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0267A -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0267A
CN102680267A CN2012101644346A CN201210164434A CN102680267A CN 102680267 A CN102680267 A CN 102680267A CN 2012101644346 A CN2012101644346 A CN 2012101644346A CN 201210164434 A CN201210164434 A CN 201210164434A CN 102680267 A CN102680267 A CN 102680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tube
foley
intravascular stent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44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0267B (zh
Inventor
倪中华
李俐军
易红
程洁
顾兴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644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0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0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0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0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0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该测试设备包括依次串接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控制端、数据采集模块、自动加载模块和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该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可以包括扩张性能测试装置、柔顺性测试装置、移除力测试装置和输送性测试装置。该结构的测试设备可以对血管支架进行多功能的力学性能测试。

Description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比较多,而介入治疗因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血管支架术的重要部件,血管支架的性能无疑是影响血管支架手术临床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拥有良好性能的血管支架能使血管支架的输送变得快捷方便,减小植入过程中对血管壁的损伤,并将血管支架对血管壁的长期刺激作用降到最小。临床上与手术的成功率相关的血管支架性能主要包括:传送性(deliverability)、柔顺性(flexibility)和辐射张力(radial strenth,相当于径向支撑力),前两者决定了血管支架通过病变的能力,尤其是扭曲病变;后者用于表示防止血管壁弹性回缩的血管支架性能,辐射张力较好的血管支架适合开口和硬病变。另外,在选择性血管病变中,DS(directing stenting,直接血管支架置入术)在治疗中的失败率平均为6%(平均失败率范围3%~14%),这就表明在血管支架置入失败时,撤出血管支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管支架滑脱于循环系统,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血管支架被批准使用之前,对其进行的移除力测试也显得格外重要。
但通过总结目前血管支架性能测试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于支架性能测试的研究很少,而对相关测试装置的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而国外的学者虽然做过一些研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测试装置的单一,现有测试装置大都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而且测试指标单一,通常只能对支架的某一项性能进行测试,适用范围窄。又如对于抗挤压性能的测试,目前的研究人员一般采用激光对支架的直径进行测量,这样就无法观察支架在挤压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也无法对支架的失效形式作深入的分析。另外有些研究人员虽然考虑到了这一点,采用机器视觉进行测量,却忽略了支架在挤压变形过程中,其横截面通常会呈现椭圆状,而这往往对实验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移除力作为支架重要的性能指标,也是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等部门列入必测的项目之一,但目前关于其测试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利用该设备可以在模拟血管支架体内环境的情况下,测试血管支架的多种力学性能。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该测试设备包括依次串接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控制端、数据采集模块、自动加载模块和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其中,所述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包括摄像机和图像采集卡,摄像机的输出端和图像采集卡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图像采集卡插接在控制端的主板上;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卡和接线盒,数据采集卡插接在控制端的主板上,接线盒的接线端子和数据采集卡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的自动加载模块包括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和直线导轨,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接线盒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步进电机的输入端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直线导轨中的丝杠连接;所述的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刻度管、第一背光源、密封腔、透明软管、压力变送器、水箱、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医用灌注器,医用灌注器的推杆与直线导轨的移动平台上的挡板相对,医用灌注器的出口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个阀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个阀口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个阀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三个阀口与水箱的出水口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二个阀口与密封腔的腔体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三个阀口与压力变送器的压力接口端口连接,透明软管固定在密封腔中,且透明软管处于水平状态,刻度管的底端通过管道与透明软管的内腔连通;第一背光源和摄像机分别位于密封腔的两侧,且透明软管位于第一背光源的照射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三三通阀和扩张性能测试装置,所述的扩张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第二背光源、第一球囊导管和密闭腔体,第一球囊导管固定于密闭腔体内,第二背光源和摄像机分别位于密闭腔体的两侧,且第一球囊导管位于第二背光源的照射范围内;所述的第三三通阀位于第二三通阀和密封腔之间,且第二三通阀的第二个阀口与第三三通阀的第一个阀口连接,第三三通阀的第二个阀口与密封腔的腔体连通,第三三通阀的第三个阀口与第一球囊导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柔顺性测试装置,该柔顺性测试装置包括钻夹头、第一微力传感器和平移台,第一微力传感器固定在直线导轨的移动平台上,钻夹头固定在平移台的顶面,平移台位于摄像机的拍摄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移除力测试装置,该移除力测试装置包括第二微力传感器、垫片和第二球囊导管,微力传感器固定在直线导轨的移动平台上,第二球囊导管的内腔中设有导丝,并且导丝的两端位于第二球囊导管外侧,垫片上设有通孔,第二球囊导管穿插在垫片的通孔中。
进一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移除力测试装置,该移除力测试装置包括第二微力传感器、第二球囊导管、胶带和定位架,第二微力传感器固定在直线导轨的移动平台上,第二球囊导管的内腔中设有导丝,并且导丝的两端位于第二球囊导管外侧,血管支架压握在第二球囊导管的外表面,并且血管支架通过胶带粘接在定位架上。
进一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输送性测试装置,该输送性测试装置包括第三微力传感器、第三球囊导管、第四微力传感器、血管模型和固定台,血管模型中设有弯曲的通孔,第三微力传感器固定在直线导轨的移动平台上,且与血管模型位于同一高度,血管模型和第四微力传感器分别固定在固定台上,第四微力传感器的挡块与血管模型一侧的通孔的出口相对,且第四微力传感器和血管模型处于同一高度;第三球囊导管穿插于血管模型的通孔中。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对血管支架进行多功能的性能测试。本发明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能完成血管支架扩张性能、抗挤压性能、柔顺性、输送性以及移除力多项性能测试。它对各个测试模块进行集成和综合设计,并采用模块化的自动加载装置以及数据采集设备,便于各个测试模块的重复利用,大大简化了设计任务,降低了系统出错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2.血管支架抗挤压性能测试更精确。血管支架在挤压过程中,其横截面通常为扁平状,采用机器视觉或激光测量其直径,往往有较大的测量误差,而本发明中利用与薄壁软管相连的刻度管中液柱高度的变化,计算血管支架的直径变化,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点。同时,支架的植入是为了撑开狭窄血管,而采用体积变化来求取有效直径,能够更好地反映支架在维持血流畅通方面的能力。
3.本发明对密封腔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一方面减少了畸变引起的测量误差,同时也便于血管支架的安装与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装配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密封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有: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1、摄像机101、图像采集卡102、控制端2、数据采集模块3、数据采集卡301、接线盒302、自动加载模块4、步进电机驱动器401、步进电机402、直线导轨403、接触开关404、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5、刻度管501、第一背光源502、密封腔503、腔体5031、第一端盖5032、第一固定杆5033、第二固定杆5034、第二端盖5035、密封圈5036、透明软管504、压力变送器505、水箱506、第一三通阀507、第二三通阀508、医用灌注器509、第三三通阀6、扩张性能测试装置7、第二背光源701、第一球囊导管702、密闭腔体703、柔顺性测试装置8、钻夹头801、第一微力传感器802、平移台803、移除力测试装置9、第二微力传感器901、垫片902、第二球囊导管903、胶带904、定位架905、输送性测试装置10、第三微力传感器1001、第三球囊导管1002、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血管模型10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包括依次串接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1、控制端2、数据采集模块3、自动加载模块4和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5。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1包括摄像机101和图像采集卡102。摄像机101的输出端和图像采集卡102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图像采集卡102插接在控制端2的主板上。数据采集模块3包括数据采集卡301和接线盒302。数据采集卡301插接在控制端2的主板上,接线盒302的接线端子和数据采集卡301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自动加载模块4包括步进电机驱动器401、步进电机402和直线导轨403。步进电机驱动器401的输入端与接线盒302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401的输出端与步进电机402的输入端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402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直线导轨403中的丝杠连接。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5包括刻度管501、第一背光源502、密封腔503、透明软管504、压力变送器505、水箱506、第一三通阀507、第二三通阀508和医用灌注器509。透明软管504的壁厚为0.08mm-0.1mm。医用灌注器509的推杆与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的挡板相对,医用灌注器509的出口与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一个阀口连接,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二个阀口与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一个阀口连接,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三个阀口与水箱506的出水口连接,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二个阀口与密封腔503的腔体连通,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三个阀口与压力变送器505的压力接口端口连接。透明软管504固定在密封腔503中,且透明软管504处于水平状态。刻度管501的底端通过管道与透明软管504的内腔连通。第一背光源502和摄像机101分别位于密封腔503的两侧,且透明软管504位于第一背光源502的照射范围内。
利用上述结构的测试设备,对血管支架进行抗挤压性能测试。具体过程是:先将血管支架利用输送系统放置在透明软管504内腔的中部,并将其扩张开来,然后将输送系统撤出,使得透明软管504的内腔与刻度管501连通。在透明软管504内腔中注入适量的无色液体,使刻度管501中的液柱高度超出最低刻度,并记录此时液柱高度。调节第一三通阀507、第二三通阀508和第三三通阀6,使医用灌注器509只与压力变送器505及密封腔503的内腔相连通。打开摄像机101及第一背光源502,利用摄像机101抓取血管支架的图像,并通过图像采集卡102,将其传送至控制端2进行处理及显示。调节摄像机101和第一背光源502,使血管支架的轮廓清晰可见,然后设定最大压强值及单步值,并开始加载。控制端通过数据采集卡301,经接线盒302及线缆,将脉冲等控制信号传送给步进电机驱动器401,步进电机驱动器401按照给定的速度及方向驱动步进电机402转动,从而带动直线导轨403移动。直线导轨403通过上面的挡板推动医用灌注器509,逐步往密封腔503中加压,一般最大压强值设为2-2.5bar,单步值通常设为0.1bar。当单次加压保持和单次卸压完毕后,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1将自动获取此时血管支架的图像,并送至控制端2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此时血管支架的直径,同时,记录刻度管501中液体的高度,控制端2对其进行处理,可计算得出此时血管支架的有效直径。当实验过程中发现血管支架发生明显坍塌,可以停止实验,样本测试完毕,否则一直等到加载到最大压力,然后根据血管支架的直径变化率与压力的关系,可以得出待测血管支架的抗挤压性能。
进一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三三通阀6和扩张性能测试装置7。扩张性能测试装置7包括第二背光源701、第一球囊导管702和密闭腔体703。第一球囊导管702固定于密闭腔体703内,第二背光源701和摄像机101分别位于密闭腔体703的两侧,且第一球囊导管702位于第二背光源701的照射范围内。第三三通阀6位于第二三通阀508和密封腔503之间,且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二个阀口与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个阀口连接,第三三通阀6的第二个阀口与密封腔503的腔体连通,第三三通阀6的第三个阀口与第一球囊导管702连通。
利用上述结构的测试设备,对血管支架进行扩张性能测试。具体过程是:首先将含有压握血管支架的第一球囊导管702固定在密闭腔体703中的中间位置,然后调节第一三通阀507,第二三通阀508及第三三通阀6,使医用灌注器509只与压力变送器505以及第一球囊导管702的末端接口相连。调节摄像机101与第二背光源701,使血管支架的轮廓清晰可见,然后根据所测血管支架标签上所示的标称扩张压力,设定最大加载压强及单步值。利用自动加载模块4推动医用灌注器509逐步往密闭腔体703中加压,此时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1将自动获取此时血管支架的图像,并送至控制端2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此时血管支架的直径与长度。当加载到标称扩张压力时,为使血管支架充分膨胀,压力保持15-30s,然后再进行测量。对第一球囊702进行卸压,10s后进行血管支架直径及长度的测量。然后控制端2根据测量结果,对血管支架的径向回弹率和轴向短缩率/伸长率进行计算。其中血管支架测量部位的径向回弹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01680308300071
式中:Dinf lated为血管支架在扩张的第一球囊导管702上的外径,Dfinal为释放第一球囊导管702后血管支架的外径。而血管支架的短缩率/伸长率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1680308300072
式中:ΔL为血管支架扩张前后的长度变化,Lloaded为血管支架未扩张时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柔顺性测试装置8。柔顺性测试装置8包括钻夹头801、第一微力传感器802和平移台803。第一微力传感器802固定在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钻夹头801固定在平移台803的顶面,平移台803位于摄像机101的拍摄范围内。
利用上述结构的测试设备,对血管支架进行柔顺性测试。具体过程是:首先调节第一三通阀507,第二三通阀508及第三三通阀6,使医用灌注器509只与水箱506相连通。将血管支架的一端固定在钻夹头801上,夹持力度适中,即一方面需保证血管支架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另一方面不会对血管支架造成毁坏。如果待测量的是扩张后的血管支架,需要在血管支架被固定的一端塞入一实心圆柱,以免血管支架在固定时发生严重变形。调节血管支架夹持端的高度,使血管支架与第一微力传感器802顶部的撞针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根据血管支架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加载长度,再调节平移台803和直线导轨403,使第一微力传感器802顶部的撞针与血管支架的夹持端位于同一位置,记下此时平移台803的刻度,然后调节平移台803,使加载点到血管支架夹持点的距离为指定的加载长度。利用自动加载模块4将第一微力传感器802调至合适位置,即此时第一微力传感器802顶部的撞针与血管支架刚好接触。若需要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1对血管支架的变形情况进行观察,则调节摄像机101,使图像清晰可见。然后根据加载长度,设定加载速度和加载点的最大位移,并利用自动加载模块4开始进行加载,同时利用数据采集模块3对加载过程中的推力和位移进行采集,达到最大位移时停止加载并后撤完成卸载,再重新加载,每个方向上测量3-5次后,将血管支架绕轴心旋转45度,并重新进行测量,直至5个方向上均完成测量。血管支架的柔顺性利用弯曲刚度EI进行评价,且:
EI = Fl 3 3 f
式中:EI为待测血管支架的弯曲刚度(Nm2),F为施加在待测血管支架上的载荷(N),即第一微力传感器802测得的推力,f为加载点的挠度(m),l为加载长度,即加载点到血管支架固定端的距离(m)。
进一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移除力测试装置9。移除力测试装置9包括第二微力传感器901、垫片902和第二球囊导管903。第二微力传感器901固定在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第二球囊导管903的内腔中设有导丝,并且导丝的两端位于第二球囊导管903外侧,垫片902上设有通孔,第二球囊导管903穿插在垫片902的通孔中。
利用上述结构的测试设备,对血管支架进行导引类移除力测试。具体过程是:首先调节第一三通阀507,第二三通阀508及第三三通阀6,使医用灌注器509只与水箱506相连通。然后将含有压握血管支架的第二球囊导管903的近端固定在第二微力传感器901上,设定固定点与压握血管支架近端之间的距离。将第二球囊导管903的另一端穿过垫片902组成的圆孔,此时需保证压握血管支架的近端超出垫片902,并且在回拉第二球囊导管903时,垫片902刚好能阻挡压握血管支架的移动,而不影响第二球囊导管903的移动。利用自动加载模块4往后拉动第二球囊导管903,同时记录此时的拉力与位移,其中拉力由第二微力传感器901进行测量,位移则通过计算步进电机驱动器401发出的脉冲数得到,数据采集模块3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并将其传送至控制端2,完成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通常移除力的确定分为两类:位移力与脱离力。其中位移力又包括初始位移力、初始峰值力以及关键位移峰值力,其中初始峰值力与初始位移力经常被认为是相等的,关键位移峰值力是指输送系统在达到关键位移时所需要的最大拉力,而脱离力则是指将血管支架从球囊导管上完全拉出所需要的最大拉力,而这些都可以从位移-拉力曲线中得到。
进一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移除力测试装置9。移除力测试装置9包括第二微力传感器901、第二球囊导管903、胶带904和定位架905。微力传感器901固定在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第二球囊导管903的内腔中设有导丝,并且导丝的两端位于第二球囊导管903外侧,血管支架压握在第二球囊导管903的外表面,并且血管支架通过胶带904粘接在定位架905上。
利用上述结构的测试设备,对血管支架进行病变类移除力测试。具体过程是:首先调节第一三通阀507,第二三通阀508及第三三通阀6,使医用灌注器509只与水箱506相连通。然后将含有压握血管支架的第二球囊导管903的近端固定在第二微力传感器901上,设定固定点与压握血管支架近端之间的距离。将压握血管支架包裹在胶带904上下两层之间,并保证二者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同时胶带904与第二球囊导管903间无接触,将胶带904的两端固定在定位架905上,并保证胶带904与第二球囊导管903呈90度。利用自动加载模块4往后拉动第二球囊导管903,同时记录此时的拉力与位移,其中拉力由第二微力传感器901进行测量,位移则通过计算步进电机驱动器401发出的脉冲数得到,数据采集模块3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并将其传送至控制端2,完成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进一步,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输送性测试装置10。输送性测试装置10包括第三微力传感器1001、第三球囊导管1002、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血管模型1004和固定台。血管模型1004中设有弯曲的通孔,第三微力传感器1001固定在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且与血管模型1004位于同一高度,血管模型1004和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分别固定在固定台上。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的挡块与血管模型1004一侧的通孔的出口相对,且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和血管模型1004处于同一高度;第三球囊导管1002穿插于血管模型1004的通孔中。
利用上述结构的测试设备,对血管支架进行输送性测试。具体过程是:血管支架的输送性测试分为两类:追踪性和推送性。测试中的血管模型1004由上下两块带有半圆槽的有机玻璃板组成,半圆槽的路径是根据人体冠状动脉解剖学原理设计的,同时在进入血管模型之前,有一段Judkins 3.56F的左冠脉造影导管,用来引导输送系统。在进行追踪性测试时,首先根据要求选择测试路径,然后通过导丝的引导,将含有压握血管支架的第三球囊导管1002的前端通过导引管放入所选择的模拟路径中。将第三球囊导管1002的末端通过第三微力传感器1001固定在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并通过调整第三球囊导管1002与第三微力传感器1001的相对位置,使第三球囊导管1002的顶端位于测试初始点。然后设定加载速度,通过自动加载模块4推送第三球囊导管1002沿指定路径前进,同时利用数据采集模块3对第三球囊导管1002的末端推力以及位移进行采集,当第三球囊导管1002到达指定位置,测试完成,然后将所采集到的推力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该输送系统追踪性的评价指标,并对推力较大的区域进行分析。
在进行推送性测试时,先将第三球囊导管1002的前端穿过血管模型1004的通孔,该通孔仅有一条路径,没有岔路,没有与其他路径相连。第三球囊导管1002的远端与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上实心挡块的端面基本齐平。然后将第三球囊导管1002的近端通过第三微力传感器1001固定在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设定加载速度与最大加载力,利用自动加载模块4,在第三球囊导管1002的近端施加推力,利用数据采集模块3同时记录第三微力传感器1001和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的推力,直至第三微力传感器1001达到预定值。然后根据公式:P=(Fdist/Fprox)×100%得到所测输送系统的推送性,其中Fdist为传送到第三球囊导管1002远端的推力,即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测得的推力,而Fprox为施加在第三球囊导管1002近端的推力,即第三微力传感器1001测得的推力。
进一步,密封腔503的结构可以是多种,本发明优选以下结构:如图2所示,密封腔503包括腔体5031、第一端盖5032、中部为通孔的第一固定杆5033、中部为盲孔的第二固定杆5034和第二端盖5035。腔体5031的横截面为方形,第一端盖5032和第二端盖5035分别固定在腔体5031的端面,且第一端盖5032和腔体5031之间,以及第二端盖5035和腔体5031之间均设有密封圈5036。第一固定杆5033穿插固定在第一端盖5032上,且第一固定杆5033和第一端盖5032之间设有密封圈。第二固定杆5034穿插固定在第二端盖5035上,且第二固定杆5034和第二端盖5035之间设有密封圈。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固定杆5033和第二固定杆5034均位于腔体5031的轴线上。密封腔503的腔体5031优选由有机玻璃制成。
进一步,为加强过载保护,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还包括两个接触开关404,两个接触开关404安装于直线导轨403的两端。当直线导轨403上的移动平台到达两端的极限位置时,相应位置的接触开关404将输出高电平,并通过数据采集模块3传送至控制端2进行处理,移动平台将自动停止移动,从而实现过载保护功能。

Claims (10)

1.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测试设备包括依次串接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1)、控制端(2)、数据采集模块(3)、自动加载模块(4)和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5);其中,
所述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1)包括摄像机(101)和图像采集卡(102),摄像机(101)的输出端和图像采集卡(102)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图像采集卡(102)插接在控制端(2)的主板上;
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3)包括数据采集卡(301)和接线盒(302),数据采集卡(301)插接在控制端(2)的主板上,接线盒(302)的接线端子和数据采集卡(301)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
所述的自动加载模块(4)包括步进电机驱动器(401)、步进电机(402)和直线导轨(403),步进电机驱动器(401)的输入端与接线盒(302)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401)的输出端与步进电机(402)的输入端通过线缆连接,步进电机(402)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直线导轨(403)中的丝杠连接;
所述的抗挤压性能测试装置(5)包括刻度管(501)、第一背光源(502)、密封腔(503)、透明软管(504)、压力变送器(505)、水箱(506)、第一三通阀(507)、第二三通阀(508)和医用灌注器(509),医用灌注器(509)的推杆与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的挡板相对,医用灌注器(509)的出口与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一个阀口连接,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二个阀口与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一个阀口连接,第一三通阀(507)的第三个阀口与水箱(506)的出水口连接,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二个阀口与密封腔(503)的腔体连通,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三个阀口与压力变送器(505)的压力接口端口连接,透明软管(504)固定在密封腔(503)中,且透明软管(504)处于水平状态,刻度管(501)的底端通过管道与透明软管(504)的内腔连通;第一背光源(502)和摄像机(101)分别位于密封腔(503)的两侧,且透明软管(504)位于第一背光源(502)的照射范围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三通阀(6)和扩张性能测试装置(7),
所述的扩张性能测试装置(7)包括第二背光源(701)、第一球囊导管(702)和密闭腔体(703),第一球囊导管(702)固定于密闭腔体(703)内,第二背光源(701)和摄像机(101)分别位于密闭腔体(703)的两侧,且第一球囊导管(702)位于第二背光源(701)的照射范围内;
所述的第三三通阀(6)位于第二三通阀(508)和密封腔(503)之间,且第二三通阀(508)的第二个阀口与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个阀口连接,第三三通阀(6)的第二个阀口与密封腔(503)的腔体连通,第三三通阀(6)的第三个阀口与第一球囊导管(702)连通。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顺性测试装置(8),该柔顺性测试装置(8)包括钻夹头(801)、第一微力传感器(802)和平移台(803),第一微力传感器(802)固定在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钻夹头(801)固定在平移台(803)的顶面,平移台(803)位于摄像机(101)的拍摄范围内。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除力测试装置(9),该移除力测试装置(9)包括第二微力传感器(901)、垫片(902)和第二球囊导管(903),微力传感器(901)固定在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第二球囊导管(903)的内腔中设有导丝,并且导丝的两端位于第二球囊导管(903)外侧,垫片(902)上设有通孔,第二球囊导管(903)穿插在垫片(902)的通孔中。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除力测试装置(9),该移除力测试装置(9)包括第二微力传感器(901)、第二球囊导管(903)、胶带(904)和定位架(905),第二微力传感器(901)固定在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第二球囊导管(903)的内腔中设有导丝,并且导丝的两端位于第二球囊导管(903)外侧,血管支架压握在第二球囊导管(903)的外表面,并且血管支架通过胶带(904)粘接在定位架(905)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性测试装置(10),该输送性测试装置(10)包括第三微力传感器(1001)、第三球囊导管(1002)、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血管模型(1004)和固定台,血管模型(1004)中设有弯曲的通孔,第三微力传感器(1001)固定在直线导轨(403)的移动平台上,且与血管模型(1004)位于同一高度,血管模型(1004)和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分别固定在固定台上,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的挡块与血管模型(1004)一侧的通孔的出口相对,且第四微力传感器(1003)和血管模型(1004)处于同一高度;第三球囊导管(1002)穿插于血管模型(1004)的通孔中。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腔(503)包括腔体(5031)、第一端盖(5032)、中部为通孔的第一固定杆(5033)、中部为盲孔的第二固定杆(5034)和第二端盖(5035);腔体(5031)的横截面为方形,第一端盖(5032)和第二端盖(5035)分别固定在腔体(5031)的端面,且第一端盖(5032)和腔体(5031)之间,以及第二端盖(5035)和腔体(5031)之间均设有密封圈(5036);第一固定杆(5033)穿插固定在第一端盖(5032)上,且第一固定杆(5033)和第一端盖(5032)之间设有密封圈;第二固定杆(5034)穿插固定在第二端盖(5035)上,且第二固定杆(5034)和第二端盖(5035)之间设有密封圈。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杆(5033)和第二固定杆(5034)均位于腔体(5031)的轴线上。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腔(503)的腔体(5031)由有机玻璃制成。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接触开关(404),两个接触开关(404)安装于直线导轨(403)的两端。
CN201210164434.6A 2012-05-24 2012-05-24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Active CN102680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4434.6A CN102680267B (zh) 2012-05-24 2012-05-24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4434.6A CN102680267B (zh) 2012-05-24 2012-05-24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0267A true CN102680267A (zh) 2012-09-19
CN102680267B CN102680267B (zh) 2014-09-10

Family

ID=46812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4434.6A Active CN102680267B (zh) 2012-05-24 2012-05-24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0267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4596A (zh) * 2013-12-02 2014-02-26 南京林业大学 编织型非血管支架疲劳性能体外测试装置
CN103645038A (zh) * 2013-11-25 2014-03-19 北京垠海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支架疲劳测试机
CN104062139A (zh) * 2014-06-27 2014-09-24 易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支架系统推送性能模拟测试装置
CN104568615A (zh) * 2014-12-19 2015-04-29 常州乐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膨式支架检测装置
CN105241767A (zh) * 2015-11-24 2016-01-13 常州乐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膨式支架扭转测试装置
CN107101869A (zh) * 2017-05-25 2017-08-29 沈阳新智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导丝力学性能测试的多功能试验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7271295A (zh) * 2017-07-03 2017-10-20 东华大学 血管覆膜支架弯曲力和回直力动态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8279162A (zh) * 2018-01-31 2018-07-13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一种橡胶密封圈压力加载装置及压力加载试验方法
CN108444909A (zh) * 2018-03-27 2018-08-24 苏州桓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系统移除力检测方法
CN110487204A (zh) * 2019-07-23 2019-11-2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血管内假体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1879666A (zh) * 2020-07-31 2020-11-0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高温超高压油气藏流体界面张力和接触角测试装置
CN112755363A (zh) * 2020-02-20 2021-05-07 苏州恒瑞迪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导管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0708A (en) * 1996-04-02 1997-09-23 Endura-Tec Systems Corporation High frequency intravascular prosthesis fatigue tester
CN1739463A (zh) * 2005-06-29 2006-03-01 东南大学 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扩张性能体外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852102Y (zh) * 2005-12-29 2006-12-2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高敏度小张力膜状生物材料力学检测装置
CN101347360A (zh) * 2008-08-12 2009-01-21 西安交通大学 面向血管支架结构设计的血液流动特性测试装置
JP4461254B2 (ja) * 2005-03-11 2010-05-12 国立大学法人広島大学 血栓検知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血栓観察装置
CN102068245A (zh) * 2011-01-05 2011-05-25 东南大学 血管支架植入病变处血流流动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2614543U (zh) * 2012-05-24 2012-12-19 东南大学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0708A (en) * 1996-04-02 1997-09-23 Endura-Tec Systems Corporation High frequency intravascular prosthesis fatigue tester
JP4461254B2 (ja) * 2005-03-11 2010-05-12 国立大学法人広島大学 血栓検知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血栓観察装置
CN1739463A (zh) * 2005-06-29 2006-03-01 东南大学 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扩张性能体外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852102Y (zh) * 2005-12-29 2006-12-2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高敏度小张力膜状生物材料力学检测装置
CN101347360A (zh) * 2008-08-12 2009-01-21 西安交通大学 面向血管支架结构设计的血液流动特性测试装置
CN102068245A (zh) * 2011-01-05 2011-05-25 东南大学 血管支架植入病变处血流流动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2614543U (zh) * 2012-05-24 2012-12-19 东南大学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程洁 等: "冠状支架的多功能体外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及实验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程洁: ""血管支架介入耦合系统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5038A (zh) * 2013-11-25 2014-03-19 北京垠海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支架疲劳测试机
CN103645038B (zh) * 2013-11-25 2016-04-13 北京垠海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支架疲劳测试机
CN103604596A (zh) * 2013-12-02 2014-02-26 南京林业大学 编织型非血管支架疲劳性能体外测试装置
CN103604596B (zh) * 2013-12-02 2016-06-29 南京林业大学 编织型非血管支架疲劳性能体外测试装置
CN104062139A (zh) * 2014-06-27 2014-09-24 易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支架系统推送性能模拟测试装置
CN104062139B (zh) * 2014-06-27 2017-02-15 易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支架系统推送性能模拟测试装置
CN104568615A (zh) * 2014-12-19 2015-04-29 常州乐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膨式支架检测装置
CN105241767A (zh) * 2015-11-24 2016-01-13 常州乐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膨式支架扭转测试装置
CN107101869A (zh) * 2017-05-25 2017-08-29 沈阳新智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导丝力学性能测试的多功能试验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7271295A (zh) * 2017-07-03 2017-10-20 东华大学 血管覆膜支架弯曲力和回直力动态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8279162A (zh) * 2018-01-31 2018-07-13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一种橡胶密封圈压力加载装置及压力加载试验方法
CN108279162B (zh) * 2018-01-31 2020-09-15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一种橡胶密封圈压力加载装置及压力加载试验方法
CN108444909A (zh) * 2018-03-27 2018-08-24 苏州桓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系统移除力检测方法
CN110487204A (zh) * 2019-07-23 2019-11-2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血管内假体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0487204B (zh) * 2019-07-23 2021-11-16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血管内假体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2755363A (zh) * 2020-02-20 2021-05-07 苏州恒瑞迪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导管系统
CN112755363B (zh) * 2020-02-20 2022-06-10 苏州恒瑞迪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导管系统
CN111879666A (zh) * 2020-07-31 2020-11-0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高温超高压油气藏流体界面张力和接触角测试装置
CN111879666B (zh) * 2020-07-31 2022-07-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高温超高压油气藏流体界面张力和接触角测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0267B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0267A (zh)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CN202614543U (zh)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Brown et al. The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
CN202777204U (zh) 一种可实时定量监测颅内压力的腰大池引流设备
KR20130135299A (ko) 유체 충전 관 내의 협소부의 특성을 나타내는 장치 및 방법
EP060859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n-line measurement, storage, retrieval and analysis of urodynamical data
CN203107113U (zh) 一种腹内压测定装置
CN1027130C (zh) 消化道检测仪
CN204500670U (zh) 具有记忆金属篮状固定装置的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
CN104062139B (zh) 一种血管支架系统推送性能模拟测试装置
CN111840673A (zh) 一种带有液体高低报警器的尿袋装置
CN105727422A (zh) 可测体温、膀胱内压力的多功能导尿管
CN103877668A (zh) 一次性测体温、腹压导尿管
CN205083471U (zh) 一种改进的腹腔压力监测装置
CN201607440U (zh) 一种尿液检验装置
CN209301977U (zh) 一种膀胱用导管
CN211835543U (zh) 一种宫腔镜用引流袋
CN104622455B (zh) 具有记忆金属篮状固定装置的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
CN203914902U (zh) 一种大鼠胃窦压力传感器探头
CN206607216U (zh) 多点测温式食醋自然发酵池
CN113133862A (zh) 一种高精度记录集尿袋
CN202069587U (zh) 便携式膀胱压力测定器
CN215605686U (zh) 腹腔内压力的间接膀胱压监测系统
CN208274774U (zh) 一种泌尿外科尿袋结构
CN205252271U (zh) 一次性测体温、测腹压导尿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

Assignee: Nanjing haoyandingy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OUTHEAST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98000315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esting equipment for mechanical property of intravascular stent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