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4026A - 一种碳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4026A
CN102684026A CN2012101193411A CN201210119341A CN102684026A CN 102684026 A CN102684026 A CN 102684026A CN 2012101193411 A CN2012101193411 A CN 2012101193411A CN 201210119341 A CN201210119341 A CN 201210119341A CN 102684026 A CN102684026 A CN 102684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commutator
back body
carbon back
si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93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4026B (zh
Inventor
孙瑞良
刘锦
黄开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HENGKE COMMUT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HENGKE COMMUT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HENGKE COMMUT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HENGKE COMMUT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193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4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4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4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4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4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整体连接结构强度高,碳基本体和换向片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好,使用寿命长的碳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碳换向器包括填充料、碳基本体及设置在碳基本体上呈周向均匀分布的换向片所述碳基本体的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径向间距小于换向片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间距,碳基本体的底面外边缘处设有一凹陷的外环形台阶。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如下:A,换向片冲制成型;B,换向片表面处理;C,碳基本体烧结成型;D,清洗;E,碳基本体一端面镀镍或镀铜;F,清洗并烘干;G,换向片与烧结石墨钎焊;H,换向器成型;J,镗孔、车削外圆、铣绝缘槽。

Description

一种碳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向器,具体涉及一种碳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碳换向器是一种常用的换向器,碳换向器的碳基本体具有优越的化学稳定性,不易被醇类腐蚀的特点;但目前的碳换向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碳基本体与换向片之间的结合牢固度不佳,难以承受电机的高速运转,容易产生碳基本体与换向片脱离的现象,影响碳换向器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为了提高碳基本体与换向片之间的结合牢固度,通常会在碳基本体与换向片之间设置一层金属连接层用于增强碳基本体与换向片之间的结合牢固度。金属连接层一般是通过电镀或烧结或压制的方式设置到碳基本体表面上,但在现有的制作工艺中金属连接层与碳基本体的连接强度依旧不佳,金属连接层容易剥落;使得碳基本体与换向片之间分离、脱落。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201637A,公开日2011年09月28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周围带挂钩的导电基座、设置于导电基座一侧的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电刷接触体、及与导电基座相固定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本体,所述电刷接触体与导电基座之间还设有一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的与电刷接触体相接触的面设有若干微孔或毛刺。该申请案通过在连接层表面设有若干微孔或毛刺,来增强连接层与电刷接触体之间的结合牢固度,进而增强导电基座与电刷接触体之间的结合牢固度;通过增大接触面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合牢固度,但其结合牢固度依旧不高。另一方面,现有碳换向器的填充料与碳基本体和换向片之间的附着效果不佳,碳基本体完全依靠与换向片之间的连接固定在换向器上,使得电机运转过程中碳基本体容易发生松动、脱落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碳换向器的填充料与碳基本体和换向片之间的附着效果不佳,碳基本体容易发生松动、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填充料与碳基本体和换向片之间的附着效果好,整体连接结构强度高的碳换向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碳换向器的碳基本体和换向片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不佳,碳基本体容易发生松动、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碳基本体和换向片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好的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换向器,包括填充料、碳基本体及设置在碳基本体上呈周向均匀分布的换向片,其特征是,所述碳基本体的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径向间距小于换向片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间距,碳基本体的底面外边缘处设有一凹陷的外环形台阶。由于碳基本体的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径向间距小于换向片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间距,填充料将包覆碳基本体的外围;同时由于碳基本体的底面外边缘处设有一凹陷的外环形台阶,填充料包覆碳基本体后会在外环形台阶相应的进行填充,将碳基本体牢固的固定在碳换向器上。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碳基本体受到的离心力,将主要由包覆碳基本体的填充料来克服,而碳基本体与换向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会极大地减小,这样碳基本体与换向片之间的连接结构将不会发生松动、脱落。本方案结构的填充料与碳基本体之间的附着效果好,并提高了碳换向器的整体连接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碳基本体的底面内边缘处设有一凹陷的内环形台阶,可以提高填充料与碳基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换向片包括与碳基本体上表面贴合的底板及位于底板外边缘的侧板,所述底板内边缘设有斜向上延伸的第一固定脚且第一固定脚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侧板顶部设有向换向器轴线方向斜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脚。本方案结构可增强填充料与换向片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换向片受到的离心力,将主要由填充料来克服,而碳基本体与换向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会极大地减小,这样碳基本体与换向片之间的连接结构将不会发生松动、脱落。
作为优选,底板外边缘位于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向换向器轴线方向斜向上延伸的第三固定脚。本方案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填充料与换向片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
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换向片冲制成型;B,换向片表面处理;C,碳基本体烧结成型;D,清洗;E,碳基本体一端面镀镍或镀铜;
镀镍时,镀液成份为硫酸镍 250g/L、硫酸 18ml/L、硼酸 20g/L、蒸馏水,镀液的PH值为4~5之间,镀液的温度为50~65℃,电镀时间为30~5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或镀液成份为氯化镍 50 ~60 g/L 、氯化铵 110 g/L 、冰乙酸 20 g/L、蒸馏水,镀液的PH值为4至5之间,镀液的温度为50~65℃;电镀时间为50~8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
镀铜时,镀液成份为氰化亚铜200~350g/L、硫酸铜24~30g/L、硫酸20g/L 、蒸馏水,镀液的PH值为4~5之间,镀液的温度为40~60℃,电镀时间为100~15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
F,清洗并烘干;G,换向片与烧结石墨焊接;H,换向器成型;J,镗孔、车削外圆、铣绝缘槽。
本方案的制造方法主要体现在电镀工艺中,将镀液的PH值为4~5之间,可以提高电镀时金属离子在碳表面的附着效果;而镀液的温度的控制不仅可以提高电镀时金属离子的活性,还有效的控制可以镀液成份的散发。最重要的是电镀过程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由于碳基本体是个多孔隙的材料,碳基本体上具有极多的孔隙,因此在电镀过程中对封闭的腔体内进行加压使镀液可以渗入碳基本体的孔隙中,这样在电镀过程中碳基本体的孔隙内表面上也会被镀上一层金属,当碳基本体一端面形成一层金属镀层后,碳基本体端面上形成的金属镀层将与碳基本体的孔隙内的镀层金属连为一体;相当于在碳基本体端面的金属镀层上形成极多的触手扎根在碳基本体内部,可以极大的提高碳基本体端面上的金属镀层与碳基本体的连接牢固度。因此当换向片与碳基本体端面上的金属镀层焊接时可以将换向片牢固的焊接在碳基本体上。
作为优选,C步骤中的碳基本体的构成为两部分,碳基本体下部的构成材料为碳;碳基本体上部的构成为:碳85%至90%、铁碳合金8%至11%、铜2%至4%或碳85%至90%、铁碳合金8%至11%、镍2%至4%;具体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碳粉置于型腔下部;接着将85%至90%的碳粉、8%至11%的铁碳合金粉末、2%至4%的铜粉混合均匀并置于型腔上部或将85%至90%的碳粉、8%至11%的铁碳合金粉末、2%至4%的镍粉混合均匀并置于型腔上部;再接着通过压制成型;最后对压制成型的碳基本体进行烧结。
由于铁碳合金与铜或铁碳合金与镍均匀的分布于碳基本体上部结构中并一体烧结制成,可以保证烧结后碳基本体的结构强度高;而由于碳基本体上部具有金属成分,在电镀的过程中可以提高镀层金属与碳基本体的连接结构强度。另一方面,铁碳合金与碳的亲和性好,可以提高烧结后碳基本体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C步骤中的碳基本体的具体烧结工艺如下:首先,将碳基本体置于采用保护气氛的高温炉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850℃至950℃,炉内压力为0.1MPa,烧结时间为0.5小时;接着,将炉内压力调节为0.05± 0.02MPa,在850℃至950℃的烧结温度下烧结2至3小时。在烧结的过程中,首先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可以保证碳基本体的结构尺寸。接着在负压的环境中烧结可以增大碳基本体的孔隙率,这样有利于提高镀层金属与碳基本体的连接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D步骤中的清洗过程如下:将烧结成型冷却后的碳基本体放入蒸馏水中通过超声波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为50~80℃,清洗时间为1~2分钟。
作为优选,在E步骤后F步骤之前,将碳基本体的下部置于PH值为7至8之间的弱碱性溶液中,浸渍时间为5至10分钟。由于镀液呈酸性,残留在碳基本体上的镀液会腐蚀金属镀层;因此将将碳基本体的下部置于PH值为7至8之间的弱碱性溶液中用于中和残留在碳基本体上的酸性镀液;然后在进行清洗烘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碳换向器的整体连接结构强度高,碳基本体和换向片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碳换向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换向片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碳基本体1、换向片2、填充料3、外环形台阶4、内环形台阶5、绝缘槽6、第一固定脚7、第三固定脚8、第二固定脚9、底板10、
侧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碳换向器,包括填充料3、碳基本体1及设置在碳基本体上呈周向均匀分布的换向片2。相邻两换向片2之间设有绝缘槽6。碳基本体1的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径向间距小于换向片2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间距。碳基本体1的底面外边缘处设有一凹陷的外环形台阶4,碳基本体1的底面内边缘处设有一凹陷的内环形台阶5。
    由于碳基本体1的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径向间距小于换向片2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间距,使得填充料3可将碳基本体的内侧和外侧包覆,如图1所示,这样可将碳基本体牢固的固定在碳换向器上,提高了碳换向器的整体连接结构强度。
如图1、图2所示,换向片2包括与碳基本体1上表面贴合的底板10及位于底板外边缘的侧板11。所述底板10内边缘设有斜向上延伸的第一固定脚7且第一固定脚7与底板10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底板10内边缘上位于第一固定脚7两侧分别设有一半圆形缺口12。缺口12的设置增大了底板内边缘与填充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底板与填充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底板10外边缘位于侧板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向换向器轴线方向斜向上延伸的第三固定脚8。所述侧板11顶部设有向换向器轴线方向斜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脚9。
实施例2,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换向片冲制成型。B,换向片表面处理。
C,碳基本体烧结成型。
    碳基本体的构成为两部分,碳基本体下部的构成材料为碳;碳基本体上部的构成材料为:碳85%、铁碳合金11%、铜4%。具体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碳粉置于型腔下部;接着将85%的碳粉、11%的铁碳合金粉末、4%的铜粉混合均匀并置于型腔上部。然后通过压制成型。最后对压制成型的碳基本体进行烧结;具体烧结工艺如下:首先,将碳基本体置于采用保护气氛的高温炉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850℃,炉内压力为0.1MPa,烧结时间为0.5小时。接着,将炉内压力调节为0.05± 0.02MPa,在850℃的烧结温度下烧结2小时。
D,清洗。清洗过程如下:将烧结成型冷却后的碳基本体放入蒸馏水中通过超声波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为50~80℃,清洗时间为1~2分钟。
E,碳基本体一端面镀铜。镀铜时,镀液成份为氰化亚铜200g/L、硫酸铜24g/L、硫酸20g/L、蒸馏水。镀液的PH值为4。镀液的温度为40℃。电镀时间为10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
将电镀完成后的碳基本体的下部置于PH值为7至8之间的弱碱性溶液中,浸渍时间为5至10分钟。
F,清洗并烘干。通过蒸馏水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80℃至90℃,清洗时间30秒。清洗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 87±3℃,烘干时间为40±5分钟。
G,换向片与烧结石墨焊接。H,换向器成型。J,镗孔、车削外圆、铣绝缘槽。
实施例3,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换向片冲制成型。B,换向片表面处理。
C,碳基本体烧结成型。
    碳基本体的构成为两部分,碳基本体下部的构成材料为碳;碳基本体上部的构成材料为:碳87%、铁碳合金10%、铜3%。具体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碳粉置于型腔下部;接着将87%的碳粉、10%的铁碳合金粉末、3%的铜粉混合均匀并置于型腔上部。然后通过压制成型。最后对压制成型的碳基本体进行烧结;具体烧结工艺如下:首先,将碳基本体置于采用保护气氛的高温炉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900℃,炉内压力为0.1MPa,烧结时间为0.5小时。接着,将炉内压力调节为0.05± 0.02MPa,在900℃的烧结温度下烧结2小时。
D,清洗。清洗过程如下:将烧结成型冷却后的碳基本体放入蒸馏水中通过超声波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为50~80℃,清洗时间为1~2分钟。
E,碳基本体一端面镀铜。镀铜时,镀液成份为氰化亚铜280g/L、硫酸铜27g/L、硫酸20g/L、蒸馏水。镀液的PH值为4.5。镀液的温度为50℃。电镀时间为12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
将电镀完成后的碳基本体的下部置于PH值为7至8之间的弱碱性溶液中,浸渍时间为5至10分钟。
F,清洗并烘干。通过蒸馏水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80℃至90℃,清洗时间30秒。清洗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 87±3℃,烘干时间为40±5分钟。
G,换向片与烧结石墨焊接。H,换向器成型。J,镗孔、车削外圆、铣绝缘槽。
实施例4,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换向片冲制成型。B,换向片表面处理。
C,碳基本体烧结成型。
    碳基本体的构成为两部分,碳基本体下部的构成材料为碳;碳基本体上部的构成材料为:碳90%、铁碳合金8%、铜2%。具体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碳粉置于型腔下部;接着将90%的碳粉、8%的铁碳合金粉末、2%的铜粉混合均匀并置于型腔上部。然后通过压制成型。最后对压制成型的碳基本体进行烧结;具体烧结工艺如下:首先,将碳基本体置于采用保护气氛的高温炉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950℃,炉内压力为0.1MPa,烧结时间为0.5小时。接着,将炉内压力调节为0.05± 0.02MPa,在950℃的烧结温度下烧结2小时。
D,清洗。清洗过程如下:将烧结成型冷却后的碳基本体放入蒸馏水中通过超声波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为50~80℃,清洗时间为1~2分钟。
E,碳基本体一端面镀铜。镀铜时,镀液成份为氰化亚铜350g/L、硫酸铜30g/L、硫酸20g/L 、蒸馏水。镀液的PH值为5。镀液的温度为60℃。电镀时间为15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
将电镀完成后的碳基本体的下部置于PH值为7至8之间的弱碱性溶液中,浸渍时间为5至10分钟。
F,清洗并烘干。通过蒸馏水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80℃至90℃,清洗时间30秒。清洗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 87±3℃,烘干时间为40±5分钟。
G,换向片与烧结石墨焊接。H,换向器成型。J,镗孔、车削外圆、铣绝缘槽。
实施例5,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换向片冲制成型。B,换向片表面处理。
C,碳基本体烧结成型。
    碳基本体的构成为两部分,碳基本体下部的构成材料为碳;碳基本体上部的构成材料为:碳85%、铁碳合金11%、镍4%。具体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碳粉置于型腔下部;接着将85%的碳粉、11%的铁碳合金粉末、4%的镍粉混合均匀并置于型腔上部。然后通过压制成型。最后对压制成型的碳基本体进行烧结;具体烧结工艺如下:首先,将碳基本体置于采用保护气氛的高温炉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850℃,炉内压力为0.1MPa,烧结时间为0.5小时。接着,将炉内压力调节为0.05± 0.02MPa,在850℃的烧结温度下烧结2小时。
D,清洗。清洗过程如下:将烧结成型冷却后的碳基本体放入蒸馏水中通过超声波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为50~80℃,清洗时间为1~2分钟。
E,碳基本体一端面镀镍。
镀镍时,镀液成份为硫酸镍 250g/L、硫酸 18ml/L、硼酸 20g/L、蒸馏水。镀液的PH值为4.5。镀液的温度为50~65℃。电镀时间为30~5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
将电镀完成后的碳基本体的下部置于PH值为7至8之间的弱碱性溶液中,浸渍时间为5至10分钟。
F,清洗并烘干。通过蒸馏水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80℃至90℃,清洗时间30秒。清洗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 87±3℃,烘干时间为40±5分钟。
G,换向片与烧结石墨焊接。H,换向器成型。J,镗孔、车削外圆、铣绝缘槽。
实施例5,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换向片冲制成型。B,换向片表面处理。
C,碳基本体烧结成型。
    碳基本体的构成为两部分,碳基本体下部的构成材料为碳;碳基本体上部的构成材料为:碳87%、铁碳合金10%、镍3%。具体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碳粉置于型腔下部;接着将87%的碳粉、10%的铁碳合金粉末、3%的镍粉混合均匀并置于型腔上部。然后通过压制成型。最后对压制成型的碳基本体进行烧结;具体烧结工艺如下:首先,将碳基本体置于采用保护气氛的高温炉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900℃,炉内压力为0.1MPa,烧结时间为0.5小时。接着,将炉内压力调节为0.05± 0.02MPa,在900℃的烧结温度下烧结2小时。
D,清洗。清洗过程如下:将烧结成型冷却后的碳基本体放入蒸馏水中通过超声波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为50~80℃,清洗时间为1~2分钟。
E,碳基本体一端面镀镍。
镀液成份为氯化镍50g/L、氯化铵110g/L、冰乙酸20g/L、蒸馏水。镀液的PH值为4。镀液的温度为50~65℃。电镀时间为50~8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
将电镀完成后的碳基本体的下部置于PH值为7至8之间的弱碱性溶液中,浸渍时间为5至10分钟。
F,清洗并烘干。通过蒸馏水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80℃至90℃,清洗时间30秒。清洗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 87±3℃,烘干时间为40±5分钟。
G,换向片与烧结石墨焊接。H,换向器成型。J,镗孔、车削外圆、铣绝缘槽。
实施例6,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换向片冲制成型。B,换向片表面处理。
C,碳基本体烧结成型。
    碳基本体的构成为两部分,碳基本体下部的构成材料为碳;碳基本体上部的构成材料为:碳90%、铁碳合金8%、镍2%。具体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碳粉置于型腔下部;接着将90%的碳粉、8%的铁碳合金粉末、2%的镍粉混合均匀并置于型腔上部。然后通过压制成型。最后对压制成型的碳基本体进行烧结;具体烧结工艺如下:首先,将碳基本体置于采用保护气氛的高温炉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950℃,炉内压力为0.1MPa,烧结时间为0.5小时。接着,将炉内压力调节为0.05± 0.02MPa,在950℃的烧结温度下烧结2小时。
D,清洗。清洗过程如下:将烧结成型冷却后的碳基本体放入蒸馏水中通过超声波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为50~80℃,清洗时间为1~2分钟。
E,碳基本体一端面镀镍。
镀液成份为氯化镍60 g/L、氯化铵110 g/L、冰乙酸20 g/L、蒸馏水。镀液的PH值5。镀液的温度为50~65℃。电镀时间为50~8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
将电镀完成后的碳基本体的下部置于PH值为7至8之间的弱碱性溶液中,浸渍时间为5至10分钟。
F,清洗并烘干。通过蒸馏水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80℃至90℃,清洗时间30秒。清洗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 87±3℃,烘干时间为40±5分钟。
G,换向片与烧结石墨焊接。H,换向器成型。J,镗孔、车削外圆、铣绝缘槽。
实施例7,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换向片冲制成型。B,换向片表面处理。
C,碳基本体烧结成型。
    碳基本体的构成为两部分,碳基本体下部的构成材料为碳;碳基本体上部的构成材料为:碳85%、铁碳合金11%、镍4%。具体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碳粉置于型腔下部;接着将85%的碳粉、11%的铁碳合金粉末、4%的镍粉混合均匀并置于型腔上部。然后通过压制成型。最后对压制成型的碳基本体进行烧结;具体烧结工艺如下:首先,将碳基本体置于采用保护气氛的高温炉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950℃,炉内压力为0.1MPa,烧结时间为0.5小时。接着,将炉内压力调节为0.05± 0.02MPa,在950℃的烧结温度下烧结2小时。
D,清洗。清洗过程如下:将烧结成型冷却后的碳基本体放入蒸馏水中通过超声波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为50~80℃,清洗时间为1~2分钟。
E,碳基本体一端面镀镍。
镀液成份为氯化镍55 g/L、氯化铵110 g/L、冰乙酸20 g/L、蒸馏水。镀液的PH值5。镀液的温度为50~65℃。电镀时间为50~8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
将电镀完成后的碳基本体的下部置于PH值为7至8之间的弱碱性溶液中,浸渍时间为5至10分钟。
F,清洗并烘干。通过蒸馏水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80℃至90℃,清洗时间30秒。清洗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 87±3℃,烘干时间为40±5分钟。
G,换向片与烧结石墨焊接。H,换向器成型。J,镗孔、车削外圆、铣绝缘槽。

Claims (9)

1. 一种碳换向器,包括填充料(3)、碳基本体(1)及设置在碳基本体上呈周向均匀分布的换向片(2),其特征是,所述碳基本体的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径向间距小于换向片外侧面与换向器轴线之间的间距,碳基本体(1)的底面外边缘处设有一凹陷的外环形台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换向器,其特征是,碳基本体(1)的底面内边缘处设有一凹陷的内环形台阶(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碳换向器,其特征是,换向片包括与碳基本体上表面贴合的底板(10)及位于底板外边缘的侧板(11),所述底板内边缘设有斜向上延伸的第一固定脚(7)且第一固定脚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侧板(11)顶部设有向换向器轴线方向斜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脚(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换向器,其特征是,所述底板外边缘位于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向换向器轴线方向斜向上延伸的第三固定脚(8)。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换向片冲制成型;B,换向片表面处理;C,碳基本体烧结成型;D,清洗;
E,碳基本体一端面镀镍或镀铜;
镀镍时,镀液成份为硫酸镍 250g/L、硫酸 18ml/L、硼酸 20g/L、蒸馏水,镀液的PH值为4~5之间,镀液的温度为50~65℃,电镀时间为30~5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或镀液成份为氯化镍 50~60 g/L、氯化铵 110 g/L、冰乙酸 20 g/L、蒸馏水,镀液的PH值为4至5之间,镀液的温度为50~65℃;电镀时间为50~8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
镀铜时,镀液成份为氰化亚铜200~350g/L、硫酸铜24~30g/L、硫酸20g/L 、蒸馏水,镀液的PH值为4~5之间,镀液的温度为40~60℃,电镀时间为100~150分钟,电镀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进行且腔体内的气压为0.5 ± 0.1MPa;
F,清洗并烘干;G,换向片与烧结石墨钎焊;H,换向器成型;J,镗孔、车削外圆、铣绝缘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C步骤中的碳基本体的构成为两部分,碳基本体下部的构成材料为碳;碳基本体上部的构成为:碳85%至90%、铁碳合金8%至11%、铜2%至4%或碳85%至90%、铁碳合金8%至11%、镍2%至4%;具体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碳粉置于型腔下部;接着将85%至90%的碳粉、8%至11%的铁碳合金粉末、2%至4%的铜粉混合均匀并置于型腔上部或将85%至90%的碳粉、8%至11%的铁碳合金粉末、2%至4%的镍粉混合均匀并置于型腔上部;再接着通过压制成型;最后对压制成型的碳基本体进行烧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C步骤中的碳基本体的具体烧结工艺如下:首先,将碳基本体置于采用保护气氛的高温炉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850℃至950℃,炉内压力为0.1MPa,烧结时间为0.5小时;接着,将炉内压力调节为0.05± 0.02MPa,在850℃至950℃的烧结温度下烧结2至3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D步骤中的清洗过程如下:将烧结成型冷却后的碳基本体放入蒸馏水中通过超声波进行清洗,蒸馏水温度为50~80℃,清洗时间为1~2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E步骤后F步骤之前,将碳基本体的下部置于PH值为7至8之间的弱碱性溶液中,浸渍时间为5至10分钟。
CN201210119341.1A 2012-04-20 2012-04-20 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684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9341.1A CN102684026B (zh) 2012-04-20 2012-04-20 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9341.1A CN102684026B (zh) 2012-04-20 2012-04-20 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4026A true CN102684026A (zh) 2012-09-19
CN102684026B CN102684026B (zh) 2014-08-13

Family

ID=46815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9341.1A Active CN102684026B (zh) 2012-04-20 2012-04-20 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40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7742A (zh) * 2016-08-31 2017-02-01 重庆名匠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嵌条加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2949A (en) * 1997-10-03 1999-08-03 Mccord Winn Textron Inc. Carbon commutator
CN1399808A (zh) * 1999-11-26 2003-02-26 科莱克托公司 平面整流子,其制造方法以及在其制造时使用的导体毛坯和碳盘
CN1694316A (zh) * 2005-06-10 2005-11-09 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 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
CN101055962A (zh) * 2007-05-28 2007-10-17 史文浩 圆筒式碳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85222A (zh) * 2006-03-06 2009-03-11 株式会社美姿把 碳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564764U (zh) * 2012-04-20 2012-11-28 宁波胜克换向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碳换向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2949A (en) * 1997-10-03 1999-08-03 Mccord Winn Textron Inc. Carbon commutator
CN1399808A (zh) * 1999-11-26 2003-02-26 科莱克托公司 平面整流子,其制造方法以及在其制造时使用的导体毛坯和碳盘
CN1694316A (zh) * 2005-06-10 2005-11-09 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 换向器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
CN101385222A (zh) * 2006-03-06 2009-03-11 株式会社美姿把 碳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55962A (zh) * 2007-05-28 2007-10-17 史文浩 圆筒式碳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564764U (zh) * 2012-04-20 2012-11-28 宁波胜克换向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碳换向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7742A (zh) * 2016-08-31 2017-02-01 重庆名匠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嵌条加工方法
CN106367742B (zh) * 2016-08-31 2018-08-03 重庆名匠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嵌条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4026B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3451A (zh) 具有增加的用于活性成分的内部体积的电池结构
JP2012517077A (ja) 電池集電体用多重導電マトリックス
KR101827663B1 (ko) 열전 모듈용 반도체 브랜치 및 열전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102293594A (zh) 具有硬质表面的铝合金不粘锅及其加工工艺
CN102684026B (zh) 一种碳换向器的制造方法
CN106252953A (zh) Usb插座及其成型方法
CN203707230U (zh) 扣式电池正极及扣式电池
CN103849909A (zh) 一种表面具有凹槽的磷铜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18067A (zh) 一种列车电机用无电弧碳刷架制作方法
CN104617467B (zh) 插头插脚制造工艺
CN102166801B (zh) 按键用导电粒生产方法
CN203639586U (zh) 一种湿法冶金用复合阳极
CN103956454A (zh) 一种超薄型焊片扣式电池及其生产方法
CN203065607U (zh) 一种电解铜用铅阳极板
CN203591158U (zh) 燃气及电磁两用复底锅
CN202129069U (zh) 一种防止发生降解反应的反应釜
CN206272391U (zh) 一种耐酸碱腐蚀电机
CN1201553A (zh) 一种用于二次电池基片的接地板、一种二次电池电极基片、其生产方法、及由此生产的一种电极和一种电池
CN205166100U (zh) 电烙铁头
CN208658964U (zh) 线圈盘及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器具
CN106319577A (zh) 节能环保阳极板
CN104900427A (zh) 一种抗污尘防导通不良的新型导电粒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68564B (zh) 耐磨性好的铝合金纺杯制造方法及该方法制造的纺杯
CN208662783U (zh) 一种用于平板缝阵天线盐浴钎焊的绝缘陶瓷格栅
CN210098929U (zh) 一种用于电磁驱动低压铸造的电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