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8303B - 一种通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8303B
CN102548303B CN201110448533.2A CN201110448533A CN102548303B CN 102548303 B CN102548303 B CN 102548303B CN 201110448533 A CN201110448533 A CN 201110448533A CN 102548303 B CN102548303 B CN 102548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ard
handle
accessory
card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85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8303A (zh
Inventor
危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485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83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8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8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3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讯设备,包括通讯设备本体和与该通讯设备本体可分离配合的把手,所述通讯设备本体上开设有卡配孔(5),且在所述通讯设备本体内部,位于该卡配孔(5)的下侧设有限位件(6),所述把手的端部设有伸入所述卡配孔(5)内并与所述限位件(6)和所述卡配孔(5)的顶壁相抵接的卡配件(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通讯设备,在把手的卡配件伸入开设在通讯设备本体上的卡配孔后,卡配件分别与限位件和卡配孔的顶壁相抵接,以达到承载的作用。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通讯设备,其卡配件分别与限位件和卡配孔顶壁相抵接,因此避免了搬抬操作中把手的晃动和松脱。

Description

一种通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分离把手的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通讯设备中的各产品线产品,在生产工段、现场安装、维护更换等生命周期过程中,均有搬运需求,所以需要为通讯设备设置把手以便于搬运,尤其是针对框式与柜式设备,由于其体积和重量加大,因此对拥有可搬运把手需求更加强烈。
现有技术中的通讯设备通常包括通讯设备本体和把手,在该种方式中,把手被直接压铸在通讯设备本体上,或者是在通讯设备本体上用螺钉连接一个固定的把手。对于此种把手的设置方式,从成本上考虑,这样每个通讯设备都需要有一个把手,同一功能零件(把手),简单重复在同一类产品中,因此增加了成本。
基于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几种易拆卸的把手,例如一种具有帆布袋子把手的通讯设备,在该通讯设备的壳体的两侧开设有两对相互对称的开口,帆布袋子穿过该开口以充当把手的功能。该具有帆布袋子把手的通讯设备,需要将帆布袋子穿过通讯设备的整个宽度,影响通讯设备内部的布线,不利于目前设备小型化的发展。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可分离把手的射频模块,在其通讯设备上设置一把手底座,分离式把手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把手底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分离式把手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把手底座活动连接。该可分离式把手虽然不需要穿过整个通讯设备,但是其与把手底座的连接部分为圆柱形结构,由于通讯设备重量大,圆柱形结构的连接部分,存在转动风险,影响搬运效果。
因此,如何在不影响通讯设备内部布线的前提下,避免由于把手的转动而影响搬运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设备,以在不影响通讯设备内部布线的前提下,避免由于把手的转动而影响搬运效果。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通讯设备,包括通讯设备本体和与该通讯设备本体可分离配合的把手,所述通讯设备本体上开设有卡配孔,在所述通讯设备本体内部,且位于该卡配孔的下侧设有限位件,所述把手的端部设有伸入所述卡配孔内并与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卡配孔的顶壁相抵接的卡配件。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讯设备,通过在其通讯设备本体上设置可分离配合的把手,即该通讯设备本体需要搬运时,将把手与通讯设备本体组合使用,即可搬运该通讯设备本体,在搬运完成后,可以将把手从通讯设备本体上拆卸下来,从而使得同一个把手可以用于不同的通讯设备本体,从而降低了通讯设备本体的制造成本。在把手的卡配件伸入开设在通讯设备本体上的卡配孔后,卡配件分别与限位件和卡配孔的顶壁相抵接,以达到承载的作用。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通讯设备,其卡配件分别与限位件和卡配孔顶壁相抵接,因此避免了搬抬操作中把手的晃动和松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把手插入卡配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把手沿卡配孔上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把手沿卡配孔旋转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把手沿卡配孔旋转至正确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把手卡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核心在于公开一种通讯设备,以在不影响通讯设备内部布线的前提下,避免由于把手的转动而影响搬运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把手插入卡配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把手沿卡配孔上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把手沿卡配孔旋转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把手沿卡配孔旋转至正确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把手卡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讯设备,包括通讯设备本体和与该通讯设备本体可分离配合的把手,在需要对该通讯设备本体搬运时,将把手与通讯设备配合连接;在将该通讯设备本体搬运至目的地或不需要搬运时,便将该把手有通讯设备本体上拆掉,使得同一个把手可以用于不同的通讯设备本体,从而降低了通讯设备本体的制造成本,以及通讯设备本体所占有的空间。
通讯设备本体上开设有卡配孔5(通常卡配孔5应为分别开设在通讯设备本体两侧的两个,且两个卡配孔5应对称开设,以便于与两个手柄同时配合),以使得把手的端部可通过该卡配孔5伸入通讯设备本体内,实现与通讯设备本体的连接。在通讯设备本体内部,位于该卡配孔5的下侧设有限位件6,该限位件6用于与手柄伸入卡配孔5内部的一端相抵。把手的端部设有伸入卡配孔5内并与限位件6和卡配孔5的顶壁相抵接的卡配件4。限位件6和卡配孔5的顶壁作为卡配件4卡接的抵触部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的是,为了满足卡配件4能够分别与限位件6和卡配孔5的顶壁相抵接的需求,需要保证卡配件4伸入卡配孔5内的长度不小于限位件6到卡配孔5顶壁的距离。
由于限位件6设置于通讯设备本体内部且位于卡配孔5的下侧,因此该限位件6与卡配孔5的顶壁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均不在同一平面内,即限位件6和卡配孔5的顶壁与卡配件4的抵接点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也不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在通过该手柄提起通讯设备本体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可通过卡配件4分别与限位件6和卡配孔5顶壁的抵接关系,实现手柄与通讯设备本体的连接,即可通过手柄实现承重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讯设备,通过在其通讯设备本体上设置可分离配合的把手,即该通讯设备本体需要搬运时,将把手与通讯设备本体组合使用,即可搬运该通讯设备本体,在搬运完成后,可以将把手从通讯设备本体上拆卸下来,从而使得同一个把手可以用于不同的通讯设备本体,从而降低了通讯设备本体的制造成本。在把手的卡配件4伸入开设在通讯设备本体上的卡配孔5后,卡配件4分别与限位件6和卡配孔5的顶壁相抵接,以达到承载的作用。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通讯设备,其卡配件4分别与限位件6和卡配孔5顶壁相抵接,因此避免了搬抬操作中把手的晃动和松脱。
为了防止在搬运过程中把手与通讯设备本体脱离,而造成通讯设备本体的磕碰,在本实施例中,卡配孔5为长度方向竖直布置的条形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卡配孔5的竖直布置仅是其中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定夹角的倾斜布置,同样可以避免把手脱出的风险),卡配孔5的宽度与卡配件4的宽度相适配,且卡配件4的长度大于卡配孔5的宽度,以实现所述把手的卡配件伸入所述卡配孔内并经旋转后与所述形成有所述卡配孔的顶壁相抵触。
如图2和图3所示,需要搬运通讯设备本体时,首先将把手的卡配件4插入通讯设备本体的卡配孔5内。由于卡配孔5的宽度与卡配件4的宽度相适配(所谓适配,应理解为卡配孔5的宽度稍大于卡配件4的宽度,以保证在两部件在宽度相对应后,卡配件4能够插入卡配孔5内),且卡配件4的长度大于卡配孔5的宽度,因此在插入卡配件4时,需要将卡配件4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与卡配孔5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对应后,才能够保证插入,其他角度均无法插入,从另一角度理解,即只有在一种角度条件下,卡配件4才会从卡配孔5内脱出,其它角度也无法脱出。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可将卡配件4的长度设计为18mm,宽度设计为4mm;卡配孔5的长度设计为19mm,宽度设计为6mm。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卡配件4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与卡配孔5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对应并插入卡配孔5后,向上提送把手,使得卡配件的长侧与卡配孔5的顶壁接触。向上提送把手,是为了防止在选择把手角度时,卡配件4与限位件6造成限位而无法转动。
如图6-图8所示,在向上提送把手至卡配件的长侧与卡配孔5的顶壁接触后,旋转该把手,直至卡配件4的长度方向与卡配孔5的宽度方向对应后停止。由于卡配件4的长度大于卡配孔5的宽度,因此该位置,能够保证卡配件4不会从卡配孔5中脱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卡配件4的宽度与卡配孔5的宽度相对应的这一位置外,其它位置均不能使得卡配件4由卡配孔5中脱落,卡配件4的宽度方向与卡配孔5的宽度相垂直的位置,仅是其中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如图9所示,在把手旋转到位后,上提把手,使得位于卡配孔5内部的卡配件4的一端下移以抵住限位件6,另一端上移以抵住卡配孔5的顶壁,继而实现把手与通讯设备本体的快速连接。
为了保证限位件6对卡配件4具有更加稳定的支撑,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为两个,且两个限位件6分别设置于卡配孔5的底部两侧。两个限位件6可相对于卡配孔5对称布置,卡配件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件6抵接,在提高支撑强度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卡配孔5的宽度可小于卡配件4的宽度,卡配孔5的长度大于卡配件4的长度。以方便卡配件4的插入,提高把手连接与拆卸的便捷性,形成了一插二转三提的快拆把手操作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手可具体包括把手抓握部1、连接臂2、横梁3和卡配件4。为了保证稳定的支撑,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2为两个,两个连接臂2分别与把手抓握部1的两端相连。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臂2相连,使得把手抓握部1、连接臂2和横梁3围成一个框形结构,且把手抓握部1和横梁3之间具有可供手指伸入,以实现抓握的空间。卡配件4设置于横梁3上,为了保证卡配件4能够伸入通讯设备本体的卡配孔5内,应保证卡配件4设置于横梁3上,且位于把手抓握部1、连接臂2和横梁3围成的框形结构的外侧。连接臂2和横梁3采用金属钢材,强度上满足单边30kg的载重,卡配件4采用钢材,强度满足重复使用不会变形。
本发明实施例将把手设计为一框架结构,使其更加便于抓握。为了防止手掌与硬度较高的把手抓握部1直接接触,本实施例中,把手抓握部1上还套设有塑胶缓冲套。该塑胶缓冲套可为塑胶材料,其外形操作上符合人手自然握空状态。
为了进一步提高搬运手感,本实施例中,依据权威的人机工程学原理:“把手设计直径,通常着力抓握30-40mm,精密抓握8-16mm;长度,一般合适度为100-125mm;形状,视用途而定,弯角,最佳为10度左右;”定义易拆卸把手的尺寸范围。根据手部操作力和手部肌肉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将易拆卸把手的操作面,设计的更加符合用户手感,提升搬运操作的用户感受。
进一步的,在卡配件4的一种具体形式中,其具体包括连接杆41和卡配体42。其中,连接杆41的一端连接于横梁3的中间位置,另一端与卡配体42相连。连接杆41可为圆柱形结构,而卡配件4则为长方体结构。其中,卡配孔5的宽度与卡配体42的宽度相适配,且卡配体42的长度大于卡配孔5的宽度。即卡配体42兼具防脱离和与限位件6抵接的作用,连接杆41兼具旋转和与卡配孔5的顶壁相抵接的作用。在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中,卡配体42的长度方向应与把手抓握部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把手还可为结构较为简单的一体式结构,把手由钢筋骨架弯折而成,且卡配件4由钢筋骨架的两端弯折形成,钢筋骨架的中间位置弯折有把手抓握部,把手抓握部上套设有塑胶缓冲套7。卡配孔5的宽度也应与该实施例中的卡配件4的宽度(可以理解为,钢筋骨架的直径与卡配孔5的宽度相适配,因为卡配件4的宽度是由钢筋骨架的直径决定的,或者说卡配件4的宽度和钢筋骨架的直径相等)相适配,且卡配件4的长度(可以理解为,弯折形成的卡配件4两最远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卡配孔5的宽度。
本实施例公开的通讯设备,不仅可以实现无线基站领域,也可以使用在无线基站外其它领域,如消费领域,汽车领域,军用产品等一切需要搬运的设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讯设备,包括通讯设备本体和与该通讯设备本体可分离配合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设备本体上开设有卡配孔(5),在所述通讯设备本体内部且位于该卡配孔(5)的下侧设有限位件(6),所述把手的端部设有可伸入所述卡配孔(5)内并与所述限位件(6)和所述卡配孔(5)的顶壁相抵接的卡配件(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配孔(5)为长度方向竖直布置的条形孔,所述卡配孔(5)的宽度与所述卡配件(4)的宽度相适配,且所述卡配件(4)的长度大于所述卡配孔(5)的宽度,以实现所述把手的卡配件伸入所述卡配孔内并经旋转后与形成有所述卡配孔的顶壁相抵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件(6)分别设置于所述卡配孔(5)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配孔(5)的宽度大于所述卡配件(4)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配孔(5)的长度大于所述卡配件(4)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具体包括把手抓握部(1)、连接臂(2)、横梁(3)和所述卡配件(4);
所述连接臂(2)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臂(2)分别与所述把手抓握部(1)的两端相连;
所述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臂(2)相连;
所述卡配件(4)设置于所述横梁(3)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配件(4)具体包括连接杆(41)和卡配体(42);
所述连接杆(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横梁(3)的中间位置,另一端与所述卡配体(42)相连。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抓握部(1)上套设有塑胶缓冲套。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一体式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由钢筋骨架弯折而成,且所述卡配件(4)由所述钢筋骨架的两端弯折形成,所述钢筋骨架的中间位置弯折有把手抓握部,所述把手抓握部上套设有塑胶缓冲套。
CN201110448533.2A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通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83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8533.2A CN102548303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通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8533.2A CN102548303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通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8303A CN102548303A (zh) 2012-07-04
CN102548303B true CN102548303B (zh) 2015-05-13

Family

ID=46353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853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8303B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通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4830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8720A (ja) * 1992-12-28 1994-07-19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把手付き合成樹脂製壜体とその成形方法
JP2001039446A (ja) * 1999-07-26 2001-02-13 Sharp Corp ハンドル構造
JP2003308136A (ja) * 2002-04-15 2003-10-31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ユニットの着脱機構
CN101483444A (zh) * 2008-01-10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离把手的射频模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8720A (ja) * 1992-12-28 1994-07-19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把手付き合成樹脂製壜体とその成形方法
JP2001039446A (ja) * 1999-07-26 2001-02-13 Sharp Corp ハンドル構造
JP2003308136A (ja) * 2002-04-15 2003-10-31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ユニットの着脱機構
CN101483444A (zh) * 2008-01-10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离把手的射频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8303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8303B (zh) 一种通讯设备
CN111805465B (zh) 一种便捷的多用螺丝刀组件及使用方法
CN205333435U (zh) 落球冲击试验装置
CN102554872B (zh) 拔插工具
WO2012114294A3 (en) Tiltable oxygen converter
CN106985459B (zh) 绝缘纸筒定型工装
CN203795876U (zh) 大规格石材安装搬运夹
CN204549621U (zh) 一种带置料装置的倒筒机
CN203320941U (zh) 一种格栅式脚手板
TWM461524U (zh) 手工具架體結構
CN208997571U (zh) 一种机器人的安装底座
KR200480480Y1 (ko) 케이블 리프팅 장치
WO2013013358A1 (zh) 方框锻炼器材
CN208298536U (zh) 一种钢琴内部加强结构
CN206474516U (zh) 一种模块式复合拉丝模具
CN203221126U (zh) 一种支架复合模冲压装置
CN206598066U (zh) 拆垛手端拾器更换快速定位系统
CN208004547U (zh) 一种省力型弯管器
CN205362906U (zh) 一种套丝机活动式手提装置
CN104107849B (zh) S字形折弯治具组
CN204150097U (zh) 一种方向盘拆卸结构
CN202158051U (zh) 导向防脱销
CN107327679A (zh) 一种电动注油器用固定支架
CN202374105U (zh) 便于更换皮带的电机移动装置
CN104814624A (zh) 移动接待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