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9143A - 一种絮纤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絮纤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9143A
CN102619143A CN201210109405XA CN201210109405A CN102619143A CN 102619143 A CN102619143 A CN 102619143A CN 201210109405X A CN201210109405X A CN 201210109405XA CN 201210109405 A CN201210109405 A CN 201210109405A CN 102619143 A CN102619143 A CN 102619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dding
cotton
quilt
shitosan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94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9143B (zh
Inventor
杨庆
吉亚丽
郯志清
沈新元
赵婧
李超
陈如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094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19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19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9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9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91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絮纤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毡为一种或几种高分子絮状纤维堆积而成的膜结构;制备包括:(1)将适量的高分子原料投放于相应溶剂中制成溶液;调配相应高分子溶液的凝固液;(2)在高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高分子溶液,使其凝固成絮纤悬浮液;(3)对絮纤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絮纤悬浮清液;(4)重复步骤(1)~(3)制备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的絮纤悬浮清液;(5)将得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的絮纤悬浮清液混合充分后用滤网将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絮纤薄膜毡;(6)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共混絮纤薄膜毡。该薄膜毡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吸水性能较好,可以用于创面辅料。

Description

一种絮纤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絮纤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共混絮纤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壳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其化学名称为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纯壳聚糖是一种白色半透明、无味无臭无毒性、略带珍珠光泽的粉状固体,在特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烷基化、酰基化、羧甲基化、磺化、硝化、卤化、氧化、还原、缩合和络合等化学反应,可生成具有不同性能的壳聚糖衍生物,扩大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
壳聚糖具有较好的生理活性,能抑制细菌活性、激活机体系统、吸附和排泄重金属、保持免疫效果和溶解性等。壳聚糖还有其它专门用途,如化妆品专用壳聚糖、絮凝剂专用壳聚糖、农业饲料及饵料专用壳聚糖、烟草烟胶专用壳聚糖等。壳聚糖在食品方面也有广泛用途,如抗菌剂、果蔬保鲜剂、抗氧化剂、保健食品添加剂、水澄清剂、酶固定化剂等。壳聚糖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主要有:止血剂、伤口填料、灭菌剂、伤口愈合剂、药物缓释剂、牙齿填料、人造血管、伤口溃疡敷料、手术缝合线等。
壳聚糖应用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是纤维及纤维无纺布。壳聚糖纤维的纺制有多种方式,最普遍的是湿法纺丝。胡巧玲等人以碱性溶剂溶解壳聚糖为纺丝液,使壳聚糖大分子链以高度溶胀状态存在,大分子链排列更加紧密,克服了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的状态,确保壳聚糖大分子链不水解及糖苷键不断裂,使得壳聚糖纤维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胡巧玲等,一种壳聚糖纤维的制备方法(201110099174.4)】。周家村等用湿法纺丝法制备医用壳聚糖纤维,将壳聚糖粉置于冰醋酸水溶液中在搅拌条件下控温控时缓慢溶解,制成的壳聚糖纤维中的壳聚糖含量>99.9%【周家村等,医用壳聚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200810015053.5)】。于世涛等人采用离子液体水溶液作为溶剂,缓慢加入壳聚糖粉末,经搅拌、过滤、脱泡后得到浓度为3~7.5%的均相透明纺丝液,随后采用传统湿法纺丝方法得到壳聚糖纤维【于世涛等,一种壳聚糖纤维的制备方法(200910138811.7)】。
近年来,静电纺丝法被用来纺制壳聚糖超细纤维。徐雄立等人以甲酸为溶剂,将明胶溶液与壳聚糖溶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加入硝酸银,对所得的明胶/壳聚糖/硝酸银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所制得的含纳米银明胶/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毡可用作医用敷料【徐雄立等,用于医用敷料含纳米银明胶/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毡及制备(200710171324.1)】。黄小军等人将壳聚糖和聚乙烯醇溶于冰醋酸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形成透明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制成壳聚糖纳米纤维复合膜,并以其作为酶固定化的载体,【黄小军等,一种壳聚糖纳米纤维复合膜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200610154566.5)】。吴大勇等人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将此纤维膜在碱性溶液中浸泡、清洗和干燥处理后得到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吸附材料,此材料能够高效吸附Cu(II)、Hg(II)、Cd(II)和Pb(II)等重金属离子【吴大勇等,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1110146164.1)】。
壳聚糖纤维的湿法纺丝法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最传统的纺丝方法,整个纺丝工艺路线太冗长,生产成本很高;静电纺丝法虽然能得到超细纤维,但产量极低。本发明的抄纸法制备壳聚糖及其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的方法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少,所得到的薄膜毡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吸水性能较好,可以用于创面辅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混絮纤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不同高分子材料相互的组合,使得薄膜毡性能能够根据需要任意结合,改善单一材料薄膜毡的性能缺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具体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该共混薄膜毡具有较好的溶液吸附性、抑菌性和强伸度,可以用于人体表面创伤的治疗;且制备方法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一种絮纤薄膜毡,所述的絮纤薄膜毡为絮状高分子短纤堆积而成的多空隙膜结构;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高分子短纤凝结块;所述的絮纤薄膜毡的空隙率为5~40(V/V)%;所述的高分子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纤维素、胶原蛋白、壳聚糖、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比例的高分子原料投放于相应的溶剂中制成高分子溶液;调配相应高分子溶液的凝固液;
(2)在高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高分子溶液,使其凝固成絮纤悬浮液;所述的絮纤悬浮液由絮状高分子短纤和悬浮液组成,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悬浮于悬浮液中;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高分子短纤凝结块;
(3)对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高分子短纤即絮纤;
(4)再将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5(W/W)%;
(5)用滤网将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絮纤形成的薄膜毡;
(6)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絮纤薄膜毡。
如上所述的一种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高分子原料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纤维素、胶原蛋白、壳聚糖或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所述的相应溶剂及制成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对于聚己内酯,溶剂为四氢呋喃,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20000,溶剂为75±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乳酸,溶剂为二氯甲烷,浓度为3~30(W/W)%;对于纤维素,溶剂为4-甲基吗啉-N-氧化物,浓度为1~10(W/W)%;对于胶原蛋白,溶剂为80±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壳聚糖,溶剂为醋酸(1~3(W/W)%),浓度为0.5~4(W/W)%;对于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无离子水,浓度为3.6±0.2(W/W)%;
所述的凝固液调配为:对于聚己内酯/四氢呋喃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乙二醇/75±5℃水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乳酸/二氯甲烷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纤维素/4-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胶原蛋白,凝固液调配过程为:将硫酸钠和硫酸铝加入25±2℃无离子水搅拌溶化,控制加入量使硫酸钠和硫酸铝达到饱和溶解度即得;对于壳聚糖/醋酸溶液,凝固液中氢氧化钠∶尿素∶乙酸锌的质量比=5±0.5∶0.5±0.1∶0.5±0.1,凝固液浓度为6±0.7(W/W)%,调配时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入25±2℃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得;对于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凝固液为3.5±0.5(W/W)%的氯化钙水溶液,调配时将氯化钙按比例投入25±2℃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得;
所述的高速搅拌指的是搅拌转速区间为100~1000rpm;
所述的喷射指的是:将高分子溶液装入电动喷涂机的料桶内,开启电动气泵将高分子溶液以0.2~0.31/min的速度以雾状形式喷入凝固液;
所述的过滤操作为:先将铺设了滤纸的布氏漏斗插在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然后将喷射凝固成形的絮纤悬浮液倒入布氏漏斗,悬浮液在负压作用下被抽进烧杯,絮纤固体留在布氏漏斗内;
所述的分散是将经过过滤的絮纤固体放入烧杯内,加入无离子水使絮纤重新分散在水中;经过反复的过滤和分散可以洗去原先溶液中的凝固剂,得到絮纤悬浮清液;
所述的滤网是一种抄纸用的抄网,滤网材质为不锈钢,网孔尺寸为200~400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比例的高分子原料投放于相应的溶剂中制成高分子溶液;调配相应高分子溶液的凝固液;
(2)在高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高分子溶液,使其凝固成絮纤悬浮液;所述的絮纤悬浮液由絮状高分子短纤和悬浮液组成,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悬浮于悬浮液中;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高分子短纤凝结块;
(3)对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高分子短纤即絮纤;
(4)再将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5(W/W)%;
(5)重复步骤(1)~(4)制备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的絮纤悬浮清液;
(6)将得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的絮纤悬浮清液混合充分;
(7)用滤网将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絮纤形成的薄膜毡;
(8)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共混絮纤薄膜毡。
如上所述的一种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高分子原料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纤维素、胶原蛋白、壳聚糖或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的相应溶剂及制成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对于聚己内酯,溶剂为四氢呋喃,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20000,溶剂为75±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乳酸,溶剂为二氯甲烷,浓度为3~30(W/W)%;对于纤维素,溶剂为4-甲基吗啉-N-氧化物,浓度为1~10(W/W)%;对于胶原蛋白,溶剂为80±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壳聚糖,溶剂为醋酸(1~3(W/W)%),浓度为0.5~4(W/W)%;对于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无离子水,浓度为3.6±0.2(W/W)%;所述的凝固液调配为:对于聚己内酯/四氢呋喃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乙二醇/75±5℃水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乳酸/二氯甲烷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纤维素/4-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胶原蛋白,凝固液调配过程为:将硫酸钠和硫酸铝加入25±2℃无离子水搅拌溶化,控制加入量使硫酸钠和硫酸铝达到饱和溶解度即得;对于壳聚糖/醋酸溶液,凝固液中氢氧化钠∶尿素∶乙酸锌的质量比=5±0.5∶0.5±0.1∶0.5±0.1,凝固液浓度为6±0.7(W/W)%,调配时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入25±2℃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得;对于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凝固液为3.5±0.5(W/W)%的氯化钙水溶液,调配时将氯化钙按比例投入25±2℃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得。
如上所述的一种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高速搅拌指的是搅拌转速区间为100~1000rpm;所述的喷射指的是:将高分子溶液装入电动喷涂机的料桶内,开启电动气泵将高分子溶液以0.2~0.3l/min的速度以雾状形式喷入凝固液;所述的过滤操作为:先将铺设了滤纸的布氏漏斗插在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然后将喷射凝固成形的絮纤悬浮液倒入布氏漏斗,悬浮液在负压作用下被抽进烧杯,絮纤固体留在布氏漏斗内;所述的分散是将经过过滤的絮纤固体放入烧杯内,加入无离子水使絮纤重新分散在水中;经过反复的过滤和分散可以洗去原先溶液中的凝固剂,得到絮纤悬浮清液;所述的滤网是一种抄纸用的抄网,滤网材质为不锈钢,网孔尺寸为200~400目。
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为絮状壳聚糖短纤和絮状高分子短纤堆积而成的多空隙膜结构;所述的絮状壳聚糖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壳聚糖短纤凝结块,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高分子短纤凝结块;絮状壳聚糖短纤和絮状高分子短纤的质量比为99.9∶0.1~50∶50;所述的共混絮纤薄膜毡的空隙率为5~40(V/V)%。
如上所述的一种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所述的高分子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或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浆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8(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所述壳聚糖浆液中的壳聚糖含量为0.5~5.0(W/W)%;
(2)壳聚糖凝固液制备: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所述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4~12(W/W)%,尿素浓度为0.5~1.0(W/W)%,乙酸锌浓度为0.1~0.5(W/W)%;
(3)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在高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所述的壳聚糖絮纤悬浮液由絮状壳聚糖短纤和悬浮液组成,所述的絮状壳聚糖短纤悬浮于悬浮液中;所述的絮状壳聚糖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壳聚糖短纤凝结块;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壳聚糖短纤即壳聚糖絮纤;再将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4)将适量比例的高分子原料投放于相应的溶剂中制成高分子溶液;调配相应高分子溶液的凝固液;
(5)在高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高分子溶液,使其凝固成高分子絮纤悬浮液;
(6)对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高分子短纤即高分子絮纤;
(7)再将高分子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5(W/W)%;
(8)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以1~9∶9~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9)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
如上所述的一种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高分子原料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或纤维素;所述的相应溶剂及制成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对于聚己内酯,溶剂为四氢呋喃,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20000,溶剂为75±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乳酸,溶剂为二氯甲烷,浓度为3~30(W/W)%;对于纤维素,溶剂为4-甲基吗啉-N-氧化物,浓度为1~10(W/W)%;所述的凝固液调配为:对于聚己内酯/四氢呋喃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乙二醇/75±5℃水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乳酸/二氯甲烷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纤维素/4-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
如上所述的一种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高速搅拌指的是搅拌转速区间为100~1000rpm;所述的喷射指的是:将高分子溶液装入电动喷涂机的料桶内,开启电动气泵将高分子溶液以0.2~0.3l/min的速度以雾状形式喷入凝固液;所述的过滤操作为:先将铺设了滤纸的布氏漏斗插在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然后将喷射凝固成形的絮纤悬浮液倒入布氏漏斗,悬浮液在负压作用下被抽进烧杯,絮纤固体留在布氏漏斗内;所述的分散是将经过过滤的絮纤固体放入烧杯内,加入无离子水使絮纤重新分散在水中;经过反复的过滤和分散可以洗去原先溶液中的凝固剂,得到絮纤悬浮清液;所述的滤网是一种抄纸用的抄网,滤网材质为不锈钢,网孔尺寸为200~400目。
本发明采用了一种新的壳聚糖絮状薄膜毡以及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状薄膜毡的固化成形方法,即先在高速搅拌下分别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和高分子溶液,使其凝固成絮纤悬浮液后再用无离子水洗净,最后采用抄纸法制成薄膜毡。而传统的壳聚糖短纤维薄膜毡生产工艺路线很长,通常要经历:壳聚糖溶解--过滤--原液--计量-再过滤--喷丝--凝固-头道拉伸-拉伸定型--水洗-卷绕长纤维-切断-短纤维--开松-铺网-壳聚糖短纤维薄膜毡。过长的工艺路线导致成本提高,投资浩大,使得基础原料来自于废弃虾壳、蟹壳的壳聚糖纤维市场价格居高不下。高分子短纤维薄膜毡及无纺布的制备同样要经历冗长的工艺过程,通常工艺流程是:高分子原料-湿法纺丝(或熔融纺丝)--长纤维-切断-短纤维--开松-铺网-高分子短纤维薄膜毡。静电纺虽说也可以用来制备纤维膜,从原液到纤维膜也只是一步成形,而且纤维细度达到微米级,但其产量极小,难以替代常规短纤维薄膜毡(无纺布)的市场需要。
本发明的壳聚糖/高分子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简单,且工艺流程大为缩短。其基本工艺过程为:浆液制备-絮纤成形-絮纤清洗-抄纸成形-自然晾干-絮状纤维薄膜毡。该絮状纤维薄膜毡具有较好的强伸度,可以用作伤口敷料。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是用絮状纤维堆积而成的含空隙膜结构,具有较好的强伸度,适合用作伤口敷料。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经济效益高。
(2)本发明的关键之一:壳聚糖以及高分子的浆液是通过喷射方式进入高速搅拌下的凝固浴而固化成形的。
(3)本发明的关键之二:采用抄纸方法制备共混薄膜毡,与常规湿法纺丝法制备纤维膜相比,其工艺流程大大缩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聚己内酯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聚己内酯原料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3%(W/W)%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
(2)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己内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
(3)对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
(4)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W/W)%;
(5)用滤网将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己内酯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己内酯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5(V/V)%的聚己内酯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2
一种聚己内酯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聚己内酯原料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30%(W/W)%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
(2)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己内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
(3)对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
(4)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5(W/W)%;
(5)用滤网将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己内酯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己内酯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40(V/V)%的聚己内酯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3
一种聚己内酯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聚己内酯原料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
(2)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己内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
(3)对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
(4)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1(W/W)%;
(5)用滤网将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己内酯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己内酯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0(V/V)%的聚己内酯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4
一种聚乙二醇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分子量为2000的聚乙二醇原料投放于70℃热水中制成浓度为3%(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
(2)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
(3)对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
(4)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W/W)%;
(5)用滤网将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乙二醇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乙二醇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10(V/V)%的聚乙二醇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5
一种聚乙二醇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分子量为20000的聚乙二醇原料投放于80℃热水中制成浓度为30%(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
(2)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
(3)对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
(4)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5(W/W)%;
(5)用滤网将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乙二醇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乙二醇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5(V/V)%的聚乙二醇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6
一种聚乙二醇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二醇原料投放于75℃热水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
(2)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
(3)对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
(4)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1(W/W)%;
(5)用滤网将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乙二醇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乙二醇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15(V/V)%的聚乙二醇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7
一种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聚碳酸丁二醇酯原料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浓度为3%(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
(2)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
(3)对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
(4)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W/W)%;
(5)用滤网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碳酸丁二醇酯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0(V/V)%的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8
一种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聚碳酸丁二醇酯原料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浓度为30%(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
(2)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
(3)对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
(4)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5(W/W)%;
(5)用滤网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碳酸丁二醇酯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8(V/V)%的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9
一种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聚碳酸丁二醇酯原料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
(2)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
(3)对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
(4)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1(W/W)%;
(5)用滤网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碳酸丁二醇酯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1(V/V)%的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10
一种聚乳酸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聚乳酸原料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3%(W/W)%的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
(2)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乳酸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
(3)对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乳酸絮纤;
(4)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W/W)%;
(5)用滤网将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乳酸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乳酸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4(V/V)%的聚乳酸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11
一种聚乳酸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聚乳酸原料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30%(W/W)%的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
(2)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乳酸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
(3)对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乳酸絮纤;
(4)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5(W/W)%;
(5)用滤网将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乳酸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乳酸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7(V/V)%的聚乳酸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12
一种聚乳酸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聚乳酸原料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
(2)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乳酸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
(3)对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乳酸絮纤;
(4)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1(W/W)%;
(5)用滤网将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乳酸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乳酸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8(V/V)%的聚乳酸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13
一种纤维素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纤维素原料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1%(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
(2)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纤维素溶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
(3)对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
(4)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W/W)%;
(5)用滤网将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纤维素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纤维素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19(V/V)%的纤维素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14
一种纤维素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纤维素原料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10%(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
(2)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纤维素溶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
(3)对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
(4)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5(W/W)%;
(5)用滤网将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纤维素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纤维素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1(V/V)%的纤维素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15
一种纤维素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纤维素原料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5%(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
(2)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纤维素溶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
(3)对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
(4)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1(W/W)%;
(5)用滤网将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纤维素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纤维素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14(V/V)%的纤维素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16
一种胶原蛋白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胶原蛋白原料投放于75℃热水中制成浓度为3%(W/W)%的胶原蛋白溶液;凝固液为硫酸钠和硫酸铝分别饱和混合溶液;
(2)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胶原蛋白溶液,使其凝固成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液;
(3)对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胶原蛋白絮纤;
(4)再将胶原蛋白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W/W)%;
(5)用滤网将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胶原蛋白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胶原蛋白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16(V/V)%的胶原蛋白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17
一种胶原蛋白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胶原蛋白原料投放于85℃热水中制成浓度为30%(W/W)%的胶原蛋白溶液;凝固液为硫酸钠和硫酸铝分别饱和混合溶液;
(2)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胶原蛋白溶液,使其凝固成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液;
(3)对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胶原蛋白絮纤;
(4)再将胶原蛋白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5(W/W)%;
(5)用滤网将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胶原蛋白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胶原蛋白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6(V/V)%的胶原蛋白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18
一种胶原蛋白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胶原蛋白原料投放于80℃热水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胶原蛋白溶液;凝固液为硫酸钠和硫酸铝分别饱和混合溶液;
(2)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胶原蛋白溶液,使其凝固成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液;
(3)对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胶原蛋白絮纤;
(4)再将胶原蛋白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1(W/W)%;
(5)用滤网将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胶原蛋白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胶原蛋白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2(V/V)%的胶原蛋白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19
一种壳聚糖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壳聚糖原料投放于1(W/W)%的醋酸溶液中制成浓度为0.5%(W/W)%的壳聚糖溶液;凝固液为氢氧化钠∶尿素∶乙酸锌的质量比=4.5∶0.4∶0.4的水溶液,凝固液浓度为5.3(W/W)%;
(2)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溶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
(3)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
(4)再将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W/W)%;
(5)用滤网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壳聚糖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壳聚糖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5(V/V)%的壳聚糖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20
一种壳聚糖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壳聚糖原料投放于3(W/W)%的醋酸溶液中制成浓度为4%(W/W)%的壳聚糖溶液;凝固液为凝固液为氢氧化钠∶尿素∶乙酸锌的质量比=5.5∶0.6∶0.6的水溶液,凝固液浓度为6.7(W/W)%;
(2)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溶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
(3)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
(4)再将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5(W/W)%;
(5)用滤网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壳聚糖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壳聚糖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15(V/V)%的壳聚糖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21
一种壳聚糖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壳聚糖原料投放于2(W/W)%的醋酸溶液中制成浓度为3%(W/W)%的壳聚糖溶液;凝固液为氢氧化钠∶尿素∶乙酸锌的质量比=5.0∶0.5∶0.5的水溶液,凝固液浓度为6.0(W/W)%;
(2)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溶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
(3)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
(4)再将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1(W/W)%;
(5)用滤网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壳聚糖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壳聚糖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2(V/V)%的壳聚糖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22
一种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原料投放于无离子水中制成浓度为3.4%(W/W)%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凝固液为3.0(W/W)%的氯化钙水溶液;
(2)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使其凝固成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液;
(3)对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
(4)再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W/W)%;
(5)用滤网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2(V/V)%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23
一种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原料投放于无离子水中制成浓度为3.8%(W/W)%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凝固液为4.0(W/W)%的氯化钙水溶液;
(2)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使其凝固成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液;
(3)对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
(4)再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5(W/W)%;
(5)用滤网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19(V/V)%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24
一种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原料投放于无离子水中制成浓度为3.6%(W/W)%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凝固液为3.5(W/W)%的氯化钙水溶液;
(2)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使其凝固成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液;
(3)对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
(4)再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1(W/W)%;
(5)用滤网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4(V/V)%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25
一种聚己内酯和聚乙二醇双组份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己内酯原料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己内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2)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二醇原料投放于75℃热水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对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以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共混絮纤薄膜毡;
(4)将抄起的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共混絮纤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6(V/V)%的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26
一种聚碳酸丁二醇酯和聚乳酸双组份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碳酸丁二醇酯原料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对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2)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乳酸原料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乳酸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对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乳酸絮纤;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以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共混絮纤薄膜毡;
(4)将抄起的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共混絮纤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2(V/V)%的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27
一种纤维素、胶原蛋白和壳聚糖三组分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纤维素原料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5%(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纤维素溶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对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2)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胶原蛋白原料投放于80℃热水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胶原蛋白溶液;凝固液为硫酸钠和硫酸铝分别饱和混合溶液;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胶原蛋白溶液,使其凝固成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液;对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胶原蛋白絮纤;再将胶原蛋白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壳聚糖原料投放于2(W/W)%的醋酸溶液中制成浓度为3%(W/W)%的壳聚糖溶液;凝固液为氢氧化钠∶尿素∶乙酸锌的质量比=5.0∶0.5∶0.5的水溶液,凝固液浓度为6.0(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溶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壳聚糖絮纤;再将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1(W/W)%;
(4)将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胶原蛋白絮纤悬浮清液与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以1∶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纤维素/胶原蛋白/壳聚糖共混絮纤薄膜毡;
(5)将抄起的纤维素/胶原蛋白/壳聚糖共混絮纤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13(V/V)%的纤维素/胶原蛋白/壳聚糖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28
一种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和聚乳酸四组份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己内酯原料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己内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2)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二醇原料投放于75℃热水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对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碳酸丁二醇酯原料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对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4)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乳酸原料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乳酸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对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乳酸絮纤;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5)将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以1∶1∶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湿的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共混絮纤薄膜毡;
(6)将抄起的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共混絮纤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7(V/V)%的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四组分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29
一种壳聚糖/聚己内酯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0.5(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4(W/W)%,尿素浓度为0.5(W/W)%,乙酸锌浓度为0.1(W/W)%;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2)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己内酯原料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3%(W/W)%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己内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以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7(V/V)%的壳聚糖/聚己内酯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30
一种壳聚糖/聚己内酯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8(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5.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12(W/W)%,尿素浓度为1.0(W/W)%,乙酸锌浓度为0.5(W/W)%;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5(W/W)%;
(2)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己内酯原料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30%(W/W)%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己内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以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1(V/V)%的壳聚糖/聚己内酯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31
一种壳聚糖/聚己内酯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2(W/W)%;
(2)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己内酯原料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己内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以3∶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0(V/V)%的壳聚糖/聚己内酯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32
一种壳聚糖/聚乙二醇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0.5(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4(W/W)%,尿素浓度为0.5(W/W)%,乙酸锌浓度为0.1(W/W)%;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2)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分子量为2000的聚乙二醇原料投放于70℃热水中制成浓度为3%(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对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以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40(V/V)%的壳聚糖/聚乙二醇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33
一种壳聚糖/聚乙二醇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8(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5.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12(W/W)%,尿素浓度为1.0(W/W)%,乙酸锌浓度为0.5(W/W)%;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5(W/W)%;
(2)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分子量为20000的聚乙二醇原料投放于80℃热水中制成浓度为30%(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对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以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5(V/V)%的壳聚糖/聚乙二醇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34
一种壳聚糖/聚乙二醇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2(W/W)%;
(2)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二醇原料投放于75℃热水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对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以3∶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1(V/V)%的壳聚糖/聚乙二醇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35
一种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0.5(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4(W/W)%,尿素浓度为0.5(W/W)%,乙酸锌浓度为0.1(W/W)%;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2)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碳酸丁二醇酯原料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浓度为3%(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对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以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18(V/V)%的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36
一种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8(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5.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12(W/W)%,尿素浓度为1.0(W/W)%,乙酸锌浓度为0.5(W/W)%;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5(W/W)%;
(2)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碳酸丁二醇酯原料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浓度为30%(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对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以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4(V/V)%的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37
一种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2(W/W)%;
(2)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碳酸丁二醇酯原料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对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以3∶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6(V/V)%的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38
一种壳聚糖/聚乳酸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0.5(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4(W/W)%,尿素浓度为0.5(W/W)%,乙酸锌浓度为0.1(W/W)%;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2)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乳酸原料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3%(W/W)%的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乳酸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对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乳酸絮纤;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以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5(V/V)%的壳聚糖/聚乳酸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39
一种壳聚糖/聚乳酸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8(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5.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12(W/W)%,尿素浓度为1.0(W/W)%,乙酸锌浓度为0.5(W/W)%;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5(W/W)%;
(2)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乳酸原料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30%(W/W)%的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乳酸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对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乳酸絮纤;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以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2(V/V)%的壳聚糖/聚乳酸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40
一种壳聚糖/聚乳酸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2(W/W)%;
(2)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乳酸原料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乳酸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对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乳酸絮纤;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以3∶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0(V/V)%的壳聚糖/聚乳酸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41
一种壳聚糖/纤维素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0.5(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4(W/W)%,尿素浓度为0.5(W/W)%,乙酸锌浓度为0.1(W/W)%;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W/W)%;
(2)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纤维素原料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1%(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3℃无离子水;在1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纤维素溶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对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以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7(V/V)%的壳聚糖/纤维素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42
一种壳聚糖/纤维素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8(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5.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12(W/W)%,尿素浓度为1.0(W/W)%,乙酸锌浓度为0.5(W/W)%;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5(W/W)%;
(2)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纤维素原料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10%(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7℃无离子水;在10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纤维素溶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对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以2∶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3(V/V)%的壳聚糖/纤维素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43
一种壳聚糖/纤维素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2(W/W)%;
(2)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纤维素原料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5%(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纤维素溶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对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以3∶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4)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15(V/V)%的壳聚糖/纤维素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44
一种壳聚糖/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组分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2(W/W)%;
(2)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己内酯原料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己内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二醇原料投放于75℃热水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乙二醇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乙二醇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对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乙二醇絮纤;再将聚乙二醇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4)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乙二醇絮纤悬浮清液以1∶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5)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23(V/V)%的壳聚糖/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组分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45
一种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三组分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2(W/W)%;
(2)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碳酸丁二醇酯原料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对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乳酸原料投放于二氯甲烷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乳酸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乳酸溶液,使其凝固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液;对聚乳酸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乳酸絮纤;再将聚乳酸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4)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与聚乳酸絮纤悬浮清液以1∶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5)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7(V/V)%的壳聚糖/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三组分共混絮纤薄膜毡。
实施例46
一种壳聚糖/聚己内酯/聚碳酸丁二醇酯/纤维素四组分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5(V/V)%的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壳聚糖含量为3.0(W/W)%;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8(W/W)%,尿素浓度为0.7(W/W)%,乙酸锌浓度为0.3(W/W)%;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净后再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2(W/W)%;
(2)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己内酯原料投放于四氢呋喃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己内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己内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对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己内酯絮纤;再将聚己内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3)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聚碳酸丁二醇酯原料投放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浓度为15%(W/W)%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聚碳酸丁二醇酯溶液,使其凝固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对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再将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4)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将适量纤维素原料投放于4-甲基吗啉-N-氧化物中制成浓度为5%(W/W)%的纤维素溶液;凝固液为25℃无离子水;在500rpm的转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纤维素溶液,使其凝固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液;对纤维素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纤维素絮纤;再将纤维素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5(W/W)%;
(5)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聚己内酯絮纤悬浮清液、聚碳酸丁二醇酯絮纤悬浮清液与纤维素絮纤悬浮清液以1∶1∶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6)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空隙率为30(V/V)%的壳聚糖/聚己内酯/聚碳酸丁二醇酯/纤维素四组分共混絮纤薄膜毡。

Claims (10)

1.一种絮纤薄膜毡,其特征是:所述的絮纤薄膜毡为絮状高分子短纤堆积而成的多空隙膜结构;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高分子短纤凝结块;所述的絮纤薄膜毡的空隙率为5~40(V/V)%;所述的高分子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纤维素、胶原蛋白、壳聚糖、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比例的高分子原料投放于相应的溶剂中制成高分子溶液;调配相应高分子溶液的凝固液;
(2)在高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高分子溶液,使其凝固成絮纤悬浮液;所述的絮纤悬浮液由絮状高分子短纤和悬浮液组成,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悬浮于悬浮液中;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高分子短纤凝结块;
(3)对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高分子短纤即絮纤;
(4)再将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5(W/W)%;
(5)用滤网将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絮纤形成的薄膜毡;
(6)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絮纤薄膜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原料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纤维素、胶原蛋白、壳聚糖或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所述的相应溶剂及制成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对于聚己内酯,溶剂为四氢呋喃,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20000,溶剂为75±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乳酸,溶剂为二氯甲烷,浓度为3~30(W/W)%;对于纤维素,溶剂为4-甲基吗啉-N-氧化物,浓度为1~10(W/W)%;对于胶原蛋白,溶剂为80±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壳聚糖,溶剂为醋酸(1~3(W/W)%),浓度为0.5~4(W/W)%;对于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无离子水,浓度为3.6±0.2(W/W)%;
所述的凝固液调配为:对于聚己内酯/四氢呋喃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乙二醇/75±5℃水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乳酸/二氯甲烷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纤维素/4-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胶原蛋白,凝固液调配过程为:将硫酸钠和硫酸铝加入25±2℃无离子水搅拌溶化,控制加入量使硫酸钠和硫酸铝达到饱和溶解度即得;对于壳聚糖/醋酸溶液,凝固液中氢氧化钠∶尿素∶乙酸锌的质量比=5±0.5∶0.5±0.1∶0.5±0.1,凝固液浓度为6±0.7(W/W)%,调配时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入25±2℃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得;对于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凝固液为3.5±0.5(W/W)%的氯化钙水溶液,调配时将氯化钙按比例投入25±2℃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得;
所述的高速搅拌指的是搅拌转速区间为100~1000rpm;
所述的喷射指的是:将高分子溶液装入电动喷涂机的料桶内,开启电动气泵将高分子溶液以0.2~0.3l/min的速度以雾状形式喷入凝固液;
所述的过滤操作为:先将铺设了滤纸的布氏漏斗插在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然后将喷射凝固成形的絮纤悬浮液倒入布氏漏斗,悬浮液在负压作用下被抽进烧杯,絮纤固体留在布氏漏斗内;
所述的分散是将经过过滤的絮纤固体放入烧杯内,加入无离子水使絮纤重新分散在水中;经过反复的过滤和分散可以洗去原先溶液中的凝固剂,得到絮纤悬浮清液;
所述的滤网是一种抄纸用的抄网,滤网材质为不锈钢,网孔尺寸为200~400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比例的高分子原料投放于相应的溶剂中制成高分子溶液;调配相应高分子溶液的凝固液;
(2)在高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高分子溶液,使其凝固成絮纤悬浮液;所述的絮纤悬浮液由絮状高分子短纤和悬浮液组成,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悬浮于悬浮液中;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高分子短纤凝结块;
(3)对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高分子短纤即絮纤;
(4)再将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5(W/W)%;
(5)重复步骤(1)~(4)制备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的絮纤悬浮清液;
(6)将得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的絮纤悬浮清液混合充分;
(7)用滤网将絮纤悬浮清液中的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絮纤形成的薄膜毡;
(8)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共混絮纤薄膜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原料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纤维素、胶原蛋白、壳聚糖或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所述的相应溶剂及制成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对于聚己内酯,溶剂为四氢呋喃,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20000,溶剂为75±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乳酸,溶剂为二氯甲烷,浓度为3~30(W/W)%;对于纤维素,溶剂为4-甲基吗啉-N-氧化物,浓度为1~10(W/W)%;对于胶原蛋白,溶剂为80±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壳聚糖,溶剂为醋酸(1~3(W/W)%),浓度为0.5~4(W/W)%;对于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为无离子水,浓度为3.6±0.2(W/W)%;
所述的凝固液调配为:对于聚己内酯/四氢呋喃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乙二醇/75±5℃水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乳酸/二氯甲烷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纤维素/4-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胶原蛋白,凝固液调配过程为:将硫酸钠和硫酸铝加入25±2℃无离子水搅拌溶化,控制加入量使硫酸钠和硫酸铝达到饱和溶解度即得;对于壳聚糖/醋酸溶液,凝固液中氢氧化钠∶尿素∶乙酸锌的质量比=5±0.5∶0.5±0.1∶0.5±0.1,凝固液浓度为6±0.7(W/W)%,调配时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入25±2℃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得;对于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凝固液为3.5±0.5(W/W)%的氯化钙水溶液,调配时将氯化钙按比例投入25±2℃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得;
所述的高速搅拌指的是搅拌转速区间为100~1000rpm;
所述的喷射指的是:将高分子溶液装入电动喷涂机的料桶内,开启电动气泵将高分子溶液以0.2~0.3l/min的速度以雾状形式喷入凝固液;
所述的过滤操作为:先将铺设了滤纸的布氏漏斗插在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然后将喷射凝固成形的絮纤悬浮液倒入布氏漏斗,悬浮液在负压作用下被抽进烧杯,絮纤固体留在布氏漏斗内;
所述的分散是将经过过滤的絮纤固体放入烧杯内,加入无离子水使絮纤重新分散在水中;经过反复的过滤和分散可以洗去原先溶液中的凝固剂,得到絮纤悬浮清液;
所述的滤网是一种抄纸用的抄网,滤网材质为不锈钢,网孔尺寸为200~400目。
6.一种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其特征是:所述的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为絮状壳聚糖短纤和絮状高分子短纤堆积而成的多空隙膜结构;所述的絮状壳聚糖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壳聚糖短纤凝结块,所述的絮状高分子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高分子短纤凝结块;絮状壳聚糖短纤和絮状高分子短纤的质量比为99.9∶0.1~50∶50;所述的共混絮纤薄膜毡的空隙率为5~40(V/V)%。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或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壳聚糖浆液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投放于浓度为2~8(V/V)%醋酸中溶解制成壳聚糖浆液,所述壳聚糖浆液中的壳聚糖含量为0.5~5.0(W/W)%;
(2)壳聚糖凝固液制备:将氢氧化钠、尿素和乙酸锌投放于无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制成壳聚糖凝固液;所述壳聚糖凝固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4~12(W/W)%,尿素浓度为0.5~1.0(W/W)%,乙酸锌浓度为0.1~0.5(W/W)%;
(3)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制备:在高速搅拌下向壳聚糖凝固液喷射壳聚糖浆液,使其凝固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液;所述的壳聚糖絮纤悬浮液由絮状壳聚糖短纤和悬浮液组成,所述的絮状壳聚糖短纤悬浮于悬浮液中;所述的絮状壳聚糖短纤是指小而松散的壳聚糖短纤凝结块;对壳聚糖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壳聚糖短纤即壳聚糖絮纤;再将壳聚糖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其絮纤浓度为0.1~5(W/W)%;
(4)将适量比例的高分子原料投放于相应的溶剂中制成高分子溶液;调配相应高分子溶液的凝固液;
(5)在高速搅拌下向凝固液喷射高分子溶液,使其凝固成高分子絮纤悬浮液;
(6)对絮纤悬浮液进行过滤,用无离子水洗净,获得絮状高分子短纤即高分子絮纤;
(7)再将高分子絮纤分散在无离子水中形成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其浓度为0.1~5(W/W)%;
(8)将壳聚糖絮纤悬浮清液与高分子絮纤悬浮清液以1~9∶9~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用滤网将悬浮液中的混合絮纤抄起,得到一层由混合絮纤形成的共混薄膜毡;
(9)将抄起的薄膜毡自然晾干,即得到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原料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碳酸丁二醇酯、聚乳酸或纤维素;所述的相应溶剂及制成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对于聚己内酯,溶剂为四氢呋喃,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20000,溶剂为75±5℃热水,浓度为3~30%(W/W)%;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浓度为3~30(W/W)%;对于聚乳酸,溶剂为二氯甲烷,浓度为3~30(W/W)%;对于纤维素,溶剂为4-甲基吗啉-N-氧化物,浓度为1~10(W/W)%;所述的凝固液调配为:对于聚己内酯/四氢呋喃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乙二醇/75±5℃水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碳酸丁二醇酯/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聚乳酸/二氯甲烷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对于纤维素/4-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液,凝固液为25±2℃无离子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壳聚糖/高分子共混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搅拌指的是搅拌转速区间为100~1000rpm;所述的喷射指的是:将高分子溶液装入电动喷涂机的料桶内,开启电动气泵将高分子溶液以02~0.3l/min的速度以雾状形式喷入凝固液;所述的过滤操作为:先将铺设了滤纸的布氏漏斗插在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然后将喷射凝固成形的絮纤悬浮液倒入布氏漏斗,悬浮液在负压作用下被抽进烧杯,絮纤固体留在布氏漏斗内;所述的分散是将经过过滤的絮纤固体放入烧杯内,加入无离子水使絮纤重新分散在水中;经过反复的过滤和分散可以洗去原先溶液中的凝固剂,得到絮纤悬浮清液;所述的滤网是一种抄纸用的抄网,滤网材质为不锈钢,网孔尺寸为200~400目。
CN201210109405.XA 2012-04-13 2012-04-13 一种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9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9405.XA CN102619143B (zh) 2012-04-13 2012-04-13 一种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9405.XA CN102619143B (zh) 2012-04-13 2012-04-13 一种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9143A true CN102619143A (zh) 2012-08-01
CN102619143B CN102619143B (zh) 2014-07-23

Family

ID=46559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94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9143B (zh) 2012-04-13 2012-04-13 一种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1914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4499A (zh) * 2016-06-28 2016-11-02 绍兴春明天然纤维素膜有限公司 天然纤维素膜胶带纸的制备方法
CN113776286A (zh) * 2021-08-04 2021-12-10 何昌金 可提高高分子薄层毛毡出水率的抄絮甩干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0978A (zh) * 2015-06-14 2015-09-30 傅兴琴 一种抗菌透气敷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4097A (zh) * 2003-11-27 2004-11-10 四川大学 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594406A (zh) * 2004-06-24 2005-03-16 上海交通大学 水溶性壳聚糖包装膜的制备方法
US20050247236A1 (en) * 2004-04-29 2005-11-10 Frey Margaret W Cellulose solution in novel solvent and electrospinning thereof
WO2007128268A2 (de) * 2006-05-10 2007-11-15 Thüringisches Institut für Textil- und Kunststoff-Forschung e.V.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cellulosischer mehrkomponentenfasern
CN101405038A (zh) * 2006-03-20 2009-04-08 株式会社Jms 多孔生物吸收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38371A (zh) * 2009-04-13 2009-09-23 重庆文理学院 高强度可降解多糖共混膜的制备方法
CN102206387A (zh) * 2011-03-30 2011-10-05 东华大学 一种高分子和无机纳米粒子杂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4097A (zh) * 2003-11-27 2004-11-10 四川大学 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20050247236A1 (en) * 2004-04-29 2005-11-10 Frey Margaret W Cellulose solution in novel solvent and electrospinning thereof
CN1594406A (zh) * 2004-06-24 2005-03-16 上海交通大学 水溶性壳聚糖包装膜的制备方法
CN101405038A (zh) * 2006-03-20 2009-04-08 株式会社Jms 多孔生物吸收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WO2007128268A2 (de) * 2006-05-10 2007-11-15 Thüringisches Institut für Textil- und Kunststoff-Forschung e.V.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cellulosischer mehrkomponentenfasern
CN101538371A (zh) * 2009-04-13 2009-09-23 重庆文理学院 高强度可降解多糖共混膜的制备方法
CN102206387A (zh) * 2011-03-30 2011-10-05 东华大学 一种高分子和无机纳米粒子杂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达等: "壳聚糖纤维的生产现状及展望", 《现代纺织技术》 *
沈新元等: "UHMW-PAN中空纤维膜的研制及应用(4)-UHMW-PAN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工艺", 《膜科学与技术》 *
邵梅玲等: "湿法纺丝法制备壳聚糖/胶原蛋白中空纤维及其性能表征", 《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4499A (zh) * 2016-06-28 2016-11-02 绍兴春明天然纤维素膜有限公司 天然纤维素膜胶带纸的制备方法
CN113776286A (zh) * 2021-08-04 2021-12-10 何昌金 可提高高分子薄层毛毡出水率的抄絮甩干装置
CN113776286B (zh) * 2021-08-04 2022-11-29 宁夏大斌家纺科技有限公司 可提高高分子薄层毛毡出水率的抄絮甩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9143B (zh) 201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l Seoud et al. Cellulose regeneration and chemical recycling: closing the “cellulose gap” using environmentally benign solvents
TW574069B (en) Method for removing heavy metals from heavy metal-containing media using a lyocell molded article, and cellulosic molded article with adsorbed heavy metals, and use thereof
US8741197B2 (en) Antimicrobial,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rayon fibers
CA3095532A1 (en) A nanofibrillar cellulose product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4874930B2 (ja) デンプン繊維の製造方法
JPH11500482A (ja) セルロース粒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10685182B (zh) 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素的可控雾度纳米纸及其制备方法
WO2007121609A1 (fr) Utilisation d'une solution aqueuse d'hydroxyde de sodium et de sulfo-urée dans la production de produits cellulosiques à l'échelle pilote
CN103074699A (zh) 化学改性的海丝纤维、由其制成的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130153B2 (ja) 嵩高性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05012999A (zh) 一种抗菌纱布或绷带及其制备方法
EP3581590A1 (en) A fibrillar cellulose product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8350092A (zh) 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液的过滤方法和制造方法
CN102619143B (zh) 一种絮纤薄膜毡的制备方法
CN109402755B (zh) 表面嵌有金属有机骨架纳米纤维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2691229B (zh) 一种壳聚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H02124903A (ja) キチンの分散及びそれからの製品
CN101597818B (zh) 一种甲壳素粘胶纤维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CN103215753A (zh) 具有除臭功能竹浆纤维素不织布的制法
CN102605672B (zh) 一种高孔隙率壳聚糖/高分子共混薄膜毡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60889B (zh) 一种絮纤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1230B (zh) 一种高分子凝絮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65081A (zh) 一种高分散纳米纤维素胶的制备方法及所得产品和应用
JP5592218B2 (ja) ナノファイバー強化タンパク質多孔膜
Zhang et al. Facilitated fibrillation of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s by immiscible polymer blending using an ionic liqu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