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6979A - 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6979A
CN102676979A CN2011100625470A CN201110062547A CN102676979A CN 102676979 A CN102676979 A CN 102676979A CN 2011100625470 A CN2011100625470 A CN 2011100625470A CN 201110062547 A CN201110062547 A CN 201110062547A CN 102676979 A CN102676979 A CN 102676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hardness
sintered compact
powder
idios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25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6979B (zh
Inventor
黄坤祥
郑礼辉
陆永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625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769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76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6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6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6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首先将不锈钢粉末成形为一坯体,再把该坯体置于一还原环境中,并保持在一烧结温度下,使该坯体形成一烧结体,接着,将该烧结体与一含碳的气氛接触,且保持在一低于600℃的渗碳温度,使碳得以于该烧结体表面及内部形成一渗碳区域。借此,可通过该渗碳区域改善粉末冶金不锈钢的硬度及强度,且由于其加热温度低于600℃,故可防止铬与碳发生反应,因此,亦可维持良好的抗腐蚀性。

Description

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尤指一种针对由粉末冶金制得的不锈钢制品,进行渗碳处理而改善其强度及硬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工艺已广泛用来制作各种金属产品,其中又以各种机械构件为主,传统的粉末冶金工艺如美国专利第US 5,856,625号、第US 5,460,641号与第US 7,311,875号等所揭示的技术,是先使欲烧结的金属粉末均匀混合,再将其加压成形为胚体,然后,将胚体加热至高温,并持温一段时间进行烧结,借此,粉末之间可进行原子扩散而相互黏结,最终形成结构致密的烧结体。
另除前述应用粉末加压成形的工艺外,亦有提出一种金属粉末射出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简称MIM)工艺,其结合粉末冶金与塑料射出成形工艺,适用于制作形状复杂度高且要求优异机械性质的机械构件,例如美国专利第US 4,708,741号、第US 7,211,125号、第US 5,985,208号与第US 6,669,898号等所揭示的技术。此技术先将金属粉末与黏结剂均匀混合为射料(feedstock),再使用射出成形机使射料成形为胚体,将胚体进行脱脂后,再施以高温烧结,即得到烧结体。
针对由前述粉末冶金方式制造的不锈钢材料,其又可分为具致密结构无连通孔的高密度不锈钢材料或形成多孔结构的低密度不锈钢材料。以致密结构无连通孔的不锈钢材料而言,若欲提升其表面的硬度,一般可采用如轧延或冷加工等加工硬化的方式,改善其表面硬度,但是,因粉末冶金的烧结体的形状已接近最终产品,故不适合使用上述硬化方法。基于上述考虑,目前业界大多以镀铬或珠击的方式增加以粉末冶金工艺得到的不锈钢工件的表面硬度。然,镀铬所形成的铬镀层的附着性不佳,故容易发生剥离;而以珠击处理来说,其可提升表面硬度的程度有限,且对于形状复杂或小尺寸的工件,更将有部分区域无法受到撞击,故其提升表面硬度的均匀性不佳。此外,对多孔结构的不锈钢材料来说,现阶段则尚未发展出适合改善其强度及硬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改善致密结构的粉末冶金不锈钢的强度及硬度的方法中,铬镀层的附着性不良而使其硬度无法获得有效改善,或因使用珠击所导致硬度均匀性不佳的问题。此外,本发明亦可用于强化多孔结构的粉末冶金不锈钢,改善其硬度及强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硬度及强度的方法,先将不锈钢粉末成形为一胚体,再将该胚体保持在一烧结温度下,使该胚体形成一烧结体,然后,使该烧结体与一含碳的气氛接触,并保持在一低于600℃的渗碳温度,使碳得以于该烧结体内形成一渗碳区域。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还原环境为一真空环境或一含氢的气氛。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烧结温度介于1050℃与1400℃之间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渗碳温度介于400℃与580℃之间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大于30%。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胚体利用一金属粉末射出成形工艺得到。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胚体利用一粉末加压成形工艺得到。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含碳的气氛为选自由一氧化碳、甲烷及丙烷所组成的群组。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该不锈钢粉末以铁为主成分,其包含有重量百分比低于2.0的碳、重量百分比低于1.0的硅、重量百分比低于2.0的锰、重量百分比介于12.0至19.0之间的铬、重量百分比低于15.0的镍、重量百分比低于6.0的钼以及重量百分比低于6.0的铜。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硬度及强度的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针对具致密结构的粉末冶金不锈钢,本发明可借由该渗碳区域具有高浓度的碳原子,而提供该烧结体表面呈现优异的硬度,由于碳原子可均匀地进入该烧结体形成该渗碳区域,使其表面硬度的提升较为一致,因此,并不会有附着性及均匀性不佳的问题;
二、其次,针对具多孔结构的粉末冶金不锈钢,更可将该渗碳区域扩及该烧结体的心部,进而使该烧结体无论是表面硬度或是整体强度,均可获得显著的提升;
三、再者,由于该渗碳区域是低于600℃的温度下形成,可避免铬与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化铬Cr23C6,故可于提升强度及硬度的同时仍保有优良的抗腐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验例1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验例9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4为本发明实验例10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5为本发明实验例15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6为本发明实验例16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7为本发明实验例18的光学显微镜照片;以及
图8为本发明实验例19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硬度及强度的方法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步骤S1先将不锈钢粉末成形为一胚体,该不锈钢粉末以铁为主成分,且包含有重量百分比低于2.0的碳、重量百分比低于1.0的硅、重量百分比低于2.0的锰、重量百分比介于12.0至19.0之间的铬、重量百分比低于15.0的镍、重量百分比低于6.0的钼以及重量百分比低于6.0的铜,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不锈钢粉末较佳地为符合美国钢铁协会(American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简称AISI)编号316L不锈钢、编号304L不锈钢、编号440C不锈钢、编号17-4PH析出硬化型不锈钢或以上组合的化学组成。其中,该不锈钢粉末可进行一金属粉末射出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简称MIM);或是一粉末加压成形工艺而成形为该胚体。
然后,步骤S2是将该胚体置于一还原环境内,并保持在一烧结温度进行烧结,使该胚体形成一烧结体,该还原环境可为一真空环境或一含氢的气氛,其中,于该含氢的气氛,其氢的体积百分比较佳地大于5.0%,而该烧结温度较佳地介于1050℃与1400℃之间的范围内。此步骤可于气氛烧结炉或真空炉中进行,可将该胚体放入气氛烧结炉后,先通以氢气、氮氢混合气或裂解氨,并将气氛烧结炉升温至该烧结温度,持温一烧结时间后,使该胚体成为该烧结体,接着,将气氛烧结炉降温至室温,取出该烧结体;或者,先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使真空炉的内部达到一预定真空度,将真空炉升温至该烧结温度,持温一烧结时间使该胚体成为该烧结体后,再将真空炉降温至室温,取出该烧结体,其中,该烧结时间可选为30分钟至3小时之间。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控制该烧结温度或时间使该烧结体达到高于95%的相对密度,使该烧结体的结构达致密化,而大部份的孔洞均不互相连通;或者,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亦可控制该烧结温度或时间使该烧结体达到介于30%至95%之间的相对密度,让该烧结体的结构呈现多孔性,且较佳地为形成具连通孔的微结构。
步骤S3则将该烧结体与一含碳的气氛接触,且使该烧结体保持在一渗碳温度,使该气氛中的碳进入该烧结体的表面形成一渗碳区域,其中,该渗碳温度低于600℃,且较佳地介于400℃与580℃之间的范围内,于本发明中,该含碳的气氛可为含一氧化碳、甲烷或丙烷的气氛。此步骤可将该烧结体放入渗碳炉中,升温至400℃与580℃之间的范围并通以该含碳的气氛,待持温一渗碳时间后,将渗碳炉降温至室温,并取出该烧结体,其中,该渗碳时间较佳地设定为24小时。此外,当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大于95%,该渗碳区域将生成于该烧结体的表面,且具有介于10μm至50μm之间的厚度;当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介于30%至95%之间,该渗碳区域则遍布于该烧结体内。此外,于本发明中,除可先在气氛烧结炉或真空炉中进行步骤S2,再于渗碳炉进行步骤S3外,亦可在同一炉进行步骤S2与步骤S3,例如,于完成步骤S2后,不将该烧结体取出而直接于炉内改通入该含碳的气氛,以进行步骤S3。
为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请参阅以下依据本发明所进行的实验例,此仅为例举说明的目的提供,而不意欲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表1所示为各实验例及比较例的化学组成,组成1为商用316L不锈钢粉末,其平均粒径为12.1μm;组成2为商用17-4PH不锈钢粉末,其平均粒径为11.5μm;组成3为商用440C不锈钢粉末,其平均粒径为11.3μm;组成4为商用316L不锈钢粉末,其平均粒径为39.7μm;组成5为商用304L不锈钢粉末,其平均粒径为40.2μm。表2为实验例1至14选用的化学组成及其所进行的工艺条件,表3为实验例15至25选用的化学组成及其所进行的工艺条件;表4为比较例1至9选用的化学组成及其所进行的工艺条件。
在制备时,先分别将实验例与比较例的不锈钢粉末与一定比例的润滑剂及黏结剂均匀混合,再以金属粉末射出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简称MIM)或粉末加压成形的方式成形得到该胚体,接着对该胚体进行一脱脂步骤,以去除该胚体内的润滑剂及黏结剂;或者,以松装烧结的方式,将不锈钢粉末直接放入一模具中而不进行加压,成形得到该胚体,再依照表2、表3与表4的工艺条件进行烧结及渗碳,最后,针对该烧结体进行密度测量,并测试该烧结体的强度及硬度、抗腐蚀性以及该渗碳区域的厚度。此处仅以上述工艺做为举例说明,然于实际应用上,本发明亦可以使用其它粉末冶金工艺制备该烧结体。此外,为得到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于烧结后以阿基米得法测量该烧结体的密度,再由该烧结体的密度配合计算推得的理论密度取得其相对密度。其中,实验例1至14与比较例1至3的烧结体达95%以上的相对密度;而实验例15至25与比较例4至9的烧结体则为低于95%的相对密度。
上述强度及硬度的测试包含该烧结体的表面硬度与心部硬度,采用维氏硬度测试(Vickers hardness test),针对实验例1至21以及比较例1至5分别测量其表面及心部的HV,而针对实验例15至25与比较例4至9,更进一步采洛氏硬度测试(Rockwell hardness test),测量其巨观硬度HRB或HRH,以及伸长率与拉伸强度等性质。另外,抗腐蚀性则采用美国粉末冶金协会(Metal Powder Industries Federation,简称MPIF)的标准测试方法(MPIF Standard 62)进行抗蚀测试以及工业界中常用的盐雾测试法,前者是将各个进行渗碳后的工件浸入重量百分比为2%的硫酸溶液内,待24小时后,测量其重量损失。当每平方公寸的重量损失小于0.005克时,为合格的工件,将其标示为O;相反地,若超过0.005克时,则为不合格的工件,将其标示为X。以下亦使用工业界中常用的盐雾测试法,将各个进行渗碳后的工件置于重量百分比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以肉眼观察工件经过多少时间后发生锈蚀。此外,亦通过观察各实验例与比较例的显微镜照片,测定该渗碳区域的厚度。实验例1至14的性质与抗腐蚀性的测试结果列于表5;实验例15至25的性质与抗腐蚀性列于表6;而比较例1至9的性质与抗腐蚀性列于表7。
表1  各实验例及比较例使用的化学组成(重量百分比)
  编号   C   Si   Mn   Cr   Mo   Ni   Cu   Nb   P   S   Fe
  组成1   0.025   0.80   0.85   16.40   2.10   12.62   0.03   0   0.015   0.008   余
  组成2   0.03   0.82   0.82   15.74   0.01   4.27   3.26   0.30   0.018   0.008   余
  组成3   1.020   0.84   0.81   16.96   0.11   0.16   0   1.53   0   0   余
  组成4   0.025   0.43   1.98   16.40   2.22   13.26   0   0   0.018   0.008   余
  组成5   0.028   0.52   1.99   17.52   0   8.85   0   0   0.015   0.008   余
表2  实验例1至14的工艺条件
Figure BDA0000050374250000081
表3  实验例15至25的工艺条件
Figure BDA0000050374250000091
表4  比较例1至9的工艺条件
Figure BDA0000050374250000092
表5  实验例1至14的性质与抗腐蚀性
  编号   表面硬度   心部硬度   渗碳区域厚度   抗蚀测试   盐雾测试
  实验例1   HV 801   HV 118   42μm   O   72小时
  实验例2   HV 801   HV 118   42μm   O   72小时
  实验例3   HV 610   HV 250   11μm   O   35小时
  实验例4   HV 802   HV 118   40μm   O   72小时
  实验例5   HV 802   HV 118   40μm   O   72小时
  实验例6   HV 610   HV 250   11μm   O   35小时
  实验例7   HV 602   HV 320   13μm   -   20小时
  实验例8   HV 801   HV 118   41μm   O   72小时
  实验例9   HV 810   HV 140   39μm   O   72小时
  实验例10   HV 800   HV 120   41μm   O   72小时
  实验例11   HV 810   HV 190   40μm   O   72小时
  实验例12   HV 800   HV 201   41μm   O   72小时
  实验例13   HV 801   HV 118   41μm   O   72小时
  实验例14   HV 698   HV 118   20μm   O   72小时
表6  实验例15至25的性质与抗腐蚀性
  编号   硬度   表面硬度   心部硬度   伸长率   拉伸强度   抗蚀测试   盐雾测试
  实验例15   HRB 75   HV 820   HV 220   20%   520MPa   O   6小时
  实验例16   HRB 56   HV 802   HV 145   36%   421MPa   O   6小时
  实验例17   HRB 63   HV 680   HV 141   30%   420MPa   O   6小时
  实验例18   HRB 74   HV 811   HV 245   16%   519MPa   O   6小时
  实验例19   HRB 53   HV 802   HV 144   38%   416MPa   O   6小时
  实验例20   HRB 61   HV 675   HV 142   30%   435MPa   O   6小时
  实验例21   HRB 73   HV 804   HV 183   27%   520MPa   O   6小时
  实验例22   HRB 55   HV 800   HV 140   -   -   -   -
  实验例23   HRB 98   HV 821   HV 250   -   -   -   -
  实验例24   HRH 18   HV 815   HV 488   -   -   -   -
  实验例25   HRH 16   HV 818   HV 482   -   -   -   -
表7  比较例1至9的性质与抗腐蚀性
  编号   硬度   表面硬度   心部硬度   伸长率   拉伸强度   抗蚀测试   盐雾测试
  比较例1   -   HV 120   HV 120   -   -   O   72小时
  比较例2   -   HV 258   HV 262   -   -   O   35小时
  比较例3   -   HV 320   HV 320   -   -   -   20小时
  比较例4   HRB 25   HV 132   HV 135   24%   295MPa   O   6小时
  比较例5   HRB 27   HV 135   HV 138   25%   291MPa   O   6小时
  比较例6   HRB 42   HV 118   HV 122   -   -   -   -
  比较例7   HRB 16   HV 121   HV 122   -   -   -   -
  比较例8   -   HV 110   HV 115   -   -   -   -
  比较例9   -   HV 112   HV 113   -   -   -   -
实验例1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于13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10a,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10a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6%,其显微组织如“图2”所示,可看出该烧结体的表面形成一厚度约42μm的渗碳区域11a,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 801,心部硬度约HV118,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72小时。
实验例2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于13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6%,且其表面可形成一厚度约42μm的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801,心部硬度约HV 118,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72小时。
实验例3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2的不锈钢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于132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7%,且其表面可形成一厚度约11μm的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610,心部硬度约HV 250,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35小时。
实验例4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旋风分离器取出粒径低于5μm的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于128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6%,且其表面可形成一厚度约40μm的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 802,心部硬度约HV 118,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72小时。
实验例5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旋风分离器取出粒径低于5μm的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于128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6%,且其表面可形成一厚度约40μm的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 802,心部硬度约HV 118,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72小时。
实验例6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2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旋风分离器取出粒径低于5μm的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于128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7%,且其表面可形成一厚度约11μm的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 610,心部硬度约HV 250,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35小时。
实验例7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3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于128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8%,且其表面可形成一厚度约13μm的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602,心部硬度约HV 320,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20小时,而此实施例未进行抗腐蚀性测试。
实验例8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旋风分离器取出粒径低于5μm的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于119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6%,且其表面可形成一厚度约41μm的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 801,心部硬度约HV 118,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72小时。
实验例9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旋风分离器取出粒径低于5μm的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于112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10b,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10b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10b的相对密度为96%,其显微组织如“图3”所示,可看出该烧结体10b的表面形成一厚度约39μm的渗碳区域11b,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 810,心部硬度约HV 140,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72小时。
实验例10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气氛烧结炉中,并通以氢气而于13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10c,待冷却后,自气氛烧结炉将该烧结体10c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10c的相对密度为96%,其显微组织如“图4”所示,可看出该烧结体10c的表面形成一厚度约41μm的渗碳区域11c,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 800,心部硬度约HV 120,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72小时。
实验例11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气氛烧结炉中,并通以裂解氨而于13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气氛烧结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6%,且其表面可形成一厚度约40μm的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 810,心部硬度约HV 190,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72小时。
实验例12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气氛烧结炉中,并通以氮氢混合气(N2的体积百分比为95,H2的体积百分比为5)而于13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气氛烧结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6%,且其表面可形成一厚度约41μm的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 800,心部硬度约HV 201,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72小时。
实验例13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旋风分离器取出粒径低于5μm的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气氛烧结炉中,并通以氢气而于112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气氛烧结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6%,且其表面可形成一厚度约41μm的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801,心部硬度约HV 118,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72小时。
实验例14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3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4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6%,且其表面可形成一厚度约20μm的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表面硬度约HV698,心部硬度约HV 118,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72小时。
实验例15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4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2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10d,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86%,其显微组织如“图5”所示,可看出该烧结体10d内形成一渗碳区域11d(即白色部分),此实验例的硬度约HRB 75,表面硬度约HV 820,心部硬度约HV 220,拉伸强度约520MPa,伸长率为20%,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可承受6小时。由此实验例可知相对密度较低时,由于连通孔的数量增加,碳可深入该烧结体内部使内部硬化,导致整个烧结体的强度及硬度大幅上升,且此渗碳的深度随着密度的降低而增加。
实验例16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4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3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10e,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10e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10e的相对密度为92%,其显微组织如“图6”所示,可看出该烧结体10e内形成一渗碳区域11e(即白色部分),此实验例的硬度约HRB 56,表面硬度约HV802,心部硬度约HV 145,拉伸强度约421MPa,伸长率为36%,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可承受6小时。
实验例17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4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2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4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0%,该烧结体内可形成一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硬度约HRB 63,表面硬度约HV 680,心部硬度约HV 141,拉伸强度约420MPa,伸长率为30%,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可承受6小时。
实验例18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5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2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10f,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10f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10f的相对密度为86%,其显微组织如“图7”所示,可看出该烧结体10f内形成一渗碳区域11f(白色部分),此实验例的硬度约HRB 74,表面硬度约HV 811,心部硬度约HV 245,拉伸强度约519MPa,伸长率为16%,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可承受6小时。
实验例19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5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3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10g,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10g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10g的相对密度为92%,其显微组织如“图8”所示,可看出该烧结体10g内形成一渗碳区域11g(即白色部分),此实验例的硬度约HRB 53,表面硬度约HV802,心部硬度约HV 144,拉伸强度约416MPa,伸长率为38%,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可承受6小时。
实验例20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5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2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4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0%,该烧结体内可形成一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硬度约HRB 61,表面硬度约HV 675,心部硬度约HV 142,拉伸强度约435MPa,伸长率为30%,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可承受6小时。
实验例21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2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0%,该烧结体内可形成一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硬度约HRB 73,表面硬度约HV 804,心部硬度约HV 183,拉伸强度约520MPa,伸长率为27%,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可承受6小时。
实验例22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旋风分离器取出小于5μm的不锈钢粉末,并以松装烧结工艺,将该不锈钢粉末置于模具中得到一胚体,再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19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3%,该烧结体内可形成一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硬度约HRB 55,表面硬度约HV 800,心部硬度约HV 140。
实验例23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松装烧结工艺,将该不锈钢粉末置于模具中得到一胚体,再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19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78%,该烧结体内可形成一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硬度约HRB 98,表面硬度约HV 821,心部硬度约HV 250。
实验例24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4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松装烧结工艺,将该不锈钢粉末置于模具中得到一胚体,再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19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50%,该烧结体内可形成一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硬度约HRH 18,表面硬度约HV 815,心部硬度约HV 488。
实验例25
此实验例使用组成5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松装烧结工艺,将该不锈钢粉末置于模具中得到一胚体,再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19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50%,该烧结体内可形成一渗碳区域,此实验例的硬度约HRH 16,表面硬度约HV 818,心部硬度约HV 482。
比较例1
此比较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3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6%,此比较例的表面硬度约HV 120,心部硬度亦约HV 120,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可承受72小时。
比较例2
此比较例使用组成2的不锈钢粉末,并以射出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32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7%,此比较例的表面硬度约HV 258,心部硬度约HV 262,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可承受35小时。
比较例3
此比较例使用组成3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28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8%,此比较例的表面硬度约HV 320,心部硬度约HV 320,盐雾测试可承受20小时,而此比较例未进行抗腐蚀性测试。
比较例4
此比较例使用组成4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2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86%,此比较例的硬度约HRB 25,表面硬度约HV 132,心部硬度约HV 135,拉伸强度约295MPa,伸长率为24%,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6小时。其强度、硬度皆低于实施例15、16、17。
比较例5
此比较例使用组成5的不锈钢粉末,并以粉末加压成形工艺使该不锈钢粉末形成一胚体,经脱脂后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25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86%,此比较例的硬度约HRB 27,表面硬度约HV 135,心部硬度约HV 138,拉伸强度约291MPa,伸长率为25%,抗腐蚀性为合格且在盐雾测试中可承受6小时。其强度及硬度皆低于实施例18、19、20。
比较例6
此比较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旋风分离器取出小于5μm的不锈钢粉末,并以松装烧结工艺,将该不锈钢粉末置于模具中得到一胚体,再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19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93%,此比较例的硬度约HRB 42,表面硬度约HV 118,心部硬度约HV 122。
比较例7
此比较例使用组成1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松装烧结工艺,将该不锈钢粉末置于模具中得到一胚体,再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19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78%,此比较例的硬度约HRB 16,表面硬度约HV 121,心部硬度约HV 122。
比较例8
此比较例使用组成4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松装烧结工艺,将该不锈钢粉末置于模具中得到一胚体,再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19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50%,此比较例并无法测量HRH硬度(表示硬度过低),而表面硬度约HV 110,心部硬度约HV 115。
比较例9
此比较例使用组成5的不锈钢粉末,利用松装烧结工艺,将该不锈钢粉末置于模具中得到一胚体,再将该胚体放入真空炉中并于1190℃的烧结温度下持温2小时而形成一烧结体,待冷却后,自真空炉将该烧结体取出并放入渗碳炉中于500℃的温度下渗碳24小时,该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50%,此比较例并无法测量HRH硬度(表示硬度过低),表面硬度约HV112,心部硬度约HV 113。
由以上可知,根据本发明所进行的实验例1至14,当该烧结体的微结构呈致密(即相对密度大于95%)时,其表面硬度最高可提升至约HV810,该渗碳区域深度可达42μm,且仍可保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而本发明所进行的实验例15至25,当该烧结体的微结构呈多孔性(即相对密度低于95%)时,由于渗碳过程时,碳可以进入材料心部,不仅强化表面硬度,心部强度亦能有效提升,其表面硬度最高可提升至约HV 821,心部硬度最高可提升至约HV 482,拉伸强度亦有显著提升,且仍可保有优异的抗腐蚀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是以渗碳方式于该烧结体形成该渗碳区域,通过其高浓度的碳原子,使该烧结体整体的硬度及强度获得显著的增加。其中,当该烧结体为多孔结构时,碳原子将可遍布于其内,让该烧结体无论是表面硬度或心部硬度,甚至是拉伸强度等均得以提升;而当该烧结体为致密结构时,碳原子可于该烧结体的表面形成该渗碳区域,借此提高该烧结体的表面硬度,相较于现有采用铬镀层与珠击等方式,本发明确实可更有效地改善粉末冶金不锈钢的强度及硬度。同时,由于该渗碳区域是低于600℃的温度下形成,可以避免铬与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化铬Cr23C6,因此,可于提升强度及硬度的同时仍保有优良的抗腐蚀性。
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不锈钢粉末成形为一胚体;
将所述胚体置于一还原环境中且保持在一烧结温度下,使所述胚体形成一烧结体;以及
再使所述烧结体与一含碳的气氛接触并保持在一低于600℃的渗碳温度,使碳得以于所述烧结体内形成一渗碳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环境为一真空环境或一含氢的气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温度介于1050℃与1400℃之间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碳温度介于400℃与580℃之间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大于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胚体利用一金属粉末射出成形工艺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胚体利用一粉末加压成形工艺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碳的气氛为选自由一氧化碳、甲烷及丙烷所组成的群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粉末以铁为主成分,其包含有重量百分比低于2.0的碳、重量百分比低于1.0的硅、重量百分比低于2.0的锰、重量百分比介于12.0至19.0之间的铬、重量百分比低于15.0的镍、重量百分比低于6.0的钼以及重量百分比低于6.0的铜。
CN201110062547.0A 2011-03-15 2011-03-15 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 Active CN102676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2547.0A CN102676979B (zh) 2011-03-15 2011-03-15 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2547.0A CN102676979B (zh) 2011-03-15 2011-03-15 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6979A true CN102676979A (zh) 2012-09-19
CN102676979B CN102676979B (zh) 2015-08-26

Family

ID=46809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2547.0A Active CN102676979B (zh) 2011-03-15 2011-03-15 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7697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2265A (zh) * 2014-10-23 2015-02-25 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不锈钢的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8283A (zh) * 2018-12-05 2019-02-15 武汉轻工大学 一种固体渗碳制备多孔材料的方法及多孔材料
CN110964949A (zh) * 2019-09-29 2020-04-07 辉门环新(安庆)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基体的粉末冶金衬套烧结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5243A (en) * 1978-05-31 1979-08-21 Federal-Mogul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selectively carburized forged powder metal parts
US20060090817A1 (en) * 2002-07-16 2006-05-04 Somers Marcel A J Case-hardening of stainless steel
US20080023110A1 (en) * 2006-07-24 2008-01-31 Williams Peter C Metal article with high interstitial content
CN101139692B (zh) * 2007-09-28 2010-07-21 四川航空液压机械厂 马氏体不锈钢渗碳方法及其制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5243A (en) * 1978-05-31 1979-08-21 Federal-Mogul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selectively carburized forged powder metal parts
US20060090817A1 (en) * 2002-07-16 2006-05-04 Somers Marcel A J Case-hardening of stainless steel
US20080023110A1 (en) * 2006-07-24 2008-01-31 Williams Peter C Metal article with high interstitial content
CN101139692B (zh) * 2007-09-28 2010-07-21 四川航空液压机械厂 马氏体不锈钢渗碳方法及其制品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EIRO TOKAJI ET AL: "Fatigue behaviour and fracture mechanism of a 316 stainless steel hardened by carburiz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vol. 26, no. 5, 31 May 2004 (2004-05-31) *
Y. CAO ET AL: "Colossal carbon supersaturation i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carburized at low temperature", 《ACTA MATERIALIA》, vol. 51, no. 14, 15 August 2003 (2003-08-15), pages 4171 - 4181, XP002484779, DOI: doi:10.1016/S1359-6454(03)00235-0 *
姜峰等: "烧结气氛对MIM316L不锈钢致密化和尺寸精度的影响", 《材料科学与工艺》, vol. 13, no. 1, 28 February 2005 (2005-02-28) *
李沐山: "《八十年代世界硬质合金技术进展》", 30 September 1991, article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 pages: 23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2265A (zh) * 2014-10-23 2015-02-25 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不锈钢的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8283A (zh) * 2018-12-05 2019-02-15 武汉轻工大学 一种固体渗碳制备多孔材料的方法及多孔材料
CN110964949A (zh) * 2019-09-29 2020-04-07 辉门环新(安庆)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基体的粉末冶金衬套烧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6979B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38747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wder metal materials
CA2911031C (en) Alloy steel powder for powder metallurg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ron-based sintered body
JP5671526B2 (ja) 高強度低合金焼結鋼
CA2412520C (en)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surface densified powder metal components
JP5389577B2 (ja) 粉末冶金法による焼結体の製造方法
JP6688287B2 (ja) プレアロイ鉄基粉末、プレアロイ鉄基粉末を含有する鉄基粉末混合物、及び鉄基粉末混合物からプレス成形および焼結した部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9128183A (zh) 一种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的制造方法
US20120251377A1 (en) Method for enhancing strength and hardness of powder metallurgy stainless steel
CN102676979A (zh) 提升粉末冶金不锈钢强度及硬度的方法
JP2011094187A (ja) 高強度鉄基焼結体の製造方法
JP4556755B2 (ja) 粉末冶金用混合粉体
JP4789141B2 (ja) 鉄系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544851A (ja) 高炭素表面緻密化燒結鋼製品およびその製法
JP6819624B2 (ja) 粉末冶金用鉄基混合粉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引張強さと耐衝撃性に優れた焼結体
CN111593296A (zh) 一种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CN102676978B (zh) 改善非奥氏体系不锈钢表面机械性质的方法
CN107686938B (zh) 一种铁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929084B2 (ja) 粉末冶金用合金鋼粉ならびに鉄基焼結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76980B (zh) 不锈钢低温渗碳方法
JP3351844B2 (ja) 鉄系焼結材料用の合金鋼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80065184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ntered and carburized porous stainless steel parts
JP6444621B2 (ja) 焼結機械部品
US20150196956A1 (en) Sintered and carburized porous stainless steel part and method thereof
JP2010222649A (ja) 炭素鋼材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炭素鋼材料
TWI421376B (zh) Method of Improving Strength and Hardness of Powder Metallurgy Stainless Ste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11

Address after: China Taiwan Taoyuan County

Patentee after: Taiy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ZH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Taoyuan County

Patentee before: Taiy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2

Address after: Friendship Industrial Zone Songling town of Wujiang city Suzhou 215222 Jiangsu province Shengxin Road No. 368

Patentee after: SUZHOU ZH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Taoyuan County

Co-patentee before: SUZHOU ZH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Taiy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