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9940B - 用于操作蜂窝通信网中的无线电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操作蜂窝通信网中的无线电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9940B
CN102549940B CN201080045260.0A CN201080045260A CN102549940B CN 102549940 B CN102549940 B CN 102549940B CN 201080045260 A CN201080045260 A CN 201080045260A CN 102549940 B CN102549940 B CN 1025499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eference symbols
main website
auxiliary station
precoding v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52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9940A (zh
Inventor
T.J.莫尔斯莱伊
C.C.奇奥
R.J.戴维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49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9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操作多个主站的方法,每个主站包括用于与辅助站通信的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包括两个天线,该方法包括:多个主站的一个主站对于空间信道发射第一组参考码元到辅助站,以及该多个主站的所述一个主站或所述多个主站的第二主站对于所述空间信道发射第二组参考码元到辅助站,所述第二组参考码元与所述第一组参考码元正交,其中第一和第二主站从辅助站接收关于在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站所接收的所述第一组参考码元的相位与所述第二组参考码元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反馈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操作蜂窝通信网中的无线电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窝通信网,所述蜂窝通信网包括主站(primary station),其服务于小区并适于与位于小区内的多个辅助站(secondary station)进行通信。 
本发明例如涉及UMTS或LTE或使用参考码元(reference symbol)来进行空间信道的解码的任何系统。本发明可以在使用波束成形或MIMO的系统中有利地实施。 
背景技术
常规的电信系统在图1上举例说明。在这样的系统中,网络是由多个小区构成的。在每个小区中,例如在图1上的小区101中,主站100服务于该小区。这意味着主站组织和控制与小区内的辅助站110的所有的通信。通信信号在不同的信道上被发射。典型地,至少下行链路(从主站到辅助站)数据信道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由主站发射的。同样地,还有上行链路(从辅助站到主站)对应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被发射,但为了让图清晰起见,这些信道从图1中被省略。 
例如,在LTE系统中,主站100包括多个天线,并且能够调节各个发射天线增益和相位,以便创建朝向辅助站110的波束成形的(beamformed)数据流。这些天线增益和相位可以构成预编码的矩阵(或如果只有一个发射波束则构成向量)。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的控制信令消息被使用来用信号通知在用户信道PDSCH上的传输资源的分配。通常,波束成形的传输可被看作为经由空间信道被发射。波束成形的数据流的接收典型地需要在接收机处的相位参考以及还可能需要幅度参考。这样的参考可以通过用与施加到数据的那种相同的波束成形向量发射已知的参考码元而被提供。这些参考码元可以通过使用诸如TDM、FDM或CDM那样的已知技术而与数据或控制信息复用。因此,空间信道可以依据使用一组TDM、CDM、FDM和波束成形向量的组合所发射的参考码元而被定义。 
为了使主站100可以调度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以便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典型地希望辅助站110给主站提供关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例如,提供类似信道转移函数、干扰功率电平或干扰协方差矩阵这样的明显的反馈。在特定的传输方案的假设下,也有可能有隐含的反馈,类似优选的传输等级、优选的预编码矩阵或向量、或可达到的数据速率(例如,CQI)。这样的反馈典型地是基于对为此目的而设计的周期发射的参考码元的观察(即,CSI-RS或信道状态指示符-参考码元)和对干扰的估计的。 
然而,在类似LTE-Advanced(高级的LTE)那样的系统中,希望减小由于CSI-RS的传输造成的开销,所以打算偶尔地发射CSI-RS。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缓和上述问题的、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允许辅助站测量和估计信道条件的、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允许辅助站在不需要太多开销的情况下估计信道条件的、用于操作通信系统的方法。 
为此,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按照权利要求12的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按照权利要求14的主站。 
按照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按照权利要求15的辅助站。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将从此后描述的实施例明白,并且将参照这些实施例来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作为例子,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已被描述,其是常规的电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由第一实施例的辅助站和主站形成的相位控制环路的框图。 
图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如UMTS或LTE电信系统那样的蜂窝电信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认识,即:代替使用具体地用于估计信道条件的参考码元,这可以借助于对专用参考码元加以修改而完成,所述专用参考码元在常规系统中被使用来帮助解码波束成形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 
参照图1,将说明在常规的通信系统中的专用参考码元(DRS)的操作。正如在本申请书的前言中看到的,图1的系统包括在小区101中操作的主站100,有多个辅助站110位于该小区中。为了清晰起见,在图1上仅仅表示了两个辅助站。在本例中,这个系统是LTE电信系统,其中使用高达20MHz的单个载波。在本例中,主站100借助于两个天线104发射波束成形的数据流111,其中从天线发射的信号用预编码的系数加权。在本例中,我们假设主站100的四个天线中的仅两个天线用于这个数据流111。 
关于LTE,主站多半具有至少四个天线,一组天线可被使用于单个传输,正如在本例中那样。同样地,辅助站具有多个接收天线(例如,2,4或8个)。由主站100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发射的控制信令消息被使用来用信号通知传输资源的分配,并且在本例中被使用来用信号通知关于波束成形的传输的信息。 
在PDCCH上用信号通知预编码的向量/矩阵会允许辅助站从共同的参考码元计算用于数据流111的解调的相位参考。作为替换的操作模式,辅助站特定的解调参考码元(DRS)可被使用来帮助接收来自主站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DRS占用了包含到辅助站的数据传输的每个资源块中的某些资源单元(RE)。这些资源单元已为辅助站110所知,这样使得辅助站能够检索这些RE,并解码它们中的参考码元。应当指出,在发射第二空间信道到辅助站110的情形下,针对每个空间信道将需要一组DRS。 
用于空间信道111的DRS组可以以与用于那个空间信道111的数据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被预编码,以及由于DRS的位置和码元值已为辅助站110所知,因此它们可被用作为相位和幅度参考,用来对在那个空间信道111上发射的数据进行解调。等同地,专用参考码元可被使用来得到由预编码和无线电信道形成的组合信道的信道估计。对于空间信道的预编码可被看作为创建天线端口,以及用于那个空间信道的那组DRS因此在对应的天线端口上被发射。 
用于每个空间信道的那组DRS可以通过以下的一项或多项被区别: 
· 调制序列:即,对于连续的参考码元的不同的预定值序列
· 频域(FDM),即,被使用来发送DRS的RE在频域上是不同的
· 时域(TDM),即,被使用来发送DRS的RE在时域上是不同的
· 码域(CDM),即,不同的扩展序列被施加到包括DRS的被发射的码元上。在这种情形下,使用相同的RE组来对于每个空间信道发送每个DRS组是便利的。
实际上,用于给定的空间信道的DRS可包括所有以下的这些方面:调制序列、FDM、TDM和CDM。 
在这个特定的实现例子中,应当指出,可被发射到单个小区101中的辅助站110的空间信道的最大数目是8。应当指出,就其本身而言,这将不限制在小区中正在被发射的空间信道的总数。而且,在一个资源块中用于DRS的资源单元的数目可以是诸如12或24那样的数目。再者,假设至少在某些环境下DRS设计将允许在一个资源块各处的信道系数的某种内插。按照这个常规的实现,在一组DRS与单个天线端口上的传输之间有一一映射。为了使主站100可以调度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以便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典型地希望辅助站给主站提供关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反馈,如在本说明书的前言中解释的。正如以上看到的,这个反馈可以是明显或隐含的,它典型地是基于对为此目的而设计的类似CSI-RS那样的周期发射的参考码元的观察,连同对干扰的估计。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如果可用的DRS组的数目在任一时间显著地超过使用中的空间信道(即,天线端口)的数目,则有可能在主站处将一个以上的DRS组与给定天线端口相关联。如果每组DRS通过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系数组(即,使用不同的虚拟天线)被发射,则辅助站可能能够通过观察不同的DRS组而得出额外的信道状态信息。此外,辅助站因此可以从天线端口得出用于解调数据传输的相位参考。因此,辅助站应当知道用于从接收的DRS组计算相位参考的适当算法。 
作为简单的例子,让我们考虑图1的系统在主站处具有两个发射天线(天线1,天线2)。为了说明的简明起见,假设辅助站具有单个接收天线,但同样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具有一个以上的天线的辅助站。单个空间信道111被使用来发射数据到辅助站(即,使用单个发射天线端口)。用于预编码数据传输的天线权重是w1和w2。 
按照图1的常规的系统,第一组DRS从天线1用权重w1被发射,并且也从天线2用权重w2被发射。如果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信道系数是h1和h2,则辅助站110可以从来自两个发射天线的组合的接收信号得出用于数据的相位参考,这将通过d1(w1.h1+w2.h2)给出,其中d1是参考码元。由于d1是已知的,所以信道估计通过(w1.h1+w2.h2)被给出,且这个可被用作为相位参考。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发射两组DRS。第一组DRS d1通过使用权重w1从天线1被发射,以及第二组DRS d2通过使用权重w2从天线2被发射。 
现在,在辅助站处接收的信号是(d1.w1.h1+d2.w2.h2)。如果d1和d2是正交的并且这二者已为辅助站所知,则w1.h1和w2.h2均可以独立地得出。另外,也可以得到等同于由常规系统所需要的那样的信道估计和相位参考,(w1.h1+w2.h2)。 
这个第一实施例在图2上表示。图2的电信系统包括在小区201中操作的主站200,多个辅助站210位于该小区201中。为了清晰起见,在图2上仅仅表示了两个辅助站210。主站200包括由预编码器205控制的多个发射天线204,预编码器205可以调节发射天线的增益和相位,以便以波束成形模式在空间信道上进行发射。数据波束211在图2上被表示为从主站200到辅助站210。形成空间信道的这个数据波束211可以在类似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那样的数据信道上发射。辅助站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PDCCH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被告知以用于在PDSCH上实行的数据传输的空间信道(即,虚拟天线)。而且,辅助站210可以通过来自主站200的更高信令而被告知以:哪些DRS组将被使用以及哪些DRS组与所述空间信道211相关联。在本发明的变例中,下行链路天线的数目没有被明显地用信号通知给辅助站,辅助站推断出在小区中可用的下行链路天线的数目和潜在地可用的DRS组。作为例子,如果被使用于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案(诸如发射分集)依赖于发射天线的数目,则辅助站可以试图在有关天线数目的不同假设下对控制信道进行解码。通过适当的系统设计,只有在有关天线数目的正确假设被选择时才能够出现正确的解码。 
空间信道211在这里是从两个分量信号211a和211b的组合得出的。这些信号211a和211b每个均包括各自的DRS组,其是互相正交的。因此,辅助站210可以分别对每个发射天线204a或204b估计预编码和信道条件的乘积,即,w1.h1和w2.h2,正如以上说明的。事实上,假定各个专用的参考码元组是互相正交的,则辅助站有可能独立地估计对应于两个分量信号211a和211b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的信号。 
参照图3,现在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实施的方法。在步骤300,主站200用分量信号211a和211b的各自的参考信号组发射它们。为了达到这一点,主站200对使用空间信道而被发射的数据施加预编码和对对应的DRS组施加适当的预编码,以使得辅助站可以按照被用信号通知的算法或预定的算法得出相位参考。对于具有用于空间信道的一组DRS的系统的适当算法的例子可以是找出复数型常数的值,其在被乘以代表已知或假设的DRS传输的信号时给出对于对应接收信号的最小均方误差。这个常数于是将是信道转移函数的估计。这可被使用来提供用于解调在对应空间信道上的数据传输的相位参考。在具有用于单个空间信道的两个DRS的系统中,适当的算法将是使用基于从每个对应DRS得出的两个信道估计的平均的相位参考。分量信号211a和211b形成空间信道211。在步骤301,辅助站210接收分量信号211a和211b。辅助站210在步骤302从信号211a和211b的相应接收的参考码元得出信道估计,并且借助于算法在步骤303从这些信道估计推断出相位参考。在变例中,辅助站210通过更高层信令被告知以算法,该算法要被应用来从接收的DRS组得出用于每个空间信道的相位参考。作为算法选择的一个例子,更高层信令指示:相位参考应当从信道估计的和值或从信道估计之间的差值得出。在本例中,仅仅有单个空间信道,但这同样适用于多个空间信道。辅助站210还能够在步骤304对每组DRS的接收的相位(相对于被用作为参考的一组)进行测量。然后在步骤305,相位测量结果被量化,并在信令消息215中被用信号通知给主站200。在步骤306,主站可以使用这些测量结果来改进预编码。 
在这个第一实施例的变例中,除了相位测量结果以外,或代替相位测量结果,辅助站提供更详细的信道状态反馈给主站。例如,反馈可包括诸如CQI(信道质量指示符)那样的已知参数或诸如平均幅度或幅度差那样的幅度信息。 
关于参考码元组的传输,对于辅助站而言,最好是在被使用于DRS的任何资源单元中(在任何空间信道上)不发送数据。这避免了在数据与DRS之间的任何干扰,否则该干扰将降低由辅助站得到的信道估计的精确度。对于FDM、TDM和CDM,这暗示被使用于任何DRS的资源单元在任何空间信道上对于数据是不可用的。 
原则上,对于单个资源块可以支持的空间信道的最大数目等于被分配给DRS的资源单元的总数。实际上,这个最大数目例如可被设置在较低的水平,以使得被分配给DRS的资源单元的总数等于所允许的空间信道的最大数目的倍数。被分配用于DRS的RE的数目可以与实际上发射到辅助站的空间信道的数目成比例。这可应用于FDM或TDM,并且具有当发射比最大数目更少的空间信道时使得来自DRS的开销最小化的优点。 
被分配用于DRS的资源单元的数目可以是固定的(例如,作为可被发射到UE的空间信道的最大数目的倍数)。这可被看作为使用CDM的自然结果。对于FDM和TDM以及CDM,它也允许把不同的空间信道同时发射到一个以上的辅助站。这需要辅助站知道它应当使用哪些DRS组作为参考来接收它的数据(和哪个DRS对应于数据流的哪个部分)。这可以通过信令例如指示在DRS与空间信道之间的映射而被明显地指示或通过例如依赖于被发射的空间信道的数目的固定映射而被隐含地指示。 
被分配用于DRS的资源单元的数目可以是不依赖于空间信道的数目而可改变的。取决于在特定信道(例如,高或低的移动速度)中的特定传输模式(例如,调制方案,诸如16QAM或64QAM)是否从更精确的信道估计(其通过更多的参考码元是可能的)获益,将允许或多或少的参考码元被使用于给定的空间信道。这个好处将与因发射更多参考码元的增加的开销造成的数据速率的损失权衡考虑。 
应当指出,在小区边界处的辅助站可以同时接收来自一个以上小区,即来自小区201的相邻小区的DRS。在这种情形下,有利的是操作该系统,以使得在邻近小区中使用相同的帧定时以及还使得来自不同小区的DRS可以被区分(例如,通过不同的调制序列/FDM/TDM/CDM)。如果辅助站可以识别来自不同小区的不同DRS并且具有多个接收天线,则至少存在以下的可能性: 
· 由辅助站210接收来自小区201的数据传输,以及调节接收权重,以便拒绝来自其它小区的空间信道。
· 由辅助站210同时接收来自小区201和来自至少一个另外的小区(通过使用不同的空间信道和不同的DRS)的数据传输。 
在一个变例中,让辅助站210能够通过使用不同的调制序列而区分来自不同小区的DRS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这将不增加DRS所需要的资源单元的数目。然而,这个方法的性能可能会随着快速改变的信道而降低。 
在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例中,继续图2的例子,传输被设计成保证来自每个发射天线的功率是相等的,这样使得w1和w2都具有相等的幅度。在这种情形下,通过为w2选择相对于w1的正确相位,可以达到接收的SNR最大化,即,使得(w1.h1+w2.h2)最大化。在这种情形下,目标是使得w2.h2的相位等于w1.h1的相位。正如前面提到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辅助站可以从对应的正交的DRS组得出w1.h1,以及还有w2.h2。虽然在这些假设下,辅助站不能容易地一个个地得出w1,h1,w2或h2,但它可以容易地计算在w1.h1与w2.h2之间的相位差,并反馈它(例如,在步骤305以量化的形式反馈到主站)。这个信息是主站200所需要的,用来在步骤306对于w1和w2之间在发射机处的相位差作出必要的调节。 
在本例的变例中,步骤305的相位测量结果的量化和信令使用一个比特来指示相位是太高还是太低(即,是正的还是负的)。因此,这允许创建一种控制环路,以使得主站能够借助于估计而调节空间信道的预编码。而且,在本例中,信令被限于一个比特,这避免了使用太多的资源。应当指出,一个以上的比特可被使用以具有两种尺寸的反馈相位步长命令。例如,相位测量结果的量化可以使用两个比特,一个比特指示相位是正的还是负的,以及另一个比特指示相位的幅度。 
在本实施例的实现中,相位测量结果的量化通过适配(adapt)现有的上行链路信令信道(例如,用相位测量结果替换PMI和/或RI比特)而被发射。 
图4以原理图的方式表示由主站和辅助站形成的相位控制环路。按照这个方法,主站200可被看作为方块4200,其从接收空间信道4211的形成方块4210的辅助站接收差值信号4215。辅助站方块4210从由信号4211a和4211b形成的空间信道4211中的这个参考信号,按照算法估计相位差。这个相位差422与相位差目标430进行比较,在本例中该目标值是零。这个零值使得信号质量(SNR)或吞吐量最大化。这个相位参考目标430在辅助站方块4210中的比较器431中与相位差422进行比较。这个比较的结果在量化方块432中被量化,并作为信号4215被发射到主站方块4200。主站4200根据接收到的信号4215调节它的预编码权重,以便发射空间信道4211。 
在以上的控制环路的变例中,由辅助站给出的第一反馈(对于预定数量的估计)包括完全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其代表优选的预编码向量(或对于传输等级大于1的预编码矩阵)。然后,主站可以把这个预编码向量反馈(或取决于其它传输的另一个预编码向量)施加到数据传输。在预定数量的估计后,由辅助站发射的反馈可以采用相位命令的一个或两个比特的形式。 
在本变例的另一个例子中,w1的值可以是固定的(例如,具有零相位)。这有效地使得天线1成为参考。相同的方法可被扩展到其中辅助站从一个以上的天线端口接收传输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物理天线可以同时发射一个以上的DRS组。因此,各DRS组的想要的属性将是:对应于每个加权的DRS组的信号的和值给出具有基本上恒定幅度的组合的信号。 
作为对于CDM情形的问题的简单例子,让我们考虑可能的DRS扩展序列(1,1)。第二个正交扩展序列可以是(1,-1)。然而,如果用于两个DRS的调制码元具有值1,以及这个码元与扩展序列相乘,并且把这两个信号相加在一起,则结果是(2,0)。所以如果同时被发射,则这需要将用于第一码元位置的功率加倍和将用于第二码元位置的功率归零。通过DRS信号的适当设计可以达到相等的幅度。例如,如果第二DRS序列是(j,-j),则第一和第二序列的和值将是(1+j,1-j)。 
然而,不同的DRS组多半被施加上不同的预编码系数,所以这个一致的幅度条件并不总是被满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把特别的DRS组分配给特定的空间信道,目标是:当考虑要施加的预编码时有恒定的幅度。也有可能DRS没有被预编码。那么,主站发射附加信息(例如,预编码系数),该附加信息规定应当如何从DRS中得出相位参考。它需要算法的单独信令来估计DRS的相位参考。在另一个例子中,参考码元被预编码,但对某些DRS组施加相位旋转,以便达到恒定的幅度。 
在另一个例子中,参考码元被预编码,但对某些DRS组施加相位旋转,以便对于来自每个发射天线的组合的DRS传输达到基本上相等的幅度。为了让辅助站在某些DRS相对于其它DRS被相位旋转的场合下能够接收在对应的空间信道上发射的数据,在辅助站处需要知道该相位旋转。 
在其中发射一个以上的空间信道的实施例中,通过使用CDM按每个空间信道发射一个或多个DRS组,对于来自每个发射天线的组合的DRS传输的基本上相等的幅度可以通过对用于给定空间信道的DRS施加相位旋转而达到。所以,当使用CDM发射DRS时,主站将需要能够选择相位旋转来施加到对应于给定空间信道的DRS组,以便当发射组合的DRS信号时在发射天线之间达到良好的功率平衡。相位旋转将通过考虑被施加到每个空间信道的预编码而被选择,并且也将施加到对应的DRS组。相同的相位旋转应当被施加到在对应的空间信道上所发射的数据。这等同于将相位旋转施加到对于给定空间信道的预编码系数,以便在包含DRS的RE中调节或控制来自每个发射天线的组合的DRS传输的功率。这样的相位旋转可以由主站自由地选择,因为被施加到预编码向量的所有单元的相等相位旋转不改变波束图案。优选地,应当对于DRS和数据施加相同的预编码系数(包括任何的相位旋转)。 
另一个方法是用于某些特性,所述特性以已知的方式被改变以避免持续出现非恒定的幅度(例如,施加依赖于频率或时间的相位旋转)。这可以通过对于每个空间信道的不同的伪随机调制序列而达到。 
在第一实施例的变例中,用于得出对于空间信道的相位参考的算法是固定的,且其包括相加从与那个空间信道相关联的每个DRS得出的复合信道估计。这意味着,算法仅仅是在第一实施例的例子中w1.h1和w2.h2的量的和值,并且从该结果得出相位参考。 
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变例中,用于得出对于空间信道的相位参考的算法是相加从与那个空间信道相关联的每个DRS得出的信道估计,其中每个信道估计被施加由主站用信号通知的相位旋转。事实上,主站把对应的相位旋转施加到每个发射的DRS。例如,如果相位旋转被施加到一个天线,例如,对于天线2施加α旋转,则算法将是相加w1.h1和w2.h2的相位并减去α而得出结果,或如在以下的等式中概述的: 
Δphase=φ(w1.h1)+φ(w2.h2)-α。
在算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变例中,为了得出对于空间信道的相位参考,要相加从与那个空间信道相关联的每个DRS得出的信道估计,其中每个信道估计有取决于频率(例如,资源块或副载波)和/或时间(例如,子帧号)的被施加的相位旋转。主站对每个发射的DRS施加对应的相位旋转。作为例子,在以前的变例中的α的值是频率的函数。 
在第一实施例中,仅仅发射一个空间信道到辅助站210。相同的原理可应用于发射一个以上的空间信道到辅助站。在这种情形下,每个空间信道被分配以对应的参考码元组。互相正交的、用于第一空间信道的DRS组可被选择和/或预编码以便与用于第二空间信道的DRS组也正交。 
在再一个变例中,主站具有N个物理天线(例如,N=2),并且为每个物理天线发射一个DRS组。 
第二实施例在其他方面很像第一实施例,但辅助站也对于所接收DRS的一个或多个进行幅度测量,并把这些报告给主站。这将允许主站决定适当的传输模式,例如,分配或多或少的功率给从特定天线(例如,对应于其中的一个DRS组)进行的传输。 
图5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5的电信系统包括在第一小区501a中操作的主站500a,有多个辅助站210位于该第一小区501a中。相邻的小区501b由主站500b操作。在这个实施例的变例中,第一小区501a和第二小区501b由同一个主站操作。为了清晰起见,在图5上仅仅表示了两个辅助站510。主站500a和500b包括分别由预编码器505a和505b控制的多个发射天线504a和504b,预编码器505a和505b可以调节发射天线的增益和相位,以便在空间信道上以波束成形模式进行发射。数据波束511在图5上被表示为从主站500a和500b到辅助站510。形成空间信道的这个数据波束511可以在类似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那样的数据信道上发射。空间信道511在这里是从分别由主站500a和500b发射的两个分量信号511a和511b的组合而产生的。这些信号511a和511b每个包括各自的DRS组,其是互相正交的。因此,辅助站510可以分别估计对于每个发射天线504a或504b的预编码和信道条件的乘积,即,w1.h1和w2.h2,正如以上说明的。事实上,假定各个专用的参考码元组是互相正交的,则辅助站有可能独立地估计对应于两个分量信号511a和511b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的信号。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辅助站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PDCCH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被告知以对于在PDSCH上实行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空间信道(即,虚拟天线)。而且,辅助站510可以通过来自主站500a和/或来自主站500b的更高信令被告知以:哪些DRS组将被使用以及哪些DRS组与所述空间信道511是相关联的。在本发明的变例中,下行链路天线的数目没有被明显地用信号通知到辅助站,辅助站推断出在小区中可用的下行链路天线的数目和潜在地可用的DRS组。作为例子,如果被使用于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案(诸如发射分集)依赖于发射天线的数目,则辅助站可以试图在有关天线数目的不同假设下对控制信道进行解码。通过适当的系统设计,正确的解码将只在有关天线的数目的正确假设被选择时才出现。 
因此,第三实施例在其它方面很像具有被发射到辅助站的单个空间信道的第一实施例,但这包括来自两个(或更多个)小区(或接入点)的相同的数据传输。来自每个小区的传输是与不同的DRS组相关联的(例如,对于每个小区一个DRS组)。用于接收数据传输的相位参考是通过相加来自每个DRS组的信道估计而得出的。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很像第一实施例,其中主站可以发射一个或两个空间信道到辅助站。在两个空间信道(即,具有2个码字的等级2传输)的情形下,主站发射两组DRS,每个空间信道有一组DRS。辅助站接收两组DRS,并且可以得出用于接收两个空间信道(和两个码字)的各自的相位参考。每个码字的正确接收(或相反)通过辅助站经由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两个ACK/NACK而被指示。在一个空间信道(即,等级1传输)的情形下,主站也发射两组DRS,两个天线或虚拟天线的每个有一组DRS。辅助站组合两个接收的DRS,以便形成用于单个码字接收的单个相位参考。码字的正确接收(或相反)通过经由PUCCH发送ACK/NACK而被指示。其它可用的ACK/NACK由通过单个比特的量化的相位信息替代,该相位信息指示两个相位参考(或信道估计)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相位参考各自从接收的DRS组之一得出。主站可以使用这个信息来改进施加到单个码字的以后的传输的预编码/波束成形。 
本发明不应仅仅被解释为以上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以上的变例和例子可以在本发明的各种实现中被组合和适配。 
本发明可应用于使用小区之间的合作波束成形的系统,其可包括LTE-Advanced。小区可以位于单个基站地点,或不同的地点,例如,由光纤无线电技术实施的毫微微小区(femto-cell)。 
在本申请书和权利要求中,在单元前面的词“a”或“an”(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复数个这样的单元的存在。而且,词“包括”并不排除列出的那些之外的单元或步骤的存在。 
在权利要求的括号中包括标号是打算帮助理解,而不是打算进行限制。 
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其它修改。这样的修改可能牵涉到无线电通信领域中早已知道的其它特征。 

Claims (17)

1.一种操作多个主站(200,500)的方法,每个主站包括用于与至少一个辅助站(210,510)通信的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包括至少两个天线(204a,204b,504a,504b),该方法包括所述多个主站的第一主站对于给定的空间信道(211,511)用在发射之前所施加的第一预编码向量发射第一组参考码元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站和所述多个主站的所述第一主站或所述多个主站的第二主站对于所述空间信道用在发射之前所施加的对应的第二预编码向量发射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到所述辅助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是与所述第一组参考码元正交的,
其中第一和第二主站中的至少一个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助站接收关于在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站接收的所述第一组参考码元的相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的至少一个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反馈信息。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第一主站和/或第二主站分别使用反馈信息来修改第一预编码向量和/或第二预编码向量。
3.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还包括主站将第一和第二组参考码元的至少一组参考码元的识别符提供给辅助站。
4.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第一预编码向量和第二预编码向量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向量是这样的,以致于所述预编码向量的仅仅一个元素具有非零值。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第一预编码向量的第一元素的相位等于零。
6.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还包括主站对于另外的单个空间信道用在发射之前所施加的第三预编码向量发射第三组参考码元和用在发射之前所施加的对应的第四预编码向量发射至少一个第四组参考码元到辅助站,所述第三组参考码元是与所述第一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组和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组参考码元正交的,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组参考码元是与所述第一组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正交的。
7.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组参考码元被安排成使得用第一预编码向量预编码的第一组参考码元和用第二预编码向量预编码的第二组参考码元相加而得到的信号具有恒定的幅度。
8.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预编码向量等于第一预编码向量,以及所述第四预编码向量等于第二预编码向量。
9.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主站对第一或第二组参考码元的至少之一施加相位旋转,以使得用第一预编码向量预编码的第一组参考码元和用第二预编码向量预编码的第二组参考码元相加而得到的信号在各发射天线间具有恒定的幅度。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主站将所施加的相位旋转用信号通知给辅助站。
11.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还包括多个主站的至少一个主站对于另外的单个空间信道用在发射之前所施加的第三预编码向量发射第三组参考码元和用在发射之前所施加的对应的第四预编码向量发射至少一个第四组参考码元,其中主站将旋转施加到第三和第四预编码向量以使得在每个发射天线上的发射功率电平是相同的。
12.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主站对第一或第二组参考码元的至少之一施加相位旋转,以使得用第一预编码向量预编码的第一组参考码元和用第二预编码向量预编码的第二组参考码元相加而得到的信号在各发射天线间具有恒定的幅度。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主站将所施加的相位旋转用信号通知给辅助站。
14.一种操作辅助站(201,501)的方法,所述辅助站包括用于与多个主站(200,500)的至少第一主站通信的收发器,该方法包括辅助站对于给定的空间信道(211,511)从所述多个主站的所述第一主站接收第一组参考码元和对于所述空间信道从所述多个主站的所述第一主站或从所述多个主站的第二主站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是与第一组参考码元正交的,以及辅助站计算对应于所述接收的第一组参考码元的相位与所述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的至少一个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反馈信息,其中辅助站发射所述反馈信息到所述第一主站和/或第二主站。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计算所述反馈信息包括辅助站对于第一组和第二组参考码元的每组参考码元进行信道估计。
16.一种主站(200,500),包括用于与至少一个辅助站(210,510)通信的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包括至少两个天线(204a,204b,504a,504b),所述主站适于对于给定的空间信道(211,511)用在发射之前被施加的第一预编码向量发射第一组参考码元和用在发射之前被施加的对应的第二预编码向量发射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到所述至少一个辅助站,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是与所述第一组参考码元正交的,其中所述主站适于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助站接收关于在由所述至少一个辅助站所接收的所述第一组参考码元的相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的至少一个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反馈信息。
17.一种辅助站(210,510),包括用于与多个主站(200,500)的至少第一主站通信的收发器,所述收发器适于对于给定的空间信道(211,511)从所述多个主站的所述第一主站接收第一组参考码元和对于所述空间信道从所述多个主站的所述第一主站或从所述多个主站的第二主站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是与所述第一组参考码元正交的,并且辅助站适于计算对应于所述接收的第一组参考码元的相位与所述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组参考码元的至少一个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反馈信息,其中辅助站适于发射该反馈信息到第一主站和/或第二主站。
CN201080045260.0A 2009-10-08 2010-10-01 用于操作蜂窝通信网中的无线电站的方法 Active CN102549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172584.6 2009-10-08
EP09172584 2009-10-08
PCT/IB2010/054445 WO2011042847A2 (en) 2009-10-08 2010-10-01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dio st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9940A CN102549940A (zh) 2012-07-04
CN102549940B true CN102549940B (zh) 2015-02-25

Family

ID=43531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5260.0A Active CN102549940B (zh) 2009-10-08 2010-10-01 用于操作蜂窝通信网中的无线电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885746B2 (zh)
EP (1) EP2486671B8 (zh)
JP (2) JP5856961B2 (zh)
KR (1) KR101782077B1 (zh)
CN (1) CN102549940B (zh)
RU (1) RU2551897C2 (zh)
TR (1) TR201902867T4 (zh)
TW (1) TWI535230B (zh)
WO (1) WO201104284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5546A1 (en) 2009-04-30 2012-03-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network
US9887754B2 (en) * 2010-05-04 2018-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ower distribution between symbols
WO2012077299A1 (ja) * 2010-12-10 2012-06-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び信号生成装置
US9179448B2 (en) * 2010-12-20 2015-1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2153994A2 (ko) * 2011-05-10 2012-1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안테나 포트를 이용하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송신단 장치
KR101809918B1 (ko) * 2011-08-04 2017-1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051321A1 (en) * 2011-08-24 2013-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 (mdc)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csi-rs)
CN103138821B (zh) * 2011-11-30 2017-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3118567A (ja) * 2011-12-05 2013-06-13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854981B2 (en) * 2012-04-27 2014-10-07 Intel Corporation Signal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225478B2 (en) * 2012-07-02 2015-12-29 Intel Corporation Supporting measurments and feedback for 3D MIMO with data transmission optimization
US9461855B2 (en) 2012-07-05 2016-10-0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selecting channel updat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971438B2 (en) * 2012-07-09 2015-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mplified beamforming
US8792399B2 (en) * 2012-07-11 2014-07-29 Blackberry Limited Phase-rotated reference signals for multiple antennas
US8787225B2 (en) * 2012-07-11 2014-07-22 Blackberry Limited Phase-rotated reference signals for multiple antennas
WO2014054043A1 (en) * 2012-10-03 2014-04-10 Sckipio Technologies S.I Ltd Hybrid precoder
DE102013224871A1 (de) * 2012-12-06 2014-06-12 Broadcom Corporation Referenzsignalgestaltung für massive Mimo-Kommunikation
CN103944846B (zh) * 2013-01-17 2017-04-1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及其信道估计方法
CN104202276B (zh) * 2014-07-16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量化反馈、数据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WO2016074119A1 (en) * 2014-11-10 2016-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levation pmi reporting on pucch
CN106982078A (zh) * 2016-01-18 2017-07-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JP6085697B2 (ja) * 2016-03-01 2017-02-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WO2017193329A1 (en) 2016-05-12 2017-11-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ignal processing in 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 communications
DE112016007007T5 (de) 2016-06-22 2019-03-07 Intel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vollduplex-disposition
CN110932419B (zh) * 2019-10-22 2021-12-17 北京邮电大学 可控智能面辅助能量传输的装置及其传输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9805A (zh) * 2005-05-30 2008-05-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使用多个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82151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fdma系统中利用mimo预编码码书进行时频资源动态分配的机制
CN101459635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分多址接入系统提高吞吐量性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8588B (fi) * 1998-12-15 2002-02-15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radiojärjestelmä digitaalisen signaalin siirtoon
EP1076425B1 (en) 1999-08-13 2018-05-30 Intel Corporation CDMA wireless system with closed loop mode using 90 degree phase rotation and beamformer verification
JP2001111464A (ja) * 1999-10-08 2001-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JP4495288B2 (ja) 2000-01-18 2010-06-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2198875A (ja) * 2000-12-22 2002-07-12 Nippon Soken Inc Cdma方式の通信端末
JP2002217804A (ja) * 2001-01-22 2002-08-02 Nippon Soken Inc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アンテナ装置
US6643513B2 (en) * 2001-11-15 2003-11-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mmediate ciphering after an inter-system UTRAN-GSM handover
US7428268B2 (en) * 2004-12-07 2008-09-23 Adaptix, Inc. Cooperative MIMO in multicell wireless networks
EP1727297A1 (en) * 2005-05-25 2006-11-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43850B2 (en) 2006-10-24 2012-08-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026122B2 (ja) 2007-03-20 2012-09-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US7885619B2 (en) * 2007-06-12 2011-0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versity transmission using a single power amplifier
US9031053B2 (en) * 2008-10-23 2015-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644433B1 (ko) * 2009-02-13 2016-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4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프리코딩 수행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9805A (zh) * 2005-05-30 2008-05-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使用多个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82151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fdma系统中利用mimo预编码码书进行时频资源动态分配的机制
CN101459635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分多址接入系统提高吞吐量性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2118616A (ru) 2013-11-20
JP5856961B2 (ja) 2016-02-10
WO2011042847A3 (en) 2011-06-16
CN102549940A (zh) 2012-07-04
TR201902867T4 (tr) 2019-03-21
EP2486671A2 (en) 2012-08-15
WO2011042847A2 (en) 2011-04-14
RU2551897C2 (ru) 2015-06-10
TWI535230B (zh) 2016-05-21
EP2486671B1 (en) 2018-12-12
EP2486671B8 (en) 2019-03-20
KR20120086302A (ko) 2012-08-02
TW201136210A (en) 2011-10-16
JP2013507815A (ja) 2013-03-04
KR101782077B1 (ko) 2017-09-26
US8885746B2 (en) 2014-11-11
US20110085587A1 (en) 2011-04-14
JP6297525B2 (ja) 2018-03-20
JP2016006989A (ja) 2016-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9940B (zh) 用于操作蜂窝通信网中的无线电站的方法
KR102524587B1 (ko) 대규모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KR102525602B1 (ko)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823154B (zh) 与预编码mimo传送一起使用的参数化码本子集的装置和方法
CA2786810C (en) A method and transmitter node for transmitt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
EP2987251B1 (en)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2008471A (ja) 高度csiフィードバックオーバヘッド低減のための構成可能コードブック
CN102577151B (zh) 一种用于在协作波束赋形传输模式下用信号通知预编码的方法
US201301635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si-rs in massive mimo system operating in fdd mode
WO2011162936A1 (en)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537554B2 (en) Joint coding method based on binary tree and coder
KR20150017793A (ko) 다수의 이차원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3782560A (zh) 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开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71026A (zh) 用于高级长期演进系统上行链路的闭环自适应传输方法
WO201113121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orresponding network and computer
CN102474408B (zh) 用于在移动网络中操作无线电站的方法
CN102714866A (zh) 用于传送dm-rs模式的方法和传送器节点
JP6316204B2 (ja)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1512682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R20120002802A (ko)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의 기지국 수신 장치 및 그것의 상향 링크 적응 방법
KR20100086431A (ko) 다중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송신기에서 참조신호 전송방법
WO2012063351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機、受信機、無線通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olland Ian Deho Finn

Co-patentee after: Sharp Corp.

Patentee after: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Co-patentee before: Sharp Corp.

Patentee befor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2

Address after: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after: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Co-patentee before: Sharp Corp.

Patentee before: KONINKLIJKE PHILIPS N.V.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