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4588A - 光扩散部件和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扩散部件和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4588A
CN102654588A CN2012100519211A CN201210051921A CN102654588A CN 102654588 A CN102654588 A CN 102654588A CN 2012100519211 A CN2012100519211 A CN 2012100519211A CN 201210051921 A CN201210051921 A CN 201210051921A CN 102654588 A CN102654588 A CN 102654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ngle
diffusion part
face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19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惠美
菅野透
前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54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45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3/00Produc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r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means of a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pecified in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F21V1/00 - F21V11/00
    • F21V13/12Combinations of only three kinds of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voids or po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viewer sid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扩散部件和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该光扩散部件包括:具有光透过性的基材、多个光扩散部、连结部和光吸收部。上述多个光扩散部具有位于上述基材侧的相反侧且面积大于上述光射出端面的面积的光入射端面,该多个光扩散部配置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上述连结部将上述多个光扩散部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上述光扩散部彼此连结,且位于上述光入射端面附近。上述光吸收层形成在上述基材的一个面中的与上述光扩散部的形成区域不同的区域。从上述光扩散部的上述光入射端面到上述光射出端面的尺寸大于上述光吸收层的厚度。

Description

光扩散部件和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扩散部件和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本发明要求基于2011年3月3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11-046262号的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以便携式电话机等为代表的便携型电子设备或电视、个人电脑等的显示器,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使用。但是,一直以来已知的是,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虽然从正面的视认性优异,但是视野角狭窄,为了扩大视野角进行了各种研究。作为其中一种方法,考虑在显示体的观察侧设置用于使从液晶面板等显示体射出的光扩散的部件(以下称为光扩散部件)的结构。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使透过厚度方向的光扩散的光扩散层的光扩散片。该光扩散片构成为,具有:在一维方向并列地形成的截面为大致V字状的多个槽;和作为填充于槽的黑色液体或固体且折射率比光扩散层低的物质,槽在观察面侧V字状打开,V字的前端位于光扩散层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023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光扩散片中,槽在一维方向并列地形成,因此光仅能沿一个轴方向扩散。此外,光扩散层具有规则的结构,因此,显示图像时会产生由光的干涉引起的莫尔干涉条纹,显示品质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光向各个方向扩散从而能够扩大视野角的光扩散部件和其制造方法。此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光扩散部件,显示品质优异的显示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扩散部件包括:具有光透过性的基材;配置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的多个光扩散部,该光扩散部具有位于上述基材侧的光射出端面、和位于上述基材侧的相反侧且面积大于上述光射出端面的面积的光入射端面;位于上述光入射端面附近的连结部,其将上述多个光扩散部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上述光扩散部彼此连结;和光吸收层,其形成在上述基材的一个面中的与上述光扩散部的形成区域不同的区域,从上述光扩散部的上述光入射端面到上述光射出端面的尺寸大于上述光吸收层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扩散部中,上述连结部的总面积可以为上述多个光扩散部的上述光入射端面的总面积的30%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扩散部中,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的法线方向看,上述多个光扩散部可以非周期性地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扩散部中,上述多个光扩散部可以配置成在上述多个光扩散部的间隙存在空气。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扩散部中,上述多个光扩散部中的至少一个光扩散部的上述光射出端面的尺寸可以与其它光扩散部的上述光射出端面的尺寸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扩散部中,上述多个光扩散部中的至少一个光扩散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可以与其它光扩散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扩散部中,上述多个光扩散部中的至少一个光扩散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扩散部中,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的法线方向看时上述光扩散部的平面形状可以为大致圆形或大致多边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扩散部中,还可以具有反射防止层、偏振光滤光层、带电防止层、防眩处理层、防污处理层中的至少一个,该反射防止层、偏振光滤光层、带电防止层、防眩处理层、防污处理层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上述基材的上述一个面的相反侧的面。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光扩散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具有光透过性的基材的一个面形成具有开口部的光吸收层;在上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以覆盖上述光吸收层的方式形成具有光透过性的负型感光性树脂层;从形成有上述光吸收层和上述负型感光性树脂层的上述基材的一个面的相反侧的面,通过上述光吸收层的开口部对上述负型感光性树脂层照射扩散光;对上述扩散光的照射结束后的上述负型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显影,将在上述基材侧具有光射出端面、并在上述基材侧的相反侧具有面积比上述光射出端面的面积大的光入射端面的多个光扩散部,以至少一部分相邻的上述光扩散部彼此在上述光入射端面侧的至少一部分连结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
本发明又一方面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体;和设置于上述显示体的观察侧,且使从上述显示体入射的光的角度分布成为比入射前扩大的状态而射出光的视野角扩大部件,上述视野角扩大部件包括权利要求1上述的光扩散部件。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显示装置中,在上述光扩散部件与上述显示体的观察侧之间还具有粘接层,上述连结部与上述粘接层接触,上述粘接层可以配置成在上述多个光扩散部间的间隙存在上述粘接层和空气。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显示体具有形成显示图像的多个像素,上述光扩散部件的上述多个光扩散部中的相邻的光扩散部间的平均间隔可以小于上述显示体的上述像素间的间隔。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显示装置中,在上述视野角扩大部件的观察侧可以设置有信息输入装置。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显示体可以具有光源和对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元件,上述光源可以射出具有指向性的光。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体可以为液晶显示元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使光向多个方向扩散而得到视野角的扩大的光扩散部件和其制造方法。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上述光扩散部件且显示品质优异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的截面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视野角扩大膜的截面图。
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平面图。
图4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平面图。
图5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光扩散部的侧面中的光的反射的图。
图5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光扩散部的侧面中的光的反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7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7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7E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8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光扩散部的配置的图。
图8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光扩散部的配置的图。
图8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光扩散部的配置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1A是用于说明视野角扩大膜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11B是用于说明视野角扩大膜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12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效果的图。
图12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效果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强度评价试验的方法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野角扩大膜的截面图。
图1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野角扩大膜的截面图。
图16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在曝光工序中的作用的图。
图16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在曝光工序中的作用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A~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体举出具有透过型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全部附图中,为了容易表示各构成要素,对于不同的构成要素以不同的尺寸比例进行表示。
图1A是从斜上方(观察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1B是从斜下方(背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纵截面图。
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体6(显示体)和视野角扩大膜7(视野角扩大部件、光扩散部件),该液晶显示体6(显示体)包括背光源2(光源)、第一偏光板3、液晶面板4、第二偏光板5。在图1A和图2中,示意性地将液晶面板4显示为一块板的形状,其详细构造在后面叙述。观察者从配置有视野角扩大膜7的图2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上侧观看显示。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置有视野角扩大膜7的一侧称为观察侧,将配置有背光源2的一侧称为背面侧。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从背光源2射出的光由液晶面板4进行调制,并利用调制后的光显示规定的图像、文字等。此外,当从液晶面板4射出的光透过视野角扩大膜7时,射出光的角度分布成为比入射至视野角扩大膜7之前更扩展的状态,光从视野角扩大膜7射出。由此,观察者能够以广视野角观看显示。
以下说明液晶面板4的具体结构。
此处,举出有源矩阵方式的透过型液晶面板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能够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并不限于有源矩阵方式的透过型液晶面板。能够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例如也可以是半透过型(透过、反射兼用型)液晶面板、反射型液晶面板。而且,能够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也可以是各像素不具有切换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以下简称为TFT)的无源矩阵方式的液晶面板。
图3是液晶面板4的纵截面图。
如图3所示,液晶面板4包括:作为开关元件基板的TFT基板9;与TFT基板9相对配置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和夹持在TFT基板9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之间的液晶层11。液晶层11被封入由TFT基板9、彩色滤光片基板10、隔开规定的间隔使TFT基板9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贴合的框状的密封部件(未图示)包围的空间内。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4例如以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进行显示。在液晶层11中使用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垂直取向液晶。在TFT基板9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之间,配置有用于将这些基板间的间隔保持为一定的球状的间隔物12。另外,关于显示模式,并不限于上述VA模式,也能够使用TN(Twisted Nematic,扭转向列)模式、STN(SuperTwisted Nematic,超扭转向列)模式、IPS(In-Plane Switching,面内开关)模式等。
在TFT基板9中,作为显示的最小单位区域的像素(未图示)矩阵状地配置有多个。在TFT基板9中,多个源极总线(未图示)形成为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多个栅极总线(未图示)形成为相互平行延伸并且与多个源极总线正交。由此,在TFT基板9上,多个源极总线和多个栅极总线形成为栅格状,被相邻的源极总线和相邻的栅极总线划分出的矩形形状的区域成为一个像素。源极总线与后述的TFT的源极电极连接,栅极总线与TFT的栅极电极连接。
在构成TFT基板9的透明基板14的液晶层11侧的面上,形成有具有半导体层15、栅极电极16、源极电极17、漏极电极18等的TFT19。作为透明基板14,例如能够使用玻璃基板。在透明基板14上形成半导体层15,该半导体层15例如包括CGS(Continuous Grain Silicon:连续晶粒硅)、LPS(Low-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结晶硅)、α-Si(Amorphous Silicon:非结晶硅)等半导体材料。此外,在透明基板14上以覆盖半导体层15的方式形成有栅极绝缘膜20。作为栅极绝缘膜2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它们的叠层膜等。
在栅极绝缘膜20上以与半导体层15对置的方式形成有栅极电极16。作为栅极电极16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W(钨)/TaN(氮化钽)的叠层膜、Mo(钼)、Ti(钛)、Al(铝)等。
在栅极绝缘膜20上以覆盖栅极电极16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层间绝缘膜21。作为第一层间绝缘膜2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它们的叠层膜等。在第一层间绝缘膜21上形成有源极电极17和漏极电极18。源极电极17经由贯通第一层间绝缘膜21和栅极绝缘膜20的接触孔22与半导体层15的源极区域连接。同样,漏极电极18经由贯通第一层间绝缘膜21和栅极绝缘膜20的接触孔23与半导体层15的漏极区域连接。作为源极电极17和漏极电极18的材料,能够使用与上述栅极电极16同样的导电性材料。在第一层间绝缘膜21上以覆盖源极电极17和漏极电极18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层间绝缘膜24。作为第二层间绝缘膜24的材料,能够使用与上述第一层间绝缘膜21同样的材料,或者有机绝缘性材料。
在第二层间绝缘膜24上形成有像素电极25。像素电极25经由贯通第二层间绝缘膜24的接触孔26与漏极电极18连接。由此,像素电极25将漏极电极18作为中继用电极与半导体层15的漏极区域连接。作为像素电极25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IZO(Indium Zinc Oxide,铟锌氧化物)等透明导电性材料。利用该结构,在通过栅极总线供给扫描信号,且TFT19成为导通状态时,通过源极总线供给至源极电极17的图像信号经由半导体层15、漏极电极18供给至像素电极25。此外,以覆盖像素电极25的方式在第二层间绝缘膜24上的整面形成有取向膜27。该取向膜27具有使构成液晶层11的液晶分子垂直取向的取向限制力。另外,作为TFT的类型,可以为图3所示的底栅型TFT,也可以为顶栅型TFT。
另一方面,在构成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透明基板29的液晶层11侧的面上,依次形成有黑色矩阵30、彩色滤光片31、平坦化层32、对置电极33、取向膜34。黑色矩阵30具有在像素间的区域阻挡光的透过的功能,由将Cr(铬)、Cr/氧化Cr的多层膜等的金属、或碳粒子分散在感光性树脂中的光致抗蚀剂形成。彩色滤光片31中包括红色(R)、绿色(G)、蓝色(B)各色的色素,在TFT基板9上的一个像素电极25中R、G、B中的任意一个的彩色滤光片31相对配置。平坦化层32由覆盖黑色矩阵30和彩色滤光片31的绝缘膜构成,具有使由黑色矩阵30和彩色滤光片31形成的台阶缓和的平坦化的功能。在平坦化层32上形成有对置电极33。作为对置电极33的材料,能够使用与像素电极25同样的透明导电性材料。此外,在对置电极33的整面形成有具有垂直取向限制力的取向膜34。彩色滤光片31可以采用R、G、B三色以上的多色结构。
如图2所示,背光源2包括:发光二极管、冷阴极管等光源36;和利用从光源36射出的光的内部反射,向液晶面板4射出光的导光板37。背光源2可以是光源配置在导光体的端面的边光型,也可以是光源配置在导光体的正下方的正下方型。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背光源2,优选使用控制光的射出方向以使光具有指向性的背光源,即所谓的指向性背光源。通过使用向后述的视野角扩大膜7的光扩散部中入射校准或大致校准的光的指向性背光源,能够使模糊减少,进而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通过使形成在导光板37内的反射图案的形状、配置等最佳化,能够实现上述指向性背光源。此外,在背光源2与液晶面板4之间,设置有作为偏光器起作用的第一偏光板3。此外,在液晶面板4与视野角扩大膜7之间,设置有作为检光器起作用的第二偏光板5。
以下详细说明视野角扩大膜7。
图4A是视野角扩大膜7的纵截面图。图4B是从观察侧观察视野角扩大膜7的平面图。图4C是从背面侧观察视野角扩大膜7的平面图。
如图4A所示,视野角扩大膜7包括:基材39;形成于基材39的一个面(与观察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多个光扩散部40;和形成于基材39的一个面的黑色层41(光吸收层)。如图2所示,该视野角扩大膜7以设置有光扩散部40的一侧朝向第二偏光板5、基材39一侧朝向观察侧的姿势配置在第二偏光板5上。视野角扩大膜7利用粘接剂层8固定于液晶显示体6。
作为基材39,优选使用例如三乙酰纤维素(TAC)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膜等透明树脂制造的基材。基材39在后述的制造工艺中,成为之后涂敷黑色层41、光扩散部40的材料时的基底,需要具备制造工艺中的热处理工序中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由此,作为基材39,除树脂制造的基材之外,也可以使用玻璃制造的基材等。但是,基材39的厚度优选薄至不会损害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的程度。其理由是,基材39的厚度越厚,越有可能产生显示的模糊。此外,基材39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依据JIS K7361-1的规定为90%以上。当全光线透过率为90%以上时,能够得到充分的透明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使用厚度为100μm的透明树脂制基材。
光扩散部40例如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具有透光性和感光性的有机材料构成。此外,光扩散部40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依据JISK7361-1的规定为90%以上。当全光线透过率为90%以上时,能够得到充分的透明性。如图4B和图4C所示,光扩散部40的水平截面(xy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成为光射出端面的基材39侧的面40a的面积小,成为光入射端面的与基材39相反的一侧的面40b的面积大,从基材39侧向与基材39相反的一侧,水平截面的面积逐渐变大。即,当从基材39侧看时,光扩散部40具有所谓的倒锥状的圆锥台状的形状。
光扩散部40是视野角扩大膜7中的有利于光的透过的部分。即,入射至光扩散部40的光在光扩散部40的锥状的侧面40c全反射,在光扩散部40的内部以大致封闭的状态被导光而射出。如图4B和图4C所示,从基材39的主面的法线方向看时,多个光扩散部40随机配置。另外,x轴定义为液晶面板4的画面的水平方向,y轴定义为液晶面板4的画面的垂直方向,z轴定义为液晶显示装置1的厚度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光扩散部40并没有成为各个光扩散部40完全孤立的状态。如图4A和图4C所示,多个光扩散部40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相邻的(至少两个)光扩散部40彼此的在光入射端面40b侧的至少一部分连结。连结的光扩散部40与没有连结的光扩散部40的配置可以为不规则的。此处,在各个光扩散部40的设计上的基本形状为圆形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延伸至圆形的外侧且使光扩散部40彼此连结的部分称为连结部42。在视野角扩膜7的整体中,使光扩散部40彼此连结的连结部42的总面积优选为多个光扩散部40的光入射端面40b的总面积的30%以上、100%以下。另外,在图1A和图1B中,省略了连结部42的图示,以免无法看清附图。
如图4A所示,黑色层41形成在基材39的形成光扩散部40的一侧的面中的多个光扩散部40的形成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作为一个例子,黑色层41由黑抗蚀剂等具有光吸收性和感光性的有机材料构成。此外,也可以使用Cr(铬)、Cr/氧化Cr的多层膜等金属膜。黑色层41的层厚设定为小于从光扩散部40的光入射端面40b到光射出端面40a的高度。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黑色层41的层厚的一个例子为150nm左右,从光扩散部40的光入射端面40b到光射出端面40a的高度的一个例子是25μm左右。
在多个光扩散部40之间的间隙中,在与基材39的一个面相接的部分中存在黑色层41,在其下方存在空气4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光扩散部40之间的间隙中,在黑色层41的下方存在空气43,但也可以存在其它气体。上述气体可以是惰性气体。具体来说,所述气体可以是氮气、氩气。在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7的情况下,如图4C所示,全部的光扩散部40并非完全连结,在相邻的光扩散部40间的距离较远的位置,光扩散部40之间不连结,而存在开口42a。由此,在将视野角扩大膜7贴合于液晶显示体6时,粘接剂从开口42a渗入光扩散部40之间的间隙,在光入射端面40b侧形成粘接剂层8。此时,如图4A所示,以粘接剂层8不会填埋光扩散部40之间的全部间隙的方式调整粘接剂的量。即,当使光扩散部40的高度为t1、使粘接剂层8的厚度为t2时,t1/t2>1。由此,多个光扩散部40之间的间隙成为下述状态,在与基材39的一个面相接的部分存在黑色层41,在光入射端面40b侧存在粘接剂层8,在黑色层41与粘接剂层8之间存在空气43。
另外,优选基材39的折射率与光扩散部40的折射率大致相同。其理由是,例如当基材39的折射率与光扩散部40的折射率有很大不同时,从光入射端面40b射入的光将要从光扩散部40射出时,可能会在光扩散部40与基材39的界面产生不必要的光的折射、反射。其结果,存在不能够得到期望的视野角、射出光的光量减少等的可能性。
如图2所示,视野角扩大膜7以基材39面向观察侧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圆锥台状的光扩散部40的两个相对面中,面积小的面成为光射出端面40a,面积大的面成为光入射端面40b。此外,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的倾斜角(光射出端面40a与侧面40c所成的角)的一个例子是80°左右。但是,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的倾斜角度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使入射光在从视野角扩大膜7射出时充分扩散的角度即可。
如图5B所示,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与光射出端面40a所成的角设定为超过相对于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的法线CL的临界角的角度θ’(单位为度(°)),使得与光轴OA平行或大致平行入射的光全反射。此外,在将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与光射出端面40a相交的点作为点P、将与光轴OA平行的入射光VR的向侧面40c的入射点称为点Q、将相对于光射出端面40a的垂线中通过点Q的垂线与光射出端面40a相交的点称为R时,与光轴OA正交的光射出端面40a与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所成的角度θ能够以角QPR表示。此时,角PQR的值为(90-θ)°,因此,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的倾斜角θ与点Q处的入射光VR的入射角θ’为相同角度。由此,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的倾斜角θ形成为超过上述临界角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相邻的光扩散部40间存在空气43,因此,当例如由透明丙烯酸树脂形成光扩散部40时,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成为透明丙烯酸树脂与空气43的界面。此处,当用其它低折射率材料填充光扩散部40的周围时,与外部存在任何低折射率材料的情况相比,光扩散部40的内部与外部的界面的折射率差在存在空气43的情况下最大。由此,根据Snell(斯涅尔)法则,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临界角最小,光在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全反射的入射角范围最广。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光的损失,得到高亮度。
如图5A的箭头LB和LC所示,以超过临界角的角度入射的入射光在侧面40c全反射,透过光扩散部40向观察者侧射出。此外,如图5A的箭头LA所示,没有入射至侧面40c而透过光扩散部40的入射光,直接向观察者侧射出。另一方面,如图5A的箭头LD所示,以临界角以下的角度入射的入射光没有全反射,而是透过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光扩散部40的形成区域以外的区域中设置有黑色层41,因此,透过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的光被黑色层41吸收。因此,不会产生显示的模糊、对比度的下降。但是,当透过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的光增加时,产生光量的损失,不能够得到亮度高的图像。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优选使用能够以不会以临界角以下的角度入射至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的角度射出光的背光源,即所谓的具有指向性的背光源。
接着,使用图6~图10B说明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制造方法。
以下以视野角扩大膜7的制造工序为中心进行说明。
先说明液晶显示体6的制造工序的概要,首先,分别制作TFT基板9和彩色滤光片基板10。之后,将TFT基板9的形成有TFT19的面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形成有彩色滤光片31的面相对配置,将TFT基板9和彩色滤光片基板10经由密封部件贴合。之后,利用密封部件在被TFT基板9和彩色滤光片基板10包围的空间内注入液晶。然后,在这样形成的液晶面板4的两面,分别使用光学粘合剂等第一偏光板3、第二偏光板4。经由以上的工序,完成液晶显示体6。
另外,作为TFT基板9、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用一直以来已知的方法,因此省略说明。
首先,如图7A所示,准备10cm见方且厚度为100μm的三醋酸纤维素的基材39。使用旋转涂敷法,在该基材39的一个面上,作为黑色层材料,涂敷含有碳的黑色负型抗蚀剂,形成膜厚150nm的涂敷44(图6的步骤S1)。
接着,将形成有上述涂膜44的基板39载置在加热板上,以温度90℃进行涂膜的预烘烤。由此,黑色负型抗蚀剂中的溶剂挥发。
接着,使用曝光装置,经由随机配置有多个遮光图案47的光掩膜45对涂膜44照射光,进行曝光(图6的步骤S2)。此时,使用利用波长365nm的i线、波长404nm的h线、波长436nm的g线的混合线的曝光装置。曝光量为100mJ/cm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下一工序中将黑色层41作为掩膜,进行透明负型抗蚀剂的曝光,形成光扩散部40,因此,光掩膜45的遮光图案47的位置与光扩散部40的形成位置对应。多个遮光图案47全部是直径20μm的圆形图案,且随机配置。因此,相邻的遮光图案47间的间隔(间距)并不一定,但将多个遮光图案47间的间隔平均而得到的平均间隔为25μm。遮光图案47的平均间隔优选小于液晶面板4的像素的间隔(间距)。由此,在像素内形成至少一个光扩散部40,因此,在与例如移动设备等中使用的像素间距小的液晶面板组合时,能够达到广视野角化。
此处,对设计随机配置有多个遮光图案47的光掩膜45的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8A所示,将光掩膜45的整体分割为纵向m个(例如6个)、横向n个(例如6个)所形成的m×n个(例如36个)区域46。
接着,如图8B所示,在前一工序中分割而成的一个区域46中,制作以使得与遮光图案47的形状对应的圆最密填充的方式配置的图案(图8B的左侧的图)。接着,使用随机函数,使例如将各圆的中心坐标等作为各圆的位置的基准的位置数据偏离,并制作多种(例如A、B、C三种图案)位置数据(图8B的右侧的三个图)。
接着,如图8C所示,将在之前的工序制作出的多种位置数据A、B、C随机分配在m×n个区域。例如,以位置数据A、位置数据B、位置数据C在36个区域46中随机出现的方式将各位置数据A、B、C分配给各区域46。由此,当按各个区域46观察光掩膜45时,各区域46的遮光图案47的配置与位置数据A、位置数据B、位置数据C中的任意一个的图案相符,在整个区域中全部的遮光图案47并不是完全随机配置。但是,当从光掩膜45的整体看时,多个遮光图案47随机配置。
使用上述光掩膜45进行曝光之后,使用专用的显影液,进行由黑色负型抗蚀剂形成的涂膜44的显影,在100℃进行干燥,如图7B所示,将具有多个圆形的开口部41a的黑色层41形成在基材39的一个面(图6的步骤S3)。圆形的开口部41a与以下的工序的光扩散部40的形成区域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黑色负型抗蚀剂的光刻法形成黑色层41,但代替该结构,如果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遮光图案47与光透过部反转的光掩膜,则也能够使用正性抗蚀剂。或者,也可以使用蒸镀法、印刷法等形成黑色层41。
接着,如图7C所示,使用旋转涂敷法,在黑色层41的上表面涂敷由丙烯酸树脂构成的透明负型抗蚀剂作为光扩散部材料,形成膜厚25μm的涂膜48(图6的步骤S4)。
接着,将形成有上述涂膜48的基材39载置在加热板上,以温度95℃进行涂膜48的预烘烤。由此,透明负型抗蚀剂中的溶剂挥发。
接着,如图7D所示,使基材39上下反转,从基材39侧将黑色层41作为掩膜对涂膜48照射扩散光F,进行曝光(图6的步骤S5)。此时,使用利用波长365nm的i线、波长404nm的h线、波长436nm的g线的混合线的曝光装置。曝光量为500mJ/cm2。此外,作为将从曝光装置射出的平行光作为扩散光F向基材照射的部件,例如在从曝光装置射出的光的光路上配置雾度50左右的扩散板即可。
之后,将形成有上述涂膜48的基材39载置在加热板上,以温度95℃进行涂膜48的曝光后烘烤(PEB)。
接着,使用专用的显影液进行由透明负型抗蚀剂形成的涂膜48的显影,在100℃进行后烘烤,如图7E所示,在基材39的一个面形成多个光扩散部40(图6的步骤S6)。此时,多个光扩散部40中至少一部分相邻的光扩散部40成为彼此的光入射端面40b侧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连结部42(在图7E中省略图示)被连结的状态。作为使相邻的光扩散部40连结的方法,例如在设计图8A~图8C所示的光掩膜45时,使最终成为光扩散部40的遮光图案47充分接近地进行配置即可。而且,还可以以相邻的遮光图案47彼此重合的方式进行配置。或者也可以是,调整上述透明负型抗蚀剂形成的涂膜48的曝光条件、显影条件等,使得显影后在基材39的相反侧,光扩散部40彼此经由连结部42适宜地连结。
以上,经由图6的步骤S1~S6的工序,完成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7。视野角扩大膜7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为90%以上。当全光线透过率为90%以上时,能够得到充分的透明性,能够充分发挥对视野角扩大膜所要求的光学性能。全光线透过率依据JIS K7361-1的规定。
另外,在图7D所示的工序中,说明了将基材39上下反转而从上方进行曝光的内容,但是根据制造装置的不同也可以不使基材39上下反转,采用从基材39侧进行曝光的结构即可。
图9是表示视野角扩大膜7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要结构图。
图9所示的制造装置50对长条的基材39以辊对辊(roller to roller)的方式进行输送,在其间进行各种处理。此外,该制造装置50在形成黑色层41时,代替上述使用光掩膜45的光刻法,而使用印刷法。
在制造装置5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送出基材39的送出辊51,在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卷取基材39的卷取辊52,采用基材39从送出辊51侧向卷取辊52侧移动的结构。在基材39的上方,从送出辊51向卷取辊52侧依次配置有印刷装置53、第一干燥装置54、涂敷装置55、显影装置56、第二干燥装置57。在基材39的下方配置有曝光装置58。印刷装置53用于在基材39上印刷黑色层41。第一干燥装置54用于使通过印刷形成的黑色层41干燥。涂敷装置55用于在黑色层41上涂敷透明负型抗蚀剂。显影装置56用于利用显影液对曝光后的透明负型抗蚀剂进行显影。第二干燥装置57用于使形成有由显影后的透明抗蚀剂构成的光扩散部40的基材39干燥。之后,可以进一步将形成有光扩散部40的基材39与第二偏光板5贴合,使视野角扩大膜7与偏光板一体化。
曝光装置58用于从基材39侧进行透明负型抗蚀剂的涂膜48的曝光。图10A和图10B是仅将制造装置50中的曝光装置58部分取出以进行表示的图。如图10A所示,曝光装置58具有多个光源59,可以以随着基材39的前进,来自各光源59的扩散光F的强度逐渐变弱等的方式,使扩散光F的强度变化。或者,如图9B所示,曝光装置58也可以是,随着基材39的前进,来自各光源59的扩散光F的射出角度逐渐变化。通过使用这样的曝光装置58,能够将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的倾斜角度控制为期望的角度。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在形成黑色层41、光扩散部40时涂敷液状的抗蚀剂,但是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在基材39的一个面贴合膜状的抗蚀剂。
最后,如图2所示,将完成的视野角扩大膜7,以基材39面向观察侧、光扩散部40与第二偏光板5相对的状态,使用光学粘接剂等贴合于液晶显示体6。
通过以上的工序,完成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
此处,使用图11A和图11B,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7具有的视野角扩大效果。
如图11A所示,从液晶显示体6射出并入射至视野角扩大膜7的光中,在光扩散部40的中心附近相对于光入射端面40b大致垂直入射的光L1,不在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全反射,而直接进入并透过光扩散部40。此外,在光扩散部40的周缘部中相对于光入射端面40b大致垂直入射的光L2,以大于临界角的入射角入射至光扩散部的侧面40c,因此在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全反射。之后,全反射后的光在光扩散部40的光射出端面40a进一步折射,向与光射出端面40a的法线方向成大角度的方向射出。另一方面,相对于光扩散部40的光入射端面40b倾斜入射的光L3,以小于临界角的入射角入射至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因此,透过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被光吸收层41吸收。
如图11B所示,通过以上的作用,相对于视野角扩大膜7大致垂直入射的光L1、L2,以与入射至视野角扩大膜7之前角度分布变大的状态从视野角扩大膜7射出。由此,即使观察者使视线从液晶显示体6的正面方向(法线方向)倾斜,也能够观看到良好的显示。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光扩散部40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因此在以液晶显示体6的画面的法线方向为中心的全部方位,角度分布都得以扩大。因此,观察者能够在全部的方位观看到良好的显示。即,通过使用该视野角扩大膜7能够扩大液晶显示体6的视野角。另一方面,相对于视野角扩大膜7倾斜入射的光L3是倾斜透过液晶面板4的光,是与期望的相位延迟不同的光,是所谓的作为显示对比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的光。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7通过利用光吸收层41阻隔这样的光而能够提高显示的对比度。
一般地,在使条纹、格子等的具有规则性的图案彼此重合的情况下,当各图案的周期稍有偏差时,会观看到干涉条纹图形(莫尔条纹)。例如,当使多个光扩散部矩阵状排列的视野角扩大膜和多个像素矩阵状排列的液晶面板重合时,在视野角扩大膜的光扩散部的周期图案与液晶面板的像素的周期图案之间产生莫尔条纹,可能导致显示品质下降。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多个光扩散部40平面地随机配置,因此,不会由于与液晶面板4的像素的规则的排列之间的干涉而产生莫尔条纹,能够维持显示品质。
此外,在形成光扩散部40的工序中,假设从由透明负型抗蚀剂形成的涂膜48侧经由光掩膜照射光,则形成有微小尺寸的黑色层41的基材39与光掩膜的对准调整非常困难,难以避免产生错位。结果,如图12B所示,在光扩散部40与黑色层41之间产生间隙S,由于光从间隙S漏出而可能导致对比度下降。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黑色层41作为掩膜从基材39的背面侧照射光,因此,光扩散部40以与黑色层41的开口部41a的位置自匹配(self aligned)的状态形成。结果,光扩散部40和黑色层41成为密接的状态,在它们之间不形成间隙,能够可靠地维持对比度。
此外,在基材39没有设置黑色层41的情况下,入射至视野角扩大膜7的外部光散射。当发生外部光散射时,明亮场所中的视认性下降,而且在黑显示时发生黑色看起来变白的“浮黑”,对比度下降,不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观察。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基材39配置黑色层41。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部分相邻的光扩散部40彼此经由连结部42连结,连结部42也有助于光的入射,因此,光入射面的面积相对于视野角扩大膜7的全面积的比例实质上增加。因此,能够提高视野角扩大膜7的光利用效率,提高光扩散率。此外,因为存在连结部42,因此粘接剂难以进入光扩散部40间的间隙,容易成为在光扩散部40间的间隙中存在粘接剂和空气的状态。由此,光在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全反射的入射角范围变大,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光的损失,得到高亮度。
此外,光扩散部40彼此连结,由此在上述光学方面的效果之外,也能够得到机械强度方面的效果。即,在将视野角扩大膜7贴合于液晶显示体6时,粘接剂难以进入光扩散部40间的间隙。因此,能够使粘接剂充分地遍及视野角扩大膜7与液晶显示体6之间的空间,能够牢固地固定视野角扩大膜7和液晶显示体6。此外,在对视野角扩大膜7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难以发生光扩散部40的破损或剥离,能够提高视野角扩大膜7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发明者们进行了用于验证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7的机械强度的提高效果的实验。实验方法是,如图13所示,在表面平滑的两块不锈钢板91之间夹入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7,以对整面施加均匀的压力的方式以5.0×10-3kg/cm2的压力进行加压,并且以1cm/sec的速度进行剪力试验。此时,将连结部42的总面积相对于光扩散部40的光入射端面40b的总面积的比例改变为10%、30%、50%、80%、100%,对各个样品进行光扩散部40的外观检查。此外,以光扩散部40完全不连结的样品(连结部42的总面积相对于光扩散部40的光入射端面40b的总面积的比例为0%)作为比较例,进行其外观检查。在表1中表示其结果。
[表1]
  连结部的比例   外观   有无缺损
 比较例   0%   ×   几乎全部的光扩散部存在缺损
 实施例1   10%   △   一部分的光扩散部存在缺损
 实施例2   30%   ○   无缺损
 实施例3   50%   ○   无缺损
 实施例4   80%   ○   无缺损
 实施例5   100%   ○   无缺损
如表1所示,在光扩散部40完全不连结的比较例的样品中,能够确认大致全部的光扩散部40存在缺损。与此相对,在连结部42的总面积相对于光扩散部40的光入射端面40b的总面积的比例为10%的实施例1的样品中,能够确认一部分的光扩散部40存在缺损。在连结部42的总面积相对于光扩散部40的光入射端面40b的总面积的比例为30%~100%的实施例2~5的样品中,没有观察到光扩散部40的缺损。由此验证了,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机械强度优异的视野角扩大膜7。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4~图16B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视野角扩大膜的光扩散部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的说明,仅对视野角扩大膜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纵截面图。图15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纵截面图。图15B是表示在视野角扩大膜的制造中使用的光掩膜的平面图。图16A和图16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制造方法的图。
此外,在图14~图16B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光扩散部全部为相同的形状。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67中,如图14和图15A所示,在多个光扩散部68中,光射出端面68a的尺寸(黑色层41的开口部的尺寸)不同,侧面68c的倾斜角度也不同。即,当整体观察多个光扩散部68时,多个光扩散部68的光射出端面68a具有多种尺寸,多个光扩散部68的侧面68c具有多种倾斜角度。此外,随着多个光扩散部68中侧面68c的倾斜角度的不同,光入射端面68b的尺寸也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光扩散部68中至少一部分相邻的光扩散部68中彼此的光入射端面68b侧的至少一部分也经由连结部71连结。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5B所示,在形成黑色层41时使用的光掩膜69中,多个遮光图案70的尺寸不同,直径在10μm~25μm的范围中分布。当使用该光掩膜69形成黑色层41时,得到多个开口部的尺寸不同的黑色层41。之后,如图16A所示,以黑色层41为掩膜从基材39侧进行由透明负型抗蚀剂形成的涂膜48的曝光,则如图16A的符号A所示的位置那样,在黑色层41的开口部41a的尺寸大的位置,扩散光F中相对于基材39以大的入射角入射的光难以被黑色层41遮光。因此,在该位置相对于基材39以大的入射角入射的光用于涂膜48的曝光,因此,如图16B所示,光扩散部68的侧面68c的倾斜角度变得平缓。
另一方面,如图16A的符号B所示的位置那样,在黑色层41的开口部41a的尺寸小的位置,以大的入射角入射的光容易被黑色层41遮光。因此,在该位置,相对于基材39以大的入射角入射的光不能够用于涂膜48的曝光,因此,如图16B所示,光扩散部68的侧面68c的倾斜角度变陡。这样,通过使黑色层41的开口部41a的尺寸不同,不仅能够使光扩散部68的光射出端面68a的尺寸不同,还能够使侧面68c的倾斜角度不同。当然,也可以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根据位置不同改变扩散光的扩散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61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能够得到不会发生莫尔条纹、能够维持显示品质、光利用效率高且机械强度优异的可靠性高的视野角扩大膜。
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那样,入射至光扩散部的光在光扩散部的侧面全反射,以角度分布比入射前扩大的状态从光扩散部射出。由此,从光扩散部射出的光的角度分布依存于光扩散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的分布。因此,当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光扩散部40的侧面40c的倾斜角度一定时,在特定的光射出度下亮度变高,在特定的观察角度下能够看到明亮的显示。相反的,在改变角度观察显示装置时,根据观察角度的不同可能观察到显示不均的现象。
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多个光扩散部63的侧面63c的倾斜角度相互不同,因此,能够使光的全反射角度的范围在侧面63c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多个光扩散部63之间相互补充而扩大。其结果,在改变角度观察液晶显示装置61时,亮度对应于观察角度平滑地变化,能够提高视野角特性。
而且,在随机配置多个光扩散部的情况下,当配置大小相同的光扩散部时,光扩散部彼此干涉,不能够配置光扩散部的位置变多。在该情况下,光扩散部占视野角扩大膜整体的比例变小,因此,从背光源射出的光中,不透过光扩散部而被黑色层吸收的光的比例变多。结果,来自背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下降,正面亮度也下降。关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以小的光扩散部68填充大的光扩散部68之间的间隙等,能够使得视野角扩大膜67整体中光扩散部68所占的比例变高。由此,能够提高来自背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正面亮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光扩散部63的侧面63c的倾斜角度设为多种,因此亮度平滑变化,所以优选。其中,仅将至少一部分光扩散部的倾斜角度设定为与其它光扩散部不同的两种倾斜角度,也能够得到视野角特性的提高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7和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仅视野角扩大膜的光扩散部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的说明,仅对视野角扩大膜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纵截面图。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纵截面图。
图17和图18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着眼于一个光扩散部时,光扩散部的侧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73,如图17和图18所示,各光扩散部74的侧面74c从光射出端面74a到光入射端面74b凸状地平滑弯曲,根据位置的不同倾斜角度也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光扩散部74中的至少一部分相邻的光扩散部74彼此的光入射端面74b侧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连结部75连结。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72中,也不会产生莫尔条纹,能够维持显示品质。此外,能够实现光利用效率高且机械强度优异的可靠性高的视野角扩大膜。即,能够得到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光扩散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一定的情况下,在沿着画面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改变观察角度时,根据观察角度的不同有时能够观看到显示不均。作为该显示不均的对策,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多个光扩散部的侧面整体具有多种倾斜角度。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73中,在各个光扩散部74中,侧面74c根据位置的不同倾斜角度也不同,因此与侧面的倾斜角度一定的情况相比,光的反射角度分布变大。由此,亮度与观察角度对应平滑地变化,能够提高视野角特性。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9、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仅视野角扩大膜的光扩散部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的说明,仅对视野角扩大膜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纵截面图。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平面图。
此外,图19和图20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光扩散部的各光扩散部为大致圆锥台形状,光入射端面、光射出端面的平面形状均为圆形。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77中,如图19所示,各光扩散部78为八边锥台形状,光入射端面78b、光射出端面78a的平面形状也为八边形。作为各光扩散部78的平面形状的八边形的8根边中,以相互平行的两边为一组而形成的4组的边,以分别朝向与x轴平行的方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与x轴成45°角的方向(以x轴的正方向为基准逆时针旋转看到的角度)、与x轴成135°角的方向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光扩散部78中至少一部分相邻的光扩散部78中彼此的光入射端面78b侧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连结部79连结。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了制作上述结构的视野角扩大膜77,在黑色层41的形成工序中,使用具有八边形的遮光图案的光掩膜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76也得到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能够实现不会产生莫尔条纹、能够维持显示品质、光利用效率高且机械强度优异的可靠性高的视野角扩大膜。
而且,根据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光扩散部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因此光以液晶显示体6的法线方向为中心向全方位扩散,能够在全方位发挥视野角扩大效果。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光扩散部78的平面形状为八边形,上述4组的边分别朝向与x轴平行的方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与x轴成45°角的方向、与x轴成135°角的方向,因此,光向上述四个方位集中地扩散。因此,能够发挥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视野角特性被看作特别重要的画面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倾斜方向上的视野角扩大效果。另外,光扩散部78的平面形状并不限于八边形,也能够采用其它的多边形。在该情况下,根据多边形的形状和边的配置,光向特定的方向集中而扩散,因此,能够提供在特定的观察方位发挥优异的视野角扩大效果的液晶显示装置。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仅具有触摸面板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的说明,仅对触摸面板的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图21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2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84中,如图21所示,从背光源2到视野角扩大膜7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而且,在构成视野角扩大膜7的基材39的观察侧配置有触膜面板85(信息输入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构成视野角扩大膜7的基材39称为“视野角扩大膜用基材”。触膜面板85在视野角扩大膜用基材39的周缘部利用两面胶带等粘接材料86贴附在视野角扩大膜用基材39上,在触摸面板85与视野角扩大膜用基材39之间,形成有与粘接材料86的厚度对应的间隙。即,在触摸面板85与视野角扩大膜用基材39之间存在空气层87。
触摸面板85具有基材88和位置检测用电极89。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构成触摸面板85的基材88称为“触摸面板用基材”。在由玻璃等构成的触摸面板用基材88的一个面,形成有ITO、ATO(Antimony-dopedTin Oxide:掺杂有锑的锡氧化物)等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位置检测用电极89。位置检测用电极89通过ITO、ATO等的溅射而形成,具有数百~2kΩ/□左右的同样的薄片电阻。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85。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85中,例如对俯视触摸面板85时的位置检测用电极89的四个角部施加有微小的电压。当手指触摸到位置检测用电极89上方的任意的位置时,手指触摸的点经由人体的静电电容接地。由此,根据接地点与四个角部之间的电阻值,各角部的电压改变。位置检测电路将该电压变化以电流变化的方式进行测量,根据该测量值检测接地点即手指触摸的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触摸面板并不限于静电电容方式,也能够应用电阻膜方式、超声波方式、光学方式等任意的触摸面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84,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视野角扩大膜7,因此能够实现视野角特性优异,而且具有信息输入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使用者在观看广视野角的图像的同时由手指或触控笔触摸触摸面板85,由此能够以对话形式对信息处理装置等输入信息。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体举出了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在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等中应用本发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视野角扩大膜粘接在液晶显示体的第二偏光板上的例子,但视野角扩大膜和液晶显示体也并非必须接触。
例如,也可以在视野角扩大膜与液晶显示体之间插入其它光学膜、光学部件等。或者,视野角扩大膜和液晶显示体也可以位于相互分离的位置。此外,在为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的情况下不需要偏光板,因此视野角扩大膜与偏光板不会接触。
此外,可以采用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视野角扩大膜的基材的观察侧,设置有反射防止层、偏振光滤光层、带电防止层、防眩处理层、防污处理层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根据该结构,根据设置于基板的观察侧的层的种类,能够添加减少外光反射的功能、防止尘埃、污物的附着的功能、防止损伤的功能等,能够防止视野角特性的经时劣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多个光扩散部的配置随机,但是多个光扩散部的配置并非必须随机,只要多个光扩散部的配置为非周期性的,就能够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进一步,在根据状况、用途而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莫尔条纹的产生的情况下,多个光扩散部也可以周期性配置。在该情况下,多个光扩散部中至少一部分相邻的光扩散部彼此的光入射端面侧的至少一部分也必须经由连结部连结。例如也可以采用多个光扩散部在视野角扩大膜的整面矩阵状地配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如果采用多个光扩散部中,例如仅连结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光扩散部,而不连结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的光扩散部的结构,则能够实现沿第一方向的剪应力强的视野角扩大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光扩散部的形状为圆锥台状或多角锥台状,但是光扩散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也可以不以光轴为中心对称。在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使光扩散部的形状为圆锥台状或多角锥台状的情况下,光扩散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以光轴为中心对称,因此,能够得到与光轴为中心对应的角度分布。与此相对,在根据显示装置的用途、使用方法而特意要求非对称的角度分布的情况下,例如要求仅在画面的上方侧或仅在右侧使视野角扩大等的情况下,光扩散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也可以非对称。
此外,关于光扩散部、光吸收层的配置、形状、视野角扩大膜的各部分的尺寸、材料、制造工艺中的制造条件等的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各种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
1、61、66、72、76、80、84……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6……液晶显示体(显示体);7、62、67、73、77、81……视野角扩大膜(视野角扩大部件);8……粘接剂层;39……基材;40、63、68、74、78、82……光扩散部;40a、63a、68a、74a、78a、82a……光射出端面;40b、63b、68b、74b、78b、82b……光入射端面;40c、63c、68c、74c、78c、82c……侧面;41……黑色层(光吸收层);42、71、75、79……连结部;43……空气;85……触摸面板(信息输入装置)

Claims (19)

1.一种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光透过性的基材;
配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的多个光扩散部,该光扩散部具有位于所述基材侧的光射出端面、和位于所述基材侧的相反侧且面积大于所述光射出端面的面积的光入射端面;
位于所述光入射端面附近的连结部,其将所述多个光扩散部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光扩散部彼此连结;和
光吸收层,其形成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中的与所述光扩散部的形成区域不同的区域,
从所述光扩散部的所述光入射端面到所述光射出端面的尺寸大于所述光吸收层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的总面积为所述多个光扩散部的所述光入射端面的总面积的30%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的法线方向看,所述多个光扩散部非周期性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扩散部配置成在所述多个光扩散部的间隙存在空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扩散部配置成在所述多个光扩散部的间隙存在气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是惰性气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是氮气或氩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扩散部中的至少一个光扩散部的所述光射出端面的尺寸与其它光扩散部的所述光射出端面的尺寸不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扩散部中的至少一个光扩散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与其它光扩散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不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扩散部中的至少一个光扩散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根据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的法线方向看时所述光扩散部的平面形状为大致圆形或大致多边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反射防止层、偏振光滤光层、带电防止层、防眩处理层、防污处理层中的至少一个,该反射防止层、偏振光滤光层、带电防止层、防眩处理层、防污处理层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基材的所述一个面的相反侧的面。
13.一种光扩散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具有光透过性的基材的一个面形成具有开口部的光吸收层;
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以覆盖所述光吸收层的方式形成具有光透过性的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从形成有所述光吸收层和所述负型感光性树脂层的所述基材的一个面的相反侧的面,通过所述光吸收层的开口部对所述负型感光性树脂层照射扩散光;
对所述扩散光的照射结束后的所述负型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显影,将在所述基材侧具有光射出端面、并在所述基材侧的相反侧具有面积比所述光射出端面的面积大的光入射端面的多个光扩散部,以至少一部分相邻的所述光扩散部彼此在所述光入射端面侧的至少一部分连结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体;和设置于所述显示体的观察侧,且使从所述显示体入射的光的角度分布成为比入射前扩大的状态而射出光的视野角扩大部件,
所述视野角扩大部件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部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扩散部件与所述显示体的观察侧之间还具有粘接层,
所述连结部与所述粘接层接触,
所述粘接层配置成在所述多个光扩散部间的间隙存在所述粘接层和空气。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体具有形成显示图像的多个像素,
所述光扩散部件的所述多个光扩散部中的相邻的光扩散部间的平均间隔小于所述显示体的所述像素间的间隔。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视野角扩大部件的观察侧设置有信息输入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体具有光源和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元件,
所述光源射出具有指向性的光。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体为液晶显示元件。
CN2012100519211A 2011-03-03 2012-03-01 光扩散部件和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26545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6262 2011-03-03
JP2011-046262 2011-03-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4588A true CN102654588A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302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7423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12257U (zh) 2011-03-03 2012-03-01 光扩散部件和其显示装置
CN2012100519211A Pending CN102654588A (zh) 2011-03-03 2012-03-01 光扩散部件和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7423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12257U (zh) 2011-03-03 2012-03-01 光扩散部件和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41345B2 (zh)
CN (2) CN202512257U (zh)
WO (1) WO201211813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8392A (zh) * 2015-05-21 2015-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772720A (zh) * 2016-12-06 2017-05-31 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限制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12853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33758A (zh) * 2019-04-18 2020-10-2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装置
CN113242985A (zh) * 2018-12-19 2021-08-10 3M创新有限公司 图案化光控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1345B2 (en) 2011-03-03 2016-05-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diffusion memb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9772430B2 (en) * 2012-04-18 2017-09-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control memb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4092662A (ja) * 2012-11-02 2014-05-19 Sharp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4102469A (ja) * 2012-11-22 2014-06-05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664422B1 (ko) 2013-01-23 2016-10-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평면 조명 장치
JP6103377B2 (ja) * 2013-06-19 2017-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86445B2 (ja) * 2013-07-01 2015-03-18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相互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WO2015178321A1 (ja) * 2014-05-21 2015-1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光制御部材および光制御部材作製用母材
KR102309887B1 (ko) 2014-10-31 2021-10-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6068590A1 (en) 2014-10-31 2016-05-06 Lg Electronics Inc.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acklight unit
EP3015912B1 (en) 2014-10-31 2017-12-06 LG Electronics Inc.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acklight unit
WO2016068592A1 (en) 2014-10-31 2016-05-06 Lg Electronics Inc.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backlight unit
JPWO2016093307A1 (ja) * 2014-12-12 2017-11-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接着層付き光拡散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81937B1 (ko) 2014-12-29 2021-07-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9720278B2 (en) * 2015-01-22 2017-08-01 Gentex Corporation Low cost optical film stack
KR20180021959A (ko) * 2016-08-22 2018-03-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519932B1 (ko) * 2017-10-19 2023-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083005A (zh) * 2018-01-23 2019-08-02 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背投屏幕
CN208110256U (zh) * 2018-03-21 2018-11-16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投影幕
US11048121B2 (en) * 2019-03-06 2021-06-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75814A (zh) * 2021-03-25 2021-07-0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视角扩散膜片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2608A (ja) * 1999-06-11 2000-12-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
JP2003504691A (ja) * 1999-07-07 2003-02-04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内部反射を用いた背面投射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008032956A (ja) * 2006-07-28 2008-02-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透過型スクリーン及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01236265A (zh) * 2006-12-12 2008-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58570A (zh) * 2010-01-12 2010-10-13 天津大学 一种高效光扩散材料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N202512257U (zh) * 2011-03-03 2012-10-31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扩散部件和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36355B2 (en) 2000-12-27 2003-10-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icrostructured rear projection screen
US6822792B2 (en) * 2001-05-14 2004-11-2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Sheet for use for projection screen, light diffusion sheet and projection screen
KR20060078405A (ko) * 2004-12-31 2006-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 렌즈 기판 어레이, 그를 포함하는 입체 영상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070108556A (ko) * 2005-02-24 2007-11-12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 확산 부재, 투과형 스크린, 배면 투사형 표시 장치 및광 흡수부 형성용 수지 조성물
JP3898217B1 (ja) * 2006-05-30 2007-03-2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025726A1 (en) * 2007-07-25 2009-01-29 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 Hypoxic condi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exercise limiting conditions
JP5499567B2 (ja) 2008-08-27 2014-05-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光学部品、および液晶表示ディスプレイ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2608A (ja) * 1999-06-11 2000-12-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
JP2003504691A (ja) * 1999-07-07 2003-02-04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内部反射を用いた背面投射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008032956A (ja) * 2006-07-28 2008-02-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透過型スクリーン及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01236265A (zh) * 2006-12-12 2008-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58570A (zh) * 2010-01-12 2010-10-13 天津大学 一种高效光扩散材料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N202512257U (zh) * 2011-03-03 2012-10-31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扩散部件和其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8392A (zh) * 2015-05-21 2015-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772720A (zh) * 2016-12-06 2017-05-31 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限制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12853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42985A (zh) * 2018-12-19 2021-08-10 3M创新有限公司 图案化光控膜
CN111833758A (zh) * 2019-04-18 2020-10-2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18137A1 (ja) 2012-09-07
CN202512257U (zh) 2012-10-31
US20130329401A1 (en) 2013-12-12
US9341345B2 (en) 201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12257U (zh) 光扩散部件和其显示装置
CN202614963U (zh) 光扩散部件和显示装置
US8926157B2 (en) Light diffusing memb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750819B (zh) 用于透反型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2614964U (zh) 光扩散部件和显示装置
CN10452076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1158752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053501A1 (ja) 光拡散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CN104024931B (zh) 液晶显示装置、光控膜、显示装置
CN202661658U (zh) 光扩散部件和显示装置
US20150212540A1 (en) Light diffusing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as well as display device
US2023011177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390705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6013945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0008550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US10018755B2 (en) Light diffusion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58384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64128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8373827B2 (en)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s having a conductive layer form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a color filter substrate
JP201709705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06431394U (zh)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005455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2073867A1 (ja) 光拡散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CN11404765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5005284A1 (ja) 光拡散部材及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