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8321B - 旋转机械 - Google Patents
旋转机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78321B CN102678321B CN201210055003.6A CN201210055003A CN102678321B CN 102678321 B CN102678321 B CN 102678321B CN 201210055003 A CN201210055003 A CN 201210055003A CN 102678321 B CN102678321 B CN 1026783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on
- generator
- rotor shaft
- rotating
- r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机械,其具备:电磁离合器(28),其具有输入侧旋转体(281)及输出侧旋转体(282),并通过电磁力切断或连续从输入侧旋转体(281)向输出侧旋转体(282)进行的旋转动力的传递;发电机(23),其具有转子(232)及定子(233);压缩机(31),其具有压缩流体的压缩机构(313)及用于驱动压缩机构(313)旋转的驱动轴(314),输入侧旋转体(281)、输出侧旋转体(282)、转子(232)及驱动轴(314)彼此配置在同轴上,在输入侧旋转体(281)的旋转中心部形成有与内燃机(20)的输出轴(201)同轴结合的结合部(281a)。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电磁离合器、发电机及压缩机的旋转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这种旋转机械。在该现有技术中,具有发电机功能的电动机和制冷循环的压缩机被一体化形成,通过电磁离合器切断或连续从发动机(内燃机)向电动机及压缩机进行的旋转动力的传递。
具体而言,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压缩机的驱动轴直接连结,在电磁离合器的螺线管被励磁时,电动机的输出轴与电磁离合器的滑轮能够一体旋转。
电磁离合器的滑轮可旋转地由轴承支承在电动机的外壳上,在其外周部卷绕有带。发动机的曲轴的旋转动力经带向电磁离合器的滑轮传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1975号公报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由于发动机的曲轴的旋转动力经带向电磁离合器的滑轮传递,因此,因带的弯曲或挠曲可能导致滑轮的旋转发生变动。若滑轮的旋转发生变动,则电动机及压缩机的旋转也发生变动,所以可能对NV(噪音、振动)或动作可靠性造成影响。
尤其是在发动机的排气量小的情况下,由于发动机本身的旋转变动变大,因此电磁离合器、电动机及压缩机的旋转变动也变大,NV或动作可靠性的问题可能会明显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旋转变动的旋转机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旋转机械具备:
电磁离合器,其具有输入侧旋转体及输出侧旋转体,并通过电磁力切断或连续从所述输入侧旋转体向所述输出侧旋转体进行的旋转动力的传递;
发电机,其具有转子及定子;以及
压缩机,其具有压缩流体的压缩机构及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旋转的驱动轴,
所述输入侧旋转体、所述输出侧旋转体、所述转子及所述驱动轴彼此配置在同轴上,
在所述输入侧旋转体的旋转中心部形成有与内燃机的输出轴同轴结合的结合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内燃机的输出轴与电磁离合器的输入侧旋转体的旋转中心部以同轴的方式结合,因此与上述现有技术那样通过带来进行从内燃机向电磁离合器的旋转动力的传递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电磁离合器的旋转变动,并且能够抑制发电机及压缩机的旋转变动。
进而,本发明可以构成为,
所述发电机具有以同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转子上的转子轴,
所述输出侧旋转体的旋转动力经所述转子轴向所述驱动轴传递,
在所述转子轴与所述驱动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有吸收旋转变动的旋转变动吸收构件。
由此,通过基于旋转变动吸收构件的旋转变动吸收效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压缩机的旋转变动。
进而,本发明可以构成为,
所述转子轴及所述转子形成为筒状,
所述转子轴插入所述转子的内侧,
所述旋转变动吸收构件插入所述转子轴的内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转子轴形成为中空的筒状,因此与转子轴形成为实心的柱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转子轴及转子大径化,从而增大转子的旋转惯性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电机的旋转变动,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压缩机的旋转变动。
此外,由于在形成于转子轴的内侧的空间中配置旋转变动吸收构件,因此能够有效利用转子轴的内侧空间而使规格小型化。
进而,本发明可以构成为,
所述定子形成为筒状,
所述转子插入所述定子的内侧,
所述驱动轴、所述旋转变动吸收构件、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顺次从所述转子轴的内径侧朝向外径侧配置在与所述转子轴正交的同一剖面上。
由此,由于能够使转子位于定子的内侧,构成所谓的内转子型的发电机,因此与构成使转子位于定子的外侧的外转子型的发电机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及规格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可以构成为,
所述压缩机具有收容所述压缩机构的外壳和从所述外壳突出而覆盖在所述驱动轴上的凸台部,
所述凸台部插入所述转子轴的内侧,
所述定子的线圈端部覆盖在所述外壳的外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凸台部插入转子轴的内侧且定子的线圈端部覆盖在压缩机的外壳的外侧,因此,与转子轴与凸台部沿轴向串联配置且定子的线圈端部与压缩机的外壳沿轴向串联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轴向的规格(轴长)小型化。
进而,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输入侧旋转体的外周部安装有用于增加旋转惯性质量的重量物。
由此,由于能够增大电磁离合器的旋转惯性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磁离合器的旋转变动,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电机及压缩机的旋转变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各机构的括号内的符号表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的机构的对应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旋转机械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图中对彼此相同或相等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械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械被用作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电动机辅机。图1是表示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首先,对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基本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搭载在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上的空调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环型热管10(热环)。环型热管10通过动作流体的蒸发、冷凝而进行热移动(热输送),基于环型热管10的输送热被用于供暖。
环型热管10具有将蒸发部11、冷凝部12、蒸气管13及液体回流管14连接成环状而形成的密闭容器,在其内部装入有动作流体。在本例中,使用水作为动作流体。
在蒸发部11中,动作流体的液体被加热而蒸发,变成蒸气。在蒸发部11蒸发的蒸气通过在蒸气管13内形成的蒸气流路而移动至冷凝部12。在冷凝部12,蒸气被冷却而冷凝成为液体。在冷凝部12冷凝后的液体通过形成在液体回流管14内的液体回流路而回流至蒸发部11。蒸气流路与液体回流路分离,不会发生蒸气流与液流的干涉,因此热输送极限极高。
在本例中,环型热管10形成为热虹吸管式。即,在冷凝部12冷凝后的液体通过重力而回流至蒸发部11。为了能够利用重力进行液体的回流,蒸发部11实际上配置在比冷凝部12靠下方的位置。
蒸发部11构成为通过多个热源对动作流体的液体进行加热。在本例中,作为多个热源使用的是搭载在车辆上的发动机20(内燃机)的排热及电力。
更加具体而言,蒸发部11具有对发动机20的排出气体和动作流体的液体进行热交换的排热回收热交换器111和对排热回收热交换器11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112。
排热回收热交换器111设置在发动机20的排气路径上。在图1的例中,排热回收热交换器111设置在发动机20和消声器21之间。为了抑制(振动吸收)发动机20的振动向排热回收热交换器111传递,优选使从发动机20到排热回收热交换器111的排气管22形成为褶皱状的挠性管(波纹管)。
在发动机20上连结有旋转机械60。旋转机械60具有发电机23(电动发电机)、制冷循环30的压缩机31及电磁离合器28。
发电机23及压缩机31由发动机20产生的旋转力驱动。电磁离合器28切断或连续从发动机20向发电机23及压缩机31进行的驱动力的传递。
在从发动机20向发电机23及压缩机31的驱动力的传递被隔断时,发电机23能够作为电动机驱动压缩机31。此外,在发动机20停止时,也可以将发电机23用作发动机起动器。
发电机23与发电机用转换器24一起被冷却水冷却。冷却发电机23及发电机用转换器24的冷却水所流动的冷却水回路由水泵25、冷却器(radiator)26等构成。
水泵25使冷却水在冷却水回路中循环。冷却器26是使从发电机23及发电机用转换器24夺取到的热量向外部气体散出的散热用热交换器。在本例中,通过冷却风扇27能够向冷却器26鼓送外部气体。
在本例中,行驶电动机40(电动发电机)及行驶电动机用转换器41也被在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冷却。行驶电动机40的输出轴与车辆的变速驱动桥42连结。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20的一部分也被在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冷却。
电加热器112从搭载于车辆上的电池15(蓄电池)接受电力的供给。在本例中,作为电加热器112,使用具有PTC(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特性的PTC加热器。此外,在本例中,能够通过控制器16抑制向电加热器112的流入电流。作为电池15,可使用行驶用的高压电池或辅机用的铅蓄电池等。
压缩机31吸入并喷出制冷循环30的制冷剂。制冷循环30与环型热管10共同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并具有压缩机31、散热器32、膨胀阀33及蒸发器34等。在本例中,作为压缩机31使用可变容量压缩机。
散热器32是使从压缩机31喷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量向外部气体(车室外气体)散出的散热用热交换器。在本例中,能够通过冷却风扇27向散热器32鼓送外部气体。
膨胀阀33是使从散热器32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膨胀的减压机构。蒸发器34是通过使从膨胀阀33流出的低压制冷剂蒸发而发挥吸热作用,从而冷却室内鼓风空气的冷却用热交换器。从蒸发器34流出的制冷剂被压缩机31吸入。
蒸发器34被收容在室内空调单元50的壳体51中。在壳体51内形成有空气通路。在壳体51内,在蒸发器34的空气流上游侧配置有向蒸发器34鼓送空气的空调用风扇52。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壳体51的空气流最上游部设置有用于切换导入内部气体(车室内空气)及外部气体(车室外空气)的内外气体切换箱。在壳体51的空气流最下游部形成有用于将在壳体51内的空气通路中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调风向车室内吹出的吹出开口部,在吹出开口部连接有未图示的空调通道。
在壳体51内,在比蒸发器34靠空气流下游侧配置有环型热管10的冷凝部12。冷凝部12由使从空调用风扇52鼓送的空气与环型热管10的动作流体的蒸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其加热的加热用热交换器构成。
通过空调用风扇52的动作,内部气体或外部气体被鼓送向蒸发器34及冷凝部12,通过了蒸发器34及冷凝部12的鼓风空气通过壳体51的吹出开口部及与壳体15连接的空调通道(未图示)而被吹向车室内。由此,能够在利用蒸发器34对导入空气进行除湿后,利用冷凝器12进行再加热,调整温度,从而向车室内鼓送。
接下来,说明旋转机械60。图2是表示旋转机械60的剖视图。
旋转机械60构成为将发电机23、压缩机31及电磁离合器28一体化,其与发动机20的曲轴201(输出轴)连结。
发电机23、压缩机31及电磁离合器28被配置成:各自的旋转中心轴位于与发动机20的曲轴201同轴的位置上,且从发动机20侧(图2的左侧)朝向发动机20的相反侧(图2的右侧)按照电磁离合器28、发电机23、压缩机31的顺序排列。
发电机23及电池离合器28被收容在壳体601中,壳体601经安装凸缘602被安装在发动机20的外表面(未图示)。
在安装凸缘602上形成有供发动机20的曲轴201贯通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的内周面与曲轴201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油密封件603。
在壳体601内,在安装凸缘602侧(图2的左侧)配置有电磁离合器28,在安装凸缘602的相反侧(图2的右侧)配置有发电机23。
电磁离合器28具有离合器转子281(输入侧旋转体)、离合器电枢(clutch armature)282(输出侧旋转体)、板簧衬套283(弹力产生机构)及离合器定子284(磁力产生机构)等。
离合器转子281与曲轴201在同轴上配置,并被紧固固定于曲轴201。更具体而言,曲轴201通过同轴紧固的方式与形成在离合器转子281的旋转中心部上的结合部281a结合。由此,离合器转子281与曲轴201一体且同轴旋转。
在离合器转子281上朝向发电机23侧(图2的右侧)形成有与离合器电枢282接触的摩擦面。
离合器电枢282形成为环板状,其配置成与离合器转子281的摩擦面对置。板簧衬套283是对离合器电枢282向从离合器转子281拉开的方向施力的弹性构件。
离合器定子284内置有线圈(电磁铁),通过通电而产生电磁力。在本例中,离合器定子284固定在安装凸缘602上。通过离合器定子284的电磁力,能够使离合器电枢282克服板簧衬套283的弹力而向离合器转子281侧吸引。
在离合器转子281的外周部固定有重量物285(旋转惯性质量增加机构)。重量物285是用于增加电磁离合器28的旋转惯性质量(换言之即惯性力矩)的构件。
发电机23具有发电机转子轴231(转子轴)、发电机转子232(转子)及发电机定子233(定子)等。
发电机转子轴231形成为圆筒状(中空状),且与离合器转子281在同轴上配置。在本例中,发电机转子轴231在径向上被分割成两个圆筒状构件231a、231b而形成。
在发电机转子轴231的轴向端面(图2的左端面)固定有电磁离合器28的板簧衬套283。在发电机转子轴231的外周部以同轴的方式固定有圆筒状的发电机转子232。由此,当离合器电枢282与离合器转子281接触时,离合器电枢282、板簧衬套283、发电机转子轴231及发电机转子232与离合器转子281一体且同轴地旋转。
发电机定子233具有线圈,其配置在发电机转子232的外径侧(径向外侧),且固定在壳体601的内表面。在本例中,发电机定子233的线圈端部233a被配置成覆盖在压缩机31的外侧(径向外侧)。更具体而言,在壳体601中的安装凸缘602的相反侧的端面(图2的右端面),在比线圈端部233a靠内径侧(径向内侧)的部位形成有供压缩机31的外壳311嵌入的凹陷。
压缩机31的外壳311经压缩机支架312被固定在壳体601上。具体而言,使用形成在外壳311及压缩机支架312上的螺栓孔311a、312a,将外壳311紧固固定在压缩机支架312上,使用形成在压缩机支架312及壳体601上的螺栓孔(未图示)将压缩机支架312紧固固定在壳体601上。
在压缩机31的外壳311内收容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313。用于驱动压缩机构313的转轴314(驱动轴)位于与发电机转子轴231同轴上的位置。
在本例中,转轴314形成为被分割成根部侧(图2的右侧)的转轴主体部314a和前端侧(图2的左侧)的转轴适配器314b,转轴适配器314b被紧固固定在转轴主体部314a的前端。
在外壳311上设置有覆盖在转轴主体部314a上的凸台(boss)部315。凸台部315被设置成从外壳311中的发电机23侧的端部突出,且通过形成在壳体601上的孔而被插入发电机转子轴231的内侧。
在凸台部315的外周面与发电机转子轴231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轴承604。在本例中,使用球轴承作为轴承604。在凸台部315上设置有用于与发电机定子233形成为同轴的凹坑(in low)316。
转轴适配器314b向凸台部315的外部突出,经减振器605(旋转变动吸收部件)被固定在发电机转子轴231上。在本例中,减振器605是由橡胶(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构件,其烧焊粘接在转轴适配器314b的外周面及发电机转子轴231的内周面。
由于减振器605配置在发电机转子轴231与转轴314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因此发电机转子轴231的旋转动力经减振器605向转轴适配器314b传递。在从发电机转子轴231向转轴314传递旋转动力时,通过减振器605进行弹性变形从而吸收旋转变动。
在本例中,压缩机31的转轴314、减振器605、发电机转子232及发电机定子233从发电机转子轴231的内径侧朝向外径侧按照上述顺序被配置在与转子轴31正交的同一剖面上。换言之,使发电机转子232位于发电机定子233的内侧,构成内转子型的发电机。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简单说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动作。当发动机20动作而排出气体的温度(排气温度)上升时,排热回收热交换器111内的液体17沸腾而成为蒸气,蒸气通过蒸气管13内的蒸气流路,在冷凝部12内冷凝而成为液体17。此时,在冷凝部12中,由于通过空调用风扇52鼓送的空气被加热,因此向车室内鼓送暖风。
在冷凝部12内冷凝后的液体17通过重力而在液体回流管14内的液体回流路141中流下而向蒸发部11回流。
在电加热器112被通电而电加热器112的温度(加热器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排热回收热交换器111内的液体17也沸腾而成为蒸气。因此,通过空调用风扇51鼓送的空气在冷凝部12被加热,向车室内鼓送暖风。
随着排气温度的上升,蒸气压也上升。若蒸气压上升,则内压调整阀18向液体回流路141的闭塞方向进行机械动作,因此蒸气压的过度上升得到抑制。因此,环型热管10的内压被自发调整。
在本例中,作为电加热器112使用的是PTC加热器,因此在电加热器112的温度上升时,电加热器112的电阻值增加而电加热器112的输出得到抑制。因此,电加热器112的输出被自发调整。
接下来,说明旋转机械60的动作。在发动机20动作而曲轴201旋转时,离合器转子281与曲轴201一体旋转。
在此,在离合器定子284未通电时,离合器定子284不产生电磁力,因此离合器电枢282不被吸引向离合器转子281侧,成为在板簧衬套283的弹力的作用下从离合器转子281分离的状态。因此,由于离合器电枢282不旋转,因此从曲轴201向发电机23及压缩机31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被电磁离合器28隔断。
另一方面,在离合器定子284被通电时,由于离合器定子284产生电磁力,因此离合器电枢282克服板簧衬套283的弹力而被吸引向离合器转子281侧,成为与离合器转子281密接的状态。
因此,从曲轴201向发电机23及压缩机31传递旋转动力。具体而言,离合器电枢282与离合器转子281一体旋转,发电机转子轴231及发电机转子232也与离合器转子281一体旋转。通过发电机转子232旋转,从而利用发电机转子232及发电机定子233进行发电。
发电机转子轴231的旋转动力经减振器605向转轴314(更具体而言向转轴适配器314b)传递。由此,压缩机31的压缩机构313被驱动而进行制冷剂的压缩。
根据本实施方式,发动机20的曲轴201与电磁离合器28的离合器转子281的旋转中心部同轴结合,因此与上述现有技术那样通过带来进行从发动机向电磁离合器的旋转动力的传递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电磁离合器28的旋转变动,进而还能够抑制发电机23及压缩机31的旋转变动。因此,能够实现NV(噪音、振动)的减少及动作可靠性的提高。
尤其是,在发动机20的排气量小的情况下,由于发动机本身的旋转变动变大,因此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变动抑制效果非常好。
此外,由于离合器转子281、离合器电枢282、发电机转子232及压缩机31的转轴314等各旋转体彼此配置在同轴上,因此能够高效地从电磁离合器28向发电机23及压缩机31传递旋转动力,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旋转变动。
另外,由于在发电机转子轴231与压缩机31的转轴314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有减振器605,因此能够通过基于减振器605的旋转变动吸收效果来进一步抑制压缩机31的旋转变动。
另外,由于发电机转子轴231形成为中空的筒状,因此与发电机转子轴231形成为实心的柱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发电机转子轴231及发电机转子232大径化。因此,能够增大发电机转子232的旋转惯性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电机23的旋转变动,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压缩机31的旋转变动。
另外,由于减振器605被插入在筒状的发电机转子轴231的内侧,因此能够将发电机转子轴231的内侧空间有效利用作为减振器605用的空间,从而能够使规格小型化。
此外,压缩机31的转轴314、减振器605、发电机转子232及发电机定子233从发电机转子轴231的内径侧朝向外径侧按照上述顺序配置在与转子轴31正交的同一剖面上,因此,能够使发电机转子232位于发电机定子233的内侧,构成内转子型的发电机。所以,与构成发电机转子232位于发电机定子233的外侧的外转子型的发电机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及规格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压缩机31的凸台部315被插入发电机转轴231的内侧且发电机定子233的线圈端部233a覆盖在压缩机31的外壳311的外侧(径向外侧),因此与发电机转子轴231与凸台部315沿轴向串联配置且发电机定子233的线圈端部233a与外壳311沿轴向串联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轴向的规格(轴长)小型化。
另外,由于在离合器转子281的外周部安装有重量物285,因此能够通过重量物285增大电磁离合器28的旋转惯性力。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电磁离合器28的旋转变动,并且还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电机23及压缩机31的旋转变动。
(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械60的剖视图。以下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如图3所示,在离合器转子281的旋转中心部形成有作为结合部281a的贯通孔,曲轴201插入该结合部281a,通过键202从曲轴201向离合器转子281传递旋转动力。
壳体601被分割成:收容电磁离合器28的第一壳体601a、收容发电机23及接头70(详细结构后述)的第二壳体601b、隔开第一壳体601a内的空间与第二壳体601b内的空间的板601c、覆盖第二壳体601b中的板相反侧的端部的套筒601d。
第一壳体601a经安装凸缘602安装在发动机20的外表面(未图示)上。第一壳体601a与第二壳体601b夹持板601c而结合。套筒601d被压入第二壳体601b。
第二壳体601b内的空间通过与第二壳体601b一体形成的隔壁部601e分割成两部分。更详细而言,通过第二壳体601b与板601c形成收容发电机23的空间,通过第二壳体601b与套筒601d形成收容接头70的空间。
在第二壳体601b的隔壁部601e及板601c上形成有供发电机转子轴231贯通的贯通孔,该贯通孔的内周面与发电机转子轴231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将发电机转子轴231保持成旋转自如的轴承606、607。
发电机转子轴231由一个圆柱状的构件构成,发电机转子轴231的中间部位于第二壳体601b内的收容发电机23的空间中,发电机转子轴231的一端通过轴承606内而向第一壳体601a内突出,发电机转子轴23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607内而向收容接头70的空间突出。
并且,在发电机转子轴231的中间部的外周部同轴固定有发电机转子232。该发电子转子轴231与发电机转子232通过键或热装而结合。
压缩机31的转轴314由一个圆柱状的构件构成,其前端向收容接头70的空间突出。
压缩机31的凸台部315插入于形成在套筒601d上的贯通孔中。更详细而言,凸台部315以压缩机31的转轴314与发电机转子轴231成为同轴的方式由套筒601d定位。
此外,不将压缩机31的凸台部315向发电机转子轴231的内侧插入,而将凸台部315与发电机转子轴231沿轴向串联配置。换言之,凸台部315与发电机转子轴231成为在径向上不重叠的位置关系。
如此,压缩机31的凸台部315与发电机转子轴231在径向不重叠的情况比压缩机31的凸台部315与发电机转子轴231在径向重叠的情况更容易设计、制造。
进而,压缩机31的外壳311与发电机定子233的线圈端部233a沿轴向串联配置,外壳311与线圈端部233a成为在径向不重叠的位置关系。
发电机转子轴231的旋转动力经接头70向压缩机31的转轴314传递。并且,电磁离合器28、发电机23、接头70及压缩机31以同轴状呈直线配置。
接头70具备:与发电机转子轴231结合的驱动爪701、与压缩机31的转轴314结合的从动爪702、以及连结驱动爪701与从动爪702的减振器703(旋转变动吸收构件)。
减振器703是由橡胶(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构件,其配置于在驱动爪701的外周部形成的圆筒部701a与在从动爪702的外周部形成的圆筒部702a之间,且通过烧焊粘接在所述的圆筒部701a、702a上。
减振器703配置在发电机转子轴231与转轴314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因此在从发电机转子轴231向转轴314传递旋转动力时,通过减振器703进行弹性变形而吸收旋转变动。
(其他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使用本发明的旋转机械作为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辅机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旋转机械作为具备发动机(内燃机)的各种车辆的辅机。另外,不局限于发动机(内燃机),还可以通过各种旋转驱动力产生装置来驱动本发明的旋转机械。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发电机转子232位于发电机定子233的内侧而构成内转子型的发电机,但也可以使发电机转子232位于发电机定子233的外侧而构成外转子型的发电机。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磁离合器28的衬套283利用板簧,利用发电机转子232的惯性来降低旋转变动,但电磁离合器28也可以通过使用橡胶衬套来吸收旋转变动。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发电机转子轴231与压缩机31的转轴314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有减振器605、703,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电磁离合器28与发电机23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减振器。
Claims (5)
1.一种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磁离合器(28),其具有输入侧旋转体(281)及输出侧旋转体(282),并通过电磁力切断或连续从所述输入侧旋转体(281)向所述输出侧旋转体(282)进行的旋转动力的传递;
发电机(23),其具有转子(232)、以同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转子(232)上的转子轴(231)及定子(233);以及
压缩机(31),其具有压缩流体的压缩机构(313)及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313)旋转的驱动轴(314),
所述压缩机(31)具有收容所述压缩机构(313)的外壳(311)和从所述外壳(311)突出而覆盖在所述驱动轴(314)上的凸台部(315),
所述输出侧旋转体(282)的旋转动力经所述转子轴(231)向所述驱动轴(314)传递,
在所述驱动轴(314)的前端侧设置的转轴适配器(314b)向所述凸台部(315)的外部突出,经旋转变动吸收构件(605)被固定在所述转子轴(231)上,
所述旋转变动吸收构件(605)插入所述转子轴(231)的内侧,
所述驱动轴(314)、所述旋转变动吸收构件(605)、所述转子(232)及所述定子(233)顺次从所述转子轴(231)的内径侧朝向外径侧配置在与所述转子轴(231)正交的同一剖面上,
在从所述转子轴(231)向所述驱动轴(314)传递旋转驱动力时,所述旋转变动吸收构件(605)进行弹性变形而吸收旋转变动,
所述输入侧旋转体(281)、所述输出侧旋转体(282)、所述转子(232)及所述驱动轴(314)彼此配置在同轴上,
在所述输入侧旋转体(281)的旋转中心部形成有与内燃机(20)的输出轴(201)同轴结合的结合部(28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轴(231)及所述转子(232)形成为筒状,
所述转子轴(231)插入所述转子(232)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233)形成为筒状,
所述转子(232)插入所述定子(233)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部(315)插入所述转子轴(231)的内侧,
所述定子(233)的线圈端部(233a)覆盖在所述外壳(311)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入侧旋转体(281)的外周部安装有用于增加旋转惯性质量的重量物(28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50145 | 2011-03-08 | ||
JP2011050145 | 2011-03-08 | ||
JP2011-265965 | 2011-12-05 | ||
JP2011265965A JP5708461B2 (ja) | 2011-03-08 | 2011-12-05 | 回転機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78321A CN102678321A (zh) | 2012-09-19 |
CN102678321B true CN102678321B (zh) | 2015-06-03 |
Family
ID=46810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5500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8321B (zh) | 2011-03-08 | 2012-03-05 | 旋转机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783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69674A (zh) * | 2014-11-21 | 2016-06-15 | 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替卡格雷新晶型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137535A1 (de) * | 1990-11-14 | 1992-05-21 | Ficht Gmbh | Maschinensatz zur energieversorgung |
US6993910B2 (en) * | 2003-06-17 | 2006-02-07 | Denso Corporation | Fluid machine |
CN201013785Y (zh) * | 2007-01-23 | 2008-01-30 | 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空调压缩机定扭矩控制器 |
CN201265625Y (zh) * | 2008-08-12 | 2009-07-01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柴油机曲轴减振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31032B2 (ja) * | 2008-05-30 | 2013-01-3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動圧縮機 |
-
2012
- 2012-03-05 CN CN201210055003.6A patent/CN10267832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137535A1 (de) * | 1990-11-14 | 1992-05-21 | Ficht Gmbh | Maschinensatz zur energieversorgung |
US6993910B2 (en) * | 2003-06-17 | 2006-02-07 | Denso Corporation | Fluid machine |
CN201013785Y (zh) * | 2007-01-23 | 2008-01-30 | 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空调压缩机定扭矩控制器 |
CN201265625Y (zh) * | 2008-08-12 | 2009-07-01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柴油机曲轴减振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78321A (zh) | 2012-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0173446B1 (ko) | 전기 자동차 | |
CN101463819A (zh) | 马达驱动式压缩机 | |
CN104515335A (zh) | 车辆用热泵系统 | |
US3958419A (en) | Drive engine for motor car accessory units | |
JP2008215795A (ja) | 可動式熱交換方式とそれを応用した、エア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ー、貯湯器、扇風機、その他熱交換器、熱の交換方式 | |
JP2017044313A (ja) | 防振装置 | |
JP2012112369A (ja) | ヒートポンプ発電装置 | |
US6993910B2 (en) | Fluid machine | |
CN107923663A (zh) | 低容量、低gwp的hvac系统 | |
JP2019199975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04812601A (zh) | 用于车辆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回路和对车辆内部进行空气调节的方法 | |
KR20110004157A (ko) | 공기조화기 | |
US2480510A (en) | Motor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US10557638B2 (en) | Fan assembly for a packaged terminal air conditioner unit | |
CN102678321B (zh) | 旋转机械 | |
CN105074354A (zh) | 入口导叶机构 | |
JP5708461B2 (ja) | 回転機械 | |
JP2018189312A (ja) | 冷凍装置 | |
JP6856165B2 (ja) | 送風機、及び送風機を有する冷凍装置 | |
CN109282360A (zh) | 一种风管机送风机构以及风管式空调器 | |
KR20100128515A (ko) | 차량용 에어컨의 냉방시스템 | |
US10955146B2 (en) | Fan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fan | |
US7131287B2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vibration dampening device | |
US20210080022A1 (en) | Valve device | |
CN110965257A (zh) | 磁热泵、洗烘一体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