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9709A - 一种防疤消痕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疤消痕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9709A
CN102579709A CN2012100862841A CN201210086284A CN102579709A CN 102579709 A CN102579709 A CN 102579709A CN 2012100862841 A CN2012100862841 A CN 2012100862841A CN 201210086284 A CN201210086284 A CN 201210086284A CN 102579709 A CN102579709 A CN 102579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
burn oil
oil
herbal medicine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62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9709B (zh
Inventor
杜君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100862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79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79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9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9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9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止疤痕、消除疤痕、治疗烧伤的中草药制剂烧伤油,由香油和以下中草药成分制成:含羞草、芙蓉花、芙蓉叶、腊梅花、白梨花、大黄、两面针、虎仗、黄苓、黄柏、栀子、当归、藏红花、白芷、雷丸、丁香、皂刺。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防疤消痕烧伤油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烧伤油可使大面积烧伤的治愈时间缩短,止痛好,生肌快,愈后疤痕少,而且对褥疮、糖尿病坏疽溃烂、慢性溃疡治疗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防疤消痕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疤消痕治疗烧伤的中草药制剂烧伤油。本发明还涉及上述防疤消痕烧伤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历来是难以治疗的疑难病症,是由于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损伤,烧伤不仅是皮肤损伤,严重者还会引起感染、休克、多脏器衰竭等一些列全身病理变化,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生命。对烧伤的治疗最近发展较快的是西医西药,而传统的中医中药治疗烧伤的研究却相对落后。而对于烧伤的治疗,我国医书早有记载,如公元三世晋代葛洪所著《肘后方》、唐代王寿的《外台秘要》、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等都不同程度的记载了中草药治疗烧伤的作用、处方和配置方法。使中医中药治疗烧伤的理论日臻完备。世界医学对于烧伤治疗的研究一般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而传统中医中药治疗烧烫伤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
传统和现代中医中药治疗烧伤的方法、处方及处理方法很多,虽然有很多制成了中药成品,但仍有很多都停留在秘方阶段。治疗烧伤的中药成品往往存在使用不方便或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缺陷,而传统的秘方存在容易失传的缺陷,从而造成我们中华医药的宝贵财富的流失。本发明人针对上述情况,潜心研究中医中药治疗烧伤的机理。治疗烧伤的重要成品往往存在使用不方便或者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缺陷,而传统的秘方存在容易失传的缺陷,从而造成了我们中华医药的宝贵财富的流失。
目前的烧伤治疗方法对于大面积烧伤的治愈时间长,生肌慢,痊愈后疤痕较为严重,且目前治疗烧伤的中药配方对于褥疮、糖尿病坏疽溃烂、慢性溃疡等类似病征的治疗效果较差,特别是防疤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针对上述缺陷,潜心研究中医中药治疗烧伤的机理,开发出用于治疗烧伤、防疤消痕的中药制剂,对于烧伤的治愈时间缩短,止痛好,生肌快,愈后疤痕少,而且对褥疮、糖尿病坏疽溃烂、慢性溃疡治疗效果较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烧伤油,主要由以下中草药成分和香油制成: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021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烧伤油中中草药成分为: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022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031
作为优选,香油的用量为上述中草药用量总重量的4-5倍。
作为优选,上述所用中草药中还可以包括外加的中草药总含量的1%的冰片。
含羞草、芙蓉花、腊梅花、栀子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抑炎的功效,对于烧伤、烫伤、皮肤溃烂,特别对深度大面积烧伤、深部脓肿、带状疱疹疗效显著;雷丸的主要成分为一种蛋白酶,称为雷丸素,含量为3%,加温60摄氏度有效成分则会失效,此酶在pH为8溶液中作用最强,酸性溶液中无效,有分解蛋白的作用,应用原理为III度烧伤溶解分解痂皮,溶解坏死组织,清除坏死组织,消解疤痕组织,有以药代刀的作用,以上各组分是本发明烧伤油的主要有效成分。
藏红花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治疗血脉瘀滞之症。
白芷具有抗菌止痛、兴奋中枢底作用,临床对烧烫伤创面有止痛、消肿、透脓、溃坚、祛腐生肌、排脓、润肤、止痒等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由上述中草药制备的烧伤油不但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而且延缓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减少疤痕形成等特效,用于生肌、活血、消肿、止痛、在促进创面愈合中、防止疤痕形成、消解疤痕等。
经临床检验证明本品在改善组织微循环、消肿、止痛、抗渗、抗菌、存进干痂形成和脱痂、加快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消解疤痕等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使用期间,也未发现肝肾及造血系统出现毒副反应,标明该产品使用安全可靠,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上述本发明的多种中草药综合作用具有以下疗效:
1.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微循环。
2.清热解毒、抗菌抑菌。
3,封闭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4.抗渗润肤、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局部创面渗出盒水肿,促进休克恢复,生肌营养滋润创面。
5.促进毛细血管增生,能使皮肤肌肉组织再生,修复创面。
6.促进皮岛形成,抑制纤维细胞、肉芽的过度增生,创面愈合迅速,深二度、三度无需植皮,30-60天愈合,且愈后疤痕平软。
7.无毒副作用,无过敏性反应,不含鞣质,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含羞烧伤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比例取用各种中药材粉碎;
步骤2:加香油与中药材粉末搅拌均匀后,加入容器封严,并用石膏绷带浸水后封闭,将容器移至地窖或置于常温中浸泡储存两个月以上,取上清油便是烧伤油。
作为优选,所述粉碎为粉碎至100-150目的细粉。
作为优选,所述香油为中草药总量的4-5倍。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含冰片的烧伤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比例取用各种中药材粉碎;
步骤2:加香油与中药材粉末搅拌均匀;
步骤3:按比例称取冰片加入95%的乙醇中溶解,乙醇体积与冰片重以ml/g计为1∶10,将得到的冰片乙醇溶液与步骤2所得物料加入容器封严,并用石膏绷带浸水后封闭,将容器移至地窖或置于常温中浸泡储存两个月以上,取上清油便是烧伤油。
本发明所述烧伤油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能充分将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并且保护药物生物成分不被破坏,避免高温煎炸法产生的高温损失。
2、浸泡时间长,由于香油充分混合后瓶口密闭,不会发生变质现象,经培养浸泡2-3个月的烧伤油,无细菌生长且抑菌作用良好。
3、操作简便,无需高温,环保节能。
本发明的烧伤油在使用时,首先将烧伤创面用0.1%的新洁而灭溶液或0.1%-0.5%的碘伏溶液清洗干净,将水疱用无菌针头低位放水,剥脱污染水疱皮,并剪除,再用干净消毒的无菌纱布将创面蘸干,用消毒棉球蘸本发明的尊良防疤消痕烧伤油均匀涂于创面,或用消毒纱布浸油贴敷2~3层,外用干纱布覆盖,绷带包扎。涂油时每3-4小时一次,直到形成药膜为止。深度或感染创面清创后用油纱覆盖包扎,一天换药一次或隔天换药一次。
经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所述烧伤油能有效改善创面组织微循环,对烧伤引起的水肿,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在消肿和创面愈合起效时间上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烧伤引起的疼痛也有较好的效果。本发明所述烧伤油可促使创面尽快形成药膜,封闭创面并加速其脱痂,促进皮岛生长,形成健康肉芽屏障,疗效显著。本发明所述烧伤油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以及胶原纤维的合成,能有效的控制瘢痕增生,对已形成的瘢痕可限制其继续发展。
本发明所述烧伤油对烧伤具有明显止痛、消肿、抗渗润肤、抗菌抑菌、促进干痂形成和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和挛缩之效果,且经临床治疗证明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刺激。
本发明所述烧伤油对于大面积烧伤的治愈时间缩短,止痛好,生肌快,愈后疤痕少,而且对褥疮、糖尿病坏疽溃烂、慢性溃疡治疗效果较好。重度患者不用手术截肢亦可全部治愈。本发明所述烧伤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于烧伤创面治疗的外用医用功能敷料,其药源广、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价廉、疗效确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产品、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称取含羞草100克;芙蓉花100克;芙蓉叶50g;腊梅花30克;白梨花30g;大黄20g;两面针30g;虎仗50g;黄芩30g;黄柏60g;栀子100g;当归60g;藏红花50g;白芷100g;雷丸45g,丁香10g,皂刺50g,分别粉碎成150目的细粉,混合后放入广口玻璃瓶中。在广口玻璃瓶中再加入香油4060克,搅拌均匀。
另称取冰片9.15克加入0.915毫升的95%乙醇中,搅拌溶解。
将溶解有冰片的乙醇加入广口玻璃瓶中,盖严瓶口,用石膏绷带浸水后封闭,移至地窖或置于常温中储存浸泡2个月以上,取上清液即为本发明的烧伤油。
实施例2:
称取含羞草100克;芙蓉花100克;芙蓉叶80g;腊梅花50克;白梨花50g;大黄30g;两面针40g;虎仗60g;黄芩40g;黄柏50g;栀子60g;当归50g;藏红花60g;白芷50g;雷丸50g,丁香15g,皂刺80g,分别粉碎成150目的细粉,混合后放入广口玻璃瓶中。在广口玻璃瓶中再加入香油4000克,搅拌均匀。用石膏绷带浸水后封闭,移至火炕或地窖中储存浸泡2个月以上,取上清液即为本发明的烧伤油。
实施例3:
称取含羞草50克;芙蓉花50克;芙蓉叶100g;腊梅花60克;白梨花60g;大黄30g;两面针40g;虎仗60g;黄芩30g;黄柏50g;栀子50g;当归100g;藏红花100g;白芷60g;雷丸40g,丁香20g,皂刺100g,分别粉碎成150目的细粉,混合后放入广口玻璃瓶中。在广口玻璃瓶中再加入香油3610克,搅拌均匀。用石膏绷带浸水后封闭,移至火炕或地窖中储存浸泡2个月以上,取上清液即为本发明的烧伤油。
实施例4:本发明所述烧伤油纱治疗100例烧伤患者临床研究
方法:随机纳入治疗病例100例,应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烧伤油纱治疗,京万红对照组100例。
结果:烧伤油纱治疗临床治愈99例,无效一例;京万红对照组临床痊愈88例,无效12例。结论:确认烧伤油具有消肿止痛快、抑菌、保护创面、活血抗渗、润肤生肌、创面愈合快、浅度不留疤深度不植皮的疗效,治疗烧伤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临床可广泛应用。
在临床观察期间,对其治疗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有病例200例,其中烧伤油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
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姓别及年龄分布表(例)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071
3)两组病程分析: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病程分析(小时)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072
4)两组病情分析: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两组病情分析(例)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081
5)两组重要病状分析: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重要症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两组重要病状分析(例)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082
6)两组烧伤致伤原因分析: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烧伤致伤原因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5两组烧伤致伤原因分析(例)
1.2病例选择
1)II度(浅II度、深II度)、III度烧伤诊断标准:
①浅II度:剧痛、感觉过敏、湿度增高、有水疱、基底潮湿、呈均匀红色、水肿明显。愈合后一般不留瘢痕。
②深II度:感觉迟钝,小水疱或有或无,撕去表皮,基底湿润,苍白,有出血点,水肿明显,或经其它治疗后,留有不同程度的疤痕。
③III度:局部表现为苍白、黄褐、焦黄。严重者呈焦灼状或炭化,皮肤失去弹性,拔毛不痛,有时可见Udall的栓塞的血管网。
2)纳入标准:
对于II度(浅II度、深II度)、III度烧伤的非感染性创面患者。
3)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
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药物接触过敏史患者。
1.3使用及观察方法
1)使用方法
①治疗组将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无菌烧伤油纱轻轻覆盖于创面上,用无菌纱布覆盖后包扎;对于适用暴露疗法的大面积烧伤,可只将无菌烧伤油纱轻轻的覆盖在创面上,无需包扎。
②每1-2天更换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可连续用1-3个疗程。
2)观察项目及指标
①各组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
②血常规、尿常规检查项目。
③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2、观察结果
1)疗效评定标准:
①痊愈:II度创面完全愈合,III度创面无安全愈合。
②无效:使用一个疗程,因个体因素,临床创面无明显改善。
2)结果:
①总疗效: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6)
表6两组疗效分析(例)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091
②病情与疗效关系: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病情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7)
表7两组病情与疗效关系(例)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101
③止痛起效时间比较(P<0.01)(见表8)
表8两组止痛起效时间比较(小时)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102
两组止痛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止痛效果较对照组较。
④愈合时间比较(P<0.01)(见表9)
表9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天)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103
两组烧伤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烧伤油对烧伤愈合时间较京万红明显缩短。
⑤消肿起效时间比较(P<0.01)(见表10)
表10两组消肿起效时间比较(天)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104
Figure BDA0000147948140000111
两组消肿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⑥瘢痕增生比较(P<0.01)(见表11)
A、创面愈合后皮肤光滑平坦,无瘢痕,出院后随诊无瘢痕增生。
B、创面愈合后皮肤光滑平坦,瘢痕较少,日趋消失。
C、创面愈合后初期皮肤光滑平坦,出院后复查可见瘢痕增生趋势。
D、创面愈合后即出现大量瘢痕,并有瘢痕挛缩。
表11瘢痕增生比较(例)
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的比较:治疗组瘢痕增生、挛缩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本发明所述烧伤油对抑制瘢痕增生、促进瘢痕软化与吸收有着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亦未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
本临床观察纳入观察病例200例。其中本发明所述烧伤油治疗组100例,临床治愈99例;京万红对照组临床痊愈88例。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距有显著意义。说明本发明所述烧伤油对烧伤具有明显止痛、消肿、抗渗润肤、抗菌抑菌、促进干痂形成和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和挛缩之效果,且经临床治疗证明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刺激。本发明所述烧伤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于烧伤创面治疗的外用医用功能敷料,其药源广、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价廉、疗效确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烧伤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中草药成分和香油制成:
Figure FDA0000147948130000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为:
Figure FDA0000147948130000012
Figure FDA00001479481300000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烧伤油,其特征在于:香油的用量为上述中草药用量总和重量的4-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中还包括中草药总含量的1%的冰片。
5.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烧伤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比例取用各种中药材粉碎;
步骤2:加香油与中药材粉末搅拌均匀后,加入容器封严,并用石膏绷带浸水后封闭,将容器移至地窖或置于常温中浸泡储存两个月以上,取上清油便是烧伤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为粉碎至100-150目的细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油为中草药总量的4-5倍。
8.权利要求4所述烧伤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按比例取用各种中药材粉碎;
步骤2:加香油与中药材粉末搅拌均匀;
步骤3:按比例称取冰片加入95%的乙醇中溶解,乙醇体积与冰片重以ml/g计为1∶10,将得到的冰片乙醇溶液与步骤2所得物料加入容器封严,并用石膏绷带浸水后封闭,将容器移至地窖或置于常温中浸泡储存两个月以上,取上清油便是烧伤油。
9.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
CN 201210086284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防疤消痕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579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86284 CN102579709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防疤消痕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86284 CN102579709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防疤消痕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9709A true CN102579709A (zh) 2012-07-18
CN102579709B CN102579709B (zh) 2013-08-21

Family

ID=46469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86284 Active CN102579709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防疤消痕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7970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3496A (zh) * 2013-06-17 2013-08-28 李永泉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药物组合物
CN104274729A (zh) * 2014-10-22 2015-01-14 河南中医学院 一种治疗烧伤的两面针油糊
CN104587383A (zh) * 2014-12-30 2015-05-06 高玉萍 一种治疗褥疮的药膏
CN106266600A (zh) * 2016-10-09 2017-01-04 冉德学 疤痕萎缩软化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4516A (zh) * 1997-07-07 1999-01-13 刘明锁 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348807A (zh) * 2001-11-01 2002-05-15 覃德科 一种烧伤药油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CN1353995A (zh) * 2000-11-18 2002-06-19 吴德平 一种烧伤油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456310A (zh) * 2003-03-07 2003-11-19 杜君良 含羞烧伤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468073A (zh) * 2007-12-29 2009-07-01 谭光明 一种烧伤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4516A (zh) * 1997-07-07 1999-01-13 刘明锁 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353995A (zh) * 2000-11-18 2002-06-19 吴德平 一种烧伤油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348807A (zh) * 2001-11-01 2002-05-15 覃德科 一种烧伤药油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CN1456310A (zh) * 2003-03-07 2003-11-19 杜君良 含羞烧伤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468073A (zh) * 2007-12-29 2009-07-01 谭光明 一种烧伤油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3496A (zh) * 2013-06-17 2013-08-28 李永泉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药物组合物
CN103263496B (zh) * 2013-06-17 2014-06-18 李永泉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药物组合物
CN104274729A (zh) * 2014-10-22 2015-01-14 河南中医学院 一种治疗烧伤的两面针油糊
CN104587383A (zh) * 2014-12-30 2015-05-06 高玉萍 一种治疗褥疮的药膏
CN106266600A (zh) * 2016-10-09 2017-01-04 冉德学 疤痕萎缩软化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9709B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9709B (zh) 一种防疤消痕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3878A (zh) 一种快速治疗脚气的足浴药醋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0916B (zh) 一种治疗多种烧烫伤的肌肤再生中药外用油剂
CN102283887B (zh) 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
CN103690903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等外伤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
CN103223077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6288B (zh) 一种治疗瘢痕的磁性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695A (zh) 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62C (zh) 烧伤药膏
CN105168503B (zh) 一种用于防治放射性皮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8796B (zh) 一种渗出性皮肤病用湿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6889A (zh) 一种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6772B (zh) 一种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3553B (zh) 一种创面用中药复方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7274A (zh) 一种四季火烧烫伤药
CN109331106B (zh) 用于创面修复的红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8368A (zh) 一种用于治疗外伤止血或顽固性溃疡的中药
CN104398682A (zh) 一种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0298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皮损的中药膏配方及制备方法
CN100482269C (zh) 含羞烧伤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173877A (zh) 伤口快速愈合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3910A (zh) 一种治疗毛囊炎的中药口服液
CN101623322B (zh) 一种中药烧、烫伤外用散剂及制备方法
CN104666542A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药剂
CN104161808B (zh)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药物的组合物及其药物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