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5847B - 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5847B
CN102575847B CN201080043093.6A CN201080043093A CN102575847B CN 102575847 B CN102575847 B CN 102575847B CN 201080043093 A CN201080043093 A CN 201080043093A CN 102575847 B CN102575847 B CN 102575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region
air
housing
ho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30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5847A (zh
Inventor
拉法埃尔·莫雷诺鲁埃达
鬲红民
马红娟
刘全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yde Bergemann DRYCON GmbH
Original Assignee
Clyde Bergemann DRYCO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yde Bergemann DRYCON GmbH filed Critical Clyde Bergemann DRYCON GmbH
Priority to CN2010800430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758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75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5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5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5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00Removing ash, clinker, or slag from combustion cha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00Removing ash, clinker, or slag from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J1/02Apparatus for removing ash, clinker, or slag from ash-pits, e.g. by employing trucks or conveyors, by employing suction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900/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or purifying combustion fumes; Treatment of fumes or ashes
    • F23J2900/01002Cooling of ashes from the combustion chamber by indirect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5/00Heating of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 Air Supply (AREA)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Abstract

用于对来自燃烧联合装置(4)的燃烧锅炉(3)的热材料(2)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及相应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至少如下步骤:a)从所述燃烧锅炉(3)的排料孔(10)将所述热材料(2)排入壳体(5)的捕获区域(7),在所述壳体(5)中布置有输送带(6);b)穿过所述壳体(5)中的冷却区域(8)输送所述热材料(2);c)在所述冷却区域(8)中,借助沿与所述材料(2)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冷却空气流对所述热材料(2)进行冷却;d)从与所述壳体(5)的捕获区域(7)相邻的至少一个区域移出已被加热的冷却空气流中的至少一部分;e)将所移出的冷却空气流传输到所述燃烧联合装置(4)的、传送燃烧废气的至少一个区域(12、13)。

Description

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具体用在具有至少一个燃烧锅炉的联合装置中,例如用在燃烧化石燃料的联合装置和/或垃圾焚化联合装置中。
背景技术
当将灰渣、熔渣或燃烧余渣,下文也称之为“材料”,运送出去时,一方面,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冷却来实现对热的---有时仍处于熔融状态的---材料进行受控地凝固或固化,使得特别地,在这些材料已被排出燃烧锅炉后,对这些材料进行输送或进一步处理成为可能。而且,还期望的是利用热材料中仍含有的能量,并因而提高联合装置或燃烧锅炉的总效率。
最初,认为对输送热材料而言在水浴中淬火(称为湿排放)是第一必需的。然而,为此需要大量的水,而大量的水是不容易得到的,尤其是在干旱地区。而且,所使用的水必须高费用地进行净化。因此,自90年代以来已变化至称为干排出系统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热材料放置于输送带并进一步在其上进行运送,其中对输送带上的热材料执行受控冷却。这些输送带通常设计成相对于外部环境处于包封状态,也就是说,具有防止在处理材料的过程中仍产生的燃烧气体容易地能够逸出至周围环境的壳体。而且,燃烧锅炉主要是在轻微真空的状态下工作,从而使得由材料产生的燃烧气体借助相应的抽吸作用而被吸向燃烧锅炉。
为了实现材料的充分冷却,与湿排放相比需要相对较长的材料输送距离。具体地,常提出的是一个布置在另一个后面的排出设备或输送带,灰渣粉碎器和中间料仓布置于它们之间以进一步改进冷却。然而,这些设计必须考虑到这样的事实,即:为此目的,必须正式地具有相当大的建造空间。而且,应当记住,正是因在两个输送带或冷却台之间设置灰渣粉碎器或中间料仓,针对于装置和系统的耦联的费用增加、针对于这些系统泄露密封性的特殊要求是必需的,尤其在高热力和/或动态交变应力下。而且,在冷却过程中从材料提取的能量通常不用于增加燃烧联合装置的总效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所突显的问题。具体地,给出了一种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所述方法确保热材料在比较短的输送距离上受到充分冷却并确保尽量有效地回收能量。另外,还给出了一种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装置,所述装置确保热材料在比较短的输送距离上受到充分冷却并确保尽量有效地回收能量。
借助如下所述的方法和如下所述的装置来实现这些目的。本发明还具有进一步有利的改进。需要指出的是,在文中独自列出的特征可以以任何期望的、在技术上有利的方式彼此组合并限定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而且,在说明书中更详细地论述和解释了本发明的特征,而且示出了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的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对来自燃烧联合装置的燃烧锅炉的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包括至少如下步骤:
a)从所述燃烧锅炉的排料孔将所述热材料排入壳体的捕获区域,在所述壳体中布置有输送带,
b)穿过所述壳体中的冷却区域输送所述热材料,
c)在下述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借助沿与所述材料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冷却空气流对所述热材料进行冷却:
-所述冷却区域,
-所述捕获区域,或
-所述排料孔,
d)从与所述壳体的捕获区域相邻的至少一个区域移出已被加热的冷却空气流中的至少一部分,
e)将所移出的冷却空气流传输到所述燃烧联合装置的、传送燃烧废气的至少一个区域。
根据步骤a)和步骤b),首先诸如灰渣、熔渣或燃烧余渣等的热材料被传输到壳体的捕获区域中的输送装置上,随后借助输送带而穿过冷却区域被输送到出口(输送方向)。冷却区域是壳体的如下所述区域,即冷却空气中的主要部分沿与材料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流经该区域。为了使材料穿过冷却区域所需的输送距离能够配置成尽可能地小,必需在冷却区域中尽量快地冷却热材料。为此,根据步骤c),借助沿与材料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冷却空气流而在冷却区域中对热材料进行冷却,其中,为了实现充分冷却,所需的冷却空气的容积流量必须更高,穿过壳体中的冷却区域的输送距离才可更短。
所述材料冷却后,由于因燃烧锅炉中处于真空状态,所以冷却空气流至少部分地通过燃烧锅炉中的排料孔而进入燃烧锅炉的燃烧空间(通常最大量达燃烧锅炉中的化学计量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的5%(重量百分比)),所以在燃烧锅炉中的燃烧反应不会受到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冷却空气的容积流量不能如所期望地增加。因而,化学计量燃烧在该处受到不良影响或者因所进入的冷却空气的容积流量的波动而进行复杂调节将会成为必需。
为了使热材料(例如,使用单个输送带)仍能由高容积流量的冷却空气冷却,根据步骤d),至少部分冷却空气流必须从与壳体的捕获区域相邻的区域移出,使得进入燃烧锅炉的冷却空气流不会太大。壳体的捕获区域是这样的区域,即:在所述区域内,热材料穿过燃烧锅炉的排料孔而落到输送带上。将至少部分冷却空气流从与壳体的捕获区域相邻的区域移出可在壳体上的多个部位处进行,例如,在壳体的整个周边上,以特别均匀地移除冷却空气流。
针对下述工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调节或者改变(如果适当,动态地)从与壳体的捕获区域相邻的区域移出的那部分冷却空气流:
-待冷却的热材料的量和/或温度,
-待移除的冷却空气流的温度,
-用作冷却空气的环境空气的温度,
-燃烧联合装置的不同负载状态,
-热材料的输送速度,
-与燃烧联合装置连接的热交换表面的污染程度,
-燃烧废气温度,
-冷却空气井筒和捕获区域之间的压力差,
-冷却空气井筒和排料孔之间的压力差,
-冷却空气井筒中冷却空气流的流动速度,
-捕获区域中冷却空气流的流动速度,
-排料孔中冷却空气流的流动速度。
而且,为了提高燃烧联合装置的总效率,根据步骤e),冷却空气流中已移除的部分被传输到传送燃烧废气的至少一个区域,以使得例如借助下游的热交换器来利用储存在冷却空气流中已移除的部分中的能量成为可能。然而,还可以仅将冷却空气流中已移除部分的特定部分传输到传送燃烧废气的至少一个区域,并将冷却空气流中已移除部分的其余部分(如果适当,在净化处理后)排放到大气中。
特别地,优选的是,仅在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的温度高于或者等于传送燃烧废气的区域中所传送的燃烧废气的温度时,才将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传输到传送燃烧废气的区域。如果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的温度变得低于传送燃烧废气的区域中所传送的燃烧废气的能量级别,则优选地将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传输到传送燃烧废气的另一区域,在该另一区域中所传送的燃烧废气的温度低于或等于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的温度,或者,将其传输至大气。换句话说,优选地,将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动态地、受控地和位置可变地传输到燃烧联合装置的传送燃烧废气的多个不同区域,在所述区域中,燃烧废气的温度低于或等于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的温度,或者,如果这种情形不可能发生时,则传输到大气中。
而且,被认为有利的是,将已被加热的冷却空气流中的至少一部分从这样的区域移出,即,所述区域布置在燃烧锅炉的下方、壳体的捕获区域处,并且,输送带上输送的材料经过至多5m,优选地至多3m或特别优选地至多1m的输送距离后到达所述区域。
由于冷却空气流沿与材料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以能够回收更多的能量,因为在该区域中,在热材料离开壳体的捕获区域后热材料的输送距离越短,则因对流而传递到冷却空气流的热能越大。
而且,被认为有利的是,移出大份量的冷却空气流,使得通过排料孔进入燃烧锅炉的冷却空气流的份量相当于燃烧锅炉中的化学计量燃烧所需的空气流的至多1.5%(重量百分比)、优选地为至多0.5%并且特别优选地为至多0.1%。在这种情况下,化学计量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直接供应(单独地)至燃烧锅炉。
限制进入燃烧锅炉的冷却空气流,以防止冷却空气流对在燃烧锅炉中发生的燃烧反应造成不利影响。特别地,由此而实现的是,燃料完全转化,并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废气含有低的污染物浓度。
而且,在这里所提出的方法中,被认为有利的是,已被加热的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大于通过排料孔而被传输到燃烧锅炉的部分。
结果,用于在壳体的冷却区域中对热材料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选定容积流量能够明显更高,因而,材料的冷却可在明显更短的冷却区域中进行。具体地,冷却气体中被移除的份量为经由排料孔进入燃烧锅炉的份量的倍数,例如大到至少两倍或至少四倍。如果适当,也可移除全部冷却空气(间歇地)。已被移除的冷却空气的份量例如相当于供应至壳体的冷却空气的至少80%(重量百分比)或甚至大于95%。
如果适当,还有利的是,对供应至壳体的冷却空气进行检查,以进行合适的冷却空气的流动影响和/或提取。因此,例如,可设置测量仪器以确定和/或计算所进入的和/或被抽取的冷却空气的量。这个信息或这些测量结果可供应至检查单元,然后,所述检查单元例如对致动装置进行致动(在工作过程中,具体为动态地)并设定或改变壳体中和/或冷却井筒中的冷却剂流。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对来自燃烧联合装置的燃烧锅炉的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布置于壳体中的输送带,所述壳体具有捕获区域和冷却区域,并且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出口,进一步地,所述燃烧锅炉的排料孔布置在所述壳体的捕获区域的上方,并且,所述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冷却空气井筒,所述冷却空气井筒将沿所述材料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壳体的捕获区域相邻的区域连接到所述燃烧联合装置的、传送燃烧废气的至少一个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也可(部分地)一起施行。
具体地,所述装置构成称为抽出或包封板式输送装置或类似装置的装置,所述装置的壳体与至少一个冷却空气井筒耦联。在任何情形下,所述装置是从燃烧锅炉对材料进行所谓的“干”输送的装置。具体地,“材料”的意思是指燃烧余渣,特别是灰渣,它们通过排料孔从燃烧锅炉(直接地)排放到输送带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材料的温度大约在600℃至1000℃的范围内,特别地在800℃左右的范围内。所述“燃烧锅炉”例如可以是下面列出的锅炉类型中的一类:褐煤燃烧锅炉、硬煤燃烧锅炉、垃圾燃烧锅炉。
输送带优选地以钢板输送装置的形式设计,其中布置有多个钢板,使得一块叠置于另一块,所述多个钢板以铰接方式布置成一排,并且经由(链)驱动装置或转向辊而移动。因此,特别地,可被考虑用于输送带的材料是抗冲击、耐腐蚀和耐热的钢。
所述输送带由壳体环绕。该壳体在排料孔的区域中以基本气密的方式连接至燃烧锅炉。在燃烧锅炉的排料孔下方设置有壳体的捕获区域,在该捕获区域中热材料排放到输送带上。壳体的捕获区域连接着壳体的冷却区域,借助输送带,热材料能够穿过壳体的冷却区域输送。而且,壳体具有出口,通过所述出口,能够使已被冷却的材料排出以进行进一步处理。因此冷却区域在壳体的捕获区域和出口之间延伸。
于是,特别地,所提出的装置的区别点在于它具有冷却空气井筒,所述冷却空气井筒将沿材料的输送方向与壳体的捕获区域相邻的区域连接到燃烧联合装置的传送燃烧废气的至少一个区域。所述“传送燃烧废气的区域”例如可以是燃烧锅炉的燃烧室(下文也称作炉膛空间)或位于燃烧室下游的烟气通道。需要补充的是,所述冷却空气井筒优选地连接于燃烧室的位点处,所述位点位于在燃烧锅炉(炉膛空间)内进行的燃烧的正常火焰高度的上方。而且,冷却空气井筒可以具有热绝缘(至少在一些区域中,但优选地在其整个范围上),使得当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正在冷却空气井筒中运送时,其损失的热能尽可能地小。
为防止污物粘附,例如烟灰等,冷却空气井筒可在其内部至少局部地配备有减小粘附的涂层。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所谓的纳米涂料等的涂层。
而且,通过布置在冷却空气井筒内和/或具有输送带的壳体内的至少一个流动导引表面,能够实现对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的流动路径进行引导,以防止污物粘附,尤其是在特别易被污物积聚的区域,比如拐角、边缘和具有弯曲流动路径的区域(例如弯头)。
此外,在冷却空气井筒中可设有用于(局域地)增加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的流动速度的装置,同样也是为了减少污物粘附。
由于因不同的燃烧工艺和燃烧材料而使冷却空气井筒内的污物粘附情形仍会是不能够完全避免,所以冷却空气井筒可具有清洁装置,例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用于清洁燃烧锅炉和热交换表面的那些清洁装置。
而且,在适当时,为了防止这种情形,即:夹带在冷却空气流的已移除部分中的污物颗粒被传输到传送燃烧废气的区域、并进一步污染布置在所述区域处的热交换表面,在适当时,可在冷却空气井筒中设置用于净化冷却空气流中的已移除部分的至少一个过滤器。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冷却空气井筒连接到壳体的如下所述的区域处,即:所述区域沿材料的输送方向距离捕获区域(或燃烧锅炉的排料孔)至多5m、优选地至多3m或特别优选地至多1m,并且/或者所述区域优选地定位在壳体的、在其中热材料的输送方向沿基本水平方向延伸的区域处。借助该构造能够实现特别高的能量回收,因为冷却空气的能量含量更高,即冷却空气与输送带上的热材料接触更久或者说冷却空气沿捕获区域方向流动得更远。
而且,冷却空气井筒可同时安装在壳体上的多个位点处,所述多个位点例如采用圆的形式以规则间距位于壳体的整个周边上,以便特别均匀地移除冷却空气。此外,还可设置多个冷却空气井筒,所述冷却空气井筒在沿着热材料的输送方向的不同区域中连接至壳体,使得能够选择性地移除具有不同能量级别的冷却空气。而且,诸如叶片等的流动导引表面可布置在输送带的壳体中、位于冷却空气井筒的区域处,以将冷却空气流传输到冷却空气井筒。
还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冷却空气井筒具有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对已移除的冷却空气至燃烧联合装置的、传送燃烧废气的至少一个下述区域的传输进行引导:
-燃烧室,
-烟气通道。
根据进一步有利的实施方式,在壳体的出口的区域中或者在单独的冷却空气入口的区域中设置用于供应流向输送带的冷却区域的气流的空气供应装置。由此能够对流入壳体中的冷却空气流进行引导控制。优选的是,在这里仅使用无源装置,并因此而在别处(单独)提供经由锅炉和/或抽吸设备而实现的冷却空气的抽吸。然而,如果适当,空气供应装置还可包括多个(可调节的)阀、鼓风机和类似装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发展形式中,冷却空气井筒具有用于所述冷却空气的输送设备。所述输送设备使得能够受控地从壳体移出一部分冷却空气。所述输送设备可设计成具有至少一个(可调节的)阀和/或具有抽吸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和技术背景。需要指出的是,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设计变化形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适合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装置的设计变化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具有燃烧锅炉3的燃烧联合装置4的装置1,所述燃烧锅炉3具有燃烧室12并连接有烟气通道13,所述烟气通道13将燃烧过程中在燃烧室12下面的炉膛空间24中产生的烟气传送到热交换器15和电过滤器23。在炉膛空间24的下面设置有与壳体5基本上气密性地连接的排料孔10。热的材料2通过排料孔10落入壳体5的捕获区域7中。在该捕获区域7中,热的材料2由布置在壳体5中的单个输送带6搜集。
该输送带6自捕获区域7延伸远达壳体5的出口9。在出口9和捕获区域7之间设置冷却区域8,通过所述冷却区域8,输送带6将热的材料自壳体5的捕获区域7输送到壳体5的出口9。在这里,输送带6由马达14驱动。而且,壳体5在出口9的附近具有单独的冷却空气入口16(或多个所述单独的冷却空气入口16),所述冷却空气入口16与风扇17耦联(仅仅为任选地)。冷却空气流(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为箭头)自周围环境通过该冷却空气入口16流入壳体5中。所述冷却空气流按照逆流原理,在冷却区域8中冷却热的材料2,结果冷却空气流同时被加热。
在紧邻捕获区域7的附近,冷却区域8接连有冷却空气井筒11。借助图中综合地示出的该冷却空气井筒11,部分冷却空气流移出壳体5。所示的冷却空气井筒11的综合系统在壳体5的捕获区域7的附近具有仅一个进口和多个排出口,所述多个排出口能够可变地(单个/组合)连向燃烧联合装置的传送废气的多个不同区域。该部分冷却空气流例如可相当于燃烧锅炉3中的化学计量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的0.5%至2%。由于冷却空气流最终部分地移出壳体5,因此能够限制通过排料孔10进入燃烧锅炉3的燃烧室12的冷却空气量。同时,与已知联合装置相比,能增加所提供的冷却空气流,使得借助仅一个输送带6而对材料2进行受控(完全)的冷却/凝固成为可能。
为了能够控制所移出的冷却空气的份量,冷却空气井筒11具有抽吸设备18。然后冷却空气经由冷却空气井筒11传输到燃烧室12的传送燃烧废气的区域并传输到烟气通道13的多个不同区域。借助用于对所移出的冷却空气的传输进行引导的第一装置19、第二装置20、第三装置21和第四装置22而可以对所移出的冷却空气传输到这些区域进行控制。
整个装置1当然还可以修改,以改变冷却空气的移除;例如,可使用(通向燃烧空间12、通至燃烧锅炉3的空烟道25、通至烟气通道13的位于热交换器15的上游/下游的部分的)单个和/或多个单独的冷却空气井筒11。
附图标记列表
1-装置
2-热材料
3-燃烧锅炉
4-燃烧联合装置
5-壳体
6-输送带
7-捕获区域
8-冷却区域
9-出口
10-排料孔
11-冷却空气井筒
12-燃烧室
13-烟气通道
14-马达
15-热交换器
16-冷却气体入口
17-空气供应装置
18-抽吸设备
19-用于对已移除的冷却气体的路径进行引导的第一装置
20-用于对已移除的冷却气体的路径进行引导的第二装置
21-用于对已移除的冷却气体的路径进行引导的第三装置
22-用于对已移除的冷却气体的路径进行引导的第四装置
23-电过滤器
24-炉膛空间
25-空烟道

Claims (9)

1.一种用于对来自燃烧联合装置(4)的燃烧锅炉(3)的热材料(2)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a)从所述燃烧锅炉(3)的排料口(10)将所述热材料(2)排入壳体(5)的捕获区域(7),在所述壳体(5)中布置有输送带(6),
b)经由所述壳体(5)中的冷却区域(8)输送所述热材料(2),
c)在下述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借助沿与所述热材料(2)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冷却空气流对所述热材料(2)进行冷却:
-所述冷却区域(8),
-所述捕获区域(7),或
-所述排料口(10),
其中,在工作过程中所述冷却空气流能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排料口(10)而进入所述燃烧锅炉(3),
d)沿所述热材料(2)的输送方向从与所述壳体(5)的捕获区域(7)相邻的至少一个区域移出已被加热的冷却空气流中的至少一部分,
e)通过冷却空气井筒(11)将所移出的冷却空气流传输到所述燃烧联合装置(4)的传送燃烧废气的至少一个区域(12、13),所述冷却空气井筒(11)具有多个排出口,所述多个排出口能够可变地连向所述燃烧联合装置(4)的不同的区域(12、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已被加热的冷却空气流中的至少一部分从如下区域被移出:所述区域与所述壳体(5)的捕获区域(7)相邻,并且在所述输送带(6)上输送的所述热材料(2)在经过至多5m的输送距离后到达所述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移出大部分的冷却空气流,使得通过所述排料口(10)进入所述燃烧锅炉(3)的那部分冷却空气流相当于所述燃烧锅炉(3)中的化学计量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的至多1.5%。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已被加热的冷却空气流中被移出的部分大于通过所述排料口(10)被传输到所述燃烧锅炉(3)的部分。
5.一种用于对来自燃烧联合装置(4)的燃烧锅炉(3)的热材料(2)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装置(1),所述装置(1)具有布置于壳体(5)中的输送带(6),所述壳体(5)具有捕获区域(7)和冷却区域(8),并且所述壳体(5)具有至少一个出口(9),进一步地,所述燃烧锅炉(3)的排料口(10)布置在所述壳体(5)的捕获区域(7)的上方,其中,在工作过程中,冷却空气流能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排料口(10)进入所述燃烧锅炉(3),并且,所述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冷却空气井筒(11),所述冷却空气井筒(11)将沿所述热材料(2)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壳体(5)的捕获区域(7)相邻的区域连接到所述燃烧联合装置(4)的传送燃烧废气的至少一个区域(12、13),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冷却空气井筒(11)包括多个排出口,所述多个排出口能够可变地连向所述燃烧联合装置(4)的不同的区域(12、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1),所述冷却空气井筒(11)连接到所述壳体(5)的沿所述热材料(2)的输送方向距离所述捕获区域(7)至多5m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1),所述至少一个冷却空气井筒(11)具有第一装置(19)、第二装置(20)、第三装置(21)和第四装置(22),所述第一装置(19)、所述第二装置(20)、所述第三装置(21)和所述第四装置(22)将所移出的冷却空气引导传输至所述燃烧联合装置(4)的传送燃烧废气的至少一个下述区域(12、13):
-燃烧室(12),
-烟气通道(13)。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1),其中,在所述壳体(5)的出口(9)的区域中或者在单独的冷却空气入口(16)的区域中设置用于供应流向所述输送带(6)的冷却区域(8)的气流的空气供应装置(17)。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1),所述冷却空气井筒(11)具有用于所述冷却空气的输送设备(18)。
CN201080043093.6A 2009-09-29 2010-09-28 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5758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80043093.6A CN102575847B (zh) 2009-09-29 2010-09-28 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85662 2009-09-29
CN2009101785662A CN102032583A (zh) 2009-09-29 2009-09-29 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CN200910178566.2 2009-09-29
CN201080043093.6A CN102575847B (zh) 2009-09-29 2010-09-28 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PCT/EP2010/064336 WO2011039165A1 (en) 2009-09-29 2010-09-2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conveyance, cooling and energy recuperation of hot materi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5847A CN102575847A (zh) 2012-07-11
CN102575847B true CN102575847B (zh) 2015-08-05

Family

ID=435311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85662A Pending CN102032583A (zh) 2009-09-29 2009-09-29 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CN201080043093.6A Active CN102575847B (zh) 2009-09-29 2010-09-28 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85662A Pending CN102032583A (zh) 2009-09-29 2009-09-29 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66431B2 (zh)
EP (1) EP2483600B1 (zh)
CN (2) CN102032583A (zh)
IN (1) IN2012DN02498A (zh)
WO (1) WO20110391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8469B (zh) * 2013-08-07 2015-09-02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省煤器飞灰分离输送系统
CN103939924B (zh) * 2014-03-05 2018-05-11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干渣冷却风量智能控制系统
CN107741021B (zh) * 2017-10-31 2019-07-23 史震伟 一种风冷干渣机炉渣显热回用系统
CN108787694B (zh) * 2018-04-11 2024-02-09 方明环保科技(漳州)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含油物料处理设备
CN110285422B (zh) * 2019-07-09 2020-02-04 平庆义 一种可控温的垃圾处理装置
CN111649347A (zh) * 2020-06-19 2020-09-1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解耦燃煤热风炉的环保自动排渣装置
CN112444134A (zh) * 2020-10-19 2021-03-05 雷波凯瑞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黄磷炉渣烟气收集及其余热利用的设备
CN115212711B (zh) * 2022-09-20 2022-12-06 山东金科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砂船载设备烟气处理装置
CN116895874B (zh) * 2023-09-11 2024-02-2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预冷设备、电芯冷却方法及电池生产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16C (zh) * 1995-06-19 2002-10-09 马加莱狄研究与专利公司 松散物料的输送、冷却装置
CN1306213C (zh) * 2002-02-21 2007-03-21 马加莱狄研究与专利公司 采用配备有带孔的翼板的传动带的松散料的分离冷却器
WO2009104212A1 (en) * 2008-02-22 2009-08-27 Magaldi Industrie S.R.L. Extraction and air/water cooling system for large quantities of heavy ashes also with high level of unburnt matter
US20100206203A1 (en) * 2007-05-21 2010-08-19 Mario Magaldi System for dry extracting/cooling heterogeneous material ashes with control of the air inlet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0920A (en) * 1969-05-05 1970-12-29 Huettenwerk Oberhausen Ag Fluidized bed
US4723494A (en) * 1987-01-12 1988-02-09 Anclif Equities Inc. Incinerator discharge systems
US4765256A (en) * 1987-11-18 1988-08-23 New Hampshire Flakeboard, Inc. Reinjection gasifier
DE19857155A1 (de) * 1997-12-16 1999-06-17 Alstom Energy Syst Gmbh Anlage zur Verbrennung von fossilem Brennstoff und Biostoff oder Abfall
DE102010024020B4 (de) * 2010-06-16 2019-08-01 Clyde Bergemann Drycon Gmbh Fördermittel und Verfahren zum Fördern von heißem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16C (zh) * 1995-06-19 2002-10-09 马加莱狄研究与专利公司 松散物料的输送、冷却装置
CN1306213C (zh) * 2002-02-21 2007-03-21 马加莱狄研究与专利公司 采用配备有带孔的翼板的传动带的松散料的分离冷却器
US20100206203A1 (en) * 2007-05-21 2010-08-19 Mario Magaldi System for dry extracting/cooling heterogeneous material ashes with control of the air inlet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WO2009104212A1 (en) * 2008-02-22 2009-08-27 Magaldi Industrie S.R.L. Extraction and air/water cooling system for large quantities of heavy ashes also with high level of unburnt mat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39165A1 (en) 2011-04-07
US9366431B2 (en) 2016-06-14
US20120276486A1 (en) 2012-11-01
CN102032583A (zh) 2011-04-27
IN2012DN02498A (zh) 2015-08-28
CN102575847A (zh) 2012-07-11
EP2483600A1 (en) 2012-08-08
EP2483600B1 (en) 201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5847B (zh) 用于对热材料进行输送、冷却和能量回收的方法和装置
US20100170425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the dry extraction of heavy ashes from boilers
CN100999670B (zh) 一种捣固焦炉侧装煤用消烟除尘方法及消烟除尘车
KR20080086531A (ko) 소결 기계에서의 소결을 위한 프로세스
CN100594334C (zh) 加燃料机式焚烧炉及其运行方法
US20100206203A1 (en) System for dry extracting/cooling heterogeneous material ashes with control of the air inlet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CN103003632A (zh) 燃烧系统
CN107365040A (zh) 一种出渣热干化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JP2009510384A (ja) 高電気効率及び改善されたスラグ品質で燃焼排ガスから蒸気を発生させるボイラ
JP2006242490A (ja) ストーカ式焼却炉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KR101346218B1 (ko) 내열성 및 내마모성이 우수한 화격자를 구비한 보일러
JP5539598B2 (ja) 総ボイラー効率を高めながら重灰を冷却及び抽出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7687639A (zh) 节能型废弃物燃烧余热回收装置
US10001277B2 (en) Method for conveying impurities in pressurized fluidized bed incinerator system
US20140083339A1 (en) Incinerator having afterburner grate
CN114636159A (zh) 机械式炉排炉垃圾焚烧设备及方法
CN101737787B (zh) 一种用在高温下铬渣解毒的罐式煅烧炉
CN105603212A (zh) 再生铝废气循环净化系统
CN219342066U (zh) 一种干熄焦装置和干熄焦系统
CN102466229B (zh) 将废弃物的热分解气体导入水泥分解炉的废弃物处理设备
US7077888B2 (en) Device for separating dust from flue gases from combustion plants, especially solid fuel combustion plants
JP5535506B2 (ja) ストーカ式焼却炉のノズル清掃装置
RU2298132C1 (ru) Вихревая топка
KR20090046945A (ko) 보일러로부터 중회분 건조 추출을 위한 냉각 시스템
JP2004181320A (ja) ばいじん回収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