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5399A - 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5399A
CN102575399A CN2010800433864A CN201080043386A CN102575399A CN 102575399 A CN102575399 A CN 102575399A CN 2010800433864 A CN2010800433864 A CN 2010800433864A CN 201080043386 A CN201080043386 A CN 201080043386A CN 102575399 A CN102575399 A CN 102575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onwoven fabric
staple fibre
protrus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33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植松克裕
合田裕树
水谷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75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53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otherwise than in a plane, e.g. in a tubular wa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57Parallel ribs and/or gro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使透液性的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通气性提高,该无纺布在表面形成有向一个方向相互并行地延伸的隆起部和沟槽部。在由热塑性合成纤维形成的短纤维(2)彼此熔接的无纺布(1)的表面(3),形成朝纵向相互并行地延伸的隆起部(6)和沟槽部(7)。在隆起部(6)的横向(B)的剖面中,隆起部(6)包括短纤维(2)的集合状态为密的两侧方部分(22、23)和位于两侧方部分(22、23)之间且短纤维(2)的集合状态为疏的中央部分(21)。在中央部分(21)的短纤维(2)中,含有在隆起部(6)的顶部(12)连结两侧方部分(22、23)的短纤维(2a)。在本发明中也公开了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的是涉及适于作为一次性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等一次性体液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表面片使用的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具有在用于一次性体液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表面片之一,熟知有由热塑性合成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另外,众所周知,为了减少体液吸收性物品的穿用者的皮肤与表面片的接触面积来使表面片给予皮肤的湿润感变轻微,把在表面形成有凹条部和凸条部的无纺布作为表面片使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03021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述的无纺布之一中,在与皮肤接触的表面,形成有向一个方向相互并行地延伸的多条隆起部、和在相邻的隆起部彼此之间向该一个方向延伸的多条沟槽部。该无纺布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即:将在机械方向和交叉方向上单位面积重量相同的纤维网载置到通气性的传送带上并使其向机械方向行进,从在交叉方向隔开所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喷嘴对该纤维网喷吹被加热的喷射空气。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302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无纺布中,在向机械方向行进的纤维网之中,在位于喷嘴正下方的部分形成沟槽部,在位于喷嘴与喷嘴之间的部分形成隆起部。该隆起部通过由喷射空气的作用使处在应该成为沟槽部的部分的纤维向交叉方向移动并集聚在喷嘴与喷嘴之间而形成。在这样的隆起部中,一般难以得到无纺布厚度方向的高通气性。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对在表面形成有向一个方向相互并行地延伸的隆起部和沟槽部的透液性的无纺布进行改进,以便提高厚度方向的通气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包含涉及无纺布的第一发明和涉及该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发明。
作为上述第一发明的对象是一种无纺布,该无纺布的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短纤维彼此熔接,该无纺布具有相互正交的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并在上述厚度方向具有表面和作为其相反面的背面,在上述表面,形成有向上述纵向相互并行地延伸且在上述横向以反复起伏的方式交替排列的隆起部和沟槽部。
在该无纺布中,第一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隆起部在上述横向的剖面中包括:上述短纤维的集合状态为密的两侧方部分,和位于上述两侧方部分之间且上述短纤维的集合状态为疏的中央部分;在上述中央部分的上述短纤维中,包含在上述隆起部的顶部向上述横向延伸并连结上述两侧方部分的短纤维。
在第一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无纺布在把上述背面作为下侧地放置于水平面置时,上述两侧方部分的上述表面离开上述水平面的高度处在1~5mm的范围,上述沟槽部的上述表面离开上述水平面的高度处在0.1~2mm的范围,上述沟槽部的上述表面位于比上述两侧方部分的上述高度低的位置。
在第一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在当对放置于上述水平面的上述无纺布从上述表面的一侧经由平滑的板施加了3gf/cm2负荷时的上述隆起部中,通过上述中央部分的垂线(Y1)与上述短纤维交叉的交叉数(N1),比分别通过上述两侧方部分的各个垂线(Y2、Y3)与上述短纤维交叉的交叉数(N2、N3)都小。
上述第二发明的对象是涉及第一发明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这样的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即,
(a)把由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短纤维形成并具有表面和背面的纤维网载置到通气性的支承台上,从上述支承台的下方对上述纤维网作用抽吸的同时使该纤维网向机械方向行进,从在与上述机械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向上述纤维网的上述表面喷吹被加热的第一喷射空气,得到在上述纤维网的上述表面形成出在上述交叉方向交替排列且向上述机械方向相互并行地延伸的多条第一隆起部和第一沟槽部的第一加工纤维网;
(b)从在上述交叉方向隔开所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分别对在上述机械方向行进的上述第一加工纤维网的各个上述第一隆起部的上述表面喷吹被加热的第二喷射空气,得到第二加工纤维网,该第二加工纤维网形成有向上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隆起部和位于上述第二隆起部彼此之间并向上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沟槽部,该第二隆起部在上述交叉方向的剖面中包括:上述短纤维的集合状态为密的两侧方部分,和处在上述两侧方部分之间且上述短纤维的集合状态比上述两侧方部分疏的中央部分;以及
(c)对上述第二加工纤维网进行热处理,使上述短纤维彼此熔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无纺布,由于向一个方向相互并行地延伸的隆起部其剖面由两侧方部分和中间部分形成,短纤维的集合状态在两侧方部分为密而在中间部分为疏,所以,即使是包括隆起部的无纺布也可以获得良好的通气性。另外,由于两侧方部分的隆起部彼此由位于中间部分并向横向延伸的短纤维连结,所以,该无纺布的表面光滑,皮肤触感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处于斜视状态的无纺布的照片。
图2是图1的无纺布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无纺布的交叉方向剖面的照片。
图4是表示无纺布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图。
图5是图4的V-V线向视图。
图6是图4的VI-VI线向视图。
图7是表示在隆起部形成中央部分和两侧方部分的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如以下所示。
在图1、2中,图1是无纺布1的立体图(照片),图2是示意性表示该无纺布1的图。无纺布1由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短纤维2形成,具有表面3和作为其相反面的背面4,相互正交的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在图中由双头箭头A、B、C表示。在表面3形成有相互并行地向纵向A延伸的多条隆起部6和多条沟槽部7,这些隆起部6和沟槽部7向横向B交替排列。背面4形成为大体平坦。在图2中也表示了这样的无纺布1的横向B的剖面8、即横过隆起部6和沟槽部7地延伸的剖面8。
图3是把图1的无纺布1的剖面8(参照图2)的一部分放大到30倍进行表示的照片。在此,图3的无纺布1把其背面4的一侧放置于水平的面H上,在表面3的一侧,放置在横向B具有跨过多个沟槽部7的尺寸的丙烯树脂制的平板9和重物(未图示),进行调整使得相对于无纺布1的负荷为3gf/cm2。在图中,无纺布1的隆起部6是由丙烯树脂板9和面H夹着的部分,隆起部6的顶部12是与丙烯树脂板9接触的部分和接近该丙烯树脂板9的部分。这些丙烯树脂板9与面H之间的距离是隆起部6处的无纺布1的厚度T,该厚度T处在1~5mm的范围。在理想的无纺布1的隆起部6彼此之间,厚度T大体一样,丙烯树脂板9与面H在实质意义上是处于平行的关系。在本发明中,把隆起部6的厚度T称为无纺布1的厚度T或隆起部6高度T。
在本发明的无纺布1中,如图3所表明的那样,在隆起部6中包括:在横向B的中央、短纤维2的分布状态为疏的中央部分21,和分别处在横向B的两侧、短纤维2的分布状态为比中央部分21密的侧方部分22、23。为了比较短纤维2的分布状态是疏还是密,如下进行。即是,在隆起部6与丙烯树脂板9接触的部位之中,在各侧方部分22、23所含的成为交叉方向CD两端的各部位,分别划出与水平的面H正交的第二、第三垂线Y2、Y3,在中央部分21所含的成为第二垂线Y2和第三垂线Y3的中点的部位,划出与面H正交的第一垂线Y1。然后,如以下所述,对这些第一、第二、第三垂线Y1、Y2、Y3分别求出与其交叉的短纤维2的数量、即交叉数N1、N2、N3,由该交叉数的多少来判断是疏还是密。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纺布1的交叉数N2、N3比交叉数N1大。在形成这样的中央部分21的短纤维2中,含有在隆起部6的顶部12连结侧方部分22和23地向横向B延伸的短纤维2a。顺便提及,第二、第三垂线Y2、Y3处的水平的面H与丙烯树脂板9之间的尺寸是无纺布1的厚度T。
无纺布1的沟槽部7在图2中处于相邻的隆起部6和隆起部6之间,是无纺布1的表面3远离丙烯树脂板9而不与丙烯树脂板9接触、比隆起部6的高度T低的部分。沟槽部7处的无纺布1的厚度t是沟槽部7的底部26与面H之间的距离,理想的无纺布1的厚度t处在0.1~2mm的范围,且比隆起部6处的厚度T至少小0.5mm。另外,在理想的无纺布1中,相邻的隆起部6与6的第一垂线Y1彼此之间的距离处在2~6mm的范围,在该距离之中沟槽部7的宽度所占的尺寸处在0.4~2mm的范围,第一垂线Y1彼此之间的距离与沟槽部7的宽度的尺寸差、即隆起部6的宽度,比沟槽部7的宽度至少大1.5mm。
在无纺布1中,对于短纤维2,按单位面积重量20~80g/m2的范围,使用纤细度为1.0~8dtex、更理想的是为2.2~4dtex、纤维长度为5~75mm、更理想的是25~51mm的短纤维。另外,对于短纤维2,也可以按混合了纤细度不同的短纤维或纤维长度不同的短纤维的状态加以使用。对于形成短纤维2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可以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尼龙、聚酯等。另外,对于短纤维2,可以使用由多种这些合成树脂形成的复合纤维。作为复合纤维,可以使用作为芯鞘型的同芯或偏芯的复合纤维,另外还可以使用并置型的复合纤维。为了使无纺布1在其被使用时容易维持关于隆起部6、沟槽部7的如图示例那样的形状,短纤维2彼此相互熔接是理想的。
对于这样形成的无纺布1,例如在其作为一次性尿布中的覆盖体液吸收性芯材的透液性表面片被使用时,在无纺布1的表面3中,主要是隆起部6的顶部12与该尿布的穿用者的皮肤接触,另一方面,沟槽部7不与皮肤接触,在皮肤与沟槽部7之间产生可减轻相对穿用者的湿润感的通气性好的间隙。另外,即使在该尿布的芯材作用体压而使得由芯材吸收的体液向皮肤逆流,该体液也会滞留在沟槽部7而不容易弄湿皮肤。
另外,在无纺布1中,不仅在具有远小于隆起部6的厚度T的值的厚度t的沟槽部7体液可向芯材快速透过,而且在隆起部6对于短纤维2的分布状态为疏且交叉数N1小的中央部分21体液也可以快速透过。而且,隆起部6的两侧方部分22、23成为短纤维2的分布状态为密、即是交叉数N2、N3大的难以产生变形的部分,能够在尿布穿用中保持中间部分21的形状。中间部分21的短纤维2之中的短纤维2a,通过在隆起部6的顶部12将两侧方部分22、23连结地延伸,在皮肤接触顶部12时,尽管中间部分21是接近中空的状态,皮肤也不会感觉到那是两侧方部分22与23之间的间隙,可以感觉到表面3在顶部12的整体上是光滑的。即是,无纺布1的隆起部6处于被分成为形成两侧方部分22、23的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部23这两个部分的状态,而且处于这些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部由短纤维2a连结在一起的状态,由此,可改进通气性、透液性,且皮肤触感是光滑的。
图4是例示无纺布1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图,在该工序中含有:载置厚度大体相同的梳理纤维网100并使其向机械方向MD行进的环形带200的一部分;对该纤维网100进行一次处理的第一工序901;对进行了一次处理的第一加工纤维网100a进行二次处理的第二工序902;用于对进行了二次处理的第二加工纤维网100b进行热处理的第三工序903。传送带200是通气性的,使用开口程度例如为30网眼以上的网式传送带,从传送带200的下方作用朝向纤维网100的抽吸。纤维网100经过第一、第二、第三工序901、902、903成为无纺布1,其通过使短纤维2的集合体经过梳理机(未图示)而得到。在图示的工序中,作为短纤维2,例如使用以聚酯为芯、以聚乙烯为鞘的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其纤细度为2.5dtex,纤维长度为51mm。在纤维网100中,使用例如按40g/m2的比例含有该短纤维2的梳理纤维网。第一工序901包括横过传送带200地沿与机械方向MD正交的交叉方向CD以所需间距P1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911(参照图5)。从第一喷嘴911对纤维网100喷吹第一喷射空气921,由纤维网100得到第一加工纤维网100a。第二工序902包括沿交叉方向CD以所需间距P2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912(参照图5、6)。从第二喷嘴912对经过第一工序901的第一加工纤维网100a喷吹第二喷射空气922,得到第二加工纤维网100b。第三工序903包括使所需温度的热风进行循环的热处理室916,对经过第二工序902的第二加工纤维网100b进行热处理,得到无纺布1。图4中的机械方向MD和交叉方向CD分别是与图1、2中的纵向A和横向B一致的方向。
图5是图4的V-V线向视图,表示沿交叉方向CD排列的第一喷嘴911和接受了第一喷射空气921的作用的第一加工纤维网100a的剖面形状,此外还表示传送带200、设于传送带200正下方的第一抽吸盒917等。对进入图4的第一工序901的纤维网100从其上方喷吹第一喷射空气921。在接受了第一喷射空气921的作用的纤维网100中,位于第一喷嘴911正下方的短纤维2向交叉方向CD的两侧以大体相等的比例移动。其结果,在纤维网100的表面103,在位于第一喷嘴911正下方的部分形成一次沟槽部317,在位于相邻的第一喷嘴911彼此之间的部分形成一次隆起部316,纤维网100成为第一加工纤维网100a。第一喷射空气921被加热到一次隆起部316和一次沟槽部317中的短纤维2可在相互交叉的部位中的若干处相互进行熔接的温度。在短纤维2是以聚酯为芯、以聚乙烯为鞘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第一喷射空气921被加热到110~190℃。
图6是图4的VI-VI线向视图,表示沿交叉方向CD排列的第二喷嘴912和接受了第二喷射空气922的作用的第二加工纤维网100b的剖面形状,此外还表示传送带200、设于传送带200正下方的第二抽吸盒918等。对进入图4的第二工序902的第一加工纤维网100a从其上方喷吹第二喷射空气922。第二喷嘴912的间距P2的值与第一喷嘴911的间距P1的值相同。在此,第二喷嘴912相对于第一喷嘴911向交叉方向CD偏移间距P1的1/2。即是,第二喷嘴912和第二喷射空气922如图5中虚线所示,位于相邻的第一喷嘴911彼此之间的中央。通过将这样的第二喷射空气922喷射到第一加工纤维网100a的一次隆起部316的交叉方向CD的中央部分,起到重新配置一次隆起部316和一次沟槽部317中的短纤维2的作用。其结果,在第二工序902中的第二加工纤维网100b中,在原为一次沟槽部317之处形成二次隆起部326,在原为一次隆起部316之处形成二次沟槽部327。二次隆起部326在交叉方向CD含有:短纤维2的分布状态为疏的中央部分321,和位于中央部分321的两侧、短纤维2的分布状态为密的侧方部分322、323。第二喷射空气922被加热到二次隆起部326和二次沟槽部327中的短纤维2彼此可在相互的交叉部位的若干处相互进行熔接的温度。例如,与第一喷射空气921同样被加热到110~190℃。另外,在本发明中,有时将图5、6的一次隆起部316、一次沟槽部317、二次隆起部326及二次沟槽部327分别改称为第一隆起部316、第一沟槽部317、第二隆起部326及第二沟槽部327。
在第二工序902中处于这样状态的第二加工纤维网100b进入设于第三工序903的热处理室916。热处理室916是用于使从第二工序912出来的第二加工纤维网100b的形状进一步稳定的设备,热处理室916的热风温度和第二加工纤维网100b的滞留时间被设定成短纤维2彼此可进一步在多个交叉部位熔接。在短纤维2为以聚酯为芯、以聚乙烯为鞘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的第二加工纤维网100b,作为一例,可以在使138℃的热风以0.7m/sec的风速循环的热处理室916中滞留10秒钟。
这样由第一、第二、第三工序911、912、913进行处理的纤维网100可以作为无纺布1使用。第二加工纤维网100b中的二次隆起部326和二次沟槽部327成为无纺布1的隆起部6和沟槽部7,二次隆起部326中的中央部分321和侧方部分322、323成为无纺布1中的中央部分21和侧方部分22、23。
图7是示意性表示从纤维网100形成无纺布1中的隆起部6的中央部分21和两侧方部分22、23的机构的图。对本发明者来说,虽不能准确确认该机构,但从对后述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观察结果可以进行大体如下推定。即是,在第一工序901中向纤维网100喷吹第一喷射空气911得到的产物是具有一次隆起部316和一次沟槽部317的第一加工纤维网100a,在一次沟槽部317存在短纤维2中的短纤维2c。相对于第一加工纤维网100a的背面4,在交叉方向CD,在一次隆起部316的中央部位标注三角形的记号401,在平缓部位标注矩形的记号402。当在图4的第二工序902中向一次隆起部316喷吹第二喷射空气912时,第一加工纤维网100a变化成具有二次隆起部326和二次沟槽部327的第二加工纤维网100b。在该二次隆起部326中,处于短纤维2c在交叉方向CD的中央的顶部12聚集变多、它们成为短纤维2a(参照图3)的倾向。另外,处于记号401和记号402移动到图示位置的倾向。
实施例
[实施例1~3]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纺布中的短纤维,是以聚酯作为芯、以聚乙烯作为鞘的同芯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使用纤细度为2.6dtex、纤维长度为51mm的类型,把由该短纤维形成的单位面积重量30g/m2的梳理纤维网载置到图4的工序中的通气性的传送带上,以10m/min的速度使其沿机械方向行进。对于图4的第一、第二工序的第一、第二喷嘴,使用孔径为1.0mm的类型,将交叉方向的第一、第二喷嘴的间距设定为4mm,将第一、第二喷射空气的温度和风量的设定成如表1所示,在第三工序的热处理室中使138℃的热风以0.7m/sec的风速循环的同时使纤维网滞留10秒钟来进行热处理,从而得到实施例1~3的无纺布。这些无纺布具有图2、3所例示的隆起部6和沟槽部7,隆起部6包括中央部分21和侧方部分22、23。对于各无纺布,厚度、单位面积重量、比容积、中央部分处的纤维的交叉数、侧方部分处的纤维的交叉数、中央部分与侧方部分处的纤维交叉数之比、人工尿透过速度、表面平滑度及通气性的各个项目,将根据后述的条件进行测定,其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1]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纤维网相同的纤维网。在此,在图4的工序中,省略依靠第二工序的处理,进行依靠第一工序和第三工序的处理,得到比较例1的无纺布。在该无纺布中形成有隆起部和沟槽部,但在该隆起部并没有形成本发明的中央部分和侧方部分。比较例1的第一工序条件如表1所示。对于所得到的无纺布,测定与实施例的无纺布同样的项目,其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纤维网相同的纤维网。在此,如表1所示省略依靠第一、第二工序的处理,只进行依靠第三工序的处理,得到比较例2的无纺布。该无纺布没有隆起部和沟槽部,厚度大体相同。对于所得到的无纺布,测定与实施例的无纺布同样的项目,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148052200000101
[表2]
  样本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比较例2
  厚度(mm)   1.35   1.43   1.41   1.42   1.62
  单位面积重量(g/m2)   31.8   31.2   31.2   32.3   31.8
  比容积(cc/g)   42.6   45.9   45.1   44.0   50.9
  中央部分交叉数N1   14   15   9   28
  侧方部分交叉数N2   19   22   18   25
  侧方部分交叉数N3   20   20   19   28
  N1/N2   74%   68%   50%   112%
  N1/N3   70%   75%   47%   100%
  人工尿透过速度(秒)   1.55   1.30   1.05   1.92   3.32
  表面平滑度(MMD)   0.0108   0.0098   0.0109   0.0099   0.0109
  通气阻力值   0.0091   0.0089   0.0054   0.0115   0.0156
[评价项目和测定条件]
对实施例1~3的无纺布和比较例1~3的无纺布采用的评价项目和各项目的测定条件如以下所示。
1.厚度:
向置于水平面的100×100mm的无纺布载置直径为4.4cm、重量为41.5g的圆盘,在无纺布上施加3gf/cm2的面压,使千分表的接触子与该圆盘接触,测定厚度。求出其厚度与圆盘厚度之差。求出关于10片无纺布的该差的平均值,作为无纺布的厚度T(mm)。
2.单位面积重量:
由电子天平称量100×100mm的无纺布,求出关于10片无纺布的重量的平均值w(g)。由该平均值w,用下式求出单位面积重量W(g/m2)。
单位面积重量W(g/m2)=w(g)×100
3.比容积:
由厚度T和单位面积重量W,用下式计算比容积。
比容积(cc/g)=厚度T(mm)/单位面积重量W(g/m2)×1000
4.隆起部的中央部分和侧方部分处的纤维的交叉数:
(1)使用Kokuyo切断刀HA-7NB(商品名)用的标准可换刀HA-100B,在与形成于无纺布的隆起部的延伸方向(机械方向)正交的方向(交叉方向)切断该无纺布,制作与该交叉方向平行的观察用剖面。
(2)把制出剖面的无纺布置于水平面,在无纺布表面使用在横向B跨多个沟槽部7的尺寸的平板(未图示),对无纺布施加3gf/cm2的负荷。
(3)用电子显微镜(Keyence公司实时表面观看显微镜VE-7800)观察具有施加了该负荷时的厚度的无纺布的剖面,摄制30倍的放大照片。
(4)在该放大照片中,在无纺布的表面与平滑的板接触的部位之中,在成为交叉方向两端的各部位分别划出与水平面正交的垂线Y2、Y3。另外,划出经过垂线Y2与垂线Y3之间的中点与水平面正交的垂线Y1(参照图3)
(5)对于各垂线Y1、Y2、Y3,统计短纤维交叉的数量(交叉数)。把垂线Y1与短纤维的交叉数作为中央部分的交叉数N1,把垂线Y2、Y3与短纤维的交叉数作为侧方部分的交叉数N2、N3
5.交叉数的比:
(1)作为中央部分与侧方部分的交叉数比,求出N1/N2、N1/N3
6.人工尿透过速度(秒):
作为测定器使用Lenzing Technik公司制的EDANA-ERT,作为测定条件采用§150.3液体瞬染通过时间法。作为试验液准备以下组成的人工尿。使用5ml该人工尿,测定人工尿相对于100×100mm的无纺布的透过时间(秒),求出关于10片无纺布的平均值。
(人工尿的组成)
相对于10升离子交换水,溶解尿素200g、氯化钠80g、硫酸镁8g、氯化钙3g、色素(兰色1号)约1g。
7.表面平滑度:
(1)作为试验片准备100×100mm的无纺布。
(2)作为测定机使用KATO TECH公司制的表面摩擦试验机KES-FB4-AUTO。SENS的值设为STD,砝码设为50g,测定端子设定为5×5mm,在作为隆起部延伸的方向的机械方向上测定无纺布表面的摩擦系数。求出关于3片无纺布的平均值作为平滑度(注:在该测定方法中,值越大则意味平滑度不足)。
8.通气阻力值:
(1)作为试验片准备100×100mm的无纺布。
(2)作为测定器使用KATO TECH公司制的通气性试验机KES-F8-A91。标准通气速度设定为2cm/sec,测定通气阻力值。求出关于10片无纺布的平均值,作为通气阻力值。
如在表2所表明的那样,实施例的无纺布是人工尿透过速度快、表面光滑、通气阻力值低的无纺布。
附图标记说明
1:无纺布;2:短纤维;2a:短纤维;3:表面;4:背面;6:隆起部;7:沟槽部;12:顶部;21:中央部分;22:侧方部分;23:侧方部分;100:纤维网;100a:第一加工纤维网;100b:第二加工纤维网;200:支承台(环形带);316:第一隆起部(一次隆起部);317:第一沟槽部(一次沟槽部);326:第二隆起部(二次隆起部);327:第二沟槽部(二次沟槽部);901:工序(第一工序);902:工序(第二工序);903:工序(第三工序);911:第一喷嘴;912:第二喷嘴;921:第一喷射空气;922:第二喷射空气;A:纵向;B:横向;C:厚度方向;CD:交叉方向;H:水平面;MD:机械方向。

Claims (4)

1.一种无纺布,该无纺布的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短纤维彼此熔接,该无纺布具有相互正交的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并在上述厚度方向具有表面和作为其相反面的背面,在上述表面,形成有向上述纵向相互并行地延伸且在上述横向以反复起伏的方式交替排列的隆起部和沟槽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隆起部在上述横向的剖面中包括:上述短纤维的集合状态为密的两侧方部分,和位于上述两侧方部分之间且上述短纤维的集合状态为疏的中央部分;在上述中央部分的上述短纤维中,包含在上述隆起部的顶部向上述横向延伸并连结上述两侧方部分的短纤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纺布在把上述背面作为下侧地放置于水平面置时,上述两侧方部分的上述表面离开上述水平面的高度处在1~5mm的范围,上述沟槽部的上述表面离开上述水平面的高度处在0.1~2mm的范围,上述沟槽部的上述表面位于比上述两侧方部分的上述高度低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在当对放置于上述水平面的上述无纺布从上述表面的一侧经由平滑的板施加了3gf/cm2负荷时的上述隆起部中,通过上述中央部分的垂线(Y1)与上述短纤维交叉的交叉数(N1),比分别通过上述两侧方部分的各个垂线(Y2、Y3)与上述短纤维交叉的交叉数(N2、N3)都小。
4.一种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该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a)把由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短纤维形成并具有表面和背面的纤维网载置到通气性的支承台上,从上述支承台的下方对上述纤维网作用抽吸的同时使该纤维网向机械方向行进,从在与上述机械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一喷嘴,向上述纤维网的上述表面喷吹被加热的第一喷射空气,得到在上述纤维网的上述表面形成出在上述交叉方向交替排列且向上述机械方向相互并行地延伸的多条第一隆起部和第一沟槽部的第一加工纤维网;
(b)从在上述交叉方向隔开所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二喷嘴,分别对在上述机械方向行进的上述第一加工纤维网的各个上述第一隆起部的上述表面喷吹被加热的第二喷射空气,得到第二加工纤维网,该第二加工纤维网形成有向上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隆起部和位于上述第二隆起部彼此之间并向上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沟槽部,该第二隆起部在上述交叉方向的剖面中包括:上述短纤维的集合状态为密的两侧方部分,和处在上述两侧方部分之间且上述短纤维的集合状态比上述两侧方部分疏的中央部分;以及
(c)对上述第二加工纤维网进行热处理,使上述短纤维彼此熔接。
CN2010800433864A 2009-09-29 2010-08-16 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5753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5523 2009-09-29
JP2009225523A JP5623052B2 (ja) 2009-09-29 2009-09-29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PCT/JP2010/063802 WO2011040132A1 (ja) 2009-09-29 2010-08-16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5399A true CN102575399A (zh) 2012-07-11

Family

ID=4382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33864A Pending CN102575399A (zh) 2009-09-29 2010-08-16 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77889A1 (zh)
EP (1) EP2484825B1 (zh)
JP (1) JP5623052B2 (zh)
KR (1) KR101569563B1 (zh)
CN (1) CN102575399A (zh)
MY (1) MY164368A (zh)
WO (1) WO20110401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8277B (zh) 2011-03-31 2014-08-1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items
JP5361965B2 (ja) 2011-04-28 2013-1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092508B2 (ja) 2011-09-30 2017-03-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057664B2 (ja) 2011-12-28 2017-01-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U2013227192B2 (en) 2012-02-29 2017-06-08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JP5847055B2 (ja) 2012-02-29 2016-01-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843740B2 (ja) 2012-02-29 2016-01-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7672B2 (ja) 2012-02-29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963639B2 (ja) 2012-02-29 2016-08-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26121B2 (ja) 2012-03-30 2015-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26120B2 (ja) 2012-03-30 2015-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7686B2 (ja) 2012-04-02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7685B2 (ja) 2012-04-02 2015-05-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3951B2 (ja) 2012-04-02 2015-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16178B2 (ja) 2012-04-02 2017-04-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04550B2 (ja) * 2012-09-28 2017-03-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を製造する方法
US9062416B2 (en) 2012-11-13 2015-06-23 Georgia-Pacific Consumer Products Lp Apparatus, system, and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surface of a papermaking fabric
US9382663B2 (en) 2012-11-13 2016-07-05 Georgia-Pacific Consumer Products Lp Apparatus, system, and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surface of a papermaking fabric
USD915371S1 (en) * 2017-12-01 2021-04-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D902912S1 (en) * 2018-05-04 2020-1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se for mobile phone
USD915380S1 (en) * 2019-08-22 2021-04-06 Spigen Korea Co., Ltd. Case fo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18A (zh) * 1996-02-29 1997-09-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身体排出液吸收用品的透水性上面层及其制造装置和方法
CN1428135A (zh) * 2001-12-28 2003-07-09 花王株式会社 用于吸收制品的顶层
CN1441102A (zh) * 2002-02-25 2003-09-10 花王株式会社 具有三维凸起的膨松薄片材料
JP2008266813A (ja) * 2007-04-17 2008-11-06 Uni Charm Corp 不織布製造方法
CN101443500A (zh) * 2006-06-23 2009-05-2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无纺布及多层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N101448993A (zh) * 2006-06-23 2009-06-0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无纺布制造方法以及无纺布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8919B2 (ja) * 1996-02-29 2002-06-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性物品の透液性表面シート
JP5328088B2 (ja) * 2006-06-23 2013-10-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497987B2 (ja) 2007-06-22 2014-05-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18A (zh) * 1996-02-29 1997-09-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身体排出液吸收用品的透水性上面层及其制造装置和方法
CN1428135A (zh) * 2001-12-28 2003-07-09 花王株式会社 用于吸收制品的顶层
CN1441102A (zh) * 2002-02-25 2003-09-10 花王株式会社 具有三维凸起的膨松薄片材料
CN101443500A (zh) * 2006-06-23 2009-05-2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无纺布及多层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N101448993A (zh) * 2006-06-23 2009-06-0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无纺布制造方法以及无纺布制造装置
CN101542032A (zh) * 2006-06-23 2009-09-2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布
JP2008266813A (ja) * 2007-04-17 2008-11-06 Uni Charm Corp 不織布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4825B1 (en) 2014-05-07
EP2484825A1 (en) 2012-08-08
JP2011074515A (ja) 2011-04-14
WO2011040132A1 (ja) 2011-04-07
EP2484825A4 (en) 2013-03-27
US20120177889A1 (en) 2012-07-12
JP5623052B2 (ja) 2014-11-12
KR101569563B1 (ko) 2015-11-16
KR20120091099A (ko) 2012-08-17
MY164368A (en) 2017-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5399A (zh) 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
US9222206B2 (en)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1507647B1 (ko) 부직포
EP2034069B1 (en) Non-woven fabric
US9237974B2 (en) Disposable diaper having excellent migration speed and satisfactory feeling
EP2034070B1 (en) Nonwoven fabric
CN101448992B (zh) 吸收体、多层吸收体以及吸收性物品
CN102337635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多层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EP0903136A2 (en) Liquid-permeable topsheet for absorbent articl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is topsheet
JP5743961B2 (ja) 透液性不織布
KR20090023342A (ko) 부직포
EP1057464A2 (en)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EP2034073A1 (en) Absorptive article
CN105997356B (zh) 吸收性物品
KR20090023338A (ko) 부직포
US20050173845A1 (en) Perforated plastically deformable shee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6778308B2 (ja) 親水性嵩高不織布
CN103732195B (zh) 一次性尿布
JP2003070841A (ja) 吸収性物品
EP1430861B1 (en) Perforated plastically deformable shee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16033884A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