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0629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0629A
CN102540629A CN2011104312352A CN201110431235A CN102540629A CN 102540629 A CN102540629 A CN 102540629A CN 2011104312352 A CN2011104312352 A CN 2011104312352A CN 201110431235 A CN201110431235 A CN 201110431235A CN 102540629 A CN102540629 A CN 102540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facial
master meter
line
screw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12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山立幸
沼部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40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6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0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 G03B35/12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involving recording of different viewpoint images in different colours on a colour fil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39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2D image sensors having a relative position equal to or related to the interocular d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46Calibration of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筒;第二透镜筒,沿垂直于第一透镜筒的光轴的方向与第一透镜筒并排配设;基准用金属薄板,包括安装在垂直于第一透镜筒的光轴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装部和面向光轴方向的基准表面部;调节用金属薄板,包括安装在垂直于第二透镜筒的光轴的表面上的基础表面部,和面向光轴方向且沿光轴方向与基准表面部并排定位呈分开状态的调节表面部;和调节部件,改变调节表面部对基准表面部的方向并且调节第二透镜筒的光轴的方向。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关于成像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使用简单的机构将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并排配设的第一透镜筒和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调节成相互平行并且改善图像质量而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透镜筒配置在诸如摄相机或静态相机的各种成像装置中,诸如透镜的光学系统配设在该透镜筒内部,并且图像拍摄通过将对象的图像经由透镜筒的光学系统引入而执行。
在所述成像装置中,近年来,提出了一种能够拍摄立体图像(三维图像)的成像装置(例如,参考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号2001-33900)。在该成像装置中,配置了两个透镜筒,并且立体图像的拍摄通过将各对象的图像经由配设在各透镜筒中的各光学系统同时引入而执行。
发明内容
然而,在能拍摄立体图像的成像装置中,因为立体图像的拍摄是经由两个透镜筒的各光学系统通过同时引入各对象的图像而执行,所以有必要使两个透镜筒的光轴平行。
当两个透镜筒的光轴相互不平行时,担心所产生的立体图像的质量可能降低。
因此,在成像装置中,有必要执行光轴的调节以使两个透镜筒的光轴平行。然而,优选的是,就降低制造成本而言,需要使用简单的调节机构执行光轴的调节。
另外,为了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优的选是改善两个透镜筒的协作。
因此,期望通过简单的机构将第二透镜筒和第一透镜筒的光轴调节成相互平行并且改善图像质量而不增加成像装置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筒;第二透镜筒,沿垂直于第一透镜筒的光轴的方向与第一透镜筒并排配设;基准用金属薄板,包括安装在垂直于第一透镜筒的光轴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装部和面向光轴方向的基准表面部;调节用金属薄板,包括安装在垂直于第二透镜筒的光轴的表面上的基础表面部,和面向光轴方向且沿光轴方向与基准表面部并排定位呈隔开状态的调节表面部;和调节部件,改变调节表面部相对于基准表面部的方向并且调节第二透镜筒的光轴的方向。
因此,在该成像装置中,调节表面部相对于基准表面部的方向由调节部件改变,并且第一透镜筒的光轴和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被调节以便相互平行。
在上述成像装置中,调节部件可包括:多个螺钉构件,连接基准表面部和调节表面部;和多个弹簧构件,配设在基准表面部与调节表面部之间并且将调节表面部沿光轴方向与基准表面部分开的方向偏置。
因为下述事实,即调节部件可包括:连接基准表面部和调节表面部的多个螺钉构件;和在与基准表面部分开的方向偏置调节表面部的多个弹簧构件,所以调节部件的构造变得简单。
在上述成像装置中,调节表面部可包括:由螺钉构件固定到基准表面部的固定部;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而弹簧构件可配设在第一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弹簧构件可配设在第二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
由于调节表面部包括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弹簧构件配设在第一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弹簧构件配设在第二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弹簧构件不配设在固定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
在上述成像装置中,当紧固到固定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第一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一线,并且紧固到固定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第二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二线时,第一线与第二线可相互垂直。
因为下述事实,即第一线与第二线相互垂直,所以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并且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
在上述成像装置中,第一线的长度可与第二线的长度相同。
由于第一线的长度与第二线的长度相同,光轴关于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和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相关的调节量的变化是彼此相同的。
在上述成像装置中,压缩线圈弹簧可用作弹簧构件,螺钉构件可插入和贯穿弹簧构件。
因为下述事实,即压缩线圈弹簧用作弹簧构件和螺钉构件插入并贯穿弹簧构件,所以弹簧构件被保持到螺钉构件。
在上述成像装置中,狭缝、凹口、或槽可形成在第二透镜筒中固定部的周围。
由于狭缝、凹口、或槽形成在第二透镜筒中固定部的周围,调节表面部易于被弯曲以使固定部在光轴调节中成为支承点。
在上述成像装置中,狭缝、凹口、或槽可形成在第二透镜筒中的第二线和第一线、或者第二线或第一线上。
由于狭缝、凹口、或槽形成在第二透镜筒中的第二线和第一线、或者第二线或第一线上,使改善的调节表面部的柔性得到稳固。
在上述成像装置中,调节表面部可包括: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和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三连接部,而弹簧构件可配设在第一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弹簧构件可配设在第二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弹簧构件可配设在第三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
因为调节表面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并且各弹簧构件配设在各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所以可执行第二透镜筒沿光轴方向的位置调节。
在上述成像装置中,调节部件可包括:连接基准表面部和调节表面部的多个螺钉构件;和配设在基准表面部与调节表面部之间的多个分隔件,放置在基准表面部与调节表面部之间,并且沿放置方向各具有预定的厚度。
因为调节部件包括:连接基准表面部和调节表面部的多个螺钉构件和放置在基准表面部与调节表面部之间的多个分隔件,所以调节部件的构造变得简单。
在上述成像装置中,调节表面部可包括:由螺钉构件固定到基准表面部的固定部;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而分隔件可配设在第一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分隔件可配设在第二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
由于调节表面部包括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而分隔件配设在第一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分隔件配设在第二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分隔件配设在固定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
在上述成像装置中,调节表面部可包括: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和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三连接部,而分隔件可配设在第一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分隔件可配设在第二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分隔件可配设在第三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
因为调节表面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并且各分隔件配设在各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所以可执行第二透镜筒沿光轴方向的位置调节。
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该成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筒;第二透镜筒,沿垂直于第一透镜筒的光轴的方向与第一透镜筒并排配设;基准用金属薄板,包括安装在垂直于第一透镜筒的光轴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装部和面向光轴方向的基准表面部;调节用金属薄板,包括安装在垂直于第二透镜筒的光轴的表面上的基础表面部,和面向光轴方向且沿光轴方向与基准表面部并排定位呈隔开状态的调节表面部;和调节部件,改变调节表面部相对于基准表面部的方向并且调节第二透镜筒的光轴的方向。
因此,由于调节表面部相对于基准表面部的方向被改变从而第二透镜筒的光轴的方向得以调节,所以可由简单的调节机构执行光轴调节,图像质量可被改善而不增加制造成本。
另外,因为基准用金属薄板和调节用金属薄板各自安装在垂直于第一透镜筒的光轴的表面上和垂直于第二透镜筒的光轴的表面上,所以第一透镜筒和第二透镜筒可采用彼此相同的,并且因此,制造成本的减小可得以增进。
在该成像装置中,调节部件包括:连接基准表面部和调节表面部的多个螺钉构件;和多个弹簧构件,配设在基准表面部与调节表面部之间并且将调节表面部沿光轴方向沿与基准表面部分开的方向偏置。
因此,可由简单的构造执行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调节,并且可执行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调节而不增加制造成本。
在该成像装置中,调节表面部包括:由螺钉构件固定到基准表面部的固定部;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而弹簧构件配设在第一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弹簧构件配设在第二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
因此,因为弹簧构件不配设在基准表面部与调节表面部的固定部之间,所以可在减少零部件的数量的同时执行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调节。
在该成像装置中,当紧固到固定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第一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一线,并且紧固到固定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第二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二线时,第一线与第二线相互垂直。
因此,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并且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因此,避免了光轴调节中的相互干涉,并且可改善光轴调节中的精度。
在该成像装置中,第一线的长度与第二线的长度相同。
因此,光轴关于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和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相关的调节量的变化是彼此相同的,并且光轴调节可容易地执行。
在该成像装置中,压缩线圈弹簧用作弹簧构件,螺钉构件插入并贯穿弹簧构件。
因此,甚至当坠落等引起的冲击发生时,也能防止弹簧构件的脱落。
在该成像装置中,狭缝、凹口、或槽形成在第二透镜筒中固定部的周围。
因此,调节表面部易于弯曲以便使固定部在光学调节中成为支承点,并且光轴调节可容易地执行。
在该成像装置中,狭缝、凹口、或槽形成在第二透镜筒中的第二线和第一线、或者第二线或第一线上。
因此,可使改善的调节表面部的柔性得到稳固,并且光轴调节可进一步地易于执行。
在该成像装置中,调节表面部包括: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和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三连接部,弹簧构件配设在第一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弹簧构件配设在第二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弹簧构件配设在第三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
因此,可执行第二透镜筒沿光轴方向的位置调节,并且可改善第一透镜筒与第二透镜筒之间的位置精度。
在该成像装置中,其中,当紧固到第三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第一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一线,并且紧固到第三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第二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二线时,第一线与第二线相互垂直。
因此,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并且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因此,避免了光轴调节中的相互干涉,并且可改善光轴调节中的精度。
在该成像装置中,第一线的长度与第二线的长度相同。
因此,光轴关于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和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相关的调节量的变化是彼此相同的,并且光轴调节可容易地执行。
在该成像装置中,调节部件包括:连接基准表面部和调节表面部的多个螺钉构件;和配设在基准表面部与调节表面部之间的多个分隔件,间插在基准表面部与调节表面部之间,并且每一个沿间插方向具有预定的厚度。
因此,可由简单的构造执行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调节,并且可执行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调节而不增加制造成本。
在该成像装置中,调节表面部包括:由螺钉构件固定到基准表面部的固定部;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而分隔件配设在第一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分隔件配设在第二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因此,因为分隔件不配设在基准表面部与调节表面部的固定部之间,所以可在减少零部件的数量的同时执行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调节。
在该成像装置中,当紧固到固定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第一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一线,并且紧固到固定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第二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二线时,第一线与第二线相互垂直。
因此,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并且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因此,避免了光轴调节中的相互干涉,并且可改善光轴调节中的精度。
在该成像装置中,第一线的长度与第二线的长度相同。
因此,光轴关于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和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相关的调节量的变化是彼此相同的,并且光轴调节可容易地执行。
在该成像装置中,狭缝、凹口、或槽形成在第二透镜筒中固定部的周围。
因此,调节表面部易于弯曲以便使固定部在光学调节中成为支承点,并且光轴调节可容易地执行。
在该成像装置中,狭缝、凹口、或槽形成在第二透镜筒中的第二线和第一线、或者第二线或第一线上。。
因此,可使改善的调节表面部的挠性得到稳固,并且光轴调节可进一步地易于执行。
在该成像装置中,调节表面部包括: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和由螺钉构件连接到基准表面部的第三连接部,而分隔件配设在第一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分隔件配设在第二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分隔件配设在第三连接部与基准表面部之间。
因此,可执行第二透镜筒沿光轴方向的位置调节,并且可改善第一透镜筒与第二透镜筒之间的位置精度。
在该成像装置中,当紧固到第三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第一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一线,并且紧固到第三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第二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二线时,第一线与第二线相互垂直。
因此,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并且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因此,避免了光轴调节中的相互干涉,并且可改善光轴调节中的精度。
在该成像装置中,第一线的长度与第二线的长度相同。
因此,光轴关于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和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相关的调节量的变化是彼此相同的,并且光轴调节可容易地执行。
附图说明
图1连同图2至图22示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且图1是示出成像装置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是第一透镜筒和第二透镜筒示出为相互分开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透镜筒和第二透镜筒通过基准用金属薄板和调节用金属薄板而结合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4是以上方、前方、侧方看的横截面示出了第二透镜筒和第一透镜筒等的一部分的示图。
图5是示出沿第一方向执行光轴调节的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和放大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在不同于图5的方向执行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的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和放大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执行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的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和放大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在不同于图7的方向执行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的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和放大的平面图。
图9连同图10至图15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并且图9是透视图,其中示出第一透镜筒和第二透镜筒相互分开。
图10是以上方、前方、侧方看的横截面示出了第二透镜筒和第一透镜筒等的一部分的示图。
图11是示出沿第一方向执行光轴调节的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和放大的平面图。
图12是在不同于图11的方向执行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的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和放大的平面图。
图13是示出沿第二方向执行光轴调节的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和放大的平面图。
图14是示出在不同于图13的方向执行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的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和放大的平面图。
图15示出狭缝和凹口形成在固定部的周围的一个示例的放大的正视图。
图16连同图17和图18示出第二实施例,并且图16是示出第一透镜筒和第二透镜筒相互分开的透视图。
图17是示出第一透镜筒和第二透镜筒通过基准用金属薄板和调节用金属薄板而结合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18是以上方、前方、和侧方看的横截面示出第二透镜筒和第一透镜筒等的一部分的示图。
图19连同图20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变型,并且图19是示出第一透镜筒和第二透镜筒相互分开的透视图。
图20是以上方、前方、和侧方看的横截面示出第二透镜筒和第一透镜筒等的一部分的示图。
图21是示出配设了具有倾斜表面的分隔件的示例的局部横截面侧视图。
图22是成像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是一些示例,其中,本公开的成像装置(imagingapparatus)应用于摄相机(video camera)。另外,本公开的应用范围不限于摄相机,例如,可广泛地应用到合并到静态相机或其它设备的各种成像设备。
在以下描述中,前、后、上、下、左、和右方向限定为如摄影者用摄相机拍摄的过程中所见的方向。因此,对象侧变成前侧,而摄影者侧变成后侧。
而且,下文所述的前、后、上、下、左、和右方向是为了说明方便,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些方向。
第一实施例
成像装置的构造
首先,将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的构造。
成像装置1包括:装置的主体2;和配设在装置的主体2的前表面的第一透镜筒3和第二透镜筒4(参考图1)。
装置的主体2构造成使得必要的各部配设在外壳5的内部中,而操作部6,6,...配设在外壳5的外周表面上。例如,操作部6,6,...包括电源开关、录制按钮、比例缩放开关、模式转换旋钮等。
显示面板7连接成可被自由地打开和关闭到装置的主体2的侧表面。例如,显示面板7包括作为显示部7a的液晶显示器。
例如,第一透镜筒3和第二透镜筒4配设在壳体8的内部呈两个透镜筒3和4沿左右并排结合的状态。壳体8形成筒状,在壳体8中轴线方向是前后方向,并且该壳体的后端与壳体2的前表面结合。
关于第一透镜筒3和第二透镜筒4,采用彼此以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形成的那些相同的透镜筒。
透镜挡板9安装在壳体8的前端。透镜挡板9包括沿左右方向并排配设的开启和关闭构件9a和9a,通过操作开启和关闭构件9a和9a将第一透镜筒3和第二透镜筒4各自打开和关闭。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透镜筒3和第二透镜筒4各包括光学系统,并且该光学系统包括:形成为向后侧开口的矩形盒状的筒部10和11,和在筒部10和11的内部沿前后方向(光轴方向)并排配设的多个透镜等。
筒部10和11各包括:向后侧开口的矩形盒状主体部12和13,和从主体部12和13的前表面向前侧突出的透镜保持部14和15。透镜保持部14和15形成圆筒状,并且构成各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透镜16和17被保持到透镜保持部14和15。
基准用金属薄板18安装在第一透镜筒部3的筒部10中的主体部12的一个侧表面12a上,例如,在它的右侧表面上。基准用金属薄板18包括:面向左右方向的表面安装部19和从表面安装部19的前端向右侧突出的基准表面部20。
表面安装部19形成矩形状,并且表面安装部19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侧表面12a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另外,表面安装部19安装在侧表面12a上呈表面安装部的前端从主体部12向前侧突出的状态。
例如,基准表面部20形成L形,并且它的内周缘的一部分形成弓形凹口20a。螺钉连接孔20b、20b、和20b各形成在基准表面部20的上、下、左、右之中的三个角部。
调节用金属薄板21安装在第二透镜筒部4的筒部11中的主体部13的一个侧表面13a上,例如,在它的右侧表面上。调节用金属薄板21包括:面向左右方向的基础表面部22和从基础表面部22的前端向左侧突出的调节表面部23。
基础表面部22形成为矩形状,并且基础表面部22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侧表面13a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另外,前端安装在侧表面13a上呈基础表面部的前端从主体部13向前侧突出的状态。
调节表面部23形成为矩形状并且包括沿前后侧贯穿的通孔23a。例如,螺钉通孔23b、23b、和23b各形成在除调节表面部23的右下角部之外的三个角部。调节表面部23的右侧的角部配置作为第一连接部24,调节表面部23的左下的角部配置作为第二连接部25,并且调节表面部23的左上的角部配置作为第三连接部26。
形成在第一连接部24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下述螺钉构件的中心,与形成在第三连接部26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下述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形成第一线L1。形成在第二连接部25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下述螺钉构件的中心,与形成在第三连接部26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下述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形成第二线L2。第一线L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线L2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第一线L1与第二线L2相互垂直。例如,第一线L1的长度与第二线L2的长度相同。
调节表面部23定位成在主体部13的前表面13b的前方与前表面13b呈分开的状态。筒部11的透镜保持部15插入到调节表面部23的通孔23a。
基准用金属薄板18的基准表面部20插入在第二透镜筒4的主体部13的前表面13b与调节用金属薄板21的调节表面部23之间。
在基准表面部20插入在主体部13的前表面13b与调节用金属薄板21的调节表面部23之间的状态下,筒部11的透镜保持部15定位在基准表面部20的凹口20a的内侧。另外,在基准表面部20插入在前表面13b与调节表面部23之间的状态下,形成在基准表面部20中的螺钉连接孔20b、20b、和20b各定位成正好处于形成在调节表面部23中的螺钉通孔23b、23b、和23b的后方。
调节表面部23由螺钉构件27、28、和29连接到基准表面部20。
螺钉构件27、28、和29各包括头部27a、28a、和29a和螺钉轴部27b、28b、和29b。
螺钉构件27、28、和29的螺钉轴部27b、28b、和29b各插入并贯穿调节表面部23的螺钉通孔23b、23b、和23b并且拧入到基准表面部20的螺钉连接孔20b、20b、和20b。由此,调节表面部23连接到基准表面部20。
当螺钉构件27、28、和29的螺钉轴部27b、28b、和29b各拧入到螺钉连接孔20b、20b、和20b时,螺钉轴部27b、28b、和29b各插入并贯穿弹簧构件30、31、和32,并且弹簧构件30、31、和32各配设在基准表面部20与调节表面部23之间。例如,压缩线圈弹簧用作弹簧构件30、31、和32,并且弹簧构件30、31、和32各配设呈弹簧构件被压缩在基准表面部20与调节表面部23之间的状态。
因此,调节表面部23受弹簧构件30、31、和32的偏置力而相对于基准表面部20向前侧偏置。
上述的螺钉构件27、28、和29和弹簧构件30、31、和32配置作为用于调节光轴的调节部件,所述调节光轴在第二透镜筒4的说明之后描述。然而,弹簧构件30、31、和32不限于压缩线圈弹簧,而可以是将调节表面23偏置到基准表面部20的任何弹性构件。即,例如,能够用作弹簧构件的诸如板弹簧或橡胶的其它的弹性构件。
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调节
以下将描述成像装置1中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调节(参考图5至图8)。
在成像装置1中,第一透镜筒3的光轴的方向被预先确定并且固定到壳体8的内部。然而,为了使第二透镜筒的光轴4相对于第一透镜筒3的光轴平行,将执行下述的光轴调节。另外,光轴调节在产品(成像装置1)上市以前在调节过程中执行,并且当光轴调节完成时第二透镜筒4也固定到壳体8的内部。
首先,将描述沿第一方向(偏转方向)调节光轴(参考图5和图6)。
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通过借助于诸如螺丝刀的调节工具(未示出)旋转螺钉构件27而执行,螺钉构件27插入并贯穿调节表面部23的第一连接部24的螺钉通孔23b并且拧入到螺钉连接孔20b。
例如,如果螺钉构件27被沿一个方向旋转并且相对于螺钉连接孔20b被拧紧,如图5所示,则第一连接部24抵抗弹簧构件31的偏置力而接近基准表面部20,并且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变小。当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小时,由于第二连接部25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用金属薄板21和第二透镜筒4被一体化并且基于第二线L2沿第一方向倾斜。
因此,第二透镜筒4的调节前的光轴P变成调节后的光轴Pa1。
反过来,如果螺钉构件27沿另一个方向旋转并且相对于螺钉连接孔20b被放松,如图6所示,则第一连接部24受弹簧构件31的偏置力而离开基准表面部20,并且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大。当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变大时,由于第二连接部25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用金属薄板21和第二透镜筒4被一体化并且基于第二线L2沿第一方向倾斜。
因此,第二透镜筒4的调节前的光轴P变成调节后的光轴Pa2。
接下来,将描述沿第二方向(俯仰方向)调节光轴(参考图7和图8)。
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通过借助于诸如螺丝刀的调节工具旋转螺钉构件28而执行,螺钉构件28插入并贯穿调节表面部23的第二连接部25的螺钉通孔23b并且拧入到螺钉连接孔20b。
例如,如果螺钉构件28沿一个方向旋转并且相对于螺钉连接孔20b被拧紧,如图7所示,则第二连接部25抵抗弹簧构件31的偏置力而接近基准表面部20,并且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变小。当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小时,由于第一连接部24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用金属薄板21和第二透镜筒4被一体化并且基于第一线L1沿第二方向倾斜。
因此,第二透镜筒4的调节前的光轴P变成调节后的光轴Pb1。
反过来,如果螺钉构件28沿另一个方向旋转并且相对于螺钉连接孔20b被放松,如图8所示,则第二连接部25受弹簧构件31的偏置力而离开基准表面部20,并且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大。当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大时,由于第一连接部24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用金属薄板21和第二透镜筒4被一体化并且基于第一线L1沿第二方向倾斜。
因此,第二透镜筒4的调节前的光轴P变成调节后的光轴Pb2。
以此方式,因为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得以执行,所以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P可平行于第一透镜筒3的光轴。
另外,在成像装置1中,因为弹簧构件32配设在调节表面部23的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所以,插入并贯穿第三连接部26的螺钉通孔23b且拧入到螺钉连接孔20b的螺钉构件29可借由诸如螺丝刀的调节工具而被旋转。因此,第二透镜筒4沿光轴方向的位置也可通过旋转螺钉构件27、28、和29而得到调节。
在上述成像装置1中,因为第三连接部26被配置在调节表面部23中,并且弹簧构件32配设在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所以可执行第二透镜筒4沿光轴方向的位置调节,并且可改善第一透镜筒3与第二透镜筒4之间的位置精度。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
以下将描述成像装置的变型的构造(参考图9和图10)。
另外,根据下述变型的成像装置与上述的成像装置1之间的唯一差别在于,调节表面部的第三连接部在变型的成像装置中配置为固定部。因此,仅描述详细不同于成像装置1的零部件,而其它零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成如成像装置1的那些零部件并且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基准用金属薄板18A安装在第一透镜筒部3的筒部10中的主体部12的一个侧表面12a上,例如,在它的右侧表面上。基准用金属薄板18A包括:面向左右方向的表面安装部19和从表面安装部19的前端向右侧突出的基准表面部20A。
例如,基准表面部20A形成L形,并且它的内周缘的一部分形成弓形凹口20a。螺钉连接孔20b和20b各形成在基准表面部20A的右上和左下的两个角部。向前侧突出的圆筒状固定用凸台33配置在基准表面部20A的左上的角部。贯穿前后侧的固定用螺钉孔33a形成在固定凸台33的内周表面。
调节用金属薄板21A安装在第二透镜筒部4的筒部11中主体部13的一个侧表面13a上,例如,在它的右侧表面上。调节用金属薄板21A包括:面向左右方向的基础表面部22和从基础表面部22的前端向左侧突出的调节表面部23A。
调节表面部23A形成矩形状并且包括贯穿前后侧的通孔23a。例如,螺钉通孔23b、23b、和23b各形成在除调节表面部23A的右下角部之外的三个角部。调节表面部23A的右侧的角部配置作为第一连接部24,调节表面部23A的下侧的角部配置作为第二连接部25,并且调节表面部23A的左上侧的角部配置作为固定部34。
形成在第一连接部24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螺钉构件27的中心,与形成在固定部34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螺钉构件29的中心的连接线形成第一线L1。形成在第二连接部25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螺钉构件28的中心,与形成在固定部34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螺钉构件29的中心的连接线形成第二线L2。第一线L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线L2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第一线L1与第二线L2相互垂直。例如,第一线L1的长度与第二线L2的长度相同。
调节表面部23A定位成在主体部13的前表面13b的前方呈与前表面13b分开的状态。筒部11的透镜保持部15插入到调节表面部23A的通孔23a。
基准用金属薄板18A的基准表面部20A插入在第二透镜筒4的主体部13的前表面13b与调节用金属薄板21A的调节表面部23A之间。
在基准表面部20A插入在主体部13的前表面13b与调节用金属薄板21A的调节表面部23A之间的状态下,筒部11的透镜保持部15定位在基准表面部20A的凹口20a的内侧。而且,在基准表面部20A插入在前表面13b与调节表面部23A之间的状态下,各形成在基准表面部20A中的螺钉连接孔20b、和20b和固定用孔33a定位成正好处于形成在调节表面部23A中的螺钉通孔23b、23b、和23b的后方。
调节表面部23A由螺钉构件27、28、和29连接到基准表面部20A。
螺钉构件27、28、和29的螺钉轴部27b、28b、和29b各插入并贯穿调节表面部23A的螺钉通孔23b、23b、和23b并且拧入到基准表面部20A的螺钉连接孔20b和20b和固定用孔33a。由此,调节表面部23A连接到基准表面部20A。此时,调节表面部23A的后表面抵靠于配置在基准表面部20A上的固定凸台33的前表面,并且固定部34被固定到基准表面部20A。
当螺钉构件27、28、和29的螺钉轴部27b、28b、和29b各拧入到螺钉连接孔20b和20b时,螺钉轴部27b和28b各插入并贯穿弹簧构件30和31,并且弹簧构件30和31各定位在基准表面部20A与调节表面部23A之间。例如,压缩线圈弹簧用作弹簧构件30和31,并且弹簧构件30和31各配设呈弹簧构件被压缩在基准表面部20A与调节表面部23A之间的状态。
因此,调节表面部23A受弹簧构件30和31的偏置力而相对于基准表面部20A向前侧偏置。
根据变型的成像装置中的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调节
以下将描述根据变型的成像装置中的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调节(参考图11至图14)。
首先将描述沿第一方向(偏转方向)的光轴调节(参考图11和图12)。
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通过借助于诸如螺丝刀的调节工具(未示出)旋转螺钉构件27而执行,螺钉构件27插入并贯穿调节表面部23A的第一连接部24的螺钉通孔23b并且拧入到螺钉连接孔20b。
例如,如果螺钉构件27被沿一个方向旋转并且相对于螺钉连接孔20b被拧紧,如图11所示,则第一连接部24抵抗弹簧构件31的偏置力而接近基准表面部20A,并且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变小。当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小时,由于第二连接部25和固定部34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A被弯曲以便使固定部34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筒4基于固定部34沿第一方向倾斜。
因此,第二透镜筒4的调节前的光轴P变成调节后的光轴Pa1。
反过来,如果螺钉构件27被沿另一个方向旋转并且相对于螺钉连接孔20b被放松,如图12所示,则第一连接部24受弹簧构件31的偏置力而离开基准表面部20A,并且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大。当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大时,因为第二连接部25和固定部34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A被弯曲以便使固定部34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筒4基于固定部34沿第一方向倾斜。
因此,第二透镜筒4的调节前的光轴P变成调节后的光轴Pa2。
接下来,将描述沿第二方向(俯仰方向)的光轴调节(参考图13和图14)。
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通过借助于诸如螺丝刀的调节工具旋转螺钉构件28而执行,螺钉构件28插入并贯穿调节表面部23A的第二连接部25的螺钉通孔23b并且拧入到螺钉连接孔20b。
例如,如果螺钉构件28被沿一个方向旋转并且相对于螺钉连接孔20b被拧紧,如图13所示,则第二连接部25抵抗弹簧构件31的偏置力而接近基准表面部20A,并且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变小。当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小时,由于第一连接部24和固定部34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A被弯曲以使固定部34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筒4基于固定部34沿第二方向倾斜。
因此,第二透镜筒4的调节前的光轴P变成调节后的光轴Pb1。
反过来,如果螺钉构件28被沿另一个方向旋转并且相对于螺钉连接孔20b被放松,如图14所示,则第二连接部25受弹簧构件31的偏置力而离开基准表面部20A,并且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大。当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大时,因为第一连接部24和固定部34与基准表面部20A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A被弯曲以便使固定部34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透镜筒4基于固定部34沿第二方向倾斜。
因此,第二透镜筒4的调节前的光轴P变成调节后的光轴Pb2。
以此方式,因为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得以执行,所以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P可平行于第一透镜筒3的光轴。
在根据变型的成像装置中,如上述,因为弹簧构件不配设在基准表面部20A与调节表面部23A的固定部34之间,所以可在减少零部件的数量的同时执行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调节。
另外,在根据变型的成像装置中,如图15所示,狭缝23c或凹口23d可形成在调节用金属薄板21A中调节表面部23A的固定部34的周围。
因为下述事实,即狭缝23c或凹口23d形成在固定部34的周围,所以调节表面部23A易于弯曲以使固定部34在光轴调节中成为支承点,并且光轴调节可容易地执行。
而且,优选的是,形成在固定部34的周围的狭缝23c或凹口23d形成在第一线L1或第二线L2上。
由于调节表面部23A的弯曲方向是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因为下述事实,即狭缝23c或凹口23d形成在第一线L1或第二线L2上,所以可使改善的调节表面部23A的柔性得到稳固,并且光轴调节可进一步地易于执行。
而且,例如,为了容易地弯曲调节表面部23A,可不采用狭缝23c或凹口23d,而是可在固定部34的周围形成槽,所述槽使调节表面部23A的一部分的厚度变薄。
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效果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多个螺钉构件27、28、和29和多个弹簧构件30、31、和32被设置作为调节部件。
因此,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调节可由简单的构造执行,并因此可执行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调节而不增加制造成本。
另外,因为弹簧构件30、31、和32配设在基准表面部20与调节表面部23之间,所以当成像装置1等的坠落引起的冲击发生时,该冲击被弹簧构件30、31、和32吸收,并且可防止各部分的变形或位置移位。
而且,因为螺钉构件27、28、和29各插入并贯穿弹簧构件30、31、和32,例如,甚至当坠落等引起的冲击发生时,也能防止弹簧构件30、31、和32的脱落。
第二实施例
成像装置的构造
以下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参考图16至图18)。
另外,根据下述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与上述的成像装置1之间的唯一差别在于,螺钉构件和分隔件在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用作执行光轴的调节的调节部件。因此,仅描述详细不同于成像装置1的零部件,而其它零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成如成像装置1的那些零部件并且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螺钉构件27、28、和29和分隔件35、36、和37用作执行光轴的调节的调节部件。分隔件35、36、和37由难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硬材料形成并且呈例如近似U形。
所准备的分隔件35、36、和37各包括沿前后方向的各种厚度,并且具有根据需要厚度的分隔件被选择和用作调节部件。
调节表面部23由螺钉构件27、28和29连接到基准表面部20。
当螺钉构件27、28、和29的螺钉轴部27b、28b、和29b各拧入到螺钉连接孔20b、20b、和20b时,螺钉轴部27b、28b、和29b各插入并贯穿分隔件35、36、和37,并且分隔件35、36、和37各定位在基准表面部20与调节表面部23之间。
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调节
以下将描述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调节。
首先,将描述沿第一方向(偏转方向)的光轴调节。
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通过将具有期望厚度的分隔件35间配设在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执行。
例如,如果分隔件35配设在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分隔件35具有的厚度薄于配设在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7的厚度和配设在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6的厚度,则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和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当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小时,因为第二连接部25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被弯曲以使第二线L2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透镜筒4基于第二线L2沿第一方向倾斜。
反过来,如果分隔件35配设在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分隔件35具有的厚度厚于配设在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7的厚度和配设在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6的厚度,则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和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当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大时,因为第二连接部25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被弯曲以便使第二线L2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透镜筒4基于第二线L2沿第一方向倾斜。
接下来,将描述沿第二方向(俯仰方向)的光轴调节。
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通过将具有期望厚度的分隔件36配设在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执行。
例如,如果分隔件36配设在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分隔件36具有的厚度薄于配设在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7的厚度和配设在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5的厚度,则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和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当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小时,因为第一连接部24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被弯曲以使第一线L1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透镜筒4基于第一线L1沿第二方向倾斜。
相反,如果分隔件36配设在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分隔件36具有的厚度厚于配设在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7的厚度和配设在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5的厚度,则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和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当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大时,因为第一连接部24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被弯曲以便使第一线L1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透镜筒4基于第一线L1沿第二方向倾斜。
以此方式,因为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得以执行,所以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P可平行于第一透镜筒3的光轴。
另外,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由于分隔件37配设在基准表面部20与调节表面部23的第三连接部26之间,因为下述事实,即具有适当厚度的分隔件35、36、和37配设在调节表面部23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第二透镜筒4沿光轴方向的位置可得到调节。
在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因为第三连接部26配置在调节表面部23中,并且分隔件37配设在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所以可执行第二透镜筒4沿光轴方向的位置调节,并且可改善第一透镜筒3与第二透镜筒4之间的位置精度。
而且,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相似地,在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狭缝23c、凹口23d、或槽可形成在调节用金属薄板21中调节表面部23的固定部34的周围。
因为狭缝23c、凹口23d、或槽形成在固定部34的周围,所以调节表面部23易于弯曲以使固定部34在光轴调节中成为支承点,并且光轴调节可容易地执行。
另外,优选的是,形成在固定部34的周围的狭缝23c、凹口23d、或槽形成在第一线L1或第二线L2上。
由于调节表面部23的弯曲方向是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因为下述事实,即狭缝23c、凹口23d、或槽形成在第一线L1或第二线L2上,所以可使改善的调节表面部23的柔性得到稳固,并且光轴调节可进一步地易于执行。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
以下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变型的构造(参考图19和图20)。
另外,根据下述变型的成像装置与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之间的唯一差别在于,调节表面部的第三连接部在变型的成像装置中配置作为固定部。因此,仅描述详细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零部件,而其它零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成如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那些零部件,并且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基准用金属薄板18A安装在第一透镜筒部3的筒部10中主体部12的一个侧表面12a上,例如,在它的右侧表面上。基准用金属薄板18A包括:面向左右方向的表面安装部19和从表面安装部19的前端向右侧突出的基准表面部20A。
例如,基准表面部20A形成L形,并且它的内周缘的一部分形成弓形凹口20a。螺钉连接孔20b和20b各形成在基准表面部20A的左下和右上之中的两个角部。向前方突出的圆筒状固定用凸台33配置在基准表面部20A的左上的角部。插入并贯穿前后侧的固定用螺钉孔33a形成在固定凸台33的内周表面。
调节用金属薄板21A安装在第二透镜筒部4的筒部11中主体部13的一个侧表面13a上,例如,在它的右侧表面上。调节用金属薄板21A包括:面向左右方向的基础表面部22和从基础表面部22的前端向左侧突出的调节表面部23A。
调节表面部23A形成矩形状并且包括贯穿前后侧的通孔23a。例如,螺钉通孔23b、23b、和23b各形成在除调节表面部23A的右下角部之外的三个角部。调节表面部23A的右侧的角部配置作为第一连接部24,调节表面部23A的下侧的角部配置作为第二连接部25,并且调节表面部23A的左上的角部配置作为固定部34。
形成在第一连接部24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螺钉构件27的中心,与形成在固定部34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螺钉构件29的中心,的连接线形成第一线L1。形成在第二连接部25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螺钉构件28的中心,与形成在固定部34中的螺钉通孔23b的中心即插入并贯穿螺钉通孔23b的螺钉构件29的中心,的连接线形成第二线L2。第一线L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线L2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第一线L1与第二线L2相互垂直。例如,第一线L1的长度与第二线L2的长度相同。
调节表面部23A定位成在主体部13的前表面13b的前方呈与前表面13b分开的状态。筒部11的透镜保持部15插入到调节表面部23A的通孔23a。
基准用金属薄板18A的基准表面部20A插入在第二透镜筒4的主体部13的前表面13b与调节用金属薄板21A的调节表面部23A之间。
在基准表面部20A插入在主体部13的前表面13b与调节用金属薄板21A的调节表面部23A之间的状态下,筒部11的透镜保持部15定位在基准表面部20A的凹口20a的内侧。而且,在基准表面部20A插入在前表面13b与调节表面部23A之间的状态下,各形成在基准表面部20A中的固定用孔33a和螺钉连接孔20b和20b定位成正好处于形成在调节表面部23A中的螺钉通孔23b、23b、和23b的后方。
调节表面部23A由螺钉构件27、28、和29连接到基准表面部20A。
螺钉构件27、28、和29的螺钉轴部27b、28b、和29b各插入并贯穿调节表面部23A的螺钉通孔23b、23b、和23b并且拧入到基准表面部20A的螺钉连接孔20b和20b和固定用孔33a。由此,调节表面部23A连接到基准表面部20A。此时,调节表面部23A的后表面抵靠于配置在基准表面部20A上的固定凸台33的前表面,并且固定部34被固定到基准表面部20A。
当螺钉构件27、28、和29的螺钉轴部27b、28b、和29b各拧入到螺钉连接孔20b和20b时,螺钉轴部27b和28b各插入并贯穿分隔件35和36,并且分隔件35和36各定位在基准表面部20A与调节表面部23A之间。
根据变型的成像装置中的第二透镜筒的光轴调节
以下将描述根据变型的成像装置中的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调节。
首先,将描述沿第一方向(偏转方向)的光轴调节。
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通过将具有期望厚度的分隔件35间配设在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执行。
例如,如果分隔件35配设在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分隔件35具有的厚度薄于配设在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7的厚度和配设在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6的厚度,则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和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当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小时,因为第二连接部25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被弯曲以便使第二线L2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透镜筒4基于第二线L2沿第一方向倾斜。
反过来,如果分隔件35配设在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分隔件35具有的厚度厚于配设在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7的厚度和配设在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6的厚度,则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和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当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大时,因为第二连接部25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被弯曲以使第二线L2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透镜筒4基于第二线L2沿第一方向倾斜。
接下来,将描述沿第二方向(俯仰方向)的光轴调节。
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通过将具有期望厚度的分隔件36配设在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执行。
例如,如果分隔件36配设在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分隔件36具有的厚度薄于配设在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7的厚度和配设在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5的厚度,则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和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当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小时,因为第一连接部24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被弯曲以使第一线L1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透镜筒4基于第一线L1沿第二方向倾斜。
反过来,如果分隔件36配设在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而分隔件36具有的厚度厚于配设在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7的厚度和配设在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分隔件35的厚度,则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和第一连接部24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当第二连接部25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大时,因为第一连接部24和第三连接部26与基准表面部20之间的距离未改变,所以调节表面部23被弯曲以使第一线L1成为支承点,并且第二透镜筒4基于第一线L1沿第二方向倾斜。
以此方式,因为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得以执行,所以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P可平行于第一透镜筒3的光轴。
在根据变型的成像装置中,如上述,因为分隔件不配设在基准表面部20A与调节表面部23A的固定部34之间,所以可在减少零部件的数量的同时执行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调节。
而且,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相似地,在第二实施例的变型的成像装置中,狭缝23c、凹口23d、或槽可形成在调节用金属薄板21A中调节表面部23A的固定部34的周围。
因为狭缝23c、凹口23d、或槽形成在固定部34的周围,所以调节表面部23A易于弯曲以使固定部34在光轴调节中成为支承点,并且光轴调节可容易地执行。
另外,优选的是,形成在固定部34的周围的狭缝23c、凹口23d或槽形成在第一线L1或第二线L2上。
由于调节表面部23A的弯曲方向是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因为下述事实,即狭缝23c,凹口23d,或槽形成在第一线L1或第二线L2上,所以可使改善的调节表面部23A的柔性得到稳固,并且光轴调节可进一步地易于执行。
第二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效果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中,多个螺钉构件27、28、和29和多个分隔件35、36、和37被设置作为调节部件。
因此,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调节可由简单的构造执行,并因此可执行第二透镜筒4的光轴调节而不增加制造成本。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因为具有近似U形形状的分隔件35、36、和37被配置作为调节部件,所以担心的是,分隔件35、36、和37可能因坠落等引起的冲击而脱落。
因此,诸如网状结构(reticulum)等的凹凸部可形成在分隔件35、36、和37的与基准表面部20和20A或调节表面部23和23A接触的表面中,由此,可增强摩擦力,并且可防止分隔件35、36、和37在冲击等发生过程中脱落。而且,反过来,诸如网状结构(reticulum)等的凹凸部可形成在基准表面部20和20A或调节表面部23和23A的与分隔件35、36、和37接触的表面中,由此,可增强摩擦力,并且可防止分隔件35、36、和37在冲击等发生过程中脱落。
第二实施例中的其它构造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中,分隔件35、36、和37用作调节部件。然而,分隔件35、36、和37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可形成倾斜表面35a、36a、和37a(参考图21)。而且,在图21中,仅示出各具有倾斜表面36a和37a的分隔件36和37。
因为分隔件35、36、和37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形成倾斜表面35a、36a、和37a,所以可将分隔件35、36、和37配设成使得当执行光轴调节时倾斜表面35a、36a、和37a跟随调节表面部23和23A的倾斜角度。
因此,降低了关于调节表面部23和23A和分隔件35、36、和37的载荷,并且可使分隔件35、36、和37和调节表面部23和23A的稳定的布置状态得到稳固。
其它
在上文中,描述了一些示例,其中,基准用金属薄板18和18A安装在第一透镜筒3上,并且调节用金属薄板21和21A安装在第二透镜筒4上。然而,例如,基准用金属薄板18和18A可一体地形成到第一透镜筒3,并且调节用金属薄板21和21A可一体地形成到第二透镜筒4。
以此方式,因为下述事实,即基准用金属薄板18和18A可一体地形成到第一透镜筒3并且调节用金属薄板21和21A可一体地形成到第二透镜筒4,所以通过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可增进制造成本的减小。
另外,在上文中,描述了一些示例,其中,基准表面部20和20A和调节表面部23和23A配设在第二透镜筒4的前方。然而,基准表面部20和20A和调节表面部23和23A可配设在第二透镜筒4的后方。
而且,基准用金属薄板18和18A和调节用金属薄板21和21A可用作用于将第一透镜筒3和第二透镜筒4中所产生的热释放到外部的散热板。
结论
如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和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筒3;与第一透镜筒3并排配设的第二透镜筒4;包括基准表面部20和20A的基准用金属薄板18和18A;包括调节表面部23和23A的调节用金属薄板21;和执行光轴调节的调节部件。
由于光轴的方向通过改变调节表面部23和23A相对于基准表面部20和20A的方向而得以调节,所以可使用简单的调节机构执行光轴调节,并且图像质量可得以改善而不增加制造成本。
另外,因为基准用金属薄板18和调节用金属薄板21各安装在第一透镜筒3的主体部12的侧表面12a上和第二透镜筒4的主体部13的侧表面13a上,所以第一透镜筒3和第二透镜筒4可采用与彼此相同的,并且能增进制造成本的减小。
而且,因为第一线L1与第二线L2相互垂直,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并且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不干涉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因此,避免了光轴调节中的相互干涉,并且可改善光轴调节中的精度。
此外,因为下述事实,即第一线L1的长度和第二线L2的长度是与彼此相同的,所以光轴关于沿第一方向的光轴调节和沿第二方向的光轴调节相关的调节量的变化是彼此相同的,并且光轴调节的容易程度可得以改善。
成像装置的实施例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的摄相机的方框图。
成像装置(摄相机)100包括:相机块40,执行成像功能;相机信号处理部41,执行信号处理例如拍摄的图像信号的模拟-数字转换;和图像处理部42,执行图像信号的录制再现处理。另外,成像装置100包括:诸如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部43,显示拍摄的图像等;R/W(读/写)44,执行图像信号到存储卡1000的读和写;CPU(中央处理单元)45,控制整个成像装置;输入部46,包括由使用者等执行期望的操作的各种开关;和透镜驱动控制部47,控制配设在相机块40中的透镜的驱动。
相机块40包括:包括透镜组48的光学系统,或成像器件49例如电荷耦合设备(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
相机信号处理部41执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来自摄像设备49的输出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去噪、图像质量修正、和形成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的转换。
图像处理部42基于预定的图像数据格式执行图像信号的压缩编码和解压缩解码处理、或数据规范例如分辨率等的转换处理。
图像显示部43包括显示各种数据的功能,所述数据例如使用者对输入部46的操作状态或所拍摄的图像。
R/W 44执行图像处理部42所编码的图像数据到存储卡1000的写入和录制在存储卡1000上的图像数据的读出。
CPU 45用作控制处理部,它控制配置在成像装置100上的各电路块,并且基于来自输入部46的指令输入信号等控制各电路块。
例如,输入部46包括用于执行快门操作的快门释放按钮、用于选择操作模式的选择开关等,并且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将指令输入信号输出到CPU45。
透镜驱动控制部47基于来自CPU 45的控制信号对驱动透镜组48的各透镜的电机(未示出)等进行控制。
例如,存储卡1000是可附接到连接到R/W 44的槽上并且可从连接到R/W 44的槽上卸除的半导体存储器。
以下将描述成像装置100中的操作。
在摄影的待机状态中,在CPU 45的控制下,相机块40中所拍摄的图像信号经由相机信号处理部41而被输出到图像显示部并且显示为相机透像(through-image)。另外,如果从输入部46输入用于比例缩放的指令输入信号,则CPU 45将控制信号输出到透镜驱动控制部47,于是透镜组48的预定的透镜基于透镜驱动控制部47的控制而移动。
如果相机块40的快门(未示出)由于来自输入部46的指令输入信号而被操作,则所拍摄的图像信号从相机信号处理部41被输出到图像处理部42并且经过压缩编码处理,然后转换成具有预定的数据格式的数字数据。已转换的数据被输出到R/W 44并且被写在存储卡1000上。
另外,聚焦通过透镜驱动控制部47基于来自CPU 45的控制信号移动透镜组48的预定透镜而执行。
当录制在存储卡1000上的图像数据被再现时,预定的图像数据由R/W44根据对输入部46的操作从存储卡1000读出,再现图像信号被输出到图像显示部43,并且再现图像在由图像处理部42执行解压缩解码处理之后被显示。
上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各部的特定的形状和构造仅为实施本公开时的特定示例。因此,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应解释成受特定的形状和构造的限制。
本公开包括涉及于2010年12月28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0-293692中所公开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或等同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进行各种变型、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Claims (20)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第一透镜筒;
第二透镜筒,所述第二透镜筒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透镜筒的光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透镜筒并排地配设;
基准用金属薄板,所述基准用金属薄板包括安装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透镜筒的光轴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装部和面向光轴方向的基准表面部;
调节用金属薄板,所述调节用金属薄板包括基础表面部和调节表面部,所述基础表面部安装在垂直于所述第二透镜筒的光轴的表面上,所述调节表面部面向光轴方向并且沿所述光轴方向与所述基准表面部呈分开状态地并排定位;和
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改变所述调节表面部相对于所述基准表面部的方向并且调节所述第二透镜筒的光轴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多个螺钉构件和多个弹簧构件,所述螺钉构件连接所述基准表面部和所述调节表面部,所述弹簧构件配设在所述基准表面部与所述调节表面部之间并且将所述调节表面部在沿所述光轴方向与所述基准表面部分开的方向上偏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调节表面部包括:由所述螺钉构件固定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固定部;由所述螺钉构件连接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由所述螺钉构件连接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弹簧构件配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
所述弹簧构件配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基准表面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当紧固到所述固定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一线,并且紧固到所述固定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二线时,
所述第一线与所述第二线相互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线的长度相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压缩线圈弹簧用作所述弹簧构件,并且
所述螺钉构件插入和贯穿所述弹簧构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狭缝、凹口、或槽形成在所述第二透镜筒中的所述固定部的周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狭缝、凹口、或槽形成在所述第二透镜筒中的第二线和第一线、或者第二线或第一线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调节表面部包括:由所述螺钉构件连接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由所述螺钉构件连接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和由所述螺钉构件连接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第三连接部,
所述弹簧构件配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基准表面部之间,
所述弹簧构件配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
所述弹簧构件配设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基准表面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当紧固到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一线,并且紧固到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二线时,
所述第一线与所述第二线相互垂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线的长度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多个螺钉构件和多个分隔件,所述螺钉构件连接所述基准表面部和所述调节表面部;所述分隔件配设在所述基准表面部与所述调节表面部之间,并放置在所述基准表面部与所述调节表面部之间,并且每一个在所述放置方向具有预定的厚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调节表面部包括:由所述螺钉构件固定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固定部;由所述螺钉构件连接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由所述螺钉构件连接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分隔件配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
所述分隔件配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基准表面部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当紧固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一线,并且紧固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二线时,
所述第一线与所述第二线相互垂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线的长度相同。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狭缝、凹口、或槽形成在所述第二透镜筒中的固定部的周围。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狭缝、凹口、或槽形成在所述第二透镜筒中的第二线和第一线、或者第二线或第一线上。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调节表面部包括:由所述螺钉构件连接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第一连接部;由所述螺钉构件连接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第二连接部;和由所述螺钉构件连接到所述基准表面部的第三连接部,
所述分隔件配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基准表面部之间,
所述分隔件配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基准表面部之间,并且
所述分隔件配设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基准表面部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当紧固到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一线,并且紧固到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与紧固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螺钉构件的中心的连接线是第二线时,
所述第一线与所述第二线相互垂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线的长度相同。
CN2011104312352A 2010-12-28 2011-12-21 成像装置 Pending CN1025406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93692A JP5810526B2 (ja) 2010-12-28 2010-12-28 撮像装置
JP2010-293692 2010-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0629A true CN102540629A (zh) 2012-07-04

Family

ID=45372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12352A Pending CN102540629A (zh) 2010-12-28 2011-12-21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87884B2 (zh)
EP (1) EP2472318A1 (zh)
JP (1) JP5810526B2 (zh)
CN (1) CN10254062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92518B (en) 2002-09-02 2004-09-22 3Com Corp Computer network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to preload content of selected web pages
DE102013011110A1 (de) * 2013-07-03 2015-01-08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Doppelokular zur Aufspaltung eines Strahlenganges in zwei Teilstrahlengänge
DE102016117024B4 (de) 2016-09-09 2021-08-05 Karl Storz Se & Co. Kg Vorrichtung zum Erfassen eines Stereobilds sowie Verfahren zum Justieren der Vorricht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9596A (en) * 1988-01-08 1989-11-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ereoscopic camera apparatus which incorporates cameras and can commonly adjust directions of the cameras
JPH11208378A (ja) * 1998-01-22 1999-08-03 Alpine Electron Inc 車載用機器の支持装置
JP2001242521A (ja) * 2000-02-28 2001-09-07 Fuji Heavy Ind Ltd カメラの組み立て構造、カメラの調整方法、および調整用治具
US20010030682A1 (en) * 1999-12-28 2001-10-18 Tserkovnyuk Walter V. 3D camera
JP2006091177A (ja) * 2004-09-21 2006-04-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ステレオカメラ、およびステレオカメラ用ステー
JP2010286746A (ja) * 2009-06-15 2010-12-24 Nikon Corp ステレオカメラの光軸調整装置及び光軸調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3900A (ja) 1999-07-19 2001-02-0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立体撮像装置
JP2003315648A (ja) * 2002-04-19 2003-11-06 Canon Inc 光学装置
JP2005195942A (ja) * 2004-01-08 2005-07-21 Sony Corp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固体撮像装置
WO2008096797A1 (ja) * 2007-02-06 2008-08-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駆動装置、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機器
JP4539696B2 (ja) * 2007-09-04 2010-09-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09109902A (ja) * 2007-10-31 2009-05-21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10224306A (ja) * 2009-03-24 2010-10-07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9596A (en) * 1988-01-08 1989-11-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ereoscopic camera apparatus which incorporates cameras and can commonly adjust directions of the cameras
JPH11208378A (ja) * 1998-01-22 1999-08-03 Alpine Electron Inc 車載用機器の支持装置
US20010030682A1 (en) * 1999-12-28 2001-10-18 Tserkovnyuk Walter V. 3D camera
JP2001242521A (ja) * 2000-02-28 2001-09-07 Fuji Heavy Ind Ltd カメラの組み立て構造、カメラの調整方法、および調整用治具
JP2006091177A (ja) * 2004-09-21 2006-04-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ステレオカメラ、およびステレオカメラ用ステー
JP2010286746A (ja) * 2009-06-15 2010-12-24 Nikon Corp ステレオカメラの光軸調整装置及び光軸調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87884B2 (en) 2013-11-19
US20120162789A1 (en) 2012-06-28
EP2472318A1 (en) 2012-07-04
JP2012141427A (ja) 2012-07-26
JP5810526B2 (ja)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9925B2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US7650065B2 (en) Image stabilizer, lens apparatus and imager apparatus
US737590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mage stabilizer
US7929849B2 (en) Image blur correction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US8432626B2 (en)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adjustable optical element
US9332184B2 (en) Image-shake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070279765A1 (en) Image stabilizer, lens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20060285840A1 (en) Image stabilizer, lens barrel and imager apparatus
US8928985B2 (en) Image blur correction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KR20110140086A (ko) 상 흔들림 보정 장치 및 촬상 장치
US8660417B2 (en) Drive motor, image blur correction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2540629A (zh) 成像装置
US9516231B2 (en) Camera module
KR101600574B1 (ko) 카메라 모듈
US11445113B2 (en) Stabilization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stabilization control method
KR101344829B1 (ko) 손떨림 보정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지털 촬영장치
CN102768454A (zh) 摄像设备
JP2013073201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6935801B2 (ja) 光学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2611843A (zh) 倾斜调整机构、搭载该倾斜调整机构的摄像装置和信息终端
CN115918097A (zh) 用于摄像模组的云台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US20130050854A1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20130321918A1 (en) Image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WO2021199759A1 (ja) 撮像装置、スライドベース及びファインダーユニット
JP2021189225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における移動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