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9896A - 无线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9896A
CN102629896A CN2012100234039A CN201210023403A CN102629896A CN 102629896 A CN102629896 A CN 102629896A CN 2012100234039 A CN2012100234039 A CN 2012100234039A CN 201210023403 A CN201210023403 A CN 201210023403A CN 102629896 A CN102629896 A CN 102629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frame
sequence numb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34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9896B (zh
Inventor
足立朋子
富泽武司
旦代智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8096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6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9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9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9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9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终端。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接收器(10),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第二存储器,第二处理器和发送器(20)的无线通信终端。接收器(10)接收一个物理分组,所述物理分组包括至少一个帧体字段,包括帧体字段的长度信息的第一字段,用于检测帧体字段的错误的第二字段,和包括对应于帧体字段的序列号的序列号字段。第二存储器根据第一处理器的结果,保持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当第一处理器提取至少一个正确的帧体时,发送器(20)传送指示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响应帧。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这里描述的实施例总地涉及利用确认(acknowledgement)进行帧交换的无线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例如,存在一种其中序列开始号和固定长度位图被用作借助一个响应帧指示对多个数据帧的确认的方法。对从序列开始号起的相对序列号的数据帧的每个确认被显示在固定长度位置中。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帧格式;
图2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确认帧格式;
图3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
图4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帧的具体接收状态;
图5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帧的再一个具体接收状态;
图6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帧的另一个具体接收状态;
图7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帧的又一个具体接收状态;
图8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详细数据帧格式;
图9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提取帧体字段和FCS字段的方法;
图10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搜索SH字段的处理;
图11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确认帧格式;
图12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数据帧和确认帧的具体交换;
图13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数据帧和确认帧的再一个具体交换;
图14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数据帧和确认帧的另一个具体交换;
图15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接收数据帧内的处理;
图16说明第三实施例的接收数据帧内的再一个处理;
图17说明第三实施例的接收数据帧内的另一个处理;
图18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接收缓冲器和SMSN保持单元的状态;
图19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接收缓冲器和SMSN保持单元的状态,数据帧的接收,和确认帧的传送之间的关系的例子;
图20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接收缓冲器和SMSN保持单元的状态,数据帧的接收,和确认帧的传送之间的关系的再一个例子;
图21示出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接收缓冲器和SMSN保持单元的状态,数据帧的接收,和确认帧的传送之间的关系的例子;
图22示出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接收缓冲器和SMSN保持单元的状态,数据帧的接收,和确认帧的传送之间的关系的再一个例子;
图23示出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接收缓冲器和SMSN保持单元的状态,数据帧的接收,和确认帧的传送之间的关系的另一个例子;
图24示出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数据帧和确认帧的具体交换的例子;
图25示出根据第十二实施例,判定用于指示序列号的起点的指示比特是否被正确使用的算法的例子。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包括:
接收物理分组的接收器,所述物理分组包括至少一个帧体字段、包括帧体字段的长度信息的第一字段、用于帧体字段的检错的第二字段、和包括对应于帧体字段的序列号的序列号字段;
利用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提取正确的帧体字段的第一处理器;
保持第一处理器提取的帧体字段和对应于帧体字段的序列号字段的第一存储器;
根据第一处理器的结果保持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第二存储器;
把与一直到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序列号对应的帧体字段从第一存储器传递给继续的接收处理的第二处理器;和
当第一处理器提取至少一个正确的帧体字段时传送指示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响应帧的发送器。。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包括:
接收物理分组的接收器,所述物理分组包括至少一个帧体字段、包括包含帧体字段的长度信息的第一字段和包含对应于帧体字段的序列号的序列号字段的子报头字段、用于帧体字段的检错的第二字段、和用于子报头字段的信息的检错的第三字段;
利用第三字段提取正确的子报头字段并利用子报头字段和第二字段提取正确的帧体字段的第一处理器;
保持第一处理器提取的帧体字段和对应于帧体字段的序列号字段的第一存储器;
根据第一处理器的结果保持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第二存储器;
把与一直到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序列号对应的帧体字段从第一存储器传递给继续的接收处理的第二处理器;和
当第一处理器提取至少一个子报头字段时传送指示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响应帧的发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总地来说,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接收器,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第二存储器,第二处理器和发送器的无线通信终端。接收器接收一个物理分组,所述物理分组包括至少一个帧体字段,包括帧体字段的长度信息的第一字段,用于检测帧体字段的错误的第二字段,和包括对应于帧体字段的序列号的序列号字段。第一处理器利用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提取正确的帧体字段。第一存储器保持第一处理器提取的帧体字段,和对应于帧体字段的序列号字段。第二存储器根据第一处理器的结果,保持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第二处理器把与一直到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为止的序列号对应的帧体字段从第一存储器传给继续的接收处理。当第一处理器提取至少一个正确的帧体时,发送器传送指示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响应帧。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实施例。
具有波长为毫米级的毫米波段(例如,60-GHz波段)的电磁波的通信状态可被认为大体分成两种情况,即,在一种情况下,所述通信状态相当好,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所述通信状态相当差(IEEE 802.11文献:IEEE802.11-09/0302r0)。下述实施例涉及主要在预期这种通信状态的帧接收操作方面的通信效率的提高。
(第一实施例)
下面说明无线通信中使用的帧和无线通信终端的基本结构。
在第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终端连接到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并且在进行通信时使用了3种帧。管理帧被用于管理与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的物理通信链路。管理帧的例子包括用于与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开始通信的帧,释放通信链路(即,终止连接)的帧,和与在无线通信终端的省电操作相关的帧。
在建立与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的物理通信链路之后,数据帧把在无线通信终端中生成的数据传送给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数据由第一实施例的上层生成。例如,数据由用户操作生成。
控制帧被用于在数据帧被传送给和接收自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与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交换)时进行控制。控制帧之一是当无线通信终端收到数据帧时为确认传送而传送的响应帧。
这3种帧在物理层(下面称为PHY层)经历必要的处理,并通过天线作为物理分组(physical packet)被传送。
图1图解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帧的格式。第一实施例中涉及其中把多个数据项聚合到一个物理分组中的聚合帧。在图1中,n个数据项被聚合成一个帧体(frame body)。为了方便起见,子报头(subheader)字段(下面称为SH字段)2、帧体字段(下面称为FB字段)3、和帧检验序列字段(下面称为FCS字段)4的集合被总称为“帧”,并被表示成帧#1,帧#2,...,帧#n。
为整个帧共有的各项信息,例如传送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发送器唯一ID(下面称为Tx UID)和接收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器唯一ID(下面称为Rx UID)被设定在公共报头字段(下面称为CH字段)5中。收到帧的无线通信终端利用Rx UID,判断该帧是否是寻址到它的。随后根据所述判断,进行接收处理。因此,优选地Rx UID位于CH字段5的头部,接下来是Tx UID。关于之后聚合的FB字段3的数目的信息可设定在CH字段5中。可对CH字段5添加一个检错字段,即,报头检验序列字段(下面称为HCS字段)6,以检验CH字段5中的信息是否被正确接收。
在CH字段5之后设定至少一个数据项。每个数据项设定在FB字段3中,并且SH字段2和FCS字段4与该FB字段3关联。
指示FB字段长度的长度字段7,指示序列号的序列号字段(下面称为SN字段)8,和HCS字段6设定在SH字段中。虽然在图1中,HCS字段6被图解表示成与SH字段2相邻,HCS字段6是包含在SH字段2中的。SH字段2可包括指示与SH字段和FB字段对应的帧类型的信息9。由于该帧是数据帧,因此帧类型指示该帧是数据帧。例如,指示帧类型的信息9可用一个字段或多个字段(例如,区分控制帧和数据帧/管理帧的第一个字段,和区分数据帧和管理帧的第二个字段)表示。如果最终至少能够在数据帧,管理帧和控制帧的层面区分关于帧类型的信息就足够了。指示帧类型的信息9可以改为设定在CH报头5中。HCS字段6是用于判断SH字段2中的信息是否被正确接收的检错字段。通过在SH字段2中设置HCS字段6,能够确定由SH字段2指示的SH字段中的数据项(例如FB字段长度7和序列号8)是否能够被正确提取。
在FB字段3之后的FCS字段4是用于判断FB字段3中的信息是否被正确接收的检错字段。
图2图解说明接收第一实施例中的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传送的确认帧的格式。
CH报头与数据帧格式中的CH报头类似。当存在指示聚合的FB字段的数目的字段时,对确认帧来说,所述数目被设定为0(零)。
虽然图2的SH字段具有与图1的SH字段相同的结构,但是,图2的SH字段可具有不同于图1的SH字段的结构。然而,在SH字段中至少设定指示序列号的SN字段2和HCS字段6。虽然在图2中,HCS字段6被图解表示成与SH字段2相邻,和图1中一样,HCS字段6包括在SH字段2中。当类似于数据帧,在SH字段中设定指示帧类型的信息9时,信息9指示该帧是控制帧。指示帧类型的信息9可改为设定在CH报头5中。至于表示指示帧类型的信息9的方法,类似于其格式示于图1中的数据帧,信息9可用一个字段或多个字段(例如,区分控制帧和数据帧/管理帧的第一个字段,和区分数据帧和管理帧的第二个字段)表示。该帧是控制帧,当如上所述用多个字段表示帧类型时,该帧与区分数据帧和管理帧的第二个字段无关。因此,第二个字段被保留。当确认帧的SH字段2具有与图1中的数据帧的SH字段2相同的结构时,长度字段可被设定成保留,或者例如可以设定0(零),因为FB字段不存在。
在第一实施例的确认帧中,SN字段2指示无线通信终端连续成功接收的各帧中的最大序列号,即,连续的最大序列号(successive maximumsequence number)(下面称为SMSN)8’。
作为检错字段的HCS字段6设置在确认帧的SH字段2的末端,以判断SH字段2中的信息是否被正确接收。
与指示对多个帧体中的每个帧体(即,每个数据项)的确认的现有方法相比,借助确认帧的这种格式,能够缩短响应帧长度,从而提高在相当良好的通信环境下的通信效率。另外,作为输入到确认帧的信息,可以只保持一个接收状态。
包括数据帧和确认帧的各帧在物理层经历编码处理,向各帧提供物理报头和前同步码,然后在调制之后从天线传送各帧。
图3图解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
接收处理器10和发送处理器20连接到上层处理器0,访问控制器30和PHY处理器40。PHY处理器40包括接收物理分组的接收器,和传送物理分组的发送器,PHY处理器通过变频电路50连接到天线60。
在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中,无线通信设备单元的结构可包括图3的天线60。通过在无线通信设备单元中包括天线60,可把无线通信设备配置成包含天线的设备,使得能够减小安装面积。另外,在图3中,天线60由发送处理器20和接收处理器10共用。当发送处理器和接收处理器共用所述一个天线时,无线通信设备能够被小型化。
PHY处理器40的发送器对从发送处理器20接收的帧进行诸如编码之类的处理,从而把该帧转换成物理分组。物理分组被变频电路50调制成具有必需的频带(例如,60-GHz毫米波段)的无线电信号,并从天线60辐射。虽然在图3中天线60被表示成由多个天线构成,但天线60可以是单个天线。
在接收无线电信号时,变频电路50把从天线60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解调成能够被PHY处理器40处理的基带信号,变频电路50把解调的无线电信号传给PHY处理器40的接收器。在接收器进行物理分组解码处理和除去前同步码和物理报头的处理之后,有效负载部分作为帧从PHY处理器40被传给接收处理器10。在帧被传给接收处理器10之前,向接收处理器10输入开始接收物理分组的指示。在帧被传给接收处理器10之后,向接收处理器10输入结束接收的指示。检测物理分组的错误的指示和无线媒体的状态信息被输入访问控制器30。
接收处理器10,发送处理器20和访问控制器30处理数据帧,控制帧和管理帧,并与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建立无线链路以交换各帧。接收处理器10,发送处理器20和访问控制器30进行至少与媒体访问控制(下面称为MAC)相关的处理。对于数据帧,接收处理器10,发送处理器20和访问控制器30进行包括下述处理的处理:在接收侧对数据项排序,使得在交换数据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在应用层层面数据接收的顺序与数据传送的顺序相匹配。
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PHY处理器和对应于每个PHY处理器的发送处理器,接收处理器和访问控制器,还可设置跨越所述不同的PHY处理器的公共处理器。
当例如应用层的用户操作生成传输数据时,数据通过上层处理器0被传给发送处理器20,并由发送处理器20转换成其格式示于图1中的数据帧。每个数据项被处理成帧体,并设定在单个FB字段中,或者被分成更小的单元,并设定在多个FB字段中。在发送处理器20中准备使值加1的整数计数器,在相同类型的帧(这种情况下,数据帧)被传送给相同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时候,计数器的值作为序列号被分配给对应于帧体的SN字段。发送处理器20根据来自访问控制器30的信息测量传送定时,并把生成的帧连同传送指令一起传给PHY处理器40。此时,可同时发出为传送所必需的调制方案和编码方案的指令。
在通过PHY处理器40接收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接收处理器10响应于数据帧生成其格式示于图2中的确认帧,并在从包括数据帧的物理分组的末端起等待预定帧间间隔(下面称为IFS)之后,作为物理分组传送所述确认帧。接收处理器10还根据SN字段,顺序把接收的数据帧中的FB字段的内容传给上层处理器0。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从接收的数据帧中正确提取至少一个FB字段时,在数据帧接收的IFS之后,传送其中在SN字段中设定连续成功接收的各帧之中的最大序列号(即SMSN)的确认帧。当SMSN被新近正确地从接收帧中提取的帧体更新时,该帧体被传给上层处理器0。为此,接收处理器10包括解聚/过滤(deaggregation/filter)单元12,接收缓冲器14,连续最大序列号(SMSN)保持单元16,和接收协调器18。接收处理器10并不局限于图3中所示的结构,而是可以采用任何结构,只要最终能够实现所述目的即可。
当FB字段被聚合时,解聚/过滤单元12进行解聚处理,从而分离和提取每个FB字段,解聚/过滤单元12还进行过滤处理,从而只过滤为后续接收处理所必需的帧。
当帧类型信息在CH字段中时,优选地如下进行处理。当关于帧体数目的信息在CH字段中描述时并且当所述信息为0时,核实所述帧类型是否许可帧体的数目为0。另外,作为处理该帧类型的条件,核实该帧的标识符是否在Tx UID的许可范围和Rx UID的许可范围之内。当所述条件被满足时,控制帧被传给接收协调器18,数据帧被传给接收缓冲器14。当用序列号管理管理帧时,类似于数据帧,管理帧被传给接收缓冲器14,作为后面说明的响应操作的确认帧的传送也类似于数据帧的传送。当关于帧体数目的信息为1或以上时,核实帧类型,并核实该帧类型是否许可所述帧体数目。作为处理该帧类型的条件,核实该帧的标识符是否在Tx UID的许可范围和Rx UID的许可范围之内。当所述条件被满足时,进行解聚处理。当在过滤处理中接收帧与所述条件不相符时,根据接收帧与所述条件不相符的方式,对接收帧进行错误处理,或者直接丢弃接收帧。根据上述过程,就寻址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数据帧来说,使接收帧经历解聚处理,而就寻址到无线通信终端的确认帧来说,接收帧被传给接收协调器18。在解聚处理中,依据SH字段的长度字段中的信息,个别地提取聚合的FB字段。根据在SH字段的末端设定的HCS字段,确定SH字段中的信息是否没有错误。当确定SH字段中的信息没有错误,即,确定SH字段中的信息正确时,利用长度字段的信息,提取FB字段。根据在FB字段之后的FCS字段,确定每个FB字段中的信息是否没有错误。被确定为没有错误,即,被确定为正确的FB字段中的信息,连同对应SN字段(序列号)的信息一起被传给接收缓冲器14。关于帧体的各项信息,即,帧体长度(长度字段)和序列号(SN字段)的信息被集中在一个地方,从而易于提取在解聚/过滤单元12和接收缓冲器14中使用的信息。当FB字段中的信息被正确提取,并且是开始接收帧处理之后的第一个时,向接收协调器18传递开始准备确认帧的指令。当在给接收协调器18的该指示之前,从接收帧中正确地提取至少一个FB字段时,接收协调器18响应于所述指令,准备确认帧的传送。在对SH字段与之关联的FB字段和在该FB字段之后的FCS字段进行提取和确定之后,搜索紧跟在FCS字段之后的SH字段,以继续类似的操作。当完成一直到接收帧的末端的处理时,向接收协调器18传递结束接收帧处理的指示。此时,结束接收帧处理的实际时间被添加到所述指示中。识别从PHY处理器40收到接收帧的末端的指示的时间,然后从收到接收帧的末端的指示的时间中,减去直到在所述指示的识别之前所产生的处理延迟,从而固定接收帧结束的时间。当实际提取的帧体的数目不同于帧体的数目信息时,对接收帧进行错误处理。在提取的帧体的数目变得等于帧体的数目信息时,结束解聚处理。
当帧类型信息设定在SH字段中时,就寻址到无线通信终端的帧来说,在进行依据SH字段的解聚处理的时候,取决于帧类型的必要信息被恰当地传递给接收协调器18和接收缓冲器14。当帧体的数目信息为0时,利用下一个SH字段,核实该帧类型是否许可为0的帧体数目。当作为处理该帧类型的条件,帧的标识符在Tx UID的许可范围和Rx UID的许可范围内时,该帧被传递给接收协调器18。当帧体的数目信息为1或以上时,利用紧接在CH字段之后的初始SH字段,核实该帧类型是否许可所述帧体数目。作为处理该帧类型的条件,核实帧的标识符是否在TxUID的许可范围和Rx UID的许可范围内。当所述条件被满足时,进行解聚处理。
类似地进行解聚处理。但是,在解聚处理期间,核实在每个SH字段中描述的帧类型信息,以确定许可的帧类型,当帧不满足条件时,对该帧进行错误处理。例如,假定在一个帧中,只能够聚合单一帧类型的帧体。在这种情况下,当收到其中混合具有不同帧类型的帧体的帧,例如具有指示数据帧的初始SH字段和指示管理帧的下一个SH字段的帧时,对该帧进行错误处理。
确定为正确的FB字段中的信息(帧体)和对应的序列号被相互配对地保持在接收缓冲器14中。优选地,各对帧体和序列号根据序列号的顺序被重新排序。接收缓冲器14参照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最大序列号。当存在比最大序列号大1的序列号时,与比最大序列号大1的序列号对应的帧体被传给接收协调器18,把比最大序列号大1的序列号告知SMSN保持单元16。优选地,当接收缓冲器14把帧体传给接收协调器18时,清除其中保持帧体和对应于该帧体的序列号的区域。
SMSN保持单元16保持接收缓冲器14告知SMSN保持单元的序列号。因此,SMSN保持单元16保持成功接收的SMSN。
响应来自解聚/过滤单元12的输入,接收协调器18与发送处理器20或上层处理器0一起工作。当收到开始准备确认帧的指示时,接收协调器18等待接收帧处理的结束的指示。当收到接收帧处理的结束的指示时,接收协调器从SMSN保持单元16获得SMSN,并向发送处理器20发出传送包括SMSN和接收帧结束的时间的确认帧的指令。当由于自从收到开始准备确认帧的指示以来在收到接收帧处理的结束的指示之前收到不正确的帧而调用错误处理时,最好暂停开始准备确认帧。当从接收缓冲器14把FB字段输入接收协调器18时,接收协调器18把FB字段,即,帧体传给上层处理器0。当确认帧被输入接收协调器18时,接收协调器18把关于在该帧中描述的确认的信息传给发送处理器20。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用确认帧通知成功接收的SMSN,因此发送处理器20被告知SMSN。优选地,同时把确认帧的Tx UID,即,传送确认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标识符通知发送处理器20。
当收到传送确认帧的指令时,发送处理器20生成其格式示于图2中的确认帧,其中SMSN设定在SN字段中,并把确认帧传给PHY处理器40,使得在从指示的接收帧结束的时间起过去固定时间之后,传送所述确认帧。所述固定时间最好是定义的最小IFS,是当切换发送和接收时所需的时间和为识别接收帧要求确认并生成和传送确认帧而付出的处理延迟的总和。通常,最小IFS被称为短帧间间隔(下面称为SIFS)。当从接收协调器18收到关于确认的信息时,利用所述信息进行重传适当帧的处理。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收到SMSN的指示时,重传其序列号大于指示的序列号的帧体。生成和传送包括重传帧体的数据帧的序列与上面说明的序列类似。通过同时接收确认帧的Tx UID和SMSN,能够确定对于具有与Tx UID相同的Rx UID的帧体应进行重传处理。即,当从向其传送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收到确认帧时,能对该无线通信终端恰当地进行重传。当在传送作为重传处理的对象的帧(数据帧或管理帧)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帧时,重传包括在该帧中的所有帧体的处理与公知技术类似。
作为共识,序列号被用于使在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数据序列和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数据序列相同。在第一实施例中,根据SN字段中的信息,在与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序列关联的时候,接收的帧体信息可借助接收缓冲器14的上述操作,通过接收协调器18被传给上层。帧体信息可被直接从接收缓冲器14传给上层处理器0,而不重新排序。
当从接收处理器10收到接收帧的帧体信息时,上层处理器0进行继续的接收处理,使得帧体作为数据被输入给应用。帧体信息从接收处理器10被传给继续的接收处理。
因此,能够在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实现以确认为基础的数据的帧交换。
下面具体研究如图4中所示的接收数据帧的情况。假定CH字段被正确接收。即,假定CH字段包括HCS字段,并且假定依据HCS字段未检测到错误。当CH字段未被正确接收时,不传送确认帧。每个SH字段中的HCS字段和与每个FB字段相关的FCS字段被省略。但是,当依据HCS字段或FCS字段确定SH字段或FB字段无错误(即,SH字段或FB字段正确)时,在SH字段或FB字段下面显示标记“o”,当依据HCS字段或FCS字段检测到错误时,在SH字段或FB字段下面显示标记“x”。为了方便起见,第一帧组的SH字段和FB字段用SH1和FB1表示,第二帧组的SH字段和FB字段用SH2和FB2表示,第三帧组的SH字段和FB字段用SH3和FB3表示,第四帧组的SH字段和FB字段用SH4和FB4表示。在图4中,数据帧包括4个帧组,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帧组的SH字段和FB字段被正确接收,但是对于第四个帧组,在SH字段中检测到错误,因此,FB字段被确定为错误(当依据对应的HCS字段,确定SH4错误时,可以省略利用对应的FCS字段确定FB4的操作)。当序列号101、102、103和104被分别分配给SH1、SH2、SH3和SH4的SN字段时,由于在无线通信终端中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为103,因此其中在SN字段中设定103的确认帧被传送给传送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当收到其中在SN字段中设定103的确认帧时,传送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认识到必须重传对应于序列号104的数据,并且该无线通信终端传送包括先前为SH4和FB4的帧组的数据帧。
再次考虑具有与图4的数据帧相同的序列号的数据帧。例如,如图5中所示,当根据对应的FCS字段确定FB3错误,而根据HCS字段确定第三帧组的SH3正确时,其中在SN字段中设定102的确认帧被传给传送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当收到其中在SN字段中设定102的确认帧时,传送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认识到必须重传从序列号103起的数据项,无线通信终端重传帧组SH3和FB3,及帧组SH4和FB4。帧组SH3和FB3及帧组SH4和FB4可被聚合在一个数据帧中,或者帧组SH3和FB3及帧组SH4和FB4可作为其中在每个帧组的头部添加CH字段的数据帧,被单独传送。也可通过向重传的帧组添加还未被传送的帧组来构成数据帧。
下面考虑其接收状态示于图6中的数据帧的情况。当与图4的数据帧相同地分配序列号时,对应于序列号101,102和103的帧组未被成功接收,而只有对应于序列号104的帧组被成功接收。就图6的接收结果来说,由于能够正确地提取第四帧组,因此无线通信终端生成和传送确认帧,但数据帧的接收未更新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如果在图6的数据帧的接收之前,一直到序列号100的数据帧都被成功接收,那么保持序列号100,作为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图6的数据帧,传送其中设定序列号100的确认帧。传送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认识到必须重传从序列号101起的数据项。另外,依据从目的地无线通信终端收到确认的事实,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认识到某些数据项成功到达目的地无线通信终端,即,连接状态被维持,并且即使目的地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省电操作,目的地无线通信终端目前也处于可接收状态。这替代传送探测帧来核实与通信对的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的连接,或者核实即使通信对的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省电操作,所述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是否也处于可接收状态。
下面考虑其接收状态如图7中所示的数据帧的情况。当与图4的数据帧相同地分配序列号时,对应于序列号101,102和103的帧组未被成功接收,在对应于序列号104的帧组的FB4中检测到错误。就图7的接收结果来说,由于无线通信终端不能提取任何正确的帧体,即,任何数据项,因此无线通信终端不生成和传送确认帧。由于在从传送数据帧起过去固定时间之后,传送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未从目的地无线通信终端收到确认帧,因此传送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确定数据未到达目的地无线通信终端,并重传等待确认帧并且是重传候选者的数据项,即,与序列号101-104对应的帧组。
当未收到确认帧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确定目的地无线通信终端未能收到传送的数据帧中的所有帧组,并进行重传处理。当具有传送请求确认帧的帧(最好是控制帧)的机制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可传送所述请求帧。收到所述请求帧的数据接收侧无线通信终端传送确认帧,在所述确认帧中设定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值。
就图6和7来说,由于前半部中的SH字段错误,因此不能提取FB字段和FCS字段,从而不清楚下一个SH字段始于何处。因此,当依据HCS字段确定SH字段错误时,进行搜索下一个SH字段的操作。该操作由图3的解聚/过滤单元12进行。
要求SH字段,SH字段的HCS字段,和在FB字段之后的FCS字段具有固定长度。优选地,SH字段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并在FB字段之后添加填充字段(下面称为PAD字段),使得从FB字段到FCS字段的长度之和变成SH字段的长度的整数倍。此时,假定SH字段具有8字节的长度,并且假定包含在SH字段中的HCS字段具有4字节的长度。另外假定FCS字段具有4字节的长度。从而,PAD字段变成0-7字节。期望的是,PAD字段中的每个比特都被设定为0。这种数据帧的格式示于图8中。由于SH字段中的长度字段不包括PAD字段的长度,因此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只能够利用长度字段的值提取FB字段。可以确定FCS字段位于从FB字段的头部向上计数,为SH字段的8字节长度的大于FB字段的最小整数倍的点返回4字节的区域中。下面将参考图9说明该操作。例如,当长度字段指示18时,在SH字段之后的18字节被提取为FB字段,因为8的不小于18的最小整数倍为24,离紧接在SH字段之后的基点24字节的点被设定为FCS字段的终点,并且从FCS字段的终点返回4字节的区域可被提取为FCS字段。注意FCS字段使检错仅仅针对FB字段,PAD字段并不包括在检错的目标中。
就包括聚合帧组的结构来说,假定只许可相同的帧类型,不包括诸如确认帧之类的控制帧的结构,所述控制帧的结构只具有直到SH字段的各个字段,而不具有FB字段、后续的PAD字段、也没有FCS字段,如图2中所示。至少帧体的最小长度、PAD字段、和长度为4字节的FCS字段必然位于被确定为错误的HCS字段之后,然后是下一个SH字段。由于帧体的最小长度、PAD字段的长度和FCS字段的4字节长度之和是SH字段的长度的整数倍,因此可使下一个SH字段的搜索起点从紧接在当前SH字段之后的基点起移动SH字段的整数倍。这将参考图10说明。例如,当许可0字节作为帧体的最小长度时,由于帧体的最小长度、PAD字段的长度、和FCB字段的4字节长度之和是SH字段的长度的整数倍,因此PAD字段是4字节,并且从紧接在当前SH字段之后的基点(图10的(b))起被移动8字节(SH字段的长度)的点(图10的(c)),即,从当前SH字段的头部(图10的(a))起被移动16字节的点(图10的(c))被设定成下一个SH字段的搜索起点。提取从下一个SH字段的搜索起点起的SH字段的8字节固定长度,作为SH字段,并在提取的SH字段的最后4个字节被假定为HCS字段的时候进行检错。
当利用假定为HCS字段的部分的检错发现错误时,从SH字段的当前搜索起点(图10的(c))起被移动SH字段的8字节固定长度的点被设定为SH字段的搜索起点(图10的(d)),再次提取SH字段的8字节固定长度作为SH字段,并在最后4个字节被假定为HCS字段的时候进行检错。当利用假定为HCS字段的部分的检错再次发现错误时,重复相同的处理,即,从SH字段的当前搜索起点起被移动SH字段的8字节固定长度的点被设定为SH字段的搜索起点,提取SH字段的长度作为SH字段,并对假定的HCS字段进行检错。
当利用假定为HCS字段的部分的检错未发现错误时,依据SH字段的8字节固定长度提取的区域被固定为SH字段,并提取FB字段和与FB字段相关联的FCS字段。识别和去除PAD字段的处理如上所述。
因此,即使不清楚下一个SH字段开始于何处,也能够检测SH字段。
在搜索SH字段的上述处理中,当从紧接在当前SH字段之后的基点起剩余的区域的长度小于SH字段的长度与帧体的最小长度、FCS字段的长度、和在帧体的最小长度的情况下的PAD字段的长度之和的两倍的总和时,能够确定不存在下一个帧组,从而可结束搜索处理。如图8中所示,当FCS字段的长度小于SH字段的长度,而帧体的最小长度被设定为0时,FCS字段的长度、帧体的最小长度、FCS字段的长度、和PDA字段的长度之和为8字节,等于SH字段的长度。因此,当还未进行提取帧体的处理的区域小于其中把SH字段的8字节长度加到16字节(所述和的两倍)的24字节,即,SH字段长度的3倍时,结束搜索处理。另一方面,当还未进行提取帧体的处理的区域大于SH字段长度的3倍时,由于仍有存在帧组的可能性,因此进行搜索下一个SH字段的处理。当用从SH字段的当前搜索起点起剩余的区域的长度的讨论替换上述讨论时,由于除了SH字段长度的3倍之外,还存在当前假定的SH字段的长度,因此询问从SH字段的当前搜索起点起剩余的区域的长度是否小于SH字段长度的4倍的问题。
在上面的说明中,不允许混合诸如其中如图2中所示,用SH字段结束帧组的确认帧之类的构成单元。但是,当允许混合这样的构成单元时,帧体的最小长度和FCS字段的长度被设定为0字节(即,假定帧体和FCS字段不存在),并在下一个SH字段的搜索起点被设定为从最初的SH字段的当前搜索起点起移动SH字段的固定长度的点(图10的(b))的时候,进行搜索处理(当在图10的点(b)检测到错误时,在图10的点(c)被设定为搜索起点的时候进行搜索处理。之后进行相同的处理)。
假定数据帧具有图8的格式,在图6的情况下,搜索SH字段的具体操作如下所述。假定帧体的最小长度为0。当依据初始SH字段的HCS字段判定初始的SH字段错误时,从紧接在该SH字段之后的基点起移动8字节的点被假定为SH字段的下一个搜索起点,并依据新假定的HCS字段部分进行检错。这种情况下,由于该SH字段被确定为错误,因此SH字段的搜索起点被再移动8字节,并进行相同的处理。当最后的SH字段(用SH4表示)被提取并依据HCS字段被确定为正确时,利用长度字段提取FB字段,不小于所述长度字段并且是8字节的最小整数倍的点被确定为帧组的末端,从帧组的末端返回4字节的区域被提取为FCS字段。依据该FCS字段,确定FB字段正确。
作为是否继续搜索SH字段的处理的判定,上面说明了其中利用还未进行提取帧体的处理的区域的长度的方法。当聚合帧的数目在CH字段中示出时,可以利用聚合帧的数目来判定是否继续搜索SH字段的处理。利用聚合帧的数目的方法可以与利用还未进行提取帧体的处理的区域的长度的方法结合。当依据SH字段的HCS字段确定SH字段正确时,计数1作为帧数,SH字段搜索失败的区域被计数为1。当计数值变得等于聚合帧的数目时,结束搜索下一个SH字段的处理。在图6中,假定在CH字段中指出聚合帧的数目为4,由于在帧组#1-#3中,不存在依据HCS字段确定为正确的SH字段,因此仅仅能够计数1作为帧数,继续搜索SH字段的处理,在最终的帧组#4中,依据HCS字段,SH字段被确定为正确。即使在最后的阶段中,帧数的计数值为2。在图5中,在帧组#3,帧数的计数值为3,并且根据SH3字段的长度字段的值和8字节的整数倍之间的关系,在帧组#3之后立即搜索SH字段。但是,由于此时SH4字段被确定为错误,因此计数值变成4,从而不进一步搜索SH字段。
当不存在对SH字段的长度的整数倍的限制时,假定帧组总是以字节长度为单位构成的,那么用1字节替换其中在搜索SH字段的上述操作中使用SH字段的长度的部分。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基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中,第二实施例具有其中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向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指出数据帧的传送始于哪个序列号的结构。
具体地说,例如,在SH字段中设置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当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传送数据帧时,保持初始序列号的帧组的SH字段中的所述比特被设定(即,所述比特被设定为1)。在其它帧组中,所述比特不被设定(即,所述比特被设定为0)。因此,在接收数据的同时,在识别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过程中,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获得起始编号,从而在数据交换之前,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必从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接收序列起始编号的指示。即,能够即时进行数据交换,以提高通信效率。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把序列起始编号设定成对其设定所述比特的SH字段的SN字段的值,并对接收的数据项排序,使得它们的序列号从序列起始编号连续递增。具体地说,图3的接收缓冲器14把从具有序列起始编号的数据项开始其序列号连续的数据项传给接收协调器18,并且把从序列起始编号开始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告知SMSN保持单元16。当收到序列起始编号的指示时,SMSN保持单元16用(序列起始编号-1)的初始值重写保持值,随后SMSN保持单元16用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重写所述初始值。所述初始值可通过接收协调器18从解聚/过滤单元12接收。
当响应于具有设定在SH字段中的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帧传送确认帧时,通过在确认帧的SH字段中也设定所述比特(用图11中的“序列开始的识别(SYNC)”指示),如图11中所示,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通过接收所述确认帧,证实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是否正确地收到序列号的开始的通知。因此,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认识到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正确收到从告知的序列起始编号到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向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告知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帧组,从而能够正确地调度包括数据重传的数据传送。
这将参考图12-14说明。图12图解说明其中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传送包含4个帧组的数据帧(用DATA表示),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响应于所述数据帧DATA,传送确认帧(用ACK表示)的情况。虽然帧格式被省略,但是在数据帧中能够看到每个帧组中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用SYNC表示)的状态,和序列号的值(用SN表示),在确认帧中能够看到表示序列号开始指示的识别的比特(用SYNC表示)的值,和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用SN表示)的值。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例子,每个帧组或确认帧的接收状态用标记“o”和“x”表示。在图12中,为了指出序列号始于序列号101,在初始帧组(SYNC=1和SN=101)中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在后续各个帧组中没有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因为它们的序列号不是起始编号(SYNC=0)。收到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正确接收其中向该无线通信终端告知序列的开始的帧组(SYNC=1和SN=101)的SH字段和FB字段,正确接收第二个帧组(SYNC=0和SN=102)的SH字段和FB字段,在第三个帧组(SYNC=0和SN=103)的SN字段或FB字段中检测到错误,并正确接收第四个帧组(SYNC=0和SN=104)的SH字段和FB字段。在固定时间之后,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向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传送证实序列号开始的通知的识别和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确认帧(SYNC=1和SN=102)。当收到确认帧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从序列号比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大1的帧开始进行传送。在图13中,序列号103的帧组(SYNC=0和SN=103)和序列号104的帧组(SYNC=0和SN=104)被聚合传送。虽然在图13中帧组是聚合传送的,但重传的帧组也可被单独传送。然而,当重传的帧组被单独传送时,必须根据序列号的顺序传送各帧。虽然在图13中只聚合了作为重传目标的帧组,但是可以聚合还未被传送的序列号105的新帧组。可在把多个新的帧组加到作为重传目标的帧组上的时候,聚合所述多个新的帧组,只要新的帧组具有从作为重传目标的帧组的序列号起的连续序列号。例如,具有序列号105和106的帧组可被聚合到图13的数据帧中。
下面讨论其中如图14中所示,未成功收到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帧组的情况。
当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在成功接收SH字段的同时,未能接收FB字段时,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传送具有SYNC=1和SN=100的确认帧,因为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识别出序列起始编号101。即,当未成功收到对应于序列起始编号的FB字段时,返回(序列起始编号-1)的值(即,先前的SMSN保持单元16的初始值)
当未能收到初始帧组的SH字段时,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能识别序列起始编号。但是,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接收第二个帧组(SN=102)和第四个帧组(SN=104)。由于传送确认帧的条件被满足,因此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可在确认帧中设定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值的时候,传送确认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能识别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收到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帧组,从而在确认帧中不设定指示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识别序列号的开始的通知的比特(SYNC=0)。因此,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识别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未收到序列号的开始的通知,忽略在确认帧中指示的序列号,并且从与序列起始编号对应的帧组进行重传,同时伴随以序列起始编号的通知。或者,当未识别出序列起始编号时,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返回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值,而是返回任意值。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确认帧中未设定指示识别出序列号的开始的通知的比特(SYNC=0),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类似地认为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未收到序列号的开始的通知,忽略在确认帧中指示的序列号,并且从与序列起始编号对应的帧组进行重传,同时伴随以序列起始编号的通知。
或者,当要求序列起始编号的指示在建立连接之后的初始数据帧中时,如果所述条件未被满足,那么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对数据帧作出响应。在没有任何响应的情况下,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可进行错误处理。在传送数据帧之后,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观察确认帧是否在固定时间期间到来,当确定确认帧未到来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可进行重传处理。
因此,通过在数据交换开始时接收序列起始编号的通知,而不在每个物理分组中接收所述通知,能够减轻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负荷。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基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中,第三实施例具有其中即使剩余还未进行帧体提取的区域,当某个条件被满足时,也结束搜索SH字段的处理的结构。所述条件将在下面详细说明。当结束搜索时,保持在图3的接收缓冲器14中的信息被丢弃。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在SH字段中检测到错误时,进行搜索下一个SH字段的处理。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剩余区域不小于SH字段的长度与FB字段的最小长度和FCS字段的长度之和的两倍的总和时,搜索SH字段。
此时,传送确认帧的条件是至少提取一个正确的FB字段。连续成功接收的序列号的通知是在确认帧中进行的。当要求在数据帧中始终根据序列号连续递增的顺序设定帧组时,如果在数据帧的前半部中未成功收到一个或多个帧组,那么不可能用接收的数据帧更新已保持的连续成功接收的序列号。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确认传送确认帧的条件是否被满足。
由于不存在用接收的数据帧更新已保持的连续成功接收的序列号的可能性,因此接收缓冲器不必进行根据序列号的顺序把帧体相继传给下一个处理的操作,并且不必把接收的数据帧保持在接收缓冲器中。
因此,假定其中在正确提取至少一个帧组之后某个帧组未被成功提取的情况是结束SH字段的搜索的条件,即,结束提取帧组的处理的条件。更特别地,假定第一个条件是某个SH字段被正确提取,并且依据与利用所述SH字段提取的FB字段相关的FCS字段确定该FB字段无错误(即,正确),并假定第二个条件是其中除了满足第一个条件之外,从还未进行帧体提取的区域提取的SH字段依据与该SH字段相关的HCS字段被确定为错误的情况,或者其中除了满足第一个条件之外,根据确定为无错误(即,正确)的SH字段提取的FB字段依据与该FB字段相关的FCS字段被确定为错误的情况。当第二个条件被满足时,不进行搜索SH字段的处理。
当结束条件被满足时,丢弃保持在接收缓冲器中的关于帧组的信息。
下面参考图15-17,说明搜索SH字段的处理,和接收缓冲器的内容的丢弃。
在图15中,在正确检测CH字段之后,依据其HCS字段,在初始帧组的SH字段(SH1)中检测到错误。虽然随后的FB字段(FB1)被确定为错误,但继续对剩余的区域进行处理。即,利用基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在SH1字段之后进行搜索下一个正确的SH字段的处理。图15中用SH2表示的SH字段被正确提取,依据相关的FCS字段,用SH字段SH2表示的FB字段FB2被确定为正确(无错误)。此时,第一个条件被满足,SH字段SH2的序列号和FB字段FB2从图3的解聚/过滤单元12被传给接收缓冲器14,对剩余的区域继续进行所述处理。即,提取在与FB字段FB2相关的FCS字段之后的SH字段SH3,然后利用SH字段SH3的HCS字段,确定在SH字段SH3中是否检测到错误。图15图解说明其中SH字段SH3被确定为错误,因此第二个条件被满足的情况。由于在第一个条件被满足之后,第二个条件也被满足,因此不进行在SH字段SH3的提取和判定之后的处理。即,尽管剩余未处理的区域,但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搜索SH字段的处理不再被继续,而是被结束。保持在图3的接收缓冲器14中的关于FB字段FB2和对应于FB字段FB2的序列号的各项信息被丢弃。
图16图解说明其中虽然直到提取SH字段SH3的处理之前,类似于图15的情况,第一个条件被满足,但依据其HCS字段,提取的SH字段SH3被确定为无错误(正确)的情况。然而,依据相关的FCS字段,用SH字段SH3指示的FB字段FB3被确定为错误,从而在此时,第二个条件被满足。由于在第一个条件被满足之后,第二个条件也被满足,因此不进行在FB字段FB3的提取和判定之后的处理。即,尽管剩余未处理的区域,但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搜索SH字段的处理不再被继续,而是被结束。保持在接收缓冲器中的关于FB字段FB2和对应于FB字段FB2的序列号的各项信息被丢弃。
图17图解说明其中能够正确提取帧组的前半部的情况。由于初始FB字段FB1能够被正确提取,因此第一个条件被满足,从而继续提取和确定第二个SH字段SH2的处理。此时,SH字段SH1中的序列号和FB字段FB1从图3的解聚/过滤单元12被传给接收缓冲器14。接收缓冲器14参照SMSN保持单元16,以比较SH字段SH1的序列号和由在接收的数据帧之前接收的数据帧保持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当判定SH字段SH1的序列号比SMSN大1时,接收缓冲器14把关于FB字段FB1的信息通过接收协调器18传给上层处理器0。SH字段SH2被确定为正确,根据正确的SH字段SH2提取FB字段FB2,依据相关的FCS字段,FB字段FB2也被确定为正确,从而继续提取和判定在该FCS字段之后的SH字段的处理。此时,SH字段SH2中的序列号和FB字段FB2也从图3的解聚/过滤单元12被传给接收缓冲器14。由于FB字段FB2的序列号大于FB字段FB1的序列号,因此接收缓冲器14还通过接收协调器18把关于FB字段FB2的信息传给上层处理器0。随后,由于SH字段SH3被确定为错误,因此第二个条件被满足。由于在第一个条件被满足之后,第二个条件被满足,因此不进行在SH字段SH3的提取和判定之后的处理。即,尽管剩余未处理的区域,但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搜索SH字段的处理不再被继续,而是被结束。这种情况下,由于从FB字段FB2起的帧体和与其相关的序列号的有关信息项未被传给接收缓冲器14,因此不必进行所述丢弃处理。
在第三实施例的处理中,帧体和与之相关的序列号被试验性地从解聚/过滤单元传给接收缓冲器,当判定处理结束时,丢弃接收缓冲器中的信息。或者,由于当接收的数据帧的第一帧组不能被正确提取时,在接收数据帧中不更新由SMSN保持单元保持的信息,因此,关于随后各个帧组的帧体和与所述帧体相关的序列号的各项信息可被配置成不传给接收缓冲器。当要求在数据帧中始终根据序列号连续递增的顺序设定帧组时,从未能提取正确的初始FB字段时起,或者从在开始于初始FB字段,相继并且正确提取FB字段之后,未能提取正确的FB字段时起,即使没有完成一直到接收数据帧的最后部分的帧组的提取,关于后续帧组的帧体和与所述帧体相关的序列号的各项信息也不被传给接收缓冲器,或者在接收缓冲器中停止所述信息的保持。
因此,除了在确认帧中设定的SMSN和SMSN保持单元16必需的信息之外,接收缓冲器14不保持冗余的信息项,使得与现有技术的响应多个数据项的方法相比,能够在数据接收侧减少存储器的使用。能够帮助缓冲器管理,从而减轻实现负荷。实现负荷的减轻导致降低在实现中产生程序错误的风险。
上面说明了要求在数据帧中始终根据序列号连续递增的顺序设定帧组的情况。或者,即使随机地设定序列号,在上述条件下也可结束处理。此时,不能总是更新SMSN,虽然除非处理结束,SMSN也可被更新。然而,由于传送确认帧的条件被满足,因此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向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告知收到至少一个正确的帧组。
因此,在传送确认帧的条件被满足之后,能够停止搜索SH字段的冗余处理,并且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基于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涉及即使充足地剩余未处理的区域也结束处理的条件。在第四实施例中,并不总是必需在数据帧中根据序列号连续递增的顺序设定帧组,但在SMSN被更新至少一次之后结束处理。具体地说,改变第三实施例的第一个条件。
假定第一个条件是依据与某个FB字段相关的FCS字段,该FB字段被确定为无错误(正确),并且对应于该FB字段的SH字段中的SN字段更新保持在图3的SMSN保持单元16中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继续搜索SH字段的处理,直到根据接收的数据帧更新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为止。在SMSN被更新至少一次之后,当SH字段被确定为错误时,或者当在SH字段被确定为正确的时候,对应于该SH字段的FB字段被确定为错误时,即使剩余未处理的区域,也结束搜索SH字段的下一个处理。接收缓冲器进行丢弃处理的时间是在第一个条件被满足之后,第二个条件被满足的时间。
例如,假定如图15中所示,第二个帧组被成功接收,其序列号更新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此时,第一个条件被满足,类似于第三实施例,在SH字段SH3被确定为错误的时候,结束后续处理。当从图3的解聚/过滤单元12收到FB字段FB2时,接收缓冲器14参照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值。由于对应于FB字段FB2的序列号比该值大1,因此接收缓冲器14通过接收协调器18,把FB字段FB2传给上层处理器0。随后,由于相对于解聚/过滤单元12中的接收数据帧处理被结束,因此接收缓冲器14变空,因为关于FB字段和SN字段的各项信息不被传给接收缓冲器14。
例如,如图15中所示,虽然第二个帧组被成功接收,但保持在SMSN保持单元16中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不被第二个帧组的序列号更新。此时,由于第一个条件未被满足,和第三实施例中不同,即使SH字段SH3被判定为错误,仍然继续搜索后续SH字段的处理。
如图17中所示,虽然第一个和第二个帧组被正确接收,当依据在当前接收的数据帧之前接收的数据帧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为100,第一个帧组具有序列号103,并且第二个帧组具有序列号104时,由于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尚未被当前接收的数据帧更新,因此和第三实施例中不同,即使SH字段SH3被判定为错误,仍然继续搜索后续SH字段的处理。
即使在物理分组中随机设定数据项,传送确认帧的条件也能够被满足,从而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提取有效数据之后,能够停止搜索SH字段的冗余处理,从而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基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中,第五实施例具有其中每次结束数据帧的接收处理时丢弃接收缓冲器保持的信息的结构。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被告知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因此与比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大的序列号对应的帧组成为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重传目标。即使当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一些序列号被部分跳过的时候,帧组被保持在接收缓冲器中,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也进行包括已接收帧组的重传。因此,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收到重叠的帧组。因而,即使接收缓冲器的序列号被部分跳过的那部分被丢弃,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将参考图18对此进行说明。图18概念地图解说明关于图3的接收缓冲器14和SMSN保持单元16的各项信息。在图18中,关于对应于序列号102和104的帧体的各项信息被保持在接收缓冲器14中,通过参照SMSN保持单元16,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为100。由于一直到序列号100的帧组都是连续的,因此这些帧组被传给下一个处理,并且由于接收缓冲器是根据序列号的顺序管理的,因此对应于序列号101和103的帧体还未收到。此时,在第五实施例的操作中,当结束对接收数据帧的处理时,接收缓冲器保持的关于对应于序列号102和104的帧体的各项信息被丢弃。具体地说,当认识到对于接收数据帧完成处理时,图3的解聚/过滤单元12向接收协调器18指出处理接收帧的结束。当从解聚/过滤单元12收到处理接收帧的结束的指示时,接收协调器18从接收缓冲器14接收一直到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帧体,并向接收缓冲器14发出删除保持的信息的指令。或者,接收协调器18不向接收缓冲器发出该指令,但接收协调器18可删除接收缓冲器保持的信息。
即使在序列号并不总是连续递增的时候,在数据帧中设定帧组,也能够一直到数据帧的最后部分,可靠地核实是否存在成为SMSN的序列号,并且在接收处理之后,不需要在接收缓冲器中保持不必要的信息。因此,能够减少存储器的使用。
(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可应用于第一到第五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的结构中,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设置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是否在适当的序列号范围内进行传送的判定标准。
在第一实施例中,可在一个数据帧中聚合地设定多个帧组。另一方面,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把帧组顺序传给上层处理使得其序列号连续递增的操作。因此,必须考虑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包括新帧组和重传帧组的帧组的序列号范围,即,在数据发送侧的滑动窗口,和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接收缓冲器大小。至少接收缓冲器大小能够保持的帧组的数目必须大于或等于在数据发送侧的滑动窗口的范围。优选地,在数据发送侧的滑动窗口的宽度等于接收缓冲器大小能够保持的帧组的数目。因此,在数据发送侧和数据接收侧获得充要条件。
例如,假定数据发送侧的滑动窗口的宽度和接收缓冲器都能够对应于4个帧组。因而,当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收到一直到比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大4的序列号的帧组时,不存在任何问题。另一方面,当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收到具有比SMSN大5或以上的序列号的帧组时,不能进行从保持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起相继把关于帧体的信息传给上层处理器0的处理。例如,假定在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为100的时候,收到具有序列号105的帧组,并且假定具有序列号105的帧组保持在接收缓冲器中。当收到具有序列号101-104的4个帧组时,帧组之一从接收缓冲器溢出,因此不能进行把关于帧体的信息相继传给上层处理器0的处理。因而,当收到包括具有比相加接收缓冲器大小(这种情况下,4)和在处理在先的接收数据帧的阶段保持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而获得的值大的序列号的帧组的数据帧时,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判定数据帧违反连续性,换句话说,判定滑动窗口的违规,从而进行错误处理。
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根据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在确认帧中告知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控制数据发送侧的滑动窗口。在第六实施例中,假定滑动窗口具有与接收缓冲器大小相等的宽度4,而从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接收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为100,滑动窗口的起点Win_s与100+1,即101相符,滑动窗口的终点Win_e为100+4,即,104。因此,只有设定在数据帧中的序列号101-104的帧组被传送。可从滑动窗口内的任意帧组开始传送帧组,但最好根据序列号的顺序传送帧组。不必一次在数据帧内设定滑动窗口内的所有帧组。如果序列号在滑动窗口内,那么设定在相同数据帧中的帧组的数目是任意确定的。虽然在数据帧中可随机设定帧组,但是理想的是在一个数据帧中设定具有从滑动窗口的起点Win_s起的连续序列号的帧组。因此,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有效接收的数据能够根据序列号的顺序,被传给上层处理器0。
另一方面,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利用确认帧传送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100的时候,当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未收到确认帧,或者不能正确接收确认帧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更新数据发送侧的滑动窗口。因而在此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和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相互同步,而是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根据旧的滑动窗口再次传送数据帧。例如,当由先前的确认帧给出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为96,并被正确接收时,在数据帧中传送序列号97-100的帧组。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包括在数据帧中的基于旧的滑动窗口传送的帧组不应被检测为违反连续性,换句话说,不应被检测为滑动窗口的违规。另一方面,包括序列号比基于旧的滑动窗口传送的帧组的序列号小的帧组的数据帧应被检测为违反连续性。但是,这种确定是在正确收到在先的确认帧时做出的。当收到包括序列号小于或等于从目前保持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中减去接收缓冲器大小(这种情况下,4)而获得的值的帧组的数据帧时,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确定该数据帧违反连续性。即,当在已收到一直到序列号100的帧组的时候,收到具有96或以下的序列号的帧组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在忽略数据发送侧的滑动窗口的宽度的同时进行传送。即使数据帧中的最小序列号为97,当数据帧还包括具有101或以上的最大序列号的帧组时,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也确定该数据帧违反连续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前所述开始错误处理。
在图3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中,可如下处理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违反连续性,换句话说,滑动窗口的违规的检测。
当序列号过小时的违规的检测:
例1:在提取数据帧中的最小序列号的同时,解聚/过滤单元12结束数据帧的接收,并在向接收协调器18传送接收帧处理结束的通知时,解聚/过滤单元把所述最小序列号告知接收协调器18。当从解聚/过滤单元12收到接收帧处理结束的通知时,接收协调器18提取所述通知中的最小序列号,以比较所述最小序列号与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SMSN。当最小序列号小于或等于从SMSN中减去接收缓冲器大小而获得的值时,开始错误处理。
例2:或者,解聚/过滤单元12把数据帧接收开始的通知和数据帧接收结束的通知传送给接收缓冲器14。当收到数据帧接收开始的通知时,接收缓冲器14保持从此时起从解聚/过滤单元12输入的序列号之中的最小序列号。当收到数据帧接收结束的通知时,接收缓冲器14比较所述最小序列号和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SMSN。当最小序列号小于或等于从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SMSN中减去接收缓冲器大小而获得的值时,接收缓冲器14向接收协调器18发出进行错误处理的指令。
根据例1,能够在停止确认帧的传送的时候,进行错误处理。根据例2,在传送确认帧之后,开始错误处理。为了停止确认帧的传送,当接收协调器18从解聚/过滤单元12收到接收帧处理结束的通知时,接收协调器18提供核实SMSN保持单元16中的比较处理是否正常结束的过程。
当序列号过大时的违规的检测:
解聚/过滤单元12向接收缓冲器14传送数据帧接收开始的通知。当从解聚/过滤单元12收到数据帧接收开始的通知时,接收缓冲器14从SMSN保持单元16获得SMSN。当在数据帧接收开始的通知之后,从解聚/过滤单元12输入的序列号大于把接收缓冲器大小和获得的SMSN相加而获得的值时,接收缓冲器14向接收协调器18发出进行错误处理的指令。
此时,在错误处理中,最好通过传送用于释放(断开连接)的管理帧,释放与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连接。包括在检测到违反连续性的数据帧中的所有帧组被丢弃。
如上所述,序列号由整数计数器分配,整数计数器进行其中当计数值达到最大值时,从最小值(0)开始进行计数的循环操作。因而,虽然序列号被表述成“小”或“大”,但在计数值返回最小值的边界,实际值并不变小或变大。例如,整数计数器具有最大值255,接收缓冲器大小为4,当前保持的SMSN为253,并在确认帧中设定SMSN的时候,传送SMSN。此时,其中下一个接收的数据帧包括只具有序列号250,251,252和253的帧组的情况,或者其中下一个接收的数据帧包括只具有序列号254,255,0(=256-256)和1(=257-256)的情况被确定为正常,而其它情况被确定为违规。
为了使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和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对滑动窗口宽度和接收缓冲器大小有共识,例如可以使用其中在传送数据帧之前,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和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利用管理帧相互通报滑动窗口宽度和接收缓冲器大小的方法。通过至少通报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缓冲器大小,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设定小于或等于指示的接收缓冲器大小的滑动窗口。备选方法是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和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并不利用管理帧进行相互通报,而是系统唯一地规定滑动窗口宽度和接收缓冲器大小。
因此,能够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保证根据序列号的顺序向上层处理器0传送数据的操作。
(第七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基本上可应用于第一实施例或第六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的结构中,考虑了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缓冲器不能接收新的帧组(即,变满)的情形。
在接收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缓冲器中,当收到具有连续序列号的帧体时,通常帧体被传给下一个处理。在第一实施例中,图3的接收缓冲器14通过接收协调器18,把对应于连续序列号的帧体传给上层处理器0。此时,当接收缓冲器14把帧体传给接收协调器18时,例如假定接收协调器18向接收缓冲器14通知所述帧体是否被正常接收,接收缓冲器14依据所述通知,识别帧体是否被正常传给接收协调器18。即使在接收协调器18和上层处理器0之间传送包括帧体信息的各种数据项时,也假定根据接收缓冲器14和接收协调器18之间的通知信号,识别是否正常完成数据项的传递。例如,当由于上层处理器0中的处理被延迟,因而接收协调器18不能向上层处理器0传递先前的帧体时,即使在接收缓冲器14中存在与连续的序列号对应的帧体,所述帧体也不能被传给接收协调器18(即使传送所述帧体,也会返回失败的通知信号),从而所述帧体(及其对应的序列号信息)仍然由接收缓冲器保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正确地控制在数据发送侧的滑动窗口,以便传送包括具有适当序列号的帧体的数据帧,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接收缓冲器也可能已满,从而接收缓冲器不能接收新的数据帧。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七实施例中,由于从接收缓冲器14到接收协调器18的对应于连续序列号的帧体的传送未完成,因此SMSN保持单元16不会收到序列号的通知。即,SMSN保持单元16不更新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在完成数据帧的接收之后传送的确认帧中设定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是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序列号,即,与接收缓冲器14能够正常地传给下一个处理的帧体对应的序列号。
例如,如图19中所示,假定SMSN保持单元16保持100,作为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同时接收缓冲器大小为4的空接收缓冲器14能够接收数据帧。另外假定当收到包括对应于序列号101-104的帧体的数据帧时,解聚/过滤单元12能够正确地提取除了具有序列号103的帧体之外的帧体。对应于序列号101,102和104的帧体连同其序列号一起被传给接收缓冲器14,接收缓冲器14把对应于序列号101的帧体传给下一个处理,因为序列号101比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序列号100大1,并且是连续的。因此,SMSN保持单元16保持值101。假定虽然下一个帧体具有连续的序列号102,但是未成功进行传递处理。因此,如图19中所示,在确认帧中设定序列号101,而不是在确认帧中设定序列号102的同时,传送确认帧。响应于所述确认帧,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可能传送其中设定与重传目标的序列号102-104对应的帧组,和与新的序列号105对应的帧组的数据帧,如图20中所示。但是,当接收缓冲器不能把对应于序列号102的帧体传给下一个处理时,即使接收缓冲器可把所有序列号102-105传给下一个处理(因为所有帧组都被正确接收),也传送其中设定序列号101的确认帧。
在传送确认帧的同时,可丢弃在图19的右手侧的接收缓冲器中的关于序列号102和104的各条信息。在图20中,对应于序列号102或以上的帧组可被丢弃,因为这些帧组是重传目标。
当多次收到其中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未被增大的确认帧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认为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缓冲器不能把帧体传给下一个处理,并且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可进行控制,使得数据帧的传送等待一会。当接收缓冲器处于接收缓冲器不能把具有连续序列号的帧体传给下一个处理的情况时,估计直到该情况得到解决的时间,利用确认帧或者利用代替确认帧的不同帧,传送所述估计的时间,在所述估计的时间内,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和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可进行省电操作。例如,当接收缓冲器处于接收缓冲器不能把具有连续序列号的帧体传给下一个处理的情况时,可以利用在JP-A No.2010-258171(KOKAI)中公开的技术来估计直到所述情况得到解决的时间。即,在当接收的有效负载数据的大小大于接收缓冲器中的自由空间时生成缓冲器满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中,可以利用估计直到在接收缓冲器中获得能够保存有效负载数据的自由空间的等待时间的技术。可以根据把数据从接收缓冲器传给上层协议或主机系统的时间,或者数据被传给的存储器的操作序列所需的时间,估计所述等待时间。具体地说,可根据把数据写入硬盘驱动器或闪速存储器的准备时间,数据量,数据传送速率,和USB(通用串行总线)设备或PCI(外设组件互连)设备的接口中的传送时间等之间的关系,估计所述等待时间。
在第七实施例中,接收缓冲器14通过接收协调器18,把帧体传给上层处理器0。或者,帧体可被直接传给上层处理器0。此时,与帧体的接收相关的通知信号的传送发生在接收缓冲器14和上层处理器0之间,而不是发生在接收缓冲器14和接收协调器18之间。
因此,在数据帧的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能够处理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缓冲器变得不能接收新的帧组(即,变满)的情况。
(第八实施例)
第八实施例基于第一实施例。第八实施例规定在存在不能对应地接收第一实施例给出的使多个帧组聚合的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情况下的操作。例如,第八实施例涉及与能够接收具有最多可达2个聚合帧组的数据帧,但是不能接收具有多于2个聚合帧组的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共存。
即使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可能向不能接收具有多于2个聚合帧组的数据帧的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传送数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也可在传送数据帧之前建立与通信对中的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的连接的过程中,识别所述通信对中的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的能力,这使得可以使用数据帧的适当配置。例如,在建立连接时,假定无线通信终端之一传送连接请求的管理帧,并假定收到所述管理帧的无线通信终端在接受连接请求时传送连接响应的管理帧。当对应于各个通信终端的版本在各个管理帧中描述,当版本之间存在差异时,具有较高版本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识别在低版本中最多可对哪个数据帧进行接收,当传送数据帧时,传送可被限制于与低版本对应的方法。
这里,假定其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进行序列号的通知的格式也用于低版本中的确认帧。当具有高版本的无线通信终端是数据接收侧时,在根据第一实施例响应于只包含一个帧体的数据帧传送确认帧方面不存任何问题。由于帧体是根据序列号的顺序传送的,因此当正确地收到只包括一个帧体的数据帧时,用与所述帧体相关的序列号更新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因此,当在序列号设定在确认帧中的时候传送确认帧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正常处理确认帧,因为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正常地接收低版本中的确认帧。即使只能够在数据帧中包括两个帧体的无线通信终端是数据发送侧,而能够接收包括三个或以上帧体的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是数据接收侧,也可根据第一实施例传送确认帧。这是因为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认识直到指示的序列号的序列号被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正常接收,从而适当地确定重传。
即使具有低版本的无线通信终端作为第三方,收到基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帧或确认帧,由于CH报头的Rx UID未指定该无线通信终端,因此所述数据帧或确认帧也会被丢弃。
即使在其中以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能处理的帧组数目聚合多个帧组的数据帧被传送的情况下,例如如果在SH字段中描述聚合的帧组的数目,那么也能够核实聚合帧组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能够处理的帧组的数目,从而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可在接收处理处接受一直到能够处理的帧组数目的帧组。但是,由于这变成与第六实施例类似的情形,因此最好向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传送断开连接的管理帧,换句话说,释放通信链路的管理帧。断开所述连接的管理帧最好告知原因,例如版本不同,或者例如传送的是包括超过能够处理的帧组数目的帧组数目的数据帧。因此,在恰当地选择传送方法之后,收到所述管理帧的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与通信对中的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交换供建立重新连接的过程之用的管理帧,从而恢复数据帧的传送。
即使存在不能实现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在能够实现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和不能实现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处理,从而无线通信系统不会崩溃。
(第九实施例)
第九实施例基本上涉及第七实施例的变形。在第七实施例中,只保持能够从接收缓冲器14传给下一个处理的序列号,作为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在第九实施例中,还保持不能从接收缓冲器14传给下一个处理,但是是进一步连续的最大序列号的序列号,并在确认帧中设定后一个序列号。
为了方便起见,能够从接收缓冲器14传给接下来的处理的SMSN用SMSN_B表示,并且考虑到接收缓冲器14的状态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用SMSN_R表示。
类似于上述实施例,SMSN_B是当在从接收缓冲器14向接收协调器18传送帧体使得序列号逐一递增的时候成功地进行传送时,由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对应于帧体的序列号。
SMSN_R是当考虑到接收缓冲器14保持的帧组的序列号时的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在接收缓冲器14中,帧组是根据序列号管理的。当在接收缓冲器14中正确收到具有从SMSN_B起的连续序列号的帧体时,SMSN_R的值被更新,并把SMSN_R告知SMSN保持单元16。当理想地消除接收缓冲器14向接收协调器18传送帧体的处理时间时,SMSN_R变成与SMSN_B相同。但是,实际上存在处理延迟。即使类似于第七实施例中的情况,序列号是连续的,有时一些帧体也不能从接收缓冲器14被传给接收协调器18。这种情况下,SMSN_R的值不同于SMSN_B的值。
当向发送处理器20发出传送确认帧的指令时,接收协调器18同时传送SMSN_R的值,并且发送处理器20传送在其SN字段中设定SMSN_R的值的确认帧。
下面参考图21-23,说明具体操作。类似于图19和20的第七实施例,接收缓冲器大小被设定为4。在图21中,接收缓冲器14是空的,处于可接收状态,SMSN_B 100和SMSN_R 100保持在SMSN保持单元16中。另外假定当收到包括与序列号101-104对应的帧体的数据帧时,解聚/过滤单元12能够正确地提取除了具有序列号103的帧体外的帧体。对应于序列号101,102和104的帧体连同其序列号一起被传给接收缓冲器14,接收缓冲器14把对应于序列号101的帧体传给下一个处理,因为序列号101比SMSN保持单元16保持的SMSN_B 100大1,并且是连续的。于是SMSN_B 101和SMSN_R 101被保持在SMSN保持单元16中。由于对应于序列号102的下一个帧体也是连续的,因此接收缓冲器14用102更新SMSN保持单元16的SMSN_R 101。但是,把帧体传给下一个处理的操作还未被接受。因而,SMSN_B为101,而SMSN_R为102。在收到数据帧之后,传送其中设定序列号102的确认帧,如图21中所示。此时,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可以丢弃对应于序列号104的帧组。当在发送侧的滑动窗口的宽度被设定成与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缓冲器大小相等的4时,响应于确认帧,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可能传送其中设定与重传目标的序列号103和104对应的帧组和与新的序列号105和106对应的帧组的数据帧,如图22中所示。在即使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正确地接收所有帧组,对应于序列号102的帧体也未被传给下一个处理的情况下,SMSN_R变成105,105是在SMSN_B为101的时候,接收缓冲器104能够保持的最大序列号。对应于序列号106的帧组不能设定在接收缓冲器14中,而是被丢弃。待传送的确认帧的SN字段被设定为105。假定响应于图22的确认帧,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传送其中设定与变成重传目标的序列号106对应的帧组和与新的序列号107-109对应的帧组的数据帧,如图23中所示。在即使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解聚/过滤单元12能够正确接收所有帧组,对应于序列号102的帧体也未被传给下一个处理的情况下,SMSN_R为105而SMSN_B为101,因为接收缓冲器104不能保持新的帧组,即,与序列号106-109对应的帧组。再次传送其中在SN字段中设定105的确认帧。
在确认帧指示的序列号没有增大之后,进行与第七实施例类似的操作。
根据第九实施例,在确认帧的SN字段中设定SMSN_R的值的时候,传送确认帧。因此,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进行一直到在接收缓冲器14中许可的范围的传送(包括帧组的重传),并且能够提高通信效率。
如上所述,根据第九实施例,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传送等于或大于接收缓冲器14能够保持的帧组数目的帧组。根据第六实施例,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这违反连续性。但是,由于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根据在确认帧中描述的SN字段的值控制滑动窗口,因此这并未违反连续性。因而,在第九实施例中,当收到包括序列号比在确认帧中描述的SN字段的值,即,SMSN_R的序列号大接收缓冲器大小或以上的帧组的数据帧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作出违反连续性的判定,从而开始错误处理。在图22和23中,一些帧组不能被保持在接收缓冲器14中。但是,由于帧组在SMSN_R+4的范围内,因此这些帧组未违反连续性。例如,在图22中,当收到其中还设定与序列号107对应的帧组的数据帧时作出违反连续性的判定,因为SMSN_R=102。
(第十实施例)
第十实施例可应用于第一到第九实施例。第十实施例涉及当收到分段数据时的处理。
当数据被分段时,基于第一实施例,在多个帧组中设定分段的数据项,并且它们的序列号连续递增。在SH字段中设置其中设定关于分段的信息的更多分段字段(下面称FM字段)。当数据未被分段时,或者当帧组包含最后的分段时,在帧组中把FM字段设定为0。在其它情况下,即,当存在连续的分段数据时,FM字段被设定为1。因而,FM字段的大小最好被设定成1比特。
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接收缓冲器14根据帧体的序列号连续递增的顺序,把帧体传给接收协调器18,FM字段的值也同时被传送。因此,当FM字段被设定为1时,接收协调器18进行把当前帧体与对应于下一个序列号的帧体组合成一个数据项的分段整理(defragment)处理。当FM字段被设定为0时,帧体被直接传给上层处理器0,而不等待下一个帧体。
当帧组从接收缓冲器14被直接传给上层处理器0时,可在上层处理器0中提供分段整理处理。
因此,即使收到其中数据被分段的数据帧,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也能够从分段的数据恢复初始数据,即,进行分段整理处理。
(第十一实施例)
第十一实施例可应用于第一到第十实施例。第十一实施例涉及生成和传送确认帧的条件。具体地说,当依据接收的数据帧中的HCS字段,确定至少一个子报头HCS正确时,生成并传送确认帧。
在参考图3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中,如下改变解聚/过滤单元12。即,解聚/过滤单元12开始对接收帧的处理,并且当SH字段中的信息被正确提取且所述信息是接收帧中的第一个时,解聚/过滤单元12向接收协调器18发出开始准备确认帧的指令。
例如,再次考虑第一实施例中的图7的状态。在第一实施例中,就对应于序列号101,102和103的帧组1,2和3来说,接收失败,并且对应于序列号104的帧组4中的子报头SH4被确定为无错误(即,正确)。然而,依据与FB字段FB4相关的FCS字段检测到错误,因此不生成和传送确认帧。但是,在第十一实施例中,由于能够正确地提取SH字段SH4,因此生成并传送确认帧。设定确认帧指示的序列号的方法与第一到第十实施例的方法相同。即,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并不因接收数据帧而被更新。如果在图6的数据帧的接收之前,成功收到一直到序列号100的数据帧,那么序列号100被保持为最大序列号。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图6的数据帧,传送其中设定序列号100的确认帧。
传送数据帧的无线通信终端认识到必须重传从序列号101起的各个数据项。另外依据从目的地无线通信终端收到确认的事实,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认识到一些数据项成功到达目的地无线通信终端,即,连接状态被维持,并且即使目的地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省电操作,目的地无线通信终端目前也处于可接收状态。这可替代传送探测帧,以核实与通信对中的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的连接,或者核实通信对中的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是否处于可接收状态。
(第十二实施例)
第十二实施例可应用于第十一实施例。第十二实施例涉及当在建立连接之后未收到对初始数据帧的响应时,在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和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操作。
在建立连接之后的初始数据帧中,根据第二实施例,在其中设定初始序列号的帧组的SH字段中,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SYNC)。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正确地接收其中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SH字段,并在响应条件被满足的时候传送确认帧。此时,在确认帧的SH字段中,也设定对应比特(SYNC)。
其中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能正确接收其中设定所述比特的确认帧的情况在第十二实施例中说明。
下面参考图24,说明这种情况。在图24中,假定序列号起始于序列号253(滑动窗口的起点Win_s=253),被分配序列号253的帧组位于数据帧中的最前面,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设定在该帧组(SYNC=1和SN=253)中。其它3个帧组被聚合在相同的数据帧中。这3个帧组分别具有序列号254,255和0。假定序列号计数器的最大数为255,并且假定当达到最大数255时,计数器返回0。当数据帧的所有帧组都被正确接收时,传送表示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为0并且收到序列号的开始的通知的确认帧(SYNC=1和SN=0),因为在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中,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变成0。这里,假定所述确认帧未被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正确接收。此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改变在数据发送侧的滑动窗口(Win_s=253)。在传送初始数据帧之后,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等待确认帧预定时间。当确定在过去预定时间之后未收到确认帧时,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以预定的IFS重传数据帧。在第十二实施例中,如图24中所示,在数据帧中设定从序列号253起的帧组的时候进行传送。由于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能依据确认帧核实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收到序列号的开始的通知,因此在具有序列号253的帧组(SYNC=1和SN=253)中,再次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收到重传数据帧的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传送确认帧,以便如前所述继续数据帧交换。另一方面,当收到在图24中的向下箭头之下所示的数据帧时,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开始错误处理。当如在向下箭头之下的第一个数据帧所示,起始序列号不同于前一个起始序列号(SYNC=1和SN=254)时,或者当如在向下箭头之下的第二个数据帧所示,未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SYNC=0和SN=253)时,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开始错误处理。
下面具体说明在图24的上部中的重传数据帧正确的时候,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确定在向下箭头之下的两个数据帧错误的处理方法。
例如,在无线通信终端中,准备两个参数Sync1和StartSN,以进行所述确定处理。在建立连接之后,至少Sync1被立即设定为0。
当在建立连接之后(即,当Sync1为0时:条件1),无线通信终端从通信对中的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收到初始数据帧时,在数据帧的第一个帧组中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在所有其它帧组的正确的SH字段中不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条件2)。此时,无线通信终端确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使用是正确的。其中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SH字段的SN字段(序列号)被写入StartSN中,并且Sync1被加1(即,Sync1变成1)。这是在接收图24中的初始数据帧时进行的处理。当条件2未被满足时,由于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使用不正确,因此开始错误处理。
当在建立连接之后,无线通信终端收到一次其中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使用是正确的数据帧时(即,当Sync1=1时:条件3),该无线通信终端确定条件4是否被满足。条件4是在随后接收的数据帧的第一个帧组中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在所有其它帧组的正确SH字段中不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当条件4被满足时,无线通信终端确定其中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SH字段的SN字段(序列号)是否等于保持的StartSN(条件5)。当SN字段(序列号)等于保持的StartSN时,无线通信终端确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使用是正确的。Sync1被维持(即,Sync1为1)。这是在接收图24中的正确的重传数据帧时进行的处理。另一方面,当条件5未被满足时,由于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使用不正确,因此开始错误处理。这是在接收在图24中的向下箭头之下的第一个数据帧时进行的处理。当条件4未被满足时,无线通信终端确定在包括在接收数据帧中的所有正确SH字段的帧组中,是否未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条件6)。当条件6被满足时,无线通信终端确定包括在接收数据帧中的最小序列号是否大于StartSN(条件7)。当条件7被满足时,无线通信终端确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使用是正确的。Sync1被加1(即,Sync1变为2)。这是在建立连接之后,无线通信终端正确收到对初始数据帧的确认帧从而数据发送侧的滑动窗口被更新以传送下一个数据帧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当条件7未被满足时,开始错误处理,因为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使用不正确。这是在接收在图24中的向下箭头之下的第二个数据帧时进行的处理。当条件6未被满足时,开始错误处理,因为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使用不正确。
当在建立连接之后无线通信终端正确收到对初始数据帧的确认帧,并且更新在数据发送侧的滑动窗口以传送下一个数据帧之后(即,当Sync1为2,并且条件1或条件2都不被满足时)接收下一个数据帧时,如果在包括在接收数据帧的所有正确SH字段的帧组中未设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条件8),那么无线通信终端确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使用是正确的。Sync1被维持(即,Sync1为2)。当条件8未被满足时,开始错误处理,因为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的使用不正确。
图25图解说明其中用类C语言表示确定指示序列号的开始的比特是否被正确使用的处理操作的例子。
从而,在建立连接之后,由于初始数据帧具有指示序列号的起点的作用,因此必须可靠地把初始数据帧传给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理想的是选择鲁棒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更理想的是选择最鲁棒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因此,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可靠地接收序列号的开始的指示。因此,能够示出当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能正确地接收作为对数据帧的响应并且包括序列号的起点的指示的确认帧时的操作,从而能够避免由于实现的不同而不能建立相互连接的问题。
在第一到第五实施例中,数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和数据接收侧的无线通信终端是在相互区分的情况下说明的。但是,这种关系不是唯一的,可在两个无线通信终端之间相互传送数据。此时,当查看一侧上的数据流时,无线通信终端之一变成数据发送侧,而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变成数据接收侧。但是当查看另一侧上的数据流时,所述关系被改变。
(第十三实施例)
除了图3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单元的结构之外,根据第十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还包括缓冲器。第十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包括缓冲器,这使传送和接收的帧可被保持在缓冲器中,从而易于进行重传处理和外部输出处理。
(第十四实施例)
除了第十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之外,根据第十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还包括总线,处理器和外部接口。处理器和外部接口通过总线连接到缓冲器。在处理器中,操作固件。第十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包括固件,这使得可以容易地改变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
(第十五实施例)
除了图3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单元的结构之外,根据第十五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包括时钟发生器。时钟发生器生成时钟,并从输出端子把时钟输出到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在无线通信设备中生成的时钟被向外输出,用向外输出的时钟操作主机侧,这使主机侧和无线通信设备侧可以相互同步地工作。
(第十六实施例)
除了图3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单元的结构之外,根据第十六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包括供电单元,供电控制器和无线馈电器。供电控制器连接到供电单元和无线馈电器,以控制提供给无线通信设备的电源的选择。第十六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包括供电单元,这允许其中供电受到控制的低耗电操作。
(第十七实施例)
除了第十六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之外,根据第十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还包括SIM卡。所述SIM卡连接到上层处理器0或者接收处理器10和发送处理器20。第十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包括SIM卡,这使得可以容易地进行认证处理。
(第十八实施例)
除了第十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之外,根据第十八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还包括运动图像压缩/解压缩单元。运动图像压缩/解压缩单元连接到总线。第十八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包括运动图像压缩/解压缩单元。因此,能够容易地传送压缩运动图像,并且能够容易地解压缩接收的压缩运动图像。
(第十九实施例)
除了图3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单元的结构之外,根据第十九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还包括LED单元。所述LED单元连接到接收处理器10或发送处理器20或PHY处理器40。第十九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包括LED单元,这使用户可以容易地获得无线通信设备的工作状态的指示。
(第二十实施例)
除了图3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单元的结构之外,根据第二十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还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至少连接到接收处理器10和PHY处理器40。第二十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包括振动器,这使用户可以容易地获得无线通信设备的工作状态的指示。
(第二十一实施例)
在根据第二十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中,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除了图3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单元的结构之外,还设置多个不同的PHY处理器40。第二十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还包括无线开关。无线开关连接到多个不同的PHY处理器40,从而在不同的PHY处理器40之间切换通信。第二十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包括多个不同的PHY处理器40,使得能够切换通信,从而根据情况使用适当的PHY处理器40。
(第二十二实施例)
在根据第二十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中,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除了图3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单元的结构之外,还设置多个不同的PHY处理器40。在第二十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中,设置对应于每个PHY处理器的一组接收处理器10,发送处理器20和访问控制器30。第二十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还包括无线开关。所述无线开关被连接成在多组接收处理器10,发送处理器20和访问控制器30之间切换通信,并且所述无线开关在不同的多组接收处理器10,发送处理器20,访问控制器30和PHY处理器40的多种通信方法之间切换。第二十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包括不同的多组接收处理器10,发送处理器20,访问控制器30和PHY处理器40,使得能够切换通信,从而根据情况,使用适当的一组接收处理器10,发送处理器20,访问控制器30和PHY处理器40。
(第二十三实施例)
除了第二十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之外,根据第二十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还包括开关(SW)。所述开关连接到天线60,多个不同的PHY处理器40,和无线开关。第二十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包括开关,使得在共用天线的时候,能够根据情况,切换其中使用适当PHY处理器40的通信。
(第二十四实施例)
除了第二十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之外,根据第二十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还包括开关(SW)。所述开关连接到天线60,一组接收处理器10,发送处理器20和访问控制器30的基底,和无线开关。第二十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包括开关,使得能够切换通信,从而根据情况,使用适当的一组接收处理器10,发送处理器20,访问控制器30和PHY处理器40。
虽然说明了一些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只是作为例子给出的,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事实上,这里说明的新颖实施例可用各种其它形式具体体现;此外,可以对这里说明的实施例的形式方面,做出各种省略、替代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附加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意图覆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所有这样的形式或修改。

Claims (12)

1.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物理分组的接收器,所述物理分组包括至少一个帧体字段、包括帧体字段的长度信息的第一字段、用于帧体字段的检错的第二字段、和包括对应于帧体字段的序列号的序列号字段;
利用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提取正确的帧体字段的第一处理器;
保持第一处理器提取的帧体字段和对应于帧体字段的序列号字段的第一存储器;
根据第一处理器的结果保持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第二存储器;
把与一直到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序列号对应的帧体字段从第一存储器传递给继续的接收处理的第二处理器;和
当第一处理器提取至少一个正确的帧体字段时传送指示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响应帧的发送器。
2.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物理分组的接收器,所述物理分组包括至少一个帧体字段、包括包含帧体字段的长度信息的第一字段和包含对应于帧体字段的序列号的序列号字段的子报头字段、用于帧体字段的检错的第二字段、和用于子报头字段的信息的检错的第三字段;
利用第三字段提取正确的子报头字段并利用子报头字段和第二字段提取正确的帧体字段的第一处理器;
保持第一处理器提取的帧体字段和对应于帧体字段的序列号字段的第一存储器;
根据第一处理器的结果保持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第二存储器;
把与一直到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序列号对应的帧体字段从第一存储器传递给继续的接收处理的第二处理器;和
当第一处理器提取至少一个子报头字段时传送指示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响应帧的发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序列号字段和第一字段包括在相同的子报头字段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子报头字段还包括指示序列号字段指示的值是否是序列起始编号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子报头字段包括用于子报头字段的信息的检错的第三字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子报头字段具有第一固定字节长度,第二字段具有第二固定长度,第三字段具有第三固定长度,
第二固定长度小于第一固定字节长度,
在帧体字段后添加第四字段,第四字段进行填充,使得帧体字段的长度、第二固定长度的长度、和第四字段的长度之和变成第一固定字节长度的长度的倍数,
当依据包括在子报头字段中的第三字段确定子报头字段错误时,并且当剩余的还未进行接收器接收的物理分组的帧体的提取的区域不小于第一固定字节长度的三倍时,第一处理器从紧接在被处理为子报头字段的第一固定字节长度的区域之后向接收器接收的物理分组后面移动第一固定字节长度的作为第一基点的点再次进行子报头字段搜索处理,第一固定字节长度部分被提取为子报头字段,以利用子报头字段搜索处理中的假定的第三字段部分进行检错,
当假定的第三字段部分被确定为错误时,第一处理器继续从自所述第一基点向后移动第一固定字节长度部分的作为新的第一基点的点,继续进行子报头搜索处理,和
当假定的第三字段部分被确定为无错误时,第一处理器把依据第一固定字节长度部分提取的区域固定为子报头字段,以提取与该子报头字段相关联的第二字段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当利用第二字段确定依据子报头字段提取的帧体字段正确时,在利用第三字段确定从还未进行接收器接收的物理分组中的帧体的提取的区域提取的子报头字段错误的情况下,或者在利用与帧体字段相关联的第二字段确定根据正确的子报头字段提取的帧体字段错误的情况下,第一处理器结束子报头字段搜索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在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被利用第二字段确定为正确的帧体的序列号字段更新之后,在利用第三字段确定从还未进行接收器接收的物理分组中的帧体的提取的区域提取的子报头字段错误的情况下,或者在利用与帧体字段相关联的第二字段确定根据正确的子报头字段提取的帧体字段错误的情况下,第一处理器结束子报头字段搜索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帧体字段设定在接收器接收的物理分组中,使得对应的序列号字段的值连续增加,并且在从物理分组提取正确的帧体字段失败时,第一存储器停止保持第一处理器提取的帧体字段和对应的序列号字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当完成到接收器接收的物理分组的末端的帧体字段的提取时,在提取一直到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的由第一存储器保持的信息项从而把所述信息项传递给继续的接收处理之后,第二处理器丢弃所述信息项。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二存储器保持从接收到包括指示序列起始编号的序列号字段的物理分组时起连续成功接收的最大序列号。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对包括指示序列起始编号的序列号字段的物理分组的接收的响应帧还包括指示接收到序列起始编号的指示的信息。
CN201210023403.9A 2011-02-04 2012-02-03 无线通信终端 Active CN102629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9699.0A CN105356973B (zh) 2011-02-04 2012-02-03 无线通信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3216A JP5329581B2 (ja) 2011-02-04 2011-02-04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1-023216 2011-02-04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09699.0A Division CN105356973B (zh) 2011-02-04 2012-02-03 无线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9896A true CN102629896A (zh) 2012-08-08
CN102629896B CN102629896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5880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3403.9A Active CN102629896B (zh) 2011-02-04 2012-02-03 无线通信终端
CN201510809699.0A Active CN105356973B (zh) 2011-02-04 2012-02-03 无线通信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09699.0A Active CN105356973B (zh) 2011-02-04 2012-02-03 无线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4) US8705422B2 (zh)
JP (1) JP5329581B2 (zh)
CN (2) CN10262989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3728A (zh) * 2015-05-08 2021-03-30 索尼公司 发送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方法,接收控制设备和接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9581B2 (ja) 2011-02-04 2013-10-30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363707B2 (en) 2011-12-29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short control fra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019822B2 (en) 2012-02-29 2015-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block acknowledgment compression
JP5814829B2 (ja) 2012-03-01 2015-11-17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US9065634B2 (en) * 2012-04-04 2015-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 of packets from an access probe
US9781627B2 (en) 2013-04-08 2017-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short control fra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628993B2 (en) * 2013-07-04 2017-04-18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Determining a legitimate access point response
US20150026427A1 (en) * 2013-07-17 2015-01-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ata reassign method and storage device
CN105519057B (zh) * 2014-02-26 2019-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播发送装置、多播接收装置和多播传输确认方法
EP3251380A4 (en) * 2015-01-27 2018-0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wlan communication of multi-user data in a single data packet
US11570816B2 (en) * 2017-01-06 2023-01-3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289070B (zh) * 2017-01-09 2020-1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同步序列的发送方法、同步检测方法及装置
KR20180097999A (ko) * 2017-02-24 2018-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들 간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0958084B (zh) * 2018-09-27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确认报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9587733A (zh) * 2019-01-18 2019-04-05 苏州德姆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低功耗无线通讯传输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2540B2 (en) * 2002-07-18 2006-11-28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zero-copy receive buffer management
US7746842B2 (en) * 2003-05-16 2010-06-29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a progra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2538A (en) * 1993-03-10 1997-01-07 Momentum, Inc.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ve voice and data
US5568476A (en) * 1994-10-26 1996-10-22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packet loss on a CSMA/CD-type local area network using receive-sense-based jam signal
JP3575856B2 (ja) 1995-03-06 2004-10-1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転送単位受信装置
US5974028A (en) 1997-02-24 1999-10-26 At&T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ransport protocol performance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having lossy links
US6990069B1 (en) * 1997-02-24 2006-01-24 At&T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ransport protocol performance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having lossy links
US6463096B1 (en) 1998-06-12 2002-10-08 Cisco Systems, Inc MAC protocol employing multiple data rates
US6301249B1 (en) * 1998-08-04 2001-10-09 Opuswave Networks, Inc Efficient error control for wireless packet transmissions
JP2001028565A (ja) * 1999-07-13 2001-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同報通信方法、同報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局
US6400724B1 (en) * 1999-07-16 2002-06-04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in a voice-over-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00368C (zh) * 2000-08-18 2005-05-04 清华大学 一种将tcp用于不可靠传输网络的局域重传方法
US6697983B1 (en) * 2000-10-24 2004-02-24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Data link layer tunneling technique for high-speed data in a noisy wireless environment
JP2002300175A (ja) 2001-04-03 2002-10-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072973B1 (en) * 2001-06-19 2006-07-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common sliding window
JP2003087185A (ja) 2001-09-12 2003-03-20 Sony Corp 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JP3989748B2 (ja) 2002-02-21 2007-10-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式通話システム
US7356360B2 (en) 2002-02-05 2008-04-0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39338B1 (en) * 2002-03-20 2005-01-04 Utstarcom Incorporated Method to provide dynamic 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policy service
US7512423B2 (en) 2002-08-12 2009-03-31 Broadcom Corporation Power management of radio transceiver elements
US7400587B2 (en) * 2002-11-13 2008-07-15 Edgewater Computer Systems, Inc. Optimum frame fragmentatio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over error prone channels
JP2004320153A (ja) 2003-04-11 2004-11-11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電力制御方法
US7668143B2 (en) * 2003-07-30 2010-02-23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60280204A1 (en) * 2003-08-20 2006-12-14 Kengo Nag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acket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80037420A1 (en) 2003-10-08 2008-02-14 Bob Tang Immediate ready implementation of virtually congestion free guaranteed service capable network: external internet nextgentcp (square waveform) TCP friendly san
JP4216684B2 (ja) 2003-10-08 2009-01-28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WO2005064839A1 (en) 2003-12-29 2005-07-1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creating feedback message for arq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005974B2 (ja) 2004-01-09 2007-11-1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528541B2 (ja) 2004-03-05 2010-08-18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047836B2 (ja) 2004-04-02 2008-02-13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012172B2 (ja) 2004-05-28 2007-11-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DE102004036945B4 (de) 2004-07-29 2007-05-24 Nec Europe Ltd. Verfahren zur Optimierung des Energieverbrauchs einer Station in einem Netzwerk
JP4440037B2 (ja) 2004-08-11 2010-03-2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7328026B2 (en) * 2004-08-11 2008-02-05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sequential coordinated channel access
US7606213B2 (en) * 2004-08-12 2009-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MAC layer throughput improvements
US7898962B2 (en) 2005-03-14 2011-03-01 Agere Systems Inc.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retransmission request budgets
JP4643330B2 (ja) 2005-03-28 2011-03-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処理装置、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965736B2 (en) 2005-08-24 2011-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x protocol data units in physical layer packets
JP4777996B2 (ja) 2005-10-03 2011-09-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0708204B1 (ko) 2005-11-07 2007-04-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스테이션들간의 매체 접근에 대한 공정성을보장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4772553B2 (ja) * 2006-03-29 2011-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送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送受信方法
KR20070098447A (ko) * 2006-03-29 2007-10-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대용량 미디어 데이터를 수용하기 위한 확장된 saf 패킷구조
JP4374001B2 (ja) 2006-07-07 2009-12-02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080062957A1 (en) 2006-09-11 2008-03-1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ed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2008072415A (ja) 2006-09-14 2008-03-27 Hitachi Ltd センサネットシステム及びセンサノード
WO2008041329A1 (en) 2006-10-04 2008-04-10 Fujitsu Limited Data transfer method
JP4367505B2 (ja) 2007-03-06 2009-1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輻輳制御方法、及び輻輳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JP2008227855A (ja) * 2007-03-12 2008-09-25 Kyocera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4238918B2 (ja) 2007-04-02 2009-03-18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ノード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1378647B1 (ko) * 2007-09-28 2014-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Ieee 802.15.4 네트워크에서의 보안 설정 가능한 맥프레임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8254867B2 (en) * 2007-11-09 2012-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data frame
JP2009278267A (ja) 2008-05-13 2009-11-26 Sony Corp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66003B2 (ja) 2008-05-23 2011-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325754B2 (en) * 2008-10-16 2012-12-04 Soongsil University Research Consortium Techno-Park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network data
US8612752B2 (en) * 2008-10-30 2013-12-1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Communicating a packet from a mesh-enabled access point to a mesh portal in a multi-hop mesh network
US20100128645A1 (en) 2008-11-26 2010-05-2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power conservation based on traffic profiles
US7894481B2 (en) * 2008-12-31 2011-02-22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fragmentation of packets by communication network nodes
US8347199B2 (en) * 2009-01-21 2013-01-01 Cisco Technology, Inc. Enhanced error detection in multilink serdes channels
JP5175773B2 (ja) 2009-02-27 2013-04-03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437411A4 (en) 2009-05-25 2015-12-02 Fujitsu Ltd RELAY DEVICE, TRANSMITT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IV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473115B2 (ja) 2009-07-27 2014-04-16 パーク二四株式会社 駐車料金精算機用パネルおよび駐車料金精算機
JP5475790B2 (ja) 2009-09-24 2014-04-16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5488305B2 (ja) 2010-07-28 2014-05-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試験プログラム、試験装置、および試験方法
JP5329581B2 (ja) 2011-02-04 2013-10-30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3042219A1 (ja) 2011-09-21 2013-03-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計算機システム
JP5958325B2 (ja) 2012-12-20 2016-07-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分析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2540B2 (en) * 2002-07-18 2006-11-28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zero-copy receive buffer management
US7746842B2 (en) * 2003-05-16 2010-06-29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a progra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3728A (zh) * 2015-05-08 2021-03-30 索尼公司 发送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方法,接收控制设备和接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18957A1 (en) 2015-11-05
CN102629896B (zh) 2015-11-25
US20120201177A1 (en) 2012-08-09
CN105356973B (zh) 2019-07-23
US9112814B2 (en) 2015-08-18
US20140161040A1 (en) 2014-06-12
CN105356973A (zh) 2016-02-24
US9544227B2 (en) 2017-01-10
JP2012165139A (ja) 2012-08-30
US8705422B2 (en) 2014-04-22
US10063472B2 (en) 2018-08-28
JP5329581B2 (ja) 2013-10-30
US20170099220A1 (en) 2017-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9896B (zh) 无线通信终端
JP4198741B2 (ja) 通信機器、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通信プログラム、通信回路
CN101512615B (zh) Tdm网络中确定数据是否正确到达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2804906A (zh) 在中继处具有s1端接的中继切换期间的数据处理机制
WO2013055192A1 (en)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hargingmultiple power receivers in a wireless charging environment
UA77047C2 (en) Method of moving a receiving window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407538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461257A (zh) 在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接入节点处具有s1端接的中继切换期间的数据处理机制
CN102067663A (zh) 用于划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状态消息(例如,确认)的优先次序的方法和装置
US2008017518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unit retransmission, data receiver and data transmitter
CN101208895A (zh) 块确认请求设备、系统和方法
EP272049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971704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6470458A (zh) 在WiFi网络中进行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05027667B (zh) 双连接模式下的状态反馈方法及设备
CA297641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200510178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230198600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08079330A (ja) 通信機器、通信方法、通信プログラム、通信回路、携帯電話、表示装置、印刷装置、記録装置
JP5634572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JP6373319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JP2015006008A (ja) 無線通信端末
CN105794148A (zh) 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系统
CN11407162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WO2006080403A1 (ja) 通信機器、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通信プログラム、通信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