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1655A - 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1655A
CN102571655A CN2012100197627A CN201210019762A CN102571655A CN 102571655 A CN102571655 A CN 102571655A CN 2012100197627 A CN2012100197627 A CN 2012100197627A CN 201210019762 A CN201210019762 A CN 201210019762A CN 102571655 A CN102571655 A CN 102571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ignal
emission filter
receiving filter
duplex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97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1655B (zh
Inventor
毛孟达
叶四清
殷潜
蒲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1976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71655B/zh
Priority to JP2014552472A priority patent/JP5888630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2/071192 priority patent/WO2013107067A1/zh
Priority to EP12865951.3A priority patent/EP2802081B1/en
Priority to KR1020147023379A priority patent/KR101594451B1/ko
Publication of CN102571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1655A/zh
Priority to US14/336,709 priority patent/US954412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1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16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1Suppression of signals in the return path, i.e. bidirectional contro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以对消泄漏至接收通道的干扰信号,实现接收通道对发射信号的抑制。所述方法包括:将发射信号分成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和与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对称的第二发射滤波器;将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对所述相位相反的信号进行合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将泄漏至接收通道的干扰信号对消,实现了接收通道对发射信号的抑制,有效地消除了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双工无线通信中,为了使得频分多工系统(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FDM)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可以共享一个天线,要求双工器能够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区分开来。通常,双工器由发射端滤波器、接收端滤波器和结合电路等组成,其中,结合电路包括传输线、电阻和电容等电抗元件,该结合电路实质是一种可以减少发射端滤波器和接收端滤波器的互相影响的相位调整电路。
常用的双工器包括腔体双工器、介质双工器、声表滤波器(SurfaceAcoustic Wave,SAW)、体声波谐振器(Bulk Acoustic Resonator,BAR)和薄膜腔声谐振器(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FBAR)等,其中,FBAR是一种基于声体波谐振技术的双工器,通过压电薄膜的逆压电效应将电能量转换成声波形成谐振。由于声波的波速比电磁波的波速小5个数量级左右,使得同样工作频率下,FBAR的器件尺寸可以远小于基于电磁波的介质陶瓷器件;另一方面,由于声体波比声表面波具有更大的功率承受能力,因此,FBAR比声表面波器件有更优越的功率容量特性。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营商对于通信系统小型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新的基站形态的出现,对系统的小型化需求更加强烈。目前射频部分的很多分立器件已被替换,尤其是接收机中分立的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可变增益放大器和中频滤波器等已经被集成到射频集成电路中。小型的双工器形态替代腔体双工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载波收发信机中对双工器抑制度(即发射机在发射信号时,泄露到接收通道的发射信号占发射信号的比例,该比例越小,意味着对接收信号造成的干扰越弱)这一指标的要求很高,传统的小型滤波器无法满足基站苛刻的规格要求,因此,如何降低抑制度的规格要求是双工器的小型化的关键因素。
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降低发射对接收的抑制度需求的方案是模拟干扰对消。在该方案中,使用幅相调节器将干扰对消通道中从发射通道耦合过来的发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后输出;在接收时,再将经过幅相调节器进行相位调整后的发射信号与从发射通道的发射滤波器泄漏出的发射信号叠加,从而对消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
本案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由于发射通道的发射滤波器的带外(发送频段之外的频带)滤波特性,即带外幅度相位响应波动较大,时延变化剧烈,而干扰对消通道中接收滤波器的接收频段是通带(通常是发射滤波器发送频段之外的频带),该接收滤波器的幅度相位响应相对于发射通道发射滤波器的带外幅度相位响应而言比较恒定,因此,即使幅相调节器能够对干扰对消通道的发射滤波器输出的发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但并不能保证进行相位调整之后的发射信号与发射通道的发射滤波器输出的发射信号反相,从而不能对消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甚至出现恶化。例如,由于发射通道的发射滤波器的带外相位波动,从发射通道耦合出来的经过幅相调节器进行相位调整之后的发射信号与发射通道的发射滤波器输出的发射信号相位刚好相同,如此,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不仅没有对消,反而大大加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以对消泄漏至接收通道的干扰信号,实现接收通道对发射信号的抑制。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包括:将发射信号分成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和与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对称的第二发射滤波器;
将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二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接收通道是接收机接收信号的通道;
对所述相位相反的信号进行合路。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干扰对消的装置,包括:信号分路模块,用于将发射信号分成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和与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对称的第二发射滤波器;
调相模块,用于将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二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接收通道是接收机接收信号的通道;
合路模块,用于对所述相位相反的信号进行合路。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滤波器,包括:第一双工器和与所述第一双工器对称的第二双工器。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滤波器,包括:第一接收滤波器、第一发射滤波器和双工器,所述双工器包括第二接收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或者,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与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对称以及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上述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提供的基站。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由于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分别输入的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而从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流出的干扰信号最终被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并且进行了合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将泄漏至接收通道的干扰信号对消,实现了接收通道对发射信号的抑制,有效地消除了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或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A和/或B”表示的是A和B、A、B三种表达中的任意一种。“A/B”通常表示的是“A或B”,其中,A,B指代“和/或”、“/”前后所连接的词。
请参阅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附图1示例的方法可用于FDM系统的收发信机,主要包括步骤:
S101,将发射信号分成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和与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对称的第二发射滤波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射信号是指从收发信机数字处理单元输出并经过发射通道上的数字-模拟转换器、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等模块处理后将从天线口发射出去的信号,接收信号是指从天线口接收过来并将经过接收通道上的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和模拟-数字转换器等模块处理后输入至收发信机数字处理单元的信号。收发信机用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的频段,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共用一个天线,因此,发射信号占用的频段(即发射频段)与接收信号占用的频段(即接收频段)是错开的,或者,发射机的通带是接收机的阻带,或者,发射机的阻带是接收机的通带。所述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分别是指发射机发射信号的通道和接收机接收信号的通道。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接收频段是接收信号占用的主要频段,因此,通常可以使用接收频段指代接收通道,或者使用接收通道指代接收频段,两者不加区分;发射频段和发射通道也有类似关系。由于器件的非线性等因素,信号在发射时,有一部分发射信号和/或发射信号衍生的互调信号会泄漏至接收通道,对接收信号造成干扰,对这种干扰的抑制也被称为接收通道对发射信号的抑制。
由于FBAR或SAW尺寸较小,FBAR或SAW构成的收发信机能够很好地满足运营商对通信系统小型化的需求,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用FBAR或SAW作为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但不限于FBAR或SAW,也可以使用其他适于小型化的滤波器作为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并且,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即,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特性,例如,第一发射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发射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
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可以使用分路器,例如90°分路器或者3dB电桥将发射信号分成相位差为90°的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然后,将相位差为90°的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分别输入至第一双工器和第二双工器,分别由第一双工器和第二双工器输出。
为了保持相同的温度特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双工器和第二双工器可以集成于同一基板,例如,硅晶圆半导体基板;集成于同一基板的第一双工器和第二双工器可以是FBAR或SAW,其中,第一双工器包括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第二双工器包括第二发射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并且,所述第一双工器与所述第二双工器对称,包括:第一发射滤波器与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或者,第一发射滤波器与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以及第一接收滤波器与第二接收滤波器对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即,第一发射滤波器的结构和第二发射滤波器的结构相同,第一发射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发射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第一接收滤波器与第二接收滤波器对称,即,第一接收滤波器的结构和第二接收滤波器的结构相同,第一接收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接收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
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输入至第一双工器的第一路发射信号和输入至第二双工器的第二路发射信号,分别从第一双工器的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双工器的第二发射滤波器输出后,为了不使信号的功率或能量损失,可以将两路发射信号(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输入至与第一双工器和第二双工器连接的90°合分路器进行合路,合路后的发射信号在从天线口输出。此外,从天线口接收的信号也通过上述90°合分路器进行分路,分路后的信号分别输入第一双工器和第二双工器进行滤波后经过另一90°合分路器合路后输入接收通道的其他器件中。
作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二),可以使用耦合器将发射信号耦合出部分作为所述第一路发射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由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对所述第一发射信号滤波后输入至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再由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入至接收通道。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持相同的温度特性,第一接收滤波器、第一发射滤波器和包括第二接收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的双工器也可以集成于同一基板,例如,硅晶圆半导体基板;这些集成于同一基板的第一接收滤波器、第一发射滤波器和双工器可以是FBAR或SAW,并且,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与所述双工器的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或者,第一发射滤波器与所述双工器的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以及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与所述双工器的第二接收滤波器对称,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与所述双工器的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即,第一发射滤波器的结构和第二发射滤波器的结构相同,第一发射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发射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与所述双工器的第二接收滤波器对称,即,第一接收滤波器的结构和第二接收滤波器的结构相同,第一接收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接收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
发射信号中未被上述耦合器耦合的发射信号,可以作为第二路发射信号输入至与上述第一发射滤波器集成于同一基板(例如,硅晶圆半导体基板)上的双工器,具体是,第二路发射信号输入至所述双工器的第二发射滤波器。
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不同,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的第一路发射信号和双工器的第二发射滤波器输出的第二路发射信号不进行合路,只将第二路发射信号通过第二发射滤波器输入至与双工器相连的天线口而从天线发送出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发射信号是使用耦合器耦合过来的,其功率或能量比较小,第二路发射信号的功率或能量远远大于第一路发射信号的功率或能量,因此,即使不合路,原始的发射信号的功率或能量也没有较大损失,或者,损失的能量或功率可以忽略不计。
S102,将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二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接收通道是接收机接收信号的通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射信号从分路器输出或者耦合进发射滤波器或者接收滤波器后,虽然大部分信号经过发射滤波器,最终从天线口发送出去,但仍然有部分发射信号经过接收滤波器,流回接收通道。流回至接收通道的信号,除了没有被接收滤波器过滤掉的发射信号外,还包括由发射信号衍生的互调信号。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可以是泄漏至接收通道的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和/或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的互调信号,其流通的路径为从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后,进入第一接收滤波器,再从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或者,其流通的路径为从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后,经过其他模块(例如,相位调节器)进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再从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第二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二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可以是泄漏至接收通道的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和/或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的互调信号,其流通的路径为从第二发射滤波器输出,进入第二接收滤波器,再从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
与步骤S101中第一双工器和第二双工器集成于同一基板(例如,硅晶圆半导体基板)的实施例相应,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可以将从第一双工器的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和从第二双工器的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输入至90°合路器进行90°移相。由于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是对称的滤波器,而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的相位已经相差90°,因此,从第一双工器的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和从第二双工器的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经过90°合路器进行90°移相后,最终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相位相反;由于发射滤波器的带外滤波特性,其不能完全过滤掉带外信号(即占用发送频段之外的频段的信号),从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接收频段(即接收信号占用的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与从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相比,两者的相位已经相差90°,因此,两路互调信号再经过90°合路器进行90°移相后,最终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相位相反。
进一步的,第一接收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也可以是对称的,这样可以克服接收滤波器的带外滤波特性的不一致,可进一步增强干扰对消的效果。在第一接收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是对称的滤波器时,从第一双工器的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和从第二双工器的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与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是对称的滤波器时类似,即,经过90°合路器进行90°移相后,最终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相位相反。这样,对于从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发送频段重叠(和/或不与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与从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发送频段重叠和/或不与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相比,两者的相位已经相差90°,因此,两路互调信号再经过90°合路器进行90°移相后,最终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相位相反。
与步骤S101中在同一基板(例如,硅晶圆半导体基板)上集成第一接收滤波器和第一发射滤波器以及一个包括第二接收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的双工器的实施例相应,作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可以将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输入至相位调节器进行180°移相,该第一路干扰信号经过相位调节器的180°移相后输入至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由于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是对称的滤波器,而从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的信号,其相位与经过相位调节器180°移相后输出的第一路发射信号相位相同,因此,从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的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与从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相比,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的相位相反;由于发射滤波器的带外滤波特性,其不能完全过滤掉带外信号,从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接收频段(即接收信号占用的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其相位与经过相位调节器180°移相后输出的该互调信号相位相同,因此,从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与从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相比,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的相位相反。
进一步的,第一接收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也可以是对称的,这样可以克服接收滤波器的带外滤波特性的不一致,进一步增强干扰对消的效果。在第一接收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是对称的滤波器时,从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的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和从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与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是对称的滤波器时类似,即,经过相位调节器180°移相后,最终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相位相反。对于从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发送频段重叠和/或不与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其相位与经过相位调节器180°移相后输出的该互调信号相位相同,因此,从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发送频段重叠(和/或不与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与从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发送频段重叠和/或不与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相比,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的相位相反。
为了达到更佳的干扰对消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从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输入至相位调节器进行180°移相之前、同时或者之后,调节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将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调节到与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的幅度相等。如此,在相位调节器对第一路干扰信号进行180°移相后,若与幅度相等的第二路干扰信号合路,则可以完全对消。
S103,对所述相位相反的信号进行合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相位相反的信号进行合路,既可以分别将两路信号输入器件,在该器件中对两路信号进行叠加来完成,也可以将其中一路信号输入器件,另一路信号通过耦合器耦合进该器件,在该器件中对两路信号进行叠加来完成,还可以是将其中一路信号输入器件、由该器件输出该路信号后,与另一路信号通过耦合器的耦合来完成。例如,对于步骤S101中第一双工器和第二双工器集成于同一基板(例如,硅晶圆半导体基板)的实施例,90°合路器进行90°移相后得到的相位相反的信号,可以在该90°合路器直接进行叠加,从而实现相位相反的信号的合路;对于步骤S101中在同一基板(例如,硅晶圆半导体基板)上集成第一接收滤波器和第一发射滤波器以及一个包括第二接收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的双工器的实施例,可以将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第二路泄漏的信号输入LNA后,与从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第一路泄漏的信号在该LNA直接进行叠加,从而实现相位相反的信号的合路,也可以将第二发射滤波器输出的第二路泄漏的信号输入LNA,由LNA输出后与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第一路泄漏的信号进行叠加,从而实现相位相反的信号的合路。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方法可知,由于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分别输入的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从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流出的干扰信号可以被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并且进行了合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将泄漏至接收通道的干扰信号对消,实现接收通道对发射信号的抑制,有效地消除了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
请参阅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2示例的干扰对消的装置可用于FDM系统的收发信机,其包括信号分路模块201、调相模块202和合路模块203,其中:
信号分路模块201,用于将发射信号分成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和与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对称的第二发射滤波器。
在本实施例中,发射信号是指从收发信机数字处理单元输出并经过发射通道上的数字-模拟转换器、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等模块处理后将从天线口发射出去的信号,接收信号是指从天线口接收过来并将经过接收通道上的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和模拟-数字转换器等模块处理后输入至收发信机数字处理单元的信号。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共用一个天线,因此,发射信号占用的频段(即发射频段)与接收信号占用的频段(即接收频段)是错开的,或者,发射机的通带是接收机的阻带,或者,发射机的阻带是接收机的通带。所述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分别是指发射机发射信号的主通道和接收机接收信号的主通道。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接收频段是接收信号占用的主要频段,因此,通常可以使用接收频段指代接收通道,或者使用接收通道指代接收频段,两者不加区分;发射频段和发射通道也有类似关系。由于器件的非线性等因素,信号在发射时,有一部分发射信号和/或发射信号衍生的互调信号会泄漏至接收通道,对接收信号造成干扰,对这种干扰的抑制也被称为接收通道对发射信号的抑制。
由于FBAR或SAW尺寸较小,FBAR或SAW构成的收发信机能够很好地满足运营商对通信系统小型化的需求,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用FBAR或SAW作为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并且,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即,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具有相同的结构、特性,例如,第一发射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发射滤波器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
调相模块202,用于将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包括第一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二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后信号,所述接收通道是接收机接收信号的主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发射信号从分路器输出或者耦合进发射滤波器或者接收滤波器后,虽然大部分信号经过发射滤波器,最终从天线口发送出去,但仍然有部分发射信号经过接收滤波器,流回接收通道。流回至接收通道的信号,除了没有被接收滤波器过滤掉的发射信号外,还包括由发射信号衍生的互调信号。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可以是泄漏至接收通道的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和/或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的互调信号,其流通的路径为从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后,进入第一接收滤波器,从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或者,其流通的路径为从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后,经过其他模块(例如,相位调节器)进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再从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第二路泄漏的信号包括所述第二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可以是泄漏至接收通道的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和/或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的互调信号,其流通的路径为从第二发射滤波器输出,进入第二接收滤波器,再从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
合路模块203,用于对所述相位相反的信号进行合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干扰对消的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仅是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例如相应硬件的配置要求或者软件的实现的便利考虑,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所述干扰对消的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而且,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相应的功能模块可以是由相应的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相应的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完成,例如,前述的信号分路模块,可以是具有执行前述将发射信号分成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和与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对称的第二发射滤波器的硬件,例如信号分路器,也可以是能够执行相应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前述功能的一般处理器或者其他硬件设备;再如前述的调相模块,可以是具有执行前述将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功能的硬件,例如调相器,也可以是能够执行相应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前述功能的一般处理器或者其他硬件设备(本说明书提供的各个实施例都可应用上述描述原则)。
附图2示例的信号分路模块201具体可以是分路器或者包括分路器,例如90°分路器或者3dB电桥等等,调相模块202具体可以是90°合路器或者包括90°合路器,如附图3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包括分路器301、第一90°合路器302、第一双工器303、第二双工器304和第二90°合路器305等,其中,第一双工器303、第二双工器304均与第二90°合路器305连接,第二90°合路器305与天线306连接。
为了保持相同的温度特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双工器303和第二双工器304可以集成于同一基板,例如,硅晶圆半导体基板;集成于同一基板的第一双工器303和第二双工器304可以是FBAR或SAW,其中,第一双工器303包括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和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第二双工器304包括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和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并且,所述第一双工器303与所述第二双工器304对称,包括: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与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对称,或者,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与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对称以及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与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对称。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与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对称,即,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的结构和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的结构相同,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与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对称,即,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的结构和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的结构相同,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
在附图3示例的干扰对消的装置中,发射信号依次经过收发信机数字处理单元、数字-模拟转换器、混频器、滤波器307和放大器等器件后,进入分路器301。在分路器301处,发射信号被分成两路相位相差90°的信号,例如,一路相位为90°(或相位为0°)的第一路发射信号和一路相位为180°(或相位为90°)的第二路发射信号,其中,每一路发射信号除了包括发射信号本身之外,还包括互调信号,互调信号是因为放大器307等器件的非线性而由发射信号衍生。第一路发射信号输入至第一双工器303,第二路发射信号输入至第二双工器304。第一路发射信号输入至第一双工器303后,虽然大部分信号经过其中的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输入至与第一双工器303连接的第二90°合路器305,但仍然有部分信号(包括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出的互调信号)经过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和第一90°合路器302泄露至接收通道,这些信号是第一路干扰信号,其流通的路径为从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输出,进入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再从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输出至第一90°合路器302,如附图3中的虚线所示,是干扰信号经过的路径;同理,第二路发射信号输入至第二双工器304后,虽然大部分信号经过其中的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输入至与第二双工器304连接的第二90°合路器305,但仍然有部分信号(包括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和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出的互调信号)经过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和第一90°合路器302泄露至接收通道,这些信号是第二路干扰信号,其流通的路径为从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输出,进入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再从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输出至第一90°合路器302,如附图3中的虚线所示,是干扰信号经过的路径。若泄露至接收通道上的干扰信号不消除,则会对经过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和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传输过来的接收信号造成干扰。
在附图3示例的干扰对消的装置中,第二90°合路器305将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输出的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输出的第二路发射信号经过90°合路,再从与其连接的天线306输出,这样,发射信号的功率或能量可以基本没有损失。
可以理解的是,在接收信号时,第二90°合路器305将接收的信号经过90°分路,分别输入第一双工器303和第二双工器304。由于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和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的滤波作用(发射滤波器的阻带和接收滤波器的通带重叠),从第二90°合路器305输出的接收信号分别从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和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输入,再通过第一90°合路器302输出至接收通道,而不会从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和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输入,再通过第一90°合路器302输出至发送通道。
从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和从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输出的第二路干扰信号,在90°合路器302处进行90°移相并输入至低噪声放大器307。由于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和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是对称的滤波器,而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经过分路器301后,其相位已经相差90°,因此,从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输出的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和从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输出的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经过90°合路器302进行90°移相后,在输入至低噪声放大器307前,其相位已相差180°,即两者相位相反,意味着该两路信号在90°合路器302处合路时已对消或基本对消,不会造成对接收通道上的接收信号造成干扰;由于发射滤波器的带外滤波特性,其不能完全过滤掉带外信号,从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接收频段(即接收信号占用的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与从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输出的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相比,两者的相位已经相差90°,因此,两路互调信号再经过90°合路器302进行90°移相后,最终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相位相反。
进一步的,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和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也可以是对称的,这样可以克服接收滤波器的带外滤波特性的不一致,进一步增强干扰对消的效果。在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和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是对称的滤波器时,从第一双工器303的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输出的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和从第二双工器304的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输出的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与第一发射滤波器3032和第二发射滤波器3042是对称的滤波器时类似,即,经过90°合路器302进行90°移相后,最终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相位相反。对于从第一接收滤波器3031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发送频段重叠(和/或不与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与从第二接收滤波器3041输出的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发送频段重叠(和/或不与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相比,两者的相位已经相差90°,因此,两路互调信号再经过90°合路器302进行90°移相后,最终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相位相反。
附图2示例的信号分路模块201具体可以是一个耦合器或者包括一个耦合器,调相模块202具体可以是一个相位调节器或者包括一个相位调节器,如附图4a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滤波器401、第一发射滤波器402、双工器403、相位调节器404、第一耦合器407、第二耦合器408和放大器409等,其中,双工器403与天线405连接,而第一发射滤波器402不与天线405连接;双工器403包括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和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为了保持相同的温度特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收滤波器401、第一发射滤波器402和双工器403可以集成于同一基板,例如,硅晶圆半导体基板;这些集成于同一基板的第一接收滤波器401、第一发射滤波器402和双工器403可以是FBAR或SAW,并且,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402与所述双工器403的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对称,或者,第一发射滤波器402与所述双工器403的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对称以及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401与所述双工器403的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对称,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402与所述双工器403的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对称,即,第一发射滤波器402的结构和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的结构相同,第一发射滤波器402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401与所述双工器403的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对称,即,第一接收滤波器401的结构和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的结构相同,第一接收滤波器401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
第一耦合器407从放大器耦合出部分发射信号作为第一发射信号输入至第一接收滤波器401,第一接收滤波器401对第一发射信号进行滤波后输入至相位调节器404,最后,经过相位调节器404进行180°相位调节后,输入至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虽然第一路发射信号已经过第一接收滤波器401滤波,但仍然有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以及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的互调信号没有被第一接收滤波器401过滤掉,这些没有被滤掉的信号是第一路干扰信号,其流通的路径为从第一接收滤波器401输出,再进入相位调节器404,然后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402,最后,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输出,如附图4a中的虚线部分所示,是泄漏的干扰信号经过的路径。
发射信号中未被第一耦合器407耦合的部分,即未被第一耦合器407耦合的发射信号作为第二路发射信号输出至双工器403。虽然双工器403中的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可以将大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传输至天线405并由天线405发射出去,但仍然有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以及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的互调信号没有被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过滤掉而泄漏至接收通道,这些没有被过滤掉的信号是第二路干扰信号,其流通的路径为从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输出,再进入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最后,从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输出,如附图4a中的虚线部分所示,是泄漏的干扰信号经过的路径。
与附图3示例的干扰对消的装置不同,在附图4a示例的干扰对消的装置中,发射信号从放大器410输出后,大部分发射信号输入至双工器的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耦合器407只耦合很少的发射信号输入至第一接收滤波器401。由于从第一接收滤波器401输出的第一路发射信号是使用耦合器耦合过来,其功率或能量比较小,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输出的第二路发射信号的功率或能量远远大于第一路发射信号的功率或能量,因此,尽管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输出的第二路发射信号和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输出的第一路发射信号没有如附图3示例的对消装置一样进行合路,但从放大器410输出的发射信号的功率或能量也没有较大损失,或者,损失的能量或功率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理解的是,在接收信号时,从天线405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输入双工器403后,由于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的滤波作用(发射滤波器的阻带和接收滤波器的通带基本重叠),接收信号从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输入后通过低噪声放大器406输出至接收通道,而不会从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输入后通过放大器410输出至发送通道。
第一路干扰信号经过相位调节器404的180°移相后输入至第一发射滤波器402。由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和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是对称的滤波器,而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输出的信号,其相位与经过相位调节器404的180°移相后输出的第一路发射信号相位相同,因此,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输出的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与从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输出的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相比,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的相位相反;由于发射滤波器的带外滤波特性,其不能完全过滤掉带外信号,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接收频段(即接收信号占用的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其相位与经过相位调节器404的180°移相后输出的该互调信号相位相同,因此,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与从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输出的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相比,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的相位相反。
进一步的,第一接收滤波器401和第二接收滤波器4041也可以是对称的,这样可以克服接收滤波器的带外滤波特性的不一致,进一步增强干扰对消的效果。在第一接收滤波器401和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是对称的滤波器时,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输出的部分第一路发射信号和从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输出的部分第二路发射信号,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和第二发射滤波器4032是对称的滤波器时类似,即,经过相位调节器180°移相后,最终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相位相反。对于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发送频段重叠(和/或不与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其相位与经过相位调节器180°移相后输出的该互调信号相位相同,因此,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输出的由第一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发送频段重叠(和/或不与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与从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输出的由第二路发射信号衍生并且占用频段和发送频段重叠(和/或不与接收频段重叠)的互调信号相比,相位相差180°,即两者的相位相反。
对于相位相反的两路信号,既可以如附图4a的干扰对消的装置所示,将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输出的第二路干扰信号与通过第二耦合器408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耦合过来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输入低噪声放大器406后,由低噪声放大器406直接进行叠加,从而实现相位相反的信号的合路,也可以如附图4b的干扰对消的装置所示,将第二接收滤波器4031输出的第二路干扰信号输入低噪声放大器406并由低噪声放大器406输出后,与从第一发射滤波器402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通过第二耦合器408进行耦合,从而实现相位相反的信号的合路。相位相反的信号的合路意味着该两路信号已对消或基本对消,不会造成对接收通道上的接收信号造成干扰,即降低了发射对接收的抑制。
为了达到更佳干扰对消效果,还可以将从第一接收滤波器401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输入至相位调节器404进行180°移相之前、同时或者之后,调节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将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调节到与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的幅度相等。即附图2示例的调相模块202还可以是一个幅相调节器,其包括一个幅度调节器501,如附图5a或附图5b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幅度调节器501与相位调节器404相连或者与第一接收滤波器401相连,用于调节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以使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的幅度相等。如此,在相位调节器404对第一路干扰信号进行180°移相后,若与幅度相等的第二路干扰信号合路,则可以完全对消。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调相模块202包括相位调节单元601和幅度调节单元602,如附图6a或附图6b示例的干扰对消的装置。相位调节单元601用于将第一接收滤波器401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进行180°移相后输入至幅度调节单元602,幅度调节单元602用于调节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以使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的幅度相等,幅度调节单元602将经过幅度调节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输入至第一发射滤波器402,或者,幅度调节单元602调节第一接收滤波器401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以使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与第二接收滤波器402输出的第二路干扰信号的幅度相等;幅度调节单元602将经过幅度调节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输出至相位调节单元601,再由相位调节单元601将幅度调节单元602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进行180°移相后输入至第一发射滤波器402。如此,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的第一路干扰信号与第二路干扰信号合路后,则可以完全对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可以包括附图2至附图6b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对消的装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例如,FDM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
请参阅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7示例的滤波器包括第一双工器701和与所述第一双工器701对称的第二双工器702。如附图8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附图7示例的第一双工器701进一步包括第一接收滤波器801和第一发射滤波器802,第二双工器702包括第二接收滤波器803和第二发射滤波器804,。其中,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802和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804对称,或者,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801与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803对称以及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802和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804对称,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802和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804对称,即,第一发射滤波器802的结构和第二发射滤波器804的结构相同,第一发射滤波器802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发射滤波器804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第一接收滤波器801与第二接收滤波器803对称,即,第一接收滤波器801的结构和第二接收滤波器803的结构相同,第一接收滤波器801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接收滤波器803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
为了保持相同的温度特性,附图7或附图8示例的第一双工器701和第二双工器702可以集成于同一基板,例如,硅晶圆半导体基板。
请参阅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9示例的滤波器包括第一接收滤波器901、第一发射滤波器902和双工器903,双工器903包括第二接收滤波器9031和第二发射滤波器9032,其中,第一发射滤波器902和第二发射滤波器9032对称,或者,第一接收滤波器901与第二接收滤波器9031对称以及第一发射滤波器902和第二发射滤波器9032对称,第一发射滤波器902和第二发射滤波器9032对称,即,第一发射滤波器902的结构和第二发射滤波器9032的结构相同,第一发射滤波器902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发射滤波器9032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第一接收滤波器901与第二接收滤波器9031对称,即第一接收滤波器901的结构和第二接收滤波器9031的结构相同,第一接收滤波器901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分别与第二接收滤波器9031的传输响应的时延、相位和幅度等特性相同。
为了保持相同的温度特性,附图9示例的第一接收滤波器901、第一发射滤波器902和双工器903可以集成于同一基板,例如,硅晶圆半导体基板。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发射信号是指从收发信机数字处理单元输出并经过发射通道上的数字-模拟转换器、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等模块处理后将从天线口发射出去的信号,接收信号是指从天线口接收过来并将经过接收通道上的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和模拟-数字转换器等模块处理后输入至收发信机数字处理单元的信号。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射信号并不限于天线口的射频信号,它也可以是发射通道中任意一处的信号,如放大器之前的信号,只是为了获得较佳的干扰对消效果,耦合出的发射信号(第一路发射信号)在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之前,可以经过与未被耦合出的发射信号(第二路发射信号)相同的器件,即流经相同的路径,这样,虽然实现干扰对消所需添加的器件更多,但也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当然,考虑成本的因素,如若某器件对于信号的处理或对于获得较佳的干扰对消效果影响不大,在第一路发射信号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之前的路径中也可省略。此外,对两路干扰信号进行合路的位置也可以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中所举例的天线口,其亦可以为接收通道的任意一处,只是为了获得较佳的干扰对消效果,耦合出的发射信号(第一路发射信号)在从干扰对消的滤波单元(如第一双工器,或,第一接收滤波器和第一发射滤波器)输出后(即第一路干扰信号),经过与未被耦合的发射信号(第二路发射信号)经过第二双工器输出后(即第二路干扰信号)在接收通道所流经的器件的相同器件的处理,再进行两路干扰信号的合路。当然,考虑成本的因素,如若某器件对于信号的处理或对于获得较佳的干扰对消效果影响不大,在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进行合路之前的路径中也可省略。这些变形均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及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比如以下各种方法的一种或多种或全部:
将发射信号分成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和与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对称的第二发射滤波器;
将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二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接收通道是接收机接收信号的通道;
对所述相位相反的信号进行合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4)

1.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发射信号分成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和与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对称的第二发射滤波器;
将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二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接收通道是接收机接收信号的通道;
对所述相位相反的信号进行合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发射信号分成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和与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对称的第二发射滤波器包括:使用分路器将所述发射信号分成相位差为90°的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至集成于同一基板的第一双工器和第二双工器;
所述第一双工器包括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和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所述第二双工器包括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和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对称。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包括:
将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输入至90°合路器进行90°移相后输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发射信号分成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和与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对称的第二发射滤波器包括:
使用耦合器将所述发射信号耦合出部分作为所述第一路发射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并由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入至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所述发射信号中未被所述耦合器耦合的部分作为第二路发射信号输入至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和第一发射滤波器集成于同一基板的双工器,所述双工器包括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对称。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包括:
将所述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输入至相位调节器进行180°移相后输入至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将所述经过180°移相后的信号输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输入至相位调节器进行180°移相之前、同时或者之后还包括:
调节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以使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的幅度相等。
9.一种干扰对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分路模块,用于将发射信号分成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第一发射滤波器和与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对称的第二发射滤波器;
调相模块,用于将第一路干扰信号和第二路干扰信号调整为相位相反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第一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包括所述第二路发射信号流经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后泄漏至接收通道的信号,所述接收通道是接收机接收信号的通道;
合路模块,用于对所述相位相反的信号进行合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分路模块包括:
分路器,用于将所述发射信号分成相位差为90°的第一路发射信号和第二路发射信号后分别输入至集成于同一基板的第一双工器和第二双工器,所述第一双工器包括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和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所述第二双工器包括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和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对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相模块包括:
90°合路器,用于将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进行90°移相后输出。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分路模块包括:
耦合器,用于将所述发射信号耦合出部分作为所述第一路发射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
所述发射信号中未被所述耦合器耦合的部分作为第二路发射信号输入至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和第一发射滤波器集成于同一基板的双工器,所述双工器包括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对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相模块包括:
相位调节器,将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进行180°移相后输入至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相模块还包括:
幅度调节单元,与所述相位调节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相位调节器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或,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以使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第二路干扰信号的幅度相等。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相模块包括相位调节单元和幅度调节单元;
所述相位调节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第一路干扰信号进行180°移相后输入至所述幅度调节单元;
所述幅度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以使所述第一路干扰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二路干扰信号的幅度相等。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权利要求9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干扰对消的装置。
1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
20.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第一双工器和与所述第一双工器对称的第二双工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滤波器,所述第一双工器包括第一接收滤波器和第一发射滤波器,第二双工器包括第二接收滤波器和第二接收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或者,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与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对称以及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滤波器,所述第一双工器与所述第二双工器集成于同一基板。
23.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第一接收滤波器、第一发射滤波器和双工器,所述双工器包括第二接收滤波器和第二发射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或者,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与所述第二接收滤波器对称以及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发射滤波器对称。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滤波器,所述双工器与所述第一接收滤波器和所述第一发射滤波器集成于同一基板。
CN201210019762.7A 2012-01-21 2012-01-21 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1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762.7A CN102571655B (zh) 2012-01-21 2012-01-21 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
JP2014552472A JP5888630B2 (ja) 2012-01-21 2012-02-16 干渉消去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フィルタ装置
PCT/CN2012/071192 WO2013107067A1 (zh) 2012-01-21 2012-02-16 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件
EP12865951.3A EP2802081B1 (en) 2012-01-21 2012-02-16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filtering device
KR1020147023379A KR101594451B1 (ko) 2012-01-21 2012-02-16 간섭 소거 방법 및 장치 및 필터 장치
US14/336,709 US9544125B2 (en) 2012-01-21 2014-07-21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ilter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762.7A CN102571655B (zh) 2012-01-21 2012-01-21 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1655A true CN102571655A (zh) 2012-07-11
CN102571655B CN102571655B (zh) 2014-12-17

Family

ID=46416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976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1655B (zh) 2012-01-21 2012-01-21 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44125B2 (zh)
EP (1) EP2802081B1 (zh)
JP (1) JP5888630B2 (zh)
KR (1) KR101594451B1 (zh)
CN (1) CN102571655B (zh)
WO (1) WO2013107067A1 (zh)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1069A (zh) * 2012-07-25 2012-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信机和干扰对消方法
CN104506209A (zh) * 2014-12-15 2015-04-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耦合线紧耦合器的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和系统
CN104756419A (zh) * 2012-11-30 2015-07-01 英特尔公司 用于基站设备的内置无源互调检测器
CN104756311A (zh) * 2012-11-16 2015-07-01 阿尔卡特朗讯 滤波器组件以及滤波方法
WO2015135197A1 (zh) * 2014-03-14 2015-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5099972A (zh) * 2012-12-11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机的发射通道间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5812003A (zh) * 2016-03-21 2016-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杂散干扰抑制方法、杂散干扰抑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299691A (zh) * 2016-08-09 2017-01-04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具有两级对消功能的收发天线共址耦合干扰抑制装置
CN106716851A (zh) * 2015-05-30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CN107271769A (zh) * 2017-06-19 2017-10-20 电子科技大学 基波对消技术无源互调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8023608A (zh) * 2017-12-04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全时双工系统、全时双工电路以及控制方法
CN108964679A (zh) * 2017-05-18 2018-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容量提升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9085540A (zh) * 2018-09-06 2018-12-25 杭州捍鹰科技有限公司 泄漏信号的对消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43067A (zh) * 2019-03-21 2019-05-1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干扰消除设备和干扰消除方法
CN110463047A (zh) * 2017-03-27 2019-11-15 库姆网络公司 用于可调谐带外干扰抑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10649930A (zh) * 2019-10-09 2020-01-03 河南理工大学 大规模天线中本振泄露的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11832327A (zh) * 2020-07-15 2020-10-27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rfid读写器载波抑制方法
CN111865353A (zh) * 2019-04-30 2020-10-30 T移动美国公司 降低接收机退敏性的rf前端
CN112398494A (zh) * 2019-08-16 2021-02-23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路由器及其干扰消除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421224A (zh) * 2020-09-28 2021-02-26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通信和5g网络通信的天线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70339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收发器共存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531169A (zh) * 2020-11-09 2022-05-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信号收发电路
WO2022142575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nr和wifi干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11679B1 (en) * 2013-06-18 2018-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duplex unit
KR102060406B1 (ko) 2015-11-04 2019-12-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분파 장치 및 그 설계 방법
JP2018050159A (ja) 2016-09-21 2018-03-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CN106936468B (zh) * 2017-03-02 2020-03-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9220410A1 (en) * 2018-05-17 2019-11-21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Inrs) Method and system for sampling and denoising amplification of a signal
WO2019235181A1 (ja) * 2018-06-04 2019-12-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US20220329268A1 (en) 2021-04-07 2022-10-1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plexer circuits with leakage cancell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4909A (zh) * 1999-03-03 2002-06-19 西门子公司 频率多路复用发信机和用于消除串音的方法
CN101888252A (zh) * 2010-04-20 2010-11-17 宁波成电泰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rf系统中动态范围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31638A (zh) * 2011-06-02 2011-11-02 苏州易特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系统共天/馈线模块及其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30500B2 (en) * 2001-12-07 2008-02-12 Socovar S.E.C. Adjustable electronic duplexer
KR101047731B1 (ko) * 2003-09-01 2011-07-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듀플렉서 회로
CN2826837Y (zh) * 2005-03-10 2006-10-11 台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载波频率收发传输路径的隔离电路
US8364092B2 (en) * 2005-04-14 2013-01-29 Ecole De Technologie Superieure Balanced active and passive duplexers
JP4735551B2 (ja) * 2007-01-19 2011-07-27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通信基地局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US8004538B2 (en) * 2007-09-21 2011-08-23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Preferential tone scale for electronic displays
WO2011034373A2 (en) * 2009-09-21 2011-03-24 Kmw Inc. Apparatus for shar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CN101834625B (zh) * 2010-04-23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信号环回方法及室外单元
JP2012138651A (ja) 2010-12-24 2012-07-19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移動通信端末用モジュール、及び移動通信端末
EP2512040B1 (en) * 2011-04-14 2013-11-13 Alcatel Lucent A computation saving echo canceller for a wide band audio sign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4909A (zh) * 1999-03-03 2002-06-19 西门子公司 频率多路复用发信机和用于消除串音的方法
CN101888252A (zh) * 2010-04-20 2010-11-17 宁波成电泰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rf系统中动态范围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31638A (zh) * 2011-06-02 2011-11-02 苏州易特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系统共天/馈线模块及其基站

Cited B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5711A1 (zh) * 2012-07-25 2014-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收发信机和干扰对消方法
CN102811069B (zh) * 2012-07-25 2014-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信机和干扰对消方法
CN102811069A (zh) * 2012-07-25 2012-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信机和干扰对消方法
US9887688B2 (en) 2012-11-16 2018-02-06 Provenance Asset Group Llc Filter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filtering
CN104756311A (zh) * 2012-11-16 2015-07-01 阿尔卡特朗讯 滤波器组件以及滤波方法
CN104756419A (zh) * 2012-11-30 2015-07-01 英特尔公司 用于基站设备的内置无源互调检测器
CN105099972B (zh) * 2012-12-11 2018-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机的发射通道间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5099972A (zh) * 2012-12-11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机的发射通道间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WO2015135197A1 (zh) * 2014-03-14 2015-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US9847808B2 (en) 2014-03-14 2017-12-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4506209B (zh) * 2014-12-15 2017-02-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耦合线紧耦合器的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和系统
CN104506209A (zh) * 2014-12-15 2015-04-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耦合线紧耦合器的全双工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和系统
CN106716851A (zh) * 2015-05-30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CN106716851B (zh) * 2015-05-30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抵消装置及方法
CN105812003B (zh) * 2016-03-21 2019-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杂散干扰抑制方法、杂散干扰抑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812003A (zh) * 2016-03-21 2016-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杂散干扰抑制方法、杂散干扰抑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299691B (zh) * 2016-08-09 2019-03-15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具有两级对消功能的收发天线共址耦合干扰抑制装置
CN106299691A (zh) * 2016-08-09 2017-01-04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具有两级对消功能的收发天线共址耦合干扰抑制装置
CN110463047A (zh) * 2017-03-27 2019-11-15 库姆网络公司 用于可调谐带外干扰抑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8964679A (zh) * 2017-05-18 2018-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容量提升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271769A (zh) * 2017-06-19 2017-10-20 电子科技大学 基波对消技术无源互调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8023608A (zh) * 2017-12-04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全时双工系统、全时双工电路以及控制方法
US11463124B2 (en) 2017-12-04 2022-10-04 Zte Corporation Full-time duplex system, full-time duplex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WO2019109723A1 (zh) * 2017-12-04 2019-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全时双工系统、全时双工电路以及控制方法
CN108023608B (zh) * 2017-12-04 2020-03-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全时双工系统、电路、终端、控制方法及可读介质
CN109085540A (zh) * 2018-09-06 2018-12-25 杭州捍鹰科技有限公司 泄漏信号的对消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43067A (zh) * 2019-03-21 2019-05-1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干扰消除设备和干扰消除方法
CN111865353A (zh) * 2019-04-30 2020-10-30 T移动美国公司 降低接收机退敏性的rf前端
CN112398494B (zh) * 2019-08-16 2023-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器及其干扰消除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398494A (zh) * 2019-08-16 2021-02-23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路由器及其干扰消除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649930A (zh) * 2019-10-09 2020-01-03 河南理工大学 大规模天线中本振泄露的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11832327A (zh) * 2020-07-15 2020-10-27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rfid读写器载波抑制方法
CN114070339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收发器共存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21224A (zh) * 2020-09-28 2021-02-26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通信和5g网络通信的天线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21224B (zh) * 2020-09-28 2023-11-17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通信和5g网络通信的天线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31169A (zh) * 2020-11-09 2022-05-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信号收发电路
CN114531169B (zh) * 2020-11-09 2024-02-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信号收发电路
US11979184B2 (en) 2020-11-09 2024-05-0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Radio-frequency signal transmitting/receiving circuit
WO2022142575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nr和wifi干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28222A1 (en) 2014-11-06
KR101594451B1 (ko) 2016-02-16
KR20140114890A (ko) 2014-09-29
US9544125B2 (en) 2017-01-10
CN102571655B (zh) 2014-12-17
WO2013107067A1 (zh) 2013-07-25
EP2802081B1 (en) 2019-07-31
JP2015504283A (ja) 2015-02-05
EP2802081A4 (en) 2015-01-14
JP5888630B2 (ja) 2016-03-22
EP2802081A1 (en) 201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1655A (zh) 一种干扰对消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滤波器
US10116339B2 (en) Detecting power of individual carrier of aggregated carrier
KR102620200B1 (ko) 2 개의 유형들의 탄성파 공진기들을 포함하는 탄성파 필터
US945575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requency independent analog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364092B2 (en) Balanced active and passive duplexers
US8718578B2 (en) Circuit arrangement with improved decoupling
US9438288B2 (en) System providing reduced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CN102347778B (zh) 一种自适应干扰对消装置及其调试方法
US9654983B2 (en) Tunable filter employing feedforward cancellation
US10623048B2 (en)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667404B2 (en) Duplexer-less transceiv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6490837B2 (ja) 信号分離制御装置及びハイブリッド結合部の制御方法
CN101594669A (zh) 一种相近频段无线设备抗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EP3108587A1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adjustable impedance
CN106165305B (zh) 高频前端电路
WO2017000437A1 (zh) 放大集成电路
US20220385272A1 (en) Switchable acoustic wave filter
WO2015054699A1 (en)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mplifier, and method
CN108881086B (zh) 调制信号的电路,调制信号的方法
TW202139614A (zh) 天線介面配置
WO2016187782A1 (zh) 一种双工器和无线收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