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2232B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72232B CN102572232B CN201110288764.1A CN201110288764A CN102572232B CN 102572232 B CN102572232 B CN 102572232B CN 201110288764 A CN201110288764 A CN 201110288764A CN 102572232 B CN102572232 B CN 1025722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ra
- subject
- image
- unit
- cove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790 rate-determining step (RD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1150071665 im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13335 im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8—Alteration of picture size, shape,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e.g. zooming, rotation, rolling,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在数码照相机(1)中,至少对位于合影的左端、右端的被摄体进行摄影(临时摄影),并且由用户指定位于左右端的被摄体。之后,设置在适当的面上(桌子上等)的数码照相机(1)使光学变焦相对于临时摄影时向广角侧移动,在自拍器到时限后,在移动至广角侧的状态下进行正式摄影,在正式摄影图像内确定由上述临时摄影所指定的位于左右端的被摄体,决定切取区域的左右上下端,以容纳该确定的左右端的被摄体,并且切取该决定的切取区域的图像作为最終图像。据此,提高自拍摄影时的照相机设置场所的自由度,能够容易地对想要的摄影范围的图像进行摄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自拍摄影的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带自拍器的照相机,但是其可操作性不太好。作为该理由,可以列举:在没有三脚架时,一般将照相机设置在某物的上面,但是有时难以进行在该位置的视角设定。例如,在放置在低的桌子上时,为了进行视角设定,摄影者不得不以蹲下来观看的姿势进行作业,并且在放置于靠墙、或书架的搁板等的背面堵塞的地方时,根本不可能绕到后面进行作业。在旋转镜头式的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但是产生机构上的成本等其他问题。
此外,在自拍摄影时,摄影者之外的被摄影者进入摄影视野从而设定视角之后按下快门按钮,之后,摄影者快速地进入摄影视野作为被摄影者。此时,根据摄影者进入的位置,有时摄影者突出于设定视角外,或者被摄影者整体的位置发生变化,不能容纳于设定视角内。
因此,例如,日本国特开2008-92008号公报那样,提出了如下的技术:在数码照相机等摄影装置中,在被摄影者不能容纳于摄影视野中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三维地)检测,从而发出警告,自动地利用变焦扩大视角,使得被摄影者确实容纳在摄影视野内。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被摄影者确实容纳在摄影视野内,仅仅是自动地利用变焦扩大视角,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在数码照相机的朝向发生偏差,设定视角从摄影视野的中心偏移的情况下等,被摄体偏向于摄影图像的一方,或者很勉强地使之容纳于摄影视野内时,必须过度地设为广角,不能得到想要的设定视角的图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程序,能够提高自拍摄影时的照相机设置场所的自由度,并且容易地摄影想要的摄影范围的图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能够基于自拍器进行摄影,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摄影单元;摄影范围设定单元,设定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和摄影控制单元,在执行基于自拍器的摄影时,识别成为由所述摄影范围设定单元所设定的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并且控制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视角使得该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内从而进行摄影。
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能够基于自拍器进行摄影,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摄影单元;识别单元,从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范围内的多个被摄体识别两端的被摄体;和摄影控制单元,在执行基于自拍器的摄影时,控制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视角,使得由所述识别单元所识别的两端的被摄体容纳在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范围内从而进行摄影。
本发明的第三观点所涉及的摄像方法的特征在于,基于具备摄影单元的摄像装置中的自拍器进行摄影,所述摄像方法包括:摄影步骤,进行所述摄影单元执行的摄影;摄影范围设定步骤,设定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和摄影控制步骤,在执行基于自拍器的摄影时,识别成为由所述摄影范围设定步骤所设定的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并且控制所述摄影步骤的摄影视角使得该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内从而进行摄影。
本发明的第四观点所涉及的摄像方法的特征在于,基于具备摄影单元的摄像装置中的自拍器进行摄影,所述摄像方法包括:摄影步骤,进行所述摄影单元执行的摄影;识别步骤,从所述摄影步骤的摄影范围内的多个被摄体识别两端的被摄体;和摄影控制步骤,在执行基于自拍器的摄影时,控制所述摄影步骤的摄影视角,使得由所述识别步骤所识别的两端的被摄体容纳在所述摄影步骤的摄影范围内从而进行摄影。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如下优点:提高自拍摄影时的照相机设置场所的自由度,能够容易地对想要的摄影范围的图像进行摄影。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进一步的目的和新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应该清楚地知道附图仅仅是为了例示,而不应该被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的动作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的构成的框图。在图中,数码照相机1包括摄像透镜2、透镜驱动部3、光圈兼用快门4、CCD5、TG(Timing Generator,定时发生器)6、单元电路7、图像处理部8、CPU11、DRAM12、存储器13、闪速存储器14、图像显示部15、键输入部16、卡I/F17、以及存储卡18。
摄像透镜2包括聚焦透镜、变焦透镜等,并且连接于透镜驱动部3。透镜驱动部3由沿光轴方向分别驱动构成摄像透镜2的聚焦透镜、变焦透镜的电机、和根据来自CPU11的控制信号驱动聚焦电机、变焦电机的聚焦电机驱动器、变焦电机驱动器构成。
光圈兼用快门4包括未图示的驱动电路,通过驱动电路按照从CPU11发送来的控制信号进行动作。该光圈兼用快门4控制从摄像透镜2进入的光的量。CCD(摄像元件)5将通过摄像透镜2、光圈兼用快门4而投影的被摄体的光变换为电信号,并且将其作为摄像信号输出给单元电路7。该CCD5按照由TG6生成的给定频率的定时信号而被驱动。
单元电路7由对从CCD5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相关二次采样并保持的CDS(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相关二次采样)电路、进行该采样后的摄像信号的自动增益调整的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将该自动增益调整后的模拟的摄像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A/D变换器构成。该单元电路7按照由TG6生成的给定频率的定时信号而被驱动。CCD5的摄像信号经过单元电路7作为数字信号发送给图像处理部8。
图像处理部8进行从单元电路7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像素插值处理、γ补正、亮度色差信号的生成、白平衡处理、曝光补正处理等)、图像数据的压缩/解压缩(例如,JPEG形式、M-JPEG形式或MPEG形式的压缩/解压缩)处理、对多个摄像图像进行合成的处理等。该图像处理部8按照由TG6生成的给定频率的定时信号而被驱动。
CPU11是对数码照相机1的各部进行控制的单芯片微机。尤其,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在自拍摄影(在本发明中称为跟踪自拍)中,在手持对位于左端、右端的被摄体进行临时摄影之后,在设置在桌子上等的状态下用广角侧进行正式摄影时,CPU11控制各部,使得通过从该正式摄影图像识别由临时摄影所设定的被摄体,从而取出“摄影范围”的图像。另外,对于跟踪自拍摄影的详细情况,后面进行叙述。
DRAM12被用作由CCD5进行摄像后临时存储发送到CPU11的图像数据的缓冲存储器,并且被用作CPU11的工作存储器。存储器13记录了CPU11进行数码照相机1的各部的控制所需要的程序、以及各部的控制所需要的数据,CPU11按照该程序来进行处理。闪速存储器14、存储卡18是用于保存由CCD5摄像的图像数据等的记录介质。
图像显示部15包括彩色LCD及其驱动电路,在处于摄像待机状态时,将由CCD5摄像的被摄体作为取景图像进行显示,并且在记录图像的再生时,显示从闪速存储器14或存储卡18读出并进行解压缩后的记录图像。该图像显示部15在其上面具备触摸面板15a。触摸面板15a的详细情况后述,但是在基于自拍器进行摄影时,在指示摄影范围的左右端的被摄体时使用触摸面板15a。键输入部16包括快门开关、变焦开关、模式键、SET键、十字键等多个操作键,向CPU11输出与用户的键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对于卡I/F17,通过数码照相机1主体的未图示的卡槽能够自由拆装的安装存储卡18。
下面,说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
图2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图3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的动作的概念图。设定为“跟踪自拍模式”时,照相机按照以下的过程进行动作。首先,转移到实时显示(步骤S10),显示“请进行临时摄影”的消息(步骤S12)。与通常摄影时同样地,摄影者手持确定方向,通过对焦,从而按照至少位于合影的左端、右端的被摄体被摄影的方式决定“摄影范围”(此时是实时显示的范围本身)(步骤S14)。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决定摄影范围20,使得至少位于合影的左端、右端的被摄体进入视角内。
接着,判断是否由摄影者按下了快门按钮(步骤S16),在快门按钮没有被按下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4,继续“摄影范围”的决定处理。另一方面,快门按钮被按下时,如图3所示,在摄影范围20进行第一摄影处理(临时摄影)(步骤S18),将临时摄影图像IMG1显示到图像显示部15,并保存到DRAM12(步骤S20)。
接着,在数码照相机1中,显示“请标记成为左端的被摄体”的消息,并取得操作者使用触摸面板等输入手段所指定的区域作为被摄体标记A(步骤S22)。操作者可以指定某个区域,可以取得操作者指定的单一坐标,并取得其适当的附近区域作为被摄体标记A。
接着,同样地显示“请标记成为右端的被摄体”的消息,并取得操作者(或者摄影者)使用触摸面板等输入手段所指定的区域作为被摄体标记B(步骤S24)。该情况下也同样地,可以由操作者指定某个区域,也可以取得操作者指定的单一坐标,并且取得其适当的附近区域作为被摄体标记B。
另外,在上述处理中,在临时摄影时,仅摄影了左端的被摄体和右端的被摄体,但是因为通过操作者(或者摄影者)的操作来指定左端的被摄体和右端的被摄体,所以也可以摄影左端的被摄体和右端的被摄体以外的人物。
此外,在上述处理中,利用一次临时摄影,摄影了左端的被摄体和右端的被摄体,但是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两次临时摄影分别摄影各个被摄体,可以从各个临时摄影所摄影的图像中指定左端的被摄体和右端的被摄体。因此,对于一次临时摄影,不能将进行临时摄影的摄影者本身指定为被摄体,但是从由两次临时摄影分别摄影的图像指定左端的被摄体和右端的被摄体时,若在第一次临时摄影和第二次临时摄影改变摄影者,则可以将进行临时摄影的摄影者本身指定为左端的被摄体、或者右端的被摄体。
接着,判断是否由摄影者再次按下了快门按钮(步骤S26),直到按下快门按钮为止,进行待机。摄影者在指定左端的被摄体标记A和右端的被摄体标记B后,如图3的符号21所示,将照相机大体朝向被摄体方向并设置在适当的面上(桌子上等),再次按下快门按钮,并移动到被摄体侧进入摄影范围。此时,数码照相机1与被摄体的位置关系成为图3的符号22所示那样的状态。也就是说,只要左端的被摄体和右端的被摄体按照指定的那样位于左端、右端即可。
对于数码照相机1,在按下快门按钮后,起动自拍器的倒数计时(步骤S28),使光学变焦相对于临时摄影时移动到广角侧(步骤S30),判断自拍器是否到时限(步骤S32)。然后,到时限后,如图3的“正式摄影”所示,进行第二摄影处理(正式摄影)(步骤S34),将正式摄影图像IMG2保存到DRAM12(步骤S36)。如此,通过使光学变焦移动到广角侧进行第二摄影处理,从而即使出现数码照相机1的位置和方向的差异,也可以将全部被摄体容纳在视角内。
接着,进行临时摄影图像IMG1与正式摄影图像IMG2的匹配处理(步骤S38)。具体而言,如图3的“匹配处理”所示,从正式摄影图像IMG2检测分别与在临时摄影指定的临时摄影图像IMG1的被摄体标记A、B匹配最好的区域。将与被摄体标记A、B匹配的区域分别称为对应区域a、b。
在匹配方法中有如下方法,按照用途、请求使用任意适当的方法(但是,不限定于此)。
(a)基于像素排列的差异度、类似度、或者像素值分布、坡度柱状图等的模板匹配。若能假设在临时摄影和正式摄影时数码照相机1与被摄体的距离几乎不发生变化,则不需要在通过按照光学变焦设定值变换图像尺寸来吸收变焦的不同的基础上进行尺度(scale)维度上的搜索(与尺度差异相对应的对应区域的搜索)。
(b)在模板被限定为人物的脸时,从正式摄影图像IMG2检测脸框,通过各种的个人脸识别手法,与匹配最好的脸框建立对应(详细后述)。
(c)使用不变特征(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URF(Speed Up Robust Features,加速稳健特征)等的尺度不变的局部特征量。
另外,在对应区域a、b的检测中失败时,解释为“摄影范围”没有收在正式摄影图像IMG2的视角内,可以将变焦进一步向广角侧设定,再次重新进行步骤S34的正式摄影处理。
接着,基于对应区域a、b,将正式摄影图像切取为矩形(步骤S40)。这里,图4(a)、(b)是用于说明从正式摄影图像IMG2进行切取的方法的一例的概念图。如图4(a)所示,切取区域的左端是在对应区域a的左端确保了给定余量(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是与对应区域尺寸成比例等相对地决定的值)ML的位置,切取区域的右端是在对应区域b的右端确保了给定余量(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是与对应区域尺寸成比例等相对地决定的值)MR的位置。
此外,对于切取区域的上端、下端,利用适当的给定方法进行切取。例如,在设想合影的情况下,与脸检测技术相组合,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如图4(b)所示,从容纳在左右端的区域内的全部检测脸中的最上方的脸框取给定余量MU作为上端。并且,从最下方的脸框取给定余量MD1作为临时下端。
根据左右端的距离(左右长)、以及给定的期望的纵横比,计算期望的上下长。在上端与临时下端的距离(临时上下长)小于期望的上下长时,从临时下端开始向下延长不足部分MD2,从而决定下端(向下增加是考虑了:设想一般的合影,不足部分多时,成为半身像或全身像)。通过以上方法,确定图4(b)所示的切取范围(图像IMG3)。
这里,作为可选处理,还可以进行如下那样的追加摄影处理。在切取范围(图像IMG3)相对于正式摄影图像IMG2的图像端处于非常内侧时,可以根据该程度,通过使光学变焦向望远侧移动后再次进行摄影,从而使“摄影范围”进入视角的同时,得到像素数即分辨率比正式摄影图像IMG2高的摄影图像。在该情况下,因为基于变焦量进行摄影图像间的几何变换(仅仅是放大变换)是已知的,所以即使不重新进行匹配处理(当然也可以进行),只要考虑几何变换也能得到正确的切取图像。
接着,将所切取的图像IMG3显示在图像显示部15上,并且保存到闪速存储器14或者存储卡18(步骤S42)。如果需要,经过用户确认,可以废弃临时摄影图像IMG1、正式摄影图像IMG2。
据此,即使在数码照相机1大体朝向被摄体侧的状态下进行摄影,也可以容易地获得确实在临时摄影时摄影的“摄影范围”的图像,即,如合影那样的容纳了想要摄影的全部人物的图像。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临时摄影后,从大致正面像的人物中指定左右端的被摄体时,使用临时摄影后的图像进行脸检测,由操作者从所检测到的多个脸框中指定左端的被摄体的脸框、以及右端的被摄体的脸框。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临时摄影后,指定成为上下端的被摄体。在该情况下,上下端是明确的,可以将在上下端的对应区域确保了给定余量的位置作为切取区域的上下端,对于左右端的决定,可以将上述的对上下端的决定方法应用于左右端。
(第2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省略指定左右端的被摄体的步骤,进行在正式摄影图像所摄影的全部人物的脸检测,从所检测到的多个脸框将左端的脸框作为被摄体标记A,将右端的脸框作为被摄体标记B,基于该被摄体标记A、B来决定切取区域的左右端,利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方法决定切取区域的上下端,由此确定切取范围从而获得切取图像。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要匹配处理。另外,数码照相机1的构成与图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本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1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图6是用于说明从正式摄影图像IMG2进行切取的切取方法的一例的概念图。设定为“跟踪自拍模式”后,照相机按照以下的过程动作。首先,转移到实时显示(步骤S50),判断是否由摄影者按下了快门按钮(步骤S52),在没有按下快门按钮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50,继续实时显示。
另一方面,快门按钮被按下后,起动自拍器的倒数计时(步骤S54),使光学变焦向广角侧移动(步骤S56),判断自拍器是否到时限(步骤S58)。另外,向广角侧的移动,可以到最大广角,也可以考虑在合影时最常使用的变焦位置,使其移动到广角侧的给定位置。然后,到时限后,进行正式摄影(步骤S60),将正式摄影图像IMG2保存到DRAM12(步骤S62)。如此,通过使光学变焦向广角侧移动来进行正式摄影处理,从而即使出现数码照相机1的位置和方向的差异,也可以将全部被摄体容纳在视角内。
接着,如图6所示,进行由正式摄影图像所摄影的全部人物的脸检测(步骤S64),从所检测到的多个脸框,将左端的脸框作为被摄体标记A、将右端的脸框作为被摄体标记B,确定左右端的被摄体(步骤S66)。接着,如图6所示,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该被摄体标记A、B,即根据左右端的脸框,来决定切取区域的左右端,并且根据上下端的脸框、以及给定的期望纵横比,决定切取区域的上下端,由此确定切取范围,得到切取图像IMG3(步骤S68)。
另外,如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作为可选处理,在切取图像IMG3相对于正式摄影图像IMG2的图像端处于非常内侧时,可以根据该程度,通过使光学变焦向望远侧移动后再次进行摄影,从而使“摄影范围”进入视角的同时,得到像素数即分辨率比正式摄影图像IMG2高的摄影图像。
此外,在被摄体标记A、B的检测中失败时,解释为“摄影范围”没有收在正式摄影图像IMG2的视角内,可以将变焦进一步向广角侧设定,再次重新进行步骤S60的正式摄影处理。
接着,将所切取的图像IMG3显示在图像显示部15上,并且保存到闪速存储器14或者存储卡18(步骤S70)。如果需要,经过用户确认,可以废弃正式摄影图像IMG2。
据此,即使在数码照相机1大体朝向被摄体侧的状态下进行摄影,也可以容易地获得确实如合影那样的容纳了想要摄影的全部人物的图像。
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设定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人物或者物品),执行基于自拍器的摄影时,通过控制摄影视角使得容纳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来进行摄影,从而即使摄影者为了成为被摄体而加入人们之间从而发生被摄体的人的移动,也能够自动地可靠地对想要摄影的被摄体进行摄影。
此外,即使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若作为预先准备而在手持下设定摄影范围,则即使在将摄像装置设置在桌子等上而朝向等发生了偏移的状态下进行自拍摄影,也能够容易地自动地对想要的摄影范围的图像进行摄影。即,自拍器的视角设定(摄影范围设定)变得容易且直观,照相机设置场所的自由度提高,即使在以往不得不进行反复实验的场所,也能够一次使自拍摄影成功。此外,即使在摄影者本人看似不能作为被摄体的情况下,因为可以设置在桌子等稳定的地方来进行摄影,所以即使没有三脚架也可以防止手抖。
此外,因为识别成为所设定的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并且控制摄影视角使得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内来进行摄影后,按照容纳该摄影的图像的上下端的被摄体的方式从该摄影的图像取得所述摄影范围的图像,所以能够可靠地包含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以及位于上下端的被摄体从而控制摄影范围在想要的范围来进行摄影。
此外,因为将光学变焦相对于摄影范围的设定时设定到广角侧来对正式图像进行摄影,并且从该正式图像切取摄影范围的图像,使得容纳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以及正式图像的上下端的被摄体,所以即使摄影者为了成为被摄体而加入人们之间从而发生被摄体的人的移动,也能够自动地可靠地对想要摄影的被摄体进行摄影。
此外,在不能识别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的情况下,进一步向广角侧设定光学变焦从而再次对正式图像进行摄影,并且从再次摄影的正式图像切取所设定的摄影范围的图像,使得容纳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以及正式图像的上下端的被摄体,所以即使在自拍器执行时被摄体较大地发生了移动,也能够比较可靠地对想要的摄影范围进行摄影。
此外,在容纳成为两端的被摄体的摄影范围比控制摄影视角而摄影的图像的摄影范围窄的情况下,通过在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内的范围向望远侧设定光学变焦透镜之后再次进行摄影,从而能够得到画质更高的图像。
此外,根据在显示部具备的触摸面板上的用户操作,设定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所以能够非常细致地设定摄影范围。
此外,识别存在于摄影范围内的被摄体,从该所识别的被摄体之中,选择性地设定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所以能够使用该摄影装置能够识别的可靠的被摄体来设定成为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
此外,在摄影后,进行了是否保存该摄影图像的确认,所以能够防止失败的摄影图像的无用的保存。
此外,在识别存在于摄影范围内的被摄体,并执行基于自拍器的摄影时,控制摄影视角使得所识别的两端的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内来进行摄影,所以不用通过变焦等通过用户操作设定摄影范围,能够自动且没有多余地对想要作为被摄体而容纳的人物、物品等的被摄体进行摄影。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像装置,示出了适用于数码照相机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应用于带摄像功能的移动电话机、台式电子计算机、手表、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PDA、音乐播放器等。
此外,对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装置”、“机”,可以按照功能不同而分离在多个筐体内,不局限于单一的筐体。此外,上述的流程图中所记述的各步骤,不局限于按照时间顺序的处理,也可以并行地处理多个步骤,或者个别独立地进行处理。
以上虽然参照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任何具体细节的限制,而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1)
1.一种摄像装置,能够基于自拍器进行摄影,所述摄像装置包括:
摄影单元;
摄影范围设定单元,通过用户操作在能够移动的多个被摄体中任意设定应位于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对应的区域;
摄影控制单元,在执行基于自拍器的摄影时,通过检测所述对应的区域最匹配的区域,来识别由所述摄影范围设定单元所设定的应位于所述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的移动后的位置,并且控制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视角使得该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的两端内从而进行摄影;和
图像处理单元,在由所述摄影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视角使得成为所述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从而进行摄影后,基于在该所摄影的图像内的该被摄体的位置,从所摄影的图像中切取而取得所述摄影范围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按照容纳所述所摄影的图像的上下端的被摄体的方式,从所摄影的图像中切取而取得所述摄影范围的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单元包括光学变焦透镜,
所述摄影控制单元使所述光学变焦设定为与所述摄影范围设定单元进行的摄影范围的设定时相比更靠近广角侧,之后通过所述摄影单元对正式图像进行摄影,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根据由所述摄影单元所摄影的正式图像来取得摄影范围的图像,以容纳成为由所述摄影范围设定单元设定的所述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以及所述正式图像的上下端的被摄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控制单元,在从所摄影的正式图像不能识别成为所述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时,进一步向广角侧设定所述光学变焦透镜来对所述正式图像再次进行摄影,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根据由所述摄影控制单元进一步向广角侧进行设定从而由所述摄影单元再次摄影的正式图像来取得摄影范围的图像,以容纳成为由所述摄影范围设定单元设定的所述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以及所述正式图像的上下端的被摄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单元具备光学变焦透镜,
在容纳由所述摄影范围设定单元设定的成为两端的被摄体的摄影范围,比控制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视角而摄影的图像的摄影范围窄时,在所述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内的范围向望远侧设定所述光学变焦透镜,之后再次进行摄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单元,其显示由所述摄影单元摄影的图像;和
触摸面板,其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表面上,
所述摄影范围设定单元按照向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表面上的所述触摸面板的用户操作来设定成为所述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识别单元,其识别存在于由所述摄影单元摄影的摄影范围内的被摄体,
所述摄影范围设定单元从由所述识别单元所识别的被摄体中选择性地设定成为所述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确认单元,确认是否保存按照所述摄影控制单元的控制由所述摄影单元摄影的摄影图像。
9.一种摄像装置,能够基于自拍器进行摄影,所述摄像装置包括:
摄影单元;
识别单元,其从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范围内的能够移动的多个被摄体中识别通过用户操作而任意设定的应位于两端的被摄体对应的区域;
摄影控制单元,其在执行基于自拍器的摄影时,控制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视角,使得由所述识别单元所识别的应位于两端的被摄体即使移动也会通过检测所述对应的区域最匹配的区域而容纳在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范围内从而进行摄影;和
图像处理单元,在由所述摄影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视角使得成为所述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从而进行摄影后,基于在该所摄影的图像内的该被摄体的位置,从所摄影的图像中切取而取得所述摄影范围的图像。
10.一种摄像方法,基于具备摄影单元的摄像装置中的自拍器进行摄影,所述摄像方法包括:
摄影步骤,由所述摄影单元执行摄影;
摄影范围设定步骤,通过用户操作在能够移动的多个被摄体中任意设定应位于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对应的区域;
摄影控制步骤,在执行基于自拍器的摄影时,通过检测所述对应的区域最匹配的区域,来识别由所述摄影范围设定步骤所设定的应位于所述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的移动后的位置,并且控制所述摄影步骤的摄影视角使得该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的两端内从而进行摄影;和
图像处理步骤,在由所述摄影控制步骤控制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视角使得成为所述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从而进行摄影后,基于在该所摄影的图像内的该被摄体的位置,从所摄影的图像中切取而取得所述摄影范围的图像。
11.一种摄像方法,基于具备摄影单元的摄像装置中的自拍器进行摄像,所述摄像方法包括:
摄影步骤,由所述摄影单元执行摄影;
识别步骤,从所述摄影步骤的摄影范围内的能够移动的多个被摄体中识别通过用户操作而任意设定的应位于两端的被摄体对应的区域;
摄影控制步骤,在执行基于自拍器的摄影时,控制所述摄影步骤的摄影视角,使得由所述识别步骤所识别的应位于两端的被摄体即使移动也会通过检测所述对应的区域最匹配的区域而容纳在所述摄影步骤的摄影范围内从而进行摄影;和
图像处理步骤,在由所述摄影控制步骤控制所述摄影单元的摄影视角使得成为所述摄影范围的两端的被摄体容纳在摄影范围从而进行摄影后,基于在该所摄影的图像内的该被摄体的位置,从所摄影的图像中切取而取得所述摄影范围的图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14760 | 2010-09-27 | ||
JP2010214760A JP4978724B2 (ja) | 2010-09-27 | 2010-09-27 |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72232A CN102572232A (zh) | 2012-07-11 |
CN102572232B true CN102572232B (zh) | 2015-03-25 |
Family
ID=45870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88764.1A Active CN102572232B (zh) | 2010-09-27 | 2011-09-26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65317B2 (zh) |
JP (1) | JP4978724B2 (zh) |
CN (1) | CN102572232B (zh) |
HK (1) | HK11711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31439B (en) | 2013-08-21 | 2016-10-26 | Canon Kk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KR20150090983A (ko) * | 2014-01-30 | 2015-08-07 |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 촬영 장치 |
CN109151295B (zh) * | 2017-06-16 | 2020-04-03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目标对象抓拍方法、装置及视频监控设备 |
JP7028084B2 (ja) * | 2018-06-29 | 2022-03-0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集合写真編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341A (zh) * | 1993-09-09 | 1995-12-13 | 索尼公司 | 适于自拍摄的摄象机 |
CN2748937Y (zh) * | 2004-08-31 | 2005-12-28 | 陈锡阳 | 一种可光学变焦和旋转拍摄的便携信息终端及拍摄装置 |
CN1738365A (zh) * | 2004-08-19 | 2006-02-22 |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 控制数字拍摄装置的方法、数字拍摄装置、数字相机 |
CN101017321A (zh) * | 2006-02-10 | 2007-08-1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具摄像头的携带式电子装置 |
CN101398593A (zh) * | 2007-09-25 | 2009-04-0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执行理想自拍的摄像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自动拍摄方法 |
CN101656822A (zh) * | 2008-08-19 | 2010-02-24 | 索尼株式会社 | 处理图像的装置、方法和程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50499B2 (ja) | 2000-07-17 | 2006-03-01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電子カメラ |
JP4325385B2 (ja) * | 2003-12-09 | 2009-09-02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画像取得方法 |
JP2006235060A (ja) | 2005-02-23 | 2006-09-07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JP2006311196A (ja) * | 2005-04-28 | 2006-11-09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
JP4623299B2 (ja) | 2005-12-13 | 2011-02-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
JP4654974B2 (ja) * | 2006-05-23 | 2011-03-2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方法 |
JP4607822B2 (ja) * | 2006-06-01 | 2011-01-0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4463792B2 (ja) | 2006-09-29 | 2010-05-1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影装置 |
JP2008136024A (ja) | 2006-11-29 | 2008-06-12 | Fujifilm Corp | 撮影装置、撮影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影方法 |
JP2008136035A (ja) * | 2006-11-29 | 2008-06-12 | Ricoh Co Ltd | 撮像装置 |
JP2009094867A (ja) * | 2007-10-10 | 2009-04-30 | Fuji Xerox Co Ltd | 情報処理装置、遠隔指示システム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5106142B2 (ja) | 2008-01-17 | 2012-12-2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子カメラ |
JP2010068190A (ja) * | 2008-09-10 | 2010-03-25 | Nikon Corp | デジタルカメラ、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4623193B2 (ja) | 2008-09-29 | 2011-02-02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0
- 2010-09-27 JP JP2010214760A patent/JP497872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9-26 US US13/245,127 patent/US8665317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9-26 CN CN201110288764.1A patent/CN102572232B/zh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11-12 HK HK12111415.0A patent/HK1171139A1/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341A (zh) * | 1993-09-09 | 1995-12-13 | 索尼公司 | 适于自拍摄的摄象机 |
CN1738365A (zh) * | 2004-08-19 | 2006-02-22 |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 控制数字拍摄装置的方法、数字拍摄装置、数字相机 |
CN2748937Y (zh) * | 2004-08-31 | 2005-12-28 | 陈锡阳 | 一种可光学变焦和旋转拍摄的便携信息终端及拍摄装置 |
CN101017321A (zh) * | 2006-02-10 | 2007-08-1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具摄像头的携带式电子装置 |
CN101398593A (zh) * | 2007-09-25 | 2009-04-0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执行理想自拍的摄像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自动拍摄方法 |
CN101656822A (zh) * | 2008-08-19 | 2010-02-24 | 索尼株式会社 | 处理图像的装置、方法和程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070302A (ja) | 2012-04-05 |
CN102572232A (zh) | 2012-07-11 |
HK1171139A1 (zh) | 2013-03-15 |
US20120075413A1 (en) | 2012-03-29 |
US8665317B2 (en) | 2014-03-04 |
JP4978724B2 (ja) | 2012-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74471B2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
CN101588451B (zh) | 图像拾取设备和方法、再现控制设备和方法 | |
CN104539840B (zh) |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
CN101076997B (zh) | 照相机和用于照相机的图像处理方法 | |
JP4562182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2739961B (zh) | 能够生成广角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 | |
US20060028576A1 (en) | Imaging apparatus | |
US20100149402A1 (en) | Imag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body | |
CN102202180A (zh) | 摄像装置 | |
JP2016072965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8187591A (ja)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 |
CN102739962A (zh) | 能够生成广角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 | |
WO2012132204A1 (ja) |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撮影ガイド表示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 |
JP2009010776A (ja) | 撮像装置、撮影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KR101433121B1 (ko) | 소정의 종횡비의 합성 화상을 생성하는 화상 처리 장치 | |
CN104243809A (zh) | 拍摄装置及拍摄方法 | |
JP4957825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2572232B (zh)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 |
CN102387304B (zh) | 摄像装置 | |
JP4683337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
JP5892211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962974B2 (ja) |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8048152A (ja) | 動画処理装置、動画撮影装置および動画撮影プログラム | |
JP2012165405A (ja) |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1249923A (ja) |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11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11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