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8820A - 过热蒸汽产生装置以及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过热蒸汽产生装置以及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8820A
CN102648820A CN201210046003XA CN201210046003A CN102648820A CN 102648820 A CN102648820 A CN 102648820A CN 201210046003X A CN201210046003X A CN 201210046003XA CN 201210046003 A CN201210046003 A CN 201210046003A CN 102648820 A CN102648820 A CN 102648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heated steam
housing
generation device
heater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60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8820B (zh
Inventor
佐野正人
新田浩朗
佐佐木晋介
品部晃宏
冈本贤治
中西清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48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8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8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8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过热蒸汽产生装置以及煮饭器。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进一步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的同时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本发明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包括:壳体(41);和棒状的加热器(42),其以发热部(42B)配置于壳体内的方式贯穿壳体的侧壁,并且被设置成末端部(41A)与壳体接触,由加热器的发热部对通过蒸汽取入口(41c)取入到壳体内的蒸汽进行加热来产生过热蒸汽,并使过热蒸汽通过过热蒸汽排出口(41d)排出。

Description

过热蒸汽产生装置以及煮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生超过100℃的过热蒸汽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和具备该过热蒸汽产生装置的煮饭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各种结构的具备这种过热蒸汽产生装置的煮饭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参照日本特许第4203995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煮饭器:在配置于盖的内部空间的蒸汽管(蒸汽路径)的周围安装了加热器,作为过热蒸汽产生装置。根据专利文献1的煮饭器,通过由加热器对蒸汽管进行加热,能够对通过蒸汽管内的蒸汽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超过100℃的过热蒸汽。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0399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煮饭器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无法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例如达到130℃以上)。即,根据在蒸汽管的周围配置加热器以对通过蒸汽管内的蒸汽进行加热的结构,由于蒸汽与加热器未直接接触,因此加热器的热传递给蒸汽的热效率较低。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加热器的热向整个蒸汽管扩散。由于蒸汽管与空气接触的部分多,所以蒸汽的加热效率较差。因此,在上述结构中,为了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例如需要提高加热器的输出(作功量)。为了提高加热器的输出,只要简单地使加热器大型化即可。可是,对于煮饭器这样的电气产品,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使加热器大型化会导致煮饭器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进一步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的同时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煮饭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过热蒸汽产生装置,所述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包括:
壳体;和
棒状的加热器,其以发热部配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方式贯穿所述壳体的侧壁,并且被设置成末端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由所述加热器的发热部对通过蒸汽取入口取入到所述壳体内的蒸汽进行加热来产生过热蒸汽,并使所述过热蒸汽通过过热蒸汽排出口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由于被设置成加热器的末端部与壳体接触,因此,加热器的热被直接传递至壳体,从而能够从加热器与壳体的内表面双方对壳体内的蒸汽高效地进行加热。由此,能够在进一步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的同时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的煮饭器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煮饭器的盖的局部剖切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中安装有蒸汽取入管和过热蒸汽排出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中安装有蒸汽取入管和过热蒸汽排出管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和固定部件的周围配置有片状的隔热部件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固定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3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的安装结构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安装在电子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 煮饭器主体;
1a:锅收纳部;
2: 锅;
3: 盖;
3A:铰链轴;
4: 内盖;
5: 水槽;
6: 水槽加热线圈(水槽加热装置);
7: 水槽温度传感器;
8: 锅底加热单元(锅加热装置);
9: 锅温度传感器(锅温度检测部);
10:蒸汽筒;
11、14、19、20:垫片;
12:内盖温度传感器(内盖温度检测部);
13:内盖加热线圈(内盖加热装置);
15:过热蒸汽产生装置;
16:蒸汽供给管;
17:过热蒸汽投入管;
18: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过热蒸汽温度检测部);
21:显示部;
22:操作部;
23:煮饭控制部;
31、32:隔热部件;
33:固定部件;
33a:卡合孔(被卡合部);
34: 紧固部件;
35: 隔热部件;
41: 壳体;
41a、42b:侧壁;
41c:蒸汽取入口;
41d:过热蒸汽排出口;
42: 加热器;
42A:末端部;
42B:发热部;
43: 翼片;
44: 卡合爪(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以下这样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过热蒸汽产生装置,所述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包括:
壳体;和
棒状的加热器,其以发热部配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方式贯穿所述壳体的侧壁,并且被设置成末端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由所述加热器的发热部对通过蒸汽取入口取入到所述壳体内的蒸汽进行加热来产生过热蒸汽,并使所述过热蒸汽通过过热蒸汽排出口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下述这样的第1方式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
所述加热器的末端部与所述壳体嵌合或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提供下述这样的第1或第2方式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
在所述加热器的发热部的外周螺旋状地配置有翼片,以将从所述蒸汽取入口取入到所述壳体内的蒸汽导向所述过热蒸汽排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式,提供下述这样的第1~3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
在所述翼片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式,提供下述这样的第1~4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
所述壳体具有圆筒形状,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同轴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式,提供下述这样的第1~5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其中,
所述蒸汽取入口配置在所述发热部的附近。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式,提供一种煮饭器,
该煮饭器具备第1~6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本发明并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
利用图1或图2对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的煮饭器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的煮饭器的示意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煮饭器的盖的局部剖切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具备:大致有底筒状的煮饭器主体1,其内部形成有锅收纳部1a;和锅2,其收纳于锅收纳部1a中,用于装盛米和水。在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安装有中空结构的盖3,该盖3能够开闭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在盖3的内侧(覆盖锅2的开口部的一侧),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大致圆盘状的内盖(也称为“加热板”)4,该内盖4能够封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
煮饭器主体1的锅收纳部1a由上框1b和线圈基座1c构成。上框1b具备:筒状部分1ba,其被配置成相对于所收纳的锅2的侧壁空出预定的间隙;以及缘部1bb,其从筒状部分1ba的上部向外方突出,并与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的内周部嵌合。此外,在缘部1bb形成有用于收纳水槽5的水槽收纳部1bc。水槽5是有底筒状的容器,其装盛用于产生蒸汽的水。在水槽收纳部1bc的外周面安装有水槽加热线圈6,该水槽加热线圈6是对水槽5进行加热(感应加热)的水槽加热装置的一个示例。并且,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加热器对水槽5进行加热,以替代水槽加热线圈6。通过由水槽加热线圈6对水槽5进行加热,水槽5内的水沸腾,从而产生约100℃的蒸汽。此外,在水槽收纳部1bc的侧部设有开口。在该开口部分,以能够与收纳在水槽收纳部1bc中的水槽5的侧部抵接的方式配置有水槽温度传感器7,该水槽温度传感器7用于测定水槽5的温度。
线圈基座1c与锅2的下部的形状对应地形成为有底筒状,线圈基座1c的上部安装于上框1b的筒状部分1ba的下端部。在线圈基座1c的外周面安装有锅底加热单元8,该锅底加热单元8是对锅2进行加热(感应加热)的锅加热装置的一个示例。锅底加热单元8由底内加热线圈8a和底外加热线圈8b构成。底内加热线圈8a以隔着线圈基座1c与锅2的底部的中央部周围对置的方式配置。底外加热线圈8b以隔着线圈基座1与锅2的底部的角部对置的方式配置。
在线圈基座1c的底部的中央部分设有开口。在该开口部分,以能够与收纳于锅收纳部1a中的锅2的底部相抵接的方式配置有锅温度传感器9,该锅温度传感器9是用于测定锅2的温度的锅温度检测部的一个示例。由于锅2的温度与锅2内的被煮物的温度大致相同,因此,通过锅温度传感器9对锅2的温度进行检测,能够知道锅2内的被煮物的温度。
盖3具备构成盖3的外廓的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此外,盖3具备铰链轴3A。铰链轴3A是盖3的开闭轴,该铰链轴3A的两端部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固定于煮饭器主体1的上框1b。在盖3中,以沿着盖3的厚度方向贯穿该盖3的中央部附近的方式设置有贯通孔3c,蒸汽筒1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该贯通孔3c中。在蒸汽筒10的顶壁及底壁设有蒸汽逸出孔10a、10b,以便能够将锅2内的多余的蒸汽排出至煮饭器的外部。在盖3的内盖4侧的贯通孔3c的周围安装有环状的垫片11。垫片11被设置成:在将内盖4安装于盖3时,垫片11与内盖4上设置的蒸汽逸出孔4a的周围紧密贴合。
此外,在盖3上安装有内盖温度传感器12,该内盖温度传感器12是对内盖4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内盖温度检测部的一个示例。在成为盖3的底壁的下外廓部件3b的内表面(盖内侧)安装有内盖加热线圈13,该内盖加热线圈13是对内盖4进行感应加热的内盖加热装置的一个示例。
内盖4由能够进行感应加热的不锈钢等磁性体金属构成。在内盖4的外周部的锅2侧的面上安装有环状的垫片14。垫片14被设置成在盖3处于关闭状态时与锅2的缘部紧密贴合。
此外,在盖3的内部设有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该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用于向锅2内投入超过100℃的过热蒸汽。关于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的安装结构,后面将详细地进行说明。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构成为能够对在水槽5中产生的约100℃的蒸汽进行加热以产生过热蒸汽。在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上连接有蒸汽供给管16和过热蒸汽投入管17。此外,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18与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抵接,该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18是对由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产生的过热蒸汽的温度进行检测的过热蒸汽温度检测部的一个示例。
蒸汽供给管16被设置成:在盖3处于关闭状态时与水槽5内连通,并将水槽5内产生的蒸汽导向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在蒸汽供给管16的水槽5侧的端部安装有环状的垫片19。垫片19被设置成在盖3处于关闭状态时与水槽5的缘部紧密贴合。
过热蒸汽投入管17被设置成:在盖3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设置于内盖4的过热蒸汽投入孔4b与锅2内连通,并将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产生的过热蒸汽投入至锅2内。在过热蒸汽投入管17的锅2侧的端部安装有环状的垫片20。垫片20被设置成在盖3处于关闭状态时与内盖4的过热蒸汽供给孔4b的周围紧密贴合。
此外,在盖3上设置有:显示煮饭模式、煮饭时间等各种信息的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21;和操作部22,该操作部22是能够从白米模式、糙米模式、白米(松软)模式等多个煮饭模式中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的煮饭模式选择部的一个示例。操作部22由煮饭开始按钮等多个按钮构成,以便除了选择煮饭模式以外还能够指示煮饭开始、取消、预约等的执行。使用者能够一边参照显示部21上的显示内容、一边利用操作部22来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并指示开始煮饭。
在煮饭器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煮饭控制部23。煮饭控制部23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多个用来煮米饭的煮饭顺序。在此,所谓“煮饭顺序”是指这样的煮饭程序:由以预热、升温、维持沸腾、焖蒸为主的四个步骤组成,并在依次进行各步骤时,在各步骤中预先确定了通电时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输出等。各煮饭顺序分别与多个煮饭模式中的一项对应。煮饭控制部23根据利用操作部22选择的煮饭模式和各温度传感器7、9以及12的检测温度,来控制驱动各部和各装置,执行煮饭过程。此外,煮饭控制部23根据利用操作部22选择的煮饭模式和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18的检测温度来使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产生过热蒸汽。
接下来,参照图3~图6对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的安装结构和内部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3是示出在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上安装有蒸汽供给管16和过热蒸汽投入管17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其示意剖视图。图5是示出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其示意剖视图。
如图3及图4所示,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经由例如橡胶等具有弹性的隔热部件31、32与蒸汽供给管16、过热蒸汽投入管17连接。通过该结构,在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内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至蒸汽供给管16和过热蒸汽投入管17。
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具备圆筒形的壳体41和棒状的加热器42。加热器42在壳体41内与壳体41的中心轴A1同轴地配置。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通过加热器42对供给至壳体41内的蒸汽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过热蒸汽。
加热器42被设置成:加热器42以发热部42B配置在壳体41内的方式贯穿壳体41的一个侧壁41a,并且末端部42A与壳体41的另一个侧壁41b接触(嵌合)。在壳体41上设有蒸汽取入口41c和过热蒸汽排出口41d,所述蒸汽取入口41c取入通过蒸汽供给管16供给的蒸汽,所述过热蒸汽排出口41d将过热蒸汽向过热蒸汽投入管17排出。蒸汽取入口41c和过热蒸汽排出口41d配置在加热器42的发热部42B的附近。更具体地说,蒸汽取入口41c和过热蒸汽排出口41d被配置成与加热器42的发热部42B对置。此外,在加热器42的发热部42B的周围螺旋状地设有由金属板等构成的翼片43。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壳体41的外周面形成有卡合爪44,该卡合爪44是卡合部的一个示例。卡合爪44与卡合孔33a卡合,该卡合孔33a是设置于固定部件33的被卡合部的一个示例。固定部件33是以在俯视观察时覆盖壳体41的大致整体的方式形成的金属制(优选为无机物)的板状部件。固定部件33通过螺钉等紧固部件34固定于多个凸台3d上,该多个凸台3d竖立地设置于盖3的下外廓部件3b上。即,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以不与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直接接触的方式经由固定部件33安装于盖3的下外廓部件3b。此外,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仅通过卡合爪44与固定部件33接触,并通过固定部件33而被悬吊。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与蒸汽供给管16、以及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与过热蒸汽投入管17经由具有弹性的隔热部件31、32连接,因此能够抑制由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产生的热向整个蒸汽供给管16以及过热蒸汽投入管17扩散。此外,由于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以不与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直接接触的方式经由固定部件33安装于下外廓部件3b,因此能够使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产生的热的一部分通过固定部件33而扩散,能够减少传递至下外廓部件3b的热量。因此,能够抑制盖3的外廓部件发生变形等,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例如200℃以上)。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仅通过卡合爪44与固定部件33接触,因此能够减少固定部件33与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的接触面积。此外,由于构成为通过固定部件33来悬挂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因此,也能够使热从壳体41的外周面扩散。由此,能够抑制固定部件33的温度过度上升,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盖3的外廓部件发生变形等。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以在俯视时覆盖壳体41的大致整体的方式形成固定部件33,因此能够使固定部件33作为下述这样的遮蔽板来发挥作用:该遮蔽板抑制由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产生的热传递至上外廓部件3a。由此,即使是在煮饭过程中,也能够防止使用者可接触的上外廓部件3a达到高温。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烫伤的危险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利用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以外的装置来产生100℃的蒸汽,因此能够降低加热器42的输出,从而能够实现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的小型化。此外,由于不需要向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的壳体41内供给水,因此能够防止水垢附着在壳体41内而使热效率降低。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加热器42的末端部42A被设置成与壳体41的侧壁41b接触,因此,使得加热器42的热直接传递至壳体41,能够从加热器42和壳体41的内表面双方高效地对壳体41内的蒸汽进行加热。由此,能够在进一步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的同时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在使加热器42的末端部42A与壳体41的侧壁41b接触的情况下,与它们不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壳体41的温度升高例如70℃~80℃左右。
再者,由于加热器42与壳体41形状彼此不同,因此有可能因热冷下来时的热应力所导致的膨胀或收缩而使得加热器42与壳体41的连接部分发生破坏。因此,优选使加热器42的末端部42A与壳体41的侧壁41b嵌合或抵接,而不是与壳体41的侧壁41b固定成一体。由此,能够防止加热器42与壳体41的连接部分发生破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蒸汽取入口41c和过热蒸汽排出口41d配置于加热器42的发热部42B的范围,因此,由于从蒸汽取入口41c取入的蒸汽与发热部42B之间的温度差较大而得以高效地进行热交换。此外,能够在发热部42B的范围中利用显热作用使温度高效地上升,直至过热蒸汽从过热蒸汽排出口41d排出。与此相对,如果将蒸汽取入口41c和过热蒸汽排出口41d设置在发热部42B以外的部位,则蒸汽的温度冷却而导致加热效率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还立足于使加热器42小型化而形成了加热效率高的结构。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加热器42的周围螺旋状地设置有翼片43,因此能够使蒸汽沿着翼片43螺旋状地移动,从而能够延长蒸汽的移动路径。此外,由于还从被传递了加热器42的热的翼片43对蒸汽进行加热,因此,蒸汽与热源(加热器42和翼片43)的接触面积增大。因而,能够高效率地将加热器42的热施加至蒸汽,能够进一步提高蒸汽的加热效率。此外,还能够使加热器42小型化。
并且,在构成为使壳体41与翼片43接触的情况下,在量产时,特别是在壳体41与翼片43的接触部分容易产生尺寸偏差。在该情况下,从过热蒸汽排出口41d排出的过热蒸汽的温度会产生偏差。因此,优选使壳体41与翼片43不接触。但是,如果增大壳体41与翼片43之间的间隙,则不沿着翼片43流动而是通过该间隙流动的蒸汽的量会增多,从而导致蒸汽的加热效率降低。因此,优选使壳体41与翼片43之间的间隙尽量小(例如1.5mm以下)。
此外,在蒸汽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成分的情况下,如果这些成分附着并堆积于壳体41和翼片43上,则蒸汽会难以流动(或不流动)。因此,作为与蒸汽接触的部分的翼片43和壳体41的材质,优选选定奥氏体系的高耐蚀性的材质,以免产生因蒸汽而造成的氧化、腐蚀、应力腐蚀裂纹等。
此外,在壳体41内产生了过热蒸汽的情况下,壳体41内会成为高压(1.02个大气压左右)。因此,用来密封壳体41与加热器42之间的连接部分等各连接部分的部件最好不是通常使用的硅或氟等的橡胶部件,而是采用镍钎料等来进行钎焊。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内容中,通过对水槽5内的水进行加热而产生了供给至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的蒸汽,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煮饭过程中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供给至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
此外,根据以上所述,使壳体41与下外廓部件3b之间形成为空气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壳体41与下外廓部件3b之间设置导热率比空气低的片状(优选无机物性)的隔热部件,例如二氧化硅性隔热部件。此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以覆盖壳体41和固定部件33的整体的方式设置片状的隔热部件35。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壳体41与上外廓部件3a、以及壳体41与下外廓部件3b之间配置有隔热部件35,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发生变形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此外,由于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悬挂于固定部件33,因此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的自重不会施加于隔热部件35。因此,隔热部件35不会因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的自重而被压缩从而导致隔热性能下降。
此外,根据以上所述,仅在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之间配置了固定部件33,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8所示,将固定部件33构成为具有覆盖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的外周面的大致筒状部分33A。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大致筒状部分33A来遮蔽一部分从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传递至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的热,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发生变形等。
此外,根据以上所述,构成为通过固定部件33来悬挂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将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安装于凸台33Aa,该凸台33Aa竖立地设置于固定部件33的大致筒状部分33A的底部。
此外,根据以上所述,为了实现小型化,以沿着壳体41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了固定部件33,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固定部件33也可以是平板状。
此外,由于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能够提高蒸汽的加热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因此,不只是煮饭器,还能够将过热蒸汽产生装置15应用于利用过热蒸汽对烹饪物进行烹饪的其他装置、例如图10所示那样的电子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煮饭器能够防止盖的外廓部件产生变形等并能够进一步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因此作为家庭用和营业用的煮饭器等是有用的。

Claims (7)

1.一种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包括:
壳体;和
棒状的加热器,其以发热部配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方式贯穿所述壳体的侧壁,并且被设置成末端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由所述加热器的发热部对通过蒸汽取入口取入到所述壳体内的蒸汽进行加热来产生过热蒸汽,并使所述过热蒸汽通过过热蒸汽排出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的末端部与所述壳体嵌合或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器的发热部的外周螺旋状地配置有翼片,以将从所述蒸汽取入口取入到所述壳体内的蒸汽导向所述过热蒸汽排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翼片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圆筒形状,
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同轴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取入口被配置在所述发热部的附近。
7.一种煮饭器,其特征在于,
该煮饭器具备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
CN201210046003.XA 2011-02-28 2012-02-24 过热蒸汽产生装置以及煮饭器 Active CN102648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1451A JP2012176195A (ja) 2011-02-28 2011-02-28 過熱蒸気発生装置及び炊飯器
JP2011-041451 2011-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8820A true CN102648820A (zh) 2012-08-29
CN102648820B CN102648820B (zh) 2016-06-08

Family

ID=466910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6613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7720U (zh) 2011-02-28 2012-02-24 过热蒸汽产生装置以及煮饭器
CN201210046003.XA Active CN102648820B (zh) 2011-02-28 2012-02-24 过热蒸汽产生装置以及煮饭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6613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7720U (zh) 2011-02-28 2012-02-24 过热蒸汽产生装置以及煮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76195A (zh)
CN (2) CN2026477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8234A (zh) * 2016-05-06 2016-07-20 常州聚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烘烤装置
CN109561774A (zh) * 2016-05-20 2019-04-02 西雅图浓缩咖啡机公司 用于制备饮料的过热蒸汽的产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76195A (ja) * 2011-02-28 2012-09-13 Panasonic Corp 過熱蒸気発生装置及び炊飯器
WO2019167488A1 (ja) 2018-02-28 2019-09-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過熱蒸気発生装置および調理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1168B2 (ja) * 2002-06-21 2005-07-13 直本工業株式会社 食品調理装置
JP4314510B2 (ja) * 2003-03-20 2009-08-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用ヒータ保持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26604A (ko) * 2003-09-09 2005-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과열증기 조리장치
JP2006230433A (ja) * 2005-02-22 2006-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12176195A (ja) * 2011-02-28 2012-09-13 Panasonic Corp 過熱蒸気発生装置及び炊飯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1168B2 (ja) * 2002-06-21 2005-07-13 直本工業株式会社 食品調理装置
JP4314510B2 (ja) * 2003-03-20 2009-08-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用ヒータ保持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8234A (zh) * 2016-05-06 2016-07-20 常州聚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烘烤装置
CN109561774A (zh) * 2016-05-20 2019-04-02 西雅图浓缩咖啡机公司 用于制备饮料的过热蒸汽的产生
CN109561774B (zh) * 2016-05-20 2021-06-25 西雅图浓缩咖啡机公司 用于制备饮料的过热蒸汽的产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76195A (ja) 2012-09-13
CN102648820B (zh) 2016-06-08
CN202647720U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7071B (zh) 电饭锅
CN106923653A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02647720U (zh) 过热蒸汽产生装置以及煮饭器
CN102967043A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102648819A (zh) 煮饭器
CN209341232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用余热回收装置
CN102648818B (zh) 煮饭器
CN207428944U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04813456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CN105380497B (zh) 过热蒸汽产生装置及煮饭器
JP2017096515A (ja) 蒸気発生装置
CN109924863A (zh) 一种纯蒸汽加热的烹饪锅
CN101394689A (zh) 具有自动除垢功能的电热管
CN103517657B (zh) 煮饭器和煮饭器用锅
JP5745809B2 (ja) 炊飯器
CN211461336U (zh) 一种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CN208658733U (zh) 液体加热装置
JP5934899B2 (ja) 蒸気過熱装置および炊飯器
CN201239012Y (zh) 电磁炉用电压力锅
CN205939061U (zh) 一种石英管即时过热蒸汽发生器
CN209524485U (zh) 一种全自动电蒸汽锅炉
WO2001074210A1 (en) Cooker
CN208030965U (zh) 一种热扩散板、平板加热器以及液体加热容器
JP5845396B2 (ja) 炊飯器
CN107095572A (zh) 一种利用气体作为传热介质的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