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9819A - 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9819A
CN102649819A CN2011100434172A CN201110043417A CN102649819A CN 102649819 A CN102649819 A CN 102649819A CN 2011100434172 A CN2011100434172 A CN 2011100434172A CN 201110043417 A CN201110043417 A CN 201110043417A CN 102649819 A CN102649819 A CN 102649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terminal
fragment
segmental
recombinant plasm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34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志虎
师明磊
陈娜
闫兴
王洋
张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1100434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98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9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98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本发明提供了融合蛋白(a)或(b):(a)自N端至C端依次含E173N片段、特异多肽片段和E173C片段;(b)自N端至C端依次含E173N片段、特异多肽片段、E173C片段、2A片段和NS3/4A片段;E173N片段如序列4第1至173位所示;E173C片段如序列4自第187至252位所示;特异多肽片段由30个以下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可被蛋白酶识别;2A片段如序列6第253至279位所示;NS3/4A片段如序列6第280至479位所示。利用上述融合蛋白可从蛋白、多肽文库以及天然产物中筛选NS3-4A蛋白酶抑制剂,为HCV感染治疗提供候选药物分子,并为高通量筛选多种蛋白酶抑制剂奠定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特别涉及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背景技术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7亿人受到HCV的慢性感染(Sy T,Jamal MM.Epidemiologyof hepatitis C virus(HCV)infection.Int J Med Sci.2006,3(2):41-6)。我国有约4000万HCV感染患者,HCV感染已成为严重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CV感染可转变为慢性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当前采用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但这种治疗方法疗效低于50%,且费用高,副作用大,因此,研制新的抗HCV药物是当前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HCV基因组全长约9.6kb,由两侧非编码区(UTR)及位于其间的单一开放阅读框组成。5′-UTR含有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非常保守,核糖体与其结合启动翻译过程;3′-UTR对与复制起始有关。开放读码框编码大约3010~3033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该蛋白前体在宿主信号肽酶和病毒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下生成4个结构蛋白和至少6个非结构(non-structure,NS)蛋白。按顺序依次为core-E1-E2-P7-NS2-NS3-NS4A-NS4B-NS5A-NS5B。其中,C2,E1,E2,P7为结构蛋白区,在宿主细胞信号肽的作用下分别裂解成核蛋白和包膜蛋白;NS2-NS5为非结构蛋白区。HCV多聚蛋白前体的加工过程是:结构蛋白core,E1,E2和P7被宿主信号肽酶切开,均固定在膜上。NS2的N端也被宿主信号肽酶切开,NS2 94-217位氨基酸与NS3 1-180位氨基酸构成NS2/3丝氨酸蛋白酶,在NS2-NS3连接处产生切割(顺式切割),释放出NS3(NS3 181-631位氨基酸是RNA解旋酶),NS3丝氨酸蛋白酶对其下游的四个连接位点进行切割,释放出NS4A,NS4B(内质网锚定蛋白),NS5A(RNA结合蛋白),NS5B(RNA依赖的RNA聚合酶)(Lorenz IC,Marcotrigiano J,Dentzer TG,et al.Structure of the catalytic domain of thehepatitis C virus NS2-3protease[J].Nature,2006,442(7104):831-835.)。
HCV NS3蛋白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生物活性的非结构蛋白,在HCV复制和致病机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O tsuka M,Kato N,L an K,et al.Hepatitis C Virus CoreProtein Enhances p53 Function through Augmentation of DNA Binding Affinity andTranscriptional Ability[J].J Biol Chem.2000Nov 3;275(44):34122-30.)。NS3基因位于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约3300~5200nt区域,编码含有630个氨基酸(1027-1656aa)的NS3蛋白。其N末端1/3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C末端2/3具有三磷酸核苷酶(NTPase)和RNA解旋酶活性。其中,NS3丝氨酸蛋白酶是HCV整个非结构蛋白加工和成熟过程中的关键酶,它必须在NS4A的辅助作用下,二者形成异源二聚体,才能发挥酶活性,因此又常被称为NS3/4A蛋白酶(Satoh S,Tanji Y,HijikataM,et al.TheN-terminal reg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nonstructural protein 3(NS3)isessential for stable complex formation with NS4A[J].J Virol,1995,69(7):4255-4260.)。晶体衍射结构表明,NS4A中间的中央疏水区(21~34aa)与NS3的N末端22个氨基酸形成β片层,是酶发挥活性的必需结构要求(Kim J L,Morgenstern K A,Lin C,et al.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epatitis C virus NS3 protease domaincomplexed with a synthetic NS4A cofactor peptide[J].Cell,1996,87(2):343-355.)。而NS4A(21~34aa)可以被合成的多肽所代替,或通过连接子与NS3的N末端180aa直接相连为单链蛋白,不影响酶活性功能的发挥。NS3丝氨酸蛋白酶在4个连接区域切割多聚蛋白前体,以顺式方式催化NS3/NS4A裂解(自我剪切),反式方式催化NS4A/NS4B、NS4B/NS5A和NS5A/NS5B裂解,释放出多个重要的病毒活性酶(Bartenschlager R,Ahlborn-Laake L,Mous J,Jacobsen H.Nonstructural protein3 of the hepatitis C virus encodes a serine-type proteinase  required forcleavage at the NS3/4and NS4/5junctions[J].J Virol.1993 Jul;67(7):3835-44.;Eckart,M.R.,Selby,M.,Masiarz,F.,et al.The hepatitis C virus encodesa serine protease involved in processing of the putative nonstructural proteinsfrom the viral polyprotein precursor[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3 Apr30;192(2):399-406.)。对各位点的切割效率大小比较为:NS5A/NS5B>NS4A/NS4B>>NS4B/NS5A(Landro JA,Raybuck SA,Luong YP,et al.Mechanistic role of anNS4A peptide cofactor with the truncated NS3 protease of hepatitis C virus:elucidation of the NS4A stimulatory effect via kinetic analysis and inhibitormapping.Biochemistry[J].1997Aug 5;36(31):9340-9348.;Steinkühler C,UrbaniA,Tomei L,Biasiol G,et al.Activity of purified hepatitis C virus proteaseNS3 on peptide substrates[J].J Virol.1996 Oct;70(10):6694-700.)。NS3丝氨酸蛋白酶除参与病毒复制成熟的过程外,还可以抑制细胞内抗病毒因子IRF-3(IFN调节因子3)的活性和下游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效应,从而抑制细胞内抗病毒反应(Gale MJr,Foy EM.Evasion of intracellular host defence by hepatitis C virus[J].Nature.2005,436(7053):939-945.)。也就是说,抑制NS3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不仅可以阻断病毒复制,还可以提升的宿主抗病毒反应能力。因此,NS3丝氨酸蛋白酶已经成为研制抗HCV药物和疫苗的重要靶点。
鉴于蛋白酶抑制剂在治疗HIV感染方面已有成功经验,以蛋白酶为靶标寻找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成为HCV防治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机构与制药企业已经开始了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选择性抑制剂的研发。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VX-950,SCH-503034,ACH-806与MK-7009等与PEG-IFNα联用虽然都显著提高了SVR(提高至55-69%),但是,他们也都具有较严重的副反应,包括皮疹、瘙痒、贫血甚至心、肾功能紊乱。因此,继续寻找安全有效的NS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十分必要。
由于HCV体外复制模型和小动物感染模型尚未建立,目前主要通过评价病毒蛋白酶的活性来进行药物筛选。由于候选药物分子最好可在细胞内评价,因此,建立一种细胞水平上的酶活性检测系统,对于高通量筛选抗HCV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评价任何酶抑制剂的体系有: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体外酶活性测定系统三个层次。动物模型虽然最接近于人体环境,但是由于操作繁琐,费用高昂,它不适合作为初筛特别是高通量筛选使用。而且针对HCV,尚无小动物感染模型。体外酶活性检测,是以NS3丝氨酸蛋白酶识别序列连接的融合蛋白为底物,纯化的NS3/4A融合蛋白作为酶,借助放射免疫检测、荧光检测等多种手段进行检测,虽然适用于高通量筛选,但是样品需要进行纯化,步骤繁琐而且活性较低,其反应条件也距离生理条件较远,也不是理想的筛选模型。细胞模型相比前两者具有诸多优势:1、待测分子可以在细胞内直接表达,其结构及活性都接近生理状态,同时可避免纯化蛋白的过程;2、可以同时测定药物的细胞毒性;3、可实现高通量筛选;4、有机会筛选到在细胞内代谢的药物,其代谢产物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建立适当的细胞模型是当前各种酶抑制剂筛选的首选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特别涉及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融合蛋白,为如下(a)或(b):
(a)自N末端至C末端依次含有如下元件的蛋白质:E173N片段、特异多肽片段和E173C片段;
(b)自N末端至C末端依次含有如下元件的蛋白质:E173N片段、特异多肽片段、E173C片段、2A片段和识别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的蛋白酶;
所述(a)中:所述E173N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与序列6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相同)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所示(与序列6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相同);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由30个以下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可被蛋白酶识别。所述(a)中,所述特异多肽片段可为识别短肽NS5A/5B;所述识别短肽NS5A/5B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与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相同)所示。所述(a)具体可为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的蛋白质。
所述(b)中:所述E173N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与序列4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相同)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所示(与序列4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相同);所述2A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253至279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由30个以下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可被所述蛋白酶识别。所述(b)中,所述特异多肽片段可为识别短肽NS5A/5B;所述识别短肽NS5A/5B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与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相同)所示;所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可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280至479位氨基酸残基所示(NS3/4A片段)。所述(b)具体可为序列表的序列6所示的蛋白质。
编码所述蛋白的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基因可为DNA分子甲或DNA分子乙。
所述DNA分子甲自5’末端至3’末端依次含有如下元件:E173N片段的编码基因、特异多肽片段的编码基因和E173C片段的编码基因;所述E173N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与序列6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相同)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所示(与序列6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相同);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由30个以下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可被蛋白酶识别。所述DNA分子甲中,所述特异多肽片段可为识别短肽NS5A/5B;所述识别短肽NS5A/5B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与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相同)所示。所述DNA分子甲中,所述E173N片段的编码基因可如序列表的序列5自5’末端第1至519位核苷酸(与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1至519位核苷酸相同)所示;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的编码基因可如序列表的序列5自5’末端第520至558位核苷酸(与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520至558位核苷酸相同)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编码基因可如序列表的序列5自5’末端第559至756位核苷酸(与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559至756位核苷酸相同)所示。所述DNA分子甲具体可为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的DNA。
所述DNA分子乙自5’末端至3’末端依次含有如下元件:E173N片段的编码基因、特异多肽片段的编码基因、E173C片段的编码基因、2A片段的编码基因和蛋白酶的编码基因;所述E173N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与序列4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相同)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所示(与序列4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相同);所述2A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253至279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由30个以下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可被所述蛋白酶识别。所述DNA分子乙中,所述特异多肽片段可为识别短肽NS5A/5B;所述识别短肽NS5A/5B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与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相同)所示;所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可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280至479位氨基酸残基所示(NS3/4A片段)。所述DNA分子乙中,所述E173N片段的编码基因可如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1至519位核苷酸(与序列表的序列5自5’末端第1至519位核苷酸相同)所示;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的编码基因可如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520至558位核苷酸(与序列表的序列5自5’末端第520至558位核苷酸相同)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编码基因可如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559至756位核苷酸(与序列表的序列5自5’末端第559至756位核苷酸相同)所示;所述2A片段的编码基因可如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757至837位核苷酸所示;所述蛋白酶的编码基因可如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838至1437位核苷酸所示。所述DNA分子乙具体可为序列表的序列7所示的DNA。
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重组载体可为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或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2A-NS3/4A;所述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为将所述DNA分子甲插入pET-28a(+)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所述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为将所述DNA分子甲插入pcDNA3.1(+)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所述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2A-NS3/4A为将所述DNA分子乙插入pcDNA3.1(+)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
所述重组菌为含有所述重组载体的宿主菌,所述宿主菌优选为大肠杆菌,如大肠杆菌(E.coli)DH5α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为如下(I)或(II):
(I)转入重组质粒甲和重组质粒乙的宿主菌;所述重组质粒甲含有所述DNA分子甲;所述重组质粒乙含有可识别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的蛋白酶的编码基因;
(II)转入重组质粒丙的哺乳动物细胞;所述重组质粒丙含有所述DNA分子乙。
所述蛋白酶抑制剂可为NS3-4A蛋白酶抑制剂;所述NS3-4A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
所述重组质粒乙中,所述蛋白酶可如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NS3/4片段)。所述重组质粒乙可为重组质粒pET-22b-NS3/4A;所述重组质粒pET-22b-NS3/4A为将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DNA插入pET-22b(+)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
所述重组质粒甲具体可为所述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
所述重组质粒丙具体可为所述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2A-NS3/4A。
所述宿主菌优选为大肠杆菌,如大肠杆菌(E.coli)DH5α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
所述哺乳动物细胞优选为HEK293A或CHO-K1细胞。
所述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可用于筛选蛋白酶抑制剂。所述蛋白酶具体可为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NS3-4A蛋白酶。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疫苗和理想的治疗药物。由于尚未建立适用于不同亚型的HCV体外复制模型和小动物感染模型,极大地限制了抗HCV药物的筛选。因此目前主要通过评价病毒蛋白酶的活性来进行药物筛选。鉴于候选药物分子最好可在细胞环境中评价,因此,建立一种细胞水平上的酶活性检测系统,对于高通量筛选抗HCV药物具有重要意义。HCV NS3/4A丝氨酸蛋白酶在病毒加工成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开发抗HCV药物的理想靶点。本发明以EGFP为报告基因,利用NS3/4A蛋白酶对其底物的特异性识别与切割,在EGFP分子内适当位置插入一段含有NS3/4A蛋白酶识别序列的短肽,再将该EGFP分子与NS3/4A蛋白酶共表达,构建NS3/4A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由于NS3/4A蛋白酶可以识别并切割EGFP分子内部插入的短肽,从而将EGFP分为两段,筛选模型自身不能被激发出荧光。在筛选模型中加入候选的蛋白酶抑制剂后,如果该抑制剂可以抑制NS3-4A蛋白酶活性,EGFP分子就不会被切断,则筛选模型可以被激发出荧光。这样利用所述筛选模型,通过观测EGFP分子荧光信号的有无即可判断NS3-4A蛋白酶活性是否受到抑制,从而可以高通量的从蛋白与多肽文库以及天然产物中筛选NS3-4A蛋白酶抑制剂,为HCV感染治疗提供候选药物分子。此外,如果选用不同的酶及其相应底物替换NS3/4A蛋白酶及其识别序列,该模型尚可灵活应用于其它多种酶抑制剂的筛选,为今后高通量筛选多种其它蛋白酶抑制剂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获得E173N基因片段和E173C基因片段的PCR扩增鉴定电泳图;M:DL2000;1:E173N基因片段;2:E173C基因片段。
图2为E173N和E173C转化pET-28a-E173N和pET-22b-E173C重组菌重组质粒的菌落PCR鉴定电泳图;A:pET-28a-E173N,M为DL2000,1-7:菌落PCR鉴定为阳性克隆;B:pET-22b-E173C,M为DL2000,1-7:菌落PCR鉴定为阳性克隆。
图3为E1735AB基因片段构建过程的鉴定电泳图;A:E173N-5AB基因片段和5AB-E173C基因片段,M为DL2000,1和2为E173N-5AB基因片段,3和4为5AB-E173C基因片段;B:融合E173N-5AB基因片段和5AB-E173C基因片段获得了E1735AB基因片段,M为DL2000,1为E1735AB基因片段。
图4为转化pET-28a-E1735AB重组质粒的菌落PCR鉴定电泳图;M:DL2000;1-8:菌落PCR鉴定为阳性克隆。
图5为获得EGFP基因片段的PCR扩增电泳图;M:DL2000 plus;1:EGFP基因。
图6为转化pET-28a-EGFP重组质粒的菌落PCR鉴定电泳图;M:DL2000 plus;1-8:菌落PCR鉴定为阳性克隆。
图7为获得NS3/4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电泳图;A:第一轮PCR扩增,M为DL2000,1为PCR扩增产物;B.:第二轮PCR扩增,M为DL2000 plus,1为PCR扩增产物。
图8为pET-22b-NS3/4A重组质粒的菌落PCR鉴定电泳图;M:DL2000plus;1-8:菌落PCR鉴定为阳性克隆。
图9为诱导前后重组菌I、II和IV菌液的SDS-PAGE电泳图;M:ProteinRuler II;1:诱导后的BL21(DE3);2:诱导前的重组菌I;3:诱导后的重组菌I;4:诱导前的重组菌II;5:诱导后的重组菌II;6:诱导前的重组菌IV;7:诱导后的重组菌IV。
图10为诱导前后重组菌V、VI和VIII菌液的SDS-PAGE电泳图;M:ProteinRuler II;1:诱导后的BL21(DE3);2:诱导前的重组菌VIII;3:诱导后的重组菌VIII;4:诱导前的重组菌V;5:诱导后的重组菌V;6:诱导前的重组菌VI;7:诱导后的重组菌VI。
图11为诱导前后重组菌III、VII和VIII菌液的SDS-PAGE电泳图;M:ProteinRuler II;1:诱导后的BL21(DE3);2:诱导前的重组菌VIII;3:诱导后的重组菌VIII;4:诱导前的重组菌III;5:诱导后的重组菌III;6:诱导前的重组菌VII;7:诱导后的重组菌VII。
图12为诱导后重组菌的绿色荧光;A:重组菌I;B:重组菌II;C:重组菌III;重组菌IV。
图13为诱导后重组菌的绿色荧光;A:重组菌V;B:重组菌VI;C:重组菌III;重组菌VII。
图14为pcDNA3.1(+)质粒的线性化鉴定电泳图;M:DL2000plus;1:pcDNA3.1(+);2、3:经Hind III和Xba I酶切处理的pcDNA3.1(+)。
图15为克隆E1735AB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和转化至pcDNA3.1-E1735AB重组菌的菌落PCR鉴定电泳图;A:PCR扩增电泳图,M为DL2000 plus,1为PCR扩增产物;B为菌落PCR电泳图,M为DL2000 plus,1-8:菌落PCR鉴定为阳性克隆。
图16为重叠延伸PCR扩增获得E173N-2A-E173C基因片段制备过程的电泳图;A:E173N-2A基因片段和2A-E173C基因片段,M为DL2000,1和2为E173N-2A基因片段,3和4为2A-E173C基因片段;B:E173N-2A-E173C基因片段,M为DL2000,1为E173N-2A-E173C基因片段。
图17为pcDNA3.1-E173N-2A-E173C重组菌的菌落PCR鉴定电泳图;M:DL2000 plus,1-7:菌落PCR鉴定为阳性克隆。
图18为重叠延伸PCR扩增获得E1735AB-2A-NS3/4A基因片段制备过程的电泳图;A:E1735AB-2A基因片段和2A-NS3/4A基因片段,M为DL2000,1和2为E1735AB-2A基因片段,3和4为2A-NS3/4A基因片段;B:E1735AB-2A-NS3/4A基因片段,M为DL2000,1为E1735AB-2A-NS3/4A基因片段。
图19为pcDNA3.1-E1735AB-2A-NS3/4A重组质粒的菌落PCR鉴定电泳图;M:DL2000plus,1-10:菌落PCR鉴定为阳性克隆。
图20为重叠延伸PCR扩增获得EGFP-2A-NS3/4A基因片段制备过程的电泳图;A:EGFP-2A基因片段和2A-NS3/4A基因片段,M为DL2000,1和2为EGFP-2A基因片段,3和4为2A-NS3/4A基因片段;B:EGFP-2A-NS3/4A基因片段,M为DL2000,1为EGFP-2A-NS3/4A基因片段。
图21为pcDNA3.1-EGFP-2A-NS3/4A重组菌的菌落PCR鉴定电泳图;M:DL2000 plus,1-8:菌落PCR鉴定为阳性克隆。
图22为不同质粒转染后细胞的绿色荧光情况;A:pcDNA3.1-EGFP;B:pcDNA3.1-E1735AB;C:pcDNA3.1-E173N-2A-E173C。
图23为不同质粒转染后细胞的绿色荧光情况;甲:HEK293A细胞,乙:CHO-K1细胞;图甲和图乙中:A:pcDNA3.1-EGFP,B:pcDNA3.1-EGFP-2A-NS3/4A,C:pcDNA3.1-E1735AB,D:pcDNA3.1-E1735AB-2A-NS3/4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试剂供应商购买得到的。ATCC即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的缩写,网址为www.atcc.org。大肠杆菌(E.coli)DH5α和大肠杆菌(E.coli)BL21(DE3)购自北京天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IRES2-EGFP载体购自Clontech公司。pET-28a(+)载体和pET-22b(+)载体为Merck公司产品。pcDNA3.1(+)载体为invi trogen公司产品。HEK293A细胞:ATCC产品,ATCC编号为CRL-1573。CHO-K1细胞:ATCC产品,ATCC编号为CCL-61。
RB2-HCV质粒由Sollazo教授惠赠;公众可以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获得;参考文献Dimasi N,Pasquo A,Martin F,Di Marco S,SteinkühlerC,Cortese R,Sollazzo M.Engineering,characterization and phage display ofhepatitis C virus NS3 protease and NS4A cofactor peptide as a single-chainprotein.Protein Eng.1998 Dec;11(12):1257-65.
实施例1、原核细胞中E1735AB片段对NS3/4A片段的识别作用
一、重组质粒的构建
1、重组质粒pET-28a-E173N的构建
(1)E173N基因片段的克隆
设计正向引物E173N-FP和反向引物E173N-RP。
E173N-FP:5’-ATA CCATGG TGAGCAAGGGCGAGGAGCTGT-3’:
E173N-RP:5’-AA GGATCC TCATTATTAGCAGCAGACGACGTCCTCGCTAGCCTCGATGTTGTGGCGGAT-3’。
正向引物含有Nco I酶切位点;反向引物含有BamH I酶切位点,并引入终止密码子和NS5A序列(下划线标注NS5A序列)。靶序列为EGFP基因(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1至519位核苷酸。
以pIRES2-EGFP质粒为模板,用E173N-FP和E173N-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约540bp的E173N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1的泳道1。
(2)重组质粒pET-28a-E173N的构建
回收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co I和BamH I双酶切后连接到进行相同酶切处理的pET-28a(+)载体上,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DH5α细胞,用E173N-FP和E173N-RP组成的引物对对菌斑进行菌落PCR鉴定,见图2A。由图可见,PCR鉴定全为阳性克隆,且片段大小与预期相同。
挑取2个阳性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得到了重组质粒pET-28a-E173N。
2、重组质粒pET-22b-E173C的构建
(1)E173C基因片段的克隆
设计正向引物E173C-FP和反向引物E173C-RP。
E173C-FP:5’-AA CATATG TCGATGTCCTACACAGACGGCAGCGTGCAGCTCGCC-3’;
E173C-RP:5’-AA GGATCC TCATTATTA CTTGTACAGCTCGTCCATGCC-3’。
正向引物含有Nde I酶切位点,并引入NS5B序列(下划线标注NS5B序列);反向引物含有BamH I酶切位点,并引入终止密码子。靶序列为EGFP基因(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520至717位核苷酸。
以pIRES2-EGFP质粒为模板,用E173C-FP和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约210bp的E173C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1的泳道2。
(2)重组质粒pET-22b-E173C的构建
回收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de I和BamH I双酶切后连接到进行相同酶切处理的pET-22b(+)载体上,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DH5α细胞,用E173C-FP和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对菌斑进行菌落PCR鉴定,见图2B。由图可见,PCR鉴定全为阳性克隆,且片段大小与预期相同。
挑取2个阳性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得到了重组质粒pET-22b-E173C。
3、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的构建
(1)E1735AB基因的克隆
①E173N-5AB基因片段的克隆
扩增E173N-5AB基因片段的引物为正向引物E173N-FP和反向引物E173N-L-RP。
E173N-L-RP:5’-TCGAGCAGCAGACGACGTCCTCGCTAGCCTCGATGTTGTGGCGGATCTTG-3’。
反向引物引入NS5A序列(下划线标注NS5A序列),作为接头序列。靶序列为EGFP基因(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1至519位核苷酸。
以pIRES2-EGFP质粒为模板,用E173N-FP和E173N-L-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约550bp的E173N-5AB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3A的泳道1和泳道2。
②5AB-E173C基因片段的克隆
扩增E173N-5AB基因片段的引物为正向引物E173C-L-FP和反向引物E173C-RP。
E173C-L-FP:5’-CGTCGTCTGCTGCTCGATGTCCTACACAGACGGCAGCGTGCAGCTCGCCG-3’。
正向引物引入NS5B序列(下划线标注NS5B序列),作为接头序列。靶序列为EGFP基因(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520至717位核苷酸。
以pIRES2-EGFP质粒为模板,用E173C-L-FP和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约220bp的5AB-E173C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3A的泳道3和泳道4。
③采用重叠PCR的方法扩增E1735AB基因片段
分别回收步骤①和步骤②的PCR扩增产物。同时将步骤①和步骤②的PCR扩增产物作为模板,用E173N-FP和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约750bp的E1735AB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3B。
(2)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的构建
回收步骤(1)的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co I和BamH I双酶切后连接到进行相同酶切处理的pET-28a(+)载体上,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DH5α细胞,用用E173N-FP和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对菌斑进行菌落PCR鉴定,见图4。由图可见,PCR鉴定全为阳性克隆,且片段大小与预期相同。
挑取2个阳性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得到了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在骨架载体pET-28a(+)的Nco I和BamH I酶切位点之间插入了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的DNA(序列5所示DNA编码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的蛋白质)。
序列5所示DNA中,自5’末端第1至519位核苷酸为E173N基因片段,第520至558位核苷酸为识别短肽NS5A/5B的编码序列(其中第520至543位为NS5A序列,第544至558位为NS5B序列),第559至756位核苷酸为E173C基因片段。序列4所示蛋白质中,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为E173N片段,第174至186位氨基酸残基为识别短肽NS5A/5B,第187至252氨基酸残基为E173C片段。
4、重组质粒pET-28a-EGFP的构建
(1)EGFP基因的克隆
以pIRES2-EGFP为模板,用E173N-FP和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约710bp的EGFP基因)。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5。
(2)重组质粒pET-28a-EGFP的构建
回收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co I和BamH I双酶切后连接到进行相同酶切处理的pET-28a(+)载体上,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DH5α细胞,用E173N-FP和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对菌斑进行菌落PCR鉴定,见图6。由图可见,PCR鉴定只有一个阳性克隆(泳道1),长度与理论大小相符。
取片段大小相符的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得到了重组质粒pET-28a-EGFP。重组质粒pET-28a-EGFP:在骨架载体pET-28a(+)的Nco I和BamH I酶切位点之间插入了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DNA。
5、重组质粒pET-22b-NS3/4A的构建
(1)NS3/4A基因片段的克隆
在HCV的基因阅读框中,NS3基因位于NS4A基因上游。为扩增MAPI-NS4A(21-34aa)-GG-NS3(2-181aa),在扩增NS3基因的同时,利用引物带入法将NS4A基因带入到NS3基因上游。由于NS4A(21-34aa)序列比较长,故采用两步PCR的方法,通过两次引物延长,带入NS4A基因。NS4A(21-34aa)编码NS4A蛋白自N末端第21至34位氨基酸残基。NS3(2-181aa)编码NS3蛋白自N末端第2至181位氨基酸残基。
以RB2-HCV质粒为模板,用NS3/4A-FP1和NS3/4A-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第一轮PCR扩增,得到第一轮PCR扩增产物(约590bp)。以第一轮PCR扩增产物为模板,用NS3/4A-FP2和NS3/4A-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第二轮PCR扩增,得到第二轮PCR扩增产物(约600bp的NS3/4A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7。
NS3/4A-FP1(引入部分NS4A序列):
5’-ATCATCGGCCGCTTGCACGTCAACCAGCGAGGTGGCCCCATCACTGCTTATGCCCAGC-3’;
NS3/4A-RP(引入BamH I酶切位点):
5’-AAGGATCCCTATTAAGACCTTGTAACAACGTCGAGTGTCTCAACGGGGATGAAATC-3’;
NS3/4A-FP2(引入整个NS4A序列和Nde I酶切位点):
5’-AA CATATG GCGCCTATCGGATGCGTTTCCATCATCGGCCGCTTGCAC-3’。
(2)重组质粒pET-22b-NS3/4A的构建
回收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de I和BamH I双酶切后连接到进行相同酶切处理的pET-22b(+)载体上,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DH5α细胞,用NS3/4A-FP2和NS3/4A-RP组成的引物对对菌斑进行菌落PCR鉴定,见图8。由图可见,PCR鉴定全为阳性克隆,且除泳道5,其它片段大小均与预期相同。
取片段大小相符的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得到了重组质粒pET-22b-NS3/4A。重组质粒pET-22b-NS3/4A:在骨架载体pET-22b(+)的Nde I和BamH I酶切位点之间插入了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的DNA(序列3所示DNA编码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序列3中,自5’末端第1至42位核苷酸为NS4A的编码序列,第61至600位核苷酸为NS3的编码序列。
二、重组菌的构建
1、重组菌I的构建
将重组质粒pET-28a-E173N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的感受态,涂于含30μg/ml卡那霉素(kan)的平板,得到含有重组质粒pET-28a-E173N的大肠杆菌,将其命名为重组菌I。
2、重组菌II的构建
将重组质粒pET-22b-E173C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的感受态,涂于含50μg/ml氨苄青霉素(amp)的平板,得到含有重组质粒pET-22b-E173C的大肠杆菌,将其命名为重组菌II。
3、重组菌III的构建
将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的感受态,涂于含30μg/ml卡那霉素(kan)的平板,得到含有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的大肠杆菌,将其命名为重组菌III。
4、重组菌IV的构建
将重组质粒pET-28a-E173N转化重组菌II,涂于含30μg/ml卡那霉素(kan)和50μg/ml氨苄青霉素(amp)的平板,通过双抗筛选出同时含有重组质粒pET-28a-E173N和重组质粒pET-22b-E173C的大肠杆菌,将其命名为重组菌IV。
5、重组菌V的构建
将重组质粒pET-28a-EGFP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BL21(DE3)细胞,涂于含30μg/ml卡那霉素(kan)的平板,得到含有重组质粒pET-28a-EGFP的大肠杆菌,将其命名为重组菌V。
6、重组菌VI的构建
将重组质粒pET-22b-NS3/4A转化重组菌V,涂于含30μg/ml卡那霉素(kan)和50μg/ml氨苄青霉素(amp)的平板,通过双抗筛选出同时含有重组质粒pET-28a-EGFP和重组质粒pET-22b-NS3/4A的大肠杆菌,将其命名为重组菌VI。
7、重组菌VII的构建
将重组质粒pET-22b-NS3/4A转化重组菌III,涂于含30μg/ml卡那霉素(kan)和50μg/ml氨苄青霉素(amp)的平板,通过双抗筛选出同时含有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和重组质粒pET-22b-NS3/4A的大肠杆菌,将其命名为重组菌VII。
8、重组菌VIII的构建
将重组质粒pET-22b-NS3/4A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BL21(DE3)细胞,涂于含50μg/ml氨苄青霉素(amp)的平板,得到含有重组质粒pET-22b-NS3/4A的大肠杆菌,将其命名为重组菌VIII。
三、重组菌的SDS-PAGE电泳和绿色荧光检测
1、重组菌的培养
分别将重组菌I、重组菌II、重组菌III、重组菌IV、重组菌VI、重组菌VII和重组菌VIII进行用诱导表达(诱导表达的条件为:1mM终浓度的IPTG,30℃诱导4小时)。
2、SDS-PAGE电泳
诱导前后分别取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15%的分离胶,5%的积层胶;上样量:Maker 8μl,大肠杆菌BL21(DE3)8μl,未诱导样品(-)8μl,诱导样品(+)12μl)。
重组菌I、II和IV的电泳图见图9。诱导后的重组菌I可见大小约为19.8kDa的E173N蛋白条带,诱导后的重组菌II可见大小约为7.7kDa的E173C蛋白条带,诱导后的重组菌IV可见大小约为19.8kDa和7.7kDa的两条清晰的条带(即实现了E173C和E173N的共表达)。
重组菌V、VI和VIII的电泳图见图10。诱导后的重组菌VIII可见大小约为22.2kDa的NS3/4A对应蛋白条带。诱导后的重组菌V中不能看见清晰的理论大小为26.2kDa的EGFP蛋白条带,可能原因是蛋白表达量过低而未显示出来,但因之后的显微镜下观察有绿色荧光,所以说明该菌体中还是表达了EGFP蛋白。诱导后的重组菌VI中,可见大小约为22.2kDa的NS3/4A对应蛋白条带,未见EGFP蛋白条带,可能原因是EGFP蛋白表达量过低而未显示出来,因为是将pET-22b-NS3/4A质粒转化到含有pET-28a-EGFP的BL21(DE3)中,电泳结果显示NS3/4A已得以表达,所以可以认为泳道6和泳道7对应的菌体中,同时含有pET-22b-NS3/4A和pET-28a-EGFP两个质粒,即实现了共表达。
重组菌III、VII和VIII的电泳图见图11。诱导后的重组菌VIII可见大小约为22.2kDa的NS3/4A对应蛋白条带。诱导后的重组菌III中不能看见理论大小为27.5kDa的EGFP5AB蛋白条带,可能原因是蛋白表达量过低,但因之后的显微镜下观察有绿色荧光,所以说明该菌体中还是表达了EGFP5AB蛋白。诱导后的重组菌Ⅶ中,可见大小约为22.2kDa的NS3/4A对应蛋白条带,未见EGFP5AB蛋白条带,可能原因是EGFP5AB蛋白表达量过低,因为是将pET-22b-NS3/4A质粒转化到含有pET-28a-EGFP5AB的BL21(DE3)中,电泳结果显示NS3/4A已得以表达,所以可以认为lane 4对应的菌体中,同时含有pET-22b-NS3/4A和pET-28a-EGFP5AB两个质粒,即实现了共表达。
三、绿色荧光检测
诱导前后分别取重组菌I、II、III、IV、V、VI和VII的菌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目镜10×,物镜20×,蓝光激发,曝光时间2s)。
重组菌I、II、III和IV的结果见图12。重组菌I和重组菌II不能被激发出绿色荧光,即EGFP在173位氨基酸处被切开形成的单独N端、C端不能被激发出绿色荧光。重组菌III被激发出绿色荧光,即E1735AB基因片段编码的蛋白可以被激发出绿色荧光,说明在EGFP的173位氨基酸处插入NS5A/5B,仍能维持其空间结构。重组菌IV不被激发出或只被激发出强度很弱的绿色荧光,说明EGFP在173位氨基酸处切分开的单独N端,C端两个蛋白相互作用很弱,很难重新形成接近野生型的EGFP的空间结构,从而无法被激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
重组菌III、V、VI和VII的结果见图13。重组菌V中,EGFP单独表达时可以被激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重组菌VI中,EGFP和NS3/4A共表达时,可以被激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说明NS3丝氨酸蛋白酶对EGFP的空间结构未产生显著影响,荧光强度比EGFP组轻微减弱,可能是由于质粒共表达的菌体中对荧光蛋白的表达量会减少。重组菌III中,EGFP5AB可以被激发出绿色荧光,但强度比重组菌V弱。重组菌VII中,EGFP5AB和NS3/4A共表达时,只有极微弱的绿色荧光,说明EGFP5AB的可发荧光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实施例2、真核细胞中E1735AB片段对NS3/4A片段的识别作用
2A(2A肽)发现于小核糖体核酸病毒,有不同的亚型,一般由18-22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包括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序D(V/I)EXNPGP(Doronina VA,et al.Site-specific release of nascent chains from ribosomes at a sense codon[J].Mol Cell Biol.2008 Jul;28(13):4227-39.)。2A具有如下优点:可以实现同一个开放读框中多顺反子的表达;可以实现上下游蛋白等量表达(Fang J,Qian JJ, Yi S,Harding TC,Tu GH,et al.Stable antibody expression at therapeutic levels usingthe 2A peptide[J].Nat Biotechnol.2005May;23(5):584-90;Szymczak AL,WorkmanCJ,Wang Y,et al.Correction of multi-gene deficiency in vivo using a single‘self-cleaving’2A peptide-based retroviral vector[J].Nat Biotechnol.2004May;22(5):589-94.),可以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Hasegawa,K.,Cowan,A.B.,Nakatsuji,N.& Suemori,H.Efficient multicistronic expression of a transgenein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J].Stem Cells.2007 Jul;25(7):1707-12.;SzymczakAL,Workman CJ,Wang Y.et al.Correction of multi-gene deficiency in vivo usinga single‘self-cleaving’2A peptide-based retrovifal vector[J].NatureBiotechnol.2004 May;22(5):589-94.)。
本实施例所用的2A序列来自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简写为F2A,序列为5’-AAA ATT GTC GCT CCT GTC AAA CAA ACT CTT AAC TTT GAT TTACTC AAA CTG GCT GGG GAT GTA GAA AGC AAT CCA GGT CCA-3’,编码蛋白KIVAPVKQTLNFDLLKLAGDVESNPGP。
一、重组质粒的构建
1、pcDNA3.1(+)质粒载体的双酶切处理
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 III和Xba I双酶切pcDNA3.1(+)质粒,回收载体骨架。
酶切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14。环形pcDNA3.1(+)质粒被切下大小约为80bp的小片段和清晰单一的大片段条带(载体骨架)。
2、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的构建
设计正向引物zE173N-FP和反向引物zE173C-RP。
zE173N-FP:5’-CCC AAGCTT ATGGTGAGCAAGGGCGAGGAG-3’;
zE173C-RP:5’-GC TCTAGA TCATTATTA CTTGTACAGCTCGTCCATGCC-3’。
正向引物含有Hind III酶切位点;反向引物含有Xba I酶切位点并引入终止密码子。
以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为模板,用zE173N-FP和z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约750bp的E1735AB基因片段),电泳图见图15A。回收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 III和Xba I双酶切后连接到步骤1得到的载体骨架上,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DH5α细胞,用zE173N-FP和z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对菌斑进行菌落PCR鉴定,见图15B。由图可见,PCR鉴定基本全为阳性克隆,且片段大小与预期相同。
取片段大小相符的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得到了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
3、重组质粒pcDNA3.1-E173N-2A-E173C的构建
(1)E173N-2A-E173C基因的克隆(重叠PCR)
以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为模板,用zE173N-FP和zE173N-L-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第一轮PCR扩增,得到第一轮PCR扩增产物-1(约590bp的E173N-2A基因片段)。以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为模板,用zE173C-L-FP和z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第一轮PCR扩增,得到第一轮PCR扩增产物-2(约260bp的2A-E173C基因片段)。同时以第一轮PCR扩增产物-1和第一轮PCR扩增产物-2为模板,用zE173N-FP和z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第二轮PCR扩增产物(约830bp的E173N-2A-E173C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16。
zE173N-L-RP:5’-AGTTTGAGTAAATCAAAGTTAAGAGTTTGTTTGACAGGAGCGACAATTTTGCAGCAGACGACGTCCTCGCTAGC-3’;下划线标记引入的部分2A序列。
zE173C-L-FP:5’-ACTTTGATTTACTCAAACTGGCTGGGGATGTAGAAAGCAATCCAGGTCCATCGATGTCCTACACAGACGGCAGC-3’;下划线标记引入的部分2A序列。
(2)重组质粒pcDNA3.1-E173N-2A-E173C的构建
回收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 III和Xba I双酶切后连接到步骤1得到的载体骨架上,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DH5α细胞,用zE173N-FP和z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对菌斑进行菌落PCR鉴定,见图17。由图可见,泳道1、6、7的片段大小与理论值相同。
取片段大小相符的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得到了重组质粒pcDNA3.1-E173N-2A-E173C。
4、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2A-NS3/4A的构建
(1)E1735AB-2A-NS3/4A基因的克隆(重叠PCR)
以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为模板,用zE173N-FP和zE173C-2A-L-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第一轮PCR扩增,得到第一轮PCR扩增产物-1(约800bp的E1735AB-2A基因片段)。以重组质粒pET-22b-NS3/4A为模板,用NS3/4A-2A-L-FP和NS3/4A-2A-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第一轮PCR扩增,得到第一轮PCR扩增产物-2(约650bp的2A-NS3/4A基因片段)。同时以第一轮PCR扩增产物-1和第一轮PCR扩增产物-2为模板,用zE173N-FP和NS3/4A-2A-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第二轮PCR扩增产物(约1390bp的E1735AB-2A-NS3/4A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18。
zE173C-2A-L-RP:5’-AGTTTGAGTAAATCAAAGTTAAGAGTTTGTTTGACAGGAGCGACAATTTTCTTGTACAGCTCGTCCATGCCGA-3’;下划线标记引入的部分2A序列。
NS3/4A-2A-L-FP:5’-ACTTTGATTTACTCAAACTGGCTGGGGATGTAGAAAGCAATCCAGGTCCAATGGCGCCTATCGGATGCGTTTCC-3’;下划线标记引入的部分2A序列。
NS3/4A-2A-RP:5’-GC TCTAGA TCATTATTA AGACCTTGTAACAACGTCGAGTGT-3’。
(2)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2A-NS3/4A的构建
回收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 III和Xba I双酶切后连接到步骤1得到的载体骨架上,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DH5α细胞,用zE173N-FP和NS3/4A-2A-RP组成的引物对对菌斑进行菌落PCR鉴定,见图19。由图可见,除泳道4,其他克隆出的片段大小均与理论相符。
取片段大小相符的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得到了重组质粒
pcDNA3.1-E1735AB-2A-NS3/4A。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2A-NS3/4A:在骨架载体pcDNA3.1(+)的Hind III和Xba I酶切位点之间插入了序列表的序列7所示的DNA(序列7所示DNA编码序列表的序列6所示的蛋白质)。
序列7所示DNA中,自5’末端第1至519位核苷酸为E173N基因片段,第520至558位核苷酸为识别短肽NS5A/5B的编码序列,第559至756位核苷酸为E173C基因片段,第757至837位核苷酸为2A基因序列,第838至1437位核苷酸为NS3/4A的编码序列。序列6所示蛋白质中,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为E173N片段,第174至186位氨基酸残基为识别短肽NS5A/5B,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为E173C片段,第253至279位氨基酸残基为2A片段,第280至479位氨基酸残基为NS3/4A片段。
5、重组质粒pcDNA3.1-EGFP-2A-NS3/4A的构建
(1)EGFP-2A-NS3/4A基因的克隆(重叠PCR)
以重组质粒pIRES2-EGFP为模板,用zE173N-FP和zE173C-2A-L-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第一轮PCR扩增,得到第一轮PCR扩增产物-1(约760bp的EGFP基因片段)。以重组质粒pET-22b-NS3/4A为模板,用NS3/4A-2A-L-FP和NS3/4A-2A-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第一轮PCR扩增,得到第一轮PCR扩增产物-2(约650bp的2A-NS3/4A基因片段)。同时以第一轮PCR扩增产物-1和第一轮PCR扩增产物-2为模板,用zE173N-FP和NS3/4A-2A-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第二轮PCR扩增产物(约1430bp的EGFP-2A-NS3/4A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20。
(2)重组质粒pcDNA3.1-EGFP-2A-NS3/4A的构建
回收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 III和Xba I双酶切后连接到步骤1得到的载体骨架上,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DH5α细胞,用zE173N-FP和NS3/4A-2A-RP组成的引物对对菌斑进行菌落PCR鉴定,见图21。由图可见,泳道3和泳道5克隆片段大小正确。
取片段大小相符的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得到了重组质粒pcDNA3.1-EGFP-2A-NS3/4A。
6、重组质粒pcDNA3.1-EGFP的构建
以重组质粒pIRES2-EGFP为模板,用zE173N-FP和zE173C-RP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约760bp的EGFP基因片段)。回收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 III和Xba I双酶切后连接到步骤1得到的载体骨架上,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DH5α细胞,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EGFP。
二、绿色荧光现象
将HEK293A细胞(或CHO-K1细胞)用胰酶消化后,按1.2-2×105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中,用lipo2000进行转染。
转染设有五个组:
第一组: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EGFP;
第二组: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
第三组: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E173N-2A-E173C;
第四组: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EGFP-2A-NS3/4A;
第五组: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2A-NS3/4A。
重组质粒转染细胞48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目镜10×,物镜10×,蓝光激发,曝光时间2s)。
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照片见图22。第一组可以被激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说明质粒转染成功。第二组中细胞呈绿色,荧光强度与第一组相比较偏弱,不过仍可说明E1735AB可以被激发出绿色荧光。第三组基本无荧光,说明在2A的作用下,E173N和E173C基因片段分别表达,这两部分不能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桶状的EGFP结构,因此不能被激发产生荧光。
第一组、第二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的照片见图23。第一组可以被激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说明质粒转染成功。第二组细胞也呈现出明显的绿色荧光现象,说明E1735AB在真核细胞中仍能维持其空间结构。第四组细胞也呈现出较明显的绿色荧光现象,即EGFP-2A-NS3/4A在2A的作用下,实现了EGFP和NS3/4A丝氨酸蛋白酶的共表达,仍然能被激发出绿色荧光,说明NS3/4A丝氨酸蛋白酶未显著破坏EGFP的结构。第五组中基本无荧光,E1735AB-2A-NS3/4A在2A的作用下,实现了E1735AB和NS3/4A丝氨酸蛋白酶的共表达,绿色荧光消失,说明NS3/4A丝氨酸蛋白酶破坏了E1735AB的结构。
Figure IDA0000047644170000011
Figure IDA0000047644170000051
Figure IDA0000047644170000061

Claims (10)

1.一种蛋白质,为如下(a)或(b):
(a)自N末端至C末端依次含有如下元件的蛋白质:E173N片段、特异多肽片段和E173C片段;
(b)自N末端至C末端依次含有如下元件的蛋白质:E173N片段、特异多肽片段、E173C片段、2A片段和蛋白酶;
所述(a)中:所述E173N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由30个以下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可被蛋白酶识别;
所述(b)中:所述E173N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2A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253至279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由30个以下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可被所述蛋白酶识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a)中,所述特异多肽片段为识别短肽NS5A/5B;所述识别短肽NS5A/5B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所示;
所述(b)中,所述特异多肽片段为识别短肽NS5A/5B;所述识别短肽NS5A/5B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280至479位氨基酸残基所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蛋白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或序列表的序列6所示。
4.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基因,为DNA分子甲或DNA分子乙;
所述DNA分子甲自5’末端至3’末端依次含有如下元件:E173N片段的编码基因、特异多肽片段的编码基因和E173C片段的编码基因;所述E173N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由30个以下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可被蛋白酶识别;
所述DNA分子乙自5’末端至3’末端依次含有如下元件:E173N片段的编码基因、特异多肽片段的编码基因、E173C片段的编码基因、2A片段的编码基因和蛋白酶的编码基因;所述E173N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至173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87至252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2A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253至279位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由30个以下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可被所述蛋白酶识别。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
所述DNA分子甲中,所述特异多肽片段为识别短肽NS5A/5B;所述识别短肽NS5A/5B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所示;
所述DNA分子乙中,所述特异多肽片段为识别短肽NS5A/5B;所述识别短肽NS5A/5B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174至186氨基酸残基所示;所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N末端第280至479位氨基酸残基所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
所述DNA分子甲中,所述E173N片段的编码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5自5’末端第1至519位核苷酸所示;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的编码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5自5’末端第520至558位核苷酸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编码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5自5’末端第559至756位核苷酸所示;
所述DNA分子乙中,所述E173N片段的编码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1至519位核苷酸所示;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的编码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520至558位核苷酸所示;所述E173C片段的编码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559至756位核苷酸所示;所述2A片段的编码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757至837位核苷酸所示;所述NS3/4A片段的编码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7自5’末端第838至1437位核苷酸所示。
7.含有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基因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组载体或重组菌,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组载体为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或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2A-NS3/4A;所述重组质粒pET-28a-E1735AB为将所述DNA分子甲插入pET-28a(+)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所述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为将所述DNA分子甲插入pcDNA3.1(+)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所述重组质粒pcDNA3.1-E1735AB-2A-NS3/4A为将所述DNA分子乙插入pcDNA3.1(+)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
所述重组菌为含有所述重组载体的宿主菌,所述宿主菌优选为大肠杆菌。
9.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为如下(I)或(II):
(I)转入重组质粒甲和重组质粒乙的宿主菌;所述重组质粒甲含有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所述的DNA分子甲;所述重组质粒乙含有可识别所述特异多肽片段的蛋白酶的编码基因;
(II)转入重组质粒丙的哺乳动物细胞;所述重组质粒丙含有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所述的DNA分子乙。
10.权利要求9所述模型在筛选蛋白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CN2011100434172A 2011-02-23 2011-02-23 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 Pending CN1026498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34172A CN102649819A (zh) 2011-02-23 2011-02-23 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34172A CN102649819A (zh) 2011-02-23 2011-02-23 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9819A true CN102649819A (zh) 2012-08-29

Family

ID=46691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34172A Pending CN102649819A (zh) 2011-02-23 2011-02-23 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9819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1979A (zh) * 2014-03-20 2014-06-25 北京大学 抗丙肝病毒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及其应用
CN112126659A (zh) * 2019-06-24 2020-12-25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非人哺乳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17092084A (zh) * 2023-10-20 2023-11-21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nv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和抑制效果评价方法
CN117089575A (zh) * 2023-10-20 2023-11-21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质粒及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及药效评价的方法
CN117088990A (zh) * 2023-10-20 2023-11-21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冠状病毒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荧光报告系统
CN117088989A (zh) * 2023-10-20 2023-11-21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报告蛋白
CN117106851A (zh) * 2023-10-20 2023-11-24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Ev71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和抑制效果评价方法
CN117110269A (zh) * 2023-10-20 2023-11-24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Jev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和抑制效果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娜: "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1979A (zh) * 2014-03-20 2014-06-25 北京大学 抗丙肝病毒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及其应用
CN103881979B (zh) * 2014-03-20 2016-02-24 北京大学 抗丙肝病毒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及其应用
CN112126659A (zh) * 2019-06-24 2020-12-25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非人哺乳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17092084A (zh) * 2023-10-20 2023-11-21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nv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和抑制效果评价方法
CN117089575A (zh) * 2023-10-20 2023-11-21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质粒及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及药效评价的方法
CN117088990A (zh) * 2023-10-20 2023-11-21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冠状病毒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荧光报告系统
CN117088989A (zh) * 2023-10-20 2023-11-21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报告蛋白
CN117106851A (zh) * 2023-10-20 2023-11-24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Ev71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和抑制效果评价方法
CN117110269A (zh) * 2023-10-20 2023-11-24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Jev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和抑制效果评价方法
CN117092084B (zh) * 2023-10-20 2024-01-12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nv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和抑制效果评价方法
CN117110269B (zh) * 2023-10-20 2024-01-26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Jev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和抑制效果评价方法
CN117106851B (zh) * 2023-10-20 2024-02-06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Ev71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和抑制效果评价方法
CN117088990B (zh) * 2023-10-20 2024-02-20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冠状病毒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荧光报告系统
CN117089575B (zh) * 2023-10-20 2024-02-20 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质粒及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及药效评价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9819A (zh) 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
CN111603557A (zh) 一种包膜替换型病毒载体疫苗及其构建方法
Roussel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hepatitis C virus F protein
EP1558730B1 (en) Inhibitor-resistant hcv ns3 protease
US20050227226A1 (en) Surrogate cell-ba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aying the activity of hepatitis C virus NS3 protease
Irshad et al. Hepatitis C virus core protein: an update on its molecular biology, cellular function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CN111875709B (zh) 一种融合蛋白及其在构建筛选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的系统中的应用
EP2423216A1 (en) Replication competent hepatitis C virus and methods of use
Boukadida et al. NS2 proteases from hepatitis C virus and related hepaciviruses share composite active sites and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intrinsic proteolytic activities
CN102112601B (zh) 新的融合蛋白及其用于制备针对丙型肝炎的疫苗的用途
Kusakawa et al. Functional interac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NS5B with Nucleolin GAR domain
WO2020021090A1 (en) Conditionally cytotoxic agents
JP5250179B2 (ja) フラビウイルス融合インヒビター
US8022197B2 (en) Nucleic acid and gene derived from novel HCV strain and replicon-replicating cell using said gene
US20110287406A1 (en) Novel HCV core+1 protein, methods for diagnosis of HCV infections, prophylaxis, and for screening of anti-HCV agents
KR100894150B1 (ko) 신규한 배열을 가진 hcv rna
KR100304133B1 (ko) C형간염바이러스단백질분해효소의기질로사용되는융합단백질및이를이용한단백질분해효소의활성측정방법
CN104140459A (zh) 一种感染能力增强的重组嵌合型丙型肝炎病毒株
US7790448B2 (en) Nucleic acid and gene derived from novel HCV strain and replicon-replicating cell using said gene
JP2004503233A (ja) デング熱ウイルスエンベロープ糖タンパク質のプロ−アポトーシスフラグメント
KR0149198B1 (ko) 높은활성을 갖는 재조합된 c형간염바이러스 프로티애즈 및 그 프로티애즈에 대한 저해제 탐색방법
WO2011024875A1 (ja) C型肝炎ウイルスの新規株由来のポリヌクレオチド及びその利用
CN100410387C (zh) 丙型肝炎病毒NS5b聚合酶细胞外分子复制模型及其用途
CN1258538C (zh) 一种重组蛋白
Gouttenoire et al. Surprises from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epatitis C virus NS2‐3 protea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