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2331A -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2331A
CN102662331A CN2012101134095A CN201210113409A CN102662331A CN 102662331 A CN102662331 A CN 102662331A CN 2012101134095 A CN2012101134095 A CN 2012101134095A CN 201210113409 A CN201210113409 A CN 201210113409A CN 102662331 A CN102662331 A CN 102662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model
crane
deflection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34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2331B (zh
Inventor
吴敏
安剑奇
周斌
何勇
王巍
刘庆生
林艺辉
魏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134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623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62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2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2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23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包括利用Pro/E软件建立起重机模型和环境模型,根据工况对挠度形变进行计算,对模型进行节点设置及管理,在起重机模型中将挠度形变添加至吊装过程中的起重机模型上,对起重机进行挠度驱动,使吊装仿真过程的起重机产生挠度形变,提高了吊装操作的仿真精度,对吊装方案的制定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提高了实际操作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能,避免了重复操作,加快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仿真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石油化工、冶金和电力建设等方面的快速、大型化地发展,刺激了对吊装设备的需求,伸缩式吊臂是汽车起重机的一个重要的工作部件。吊装过程中,吊臂承担大荷载,吊臂产生挠度变形,将会影响起重机的工作性能及安全。目前挠度变形主要是采取激光仪等测试设备对桥式起重机主梁等关键设备的进行测量。吊臂的挠度变形仿真实现,影响着起重机吊装仿真的精度,是三维仿真过程的一个新兴的难题。
国内研究吊装仿真方式,没有结合动力学或者有限元分析手段,这种吊装仿真过于理想化,而是采用动力学软件去分析,参数化、交互化的程度过低。
国外的吊装仿真发展比较迅速,例德国Liebherr公司的Liccon系统和Manitowoc公司的Epic系统,这些系统均是自家公司研发的辅助吊装方案选择的工具,允许对自家公司生产的起重进行吊装方案选择,并能对选中的吊装方案进行简单的二维演示。由于它们只针对自家公司的产品进行开发,起重机的数据不是以数据库方式而是以普通文件方式存储,不具有开放性,因此该系统通用性不强。此外该系统只能进行二维显示和模拟,画面不够直观、逼真。在国内,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机械研究中心与中国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运用3DSMAX制作逼真的三维吊装仿真动画,用以演示吊装作业效果和辅助吊装作业的制定。在三维虚拟环境下对吊装的仿真缺乏动力学或者有限元分析,吊装仿真过程是过于理想化的,未结合实际数据进行分析,或动力学的分析的仿真,参数化、交互化程度过低。寻求一种更为通用、可进行参数化设置和人机交互程度高的吊装三维仿真方法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本发明的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能将复杂精密的原型简化为容易处理的简单模型,能真实反映吊装过程中的吊臂的挠度变化状况。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包括计算起重机的吊臂中每一节臂的挠度及转角,将该计算得到的挠度及转角加载到起重机模型中,完成基于虚拟现实的吊装伸缩臂挠度的仿真;
仿真过程为:利用求得的每节臂的转角,驱动所建模型中与转角对应的每节臂,每节臂的子节点产生联动,模拟吊装过程,并在图形界面中实时显示整个吊臂的挠度形变量。
所述的挠度计算方法如下:起重机的吊臂第i节臂的挠度
Figure BDA0000154248870000021
i取整数,从1开始;其中,1为工作时吊臂总长,该值为固定长度,Zi为各节臂臂头到吊臂尾铰点的距离;E为吊臂弹性模量,与材质有关的常量,py为吊臂轴线方向的受力,Mox为转矩;Ixi为各节吊臂对x轴的惯性矩。
所述吊臂轴线方向的受力py的计算方法为py=(Q+q)cosθ+γbGbcosθ;其中Q为输入吊重载荷,q为吊钩与滑轮组重,θ为吊臂与转台的夹角;γb为吊臂自重转换系数,γb=Lzb/l,其中,Lzb为吊臂重心位置,
Figure BDA0000154248870000022
Mzb为吊臂重量,
Figure BDA0000154248870000023
Mi为各臂的重量,Lg_i为各臂在任意工况下的重心位置, Lg _ i = init _ Lg _ i + Σ i = 0 i n i · LS _ MAX _ i , init _ L g i 为在吊臂全缩时各臂重心位置距离吊臂下铰点的距离;ni为各臂的伸缩百分比,LS_MAXi为每节臂的最大伸缩量,Mox为转矩,Mox=(Q+q)sinθ*e2-Ts*e1,e1,e2为上、下滑轮力臂长,Ts为吊绳所受拉力,Ts=1/n(Q+q),n为吊钩倍率,取整数;x,y分别为所建模型中的坐标轴;每节臂的挠度转角θi的计算公式如下:
θ i = df i dl = 1 EI xi [ p y ( l - Z i - 1 ) 2 - p y ( l - Z i ) 2 + M ox ( l - Z i - 1 ) - M ox ( l - Z i ) ]
上述中的参数i为整数,从1开始取值;
第一节臂被油缸分成两段,油缸对吊臂的支撑点到吊臂尾铰点距离为a,Z0被分为两段距离,分别为a和Z0-a,该臂的挠度f0计算为:
f 0 = ∫ 0 a p y ( 1 - a ) 2 + M 0 x ( 1 - a ) a 2 EI x 0 x 2 dx + ∫ 1 - z 0 1 - a ( p y x + M 0 x ) x EI x 0 dx , 其相应的转角θ0计算为:
θ 0 = df 0 dl = 1 EI X 0 [ ( 2 Z 0 - 4 a / 3 ) p y l + ( a 2 - z 0 2 ) p y + M 0 x Z 0 - 2 a M 0 x / 3 ] .
其中吊钩倍率的选取依据吊装物的重量及吊绳的负重确定,即吊绳数量,取整数;
所述的起重机模型采用以下步骤搭建:
1)预处理:从厂家获取起重机的原外观模型,在pro/e中对获得的原外观模型中每个部件进行收缩包络处理,包括填孔、忽略面组及忽略小曲面处理;
其中包络处理的阈值,从2-6中选取;
2)组装模型:在pro/e中根据预处理步骤中获得的零件模型构建起重机外观模型,并依据起重机工作时各部件的工作特征,包括回转台的转动、油缸的伸缩和变幅、吊钩的起升和下降,吊臂的伸缩、变幅和回转,在预处理后的外观模型中添加起重机对应部件的驱动轴;
3)模型分类:将组装后的外观模型按照起重机工作时部件间的联动关系,将其进行模块化分类,包括臂、吊钩、油缸、转台、腿、底盘以及组装模型步骤中添加的驱动轴模块;
4)数据格式转换:利用DeepExploration软件,依据起重机原型,对模型中各部件设置模型材质信息,材质信息设置包括阴影、扩散、高光、放射及不透明度处理;接着将上述得到的数据从.asm转换为VC++支持的.cpp数据,在得到的数据文件中获得模型中的点、面索引、法线、材质以及材质索引信息;
5)在vc++运行环境中,输入上述得到的.cpp数据文件,调用OpenGLAPI工具绘制起重机模型;
6)进行节点设置:将起重机的固定部分、转台、吊臂及油缸四个部分设为主节点,按照吊装结构顺序,依次设定吊臂中各节臂为对应前面臂的子节点,管理每个节点后面的所有子节点。
所述起重机模型搭建步骤2)中,对经过收缩包络后的起重机零件模型,若零件模型结构存在缝隙,则在pro/e中采用多个平面修补缝隙。
模拟吊装过程中,实时显示吊装物及吊臂的具体位置信息。
对各节臂臂头到吊臂尾铰点的距离Zi的计算,采用同各臂在任意工况下的重心位置Lg_i的计算方式获得,为在吊臂全缩时各臂臂头到吊臂下铰点的距离;ni为各臂的伸缩百分比,LS_MAXi为每节臂的最大伸缩量。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利用Pro/E将复杂精密的原型简化为容易处理简单模型,使其满足起重机模型的基本结构,能适用于多种起重机建模,同时增加了该模型的扩展性;采用OpenGL软件,高效开发3D场景的程序单元和三维虚拟现实场景的交互技术,通过对挠度形变计算,在VC++6.0上调用或重载OpenGL的函数,在起重机模型中实现三维模型中挠度形变,提高了吊装操作的仿真精度,对吊装方案的制定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操作前,运用此方法进行仿真,提高了实际操作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能,避免了重复操作,加快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仿真方法,能适用于多种起重机建模;在得到挠度形变计算的同时,实现了三维模型中吊臂的挠度形变重现,实现方法简单,与实际挠度形变数据相比,仿真结果误差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整体设计流程图;
图2本发明挠度驱动实现的流程图;
图3起重机臂Pro/E模型图中添加的驱动轴;
图4起重机零件Pro/E模型图(图a为预处理后模型图,图b为修补后模型图);
图5起重机在垂直平面内的受力分析图;
图6本发明三维场景下仿真效果图(图a未对挠度形变仿真效果图,图b挠度形变仿真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整个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以吊一个Q=10吨的物体说明为例,本发明基于某制造商的起重机负载工况的挠度变形显示。在仿真场景中,设置了起重机回转中心为坐标系的原点;该起重机有6节臂,所以i的取值范围是[0,1,2,3,4,5],在基本臂和二、三、四、五、六节臂的上盖板分别按0%、46%、92%、100%比例布置四个臂销孔。
1.固定参数的获取。各节臂的最大伸长量LS_MAX均为9.8米,第1-6节臂全缩时各节臂重心距离下铰点的距离init_Lgi,i∈(0,5)分别为6.057米,6.340米,6.571米,6.858米,6.081米,8.393米。变幅油缸对吊臂支撑点到吊臂尾铰点距离为a为6.880米。第1-6节臂全缩时各节臂臂头到吊臂尾铰点的距离init_Zi,i∈(0,5)分别为12.410米,12.610米,12.810米,13.010米,13.210米,13.580米。在垂直平面内,第1-6节臂对水平方向的惯性矩Ixi,i∈(0,5)分别为6.62e9千克/平方米,5.19e9千克/平方米,3.98e9千克/平方米,2.9e9千克/平方米,2.1e9千克/平方米,1.327e9千克/平方米,吊臂的弹性模量E为210e3吉帕。上滑轮的力臂长e1为0.5米,下滑轮的力臂长e2为0.6米。第1-6节臂的重量Mi,i∈(0,5)分别为3733.8千克,3051.8千克,2773.9千克,2352千克,2014千克,1877千克。采取了2-6节臂全伸的工况,即ni=100%,i∈(1,5)。
设置吊装物的坐标为(21.3,3,0),臂的尾绞点到吊装物中心的距离d=21.3,仰角为
θ = arccos d l = 69.7 ;
吊钩重量Gb为1.3吨,倍率n为4,Q=10*1000*9.8=98000(N),q=1.3*1000*9.8=12740(N),可得到Mzb=Gb=3733.8*9.8+3051.8*9.8+2773*9.8+2352*9.8+2014*9.8+1877*9.8=154855.7(N)γb=Lzb/l=0.445,其中1=61410(mm),Lzb=27254(mm),Ts=1/n(Q+q)=27685(N),Py=62270.3(N),Mox=(Q+q)sinθ*e2-Ts*e1=48473611.7(N);
依据Lg_i的计算公式: Lg _ i = init _ Lg _ i + Σ i = 0 i n i · LS _ MAX _ i , 可求得Lg_0=6057(mm);
Lg_1=16140(mm);Lg_2=26171(mm);Lg_3=36258(mm);Lg_4=46281(mm);Lg_5=57393(mm);
依据Zi计算公式, Z i = init _ Z i + Σ i = 0 i n i · LS _ MAX _ i , 可求得Z0=12410(mm);
Z1=22210(mm);Z3=32010(mm);Z4=41810(mm);Z5=51610(mm);
依据挠度计算和转角计算公式,可得到:
f0=984mm;f1=1112mm;f2=884mm;f3=628mm;f4=325mm;f5=78mm;
θ0=1.48;θ1=2.85;θ2=2.90;θ3=2.857;θ4=2.39;θ5=1.33;
2.Pro/E建立起重机模型过程如下:
1)预处理:依据生厂商提供的起重机零部件模型,在Pro/E中对起重机进行收缩包络处理,减少起重机模型外观的复杂曲面信息,从而降低后续程序处理的数据量;包括进行填孔、忽略组面和忽略小曲面处理,忽略组面和忽略小曲面的阈值设定为3,如图4中a图所示为预处理后的零件模型结构图;
2)组装模型:经收缩包络后的起重机零件模型,对零件上面信息不完整的或存在较大缝隙的地方,采用多个特征去弥补,如图4中b图所示为修补后的零件模型结构图。然后根据起重机原型,把起重机的各个零部件搭建成整个起重机。在模型中,依据起重机工作时各部件的工作特征,添加驱动轴;吊装过程转台要进行回转,在回转台中心加入一条驱动轴;吊臂的尾铰点处会存在回转、变幅、伸缩以及挠度驱动动作,在尾铰点处加入一条驱动轴;油缸与吊臂的上、下铰点需要实现油缸的变幅和伸缩,在这两个铰点分别加入一条驱动轴;吊钩需要实现吊钩起钩和落钩,在吊钩这个地方添加一条驱动轴;
3)模型分类:将模型中按照起重机工作时部件间的联动关系,将其进行模块化分类,模块包括六节臂、吊钩、油缸、转台、支腿、底盘以及组装模型步骤中添加的驱动轴;
4)数据格式转换:利用DeepExploration软件,依据起重机原型,对模型中各部件设置模型材质信息,材质设置包括阴影、扩散、高光、放射及不透明度处理;接着将上述得到的数据从.asm转换为VC++支持的.cpp数据,在得到的数据文件中获得模型中的点、面索引、法线、材质以及材质索引信息;
5)在vc++运行环境中,输入上述得到的.cpp数据文件,调用OpenGL API工具绘制起重机模型。
6)获取实际吊装现场空间信息,将现场空间内起重机周围的物体绘制到起重机模型所在的场景中;
7)进行节点设置:将起重机的固定部分、转台、吊臂及油缸四个部分设为主节点,按照吊装结构顺序,依次设定吊臂中各节臂为对应前面臂的子节点,管理每个节点后面的所有子节点,各个节点顺序为:第六节臂、吊钩、第五节臂、第四节臂、第三节臂、第二节臂、油缸、第一节臂、转台、支腿1-4、底盘;
本实施例中在装配起重机完成后,各节臂的伸缩信息就可确定,本实施例全为100%,吊装过程起重机不能更改配置。
设定第1节臂的旋转轴中心坐标(x0,y0,0),根据OpenGL对象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的转换关系以及模型装配时的各臂之间的顺序,得到第i节臂的驱动轴中心坐标如下这(x0+D*(i-1)+2.2,y0,0)其中D为模型装配时各节臂的距离尺寸,22为考虑模型间隙及尺寸误差所做的补偿。本实例中,D=0.24m。第一节臂驱动轴中心(-5.466002,3.4799,0),在竖直平面内,第2-6节臂的挠度驱动旋转轴中心(i=2-6)分别为第2节臂(-3.266002,3.4799,0)、第3节臂(-3.026,3.4799,0)、第4节臂(-2.786,3.4799,0)、第5节臂(-2.546,3.4799,0)、第6节臂(-2.306,3.4799,0)。
起重机吊装作业过程具有变幅、回转、升降三种动作,吊装过程实时调用挠度驱动进行显示。最后挠度的变形量分解成垂直挠度和水平挠度进行显示,如图5所示。垂直挠度近似等于总挠度乘以起重机臂仰角的余弦值,水平挠度近似等于总挠度乘以起重机臂仰角的正弦值。进行多次、反复的挠度变形测试,垂直挠度与实际值对比如表1所示。
表1挠度三维实现效果与实际效果比较
Figure BDA0000154248870000071
(注:表中臂架组合方式表示的是2-6节臂按0%、46%、92%、100%比例的组合,1表示全缩,2表示按46%伸出,3表示按92%伸出,4表示按100%伸出。实际挠度由课题合作方-某起重机生产制造商提供。)
经多次、反复的测试,挠度计算值与实际测得计算值相比,误差的来源主要有数据的测量误差和垂直挠度的近似计算,但是总体误差相对较小,验证了挠度计算的有效性。
在相同工况下,对比未将挠度形变添加至模型中的结构图,如图6(a)所示,可观察到吊装仿真过程中,对挠度形变的建模仿真,如图6(b)所示,与实际情况相差甚小,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吊装在实际环境中的工作状况,而没有挠度形变的模型仿真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挠度变形影响起重机的性能,对仿真三维吊装虚拟过程来说,垂直挠度影响吊装物的竖直方向的坐标位置,水平挠度影响吊装物水平方向的坐标位置和起重机的工作幅度,若没有进行挠度计算,可能会引起吊装仿真的误操作或冗余操作或碰撞检测错误。基于上述的汽车吊伸缩臂挠度变形的虚拟现实仿真设计方法,应用到三维吊装虚拟仿真过程,使起重机吊装仿真过程更逼真,制定的吊装方案也更有指导意义。

Claims (7)

1.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起重机的吊臂中每一节臂的挠度及转角,将该计算得到的挠度及转角加载到起重机模型中,完成基于虚拟现实的吊装伸缩臂挠度的仿真;
仿真过程为:利用求得的每节臂的转角,驱动所建模型中与转角对应的每节臂,每节臂的子节点产生联动,模拟吊装过程,并在图形界面中实时显示整个吊臂的挠度形变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挠度计算方法如下:起重机的吊臂第i节臂的挠度
Figure FDA0000154248860000011
i取整数,从1开始;其中,l为工作时吊臂总长,该值为固定长度,Zi为各节臂臂头到吊臂尾铰点的距离;E为吊臂弹性模量,与材质有关的常量,py为吊臂轴线方向的受力,Mox为转矩;Ixi为各节吊臂对x轴的惯性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轴线方向的受力py的计算方法为py=(Q+q)cosθ+γbGbcosθ;其中Q为输入吊重载荷,q为吊钩与滑轮组重,θ为吊臂与转台的夹角;γb为吊臂自重转换系数,γb=Lzb/l,其中,Lzb为吊臂重心位置,
Figure FDA0000154248860000012
Mzb为吊臂重量,
Figure FDA0000154248860000013
Mi为各臂的重量,Lg_i为各臂在任意工况下的重心位置, Lg _ i = init _ Lg _ i + Σ i = 0 i n i · LS _ MAX _ i , init _ L g i 为在吊臂全缩时各臂重心位置距离吊臂下铰点的距离;ni为各臂的伸缩百分比,LS_MAXi为每节臂的最大伸缩量,Mox为转矩,Mox=(Q+q)sinθ*e2-Ts*e1,e1,e2为上、下滑轮力臂长,Ts为吊绳所受拉力,Ts=1/n(Q+q),n为吊钩倍率,取整数;x,y分别为所建模型中的坐标轴;每节臂的挠度转角θi的计算公式如下:
θ i = df i dl = 1 EI xi [ p y ( l - Z i - 1 ) 2 - p y ( l - Z i ) 2 + M ox ( l - Z i - 1 ) - M ox ( l - Z i ) ]
上述中的参数i为整数,从1开始取值;
第一节臂被油缸分成两段,油缸对吊臂的支撑点到吊臂尾铰点距离为a,Z0被分为两段距离,分别为a和Z0-a,该臂的挠度f0计算为:
f 0 = ∫ 0 a p y ( 1 - a ) 2 + M 0 x ( 1 - a ) a 2 EI x 0 x 2 dx + ∫ 1 - z 0 1 - a ( p y x + M 0 x ) x EI x 0 dx , 其相应的转角θ0计算为:
θ 0 = df 0 dl = 1 EI X 0 [ ( 2 Z 0 - 4 a / 3 ) p y l + ( a 2 - z 0 2 ) p y + M 0 x Z 0 - 2 a M 0 x / 3 ]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重机模型采用以下步骤搭建:
1)预处理:从厂家获取起重机的原外观模型,在pro/e中对获得的原外观模型中每个部件进行收缩包络处理,包括填孔、忽略面组及忽略小曲面处理;
2)组装模型:在pro/e中根据预处理步骤中获得的零件模型构建起重机外观模型,并依据起重机工作时各部件的工作特征,包括回转台的转动、油缸的伸缩和变幅、吊钩的起升和下降,吊臂的伸缩、变幅和回转,在预处理后的外观模型中添加起重机对应部件的驱动轴;
3)模型分类:将组装后的外观模型按照起重机工作时部件间的联动关系,将其进行模块化分类,包括臂、吊钩、油缸、转台、腿、底盘以及组装模型步骤中添加的驱动轴模块;
4)数据格式转换:利用DeepExploration软件,依据起重机原型,对模型中各部件设置模型材质信息,材质信息设置包括阴影、扩散、高光、放射及不透明度处理;接着将上述得到的数据从.asm转换为VC++支持的.cpp数据,在得到的数据文件中获得模型中的点、面索引、法线、材质以及材质索引信息;
5)在vc++运行环境中,输入上述得到的.cpp数据文件,调用OpenGLAPI工具绘制起重机模型;
6)进行节点设置:将起重机的固定部分、转台、吊臂及油缸四个部分设为主节点,按照吊装结构顺序,依次设定吊臂中各节臂为对应前面臂的子节点,管理每个节点后面的所有子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模型搭建步骤2)中,对经过收缩包络后的起重机零件模型,若零件模型结构存在缝隙,则在pro/e中采用多个平面修补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拟吊装过程中,实时显示吊装物及吊臂的具体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起重机模型搭建后,获取实际吊装现场空间信息,将现场空间内起重机周围的物体绘制到起重机模型所在的场景中。
CN201210113409.5A 2012-04-17 2012-04-17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2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3409.5A CN102662331B (zh) 2012-04-17 2012-04-17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3409.5A CN102662331B (zh) 2012-04-17 2012-04-17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2331A true CN102662331A (zh) 2012-09-12
CN102662331B CN102662331B (zh) 2014-03-12

Family

ID=46771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34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2331B (zh) 2012-04-17 2012-04-17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6233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8254A (zh) * 2014-06-12 2014-08-27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伸缩吊臂静态模型的集成优化方法
CN105095543A (zh) * 2014-05-14 2015-1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大型设备吊装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31144A (zh) * 2015-12-31 2016-06-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考虑动载荷的汽车起重机吊臂挠度计算方法
CN106446410A (zh) * 2016-09-24 2017-02-22 上海大学 门座式起重机三维快速建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3802A (zh) * 2015-12-31 2016-06-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三维分析的汽车起重机吊臂挠度计算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7574A (ja) * 1999-02-23 2000-09-12 Ohbayashi Corp クレーン運転データ作成システム及びクレーン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JP2003081580A (ja) * 2001-09-14 2003-03-19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クレーン模擬実験装置
CN101046926A (zh) * 2007-04-28 2007-10-03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起重机虚拟操纵系统
CN101419756A (zh) * 2008-11-24 2009-04-29 常州基腾电气有限公司 港口起重机模拟操作系统
CN101575075A (zh) * 2009-06-05 2009-11-11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起重机及其多节同步伸缩臂装置
CN101655786A (zh) * 2009-09-16 2010-02-24 山东建筑大学 塔式起重机操作模拟培训虚拟现实软件系统
CN101837928A (zh) * 2009-03-20 2010-09-22 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起重设备实时工况采集与记录装置
CN102289530A (zh) * 2010-06-21 2011-12-21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通用型主梁参数化计算机建模系统
CN102360396A (zh) * 2011-09-27 2012-02-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Virtools的虚拟双梁桥式起重机的构建方法
CN102402638A (zh) * 2011-12-20 2012-04-04 明媚 基于Modelica语言的液压起升机构仿真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7574A (ja) * 1999-02-23 2000-09-12 Ohbayashi Corp クレーン運転データ作成システム及びクレーン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JP2003081580A (ja) * 2001-09-14 2003-03-19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クレーン模擬実験装置
CN101046926A (zh) * 2007-04-28 2007-10-03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起重机虚拟操纵系统
CN101419756A (zh) * 2008-11-24 2009-04-29 常州基腾电气有限公司 港口起重机模拟操作系统
CN101837928A (zh) * 2009-03-20 2010-09-22 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起重设备实时工况采集与记录装置
CN101575075A (zh) * 2009-06-05 2009-11-11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起重机及其多节同步伸缩臂装置
CN101655786A (zh) * 2009-09-16 2010-02-24 山东建筑大学 塔式起重机操作模拟培训虚拟现实软件系统
CN102289530A (zh) * 2010-06-21 2011-12-21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通用型主梁参数化计算机建模系统
CN102360396A (zh) * 2011-09-27 2012-02-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Virtools的虚拟双梁桥式起重机的构建方法
CN102402638A (zh) * 2011-12-20 2012-04-04 明媚 基于Modelica语言的液压起升机构仿真建模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5543A (zh) * 2014-05-14 2015-1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大型设备吊装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95543B (zh) * 2014-05-14 2018-08-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大型设备吊装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08254A (zh) * 2014-06-12 2014-08-27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伸缩吊臂静态模型的集成优化方法
CN104008254B (zh) * 2014-06-12 2017-01-11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伸缩吊臂静态模型的集成优化方法
CN105631144A (zh) * 2015-12-31 2016-06-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考虑动载荷的汽车起重机吊臂挠度计算方法
CN105631144B (zh) * 2015-12-31 2019-01-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考虑动载荷的汽车起重机吊臂挠度计算方法
CN106446410A (zh) * 2016-09-24 2017-02-22 上海大学 门座式起重机三维快速建模方法
CN106446410B (zh) * 2016-09-24 2019-08-16 上海大学 门座式起重机三维快速建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2331B (zh)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3196B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起重机吊装仿真方法
CN102662331B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汽车吊臂挠度的仿真方法
CN102360396A (zh) 一种基于Virtools的虚拟双梁桥式起重机的构建方法
CN106426176A (zh) 一种六自由度空间机械臂动态负载能力工作空间分析方法
Anderson et al. Basic structural dynamics
CN102968059B (zh) 飞机起落架模拟器
CN102566438B (zh) 基于Modelica语言的汽车起重机变幅机构仿真建模方法
CN105095543A (zh) 模拟大型设备吊装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58088B (zh) 一种双台起重机协同作业载荷分配方法
CN106709264A (zh) 双起重机系统变幅角响应建模算法及随机响应域预测方法
CN110162816A (zh) 八连杆机械压力机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CN103147431B (zh) 一种垂直升船机机械同步系统的相似模拟方法
CN107679277A (zh) 双起重机系统动力学建模算法及非奇异区间参数设计方法
Jiao et a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pulling point position of luffing jib on portal crane
CN115455739B (zh) 交互式风机安装的模拟方法及模拟系统
CN104671097A (zh) 一种基于输入整形技术的船用吊车控制器
CN103064297B (zh) 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双移动式起重机协同吊装仿真方法
CN112100756B (zh) 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双起重机系统静力学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CN103217924B (zh) 面向实时控制应用的过约束重型并联机床动力学建模方法
He et al. Lifting platform in jack-up offshore platform based on virtual prototyping
Spiridonov et al. Simulation Modeling of the Tilting Mechanism of the Main Trolley of the Turnaround Charging Crane
CN108121849A (zh) 一种起重机组合臂架三维高精度虚拟显示方法
CN109460627A (zh) 全塔机回转平台静力仿真分析的方法和装置
Zheng et al. Dynamic model studies of telescopic crane with a lifting and pulling load movement
An et al. A calculation method of crane deflection considering the boom ga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