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6226A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6226A
CN102566226A CN2011104392041A CN201110439204A CN102566226A CN 102566226 A CN102566226 A CN 102566226A CN 2011104392041 A CN2011104392041 A CN 2011104392041A CN 201110439204 A CN201110439204 A CN 201110439204A CN 102566226 A CN102566226 A CN 102566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or
moving part
media player
plug divis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92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6226B (zh
Inventor
中西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894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3760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590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2449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66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6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6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6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11B33/122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e.g. connectors, cables, switch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9/00Combinations of cameras, projectors or 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non-photographic non-optical apparatus, e.g. clocks or weapons; Cameras having the shape of other objec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6/00System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ieces of apparatus, e.g. for exchanging trimming information, for photo finis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5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in visual displaying devices, e.g. televisions, computer displays, lapto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投影仪,提高便携式的媒体播放器的电气方面以及机构方面的连接的信赖性,也提高设计自由度。投影仪(1)具备连接媒体播放器(100)并对媒体播放器(100)进行载置的连接部(30),连接部(30)具备插脱自如地连接媒体播放器(100)并对媒体播放器(100)载置的接插部(50);将接插部(50)保持为转动自如、且相对于投影仪(1)主体送出以及送入自如地移动的移动部(40);以及以送出以及送入自如的方式驱动移动部(40)的驱动机构部(滑动机构部(60))。

Description

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便携式的媒体播放器与扬声器装置等连接,使存储于媒体播放器内部的声音数据作为放大后的声音输出等。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便携式的媒体播放器与在投影仪上构成的连接部连接,使存储于媒体播放器内部的图像数据作为图像从投影仪放大投影到投影屏等,此外,使存储于媒体播放器内部的声音数据作为声音从附属于投影仪的扬声器输出等。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599177号说明书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连接部构成为固定于投影仪的规定部位。并且,设置于连接部且与媒体播放器电连接的连接器始终处于露出到外部的状态。根据这种结构,存在如下课题:例如因尘埃附着于露出的连接器而使电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等外在因素导致连接器和媒体播放器的电连接的信赖性降低。此外,存在由始终露出连接部的结构使投影仪的设计自由度受到限制这样的课题。此外,在连接器仅连接媒体播放器的状态下固定媒体播放器的情况下,存在媒体播放器的固定因外力等而易于变得不稳定,进而导致机构性的连接的信赖性降低的课题。此外,也存在因连接的媒体播放器的固定变得不稳定而无法在连接的媒体播放器稳定地进行键操作等的课题。
因而,期望使与便携式的媒体播放器的电气方面以及机构方面的连接的信赖性提高、使设计自由度也提高的投影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具有用于保持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连接部,在所述电子设备保持于所述连接部的状态下该电子设备与所述投影仪抵接,在该抵接位置的所述投影仪侧具有承接部。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通过使电子设备与承接部抵接,能够相对于电子设备进行机构上稳定的载置(也称作固定或者保持)。因而,能够使电子设备与接插部(投影仪)的机构性连接的信赖性提高。。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为,所述连接部具备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接插部,该接插部将所述电子设备保持为能够朝配置所述承接部的方向转动。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能够使所连接的电子设备朝投影仪侧的希望的部分转动并与该部分抵接,能够降低朝接插部的应力集中,实现电子设备的稳定的固定,并能够提高机械性连接的信赖性。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为所述接插部具备:将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投影仪的主体电连接的连接器;以及将所述连接器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转动支承部。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能够简易地实现进行与电子设备的连接、转动的构造。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为,所述连接部具备施力部,该施力部对所述连接器施力以使所述连接器以规定的角度立起。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在将电子设备连接于连接器的情况下,利用施力部朝使连接器立起的方向施力,由此能够防止连接器倾斜,因此易于将电子设备连接于连接器。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为,在所述接插部装配有所述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因该电子设备的自重,所述电子设备克服所述施力部对连接器的施力而朝所述承接部侧转动并与所述承接部抵接。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能够使电子设备与投影仪主体稳定地抵接。由此,对于接插部,在将电子设备与接插部连接并载置于该接插部的同时,能够降低朝接插部的应力集中,并能够实现所连接的电子设备的稳定的固定。因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在电子设备的键操作,能够与投影仪内部进行稳定的信息传递。由此,能够在投影仪进行稳定的投影以及声音输出等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为,所述接插部配设于由与所述投影仪的主体不同的部件构成的移动部,通过使该移动部移动,所述接插部成为能够装配所述电子设备的露出状态。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由于接插部仅在要使用的情况下露出到外部即可,所以能够减少尘埃附着于接插部等的外在因素对连接造成的影响,能够提高与外部的电子设备(例如媒体播放器)电连接的信赖性。此外,也能够提高投影仪的设计自由度。此处移动部典型的是用于保持接插部的保持部件。并且,可以通过使该保持部件从投影仪内部直线地滑动移动而使收纳的接插部露出,也可以通过使该保持部件按照从朝向垂直方向的状态变为朝向大致水平方向的程度而以该保持部件与投影仪主体的连接部为中心旋转,从而使收纳的接插部露出。另外,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仅对前者的直线移动进行说明。
应用例7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为,所述连接部具备驱动机构部,该驱动机构部用于使所述移动部相对于所述投影仪的主体进行送入和送出移动。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能够将保持接插部的移动部从投影仪主体送出,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将移动部送入到移动部主体。
应用例8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部具备滑动机构部,该滑动机构部用于使所述移动部直线状移动,所述滑动机构部具备:滑动用齿条,该滑动用齿条沿着使所述移动部送入和送出的送出方向设置于该移动部;以及滑动用小齿轮,该滑动用小齿轮配置于所述投影仪的主体,且与所述滑动用齿条啮合。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通过利用滑动机构部使移动部滑动,能够进行稳定的送出动作。此外,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
应用例9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部具备调整机构部,该调整机构部进行所述移动部的移动量的调整。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通过利用调整机构部进行载置部的滑动量的调整,能够使与接插部连接的电子设备滑动至最佳的位置。因而,能够相对于电子设备进行稳定的载置和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的功能框图。
图2是示出在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部设置有媒体播放器的状态的简要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简要侧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收纳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收纳状态的简要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送出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送出状态的简要立体图。
图8是示出在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部设置有媒体播放器的状态的简要立体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简要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收纳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收纳状态的简要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最大送出位置的简要俯视图。
图1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使用位置的简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1的功能框图。参照图1对投影仪1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投影仪1具备:操作面板11、操作信号处理部12、控制部13、接插部50、外部设备接插部14、输入选择部15、影像声音信号处理部16、液晶光阀驱动部17、光学单元18、声音输出部19等。另外,光学单元18构成为具有光源181、液晶光阀182、投影透镜部183等。
接插部50设置于后述的进行滑动移动的移动部40(参照图2),并供便携式的媒体播放器100连接。此外,外部设备接插部14具有各种连接器(省略图示),能够连接PC(个人计算机)、磁带录像机、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播放器等的外部连接设备(省略图示)。
操作面板11设置于构成投影仪1的外表的框体20(参照图2)的外表面,并用于接受用户的操作输入。当用户按下配置于操作面板11的键开关时,与此对应的操作信号输入到操作信号处理部12。操作信号处理部12接受操作面板11所输出的操作信号,实施将操作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等的处理,而后输出至控制部13。
控制部13控制输入选择部15、影像声音信号处理部16、光学单元18(光源181)等的动作、以及媒体播放器100的一部分的动作。控制部13由微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运算装置,和规定其动作的控制程序构成。
输入选择部15根据来自控制部13的信号切换与投影仪1连接的(使影像信号、声音信号输入影像声音信号处理部16)外部设备(媒体播放器100以及某一个外部连接设备)。
此处,以输入选择部15根据来自控制部13的信号选择媒体播放器100的情况为例对以下的构成部进行说明。
由输入选择部15选择的媒体播放器100将存储于媒体播放器100内部的影像信息和声音信息作为影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经由接插部50输出。所输出的影像信号和声音信号输入至影像声音信号处理部16。
影像声音信号处理部16接受媒体播放器100输出的影像信号,基于控制部13的指示,将所输入的影像信号生成为输出影像信号,并输出至液晶光阀驱动部17。此外,影像声音信号处理部16接受媒体播放器100输出的声音信号,基于控制部13的指示,将所输入的声音信号生成为输出声音信号,并输出至声音输出部19。
光源181是用于将影像投影到投影屏(省略图示)等的光的供给部,其朝向液晶光阀182射出光。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81使用放电式灯。另外,光源181能够构成为,除了使用放电式灯之外,还能够使用激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元件,硅发光元件等的各种固体发光元件等。
液晶光阀驱动部17基于影像声音信号处理部16所输出的输出影像信号来驱动液晶光阀182。液晶光阀182的多个像素(省略图示)形成为矩阵状,通过利用液晶光阀驱动部17对各像素的透过率进行调整,对从光源181射出来的光进行调制,并朝向投影透镜部183射出。另外,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光阀182,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透过型的液晶面板。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
从液晶光阀182射出来的光由投影透镜部183放大投影到投影屏上。在投影透镜部183设置有可变更投影光的焦点的聚焦机构(省略图示)、和可变更投影光的放大率的变焦机构(省略图示)。
声音输出部19由扬声器等构成,基于影像声音信号处理部16所输出的输出声音信号进行声音输出。
图2是示出在投影仪1的连接部30设置有媒体播放器100的状态的简要立体图。图3是投影仪1的简要侧剖视图,图3(a)是示出移动部40被送入到投影仪1内部的状态的简要侧剖视图,图3(b)是示出移动部40被从投影仪1内部送出的状态、并且示出将媒体播放器100连接(装配)于接插部50(连接器511)的状态的简要侧剖视图,图3(c)是示出使用媒体播放器100的状态的简要侧剖视图。参照图2、图3对投影仪1的外观结构和连接部30的简要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与便携式的媒体播放器100连接,能够输入存储于媒体播放器100的影像信息、声音信息,并能够使影像从投影透镜23投影、使声音从扬声器22输出。
如图2所示,投影仪1由外表形成为大致六面体的箱型形状的框体20构成。另外,将框体20的6个面设为前面20a、背面20b、右面20c、左面20d、上面20e、底面20f。
另外,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附图(图2以及以下说明的附图),为了便于说明,使用XYZ正交坐标系予以示出。详细来说,在投影仪1中,将从背面20b侧朝向前面20a侧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Y方向)。此外,将与Y轴方向正交且从投影仪1的左面20d侧朝向右面20c侧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X方向),将与Y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正交且从底面20f侧朝向上面20e侧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Z方向)。另外,将+Y方向设为前方向(将-Y方向设为后方向),将+X方向设为右方向(将-X方向设为左方向),将+Z方向设为上方向(将-Z方向设为下方向),进行适当使用。
虽然详细情况如后所述,连接部30构成为具有连接并载置媒体播放器100的接插部50、将接插部50转动自如地保持的移动部40、作为使移动部40移动(滑动)的驱动机构部的滑动机构部60等。
如图3(a)所示,在不使用连接部30的状态下,连接部30(移动部40、接插部50)处于被收纳于(送入)投影仪1的框体20内部的状态。不过,移动部40的前端部(移动部40的+Y方向的端部)从前面20a(垂直面201b)突出。以下将该状态称作“收纳状态”并适当使用。此外,如图2所示,连接部30被设置成媒体播放器100位于前面20a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
如图3(b)所示,移动部40由后述的驱动机构部(滑动机构部60)从投影仪1内部沿送出方向(+Y方向)送出。以下将该状态称作“送出状态”并适当使用。在该送出状态下,将媒体播放器100连接(装配)于转动自如地保持于移动部40的接插部50(连接器51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511以从相对于移动部40的送出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Z方向)朝投影仪1主体侧(框体20侧)倾斜作为规定的角度的约15度的状态设置。将该连接器511的角度(相对于+Z方向(上方向)朝框体20侧倾斜约15度的角度)称作“初始角度”,并适当使用。另外,在送出状态下,将媒体播放器100从上方装配于具有这样的初始角度的连接器511。
在接插部50装配有媒体播放器100的情况下,因媒体播放器100的自重,接插部50朝框体20侧旋转,如图3(c)所示,媒体播放器100的背面102与设置于框体20的前面20a的承接部25抵接而后停止旋转。该状态为使用媒体播放器100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作“使用状态”并适当使用。另外,如图3(a)所示,框体20的前面20a由相对于+Z方向(上方向)具有角度θ1的倾斜面201a构成,在该倾斜面201a设置有承接部25。
如图3(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媒体播放器100与承接部25抵接的情况下,媒体播放器100设置成与倾斜面201a大致平行(角度θ1)。此外,设置成相对于承接部25的面也大致平行。考虑媒体播放器100的厚度、平面尺寸、以及在使用媒体播放器100时考虑媒体播放器100的显示部101的观看容易度、键103操作的容易度等,来设定该角度θ1。
另外,为了使连接部30从收纳状态成为送出状态,虽然在后面进行叙述,但通过朝框体20侧(-Y方向)稍微按压移动部40的前端部,后述的闩锁部64(参照图4)的锁定被解除,滑动机构部60动作,移动部40开始滑动而成为送出状态。此外,为了使连接部30从送出状态成为收纳状态,朝框体20侧(-Y方向)持续按压移动部40的前端部,将移动部40压入框体20内部,由此移动部40被闩锁部64锁定而成为收纳状态。
如图2所示,投影仪1的框体20在前面20a由通过倾斜面201a和垂直面201b的边界的XY平面分割,构成为具有构成上方向(+Z方向)的框体20的上壳体21a、构成下方向(-Z方向)的框体20的下壳体21b、和构成背面20b侧的框体20的背面壳体21c。
连接部30在成为前面20a的下部的垂直面201b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以沿着底面20f的形态而设置于框体20(下壳体21b)内部。
如图2所示,投影仪1在供媒体播放器100载置的左右方向的前面20a(倾斜面201a),且在框体20(上壳体21a)内部设置有构成声音输出部19的扬声器22,该扬声器22输出来自媒体播放器100的声音。此外,投影仪1在背面20b且在框体20(背面壳体21c)内部设置有构成投影透镜部183的投影透镜23,该投影透镜23将来自媒体播放器100的影像朝-Y方向投影。
图4是示出连接部30的收纳状态的图,图4(a)是连接部30的简要侧视图,图4(b)是连接部30的简要俯视图。图5是示出连接部30的收纳状态的简要立体图,图5(a)是移动部40的移动用下壳体42、接插部50的立体图,图5(b)是在图5(a)组装有移动部40的移动用上壳体41的立体图,图5(c)是在图5(b)组装有覆盖连接部30的连接用罩70的立体图。参照图4、图5对连接部30的结构进行说明。
连接部30构成为具有插脱自如地连接并载置媒体播放器100的接插部50、将接插部50保持为转动自如的移动部40、驱动(滑动驱动)移动部40使之相对于框体20自如送出以及送入的作为驱动机构部的滑动机构部60等。
移动部40构成为具有移动用上壳体41和移动用下壳体42。
移动用下壳体42形成为大致矩形的箱状。此外,在移动用下壳体42的-Y方向形成有缺口部421。在移动用下壳体42的+Y方向形成有一对将接插部50的后述的轴部531保持为转动自如的保持部422。此外,用于限制使后述的连接器511立起的角度的作为限制部的转动限制部43以规定的高度突出形成于移动用下壳体42的前侧端部的中央。
在移动用下壳体42的左右方向(X轴方向)的侧面形成有滑动用齿条61。此外,滑动用齿条61与设置于框体20的下壳体21b的滑动用小齿轮62(62a、62b)分别啮合。本实施方式的滑动用小齿轮62由所谓的液压缓冲器(oil damper)构成。另外,滑动用齿条61以及滑动用小齿轮62构成后述的滑动机构部60。
如图4(b)、图5(b)所示,移动用上壳体41以与移动用下壳体42大致相似形状而形成为箱状。此外,在移动用上壳体41的-Y方向与移动用下壳体42的缺口部421相对地具有缺口部411。另外,在缺口部411形成有构成后述的闩锁部64的卡合突起642。卡合突起642以从缺口部411沿-Y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
移动用上壳体41具有螺纹孔部(省略图示),并借助移动用下壳体42的四个螺钉引导部423(参照图5(a))和螺钉(省略图示)与移动用下壳体42固定成一体。
在移动用上壳体41的上面41a形成有从前方向朝后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1b。在该倾斜面41b形成有开口部412。此外,在该开口部412的后方向的上面41a形成有开口部413。一方的开口部412使接插部50的包含连接器511的前侧露出。此外,另一方的开口部413使安装于接插部50的后述的电路基板51的缆线用连接器512等露出。另外,缆线用连接器512经由该开口部413连接将来自连接器511的信号传递至主基板(省略图示)侧的连接缆线(省略图示)。
在移动用上壳体41的上面41a、在开口部413的两侧形成有一对从Y轴方向的中央到-Y方向端部形成为凹状的弹簧收纳槽414。在弹簧收纳槽414分别收纳有后述的滑动用弹簧63。此外,在移动用上壳体41的上面41a立设有堵塞后述的连接用罩70的缺口部704的遮蔽部415。
接插部50构成为具有成为基座的连接用框架52、固定于连接用框架52的电路基板51、和以覆盖连接用框架52的方式固定于连接用框架52的连接用罩53。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用框架52通过对金属制的板部件进行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电路基板51由所谓的刚性基板形成,并安装有与媒体播放器100连接用的连接器511以及对连接缆线进行连接的缆线用连接器512等。另外,连接器511以相对于电路基板51面的垂直方向朝框体20侧倾斜约15度的状态安装。
在连接用罩53的上面53a形成有从前方向朝后方向倾斜的倾斜面53b。成为连接器511从该倾斜面53b延伸出来的状态。另外,连接器511相对于倾斜面53b大致垂直地延伸出来。此外,在移动部40被转动自如地组装于接插部50的情况下,利用后述的施力弹簧56,使接插部50的包含连接器511的前侧从移动用上壳体41的开口部412露出。并且,接插部50的倾斜面53b从移动用上壳体41的倾斜面41b突出规定量,且与倾斜面41b大致平行。
如图5(a)所示,连接用罩53在前侧的左右方向(X轴方向)的侧面形成有一对相对于移动部40转动的作为转动支承部的轴部531。在连接用罩53的前侧端部形成有固定部532,此外,在后侧两端部形成有卡合片533。
在组装接插部50的情况下,如图4(b)、图5(b)所示,在利用螺钉501将电路基板51固定于连接用框架52后,将连接用罩53固定于连接用框架52。详细来说,图5(a)所示,使卡合片533卡合于连接用框架52,使螺钉502从固定部532的螺钉引导孔(省略图示)螺合于连接用框架52的螺纹孔(省略图示),从而将连接用罩53固定于连接用框架52。由此,组装接插部50。
另外,在将组装后的接插部50保持于移动用下壳体42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在将施力弹簧56分别安装于上述的一对轴部531后,将轴部531保持于移动用下壳体42的保持部422。另外,两个施力弹簧56由扭转螺旋弹簧形成,在将施力弹簧56分别安装于轴部531后,将施力弹簧56的一端部插入移动用下壳体42的槽部424,将另一端部勾挂地设置于接插部50的连接用框架52的底面侧。另外,施力弹簧56朝使连接器511立起的方向施力。
由此,如图4(a)、图5(b)所示,接插部50的倾斜面53b与移动用上壳体41的倾斜面41b大致平行。此外,连接器511成为初始角度(相对于+Z轴方向(上方向)朝框体20侧倾斜约15度的状态)。此外,接插部50以轴部531为支轴而相对于移动部40转动自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部40(移动用下壳体42)形成有转动限制部43。如图4(a)所示,转动限制部43限制连接器511朝缩小初始角度的方向(与框体20侧相反的方向)的旋转。详细来说,如图4(a)、图5(a)所示,转动限制部43通过与接插部50的连接用框架52的前侧端部抵接来限制接插部50的旋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接插部50(连接器511)朝框体20侧转动的最大转动角度被限制在相对于+Z轴方向(上方向)约30度的角度。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511能够在从15度到30度的范围内转动。另外,施力弹簧56始终以使接插部50朝与框体20侧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方式施力。此外,连接器511的初始角度、最大转动角度以包含连接部30、媒体播放器100的尺寸等的必要条件而在总体上成为最佳的方式设定。
滑动机构部60具有在移动部40(移动用下壳体42)的左右侧面形成的滑动用齿条61(将右侧面(+X方向)侧的齿条设为滑动用齿条61a、将左侧面(-X方向)侧的齿条设为滑动用齿条61b)。此外,滑动机构部60具有与滑动用齿条61分别啮合的滑动用小齿轮62(将右侧(+X方向)的设为滑动用小齿轮62a、将左侧(-X方向)的设为滑动用小齿轮62b)。另外,如上所述,滑动用小齿轮62由所谓的液压缓冲器构成。此外,滑动用小齿轮62在与滑动用齿条61啮合的状态下被螺钉固定于框体20的下壳体21b的规定的位置。上述的两个滑动用齿条61(61a、61b)以同样的规格构成。此外,两个滑动用小齿轮62(62a、62b)也以同样的规格构成。
滑动机构部60具有朝送出方向(+Y方向)对移动部40赋予作用力的滑动用弹簧63(将右侧(+X方向)的弹簧设为滑动用弹簧63a、将左侧(-X方向)的弹簧设为滑动用弹簧63b)。另外,如图4(b)所示,滑动用弹簧63分别收纳于移动部40的移动用上壳体41的弹簧收纳槽414。另外,两个滑动用弹簧63(63a、63b)由压缩螺旋弹簧形成,并成为同样的规格。
连接部30具备覆盖移动部40、和接插部50的连接用罩70。如图5(c)所示,连接用罩70限制连接部30的左右方向(X轴方向)以及上下方向(Z轴方向),使移动部40借助滑动机构部60的朝前后方向(Y轴方向)的移动(滑动)自如。
连接用罩70形成为矩形的箱状,在上面70a形成有避让连接器511、缆线用连接器512的开口部701。此外,连接用罩70从上方覆盖形成于移动用上壳体41的一对弹簧收纳槽414,在该覆盖的一部分形成有一对用于将滑动用弹簧63插入弹簧收纳槽414的插入孔702。此外,在该一对插入孔702的后方向(-Y方向),固定突起703在从上面70a的内面侧进入弹簧收纳槽414的内部的状态下突出形成,该固定突起703以滑动用弹簧63的-Y方向侧端部不朝-Y方向移动的方式固定。
在连接用罩70的上面70a形成有固定位于连接用罩70的上方(+Z方向)的主基板(省略图示)的基板固定用螺纹部708。在该基板固定用螺纹部708载置主基板,从主基板的上面插通螺钉而螺纹固定于基板固定用螺纹部708。
在连接用罩70的上面70a,且在开口部701的-Y方向的内面侧,与形成于移动部40(移动用上壳体41)的卡合突起642相对地设置有构成闩锁部64的闩锁主体641。
在连接用罩70的前面70b形成有连接器511移动时通过的缺口部704。另外,前面70b也构成框体20的前面20a中的垂直面201b。
在连接用罩70的右面70c、左面70d,在一面各形成有两个合计四个的用于将连接用罩70固定于从下壳体21b的底面20f突出形成的固定用螺纹部(省略图示)的螺钉引导部705。此外,在连接用罩70的右面70c、左面70d分别形成有一个从上方按压固定于下壳体21b的滑动用小齿轮62的小齿轮压紧件706。
连接用罩70从移动部40的上方载置于固定用螺纹部,通过将螺钉(省略图示)从螺钉引导部705插入并螺纹固定于固定用螺纹部,在覆盖移动部40的状态下,将连接用罩70固定于下壳体21b的底面20f。通过该固定,滑动用小齿轮62也被小齿轮压紧件706从上方按压。如上所述,移动部40在由下壳体21b的底面20f和连接用罩70夹持的状态下被保持。
另外,在将连接用罩70固定于下壳体21b后,将滑动用弹簧63从插入孔702插入到弹簧收纳槽414(详细来说,朝向弹簧收纳槽414的+Y方向插入),从而将滑动用弹簧63收纳在弹簧收纳槽414内。
由此,完成连接部30的组装。
图6是示出连接部30的送出状态的图,图6(a)是接插部50最大倾斜状态下的简要侧视图,图6(b)是接插部50的通常倾斜下的简要侧视图,图6(c)是连接部30的简要俯视图。图7是示出连接部30的送出状态的简要立体图,图7(a)是移动部40的移动用下壳体42、接插部50的立体图,图7(b)是在图7(a)组装有移动部40的移动用上壳体41的立体图,图7(c)是在图7(b)组装有覆盖连接部30的连接用罩70的立体图。参照图4~图7对连接部3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4(b)所示,如上所述,闩锁部64构成为具有闩锁主体641和卡合突起642,闩锁部64通过卡合突起642插入闩锁主体641内部来进行锁定。连接部30,通过闩锁部64锁定来维持收纳状态。
在收纳状态下,连接部30成为插入框体20内部的状态,成为仅移动部40的前端部从框体20突出的状态。此外,滑动机构部60的滑动用齿条61的+Y方向的端部与滑动用小齿轮62啮合。此外,两个滑动用弹簧63成为在各自的弹簧收纳槽414内由连接用罩70的固定突起703压缩的状态。
为了将连接部30从图4所示的收纳状态形成为图6所示的送出状态,对于收纳状态的连接部30,通过朝框体20侧按压(推压)移动部40的前端部,闩锁部64的锁定被解除(闩锁主体641和卡合突起642的卡合脱离)。在锁定被解除的情况下,利用压缩的两个滑动用弹簧63的作用力,两个滑动用齿条61分别与各滑动用小齿轮62啮合并且开始朝前方向(+Y方向)移动(滑动)。
利用该动作,移动部40开始朝前方向滑动。另外,如上所述,滑动用小齿轮62由液压缓冲器构成,利用液压缓冲器的扭矩,将送出速度控制成希望的速度后送出。
另外,在连接部30设置有省略图示的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用于限制移动部40的移动量(送出量)。因此,在将连接部30送出规定的移动量的情况下,利用移动限制部限制移动部40的移动而使该移动部40在该位置停止。该状态为图6所示的送出状态。
在成为了送出状态的情况下,接着,将媒体播放器100连接于(插入)连接器511。在连接器511连接媒体播放器100的情况下,成为媒体播放器100的底面与接插部50(连接用罩53)的倾斜面53b抵接而载置该媒体播放器100的状态。此外,在连接器511连接媒体播放器100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由于连接器511成为相对于+Z方向(上方向)朝框体20侧倾斜约15度的状态,所以因媒体播放器100的自重而与接插部50一起朝框体20侧旋转。
另外,接插部50被施力弹簧56施加始终使接插部50朝与框体20侧相反的方向旋转的作用力。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施力弹簧56的作用力被设定为比因媒体播放器100的自重而使接插部50朝框体20侧旋转的作用力小。因而,媒体播放器100以及接插部50克服施力弹簧56的作用力而朝框体20侧旋转。
媒体播放器100朝框体20侧旋转,如图3(c)所示,媒体播放器100的背面102与设置于框体20(前面20a)的承接部25抵接而停止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插部50(连接器511)能够在转动角度从15度至30度的范围内转动,框体20(前面20a)的倾斜面201a的角度θ1被设定在该范围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在将接插部50(连接器511)旋转至最大转动角度的约30度的情况下,接插部50的供媒体播放器100的底面抵接的倾斜面53b比移动部40的倾斜面41b更朝上方向(+Z方向)突出。因而,在接插部50载置媒体播放器100并使媒体播放器100与承接部25抵接的情况下,媒体播放器100的底面不与移动部40的倾斜面41b抵接。
对于投影仪1,在该送出状态下,操作媒体播放器100,将存储于媒体播放器100内部的影像信息、声音信息取入到投影仪1内部,从投影仪1进行影像的投影、声音输出。
另外,在成为了送出状态的情况下,如图7(c)所示,通过使连接器511通过的连接用罩70的缺口部704位于由遮蔽部415堵塞的位置,来提高外观的美观度。
接着,在使连接部30从送出状态成为收纳状态的情况下,最初,将与接插部50连接的媒体播放器100从连接器511卸下。由此,连接器511借助施力弹簧56而再次返回到初始角度的状态。
接着,对于送出状态的连接部30,朝框体20侧(-Y方向)持续按压(推压)移动部40的前端部。通过该动作,滑动用齿条61朝与送出滑动用小齿轮62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移动部40开始朝框体20侧移动(送入)。通过持续送入,卡合突起642插入到闩锁主体641内部,由此闩锁部64锁定。由此,连接部30成为收纳状态。
通过以上的动作,完成连接部30的一系列的动作。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具备载置媒体播放器100的连接部30,在使用连接部30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滑动机构部60从框体20送出移动部40,在不使用连接部30的情况下能够将移动部40送入到框体20内。由此,由于接插部50仅在使用的情况下露出到外部即可,因此能够降低因尘埃附着于接插部50(连接器511)等的外在因素对连接造成的影响,能够提高与媒体播放器100的电连接的信赖性。此外,也能够提高投影仪1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接插部50具备连接器511和作为转动支承部的轴部531,从而能够简易地实现与媒体播放器100的连接、进行相对于移动部40的转动的构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连接器511以具有初始角度的方式设置。详细来说,连接器511以从相对于移动部40的送出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Z方向)朝投影仪1主体侧(框体20侧)倾斜约15度作为规定的角度的状态设置。由此,易于将媒体播放器100连接于连接器511。此外,易于使连接的媒体播放器100朝框体20侧旋转。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在将媒体播放器100连接于连接器511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作为施力部的施力弹簧56朝使连接器511立起的方向施力,能够防止连接器511倾斜,因此易于将媒体播放器100连接于连接器51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通过具备作为限制部的转动限制部43,能够将连接器511限制并保持在适当的立起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作为初始角度的约15度),因此易于将媒体播放器100连接于连接器51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在连接部30处于送出状态下,设置有媒体播放器100的接插部50因媒体播放器100的自重而克服朝使连接器511立起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56的作用力而朝框体20侧旋转,从而能够使媒体播放器100抵接于框体20(承接部25)。由此,能够降低朝接插部50(连接器511)的应力集中,并能够实现连接的媒体播放器100的稳定的固定。此外,由于能够稳定地固定媒体播放器100,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在媒体播放器100的键103的操作,能够进行与投影仪1内部的稳定的信息的传递。由此,能够进行在投影仪1的稳定的投影以及声音输出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通过利用滑动机构部60使移动部40滑动,能够进行稳定的送出动作。此外,由于滑动机构部60构成为具有滑动用齿条61、滑动用小齿轮62和滑动用弹簧63,所以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滑动机构部6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通过具备承接部25,使载置于接插部50的媒体播放器100抵接于承接部25,从而能够在机构方面对媒体播放器100进行稳定的载置(固定),进而能够在电气方面进行稳定的连接。因而,能够提高媒体播放器100和接插部50(投影仪1)的电气方面以及机构方面的连接的信赖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滑动机构部60具备一对滑动用齿条61(61a、61b)、以及与该一对滑动用齿条61(61a、61b)啮合的一对滑动用小齿轮62(62a、62b),此外,具备一对滑动用弹簧63(63a、63b)。由此,能够使移动部40的送出和送入的滑动移动稳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由于滑动用小齿轮62(62a、62b)由液压缓冲器构成,所以能够将送出速度调成为希望的速度。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前面20a由相对于Z轴方向具有角度θ1的倾斜面201a、和在底面20f侧具有角度θ2的倾斜面201b构成。以媒体播放器100位于该前面20a的大致中央部的方式设置用于载置媒体播放器100的连接部30。另外,如图9(b)所示,媒体播放器100在载置于连接部30的情况下,在与倾斜面201a大致平行(以成为角度θ的方式倾斜)的状态下设置。考虑用户将媒体播放器100载置于连接部30的容易度、载置时的媒体播放器100的显示部101的观看容易度等而设定该角度θ1。
框体20被通过倾斜面201a和倾斜面201b的边界的X Y平面分割,其构成为具有构成上方向(+Z方向)的框体20的上壳体21a、构成下方向(-Z方向)的框体20的下壳体21b、以及构成背面20b侧的框体20的背面壳体21c。
在成为前面20a下部的倾斜面201b的大致中央部,连接部30以沿着底面20f的形态设置于框体20(下壳体21b)内部。此外,对于连接部30,虽然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如图8所示,具有连接并载置媒体播放器100的移动部40、和设置于移动部40的侧面的操作部81等。
在媒体播放器100所载置的左右方向的前面20a(倾斜面201a)中,投影仪1在框体20(上壳体21a)内部设置有构成声音输出部19的扬声器22,该扬声器22输出来自媒体播放器100的声音。此外,在背面20b中,投影仪1在框体20(背面壳体21c)内部设置有构成投影透镜部183的投影透镜23,该投影透镜23将来自媒体播放器100的影像朝-Y方向投影。
如图9(a)所示,在不使用媒体播放器100的情况下,移动部40成为被送入到投影仪1内部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状态下的移动部40的位置称作“收纳位置”并适当使用。在该收纳位置处,在从投影仪1的上面20e观察投影仪1的情况下,无法视认移动部40和操作开关1811。
当按压构成操作部81的操作开关1811时,如图9(b)所示,移动部40从收纳位置相对于投影仪1主体朝外部方向(+Y方向)滑动而被送出。图9(b)示出移动部40最大送出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状态下的移动部40的位置称作“最大送出位置”并适当使用。另外,在送出移动部40而使该移动部40位于最大送出位置后,使媒体播放器100与移动部40的接插部50连接,从而将媒体播放器100载置于移动部40。
在最大送出位置处,从将媒体播放器100载置于移动部40的状态起,按压移动部40的前端部401而使其朝前面20a侧(-Y方向)退回,从而移动部40开始朝投影仪1主体的前面20a侧滑动。然后,在媒体播放器100的背面102与形成于前面20a的倾斜面201a的承接部25抵接的位置,停止移动部40的退回。通过该动作,利用后述的调整机构部80(参照图10)在该位置锁定移动部40。通过设为该状态,完成媒体播放器100朝移动部40的设置。此外,该位置为使用媒体播放器100的位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移动部40的位置称作“使用位置”并适当使用。
图10是示出连接部30的收纳位置的简要俯视图,图10(a)是示出调整用齿条1182的简要俯视图,图10(b)是示出连接部30的整体结构的简要俯视图。图11是连接部30的收纳位置的简要侧视图,图11(a)是图10(b)的A-A’处的简要侧视图,图11(b)是图10(b)的B-B’处的简要侧视图。参照图10、图11对连接部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0(b)所示,连接部30具备装卸自如地载置媒体播放器100的移动部40、和驱动移动部40相对于投影仪1主体自如地进行送出以及送入的驱动机构部160。驱动机构部160具备驱动移动部40滑动的滑动机构部170、和对移动部40的滑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部180。
滑动机构部170具备沿着移动部40的送出方向(+Y方向)设置在移动部40的两侧面的一对滑动用齿条171(171a、171b)。此外,滑动机构部170具备与各滑动用齿条171a、171b啮合的滑动用小齿轮172(172a、172b)。此外,滑动机构部170具备朝送出方向对移动部40赋予作用力而使移动部40滑动的作为驱动源的滑动用弹簧173。
调整机构部180具备沿着移动部40的送出方向(+Y方向)设置在移动部40的+X方向的侧面的下方(-Z方向)的调整用齿条1182(图10(a))。此外,调整机构部180具备使滑动机构部170动作并且使滑动机构部170的动作锁定的操作部81。
此外,调整机构部180具备调整用杆1183,该调整用杆1183构成为具有抵接用杆1832和锁定用杆1835,该抵接用杆1832具有与操作部81抵接的抵接部1833,该锁定用杆1835具有与调整用齿条1182啮合的锁定部1836。该调整用杆1183从动于操作部81的动作。此外,调整机构部180具备调整用弹簧184,该调整用弹簧184从动于调整用杆1183的动作,朝将操作部81返回到初始位置的方向赋予作用力,并且朝将锁定部1836与调整用齿条1182啮合的方向赋予作用力。另外,滑动机构部170和调整机构部180联动动作。
接着,对各构成部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移动部40形成为矩形的板状,且形成有与媒体播放器100电连接的接插部50、和对连结接插部50和影像声音信号处理部16的挠性缆线(省略图示)进行引导的引导部155。此外,在引导部155形成有在最大送出位置限制移动部40的送出的送出限制部156、与在收纳位置限制移动部40的送入的送入限制部157。另外,在送入限制部157形成有转动自如地引导固定滑动用弹簧173的一端部的弹簧引导孔158。
此外,如图11所示,移动部40在两侧(+X侧以及-X侧)侧面的上方(+Z方向)形成有上述的滑动用齿条171(171a、171b),在+X方向的侧面的下方(-Z方向)形成有上述的调整用齿条1182。详细来说,调整用齿条1182在滑动用齿条171a的下侧并列构成。
滑动用小齿轮172(172a、172b)设置在移动部40的两侧,且转动自如地设置于在下壳体21b立设的各个销1211。由此,滑动用小齿轮172a与滑动用齿条171a啮合,滑动用小齿轮172b与滑动用齿条171b啮合。
移动部40设置在由下壳体21b、和覆盖移动部40的上方向(+Z)、左右方向(X轴方向)以及-Y方向而设置的移动部罩190所包围的收纳空间。移动部罩190借助四个螺钉195固定于下壳体21b,并且从上方向按压滑动用小齿轮172和调整用杆1183。
此外,如图10(b)所示,在移动部罩190形成有转动自如地引导固定滑动用弹簧173的另一端部的弹簧引导孔191。此外,在移动部罩190以避让接插部50的方式形成有连接避让部192。此外,在移动部罩190形成有与移动部40的引导部155对应的开口部193。开口部193使突出形成于引导部155的送出限制部156和送入限制部157延伸出,且以与伴随着移动部40的滑动的引导部155的滑动量对应的大小形成。在移动部40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送入限制部157与开口部193的-Y方向的边部1931抵接。
滑动用弹簧173由扭转螺旋弹簧形成。滑动用弹簧173设置于移动部罩190的上部(+Z方向),使一端部插入到送入限制部157的弹簧引导孔158,使另一端部插入到移动部罩190的弹簧引导孔191。滑动用弹簧173以朝送出移动部40的方向具有作用力的方式设置。
操作部81具备从框体20突出的操作开关1811、和从操作开关1811沿着下壳体21b延伸的延伸部1812。在延伸部1812形成有长孔形状的两个长孔1813,两个长孔1813被立设于下壳体21b的两个销1212引导而使两个销1212朝送出方向(Y轴方向)滑动自如。
调整用杆1183具备转动自如地设置于下壳体21b的轴部1831、从轴部1831延伸的抵接用杆1832、和锁定用杆1835。
如上所述,在抵接用杆1832的前端部具备与操作部81的延伸部1812的端部抵接的抵接部1833。如上所述,在锁定用杆1835的前端部具备与调整用齿条1182啮合的锁定部1836。
调整用弹簧184由扭转螺旋弹簧形成。调整用弹簧184设置于调整用杆1183的轴部1831,一端部由突出于下壳体21b的两个突部1213引导,另一端部勾挂固定于锁定用杆1835。调整用弹簧184设置成在将锁定部1836与调整用齿条1182啮合并且将抵接部1833与延伸部1812的端部抵接的方向具有作用力。
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在移动部40位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下,利用调整用弹簧184使调整用杆1183的锁定部1836与调整用齿条1182啮合,从而限制移动部40朝送出方向滑动。此外,在移动部40位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下,利用调整用弹簧184使调整用杆1183的抵接部1833与操作部81的延伸部1812抵接,并朝+Y方向对操作部81施力。由此,操作部81通过使长孔1813的-Y方向侧与销1212抵接而将操作开关1811限制在从框体20突出的状态(初始位置)。
图12是示出连接部30的最大送出位置的简要俯视图。另外,在图12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X侧的滑动用齿条171a的图示。参照图10、图11、图12对将移动部40从收纳位置送出(滑动)到最大送出位置为止的驱动机构部160的动作进行说明。
最初,在移动部40位于收纳位置(图10、图11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操作操作部81。实际上按压操作开关1811,将该操作开关1811朝框体20方向压入。通过该动作,操作部81沿着销1212朝框体20内部方向(-Y方向)移动。
通过操作部81的移动,使与延伸部1812的端部抵接的调整用杆1183的抵接部1833朝-Y方向移动。由此,调整用杆1183克服调整用弹簧184的作用力而以轴部1831为中心沿+X方向旋转。通过该动作,锁定部1836解除与调整用齿条1182的啮合。
在解除了锁定部1836与调整用齿条1182的啮合的情况下,移动部40借助滑动用弹簧173的作用力而开始朝送出方向(+Y方向)滑动。移动部40一边使与滑动用齿条171a啮合的滑动用小齿轮172a、和与滑动用齿条171b啮合的滑动用小齿轮172b旋转一边进行滑动。另外,在该滑动用小齿轮172a、172b设置有限制旋转速度的施力部件(省略图示),该施力部件进行限制以使移动部40的送出速度(滑动速度)成为规定的速度。另外,移动部40由形成于下壳体21b的一对滑动引导突起1215引导而滑动。
移动部40如上述那样沿送出方向滑动,如图12所示,通过移动部40的送出限制部156与开口部193(移动部罩190)的边部1932抵接,移动部40的滑动受到限制。另外,在该状态下,在停止了操作开关1811的按压的情况下,利用调整用弹簧184的作用力,调整用杆1183以轴部1831为中心沿-X方向旋转。通过该动作,锁定部1836与调整用齿条1182啮合。此外,抵接部1833按压延伸部1812。通过该动作,移动部40的移动被锁定,操作开关1811(操作部81)返回到初始位置。该状态下的移动部40的位置也为图9(b)所示的最大送出位置。
在移动部40成为了最大送出位置的状态下,将与投影仪1连接的媒体播放器100插入到接插部50。接插部50以具有与位于前面20a的倾斜面201a的角度θ1(参照图9(a))同样的角度设置于移动部40,在将设置于媒体播放器100的接插部(省略图示)插入到接插部50的情况下,媒体播放器100成为以角度θ1立设于移动部40的状态(参照图9(b))。
图13是示出连接部30的使用位置的简要俯视图。另外,在图13中,与图12同样,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X侧的滑动用齿条171a的图示。参照图12、图13,对将移动部40从最大送出位置送入(滑动)到使用位置为止的驱动机构部160的动作进行说明。
最初,在移动部40位于最大送出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按压移动部40的前端部401而使其退回到前面20a侧(-Y方向)。通过该动作,调整用齿条1182也沿送入方向(-Y方向)移动。此时,与调整用齿条1182啮合的锁定用杆1835的锁定部1836被解除。
另外,调整用齿条1182的齿轮形状和锁定部1836的齿轮形状形成为,对于朝送入方向的移动而言,各个齿轮滑动而能够越过各个齿轮形状的前端部的形状。此外,相反地对于朝送出方向(+Y方向)的移动而言,形成为如上述那样完全地啮合的形状。
因而,即使锁定部1836被调整用弹簧184朝调整用齿条1182侧施力,在克服该作用力而朝送入方向按压调整用齿条1182的情况下,锁定部1836被解除。通过该动作,移动部40开始朝送入方向滑动。
另外,移动部40一边使与滑动用齿条171a啮合的滑动用小齿轮172a、和与滑动用齿条171b啮合的滑动用小齿轮172b旋转一边进行滑动。旋转方向相对于从收纳位置朝最大送出位置滑动时的旋转方向成为反向旋转。
并且,如图9(c)所示,在媒体播放器100的背面102与形成于倾斜面201a的承接部25抵接的状态下,停止对移动部40的前端部401的按压。通过该动作,如图13所示,锁定部1836再次与调整用齿条1182啮合,从而移动部40的移动被锁定。该状态下的移动部40的位置也为图9(c)所示的使用位置。另外,投影仪1在该使用位置处输入从媒体播放器100输出的影像数据、声音数据。
另外,在将媒体播放器100从接插部50卸下的情况下,最初,将移动部40从使用位置返回到最大送出位置。详细来说,通过按压操作开关1811,如上述那样使驱动机构部160动作,从而使移动部40从使用位置送出(滑动)至最大送出位置。并且,将媒体播放器100从接插部50卸下。
此外,在卸下媒体播放器100后,将移动部40收纳在框体20内部的情况下,将移动部40从最大送出位置返回到收纳位置。详细来说,通过按压移动部40的前端部401,如上述那样使驱动机构部160动作,从而使移动部40沿送入方向滑动。在持续按压前端部401的情况下,如图10(b)所示,移动部40的送入限制部157与开口部193(移动部罩190)的边部1931抵接,由此移动部40的滑动受到限制。在该状态下,停止对移动部40的前端部401的按压。通过该动作,如图10(a)所示,锁定部1836再次与调整用齿条1182啮合,由此移动部40的移动被锁定而能够将移动部40的位置返回到收纳位置。
通过以上的动作,完成连接部30的一系列的动作。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利用驱动机构部160,在使用连接部30的情况下,将具有接插部50的移动部40从投影仪1主体送出,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将移动部40送入投影仪1主体。由此,由于接插部50仅在使用的情况下露出到外部即可,所以能够降低因尘埃附着于接插部50等的外在因素对连接造成的影响,能够提高与媒体播放器100的连接的信赖性。此外,也能够提高投影仪1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通过利用滑动机构部170使移动部40滑动,能够进行稳定的送出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由于滑动机构部170构成为具备滑动用齿条171、滑动用小齿轮172和滑动用弹簧173,所以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滑动机构部17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通过利用调整机构部180进行移动部40的滑动量的调整,能够使与接插部50连接的媒体播放器100滑动至最佳位置。因而,能够对媒体播放器100进行稳定的载置和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调整机构部180由调整用齿条1182、操作部181、调整用杆1183和调整用弹簧184构成,通过操作部181的操作,使调整用齿条1182与调整用杆1183的锁定部1836的啮合解除,由此移动部40滑动。此外,在停止操作部81的操作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用齿条1182与调整用杆1183的锁定部1836啮合,移动部40被固定。因而,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调整机构部180,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移动部40的滑动量的调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利用锁定部1836,通过朝送入移动部40的方向按压这样的简单操作,能够调整滑动量,以使载置于移动部40的媒体播放器100的位置成为希望的位置。并且,在调整后,通过锁定朝送出方向的移动,进行媒体播放器100的稳定的载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通过使移动部40滑动至载置于移动部40的媒体播放器100与承接部25抵接的位置,能够对媒体播放器100进行更稳定的载置和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滑动机构部170具备一对滑动用齿条171(171a、171b)和与一对滑动用齿条171(171a、171b)啮合的一对滑动用小齿轮172(172a、172b),由此能够使移动部40的送出和送入的滑动动作稳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在移动部40的两侧面具备构成滑动机构部170的一对滑动用齿条171(171a、171b),此外,在移动部40的侧面,在滑动用齿条171a的下方并列具备构成调整机构部180的调整用齿条1182。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连接部30薄型化,也能够实现投影仪1的薄型化。
另外,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良等并加以实施。变形例如下所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中,对于存储于与连接部30连接的媒体播放器100内部的信息,通过媒体播放器100的键103的操作,能够与投影仪1内部进行信息的传递。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在设置于投影仪1主体的操作面板11的操作,基于遥控器(遥控装置)等的操作,进行信息的传递。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中,连接器511以规定的初始角度设置。详细来说,连接器511以从相对于移动部40的送出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Z方向)朝框体20侧作为规定的角度倾斜约15度的状态设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从垂直方向(+Z方向)朝框体20侧倾斜设置即可,最好考虑媒体播放器100与连接器511的连接的容易度等而适当设定。此外,同样地,虽然将连接器511的最大转动角度设为约30度,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适当设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中,连接器511在相对于电路基板51面的垂直方向朝框体20侧倾斜约15度的状态下安装。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以与电路基板51面垂直的方式安装连接器511,也可以将电路基板51相对于水平朝框体20侧倾斜约15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中,考虑载置于连接部30的媒体播放器100的厚度、平面尺寸等来决定框体20的倾斜面201a的角度θ1。此外,也可以不考虑角度θ1,在承接部25中,考虑承接部25的材质、厚度等,通过承接媒体播放器100来进行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中,在组装连接部30的情况下,在使移动部40(滑动用齿条61)与滑动用小齿轮62啮合后,固定连接用罩7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固定连接用罩70后,将移动部40从前方插入到连接用罩70内部,从而使滑动用齿条61与滑动用小齿轮62啮合。能够对组装的顺序进行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中,能够对滑动机构部60所具有的滑动用齿条61、滑动用小齿轮62以及滑动用弹簧63的数量、安装位置等进行适当设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中,作为保持接插部50(连接器511)并相对于移动部40转动的转动支承部,具有轴部531。此外,轴部531转动自如地保持于移动部40的保持部422。但是,也可以将该轴部和保持部颠倒设置,在移动部40具有轴部,作为转动支承部,在接插部50具有保持轴部的保持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中,朝送出方向对移动部40赋予作用力的滑动用弹簧173由扭转螺旋弹簧形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压缩螺旋弹簧、拉力螺旋弹簧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中,滑动机构部170在移动部40的两侧面具备滑动用齿条171(171a、171b),但也可以构成为在移动部40的底面侧的大致中央部具备一个滑动用齿条。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8中,作为光调制装置采用液晶光阀18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一般情况下,只要基于影像信息对射入光束进行调制即可,例如能够采用微镜型的光调制装置等其他方式的光调制装置。另外,作为微镜型的光调制装置,例如能够采用DMD(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
符号说明
1...投影仪;20...框体;25...承接部;30...连接部;40...移动部;43...转动限制部;50...接插部;56...施力弹簧;60、170...滑动机构部;61...滑动用齿条;62...滑动用小齿轮;63...滑动用弹簧;64...闩锁部;70...连接用罩;100...媒体播放器;511...连接器;531...轴部;171...滑动用齿条;172...滑动用小齿轮;173...滑动用弹簧;180...调整机构部;81...操作部;1182...调整用齿条;1183...调整用杆;184...调整用弹簧;1833...抵接部;1836...锁定部。

Claims (9)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有用于保持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连接部,
在所述电子设备保持于所述连接部的状态下该电子设备与所述投影仪抵接,在该抵接位置的所述投影仪侧具有承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备用于保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接插部,
该接插部将所述电子设备保持为能够朝配置所述承接部的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插部具备:
将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投影仪的主体电连接的连接器;以及
将所述连接器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转动支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备施力部,该施力部对所述连接器施力以使所述连接器以规定的角度立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插部装配有所述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因该电子设备的自重,所述电子设备克服所述施力部对连接器的施力而朝所述承接部侧转动并与所述承接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插部配设于由与所述投影仪的主体不同的部件构成的移动部,
通过使该移动部移动,所述接插部成为能够装配所述电子设备的露出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备驱动机构部,该驱动机构部用于使所述移动部相对于所述投影仪的主体进行送入和送出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部具备滑动机构部,该滑动机构部用于使所述移动部直线状移动,
所述滑动机构部具备:
滑动用齿条,该滑动用齿条沿着使所述移动部送入和送出的送出方向设置于该移动部;以及
滑动用小齿轮,该滑动用小齿轮配置于所述投影仪的主体,且与所述滑动用齿条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部具备调整机构部,该调整机构部进行所述移动部的移动量的调整。
CN201110439204.1A 2010-12-27 2011-12-23 投影仪 Active CN102566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9487 2010-12-27
JP2010289487A JP2012137601A (ja) 2010-12-27 2010-12-27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1-059071 2011-03-17
JP2011059071A JP5724495B2 (ja) 2011-03-17 2011-03-17 プロジェク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6226A true CN102566226A (zh) 2012-07-11
CN102566226B CN102566226B (zh) 2014-10-08

Family

ID=46316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9204.1A Active CN102566226B (zh) 2010-12-27 2011-12-23 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780547B2 (zh)
CN (1) CN1025662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414A (zh) * 2015-06-30 2015-10-21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38298B2 (en) * 2006-11-09 2021-06-15 The Wiremold Company Electrical pop out device
TWI565393B (zh) * 2013-01-07 2017-01-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活動式插槽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US9836086B2 (en) 2013-08-02 2017-12-05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Adjustable docking stand with ejector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d using the same
WO2015017827A1 (en) * 2013-08-02 2015-02-05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Adjustable docking stand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20170017305A1 (en) * 2015-07-15 2017-0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EP3430870B1 (de) * 2016-03-14 2020-09-02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lektrogerät, aufweisend ein gehäuseteil und ein deckelteil
US9703333B1 (en) * 2016-03-22 2017-07-11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Insertion/ejection assist mechanism for removable storage cartridge system
JP6511178B1 (ja) * 2018-03-02 2019-05-15 任天堂株式会社 通電装置
US11513558B2 (en) * 2019-06-21 2022-11-29 Patricko, LLC Connectors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US11068028B1 (en) * 2020-01-05 2021-07-20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Device dock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212A (zh) * 1999-12-09 2001-06-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播放支援系统及投影仪系统
CN1650617A (zh) * 2002-03-13 2005-08-03 豆茎风险公司 与微处理器,图像投影装置和音频部件构成整体的数字媒体源作为独立系统
JP2006003656A (ja) * 2004-06-17 2006-01-0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
US20080089547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Klipsch, Llc Digital audio speaker system for digital audio players with motorized drawer mechanism
CN101341479A (zh) * 2005-12-12 2009-01-07 富可视公司 用于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的视频扩展坞
CN101387900A (zh) * 2005-08-24 2009-03-18 苹果公司 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对接站
CN101436872A (zh) * 2007-11-16 2009-05-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的支座
WO2010048662A1 (en) * 2008-10-27 2010-05-06 Digislide Holdings Limited A docking station for use with portable media players, including optional stand-alone audio video capabi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5381A (en) * 1992-11-09 1994-04-19 Wang Chin Y Cradle for telephone
US6231371B1 (en) * 1999-06-25 2001-05-1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ocking station for multiple devices
US7252867B2 (en) * 2001-07-31 2007-08-07 American Covers, Inc. Frictional holding pad
US7910188B2 (en) * 2001-07-31 2011-03-22 American Covers, Inc. Frictional holding pad
TW580660B (en) * 2002-11-18 2004-03-21 Benq Corp Adjustable support frame for image output apparatus
US6939155B2 (en) * 2002-12-24 2005-09-06 Richard Postrel Modular electronic systems for vehicles
US20040231809A1 (en) * 2003-02-28 2004-11-25 American Covers, Inc. Frictional gripping window cover
US7719830B2 (en) * 2005-05-09 2010-05-18 Apple Inc. Universal docking station for hand 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7303282B2 (en) * 2003-10-23 2007-12-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ultimedia display device
US20060052064A1 (en) * 2004-09-08 2006-03-09 A.G. Findings & Mfg. Co., Inc. Carrying case for cell phone or other device with protective end cap and cushioning
US7095867B2 (en) * 2004-04-30 2006-08-22 Altec Lansing Technologies, Inc. Portable audio reproduction system
US7230822B2 (en) * 2004-04-30 2007-06-12 Altec Lansing, A Division Of Plantronics, Inc. Compact portable media reproduction system
US20060221776A1 (en) * 2005-04-01 2006-10-05 Numark Industries, Llc Docking apparatus and mixer for portable media devices
US7980708B2 (en) * 2005-06-08 2011-07-19 Fujinon Corporation Document present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movable part
US8467541B2 (en) * 2006-01-04 2013-06-18 Logitech Europe S.A. Universal auxiliary component connecting system for a personal audio-set
US10013381B2 (en) * 2006-08-31 2018-07-03 Bose Corporation Media playing from a docked handheld media device
US20080084511A1 (en) * 2006-10-04 2008-04-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US7689197B2 (en) * 2006-12-22 2010-03-30 Bose Corporation Portable audio system with docking cradle
USD583356S1 (en) * 2007-04-10 2008-12-23 Plantronics, Inc. Speaker system for portable media player
US20080278894A1 (en) * 2007-05-11 2008-11-13 Miradia Inc. Docking station for projection display applications
TWI337295B (en) * 2007-06-29 2011-02-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Housing assembly and project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I351576B (en) * 2007-08-09 2011-11-01 Benq Corp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with fine tuning of an im
JP4399004B2 (ja) 2007-12-26 2010-01-13 株式会社東芝 支持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JP2009289523A (ja) 2008-05-28 2009-12-10 Panasonic Corp ドッキングコネクタ保護カバーを有するクレードル対応の携帯用電子機器
US7808779B2 (en) * 2008-12-01 2010-10-05 Lda, Llc Rotatable dock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HK1123932A2 (en) * 2008-12-11 2009-06-26 Krongate Ltd Ipod docking in car hifi system with ipod adaptor
WO2010135750A1 (en) * 2009-05-22 2010-11-25 Clingo.Com Llc Universal stand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212A (zh) * 1999-12-09 2001-06-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播放支援系统及投影仪系统
CN1650617A (zh) * 2002-03-13 2005-08-03 豆茎风险公司 与微处理器,图像投影装置和音频部件构成整体的数字媒体源作为独立系统
JP2006003656A (ja) * 2004-06-17 2006-01-05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
CN101387900A (zh) * 2005-08-24 2009-03-18 苹果公司 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对接站
CN101341479A (zh) * 2005-12-12 2009-01-07 富可视公司 用于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的视频扩展坞
US20080089547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Klipsch, Llc Digital audio speaker system for digital audio players with motorized drawer mechanism
CN101436872A (zh) * 2007-11-16 2009-05-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的支座
WO2010048662A1 (en) * 2008-10-27 2010-05-06 Digislide Holdings Limited A docking station for use with portable media players, including optional stand-alone audio video capabilit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414A (zh) * 2015-06-30 2015-10-21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80547B2 (en) 2014-07-15
CN102566226B (zh) 2014-10-08
US20120162877A1 (en)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6226A (zh) 投影仪
JP4479798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TW202143702A (zh) 電子設備
KR2019005371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011623B2 (en) Monitor apparatus
JP443305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01082763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JP2013025885A (ja) 接続装置
US8289637B2 (en) Focus adjustment device for use in portable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US20100149439A1 (en) Display apparatus
JP4623059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12189761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2163641A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4289348B2 (ja) 撮像装置
JP5741192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6197435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72449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115365B2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WO2022213481A1 (zh) 一种投影装置
JP4781772B2 (ja) レンズ鏡筒
US20240137457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10066784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12137601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KR2012013452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거치대,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07145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