梳理针布的针齿面对分束后的纤维丛进行细致分束,细致分束过程中随着开松辊的转动使得针齿交错产生的针齿面对纤维丛实现逐步的更加细致的分解作用,从而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产生更加细致的分束,在细致分束过程中随着纤维丛的不断的喂入同时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完全转移至开松辊的梳理针布上,转移过来的纤维由开松辊带动转动,当转动至开松辊与纤维托持除杂装置之间的区域时,纤维在托持片的托持作用下得以继续的由开松辊带动转动,同时纤维内的杂质由于与纤维相比具有大的质量、小的体积,从而在大的离心力作用下脱离经开松辊的开松梳理后变的松散的纤维丛,脱离后的杂质沿着托持片之间的落杂通道下落,从而实现杂质的分离清除,托持后的纤维由开松辊带动后进入到开松辊与最后测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之间,在该区域内,开松辊上的梳理针布对开松辊上的纤维产生向外推的作用,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对开松辊上外推出来的纤维产生箱内拉的作用,从而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纤维由开松辊完全转移至下梳理辊上,从而使得纤维完全转移至自由梳理单元内进行自由梳理作用,在自由梳理单元内,下梳理辊转移过来的纤维被带动后直接输送至下梳理辊与上梳理盖之间的区域,在该区域内,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和上梳理盖上的上分梳针布同时对纤维产生向内拉的抓取作用,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纤维量大的下梳理辊上的纤维逐渐往上梳理盖进行转移,随着上梳理盖上的纤维量的逐渐增多然后再往下梳理辊进行转移,直至纤维在离开两者之间的区域时被线速度大的上梳理辊完全带出,继而使得纤维在下分梳针布和上分梳针布之间反复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使得纤维之间的联系力逐渐被减弱甚至消失,同时在纤维转移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纤维在下梳理辊带动产生的大的离心力作用下不断的抛向上梳理盖,从而使得杂质被嵌入在上分梳针布的上分梳针之间,被嵌入的杂质由上梳理盖带出后被设置在上梳理盖上部的清洁刷清除,从而实现除杂作用,被下梳理辊带出的纤维由下梳理辊带动后进入到与之相连的前侧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之间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带出纤维的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对纤维产生向外推的作用,之相连的前侧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对外推出来的纤维产生箱内拉的作用,从而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纤维进行相应的完全转移,从而使得纤维在相邻的自由梳理单元内进行逐步往前的转移,转移后的纤维在相应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和上梳理盖之间进行转移分梳,从而得到呈单纤维状态分布的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最终位于最前侧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带出的各混色纤维由第一剥取罗拉上的第一剥取针布剥取后下落至落纤箱内,落纤箱内的纤维由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第二聚拢输出罗拉沿着落纤箱的长度方向进行聚拢后由出纤口输出,从而主动的送入到输纤管内,输纤管封闭端的负压风机产生负压作用,从而带动落入的纤维沿着输纤管的长度方向进行输送,此过程中根据混色过程中所需的相应颜色的混色纤维的比例对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第二聚拢输出罗拉的转速、负压风机的负压大小进行协同的设置,从而实现相应颜色的混色纤维输送量的控制,输纤管输送过来的混色纤维经由落纤口下落到位于其正下方的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相应位置的横向铺层片上,且此时落纤口的长度方向与横向铺层片宽度方向保持一致,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同步转动,继而带动横向铺层片进行相应的运动,从而实现混色纤维在横向铺层片的长度方向的均匀铺层,且每次铺层的厚度由横向铺层片的运动速度呈反比,从而通过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转速设置实现混色纤维铺层的厚度控制,横向铺层不断的向前运动,从而依次的实现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在横向铺层片上的均匀铺层,且各横向铺层片上铺层后形成的由3种混色纤维组成的混合纤维层内的各混色纤维的比例与所需的混配比例保持完全一致,完成铺层后的横向铺层片的旋转销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绕着固定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向下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上的混合纤维层滑落至下方的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叠合铺层片上,当混合纤维层完全滑落后,横向铺层片的旋转销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绕着固定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向上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回到初始的与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保持完全水平的状态,且随着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的转动,完成一次铺层的横向铺层片先绕过位于运动方向前侧的第一带动辊或第二带动辊、再绕过位于运动方向后侧的第二带动辊或第一带动辊,从而实现连续的循环转动,继而实现各横向铺层片的循环使用,绕过第一带动辊或第二带动辊过程中,固定杆在始终与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保持固定连接的状态下实现转动,横向铺层片在始终与固定杆之间保持固定连接的状态下实现转动,且同时的第三带动辊和第四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第三环形圈和第四环形圈同步转动,继而带动叠合铺层片进行相应的运动,且叠合铺层片的运动速度小于横向铺层片的运动速度,从而使得滑落的混合纤维层在叠合铺层片实现叠层,继而得到叠合纤维层,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的按照混合比例的横向的精细化的均匀铺层,叠合纤维层由叠合铺层片带动后以一定的压力与抓取工作面以一定的压力接触,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第七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抓纤帘进行相应的转动,从而使得抓取工作面上的与叠合纤维层直接接触的抓纤帘片上的抓纤针布沿着叠合纤维层的厚度方向将纤维同时抓取,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在同时抓取过程中的有效的均匀混合,抓取后的纤维由抓纤帘带动后沿着倾斜的抓取工作面向上传送,然后再沿着位于第六带动辊和第七带动辊之间的倾斜的抓纤帘向下传送,当传送至第七带动辊部分的抓纤帘时由第二剥取罗拉上的第二剥取针布完全剥取后下落至混色箱内待用。

Claims (8)

1.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其包括顺次布置的喂入装置、开松装置、自由梳理装置、混色装置,所述喂入装置包括下主动喂入帘和上被动喂入辊,所述开松装置包括开松辊,所述自由梳理装置包括由下梳理辊和上梳理盖构成的自由梳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松辊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所述开松辊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全覆盖的开松综合针布,所述开松综合针布沿着所述开松辊的外圆周的轴向方向无间隙的设置,所述开松综合针布包括位于前部的打击针布、位于中间的锯齿针布、位于后部的梳理针布,所述打击针布为三棱柱结构,所述打击针布沿着所述开松辊的长度方向设置且长度与所述开松辊一致,所述打击针布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所述打击针布的朝向外侧的一个侧面为对纤维产生打击作用的打击面,所述锯齿针布位于所述打击针布的后侧且两者之间保持无缝的紧靠,所述锯齿针布由二至四根齿条组成,每根所述齿条沿着所述开松辊的长度方向设置且长度与所述开松辊一致,所述齿条之间保持无缝的紧靠,所述齿条的内侧与所述开松辊的外圆周之间固定连接,沿着所述齿条的外侧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锯齿,相邻的两根所述齿条的锯齿呈交错状态设置构成对纤维产生分束作用的锯齿面,所述梳理针布位于所述锯齿针布的后侧且两者之间保持无缝的紧靠,所述梳理针布由沿着所述开松辊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梳理针组成,同一行的所述梳理针构成梳理针行,所述梳理针布由三至六个梳理针行组成,所述梳理针行之间保持等弧度间隔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梳理针行内的梳理针呈交错状态排布构成对纤维产生梳理作用的针齿面,所述开松辊的下方设置有纤维托持除杂装置,最前侧的所述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的前上部分侧面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剥取罗拉,所述第一剥取罗拉上设置有第一剥取针布,所述第一剥取罗拉的下方设置有落纤箱,所述落纤箱的上侧面完全开放并位于所述第一剥取罗拉的正下方,所述落纤箱的下侧面上开有出纤口,所述出纤口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设置有聚拢罗拉对,所述聚拢罗拉对包括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第二聚拢输出罗拉,所述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所述第二聚拢输出罗拉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后使得所述落纤箱内的长度方向上的纤维聚拢后输出,所述落纤箱的出纤口下方设置有输纤管,所述输纤管为圆柱体形的空心管,所述输纤管在位于所述出纤口的正下方的一端开放且与所述落纤箱之间密闭连接,所述输纤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输纤管的封闭端设置有负压风机,靠近所述输纤管的封闭端的一侧的所述输纤管的下侧开有落纤口,混色装置包括横向铺层混色装置和横向叠层混色装置,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位于所述横向铺层混色装置的下方;各混色纤维从负压管路下落在连续循环运动的横向铺层片上,继而实现各混色纤维的按混合比例的在所述横向铺层片上的横向铺层,且各混色纤维的铺层厚度由所述横向铺层片的运动速度控制,所述横向铺层片上完成所述横向铺层的混合纤维层再下落到位于下方的叠合铺层片上从而实现各所述混合纤维层的依次叠层,继而得到叠合纤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动喂入帘为环形结构,所述下主动喂入帘包括后带动辊、前带动辊,所述后带动辊、前带动辊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开有相应的嵌入凹槽,所述后带动辊、前带动辊之间设置有所述下主动喂入帘,所述下主动喂入帘包括帘片和连接带,所述帘片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连接带包括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所述左连接带分别穿套在所述后带动辊、前带动辊的左端的嵌入凹槽内从而实现环形连接,所述右连接带分别穿套在所述后带动辊、前带动辊的右端的嵌入凹槽内从而实现环形连接,所述左连接带和所述右连接带之间无缝的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帘片,各帘片的左端与左连接带之间固定连接、各帘片的右端与右连接带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后带动辊或所述前带动辊连接传动机构,所述前带动辊正上方的所述下主动喂入帘上设置有所述上被动喂入辊,所述上被动喂入辊包括中间轴和外部套,所述中间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所述外部套为环形的硬质橡胶材质,所述外部套穿套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外部套与所述中间轴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使得所述外部套可绕着所述中间轴自由转动,所述中间轴的两端伸出所述外部套,所述中间轴伸出外部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弹性杆,所述第一连接弹性杆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轴之间通过轴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前带动轴之间通过所述轴承组件连接,所述中间轴伸出所述外部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弹性杆,所述第二连接弹性杆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轴之间通过所述轴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带动轴之间通过所述轴承组件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弹性杆、第二连接弹性杆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下主动喂入帘和所述上被动喂入辊之间保持一定的间接,当所述第一连接弹性杆、第二连接弹性杆处于下压状态时所述下主动喂入帘和所述上被动喂入辊之间保持紧密按压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托持除杂装置为包括弧形的外连接架和内连接架,所述外连接架和所述内连接架呈平行状态设置,所述外连接架和所述内连接架之间等弧度间隔设置有托持片,所述托持片为长方形结构,所述托持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连接架、内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托持片朝向所述开松辊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托持梳理针布,所述托持梳理针布分别沿着所述托持片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等间隔的排布,所述托持片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构成落杂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梳理辊为空心且封闭的圆柱体形结构,所述下梳理辊的直径大于所述开松辊的直径,所述下梳理辊的侧面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下分梳针布,所述下分梳针布由一定数量的下分梳针组成,所述下分梳针沿着下梳理辊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构成下分梳针行,所述下分梳针行沿着所述下梳理辊侧面的外圆周等弧度间隔设置,所述下分梳针行内的下分梳针沿着所述梳理辊侧面的外圆周组成一个圆周构成下分梳理针圈,所述下分梳针行实现对输入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纤维的分别分梳作用,所述下分梳理针圈实现对输入的各纤维的长度方向上的逐步分梳作用,处于最后侧的所述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与所述开松辊之间紧靠设置,且保持紧靠部分的所述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和所述开松辊上的梳理针布之间对纤维产生由所述开松辊往所述下梳理辊的完全转移剥取作用,且同时所述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和所述开松辊上的打击针布、锯齿针布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相邻所述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之间紧靠设置,且相邻的保持紧靠部分的所述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之间对纤维产生由位于后部的所述下梳理辊往位于前部的所述下梳理辊的完全转移剥取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梳理盖位于所述下梳理辊的正上方,所述上梳理盖为环形结构,所述上梳理盖包括支撑杆和梳理盖,所述支撑杆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及位于上部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为结构相同的圆柱体形结构且一端通过轴承结构穿套在车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下梳理辊的上方且与所述下梳理辊侧面的外圆周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呈与所述下梳理辊保持间距一致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保持水平排布,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之间呈与地面保持水平的直线型结构,所述梳理盖包括一定数量的梳理片,所述梳理片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梳理片的两端之间通过柔性材质相连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的所述梳理盖,所述梳理盖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后实现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所述梳理盖与所述下梳理辊的侧面外圆周之间紧靠构成对纤维进行分梳的工作面,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之间的所述梳理盖保持水平构成对分梳过程中带出的杂质的清除面,所述梳理片朝向所述下梳理辊的侧面外圆周的一侧的侧面上排布有上分梳针布,所述上分梳针布由一定数量的上分梳针组成,所述上分梳针沿着所述梳理片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构成上分梳针行,所述上分梳针行沿着所述梳理片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构成上分梳理针列,所述上分梳针行实现对输入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纤维的分别分梳作用,所述上分梳理针列实现对输入的各纤维的长度方向上的逐步分梳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铺层混色装置包括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自由梳理装置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之间沿着所述自由梳理装置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之间的区域将所有所述自由梳理装置分布的宽度方向区域全覆盖,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之间区域的长度大于所有所述自由梳理装置分布区域的宽度,所述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开有相应的连接槽,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所述第一环形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圈结构相同且具有一定柔性,所述第一环形圈分别绕过所述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圈分别绕过所述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的另外的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圈之间设置有连续排布的一定数量的横向铺层片,所述横向铺层片之间保持无缝衔接,所述横向铺层片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横向铺层片的长度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圈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铺层片的一侧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杆之间通过旋转销连接,所述旋转销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旋转使得所述横向铺层片绕着所述固定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上下的旋转,所述第一带动辊和所述第二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让所述第一环形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圈同步转动,继而带动所述横向铺层片进行相应的转动,位于所述横向铺层片转动方向上的前侧的所述第一带动辊或所述第二带动辊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包括第三带动辊和第四带动辊,所述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的长度方向保持相互垂直,所述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之间的区域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动辊、第二带动辊之间的区域的长度方向保持垂直,所述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开有相应的连接槽,所述第三带动辊和所述第四带动辊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三环形圈和第四环形圈,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结构相同且具有一定柔性,所述第三环形圈分别绕过所述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环形圈分别绕过所述第三带动辊、第四带动辊的另外的同一端的连接槽从而实现固定连接,连接后呈环形结构的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的位于上部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环形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圈之间,连接后呈环形结构的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的位于下部的部分位于所述横向铺层混色装置的下部,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之间设置有叠合铺层片,所述叠合铺层片为长方体形结构的且整体形成一个环形的柔性件,所述叠合铺层片的宽度的一侧与所述第三环形圈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叠合铺层片的宽度的另一侧与所述第四环形圈之间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叠合铺层片将所述第三环形圈与所述第四环形圈之间的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第三带动辊和所述第四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让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同步转动,继而带动所述叠合铺层片进行相应的转动,所述第三环形圈和所述第四环形圈的转动方向的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前侧设置有抓取帘,所述抓取帘包括位于下方的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和位于上方的第七带动辊,所述第五带动辊与所述第六带动辊之间的连线与地面之间保持水平,且所述第五带动辊位于靠近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七带动辊位于所述第五带动辊和所述第六带动辊之间部分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七带动辊与所述第五带动辊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所述第七带动辊与所述第六带动辊之间的水平间距,所述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第七带动辊上设置有抓纤帘,所述抓纤帘包括一定数量的抓纤帘片,所述抓纤帘片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抓纤帘片的两端之间通过柔性件相连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的所述抓纤帘,所述抓纤帘朝向外侧的所述抓纤帘片上设置有抓纤针布,所述抓纤帘依次绕过所述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第七带动辊从而实现传动连接,所述第五带动辊和所述第七带动辊之间的所述抓纤帘呈竖直倾斜方向设置构成对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输送过来的纤维层的抓取工作面,所述第七带动辊的所述抓纤帘的正前方设置有第二剥取罗拉,所述第二剥取罗拉上设置有将所述抓纤帘上的纤维进行完全剥取的第二剥取针布,所述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正下方设置有混色箱,所述混色箱为长方体形结构且所述混色箱的上侧面完全开放、其他侧面均保持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的色纤维均匀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原液着色纺丝加工得到的红色原纤维、黄色原纤维、蓝色原纤维分别经前道的抓取、开松、混合后得到相应的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而后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经各自的自由梳理机制得具有单纤维状的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自由梳理机梳理中依次将各自的纤维丛经连续主动输入后按压喂入,而后经开松辊握持打击开松,再依次经包含二至三个结构相同的自由梳理单元进行反复的自由梳理,且各自由梳理单元之间对梳理后的纤维实现完全剥取转移,得到的各混色纤维依次经由输送管路在带动负压的带动下进行输送,且通过设置输送管路内的带动负压的大小实现各混色纤维的输送量的控制,输送后的各混色纤维在负压管路的另一端下落在连续循环运动的横向铺层片上,继而实现各混色纤维的按混合比例的在横向铺层片上的横向铺层,且各混色纤维的铺层厚度由横向铺层片的运动速度控制,横向铺层片上完成横向铺层的混合纤维层再下落到位于下方的叠合铺层片上从而实现各混合纤维层的依次叠层,继而得到叠合纤维层,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的按照混合比例的横向的精细化的均匀铺层,叠合纤维层由叠合铺层片带动后以一定的压力与呈竖直倾斜方向设置的抓取帘沿着厚度方向同时抓取,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在同时抓取过程中的有效的均匀混合,混合后的纤维输送至混色箱内待用;将经原液着色纺丝加工得到的红色原纤维、黄色原纤维、蓝色原纤维分别经前道的抓取、开松、混合后得到相应的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而后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经各自的自由梳理机制得具有单纤维状的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此过程中,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经各自的自由梳理机的喂入装置主动喂入,主动喂入过程中,下主动喂入帘保持静止状态,而后将红色原纤维丛、黄色原纤维丛、蓝色原纤维丛分别平铺在相应的下主动喂入帘上且铺满,而后将第一连接弹性杆、第二连接弹性杆下压从而使得上被动喂入辊下压,继而使得上被动喂入辊通过相应的纤维丛后与下主动喂入帘的前带动辊之间保持紧密按压,从而将下主动喂入帘最前端的即将输出的相应的纤维丛紧密按压握持,后带动辊或前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顺时针转动来带动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进行循环往复转动,继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各帘片进行相应的循环往复转动,从而带动红色原纤维丛、或黄色原纤维丛、或蓝色原纤维丛主动的连续喂入,纤维丛连续喂入继而带动上被动喂入辊的外部套转动,从而实现下主动喂入帘最前端的即将输出的相应的纤维丛紧密按压握持下的连续输出,当红色原纤维丛、或黄色原纤维丛、或蓝色原纤维丛内的纤维一端被按压握持时,输入的另一端开始接受转动的开松辊上的开松综合针布的开松梳理作用,开松梳理作用过程中,首先打击针布的打击面对纤维丛进行打击开松,打击开松过程中随着开松辊的转动使得倾斜的打击面对纤维丛实现逐步增大的打击作用力,从而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产生松解,而后锯齿针布的锯齿面对松解后的纤维丛进行初步分束,初步分束过程中随着开松辊的转动使得锯齿交错产生的锯齿面对纤维丛实现逐步的分解作用,从而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产生初步的分束,最后梳理针布的针齿面对分束后的纤维丛进行细致分束,细致分束过程中随着开松辊的转动使得针齿交错产生的针齿面对纤维丛实现逐步的更加细致的分解作用,从而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产生更加细致的分束,在细致分束过程中随着纤维丛的不断的喂入同时使得纤维丛内的纤维完全转移至开松辊的梳理针布上,转移过来的纤维由开松辊带动转动,当转动至开松辊与纤维托持除杂装置之间的区域时,纤维在托持片的托持作用下得以继续的由开松辊带动转动,同时纤维内的杂质由于与纤维相比具有大的质量、小的体积,从而在大的离心力作用下脱离经开松辊的开松梳理后变的松散的纤维丛,脱离后的杂质沿着托持片之间的落杂通道下落,从而实现杂质的分离清除,托持后的纤维由开松辊带动后进入到开松辊与最后测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之间,在该区域内,开松辊上的梳理针布对开松辊上的纤维产生向外推的作用,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对开松辊上外推出来的纤维产生箱内拉的作用,从而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纤维由开松辊完全转移至下梳理辊上,从而使得纤维完全转移至自由梳理单元内进行自由梳理作用,在自由梳理单元内,下梳理辊转移过来的纤维被带动后直接输送至下梳理辊与上梳理盖之间的区域,在该区域内,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和上梳理盖上的上分梳针布同时对纤维产生向内拉的抓取作用,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纤维量大的下梳理辊上的纤维逐渐往上梳理盖进行转移,随着上梳理盖上的纤维量的逐渐增多然后再往下梳理辊进行转移,直至纤维在离开两者之间的区域时被线速度大的上梳理辊完全带出,继而使得纤维在下分梳针布和上分梳针布之间反复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使得纤维之间的联系力逐渐被减弱甚至消失,同时在纤维转移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纤维在下梳理辊带动产生的大的离心力作用下不断的抛向上梳理盖,从而使得杂质被嵌入在上分梳针布的上分梳针之间,被嵌入的杂质由上梳理盖带出后被设置在上梳理盖上部的清洁刷清除,从而实现除杂作用,被下梳理辊带出的纤维由下梳理辊带动后进入到与之相连的前侧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之间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带出纤维的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对纤维产生向外推的作用,与之相连的前侧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上的下分梳针布对外推出来的纤维产生箱内拉的作用,从而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纤维进行相应的完全转移,从而使得纤维在相邻的自由梳理单元内进行逐步往前的转移,转移后的纤维在相应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和上梳理盖之间进行转移分梳,从而得到呈单纤维状态分布的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最终位于最前侧的自由梳理单元的下梳理辊带出的各混色纤维由第一剥取罗拉上的第一剥取针布剥取后下落至落纤箱内,落纤箱内的纤维由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第二聚拢输出罗拉沿着落纤箱的长度方向进行聚拢后由出纤口输出,从而主动的送入到输纤管内,输纤管封闭端的负压风机产生负压作用,从而带动落入的纤维沿着输纤管的长度方向进行输送,此过程中根据混色过程中所需的相应颜色的混色纤维的比例对第一聚拢输出罗拉和第二聚拢输出罗拉的转速、负压风机的负压大小进行协同的设置,从而实现相应颜色的混色纤维输送量的控制,输纤管输送过来的混色纤维经由落纤口下落到位于其正下方的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相应位置的横向铺层片上,且此时落纤口的长度方向与横向铺层片宽度方向保持一致,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同步转动,继而带动横向铺层片进行相应的运动,从而实现混色纤维在横向铺层片的长度方向的均匀铺层,且每次铺层的厚度由横向铺层片的运动速度呈反比,从而通过第一带动辊和第二带动辊转速设置实现混色纤维铺层的厚度控制,横向铺层不断的向前运动,从而依次的实现红色混色纤维、黄色混色纤维、蓝色混色纤维在横向铺层片上的均匀铺层,且各横向铺层片上铺层后形成的由3种混色纤维组成的混合纤维层内的各混色纤维的比例与所需的混配比例保持完全一致,完成铺层后的横向铺层片的旋转销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绕着固定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向下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上的混合纤维层滑落至下方的横向叠层混色装置的叠合铺层片上,当混合纤维层完全滑落后,横向铺层片的旋转销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绕着固定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向上旋转,从而使得横向铺层片回到初始的与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保持完全水平的状态,且随着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的转动,完成一次铺层的横向铺层片先绕过位于运动方向前侧的第一带动辊或第二带动辊、再绕过位于运动方向后侧的第二带动辊或第一带动辊,从而实现连续的循环转动,继而实现各横向铺层片的循环使用,绕过第一带动辊或第二带动辊过程中,固定杆在始终与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保持固定连接的状态下实现转动,横向铺层片在始终与固定杆之间保持固定连接的状态下实现转动,且同时的第三带动辊和第四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第三环形圈和第四环形圈同步转动,继而带动叠合铺层片进行相应的运动,且叠合铺层片的运动速度小于横向铺层片的运动速度,从而使得滑落的混合纤维层在叠合铺层片实现叠层,继而得到叠合纤维层,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的按照混合比例的横向的精细化的均匀铺层,叠合纤维层由叠合铺层片带动后以一定的压力与抓取工作面以一定的压力接触,第五带动辊、第六带动辊、第七带动辊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抓纤帘进行相应的转动,从而使得抓取工作面上的与叠合纤维层直接接触的抓纤帘片上的抓纤针布沿着叠合纤维层的厚度方向将纤维同时抓取,从而实现各混色纤维在同时抓取过程中的有效的均匀混合,抓取后的纤维由抓纤帘带动后沿着倾斜的抓取工作面向上传送,然后再沿着位于第六带动辊和第七带动辊之间的倾斜的抓纤帘向下传送,当传送至第七带动辊部分的抓纤帘时由第二剥取罗拉上的第二剥取针布完全剥取后下落至混色箱内待用。
CN202211119606.8A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Active CN115369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9606.8A CN115369523B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9606.8A CN115369523B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9523A CN115369523A (zh) 2022-11-22
CN115369523B true CN115369523B (zh) 2023-04-28

Family

ID=84072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19606.8A Active CN115369523B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6952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279A (ja) * 1982-07-07 1984-01-18 東レ株式会社 新規なアニリン調異色銀面をもつ人工皮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892095A4 (en) * 1996-03-28 1999-06-23 Beijing Snow Lotus Cashmere Co PNEUMATIC CYLINDER CARD METHOD AND COMPILED SPECIFIC CARD FOR FINE ANIMAL HAIR
JP2001064830A (ja) * 1999-08-24 2001-03-13 Kazuo Fujisawa 家庭用混繊色トップ機
DE10048664A1 (de) * 2000-09-30 2002-05-08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an einer Karde, Reiniger o. dgl. für Fasergut, insbesondere Baumwolle
CN103938322B (zh) * 2014-04-25 2017-03-15 嘉兴学院 一种转杯纺混色成纱方法及装置与产品
CN105063821B (zh) * 2015-08-21 2018-01-19 江南大学 三棉条异步输入和多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方法及装置
CN105624840B (zh) * 2016-02-14 2018-02-13 陈志伟 一种羊绒纤维的分梳方法及分梳机
CN112575417A (zh) * 2020-12-05 2021-03-30 合肥经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转杯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12813555A (zh) * 2021-01-18 2021-05-18 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 一种混色纺包芯彩瓷纱线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CN113388925B (zh) * 2021-07-19 2022-10-18 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多纤维开混一体装置及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3550035B (zh) * 2021-07-22 2022-11-04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梳理机及抗菌混纺纱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卫忠 ; .利用转杯纺技术开发高比例兔毛及其混色纺纱线.上海毛麻科技.2015,(第04期), *
王勇 ; 于伟东 ; .环锭纺渐变色纱的结构复合纺纱技术研究进展.毛纺科技.2020,(第08期), *
童艺 ; 周丽娜 ; 徐舒曼 ; 易洪雷 ; 陈伟雄 ; 史晶晶 ; .转杯纺混色纱线横截面内纤维转移的分布规律分析.纺织报告.2018,(第01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9523A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26391U (zh) 一种细纱机前区分段段彩纺成纱牵伸机构
CN1116453C (zh) 湿法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13388925B (zh) 一种多纤维开混一体装置及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205635925U (zh) 一种转杯纺混色成纱装置
CN103938322A (zh) 一种转杯纺混色成纱方法及装置与产品
CN203846185U (zh) 一种转杯纺混色成纱装置
GB1363605A (en) Apparatus to procuce yarn
CN113550035A (zh) 一种混合梳理机及抗菌混纺纱生产方法
CN115369523B (zh) 一种色纤维均匀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US3952372A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blending fiber strand segments in a base strand
CN2670389Y (zh) 无纺布制蓬松型纱线
US3358336A (en) Continuous fibre disentangling and straightening apparatus
CN113403718B (zh) 一种混合成纱机及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214828035U (zh) 一种用于连续绕线的绕线装置
CN107012549B (zh) 一种段彩纺牵伸机构及细纱机
CN206521545U (zh) 一种废纺纤维开松设备
CN210945913U (zh) 一种纱线收线前的纱线清洁装置
US2409898A (en) Machine for forming heavy sliver lap
CN114411289A (zh) 一种无纺布循环式混棉机
CN207016907U (zh) 一种色纺棉条的打样设备
CN115478342B (zh) 一种色纤维混合装置及抗菌保健色纺纱的生产方法
CN206109623U (zh) 非织造梳理机
JP2001064830A (ja) 家庭用混繊色トップ機
CN113502577B (zh) 环保滤料基布用纱的生产方法
US3036946A (en) Decorative filamentous ma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