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6413A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6413A
CN102656413A CN201080057241XA CN201080057241A CN102656413A CN 102656413 A CN102656413 A CN 102656413A CN 201080057241X A CN201080057241X A CN 201080057241XA CN 201080057241 A CN201080057241 A CN 201080057241A CN 102656413 A CN102656413 A CN 102656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ezer
heat insulating
insulating box
inboard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72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6413B (zh
Inventor
平井刚树
中村亚有子
上野理
伊藤嘉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56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6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2Walls defining a cabinet

Abstract

能够提供一种冷藏库,包括冷藏库主体(20),该冷藏库主体具有在内部形成冷藏室(29)等贮藏室的隔热箱体(21)。隔热箱体(21)具有;外箱(23)、内箱(22)和在外箱(23)与内箱(22)之间填充的隔热材料(24)。它还具有收纳部(101),用来收纳在包括构成冷冻循环的装置的冷冻循环相关设备中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外部装置。收纳部(101)配置于隔热箱体(21)的最下部的贮藏室的里侧下部。包括最下部的贮藏室的底面部与收纳部的底面部一体地形成的隔热壁。根据该结构,外箱(23)的下部的刚性增强,因此,隔热箱体(21)整体的刚性高。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隔热箱体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用于冷藏库的隔热箱体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里侧下部具有凹部。图18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冷藏库1的隔热箱体2具有钢板制的外箱3和树脂制的内箱4。在外箱3与内箱4之间通过发泡填充隔热材料5。隔热箱体2在里侧下部具有凹部2a。凹部2a形成为将隔热箱体2的里侧下部的一部分在整个左右方向上切除的形状。在凹部2a中设置有机械室8。在机械室8中设置有:压缩机6、和支承压缩机6的压缩机支承台7。压缩机6形成冷冻循环的一部分。
隔热箱体2的下部的结构对隔热箱体2的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上述结构的隔热箱体2在里侧下部具有凹部2a,因此,刚性下降。在隔热箱体2的刚性下降的情况下,因隔热箱体2变形,隔热箱体2的耐久性下降。另外,因该变形,在隔热箱体2产生间隙。因该间隙,隔热箱体2的隔热性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8466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箱体的刚性高的冷藏库。本发明的冷藏库包括冷藏库主体,该冷藏库主体具有在内部形成有贮藏室的隔热箱体。此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隔热箱体具有:外箱、内箱和由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的隔热材料所形成的隔热壁。此外,本发明的冷藏库具有收纳部,在包括构成冷冻循环的设备的冷冻循环相关设备中,用来收纳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外部设备。此外,本发明的冷藏库的收纳部配置在隔热箱体的最下部的贮藏室的里侧下部。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包括:最下部的贮藏室的底面部与收纳部的底面部一体地形成的隔热壁。根据该结构,外箱的下部的刚性增强,因此,整个隔热箱体的刚性增强。
像这样,根据本发明,隔热箱体的刚性增强。由此,能够得到变形少且可靠性高的冷藏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正面图。
图2是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3是同实施方式中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仰视图。
图5是图1的5-5线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7是同实施方式中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其它结构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11是同实施方式中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13是同实施方式中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15是同实施方式中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17是同实施方式中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现有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正面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2是从右侧看到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仰视图。此外,在图2中,左侧是冷藏库的正面。在图4中,下侧是冷藏库的正面。
冷藏库主体20的隔热箱体21由:内箱22、外箱23、和隔热材料24构成。内箱22采用树脂形成。外箱23采用钢板等金属磁性体、且热传导性好的材料形成。隔热材料24被填充在内箱22与外箱23之间。由内箱22、外箱23、和填充在它们之间的隔热材料24形成隔热壁。即,被构成内箱22和外箱23等的壁面夹着的隔热材料24作为隔热壁起作用。隔热箱体21在前面具有前面开口部21a。隔热箱体21的内部被分隔壁25、26、27、28分隔。由此,在隔热箱体21形成有多个贮藏室。多个贮藏室从上至下是冷藏室29、制冰室30、第一冷冻室31、第二冷冻室32、蔬菜室33。此外,如图1所示,制冰室30与第一冷冻室31横向并列地形成。
各个贮藏室分别具有门。具体而言,各个门是冷藏室门29a、制冰室门30a、第一冷冻室门31a、第二冷冻室门32a、蔬菜室门33a。各个门具有隔热壁。通过关闭各个门,前面开口部21a被关闭。即,各个贮藏室由各个门来开闭。冷藏室门29a在右上端具有上部合页34,在右下端具有下部合页35。上部合页34和下部合页35各自具有旋转轴。由此,冷藏室门29a向隔热箱体21旋转并开闭。与其它的门对应的贮藏室为抽屉式。即,利用在各贮藏室中具有的滑轨部件36,各个门向隔热箱体21在前后方向开闭。
滑轨部件36根据各个贮藏室的抽屉容量、和抽屉长度而构成。例如,在容量小的制冰室30、和容量大的蔬菜室33中,采用不同的部件且在不同的位置构成。
在关闭各门的情况下,在各门的隔热箱体21侧的面、与前面开口部21a之间形成有5mm左右的空间37。在各门的隔热箱体21侧的面的周围设置有垫片38。此外,在图1中,表示了设置于冷藏室门29a的垫片38,但是,在其它的贮藏室的门也同样设置有垫片38。垫片38具有磁铁。根据磁铁的磁力,垫片38紧贴于作为前面开口部21a的周围的构成外箱23的钢板。由此,各个储藏室被密闭。
在隔热箱体21设置有用来冷却冷藏库主体20的冷冻循环。冷冻循环通过依次将压缩机50、由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等构成的冷凝器、减压器(图中未示)、和蒸发器51依次连通而构成。像这样,构成一系列的制冷剂流道。
另外,因冷冻循环的运转,在蒸发器51中产生霜。将霜融化使其变成水的动作称作除霜。将霜融化而产生的水称作除霜水。于是,作为冷冻循环所需的冷冻循环相关设备,冷藏库主体20具有用来使除霜水蒸发的除霜水处理部100。
在包括这些冷冻循环的各个设备的冷冻循环相关设备中,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外部设备为压缩机50和除霜水处理部100。作为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外部设备的压缩机50使用往复运动型压缩机。往复运动型压缩机通过活塞在气缸的内部往复运动来进行制冷剂的压缩。作为制冷剂,例如使用异丁烷。异丁烷是烃类制冷剂。异丁烷一般作为替代氟利昂用作家庭用冷藏库的制冷剂。异丁烷是可燃性,比重比空气大。
作为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外部设备的除霜水处理部100设置于隔热箱体21的里侧下部。具体而言,在背面部件61的下部形成孔61a。在孔61a中安装有树脂制的收纳部101。收纳部101的背面侧开放,在内部设置有压缩机50与除霜水处理单元102。由收纳部101、压缩机50、除霜水处理单元102构成除霜水处理部100。
如图4所示,作为冷凝器的侧部制冷剂配管52紧固于外箱23的左右的两侧面的内侧、即隔热材料24的一侧。作为冷凝器的前部制冷剂配管53紧固于外箱23的前面开口部21a附近,且隔热材料24的一侧。即,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位于隔热壁的内侧。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占冷凝器全长的80%以上。
此处,对前部制冷剂配管53设置于外箱23的位置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前部制冷剂配管53由将隔热箱体21的上侧作为开放端的一根配管形成。前部制冷剂配管53与侧部制冷剂配管52同样,设置于分隔壁25的上方,即在冷藏室29的侧方,从前面开口部21a向里侧90mm的位置。即,前部制冷剂配管53紧固在外箱23的隔热材料24一侧。
另一方面,前部制冷剂配管53在分隔壁25的下方,设置于更靠前面一侧。图5是图1的5-5线的截面图。即,图5是水平地切断隔热箱体21的分隔壁25的下方的前面左侧的截面图。在图5中,下侧是冷藏库主体20的正面侧。前部制冷剂配管53在分隔壁25的下方,沿着外箱23的前面凸缘23a设置。外箱23的前面凸缘23a由:作为贮藏室的前面的外凸缘23b、和形成于外凸缘23b的背面侧的内凸缘23c构成。因此,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下部设置于由内凸缘23c与前面凸缘23a所形成的角部的、且隔热材料24所填充的一侧。
如上所述,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作为冷凝器构成冷冻循环的一部分。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将制冷剂冷凝时的冷凝热散热。通过该散热,防止隔热箱体21的左右的侧面与前面开口部21a的附近以及垫片38的结露。即,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作为发热元件起作用。
如图3及图4所示,外箱23由主部件60与上面部件62以及背面部件61构成。主部件60通过底面部60a与左右的侧面部60b的一体化而形成。上面部件62形成外箱23的上面。背面部件61形成外箱23的里面、即冷藏库主体20的背面。
在侧部制冷剂配管52的至少与制冰室30、第一冷冻室31、第二冷冻室32对置的部分设置有真空隔热材料70。真空隔热材料70夹着侧部制冷剂配管52固定在主部件60的隔热材料24侧。真空隔热材料70的热传导率比隔热材料24的热传导率小。
隔热箱体21在底面具有两个前侧支承脚80和两个里侧支承脚90作为支承脚。前侧支承脚80设置于冷藏库主体20的前侧的左右的角部。里侧支承脚90设置于冷藏库主体20的里侧的左右的角部。
具体而言,前侧支承脚80紧固在主部件60的底面,且比两个侧面更靠内侧。前侧支承脚80的前侧前端部81按照从前面开口部21a突出直至与蔬菜室门33a的前面大致相同位置的方式设置。冷藏库主体20被前侧前端部81支承。
里侧支承脚90设置于主部件60的底面的,隔热箱体21的里侧的左右的角部的倒角区域21c。倒角区域21c是由:设置于隔热箱体21的里侧的左右的角部的倒角部21b的面、冷藏库主体20的侧面的延长面和冷藏库主体20的背面的延长面围成的区域。里侧支承脚90的里侧前端部91按照突出至隔热箱体21的最里面的附近的方式设置。冷藏库主体20被里侧前端部91支承。
作为前侧支承脚80和里侧支承脚90,例如使用调节器和小脚轮。调节器是具备高度调节功能的支脚。利用调节器来调节冷藏库主体20相对于地面的姿势。小脚轮是具备辊等的支脚。利用小脚轮,冷藏库主体20的移动变得容易。
在蔬菜室33的里侧下部、即内箱22的里侧下部形成有下凹部22b。下凹部22b与收纳作为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外部设备的除霜水处理部100的收纳部101的形状对应地形成。在下凹部22b与收纳部101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24。另外,在收纳部101的左右的两侧面和底面与主部件60之间也填充有隔热材料24。像这样,形成收纳部101的周围的隔热壁。收纳部101的周围的隔热壁,具有与蔬菜室33的左右的两侧面和底面的隔热壁相同的厚度。
该相同的厚度包括大致相同的厚度的情况。具体而言,收纳部101的最前面侧的底面隔热壁的厚度是蔬菜室33的最里侧的底面的隔热壁的厚度的±10%、即90%~110%的厚度。
另外,在收纳部101的周围,在底面隔热壁以外形成有侧面的隔热壁。侧面的隔热壁由:构成隔热箱体21的左右面的左右的隔热壁、和形成于收纳部101与蔬菜室33之间的隔热壁组成。收纳部101的侧面的隔热壁的厚度最优选为收纳部101的底面的隔热壁的厚度的±10%、即90%~110%的厚度。但是,因设计上的制约等,收纳部101的侧面的隔热壁的厚度也可以为收纳部101的底面的隔热壁的厚度的±15%、即85%~115%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底面部的附近的刚性不偏移,形成刚性高的隔热箱体21。收纳部101的下部的隔热壁与蔬菜室33的底面的隔热壁大致水平(包括水平),与隔热箱体21的隔热壁连续地一体形成。
在作为隔热箱体21的最下部的贮藏室的蔬菜室33的里侧下部设置的收纳部101,包括从蔬菜室33的底面的隔热壁60a延伸出来的延伸部101a。蔬菜室33的底面的隔热壁60a与延伸部101a一体地形成。另外,收纳部101的背面侧被罩101b覆盖。在罩101b形成有与作为冷藏库周围的空气的外部空气连通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在收纳部101有空气与外部空气的出入。即,收纳部101的内部暴露在外部空气中。
在使用发泡隔热材料作为隔热材料24的情况下,在内箱22与外箱23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在该填充的同时,在收纳部101的周围填充隔热材料24,由此,隔热箱体21的刚性进一步增强。
对于采用以上方式构成的冷藏库,说明其操作、作用。
压缩机50操作,制冷剂被压缩。被压缩的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从压缩机50排出。所排出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与冷藏库主体20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散热。通过该散热,防止主部件60的左右的侧面部60b、前面开口部21a的附近、以及垫片38的结露。因散热制冷剂冷凝,变成冷凝液。变成冷凝液的制冷剂在减压器被减压。被减压后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与贮藏室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蒸发。因该蒸发,蒸发器周边的空气变成低温。使该变成低温的空气在贮藏室的内部循环,由此,贮藏室被冷却。作为冷凝器所需的散热量的大部分由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承担。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剂使用异丁烷。异丁烷是烃类制冷剂。
在表1中,表示异丁烷、R134a、CO2的-30℃的饱和液中的物理属性值。R134a是现有的替代氟利昂。CO2是自然制冷剂。
表1
Figure BDA00001771636300071
如表1所示,异丁烷的单位体积的冷冻能力是520.8kJ。与此相反,R134a的单位体积的冷冻能力是971.6kJ。即,异丁烷的单位体积的冷冻能力与R134a相比较大约为其1/2。因此,为了使异丁烷的冷冻能力与R134a同等,压缩机50具有大约两倍的气缸容积。
CO2的单位体积的冷冻能力为11258.5kJ。即,异丁烷的单位体积的冷冻能力与CO2相比较大约为其1/20。因此,为了使异丁烷的冷冻能力与CO2同等,压缩机50具有大约20倍的气缸容积。
一般情况下,气缸容积大的压缩机,压缩机内部的失衡量大。因此,气缸容积大的压缩机50有振动增加的倾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箱体21的下部的刚性提高,由此,隔热箱体21的刚性提高,因此,即使在搭载气缸容积大的压缩机50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压缩机50的振动引起的冷藏库的振动。
此外,由下凹部22b、收纳部101和在它们之间填充的隔热材料24形成机械室104。压缩机50设置于机械室104。通过填充隔热材料24,机械室104的刚性高。因此,即使在搭载气缸容积大的压缩机50的情况下,也能减少压缩机50的振动传到冷藏库。即,能够搭载气缸容积大的压缩机50。
如前所述,在比侧部制冷剂配管52更靠贮藏室一侧设置有真空隔热材料70。由此,减少从侧部制冷剂配管52散热的热量侵入贮藏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隔热材料70至少设置在与制冰室30、第一冷冻室31、第二冷冻室32对置的地方。一般情况下,真空隔热材料70的比重比隔热材料24大。因此,通过降低真空隔热材料70的使用量,冷藏库主体20的重量变轻。
另一方面,在冷藏库主体20的重量增大也可以的情况下,真空隔热材料70设置在多处。具体而言,真空隔热材料70设置于隔热箱体21的两侧面、底面、背面。由此,进一步减少热量侵入贮藏室。因热量的侵入减少,冷藏库主体20的耗电量降低。除此之外,真空隔热材料70与采用聚氨酯制成的隔热材料相比,刚性更高。因此,真空隔热材料70具有使隔热箱体21的刚性增强的效果。
外箱23由主部件60、背面部件61与上面部件62构成。通过像这样分隔来制作,各个成型加工得以简化。另一方面,通过分隔来制作,作为隔热箱体21的刚性有可能降低。但是,发明人确认,在贮藏室中收纳食品的情况下,冷藏库主体20从隔热箱体21的底面附近发生变形。
作为隔热箱体21变形的原因,推测是因作为回转式的冷藏室门29a的开闭,最大的力作用在隔热箱体21的上部前面侧所致。冷藏室29是设置在隔热箱体21的最上部的贮藏室,该力的影响大。
冷藏室门29a在冷藏库的门中重量最大。冷藏室门29a具有门袋(door pocket),因此,收纳饮料等重量大的物品。因此,当冷藏室门29a打开时,大的荷重作用在支承冷藏室门29a的上部合页34和下部合页35。
在隔热箱体21中,形成机械室104的下凹部22b位于上述大的荷重所作用的冷藏室门29a的对角线上。如本实施方式所述,通过提高下凹部22b附近的刚性,抑制冷藏室门29a打开时的整个冷藏库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冷冻循环相关设备中的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外部设备的收纳部101,配置于作为隔热箱体21的最下部的贮藏室的蔬菜室33的里侧下部。另外,隔热箱体21具有通过蔬菜室33的底面部与收纳部101的底面部的一体化而形成的隔热壁。根据该结构,隔热箱体21的底面附近的刚性增强。
另外,主部件60通过底面部60a与左右的侧面部60b的一体化而形成,由此,隔热箱体21的侧壁的刚性增强。因此,对于冷藏室门29a的大的荷重,也能长期抑制隔热箱体21的变形。此外,隔热箱体21的底面附近的刚性增强,由此防止隔热箱体21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部件60在底面部60a没有缺口。但是,在需要缺口的情况下,优选在尽可能窄的范围,且尽量在隔热箱体21的里侧设置缺口。主部件60的前侧借助上部合页34与下部合页35来支承冷藏室门29a。因冷藏室门29a的开闭,向前方的应力作用在冷藏库主体20。由此,冷藏库主体20看起来略向前。即,应力集中在隔热箱体21的前面下部、特别是前侧支承脚80的固定部的附近。因此,在主部件60设置缺口的情况下,尽量在隔热箱体21的里侧设置缺口。
近几年,多数情况都是在冷藏室门29a设置一种被称作门袋的收纳饮料瓶等的食品贮藏部。即,在使用时,多数情况下冷藏室门29a的总重量增加。因此,必须更加注意冷藏室门29a的开闭所产生的应力的集中。
此处,在冷藏室29的周边的隔热箱体21变形的情况下,例如,在外箱23与冷藏室门29a的卡合部的周边产生间隙。具体而言,在外箱23与隔热材料24之间、或者外箱23与内箱22之间产生间隙。在此情况下,冷气进入间隙,有可能在外箱23与冷藏室门29a的卡合部的周边产生结露。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箱体21的刚性高,因此,抑制其变形。因此,抑制发生上述的结露。
对于防止冷藏库主体20向前侧翻倒的可靠性,由前侧支承脚80的前侧前端部8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来决定。对于该防翻倒的可靠性,随着前侧前端部81越从前面开口部21a突出而提高。这里,在前侧前端部81从前面开口部21a突出地设置的情况下,根据杠杆的原理,应力集中在前侧支承脚80的固定部。因此,在以前面开口部21a作为基准面的情况下,前侧支承脚80的固定部向里侧的突出量,与前侧前端部81向前方的突出量相比较,优选同等或者是其以上。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美观上优选前侧前端部81不从蔬菜室门33a的前面向前方突出。
同样,里侧支承脚90优选相对于隔热箱体21尽量地设置在里侧。由此,防止冷藏库主体20的向里侧的翻倒。另一方面,在里侧支承脚90从隔热箱体21的背面向后方突出地设置的情况下,冷藏库主体20的设置所需的进深尺寸增大。
对蒸发器51的除霜水处理进行说明。如果冷冻循环的运转停止,则附着于蒸发器51的霜融化。霜融化的除霜水流入除霜水处理单元102。除霜水处理单元102利用来自热源的热量和来自送风机的风,使除霜水蒸发。蒸发的除霜水从除霜水处理部100的里侧排出。由此,除霜水不从除霜水处理单元102中溢出。除霜水处理单元102设置于压缩机50的旁边。因此,作为用来使除霜水蒸发的热源,利用来自压缩机50的散热。
除霜水处理的时间根据冷冻循环的连续运转时间、外部空气温度、湿度等条件定期地被设定。在上一次的除霜水处理与下一次的除霜水处理的间隔短的情况下,附着于蒸发器51的霜量少。因此,用来使除霜水蒸发的处理时间被设定为较短。反之,在该间隔长的情况下,附着于蒸发器51的霜量多。因此,用来使除霜水蒸发的处理时间被设定为较长。通过像这样来设定,除霜水不会从除霜水处理单元102中溢出。
现有的冷藏库包括支承压缩机的压缩机支承台。压缩机支承台长期支承压缩机。而为了获得充足的刚性,压缩机支承台使用比外箱厚的钢板形成。因此,现有的冷藏库的重量大。
本实施方式的除霜水处理部100,除了收纳部101的开放面以外,其余都被隔热材料24覆盖。根据该结构,即使收纳部101采用树脂制成,也能获得充足的刚性。因此,在如现有的冷藏库这样不使用压缩机支承台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充足的刚性。即,树脂制的收纳部101代替现有的压缩机支承台,因此,冷藏库主体20的重量得以减轻。
如以上所述,隔热箱体21的下面里侧的刚性大幅增强。而且,隔热箱体21的下面里侧与侧壁一体地形成,因此,侧壁的刚性大幅地增强。
作为除霜水处理部100的外部轮廓的收纳部101的周围的隔热壁具有与隔热箱体21的隔热壁的一部分的、蔬菜室33的左右两侧面以及底面的隔热壁大致相同的厚度。收纳部101的下部的隔热壁与蔬菜室33的底面的隔热壁大致水平(包括水平)。另外,收纳部101的周围的隔热壁与隔热箱体21的隔热壁连续地一体形成。由此,收纳在各个贮藏室中的食品的荷重产生的应力作用在隔热箱体21的底面部60a的情况下,也抑制在底面部60a中产生弯曲点。因此,隔热箱体21难以变形,长期使用的耐久性提高。
如以上所述,主部件60通过底面部60a与左右的侧面部60b的一体化而形成,由此,构成隔热箱体21。因此,外箱23的下部的刚性增强,由此,隔热箱体21的刚性增强。
除霜水处理部100在下部具有与隔热箱体21的底面部60a连续的隔热壁。即,隔热箱体21在底面部60a不具有缺口。由此,隔热箱体21的刚性进一步增强。
除霜水处理部100的左右的侧部具有与隔热箱体21的左右的侧面部60b连续的隔热壁。即,除霜水处理部100与隔热箱体21经由隔热材料24连结。由此,隔热箱体21的刚性进一步增强。
隔热箱体21的底面部60a的隔热壁与除霜水处理部100的下部的隔热壁大致水平(包括水平),且具有大致相同的厚度。由此,难以在隔热箱体21的底面部60a产生弯曲点。因此,隔热箱体21的刚性和耐久性增强。此外,在该结构中,隔热材料24被均一地填充。即,在使前面开口部21a朝下,从隔热箱体21的背面注入隔热材料24并使其发泡,由此来进行填充的情况下,发泡不会受到阻碍。由此,隔热材料24均一地发泡,隔热性能提高。
在隔热箱体21的里侧的左右的角部设置倒角区域。冷藏库主体20的里侧支承脚90设置于不从倒角区域突出的位置。由此,不增加冷藏库主体20的进深尺寸,能够在隔热箱体21的里侧具有里侧支承脚90。根据该结构,确保冷藏库主体20的设置性,并且抑制冷藏库主体20向后方翻倒。
由于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上侧开放,因此,不必设置通过冷藏库主体20的上面的制冷剂配管。因此,向贮藏室的热量侵入减少。一般情况下,在前面开口部21a的上部,冷气流向下方。因此,在前面开口部21a的上部,难以发生结露。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最上部的贮藏室是冷藏室29。即,贮藏室的内部温度与外部空气的温差小。因此,难以发生结露的倾向明显。因此,难以发生结露,因此,不必增厚没有制冷剂配管的部位的隔热箱体21的隔热壁。即,能够增大贮藏室的容量。
另一方面,前面开口部21a的下部与设置面的距离近。因此,难以发生空气的对流。其结果是,在前面开口部21a的下部,容易发生结露。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通过隔热箱体21的底面。因此,防止在前面开口部21a的下部发生结露。
此外,如果是电子控制式的冷藏库,则在上面部件62设置控制基板,由此,能够利用来自控制基板的发热。由此,进一步切实地防止结露。
另外,在前面开口部21a的冷藏室29的两侧部发生结露不明显。因此,在冷藏室29的两侧部,前部制冷剂配管53从前面凸缘23a离开地设置。具体而言,在主部件60的隔热材料24侧、且在从前面向里侧90mm的位置设置前部制冷剂配管53。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上部与下部相比,距离隔热箱体21的前面更远。因此,抑制向贮藏室的热量侵入,并且防止前面开口部21a的结露。发明人确认,在采用厚度0.5mm的钢板制作外箱23的情况下,充足的热量从设置于从前面开口部21a向里侧100mm的位置的前部制冷剂配管53传导,防止前面开口部21a的结露。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配管设置于从前面开口部21a向里侧100mm以内的位置的、90mm的位置。
此外,在侧部制冷剂配管52设置于从前面开口部21a向里侧100mm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废除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上部。即,制冷剂配管的全长进一步缩短。
在冷藏室29的两侧部难以发生结露的情况下,能够废除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上部。冷藏室29的上面与底面部60a对置。在该上面以外的地方具有一体地形成的发热元件,由此,能够削减能量消耗量。在此情况下,将在分隔壁25折返的前部制冷剂配管53与侧部制冷剂配管52一体地形成,由此进一步削减能量消耗量。
在上述情况下,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变短,因此,散热量减少。通过在隔热箱体21的外侧设置冷凝器,能够补充所减少的散热量。通过在隔热箱体21的外侧设置冷凝器,由此,不会增加向贮藏室的热量侵入,能够确保所需的散热量。
此外,作为废除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上部的结构,有将前部制冷剂配管53设置在内箱22的前面开口部21a的周边的结构。但是,在该结构中,贮藏室与制冷剂配管的距离极其近。即,向贮藏室的热量侵入增加。
前部制冷剂配管53设置于前面凸缘23a的内凸缘23c的隔热材料24。由此,前部制冷剂配管53与前面凸缘23a接触,因此,防止结露。在该结构中,制冷剂配管至贮藏室的距离远,因此,向贮藏室的热量侵入减少。
在前部制冷剂配管53以与前面凸缘23a接触的方式设置后,从前面开口部21a离开而设置。即,前部制冷剂配管53在路径的途中离开前面凸缘23a。在上述结构中,前部制冷剂配管53从前面凸缘23a离开时,不必在内凸缘23c设置缺口。由于没有缺口,因此,在使隔热材料24发泡并填充时,隔热材料24泄漏的可能性降低。另外,防止因前部制冷剂配管53与缺口接触而引起的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损伤。
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上侧形成为开放端。主部件60是将隔热箱体21的上侧作为开放端,由底面部60a与左右的侧面部60b一体地形成。前部制冷剂配管53与主部件60,上侧均形成为开放端,由此,冷藏库主体20的组装变得容易。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部制冷剂配管53由外箱23的侧面部60b的至少一部分与底面部60a一体地形成。由此,不必在前面开口部21a的上部设置发热元件。此外,向贮藏室的热量侵入减少,因此,耗电量降低。另外,作为发热元件使用制冷剂配管,由此,不必设置加热器等发热元件。即,不需要向加热器供电,耗电量进一步降低。
在隔热箱体21中,位于最上方的贮藏室为冷藏室29。冷藏室29的冷却温度是冷藏温度带。因此,即使是在隔热箱体21的上面不设置发热元件的情况下,也防止结露。即,耗电量降低。
前部制冷剂配管53设置于前面凸缘23a的内凸缘23c的隔热材料24侧。前部制冷剂配管53接触前面凸缘23a,由此防止结露,并且从制冷剂配管至贮藏室的距离变远。由此,向贮藏室的热量侵入减少。即,防止结露,且耗电量降低。
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上部设置于从前面开口部21a向里侧100mm以内的位置的90mm的位置。由此,与前面凸缘23a接触的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长度变短。另一方面,从与前面凸缘23a接触的前部制冷剂配管53侵入贮藏室的热量大。因此,向贮藏室的热量侵入减少,耗电量降低。
(实施方式2)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6是从右侧方所看到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6和图7所示,冷藏库主体200的隔热箱体201由:树脂制的内箱202、金属磁性体制的外箱203和填充在它们之间的隔热材料24构成。由内箱202、外箱203与隔热材料24形成隔热壁。隔热箱体201在前面具有前面开口部201a。隔热箱201在里侧上部具有作为隔热箱体凹部的顶面收纳部201b。
外箱203由:主部件260、上面前侧部件262、上面里侧部件213和背面部件261构成。主部件260通过底面部260a与左右的侧面部260b的一体化而形成。上面前侧部件262形成外箱203的上面的前侧。上面里侧部件213为树脂制成,形成作为隔热箱体凹部的顶面收纳部201b。背面部件261形成外箱203的里面、即冷藏库主体200的背面。
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220被上面里侧部件213支承。即,压缩机220被容纳于作为隔热箱体凹部的顶面收纳部201b。
上面里侧部件213具有上面与背面开放的箱形状。上面里侧部件213与设置于内箱202的里侧上部的上凹部202a对置地形成。在上面里侧部件213的前面和底面与内箱202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此外,在上面里侧部件213的左右的侧面与主部件260的左右的侧面部260b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
除霜水处理部230设置于隔热箱体201的里侧下部。具体而言,在形成于背面部件261的下部的孔内安装有树脂制的收纳部231。收纳部231的背面侧开放,收纳在冷冻循环相关设备中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外部设备。在内部设置作为外部设备的除霜水处理单元232。由收纳部231、除霜水处理单元232构成除霜水处理部230。
在蔬菜室33的里侧下部、即内箱202的里侧下部形成下凹部202b。下凹部202b与作为除霜水处理部230的外轮廓的收纳部231的形状对应地形成。在下凹部202b与收纳部231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另外,在收纳部231的左右的两侧面和底面与主部件260之间也填充隔热材料24。像这样,形成收纳部231的周围的隔热壁。收纳部231的周围的隔热壁具有与蔬菜室33的左右的两侧面和底面的隔热壁大致相同的厚度。收纳部231的下部的隔热壁与蔬菜室33的底面的隔热壁大致水平(包括水平)。收纳部231的周围的隔热壁与隔热箱体201的隔热壁连续地一体地形成。
在作为隔热材料24而使用发泡隔热材料的情况下,在内箱202与外箱203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同时在收纳部231的周围填充隔热材料24。由此,隔热箱体201的刚性增强。
对于采用以上方式构成的冷藏库,说明其操作、作用。如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那样,隔热箱体201的变形受底面部260a的刚性的影响。隔热箱体201,在隔热箱体201的最上部的贮藏室的里侧上部而并非在底面部260a,具有作为用来设置压缩机220的隔热箱体凹部的顶面收纳部201b。因此,与在里侧下部的收纳部231中收纳压缩机220的情况相比,里侧下部的收纳部231的空间容积变小。此外,不收纳作为振动源的压缩机220,由此,隔热箱体201的刚性下降难以发生。
压缩机220、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开放端均位于隔热箱体201的上方。根据该结构,与压缩机设置于下方的情况相比,用来使制冷剂配管往复的路径的浪费减少。即,能够缩短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因此,热量向贮藏室的侵入减少。
压缩机220与除霜水处理部230分别设置于隔热箱体201的上方和下方。在实施方式1中,压缩机50与除霜水处理部100均设置于收纳部101中。因此,能够使本实施方式中的下凹部202b和收纳部231比实施方式1中的下凹部22b和收纳部101更小。
如以上所述,压缩机220设置于冷藏库主体200的里侧上部的顶面收纳部201b。由此,能够缩小隔热箱体201的里侧下部的下凹部202b和收纳部231。其结果是,隔热箱体201的刚性增强。
由于压缩机220设置于冷藏库主体200的里侧上部,因此,能够使压缩机220的废热在冷藏库主体200的上面循环。由此,防止冷藏库主体200的上面结露。不必另外设置用来防止上面结露的发热元件。因此,能够使隔热箱体201的上面的隔热壁变薄,并且能够增大贮藏室的容积。
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在隔热箱体201的上侧具有开放端。因此,不延长配管,就能够将配管的焊接位置集中在作为隔热箱体凹部的顶面收纳部201b中。因此,制造时的操作性提高。
(实施方式3)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其它结构的截面图。图8和图9是从右侧方所看到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另外,在组合应用上述实施方式1与2方面没有障碍的结构和技术思想能够进行组合应用。
如图8和图9所示,冷藏库主体300的隔热箱体301由:树脂制的内箱302、金属磁性体制的外箱303和填充在它们之间的隔热材料24构成。由内箱302、外箱303与隔热材料24形成隔热壁。隔热箱体301在前面具有前面开口部301a。
外箱303由:主部件360和上面前侧部件362与背面部件361构成。主部件360通过底面部360a与左右的侧面部的一体化而形成。
隔热箱体301具有作为用来设置压缩机220的隔热箱体凹部的顶面收纳部301b。此外,顶面收纳部301b并非设置在隔热箱体301的底面部360a,而是设置在隔热箱体301的最上部的贮藏室的里侧上部。
隔热箱体301具有:形成隔热箱体301的背面的背面部件361;形成隔热箱体301的上面的上面前侧部件362;和形成顶面收纳部301b的里侧与下面侧的上面里侧部件313。
控制基板358设置于比压缩机220低的位置。控制基板358的收纳部由上面里侧部件313形成。上面里侧部件313由金属板形成。
上面里侧部件313具有上面与背面开放的箱形状。上面里侧部件313与设置于内箱302的里侧上部的顶面收纳部301b对置地形成。上面里侧部件313由背面部件361和上面前侧部件362一体而形成。隔热箱体301通过在内箱302与外箱303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而构成。
如图8所示,在上面里侧部件313,除了被压缩机支承部313a支承的压缩机220之外,还收纳有作为在冷冻循环相关设备中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外部设备的控制基板358。在这种情况下,隔热箱体301除了其底面部外,里侧上部的刚性也增强。
另外,上面里侧部件313由金属板形成,由此,隔热箱体301的刚性进一步增强。由此,冷藏库主体300的耐久性提高。
在图8的结构中,重量大的压缩机220设置于上方。由此,冷藏库主体300的重心在里侧。上面里侧部件313由比重比树脂大的金属板形成。由此,即使冷藏库主体300的中心在里侧,也可抑制冷藏库主体300倒向前侧。即,冷藏库的安全性提高。
在压缩机支承部313a的下面填充与隔热箱体301连续的隔热材料24,由此,压缩机支承部313a的下面的刚性与隔热箱体301的刚性均增强。由此,冷藏库主体300的耐久性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面收纳部301b设置台阶。在该台阶中,除了压缩机220外,还收纳控制基板358。即使是这样的结构,顶面收纳部301b的刚性也增强。
另一方面,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其它结构,是将压缩机220与控制基板358设置于下方的结构。另外,在该结构中,在收纳部331中设置台阶。
在收纳部331的内部设置除霜水处理部330与压缩机220。另外,在除霜水处理部330和压缩机220的上方设置台阶,设置有控制基板358。隔热箱体301具有:形成隔热箱体301的背面的背面部件361;形成隔热箱体301的上面的上面前侧部件362;和形成收纳部331的里侧下部的机械室的下面里侧部件323。
控制基板358设置于比压缩机220高的位置。控制基板358的收纳部由下面里侧部件323形成。下面里侧部件323由金属板形成台阶状。
下面里侧部件323具有背面开口的箱形状。下面里侧部件323由背面部件361和上面前侧部件362一体而形成。隔热箱体301通过在内箱302与外箱303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而构成。像这样,在收纳部331设置台阶,除了压缩机220外,还收纳控制基板358,即使采用这样的结构,收纳部331的刚性也增强。
(实施方式4)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10是从右侧方所看到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结构,为了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基板458设置于比压缩机220更低的位置这一点与实施方式2不同。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与实施方式2同样,冷藏库主体400的隔热箱体401由:内箱202、外箱403和填充在它们之间的隔热材料24构成。隔热箱体401在里侧上部具有作为隔热箱体凹部的顶面收纳部401b。即,隔热箱体401的刚性高。
外箱403由:主部件260、上面前侧部件262、上面里侧部件413和背面部件461构成。上面里侧部件413为树脂制成,具有上面与背面开放的形状。上面里侧部件413与形成于内箱202的里侧上部的上凹部202a对置地形成。在上面里侧部件413与内箱202和主部件260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像这样,形成顶面收纳部401b。
上面里侧部件413具有:压缩机支承部413a、和从压缩机支承部413a向下方延伸的凸缘部413b。在凸缘部413b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形成有控制基板容纳部413c。压缩机220被压缩机支承部413a支承。用来控制冷藏库主体400的操作的控制基板458被容纳于控制基板容纳部413c。
在侧部制冷剂配管52的至少与制冰室30、第一冷冻室31、第二冷冻室32对置的部分设置有真空隔热材料70。真空隔热材料70在主部件260的隔热材料24侧,夹着侧部制冷剂配管52被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的真空隔热材料70的比重比隔热材料24大,且热传导率小。
对于真空隔热材料70,从隔热箱体40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下方的面积或厚度比上方的面积或厚度大。隔热箱体40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为冷藏室29的下端面29b或者如图10的一点虚线25a所示的分隔壁25的上下方向的中心。
压缩机罩423覆盖上面里侧部件413的上面和背面。压缩机罩423在与上面里侧部件413的控制基板容纳部413c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对应的位置具有排气口423a。
现有的冷藏库中的压缩机支承台长期支承压缩机。因此,为了获得充足的刚性,现有的压缩机支承台使用比外箱厚的钢板形成。因此,现有的冷藏库的重量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冷藏库主体400的上面里侧通过在上面里侧部件413与内箱202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而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充足的刚性,不需要重量大的钢板制的压缩机支承台。另外,由于控制基板容纳部413c一体地形成,因此,不需要用来容纳控制基板的其它的结构。此外,上面里侧部件413为树脂制成。因此,冷藏库的部件数量和重量得以减少。由此,组装冷藏库时的操作性提高。特别是冷藏库的上部的重量得以减轻,因此,难以翻倒。
压缩机220被压缩机支承部413a支承。控制基板458被容纳在与压缩机支承部413a相比更位于下方的位置的控制基板容纳部413c。即,控制基板458设置于比压缩机220低的位置。由于热空气上升,因此,控制基板458不会因压缩机220的排热而被加热。即,抑制控制基板458的温度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剂使用异丁烷。异丁烷为可燃性,且比重比空气大。压缩机罩423在控制基板458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具有排气口423a。即,在控制基板458的正上方没有排气口423a。因此,即使在作为可燃性的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制冷剂也会通过控制基板458的旁边流向下方。因此,抑制制冷剂与控制基板458的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基板458设置在隔热箱体40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且排气口423a形成于控制基板458的两侧。另一方面,控制基板458也可以靠近隔热箱体401的一侧设置。在此情况下,排气口423a相对于控制基板458能够形成于一侧。此外,在压缩机220的相邻位置设置风扇等通风机构,由此,风能够从控制基板458的一侧流向排气口423a一侧。根据该结构,进一步抑制制冷剂与控制基板458接触,并且抑制压缩机220的温度上升。
真空隔热材料70设置于侧部制冷剂配管52与贮藏室之间。由此,大幅降低从侧部制冷剂配管52散热的热量侵入贮藏室中。
顶面收纳部401b位于隔热箱体401的上部。压缩机220、冷凝器、配管等设置于顶面收纳部401b,由此,冷藏库主体400的重心位置变高。特别是在构成冷藏库主体400的部件中压缩机220的重量大。因此,冷藏库主体400容易翻倒。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真空隔热材料70,从隔热箱体40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向下方的面积或厚度比上方的面积或厚度大。因此,冷藏库主体400的重心向下方移动,因此,防止冷藏库主体400的翻倒。
真空隔热材料70由无机材料形成。真空隔热材料70的密度为200~250kg/m3。隔热材料24采用聚氨酯等发泡隔热材料形成。隔热材料24的密度为20~50kg/m3。因此,真空隔热材料70具有隔热材料24的四倍以上的密度。
冷藏室门29a为回转门式,另外,制冰室门30a、第一冷冻室门31a、第二冷冻室门32a、蔬菜室门33a为抽拉式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制冰室门30a、第一冷冻室门31a、第二冷冻室门32a、蔬菜室门33a为回转门式的情况与抽拉式的情况相比,随着门的开闭而引起的冷藏库主体400的重心位置的变化少。即,门采用回转式,由此,进一步防止冷藏库主体400的翻倒。
压缩机220设置于隔热箱体401的里侧。即,与冷藏库主体400的前侧相比,里侧的重量增加。由此,冷藏库主体400向前侧、即向使用者的方向翻倒的可能性降低。
压缩机220设置在形成于隔热箱体401的里侧上部的顶面收纳部401b。由此,不增加冷藏库主体400的高度,确保与过去同等的冷藏室29的开口高度。即,使用方便性不会受到破坏。冷藏室29的里侧上部为使用者的手难以够到的地方。因此,即使内箱202的上凹部202a为向冷藏室29的内侧突出的形状,使用性也不会受到破坏。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体地形成压缩机支承部413a与控制基板容纳部413c,构成上面里侧部件413。由此,冷藏库主体400的部件数量得以削减。另外,冷藏库主体400的组装变得容易。
控制基板458设置于比压缩机220低的位置。由此,防止因压缩机220的排热引起的控制基板458的温度升高。即,冷藏库主体400的可靠性提高。
隔热箱体401由:上面里侧部件413、外箱403、内箱202和在它们之间填充的隔热材料24构成。根据该结构,压缩机220被支承。另外,上面里侧部件413采用树脂材料构成。即,确保支承压缩机220的强度,且冷藏库主体400的上方重量变轻。由此,防止冷藏库主体400的翻倒,安全性提高。
比重比隔热材料24大的真空隔热材料70较多地设置在比隔热箱体40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由此,冷藏库主体400的重心向下方移动,因此,防止冷藏库主体400的翻倒。
压缩机罩423的排气口423a形成于控制基板容纳部413c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由此,在作为可燃性的制冷剂的异丁烷泄漏的情况下,由于异丁烷的比重比空气大,因此,也抑制异丁烷流入控制基板容纳部413c。即,确保冷藏库主体400的安全性。
压缩机220设置在形成于隔热箱体401的里侧上部的顶面收纳部401b。由此,不增加冷藏库主体400的高度,确保与过去同等的前面开口部201a的面积。即,使用方便性不会受到破坏。
(实施方式5)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12是从右侧方所看到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4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4相同的结构,为了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基板458设置于比压缩机220高的位置这一点与实施方式4不同。
外箱503由:主部件260、上面前侧部件262、上面里侧部件513和背面部件561构成。上面里侧部件513由树脂制成,具有上面与背面开放的形状。上面里侧部件513与形成于内箱202的里侧上部的上凹部202a对置地形成。在上面里侧部件513与内箱202和主部件260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像这样,形成作为隔热箱体凹部的顶面收纳部501b。
上面里侧部件513具有双重底的构造。上面里侧部件513在下侧的底面具有压缩机支承部513a。上面里侧部件513在上侧的底面具有控制基板容纳部513c。压缩机220被压缩机支承部513a支承。控制基板458设置于控制基板容纳部513c。像这样,压缩机220和控制基板458设置于顶面收纳部501b。
压缩机罩523覆盖上面里侧部件513的上面和背面。压缩机罩523在作为冷藏库主体500的里侧的位置具有排气口523a。
作为制冷剂使用异丁烷。异丁烷是易燃性气体。异丁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1.8~8.4vol%。异丁烷的着火温度是460℃。在异丁烷泄漏,流入控制基板458的情况下,异丁烷有可能接触在控制基板458产生的火花。
另一方面,异丁烷的比重比空气大。控制基板容纳部513c位于上面里侧部件513的上侧的底面。即,控制基板458位于比压缩机220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因此,在异丁烷泄漏的情况下,异丁烷也难以流入控制基板458。即,确保冷藏库主体500的安全性。
压缩机220位于控制基板容纳部513c的下方。此处,在控制基板容纳部513c中设置片材状的隔热材料,由此,压缩机220的排热向控制基板容纳部513c的传导减少。即,抑制控制基板458的温度升高。另外,将隔热材料24填充在上面里侧部件513的上侧的底面的内部,由此,不增加部件数量,进一步得到隔热效果。
在将控制基板458设置于在左右方向偏离的位置而不是压缩机220的正上方的情况下,控制基板458与压缩机220的距离增大。由此,从压缩机220向控制基板458的热传导减少。此外,由于有效地利用顶面收纳部501b的上下方向的空间,因此,通过缩小上凹部202a,由此能够增大贮藏室的容积。
控制基板458的罩与压缩机罩523一体地形成。因此,冷藏库主体500的部件数量得以削减。另外,冷藏库主体500的组装变得容易。
压缩机罩523能够采用从上插入冷藏库500的背面的插入式。在此情况下,在压缩机罩523被插入隔热箱体501后,从上被螺丝固定。即,仅通过从上方的操作来拆装压缩机罩523。多数情况下,冷藏库主体500接近后方壁设置。根据该结构,在控制基板458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不必使冷藏库主体500向前方移动,就能进行维修。
用作制冷剂的异丁烷具有可燃性,且比重比空气大。在制冷剂从压缩机220或其周边的焊接位置泄漏的情况下,制冷剂从排气口523a向冷藏库主体500的后方排出。因此,抑制制冷剂流入控制基板容纳部513c。即,冷藏库主体500的安全性提高。
(实施方式6)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14是从右侧方所看到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5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5相同的结构,因为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隔热箱体601的上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5不同。
外箱603由主部件260、上面部件662与背面部件661构成。将在后面对上面部件662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外箱603与内箱602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像这样,构成隔热箱体601。
如图15所示,上面部件662为树脂制成,具有上方和左右开放的形状。如图15的一点虚线所示,上面部件662按照上面部件662的上端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与主部件260的上端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设置于外箱603的左右的侧面部260b之间。
上面部件662在里侧的底面具有压缩机支承部613a。在压缩机支承部613a支承压缩机220。上面部件662在前侧具有控制基板容纳部613c。在控制基板容纳部613c设置有控制基板458。上面部件662在压缩机支承部613a与控制基板容纳部613c之间具有分隔板662c。分隔板662c的高度至少比压缩机220的焊接位置高。在上面部件662,在与分隔板662c相比更靠压缩机220的一侧设置有冷凝器669。像这样,上面部件662的内部构成机械室604。
在分隔板662c设置有风扇611。风扇611使上面部件662内部的空气、即机械室604的空气从前方流向后方。
冷藏库主体600具有使用者用来进行温度设定等的操作部(未图示)。操作部设置于前面凹部662d内,该前面凹部设置于上面部件662的前面。操作部与控制基板458连接。
在上面部件662的前面,在前面凹部662d的左右的外侧形成吸气口662e。在上面部件662的背面形成排气口662f。
上面部件662经由前面部件612与内箱602接合。前面部件612由钢板等金属磁性体形成。根据该结构,垫片38紧贴在前面开口部201a的整个范围。因此,各个贮藏室被密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面部件662采用树脂制。另一方面,上面部件662与前面部件612均能够采用钢板等金属磁性体一体地形成。在此情况下,冷藏库主体600的部件数量得以削减,且组装变得容易。
冷藏库主体600具有板状的机械室罩623。机械室604的上面被机械室罩623覆盖。需要时在机械室罩623上形成通气口623a。
对于采用以上方式构成的冷藏库,说明其操作、作用。
控制基板458设置于冷藏库主体600的前侧上方。由此,在进行控制基板458的更换等的情况下,能够从冷藏库主体600的前面侧进行作业。即,维修变得容易。另外,控制基板458与操作部直接连接。因此,冷藏库主体600的零件数量得以削减,且组装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设置于上面部件662的前面凹部662d的内部。另一方面,操作部能够设置于冷藏室门29a的前面、和冷藏室29的内部的壁面。在此情况下,操作部设置于考虑了使用者的方便性的位置。具体而言,在比分隔壁25的中心线25a高的位置、且冷藏库主体600的前面、或靠近前面开口部201a的位置设置操作部。即使是上述任一个位置,与设置于隔热箱体601的前侧上部的控制基板458的距离也短。即,能够简化配线和结构。
压缩机220设置于冷藏库主体600的最里面。控制基板458设置于冷藏库主体600的最前面。根据该结构,压缩机220与控制基板458的距离大。因此,控制基板458受到来自压缩机220的排热的影响小。即,抑制控制基板458的温度升高。因此,控制基板458的可靠性提高。
上面部件662的内部为机械室604,因此,隔热箱体601的整个上面为机械室604。因此,即使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等设置于隔热箱体601的任何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将配管向正上方延伸,也能导入机械室604。即,能够简化配管等形状。此外,配管的连接等的组装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面部件662具有上以及左右开放的形状。即,机械室604的底面和前面以及背面一体地形成。另一方面,在平面形状的上面部件662上,能够载置箱形状的机械室604。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压缩机220、控制基板458、冷凝器669、风扇611等的内装部件预先设置在机械室604的内部。使用预先设置有内装部件的机械室604,由此,冷藏库主体600的组装变得容易。在该结构中,在隔热箱体601中设置不同于侧部制冷剂配管52和前部制冷剂配管53的防结露装置,且构成冷冻循环的冷凝器仅使用冷凝器669的情况下,不需要隔热箱体601与机械室604之间的焊接作业。由此,冷藏库主体600的组装变得更加容易。
上面部件662形成隔热箱体601的整个上部。前面部件612构成为不同于上面部件662的部件。因此,与使用实施方式4中的上面前侧部件262的结构相比,能够缩小前面部件612。一般情况下,前面部件612重视外表的美观。因此,对前面部件612实施涂漆等加工。即,前面部件612与背面部件661等使用者看不到的部件相比,材料费用高。因此,前面部件612的面积小,因此,制造成本得以降低。
作为制冷剂使用异丁烷。异丁烷为可燃性,且比重比空气大。分隔板662c的高度比压缩机220的焊接位置高。因此,即使是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制冷剂流入控制基板容纳部613c。即,确保冷藏库主体600的安全性。
利用设置于分隔板662c的风扇611,使风从控制基板容纳部613c流向压缩机支承部613a。由此,进一步防止制冷剂流入控制基板容纳部613c。另外,利用该风来抑制压缩机220的温度升高。即,压缩机220的可靠性提高。
如以上那样,由于控制基板458设置于压缩机220的前方,因此,冷藏库主体600的维护性提高,且组装变得容易。机械室604设置于隔热箱体601的整个上面。由此,能够简化进出机械室604的部件的形状。因此,冷藏库主体600的组装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7)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16是从右侧方所看到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6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6相同的结构,因为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上面部件762的里侧的底面比前侧的底面低这一点与实施方式6不同。
外箱703由主部件260、上面部件762与背面部件661构成。将在后面对上面部件762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外箱703与内箱702之间填充隔热材料24。像这样,构成隔热箱体701。
如图17所示,上面部件762为树脂制,具有上以及左右开放的形状。如图17的一点虚线所示,上面部件762按照上面部件762的上端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与主部件260的上端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设置于外箱703。
上面部件762在里侧的底面具有压缩机支承部713a。在压缩机支承部713a支承压缩机220。上面部件762在前侧具有控制基板容纳部713c。在控制基板容纳部713c设置有控制基板458。另外,对于上面部件762,在比较里侧的底面与前侧的底面的情况下,里侧的底面较低。即,压缩机220设置于比控制基板458低的位置。像这样,上面部件762的内部构成机械室704。
在上面部件762的前面,在前面凹部762d的左右的外侧形成吸气口762e。在上面部件762的背面形成排气口762f。与实施方式6同样,冷藏库主体700具有板状的机械室罩623。机械室704的上面被机械室罩623覆盖。需要时在机械室罩623上形成通气口623a。作为制冷剂使用异丁烷。异丁烷是可燃性,且比重比空气大。
根据以上的结构,压缩机220设置于比控制基板458低的位置。因此,即使是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制冷剂流入控制基板458。即,确保冷藏库主体700的安全性。
此外,在控制基板458与压缩机220之间设置风扇等通风机构的情况下,能够使风从控制基板容纳部713c向压缩机支承台713a流动。由此,进一步防止泄漏的制冷剂流入控制基板容纳部713c。另外,利用该风抑制压缩机220的温度升高。即,压缩机220的可靠性提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增加重量,隔热箱体的刚性高的冷藏库。因此,本发明能够用于使用隔热箱体的其它贮藏箱例如保温箱中。
符号说明
20、200、300、400、500、600、700 冷藏库主体
21、201、301、401、501、601、701 隔热箱体
21a、201a、301a 前面开口部
21b 倒角部
22、202、302、602、702 内箱
22b、202b 下凹部
23、203、303、403、503、603、703 外箱
23a 前面凸缘
23b 外凸缘
23c 内凸缘
24 隔热材料(隔热壁)
25、26、27、28 分隔壁
29 冷藏室(贮藏室)
29a 冷藏室门
30 制冰室
30a 制冰室门
31 第一冷冻室(贮藏室)
31a 第一冷冻室门
32 第二冷冻室(贮藏室)
32a 第二冷冻室门
33 蔬菜室(贮藏室)
33a 蔬菜室门
34 上部合页
35 下部合页
36 滑轨部件
37 空间
38 垫片
50、220 压缩机(冷冻循环)
51 蒸发器(冷冻循环)
52 侧部制冷剂配管(发热元件、冷凝器)
53 前部制冷剂配管(发热元件、冷凝器)
60、260、360 主部件
60a、260a、360a 底面部
60b、260b 侧面部
61、261、361、461、561、661 背面部件
61a 孔
62、662、762 上面部件
70 真空隔热材料
80 前侧支承脚(支承脚)
81 前侧前端部
90 里侧支承脚(支承脚)
91 里侧前端部
100、230、330 除霜水处理部
101、231、331 收纳部
102、232 除霜水处理单元
104、604、704 机械室
201b、401b、501b 顶面收纳部
202a 上凹部
213、313、413、513 上面里侧部件
262、362 上面前侧部件
301b 顶面收纳部
313a、413a、513a、613a、713a 压缩机支承部
358、458 控制基板
413b 凸缘部
413c、513c、613c、713c 控制基板容纳部
423、523 压缩机罩
423a、523a、662f、762f 排气口
604、704 机械室
611 风扇
612 前面部件
623 机械室罩
623a 通气口
662c 分隔板
662d、762d 前面凹部
662e、762e 吸气口

Claims (16)

1.一种冷藏库,其具有冷藏库主体,该冷藏库主体具有在内部形成有贮藏室的隔热箱体,该冷藏库的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箱体具有:外箱、内箱和隔热壁,该隔热壁由在所述外箱与所述内箱之间填充的隔热材料形成,
收纳在包括构成冷冻循环的设备的冷冻循环相关设备中,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外部设备的收纳部,配置在所述隔热箱体的最下部的所述贮藏室的里侧下部,
所述冷藏库具有的隔热壁通过所述最下部的所述贮藏室的底面部与所述收纳部的底面部一体地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设备为除霜水处理部,用来使因所述冷冻循环的运转而产生的霜融化所产生的水蒸发,
在所述除霜水处理部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隔热箱体的底面连续的隔热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设备为压缩机,
在所述除霜水处理部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隔热箱体的底面连续的隔热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箱包括主部件,该主部件具有:构成所述隔热箱体的左右的两侧面的侧面部;和构成所述隔热箱体的下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底面部,
所述主部件由所述侧面部与所述底面部一体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的左右的两侧部具有与所述隔热箱体的左右的两侧部连续的隔热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箱体的底面的隔热壁和所述收纳部的下部的隔热壁为水平,且具有相同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箱体在里侧的左右的角部具有倒角部,
在由所述倒角部的面、所述冷藏库主体的侧面的延长面、所述冷藏库主体的背面的延长面所包围的倒角区域,具有所述冷藏库主体的支承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底面对置的、除所述隔热箱体的上面的位置,具有通过一体化而形成的发热元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上面的贮藏室的冷却温度处于冷藏温度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外箱的所述隔热材料一侧。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比从所述隔热箱体的前面开口部向里侧100mm的位置更靠所述前面开口部一侧。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元件为形成冷冻循环的冷凝器的一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除了设置在所述隔热箱体的最下部的所述贮藏室的里侧下部的所述收纳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箱体的最上部的所述贮藏室的里侧上部的顶面收纳部,
该冷藏库包括:形成所述隔热箱体的背面的背面部件;形成所述隔热箱体的上面的上面部件;和形成所述顶面收纳部的里侧和下面的顶面里侧部件,
所述上面部件、所述顶面里侧部件和所述背面部件一体地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面部件的所述压缩机支承部的下面与所述内箱之间填充有所述隔热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所述冷冻循环的控制基板,
在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顶面收纳部收纳所述压缩机,
支承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支承部与容纳所述控制基板的控制基板容纳部一体地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冷藏库主体的里侧上部。
CN201080057241.XA 2009-12-16 2010-12-13 冷藏库 Active CN1026564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4705 2009-12-16
JP2009284705 2009-12-16
JP2010006618 2010-01-15
JP2010-006618 2010-01-15
JP2010-069654 2010-03-25
JP2010069655 2010-03-25
JP2010069654 2010-03-25
JP2010-069655 2010-03-25
PCT/JP2010/007210 WO2011074226A1 (ja) 2009-12-16 2010-12-13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6413A true CN102656413A (zh) 2012-09-05
CN102656413B CN102656413B (zh) 2015-03-04

Family

ID=44166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7241.XA Active CN102656413B (zh) 2009-12-16 2010-12-13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671705B2 (zh)
CN (1) CN102656413B (zh)
BR (1) BR112012014435B8 (zh)
WO (1) WO20110742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4080A (zh) * 2013-06-25 2017-09-08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9406B2 (ja) * 2011-07-22 2016-04-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5391U (ja) * 1982-10-06 1984-04-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蔵庫箱体構造
JPS6086888U (ja) * 1983-11-17 1985-06-14 株式会社東芝 断熱箱体
JPS6438580A (en) * 1987-08-03 1989-0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anufacture of outer box for refrigerator
JP2005016879A (ja) * 2003-06-27 2005-0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2005351507A (ja) * 2004-06-09 2005-1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2006194573A (ja) * 2004-12-16 2006-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2006284172A (ja) * 2006-04-28 2006-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4A (en) * 1845-04-16 Wooden bbidge
KR100606847B1 (ko) * 2004-10-14 2006-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직냉식 냉장고 기계실의 응축기 설치 구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5391U (ja) * 1982-10-06 1984-04-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蔵庫箱体構造
JPS6086888U (ja) * 1983-11-17 1985-06-14 株式会社東芝 断熱箱体
JPS6438580A (en) * 1987-08-03 1989-0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anufacture of outer box for refrigerator
JP2005016879A (ja) * 2003-06-27 2005-0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2005351507A (ja) * 2004-06-09 2005-1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2006194573A (ja) * 2004-12-16 2006-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2006284172A (ja) * 2006-04-28 2006-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4080A (zh) * 2013-06-25 2017-09-08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2014435B1 (pt) 2020-12-08
BR112012014435B8 (pt) 2021-06-01
JPWO2011074226A1 (ja) 2013-04-25
WO2011074226A1 (ja) 2011-06-23
CN102656413B (zh) 2015-03-04
BR112012014435A2 (pt) 2017-04-04
JP5671705B2 (ja)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4195B2 (en) Refrigerator
KR101339519B1 (ko) 도어에 제빙실의 냉동 시스템이 설치된 냉장고
US9841224B2 (en) Refrigerator appliances with passive storage compartments
CN103975209B (zh) 冷藏库
CN105737473B (zh) 冰箱
US20100147001A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heat conduction sheet
KR101658998B1 (ko) 냉장고
JP2003075055A (ja) 冷蔵庫
JP2008256349A (ja) 冷蔵庫
US20180087828A1 (en) Refrigerator
JP2013083365A (ja) 冷蔵庫の収納室
CN2884080Y (zh) 电冰箱
CN102656413B (zh) 冷藏库
JP2008267654A (ja) 冷却庫
CN102914113B (zh) 冰箱
JP4552800B2 (ja) 冷蔵庫
JP3440025B2 (ja) 冷蔵庫
AU2016316427A1 (en) Refrigerator
CN102954646B (zh) 冷冻冷藏库
KR100412412B1 (ko) 김치저장고의 서랍식 저장실 냉기 공급구조
JP2007057193A (ja) 冷蔵庫
JP6383936B2 (ja) 冷蔵庫
CN203177571U (zh) 冷藏库
KR20100022278A (ko) 냉장고
JP2008095985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