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0753A - 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 Google Patents

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0753A
CN102630753A CN2012101073513A CN201210107351A CN102630753A CN 102630753 A CN102630753 A CN 102630753A CN 2012101073513 A CN2012101073513 A CN 2012101073513A CN 201210107351 A CN201210107351 A CN 201210107351A CN 102630753 A CN102630753 A CN 102630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ymilk
arabinose
oligosaccharide
xylo
inhibiting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73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安军
陈功
李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u Anlin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ANKU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ANKU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ANKU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073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307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30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07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包括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05%~50%的鲜牛奶、1%~40%的豆粉、0%~10%的蔗糖、0.01%~40%的活性组合物及0.01~0.2%的复合乳化稳定剂,余量为水;其中,活性组合物包括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上述豆奶中含有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增强了低聚木糖和L-阿拉伯糖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以及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作用,是一种具有良好的降糖降脂降胆固醇作用的豆奶。

Description

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涉及一种功能保健豆奶,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降糖降脂降胆固醇作用的豆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 
据报道,肥胖与许多现代疾病密切相关,肥胖者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呼吸道疾病、及某些肿瘤的风险很大,而高血脂、内脏脂肪的更是居多生活习惯病的元凶,因此,肥胖不仅影响人体的外观,而且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 
目前,美国FDA只批准了两种药物可以长期治疗肥胖症:西布曲名(Sibutramin)和奥利司他(orlistat,tetrehydrolipstatin)。西布曲名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再摄取抑制剂,它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减少摄食而减少体重,但该药可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且不能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病史患者使用,使该药应用受到限制;奥利司他是一种脂肪酶抑制剂,其特异性地作用于胃肠道,通过抑制胃肠道内胰腺酶和其他脂肪酶的活性,阻止脂肪酶的催化分解,可抑制由饮食摄入的约三分之一的脂肪吸收,并且具有不良反应率低,耐受性好的特点,已得到成功使用。但这种脂肪酶抑制剂需要通过复杂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生产成本较高。 
豆奶作为一种营养饮料,综合了豆类和牛奶的营养成分,具有口感细腻、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携带方便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的豆奶主要以豆类及奶类为主的营养性产品,功能性豆奶的开发尚不多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好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一种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包括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05%~50%的鲜牛奶、1%~40%的豆粉、0%~10%的蔗糖、0.01%~40%的活性组合物及0.01~0.2%的复合乳化稳定剂,余量为水;其中,所述活性组合物包括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 
优选地,所述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1:99-99:1。 
优选地,所述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1:99-45:55。 
优选地,所述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1:99-40:60。 
优选地,所述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1:99、45:55或40:60。 
优选地,所述复合乳化稳定剂为单甘酯、蔗糖酯、山梨醇酯、月桂酸单甘油酯、胶质、糊精等乳化稳定剂中及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豆奶中的活性组合物包括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增强了低聚木糖和L-阿拉伯糖的脂肪酶活性、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及胆固醇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抑制由饮食摄入脂肪吸收,降脂效果明显;同时,由于低聚木糖很难被人体消化酶分解,能量值几乎为零,不会增加血糖的浓度,L-阿拉伯糖对双糖水解酶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人体对蔗糖的吸收,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另外,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能大量增殖人体肠道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可以使结合型胆酸盐变为去结合型胆酸盐,可以与胆固醇结合排出体外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进一步说明。 
一实施方式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包括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05%~50%的鲜牛奶、1%~40%的豆粉、0%~10%的蔗糖、0.01%~40%的活性组合物及0.01~0.2%的复合乳化稳定剂,余量为水;其中,活性组合物包括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上述豆粉可以是黄豆粉、绿豆粉等。 
豆粉含有大豆低聚糖成分,可能对脂肪酶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又称为木寡糖,是由2-7个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功能性聚合糖,其天然存在于竹根、水果、蔬菜、牛乳和蜂蜜中,来源广泛,获得成本低。低聚木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0%,然而其很难被人体消化酶分解,能量值几乎为零,不会增加血糖浓度,也不会形成脂肪沉积。此外,低聚木糖以其显著的双歧杆菌增值作用以及其他功效而在食品、医药和保健品中广泛应用,成为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 
L-阿拉伯糖(L-Aarabinose),又称果胶糖,也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糖类,其常与其他单糖结合,以杂多糖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果浆、胶体、半纤维素、果胶酸,松柏科树木心材,细菌多糖,以及某些糖苷中。近年来,有关L-阿拉伯糖对肠道内糖类代谢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L-阿拉伯糖对双糖水解酶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人体对蔗糖的吸收,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小于等于45:55。当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的重量比例≤ 45:55时,得到的组合物的脂肪酶活性抑制率大于13.85%,该值大于单独的低聚木糖或L-阿拉伯糖在各种浓度所能达到的脂肪酶活性抑制率的最大值(分别为:低聚木糖豆奶4.27%;L-阿拉伯糖豆奶11.56%)。优选地,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40:60。低聚木糖和L-阿拉伯糖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的协同效应最为明显。 
复合乳化稳定剂为所述复合乳化稳定剂为单甘酯、蔗糖酯、山梨醇酯、月桂酸单甘油酯、胶质、糊精等业内常用的乳化稳定剂中及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中的活性组合物包括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而L-阿拉伯糖对脂肪酶的活性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单独的低聚木糖在一定范围内对脂肪酶的活性也有较弱的抑制作用。然而,当采用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组合时,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得到增强,组合物的脂肪酶活性抑制率要比相同浓度的L-阿拉伯糖和低聚木糖各自的脂肪酶活性抑制率之和要大,即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增强了低聚木糖和L-阿拉伯糖的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且豆粉含有大豆低聚糖成分,对脂肪酶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预备实验-测试不同终浓度的L-阿拉伯糖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采用《QB/T 1803-199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A.4.5.2.2的指示剂滴定法测定脂肪酶的活性。通过该方法测试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测试方法如下: 
低聚木糖:苏州先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L-阿拉伯糖:可以使用由多种已知方法生产的L-阿拉伯糖
配制待测脂肪酶液:将脂肪酶(30000u/mg,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配制成0.02%酶溶液。
配制磷酸缓冲液:分别称取磷酸二氢钾1.96g和无水磷酸氢二钠15.72g,用水溶解并定容到500ml,调节pH至7.5。 
配制橄榄油溶液:称取聚乙烯醇(PVA,聚合度为1750±50)40 g,加水800mL,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直至全部溶解,冷却后定容至1000mL。以干净的双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备用。量取4%PVA溶液150mL,加橄榄油50mL,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处理6min(分2次处理,每次3min,中间休息5min),即成乳白色PVA乳化液。该溶液要现用现配。 
取数个100 mL三角瓶,分别于空白瓶和样品瓶中,各加橄榄油溶液4.00 mL和磷酸缓冲液5.00mL,再于空白瓶中加人95%乙醇15.0 ml,于40℃±2℃水浴预热5min,样品瓶中,其中一瓶不加入L-阿拉伯糖豆奶。其余样品瓶加入不同量的L-阿拉伯糖豆奶。然后,在各瓶中各加待测酶液 1.00 mL,立即混匀计时,在40 C±0.2℃水浴中准确反应15 min。在B瓶中立即补加95%乙醇15. 0 mL终止反应,取出; 
于空白和样品溶液中各加酚酞指示液(10g/L)2滴,用0.05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直至微红色并保持30 s不褪为其终点,记录消耗0. 05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测定滴定上述的L-阿拉伯糖豆奶所需要的氢氧化钠的量。
按照《QB/T 1803-199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计算出各组脂肪酶活性,以及加入含L-阿拉伯糖豆奶后对脂肪酶的抑制率。 
按照下式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 = (脂肪酶活性-抑制后酶活性) / 脂肪酶活性 × 100%
表1为含L-阿拉伯糖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的影响。
表1 
L-阿拉伯糖终浓度(g/L) 0.25 0.5 1 10
脂肪酶活性抑制率 6.28% 11.56% 11.87% 12.17%
从表1中可见,含L-阿拉伯糖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L-阿拉伯糖的浓度达到0.5 g/L时,浓度的继续增加对抑制率的影响变得很小。可以认为,当L-阿拉伯糖的浓度在0.5 g/L时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趋于稳定。因此,后面的实验中我们使用0.5 g/L终浓度的L-阿拉伯糖作为对照实施例,并且组合物在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也选择为0.5 g/L。
以下实施例中均采用预备实验中的方法测试豆奶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在以下实施例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浓度总和为0.5 g/L。均已测定滴定所述的含不同配比的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及单独的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豆奶所需要的氢氧化钠的量。 
以下为具体实施方式部分: 
实施例1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鲜牛奶                          50%
豆粉                            40%
蔗糖                            10%
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      40%
单甘酯                          0.2%
余量为水
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1:99。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根据《QB/T 1803-199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A.4.5.2.2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参见表2,豆奶1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豆奶1b为仅含有低聚木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低聚木糖浓度相同)的豆奶,豆奶1c为仅含有L-阿拉伯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L-阿拉伯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从表2中可以得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为12.78%,而仅含有低聚木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0.13%)与仅含有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11.25%)之和为11.38%,表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要大于分别含有同样浓度的低聚木糖和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之和。这说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组合物在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上产生了协同作用,使得L-阿拉伯糖和低聚木糖各自的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得以增强。 
表2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g/L) 脂肪酶活性抑制率(%)
豆奶1a 1:99 0.005 0.495 12.78
豆奶1b 100 0.005 0 0.13
豆奶1c 0:100 0 0.495 11.25
实施例2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鲜牛奶                           0.05%
豆粉                             1%
蔗糖                             5%
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       20%
蔗糖酯                           0.2%
余量为水。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40:60。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根据《QB/T 1803-199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A.4.5.2.2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参见表3,豆奶2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豆奶2b为仅含有低聚木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低聚木糖浓度相同)的豆奶,豆奶2c为仅含有L-阿拉伯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L-阿拉伯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从表3中可以得出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19.97%,而仅含有相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3.55%)与仅含有相同浓度的L-阿拉伯糖单独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10.21%)之和为13.76%。 
  
表3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度(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g/L) 脂肪酶活性抑制率(%)
豆奶2a 40:60 0.2 0.3 19.97
豆奶2b 100 0.2 0 3.55
豆奶2c 0:100 0 0.3 10.21
实施例3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鲜牛奶                           20%
豆粉                             33%
蔗糖                              6%
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       0.5%
山梨醇酯                         0.2%
余量为水。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45:55。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根据《QB/T 1803-199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A.4.5.2.2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参见表4,豆奶3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豆奶3b为仅含有低聚木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低聚木糖浓度相同)的豆奶,豆奶3c为仅含有L-阿拉伯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L-阿拉伯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从表4中可以得出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13.85%,而仅含有相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4.27%)与仅含有相同浓度的L-阿拉伯糖单独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8.23%)之和为12.5%。 
  
表4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g/L) 脂肪酶活性抑制率(%)
豆奶3a 45:55 0.225 0.275 13.85
豆奶3b 100 0.225 0 4.27
豆奶3c 0:100 0 0.275 8.23
实施例4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鲜牛奶                            25%
豆粉                              40%
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        30%
月桂酸单甘油酯                    0.01%
余量为水
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50:50。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根据《QB/T 1803-199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A.4.5.2.2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参见表5,豆奶4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豆奶4b为仅含有低聚木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低聚木糖浓度相同)的豆奶,豆奶4c为仅含有L-阿拉伯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L-阿拉伯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从表5中可以得出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11.33%,而仅含有相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4.05%)与仅含有相同浓度的L-阿拉伯糖单独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5.96%)之和为10.01%。 
  
表5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g/L) 脂肪酶活性抑制率(%)
豆奶4a 50:50 0.25 0.25 11.33
豆奶4b 100 0.25 0 4.05
豆奶4c 0:100 0 0.25 5.96
实施例5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鲜牛奶                           0.05%
豆粉                             45%
蔗糖                             6%
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       10%
胶质                             0.01%
余量为水
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60:40。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根据《QB/T 1803-199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A.4.5.2.2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参见表6,豆奶5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豆奶5b为仅含有低聚木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低聚木糖浓度相同)的豆奶,豆奶5c为仅含有L-阿拉伯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L-阿拉伯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从表6中可以得出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10.78%,而仅含有相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3.6%)与仅含有相同浓度的L-阿拉伯糖单独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5.46%)之和为9.02%。 
  
表6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g/L) 脂肪酶活性抑制率(%)
豆奶5a 60:40 0.3 0.2 10.78
豆奶5b 100 0.3 0 3.6
豆奶5c 0:100 0 0.2 5.46
实施例6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鲜牛奶                         20%
豆粉                           50%
蔗糖                           6%
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     15%
糊精                           0.01%
单甘酯                         0.01%
余量为水。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99:1。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根据《QB/T 1803-199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A.4.5.2.2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参见表7,豆奶6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豆奶6b为仅含有低聚木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低聚木糖浓度相同)的豆奶,豆奶6c为仅含有L-阿拉伯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L-阿拉伯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从表7中可以得出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1.79%,而仅含有相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0.45%)与仅含有相同浓度的L-阿拉伯糖单独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率(1.31%)之和为1.76%。 
  
表7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g/L) 脂肪酶活性抑制率(%)
豆奶6a 99:1 0.495 0.005 1.79
豆奶6b 100 0.495 0 0.45
豆奶6c 0:100 0 0.005 1.31
对比例1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豆奶:
鲜牛奶                         30%
豆粉                           30%
蔗糖                           5%
L-阿拉伯糖                     20%
单甘酯                         0.2%
余量为水。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根据《QB/T 1803-199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A.4.5.2.2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参阅表8,表7a为对比例1中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为11.56%,表7b为没有添加低聚木糖及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0.06%,表7c为仅含有L-阿拉伯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L-阿拉伯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11.56%。 
从表8中看出,没有添加低聚木糖及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0.06%)与仅含有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11.56%)之和为11.62%,由于豆粉含有大豆低聚糖成分,对脂肪酶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没有添加低聚木糖及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单独的L-阿拉伯糖对脂肪酶的活性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8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g/L) 脂肪酶活性抑制率(%)
豆奶7a 0:100 0 0.5 11.56
豆奶7b 0 0 0 0.06
豆奶7c 0:100 0 0.5 11.56
对比例2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豆奶:
鲜牛奶                         30%
豆粉                           30%
蔗糖                           5%
低聚木糖                       20%
蔗糖酯                         0.2%
余量为水。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根据《QB/T 1803-199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A.4.5.2.2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 
参阅表9,表8a为对比例2中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为0.41%,8b为仅含有低聚木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0.41%,8c为没有低聚木糖及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0.05% 
从表9中看出,没有添加低聚木糖及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0.05%)与仅含有低聚木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0.41%)之和为0.46%,由于豆粉含有大豆低聚糖成分,对脂肪酶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没有添加低聚木糖及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脂肪酶活性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单独的低聚木糖对脂肪酶的活性也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表9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g/L) 脂肪酶活性抑制率(%)
豆奶8a 100 0.5 0 0.41
豆奶8b 100 0.5 0 0.41
豆奶8c 0 0 0 0.05
上述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中的活性组合物包括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而L-阿拉伯糖对脂肪酶的活性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单独的低聚木糖对脂肪酶的活性也有较弱的抑制作用。然而,当采用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组合时,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得到增强,组合物的脂肪酶活性抑制率要比相同浓度的L-阿拉伯糖和低聚木糖各自的脂肪酶活性抑制率之和要大,即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增强了低聚木糖和L-阿拉伯糖的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且豆粉含有大豆低聚糖成分,对脂肪酶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上述的豆奶具有较好降脂作用。
  
进一步通过实验测试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分解蔗糖作用的研究。
实验主要材料试剂: 
低聚木糖:苏州先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L-阿拉伯糖:可以使用由多种已知方法生产的L-阿拉伯糖
α-葡萄糖苷酶(5000U/g,为上海源叶公司产品)
磷酸盐缓冲液(1L): 1mol/L K2HPO4 497ml, 1mol/L KH2PO4 503ml, 缓冲液PH值6.8
α-葡萄糖苷酶溶液(500U/ml):取1gα-葡萄糖苷酶(5000U/g)定容至10ml
含低聚木糖豆奶或L-阿拉伯糖豆奶或者含组合物豆奶作为抑制剂。
预实验: 
本实验设定:空白对照组(缓冲液+蔗糖+酶液)。反应体系为500ul,37℃反应30min,放入沸水中5min终止反应,用HPLC测定在酶作用下释放出的葡萄糖含量。
样品测定组(缓冲液+蔗糖+酶液+抑制剂):先向磷酸钾缓冲液的酶活力测定系统中加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7℃保温10min,再加入底物37℃反应30 min, 放入沸水中5min终止反应,用HPLC测定葡萄糖产量。 
蔗糖浓度为2.5 g/L。L-阿拉伯糖终浓度为0.075g/L,0.375g/L,0. 75g/L。测定出L-阿拉伯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40.78%,80.21%,80.51%。 
以下实施例选择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浓度总和为0.375 g/L 
实施例7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鲜牛奶                          50%
豆粉                            40%
蔗糖                            10%
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      20%
蔗糖酯                          0.2%
余量为水
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1:99。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实验步骤同预实验。抑制剂为不同的低聚木糖豆奶,L-阿拉伯糖豆奶或者含组合物的豆奶。 
参见表10,豆奶9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抑制率,豆奶9b为仅含有低聚木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低聚木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抑制率,豆奶9c为仅含有L-阿拉伯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L-阿拉伯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抑制率。 
从表10中可以得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抑制率为83.1%,而仅含有低聚木糖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抑制率(1.12%)与仅含有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抑制率(81.74%)之和为82.86%。表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抑制率要大于分别含有同样浓度的低聚木糖和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抑制率之和。这说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组合物在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的抑制作用上产生了协同作用,使得L-阿拉伯糖和低聚木糖各自的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抑制作用得以增强。 
  
表10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度(g/L) α-葡萄糖苷酶酶活抑制率(%)
豆奶9a 1:99 0.00375 0.37125 83.1
豆奶9b 100 0.00375 0 1.12
豆奶9c 0:100 0 0.37125 81.74
实施例8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鲜牛奶                           0.05%
豆粉                             1%
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       0.01%
山梨醇酯                         0.15%
余量为水
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50:50。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实验步骤同预实验。抑制剂为不同的低聚木糖豆奶,阿拉伯糖豆奶或者含组合物的豆奶。 
参见表11,豆奶10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豆奶10b为仅含有低聚木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低聚木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豆奶10c为仅含有L-阿拉伯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L-阿拉伯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 
从表11中可以得出本实施例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85.96%,而仅含有相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8.15%)与仅含有相同浓度的L-阿拉伯糖单独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68.35%)之和为76.5%。 
  
表11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度(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度(g/L) α-葡萄糖苷酶酶活抑制率(%)
豆奶10a 50:50 0.1875 0.1875 85.96
豆奶10b 100 0.1875 0 8.15
豆奶10c 0:100 0 0.1875 68.35
实施例9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鲜牛奶                           20%
豆粉                             30%
蔗糖                             6%
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       10%
月桂酸单甘油酯                   0.2%
余量为水
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60:40。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实验步骤同预实验。抑制剂为不同的低聚木糖豆奶,L-阿拉伯糖豆奶或者含组合物的豆奶。 
参见表12,豆奶11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豆奶11b为仅含有低聚木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低聚木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豆奶11c为仅含有L-阿拉伯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L-阿拉伯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 
从表12中可以得出本实施例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80.48%,而仅含有相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19.21%)与仅含有相同浓度的L-阿拉伯糖单独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57.1%)之和为76.31%。 
  
表12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度(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度(g/L) 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抑制率(%)
豆奶11a 60:40 0.225 0.15 80.48
豆奶11b 100 0.225 0 19.21
豆奶11c 0:100 0 0.15 57.1
实施例10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鲜牛奶                           0.2%
豆粉                             20%
蔗糖                             6%
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       30%
胶质                             0.1%
余量为水。其中,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99:1。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实验步骤同预实验。抑制剂为不同的低聚木糖豆奶,L-阿拉伯糖豆奶或者含组合物的豆奶。 
参见表13,豆奶12a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豆奶12b为仅含有低聚木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低聚木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豆奶12c为仅含有L-阿拉伯糖(与本实施例的豆奶中的L-阿拉伯糖浓度相同)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 
从表13中可以得出本实施例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77.31%,而仅含有相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72.82%)与仅含有相同浓度的L-阿拉伯糖单独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2.77%)之和为75.59%。 
  
表13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度(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度(g/L) 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抑制率(%)
豆奶12a 99:1 0.37125 0.00375 77.31
豆奶12b 100 0.37125 0 72.82
豆奶12c 0:100 0 0.00375 2.77
对比例3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豆奶:
鲜牛奶                         30%
豆粉                           30%
蔗糖                           5%
L-阿拉伯糖                     20%
糊精                           0.2%
余量为水。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实验步骤同预实验。抑制剂为L-阿拉伯糖豆奶。 
从表14中看出,没有添加低聚木糖及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0%)与仅含有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80.21%)之和为80.21%,所以单独的L-阿拉伯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14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度(g/L) 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抑制率(%)
豆奶13a 0:100 0 0.375 80.21
豆奶13b 0:0 0 0 0
豆奶13c 0:100 0 0.375 80.21
对比例4
(1)按照如下质量百分含量配制豆奶:
鲜牛奶                         30%
豆粉                           30%
蔗糖                           5%
低聚木糖                       20%
单甘酯                         0.1%
余量为水。
挑选优质豆粉,加水浸泡适当时间后炖煮、打匀备用;将以上制得的豆液与上述配方中的其他原料混合、匀浆处理,灭菌后灌装得到。 
(2)实验步骤同预实验。抑制剂为低聚木糖豆奶。 
从表15中看出,没有添加低聚木糖及L-阿拉伯糖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0%)与仅含有低聚木糖的豆奶对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73.93%)之和为73.93%,所以单独的低聚木糖对α-葡萄糖苷酶酶的活性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表15
  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 豆奶中低聚木糖终浓度(g/L) 豆奶中L-阿拉伯糖终浓度(g/L) 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率抑制率(%)
豆奶14a 100 0.375 0 73.93
豆奶14b 100 0.375 0 73.93
豆奶14c 0:0 0 0 0
进一步通过实验测试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组合物对胆固醇酯酶的研究。
实验材料: 
总胆固醇试剂盒-CHO: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低聚木糖:苏州先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L-阿拉伯糖:可以使用由多种已知方法生产的L-阿拉伯糖
乙酸胆固醇酯: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预实验 
测定含L-阿拉伯糖豆奶对胆固醇酯酶的抑制率
步骤 :按试剂盒操作步骤。
1.将酶剂用适量的缓冲液溶解,配成工作液,稳定10分钟后使用。 
2.测定参数:波长:500nm;光径:10mm;温度:37℃。 
3 设置对照管,标准管和样品管。不同的对照管中加入工作液或者工作液与L-阿拉伯糖豆奶(抑制剂);样品管中加入不同量的L-阿拉伯糖豆奶(抑制剂)。 
4 按照试剂盒的公式进行计算。先分别用胆固醇标品测定抑制剂对胆固醇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再通过胆固醇酯测定抑制剂对胆固醇酯酶,胆固醇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总体抑制率,进而计算出抑制剂对胆固醇酯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如下: 
表16为L-阿拉伯糖豆制饮品中对胆固醇酯酶活性的抑制率:
L-阿拉伯糖浓度(g/L) 0.08 0.5 1 10
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率 1.19% 5.36% 10.34% 10.41%
从表16中可见,含L-阿拉伯糖豆奶对胆固醇酯酶活性的抑制率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L-阿拉伯糖的浓度达到1 g/L时,浓度的继续增加对抑制率的影响变得很小。可以认为,当L-阿拉伯糖的浓度在1 g/L时其对胆固醇酯酶活性的抑制率趋于稳定。因此,后面的实验中我们使用1 g/L终浓度的L-阿拉伯糖作为对照实施例,并且组合物在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也选择为1 g/L。
表17是含不同比例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组合物豆奶对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率 
Figure 76136DEST_PATH_IMAGE001
*浓度数据下方括号内斜体数字为含该浓度的低聚木糖豆奶单独对胆固醇酯酶活性的抑制率(%);
**浓度数据下方括号内斜体数字为含该浓度的L-阿拉伯糖豆奶单独对胆固醇酯酶活性的抑制率(%);
***该列括号内斜体数字为含低聚木糖豆奶和含L-阿拉伯糖豆奶分别单独对胆固醇酯酶活性的抑制率的加和(%)。
从实施例11~16,可以看出当采用含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组合豆奶时,胆固醇活性抑制作用得到增强,组合物的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率要比含相应浓度的L-阿拉伯糖豆奶和含低聚木糖豆奶各自的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率之和要大,即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增强了低聚木糖和L-阿拉伯糖的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作用,因此,上述的豆奶具有较好降胆固醇作用。 
综上所述,上述豆奶中的活性组合物包括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得到增强,即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增强了低聚木糖和L-阿拉伯糖的脂肪酶活性、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及胆固醇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抑制由饮食摄入脂肪吸收,降脂效果明显;同时,由于低聚木糖很难被人体消化酶分解,能量值几乎为零,不会增加血糖的浓度,L-阿拉伯糖对双糖水解酶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人体对蔗糖的吸收,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另外,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能大量增殖人体肠道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可以使结合型胆酸盐变为去结合型胆酸盐,可以与胆固醇结合排出体外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下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05%~50%的鲜牛奶、1%~40%的豆粉、0%~10%的蔗糖、0.01%~40%的活性组合物及0.01~0.2%的复合乳化稳定剂,余量为水;其中,所述活性组合物包括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1:99-99: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1:99-45: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1:99-40: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木糖与L-阿拉伯糖的质量比为1:99、45:55或4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乳化稳定剂为单甘酯、蔗糖酯、山梨醇酯、月桂酸单甘油酯、胶质、糊精等乳化稳定剂中及的一种或几种。
CN2012101073513A 2012-03-05 2012-04-13 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Pending CN1026307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73513A CN102630753A (zh) 2012-03-05 2012-04-13 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4364 2012-03-05
CN201210054364.9 2012-03-05
CN2012101073513A CN102630753A (zh) 2012-03-05 2012-04-13 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0753A true CN102630753A (zh) 2012-08-15

Family

ID=46615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73513A Pending CN102630753A (zh) 2012-03-05 2012-04-13 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3075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85321A3 (en) * 2014-11-27 2016-08-04 Inqpharm Group Sdn Bh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pentose and polyphenolic compound
CN113367287A (zh) * 2021-06-24 2021-09-10 福建达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低gi豆奶配方及生产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00A (zh) * 1992-03-23 1993-09-29 不二制油株式会社 水溶性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034A (zh) * 1995-09-01 1996-07-10 刘维 一种学保康奶及其生产方法
CN1714660A (zh) * 2004-06-30 2006-01-04 李宝曌 一种豆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5918A (zh) * 2008-12-15 2010-06-30 李虹 绿豆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0263A (zh) * 2009-12-16 2010-08-25 上海和兴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生物糖
CN102014641A (zh) * 2008-03-25 2011-04-13 福杰依阿股份有限公司 (阿拉伯)木聚糖寡糖制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00A (zh) * 1992-03-23 1993-09-29 不二制油株式会社 水溶性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034A (zh) * 1995-09-01 1996-07-10 刘维 一种学保康奶及其生产方法
CN1714660A (zh) * 2004-06-30 2006-01-04 李宝曌 一种豆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14641A (zh) * 2008-03-25 2011-04-13 福杰依阿股份有限公司 (阿拉伯)木聚糖寡糖制品
CN101755918A (zh) * 2008-12-15 2010-06-30 李虹 绿豆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0263A (zh) * 2009-12-16 2010-08-25 上海和兴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生物糖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85321A3 (en) * 2014-11-27 2016-08-04 Inqpharm Group Sdn Bh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pentose and polyphenolic compound
AU2015354844B2 (en) * 2014-11-27 2021-03-04 Bionexus Ll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pentose and polyphenolic compound
EA038456B1 (ru) * 2014-11-27 2021-08-31 Омега Фарма Инновэйшн Энд Девелопмент Нв Композиция, содержащая пентозу и полифенольн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CN113367287A (zh) * 2021-06-24 2021-09-10 福建达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低gi豆奶配方及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Effect of tea products on the in vitro enzymatic digestibility of starch
CN102934715B (zh) 一种红茶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3369A (zh) 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咖啡
JP5528718B2 (ja) βグルカン組成物を用いた血糖値上昇抑制剤及びインスリン分泌促進剤
CN103053903A (zh) 一种具有降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复合功能糖
CN102614203A (zh) 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低聚木糖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937187A (zh) 一种上面发酵型藜麦啤酒的制备方法
Stoner Food-based approach to cancer prevention
US20020018818A1 (en) Sugar decomposition inhibitor,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inhibitor, insulin secretion controller, and healthy food and beverage
Chou et al. The effect of high‐pressure processing on reducing the glycaemic index of atemoya puree
Gutierrez 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 four types of tea on the in vitro digestion of starch
KR20110030813A (ko) 퍼짐 및 응고 방지형 당화죽의 제조 방법
CN102630753A (zh) 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豆奶
Chang et al. Dietary fiber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fruits in Taiwan
CN101720818A (zh) 一种含食盐的液态乳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3296A (zh) 一种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奶茶
JP2010037319A (ja) 内臓脂肪蓄積抑制剤
CN111587974A (zh) 一种饮料
CN102613456B (zh) 具有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低聚木糖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106051A (zh) 一种山药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JP6920695B2 (ja) オオムギβ−グルカン含有飲料
CN102250724B (zh) 虫草银杏白果黄酒、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2613455A (zh) 具有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作用的低聚木糖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175004A (zh) 一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Max Bloc® Carb Blocker from Phaseolus Vulgaris with Ultra-high α-Amylase Inhibitory Activity for Glycemic Con-trol and Weight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U ANLI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ZHOU XIANKU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1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5200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O: 215011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18

Address after: 1102 box 215011,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iu Anlin

Address before: 215200, B building, building 206, Wu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oneer Park, 2358 Changan Road, Wujiang, Jiangsu, Suzhou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Xianku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