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7197A - 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7197A
CN102567197A CN2010106099050A CN201010609905A CN102567197A CN 102567197 A CN102567197 A CN 102567197A CN 2010106099050 A CN2010106099050 A CN 2010106099050A CN 201010609905 A CN201010609905 A CN 201010609905A CN 102567197 A CN102567197 A CN 102567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ed
case
tested case
equipment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99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西全
万波
苗佳旺
付江
付景志
彭时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ter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ter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ter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ter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6099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671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67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71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 And Diagnosis Of Digital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现有测试平台不具备通用性的问题。该方法包括:通过与待测试设备类型匹配的I/O模块与所述待测试设备连接;从预置的被测案例库中选择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相匹配的被测案例,运行该被测案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复杂设备的集成测试,实现了在不同测试环境下对不同设备性能的测试。

Description

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种复杂设备进行集成测试时,通常需要具备外界的各种输入条件作为参数,同时需要对设备的性能进行一些状态相应进行记录和后期分析。
由于待测设备性能的不同以及测试环境的多样性,对于设备的可靠性、高稳定性及长时间拷机测试来说,需要一种能够适应设备运行所需要的各种现场参数模拟,同时记录设备的相应状态,为设备的可靠性、高稳定性及长时间拷机测试提供一种通用的测试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测试平台不具备通用性的问题。
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包括:
通过与待测试设备类型匹配的输入/输出(I/O)模块与所述待测试设备连接;
从预置的被测案例库中选择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相匹配的被测案例,运行该被测案例。
优选的,上述仿真测试方法还包括:
维护所述被测案例库,具体包括向所述被测案例库中添加被测案例、删除所述被测案例库中的被测案例和修改所述被测案例库中的被测案例。
优选的,所述被测案例中包含一虚拟接口,所述虚拟接口通道数量为1或2,所述虚拟接口与所述I/O模块的波特率一致。
优选的,所述从预置的被测案例库中选择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相匹配的被测案例,运行该被测案例包括:
根据所述待测试设备对应的I/O模块确定被测案例;
按照所述被测案例中,向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数据,监测所述待测试设备接收到的数据;
按照所述被测案例中的参数,监测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的数据。
优选的,所述测试数据为8个字节以下的字符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仿真测试装置,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通过与待测试设备类型匹配的I/O模块与所述待测试设备连接;
测试运行模块,用于从预置的被测案例库中选择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相匹配的被测案例,运行该被测案例。
优选的,上述仿真测试装置还包括:
被测案例库维护模块,用于维护所述被测案例库,具体用于向所述被测案例库中添加被测案例、删除所述被测案例库中的被测案例和修改所述被测案例库中的被测案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通过与待测试设备类型匹配的I/O模块与所述待测试设备连接,并从预置的被测案例库中选择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相匹配的被测案例,运行该被测案例,根据待测试设备连接相匹配的I/O模块,并调用相匹配的被测案例,实现了可对不同类型待测试设备完成相应测试的通用测试平台,解决了测试平台不具备通用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仿真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仿真测试系统的数据流向和数据传输时的操作逻辑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构造的人机界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仿真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通用的仿真测试系统,能够方便用户对不同接口类型的设备进行功能、性能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仿真测试系统,包括实时处理机和信号转接箱,所述信号转接箱包括:
多种电气信号接口;
一个与所述实时处理机相连的标准信号接口,用于从所述实时处理机接收标准信号,以及发送标准信号给所述实时处理机;
连接所述电气信号接口和标准信号接口的转换芯片,用于将从所述电气信号接口接收的电气信号转换为标准信号,发送给所述标准信号接口;以及将所述标准信号接口接收的标准信号转换为电气信号,通过所述电气信号接口发送出去。电气信号和标准信号的频率不同。
具体的,所述实时处理机包括通用PCI载板,在所述PCI载板上连接有多个I/O模块,所述I/O模块连接所述PCI载板和所述标准信号接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仿真测试系统,能够方便支持新添加的电气信号接口,该系统中的实时处理机采用通用PCI载板,在PCI载板上有两个I/O模块位,在添加新的电气信号接口时,相应的可以在PCI载板上添加用于处理转换后标准信号的I/O模块。I/O模块可以通过接插件方便的和PCI载板连接,只需编写相应的驱动和配置文件就可以使系统自动识别并很好的驱动该I/O模块。
具体的,所述实时处理机和信号转接箱之间还置有信号连接单元,所述信号连接单元通过SCSI100线与所述I/O模块相连,所述信号连接单元通过50芯标准航空插头与所述标准信号接口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系统采用信号连接单元和信号转接箱实现实时处理机和用户的被测设备连接,从PCI载板上出来的信号通过SCSI100线和信号连接单元连接,信号连接单元和信号转接箱通过50芯标准航空插头连接。在信号连接单元上采用14个50芯标准航空插头和所有的接口通道连接,在信号转接箱上有6个50芯航插,无论用户想使用哪个接口通道,都可以方便的使用不同的航插连接到不同的信号转接箱上,在信号转接箱上可以连接用户的被测设备。
具体的,所述多种电气接口包括:隔离I/O接口、UART接口、SPI接口、S1553接口、A429接口、CAN接口、ADC接口和DAC接口。
其中,隔离I/O接口,用于实现和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被测设备连接;
UART接口,用于和用户的异步串口设备连接;
SPI,用于和用户的同步串口设备连接;
S1553接口,用于和用户1553总线设备连接;
A429接口,用于和用户的429总线设备连接;
CAN接口,用于和用户的CAN总线设备连接;
ADC、DAC,用于和用户的的模拟量转数字量、数字量转模拟量接口连接。
为了提供高速的实时性,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仿真测试系统可优选采用vxWorks操作系统,实时处理机可采用目前流行的P4工业电脑,并且PCI载板使用FPGA实现硬件的控制,从硬件和软件上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的实时性。
此外,为了快速方便重复使用测试案例,还可以采用虚拟设备的描述方式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电气信号接口,同时采用工程的方式来描述一个被测案例(一个被测案例中可以包含多个虚拟设备,因为每个虚拟设备可以包含多个接口,因此案例中可以描述多种电气信号接口,这是由被测案例中测试设备的接口多少和接口参数来设定的。一个被测案例对应的一种电气信号接口),用户预先设计好的虚拟设备可以使用拖动的方式方便拖到一个工程中,在不同的工程中,可以使用同一个用户预先设计的虚拟设备,而预先设计的虚拟设备之间不会出现冲突。这样一来用户可以使用同一个虚拟设备使用到不同的测试案例中,极大的缩短了用户的案例开发周期。
此外,为了使系统更加便于操作,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套性能较高、使用较方便的人机界面,进一步说,该系统重新扩展了WindowsXP操作系统的一套标准控件库,该控件库无论从性能和显示风格上都优越于操作系统原先的控件库,并且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不同应用场合下的工作特点和配置模式,从而用户无需自己编写代码就可以实现界面的搭建,并满足用户的美工需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仿真测试系统,能够提供不同类型的接口,该系统能够方便支持新添加的电气信号接口,提供高速的实时性,能够更方便更有效率的完成与用户的设备连接,且能够快速方便重复使用测试案例,提供了一套性能较高、使用较方便的人机界面,支持用户自编写C代码嵌入到系统中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二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其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通过与待测试设备类型匹配的I/O模块与所述待测试设备连接;
本步骤中,将待测试设备与PCI板卡上的相应I/O模块连接,具体的,可以通过信号转接箱将待测试设备与PCI板卡连接,这样,就可以将待测试设备一侧的电气信号转换为I/O模块可处理的标准信号。
步骤102、从预置的被测案例库中选择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相匹配的被测案例,运行该被测案例;
本步骤中,根据所述待测试设备对应的I/O模块确定被测案例,按照所述被测案例中,向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数据,监测所述待测试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按照所述被测案例,监测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的数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三进行说明。
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仿真测试系统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待测设备电气信号接口,各接口的测试原理均相同,故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CAN接口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仿真测试系统的数据流向和数据传输时的操作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即制作一个仿真测试系统的虚拟设备模型),具体的数据流向和操作逻辑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通过修改测试用例即可实现。
在创建虚拟设备时,需要定义虚拟CAN接口的详细信息,实际上创建的虚拟CAN接口在系统启动时会把参数配置到真实的物理接口上(即待测设备上的CAN接口,为电气信号接口),以保证物理接口最后能够按照用户的配置参数来工作。
为虚拟CAN接口定义接口名称为CAN_TEST,为该虚拟接口定义通道数量为2(虚拟接口通道数量根据实际的应用可以配置为1或2),与真实的硬件接口通道数量无关。同样为每个接口配置波特率参数,该波特率信息与硬件接口所能支持的波特率密切相关,如果配置了硬件接口不支持的波特率,那么最后系统讲无法工作,因此需要配置为一个合适的波特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虚拟设备中添加一个人机界面,具体界面参见图3,通过该界面,可以在系统运行时方便的控制CAN接口发送的真实数据或者动态监视CAN总线上的接收的数据。
在该人机界面中可以添加各种合适的控件用来实现监视接收数据和控制发送数据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客户端输入任意的长度在8个字节之内的以‘,’为分隔符的字符串,然后输入需要发送的数据长度,根据CAN总线的协议,最大字节数量为8个字节,然后输入任意的一个数据ID,最后点击发送按钮,将信号由客户端发送至实时处理机,经由信号连接单元、信号转接箱,最后到达实测设备。实际上在系统运行时,当数据被通过某个通道发送出去并通过另外一个通道接收到数据后,便会在接收端把接收的数据显示在界面上。
信号连接单元在物理层起到信号转接的作用,把CAN的DB9接头转换成标准的航插,方便用户使用,使用航插线把信号连接单元和信号转接箱再次连接起来,用户的CAN总线设备接口可以通过信号转接箱接入到系统内,从而实现系统和用户的被测设备的链接。
在创建完虚拟设备后,需要把虚拟的接口和真实的物理接口连接,以便真实的物理接口可以并正确的按照用户在虚拟设备中为虚拟接口配置的参数进行工作,为此需要创建一个工程,在工程中,把配置好的的虚拟设备添加到工程中,并把虚拟接口和其对应的物理接口进行连接,最后保存成一个工程。
在工程构建完成后,即可运行工程进行测试,系统会自动按照虚拟设备内部为该接的配置参数进行为物理接口配置成相应的参数并正确启动。我们就可以在人机界面上实现发送数据和动态监控接收到的数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四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真测试装置,其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
连接模块401,用于通过与待测试设备类型匹配的I/O模块与所述待测试设备连接;
测试运行模块402,用于从预置的被测案例库中选择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相匹配的被测案例,运行该被测案例。
优选的,上述仿真测试装置还包括:
被测案例库维护模块403,用于维护所述被测案例库,具体用于向所述被测案例库中添加被测案例、删除所述被测案例库中的被测案例和修改所述被测案例库中的被测案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通过与待测试设备类型匹配的I/O模块与所述待测试设备连接,并从预置的被测案例库中选择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相匹配的被测案例,运行该被测案例,根据待测试设备连接相匹配的I/O模块,并调用相匹配的被测案例,实现了可对不同类型待测试设备完成相应测试的通用测试平台,解决了测试平台不具备通用性的问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流程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如系统、设备、装置、器件等)执行,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步骤可以被分别制作成一个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可以采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也可以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与待测试设备类型匹配的输入/输出(I/O)模块与所述待测试设备连接;
从预置的被测案例库中选择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相匹配的被测案例,运行该被测案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维护所述被测案例库,具体包括向所述被测案例库中添加被测案例、删除所述被测案例库中的被测案例和修改所述被测案例库中的被测案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案例中包含一虚拟接口,所述虚拟接口通道数量为1或2,所述虚拟接口与所述I/O模块的波特率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预置的被测案例库中选择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相匹配的被测案例,运行该被测案例包括:
根据所述待测试设备对应的I/O模块确定被测案例;
按照所述被测案例中,向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数据,监测所述待测试设备接收到的数据;
按照所述被测案例中的参数,监测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数据为8个字节以下的字符串。
6.一种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通过与待测试设备类型匹配的I/O模块与所述待测试设备连接;
测试运行模块,用于从预置的被测案例库中选择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相匹配的被测案例,运行该被测案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被测案例库维护模块,用于维护所述被测案例库,具体用于向所述被测案例库中添加被测案例、删除所述被测案例库中的被测案例和修改所述被测案例库中的被测案例。
CN2010106099050A 2010-12-28 2010-12-28 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25671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99050A CN102567197A (zh) 2010-12-28 2010-12-28 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99050A CN102567197A (zh) 2010-12-28 2010-12-28 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7197A true CN102567197A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12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99050A Pending CN102567197A (zh) 2010-12-28 2010-12-28 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67197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940A (zh) * 2012-07-31 2014-02-12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性能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3684919A (zh) * 2013-12-18 2014-03-26 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 泛在网络性能监测系统
CN103217973B (zh) * 2013-04-18 2015-07-29 山东大学 一种总线式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5068445A (zh) * 2015-07-31 2015-11-18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信号路由适配矩阵
CN105512204A (zh) * 2015-11-27 2016-04-20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提供方法
CN106324383A (zh) * 2016-07-29 2017-01-11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设备测试方法、系统及仿真控制测试装置
WO2017107159A1 (zh) * 2015-12-25 2017-06-29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装备工业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16537A (zh) * 2019-11-19 2020-01-21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1090037A (zh) * 2019-12-31 2020-05-01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仪控卡件的可靠性检测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860A (zh) * 2008-07-21 2010-01-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模拟控制设备及应用该模拟控制设备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1706762A (zh) * 2009-11-26 2010-05-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智能型信号转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860A (zh) * 2008-07-21 2010-01-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模拟控制设备及应用该模拟控制设备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1706762A (zh) * 2009-11-26 2010-05-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智能型信号转接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新华,邓元勇,王先平: "多种通信网络及接口转换模块的研制", 《计算机工程》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940A (zh) * 2012-07-31 2014-02-12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性能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80940B (zh) * 2012-07-31 2016-08-17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性能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3217973B (zh) * 2013-04-18 2015-07-29 山东大学 一种总线式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3684919A (zh) * 2013-12-18 2014-03-26 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 泛在网络性能监测系统
CN105068445A (zh) * 2015-07-31 2015-11-18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信号路由适配矩阵
CN105512204A (zh) * 2015-11-27 2016-04-20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提供方法
WO2017107159A1 (zh) * 2015-12-25 2017-06-29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装备工业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24383A (zh) * 2016-07-29 2017-01-11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设备测试方法、系统及仿真控制测试装置
CN106324383B (zh) * 2016-07-29 2019-04-26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设备测试方法、系统及仿真控制测试装置
CN110716537A (zh) * 2019-11-19 2020-01-21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1090037A (zh) * 2019-12-31 2020-05-01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仪控卡件的可靠性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7197A (zh) 仿真测试方法和装置
EP2448121B1 (en) Jta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jtag data transmission
CN101923131B (zh) 卫星电信号监测系统
TWI645291B (zh) 擴充序列通訊之系統、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CN101126973A (zh) Led显示屏远程管理方法和系统
RU2004139118A (ru)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и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е пути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сети
CN104407882B (zh) 一种板卡装置
CN102902624B (zh) 一种软件调试系统及方法
CN101839969A (zh) 卫星通讯1553b地面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208547675U (zh) 一种用于USB Type-C接口的插拔测试模块
KR101243441B1 (ko) 재구성 가능한 컴포넌트 기반의 plc 시뮬레이터
CN202189352U (zh) 仿真测试系统
CN213277033U (zh) 一种用于教育实训的多处理器工业物联网网关
EP2093906B1 (en) Optical transceiver, it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472782A (zh) 一种无线通讯终端
CN205334465U (zh) 一种基于PCIE Switch的PCIE信号扩展系统
CN102081455B (zh) 转接器及计算机管理系统
CN111294155B (zh) 一种适配器、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916206A (zh) 一种信号系统的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9522245B (zh) 一种硬件管理的方法及管理装置
CN114130039A (zh) 实景娱乐场景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4490214A (zh) 一种老化测试接口扩展模块和老化测试系统
CN100426250C (zh) 系统主板接收信号灵敏度的测量装置与方法
CN108055077B (zh) 针对应用的光纤总线网络的验证装置及光纤总线网络
CN100456710C (zh) 实现Tclsh指令远程调用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